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评议论文:公路旅游评议与策略透析

时间:2022-02-26 09:54:16

旅游评议论文:公路旅游评议与策略透析

本文作者:房锐姜睿张发春陈学平沈泽昊工作单位: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

三江并流区2020年公路旅游环线规划

根据区域公路网现状以及云南省公路发展规划,结合三江并流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将公路路网规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为旅游主干线、旅游内外环线、对外联接通道、路网连接线和旅游支线。(1)旅游主干线连接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属国道G214线,全长325km,与昆明至保山的高速公路相连接,与铁路、民航有机配合,以实现三地游客快速集散主干道。(2)旅游内、外环线旅游内、外环线的规划以连接区域内主要的城镇工矿区为主,并配合主干线实现交通快速集散的功能,形成覆盖整个三江并流片区的路网线路主干,将迪庆、怒江、丽江、大理四州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施各地资源优势互补,充分发挥旅游业的规模效益群体效应,共同打造旅游世界品牌。考虑环线规模的大小,旅游景区布局、实施的难易程度,将旅游线路布局为外环线和内环线,尽可能满足旅游的不同需求。旅游外环线:起于大理州祥云,接楚大高速公路,向北经宾川、永胜、宁蒗至泸沽湖景区,向西经拉伯、洛吉、九龙至香格里拉县城,经尼西跨金沙江翻白茫雪山至德钦,沿澜沧江下,翻碧罗雪山至怒江州境内,沿怒江南下到州府六库,由六库向南接大理至保山高速公路,经永平、大理到达祥云。旅游外环线全长约1450km。旅游内环线:起于邓川接大理~香格里拉主干线,向北沿大丽公路至丽江古城,向北经玉龙雪山东侧经三坝至九龙达香格里拉县城,向西北经尼西转南达其宗跨金沙江至维西县城,由维西向南至兰坪、通甸,由兰坪至剑川接主干线至邓川。旅游内环线全长860公里,扣除重复段后长708km。(3)对外连接通道香格里拉云南片区规划应与藏、川省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实现区内外的顺畅连接。云南片区对省外、省内的连接通道规划有7条,长718km,布局如下:①永胜至四川攀枝花,长109km,在攀枝花市与西部开发通道兰州至磨憨公路连接。②宁蒗至四川盐源,长37km,向东与四川西昌相通。③香格里拉至四川乡城,长136km,向北与四川理塘318国道相连。④德钦至西藏盐井,长103km,向北连通藏东南地区。⑤贡山至滇藏界,长147km,向北连通藏东南地区。⑥六库至东风桥,长136km,向西经腾冲、德宏通往缅甸。⑦下关至巍山,长50km,向南与临沧、思茅相连。(4)路网连接线以加强外环与内环线的联系,完善区间公路网结构,提高通达深度和路网整体服务水平。区域路网连接线共规划布局为8条,全长1044km。详细布局为:永胜至其宗,小维西至维西县城,丽江至宁蒗,兰坪至纸厂,兰坪~云龙~黄连铺,平坡至甸南,剑川至鹤庆,大理至宾川。(5)旅游支线为与区域旅游重点景区发展规划相结合,提供交通设施保障,加快景区开发速度,规划布局9条280km,旅游支线直接与重点景区联通,其布局为:梅里雪山支线,霞若支线,尼汝支线,巴拉更宗支线,黎明支线,虎跳峡支线,片马支线,老君山支线,鸡足山支线。综上所述,旅游公路布局方案为1条主干线、2条环线、7条对外连接通道、8条路网连接线、9条旅游支线。公路布局总规模里程长4528km,其中主干线长325km,外环线长1453km,内环线长859km(扣除重复路段长708km),对外连接通道长718km,路网连接线长1044km,旅游支线长280km。

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式

公路对动植物生境的影响山区公路建设中,公路施工造成地形、地貌破坏,开挖的土石方一般沿坡而下,直接掩埋了路基下方的植物,造成生物量的损失;同时上边坡的开挖还会增加地质脆弱带公路边坡的不稳定性,使公路上边坡处于不断坍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之下,造成树木的直接倒塌,也会造成植物生物量的损失。对动物而言,公路运营造成了动物栖息地质量的降低,尤其是车辆噪声能扩散到很远距离,从而使动物产生回避效应;坡面弃土加上公路自身的阻隔作用,对动物的迁徙和生存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在干热河谷以上、雪线以下的公路路域基本都分布被誉为我国外来侵入植物之首的紫茎泽兰,高度甚至达到1.5m左右,这也造成动物生境单一、食物来源减少、公路隔离作用愈加显著等。公路对植被的影响公路路界范围内对其穿越地表的森林、农田、草地植被进行清除,完全改变了原来地表的植被覆盖,造成区域生物多样性的永久丧失;公路对所经过区域植物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对植物繁殖体传播的阻隔作用,改变了路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公路两侧的植物长期被草本和灌木植物所代替,路域附近植被的连续性受到阻断;借助公路两侧的生境和交通工具的携带作用,为杂草和外来植物的生态入侵提供了机会;公路通达性的提高,使得居民在道路路侧区域的活动范围和频率增大,伐木、砍柴等活动也间接地影响了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公路对动物的影响公路交通导致动物死亡已成为野生脊椎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阻碍动物个体在同种种群间的交流以及互补性资源间的周期性迁移;迫使森林内部物种、边缘敏感物种主动回避公路,动物的行为发生改变;导致公路路域栖息鸟类繁殖率下降;有利于小型物种沿公路边缘扩散,造成生物入侵。公路路域作为一种特殊的边缘地带,对一些边缘物种以及其他被吸引过来的动物来说是一种“死亡陷阱”。这些影响的综合作用会导致孤立的小种群问题,从而严重威胁到珍稀濒危物种的长期存活。公路对景观格局的影响公路建设本身就是向自然景观中嵌入人工景观,创造新景观,并因此改变了原来的自然景观及其连续性;公路的影响从自然环境因素改变到对生物的影响范围,成为改变公路沿线景观格局和演变力量的主要驱动因素。尤其是伴随着公路的延伸,物流、能流更加通畅,城镇可沿公路沿线布局,城市可沿公路沿线拓展,人为活动及其对自然的影响沿公路沿线向纵深发展,自然景观将逐步被人工化景观所替代。

公路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对路域植物的保护公路对路域植物的直接影响主要来自于2个方面:一方面是公路工程永久性占用土地造成路域内植物消失,导致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另外一方面是临时性用地破坏了土层,使得表土资源受损,区域地表裸露增加,对风力、水力作用的敏感性增加,生态环境恶化,稳定性下降,植被生境破坏最终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因此,路网规划应尽量避绕珍稀和茂密的植被保护区,避免将珍稀和茂密植被区分隔开(这样也不利于景观完整性的保护),尽量减少对植被生境的干扰和破坏。当公路布线无法避让珍稀和茂密植被保护区时,首选做法是适当提高桥隧比例。山区高速公路提高桥隧比例不仅能满足高等级公路的工程指标要求,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公路挖填方给地形带来的扰动,创伤面积小,对原生植被的干扰也最小,有效地保护了植被生物多样性。另外,严格控制临时性用地的占用,尽量减少取弃土场、施工便道、施工营场地的数量,并尽量选择荒地;临时性用地的表土处置要妥善堆放,后期用于生态绿化和植被恢复用土,并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最大限度地恢复重建临时占地区的受损生态环境,恢复保护措施避免各种单一的工程方法,而应尽量选择生物工程技术相结合的措施。在公路营运阶段,为了避免外来物种入侵、路域植物群落格局改变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最大限度的修复路域周围的受损生态环境,应采用以地方乡土物种为主、外来物种为辅的生态工程技术进行生态恢复。乡土物种具有适应地方生态环境能力强、容易与自然协调、投资小、后期维护少、有效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等优点。对路域动物的保护公路对路域动物的直接影响主要包括:道路动物致死、道路动物回避、干扰动物迁徙路线等方面。另外,公路网络横跨于自然景观之上,导致的生境损失和阻隔效应进一步限制了物种之间的交流,形成孤立生境,最终对区域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公路规划设计阶段,应对珍稀濒危动物的分布格局、大型野生动物栖息地和迁移路线等因素对未来公路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并采取规避措施,所选路线绝对不能进入动物栖息地的核心区,应尽可能避开栖息地缓冲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路线可以通过保护区的试验区边缘,但应采取成熟的技术措施进行保护,如提高桥隧比例、设置动物通道、修建生态桥涵工程等。在对公路潜在影响的分析研究基础上,应在道路致死率高、野生动物迁徙路线与公路交通量发生冲突、景观连接度最佳的地方应设置动物通道,且根据目标物种的习性来设置不同类型的通道。动物通道设计是系统工程,除桥梁、隧道和涵洞等主体工程外,还包括栅栏、动物标志、通道内部和入口景观设计、交通工程配套设计、交通管理措施、通道附近栖息地创建等工程措施。另外,在相应的动物通道设置监测统计系统,用以评估公路对动物的长期影响和动物通道的设置效果,同时优化通道设计。对路域景观的保护三江并流区风景秀美、民族聚居、物种多样,拥有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公路建设应体现以赏景、旅游、娱乐为主要思想,将路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展线在道路范围内,使公路起到景点之间的“纽带”作用。公路建设标准、建设规模的确定,要坚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基础,从技术条件、经济条件、自然条件综合分析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选择合理的建设标准和规模,达到满足公路功能与保护生态环境要求的合理统一。设计上要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宗旨,以指导路线、路基、排水、防护、交通工程、沿线附属设施的设计;施工中同样以“人与自然和谐”为宗旨,文明施工、清洁施工,不出现二次破坏。

讨论与建议

(1)谨慎、科学规划农村公路近年来,发展乡村公路“村村通”成为全国公路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考虑到三江并流区乡村公路的密集程度和总长度远远大于其他等级公路(村道∶县乡道∶省道∶国道长度=100∶10∶3∶1),同时乡村公路更多地分布于较为陡峭的地形部位和经过森林等生物多样性水平较高的植被类型,加之道路修建的经费和技术设备投入不足,乡村公路建设对三江并流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威胁远远大于其他等级公路。因此,公路等级布局上,乡村公路要谨慎规划,“村村通”要谨慎发展。(2)公路建设规划中纳入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成本核算充分重视三江并流地区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在公路建设的技术、经济核算指标体系中,纳入生物多样性资源价值的评价。(3)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和景观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兼顾在公路建设规划目标中,要兼顾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思路;使公路建设有利于提升而不是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三江并流地区应避免单纯为拉动经济而发展交通。(4)完善强化公路建设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的建设应在公路建设的相关管理政策和法规建设中强化环境保护的措施,并纳入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关内容。(5)公路建设中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技术规范的完善与强化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技术和措施,作为明确的技术规范,配列在公路建设技术标准之中,使得生态环保技术在公路建设工程评价中落实。(6)公路建设升级配套和改造优先、新线开辟谨慎公路延伸的负面环境效应无法彻底避免,新线开辟应当谨慎规划。公路建设应以先升级,后扩张;先维护,后延伸为原则。国内外经验证明,在选线和初步设计阶段,选择沿老路的方案虽然会增加较多的投资,加大施工的难度,但是可以有效降低公路建设对水土资源以及野生动植物生境的干扰和破坏。(7)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地域特色,贯彻公路设计人性化理念三江并流区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结合公路沿线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公路网络规划,充分发掘独特的民族风情及区域自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