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22 04:02:42

关于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研究

器乐作为表现音乐的重要形式之一,得到了很多一线教师的应用推广,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器乐的科学灵活运用,在帮助小学生开发智力,挖掘音乐潜力的同时,也能够大幅度提升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因此,对于器乐教学研究其教师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注重器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促进学生全身心投入器乐学习的最好动力。因此,为了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逐步提升,其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特点,通过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或者是优化授课方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将器乐作为现代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此,教师在设计、组织器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将器乐教学与唱歌、鉴赏等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比如,在课程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设计课前一曲这一环节,在欣赏后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竖笛等乐器试着吹奏,或者是试着创作一首简单的乐曲,这样在锻炼学生指法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激发小生的器乐学习兴趣,营造连高的科学学习氛围。

二、加强器乐教学方法的灵活引用

首先,器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识谱能力,也能够让其在歌唱中更好的把握音准,为其学唱歌曲提供一定帮助,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可以积累一些乐理知识,并通过一些器乐的演奏、合奏来开展多声部的训练活动。比如,在讲解《红蜻蜓》时,对于一首两声部歌曲,小学生学习演奏起来往往有一定难度,对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齐吹奏do到si,等到学生对相应指法熟悉之后,在通过分组、分声部等练习方式。这样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两声部的合奏更加期待,也能够让学生在器乐合奏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演奏的乐趣,也从整体上提高小学生演奏技能。其次,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器乐教学内容、过程通常都比较枯燥无趣,对此,教师应采用科学灵活的教学策略,巧妙的帮助学生克服各类学习苦难,全面激发其学习情感与动机,也让每位学生的演奏水平在学习、练习过后都能够得到一定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多为学生做示范,明确每次的演奏练习要求,并为学生集中解决一些典型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演奏信心。为此,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上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执法与手型;而第二节课则要引导学生在吹奏时懂得稳住气息与手指;等到第三节课则要求学生演奏出干净、连贯的乐曲。在初期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与认知特点,尽可能选择《划小船》《欢乐颂》等比较简单且生动的乐曲。

三、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不论是对于那一学科来讲,课堂常规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种约束力,其作用主要是那个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高效、有序的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信息,尤其是器乐教学对课堂常规尤为重视,有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能够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将器乐作为玩具,或者是不听取教师的引导与指挥。因此,在器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课堂常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器乐使用习惯,不论是对乐器的摆放、领用,还是归还都要提出严格要求,并要求学生在保管好乐器的同时,还要做好清洗工作。

四、注重自我表现意识与团队精神的培养

首先,中国学生都拥有一个较为典型的特点,就是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后,往往不懂得去怎样表现,这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不利影响,也不利于学生演奏、演唱技能的提升。对此,学校应积极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与机会,如,组建器乐小组等,并在学生练习一段时间后,鼓励学生去参加各类演奏竞赛,这样不仅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奏水平。其次,对于音乐课堂教学来讲,团队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器乐教学中也是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协调合作来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器乐吹奏过程中,若想要确保乐曲演奏秩序不被打乱,充分满足各成员的表现欲,仅通过一个人的优异表现是远远不够,必须要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因此,其教师应充分重视起团队精神的培养。

五、结语

综上所述,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器乐教学,对提升学生整体音乐素养,突破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局限等方面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以及学生不同阶段的认知需求,科学运用音乐器乐来设计组织更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

作者:孟庆红 单位:吉林省榆树市土桥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李秋丽.关于小学音乐器乐教学的探讨[J].少儿科学周刊,2014,(08):187.

[2]李艳绒.以多样化体验完善小学音乐器乐教学[J].陕西教育,2015,(04):62.

[3]周世斌.不应再被忽视的器乐教学———我国中小学器乐教学弱势状况分析及改革思考[J].人民音乐,2012,(08):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