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老师专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诠释

时间:2022-05-18 10:35:00

提高老师专业素质对学生的影响诠释

【摘要】:教师要适应时展的需要,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在当今世界各国的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领域,关于“反思”的话题已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走向和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教学反思被认为是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应以反思实践为基本路径。教师应该提高专业发展意识,探寻教学反思的途径和方法,努力提升有效反思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自身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学反思;反思性实践者;教师专业发展

在当今世界教师专业发展领域,关于“教学反思”(teachingreflection)的话题已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学反思”一词成为了国外教师教育研究使用频率很高的专业术语,“反思型教师”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反思”一词近年来开始引起我国教师教育研究者们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探讨的是以“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线索的基本问题。

一、教学反思的概念分析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曾经说过:“优秀教师等于教育过程加反思”。这句话精练,透彻,一语中的。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举。教学反思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历史的过程,杜威、萧恩等是教学反思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教学反思的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杜威关于教学反思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名著《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他把反思行为界定为:“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照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导出的结论,去进行主动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其基本过程是:第一阶段,暗示。当一个人遇到一个困惑的问题情境,他不是立即盲目行动,相反,他要思考怎样做,他的思维跳跃到一个或多个可能的解决办法上,这种思考是一种替代性的、期待性的行动方式,一种行动的预演。第二阶段,理智化。困难或迷惑的理智化,使情境中的困难与行动障碍更加明确,形成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三阶段,假设。原来的暗示被纠正、修改或扩展,成为一个明确的假设,然后运用假设来发动和指导收集数据的观察活动。第四阶段,推理,即对观念或假设作详细阐述。第五阶段,通过行动来检验假设,对构想的观念作证明。在杜威看来,在实际反思过程中这些步骤或程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的可以合并,有的可以匆匆略过,怎样处理全凭教师的机智与敏感性。

反思性实践运动中的另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萧恩(DonaldSchon)。在他的著作《反思性实践者》一书中,集中展示了他对反思性实践的理解。萧恩认为,反思是有时间框架的,按发生的时间可以分为两阶段。首先,反思可以发生在行动前或行动后,被称为“对行动的反思”。在教学中,对行动的反思发生在课前对教学的思考与计划上,以及在课后对课堂发生的事件的思考上。其次,反思也可以发生在行动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当实践者努力从事活动时,他们跟情境展开对话。也就是说,实践者企图当场提出和解决问题。教学时我们常遇到学生作出出乎意料的反应或感知,我们力图调整教学以考虑到某些反应,萧恩称此为“行动中的反思”。在萧恩看来,反思性实践者既对行动进行反思,也在行动过程中反思。反思就是要使教师学会如何更好地意识到那些他们通常所不能表达的缄默知识(tacitknowledge),并对此加以激活、评价、验证和发展,使之升华为教育理论。把教师的缄默知识变成一种显性的知识是教师进行反思行为成败的关键。

从教学反思历史渊源中可以看出,杜威与萧恩虽然都提倡教学反思,但二者思考问题的视角是不同的:杜威的的出发点是思维的性质,而萧恩的出发点是知识的性质。

二、教学反思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在实践中,促进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养成反思习惯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教育叙事、教师个人自传和教学日记无疑是三条最基本的途径,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师的教学反思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叙事

叙事研究是近几年颇受我国教育界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教育叙事尤其是教师所写的教育叙事,陈述的是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教改实践活动中曾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也包括教师本人撰写的个人经验总结等各类文本。这些“故事”样式的实践记录是具体的、情景性的,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教师的经验世界,是教师心灵成长的轨迹,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真情实感。教育叙事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多向收集资料。具体方法主要是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第二,把握事件主线。一个完整的故事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应体现相关的教育教学理念,要从某个或一连串教育教学事件中产生,从事件中梳理出线索。第三,注重事件细节。教育叙事的对象就是教师自己和学生,所叙之事就是教学事件和生活事件。第四,关注事件的分析阐释。教育叙事的写作以叙述为主,但对所叙之事的分析与解释,在很多情况下是必不可少的,要解析隐藏在教育现象背后的教育本质,使平凡的教育故事蕴藏不平凡的教育智慧。

(二)教师个人自传

教师撰写个人自传的目的主要是分析自己在过去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对其自我发展的影响及其意义,进而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最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质上,它就是现实的“我”与历史的“我”之间的对话。[4]

教师个人自传具有主体的个体性、内容的真实性和结果的反思性等特点。自传关注教师的过去对当下的启迪。对于教师专业生活史中关键事件的厘清,将帮助教师重新看待现实场景中的自己,进而对自身的教师角色产生新的认识,并积极探寻和形成新的实践性知识。教师个人自传就是自述生平和表达思想演变的过程,即把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经历、思想演变过程等系统而又重点地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教师应将自己的生活历程细致梳理一遍,以提供研究“自我”的基本背景。教师对自身教育信念和行为意义的反思是撰写自传的关键一环。对这些重大事件的厘清,将帮助教师重新看待现实场景中的自己,进而对自身的教师角色产生新的认识,并积极探寻和形成新的实践性知识(三)教学日记

教育要求教师不仅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而且是教育过程的研究者。日记在教师研究者的角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众多的叙事研究方法中,教师写作自己经验的教学日记是教师有效实现叙事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教学日记的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持续性,因为日记是以生活为对象的记录,而生活本身是持续的发展过程,这就要求日记也是持续的;二是具体性,因为日记是对事件的记录,必须保证记录清楚,利于回忆。而且,在具体写教学日记的时候还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有规律地写日记。日记是对事实、轶事、思想等的连续记录,一旦中断一段时间,这些内容可能会被很快忘掉。第二,必须标明日期,并跟相关的其他日期相互参照。记录下日期与时间,可以使事件发生的顺序更清楚一些,因为仅凭记忆是不太可靠的。同时,要努力通过系统的交叉参照的方式,把相似的主题、概念与事件联系起来。第三,日记应同时包含事实和解释。首先要记录下发生的事实,然后再进行解释和分析。第四,日记要注意保存。日记不是一时的的记录,它是对发展过程的反映,所以应该妥善保存,以免造成缺失。

三、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知识的增长存在密切的联系,通过教学反思活动,教师能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推动专业知识的发展,为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涉及教师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5]当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这三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和谐的关系,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教师所期盼的。教师专业道德素养的提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积极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回顾、诊断、自我调适,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专业道德素养,以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实现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的新的角色定位,即从传统的“教书匠”向教育研究者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靳玉乐.反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2]鱼霞.反思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探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宋明钧.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7).

[5]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

[6]金学成.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J].上海教育科研,2007,(4).

[7]郑金洲.教育反思—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四[J].人民教育,2005,(1).

[8]吴小鸥.论教育反思的智慧[J].中国教育学刊,2004,(9).

[9]张立昌.试论教师的反思及其策略[J].教育研究,2001,(12).

[10]GermaineL.Taggart,AlfredP.Wilson.提高教师反思力50策略[M].赵丽,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11]甚启标.教师自传研究与专业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06,(8).

[12]郑金洲.教育研究方式与成果表达形式之二—教育叙事[J].人民教育,2004,(18).

[13]王世英.关于教育反思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