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的阻隔与策略

时间:2022-12-04 04:06:32

实体经济的阻隔与策略

本文作者:赵晷湘工作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一)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有效实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战略的客观要求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主调—“稳中求进”。“稳中求进”中的“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稳宏观经济政策,二是稳经济发展速度,三是稳物价总水平,四是稳社会大局。“稳”字当头的经济政策对我国经济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非常必要。“稳中求进”中的“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3]从“稳中求进”中稳与进的含义和内容可以看出,要有效实施我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战略,关键是要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这是因为,实体经济是一个国家增加社会财富、增强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只有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才能实现“稳”的目标;也只有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才能为“进”创造前提和条件。总之,发展实体经济,是中国经济的根本,也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必备条件和基础。没有实体经济的大发展,“稳中求进”就会缺乏坚实的基础。基础不实,“稳中求进”只能是空中楼阁。在这方面,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过深刻教训。比如,在近代史上因海运业发达而带来商业繁荣的荷兰,曾一度是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国家,但后来由于对货币本身的狂热追求渐渐取代了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商品交换,导致了诸如“郁金香投机”之类极端行为的爆发,整个国家因此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日本经济大衰退,同样与当时日本本土经济“空心化”、实体经济被弱化有着直接关系。[2]经验和教训充分说明,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有效实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战略的客观要求。(二)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成功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重要保障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完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国界,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全球性流动与配置,加快了产业结构的全球性调整与转移,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如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国内外成功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历史经验看,一个国家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波动冲击中做到挺立不倒,靠的是实体经济。首先,从国际上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疲软,但德国却处惊不乱,仍然保持了经济稳定发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德国是发展实体经济最成功的典范。德国作为欧洲头号经济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其工业制造业占GDP的29%,成为从容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基石”。从国内情况看,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同样是我们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保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无论是面对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经济始终行驶在快车道上,创造了年均增速9%以上的奇迹,毫无疑问,具有坚实基础的实体经济是主要推动力。也正因为这样,2011年10月24—25日,总理在天津调研时曾谈到,金融危机已经几年,给我最深刻的教育就是一个国家要想应对危机,必须有发达的实体经济。总之,经验和教训充分说明,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成功应对国际经济波动冲击的重要保障。(三)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是有效遏制实体经济被弱化趋势的最佳选择近年来,因为各项政策措施不配套、行为的不规范以及监管不到位,导致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收益形成巨大反差,虚拟经济领域充满暴利,由此激发了社会上“快富”、“暴富”的观念,助长了浮躁、低俗的“致富观”。这种扭曲的致富观,造成很多民众和企业失去理性。一些地方和企业出现资本大量抽离实体经济的“去实业化”,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被卷到投机炒作的漩涡中,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把投资重点转移到房地产业、银行理财与信托投资上来,一些曾经靠脚踏实地、实业致富的企业家纷纷参与房地产、大宗农产品、奢侈品等的资本炒作,实体经济被弱化的趋势已非常明显。如果不及时遏制这种趋势,实体经济的基础将越来越不牢固,实体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必将大大减弱。而要有效遏制实体经济被弱化的趋势,最佳选择就是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

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阻隔

(一)外需不足导致的市场需求阻隔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外贸依存度很高的国家,我国经济具有突出的出口导向型特征,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首先受制于外部市场环境。近年来,因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严重恶化而引起的外部需求萎缩,正在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海关总署今年2月10日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月份中国出口增长-0.5%,为2009年12月以来首次负增长;年度出口增幅则从2010年的31.3%,降到了2011年的20.3%。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欧盟进入二次衰退将进一步冲击其内部贸易并波及全球,加上发达经济体各种贸易保护措施再度盛行,以及地缘政治变化可能引起的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今年全球市场需求已出现明显收缩,我国外贸出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更大压力,今年的增幅预测更可能只是个位数。以作为全国外贸第一大省的广东为例,今年上半年进出口仅增长5%,其中,出口增长6.8%,进口增长2.7%。[4]这种因外部需求的萎缩而导致的市场需求阻隔,无疑是当前大力推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重要阻隔。(二)成本高企导致的实体企业赢利阻隔实体经济作为具体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必须以具体的场所、设备和员工为前提,“有形性”和“载体性”成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特色,正因为这样,实体经济往往投入成本高,产出周期长,管理难度大。近年来,受原材料涨价、油价上涨、劳动薪酬提高、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开办实体经济的显性和隐性成本日益高企。一是企业用工成本不断上升;据统计,2011年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突破2000元大关,达到2049元,比2010年增加359元,增幅达21.2%。[5]二是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研究资料表明,我国2010年水价上涨了29.8%,电价上涨了4.1%,天然气价格上涨24.9%。[4]三是税负水平居高不下。如笔者所在的广东省中山市,目前中小微企业税费开支占税前利润的比重已经超过50%。[6]上述日益高企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大部分实体企业微利经营甚至亏损。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6060亿元,同比下降5.2%,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同比增长6.4%,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上升82.8%,企业亏损面由去年同期的15.9%上升到20.4%。[7](三)融资难融资贵导致的实体经济发展资金阻隔资金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实体经济的运行与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长期以来,资金紧张一直是困扰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过去两年中,为减轻通胀压力,我国连续十二次提高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资金紧缩,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企业资金短缺状况,许多企业因此而停产或倒闭。截止到2012年5月31日,尽管央行连续三次下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目前中小企业因为资信等级低,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仍然存在,许多企业因为资金短缺而在生产经营上困难重重。先说融资难困境,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一季度,在有银行借款需求的小微工业企业样本中,41.9%的小微企业没能从银行获得借款,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另据广东省工商联调查,目前有近60%的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7]再说融资贵困境,近年来,各银行出于自身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不断新增收费项目,纷纷附加贷款条件,变相提高利率,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高。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今年一季度,广东、浙江等省企业实际负担资金利率成本达到20%左右。[7](四)投机行为泛滥导致的实体经济发展社会氛围阻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勤劳肯干、踏实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需要“脚踏实地、勤劳创业”的企业精神,需要全社会树立正确的致富观、价值观和幸福观。近年来,由于价值观念扭曲,部分民众失去理性,炒房、炒金、炒红木、炒文物、炒绿豆、炒大蒜等投机行为泛滥,社会上不断上演“一夜快富”、“一夜暴富”的神话,助长了浮躁、低俗的“致富观”。这种极不正常、弥漫投机心理的社会氛围,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让企业家很难安心去发展实体经济。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办企业,还不如买一套房来钱快”。也正因为这样,许多曾经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企业家在实体经济领域“无心恋战”,纷纷参与房地产、大宗农产品、奢侈品等的资本炒作,导致我国国民经济“过度投机化、超前虚拟化、人为空心化”。

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大力推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既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吸引人才和资金要更倾向实体经济,也要有勤劳肯干、踏实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同时还要找准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并着力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一)要准确把握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大力推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首先要立足于现实,准确把握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从最薄弱同时也是最具发展潜力的环节入手。上面谈到的我国实体企业现在遭遇的种种困难,如市场需求阻隔、盈利阻隔,深层次原因还在于产业链的低端。具体表现在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缺失品牌和研发设计,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法获得“话语权”,也难以消化上下游叠加的各种成本压力。因此,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一定要以调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切入点。这是因为,结构不合理是我们长期存在的问题,把调整结构放在突出位置,虽然不是简单地应付当前困难的权宜之计,却是着眼长远、保持实体经济长久活力和吸引力的最佳选择。在长期单纯依靠低成本优势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的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调结构对中国当前实体经济而言是生死存亡之道。129以调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大力推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主要应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以人才战略为支撑、以提升竞争力为抓手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轻工、建材、纺织、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是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众所周知,我国制造业虽然规模大,并被称为“世界制造工厂”,但大多数产品还停留在仿制的低层次阶段,产品技术含量低,普遍缺乏足够的竞争力。因此,要以调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来推进我国实体经济大发展,就必须大力加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自主创新,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三是要以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着力点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创新的方向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充分体现了新技术与新产业的深度对接,通过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就可以迅速形成我国实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二)要着力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难题,在我国尤其明显,且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究其原因,既有政府货币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金融机构及企业自身的因素。因此,要有效解决实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努力,并形成合力。一是要根据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实际,适时调整国家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利率、中央银行再贷款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二是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创新,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金融机构应响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号召,努力开发更多适宜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提供更多的适应中小企业要求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比重,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三是要加强政府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的协作关系,增强各类金融机构服务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银监部门加大清理银行各种不合理的融资额外收费(如承诺费、资金管理费、财务顾问费等)的力度,着力缓解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四是要大力扶持政策性担保机构发展,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形成融资担保网络,以保证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三)要努力营造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如前所述,大力推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必须有勤劳肯干、踏实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否则,社会上就很容易弥漫投机心理,企业家就很难安心去发展实体经济。在我国现阶段,要努力营造推进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全社会一定要从理念上充分认识推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尤其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只有大力推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国经济才能有效实施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战略,才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波动冲击中做到挺立不倒,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二是要抓紧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具体的帮扶政策措施,形成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中长期预期,吸引土地、人才和资金等各类市场要素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领域聚集。如可以抓紧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在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方面给予优惠,通过税收杠杆来支持它们发展。三是要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要通过降低实体企业税费、消除和减少隐形成本来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拓宽发展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实体经济的自身积累和发展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据广东省统计,除了交税以外,当前企业还需负担145种行政性事业收费,其中130项是国家规定,另外小部分为省里规定。[8]可见,企业在税费方面确实不堪重负。四是要切实消除虚拟领域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遏制投机炒作。要让市场嗅到实体经济中的好处,从而改变近年来“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艰难”的窘境。(四)要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大力推进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必须努力营造鼓励勤劳肯干、踏实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为认认真真干实业的人提供良好环境。除此之外,还要求我们在理论上廓清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近年来,我国之所以出现“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艰难”的不正常现象,很大程度上与理论界一段时间以来过分夸大虚拟经济的作用、没有正确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密切相关。事实上,实体经济是创造财富的经济,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也是虚拟经济存在的依托,虚拟经济的产生、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当然,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总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我国近年来“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艰难”的窘境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虚拟经济才能有效发挥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反之,过分夸大虚拟经济或实体经济某一方面的作用,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