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增粮项目建设论文2篇

时间:2022-04-10 09:29:24

节水增粮项目建设论文2篇

第一篇

1项目区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1.1灌溉基础设施少,效率低

义县农业灌溉设施水平较低,数量相对也少,2011年县水利部门开展农村水利情况调查表明,项目区内耕地总面积132km2,有效灌溉面积34km2,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25.8%,节水灌溉工程面积8km2,仅占项目区耕地面积的6.1%,由于当时的设计标准低和设备制造工艺有限,经过多年的灌溉运行,大部分工程设施已经老化,配套不够完善,技术落后,水利设施服务农业的功能效果降低明显,与当今现代化农业产业的要求相比,相差甚多,急需改进。

1.2灌溉输水工程效率低

在农业灌溉用水不足的众多原因中,灌溉输水损失是农业用水损失的主要要素。义县现有输配水渠系多为土渠,且大多经过第四纪松散地层,由于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不能充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工程普遍老化,渗漏严重,一部分衬砌渠道因年久老化失修,渠系有效利用系数多在0.5以下,严重地影响了当地粮食作物的产量。

1.3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且资金分散明显

近几年来,义县水利投资逐渐加大,大凌河综合整治工程、老龙口水库除险加固、靠山屯水库除险加固等工程总投资达到亿元以上,但是对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国家投资却很有限,省级配套不足,市县匹配资金更不用说,造成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速度缓慢,同时很多部门均有相关的农田水利设施投资,项目众多,各相关部门各自为战,不同的部门负责规划和实施,项目规模、投放地点都是各自说了算,这样一来,众多的项目散落各地,打好了井没有泵,有水没有井,渠道通了上游无水可放等乱象重生,项目很难形成合力,甚至工程本身的效益也难以发挥出来,少数工程成了摆设。这些工程实施后的效果严重地挫伤了群众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使农业节水灌溉工程不能够健康发展。

1.4项目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缓慢

义县的农田水利基本设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过程,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已不能完全适应当今农业生产现代化的要求。目前,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存在责、权、利不明,建、管、用脱离的现象,管理粗放、经费短缺、机制不活等现象越来越突出,即使是有些地区改制了,产权体制也未能彻底改变,有些更是流于形式,统包统揽的现象局部存在;灌溉水费不能够足额收缴,水费负担不合理,造成部分的水利设施老化严重,不能够及时更新改造,诸多矛盾的存在,已经严重地不能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必须进行深化改革,才能达到预期的灌溉效果。

1.5节水技术创新不足,服务保障体系不完善

由于义县工业能力有限,节水灌溉设备和材料的产业化能力相对较低,造成本地区正在运行灌溉设备老化严重,质量同时参差不齐,且缺乏耗能小的产品。而中国国情在节水灌溉方面研究与应用方面相较国外发展迟缓,资金投入少,日益膨胀的人口加之工业化的快速进程和紧缺的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已经日见突出,水资源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瓶颈,建立新型节能的灌溉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加大力度完善水利服务体系的建设。

2节水增粮产业的调整

目前,在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的形式下,相对落后的水利灌溉技术、设备、管理体系等问题与水资源缺少形成日益突出的矛盾体系。农业是国家的命脉,粮食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国家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水利灌溉事业发展到今天存在了很多的不足之处,就必须彻底的进行改革,为了中国社会平稳健康地向前发展,节水增粮行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设节水型农业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3发展高效节水增粮项目的必要性

3.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国有13亿人口解决好吃饭问题是国家兴盛稳定的头等大事,同时国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粮食需求也由最初的温饱阶段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粮食产业虽然年年增产增收,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耕地减小、土地沙化、水资源短缺等资源问题日渐突出,造成粮食产业出现新的危机,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保障,粮食主产区才能增产增收,为国家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粮食基础。义县基本产业以农业为主,为辽宁省重要的粮食产业基地,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项目区旱涝灾害明显,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干旱少雨的气候明显增多,作物受灾减产范围逐渐扩大,粮食要想增产,必须走节水高效农业的途径,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达到农民增产增收的目的。

3.2充分高效利用水资源

随着社会的转型中国面临着诸多的水环境问题,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人类避免不了的生态问题。既要保证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用水,又要节约用水,更重要的是在节约用水的前提下实现高产出、高效益。短缺的水资源已经对义县的农村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越来越重,项目区内的水资源浪费、破坏相当多,粗放低效利用水资源一直发展到了今天,只有彻底改变当今用水现状,采取喷灌、滴灌、微灌等成熟灌溉水措施,有效提高项目区水资源利用率,增加耕地灌溉面积,大幅提高项目区粮食产量。预计项目建成后,不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经济效益显著。

3.3推行高效节水灌溉,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现代化的要求,作为以农业为主的县情,必须坚持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密切结合当地经济对水利的新要求,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统筹规划和布局。高效节水灌溉必须与现代化农业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的粮食品种相结合,在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科学确定了水源工程类型和节水灌溉技术模式,使项目的实施从开始就建立在高起点、高标准基础之上。

3.4维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

随着人类的发展,大自然在人类的过度索取下,出现了千疮百孔的面貌,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引发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尤其是地下水的过度开采、水资源的过度浪费,使水资源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高效节水灌溉的实施,就是让不合理的取水方式转变成科学合理的方式,不必要的浪费变成节约的,充分保持水资源的平横状态,把农业用水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之内。通过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缓解用水矛盾,防止水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作者:董凤新单位:义县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第二篇

1项目区建设方案

1.1建设标准

项目区建设标准,参照相关的行业技术标准进行设计,项目规划科学合理,工程质量符合要求,项目区用水水质达标,并且用水量小于项目区水资源承载能力。项目区选在集中连片的地块,实施高效节水灌溉0.12万hm2,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实行水、田、电综合配套,做到水源有保障,达到与水利骨干工程标准配套,项目区地块比较集中,粮食增产空间巨大。绥中县项目区节水增粮项目的成功建设,将有力的促进项目区灌溉系统的管网化,促进灌溉系统的技术升级和系统优化,同时也能减少农业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发展。

1.2技术要求

水源规划:项目区水源设计采取地下水抽采,而且在设计初期,应考虑地下水抽采过度。水源井设计和成井工程按照技术规范进行。节水工程水利用系数:节水工程水利用系数选取,应选取0.90以上。设计保证率:保证率选取应选取85%以上。

1.3建设内容

绥中县节水增粮工程新增面积0.12万hm2。主要建设内容为:①水源工程:新打φ1000mm水源井56眼,新打φ350mm水源井156眼,总进尺8360m;②井房:修建井房212处,总面积2544m2;③首部工程:安装首部工程212处;其中:安装潜水泵212台套,潜水泵电机总功率为1450kW;④输配水管网:连接地埋UPVC管路14.81万m,安装出水口3144个,配置地面输水软带242.73km;⑤管道沟土方:开挖土方14.21万m3,回填土方14.21万m3;⑥修建泄水井212座;⑦电网工程:根据项目需要,本工程需配套变压器35台,架设高压线路9.20km,架设低压线路27.60km,配套柴油机发电机组7套。

1.4工程设计

1.4.1工程设计概况

绥中县根据群众接受和认可的程度进行管灌方式的建设,对玉米管灌模式进行典型设计。绥中县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12万hm2,其中新增0.12万hm2,涉及4个乡镇4个行政村。因为采用的水源形式及单位时间出水量不同选取3个典型设计,选择塔山镇丁家村作新建典型工程设计,选择沙河镇狗河村作新建典型工程设计,选择网户乡小前村作新建典型工程设计。其它地块的管网布置、首部安装及水泵配置参照典型设计实施。

1.4.2水源方式选择

在灌溉系统选择中考虑到项目区水资源、地势等情况,选择采用管灌系统。根据水源地质条件,在项目区内打管井一眼,出水量为30m3/h。管井采用回转钻钻井,钻孔孔径D700,井径D350,井深50m。管材采用D350mmPVC。井壁与井管间填充中砂,充当滤料,顶部用粘土填充封井。洗井选用水泵和空压机的联合方式进行,具体方式为由上至下,重复洗井,直到井水变清基本不含砂为止。并且建设一座井房,井房内安装水泵等首部工程。

1.4.3管网布置

典型地块的水源位置在田块的一侧,典型地块大致为矩形,管网布置按照圭字形进行设计,并通过给水栓向两边送水,管道分为干管、支管两级,并且设置输水软带。

4.4.4井房设计设计

建设一座井房,井房内布置压力表、逆止阀等设备,以保障首部设施的安全顺利运行,井房大小长×宽×高=4m×3m×3m,井房面积为12m2。

2效益分析

节水增粮项目新增灌溉面积0.12万hm2,采用滴管的灌溉方式。节水增粮项目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系统的技术水平,更增加了项目区粮食产量。

2.1经济效益

2.1.1增产效益

项目实施后,玉米增产效益945万元,其中:新增灌溉面积玉米由原来多年平均产量7500kg/hm2增加到10500kg/hm2,每公顷增产3000kg,按2.10元/kg进行测算,项目区新增的耕地面积产生的效益为756万元。

2.1.2水利灌溉效益

项目区节水增粮工程使得项目区总增加效益达到了较高水平,为756万元,如果按照60%的分摊系数,进行水利灌溉效益计算,得灌溉效益为453.60万元。

2.1.3项目区人均增收

项目区内共涉及人口9470人,总增加产值为756万元,人均增收798元。5.2社会效益该节水增粮项目建成后,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项目区水利设施的基本条件,摆脱了传统落后的农业模式,有效地减少了农业生产的干旱灾害发生几率。该项目的建设,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年收入水平,而且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的精神面貌的变化,提高了干部之间的密切关系程度。绥中县节水增粮项目区的建设为其他地区树立了成功的典型,其他地区尤其是类似条件的地区可以借鉴该项目区节水增粮建设的成功经验。

2.3生态效益

节水增粮项目的建设,将项目区原有灌溉系统进行了升级优化,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保护了地下水,同时,将项目区的生态质量提高到利于循环发展的水平。节水增粮项目的建设实施为项目区的粮食增产提供了保障,灌溉系统的优化减少了水资源的深层渗漏,有利于项目区土壤养分保持,改善了项目区土壤的结构,提高了生态环境质量,将项目区生态环境建设推向了良性、健康的发展循环。

3结语

节水增粮项目的实施不仅提高了绥中县农业水利系统的灌溉能力,优化了灌溉系统,也为绥中县粮食增产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作者:杨勇单位:绥中县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