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时间:2022-01-11 10:30:56

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研究

摘要: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关系十分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本文以湖南省少数民族聚居区湘西自治州为例,深入调查当地地域特色与经济现状,并且结合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不协调现象,提出相应的对策,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湘西自治州;职业技术教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是推进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湘西自治州的职业教育水平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还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并且存在着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队伍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现象。

一、湘西自治州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一)湘西自治州的地理位置与区域经济的现状

湘西自治州全称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现辖七县(包括凤凰县、泸溪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和一个县级市(吉首市),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土家、苗等30个民族,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湖南省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唯一地区。①自从西部大开发以来,虽然湘西自治州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增长,但由于地处山区,湘西自治州交通十分不便,至今仍无高铁、地铁,甚至一些地区只有三级公路或沙土路来承担运输重任,招商引资比较困难,因而区域经济发展缓慢。据湖南省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7048.5亿元,比上年增长9.5%。而据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州总共只实现生产总值457.0亿元,仅占全省的1.7%,比上年增长8.3%。②

(二)湘西自治州的区域特色

湘西自治州虽然经济欠发达,但自古以来为湘川咽喉之地,历史文化深厚,民俗风情浓郁,山水风光奇异,自然资源丰富,有着明显的区域特色。首先,湘西自治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拥有湖南省首个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里耶古城及1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涌现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和熊希龄、沈从文、黄永玉、宋祖英等一批名人;其次,湘西自治州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湘西自治州境内有民族30个,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78%,是武陵山区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再次,湘西自治州有着奇异的山水风光,拥有猛洞河漂流、红石林、坐龙峡等132个国字号文化旅游品牌;最后,湘西自治州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其水能、生物、山地、农业、矿产等资源蕴藏量丰富,素有“锰都钒海”之称。部级名酒“湘泉”、“酒鬼”享誉海内外,“古丈毛尖”茶系全国名茶。土家织锦、苗家绣品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很是受到人们的青睐。这些区域特色都是湘西自治州广阔发展前景的基础,若能依托资源优势,合理开发与利用,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将会为湘西自治州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湘西自治州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技术性人才而非理论性人才,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开始凸显。湘西自治州的职业技术教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但发展缓慢。据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湘西州共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20所,其中仅有高职院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9所,另有中职部1个。在校学生3.2万人,教职工2281人,共开设专业55个。总的来说,湘西自治州的职业技术教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起步-发展-高潮-低谷-恢复。③每次发展都与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次,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又颁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规划2014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湘西自治州可借此机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州政府的努力下大力发展本民族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三、湘西自治州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现象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据调查访问,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仍然明显,大部分学生和家长还是认为职业技术院校不如本科院校。湘西自治州的一般工薪阶层家庭都希望子女高中毕业后考上本科院校,哪怕花高昂的学费就读于三本,也不愿意甚至觉得很没面子去读本地的职业技术学校。有些偏远地区的家庭甚至还不知道有职业院校可以培养人才,以及国家提供的各种补贴政策可以大大减轻负担,以至于很多贫困户在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读完初中后就放弃继续求学,在家务农干活或外出打工。这些都源于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认知不足,也源于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各县市对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宣传不够才会导致社会认同率低。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湘西自治州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不尽如人意,与当前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据2014年最新统计数据,湖南省共有高职院校66所,大多集中分布于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而整个自治州内只有1所高等职业院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可想而知,仅1所高职院校的力量对应湘西自治州8个县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唯一的1所高职院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也是在2001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全省职成教工作会议指导下才创办的,基本上由中等职业院校改建而成,学院发展还处于摸索阶段。

(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全州20所职业学校,各职业学校开设的专业主要有幼师、汽修、畜牧兽医、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营销、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等这些主要专业。总的来说,虽然个别职业学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但专业发展不均衡,人才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缺乏对本区域经济结构的深入了解和细致分析。就整个湘西自治州来看,某些职业技术学校的文化教育类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供大于求,却没有在招生上进行疏导或对专业设置进行及时调整,而在民族特色类等专业上资金投入还明显不足,跟不上教学的需求。此外,各中等职业学院各自为阵,规模小,专业建设重复,设备购置重复,却没有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如旅游服务、农林牧渔、民族特色类,造成资源浪费。

(四)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目前,湘西自治州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还存在着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缺乏,流失现象严重等诸多问题。整个州内就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情况还算过的去,现有教职工687人,正、副教授159人,硕士及以上学位109人,“双师型”教师占60%。④而其他中职学校情况则远远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教师普遍学历层次偏低,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24.43%,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只有64.84%,合格率只有65%。⑤同时,职业技术教育的时代性较强,知识更新较快,但是州内师资培训经费投入较少,以至于大部分教师专业技能与实践经验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四、湘西自治州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积极的舆论引导,提高社会对职业技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

国家、当地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做好积极的宣传工作,通过网络、媒体等媒介方式加强宣传,提高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充分认识,从观念上进行改变。同时,鼓励企业和高职院校合作,企业为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就业岗位,职业技术学院给企业员工提供在职培训机会,为毕业生的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这样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提高职业技术教育学校的生源数量与质量。其次,可以尝试扩大学生生源的渠道,为社会各种人群提供继续教育平台。企业的一些在职员工,包括下岗工人,只要他们对自己的技能知识要求有提升期望,职业技术院校都应该给予他们一个再深造学习的机会。

(二)多渠道筹集经费,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职业技术学校的软、硬件设施

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短缺,职业技术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滞后是制约湘西自治州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进行筹资建设:首先,加强校企合作。湘西自治州职业技术院校可以通过与行业、企业、社区建立战略联盟来获得经费支持;其次,通过一些实质性的措施积极鼓励社会团体、个人捐资助学;再次,对于民族贫困地区,国家应该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而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在经费发放上要区分职业技术院校与普通院校的不同,在考虑公共教育经费支出的同时,还要考虑职业技术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和“双师型”教师结构这两大块费用的额外分项投入。

(三)宏观调控职业技术教育布局,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湘西自治州虽然是湖南省经济欠发达的民族地区,但自然资源丰富,保留着浓厚的民间风情与民族特色。当地政府和教育相关部门应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宏观调控职业技术院校的布局。而各职业技术院校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建议紧紧围绕湘西自治州的主导产业如水能、矿产、竹术、食品、中医药和旅游资源等,根据本地劳动力状况和自己的优势准确定位,突出独自的办学特色,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品牌专业。在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上,各职业技术院校要革新观念,主动贴合市场经济并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特点,建立在对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劳动力培养方案,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和设置新专业以及更新掉落伍的专业,确保培养出市场所需求的高质量毕业生,使职业技术教育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引进渠道多元化

湘西自治州职业技术教育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首先必须要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各职业技术院校要以《教师法》和《职业教育法》为依据,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注重培养中青年骨干教育、学术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对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师,必须既要有扎实的业务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同时,在引进师资上,可以使来源渠道多元化,优化队伍结构。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支持或扶助各职业技术院校采取积极措施,制定优惠政策,从外地高校引进高素质人才或从当地企业中聘任一批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邀请德高望重、技术熟练的老师傅来进行指导教学,从而改善师资的来源和结构。

五、结束语

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研究两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技术教育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与湘西自治州一样处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职业技术教育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因此,要发展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必须立足于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基础上,脚踏实地地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地区区情,具有民族特色的职业教育改革之路。

作者:邓平 单位: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彭琰.少数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50-52.

[2]王海花.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杨玉兰,等.我国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湘西自治州为例[J].现代教育论坛,2008(12):80-84.

[4]杨云.农业地区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以湖南湘西为例[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9(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