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独立与责任意识思索

时间:2022-06-08 01:26:00

新闻媒体独立与责任意识思索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新闻媒体为了突出自己的独立意识,在新闻表达和版面设计上推陈出新。不过,在强调独立性的同时,也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一些新闻媒体过分强调个性的表达,而忽视了新闻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新闻媒体之所以被称为“社会公器”,就是因为新闻媒体不仅要充分表达新闻媒体所代表群体的意见,同时也要注意社会普遍感受。没有人愚蠢到把新闻媒体变成一个人来人往的广场,也没有人希望新闻媒体成为一个垃圾坑。新闻媒体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我审查,但是,新闻媒体在进行自我审查过滤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普遍感受。不能为了强化自己的意见,而对其他一切视而不见。

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因为现在一些新闻媒体工作者认为,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所谓言论自由首先表现为新闻媒体自我表达的权利,如果强迫新闻媒体必须充分反映不同的意见,或者必须刊登不同的观点,那么,就是强迫新闻媒体提供无限的舞台和空间。政府应当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是,政府也可以有自己的立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闻媒体旗帜鲜明表达自己的立场,恰恰是一种言论自由的表现,如果新闻媒体吞吞吐吐,谨小慎微,害怕忽视一部分人的意见而遭到批判,那么,新闻媒体就没有生存的尊严。

坦率地说,这种把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与新闻媒体的个性表达对立起来的做法,恰恰反映出一些新闻从业者沉重的精神羁绊。新闻媒体当然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新闻媒体从业者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新闻报道权,选择报道的题材、报道的内容、报道的角度和表现形式,但是,新闻媒体从业者必须充分意识到,在一个缺乏竞争的新闻市场,新闻媒体不仅要关照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关照他人的感受;不仅要充当批判的武器,同时也要做好被批判的准备。当前我国媒体的一些新闻作品之所以是片面的和干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足够的理性批判。新闻媒体刊登不同的意见,不是放任自流,把自己变成一个人人可以吐痰的广场,而是要在争论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自己的立场,突出自己的价值理念。这是一种高度的生存和发展智慧,它要求新闻工作者一方面要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另一方面充分展示不同的意见,从而使自己的价值不断地传播,自己的观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新闻媒体的主体意识与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之间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新闻媒体强调自己的主体意识不是自我标榜,而是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坚守自己的立场,并且勇于接受各种不同意见。反过来,如果利用新闻媒体竞争不充分的特性,片面地刊登一部分人的观点,拒绝其他不同意见,那么,新闻媒体就会不断地失去读者或者观众,新闻媒体的独立性也就没有现实意义。强调新闻媒体的责任意识,实际上就是要求新闻媒体“目中有人”,在发表各种观点的时候,应该预见到可能出现的争论,并且为有可能到来的各种争论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果争论的文章有助于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那么,就应该“勇敢”地刊登商榷文章,让新闻媒体所倡导的观点在争论中越来越清晰,在辩论过程中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可否认,当前在我国新闻媒体发展过程中,的确存在着一种“故意抬杠”的现象,一些新闻媒体从业者不是从善如流,而是从鸡蛋里挑骨头,把别人的评论文章作为由头,故意歪曲别人的观点,或者刻意地深文周纳,树立一个莫须有的靶子,进行意识形态的大批判。这是一种极端恶劣的文风,它非但不利于探究事实的真相,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反而容易混淆视听,转移公众的视线。对待此类所谓的商榷文章,新闻媒体完全可以行使自己的审查权,将这些文章弃置不用。但是,对于那些言之有物,并且切中要害的反驳文章,一定要手下留情,让它们能够重见天日。

在一个强调个性表达的时代,提出这样的问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然而,当前我国新闻媒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能不让人感到焦虑。中国新闻行业市场竞争还不充分,一些新闻媒体从业者如果过分强调个性,将许多不同意见排斥在新闻媒体之外,那么,有可能出现不应有的“沉默的大多数”,这对于言论自由的实现并没有好处,对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也没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