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科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7:18

安全科技论文

安全科技论文范文篇1

关于这样严厉的篇幅要求,咱们也没必要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要求,想着改动期刊的要求,乃至是发生诉苦心情。最好的应对办法仍是应从改动自己做起,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去适应这一要求。

最近修改了《我国安全科学学报》期刊选用的2篇稿子,故也堆集或考虑了一些该怎么应对学术期刊严厉约束篇幅一事的对策,并且现在对此要求反倒有点支撑啦,最起码不是很反对哈!故我问了自己3个基本问题,并考虑了自己的答案,在此把自己的一些主意贴出来,大家多多主张和弥补。

(1)你的文章能选用吗?篇幅约束短了,关于咱们最要命的问题便是这个了,由于篇幅一短,乃至有些人表达再繁琐一些,导致文章实质性内容偏少,内容显得空洞,有时候还感觉某些问题没有说清楚,乃至是皮裘,这很容易被审稿人枪决的。

这就要求咱们学会布置文章“亮点”与“要点”的位置与内容篇幅,使其杰出且论说清楚,关于非必须的东西或许“限于篇幅,不再赘述/笔者将另行撰文进行论说”等就会变成以后文章中的高频词句了哈。此外,这种情况下,写好文章导言、摘要与结论就显得更为重要。

(2)你的表达真的精粹吗?何为表达精粹,我现在的了解是,便是一句话的表达清楚后要到达“多一个字就繁,而少一个字就又不行的感觉与效果”!这点咱们真的需求好好锻炼一下这方面的才能,这还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炼成的哈,由于科技论文尤为着重表达精粹与谨慎,而这一点应该来说对搞安全社会科学研讨的更难一些。

(3)杰出“要点”与“亮点”、表达精粹你有办法吗?其实,咱们看到很多科技论文,有图、有表或有公式就显得要点杰出、清晰明晰、简略精粹,并且还会给人一种“叼叼的”的感觉,也更符合安全科学期刊、审稿专家和读者的喜爱和口味!关于搞安全基础理论,或是安全社会科学研讨的咱们也照样能够哈,现在养成一个习气便是每篇文章里一般都有图、表或公式,不过这特别需求你的总结、概括、联想、相关、想象、形象化与逻辑等才能。

我的一般做法是:①学会用数学表达、逻辑表达、图论表达、结构表达等表达论文内容,主张搞社会科学研讨的看看社会物理学或数理社会学方面的资料,搞基础理论的也应该看,都是相通的;

②表格化,把要点、亮点总结并凝练成一个词或词组,一般至于表格榜首列,第二列详细解说,乃至榜首列前增加序号,一望而知,审稿人与读者才喜欢读,也更容易抓住要点与亮点;

③条理化,逐条列出或论说,清晰明晰。此外,上述做法还可明显提高你的论文质量哈,大大提高选用率!

上述只是一些写作、表达技巧与办法哈,真正的还要靠你的干货(立异性+实用性)哈!趁便一同贴曾经写的《中文期刊(科技)论文写作言语叙说常见问题汇总》哈!

(1)办法:问题——猜测!!——论证——运用——写文章。其间,猜测最为重要,立异需求猜测,好猜测不一定诞生在实验室(学习室),更多诞生在路上、漫步中、吃饭中,沟通中,尤其是在似睡未睡、似醒未醒的模糊睡觉状态!忽然一个思维火花,灵感爆发,需求立马用笔记下来(不主张用电脑,纸笔记录形象思维的结果比较快,易画易写),以防少纵即逝!

(2)看文献:①读中作——读中发现我要作什么(需求走过这一阶段,绵长的阅览知识堆集,产出效率低);②作中读——需求什么读什么(有意图的读,产出效率高);③同步走——手头一起作同一方向比较接近的两个东西,这个烦了作那个,并且还能够相互渗透和弥补,做到不浪费时间,产出效率高,一箭双雕。你在哪个阶段?

(3)文章标题、结构设计:结构把握大思路,写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特别是标题,一定要杰出宗旨,最好兼并立异点。安全科学作为综合学科,本身就触及许多研讨视角,再加之一些常见研讨思路视角“正向”或“逆向”等,我个人觉得研讨大多安全现象在标题/摘要中界定你的视阈其实很重要,既是一个要点,又可视为是立异点。

(4)摘要部分:研讨意图、办法、内容共占据摘要内容的三分之二;研讨结果和结论,占据摘要内容的三分之一。请权衡全体结构并调整内容安排。

(5)导言部分:导言置于论文正文榜首部分,论文导言部分极为重要,就像榜首眼判别你穿的衣服是否是名牌,是否时髦,是否合身,是否名副其实!导言的撰写所需工作量最大,也最能表现出水平,就像综述类论文最难写一样。它的精华在于把握好“火候”——简述(布景+前人效果)-指出缺乏(理性)-杰出自己的contribution[要点是立异性、实用性的干货](内容、办法、含义),必须把“吹牛”做到恰到好处,一般这样就会牢牢“勾住”审稿者!

(6)参考文献:很重要,能够看出论文质量。最好是CSCD/CSSCI以上期刊论文,注意质量,一般中英文献均有好点。

(7)句子精粹,使之要言不烦,不呈现没用的信息,用词要专业,切勿口语化。

(8)“了”字大多是剩余的,“其”、“它”的指代一定要精确,为避免表述模糊现象,请直接运用名词作主语,代词易引起歧义。(记忆最深,榜首篇稿子改得好累!好累!)

(9)若仅呈现2个并列词语,按照汉语习气,一般不运用顿号,而用“和”或“与”等衔接词衔接;若呈现3个及3个以上的并列词语,则运用顿号衔接。

(10)文献检索及格局一定要按期刊要求,一定要精确。

安全科技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创新实践型人才;虚拟仿真;安全工程;产学研用

创新是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第一动力。虚拟现实是继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之后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广泛的新型技术,旨在提供沉浸性互动体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虚拟仿真技术所呈现的实景感受和交互体验,与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也是陶行知做中学思想在科技时代的灵活运用。正因如此,虚拟现实技术正成为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助推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驱动力之一。2012年3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规划建设1500套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1]。2017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7—2020年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应将建设和使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作为推进完善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2]。2018年8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积极构建面向实践、突出应用的实践实习教学体系[3]。安全工程是应用实践性较强的工科专业,但是部分实验和企业生产实践涉及高危或极端环境、高成本、高消耗和事故风险问题,在真实实验条件下较难开展现场实践教学。因此,基于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打造虚拟仿真教学空间,创新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应用模式,推进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对于切实锻炼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安全工程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现代经济和技术的发展要求,培养能从事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风险评估、监察与监管、检测与监控、组织管理、教育培训、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江苏海洋大学地处江苏省北部沿海城市连云港,当地化工和医药产业聚集,拥有全国知名的石化产业基地和医药生产基地。安全工程专业根据地方产业特色,结合自身优势,凝练学科方向,确定了化工安全、危化品安全与应急处置、火灾爆炸防治、安全评价和海洋安全应急技术5个培养方向,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化工安全科学和技术,能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科学与研究、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企业安全评价、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教育与培训、化工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近年来,安全工程专业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通过优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等,使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然而在创新实践型人才培养方面与其他院校同类专业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二、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环节相对薄弱

分析相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安全工程专业创新实践环节大致分为创新创业环节和实践环节2部分。其中创新创业环节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开展科研实践,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课外作品竞赛,参加学术交流,获得专利、软件著作权和职业资格证书等。高校都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环节,但未在课程学分上给予充分体现。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专业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论文)。虽然有明确的学分和考核要求,但是绝大部分实习实践都是在校内完成的,与企业生产衔接不够,应用针对性不强。例如,江苏海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明确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创新奖励类学分和6个社会实践类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创新奖励类包括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参加学科竞赛且获奖、与其他作品、参加各类考证考级等方面。社会实践类包括在学术创新、实习创业、技能培训、道德修养、文体艺术、身心发展、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方面。尽管如此,课程体系中的创新创业环节在总学分(180分)中的占比仍然很小,约为5.6%;而专业实践环节共26.5学分,仅占总学分的14.7%。

(二)大学生专业实践基地和平台相对欠缺

专业实践能力是大学生从业的必备能力和重要考核指标。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专业实践环节是有效提升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专业实验平台和“政校院企”合作实践基地的建设[4]。这些传统的实践基地和专业实验室基本上可以支撑大部分专业实践教学,但是部分涉及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或高温高压仪器设备的安全工程实验环节因存在事故风险而难以在现场开展。此外,出于对学生实习安全的考虑和根据实习企业生产零事故要求,部分高校的认识实习和一线作业实践仍以参观和座谈学习为主,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浅尝辄止,其实践应用能力锻炼不足。例如,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等实习实践,因具有较高风险和较强破坏性而难以在现场开展。

(三)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意识不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及创新创业大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对于引导学生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起着重要作用[5]。但是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环节相对薄弱以及大学生专业实践基地和平台相对欠缺,就会导致大学生自主创新实践的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问题的出现。例如,对2016—2019年江苏海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竞赛情况进行统计发现,4年内学生共申请本专业相关创新训练计划项目8项,年均2项,年均参与人数仅占该专业学生总数的4%。学生参与安全工程实践与创新大赛1次,参与人数3人,占当时学生总数的2%。通过分析发现,这些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或比赛项目的研究方向,100%来源于指导教师的科研或教改项目,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此外,项目成果多以发表基础理论研究型的科研论文为主,鲜少涉及能够促进地方产业发展的新产品、新专利、新工艺和新管理模式,项目成果转化率较低,与产学研用的初衷有较大距离。

三、虚拟仿真赋能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多渠道建立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基地和服务平台

火灾、爆炸等事故是威胁企业生产的主要灾害类型,培养应用型安全工程人才的现场隐患排查能力以及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相关高校在现有实体基地和平台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建设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践教学。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建设了“安全工程虚拟实验室”辅助相关理论教学。常州大学依托化工安全事故应急3D虚拟仿真与应急实训系统,开设了安全风险分析与模拟仿真技术课程。福州大学采用资源共享、自主研发、校企合作等多种渠道建设了“三层次”“四模块”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6]。江苏海洋大学通过购置、引进和自主研发等多种渠道积极构建校级虚拟仿真平台。2016—2019年,安全工程专业“化工智慧安全”教学团队获得连云港市科技局科技项目资助,建设了连云港市智慧安全科技服务平台。2017年至今,该团队在江苏省发展改革委资助下,建设了江苏省智慧安全工程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了包括消防安全、个体防护等主题的体验式安全教育实训基地。2020年疫情期间,安全工程专业加大对国家和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的推广和应用,引进了“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与消防疏散虚拟仿真实验”等一系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自主研发完成“化工企业火灾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演练虚拟仿真实验”,多渠道建设了虚拟仿真实践课程教学系统,极大地改善了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

(二)开展虚拟仿真赋能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根据《2017—2020年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规划》,教育部2020年遴选安全科学与工程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项[7]。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研发和应用,有助于达到实验成本、风险控制与教学需求的平衡,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以此为契机,江苏海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化工智慧安全”教学团队依托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共享平台、省级发展改革委实验室建设项目和市级平台建设项目,开展“仿真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消防安全通识课中的应用研究”和“虚拟仿真赋能的新工科专业教学方法创新实践研究”,建成省级智慧安全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1门,市级智慧安全科技服务平台1个,校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自主研发完成“防患于未燃”隐患排查软件等6项教学辅助软件,打造了“软硬兼顾、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所谓“软硬兼顾”,是指通过仿真软件和硬件的有机结合,为学生营造出逼真事故场景,使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事故现场灭火、逃生和救援过程。所谓“虚实结合”,是指所设计的事故隐患排查实践环节,既有实地隐患排查实践,也有虚拟场景排查实践。“软硬兼顾、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设计,可以将多家企业、多个事故中暴露出的隐患形式共同呈现在虚拟工厂中,弥补了到单一企业实地考察可能无法发现的共性问题,达到充分锻炼学生事故隐患辨识能力的目的。上述教学改革实施以来,效果良好,取得一系列成果,受到同行和学生的广泛好评。2019年,“火灾防患辨识”微课获得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二等奖。2020年,“防火与防爆技术”微课程荣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比赛微课程类三等奖。2021年,“化工企业火灾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演练虚拟仿真实验”入选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融合创新,学思悟践,基于生活教育论和虚拟仿真技术的《防火与防爆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学生对“防火与防爆技术”这门课程给予5星好评,并且普遍认为虚拟仿真赋能的课程教学“内容充实”“有趣生动”“形式丰富”“引人入胜”“受益匪浅”。

(三)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践

2020年6月11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接受采访时提到4个80%:高校教师的80%是专业教师,课程的80%是专业课程,学生学习时间的80%是专业学习。多年的调查表明,80%的大学生认为,对自己成长影响最深的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8]。由此可见,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专业教师的影响。基于此,江苏海洋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依托连云港市智慧安全科技服务平台和江苏省智慧安全工程实验室,大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达到了既夯实教师工程基础又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又服务周边企业的“一箭四雕”的教育目标。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横向项目研发和企业生产。安全工程专业仅2018年就有9位专业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平台与连云港市12家企业签订横向项目合作协议,项目经费累计达421万元;先后有5人进入企业担任科技副总,2人在企业挂职,占教师总数的70%。这些校企合作使教师的工程阅历更加丰富,从而使他们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时更加得心应手。教学方面,“化工智慧安全”教学团队先后开发了智慧安全教育培训系统、智慧安全教育考试系统、“防患于未燃”隐患排查软件等智慧教学软件,并将其广泛应用于安全工程课程教学中,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参与智慧安全创新实践。通过广泛接触各类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学生开阔了眼界,自主研发创新的兴趣得到了激发。2019年以来,学生在全国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江苏省高校化学化工联盟实验竞赛及校级计算机设计大赛等创新和实践类比赛中斩获奖项,获奖人数达20余人次。2020年,安全工程专业共有8支团队入选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人数达到24人,创历史新高。2020年以来,学生参与研发并获得4项软件著作权。2021年,凭借在虚拟仿真赋能的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化工智慧安全”教学团队入选全国石油和化工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四、结语

安全科技论文范文篇3

Applicationof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swithWiderElectodeSpacingandLongerDischargeSpineElectrode

邓云峰刘功智张国权*

【摘要】宽间距长芒刺静电除尘技术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所取得的成果之一。由于采用宽间距、长芒刺放电极结构和极板涂敷特种防腐涂层,降低金属材料消耗的同时,降低了宽间距电除尘器电压工作范围,避免了使用超高压电源致的绝缘难题,解决了静电除尘器的初期投资问题。笔者在现场的使用表明,该除尘技术不仅可有效改善作业环境,且工作电流、电压稳定,收尘效率高,设备阻力低,运转稳定可靠。

【关键词】静电除尘器电极间距放电极导电涂层

张国权*:东北大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0)

双极不对称预荷电静电增强过滤除尘技术的应用

ApplicationofElectrostaticEnhancedFabricFilteringTechnologywithDual-ElectrodeNon-SymmetricPrecharge

刘功智邓云峰荣卫东*李传贵

【摘要】双极不对称预荷电静电增强过滤除尘技术,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所取得的成果之一,该技术采用双极不对称荷电增强方式,将普通静电增强效果与粉尘凝并机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提高了过滤除尘器的收尘效率,尤其是呼吸性粉尘的效率,同时又极大地改善了滤料粉尘层的结构,可显著地降低过滤阻力增值,节约运行能耗。笔者研究的该技术应用于焊接车间的焊接烟尘的治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场测试表明,该技术对焊接烟尘的滤除效率提高3%,尤其对微细粉尘效果显著,2μm粉尘穿透率相对下降了47%。采用超细滑石粉高粉尘负荷测试结果表明,过滤阻力增值降低达30%,清灰效果明显改善。

【关键词】静电增强预荷电过滤粉尘治理

荣卫东*:东北大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1,6)

静电增强纤维过滤压力降的理论推导

TheMathematicalModelEstablishmentonPressureDropofElectrostaticEnhancedFabricFilter

刘功智邓云峰荣卫东*张国权*

【摘要】从假设粉尘为大小均一的球体、粉尘沉降过程视为沉降于滤料层及形成粉尘层两个阶段出发,认为荷电粉尘由于极化力而有形成"功尘粒子串"的趋势,从而推导了静电增强纤维非稳态过滤压力降理论模型。

【关键词】静电增强过滤压力降阻力

荣卫东*,张国权*:东北大学

(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2001.5)

城市安全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初探

PreliminaryExplorationofCitySafetyProgramming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刘铁民吴宗之李传贵张兴凯耿凤王银生刘功智钟茂华张华俊赵军

【摘要】使用城市安全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城市安全规划效率和科学性。本文从使用的角度,论述了城市安全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数据库以及组成,提出了总体框架。

【关键词】城市、安全规划、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

重大危险源普查与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GeneralSurveyofMajorHazardsandEstablishmentoftheSystemsofMajorIndustrialAccidentPreventionandContral.

吴宗之高进东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重大危险源普查技术方法和北京、上海等六城市重大危险源普查结果。论述了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要素,包括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评价、安全管理、应急计划、安全规划、安全监察,GIS网络监控系统等。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风险评价、事故预防

(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优秀论文2002,11)

重大事故应急计划要素及其制定程序

ElementsofEmergencyResponsePlanforMajorAccidentsandtheFormulatingProcedures

吴宗之

【摘要】论述了重大事故应急计划组成及其十大要素;介绍了制定企业事故应急计划的程序方法;针对我国现状,提出了建立我国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应急计划事故预防安全管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1)

论重大危险源监控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

ControlofMajorHazardInstallationsandAmendmentofMajorHiddenDangers

吴宗之

【摘要】重大危险源是指工业活动中危险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或场所。工业活动中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露事故,尽管其起因和影响不尽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其根源是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或具有引发灾难事故的能量。

重大危险源同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重大工业事故隐患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从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到重大危险源监控是重大事故预防思想的进步,是从源头上抓预防,是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具体体现,也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

本文论述了重大危险源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与重大事故预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用事故是能量意外释放的观点,论述了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绝对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介绍了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的几大要素:危险源辨识、评价、分级管理与监控,应急救援等。

【关键词】安全科学技术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安全管理事故预防

(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001,9)

企业特定期间内事故费用的估算方法

EvaluationofAccidentCostforanEnterpriseinaPeried

宋大成

【摘要】本研究采取的方法是以真实事故数据为基础的分类估算法。企业某时期内(如一年或一个建筑工程期间)事故经济损失,包括与人员有关的经济损失费用、财产损失费用(含停产费用)、企业外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费用、因污染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等。与人员有关的经济损失费用由四项构成,即因死亡、永久性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丧失劳动能力和轻微伤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暂时性丧失劳动能力、轻微伤害及财产损失案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发生频率较低的案例;另一部分是发生频率较高的案例。在计算经济损失时,对于第一部分案例,需将每个案例的损失费用逐个相加;对于第二部分案例,可根据以往的事故经历或通过小规模实验研究求出平均每个案例的费用,然后与该期间内的发生次数相乘得到。

【关键词】企业事故经济损失估算方法小规模实验平均费用

(劳动保护2002,3-4)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爆源点的确定方法

TheMethodtoConcludetheStartSiteofGasExplodinginCoalMine

孙猛

【摘要】确定瓦斯爆炸的爆源点是查清事故原因的关键。笔者通过爆炸动力现象、火源和瓦斯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了瓦斯爆炸事故爆源点的确定方法,即首先从分析动力现象入手找到爆炸可疑点,再结合瓦斯积聚和火源的产生,最后确定出爆源点。

【关键词】瓦斯爆炸,动力现象,火源,瓦斯积聚

(劳动保护1998.1)

火灾预防与应急计划

FirePreventionandEmergencyPlans

孙庆云

【摘要】火灾隐患是常见的,也是经常被忽视的。本文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角度阐述了火灾应急计划的框架及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应急计划;同时对常见火灾隐患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把消防工作纳入到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管理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火灾应急计划预防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3)

用高分子添加剂提高乳化炸药的储存稳定性

ImprovingTheStabilityofEmulsionExplosiveswithaPolymerAdditive

陈志刚杨荣杰*

【摘要】目的研究用高分子添加剂提高乳化炸药的贮存稳定性。方法采用高低温循环、电导率测试、DSC分析及自然贮存等方法表征乳化炸药的稳定性。结果获得了一种贮存稳定性能良好的乳化炸药配方,并进行了工艺条件的优化。结论引入高分子添加剂的乳化炸药的稳定性明显高于不含添加剂的乳化炸药,添加剂的存在不会对乳化炸药的爆轰性能产生明显影响。

【关键词】高分子添加剂乳化炸药贮存稳定性

*杨荣杰: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10)

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综合治理

TheSynthesizedDisposalonGrimeofCoalyTransportSysteminThermalPowerPlant

赵阳李德龙郭克运

【摘要】通过对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所采取的综合治理体系的介绍,为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煤尘治理模式。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输煤系统煤尘治理

(劳动保护科学技术1998,10)

基于Petri网的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救援系统性能分析

PerformanceAnalysisofChinaUrbanEmergencyResponseSystemBasedonPetriNet

钟茂华刘铁民刘功智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满足城市居民对公共安全的需求。近年来,我国政府已开始在部分城市建设应急联动系统来处理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这里,我们引入Petri网来对我国典型的城市重大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系统的应急性能进行分析,初步建立城市重大事件应急联动系统的性能分析的Petri网模型。

【关键词】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联动系统、性能分析、Petri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1)

基于遗传算法的矿井火灾时期风流优化控制研究

Airflowoptimizingcontrolresearchbasedongeneticalgorithmduringminefireperiod

ZhongMaohua1,2,*WeiXing2,FanWeicheng1,andLiPeide1

ABSTRACT:Minefireisaverycomplexphysicochemicalprocess.Onceithappens,therearelotsofpoisonousandharmfulgasingredientswhiletheoxygendensityisgreatlyreduced.Suchgaswillcausepoison,suffocationordeathifitisinhaled.Asweknow,themaincauseofgreatamountofpersonlossesduringminefireisfumepoisonandsuffocation.Additionally,thefumecausedbythefirewillblockthevisionanddecreasethevisibility,whichwillimpedehumanevacuationandfirefighting.Moreover,duetotheturbulentairflowofventilationnetworkduringminefireperiod,itiseasytocausethegasandcoaldustexplosion.Soitisveryimportantfortheevacuationofminersandminingsalvationtoresearchtheairflowcontrolduringminefire.

Inthispaper,GeneticAlgorithm(GA)isusedtosolvewind-flowquantitativeoptimizingcontrol.Andin"Introduction"weintroducesomeresearchesofairflowcontrolofminingfire.In"MainPrinciplesofAirflowControlDuringMineFirePeriod",thefundamentalprinciplesofairflowcontrolduringminefireareintroduced.Theairflowoptimizingcontrolmodelsareintroducedin"NonlinearProgrammingModelofAirCurrentOptimumControlDuringMineFirePeriod".In"ComputationofNonlinearProgrammingofAirflowControlDuringMiningFirePeriod",thecomputationmethodsandtheselectionofrelativeparametersofthecontrolmodelarediscussed.Finally,acomputationexampleisgiven.

KEYWORDS:minefire,airflowoptimizingcontrol,humanevacuationplan,geneticalgorithm.

(1StateKeyLaboratoryofFireScience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HefeiAnhui,230026P.R.China

2NationalCenterforIndustrialSafetyScienceandTechnologyStateEconomicandTradeCommission17HuixinXijie,ChaoyangDistrict,Beijing,100029P.R.China)

JournalofFireSciences,2003,21(2):131-153.

重大危险源控制及其应用

TheControlofMajorHazardInstallationsandItsApplications

高进东吴宗之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重大危险源控制的产生背景、发展状况及控制系统的主要构成;回顾和总结了重大危险源控制在我国的推广应用情况,结合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对我国重大危险源分布及状况作出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国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建议。

【关键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重大事故预防

(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论文集2002,10)“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重气扩散的数值模拟模型验证

TheNumericalSimulationModelValidationofHeavyGasDispersion

魏利军张政*胡世明*吴宗之

【摘要】重气泄漏扩散事故是经常发生且危险较大的一种事故形式,由于重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重气往往沿地面扩散,泄放物质进入人体将引起中毒事故,若泄放物资被点燃或引爆将引起大规模的燃烧爆炸事故。本文给出了描述重气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模型及计算方法,并采用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对ThorneyIslandTrial008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说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和算法是适用的。

安全科技论文范文篇4

1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展厅概况

科普场馆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设施,是长期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展览和科技培训等科普活动的重要阵地[2]。随着核电公众沟通工作的逐步深入,我国各核电厂几乎均在其控制区内设置了科普场馆,不少辐射环境监测站也设置了专门的科普展厅,部分地区在人口集中区域也建立了核科普展厅。此外,部分综合性科技(普)馆也设置了核科普专区。这些科普场馆的名称通常为科技馆、展馆、展厅和科普馆等,但其设立目的均为展教工作(即科普工作),本文统称为科普展厅。目前,我国已经设立的部级核相关科普场所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科普教育基地、中国核学会核科普教育基地和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等(如图1所示,各基地具体涵盖的核科普场所详见表1~表3)。中国科协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也涵盖了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核学会和地方科协等机构推荐的部分核科普场所(如图2所示,具体涵盖的核科普场所详见表4)。

2国内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展厅调研情况

根据对上述国内核相关科普展厅的汇总梳理,综合考虑展厅性质、规模等因素,笔者着重对以下几家展厅的运营情况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文献及网络调研,并实地走访了部分展厅。调研情况汇总见表5。根据展厅所属单位性质,本节将展厅基本概况、主要特色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2.1事业单位科普展厅。2.1.1基本概况。此类展厅一般由所属事业单位运营管理,面积较小。展示内容除核与辐射基本知识和核电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内容是对本单位所从事的科研及监管工作的科普宣传。例如,连云港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宣传展厅中集中展示了田湾核电站自身监测站点、连云港辐射环境监测站监测点位的分布情况和实时监测在线展示系统、辐射防护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等。展示形式主要有墙面展板、展柜、展台、易拉宝和实物展品等,展厅面向对象以兄弟单位、领导干部、学生群体为主。2.1.2展厅特色。依托单位雄厚的科研监测能力、监管实践能力,通过在实验室配备参观通道,展示辐射监测布点和实时数据等,公众除了参观科普展厅外,还可形象直观地感受到监管单位在安全保障方面所做的工作与努力,在提升公众信任感、赢得公众理解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1.3存在问题及建议。(1)展示方式较为简单,互动参与性不足。展厅的展示手段以平面展板为主,而展厅的受众群体主要以学生为主,青少年的特征是好动爱玩,平板展板的形式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因此,应适当增加互动类展品,增强互动性、参与性和可接触性。(2)运营经费和人员短缺问题较为突出。此类展厅的运营基本为公益性质,经费来源主要为本单位,地方政府对展厅的财政支持不足。建议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开发特色讲解词、创意展示标识标牌以及义务讲解等,以此弥补人力资源的不足。2.2科研单位科普展厅。2.2.1基本概况。以中国核工业科技馆为例,该展厅为部级行业馆,面积较大,可开展专题展示展览,展示内容包括核电、核燃料循环、核技术应用、核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成果、国际合作和核安全体系等“核”全产业链的科普宣传。展示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文物资料、展板、实物模型、互动产品和多媒体设施等。展厅面向对象以兄弟单位、领导干部以及学生群体为主。2.2.2展厅特色。该展厅充分发挥了核工业科研单位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了“两弹一勋”人物和核院士等人物,讲述了许多核工业人物艰苦奋斗和勇于攀登的故事,展现了核科学人物的工作、生活风采和思维方式,从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层面带给公众更多的感性认识。该展厅展示内容非常丰富,通过文字、图片、模型等多种手段展现了我国核工业60年来的曲折发展历程,涵盖了核产业链的全过程。2.2.3存在问题及建议。(1)展示内容和形式应更加全面和系统。建议增加有关核和原子能的基本知识,丰富核安全内容并突显环保等方面的内容。(2)运营管理能力亟待加强。应加强展品和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同时,发挥科研单位在行业内的优势,广泛征集优秀展品,突显重点和层次感,增强展品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全面展示核全产业链的高科技投入和成绩,增强公众对核安全的信心。(3)存在运营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科研单位类展厅的运营同样为公益性质,所面临的问题与事业单位类科普展厅类似。建议积极争取各方面的经费支持,大力发挥展厅的潜能。2.3企业科普展厅。2.3.1基本概况。该类展厅主要是核电企业根据公众沟通的工作要求,在核电厂控制区内设置的科普展厅。此类展厅的面积较大,展示内容以企业形象展示为主,兼具核电及核技术科普知识和企业核安全文化展示等。该类展厅的展示形式更为丰富,展品设计更加重视数字化和互动性,包括4D及虚拟现实(VR)等时下流行的高科技展示技术,公众体验度较好。展厅面向对象以核电周边区域的普通公众为主,同时也配合开展全国及集团层面的各类科普活动等。2.3.2展厅特色。该类展厅重视与当地的融合发展,与当地及周边的各学校、乡镇、企业和政府职能部门加强联系,推进协作,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科技夏令营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积极打造核电工业旅游项目,形成与周边旅游项目开发的“同频共振”,打造市级、省级乃至部级的,反映科技发展和展示核能技术的旅游名片,让更多的公众了解核电、接受核电并支持核电建设。2.3.3存在问题及建议。(1)周边配套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因地理位置和交通等因素,展厅普遍面临公众接待量不大的问题。应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力度,吸引周边地区居民前来参观,发挥展厅的最大科普服务潜能。同时,还应推动展厅周边的配套设施建设,如公交、餐饮、住宿和娱乐等设施,提升展厅的配套服务水平。(2)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科普力度尚显不足。调研发现,此类展厅的展示内容以核能和核安全科普知识为主,兼具企业品牌宣传的作用,涉及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相关内容并不多。从一些涉核舆情事件的网民观点统计中可以看到,很多公众对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几乎不了解,因为不了解,继而增强了不信任感[3],所以有必要在展示内容中增加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相关知识。

3未来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展厅的建设建议

通过调研发现,我国几乎所有的核电企业都配备有核电展厅。但依然存在着展现手段和方法较为传统、单一,参与体验性有待加强,片面追求科技知识传播,文化内涵和美学意识较为欠缺等不足。3.1加强顶层设计。在加强顶层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明确各单位在核与辐射安全科普方面的职责与分工,统筹协调,合理规划各单位在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展厅建设方面的方向和资源;其次,系统地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展厅的优秀案例和宝贵经验,形成信息互通,定期开展经验交流;最后,定期开展评估,指导各级核安全部门和涉核单位的科普策略和展厅建设。3.2开展科学规划。展厅建设应做到全面统筹、科学规划。应根据单位领域、职责和面向对象,进行准确定位;前期规划阶段应分析了解不同受众的特征,挑选与其吸收能力相符合的信息,采用与该类信息相适应的信息传播方式,做好受众需求调研;注重展厅主题、展区划分、展示内容及形式的选择等,注重人文关怀和思想内涵,融合地方文化和企业文化特色,提高展厅的文化感召力,做好系统规划。3.3创新表现形式。展厅建设应摈弃以往“展板+模型”的单一形式,打造“体验式科普”,借助各种媒介与科学知识载体充分接触,引导受众在接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和学习,自主探索、理解和发现[4]。首先,充分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和全息仿真等高新技术,虚实结合,强化科技前沿的展教力度,提升核科普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其次,打造集展览展示、科普教育、文化宣传和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展示平台;再次,不断创新,结合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出内容新颖、展品独特的基本陈列[5];最后,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针对公众需求的变化,设计制作科普展品[6]。3.4扩展科普主体。由于公众对核与辐射安全知识相对陌生且极为敏感,因此,需要明确各个科普主体各自的科普内容,分工进行合作,为公众提供多种知识获取渠道[7]。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相关部门应探索建设以监管为主题的科普展厅,向社会公众普及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和工作成效等,提升政府公信力,并保证科普工作的整体性和科普内容的全面性。3.5建好核科普基地。切实抓好已有“国字号”核科普基地的开放运行,并在新建科普场厅前充分开展前期调研,不断打造新的“国字号”核科普基地,充分挖掘科普场厅的科普辐射功能,规划和建设好区域性核特色鲜明的科普展厅,持续提升核科普能力建设[8]。3.6提升运营能力。为了更好地发挥展厅传承文明和惠民四方的作用,展厅建设中应充分运用新媒体资源,搭建电子展厅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结合科普讲座、科学报告、培训教育和展览展示等途径,扩大展厅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其次,以“六五”世界环境日、国家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等为契机,开展特色活动和宣传,吸引公众参观;再次,同旅行社以及周边的博物馆、科技馆等单位加强联系与合作,将核科普纳入旅游线路中,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参观,扩大受众面;最后,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9]。

4结论

核能作为一种低碳高效的能源,已成为我国新能源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核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医疗、工业、国防、科研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但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公众的信任和支持,科普展厅作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设计建设在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相关要求[10],形成良好的科普宣传效应,提升公众核安全信任度,推进核安全事业健康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钟青.浅谈科普场馆之科学传播[J].中国科技纵横,2017(21):212-213.

[2]谢起慧.我国科普场馆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海峡科学,2012(3):92-94.

[3]宋培峰,王晓峰,赵翰青,等.我国核科普面临的问题和建议[J].核安全,2018(3):86-93.

[4]朱学蕊.参与体验式核安全科普成潮流[N].北京:中国能源报,2013-01-07(21).

[5]中国文物报.我国公益性展览馆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OL].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2011-10-25)[2020-10-10].

[6]沈斌,潘银.浅谈新媒体在现代科普场馆中的应用[C]//安徽省科学技术馆.2014(安徽•芜湖)全国科技馆发展论坛论文集.芜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曹亚丽,王尔奇,王晓峰,等.科学传播模式在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工作中的应用[J].核安全,2014,13(1):34-38.

[8]邵焕会.对我国核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核工业,2016(10):45-47.

[9]王琴.科技馆如何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同时实现市场化运作[J].科技促进发展,2011(12):59-60.

安全科技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倡导弘扬安全文化减灾

一、安全与安全文化重要作用及深远意义

当前重、特大伤亡事故频发,群死众伤后果极为严重,财产损失也特别巨大,为市场经济发展敲响了警钟,同时给社会的安定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何流淌这么多鲜血仍唤不起国民对安全的觉醒?为何付出了这么多人的生命还不能阻止大众继续奔向灾难和死亡的深渊?为死者痛泣、悲愤、凄惨、鸣冤,也为幸存的孤儿寡母,老弱病残、破碎的家庭,心碎、呐喊。人人都知道爱惜生命;个个都愿意安全生产;谁都需要设法死里求生,消灾避难;谁都想学会自救互救的本领,应急脱险。但是,这一切安全的理念和安全行为,只有那些高水平安全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实现。

2001年以来,我国意外伤亡事故出现了动荡、上升的趋势,最近几个月,特大事故高发,死亡人数之多,财产损失之巨,令人深感忧虑。为黑色的7月哀声所震撼,在悲痛和良知交感之余,留下更多的是沉思与茫然。为什么在国家进行政治运动,政府机构进行调整,经济体制发生变革的不同时期,总要以人民的生命和鲜血负出巨大的代价,事后才来“亡羊补牢”。似乎国人认为中国人多,意外伤亡事故难以抗拒,死几个人也习以为常;而更多的人认为,听天由命,生死在天,麻木不仁。当然,这种旧传统、老经验、讲宿命的观点是错误的。那么,其顽症之根源究竟在哪里?

笔者认为:祸根在于低素质的人。一是人贫穷;二是人愚昧。贫穷靠人的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可以改变的,但脱贫致富首先而必须要以保障人的身心安全为前提;而愚昧无知是可以通过文化教育进行启迪和开化,塑造出具有科学知识和正确思维方法的高素质的人。劳动脱贫要依靠科技,而文化是科学技术的真正母体和基石。解决人的身心安全问题,要靠倡导和弘扬、宣传与学习安全文化,不断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才能使大众自律安全。因此安全文化才是解决我国意外伤亡事故的金钥匙。

倡导和弘扬、宣传和学习安全文化的重要作用及深远意义在于:

(1)在全国营造珍惜生命、善待人生的安全文化氛围,形成科学的安全习俗与安全行为,这就是实现大众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活动的根本所在;

(2)有目的、有意识、不断地培养和塑造人的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安全行为、安全价值观、安全哲学等,依赖于安全科技文化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依赖于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使民众受益于安全文化的薰陶;

(3)开诚布公的告诉大众,政府、社会有义务为人民提供学习安全科技文化知识与技能的机会和条件,人民有享受提高安全文化素质的学习和教育的权利;

(4)通过安全文化的传播和教育,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学会消灾避难、应急救护的方法,安全科技文化知识和技能是预防和减少意外伤亡事故的灵丹妙药;

(5)倡导、弘扬、繁荣安全文化,不仅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现实作用,还为预防或减少伤亡事故提供了最有效的方法,具有保护生产力,促进安全生产发展的深远意义;

(6)安全文化靠人民世代传播、优化和繁荣,与人类生存发展同生共存。安全文化是人类文明和文化宝库中最璀璨、最珍贵的部分,也是企业安全文化、社会安全文化、预防安全文化、大众安全文化的基础。推动安全科技文化进步,发展安全减灾科技文化产业是营造安全、少灾、无害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和牢固基础。

(7)人的生存权,劳动权,属于人权的基本内容,保护人民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就是维护人权的具体表现。人权问题也属于于安全文化研讨的范畴之一。因为安全文化是尊重人、爱护人、保护人的文化,安全文化体现了维护人的尊严和满足了人对自由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实现安全活动的两大创新理念

建国以来,我国伤亡事故出现过四次高峰,均发生在政治变革,经济变革、体制变革的动荡时期,以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教训表明,伤亡事故高峰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科技支持、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三大难题。前两者取决政府的决策力和宏观调控力,还依赖于工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而后者则依赖于全员(全民)对安全的认识和安全自护能力的提高,同时依赖于政府、社会、家庭对安全文化宣传教育的投入和参与程度,也依赖于安全科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昌盛。

人类文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总是勇往直前的,因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通过实践和研究,总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笔者认为,我国人民在实现安全活动的领域内,已有两大创新的理念。

(1)安全文化的理论

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安全文化的理念,应该说是对安全本质认识的升华,是对传统安全理念的突破,是深层次的人因工工程开发,是企业安全文化、大众安全文化、社区安全文化的理论基础;

(2)安全科学学科创建及其拓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劳动保护界的学者、专家,提出了劳动保护科学体系的构想,经过10余年完善和奋斗,1992年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建立,在中国成为一级学科。20世纪末,我国一批学者提出了安全、减灾、环境科学的交叉融合的大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构想,这是对我国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的完善和拓展,为我国安全科技进步奠定了理论基础,系统地提出了安全工程技术手段和方法。

笔者认为:这两大探索课题和研究的成果,应该看成是对安全理论、概念、体系、知识的某些创新。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将成为人民从事一切活动,实现安全、健康、无害、少灾的精神动力和物质基础;大安全观的安全、减灾、环保科学技术体系将成为人类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生活、安全生存的科学技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动力和源泉。

三、关于安全第一公理

人类的生存、繁衍,社会的文明,工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如果没有安全作为先决条件,没有安全的物质及精神财富为其奠定基础,当代各国的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全世界人民所有的物质及精神需求,一切都无法实现。

著名的美国行为学家马斯洛,于1943年在其《激励和人》的论著中指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维持人自身生存和延续的生理需求、安全(含健康)保障的需求,其次才是社交活动、尊严地位、自我实现的需求。见图1。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文化及信仰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以不同的文化方式来满足自己的层次需要。Maslow的层次需要论对当代人而言,有了新的解释。由于人类积累和继承了悠久的文化,同时以不同的文化方式生活和工作,因此,需求的内容和层次秩序也会不同。这种需求是受前人的文化和当代人的文化强烈的影响、启迪、新构和发展。对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必须符合科学的规律和必要的经济基础,受每个人的文化程度及科技知识,传统观念,社会习俗、思维方法所限制,还要受到社会伦理道德和法规的约束。

成就需求

(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及

有建树和创造的需求)

安全文化的作用

生理需求

基本需求,例如,食、住、衣等

安全需求

(保护人身安全的需求)

社交需求

(结社、友谊的需求)

尊重需求

(自尊和被人尊重的需求)

尊重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成就需求

图1Maslow的层次需要论示意图图2当代人层次需要论示意图

笔者认为,人类在生存、繁衍和发展中,当代人必须首先解决自己的食、衣、住、行即生理要求,同时还必须创建保障人进行一切活动的安全条件和卫生环境,包括生理活动在内的安全需求。两者相依并存、互为条件,不能分离。生理需求没有安全条件和卫生环境为先决前提,生理活动也无法进行,生命就无法存活与延续。可见安全的需求在生命繁衍和人类生存中,是何等重要,它的重要地位和层次中的级弟是不能改变的。这就是安全第一公理。

笔者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安全文化”就是把安全放在第一,放在超越一切的位置。核电工业的安全文化应该成为工业安全生产和安全、无害、持续发展的典范。当代人的生理的需求,必须受到安全需求和伦理道德的限制。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知识经济时代,“安全第一”、“安全为大”、“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论,体现了21世纪人类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大安全观,安全系统观和安全人因工程观。

这就是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至上的道理,这就是简明易懂的安全第一公理,在一切经济建设活动中,在一切思想政治及组织工作中,必须遵循上述原则,安全第一公理的实质就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把关爱生命,珍惜人生,保护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脱一切的位置。当代人的层次需要论的新解释,见图2。

四、大众安全文化素质的养成

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思维、安全观念、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伦理道德、安康自护技能等等是从何而来?又如何养成?不是天生的,不是遗传的,人从有生命之时起到降临世界,对安全是一无所知的,是靠后天逐渐学成的。人的安全素质主要靠呵护、教育、培养和文化,通过政府、社会、家庭对人(孩童)的安全教化,使人对安全及自护的知识和技能由无知到局部有知,同时在遭遇各种风险和灾害的实践与争抗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融合提升,优化发展,形成每个人活动的安全行为和自护本领。

任何人的安全文化素质的养成,都只有靠安全教育,靠安全实践活动,靠安全文化不断的熏陶和影响,靠新闻媒体的宣传,靠安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安全文化产品的渗透和默化。无论何时,政府、社会、家庭均有义务为保护人民的生产、生活、生存活动的安全与健康而承担责任和风险,为人民大众提供和创造安全科技文化素质的养成的机会和条件,这种义务是光荣的、艰巨的、长久的、不容推辞的。“知识无涯,学习无境”,人在学习中提高,人在实践中文明。“活到老、学到老”,要安全、要文化、要文明、这是前人安全教育告诫后人的益训。

五、大众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珠。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存、生产、生活领域中,为保障其从事各种活动的安全与健康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为实现安全或预防事故所有的工具、器物、设备、材料、仪表、预警系统、减灾防灾物资等均属于安全物质文化的范畴;安全哲学、安全生命观、安全价值观,安全科学、安全文艺、安全行为规范、安全法规、安全教育、安全伦理、安全习俗等属于安全精神文化的范畴。

安全文化是保护大众从事一切活动而保障其身心安全和健康的有形与无形的东西,是在人类发展历史进程中不断的总结、传播、优化、发展、繁荣。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发展,人民对安全需求的变化,安全文化就具有新的时代特点和新的内涵。20世纪末,出现了乡村城镇化,城镇都市化,都市社区化的趋势,人类社会的安全、减灾、环保及人性化也成为新世纪的追求目标,还应运而生了城市安全减灾文化;社区安全文化。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了超越一切之上的“安全文化”理论及其建设方法;香港推行了港民“工作安全文化”活动;韩国的总理大臣为首,在全国开展的“安全文化运动”;国际十年减灾委员会提出了“预防文化”;世界卫生组织(WTO)已在全球百余个城市推行社区安全(安全、保健)文化建设,香港特别行政区就是WHO推行社区安全文化的试点;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也取得了进展。

安全文化的内涵不断注入了时代特征和大众安全需求的内容,不断优化,繁荣和发展,同时安全文化又时时刻刻影响着人民的安全思维,安全观念,安全行为。无疑,通过传播安全文化的各种途径,通过现代信息网络渠道,极大的影响着大众的安全观和价值观,使其安全文化素质迅速提高,

安全文化的传播和弘扬给大众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带来恩惠,同时也成了保护大众安全、卫生、舒适、高效、无害从事各种活动的安全保障。

六、安全生产与安全文化

生产活动是公民谋生的手段,人民要求生产安全是受法律保护的权利,“不断改善劳动条件”已写入宪法,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是劳动保护国策,“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这足以说明安全的重要性。因为安全涉及人民的生命和国家财产损失;涉及到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和成效;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安居乐业;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益及人权的保护。

伤亡事故常有发生,从产生的机理看,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间的正常关系失控而产生的不安全行为后果,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因此,安全问题并非只发生在工厂、企业或劳动生产过程中,安全生产活动是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据国内外大量伤亡事故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生存、生活领域的意外伤亡事故远比工业(工、矿企业)生产领域的事故为多,其比例约为4?1。

要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决不能忽视非生产领域的安全,安全文化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范畴,特别是人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安全行为、安全法制观念、安全科技水平等体现了当代大众的安全文化素质,由于经济基础,物质条件、管理方法、科技进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局限性,往往造成了对事故和风险分析与判断的失误,因而使事故隐患仍普遍存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应该是预防事故的高效而明智之举,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必然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

七、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概况及其时代内涵

预防事故和意外灾害的发生是技术问题,是管理问题、是认识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素质问题。近20年来,世界军事工业,航天工业,核工业及原子能发电站的快速发展,意外灾害和重大事故带来了巨大损失和意想不到的恶果,人们清醒的看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决非是一种简单命令或强制手段就能凑效。1990年前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安全文化的理论和安全科学方法,1992年我国核工业及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一些专家也开始探索和研究安全文化。1995年和1997年,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和一些单位共同发起,分别召开了“全国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和“中国安全文化推进计划专家座谈会”。随后,一批安全文化的专家、学者的才华初露,一批安全文化的论著问世(近20部),直到20世纪末,一些工业(行业)开始深入扎实的开展了安全文化建设活动,例如陕西长虹彩色显像管厂、白银有色公司、广铁集团等,已初步取得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安全文化在人类发展的历程中由人民创造,传播、优化、发展至今不衰,工业化进程和高技术应用中事故和危险不断引发,促使人们挖掘和细琢安全文化的遗产,同时注入了各个时代文化的特点,不断发挥安全文化博大精深的动力和内功,继续充实,发展和繁荣。笔者认为,不可低估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的功绩,当今至少有两点是其不可磨灭的,极为深刻的时代内涵。

其一,安全文化突出大安全观,大系统观、大协调观和人本思想;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是生产、生活、生存领域内人民从事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问题,是历史性的、划时代的变化。从概念,内涵、领域、学科等方面有历史性的拓展,把灾害与风险看成是由自然的、人为的或两者共同作用的恶果,提出建立和开发安全文化产业的构想以及推动安全科技文化发展的计划。打破了安全(或事故)的时空局限。更加突出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珍惜人生,尊重人权,保护人民的思想。

其二、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推崇大众安全文化,提高全民的安全文化素质,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突出了“三个代表”的思想,安全文化在精神文化、智力开发方面,在安全科学技术和现代生产技术方面,在安全高技术的转换和应用方面都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1)安全文化溶涵了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安全文化保护了人,保护了从事一切活动的人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预防、减少或控制灾害与事故,极大减少人的伤亡,其结果保护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减少设备、设施的损失,减少原材料的损失,用低毒材料替高毒材料,用无毒材料代替低毒材料,保护员工安全与健康,实质上是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不断提高人(劳动者)的安全文化素质和自护应急能力,关爱生命,尊重人权,保护人的安康也是极大的保护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

(2)安全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安全文化是保护人民活动的安全与健康的大众文化。只要有人存在,人就要人从事生产、生存活动,自然就有保护人在活动中的身心安全与健康问题,这属于人类可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问题,也必然会成为当代先进安全文化的泉源和动力。任何时代,任何地域的安全文化,都是经过传继、优化、融合、发展而成的,既有时代特征,又反映人民最新安全需求的新文化。安全文化的优化、发展、繁荣的科学机制伴随社会文明、科技进步,和安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而永盛不衰。

(3)安全文化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安全文化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更加体现了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从政府责任,社会支持、工业界的投入和家庭参与,用最广泛的社会组织形式,保护最广大人民最切身的利益??安全与健康??生命,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文化的氛围,体现了人人参与,八方关爱,珍惜人生,大众受益。

八、建议与希望

为使安全文化活动深入开展,需要得到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领导和有关司局的支持和指导。因此,有如下建议和希望:

(1)建议由局法规司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活动和普法教育,成立专门机构认真组织好每年的全国安全生产周活动以及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做到提高质量,讲求实效,普及法规,活而不乱。

(2)希望局法规司牵头或受权有关单位尽快召开全国安全生产界和安全科技界的报刊杂志联谊会,加强法规政策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工作,建立起系统的安全信息情报网,做到政令畅通、信息共享。

(3)建议局法规司、人事培训司加强对《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尽快与国家教委沟通,解决好全国具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办学和学科、专业发展问题。重视高层次安全科技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全国安全生产人员的素质提高。

(4)为深入探讨安全文化,开展大众安全文化活动,提高全民安全文化素质,促进安全生产,保护大众的身心安全与健康。希望在法规司的指导下,成立全国安全文化研究会,组织国内安全文化专家、学者和爱好者从事理论和实践工作,开展安全文化的普及宣传和公益性活动,为安全生产工作服务。

(5)建议在局法规司的领导下,筹建安全文化基金会,支持安全文化公益性活动,开展安全文化及科研活动,奖励对安全文化建设有突出贡献的积极分子,编发普法及安全科普读物,免费发放安全标识和挂图、海报;举行安全技术及救灾应急讲座等营造安全文化的全国氛围。

(6)建议局法规司、人事培训司与国家教委协商,在中小学增加安全知识课,在大学开设安全工程技术选修课或举行安全文化讲座,安全文化素质提高从孩童,从学生抓起。

九、尾语

“安全第一”公理是一看就明,一讲就通,但一做就难,甚至有些人明知故犯。要真正落实“安全第一”,关键在于政府、社会、人民对安全的深刻理解和实践活动中的自律,这就归结到全民安全文化素质的提高的问题上,倡导、弘扬和传播安全文化是一个使12亿人生产、生活、生存的安全与健康大事,是长期的、世代努力而不断投入与人生存相伴的伟业,是一座与社会发展共存的全民安全文化教育的高等学府和科学殿堂。

无论是安全管理、安全科技、安全法制,都不及安全文化的倡导和弘扬的效果和威力,安全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以安全文化的形式、方法、手段,通过潜移默化,以最平凡、最有效、最深刻的安全文化内容及活动方式来影响全民的安全思维,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文化是由人民创造和发展,同时又用其保护和关爱人民。保护人民安全与健康,关爱生命,尊重人权是大众追求的时代文明,也是安全文化的真谛。营造一个安全、少灾、无害、和平的世界,同时也发展和繁荣了安全文化,这就是新世纪人类的共同义务和神圣责任。

参考文献

1.徐德蜀.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12月.

2.徐德蜀、金磊、张国顺.中国企业安全文化活动指南.北京:气象出版社1996年4月.

3.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年3月

4.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业气体安全.2000年1?4期;2001年1期、2期.

5.金磊、徐德蜀、罗云.中国21世纪安全减灾战略.许昌: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

徐德蜀研究员简介

1939年12月生于四川省资中县。1963年毕业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器件系。研究员,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第二、三届理事,

专职副秘书长,学术部主任,《中国安全科学学报》主编;经贸委(原劳动部)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郑州纺织工学院兼职教授,首都经贸大学安全工程系硕士生指导教师。机电工业部部级安全性评价师,国家经贸委安全科技研究中心原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管理委员会委员,中国香港职业安全工程学会顾问,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理事。中国进出口质量认证中心管委会委员。

▲在国防科委第十研究院、第十四研究院、电子工业部、机电工业部从事弹载星用微波放大器研制20余年,对星弹用行波管及微波通信放大器的可靠性、多信号交调、长寿命等特性有深入研究,有论著及科研技术报告20余份。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邮电部优质产品二等奖。1985年服从组织调动,参加创建中国电子工业劳保科技学会及部劳保教育中心工作,创办《劳动安全与职工卫生》、《机电工业安全与卫生动态报》,并任主编。

▲1990年调入劳动部,在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负责创办《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即“学报”创办人之一)和学术工作。14年来,为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安全与健康,推动中国电子工业劳动保护事业,为机电工业安全卫生协会的创建、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的学术工作和组织的建设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中国安全科学学科、安全科普教育、中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国安全科技文化产业建设、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以及对我国安全、减灾、环保学科的渗透与交叉及其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均有突出贡献。

▲从事学术研究的方向:电子工业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机电工厂安全性评价及实践与研究;中国安全科学理论探索及学科建设;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的探索与研究;安全、减灾、环保学科的渗透与交叉研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安全观理论;安全工程专业教育;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代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及其标准化;中小学安全及大众安全科技文化教育与研究;安全减灾产业的建立与发展构想;高新科技风险与安全科学等。

安全科技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安全质量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它关系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分析我国建筑业安全现状,提出实现建筑业安全管理的控制措施。

一、前言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建筑业成为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效益成为各企业竞争的目标,因此向管理要效益已经成为各企业家的共识。而安全却是效益的前提,因为安全的结果决定了效益的大小。为此,多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确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颁布了一系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目的就是为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二、项目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而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工作方针,但现在仍有许多企业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安全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项目领导在项目管理的同时,没有认清安全与企业效益的关系。建筑施工企业在完善企业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应建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创造效益,创建优良工程,提高市场竞争力。因此,安全生产管理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

三、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安全意识淡薄。由于企业领导长期对建筑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抓安全生产形式主义严重,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不配备必须的劳动保护用品,肆意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工人长期处于超负荷、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必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另外,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引起因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而造成的安全事故。

(二)安全管理基础薄弱。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是由于一些人的安全意识淡薄,理不清安全与速度、安全与效益、安全与稳定的关系造成的。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建筑安全技术研究工作比较薄弱,解决建筑安全生产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工作相对滞后.安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缺少市场化的政策导向和经济激励措施。施工新工艺、新产品、新技术应用与安全防护措施的研究不同步等;二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安全防护技术、防护用具和机械设备还相当落后.标准化、定型化和工业化的程度很低;三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人员文化素质偏低,对安全管理知识、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等不懂.无法对施工队进行管理。

(三)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落实其安全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安全规章制度职责不清,管理目标不明确,导致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等。

(四)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深入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

四、安全控制的措施

(一)宣传问题。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全体员工要对有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内容深思熟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克服单调枯燥的方法,变传统说教方式为寓教于乐,采用安全演讲、知识竞赛、报刊、安全漫画展等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并把基本精神广泛宣传贯彻。

(二)加强培训教育问题。培训教育的重点是要加强对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各级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规章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而且要加大安全科技创新和安全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实现本质安全。

(三)责任问题。建筑安全生产工作要紧紧咬住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不放松。建设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办事,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四)制度执行问题。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要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没有安全许可证、没有办理建筑意外伤害保险的企业坚决不允许施工。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事故防范能力,保障一线操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损失,分散企业风险,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在此基础上,还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工作例会、安全巡查和不良安全行为记录公式等制度。

(五)治理问题。要控制事故的发生,就要从源头做起,搞好专项治理。从近几年各地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种类来看,主要是高处坠落、施工坍塌、物体打击、机具伤害、触电等。故要定期开展企业项目部、班组检查制度,要做到查问题、找隐患、对存在危险源的地方设置安全警示牌、标志牌,发挥其警示作业人员促进安全的作用。事实表明,针对薄弱环节实施的专项治理是遏止事故发生的最有效手段。

(六)监督问题。建设施工安全,加强监督是大事。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继续完善安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安全执法机构,配备一定数量和专业齐全的执法监督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执法检查;各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应切实履行职责,监督人员要时刻牢记质量、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努力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水平。要不断提高安全监督人员的执法水平,严格执行"四不放过"原则,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提升安全监督档次。

(七)查处问题。对施工企业和从业人员要建立安全信用体系,并对其安全生产不良行为进行记录,凡有章不循,违规不纠,屡出事故的企业应追究法人代表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另外还要视其情节轻重及责任大小,给予降低企业资质等级、吊销执业资格或停止投标的处罚。典型案例要进行新闻媒体曝光,真正起到警示教育促进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焦红,王松岩.现代建筑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纪明波.当前我国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6):4~6.

安全科技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舆情;机遇;科普定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民生和农业生产,与每一位民众息息相关,同时对政府公信力及中国农产品国际形象等均有相当重要的影响[1]。公共安全事件具突发性,一旦发生,往往使人措手不及,引发恐慌,迫切需要普及有关知识和正确的舆论引导。科学普及任务一般由科普期刊承担。科普期刊以通俗易懂、简单、趣味的方式向大众传递复杂的科学信息和知识,是国家科普事业的重要组分之一[2],对培养和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意义重大[3]。科技期刊是科技创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4],学术类期刊是文化、科学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文明传承方面具有独特作用[5],相对于科普期刊,其传播内容侧重于创新性、深入性和探索性等,语言表述上强调学术性、规范性,给人更加正式、正规和权威之感,且具备宣传科普的充分条件和责任。期刊定位指明了期刊的发展方向,决定了期刊的选题范畴[6],也是期刊品牌建设、扩大社会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科技期刊不仅是发表学术成果的专业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科技期刊应承担传播科学知识、引导公众舆论的社会责任[7]。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面前,农业科技期刊应认清自我角色、准确定位,在确保和突出主责主业的前提下,适量拓大刊载范围,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从公众实际心理需求出发,适时添加专栏,适量报道相应的农业科普知识,充分发挥期刊的社会效益,提升期刊影响力。

1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概况及科普机遇

1.1舆情概况

近年来,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短视频的迅速兴起,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快速和便捷,手机成为网络平台推送信息内容、满足用户需求的重要载体,社会舆论传播形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8]。但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许多信息真伪难辨。相关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事件时有发生,网络舆论空间内容由于缺乏把关,有些用户自律性不够甚至是居心叵测,所制造的谣言、流言对农业产业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给政府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科普的文章较少[],尤其是权威文章匮乏,部分网民及媒体人由于缺乏农产品安全生产、消费的基本知识,对从网络中获取的信息充满迷惑、恐慌或不知所措,有些甚至以讹传讹,散布谣言,常常给利益相关方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是提高民众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水平的有效方式,同时也是应对其舆情的重要手段之一[]。

1.2科普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为载体的新兴数字媒体迅速兴起[11],智能手机、社交媒体深入到普通民众的生活和工作中。社交媒体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12],时下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的相互融合为公众发表民声、参与交流、舆论发生等创造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个人社会参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社交媒体也给社会提供了很好的知识传播平台。因此,新媒体时代,科普传播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科普可随时随地进入公众的视野,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科学家群体对科普工作的直接参与[]。

2农业科技期刊适时宣传科普的必要性

农业科技期刊的首要任务是刊登相关的农业科技论文。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事件面前,为满足受众群体的需要,农业科技期刊还应扩大刊载范围,适时适量宣传相关的农业科普知识。

2.1具备宣传农业科普的充分条件

科普是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普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众科学素质,是重要的民生福利[14]。科技期刊的主要任务是反映科技成果、提供科技信息、传播科学知识[15]。综合性科技期刊,不仅有学术性的鸿篇巨制,也可有科普通俗性的科普文章[16]。由于科技期刊论文作者为一线科研工作者或专家学者,论文均经过严格的“三审三校”流程,具备科学性和真实性,因此,其宣传科普的条件比较充分,而科普是科技期刊不可忽视的社会责任[15]。有效地宣传可以扩大期刊的作者群和读者群,促使期刊向大众化发展,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17],同时也增强科技期刊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感。

2.2较科普期刊传播更深入,更具创新性和公信力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成果、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是承载、传播科学技术知识的重要阵地,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和规范性。科普期刊的核心任务是给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18],语言表述上较为通俗易懂。科技期刊传播内容更具创新性、深入性和探索性,一线农业科研工作者往往是第一时间把自身相关的研究成果投递至科技期刊上发表,由此可见,农业科技期刊较科普期刊更具资源优势,其在科研人员心目中更具权威性和公信力,更受作者和读者的青睐。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面前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体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2.3农业科技期刊可以适当宣传科普

在6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1]可见,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完全可以相互促进、同步发展。但是,现阶段很多科技期刊都不重视科普,认为只有科普期刊才要宣传科普[20],对科技期刊宣传科普有所顾虑,甚至有办刊人认为,科技期刊刊登科普内容会降低期刊的学术性[21],从而会导致期刊影响因子降低,因此,不愿意在期刊上宣传科普相关的内容。实际上,科技期刊的学术性和科普性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互为促进的,科学研究、科技创新不单是传播给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而是要让更多的受众群体了解、知情。因此,农业科技期刊是可以适当宣传科普的。

2.4承担社会责任的迫切需要

公共安全事件具有突发性的特点,不可预测和提前谋划。如病毒肺炎疫情对整个世界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和损失。疫情期间,众多有关媒体积极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争先报道疫情有关内容,尤其是医学类科技期刊,给人民大众科普大量肺炎知识,在不可预测的公共安全事件面前,自觉积极地承当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面前,也应勇于担当,及时尽自身能力为受众群体提供正确的科普知识,这也是承当社会责任的迫切需要。

3当下农业科技期刊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普定位

3.1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新闻

科技期刊要时刻保持媒体人敏锐的新闻感[22]和较强的职业敏感性。民以食为天,农为食之源,农业是人类社会之根[23]。除了关注相关学科的前沿研究动态、研究热点外,作为农业科技期刊编辑,还要关注民生,实时关注农业新闻。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面前,部分民众对一些农业知识充满无知或理解不透彻、模拟两可,农业科技期刊应在正常刊载学术论文的基础上,针对有关问题,以科普的方式传播出去,使之深入人脑、人心。在恰当的时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大众报道恰当的内容,这样可更好地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影响力。

3.2适时策划专栏报道

读者阅读需求不断更新,为了适应市场,从读者心理需求出发,进行科技期刊传播内容的创新,已成为当前科技期刊发展中必须要努力探索和实践的方向[24]。内容是影响科技期刊质量评价和传播力强弱的关键性因素[25]。农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面前,出于眼球效应考虑[26],农业科技期刊应根据社会需求凸显亮点,适当扩大刊载范围,承担起一定的科普宣传责任,充分利用期刊自身的优势以及专家、作者资源,创办特色专栏,拓展稿源,提升期刊影响力[27]。农产品质量安全舆情事件面前,专栏内容除了是针对性的结构比较完整的研究性论文外,也可极少量地刊登相关的研究简报,针对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权威解答、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等,及时给相关的受众群体填补此方面知识的空白。

3.3及时进行公益报道

当受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充满疑虑或者存在恐慌或者舆情不断时,农业科技期刊应及时利用自身优势,勇于担当,不吝版面,进行公益报道,发挥应有的媒体作用。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之时,农业科研工作者往往会对相关的农业或农产品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公布权威结论,让事实说话,这也是公众最需要了解的信息,能从根本上解答公众的疑虑,平息舆情事件。作为农业科技期刊,受众群体需要之时,应担当起这份神圣的社会责任,及时进行公益报道,以科普传播的方式,限量地及时刊登专家们对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发现、成果和权威结论等。

3.4阅读载体的准确定位

新媒体时代,人民大众的阅读习惯和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载体的可选性越来越多,常规的传播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纸媒的读者数量在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平板阅读、手机阅读。在此背景下,农业科技期刊要充分考虑传播方式方法的优化和完善,提高技能,与时俱进,将传统出刊和数字出刊融合发展,同步发展,利用智能手机与社交媒体的相互融合,推出手机同步出刊。手机具有移动性和便捷性,能满足受众随时随地阅读的需要[28]。时下手机阅读已非常普遍,科技期刊必须改变内容呈现方式,努力做到通俗化、可视化和碎片化[2],以便手机阅读。针对一些比较微观的内容,可附带直观的微视频演示。新媒体时代可促使科技期刊受众数量明显增加[26]。

3.5丰富内容呈现方式

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在稳步提高,阅读习惯随之不断地发生改变。时下传播载体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亲民”,传播内容呈现方式的可选性随之增多,已由传统的纸质载体向数字化、网络化转变,较流行的传播载体如抖音、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使得内容呈现方式十分多样化,且几乎适宜所有的受众群体。农业科技期刊编辑应时刻关注传播动态,充分利用当下的媒体特征,顺应媒体发展趋势,将相关的少量农业科普内容更加及时、直观地呈现给大众群体。

3.6语言表述接地气

农业科技期刊作为传播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信息的载体,在竞争日期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应适当将受众范围扩大,面向社会大众传播;在选题方面适当关注和追踪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议题。由于科技期刊在语言表达上强调学术性、规范性,内容方面讲究专业性、创新性等,受众多为专业人士,一般公众难以读懂[30]。因此,需要适时在栏目和内容设计上突出新闻性、通俗性和互动性[2],在刊载相关科普内容时,语言表述上要尽可能接地气,即在确保科学性、规范性的基础上,使用简单化、通俗化、大众化、趣味化或是时下较为流行的语言表述,将对普通大众来说较为深奥的科学道理表述出来,尽可能达到“老少皆宜”的效果。

4结语

安全科技论文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应对

工程项目安全法律责任来源于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合同。控制事故隐患是项目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系统危险的辨别预测、分析评价都是危险控制技术。以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为主,加强有关的安全检查和技术方案审核工作,通过利用危险控制技术,做到预知危险、杜绝危险,把安全事故及法律风险发生降到最低。

1三全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三控制原理借鉴于美国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对于安全管理同样适用

1.1全面安全控制

要求做到:纵向组织管理角度,安全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项目组织的上层、中层、低层乃至一线员工的通力协作,尤以高层管理能否全力支持和参与,起着决定作用。高层侧重安全决策,制定安全方针、政策、目标和计划,并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安全控制活动,中层要落实领导层的安全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到各部门的关键、薄弱环节或必须解决的重要事项,确定出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的执行本部门的安全控制职能,基层则要求每个员工都要严格按标准、按规范进行施工和生产,相互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协助,开展群众合理化建议和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健全项目的全面安全控制体系。横向项目各部门职能间的配合角度,要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使项目组织的所有安全控制活动构成一个有效整体。广义上,横向配合协调还包括业主、勘察设计、施工及分包、监理材料设备供应方之间,各相关方应都制定安全控制的方案并互相支持。

1.2全过程安全控制

建设工程的完成要经历一定的周期。安全控制应从源头开始,贯穿始终,进行全过程控制。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把影响安全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主要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安全目标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工程及工程回访维修过程。全过程控制要强调预防为主、不断改进思想,将安全管理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还要强调为顾客服务思想,在项目组织内要树立“下道工序是顾客”、“努力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使全过程安全控制一环扣一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

1.3全员参与安全控制

全员参与安全控制是工程项目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安全工作的综合反映。其中任何一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安全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个安全目标。全员参与安全控制要求必须抓好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要制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进取精神,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全员参与安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2综合控制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2.1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建筑建设市场的安全,尽可能的减少直接行政干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安全标准,以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企业应当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为基准,细化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操作规程和管理流程,尤其是各类强制性技术标准应当等于或高于国家标准。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修课。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是由于不守法而造成的,所以依法生产、依规范操作是减少或消除安全事故的根本保障。

2.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通过建设市场内在的经济联系,调整各安全主体之间的利益,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的经济基础。经济手段是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通过各类保险和担保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国家通过经济杠杆使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得到经济利益,这是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的手段。工伤保险、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经济惩罚制度、提取安全费用和提取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手段,是在建设建筑业中普遍使用的经济手段各种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刺激方式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改善,促进企业安全业绩的提高。

2.3科技手段

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科技的推动,安全科技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带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有效的安全防护。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技技术,以改造传统工程建设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从设计、施工、技术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等方面保障安全生产,从本质上为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手段支持,最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安全技术问题上,除国家增大投入外,企业也应在可能的前提下,增加科技研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如果研发成功,对企业、对国家、对社会都是贡献,也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应当引起重视。

2.4文化手段

企业应当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手段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内在的驱动力,是企业通过对多年工程实践中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失败管理教训的总结,从而对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思想问题进行的理性概括。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满足法律、道义、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也是与国际劳工大会倡导的预防性国家安全与健康文化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经程序。

2.5行政手段

企业行政手段在安全管理控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是配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将安全工作绩效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指标,并与其职务的升降合理挂钩,一般是能够激发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的,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资质控制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实践证明,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工程,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必须严把资质审查关。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专业承包资质,其二是安全资质。要坚决杜绝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参与工程建设,杜绝挂靠等多种形式规避国家资质管理的违法行为。

4建立体系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影响工程项目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必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形成组织系统、责任系统、要素系统、制度系统。遵循科学的安全控制程序,按照确定安全目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体系、管理要点、培训、技术措施、技术要求、安全检查、伤亡事故应急处理等)——安全技术措施的验证纠偏——持续改进——完成工程的程序,形成具有安全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有机整体。

5技术措施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时刻关注施工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成熟的安全技术工艺应用到工程实践之中,最大限度保障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6安全教育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教育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自觉性和安全技术知识,防止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工作失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思想教育,使生产人员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风险于未然;通过安全技术教育,使生产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安全法制教育,使生产人员了解法律责任,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等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7技术交底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工艺、程序及安全技术措施等向承担施工作业任务作业队负责人、工长、班组长等相关人员进行交底;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参与各方均应保存双方签字确认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安全科技论文范文篇9

论文关键词:工程项目安全管理责任风险应对

工程项目安全法律责任来源于法律法规及工程建设合同。控制事故隐患是项目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系统危险的辨别预测、分析评价都是危险控制技术。以工程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为主,加强有关的安全检查和技术方案审核工作,通过利用危险控制技术,做到预知危险、杜绝危险,把安全事故及法律风险发生降到最低。

1三全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三控制原理借鉴于美国管理学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思想,对于安全管理同样适用

1.1全面安全控制

要求做到:纵向组织管理角度,安全目标的实现,有赖于项目组织的上层、中层、低层乃至一线员工的通力协作,尤以高层管理能否全力支持和参与,起着决定作用。高层侧重安全决策,制定安全方针、政策、目标和计划,并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各环节、各类人员的安全控制活动,中层要落实领导层的安全决策,运用一定的方法找到各部门的关键、薄弱环节或必须解决的重要事项,确定出本部门的目标和对策,更好的执行本部门的安全控制职能,基层则要求每个员工都要严格按标准、按规范进行施工和生产,相互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协助,开展群众合理化建议和安全管理小组活动,建立健全项目的全面安全控制体系。横向项目各部门职能间的配合角度,要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使项目组织的所有安全控制活动构成一个有效整体。广义上,横向配合协调还包括业主、勘察设计、施工及分包、监理材料设备供应方之间,各相关方应都制定安全控制的方案并互相支持。

1.2全过程安全控制

建设工程的完成要经历一定的周期。安全控制应从源头开始,贯穿始终,进行全过程控制。为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必须把影响安全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主要有项目策划与决策过程、勘察设计过程、施工采购过程、施工组织与准备过程、检测设备控制与计量过程、施工生产的检验试验过程、安全目标的评定过程、工程竣工验收与交付工程及工程回访维修过程。全过程控制要强调预防为主、不断改进思想,将安全管理重点从“事后把关”转移到“事前预防”上来;还要强调为顾客服务思想,在项目组织内要树立“下道工序是顾客”、“努力为下道工序服务”的思想,使全过程安全控制一环扣一环,贯穿整个项目过程。

1.3全员参与安全控制

全员参与安全控制是工程项目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安全工作的综合反映。其中任何一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安全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整个安全目标。全员参与安全控制要求必须抓好全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要制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明确任务和职权,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以形成一个高效、协调、严密的安全管理工作系统,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安全管理活动,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当家作主的进取精神,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全员参与安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

2综合控制原则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2.1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主要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建筑建设市场的安全,尽可能的减少直接行政干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国家以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安全标准,以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企业应当以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为基准,细化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具体操作规程和管理流程,尤其是各类强制性技术标准应当等于或高于国家标准。依法治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必修课。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安全事故是由于不守法而造成的,所以依法生产、依规范操作是减少或消除安全事故的根本保障。

2.2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通过建设市场内在的经济联系,调整各安全主体之间的利益,从而保证安全管理的经济基础。经济手段是各类安全生产责任主体通过各类保险和担保来维护自身利益,同时国家通过经济杠杆使质量好、信誉高的企业得到经济利益,这是市场机制发挥基础作用的手段。工伤保险、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建筑工程一切险、经济惩罚制度、提取安全费用和提取风险抵押金等经济手段,是在建设建筑业中普遍使用的经济手段各种经济手段通过经济刺激方式促进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改善,促进企业安全业绩的提高。

2.3科技手段

安全管理需要安全科技的推动,安全科技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带来更低廉的成本和更有效的安全防护。要实现安全生产,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科技技术,以改造传统工程建设建筑业的生产过程,从设计、施工、技术装备、劳动保护用品等方面保障安全生产,从本质上为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技术手段支持,最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在安全技术问题上,除国家增大投入外,企业也应在可能的前提下,增加科技研发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如果研发成功,对企业、对国家、对社会都是贡献,也能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应当引起重视。

2.4文化手段

企业应当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手段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内在的驱动力,是企业通过对多年工程实践中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失败管理教训的总结,从而对安全生产管理指导思想问题进行的理性概括。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满足法律、道义、社会责任的基本前提,也是与国际劳工大会倡导的预防性国家安全与健康文化接轨、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经程序。

2.5行政手段

企业行政手段在安全管理控制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手段,是配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实践证明,将安全工作绩效作为考核员工的重要指标,并与其职务的升降合理挂钩,一般是能够激发员工安全责任意识和工作积极性的,对于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资质控制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实践证明,无资质或超越资质等级承包工程,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必须严把资质审查关。包括两方面,其一是专业承包资质,其二是安全资质。要坚决杜绝不符合资质条件的单位参与工程建设,杜绝挂靠等多种形式规避国家资质管理的违法行为。

4建立体系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影响工程项目安全的因素主要是施工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必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建立完善的安全控制体系,形成组织系统、责任系统、要素系统、制度系统。遵循科学的安全控制程序,按照确定安全目标——编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落实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保证体系、管理要点、培训、技术措施、技术要求、安全检查、伤亡事故应急处理等)——安全技术措施的验证纠偏——持续改进——完成工程的程序,形成具有安全控制和管理功能的有机整体。

5技术措施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时刻关注施工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将成熟的安全技术工艺应用到工程实践之中,最大限度保障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6安全教育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教育能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增强人的安全自觉性和安全技术知识,防止或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减少工作失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职工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思想教育,使生产人员具有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防范风险于未然;通过安全技术教育,使生产人员掌握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通过安全法制教育,使生产人员了解法律责任,自觉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把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法规等作为安全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建立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7技术交底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工程项目开工前,项目部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工艺、程序及安全技术措施等向承担施工作业任务作业队负责人、工长、班组长等相关人员进行交底;结构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全面、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参与各方均应保存双方签字确认的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8安全检查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处理、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安全控制水平。包括定期、突击、特殊检查。定期检查是已列入安全管理活动计划,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的检查;突击检查是无固定检查周期,对特殊部门、特殊设备进行的安全检查;特殊检查指对预料中可能会带来新的危险因素的新安装设备、新采用的工艺、新完成的项目,在投入使用前,以“发现”危险因素为专题的安全检查。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计划、安全保证措施、安全教育、安全设施、安全标识、操作行为、违规管理、安全记录等。

9证据保全防范工程安全事故责任

安全管理工作应与信息管理工作密切配合,利用IT部门研发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对工程安全进行现代化的管理,保全安全数据信息,保留有关安全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一切书面资料证据,并制作备份,保留原件。这些工作在发生事故时认定相关人员是否履行了法定职责,是否承担事故责任将起到重要的证明作用。

安全科技论文范文篇10

一、广泛宣传,打牢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密集的劳动行业,劳动者的个人素质、思想意识,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多年来,我们邯郸市建设局始终把提高施工一线工人素质放在首位。一是每年都对施工企业经理、主管安全经理、项目经理、安全科(处)长、安监员、工程监理人员和重要岗位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培训,进一步增强建设领域各个层面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熟知程度,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从根本上打牢安全生产的基础。先后举办安全知识培训班85期,培训38000余人次。二是利用“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宣传活动。每年都组织“安全咨询”、“案例剖析”、“论文征集”、“万人答卷”、“建筑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特别使每项工程开工伊始,行业管理部门都要进行“漫画巡展”,用血淋淋的事实教育工人,使安全生产防护措施深入人心,人人争当安全员,时时事事讲安全,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建筑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三是积极倡导工地文化。督导企业认真搞好“三级教育”,在每个施工现场都悬挂“七牌两图”、安全标语和警示牌,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四是自行编写教材、拍摄电视片,提高安全的针对性和生动性。我们组织编写了《建筑安全五百问》等六本安全知识教材;自己拍摄了《责任》等26部建筑安全电视教育片。通过以上这些方式方法,大力营造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使全行业广大员工安全意识大提高、安全知识大普及。

二、制度创新,健全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一是健全“一把手”负责的安全生产领导机制。“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这是我们多年实践经验和体会。安全生产不仅需要人、财、物的投入,也需要精力和心血的投入,和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强力支持密不可分。我们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都建立了以“一把手”为首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所有施工企业都建立健全了以“主要生产经营负责人”为首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从组织上保证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顺利实施。二是建立了建筑安全生产“约束激励”机制。2002年初,我市推广实行了“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承诺制”和“项目经理安全业绩考核制”,把每一项工程项目部安全生产业绩都与相关项目经理挂钩,作为该项目经理年终考核、评先评优和奖罚的依据,认真考核、整理归档,起到了强有力的约束与激励作用。三是建立健全了“建筑安全110”。2001年初,我市建立了全市“建筑安全指挥中心”,把全市建设系统相关单位、相关负责人员的电话及有关情况“上墙、入机、进档”,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保持联系畅通,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市建筑安全监督管理网络和指挥调度中枢。实现了全市建筑安全工作的政令畅通、信息灵通和快速反应。四是狠抓正反两方面典型。多年来,我们在建筑安全工作中,非常注重狠抓典型,尤其是树立正面典型,开展学习先进活动,年年都组织举办大型现场观摩会,如在2001年在建筑安全工作中提出并开展“市区学华冶,县区学永年”活动,2003年又提出“建筑安全学邯三”的号召,又一次起到了典型引路、样板示范的作用,在全市掀起了一浪又一浪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同时,我们也毫不手软地狠抓反面典型,对施工现场脏、乱、差和野蛮施工的工地召开反面现场会,给予报纸公示,媒体曝光,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五是实行新闻媒体“公示制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覆盖面大,群众监督性强的特点,我市把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发现的问题、建筑安全的正反典型或重大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公示,对安全生产工作形成了强大的助推力。

三、科技创新,筑起安全生产的坚固防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市建设系统非常注重推广使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做法,连续两年在全市组织举办了“建筑安全科技大集”,在观摩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和文明施工的同时,集中摆放大批检验合格、性能先进、科技含量高、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的建筑机械、施工机具、电器产品和安全防护用品,现场展示一大批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先进工艺和新做法,足不出市就可以学到新技术,被建筑工人亲切地称为“建筑安全科技大集”,吸引了我市和外地(市)三万余人前来参观学习,推动建筑安全生产新材料、新设备、新做法迅速普及,全市安全生产科技创新一浪高过一浪,有力地提高了全市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水平。邯郸市建筑工人创造的无架眼脚手架连接法,就受到建设部检查组的一致好评。

四、以人为本,开展全市建筑施工现场集中整治活动

为了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两条例一决定”和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今年初,我市开展了为期80天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集中整治活动。对施工现场进行了“大清理”。一是清理我市施工现场正在使用的、国家明令淘汰的、超期服役的施工机具。二是清理在工地上使用的假冒伪劣防护用品。三是清理带有事故隐患进行作业、无安全保障的施工机具。四是清理落后陈旧、无质量保障的施工工艺和淘汰的施工材料。五是清理对职工造成生命威胁的非生产性设施,从源头上根治建筑安全生产事故,在提高广大建设职工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自我防护能力的基础上,注重发挥每个建设者的作用,营造出人人讲安全、人人管安全和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依法对建设各方主体安全行为“大落实”。国家、省、市颁布的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了建设、施工、监理、勘察、设计等主体的职能和安全生产责任,这次集中整治依法对不到位的主体行为责令整改,对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必要的处罚。通过集中整治取得了六项成果。一是促进了安全生产,做到了文明施工。在这次集中共发现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676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154份,都得到了及时整改或消除。从施工现场清理不合格安全用品3200件(套)、淘汰塔吊16台、小型施工机具76件、新制作合格钢板式卷扬机棚211个、及时消除了16个重大安全隐患。有15个施工现场达到了省级文明工地的申报标准,有33个工地达到了市级文明工地的标推。中煤建安总公司拿出一千余万元用于更新施工机械、改进生产条件,进一步促进了文明施工。二是优化了市场环境。把过去重在治理施工企业行为,转变为对治理建设(开发)单位和工程监理行为并重上来。在这次集中整治活动中,过去被称为“违规大户”的建设单位主动纠正了违规违章行为,全市建设各方主体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生产得到保障,竭尽全力减少伤亡事故,进一步改善了建设职工的安全生产和生活条件,同时也改善了建筑施工扰民的现状;四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长效监管机制。为了避免过去检查期间好一阵,检查过后老一套的现象。在这次集中整治注重了长效机制建设,深入进行了“依法治建”的宣传教育,使建设各方主体增强了知法、懂法、守法意识;下大力气清除了施工现场假冒伪劣安全防护用品、淘汰了带病作业的施工机具,对安全生产起到了长效作用,所有这些做法,都成为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五、依法治建,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的长效机制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河北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的出台有关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日趋完善。一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规范性文件,今年初,我市出台了《邯郸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行政处罚办法》,使安全生产管理依据更加充分,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二是依法行政,开展大规模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近几年来,我们每年都围绕搞好建筑安全工作组织开展大规模的执法检查和专项检查。2002年开展了针对施工现场“十大不良行为”的集中执法检查活动,提出了“向违反安全生产行为开战,对背离文明施工现象叫不”,依法签发“停工指令书”22份,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156份,依法罚款13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对全市施工现场开展了大规模的集中整治活动,充分发挥邯郸市建管办闭合管理的独特优势,抽调质监、稽查、建管等职能部门人员联合执法检查,提出了“安全隐患大清除、安全科技大推广、安全行为大落实”,做到了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中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和“顽固症”,施一次猛药,动一次手术、来一次根治,取得显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