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机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7:01:29

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篇1

第一条为了加强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维护水上交通秩序,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安徽省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和《安徽省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乡镇客渡船舶活动及其安全管理。

第三条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便群众、依法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客渡船舶交通安全工作实行县(区)、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和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以保障客渡船舶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第二章客运码头、渡口管理

第五条设置或撤销渡口,应当经渡口所在地的县(区)人民政府审批,县(区)人民政府在审批前应当征求地方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设置客运码头应当报经码头所在地县级以上港航管理部门批准。

第六条渡口设置应本着有利安全的原则,选择水流平缓、水深适宜、坡岸稳定、视野开阔、不影响港口码头作业并远离危险化学品生产、堆放和工业、公用事业取水的场所。

客运码头、渡口应有方便旅客上下的码头、道路及必要的客渡运安全设施,配备必要的专门管理人员,并在码头明显处设立公示牌。公示牌应公示客渡船舶交通安全事项和旅客安全知识、码头渡口名称和安全生产责任人、批准设置机关、所在地地方海事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的监督和救援电话号码。

第七条禁止在有他船过往的水域设置缆渡。

在无他船过往的水域设置缆渡的,应当符合水流平缓、运输距离短、客流量小等条件,并配备专门的渡工,经所在地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批准后设置。

第八条修建客运或渡口码头应当依法到港航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报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备案。影响河道、航道通行安全的,还应当依法报地方海事机构批准。

第九条客运码头、渡口50米范围内,禁止采掘、爆破、倾倒泥土沙石、种植养殖动植物、停泊船筏、捕鱼、设障等有碍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的行为。

第三章客渡船舶、船员管理

第十条客渡船舶必须具备下列条件,方可从事客渡运输:

(一)经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船舶登记证书;

(二)经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

(三)配备符合客渡船舶交通安全规定的船员;

(四)其他必要的航行资料。

第十一条客渡船舶两舷应设有安全栏杆,并配备必要的救生设备。机动客渡船舶还应当配备消防、助航及防污设备。从事夜间客渡船舶交通的客渡船舶,应当配齐夜航设备,按有关规定显示灯光信号。

禁止将水泥质船舶作为客渡船舶使用。

第十二条客渡船舶应当设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识别标志,并在客渡船舶明显位置标明载客定额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三条客渡船员应当选用18周岁以上,男65周岁、女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的人员担任。

第十四条客渡船员必须参加水上交通安全专业培训,并经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考试合格,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

严禁未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船员从事客渡运工作。

第四章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

第十五条经营本市范围内的客运航线,必须经市级港航管理部门批准;跨市的,必须经省港航管理部门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擅自经营客运。

客渡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必须加强对客渡船舶的安全技术管理,使客渡船舶处于适航状态。

第十六条客渡船舶必须按照核定的航线航行。航行时应当遵守航行规则,注意避让过往船舶,不得抢航、强行横越。

客渡船舶跳板上严禁装载,栏杆上严禁坐人。

第十七条客渡船舶交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安全规定,维护安全秩序,做到合理配载,做好客渡船舶保养工作。严禁酒后驾船,严禁超额、超载航行,严禁在大风、大雾、大雪、暴雨等恶劣天气冒险航行。无夜航设备的乡镇客渡船舶不得在夜间航行。

客渡运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航行。

第十八条汽车渡船应设置防冲滑装置;机动车辆驾驶员不得离开驾驶岗位,其他人员应当下车乘船。

未经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认可和船舶检验机构核准的汽车渡船或非汽车渡船,不得载运汽车、拖拉机、农用三轮车等机动车辆。

第十九条客船进出港口、码头,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向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并办理进出港口签证手续。

第二十条危险化学品应当专航次运输,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严禁将危险化学品与乘客混载运输。

第二十一条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在实施监督检查时,可依法采取责令临时停航、驶向指定地点、强制卸载、拆除动力装置、暂扣客渡船舶等保障通航安全的行政强制措施。

第二十二条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对渡口、客渡船舶进行安全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主动配合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拒绝或者阻挠检查。

第二十三条乡镇客渡船舶发生交通事故,按照《安徽省水上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规定处理。

第五章安全管理职责

第二十四条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的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县(区)、乡镇、村和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四级安全管理责任制;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渡口审批工作;加强恶劣天气、客渡船舶交通高峰期安全管理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客渡船舶安全检查;督促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落实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的安全隐患整改意见。

第二十五条县(区)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履行本行政区域内的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主管职责。做好乡镇人民政府分管负责人客渡运安全管理培训工作,督促乡镇人民政府落实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组织开展乡镇渡口和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检查;监督同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依法履行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

第二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落实乡镇客渡船舶、船员、旅客定额的安全管理责任制;与村(居)委会签订并督促村(居)委会与客渡船舶所有人、经营人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选聘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员;督促客渡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遵守有关内河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督促客渡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和船员按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的整改意见消除安全隐患。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所辖水域的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并落实监督检查制度;办理乡镇客渡船舶登记,并对乡镇客渡船舶船员培训、考核、发证;加强对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员业务培训,指导其正确履行职责;依法加强对乡镇客渡船舶、船员和通航安全环境的监督检查,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立即消除或者限期消除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隐患,并及时通报所在地县(区)和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调查处理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事故。

第二十八条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员应当按照乡镇政府和海事管理机构的要求,认真宣传水上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实施现场监督管理,维护乡镇客渡船舶交通秩序,制止水上交通违章行为;督促乡镇客渡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办理船舶登记、船舶检验和船员培训、考核事项;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乡镇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情况,协助地方海事管理机构做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乡镇客渡船舶所有人、经营人应当建立健全客渡船舶交通安全管理制度,遵守安全规定,完善安全设施,使客渡运船舶保持良好的技术状况;按照规定配备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船员,并加强对船员的交通安全教育;按照地方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的安全隐患整改意见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制定和组织实施客渡船舶交通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发生事故时,应当积极组织救援,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客渡船舶未持有合格的检验证书、登记证书,擅自航行的,由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航,对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依法予以罚款。

第三十一条未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船员从事客渡船舶航行的,由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其立即离岗,对直接责任人员和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按规定予以罚款。

第三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对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依法处以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航,并依法暂扣或吊销有关证书、证件:

(一)船员酒后驾驶的;

(二)船舶超额、超载,冒险航行的;

(三)危险化学品与乘客混载渡运的;

(四)未经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认可和船舶检验机构核准,汽车渡船或非汽车渡船擅自载运汽车、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等机动车辆的;

(五)未按规定标明船名或者识别标志、载重线或者载客定额、安全注意事项的。

第三十三条未经批准,私自设置、撤销渡口或未经批准擅自设立缆渡的,由渡口所在地的县(区)人民政府指定有关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或恢复;逾期不拆除或恢复的,依法强制拆除或者恢复,因强制拆除或者恢复发生的费用由设置人或撤销人承担。

第三十四条使用水泥质船舶从事客渡运输的,由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其停航,暂扣其船舶或强制解除船舶动力装置,并对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依法处以罚款。

第三十五条农用自备船、渔船或其它未经批准载客的船舶擅自从事客渡运输的,由地方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其停航;拒不停航的,暂扣船舶或强制解除船舶动力装置;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没收。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篇2

摘要:水上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水上安全形势好坏,既影响国家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又影响到社会稳定。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认为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进行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运行业率先实现开放化,“有水大家行船”,无论个体、集体、国有企业都可以从事水上运输,水运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但同时,由于市场准入标准等种种原因,也给水上安全埋下了不少事故隐患。

跑马行船三分险。水上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水上安全形势好坏,既影响国家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又影响到社会稳定。然而,水上安全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如1999年“11.24”海难,导致“大舜号”沉没,死亡282人。2001年1月29日,重庆合川市一艘个体客船因严重超载触礁翻沉,死亡46人。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但使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蒙受了巨大损失,而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为社会所震惊,冲击了良好的社会秩序。

而这些事故的发生与我国的水上安全管理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领导干部安全意识淡薄,疏于管理,致使安全责任制落空、安全管理措施不力是主要的原因。同时,部分水运企业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毫不关心,重经济效益,轻安全生产,“要钱不要命”,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麻木不仁也是重要的原因。

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对社会水运资源的配置、社会分配公平性的提高是起着根本性动因的作用的。因为水上安全管理制度是作为前提条件规定了水运经济运行与社会交互关系的特征的,制度所决定的选择取向对水运企业等经济主体所追求的稳定的均衡更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对水运生产力的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要避免负面影响的出现,就必须减少对制度的人为干扰。

无可非议,水上安全管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伴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后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水上从业人员结构变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人员流动性的加剧;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管理机构的改革等,使水上安全生产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诸多问题,为水运安全管理的制度变迁造就了空间。因此,我们必须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对社会心理进行充分的分析的基础上,对水上安全管理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技术必须进行矫正,从而使管理更加合乎人类社会内在发展规律。

根据制度变迁中各主体所发挥作用的区别,笔者认为水运安全管理制度变迁的思路应该是:水上安全管理机构要发挥其积极的主导作用,推动市场力量以提高资产的共性程度,特别是游戏规则的普遍适用程度,要通过法律程序构建游戏规则,使游戏规则具有公开性、普遍性、严肃性和强制性,在最大限度上减少败德性机会主义的内在冲动,增加理性行为动机。具体地说,就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事故预防为目标,通过提高败德成本,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力,以科技进步和管理方式现代化为手段,督促水运企业及有关经济主体提高素质,构建现代的水运安全管理机制。总结以上思路,笔者认为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进行五个方面的创新。

一、以人为本,创新安全文化

以人为本,体现在水上安全管理上,就是必须以保障从事水运的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为最高原则,杜绝以危害人的生命与健康去换取物的安全和经济效益的非人道行为。水上安全管理机构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一是要利用各种媒体和网络向全社会宣传安全知识,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事故应急能力,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二是要切实加强水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突出抓好水运企业经营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从事水运业的所有人员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安全生产的自我意识。

二、转变理念,创新管理方式

一是要实现水上安全管理从事后控制向事前控制的转变。

1999年“11.24”海难,因天气恶劣、救援力量有限等原因,长达7个小时都没有救援成功,导致“大舜号”沉没,死亡282人。就是随后不久的12月12日,在法国海域,一艘马耳他籍油轮断为两截,在风力10级环境下,船上20多名员工在很短时间全部救走。如果11.24海难救援更得力,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完全可以降到最低限度。这个事故所带来的惨痛教训,再一次提示水上安全管理机构必须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管理水平,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

目前,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建立了符合自己国家特点的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建立了国家统一指挥的应急救援协调机构、拥有精良的应急救援装备、充足的应急救援队伍、完善的工作运行机制。国外应急救援体系的发展过程既有先进的经验值得借鉴,也有一些教训应当汲取:如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实施必须具有坚实的法律保障;应急救援指挥应当实行国家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基本原则;国家要大幅度地增加应急体系建设的整体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要确保应急救援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位置;应急救援的主要基础是全社会总动员等等。

二是要实现由经验型管理向技术型、专业化管理转变。

过去,水上安全管理更多的是凭借规章制度的约束。诚然这种管理方式起到一定作用,但是,随着当今水运行业的日益专业化,这一传统管理方式,无疑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应更多地依靠专业化、职业化队伍来实施有效的监管。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水上安全管理机构的角色的重新定位是其中的核心,水上安全管理机构不是万能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的知识是有限的,知识的有限性和专用性决定了水上安全管理机构理性的有限性。因此,水上安全管理机构要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以摆脱其“救火队”的职能与形象定位。在提高行政效率方面,专家会议制是弥补水上安全管理机构知识缺陷的合理选择。当然,在举行专家会议时,参与者的广泛代表性和会议程序的高度透明性是必不可少的两大要件。

三是管理客体应由船舶个体为主的“小安全”管理向水运企业的“大安全”管理转变。

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水上交通事故集中在乡镇、个体运输企业占80%以上。因此,水上安全管理方式必须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所有制结构的新变化及事故多发的特点,即由过去只注重对大水运经济主体的管理转向对各种所有制的经济主体,尤其是要强化对非公有制中小经济主体的安全监督管理。

三、科学管理,创新水运企业自我管理制度

水运企业是水运经济的细胞,是水运先进生产力的载体和经济增长的主体。水运安全工作的落脚点是企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水运安全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只要水运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了,水运安全生产形势才能有一个根本性的好转。当前,要逐步实现水运企业经营管理者和船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和我会安全”转变,并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通过强化水运企业的安全管理,提高水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水运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水运企业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措施。

四、结合先进科技,创新管理途径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要实现水上安全形势的根本性好转,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安全管理技术,如使用CCTV、AIS等技术,从硬件上做到安全管理更快、更全面、更直接、更有效,从本质上为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提供技术手段,使安全管理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从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

五、完善法制,创新管理手段

水上安全管理职责的本质就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对安全生产主体实施监督管理和监察的行政行为。目前,水上安全管理机构必须以安全生产基本法为依据,清理、修改和完善过去各有关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条例,并同时废除与安全生产基本法不符合和不适应现实生活的现行法律、法规和条例等。

另外,水上安全管理机构应根据新形势和水上安全生产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和制定产业政策与中长期规划,切实改变安全管理工作只注重眼前应急,而忽视对未来防范的被动管理状况。水上安全管理工作既要立足当前,更应着眼未来,具有前瞻性,以增强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预测性和指导性。

再有,应依法强化水上安全管理监察,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戒力度,维护生产正常秩序。在制度创新中,水上安全管理机构的主导作用,就是制定安全方面的游戏规则。游戏规则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且社会中任何经济主体所面临的规则应该是统一的。如果一方出现严重违反安全管理的行为能够不受制裁或只被轻微处罚,那么严守规则的另一方会陷入何等的困境是可想而知的。规则也就会被所有经济主体视作“空头纸文”,安全管理秩序必然无从谈起。

在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变迁中,因环境的变化,从事水运业的经济主体在不改变其行为动机的前提下,必将改变其行为模式,以便更好地与已经改变了的环境因素相适应。因此,在实施创新的变迁时,水上管理机构还必须不断对新制度进行评价。就转变后的体制而言,是鼓励一种生产性努力的行为,还是鼓励分配性的努力就是评价水上安全管理制度变迁绩效的主要标准。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篇3

关键词:社会学视角;高校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我国现在已经进入到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时期,高等院校的数量不断提高,在校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在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利影响——就是造成管理能力与学生数量失衡的局面。在加上高校在校生的整体质量有一定降低,校园外部影响因素较大,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校园不稳定因素直接影响到学生人身的安全。因此,如何更加有效保障高校安全成为高校管理的关注焦点。

一、社会学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高校安全管理机构。当前,校外周边环境已经对校园安全管理存在很大的影响,甚至直接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但是由于我国部分高校自身安全管理机构并不完善,甚至只是简单的几个保安,这样根本无法保障学生的安全。(二)缺乏对高校安全管理中软件安全的重视。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更多的是将目光以及资金投入到高校硬件设施建设上去,例如消防安全设施、校园保安配备等,但是忽视对软件设施的重视。大部分的校园暴力实际多数是由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造成的。但是很多管理人员未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未能将学生心理健康引导作为管理校园安全的重要方式。甚至部分学校辅导员自身都缺乏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这样在整个学生管理中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三)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法律法规是保障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当前我国只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这一项法律文件,但是该文件高校安全管理机构执法缺乏有力保障。我国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以保障高校进行安全管理,无法可依。同时高校安全管理机构没有执法权限,这无疑加大高校执法的难度。(四)缺乏安全教育。高校管理人员本身缺乏对安全教育的重视,这就直接导致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其未能将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学生自身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救助的能力,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我保护。部分高校会定期设置一定的安全知识讲座,但是都流于形式,枯燥单一的讲解方式根本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甚至是引起抵触情绪。作为高校安全管理的负责人辅导员担负着直接管理学生的任务,但是部分辅导员自身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识,这就使得其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没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

二、社会视角下高校安全管理有效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高校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加以规范。在我国相关法律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是当前直接关系校园安全的文件。但是只是给予学生受伤后的处理办法。该文件对触及到学校安全问题的核心没有明确规定,同时忽视学生本身已经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最重要的一点,近年来我国高校数量在大幅度增多,高校不断扩招造成学生质量下降,进入高校的门槛降低本身对于学生来说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相关政府部门、高校领导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必须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的高校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该制度的内容,用法律武器给予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二)政府部门应授予高校安全管理机构权限并建立完善高校安全管理机制。当前,我国高校自身的安全管理机构没有执法权,这就使得其在高校安全管理执法过程中没有依据,容易造成社会矛盾,从而加大高校安全管理机构工作的难度。同时,高校处所的公安执法部门事务繁多,根本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高校管理中去。这就造成有执法权的没有多余时间管理,有时间管理的高校安全管理部门无权管理的局面。因此,当地政府部门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制度,授予高校安全管理机构权限,让学校安全管理队伍有所依据,降低其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度。同时高校管理部门必须进一步完善高校安全管理机制。成立由校长带头的安全管理小组,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以及投入力度。定期对安全管理队伍中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树立其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明确岗位职责,真正将责任落实到实处。加强考核力度以及奖惩制度,以此打造团队的高校执行力与执行效率,从而真正为学生提供有安全保障的校园环境。(三)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培育多层次化的高校安全维护主体。高校领导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视,定期举办高校安全教育座谈会,邀请安全教育专家到校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定期举办安全演习,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以及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将安全教育课程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提升教师与学生安全知识。由于高校学生数量加多,管理难度较多,因此高校安全管理机构可以成立由学生组成的安全巡查小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参与到高校安全管理中去,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更加有效提高学生自身的管理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是人的第一保障。只有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安全保障的校园环境才能真正实现其全面发展。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全面优化安全管理的方式与措施,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育多层次化的高校安全维护主体。

参考文献:

[1]李洋.高校安全管理的问题与对策——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30):2.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篇4

一、安全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基本要求

1、企业要建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首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或安全生产委员会,建立各级安全生产专职管理队伍,逐级落实企业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

2、企业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与本企业施工规模和工程特点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企业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

二、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基本要求

1、职工人数超过50人的工地,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2、1至5万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工地应配2至3名专职安全管理人员;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房屋建筑工地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机构,并按专业配备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工作。

三、安全管理人员基本要求

1、一般安全管理人员基本条件

(1)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2)2年以上施工现场工作经历;

(3)按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持有安全员上岗证书,能按要求接受继续教育。

2、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基本条件

(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2)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3)按国家和行业有关规定,经培训考试合格,持有安全专业人员相关上岗证书,能按要求接受继续教育。

四、企业内部监督检查基本要求

1、施工现场安全专职管理人员一般应由公司安全管理部门直接委派和管理。其工资、奖金等一般应由公司直接发放,与项目部脱钩。

2、企业应建立内部安全定期检查制度。对所属工程的检查每月不少于一次,工地项目部开展的自检活动每周不少于一次。

3、企业要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并保障其的正常运行;要强化对各类危险源的分析,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落实危险过程和危险作业的监控人员;要严格按管理程序和岗位职责,做好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五、其他要求

1、其他类别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各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应参照本意见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管理人员。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篇5

关键词: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立

安全之于企业生产,如同呼吸之于人类,没有了安全企业生产如同无稽之谈。顾名思义,“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意味着没有危险且尽善尽美,没有危险就意味着没有风险,但风险无处不在,风险则会导致事故,根据海因里希法则,企业生产事故中导致严重伤害、轻微伤害和没有伤害的事故件数比例为1:29:300。这就意味对企业建立良好的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对基本企业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生产过程的任何风险,都离不开人、环境、设备这三要素。根据风险的三要素,安全生产风险控体系的建立也就有了针对性,撰写者根据专业知识,结合工作经验提出现阶段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立的模式方法,并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分成安全管理、风险评估、员工培训、应急管理、检查审核与改进五个部分。

1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的第一步是要建立企业自己的安全管理机构,根据企业规模大小,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将安全管理覆盖到厂、车间、班组,并设立各层级负责人,在企业日常生产中起到监督生产,及时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的行为,并进行指导教育。企业安全的主要负责人要负责全面的安全生产工作,组织建立企业其它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保证有效执行,组织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企业的二级负责人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检查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企业所设立的安全管理机构,必须要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发挥其必要的作用,很多企业在生产中的管理结构形同虚设,所导致管理环混乱,权责不清,一旦发生事故每个人推卸责任,不顾一线员工的安危。安全管理机构在风险管理体系中如同一块厚重的基石,只有建立完备的安全管理机构,才能使管控体系发挥其作用。企业的安全管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企业生产方式和机构组织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对安全管理机构进行改进和更新,使安全管理机构符合企业的生产模式和规模。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安全管理机构设立后最重要的工作,风险是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风险无处不在,对企业生产的风险评估在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人、设备和环境都存在风险,面对人的风险,首先要对企业员工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并定期培训生产过程中的佩戴防护措施方法,使员工意识到佩戴防护措施的必要性,产生安全意识能使的人的风险降到最低点。其次,要定期对一线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避免职业病的出现,一旦职工罹患职业病,首先会对其本人造成身体和心理方面的伤害,对于企业本身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职业病发现的不及时,回使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增加,产生不必要的问题。面对设备方面存在的风险,要建立危险源的管理制度,按相关规定对企业的生产设施或场所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确定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对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要分类集中保存,切忌混乱保存堆放,避免出现不可预估的安全生产事故。面对企业中存在的危险源要定期检查巡视,避免出现因为疏忽导致原料泄露,出现人员受伤的情况。面对环境方面存在的风险,要对生产环境进行评估,使生产环境和生产模式相匹配,比如在生产潮湿的环境中,要采用防潮防湿的灯具和设备;在容易产生粉尘的生产环境中则要使用防止粉尘的设备。当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不匹配,则会极大的提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所以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切忌因为节省成本而设置不符合标准规范的设备,再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在企业对处在的风险评估完成后,要对风险进行评估分级,根据风险的等级,来确立定期巡检的周期,必要的要设置符合规范的监控措施,做到随时掌握风险信息,随时进行防备。其次对人进行培训指导,对设备定期巡检,对环境及时检查,将风险降到最低,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员工培训

当企业对生产风险进行评估后,员工培训也就有了轻重之分,员工的培训是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必要措施,对于在一线生产的工人,一旦发生事故,他们便是最大的受害者,会给员工本人和家庭带来难以想象的打击。很多研究都表明,在安全生产事故中,因为人的操作失误,不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不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所导致的事故占所有事故的很大比例。在撰写者的工作中,面对很多企业员工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薄弱,不仅意识不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反而让自己成为了最大的风险。面对这种情况,需要企业的领导者将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做到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教育结束后要进行考核,切忌形式主义,让不合格的员工的走上工作岗位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要制定与企业适应的安全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尤其对于特种作业人员,要做到持证上岗,并定期复检特种作业证件。安全培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生产工艺、模式、手段发生了改变,也要对安全培训内容进行相应的修改。做好了安全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员工技能要求,也可以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在将人的风险降低后,事故发生的风险就会大大的降低。很多企业为了减少成本,而忽略了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可一旦发生事故就追悔莫及,毫无疑问这是舍本逐末的事情,任何企业都要重视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保证生产安全。

4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关键一招。通过对企业生产中存在风险的评估,设置针对性的应急管理计划,比如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综合处置方案。应急预案的提前编订,要结合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结合企业所设立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企业拥有的员工的数量和综合素质,设立应急救援队伍,并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工作,演练结束后要集中总结不足之处,并对应急预案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其中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应急演练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是一种忧患意识的体现。虽然发生事故的几率很小,但是对于其潜在的可能性要更加重视,只有提前准备好,才能更好的面对事故发生后的情景,避免二次伤害的风险出现,将对人和财产的损失降到最低点。应急管理看起来是在处理事故,并没有规避风险。可应急管理的目的恰恰在于通过定期的应急演练,来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意识,意识到风险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不能轻视。

5检查审核与改进

任何体系的建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定期的审核与改进。安全管理机构的另一项重要工作便是适时的对风险管控体系进行审核与改进。企业的安全管理主要负责人,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的绩效评定制度,既明确对安全生产目标完成情况、安全风险管理实施计划的落实情况的测量评估的方法、组织、周期、过程、报告与分析等要求,测量评估应得出可量化的绩效指标。通过评估与分析,发现安全风险管控体系中的责任履行、系统运行、检查监控、隐患整改、考评考核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安全生产领导机构讨论提出纠正、预防的管理方案,进行风险管控体系的改进。

6结束语

安全生产是每一个企业的生产目标,面对无处不在的风险,通过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最大限度的降低可控的风险是每个企业都必须面对的任务,这需要完备的安全管理机构、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定期的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工作、及时的检查审核与改进。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将事故扼杀在萌芽的状态,才能保持员工和企业的安全健康的发展,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

参考文献:

[1]吴穹,许开立.安全管理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4,6.

[2]陈宝志.危险源辨识及评价[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篇6

近年来,我市在水库安全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部分小型水库仍然存在管理主体不明、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严重影响水库安全运行,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切实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安全责任

(一)小型水库由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现行管理体制明确安全管理责任主体,报同级人民政府确定。

(二)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实行当地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是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小型水库安全管理负总责,具体落实水库确权划界、建立管理机构、配备管理人员、落实管理经费、组织防汛抢险和除险加固等工作,逐级逐库落实责任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水库安全管理工作。

(三)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实施监督,组织大坝注册登记、安全鉴定、管理人员培训,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和考核办法,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小型水库的安全状况,提出安全管理建议。

(四)水库管理单位(专管人员)负责水库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自觉接受当地政府及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检查监督,服从防汛指挥机构的防汛抗旱调度。

二、健全管理机构,落实管理经费

(一)小型水库应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或配备专管员。小(1)型水库配备1至2名专管人员,小(2)型水库不少于1人。重要小(1)型水库应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也可采取流域集中管理和大中型水库管理机构代管等模式。

(二)小型水库专管人员采用聘用制,具体选聘条件、程序、录用、工作职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办法由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制定落实。小型水库安全管理人员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管理人员须参加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并取得《湖北省小型水库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三)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经费由所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使用单位统筹解决。建立小型水库安全管理财政补助机制,县(市、区)、乡(镇、街道)财政每月对小(1)型水库每座补助不少于500元,对小(2)型水库每座补助不少于300元。水库大修费用按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或专项资金管理程序申报安排。小型水库安全管理补助经费应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三、加强安全检查,推进规范管理

(一)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实行年度考核制度。每年年初,各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要逐库制定小型水库安全管理目标、内容和要求,与水库管理单位(专管人员)签订安全管理合同,年终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兑现经费。

(二)小型水库主管部门或所有者(业主)要在每年汛期,组织编制或修订水库安全度汛计划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按照管理权限,报水行政主管部门或防汛指挥机构批准后执行。

(三)小型水库必须建立调度运行、防汛值班、水文报汛、日常检查、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方面管理制度。

四、及时消除病险隐患,确保水库安全运行

(一)水库发生水毁或突发性险情时,水库主管部门或水库所有者(业主)应立即组织修复,并将处理方案和结果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人民政府备案。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篇7

(1)针对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层次不齐的现象,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要加强安全教育力度及频率,利用好三级安全教育和安全例会制度的时间,用客观、生动、真事的案例去教育作业人员,安全教育要形象,从实际出发,讲实例,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2)安全制度是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针对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的符合项目现状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在于落实,项目部管理层要重视安全,下放权力给项目安全管理机构,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要按照制度执行、落实。

(3)项目部安全管理机构建立主要在于工程项目的造价,根据5000万一名安全员的比例来配置安全员,形成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管理机构要明确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职责和权力,做好项目安全管理。

(4)安全经费投入是项目安全管理的根本,没有安全投入,安全管理便无从谈起。项目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在财务部门单列安全经费账户,做到安全经费专款专用。提前做好项目部安全经费使用计划,和使用台账报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审批,及时提取安全经费。

二、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要点总结

根据多年公路工程安全管理经验,参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文件,总结出以下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1、安全内业

(1)安全生产条件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必须保证施工单位有相应的资质;按比例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形成项目安全管理机构,其中“三类人员”证件齐全;项目部必须为现场施工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施工中用到的特种设备必须检验合格,要维修保养记录,操作人员持证上岗;提前办理项目施工所需的行政审批手续。

(2)安全管理制度项目安全制度众多,主要包括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安全奖惩制度、消防安全制度、危险品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及报告制度。其中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做好新进工人的三级安全教育,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到奖罚分明激励作业人员做好身边安全工作;危险品是施工现场的重大危险源,容易造成重大事故的发生,给工程施工带来极大损害,要管理好现场危险品,实时监控,采取安全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要及时组织事故的应急救援演练,至少培训一支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管理,做好预防、准备,发生事故积极响应,把事故灾害降到最低,同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避免事故再次发生。

(3)安全技术管理项目安全技术管理主要包括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交底、风险预控、临时用电方案、应急预案及演练。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技术交底要求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有计划的施工,作业人员要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安全的去做”;提前做好工程项目的风险分析,找出重大危险源和事故易发类型,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故发生;严格落实临时用电方案,杜绝乱拉、乱接现象,做好例行检查保障用电安全。

2、现场施工安全管理

(1)施工现场布设公路施工现场包括项目部、施工区、拌合站、预制场、钢筋加工场等,其中项目部的布设主要注意危险品的存放、消防设施的设置及责任人、与施工区的安全距离、场地硬化及地理位置的选择;拌合站、预制场、钢筋加工场的布设应满足《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相关要求。

(2)安全防护安全防护主要是“四口五临边”的防护、现场标志标牌的设置和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要确保现场“四口五临边”防护到位,没有遗漏;确保交通要道、重要作业场所,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标牌;确保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佩戴到位。

(3)现场施工路基工程要做好土石方爆破专项施工方案并严格执行,提前办理爆破手续;做好现场排水工程,高边坡、滑坡体、危石段应设置风险源告知牌,并设置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路面施工现场施工区域实行交通管制。严禁工程施工车辆违规载人。运料车倒料时有专人指挥。各种施工机械及碾压设备等按要求安全运行及停放,夜间停放应有反光装置。碾压设备停放在平坦、坚实并对交通及施工作业无妨碍的地方,停放在坡道上时,前后轮垫置三角木。沥青洒布作业时,在喷洒沥青方向10米内不应有人停留。摊铺作业现场设置警戒区域,有专人指挥。施工间隙不允许人员在摊铺机械及碾压机周围休息。摊铺施工期按规定配置专职安全员。

三、结语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篇8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

安全生产是每一个建筑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关系着企业生死存亡的生命线。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则是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的守护神,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从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落实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责任制。

1.制订企业标准

建国以来,我国建筑业的安全、质量、检查等标准已经从无到有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体系。这些标准既有强制性标准也有推荐性标准,它们以特有的方式推动着我国建筑业持续良好地向前发展。根据国际上的一些通行做法,我国的一些大中型建筑企业也逐步制订出了适合自己企业文化特征的企业标准。一般来讲,企业标准要高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一套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企业标准除了能反映本企业的文化内涵,更能为企业规范和提升施工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水平、指导在建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既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又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2.制订应急救援预案

为了保障本企业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处置突发事故的综合能力,提高应急救援的快速反应和协调水平,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制订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预案可以综合编制或分门别类编制基坑塌方、火灾,脚手架、支模架坍塌,建筑起重机械倒塌、触电、高空坠落、食物中毒、高温中暑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明确相关责任人、报告程序等。同时企业下属项目应根据公司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结合自身项目的特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内容进一步制定更加详实科学的方案,确保应急救援预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及较高的容错率。在此基础上,公司应配备预案中涉及的应急救援器材,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处置各类重、特大事故,把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3.强化应急演练

为确保本企业各项应急预案能顺利实施,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应定期对各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根据应急预案内容选择适合的项目,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或有害因素而预先设定的事故状况,依据应急预案而模拟开展的预警行动、事故报告、指挥协调、现场处置等活动。应急演练的目的主要是:①检验预案。发现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②锻炼队伍。熟悉应急预案,提高应急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妥善处置事故的能力。③磨合机制。完善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的工作职责,提高协调配合能力。④宣传教育。普及应急管理知识,提高参演和观摩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⑤完善准备。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技术,补充应急装备和物资,提高其适用性和可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本企业的安全应急救援水平,同时也加强了一线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直观了解,培养了员工的应急救援能力。

4.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

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与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同样本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也应与下属项目部签订项目目标管理考核责任书,将安全生产目标层层剖析,环环相扣,确保责任目标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清晰明确。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中还可以将项目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奖惩措施纳入其中,明确哪些条目可以获得奖励,哪些将会被严厉处罚,既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加强对项目的监管提供依据和手段,又使得下属项目可以明确一线管理中的方式方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如目标完成如何奖励,安全生产过程中有不符合法律和公司要求的如何处罚等等,从而在制度上约束和促进项目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丰富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管理手段。

5.日常检查、专项检查

安全检查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最常用的工作方法和手段。监督机构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所属项目开展日常安全检查和专项安全检查工作,包括安全资料专项检查,起重机械设备日常、月度安全检查,施工用电专项安全检查等。日常安全检查应以全面覆盖为主,如项目安全管理人员到岗情况,方案、安全技术交底,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扬尘治理、施工用电、建筑机械、消防等等开展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日常安全检查可以根据企业承接项目的实际情况开展定期安全检查,可以是周检,也可以是月检,但每月最少不得少于一次,同时检查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现场抽查民工三级安全教育情况,现场安全知识考试或者安全知识问答等方式。专项安全检查,专项治理安全隐患。专项安全检查可以以季节性(如夏季高温季节、冬季施工)、节假日前后、灾害性天气(如台风、暴雨)、安全事故等针对性开展专项安全检查,也可以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专门开展针对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的专项检查,如脚手架、基坑工程、支模架、建筑起重机械等。通过安全检查进行内部安全管理排名评比,奖优罚劣达到以查促消的目的,保证企业内部各项目保持一定的竞争形式,以优秀项目管理团队作为榜样,促使其余项目“见贤思齐”。

6.民工三级安全教育

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是开展民工三级安全教育中公司级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如何做好三级安全教育工作就成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基本法律知识和安全生产知识讲解。让民工知道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自己的权利、义务和基本安全生产知识,还可以通过安全知识考试、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等方式进一步加深讲解的效果。安全警示片播放。建筑施工企业可通过收集自身和外部的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如结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收录一些安全生产设施、防护等的规范化做法和各种违章、违规做法,制作具有企业特点的安全教育警示片。通过安全警示片内一起起、一件件安全事故的回放,以及事故责任人现身说法等直截了当的再现方式,体现当时事故发生的情况和事故发生的原因,能更直观地将规范和不规范的东西呈现在建筑工人面前,达到培训教育的目的。体验式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建筑企业可以逐步开展体验式安全教育模式,主要是在合适地点设置安全体验区。其内容主要涵盖:消防设施演示体验、安全帽撞击体验、安全防护用品穿戴展示、平衡木体验、安全带使用体验、洞口坠落体验、急救体验、移动式操作平台体验等,让建筑工人充分体验安全“事故”发生后的直观感受和安全防护设施的规范做法。通过上述方式对民工进行培训教育后进行一次测试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施工现场。

7.培养安全管理人才

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的不断开拓以及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施工现场从事安全管理的人员愈加缺乏,拥有较全理论知识和实际管理经验的人员更是各个施工企业竞相争夺的宠儿。所以,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又承担起了企业安全管理人才培养的重任。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通过从外部人才市场的招聘、企业内部培养和校企合作等方式培养安全管理人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内部培训和外部进修,再送入施工现场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精雕细琢,同时也要给安全管理人员以充分的锻炼,通过“放手”式的管理方法增强其责任心和使命感,最终培养出具有较高安全管理水平的安全管理人才。

8.结束语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篇9

第一,日、韩两国产业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日本60年代就出台了《劳动安全卫生法》,韩国也出台了《产业安全保健法》。依据这些法律,两国结合各自的国情,又分别制定了上百个规章。这些规章内容非常具体,涉及面很广,操作性很强。近几年,针对劳动力市场国际化这一新情况,为保证所有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日本还编写了《外国劳动者在日安全作业指南》、《日本人在华安全作业指南》等等。两国的安全法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无论政府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立、职能配置或者是社团组织和中介机构的行为规范、作用的发挥等等,都可以在法律中找到明确的规定,甚至对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等具体问题,法律中都有明示。由于法律中把政府、中介机构和企业在安全方面的职责规定得比较严格,使安全管理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

第二,重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两国在职业安全管理上,是小政府、大社会,政府把与安全相关的一些日常工作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去做。日本《劳动安全卫生法》和《产业事故预防团体法》以及韩国的《产业安全保健法》中都明文规定了安全中介组织的法律地位和作用,并拨巨款予以支持。2001年韩国政府拨给产业安全公团的资金就达1320亿韩元(折1亿多美元),用于全国的职业安全教育、宣传和培训。两国安全中介组织比较多,日本有6个大的产业安全协会和12个小行业安全协会;韩国有1个国家的产业安全公团和16个民间的行业安全协会。最近在日本召开的第60届全国“产业安全大会”,就是厚生劳动省委托中灾防协会主办的,这个会议在东亚地区有很大影响。日、韩两国的安全协会,既是中介组织,又承担着一部分政府职能,负责全国的灾害技术研究、开发、普及,安全教育培训,危险源评估,保健诊断,危险器械及安全装置的性能鉴定,灾害预防技术指导,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等。由于中介组织分组了一部分政府无力承担也不便承担的职能,使政府集中精力在宏观指导、制定灾害预防政策、完善安全法规、协调各方面关系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作用的互补,有力地保证了产业安全与健康工作的展开。

第三,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和管理机构法定化。这一点给我们的印象非常深刻。日、韩两国在安全卫生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了企业主必须对安全生产负法律责任,企业内必须设立安全管理机构。企业内部设立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机构,两国稍有不同。日本是根据企业的类型和生产规模来规定的,比如:对100人以上林业、采矿业、建筑业、运输业、清洗业等危险行业的企业和300人以上的制造业企业,必须在雇主中选任一个主管安全卫生的责任者;50人以下的企业,雇主就是安全生产责任人(如图1)。韩国则不分行业,凡100人以上的企业,企业主必须设1个主管安全卫生管理者,并成立安全卫生委员会。由于法律规定了企业必须管安全,必须健全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从而形成了严密、有效的,自下而上、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员工广泛参与的安全管理体制和企业内部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第四,企业安全卫生管理规范化。日本的东京电力公司,是一个拥有189座各种类型发电站的大型企业。从公司总部到各发电厂,安全管理责任非常明确,安全管理体制也比较规范。在现场的安全管理方面,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都制定有十分具体的安全操作

安全管理机构范文篇10

关键词:特种设备;锅炉;监管;主体责任;常见问题

特种设备中的锅炉是指利用各种能源,将所盛装的介质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通过对外输出介质的形式提供热能的设备,可分为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三类。截至2020年12月底,山东省共有锅炉2.4万台,其中承压蒸汽锅炉1.8万台,承压热水锅炉0.11万台,有机热载体锅炉0.49万台。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用特种设备的数量迅速增长,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和每个人生活都息息相关,需要不断加强对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水平,加强监管,提升使用单位落实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的意识和能力。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主要是指“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记录”,即落实管理机构、落实责任人员、落实管理制度,办理使用登记证、持有作业人员证(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证),在用特种设备全部检验合格,无超期未检、检验不合格运行现象,各类记录齐全完整。落实好使用单位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对保障锅炉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锅炉使用单位安全主体责任的落实和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设置

安全管理机构是指使用单位中常设的承担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职责的内设机构,锅炉的节能管理职责可由安全管理机构承担。电站锅炉以及使用特种设备(不含气瓶)总数50台及以上的锅炉使用单位都应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1)没有设置锅炉安全管理机构或未以单位内部文件形式予以明确;(2)管理机构不是本单位内设机构和常设机构;(3)未明确管理机构负责锅炉的安全使用管理职责。

2作业人员配置

2.1安全管理负责人配置要求

锅炉使用单位应当在最高管理层中任命一名负责分管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的人员为安全管理负责人,按上述要求需要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的锅炉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负责人需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证。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没有任命安全管理负责人或不是最高管理层人员;安全管理负责人无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安全管理人员证;安全管理证书未经本单位盖章或法人的签字盖章确认。

2.2安全、节能管理员配备要求

(1)电站锅炉的使用单位,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并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证,应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2)额定工作压力≥2.5MPa锅炉的使用单位、使用总量20台及以上特种设备的锅炉使用单位,需配备专职持证的安全管理人员。(3)其他锅炉使用单位可以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兼职人员可以不持安全管理员证,也可以委托持证的安全管理员负责锅炉的使用管理。(4)锅炉属于高耗能设备,使用单位需配备节能管理人员,负责宣传贯彻锅炉节能相关规范。编制节能相关制度并实施,组织检查锅炉节能管理工作;建立锅炉节能技术档案,组织单位内部从业作业人员开展培训教育,申报并落实锅炉定期能效测试(电站锅炉除外)。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配备安全、节能管理员或没有任命文件,未逐台落实安全责任人;安全管理员无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证;安全管理人员的证件未经本单位盖章或法人的签字盖章确认。

2.3作业人员配备

(1)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颁发G1(工业锅炉)、G2(电站锅炉)或G3(水处理)证件;证书中作业项目应与实际作业项目一致,G2资质不能覆盖G1资质。(2)使用单位配备相应持证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根据使用锅炉种类、数量等确定配置合适数量的作业人员,并且需保证在使用锅炉时每班至少各有一名相应的持证人员在岗。(3)B级及以下全自动锅炉因操作简单,可建立定期巡回检查制度并实施,不设跟班运行操作人员。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锅炉作业人员、水处理人员未取得相应证件或持证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锅炉作业人员、水处理人员无证上岗;锅炉作业人员、水处理人员证件超有效期;锅炉作业人员、水处理人员的证件未经本单位盖章或法人的签字盖章确认。

3锅炉的安全节能、使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使用单位应当根据单位内使用锅炉的品种,编制锅炉使用安全与节能管理制度并正式实施,制度应至少包括以下方面:锅炉的使用登记、法定定期检验、定期能效测试等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规定安全管理机构和相关作业人员的职责要求,包括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员,班组长、作业人员、维护保养人员、水处理检验人员;锅炉安全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管理制度和定期教育学习制度;巡检制度,明确巡检的路线、检查时间、内容及要求;锅炉事故隐患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锅炉交接班制度,规定交接班的具体要求,包括交接的内容、交接班签字确认等;锅炉维保制度,包括锅炉购置、锅炉及辅机等设备的验收、日常维护保养、修理改造、报废等制度规定;明确锅炉维护保养的内容、周期以及停用时的防腐要求;水(介)质管理制度,规定每次化验的项目、合格标准、频次以及必要时采取的措施;锅炉安全管理制度,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应急救援预案编写和应急演练及记录制度,防火、防爆和防止非作业人员随意进入锅炉房的要求,保证操作人员通道畅通的要求;锅炉节能管理制度,需符合《锅炉节能环保技术规程》(TSG91—2021)的规定;锅炉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建立锅炉使用安全与节能管理制度或未在本单位内正式;管理制度内容不完整或于本单位设备和内设机构不相符;管理制度操作性不强;管理制度未有效运行,无相应的记录;管理制度不唯一,作废版本未撤出使用场所;未按要求时间自查并记录,每月检查一次锅炉,每年检查一次燃烧器。(2)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所使用锅炉品种和运行要求,编制锅炉和辅机等操作规程并在单位内实施,操作规程应包括锅炉运行需要达到的参数要求、锅炉运行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要求、锅炉的启动和运行时具体各设备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应具体到阀门和开关等的操作顺序、各物理量需要达到的数值等)、运行维保要求、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巡检项目和内容、异常情况处置(包括紧急停运)规定等,以及相应记录要求。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按要求建立锅炉操作规程或未正式;操作规程和本单位设备不相符;操作规程不全面或内容不完整;操作规程未有效实施。

4使用登记

使用单位应在锅炉投入使用前或后30日内,向锅炉所在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使用登记,对于整机出厂的锅炉应在投入使用前办理使用登记;锅炉(D级锅炉除外)应逐台办理使用登记;锅炉和用热设备之间连接的管道总长度小于或等于1km时,其中符合压力管道规定的管道以及锅炉房内的分汽(水)缸可随锅炉一起办理使用登记。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按规定向登记机关办理使用登记;分汽缸和压力管道未登记。

5使用过程中的检验

锅炉出厂以后涉及的检验有以下几种,锅炉必须同时在外检、内检、水(耐)压试验有效期内方可使用:安装过程的监督检验;改造和重大修理监督检验;化学清洗监督检验;外部检验,每年一次;内部检验,一般每两年一次;水(耐)压试验。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安装、改造、重大修理和化学清洗过程未按规定向监检机构申请监督检验;定期检验超期未检。

6应急预案的编制和应急演练及记录要求

使用单位应当编制锅炉事故应急措施和应急救援预案并在本单位内公布实施,包括组织方案、责任制度、报警系统、紧急状态下应急处置措施和事故救援的实施方案。按要求需要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管理员的锅炉使用单位应编制锅炉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且每年组织至少一次演练并且如实记录。其他使用单位可以在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中编制本单位所使用型号的锅炉事故应急救援内容,适时组织锅炉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如实记录即可。记录一般应有文字记录、相关图片或视频记录、对演练的总结等内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制定锅炉事故应急预案或内容和本单位设备不符或未在本单位内部正式;应急预案内容不全;未按要求定期开展事故应急演练;事故应急演练未按照预案进行,记录简单且未进行总结提升。

7安全教育培训

锅炉使用单位应当按照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的要求配备作业人员,每年制定培训教育学习计划,定期对其进行安全节能教育、作业技能学习,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作业知识和作业技能可以及时进行知识更新。使用单位没有能力培训教育的可以委托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应按照TSGZ6001-201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相关要求执行,使用单位应当保存人员培训记录。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或培训教育内容不全面;培训未做记录。

8使用管理记录

使用单位一般应当有以下使用管理记录:锅炉本体、辅机、燃烧器的运行记录、维保记录;水处理设备运行情况记录,汽、水、导热油品质化验记录;锅炉交班和接班记录;锅炉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锅炉停炉或备用保养记录;锅炉安全阀、测量调控装置、压力表、温度计等的定期校验检定证书、试验的记录和报告,以及其维护保养、更换、检修记录;锅炉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包括锅炉的月度检查和燃烧器的年度检查;锅炉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记录。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建立锅炉使用管理记录;记录内容不符合要求;自查内容不符合规定。

9技术档案

使用单位应当一台一档逐台建立锅炉安全技术档案,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锅炉的制造资料:锅炉出厂技术资料、《锅炉制造监督检验证书》;锅炉的安装资料:本体、辅机、水处理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的资料以及相关的监督检验证书;锅炉的使用资料:包括使用登记证、使用登记表,锅炉外部检验报告、内部检验报告、水介质检验报告,改造、修理技术资料及监督检验证书和上述使用管理记录等;锅炉的节能技术档案:包括锅炉产品能效测试报告、定期能效测试报告、节能改造技术档案等;电站锅炉档案还应当包括:锅炉范围内的管道(主给水管道、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第一个阀门以内的支路管道)及其焊缝位置和支吊架、阀门等技术资料,及其有关记录(包括日常运行记录,定期检验报告,修理、改造、更换资料、事故记录等)。易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未逐台锅炉建立安全和节能技术档案,没有一台一档;安全和节能技术档案内容不完整。

10结语

管理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是使用单位规范性文件,应经单位正式批准并实施,相关人员应能够方便获取并知晓,其版本应该是唯一的。管理制度和各类操作规程的实施应如实记录并且格式应规范统一。当前特种设备行业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落实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体责任是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其不仅仅需要政府监管部门搞好服务送法上门,更重要的是从提升企业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健全规范体系,严抓落实,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TSG08-2017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S].北京:新华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