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类实践教学系统探析

时间:2022-08-24 11:12:44

贸易类实践教学系统探析

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2012年教育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实践育人的具体工作及其措施。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培养思想道德好、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职业精神高尚的人才。学生的培养来自教学,而教学又受教学体系顶层设计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施实践教学工作所需的各要素、各环节构成的系统。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简单

实践教学目标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实践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可以而且应该实现目标多元化,即不仅是业务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且是思想道德、精神素质的培育。从目前各实践教学大纲看,基本上把目标简单地定位于学生对实践的了解、熟悉以及掌握相应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各实践教学的目标笼统模糊,缺乏详细明确的各自定位以及相互的衔接,以致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目标不全面、不科学。

(二)课程环节设置不科学

实践课程和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所设置的步骤。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基本上按照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由认知实践、课程实验模拟、学年论文、专业实习、毕业综合实习和毕业论文等环节组成,涉及的实验与实践的课程主要是政治理论、外语以及电子商务、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货运、进出口商品检验等,存在课程、环节、课时设置少、安排不科学,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而且实践计划和方案存在草率、粗略等问题。

(三)实践教材缺乏

实践教材是指导和实施实践的依据之一。当前,我国实践教学教材建设落后于理论教材,造成实践教材少,多数实践没有教材可寻,已有教材与社会实践联系不紧密,缺乏现代性,质量低,难以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此外,已有的实践教材基本上是纸质出版物,其中缺乏诸如光盘的配套辅助教材;采用现代电子技术、数字技术的教材极少,跟不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步伐和高校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少

实验室和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场所和空间。现在,一是实验室少,多个专业甚至多个学院共用一个实验室;二是实验设备少、设备老化、学生多,无法满足学生有足够的实验时间和正常的实验;三是实验室软件少,许多课程无法开展实验;四是实习基地少,许多企业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已有的实习基地也不稳定;五是能够提供见习、实习的岗位少,有能力对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的更少。

(五)实践师资队伍弱

实践师资队伍是进行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人才保障。实践教师应该是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当前,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双师型”教师少,师资综合质量不高,表现在,从事理论教学的师资多,从事实践教学的师资少,许多实验室里的指导教师基本上只是负责实验室开关门、实验设备管理维护和实验纪律维持,有些教师理论知识强,但实践操作技能弱,有些教师具有实践操作技能,但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

(六)实践实施流于形式

实践实施是落实实践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有些实践或其中的一些教学环节不落实,或内容少,方式方法简单落后,实习形式化。有些实践不到位,如实验课程也往往成为所讲授理论的验证,而并不是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1],缺乏个性和创造性思维形成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些实践教师或学生缺位,学生得不到教师的指导,教师找不到学生。

(七)实践监控考核不到位

实践监控考核是对实践过程和实践质量进行跟踪管理的重要手段。既是对实践过程的监督调整和控制,也是对实践质量的控制和考核,既是对学生也是对教师的监控考核。实际中,学校对实践教学全过程、全方位的检查、监控不到位,对教学质量考核不力,重视对学生的考核,忽视对教师的考核,对学生的考核却又缺乏对其所获实践能力的测评考核。(八)运行效果不理想实践教学运行效果是评价实践教学及其体系的重要标准。这些年,社会、单位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是,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实践能力较差、职业意识和精神素质不高。从学生就业看,部分学生无法在外贸岗位就业,或在岗不久,大部分学生另谋他岗。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能较短时期创业、执业成功的也很少。这说明高校教学体系和教育质量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中的实践教学及其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健全。

二、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学校和师生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到位,思想不重视,理念不正确

理论教学是对已有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认识、感悟和获取,是对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则是深化理解掌握、修正拓展和创新理论知识,是培养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素质的主要途径和手段。人才的培养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结果,二者都是培养人才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过程和环节。但现实是,在高校里,理论教学不论认识、思想、理念还是投入、平台、力量都远远重于和高于实践教学,造成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短腿、一个薄弱环节和一个难点。基于此,教师也就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注重理论的追踪和提高,忽视实践的深入和加强,长期脱离实践,难以了解专业实践的发展趋势和发展要求,难以成为“双师型”的教师。学生实践意识本来薄弱,在学校和教师如此氛围下,学生也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学习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包括实验室、设施设备、基地等硬件建设和师资、实验软件、教材等软件建设,加上需要不断运转、维护、更新,对于像国际经济与贸易这样的文科专业来说,其投入大于理论教学。在学校经费正常情况下,基于对实践教学的上述认识和思想,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投入相对较少,如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实践教学投入往往就是被砍的对象,使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由于缺乏经费投入的保障,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也就难以健全。另外,相对于理工科,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来自社会各界的资助,而且国家的投入也不大。

(三)校企缺乏共谋发展的理念

不管是实习基地建设,还是师资、学生的培养,不管是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还是企事业单位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要,都需要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合作,也就是说,共同培养人才是校企共赢的举措。但现实是,企事业单位与学校难以走到一起,难以共谋发展,难以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和产学合作。其中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困难,还有体制变化的缘故,更主要的是校企缺乏共谋发展的理念,以致没有形成培养人才的合力。

三、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路

(一)提高认识,转变实践教学工作思想观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生产贸易全球化、企业国际化加快,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制造业的中心、第二大出口国、第三大进口国、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外资利用国、快速发展的对外投资国,需要更多的、能够适应国际国内新形势、具有开创性全面性综合性的高质量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要求学生具备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人文素质,要求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适应团队、适应岗位,能够创造性地工作。从学生来讲,学生有全面发展的要求,有成才的强烈愿望,特别希望能在学校学习期间获得社会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实践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起到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催化学生意识精神素质的作用。高等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是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必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因此,高校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和新要求,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切实改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思想观念,把实践教学提高到与理论教学相同的地位。要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快弥补实践教学这个短腿,首先要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多下真功夫。

(二)科学设计,健全实践教学体系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心里学家B.S.BLOOM(1956)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体系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等三大领域[2],教育不仅要考虑社会的需要,也要考虑人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的需要。同时,实践教学体系实际运行存在多方面的相互连结、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要把实践教学体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和结构工程来设计和创新。针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涉外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以及我国的国情,应构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和开放性、国际性,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能够覆盖理论知识、综合能力、职业精神素质培养,由校内外各界合力,教师、学生和各部门互动,多要素、多课程环节有机组成,每个要素完善、高质量,每个课程环节目标明确、内容优化、形式多元、方法多样,能够保障和监控并有效运转,朝着高质量人才培养总目标前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来说,由实践目标任务、实践课程环节、实践教材、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实践师资队伍、实践监控考核、实践组织领导、实践实施、实践保障等子体系构成。其中,目标任务体系由各课程环节目标组成,各课程环节目标要定位明确,反映总目标总要求,落实到教师;实践课程环节应增加实验课程和国内外经济与市场调研,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确保实践教学课时不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实践教材、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实践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强规划,采取国内与国外合作,校校、校企合作和校内自建等方式;实践监控考核、实践组织领导、实践实施、实践保障应上下左右参与、落实专人专责,加强全过程全质量的管理和服务。同时,要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创新实践教学。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马琳•西蒙斯(2012)研究认为,现代技术助力教学[3],哈佛大学新近兴起的创意教学[4],也主要是运用新技术和新形式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研究的能力。

(三)加大投入,合力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首先,国家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和对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资助力度。其次,高校作为教学经费的投入主体,要加大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经费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各级政府的支持,对国家、各级政府的投入和新增拨款要切实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第三,国家引导,媒体宣传,学校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采取产学、官学合作研究、合作培养以及各界捐助等方式增加投入,加快实践教学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