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民政工作计划(共4篇)

时间:2022-03-18 10:02:00

全市民政工作计划(共4篇)

第一篇

2014年全市民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发挥民政推进社会建设的骨干作用为主线,以强化队伍和作风建设为保证,立足当前、固本强基,着眼长远、创新有为,在民生保障上重质量、在社会管理上强能力、在公共服务上促规范、在双拥创建上求实效,着力实现民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为建设服务民政、效能民政、创新民政、廉洁民政而不懈努力。总体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突出一个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围绕一条主线”,就是围绕充分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这条主线,认真做好提标、扩能、创新、保障工作;“突出一个重点”就是对照框架协议内容,进一步加大民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巩固基层民政工作基础。实现“四个转变”,就是在工作重心上实现由解决基本民生向致力改善民生、维护民权转变;在服务对象上实现由特定群体向社会公众转变;在运转方式上实现由行政管理为主向行政监管和提供服务为主转变;在发展布局上实现由注重发挥单项优势向更加注重整体谋划推进转变。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增强困难群体幸福指数

城乡低保进一步规范低保审核审批程序,认真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完善低保标准科学调整体系,加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建立低保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的定期核查和报告制度。不断扩大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完成倍增计划任务,提高低保工作精细化管理水平,出台城乡低保操作规程、低保工作人员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暂行办法,全面推进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有效实施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医疗救助推进重特大疾病救助试点,加强新农合、居民医保与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提高救助水平和效率。社会救助强化生活无着人员救助,完成事实孤儿的摸底、审批工作,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体系,建立四级工作平台。临时救助在提升效果、完善程序、拓展领域、丰富形式上全面创新,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在保障困难群众生活中的补充作用。五保供养完善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的保障体系,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对象在自愿条件下,实现集中供养率稳步提升。孤儿救助认真开展普查登记工作,落实孤儿教育,让孤残儿童快乐成长、幸福生活。救灾工作完善救灾预警、应急响应、灾情核查与评估机制,及时抓好各种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救助。

(二)满足群众多元需求,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养老服务。开展需求调研,分级制定社会基本养老服务近远期规划,进一步搞好制度设计,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资金保障与服务提供相匹配,以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全面完成3所公办敬老院400张床位建设目标。鼓励民间力量兴建老年公寓,完成2000张床位目标。开展尊老、爱老、敬老教育基地建设活动,探索建立80岁以上高龄老人补贴制度,进一步提高老年人优待的质量和水平,让老年人享受更多的实惠。二是加快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各县区要统筹城乡社区建设,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切实加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力度,推动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达标。同时优化城乡社区管理服务功能,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建立以社区居民、房屋信息为基础的三级联网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城市社区档案,全面掌握社区基本情况;推进城乡社区标准化建设,提高城乡和谐社区建设整体水平,实现城乡社区建设与经济同步发展。三是大力推进区划地名服务工作。紧扣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主题,积极开展行政区划的前瞻性调研,为完善城市的功能布局提供基础服务保障。建立和完善一体化的地名管理体系机制,修订地名公共服务中长期规划,推动地名命名前期介入工作,从地域特征出发加强地名文化研究,在地名命名、使用中注入浓厚的文化元素,提升地名的内涵质量。四是大力推进殡葬公共服务。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积极创造条件扩展惠民殡葬项目,进一步减轻群众负担。大力推进公益性骨灰堂和环保、生态公益性公墓建设,按照城市发展和实际需求搞好公墓建设规划,满足群众多样化丧葬服务要求,降低安葬成本,实现殡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加强社会管理建设,夯实民政工作发展基础

基层政权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强化基层社会管理的组织基础。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制度,推进村务公开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广泛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创建活动,提高村务公开质量,建立长效治理机制,解决基层组织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社会组织管理围绕“社会组织基础建设年”主题,重点培育党政关注、社会需求、群众需要的公益慈善类、社会服务类等社会组织,逐步完善三个体系:一是社会组织政策体系,制定《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办法》和《关于培育发展社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促进社会组织发展;二是社会组织发展体系。深化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强化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措施,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三是社会组织监管体系,完善登记、年检、评估、执法“四位一体”的社会组织监管模式,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健全领导机制、协调机制、评估机制,发挥社会组织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会员、服务社会作用。社工人才建设以推动社工人才基础信息工作为着力点,实施社工人才培育计划,逐步扩大社工专业人才队伍规模,优先发挥社工人才在民政公共服务领域的支撑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福彩发行工作以市场化理念运行,切实按市场规律办事,大力培育市场主体要素,加强市场有效管理,引导市场规范发展,确保完成1.3亿元销售任务。加快发展慈善事业,拓展资金和物资募集渠道,筹集更多的善款善物用于助困、助学、助医、助老,发挥慈善事业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的补充作用。

(四)丰富优抚安置方式,推动双拥工作融合发展

以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为契机,挖掘双拥文化底蕴,拓宽双拥文化载体,推进双拥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双拥文化精品。探索建立“普惠”加“优待”的优抚保障新模式,落实抚恤补助标准与人均生活水平挂钩联动机制,积极实施“关爱工程”,全力抓好各项优抚政策的落实和优抚新政策的宣传,广泛开展好“爱心献功臣”活动,重点做好伤残抚恤和带病回乡人员审定工作,进一步提高优抚对象生活保障水平;积极实施“健康工程”,全面落实医疗待遇,完善医疗保障体系,认真做好涉核部队退役人员健康体检工作,缓解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积极探索实施“安居工程”,建立健全重点优抚对象住房档案,探索解决优抚对象住房难问题,逐步改善优抚对象的居住条件;积极实施“追思工程”,完成分散烈士纪念设施抢救保护工程,高标准完成双堆集烈士陵园维修改造,提升烈士褒扬水平;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提高。积极开展优抚信息系统的数据更新工作,推进优抚数据库规范管理。做好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积极拓宽退役士兵就业渠道,搭建退役士兵与用人单位之间双向选择的交流平台,促进退役士兵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就业,维护好士兵的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完善科学化、现代化、精细化的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机制,构建学习型、快乐型、健康型、和谐型军休家园。进一步完善军供保障应急预案,提高军供保障服务水平。

(五)强化持续发展能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围绕全省“民政公共服务项目推进年”主题,大力推进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争取本级财政加大投入,有重点地推进基层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民建民营等方式建设社区养老机构,抓好五保供养的改扩建,推动五保供养机构设施提档升级。二是加快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各县区要抓住省市框架协议签订的有利时机,进一步改善城乡社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完成今年的18个项目,打造5个城市精品社区,建设30个开放式村级组织服务活动场所。三是组织红色文化公园建设,将其打造成集学习、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新型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四是加快救灾物资储备库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抵御灾害和应急救援能力。五是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中心新区建设,认真谋划市级示范性养老机构建设。六是结合传统文化、相土文化与殡葬习俗,建设集殡葬文化、自然景观、人文典故为一体的方山人文纪念园。七是按省民政厅要求,高标准做好双堆烈士陵园改扩建工作。八是做好县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的建设工作,提升县级民政部门流浪乞讨救助水平。今年招商任务也已明确,要落户市开发新区1个1亿元以上新开工工业项目或落地1个3亿元以上新开工现代服务业项目或当年注册1家纳税500万元以上企业总部,根据《2014的年度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我们也制定了奖励办法,工业项目按1‰、服务业项目按0.5‰进行奖励。对成功引进工业项目或商业项目的第一引荐人,在市奖励的基础上从招商引资专项经费中按照引资比例给予奖励。在推进以上重点领域设施建设的同时,各县区要着眼事业发展,顺应群众期待,立足应需补缺,积极抓好民政其它各个领域的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民政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同时,因地制宜搞好谋划,积极争取和创造条件,适时启动一批有规模、功能全、质量高的民政综合项目建设,构建民政基本公共服务“综合体”,更好服务社会和人民群众。

第二篇

2014年,全市的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全国、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和市委七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创新创制创优为动力,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民政项目建设,开展“创新突破攻坚年”活动,全面提高综合竞争力,确保各项工作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具体要实现“五个突破”:

(一)以实施民政民生工程为重点,创新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求突破。

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民生工程,全面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民政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我们要抢抓机遇,紧紧扭住民生不放,扎实推进民政民生工程。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及时提高保障标准,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供养保障标准年增长率要达到10%以上。继续实施农村敬老院改扩建工程,确保完成3所敬老院改扩建任务,确保集中供养率达到50%。继续完善医疗救助“一站式”系统,开展重特大疾病救助试点工作。强化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按照“两级受理、信息比对、三级联审、末端公示”的原则优化低保工作流程,在审批程序化、管理动态化、建档规范化、手段信息化和责任明确化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市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细则》,启动开展临时救助工作。健全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应急联动、灾情会商、信息通报、信息共享和社会动员制度,形成减灾救灾工作强大合力。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和社区减灾工作,切实提高全民减灾意识。继续做好冬春灾民生活救助和新灾应急救助工作。

(二)以推进开放式村部建设为重点,创新基层政权建设工作机制,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求突破。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民政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全市民政系统要深刻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结合工作实际,打破惯性思维,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第二批村级组织服务用房建设工作,完成剩余100个未达标村部的建设任务。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畅通农村社区诉求表达和利益协调渠道,把各种矛盾和冲突化解在农村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农村社区和谐稳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保证村民自治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新一轮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区和民主法制示范村活动。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委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促进我市社区建设从“四有”向“四优”(优良设施、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秀队伍)发展,把社区打造成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开展第二届社区居委会统一换届选举,力争80%的社区实行直接选举,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党组织领导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推进社区居民依法实行民主管理。

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推动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管理的实施意见》,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建设和管理新突破,确保社会组织管理工作继续保持在全省、全国领先位次。要强化规范管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规范社会组织服务标准,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水平。完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备案登记管理机制,培育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协会,加大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扶持力度,支持和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三)以争创双拥模范城为重点,创新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机制,在丰富双拥内容和探索共建办法上求突破。

双拥模范城创建是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的重要加分因素之一。新的一年,我们要做大做深双拥创建这篇文章。制定下发《市争创全国全省双拥模范城实施意见》,加大双拥创建力度,健全双拥工作运行长效机制,进一步拓宽社会化拥军新领域,掀起新一轮双拥工作新高潮。继续实施“关爱工程”,按时足额发放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金,确保优抚对象生活水平自然增长。继续实施“慰烈工程”,坚持高起点、高起步地推进市革命烈士纪念园建设工作。加大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力度,争取分散烈士墓集中迁移任务完成过半。要全面贯彻新颁布的《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建立新型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机制。要落实各项补助资金,认真做好新老政策并存期间的安置工作,确保平稳过渡、有序衔接。要贯彻落实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实现民政部门、退役士兵和承训机构无缝对接,确保有意愿退役士兵100%参加免费教育培训,切实提高退役士兵就业能力。全面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确保完成军供保障任务。

(四)以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创新社会福利工作机制,在推动适度普惠福利上求突破。

衡量和检验一个城市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很大程度看社会福利水准高低。构建新型社会福利制度,是实现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基本标志。要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以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继续抓好市社会福利中心和市救助管理站两个续建项目建设,市救助管理站争取上半年投入使用;市社会福利中心1#楼、7#楼力争上半年竣工,下半年投入使用。继续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以为高龄困难空巢老人提供生活服务为重点,逐步开展医疗服务、法律维权、精神慰籍等服务。进一步完善适度普惠型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积极推进高龄补贴制度,创新孤残儿童抚养方式,提高孤儿抚育标准,加强特殊困难残疾人救助工作。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细化救助政策,扩大救助范围,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好“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力争年底前基本实现城市街面基本无流浪儿童目标。

慈善事业要抓好慈善推广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慈善事业发展的意见》,促进慈善事业经常化和规范化。加强慈善组织建设,创新慈善募捐形式,指导相关慈善组织依法、有序、规范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公益活动。福利发行要进一步加强营销宣传,实施规范管理,挖掘市场潜力,培育销量增长点,进一步提升“中福在线”销售规模,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全年福利销售任务。

(五)以坚持依法行政为重点,创新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机制,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求突破。

严格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切实做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提高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开展全市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和婚姻登记历史数据补录工作,建立历史信息数字化档案。推进收养登记规范化建设,提升收养登记管理工作水平。深化殡葬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强殡葬行风建设,规范全市殡仪服务管理,全力做好清明节群众扫墓服务保障。建立殡葬救助保障制度,实现惠民殡葬政策全面覆盖低收入群体的目标。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做好行政区域界线联检。积极推动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地名设标工作。

第三篇

一、以适时提标和规范管理为重点,着力提升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水平。以“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为目标,切实维护困难和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建立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科学测算,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进一步完善城乡低保的申请、评议、审核、审批、公示、分类施保、资金运行、责任追究等制度。着重抓好操作、管理、监督、考评四个环节,努力做到操作公开化、管理信息化、发放社会化。积极探索健全低保家庭收入核查工作机制,继续推行低保票决制,保持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继续推进“一站式”即时结算系统,实行分类施救,完善医前、医中、医后救助制度,着力提高重点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继续实施“霞光计划”,新建、改扩建农村敬老院4所,增加床位450张,要切实提高五保对象入住率,确保全市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同时在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逐年提高供养标准,确保其吃、穿、住、医、葬(教)不发生任何问题。

二、以灾害防范和应急救助为重点,不断健全防灾减灾和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机制。以贯彻落实国家《自然灾害救助条例》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救援机制,提高应急救援和保障基本生活能力。进一步完善市、县区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制定完成乡镇和村救灾应急预案,建立各级救灾评估机制,切实做好自然灾害防范和应急救助工作。要开展好“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和“防灾减灾日”、活动,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救灾和灾后重建能力。

三、以深化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为重点,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建设”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城市社区的服务设施和条件。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和民主参与机制,扩大基层民主,不断强化社区自治功能。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促使社会公共服务向广大农村辐射。贯彻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深化村民自治实践,依法组织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确保圆满成功。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加强“难点村”组织、制度建设,巩固和扩大“难点村”治理成果。积极协助省民政厅做好省委、省政府在我市召开全省“难点村”治理暨农村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的筹备工作。

四、以强化服务和专业化发展为重点,大力提高社会福利服务水平。要大力提高福利服务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全市各类福利机构要在制度建设、标准化服务、专业化管理、规范化运行上下功夫,要结合实际,健全和完善社会福利机构管理实施细则和相关规定,加强福利机构从业人员职业能力建设。要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靠制度管人、管事,加快实现福利机构的管理科学化、岗位制度化、服务标准化。福彩发行工作要坚持“安全运行,健康发展”的方针,依法规范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力争完成8470万元福利发行目标。加强福彩公益金管理,不断提高使用效益,树立福彩公益形象。

五、以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为方向,在健全老龄和慈善事业工作机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若干政策的通知》精神,出台相关细则,加快推进养老机构发展。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抓好居家养老试点,依托社区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信息咨询等服务,不断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为抓手,着力完善儿童福利机构功能。落实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费,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继续开展“银龄行动”,延伸“银龄行动”范围,搭建好“老有所为”平台。要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慈善工作要进一步理顺捐助体制机制,建立慈善捐助长效机制,促进慈善事业经常化和规范化。

六、以政策落实和深化改革为重点,促进拥军优抚安置工作再上新台阶。围绕加强军政军民团结,深入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按照“组织健全、政策落实、活动经常、关系融洽”的要求,积极开展非公经济组织拥军工作,进一步健全基层群众性双拥组织,完善服务网络。推进优抚关爱工程、健康工程、安居工程、追思工程,全面提高优抚保障能力。继续提高抚恤补助标准,落实重点优抚对象保障制度。加强优抚对象动态管理,规范优抚资金管理,全面实现优抚医疗“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要继续深化城镇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着力开展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逐步提高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偿金标准,鼓励、引导退役士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做好年度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组织军休人员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第二届“和谐军休家园、和谐军休家庭”创建活动,不断提升军休服务管理水平。

七、以规范行为和依法行政为抓手,在推进社会事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继续指导社会组织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促进社会组织加强党的建设。继续抓好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重点扶持和培育行业协会、公益服务性社会组织。继续推进政会分开,进一步规范各类行业协会。加强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完善社会组织年检制度,推进社会组织专项治理工作。加强登记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社会组织法人数据库建设。要加大婚姻登记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提高殡仪服务水平。认真贯彻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牢固树立“惠民殡葬、公益殡葬、绿色殡葬、阳光殡葬”的殡葬工作新理念,积极推进葬式改革和葬礼改革,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祭祀新风。制定惠民措施,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殡葬救助体系。推进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加强对公墓的监管,巩固公墓清理整顿成果。扎实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立市、县(区)地名数据库,开展市地名规划。继续推进城乡地名设标工作,完成人民中路以北、铁路以南、濉溪北路以东、长山北路以西范围内的楼门牌、沿街单位、门面牌的设标工作。扎实做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抓好平安边界创建协议的落实,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创建示范活动。

八、以示范工程建设为龙头,在民政服务项目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实施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民政事业发展层次的重大举措,要切实加强民政项目建设,加快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要抓好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市社会福利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下大力抓好重点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确保重点工程扎实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工程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努力打造“阳光工程”、“放心项目”。2010年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要确保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社会福利中心要完成综合服务楼和生活中心主体工程。

第四篇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完善覆盖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机制,建立低保标准和低保补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建立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住院救助“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全市敬老院总数达60所。逐步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在“十二五”期间达到80%。不断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分散供养对象每人每年达1600元、集中供养对象每人每年2200元。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加强城乡低保、灾民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

(二)进一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1、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和慈善事业。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全市兴办各类民办养老机构20家,拥有床位数3000张,收养老人达2000人。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不断完善慈善网络体系建设。

2、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学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3、加大福利发行管理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发行方式,规范运作,增加发行,“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销售2.5亿元,为我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

(三)继续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促进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

以双拥创建为龙头,巩固现有双拥模范城成果。积极开展双拥创建活动。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进一步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采取自谋职业和安排就业相结合的办法,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00%的完成安置任务。

(四)健全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构建和谐社区

健全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社区组织职能职责,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规定,建立社区事业投入发展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组织建设。使社区真正成为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群和谐的新型社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大力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五)加大社会行政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管理、服务与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1、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社团管理体制。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协调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政治的稳定。加强民间组织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发展社会组织达到800家。

2、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加强区划地名和边界规范化管理。

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结合城市现状和发展规划,编制具有前瞻性《城市地名规划》,从源头上把好地名命名更名关;全面提升地名信息化服务建设,建立地名数据库和地名数据库动态维护管理机制。

3、依法规范社会事务管理。继续深化殡葬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提高火化率。年火化遗体9000具,火化率达100%。完成20所骨灰堂资源建设,每个乡镇建立1-2所规模较大的公益性骨灰堂,基本满足骨灰寄存需要,积极推广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形成文明丧葬新风。

(六)重点项目建设

1、市社会福利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2、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

3、市殡仪馆三期工程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