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研究

时间:2022-05-07 10:17:0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研究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对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天然的引领作用。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不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引领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结合独立学院的师生特点,将它融入课堂教育、素质教育和学生活动中深入贯彻、积极践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

1引言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独立学院办学历史较短,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育一直力度偏弱。在独立学院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校园文化,是保障独立学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创建和谐文明校园的必然选择,更是独立学院长期生存和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1]。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高校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进行了凝练,是重要理论创新成果。它展示了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目标,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它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更是先进文化的建设目标和方向[2]。2.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天然引领作用。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办学上和传统公办高校有诸多差异,但是其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一致的,最终目标也都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急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和方向,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无疑也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建设和发展的[3]。我国的独立学院建设始于1999年,2003年走向规范发展之路,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2002年十六大之后开始孕育提出,并逐步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主流的社会文化和价值体系必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直接的影响。独立学院的建设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价值观的形成发展是基本同步的,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可以说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引领下建设发展起来的。

3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不足

从1999年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被教育部正式批准为第一所独立独立学院至今,不到20年的时间,独立学院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我国本科教育的规模、培养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对于传统高校,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时代性、实践精神和创新性方面有自身的特点,也普遍存在积累和底蕴的不足,人文精神培育和建设更是严重匮乏。3.1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现状。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人才,传授知识、思想和方法为目标,由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共同创造和培育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1],具体而言,它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学校制度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2]。它以“熏、浸、刺、提”的方式改变师生的精神状态和校园风气,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和大学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独立学院在物质投入、制度建设和精神文化培育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缺少传统公办高校几十甚至上百年的长期积累和历史底蕴,且独立学院的分数线较公办本科院校低,专业又多集中在理工、商管和艺术类,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别是人文基础较弱,自信心和学习能力、毅力都有所欠缺,特别是与传统高校不同的治校模式,使得独立学院党委的领导权和职能被弱化,在教育上重专业技能而轻人文精神,在学生工作上重日常管理而轻思想教育,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重视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呈功利化、单薄化倾向。3.2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1)物质建设缺少投入。不断的提高办学规模,招收更多的学生是独立学院生存发展的主要模式。这也就导致独立学院的办学经费更多的使用在有利于学校招生办学的教学楼、宿舍楼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教学设备等硬件投入上,对于德育人文、文体活动、心理健康等校园文化活动所需办公设施及经费投入上常常严重滞后甚至容易被直接忽略。2)人文精神尚未“成型”。人文精神是校园文化最精华的部分。独立学院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理念精神层面都强调创新实践,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教育教学过程重科学精神轻人文精神、重技能教育轻素质教育,学生工作重事务管理轻思想政治教育,导致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未能培育和塑造出大学应有的人文精神或者说大学精神。而独立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又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和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改革开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阵痛在现实生活中的折射,都会通过互联网上真假难辨的信息传递给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们,互联网带来的西方社会各种文化产品的渗透和误导,更是直接冲击甚至扭曲了大学生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理想信仰缺失、道德诚信缺失、法律意识薄弱、心理脆弱、厌学情绪成为普遍现象,个人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在不少独立学院乃至传统高校都大行其是。尽管近年来各高校都试图通过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来帮助学生重建三观、重塑“人文精神”,但人文精神的塑造终非一朝一夕之功。3)制度建设不够完善。独立学院的制度建设,部分借鉴于母体高校,部分来源于国外一些高校的做法,但更多的是为了有利于投资方的利益诉求而制定的偏企业式的制度,与传统高校相比,管理更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但系统性、科学性、人文关怀都有所欠缺,特别是“党委工作和党建工作在独立学院发展较晚,受重视程度不够,又使得独立学院的制度建设并未能很好的遵循党的办学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未能很好的贯彻依法治校、民主治校原则。”[3]4)活动开展效果平平。学生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由于重视的程度不高,投入的资源不足,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不够,再加上缺少了良好的制度与机制,独立学院的学生活动开展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参加活动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较强,专业活动的参与热情略高于人文活动,文体活动的格调不高,为了吸引同学参加不少活动都呈现了明显的娱乐化、商业化、媚俗化甚至低俗化的倾向,学术讲座、传统文化活动等更符合大学精神的健康向上的活动更是曲高和寡。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实现途径

4.1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才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与传统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同,独立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院)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党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在较大程度上被弱化了。唯其如此,独立学院首先需要从组织制度和教学过程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将价值观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抵制各种不良思想和不良风气,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建和谐校园。这是独立学院保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最根本的保障。4.2要结合独立学院的师生特点。独立学院的教师来源与传统高校不同,大多是呈“三三制”结构,有传统高校教师来源(公办高校引进及应届硕博士毕业生)、海外留学人员、企业精英,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不一,所以一定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建设、教风建设相结合,让教师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以师为范。独立学院大多位于沿海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相对公办高校,尽管有一定的贫困学生比例,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良好,学生能够较早的接触计算机、互联网,有自己的个性、主见,创新创业热情更高,但对学习的热情稍弱。要通过新生教育和入党启蒙教育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通过各种主题教育和毕业生教育进行感恩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等公民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4.3在课堂教育、素质教育和学生活动中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要植入理想信念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在学生的文史哲课程中要加强中国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西方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解读和贯通,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来源和科学性;常规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加强价值观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并将它充分融入党建团建、学风建设、学生干部培养、社会实践、诚信教育、文体活动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中,让学生不仅主动学习,更能积极践行。

5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主导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各独立学院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全面统筹,需要结合自身所处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以及母体高校的文化传承,更需要各独立学院自上而下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和积极践行。具备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育人职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强化独立学院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公益属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更全面深入的贯彻和践行,更是独立学院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作者简介:高敏,1984年生,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徐向春,1974年生,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现当代文学。

参考文献

[1]郑慎德,张军等著.高校校园文化研究[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20-22.

[2]厉以贤,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反映[N].光明日报,1990-5-30.

[3]徐向春,陈翔磊.以党建为主导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新思路[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3,(5):69.

作者:高敏 徐向春 单位: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