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长社会救助调度会讲话

时间:2022-04-03 10:29:45

民政局长社会救助调度会讲话

同志们:

经市政府研究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社会救助工作调度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市的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对我市社会救助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动全市社会救助工作再上新水平。

一、记牢“三个需要”落实阳光救助政策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社会救助工作就是保障公民这一基本权利实现的重要途径之一,做好这项工作事关千家万户困难群众的冷暖,关乎党和政府的形象,关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各级都对此非常重视,我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落实好阳光救助政策,需要牢记“三个需要”:一是社会救助工作重要性的需要。社会救助是国家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安排。对困难群众给予救助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众关注的热点。二是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和工作要求的需要。今年2月,国务院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今年9月29日,省政府颁布《省社会救助办法》,要求构建起“8+1+3”的社会救助体系框架(“8”就是八个专项救助制度,即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1”就是社会力量参与,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捐赠、减免收费、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开展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3”就是三项保障措施,即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关注和重视社会救助工作,每年都把社会救助工作作为政府工作报告中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市委书记范福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建华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对国家和省社会救助方面的部署要求,必须切实落实到位。三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需要。在前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家、省、市都开展了“阳光低保”专项行动,我市也开展了“阳光救助”和城乡低保专项整治行动。经过前期的专项行动,严格了认定救助标准,规范业务流程,健全完善了相关制度,落实了“阳光低保”制度。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已基本结束,而救助工作永远没有结束。下步要将“阳光救助”和低保专项整治行动中取得的成果,推广到所有社会救助工作中去,实现阳光救助,让困难群众切实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二、健全“救助机制”及时办理救助申请

要贯彻好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我认为,当前,要抓紧做好以下三项重点工作:

(一)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协调机制。我市包括民政部门在内

的10个单位承担了33项社会救助业务。2013年度,全市总发放社会救助资金约6980.4万元。其中,民政部门发放约4735.5万元,其他部门共发放约2244.9万元。这么大的资金数额,如何有效防止出现重复、遗漏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如何保证所有救助资金都能及时发放到最需要的人手中;如何保证救助资金能最大化的实现社会效应,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协调联动机制已成为社会救助工作的迫切需要。一要建立健全“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协调机制。民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牵头”责任,协调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力量之间救助资源的统筹使用,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整体效益。前期我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正式建立了市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明确规定了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任务、工作机制、成员单位及其具体职责。这是落实中央、省和市社会救助政策的又一举措。联席会议由14个镇街区及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纪委、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民政局等18个部门共计32个相关部门单位组成。我任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市政府应急办主任李彬和市民政局局长沈建树担任召集人,其他成员单位的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特殊情况也可以随时召开会议。今天咱们这次会议既是社会救助工作调度会议也是第一次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联席会议的各项工作部署和决定的落实。二要不断完善社会救助监督检查机制。要围绕打造“阳光救助”品牌,严肃认真地执行社会救助监督管理、责任追究、绩效评价的具体办法。要加大社会救助信息披露力度,严格执行社会救助对象公示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三要建立健全“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为切实做好镇级各类社会救助工作,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困难得到及时解决,要求各镇街区成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领导小组,由一名分管同志任组长、所有救助单位为成员。要依托镇街区政务大厅、社区服务大厅等设立社会救助“一门受理窗口”,统一受理救助申请。要根据各相关单位职责,制定优化社会救助受理、分办、转办、反馈等工作流程,明确办理时限、要求和责任,及时跟踪和公开办理结果,保证让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理及时。市直各部门要简政放权,规范办事程序,为镇街区“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各主办单位要合理确定办理救助的内容、时限等,并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协作,及时办理困难群众的救助申请,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难题。

(二)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是推进社会救助工作公平、公正的关键措施和现实需要,不仅能提高救助对象的准确率,还能有效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效率。2014年11月7日,我市制定出台《市困难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办法》,对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内容、核对程序、监督管理、工作机构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一要加强统筹规划。市民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核对机制建设的组织领导责任,充分发挥统筹部署、整体规划、分类指导、协调督查的作用。要根据行政管理体制、信息分布、相关部门信息化程度等情况,全面梳理、分析、掌握本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资源管理的层级和特点。坚持核心事项优先比对,稳步推进此项工作。二要健全工作机构。机构建设是核对机制全面推进的关键,也是核对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前期,市里已成立了由我任组长,民政局、公安局、财政局等14个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市困难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具体负责全市困难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向各单位分配需核对信息工作任务、为有需要核对社会救助业务信息的单位提供核对服务,避免重复救助等。三要明确部门职责。《市困难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实施办法》已对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各有关单位要按照文件规定,积极配合核对工作开展,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配合经济状况核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困难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实现信息共享。有关部门和单位收到经济状况核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助核对申请后,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及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四要重视保密工作。困难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中的许多信息,涉及居民家庭和个人的隐私。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保密工作,强化信息保密措施,部门之间信息交换,未经许可不得将双方共享数据向第三方提供。对有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私自泄露个人信息的,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责任领导的法律责任。

(三)将特困群众特殊救助制度落实到位。为落实好中央、省社会救助办法中的临时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妥善解决全市特困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建立救助长效机制。前期,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对全市特困群众实行特殊救助的实施意见》,作为我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个自选动作之一(特困救助、问政于民、民情日记),对救助原则、救助对象、救助资金、单位职责等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对符合特殊救助的三类特困群众分别做了详细说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具体的救助工作又进行了细化分工。各有关单位要正确处理特殊救助与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慈善救助等制度的关系,加强各项救助制度的衔接,发挥社会救助的综合效应,确保各项社会救助政策落到实处,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另外,我市特困救助工作开展后,原来的大病医疗救助、临时性救济政策随之有所调整,请民政、慈善等部门搞好政策对接,请各镇街区认真研读政策,向困难群众耐心解释政策,决不能对困难群众简单说“不或不能办”,要说明政策规定和具体如何办理。

三、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抓紧落实

这次会议结束后,各镇街区、各部门单位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抓紧落实,把这次会议的精神贯彻好、落实好。

一是思想上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各镇街区、有关部门单位要站在全市的高度,正确认识和把握这次会议精神,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靠上的工作运行机制。二是行动上抓紧跟上,保持同步。各单位要对前期下发的有关社会救助方面的一系列文件进行认真学习研究,明确各自职责,按照文件要求落实好责任、履行好职责。三是工作上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单位要相互配合、共同合作,扩大沟通交流,工作上相互衔接,形成全市社会救助工作的有效协调机制,合力推动我市的社会救助工作再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