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牧草种子国际贸易格局启示

时间:2022-08-24 03:21:07

中国牧草种子国际贸易格局启示

随着人们对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关注程度的空前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的迫切要求,中国的牧草产业在新世纪逐步兴起,并已成为保障中国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产业,在部分地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新经济增长点。但是,作为牧草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牧草种子产业,目前其发展基础很弱,已经成为制约牧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中国牧草种子每年从国外进口2万t左右,即近40%依赖国外市场。不仅如此,中国进口的牧草种子,50%以上都来自美国[1],较低的自给率和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使中国牧草产业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提高国内牧草种子的供给能力已显示出其紧迫性。如何准确把握牧草种子贸易格局,抓住机遇快速发展中国牧草种子产业迫在眉睫。

1中国牧草种子贸易量与结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牧草种子出口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进口量呈波动上升态势,整体呈净进口状态,且近年来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受牧草产业剧烈波动的影响,中国牧草种子的贸易量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99-2004年,牧草产业发展较快,该时期牧草种子出口量相对稳定,年出口量0.25万t左右;进口量增长较快,1999年进口量为0.64万t,2004年增加到2.12万t,5年内增加了2倍多[1]。2004-2008年,全国范围内推行粮食直补政策,挤压了牧草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毁草种粮”现象,直接影响了国内牧草种子的贸易模式[2],2005年牧草种子出口量达到最高,为0.83万t;进口量则出现大幅度下滑,仅为1.44万t。2008年以来,“三聚氰胺”及一系列其他质量安全事件,又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牧草的重视,牧草产业得到了恢复性的发展[3],国内对牧草种子需求旺盛,2010年牧草种子出口量降至0.19万t,而进口量创历史新高,高达3.41万t[1]。中国进口的牧草种子主要是黑麦草(Loliumperenne)、羊茅(Festucaovina)、草地早熟禾(Poapretensis)及三叶草(Trifoliumrepens)种子。2010年这4种牧草种子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98.4%,其中黑麦草占43.2%、羊茅占37.3%、草地早熟禾占12.1%、三叶草占5.8%[1]。

1.1黑麦草种子进口量呈快速上升趋势,进口规模居第1位1992年以来,中国黑麦草种子的进口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图1)。20世纪90年代初期,进口量较低,年进口量不足千吨。近年来,进口量快速增加,2000年增加到1203t,2010年增加到14739t,10年间进口量增加了近4倍,并于2007年超过羊茅种子的进口量,成为中国进口量最大的草种。其进口价格呈先降后升趋势,但近2年呈下滑趋势(图2)。1992年进口价格为3.62USD•kg-1,2002年降至0.93USD•kg-1,之后缓慢上升,2008年升至1.37USD•kg-1,远远低于出口价格[1]。

1.2羊茅种子的进口量呈上升趋势,进口规模居第2位1992年以来,中国羊茅种子的进口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但近年来又呈现回升的趋势(图1)。1996年以前,进口量较低、增长缓慢,1996-2004年进口量快速增加,不到10年增加了近40倍。受国内牧草产业的影响,2005-2008年,进口量大幅减少,但近2年又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2010年进口量增至12741t。其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图2),近5年平均进口价格为1.58USD•kg-1,略高于中国的出口价格,但中国出口的羊茅种子价格非常不稳定,如2010年出口价格高达7.3USD•kg-1[1]。

1.3草地早熟禾种子的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进口规模居第3位1992年以来,中国草地早熟禾种子的进口量呈波动式上升(图1),1992年进口量为79t,2010年增到4145t,增加了近50倍。其进口价格先降后升趋势显著(图2),1992-1997年,平均进口价格为3.53USD•kg-1,1998-2003年为2.70USD•kg-1,2004-2010年为2.85USD•kg-1,远远低于中国出口的价格,近5年来中国平均出口价格为5.70USD•kg-1[1]。1.4三叶草种子的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992年以来,中国三叶草种子的进口量呈上升趋势(图1),1992年进口量为66t,2010年增至1973t,增加了近30倍。其进口价格先降后升趋势显著(图2),1992-1997年,平均进口价格为2.61USD•kg-1,1998-2003年为2.06USD•kg-1,2004-2010年为3.28USD•kg-1。其平均进口价格与出口价格基本持平,但中国的出口价格非常不稳定,如2004年出口价格为1.20USD•kg-1,2009年则突增至6.17USD•kg-1[1]。

2牧草种子贸易地理分布及变化

2.1黑麦草种子1992年以来,中国黑麦草种子的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及丹麦,其中美国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近年来占80%以上的市场份额(表1)。1992年进口量为15t,2010年增至11649t,近5年来,年均进口量达5741t。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1992-1999年,平均进口价格为2.98USD•kg-1,2000-2010年降到1.03USD•kg-1。进口于美国黑麦草种子的价格不仅低于中国的出口价格,同时也低于中国从加拿大(2000-2010年的平均价格为1.11USD•kg-1)和丹麦(2000-2010年的平均价格为1.28USD•kg-1)的进口价格,具有较强的竞争力[1]。2.2羊茅种子1992年以来,中国羊茅种子的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加拿大及丹麦,其中美国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近年来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表1)。1992-1999年,年均进口量达475t;2000-2010年,年均进口量增至5072t。在美国进口的价格呈下降趋势,1992-1999年平均为1.90USD•kg-1,2000-2010年降到1.46USD•kg-1。从美国进口羊茅种子的价格与中国的出口价格基本持平,但高于中国从加拿大(2000-2010年的平均价格为1.31USD•kg-1)及丹麦(2000-2010年的平均价格为1.40USD•kg-1)的进口价格,美国羊茅种子的价格优势不显著[1]。

2.3草地早熟禾种子1992年以来,中国草地早熟禾种子的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丹麦及加拿大,其中美国是第1大进口来源国,近年来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进口量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表1)。1992-1999年,年均进口量达367t,2000-2010年增至2170t。进口价格呈下降趋势,1992-1999年平均进口价格为3.76USD•kg-1,2000-2010年降到2.88USD•kg-1。从美国进口草地早熟禾种子的价格远低于中国的出口价格及中国从加拿大(2000-2010年的平均价格为3.41USD•kg-1)的进口价格,但高于从丹麦(2000-2010年的平均价格为2.21USD•kg-1)的进口价格。尽管丹麦有价格优势,但近年来中国从丹麦的进口规模仍在不断缩减[1]。

2.4三叶草种子1992年以来,中国三叶草种子的进口来源国主要是丹麦、美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其中丹麦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表1)。与前3类草种子相比,三叶草种子的进口市场较分散,2010年,丹麦占45%、美国占27%、澳大利亚占18%、加拿大占7%。当前,从丹麦及美国的进口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美国,增长较快;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进口量呈下降趋势。近10年来,价格最低的是加拿大,平均为1.33USD•kg-1,最高的是美国,平均为3.66USD•kg-1,澳大利亚居中,平均为2.96USD•kg-1[1]。

3当前中国牧草种子国际贸易特点

3.1牧草种子贸易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1992-1996年,中国是牧草种子的净出口国,在此期间,牧草种子年均进口量为426t,出口量为1625t,出口量明显大于进口量,净出口量为1199t。1997年是中国牧草种子贸易格局演变的转折点,1997年进口量急剧增加,年进口量由1996年的775t猛增到2375t,此后,进口量逐年上升,2000年开始超过1万t。2000-2010年,年均进口量高达18193t,出口量为4752t,且贸易逆差呈扩大趋势,2010年净进口32215t[1]。

3.2中国牧草种子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互补性较强从2009年中国牧草种子贸易结构来看,中国进口的牧草种子主要包括黑麦草、羊茅、草地早熟禾及三叶草种子,这4类草种子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96%,而出口量仅占总出口量的0.08%。中国出口的牧草种子主要包括紫花苜蓿及其他牧草种子,这2类种子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99%,而进口量仅占总进口量的4%。可见,主要进口的产品,几乎没有出口;主要出口的产品,几乎没有进口,交叉的贸易规模较小,即互补性较强[1]。

3.3中国牧草种子进出口市场均高度集中中国牧草种子进出口市场均呈高度集中的状态,进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丹麦、澳大利亚及新西兰,1992-2010年,从美国、加拿大及丹麦累计进口的牧草种子分别占中国牧草种子总进口量的63.5%、17.3%和8.2%,近年来,集中度进一步加强,2010年仅美国就占有81%的市场份额。出口主要集中在韩国、日本、意大利及亚洲其他地区,1992-2010年,中国对韩国、日本和意大利累计出口的牧草种子分别占中国牧草种子总出口量的43.3%、16.6%和18.6%,部分年份高度集中,如2009年仅韩国就占86%的市场份额。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会使得中国面临较高的市场风险,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1]。

3.4中国出口的草种子主要以非主流草种为主中国的牧草种子生产起步较晚,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的牧草种子产业虽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每年仍需从国外进口近3万t[4]。因此,总的来看,中国牧草种子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牧草种子基地生产主要为满足国内所需。出口的牧草种子则多为采摘的野生牧草种子,品种比较杂乱,出口规模不稳定,主要体现在:中国出口的牧草种子以其他牧草种子为主,而主要种(如三叶草、羊茅、黑麦草、草地早熟禾等)的出口则不成规模。2000-2010年,其他牧草种子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65%,最高的年份可达92%,而三叶草、羊茅、黑麦草和草地早熟禾的比例为0.05%、0.24%、0.02%和0.11%,部分年份甚至无出口[1]。

3.5紫花苜蓿种子进口先增后降趋势显著,国产优良苜蓿品种逐渐占据主流1992年以来,中国紫花苜蓿种子的进口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1992-1999年,年均进口量不足0.01万t,21世纪初,受到国内外市场推动和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生态环境建设的共同作用,掀起了一股“苜蓿热”,大量进口苜蓿种子,2001-2003年是中国苜蓿种子进口的高峰期,年均进口量达0.55万t。但是,由于有的品种不能适应中国气候条件,部分企业损失惨重[5],苜蓿种子的生产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原来盲目进口国外苜蓿草种的时代已经结束,国外苜蓿品种逐渐退出中国草业市场,中国自己培育的优良苜蓿品种已占据主流市场。2001-2004年中国苜蓿种子年均进口量达0.48万t(2002年进口量曾高达0.66万t),2005-2010年中国苜蓿种子年均进口量仅0.01万t[1],2010年中国紫花苜蓿种子产量则高达3.09万t[6]。

4中国牧草种子贸易的未来趋势及启示

4.1牧草种子贸易的未来趋势

4.1.1草种子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21世纪以来,随着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蛋白摄入量不断增加,畜牧业对优质牧草的需求扩大,中国牧草产业迅速崛起,涌现出很多牧草种植和加工企业。目前,全国牧草产品加工企业有200余家,其中50多家年加工量在3万t以上,50多家1万~3万t,其余在1万t以下。总设计生产能力为460多万t,实际生产加工量为180多万t[7]。牧草种子是牧草产业的重要生产资料。牧草产业在农业种植结构中地位不断提高,对优质牧草种子的需求必然会进一步增加。此外,牧草种子也是草地改良、生态建设及城乡绿化的重要基础资源,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各国生态治理工程投入力度不断提高,这都为牧草种子生产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

4.1.2牧草种子进口量短期内将会继续保持高位牧草产业的蓬勃发展,直接增加了对牧草种子的需求,牧草种子日渐短缺。当前中国牧草种子近40%来自国外市场,且近年来增势明显,2005年中国牧草种子进口量为1.44万t,2010年增加到3.41万t[1]。草种子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并不是中国牧草种子产业在走回头路,相反,近年来中国草种业发展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由于草种业跟不上草业发展的步伐,缺口不断拉大、进口量持续增加。牧草种子产业是一个包括种质资源搜集、品种选育、种子生产与推广、种子加工及处理、种子流通和质量监控等各环节协调统一的一体化产业,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长期工程。由于长期以来的体制问题等原因,中国草种田面积小、产量低、质量差,尚不具备产业化生产要求的制种规模和能力[8],以目前的草种业的现状来看,短期内草种还会继续依赖国外市场。

4.1.3主要牧草品种终将依赖国内市场解决供应中国现阶段使用的草种包括用于生态建设、防风治沙、水土保持和畜牧业发展的牧草(以苜蓿、黑麦草和三叶草为主)以及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草坪草(以高羊茅、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为主)[9]。近年来受到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共同作用,中国对牧草种子的需求旺盛,而国内牧草种子产业起步较晚,加之中国零散经营的土地所有制形式对草种子生产的限制以及生产过程中种子审定管理不到位、缺乏与草种子生产加工相适应的加工设备等原因,导致中国还不具备产业化生产要求的制种规模和能力,短期内只能依靠国外市场,目前中国牧草种子对外依存度高达40%。但从长期来看,主要牧草品种终将要依赖国内解决,不能过度依赖国外市场。原因有二:首先,国外的草种不一定适合中国的气候、土壤等资源条件,适合中国资源条件的优良草种,必须依靠国人自己研发,当前部分由于盲目引种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而转向国内品种的现象已经出现,如紫花苜蓿种子;其次,草种过度依赖国外市场,中国草业将受制于人,中国是畜牧大国,对牧草需求的增加势必把中国演变为草种贸易大国,到那时,不断增加的需求量会直接引起国际草种的短缺和价格的快速上涨。

4.2启示

4.2.1推动进口草种制度规范化建设,确保进口草种的质量安全草种是草业发展中最为重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草种的质量保障是现代草业乃至草食畜牧业良性发展的前提。由于中国牧草种子育种及繁育工作滞后,牧草种子生产尚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在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依赖国际市场,因此,建立和完善进口草种的有关制度和法规,确保引种的质量,对推动中国牧草产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相关部门应切实加强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口岸检疫,避免病虫害传入。牧草种子种植期间容易发生的病害较多,将病害传进国内,可能会对中国牧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各海关应加大对引进草种的检疫力度;第二,建立健全检验体系,确保引种质量,应尽快完善草种市场的管理制度,加大对引进过期淘汰、搀杂使假草种者的惩罚力度,确保引进的品种优良,以补充国内优良品种的不足。

4.2.2积极推进中国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提高国际竞争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离不开草业,而牧草产业的发展又受制于草种业,草种子关系到整个草业的兴衰成败,但从中国牧草种子当前的贸易格局可以看出,中国牧草种子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过高,且近年来呈不断上升趋势,这给中国草业带来了较大的风险,依靠国内市场解决牧草种子供应已成为当前草业界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近年来,不仅国内对牧草种子需求旺盛,国际市场上对牧草种子的需求也呈强劲的上涨趋势,尤其是中国周边的韩国、日本、印度及巴基斯坦等国,近年来需求量急剧上升,这也为中国牧草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由于中国牧草种子生产起步较晚,目前出口的草种子多为采摘的野生牧草种子,品种比较杂乱,且不具备价格优势,导致中国牧草种子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非常低[10]。应尽快推进中国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在一些优势区域,通过对种子田基础设施建设、专用机械设备购置以及种子田种植等环节的财政扶持,逐步夯实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的基础。同时,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牧草种子扩繁的企业,通过“企业+基地”的形式实现产业化经营。

4.2.3加大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切实实施科技兴草战略牧草种子产业是科技含量特别高的产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引领和支撑草种业的发展。一是应充分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积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合作,继续引进国际优良品种及相关生产技术,减少新品种培育时间,补充国内优良品种的不足。二是在育种、检验及加工等方面的技术,应主要依靠自主创新。在新品种的选育方面,必须根据当地牧草产业发展的需要,将科研、推广、生产紧密结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育种方案,开展育种工作,以便使新品种尽快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草种检验技术方面,加强对精准、合理的检验方法的研究开发,以免将变质和品种混淆不清的草种子流入市场,给牧草产业造成危害;在草种子加工技术方面,国外先进的牧草种子加工设备日趋大型化,不适合中国中小型草种生产规模的要求,应尽快研发国产牧草种子加工设备,特别是适合中国农业生产特点的中小型牧草种子加工设备,以促进中国牧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