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探讨

时间:2022-05-23 09:52:19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探讨

摘要:“双高计划”大学校园产教融合建设将成为高职专科院校校企合作的一次重大改革与创新,有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教学质量。在产教融合工作展开过程中存在与企业沟通不畅、教师队伍欠缺、人才评价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产教融合工作收效甚微。汽车智能技术的发展作为未来我国汽车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及先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其关键问题。针对如何构建汽车智能技术产业群的专业化融合生态圈展开了相关的研究。

关键词:“双高计划”;汽车智能技术;产教融合;生态圈

2019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双高计划”),为建设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树立标杆、引导前进方向。汽车智能技术起步较晚,在很多专科院校中的教育领域办学期限较短,并且在校企合作方面没有合适的发展,不符合新时代教育深化改革的要求。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建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实现产教融合,注重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加快汽车智能技术传播,推动汽车行业创新发展[1]。

1“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的重要性

“双高计划”被认为是一项面向我国新形势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对人才需要的重大政策举措,对于促进高职专科院校改革与提高其教学质量、培育大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与理论实践技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双高背景下知识生产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双高计划”背景下建设汽车智能技术生态圈,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对于院校周边智能汽车行业的发展及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1有助于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的教学水平与质量影响着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双高计划”背景下建设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生态圈,既有利于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工作,又有利于院校各项工作的展开。产教融合工作的展开有助于推进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与产业连接,帮助学生对于行业实际工作环境进一步了解,为专业高质量建设提供建设性建议,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2]。再者,产教融合专业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实现职业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对接,保持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工作和行业标准一致,避免了与现实企业的脱节,有助于培养和提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技术能力及对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做出进一步规划,同时也提高了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能力。有助于职业院校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对接,实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而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2有助于企业发展与产业转型

职业院校被视为专业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为当地企业生产与经营发展服务,并且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3]。“双高计划”的大背景下积极开展汽车智能技术和产教融合的工作,为当地汽车企业的发展服务提供了大批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充分满足了当地汽车制造商和企业对于技术和人才的需求。产教融合项目工作的实施和开展有利于加强高校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联系,增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和配合,有助于职业院校运用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完成理论教学的实践,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企业生产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当地智能汽车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通过产教融合扩大生产规模与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生产质量,提升企业生产效益。

2“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智能技术产教融合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开展汽车智能技术产教融合建设工作,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教育素质的培养都具有深远意义。部分院校对“双高计划”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教学方式及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存在一定的偏差,致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有限。

2.1高校与教育部门沟通不畅

汽车智能技术产教融合工作的开展需要院校与教育部门之间的配合努力。现实工作中,院校与教育部门配合不严谨,导致产教融合工作进展缓慢,效果欠佳。部分院校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与职业证书体系对接存在较大偏差,对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体现出专业知识结构与实际职业需求存在差别的问题。部分高等教育院校仍然普遍存在着专业和职业技能标准之间对接困难的问题,教育部门提出的专业和职业标准类型太过单一、陈旧,没有能够紧跟时代的变化而更新,对高等教育院校精心细化的专业和方向没有办法进行有效对接,对于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成长和发展及未来的职业规划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教育部门在制定相关的职业标准时由于缺乏与其他职业院校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导致与时代脱节,使得专业性和权威性都会因为这种冲击而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职业院校按照教育部门制定的相关职业标准来培养的相关专业人才在实际的工作中与企业脱节,无法融入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得不到企业的认可,对学生的就业及企业招聘工作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2.2高校与企业对接不严谨

产教融合工作的核心环节是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沟通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最重要的问题,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通常使用电话及网络等媒介对学生表现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的专业水平了解有限,影响了产教融合工作质量与效率。职业院校针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与企业存在差异,职业院校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素养的提升与培养,而企业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双方对培养专业人才的理念与方式存在分歧,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与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沟通存在一定的敷衍,导致实际工作开展效率低下,进一步影响产教融合工作进程。

2.3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完善

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对于职业院校各项工作的展开都具有重大意义。部分职业院校教学评价机制存在评价指标不全面等问题,影响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提升。企业与高职院校的评价机制存在差异,职业院校与企业对学生培养方向的关注点不同,导致对学生的评价存在分歧,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存在一定影响。

3汽车智能技术产教融合建设措施

在“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产教融合建设需要突出专业集群“1+1>2”的特点,精准对接汽车智能技术产业链,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与教学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建设标准化、智能化、新能源特色的实训基地,打造结构化的创新教师团队,通过校企合作制定专业新标准,提供高水平技能培养平台,从而促进职业院校教学水平、学生职业素养,以及企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的建设目标是对接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链,培养面向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联合地方相关企业实现校企紧密合作,进一步推进产教深度融合。通过优惠政策促进了政府、职业院校与行业和企业多元融合合作,搭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专业群生产教育融合服务平台;利用相关企业在生产环境、行业标准等各个方面优势共同搭建培训机制,构建一个以专业为基础的对接全球产业链条的人才培养机制体系,为与智能汽车及其相关的企业培养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职业技术人才,引领汽车智能产业的发展,汽车智能技术专业要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研究的结合(表1),并且进行定向培养与无定向培养的区分研究,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3.2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在技术及生产模式上具有绝对优势,具有清晰的人才需求及人才规格方面的标准,弥补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标准方面的不足,因此职业院校需要联合企业共建共享集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将企业引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实训建设方面,企业代表行业的最高标准及对高标准人才的定位,实现教师资源、技术资源等关键因素的共享,有利于高水平高端人才的职业培养。将企业典型项目引入到教学项目中,将企业的生产性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3建设教学新资源

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的建设,离不开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开发。对接国际、国内先进汽车智能技术,开发一批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覆盖新业态的系列新课程标准;结合网络教学资源、虚拟车间等开发新课程;打造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共享的职业教育资源库,共建在线职业教育精品开放课程,构建“线上+线下+现场”的学习新生态。

3.4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院校通过采取人才培养引进等多种激励方式,加强对职业院校专业技术带头人及企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安排职业院校专家指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企业实际的管理锻炼,密切高度关注教育企业发展新标准。同时,聘请了多家企业的技术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学校兼职培训教师,实行了经由学校企业教师与其他企业培训教师共同参与创新企业培训课堂教学的各种现代化工作新模式,利用以企业项目管理为中心驱动的工作模式与学校企业教师进行各种深度技术融合,开展了在科学研究技术上的探索,提高了学校教师专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专业服务及企业课堂教学的工作能力。

4总结

“双高计划”背景下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建设需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教学改革,将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群打造成技术模式先进、共享资源丰富、培养标准统一规范的专业群,为智能汽车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郭福春.高水平专业群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5):20-23.

[2]莫荣珍.“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汽车服务类专业群建设研究[J].广西教育,2020(39):65-67+97.

[3]朱丽男,石媚山,白友强.“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产业学院推进专业群融合发展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1(3):8-11+22.

作者:罗洋坤 单位: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