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

时间:2022-04-22 09:50:15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90例患者采用风险管理评估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概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康复概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程度上存在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结论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护理管理;应用

在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往往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该方面的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主要涉及到的脏腑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该方面的疾病可以根据发病的快慢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血管疾病两种[1],而这两类疾病往往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而在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护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2]。当代研究发现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而在护理工作中,这些因素也往往会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情况、。研究发现在临床护理中的工作人员自身健康因素、医院感染危害因素等都可能成为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3]。这些存在的风险是不容忽略的,本次研究主要对在心血管疾病方面的风险管理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方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从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90例患者之中男60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5.3±1.1)岁;女30例,年龄38~77岁,平均年龄(64.5±2.2)岁。其中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3例,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24例,患有高血压危象的患者10例。观察组90例患者之中男45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3.5±2.8)岁;女45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67.4±2.1)岁。其中患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例,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29例,患有高血压危象的患者1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方面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从

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0例,随机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90例患者采用风险管理评估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康复概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程度。

1.3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在康复概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程度上存在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其中对照组患者中康复67例,发生不良反应23例,患者满意率为66.6%。观察组90例患者经过治疗以及临床护理之后,康复88例,发生不良反应2例,患者满意率为100.0%。

3护理方法

3.1一般护理:首先要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包括患者是否发生胸闷、胸痛、心慌气急等症状,如果有此类情况的发生需要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除此之外还要对患者进行排泄护理、生活护理、休息及卧位、饮食护理等方面的临床护理。通过以上护理方法的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一些临床痛苦。对患者的康复起到良好的效果。

3.2风险管理:首先医护人员应该加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常规护理的力度。研究发现,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普遍的存在自理能力较差等特点,除此之外,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坠床和跌倒等情况的发生,因此在护理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起床、如厕等环节加大护理的力度,尽可能的减少患者出现摔伤等情况的发生[4]。其次,护理人员应该重视对患者用药方面的管理。应该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性进行很好的评价。做好上述的方面医护人员就需要尽可能的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叮嘱患者严格的按照医嘱进行服药,除此之外,还需要告知患者服用的药物可能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让患者知道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以及出现不良症状时如何采取积极有效地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再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相关医学仪器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医护人员需要定期的保养和维修相关使用的医学仪器,并提高护理人员操作仪器的能力,减少因操作不当引起的延误治疗不良事件。

4讨论

在现代的社会之中经常发生一些医疗护理风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与话题。在日常的护理之中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5]。其中包括护理人员自身的健康因素、医院设备的安全问题、医院的环境以及卫生等方面问题、都成为了在日常心血管疾病方面护理内容之中的风险因素。工作人员往往在工作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导致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受到侵害,甚至会危及生命。与此同时,医院和医护人员也会为此背负起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法律、人身安全等风险[6]。由此可见,对相关的患者进行高质量、高品质的优质护理是一个医院能否正常运行的一个前提[7]。心血管疾病往往又被称为循环系统疾病,该方面的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主要涉及到的脏腑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微血管),该方面的疾病可以根据发病的快慢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心血管疾病两种,而这两类疾病往往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而临床上对该疾病的护理方法有很多种。如何正确的、安全的、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关系到患者的康复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8]。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研究探讨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8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分组观察,并根据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概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满意程度等方面对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评估。通过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以上几个方面均表现出相应的差异,差异具有可比性。在本次研究之中,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并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保证足够的睡眠并避免任何精神刺激。根据不同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对安装起搏器患者应随身带好保健卡,对冠心病患者应随身备好急救药物。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随访。由此可见,风险管理在心血管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柏华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心血管内科

参考文献

[1]王显红.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6(12):36-37.

[2]陈花棉.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203-1204.

[3]涂丽霞,王静,陈冬英,等.床边责任制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0):26-29.

[4]马涂,李海灵,周厚湘,等.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103-104.

[5]罗华,李小青.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6):3367-3369.

[6]刘荣梅,闰薇薇.心血管内科安全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223

[7]郭建星,张玉平,张慧旭,等.“双心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6):3154-3155.

[8]丁抗宁,宋雅潘,王蓉,等.心血管内科护士职业紧张与职业倦怠状况调查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