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3-30 09:27:00

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该文论述了现阶段国内高校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方法难以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模式存在一些局限与不足;阐明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对企业和包装设计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发展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最终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设计竞赛、学术交流和课外学习等方面探索出一套适合国内高校的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包装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包装设计专业的职责是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使包装满足保护商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的功能。而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使传统形式的包装难以满足人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需求,因此,包装产业亟待变革,包装设计亟须创新。现阶段,国内高校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包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提供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良好的创新思维与扎实的实践技能的包装设计专门人才。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许多高校推行了教学改革,但一些高校的教学改革仍拘泥于固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以灌输知识为主,在本质上并未改良固有的重学科知识体系、轻社会需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包装设计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特别是在对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安排上,缺乏实际能力培养的环节,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部分毕业生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专业素质,进入社会后所学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运用于工作,工作适应期偏长。因此,目前对包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相关教育者需要探索和研究出一套符合当下国情与专业特色的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优势

第一,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是包装设计及相关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力量。在现代企业,包装设计的理念、思维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悄然变革,传统包装设计的形式正面临发展瓶颈,单纯的结构设计与装潢设计已难以满足消费者对包装的需求。现代包装设计已从形态、结构方面的设计转型为品牌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设计。因此,培养具有多元创新能力的包装设计人才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第二,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符合包装设计学科内涵深化与外延拓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包装设计的外延不断拓展,内涵日趋深化。包装设计师有义务根据包装设计产业的发展提升自身的设计能力,这就要求包装设计师有较强的设计超前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对创新型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符合包装设计学科内涵深化与外延拓展的必然趋势。第三,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符合设计专业在校生对自身发展的愿景。对于包装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培养自身的知识体系和创新能力,强化自身的设计水平,就业后可直接参与项目设计,是他们的愿望。学生迫切希望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却往往缺乏参与课题设计的机会和专业化的指导。因此,系统化、专门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是现代高校设计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探究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对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采取理论授课加实践的教学方法,以集体授课的方式进行。此类教学方法对于包装设计专业而言并不合适,因为设计学科交叉性强,对思维创造力的培养要求比较高,除了对知识的巩固和加强,学生更要注重对知识的更新和创造。从一定程度上看,固有的教学模式对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并未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包装设计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法应当创新和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设计竞赛、学术交流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的比重,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理论教授与应用实践并重。在课程创新方面,将人才培养计划在固有的“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将课题教学融入课程教学,使理论教授不再是机械说教,而是在课题教学的基础上,围绕分析设计课题、解决设计问题、思考与反思设计过程这几个环节开展教学,以系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将这一环节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培养过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包装设计创新能力。如,在大一开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基础课程,在教授基本理论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又如,在纯理论课程教授环节,教师应改变“满堂灌”的授课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以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展开教学,增强课堂互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此外,高校还应联合校外产学研基地,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展至校外实践基地,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平台完成校内实验室所不能承载的实践课程教学活动。在基地实践教学过程中,应推行企业导师制、技能教师辅导制等教学方式,根据产业需求引导教学方向,学生在跟进实际项目的同时培养自主创新能力。高校可以与各大企业共同创建包装设计培训基地,并建立企业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使实践基地形成完整、科学的校外创新课程教学体系。2.将包装设计竞赛引入课程教学。将包装设计赛事引入设计课程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合理、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国内外包装设计赛事的遴选,可以选择一些含金量较高的正规赛事和综合性较强的课题,从根本上把控学生作品的质量;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指导,对课题的难度和作品效果进行严格把控,从而为学生参赛保驾护航;此外,学生通过参与包装设计竞赛,对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会有清晰的认知,高校也能有效检验设计教育的培养成果。将包装设计竞赛引入课程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课程纳入。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高年级学生中开展弹性较大的设计课程,如项目设计专题、竞赛设计专题等,围绕设计竞赛开展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大竞赛,从而增大学生参赛的覆盖面,提升学生的参赛热情。另外,在毕业设计课题的设置上,也可以引导学生将课题完整度与难度合适的设计竞赛作为课题。并且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专门设置创新学分,学生必须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量的创新学分才能具有毕业资格。这样,就将参加竞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种强制性规定根植于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中,从而培养其创新设计能力。第二,竞赛成绩的认定机制。教师应完善竞赛成绩的认定机制,依据赛事的规模和档次,将学生取得的成绩纳入学分认定、奖学金评定等奖励机制。第三,教学方法的革新。教师在指导设计竞赛的过程中,可对开放型、互动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如,进行导师制、项目制、精英教育制、团队制教学。3.增强学术交流在对学生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举办或参与论坛,建立院校与院校、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关系,确立导师制等形式,强化学生对包装设计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并将相关资源引入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增强学生跨文化领域的设计认知,并充实包装设计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而使之与国内外先讲的包装设计教学内容接轨。4.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践项目、学生科研项目、导师科研项目等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这些科技创新活动,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结语现阶段,各高校在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培养方案、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机制以及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均作了一系列创新和改革,这些措施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有一定的提升,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完善、健全。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革,行业对包装设计人才的专业素质、跨学科知识水平以及综合知识运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高校对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遵循时代的发展趋势,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设计竞赛、学术交流等方面探索适合国内高校的包装设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力求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包装设计人才,从而满足新时代对包装设计的要求。注:该文系2017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本科教学建设与改革项目(JX201703-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盛显欣.商品学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

[2]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

[3]张杰.产业链语境下的包装设计教育——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装饰,2015(10).

[4]赵静.浅谈包装设计的教学方法与艺术.中国包装工业,2013(16).

[5]杜书廷,张献梅.基于新专业规范的土木专业“三段式”教学体系构建.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

[6]孙德惠,李丽华.艺术设计教学模式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探究.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1).

作者:何青萍 单位: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