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交流汇报材料

时间:2022-10-30 04:45:00

职业教育交流汇报材料

一行四人由张校长带领参加了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分别听取了不莱梅大学劳纳教授等德国专家,十月十二日至十五日。以及等中方专家的专题讲座,并参观考察了高职校、职教中心、画院三所学校。通过参加这次大会,亲身感受经历了一场观念上的洗礼。现把我学习感受和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共同交流:

第一部分:会议综述

德方专家的专题讲座,首先。给我诠释了德国“双元制”内涵。尤其是劳纳教授的报告,向我展示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运作,以及由此给德国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

以会长为领军人物的中国职业教育专家结合我国情深刻阐述了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形势以及当前的战略重点。最为关键的对当前职业教育的准确定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及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的具体要求,第二。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有非同寻常的指导意义。

对校企合作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和实际操作层面进行了探索和诠释。尤其他对“双元制”内涵实质以及实际操作的过程和需要把握的几个关键的阐述,第三、杨克、徐涵、苗秀方、田秀萍等几位专家、院长立足本区域特点。给我提供了一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发展之路。提高质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战略重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目标的确立;重实效,轻表象的办学思想;结合专业办企业,引企入校,成立校企一体管理委员会,建立学校、企业、政府对话机制;校企融入、产教融合、双证融通,实现校政企联合办学;提出的五合一”教学架构,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对我专业教学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第二部分: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给我带来的有震撼、兴奋也有不安。震撼的青岛、天津、唐山等地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如此之快;兴奋的来自国内专家的阐述印证了学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厂入校、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不安的周边地区兄弟学校的发展出乎预料。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思路已经确立,聆听了专家、教授的讲座。剩下来的就是如何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用我责任和实际行动去实现学校的跨越发展。

(二)正确认识我生源状况。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把它作为我办学特色,一是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我培养目标。尤其注重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适时适当时增加一些课程。

坚定不移的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二是从培养模式上。把教学作为我核心工作。

大力倡导行动导向教学,三是努力实践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构建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高效课堂。

(三)转变观念。主动去认识企业、解企业,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路子。

要主动去了解企业,主动去认识企业,一是用我实力与企业合作。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按企业的需求培养学生,企业才会与我合作。把企业的文化引入到课堂。

适合不适合企业的用工要求,二是校企合作关键在于我培养的学生有没有特色。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把握住一个关键点,那就是根据岗位需求和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使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机制全方位地与企业接轨。

校企合作上做更深的探索:三是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可以让企业投资,1将工厂搬进学校。校内建厂;多元投资,资源融合,校内建基地,按企业运作;企业冠名,全程共育,校企深度合作,突破浅层次的订单培养”

寻找突破口,2将学校办进工厂:可以先利用节假日去玛钢厂挑件做起。感受企业氛围,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挑件车间包下来,再进一步把有一定技术的车间包下来,要逐步探索。

让企业积极参与进来,3成立职教集团或联合体:学校、企业、政府三位一体。没有企业的参与,根本实现不了真正的零距离”

开发低成本、高品位的绘画专业,4把文化和产业结合。积极探讨和绿泽画院合作办学,实现深度合作。

(四)改革教学方法。运用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在干中练,练中学”机会,努力实现“五合一”即:车间教室合一、学生学徒合一、教师师傅合一、作品产品合一、教学生产合一。

(五)改革教学评价机制。构建高效课堂、高效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职业能力应始终是学校关注的重点,实行教考分离,严把学生质量关。成立学生考试考核委员会,根据学生学业成绩实行分层次就业,增强学生的紧迫感。

(六)实施“名师培养工程”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学校“内涵建设、跨越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

各方面都实现了真正的融合,三年来。学校成功通过了部级重点职业学校、部级教学改革示范校的验收,已经成为我县,乃至周边地区的职教品牌,必须扑下身子“抓内涵建设,提高质量”这就要求我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实现我校提出的培养一名学生,致富一个家庭;办好一所职校,造福一方百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