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素质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9-26 17:41:08

安全素质教育

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篇1

第一,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使食品安全素质教育显得日益迫切。食品安全关系全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战略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在我国,《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卫生法》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却体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所给予的高度关注。尽管“从农田到餐桌”各个环节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食品安全问题,但从各类食品安全事件中可以发现,食品安全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我国,由于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不足,食品的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诚信意识还比较淡漠,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不够高,这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影响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高职院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食品安全法》第7条、第8条、第9条规定:“食品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食品生产经营者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国家鼓励社会团体、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标准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倡导健康的饮食方式,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展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鼓励和支持食品生产经营者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规范。”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勇也表示,我国作为一个食品生产大国,必须将宣传教育作为加强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更深、更广地向全国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因此,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义务积极从事相关的教学研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

第三,开展食品安全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职能的重要体现。高职教育是与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最直接的一种教育类型。高职院校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培养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专业人才。首先,高职院校中开办涉农、牧、食品加工、食品检测等专业的不在少数,平均每个地级市就有一个以上的职业院校中有相关专业,因此食品相关专业学生在整个高职学生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主要是食品链的各个环节(包括饲料生产者、初级食品生产者、食品生产制造者、运输和仓储经营者、零售分包商、餐饮服务与经营者等),而控制食品安全危害发生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人,因此这部分同学的食品安全素养得以大大提高,将有利于整个产业链员工素质的提升,也有利于从根本上确保食品安全。其次,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他们的食品安全素质教育将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食品安全意识,从而促进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另外,高职院校担负着服务当地经济的社会责任,在食品安全素质教育的范围、方式等方面均应该开展有益的探索。

二、高职院校开展食品安全素质教育的途径

第一,抓好食品安全宣传队伍建设。首先,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师资,培养一批“食品安全宣传员”。他们主要由食品专业的任课教师来担任,应具有扎实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高度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并热爱食品行业和本职工作,从而确保他们开展食品安全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职院校应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出台鼓励教师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服务的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教师的参与积极性。其次,高职院校应重视社会师资的挖掘。食品监管部门及食品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大中型食品企业高管、技术专家等均可以成为食品安全素质教育的讲师,可以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参与食品安全素质教育工作。另外,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方式促进食品安全宣传队伍的专业能力提升,以确保正确的、前沿的食品安全知识的有效传播。

第二,立足校园,提高师生食品安全素养。在相关专业学生的培养上,高职院校首先应精心设计相关专业课程,将食品安全的相关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如《食品营养》《食品微生物检验》《食品添加剂应用》《食品理化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食品标准与法规》等。其次应不断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探寻适合高职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对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化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大胆探索,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升食品相关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提高高职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高职院校还应重视非食品专业学生的食品安全素质教育工作。首先,高职院校应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并指定部门(如后勤)或有关的系、院总体负责全院学生的食品安全素质教育工作。其次,可以考虑将食品安全素质教育作为人文素质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成立“食品安全素质教育讲师团”,在全院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以讲座等形式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在以烟台职业学院6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的“食品安全素质调查”中,有93%的学生选择“有必要”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有35%的学生选择“讲座”为最喜欢接受的食品安全知识获取方式。第三,充分利用国家开展的“食品安全周”等政府主导的活动,借势在全院学生中开展相应的食品安全教育,如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竞赛活动等。第四,通过成立相关的学生社团组织,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传播交流食品安全知识。如烟台职业学院的“健康饮食协会”,通过在全院各系招募社员,定期组织食品安全知识交流活动,邀请教师举办相关讲座,开办《健康导报》社刊,在学生的食品安全素质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高职院校也可以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定期对教职工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纠正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等,提高其身体健康水平。

第三,面向社会,为基层群众健康生活助力。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以体现其办学宗旨,提高其办学声誉,而面向社会基层群众开展食品安全素质教育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切入点。为此,高职院校可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一是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类媒体,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在媒体上做食品安全知识专题访谈,增强宣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二是积极利用国家“食品安全周”活动,联系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安全周的各项活动;三是创造形式、深入基层,扩大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的覆盖面。如烟台职业学院每年都组织“送知识下乡”活动,与蓬莱市某社区建立了长期联系,定期为基层群众开展健康与饮食讲座,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四是加强与食品企业的联系,积极参与食品企业员工的培训活动,提高其食品安全素质,校企共同为构建食品安全屏障而努力。

三、食品安全素质教育的重点

第一,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根据受众不同有不同的层次。对于高职相关专业学生而言,要扎实学习食品安全专业知识,应涉及农学、医学、生命科学、分析科学、法学和管理科学等学科知识,还包括食品“从农场到餐桌”的各个环节,即生产、销售、消费过程中无毒、无害、符合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慢性和潜在性的危害的食品专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于普通群众,要重点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食物的营养、劣质食品的鉴别等,以提高他们防范风险的能力[1]。

第二,食品法律法规知识宣传。食品安全教育中的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即依法生产、合法经营、合理使用食品的有关法律方面的基础知识。它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食品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权利与义务和争议解决途径等方面的知识。资料显示,发达国家的一些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是由大工业化生产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或一些不可预知因素所引起的,而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事故大多数是由不法之徒为赚取不义之财而人为造成的。因此,高职院校可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开展生产经营的GMP、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HACCP原理、《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丰富生产经营者的法律知识,增强其依法生产的意识。旅日学者、凤凰网专栏作家俞天任在《日本食品安全神话归功于谁》一文中指出,日本食品安全方面的巨大进步应归功于日本的“消费者运动”[2]。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其食品安全问题也在这个时期到达了高峰,如广为人知的“痛痛病”“水俣病”事件,1955年的森永砒霜牛奶事件(因为奶粉中混入砒霜而造成12159人中毒,其中131人死亡),1968年的米糠油事件(中毒人数多达1283人,28人死亡)等。在消费者的努力下,日本于1968年制定了《消费者保护基本法》,从重视生产者改为了重视消费者,表明了保护消费者的方向。以后又在1970年开设了“消费生活中心”,专门处理来自消费者的投诉,而日本消费者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权益的意识也逐渐提高。相比较而言,我国消费者对自己的权益维护不够。如在对烟台职业学院学生的食品安全素养调查中,有48%的学生在遇到食品质量问题后会选择“算了,自认倒霉”,有40%的学生选择与经营者交涉,只有12%的学生选择向消协和有关部门投诉。因此,食品安全素质教育应着力于让消费者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对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当合法利益被侵犯时,懂得拿起《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当消费者都懂得并做到用法律来维护自身权益的时候,食品安全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安全管理

1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安全素质教育是建筑企业开展安全管理的重要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由人为违规操作导致,因此,加强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避免危险发生的重要措施,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工作环境。

2实现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和建筑安全管理的路径

2.1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加强建筑安全教育是根本。实现安全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将安全生产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施工单位应综合考量工程人员的安全素质水平,提高建筑人员自身的安全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安全底线意识和管理理念,从而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1)积极开展建筑施工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施工人员要认识到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如该工程单位曾举办“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以此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注重加强施工安全教育的实效性。在施工作业前应当组织施工人员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明确施工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保证施工人员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作业,避免发生安全事故。3)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有关人员应当严格把控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内容和事项,保证相关操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减少问题的发生。此外,还要加强安全示范建筑企业和项目工地活动的建设力度,通过安全示范企业的模范带头作用来提高施工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进而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2.2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强化制度管理是保证。1)完善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制度的相关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来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通过对以往建筑施工事故的调查研究中可以看出,安全事故的发生与施工人员安全素质能力的不足有着直接关系。因此,企业应努力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构建合理的安全防护网络。通过制度和管理的强制约束,使施工人员从被动遵守逐步转化为自觉执行,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专职、兼职、值日等安全员)应深入实际施工作业,按照安全管理的标准,严格管控各个施工环节,确保各部分之间施工工序、质量和安全之间的连贯性。只有不断地提高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地完善安全管理内容,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及时查处施工中存在的违规现象,才能有效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3)保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推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全员安全素质水平,从而有效落实安全管理。各级建筑安全监管机构要深入贯彻贯彻落实国家、地区法律法规,坚决查处和制止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从源头上加强管控力度。2.3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增强文化建设是载体。建筑安全文化内涵较多,如员工的安全意识、集体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及维护自身安全的能力等。企业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提升全员安全素质水平,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和建设效果。1)建筑安全文化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理念定位,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安全行为和梳理心理动因,努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理念系统。2)通过开展安全生产相关活动来强化建筑安全文化建设。首先,构建完善的建筑安全教育宣传机制,实现安全知识的普及,重点加强监督管理人员、高危作业人员及特种人员的安全意识;其次,要提高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水平,加强不同阶段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力度,保证施工生产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再次,施工人员还要做好自查自纠,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解决施工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问题的发生。3)将建筑安全文化建设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级领导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建筑安全文化应与企业各部门的员工有机融合,加大安全教育的传播和覆盖面积,保证建筑安全文化的建设水平,努力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水平,进而推进建筑企业的良性发展。2.4全面提高全员建筑安全素质,强化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是关键。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和紧迫性,对于领导的应变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施工负责人应充分了解工程建设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环节,高度重视不同生产设备的检查工作,及时处理和维修故障设备,完善生产流程和生产工序,保证安全防护工作的质量。企业必须具备较强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促进安全管理系统的稳定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安全监管水平也有着更高要求。建筑工程负责人努力做好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人员的建筑安全意识水平。此外,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还要具有把控全局的能力,将安全管理措施深入贯彻落实到各项目环节中,避免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教育;安全管理

建筑施工涉及的领域广泛,施工流程复杂,其质量与安全方面很难把控,再加上施工人员安全素质普遍不高,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就更大,而如果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与安全都得不到保证,客户、施工人员与施工方都会成为问题最终的受害者。因而,必须从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困难因素着手,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消除施工流程中的隐患,提高施工监管效果,进而提高施工质量与安全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1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开展的必要性

1.1提升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增强建筑安全管理。由于时展的推动,建筑施工行业迎来了发展旺盛的时期,社会对施工人员的需求日益加大。但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得不到保证,其安全素质普遍偏低会使施工质量下降,施工安全事故频发,这不仅提升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难度,也为其自身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隐患。因而开展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开展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可以帮助施工人员提升安全意识,增强对安全规范的掌握,从而有效增强了施工安全管理工作。1.2提升现场施工效率与质量,提高施工单位品牌威望。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开展除了能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能通过施工流程的规范提升施工现场的施工质量与效率,从而对施工单位的品牌树立和行业内的推广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这是因为除自然天气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施工的工期与质量主要受施工流程的正确实施等人为因素影响。而施工单位如果通过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实现了施工现场正确施工流程的落实,施工材料的使用与设施的损耗都会被控制在计划之内,施工质量也会得到保证从而减少返工状况的出现,工期自然也会得到保障甚至缩短[1]。

2建筑安全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

2.1施工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现今,建筑施工行业开始转变粗放式发展模式,初入重视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阶段,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施工人员安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既属于历史遗留的问题又是阻碍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的最重要因素。施工人员在整个建筑施工中负责的是最基础、强度最高的工作,其招工资源主要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安全施工的理解也存在很大差异,有的会对施工流程“偷工减料”,有的则凭借一己判断,完全将自身安全置之度外,这不仅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也会严重影响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2]。2.2施工流程缺乏标准化的落实由于施工人员多由进城打工的农民工组成,他们在建筑施工中的流动性较强,这就导致施工单位开展关于施工流程标准化的培训成本很高,许多施工单位甚至省去了这一环节,直接通过监管。力度的加大来确保施工的最终质量。但施工人员缺乏标准施工流程的培训就会导致其施工操作的不规范,从而让施工质量的监管工作变得复杂且施工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施工安全事故对于施工人员而言是残酷的悲剧,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也是经济和口碑的一大损失。2.3施工现场监管冲突频发。在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对正确施工流程掌握不足的情况下,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在现场开展管理工作是十分有难度的。施工人员在不清楚也不重视施工安全的情况下,会将现场监管人员对于施工质量的正常要求和安全施工流程的正常规范视为不正常的管制与刁难。有些施工人员的固执己见更会激发监管人员的据理力争,而这一局面最终会导致施工现场施工人员与安全监管人员之间的矛盾激化,在巨大的工程进度压力下,双方间发生冲突也成为无可避免的事情。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施工管理对施工质量与安全的保障。

3通过建筑安全素质教育提升建筑安全管理的路径

3.1加强案例教育,引起安全重视。建筑安全素质教育要在工程招工的初期和工程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并以初期统一全面开展教育和施工期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为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主要开展模式。在提升施工人员的施工安全意识方面,施工单位要先按照施工安全标准,结合施工具体条件进行项目对应的施工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在为施工人员讲解的过程中,除了要对制度的反复强调,还要大量引入与之对应的安全案例。制度与条例对于一些刚加入工程施工建设的人员来说只能算硬性的标准,而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并没有深切的感悟,而案例是生动的,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学习,施工人员更能认识到不按照安全规章制度去执行其后果的严重程度。因此,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理解能力有限的施工人员和安全认知不足的施工人员,安全案例的分享所产生的效果远远高于对安全规章制度的反复强调[3]。3.2加深流程引导,确保安全操作。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施工人安全意识提升与施工人员正确流程操作的引导和规范这两方面,前者是提升施工现场质量与安全的前提,而后者则是促进施工现场质量与安全系数增强的方法。因而在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施工流程正确性的引导与规范才是真正能够落实到施工质量的呈现与安全的保障上的主要内容。因此,施工单位在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要格外强化对施工人员正确施工流程与操作的讲解与规范,并以定期考核和施工现场抽查的形式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流程掌握情况加以评估,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施工人员予以警告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补习”,而对于现场抽查不合格的施工人员则要适当引用以薪资扣除为途径的惩罚机制。只有在制度与监管的双重加强下,施工人员在标准的操作流程学习与应用中才会更加严谨,施工现场对于标准施工流程的实施和落实才会更加规范和统一,偷工减料与安全事故也会在这样的要求下得到有效的控制与避免,施工质量与安全也会进一步地得到保障。3.3加强责任落实,配合安全监管。在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无论是安全规章制度的宣导还是正确施工流程的规范与引导,责任的明确都是贯穿始终的要求。以往的建筑施工中,责任的落实往往是对安全管理人员的要求和规范,但基于施工人员责任感高低不一的情况,其施工中对责任的体现只能依靠个人品行,导致安全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开展得十分艰难,因此在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关于责任的概念是十分有必要加以强调并贯彻始终的。除了口头的强调外,也应该以一定范围内的工资提升为奖励机制。如此,施工人员不仅会加强对施工责任的重视,还会对施工责任的具体量化规范展开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样一来,也十分有助于建筑安全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因为施工人员通过责任落实机制的实施,其对安全监管人员的理解也会得到提升,许多与安全监管人员的矛盾也会一一化解;施工人员对于施工安全责任的配合度提高,施工作业的质量与安全才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当然,施工单位定期对施工现场的检查和监督也是巩固施工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环节,还需要在施工过程中加以重视。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施工领域迎来了崛起与发展的春天。当前人们对于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的要求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就更需要建筑施工单位做好其安全管理工作。面对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普遍不高的问题,施工单位有必要适当开展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使施工人员加强对施工安全的重视,落实正确的施工流程,配合施工监理的管理工作,从而提升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参考文献:

[1]张艳.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建筑安全管理浅析[J].探索科学,2019(11):140-141.

[2]徐峰.建筑安全的分析与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3(6):178-179.

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建筑安全;教育;管理;对策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生产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总产值从2012年137217.9亿元增加到2021年293079亿元,行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5%,其中2021年我国建筑施工面积达157.5亿m2,对促进经济社会向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少建筑企业过分追求“快周期”“快周转”,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略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影响了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比如,2020年5月16日广西玉林碧桂园在建工地发生一起施工事故造成现场6人死亡。2020年10月28日广西贵港吾悦和府项目发生一起坠落伤亡事故。2021年3月2日广东东莞某工业园冷库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造成2人死亡。2019年4月25日河北省衡水市翡翠华庭项目发生一起重大事故造成11人死亡、2人受伤。这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伴随网络媒体发酵和民众讨论,对企业形象造成了非常不利的舆论,对社会稳定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准确把握建筑行业高风险的特点,全面提高建筑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素质和防范安全事故的能力,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开展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2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意义

(1)保证从业人员生命安全。劳动强度高、危险性大是建筑行业的典型特点,据有关方面统计,其事故率仅次于交通、煤矿行业,2020年、2021年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依然呈现高发态势。加之,建筑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多为农民工,部分人员从业经验少、文化程度不高,安全意识、自我防范意识淡薄,缺乏系统的安全教育和操作培训,如果建筑企业不重视安全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我国建筑安全事故伤亡人数85%以上为农民工,是建筑行业安全事故最大受害人群。2020年5月23日,广东河源某违法建筑工地发生一起较大事故,仅因施工人员一时疏忽大意,造成8人死亡、1人轻伤的惨痛代价,究其原因是安全教育不及时、安全管理不到位,导致施工人员严重伤亡,给当事者家庭带来巨大损失和永远的伤痛。因此,必须立足建筑行业的工作环境、人员构成、工程实际和施工进度,充分预想不确定的安全隐患,积极开展安全素质教育,全面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安全。(2)提升企业良好社会形象。安全生产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之一。建筑工程项目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或安全事故,将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流失和财产损失,工程进度将出现一定程度停滞,对工程质量效果也将带来不良预期和负面影响,建筑企业经营也将陷入困境。2018年7月16日,安徽六安碧桂园在建工地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造成6死多伤;2020年5月16日,广西玉林碧桂园凤凰城五期在建工地发生一起安全事故,造成现场施工人员6人死亡。这两起安全事故在网络上引起强烈反响,碧桂园建筑质量问题成为热点讨论话题,普遍认为其“高周转”模式以牺牲建筑质量为代价,其销售额出现大幅下滑,企业市值也出现大幅下跌,甚至不少业主要求进行建筑质量鉴定或退房,严重影响了碧桂园的社会形象。因此,建筑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把安全管理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细节中,推动建筑安全管理作为企业核心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安全和谐的企业环境,提升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3)维护社会总体安全稳定。建筑企业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是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保障,因其关联行业多、影响人数多,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必然会冲击百姓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甚至可能出现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2020年3月7日,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所在建筑物发生坍塌事故,造成29人死亡、4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5794万元。该事故发生后,伤亡群众家属因过分悲伤,对相关企业和政府提出巨额索赔要求,加之此事件在网络发酵,网上出现极端负面谣言,诱导部分不明真相群众出现不理智行为,对当地社会治安和整体社会稳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因此,建筑行业应将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摆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高度统筹谋划,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安全教育管理融入到建筑各个环节中,积极消除不安全因素,确保企业生产绝对安全,维护社会总体安全稳定。

3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企业对安全工作不够重视。随着从事建筑业的企业数量增多,建筑行业竞争越趋激烈,特别是近年来部分企业秉持“高周转”的理念,高度重视经济利益,建筑行业周期越来越短,难免出现急功近利、漠视安全的现象。从2020年和2021年相关数据分析,“高周转”建筑企业的安全系数明显较低,事故数量远远高于其他企业;民营建筑企业的安全系数明显低于国有建筑企业,其中伤亡较大的安全事故全部是民营建筑企业。究其原因是部分建筑企业缺少安全管理意识,对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日常工作中对安全教育管理缺少足够重视,只注重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不重视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抱着侥幸的心态落实安全管理要求,不经安全培训贸然安排施工人员开展工作,最终导致建筑安全事故发生。同时,部分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能力素质不高,缺乏相关专业理论、实践经验,其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能力不足,不能有效预测预警安全事故和解决实际问题,也是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2)建筑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随着我国陆续出台建筑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筑企业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逐步规范,近三年的安全事故数明显低于往年,建筑安全质量效益也有明显提高。但从具体的事故案例看,部分建筑企业还存在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安全管理运行机制不完善、安全管理责任不落实等问题。比如,有些地方的行政管理与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缺乏互动,建筑企业抓安全不主动、行政监督不彻底,监督与互动名存实亡或者流于形式,行政监督未能触及企业安全管理的根本;部分以行政管理代替具体安全管理,行为上不能彻底分清监督与服务的定位,对行政管理和安全监督的主体认识模糊,存在“越俎代庖”的现象;建筑企业发展不平衡,建筑安全管理差异化现象突出,有的大企业安全工作浮于表面,说得重要、做得次要,有些小企业游走在“危险的边缘”,甚者明知存在安全隐患还继续施工。另外,部分建筑企业不能灵活应变,对整个建筑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死板教条,不能把握每个阶段的安全重点和管理重点,全程采取一种方案落实安全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安全隐患。(3)建筑安全素质教育效益不高。虽然我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对建筑安全素质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在具体实践中安全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现象普遍存在,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形式单一、内容空洞,不能根据安全实际进行针对性教育培训,甚至有些建筑企业安全素质教育仅仅走个过场,安全素质教育成效大打折扣,也增加了后续安全管理的难度,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比如,有些建筑企业安全素质“三级教育”不能真正落实,教育者自身缺乏完备的安全知识体系和安全教育,对“三级教育”概念不清,存在讲不清、讲不透的现象,安全预警提醒功能弱化;建筑行业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有些企业不能做到“随时”“随机”进行教育培训,安全知识教育内容不全,存在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的现象,注重说教、忽视案例,安全素质教育内容简单化、方法一般化;部分企业安全素质教育脱离实际情况,邀请“高大上”专家授课,过于理论化、书面化,安全素质教育与实践工作脱节严重。(4)建筑人员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我国建筑工人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地区,大部分为临时工或外包工,其文化程度、业务技能、安全意识等素质总体较低,是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的重点、难点人群。据相关统计,2018年至2021年全国发生的32起较大以上建筑安全事故,其中在建项目发生安全事故中农民工伤亡占总伤亡数的90%以上,超过60%是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不到位导致的,50%以上是新员工未经安全培训引起的事故。加之,建筑行业务工人员流动性大,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民工为维持生计辗转不同行业、多个建筑工地,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缺少专业指导,也不熟悉建筑安全的规定要求,部分人员对安全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理解不深不透,安全意识十分淡薄,只注重劳动薪酬、不关心安全防范,没有树立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导致这部分人员是建筑安全事故发生的主体。

4加强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的对策

(1)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是安全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忽视对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培塑是建筑安全最大的隐患。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仅是为了员工个人及他人的生命健康安全,也是为了提升建筑企业社会形象和企业软实力。因此,牢固树立建筑安全无小事的理念,始终把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放在企业生产的首位,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努力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要求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控制和减少建筑安全事故。建筑管理人员是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应当增强安全生产的意识,深化对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就是企业生命线”的理念,切实从思想根源上把安全摆到首要位置;建筑企业一线员工是安全生产的直接关系人,必须加强建筑安全宣讲教育,培养其安全生产和安全防范意识,使其认识到安全工作直接影响生命健康安全和家庭幸福。(2)建立健全建筑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建筑行业安全最行之有效的手段。建筑企业应依据《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等法规,努力构建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建筑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各要素的安全责任、职责范围,通过对建筑企业安全素质教育及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切实让建筑企业一线员工和管理人员了解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在制度体制约束下严格遵循规章制度,实现建筑安全全要素、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同时,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需在建筑行业主体安全责任体系规范下,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工种、不同岗位等进行责任细分,确保将建筑企业所有人员纳入体制机制框架内,有依据地履行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及时发现报告和排查消除安全隐患。(3)积极开展安全素质教育活动。建筑企业安全素质教育是提升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的主要手段,对建筑安全管理和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建筑企业对员工实行三级安全教育,按规定进行安全素质教育和安全防范培训,经考核登记后方可上岗,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安全素质教育成效低、无法满足建筑安全管理需要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素质教育的实效性,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开展现实案例教育,真实案例教育可使参训对象印象深刻,提高对安全隐患危害性的直观认识,改变枯燥乏味的理论灌输,提高安全理论知识的说服力,特别是结合事故案例教育能够警醒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二是积极开展安全技能教育,建筑从业人员如仅仅掌握安全理论知识无异于空中楼阁,对安全管理工作也缺少实践意义,必须在安全素质教育理论培训后积极开展安全管理实操训练,有效提升安全防范和安全管理水平。(4)不断改进完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管理模式是影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效益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建筑行业与以往相比出现很多新特点,建筑安全形势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建筑安全管理模式也需进行相应的调整完善。一方面,由于建筑行业具有点多、面广、量大、流动性强的特点,应着眼工程项目的实际效益深化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不同等级的监管部门针对性制定建筑安全教育管理方案,积极摸排建筑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督导相关单位积极组织整改,如有必要对其进行充分社会曝光,直至取缔或关停其相关经营活动,实现建筑安全管理上下贯通;另一方面,建筑企业应努力做好并改进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将建筑安全管理工作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激发管理人员的安全观念和一线员工的安全责任,积极推动建筑企业的管理模式转变,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无论是对员工个人生命安全、建筑企业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还是对社会安全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安全管理有关对策的研究,通过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安全素质教育、改进完善安全管理模式等方面,力争把建筑安全隐患消除在前端,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促进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廷运.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创新建筑安全培训模式[J].建筑安全,2017(12):34-35.

[2]马尚.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建筑安全管理[J].基层建设,2021(06):56-57.

[3]孟凡新.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建筑安全管理措施分析[J].中外企业家,2019(05):78-79.

[4]张金营.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建筑安全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30):135,139.

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建筑管理;安全素质教育;安全管理

我国处于城市进程化的过程中,建设行业正是飞速发展的阶段。而现今的建筑行业却仍然存在安全事故或隐患问题,只有提升了建筑行业的安全性和质量,从建筑效率上优化进步,才能够为我国的建筑企业奠定优质的发展前景。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分析,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够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和质量性,为社会带来一个更为和谐稳定的建设发展。

1建设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长期的建筑行业质量低下,可能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性,甚至威胁到民众的人身安全,大幅度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因此,强化建筑施工安全和质量,首先便是对于社会安全和社会整体正常运行的体系做出了最为基本的保障,让人们能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若质量低下长久化,则会涉及到不断的翻新和整修工作,导致了建筑企业大规模的资源浪费和成本消耗。建筑业原本便属于大金额的公司企业,每一次整修都会耗时耗力,若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长期性开展循环的建筑工作便直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样极为不利,也影响了企业的名声,甚至于我国建筑行业的声誉,降低了市场竞争力。施工中的安全事故频发,也会导致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所以建筑安全素质教育针对于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对于高危职业的职业素养都有一定的培训作用。除此以外,只有完善了建筑安全素质教育,让整体劳动力都能够对于该行业有自发性的安全意识,主动培养对于施工建设中的严谨性和安全性,避免细节隐患的发生,才能够加强企业本身的和谐稳定发展,让该建筑企业能够有进步的目标[1]。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员工和管理层的共同交流,只有员工都具备了对于企业和施工的凝聚力,才能够真正实行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标准。由此,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和管理,便是从员工自主的意识强化和整体体系的管理层面,双重优化了建筑施工的安全性,降低了事故发生的可能。

2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2.1企业建设资格标准审查。由于建筑工程牵扯到了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包括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是较为庞大的工程项目,因此在其安全性和质量方面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国家需要加强有关部门对于建筑安全质量的标准和审查严密性,以最为严格的标准对于建筑企业进行能力的检测,判断其生产过程中是否具有安全隐患或不当问题的存在。建筑安全管理需要有关部门强化日常巡查,确保每一个企业具有合格的建设标准,并且通过适当的奖惩形式,让不同企业具备竞争力,从而提升我国整体建筑行业的效率质量。对于未完善规章制度的建筑行业,需要明令禁止,并且责令整改,避免在没有合格运作体系前的企业进行施工;而面对有违规行为的建筑企业,应当更为严厉地提出通报批评甚至曝光,要求其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整治改革。如此才能够避免不符合条件、不具备生产能力的建筑企业由于审查疏漏,自发开展施工而导致安全隐患和施工事故的可能。2.2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与职业素质。建筑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因此职工人员的手工操作直接影响了整体建筑的细节安全。较为复杂繁琐的施工作业,成为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建筑施工开展之前,企业需要对相关员工进行一次严格的专业培训,主要目的便在于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同时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与技能。在培训过程中,首先通过实际案例,让员工了解到施工事故的严重性,让他们能够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从而在未来施工过程中更加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完善,避免任何的安全隐患。其次,便是确保每一个员工具有合格的职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培训人员可以对员工进行定期的简单考核,在考核过程中指出他们的专业问题并加以改正,让未来施工可以保证更高的准确率,以提升建筑施工的质量。只有进行了专业化的培训分析和强化,才能够避免施工过程中员工在机械操作方面的误操作,同时让他们对于突发的紧急问题能够有更为直接的快速反应,在第一时间冷静地处理突发状况。最后,在培训中需要多次提及建筑施工严格的规章制度,确保每一个员工能够以标准化的要求和职业态度进行工作,自觉实践并关注施工风险,避免事故。2.3落实安全管理,监管细节因素。为杜绝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安全隐患,除了在企业标准和员工操作方面着手之外,更应当注重的便是整体施工过程的监管和管理体系。施工过程作为大型项目,需要一定的相关人员在每一个部分做到严格的管理审查,才能够及时发现细节问题并加以更正。为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保障,根据国家颁布的施工建设条件指标,对施工进行更为严格的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下,应当逐步安排层面式的管理,让任何细节问题都可以在实时监管下做到最优化,让各个部分单位为相对应的部分环节全权负责,尽职尽责地把建筑生产安全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让每一个员工都有一定的责任意识。自然,对于施工过程的管理除了人员管理,在器械和材料的选取上,也需要安排专人进行多次且实时的审查,避免偷工减料或材料使用不当的状况发生,才能够逐步合理强化建筑的安全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业相较于我国其他大型行业企业中,属于高危高风险的行业,正因为具有高系数的不确定安全因素,更需要加强该行业的安全素质教育和安全管理,从根本上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国家的严格审查和企业内部的自我监管,做到标准化的格式化工作,并且通过员工安全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培训,多方面加强建筑行业施工过程的效率和安全,为人们营造安全优异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素质教育;安全管理;路径

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繁荣使得建筑行业呈现出了新的发展势头,对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安全问题仍然是影响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其威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对建筑工程的正常使用埋下了较大的隐患。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强化安全管理是维护企业声誉、保障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强建筑安全案例教育

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对于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推动建筑行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难免会使得安全教育缺乏活力,且不能有效地提升其对于现实生产的指导作用。因此应当强化建筑安全案例教育,以直观的案例形式向一线员工展现建筑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及违背安全生产原则的惨痛结果,以形成强烈的警示效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彻底的变革时期,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因此其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案例对于当前的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在发展中过程中由于施工观念的错误、攫取不法利益的追求等,也使得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多发,其中的一些典型案例是建筑行业的惨痛教训,这也应当成为当前安全案例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建筑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形成对于安全生产的认同,自觉落实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2重点宣传安全生产典型人物,形成榜样效应

为了切实提升建筑安全素质教育的实效,应当重视榜样效应的推广,重点宣传在建筑安全生产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这既可以为安全生产提供明确的参考,又能够赢得一线施工人员的认同,并鼓励其自觉以安全生产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施工人员及项目管理人员对于安全生产的深刻认同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内生动力,也是建筑企业维持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典型人物作为安全生产的榜样,可以构建一个更加优质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的工作中实现防患于未然的理想效果。新时期,榜样人物的宣传也应当体现出与时俱进的价值,才能真正发挥榜样效应的感染力首先,要认识到新媒体对于建筑企业员工的影响作用,以更加轻松的形式展现安全生产榜样的强大力量,在潜移默化中渗透安全素质教育;其次,在确定安全生产榜样的过程中,要严格甄别与筛选,在保证其真实性的同时,也要考虑其事迹是否能经得起实践考研、能否赢得广大一线施工人员的认同;最后,要合理安排榜样人物的宣传节奏与时间点,时间安排的差异可能会直接导致截然不同的宣传效果,因此在实际宣传过程中要利用好工程起始阶段、主体工程攻坚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关键节点,实现更加优质的教育效果。

3提高安全技术培训水平

安全素质教育与安全管理需要强大的氛围依托,但如果脱离扎实的安全技术,那么安全管理也只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对于日常施工的指导价值。因此,必须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教育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技术能力。受限于传统粗放式生产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建筑企业的施工人员存在专业素质普遍不高、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的情况,这也是由于曾经影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造成的。但在新时期,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标准与规范要求,如果继续采用粗放式的人员管理模式,忽略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则会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建筑企业提供培训引导,为建筑企业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创造更加直观的参考。在开展安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建筑企业要摒弃“走过场”的落后思维,要确保培训重点符合施工人员的实际工作特点、符合技术规范、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同时,要关注施工人员的实际获得程度,避免过于深奥、空泛的理论讲解,确保培训工作的务实性,重点聚焦于安全施工规范、安全技术应用、安全隐患排除、安全事故处理,并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细致讲解,让培训中的内容真正成为施工人员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基础;最后,为了切实提高施工人员的参与积极性,在技术培训之外,也可以适当组织一些知识竞赛、技能比武等活动,对于表现突出的施工人员予以奖励。除此之外,要让员工理解安全生产同其自身发展的强大关系,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掌握安全生产技术作为其个人职业上升的必经之路,从而自觉形成强大的内在动力。

4结束语

综上,建筑行业的现代化发展对于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有效的安全素质教育、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建筑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建筑工程施工中涉及了大量的人员、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要素,任何要素中的安全疏漏均可能转化为破坏全局稳定性的威胁。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如果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会造成额外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破坏企业的社会形象与行业声誉;对于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本区域内建筑工程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是一项基本任务,安全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不利于本区域的整体稳定及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好引导职责,建筑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工程特点,切实提高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安全管理的实效,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有序推进提供扎实依托,也为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的维护构筑起坚实的屏障。

参考文献

[1]宋莉,张荣.建筑安全素质教育与建筑安全管理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7(41).

[2]李芸.谈建筑安全素质教育及建筑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16(19).

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篇7

我国交通土建领域处于大建设与养护管理并存的时期,对工程技术人员研究安全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对于交通土建类专业学生的安全素质教育相对滞后。为适应交通及土木工程建设与运营的安全生产需要,构建面向交通领域的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工程设施,集合系统安全分析、安全评价与预控、安全人机工程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交通行业特色鲜明的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1.适应国家和交通土建行业安全生产的新形势。安全生产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工作。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日益显现出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中的安全问题是其中之一。近年来,发生在交通土建行业的一系列安全生产事故,损失之重,影响之大,频率之高,令人触目惊心。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的提高,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相关要求,有利于通过人才培养助推交通土建行业的安全建设。

2.交通土建专业人才的安全使命和责任。交通土建专业学生将成为未来行业内各个工程项目技术主导力量,肩负着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营运和管理工作。面对日益复杂的交通土建生产建设,对安全的要求也已上升到新的高度,为此,交通土建专业学生不仅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科学理论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应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保障现代交通土建行业顺利运行。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的提高,是交通土建专业人才安全责任和使命的体现。

3.体现交通土建行业“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交通土建项目庞大、复杂,事故多发。将安全生产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应用于交通土建专业的教学中,提高交通土建专业学生的安全素质,有助于将来他们把“安全第一”的观念融入所参与的工程建设中,把生产技术和安全技术统一起来,把人、物、环境及管理等因素对安全施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做到本质安全,体现交通土建行业“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

4.交通土建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国家、行业及企业层面都十分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及运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作,随着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出台,从近几年的就业形势看,用人单位除了在安全工程专业方面有特殊需求外,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维护相关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其专业技术扎实,而且要具有相关安全管理、控制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和能力。

二、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1.构建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安全科学基本知识与交通土建专业知识的联系点,将安全技能和安全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到交通土建具体专业知识点讲授中,构建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2.研究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以具体、典型的交通土建工程项目(如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为载体,研究在具体学习情景中提高学生安全素质的教学方法。

3.建立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培养评估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安全科学基本知识点进行权重分析,建立定量的安全素质指标评估体系,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安全素质的全面达标。

三、交通土建专业安全素质教育创新点

1.面向交通土建专业的安全素质培养模式。传统的安全素质教育是面向“大工科”背景的,而不同专业有其自身差异和服务需求,安全素质培养需要区分化、特色化,需要构建以交通土建工程学科为背景,服务于交通土建安全生产需求的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2.系统融合安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以往的工科安全素质教育,仅仅是通过开设一、两门安全技术方面的课程来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将安全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系统融合、渗透到交通土建专业学习之中,使安全素质教育常态化、系统化。

3“.安全技能与安全人文教育”双驱动培养模式。传统的安全素质培养只注重安全技能的培养,而要从根本上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安全素质,需要通过安全文化、安全伦理等方面的培养,才能真正地将“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观念融入到工程项目建设中,需要构建基于安全技能与安全人文教育的双驱动安全素质培养模式。

四、结语

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篇8

一、制订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目标

民航院校所制订的教育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方向以及人才培养策略。因此,在制订这个目标时,必须对其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充分结合本校实际特点以及社会对民航人才的实际需求,整合教育资源的优势,着重突出教育目标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民院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以及高速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大批具有较高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航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目标,必须确保自身的人才培养质量可以充分满足学生成长成才以及民航领域健康发展的相关需要。同时,民航院校还需要本着“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办学理念,优先并且持续开展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不仅要使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健康的身心以及健全的人格,使毕业生成为一名符合民航事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并以此作为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推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构建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构建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内容:首先,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在常规课程的基础上,适当增设当代民航精神、职业道德、强国战略、安全理念、行业文化等课程,再辅以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公共选修课。通过这些课程设置,使得学生的职业素质及职业道德符合民航事业的发展需求;其次,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民航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为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教学基础。例如学生实习基地、就业创业基地、职业素质拓展基地等等,民航院校还要与相关企业建立起合作关系,使学生有机会亲临企业进行见习,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实际岗位需求,从而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实现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相互整合,促进个人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最后,健全教育保障机制。民航学院要构建起职业心理辅导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素质教育绩效考评体系、教师队伍再教育体系,还要搭建起相应的宣传平台、信息反馈渠道以及信息交流平台,通过这样一系列保障机制确保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使教育教学过程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三、设计并实施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方案

在设计民航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方案时,主要包括以下模块:首先,启用企业化教学管理模式。在进行方案设计时,学校要深入到企业当中进行实地调研,充分了解行业标准以及企业动作模式,以企业当前的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作为职业素质教育的抓手。设置飞行驾驶专业、航行管制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专业、安全检查专业、空中乘务专业等实用较强的教学模块,同时制订出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案、教学质量标准以及教学管理办法,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方向性指导,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短时期内胜任民航各岗位的实际工作需要,顺利开启自身的职业生涯;其次,设计并实施阶梯式职业素质教育方案。民航院校在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本行业的教育规律以及学生的成长特点,采用阶梯式的方法推动教学工作逐步开展。具体的说,一年级进行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二、三年级进行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四年级进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三个阶段属于一种相辅相成的递进关系,所以各项工作之间要做到有效衔接,避免出现断层,构建起系统化的职业素质教学体系;最后,制订板块式的职业素质教育方案。为了确保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与完善性,学校要制订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职业心理素质、科技与人文素质这五大教学板块,并且针对每一个板块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措施。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敬业精神、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团队精神,更好地投身到民航事业建设当中。

四、建立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民航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管理机构。该机构应由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副校(院)长直接领导,下设职能部门、辅导员和学生干部这三个管理模块。通过这三方面人员的协同配合,共同构成教学过程中的管理体系,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高效、规范的开展,同时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其次,在学生管理方面,要充分发挥出学生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同时带动全体学生加强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展现出民航学生所特有的职业风采;最后,民航院校应基于当前的行业标准,推出相应的职业素质教育考评体系。针对教师以及辅导员的教学工作、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以综合素质以及班级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考核,从而督促全体师生加强自我,注重自我能力的提升,确保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高效开展。

五、营造良好的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环境

民航院校在营造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必须与民航企业文化相融合,通过这种教学氛围的熏陶,帮助学生建立起“持续安全、优质服务、和谐民航”的思想意识,并且将这种意识养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当中,逐渐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的职业素质,以便于今后更加顺利的投入到本职工作当中,拥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习惯;此外,不论是民航院校还是民航工作本身都具有较浓的国际化色彩,所以民航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还应与国际化的教育水平相接轨,使学生具备国际化的文化素养和沟通能力,构建起一种多元、包容、合作、开放的校园氛围;另外,民航院校要时常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例如师生联谊会、专业竟能大比拼、征文比赛等,将校园文化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进行正面影响,促进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六、打造民航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教师团队

首先,民航院校应聘请航空企业领导、行业专家、专业领军人物共同组建起教育指导委员会,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充分发挥出“智囊团”的作用,为职业素质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其次,民航院校要努力培养、发掘某个素质教育领域的专长人才,使一批同时具备较强思想政治素养、职业素质、心理素质、科技与人文素质、组织策划能力的行家能手脱颖而出。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同时,在职业素质教学工作,融入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分层式教学等,并且把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实用价值发挥到极致,不断在教学工作中刷新工作业绩,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最后,民航院校在推进职业素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并推进教育改革与学术研究。为了加速这一进程,学校要推出相应的激励机制。例如针对在教学改革、学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要给予相应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也是可以精神上的,还可以为其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全面提升。同时,学样还要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再教育培训,提高授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使其掌握更加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获得丰富的教学经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加优质高效的开展职业素质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七、结语

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篇9

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工作,表彰先进,研究部署全县高中素质教育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动员各高中学校和广大教干教师进一步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刚才,各高中学校都介绍了各自行之有效的做法,谈了今后的打算,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高中素质教育工作的责任感

去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特别是各高中学校广大教干教师,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推动了高中素质教育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是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县一中、美澳学校、二中均为省级规范化学校。全县各高中学校基础设施完备,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呈现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营造了良好外部氛围。高考期间,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县六大班子主要领导视察高考准备工作,为高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保证。三是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和谐校园建设富有成效。各高中学校树立“以管理促发展、向管理要质量”的意识,不断巩固学校管理年活动成果,狠抓学校内部管理,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努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为广大师生创造了一个安全文明、和谐向上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赢得了广大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四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高考成绩稳步上升。我县这几年的高中教学工作一年一个台阶,甚至一年几个台阶,呈现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高考成绩稳中有升,全县本科一榜进线2299人,同比增加217人,其中重点院校进线人数611人,同比增加174人,总体上比去年再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我县的尖子生培养再创佳绩,多名学生被北大、清华等名校录取,赢得了社会好评。2011年,我县再次被评为全市高中教学先进县区。在2012年3月市组织的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中,取得了近年来最好成绩。我县本科进线1715人,其中,重点进线714人,名列全市第二,全市前100名中,文科占17人,理科占15人,全市文科前10名,我县占3人,全市理科前10名,我县1人。

应该说,这些成绩的取得,全县人民是满意的,县委、县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全县高中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广大教干教师致以诚挚的谢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县高中教育与先进县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一是教育投入不足,制约了高中教育进一步发展;二是相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与满意程度,办好高中教育任重而道远;三是我县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等。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认真加以解决,进一步促进我县高中素质教育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全县教育系统特别是各高中学校广大教干教师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责任,强化措施,扎实工作,进一步加快我县高中教育的发展步伐。

二、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中教育教学质量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高中教育的内涵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原则,教育事业也不例外。加快我县高中教育的科学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高中学校办学条件,为高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应着力围绕保障学生和实现学生学习权益的需要,又要满足教师教学需求,既要坚持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人本管理的原则,又要实现教学常规、学习常规、管理常规的优化,力求教、学、管相统一。要关心高三教师,给他们以温暖,增强他们的敬业精神,要关心爱护学生,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空间。要增强名校意识、名牌效应,尽可能培养更多、更优、更高素质的人才。

(二)全面规范办学行为,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素质教育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准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明确素质教育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是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也是尊重和遵循教育规律的体现。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追求的是更高的、更全面的、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要大力抓好办学行为规范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条件。要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要求,突出抓好“四个规范”即:规范课程设置安排和课程内容安排、规范课时计划、规范学生的作息时间和学生的作业量、规范评价考试招生制度。可以说,只有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生的全面发展才成为可能;只有严格控制在校学习时间、严格控制作业量,才能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提供可能的时间和条件,也才能促使教师提高效率。各学校要在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如何转变我们的管理方式、如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何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现有教师资源。这些工作搞好了,素质教育就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有保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师资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举措。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新教师补充机制,实现教师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特别是要抓好高中一线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教育,教育教师积极进取、敬业爱岗、扎实工作,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三是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增强教师的学习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的特长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四是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关心高中教师的工作与生活,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强名师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典型带动示范作用。

(四)加强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教科研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针对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进一步加强教研队伍建设。要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学校,深入课堂,督促指导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要建立教师业务培训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向专家型教师发展。要找准高中科研工作的方法与方向,把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服务作为出发点,努力探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五)强化学校安全管理,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学校安全关系到教育改革与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警钟长鸣,严抓细管。当前,受条件限制,高中学校在校学生多、食宿条件落后,加之外部一些不良环境的影响,学校安全管理的难度加大。各学校要切实抓好学校安全工作,周密制定安全预案,建立安全目标责任制,加强对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严防交通事故、食物中毒、电击、危房倒塌、校园暴力等事件的发生。要与公安、文化、建设、工商等部门密切合作,切实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治理,为高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形成合力,确保2012年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再提高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将继续把教育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在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保障教师合法权益、提高教师地位等方面,多办实事、办好事,努力营造人人重视教育、关心教育、参与教育、支持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教育局要尽最大努力去争取方方面面对高考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努力为全县高考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县教研室及有关科室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加强对高三后期管理与复习工作的指导,积极搜集整理各种有效信息,与各高中学校共同把这项工作完成好。

安全素质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航空人才;思政工作;道德养成;机制建设

一个国家综合交通运输能力的强弱,与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息息相关,更是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而民航则是综合交通运输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为此,中国一直都十分重视发展民航实力,尤其是对飞行技术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飞行技术人才不但是民航发展的核心动力,更是我国实现民航强国的中坚力量。民航作为培养合格的飞行员的基地,如何提升飞行员的综合素质就显得愈加重要。随着“思政课程”这一概念的提出,对飞行员课程体系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使命,特别是在民航技术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中,飞行员不但要在飞行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大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更好地完成任务,还需要在日常工作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方面的能力,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夯实理论基础知识,培养终身学习观念,训练合格的飞行技能,锻炼出强健的体魄,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成为新时代合格的飞行员[1]。

一、飞行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

飞行员只有具备了合格的道德观念与职业道德素质,才能保证飞行任务顺利完成的同时确保飞行安全,从而提升我国民航实力。而职业道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飞行员形成稳定的、积极向上的职业道德观念,养成一丝不苟的职业习惯。对于飞行学员来说,应当具备以下职业道德品质。1.责任意识。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不但完全掌控着价值高昂、动辄上亿的飞机,更承担了几十、上百旅客与工作人员的生命。只有具备极强责任意识的飞行员,才能有效保证飞行安全,从而保证国家、单位的财产安全,确保生命安全[2]。2.程序意识。程序意识是一个飞行员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关键,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甚至在执飞过程中如何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飞行过程中工作的程序性和规范性,都是保证飞行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前提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程序意识是一位合格飞行员应该终身坚守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刚开始的学习阶段就树立牢固的程序意识,也是飞行员将来安全执飞的坚实基础。3.工匠精神。任何行业的从业者要想以高标准的要求完成工作,都需要具备工匠精神。任何完美的飞行动作、扎实的理论知识,都需要飞行员长年累月地学习、练习,孜孜不倦地提升动作的精细程度,紧跟技术的发展更新飞行理论,通过长期坚持、有规律地学习,并加以创新积累,才能做好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而这种精益求精的理念,不怕困难执着追求完美状态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3]。4.忧患意识。飞行员所从事的不是简单的、重复性的工作,在实际的航线飞行中,总是充满着不确定的因素,任何微小的天气变化,都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如何在飞行员的培养过程中灌输“居安思危”的意识,培养飞行区“起飞想着中断,巡航想着备降,落地想着复飞”的忧患意识是民航院校需要一直探索的课题。5.团队精神。飞行任务不是单打独斗,“独行侠”永远做不了一名合格的飞行员。训练有素、搭配合理、合作默契的机组,是飞行任务圆满完成的重要保障。因此,团队意识、合作精神是飞行员必须具备的核心品质。

二、当前飞行员职业道德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学生层面

1.团队意识欠缺。飞行员属于较特殊的职业群体,绝大多数飞行员都属于外形较为突出,家境较为优渥的群体。再加上民航内部奉行优胜劣汰的机制,因此飞行员大都个体意识强烈,团队意识相对较为欠缺。现如今,绝大多数在岗或即将在岗的飞行员都是“90后”甚至“95后”的年轻人,他们个性突出,具备较强的能力,但也具备较强的好胜攀比心理。2.抗压能力较弱。强大的抗压能力是一名优秀飞行员必备的特质,为此,日常的学习和训练都对飞行学员有较高的要求。在执行飞行任务过程中,更是要面临各种突发情况,要随机应变,为全体旅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驾护航。因此,强大的抗压能力是日常教学管理国城中必须要重视的关键之一,适量科学的心理及身体训练课程更是必不可少。3.自律意识不足。当前的航空类高等教育学校基本都采用了军事化管理模式,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对飞行员都实施较为严格的管理模式。但因为绝大多数飞行员都属于外形较为突出、家境较为优渥的年轻群体,许多飞行学员缺乏足够的纪律意识和纪律观念,旷课、迟到甚至是打架斗殴也时有发生。因此,如何加强对飞行员自律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学校层面

1.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道德素质教育中,教师是毫无疑问的教育主体,如果不能在飞行员的道德素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教育就会事倍功半。当前民航院校的整体教育规划中,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虽有所提升,但依旧不够。教学模式单一,不能将道德素质教育灵活地融入课堂,理论知识或许可以通过填鸭式的教学取得进展,但是道德素质教育是必定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教育形式,让学生真正地明白领悟。思想政治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上普遍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执行军事化管理规定时往往瞻前顾后,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上仍然欠缺。2.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在道德素质教育中,飞行学员作为接受教育的一方,具备极强的个人意识,这也是道德素质教育的一大难点。现阶段进入航空院校的学生,多为年轻的“90后”,他们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与思政工作者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不喜欢被动地接受教育,而且年轻学员们的政治观和历史观极易出现偏差,但当前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甚至教材等,并不能及时地跟进时代的变化。当前社会处于高速的变革期,一味沿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此,如何改变现阶段的年轻学生们不实践、不互动的现象、对于考试临时抱佛脚、排斥思政类课程等负面问题都是航空院校需要考虑的重要方向。

三、助推飞行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探索

(一)丰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要认真分析当前学生普遍具备的特质,利用学校已有和社会现有的道德素质教育介体,创新性地使用针对性、有效性的方法,利用多种多样的教育场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增强飞行学员道德素质教育效果。具体来说,首先,应当改变当前我国民航院校固化、单一的教育模式,灵活结合道德素质教育的主体,结合飞行学员的群体性特点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其次,合理利用飞行学员和网络结合紧密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与互联网结合密切的教学阵地;最后,合理利用学校的行政管理手段,轻重松紧相结合,利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多种手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二)优化飞行员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队伍

现今,我国飞行员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队伍建设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与其他专业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队伍相比,飞行员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队伍需要完善相关制度、优化社会环境,以加强飞行员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队伍建设,从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程。

(三)完善飞行学员心理素质教育体系

现今民航高校中关于飞行学员心理素质教育模式仍在不断地探索发展中,如何加强飞行学员的心理素质教育,除了需要高等院校最常规的心理健康课程之外,民航院校还应通过对飞行员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合理探索并搭建飞行教育训练心理管理的体系,使飞行学员能在系统的心理素质教育体系中了解影响学习训练效率的心理因素,克服学习上的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

(四)充分塑造有利于飞行员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

合理地利用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不但能有效提升飞行员的职业道德素养,而且能有助于学生内化掌握到的理论知识,促进学员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有效地增强飞行员的组织协调能力等,让飞行学员在有限的课余时间内主动地走出课堂。为此,院校可以在活动中依照飞行学员专业特点,有目的性地引导他们参与有利于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对他们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专业化解答,最终将校园文化转化为其成长的助力剂。

四、结语

飞行员是一个伟大又光荣的职业,执行飞行任务中的每一个细枝末节都会影响飞行安全。因此在对飞行员的培养中,我们不但要确保飞行学员具备十分扎实的飞行技能,同时也要在社会道德素养、法律意识、职业道德素养上对飞行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变革,航空设备和航空技术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中,这对飞行员和航空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培养飞行员的高等高校,只有充分重视飞行学员的综合素质的养成与提高,跟进时代变化,不断推陈出新教育手段,才能担当培养杰出飞行员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袁微,刘莎.美国航空飞行员教育培养模式探究—以美国桥水州立大学为例[J].民航学报,2020(03):89-91.

[2]陈耀君.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实现路径研究—以汽车专业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04):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