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转型升级工作要点

时间:2022-04-27 09:47:00

旅游局转型升级工作要点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启动之年,是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之年,开好门,起好步,至关重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文化游”旅游主题年和市委市政府“三个年”活动,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四区一市’”的总体要求,全面实施旅游经济强市战略,大力推进“1151”工程,转变发展方式,整合旅游资源,努力实施大战略,建设大平台,培育大市场,打响大品牌,构建大保障,实现大跨越,加快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和旅游目的地,为建设“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现代化生态型大城市作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2012年,将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项目推进、市场运作”的理念,深度挖掘整合旅游资源,积极培育开发旅游市场,大力推进旅游品牌建设,实现旅游景区大提质、旅游环境大改善、旅游项目大推进、旅游营销大突破和旅游经济大跨越。全市旅游要完成接待国内游客3283万人次,同比增长15%;接待入境游客37万人次,同比增长15%;门票收入2.3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256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3%。

三、工作举措

(一)大力实施资源整合工程,加快建设旅游提质转型体系

要紧紧围绕深化“转型升级加速年”活动,突出乡村旅游、城市旅游、古镇旅游“三位一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推进旅游经济提质转型,加快提升旅游经济强市步伐。

1.深化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

(1)深化资源整合。继续提升市区旅游资源整合成效,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把中心城市建设新景观与市区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使各县区和周边城市的旅游资源、景点景区以及市区五大旅游产品联动起来,把“吃住行游购娱”与旅游发展密切相关的各要素融合起来,积极实施整体推进战略,全力推进旅游资源的有效整合。一要推进资源整合。按照“三带十区”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加快整合提升古镇等全市以乡村旅游为主特色的十大旅游景区;积极培育南中高端休闲度假会议旅游、城郊乡村旅游、工贸购物旅游、城市水上旅游和文化体验旅游等市区城市旅游五大产品;着力打响古镇、莫干山风景区、国际茶文化和国际休闲度假四张国际旅游名片;二要推进要素整合。按照“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六要素要求,实施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商品店和农家农庄等的全面联动战略,采取市场运作模式,加强旅游各要素之间的联动与合作,实现旅游要素一体化;三要推进品牌整合。进一步科学提炼全市旅游宣传主题形象口号,全市要打响“美丽乡村十姐妹、乡村旅游在”这一品牌,各县区要继续围绕“古镇、、竹乡、名山、湿地、古生态”的特色,形成自己特有的旅游产品品牌、各旅游景点也要有独具风格的旅游特色主题形象品牌。四要推进营销整合。推动政府、企业与市场营销的有机结合,进一步创新营销办法,扩大营销范围,注重营销实效,强化营销的有效整合,实现全市营销的一体化。

(2)优化产业结构。坚持产业间结构调整与产业内结构升级并重,优化旅游产业提升发展,形成“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型、生态型”的现代旅游业。一要做特乡村旅游。要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旅游的重要品牌来抓。要使每个乡村旅游点都有自己的独特风韵,做到有特色、有吸引力、有知名度和国际国内影响力,真正打响我市“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这一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互动的重大富民旅游品牌;二要深化城市旅游。以旅游度假区为主产品,将市区“五+1”景区和城市建设新景观等有机结合,以“五河十岸”整治工程、仁皇山、衣裳街开发等为契机,不断提升市区旅游产品,同时要推进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真正培育和打造好我市城市旅游产品和品牌;三要强化古镇旅游。以古镇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强化古镇营销和包装,真正打响“行遍江南九十九、不如走一走”和“江南第一古镇”品牌。同时,要认真运作好新市、孝丰、章村、善琏、荻港等具有古色古乡特色的旅游资源挖掘和开发,实施古镇文化旅游的整体包装和品牌打造;四要提升观光旅游。继续加大传统观光旅游景点景区和市区水上旅游的发展,对现有景区要提质提档,要充分创造景区的特色和亮点,以吸引游客眼球来带动观光旅游业。

(3)培育新兴业态。推进低碳旅游和绿色消费,开发休闲度假会奖旅游产品,从传统景点景区旅游向乡村旅游、城市旅游、休闲旅游发展,推进旅游业态向休闲、度假、会展等方式转变,形成休闲度假、会展旅游、工贸购物旅游、养身健体等新型旅游业态。积极引导雷迪森阳光假日酒店、香溢大酒店等开展会奖旅游,积极培育和提升织里童装城、有家特产店、善琏湖笔一条街、美欣达工业园、翔顺工贸、衣裳街、传统“三吃”和府庙小吃一条街等旅游购物点,全力打造购物旅游新品牌。要以江南天池滑雪加温泉产品和旅游度假区温泉开发为重点,全力推动发展滑雪、温泉、健身、养生、康体和森林等一批紧跟时代潮流的新兴旅游业态,努力打造特色旅游新产品,真正形成旅游新兴业态整体优势。

2.加快品牌培育,提升乡村旅游

(1)合理布局,形成特色。按照“布局优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区域联动”和“八个一”工程的总体战略,全面完善和落实《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城市为中心,以资源为依托,以项目为支撑,推进旅游产业集群化,加大旅游资源整合,积极培育全市十大乡村旅游示范区,形成“一县一品、一区一特”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全面包装“美丽乡村十姐妹”形象,以各示范区的自身特色制定整体营销推广计划,在长三角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全力打响“乡村旅游在”品牌。同时,要科学制定《市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标准》并加以落实,高标准的全面实施“1215”工程。

(2)扩大外延,提升内涵。贯彻落实全市《关于推进乡村旅游提升发展的意见》等相关精神,严格按照旅游六要素的要求,全力打造“景区+农庄”、“生态+文化”、“观光+度假”的乡村旅游新模式,真正建设起规模化、集聚化、品质化和乡土化有机结合的现代化乡村旅游品牌体系,扎实开展以编制一个规划、出台一套政策、制定一个标准、构筑一个平台、培育一批典型等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全力打造长三角最佳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目的地。以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完善乡村旅游发展平台体系,深化长三角乡村旅游联盟和长三角乡村旅游网,切实提升乡村旅游接待服务能力,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乡村旅游服务中心。

(3)积极引导,培育亮点。加大“政府指导、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乡村旅游扶持和运作体系建设,深化提升移沿山庄、渔庄、杨墩休闲农庄、水口、报福等一批已初具规模、有相应投入的乡村旅游示范点,在规划指导、业务培训、规范建设、品质提升、人才引进和客源保障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真正培育一批集观光、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体验、会展等于一体的十大新型乡村旅游精品示范区和一大批特色乡村旅游点,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国际乡村休闲度假旅游景点景区。

3.推进内并外联,做强旅游企业

(1)兼并重组。积极鼓励以大旅行社、大饭店等为主体和龙头的旅游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使之上规模、上档次,逐步培育十大旅游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努力推动兼并重组,内部改革,争取尽快组建旅游集团。要加大推动各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营的模式成立各具特色的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同时,大力支持推动、、和等县区做大做强旅游企业集团。同时积极推动西旅游度假区和休闲度假区升级省级度假区工作,真正培育一批能推动全市旅游快速发展的龙头骨干旅游企业集团。

(2)招商引资。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实施“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实行“政府搭台、以企引企”的招商模式,加强与携程旅行网、盛大网络集团、浙旅集团、开元集团、中青旅集团、港中旅集团、上海锦江集团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进行旅游项目的合作,通过引进旅游项目和资金投入,壮大旅游产业。要继续推动旅游度假区、古镇和山——风景区等重大项目招商力度,要全力支持好各县区特别是中央公园项目、西旅游度假区和天使乐园等招商项目的推进,深化旅游招商引资激励机制。

(3)积极扶持。按照品牌化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主管部门行政引导和旅游协会行业指导的作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强化奖励激励机制,积极扶持、培育十家品质旅行社、十家星级旅游饭店、十大A级景区、十大著名旅游商品、十大规模旅游娱乐场所等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旅游企业。逐步培育十大综合型旅游企业。同时,强化政策扶持,借鉴推动工业企业相关政策引入到旅游企业发展和壮大中,在土地、税收、奖励等方面给予最大支持,并在旅游企业金融贷款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政策,切实为做强做大旅游企业提供政策保障。

(二)大力实施项目推进工程,加快建设旅游发展平台体系

要紧紧围绕深化“城乡建设提升年”活动,通过科学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综合改革等有效举措,加快旅游项目推进力度和速度。

1.狠抓规划的系统化

(1)科学制定规划。以《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重点,完善《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市城市旅游专项规划》《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四大战略性规划,同时制定《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启动编制《运河旅游发展规划》、《市旅游公共服务专项规划》和《旅游六要素提升发展行动计划》等一批专项性规划,明确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业的发展目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工作重点,用规划引领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真正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

(2)强化规划落实。在搞好规划的同时,要强化旅游规划和其它规划的对接以及执行的刚性管理。按照“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管理一条龙”的要求,严格执行规划,强化规划对旅游发展的引领作用,建立规划督查机制,保障规划制定后的执行,出台《市旅游规划引导和督查考核办法》,促使规划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3)推动综合改革。县作为全省六个省级旅游综合试点改革县之一,将全面启动县域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科学制定试点改革方案和行动计划。要全力支持县的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通过改革实现旅游体制的新模式,促进旅游经济的转型提升。同时要努力争取我市成为部级乡村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城市。

2.推进项目的高效化

(1)科学项目规划。要切实加强项目研究与分析,排出在“十二五”期间有影响力的100个旅游项目,全面启动“十二五”期间旅游“百项千亿”行动战略和“百亿十大”工程,按照“建成一批,推进一批,启动一批,储备一批”的总体要求,规划新一轮“百亿十大工程”和“双十大项目”,把握旅游业发展规律,科学安排项目,科学编制旅游项目规划和推进计划。

(2)加快项目建设。继续科学安排和推动“百亿十大”工程和“双十大项目”建设,发挥综合性休闲度假产品的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加快中央公园、游艇俱乐部、度假项目、西度假区项目、织里欧洲文化休闲小镇和凤凰洲等一批适应新的旅游消费需求、不同主题和特色的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工作,完善我市旅游产品体系,确定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旅游项目。

(3)制定考核机制。建立健全项目服务、跟踪督查、考核验收等一系列项目推进制度,完善《市旅游项目督查考核办法》,通过对项目的考核全力推进建设进度,要切实提高竣工率指标。同时,要加强在项目的策划、包装、立项、施工过程中的服务工作,确保项目早签约、早开工、早投产、早出效。要规范旅游项目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项目季报工作,跟踪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协助解决有关困难和矛盾。

3.构筑平台的体系化

(1)大景区支撑。按照“三带十区”的总体布局和全省旅游景区发展大会“五个一批”的精神,全面推进旅游景区功能转型、产品创新和要素集聚,倾力打造一批生态环境美、文化特色显、服务品质优、综合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核心景区。特别是全市十大旅游景区的建设和提升,更要围绕省市提出的要求高标准全力打造、做大做精。特别要加快古镇景区提升和西山景区建设的推进。合理规划长田漾湿地、风景区和山——风景区等大景区的建设,真正用大景区来支撑旅游业的发展。

(2)大配套服务。推进市旅游公共服务(集散)中心建设,深化旅游公共服务功能。要尽快落实中心的建设用地和规划,加快中心尽快形成,早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窗口和平台,实现旅游大服务、大集散的功能。推进中心城区和县区通往各旅游景点景区的交通枢纽和景区内部道路建设,提升旅游大交通保障。完善旅游饭店、旅游景区、交通指示牌、旅游厕所等一系列公共标准体系,规范旅游大标准建设。同时,通过建立旅游咨询中心、预订中心、乡村旅游服务中心、导游服务中心、网上购物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六个中心建设,努力构筑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三)大力实施主题营销工程,加快建设旅游市场营销体系

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加速年”和“中华文化旅游年”活动,强化宣传营销一体化进程,实施主题营销战略,全面提高宣传营销的市场成效。

1.优化营销方式,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

针对旅游市场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积极实施营销战略的转变。

(1)推进营销的专业化,使之从一般营销向深度营销转型。全面实施以户外广告、产品展示、网络平台、资料推介、宣传专栏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五个一”形象推广计划。在上海、南京、杭州等长三角主要客源城市的车站、公交车、主要交通出入口等设立形象宣传栏。在饭店、游客集散中心及主要社区建立咨询网络,增加旅游宣传推介资料投放渠道,利用国际、国内和省三大旅游交易会平台,开展旅游主题形象的宣传推广,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同时,要充分发挥上海、深圳两个旅游办事处和直销点的积极作用,落实专人进行驻点营销,并适时建立南京、杭州等地的旅游办事处、直销点和营销员联谊会,以上海旅游办事处和直销点为突破口,以办事处、直销点和营销员联谊会整体联动为载体,形成全市在主要客源城市的驻点营销机制和营销资源大整合,真正推进全市营销一体化建设。

(2)推进营销的媒体化,使之从平面宣传向立体宣传转型。切实加强与各大媒体的合作,加快实施旅游媒体宣传(营销)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部级、长三角和市各级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构筑三大媒体宣传平台,特别是全力办好市内三大媒体的旅游栏目,打响其品牌;同时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营销作用,加快与“携程旅行网”的产品平台合作项目,建设好“旅游网”、“长三角乡村旅游网”和网络旅行社,实施“三网合一”的网络营销新体系。通过“三平台三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媒体在市场营销中的巨大影响力和积极作用,真正打响我市媒体营销品牌。

(3)推进营销的主题化,使之从一般活动向平台运作转型。以深化第三届中国·国际生态(乡村)旅游节运作机制为重点,整合各县区旅游资源,积极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和极具旅游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构建重大旅游节庆品牌体系。按照“一季一重点、一月一主题”的总体思路,围绕“后世博”旅游、“新华东线”产品,市县区联动,举办好各种类型的阶段性旅游主题营销活动,全面深化“长三角旅游市场整体营销”专项活动。要加大推出十大“后世博”旅游精品线路的力度,同时要加大对港澳、台湾、日韩三大境外旅游市场的营销力度,认真组织营销推介活动。

(4)推进营销的市场化,使之从行政行为向市场行为转型。转变营销方式,在采取专业营销、媒体营销、活动营销的基础上,以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快乐旅游有限公司和美都旅游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企业为主体,以市区五大板块为重点,实施企业营销和捆绑式营销战略,重点要加大做好市区与各县区、旅游企业与重点旅行社、旅游社与主要景区的捆绑式营销工作,加快精品线路的整合,强势推进旅游营销的一体化建设。要加快以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新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快乐旅游有限公司和美都旅游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对外联合,重点建设好以旅游集散中心为平台的长三角城市集散中心营销联合体,强势推进与上海锦江、中旅等大型旅游集团的合作,构建以市为主体,联动县区的大型营销联合体。加强旅游营销队伍建设,加快培育一支100人左右的专业化旅游营销队伍。同时,要充分发挥旅游协会特别是旅行社分会和导游分会在营销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分析市场变化,把握市场规律,构筑市场体系

(1)切实加强对客源市场的分析研究。逐步完善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评估机制,建立旅游经济和市场运行分析季度评估报告和例会制度。认真分析好以上海为龙头,、江苏为两翼的长三角一级旅游市场,以及北部以北京、中部以武汉成都、南部以广州深圳为重点的国内二级旅游市场和以港澳台为主,日韩、东南亚为两翼的境外一级旅游市场,欧美、亚太及非洲境外二级旅游市场的分析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对旅游业态、客源市场、市场运行和出游方式的分析研究,建立全市市场运行监测点制度,实行统计数据直报制,通过对全市10个重点景区和旅游饭店的数据监测,有效把握市场变化,逐步建立旅游市场分析数据档案和客源市场库。根据旅游发展新趋势,把握旅游业态新动向,重点是做好自驾游、自助游、乡村游等新型旅游业态的研究分析,根据特色,还要重点研究如何深化开拓好以长三角自驾游为主体的自驾游市场,以网络营销为重点的自助游市场和以“乡村旅游十姐妹”为载体的乡村旅游市场。

(2)进一步把握市场开发重点。要逐步完善我市的客源结构和客源市场,通过内外并举的方式,重点培育好境内外大小三大旅游市场,构筑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市场体系。特别要全力开拓长三角旅游市场和国内中长线旅游市场,境外要以港澳台、日韩和东南亚为重点,实行全力突破,同时要加大对欧美市场的开拓。

(3)精心策划包装和打造旅游精品线路。进一步加大全市旅游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力度,培育十大品牌旅游线路。要紧紧抓住“后世博”旅游机遇,加大“后世博”精品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与开发工作,充分挖掘“民国文化、丝绸文化、湖笔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水文化”等旅游资源,强势打造“民国文化”、“湖笔文化”、“水文化”、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等特色旅游线路,以此来吸引港台及东南亚游客。同时,借助“沪湖双向旅游线路”的开通,强势推进“新华东线”和长三角地区旅游产品的策划包装与营销工作,力争再开通2-3条长三角主要城市双向旅游线路,逐步实现以双向旅游线路为纽带的客源城市营销网络。要倾力打造中长线旅游线,精心策划和包装5-6条中长线旅游热线,还要努力打造3-4条出入境市场旅游热线,积极策划包装“自驾游”、“自助游”系列产品,形成旅游产品开发的多元体系。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开展合作营销、差异促销,建立合作机制,通过打造长三角乡村旅游联盟、杭湖宁生态旅游带,开展环四城市联合促销、杭州都市经济圈整体营销等方式,构筑优势互补的区域合作体系。要通过资源整合,以企业运作手段,打造“旅游一卡通”产品;以“旅游惠民年卡”为载体,激活市内旅游市场,开展好“人乐游”系列活动,并通过学校师生、报社小记者站、媒体通讯员、文学爱好者等人群撰写一些旅游方面的读物,提升旅游形象。要充分利用“浙台旅游合作大会”、“中国·国际生态(乡村)旅游节”和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等活动的影响力,积极开拓境外市场,特别要全力开拓港澳台、东南亚和日韩市场,要重点组织好日韩和台湾以及港澳的市场营销活动,有序发展出境市场。同时,要以“上海旅游一卡通”和“旅游一卡通”互动为突破口,以“沪湖双向一日游”为载体,全面建设长三角旅游市场,加快实施“2111”市场合作体系建设。

(四)大力实施星级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旅游服务管理体系

紧紧围绕“中华文化旅游年”和“旅游服务质量”提档升级这一主线,强化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规范行业标准,切实增强旅游行业整体素质。

1.优化服务体系,建好行业队伍

(1)建立联系制度。切实提高行政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加强旅游主管部门与各旅游企业的联系,特别是“十大品牌”旅游企业和重大活动,增强为企业服务的主动性,继续深入开展好“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双服务”活动,建立局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制度。通过建立联系机制、进行双向沟通、畅通交流渠道、采取定期调研和专题研究等方式,切实帮助旅游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积极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2)建立培训制度。以全市旅游业素质提升工程为依托,加大对旅游企业管理层和从业人员等旅游人才的培训力度,多方位、多渠道、多领域加强培训,力争培训人数达到从业人员的50%以上,切实提高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重点要开展以乡村旅游领军人才、旅游企业领军人才、金牌导游后备人才等为主体的各类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要不断丰富素质提升的培养形式,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培训模式,确保培训时间,通过聘请资深专家担任讲师、行业技术比武等培训形式,切实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特别是上层建筑的管理能力、服务水平、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要进一步加强与在湖的大中专院校的合作机制,鼓励更多的旅游专业学生到旅游行业就业,为旅游业培养更多更好的旅游专业人才。

(3)建立热线制度。切实加强行业部门与游客的联系,拉近主管部门领导与市民及游客之间的距离,并为各旅游单位提供一个新的旅游宣传促销平台。通过旅游咨询中心平台建立局长热线制度,从2月份开始原则上每月15日,实施旅游主管部门领导轮流接听制度。通过热线接听,广泛听取市民及外来游客对旅游的建议和意见,接受游客咨询、监督和投诉,解答有关旅游政策,介绍旅游业发展情况等等,切实为民办实事,帮助解决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形象,真正使旅游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建立平台制度。继续运用网络等科技手段,搭建完善高效的行业服务与管理平台。建设企业业务管理信息监管系统平台,有效提升行业管理与企业业务管理电脑网络化的互动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导游网上课堂”和旅行社、饭店等交流学习互动平台,实时交流行业内管理与经营方面的问题与经验,及时提供企业政策咨询;加强政企交流,建立市县行业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和重点旅游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探讨行业内的重点难点问题;定期在行业内开展意见征询,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加强信息沟通。

(5)建立竞争机制。继续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增强行业争先创优氛围,形成常规化的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六个十大游客喜爱旅游品牌”的引领与示范作用,推动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同时要深入开展金牌导游、优秀经理、最佳营销员、旅游服务之星、乡村旅游领军人才和优秀旅游干部等为主体的“六个十佳”评选活动,推动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通过评选和竞争,不仅要提高旅游行业整体形象,更要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水平和质量。

2.完善监管体系,规范行业秩序

(1)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在动态管理百分制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市旅游企业质量信誉等级评估体系》,对旅游企业实施全年计分制评估管理,引导旅游企业经营管理重视质量信誉提升品质。

(2)构建规范管理体系。强势推进星级饭店、星级旅行社、A级景区规范管理体系建设,制定出台星级饭店、星级旅行社、A级景区日常管理的标准化体系,促进旅游企业加强日常管理的规范化进程。同时,加强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管理,规范景点景区导游解说词和城市建设及人文历史的介绍规范标准,结合自身特色提炼景点景区来由和故事,从软实力上给外来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3)实施日常访查体系。不断充实提升行业队伍和业务素养,实行全市旅游企业日常访查制度,定期不定期对旅游企业进行明查暗访,检查相关标准落实情况。充分发挥星级检查员和内审员的作用,由市局牵头实行各县区交叉检查方式,对全市各旅游企业进行每年至少一次的明查暗访检查,不断强化对全市旅游企业日常访查、事后重查的动态管理模式。

(4)强化安全管理体系。深入贯彻“安全第一”的指导方针,坚持“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的理念,出台《市旅游安全督查考核办法》,加强对各旅游企业安全管理的监管力度,狠抓源头工作,重点排查事故隐患,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整治工作,加强重点环节、重要时段的安全管理,使安全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旅游系统安全、有序、稳定发展。重点要做好目前相对比较落后的农家乐治安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旅游安全监管工作。

3.强化品牌意识,促进行业发展

(1)强化品牌培育。在做好“六个十大”和“六个十佳”评选活动的基础上,调动旅游企业积极性,加大行业品牌培育力度,增强品牌意识,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要积极培育企业品牌,提高旅游企业知名度和信誉度,来推动旅游行业的整体发展。

(2)强调标准引导。开展“星级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星级饭店标准化进程。结合星级饭店新标准的出台,做好推广和学习,大力吸收符合条件的社会饭店积极创建星级饭店。争取年度新增星级饭店3家;全面开展星级旅行社评定,继续引导本市旅行社深入学习旅行社品质评定标准,积极创建星级旅行社,争取年度新增品质旅行社3家;实施星级景区评定和考核机制,争取年度新增A级景区4家。

(3)实行奖惩激励。积极鼓励旅游企业争优创先,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出台奖励措施,对评选为品牌企业的单位和“十佳”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创建成功的星级饭店、A级景区和星级旅行社实行鼓励政策;加强查处力度,对经营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定期向社会公布旅游企业的诚信经营情况,披露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问题。

(4)倡导特色发展。鼓励培育一批商务型、度假型、会议型特色文化主题酒店和休闲型大景区,理性培育批发型、零售型、网络型等专门旅行社,引导旅游企业多业态专业化的发展方向;积极鼓励市内品牌饭店、旅行社、旅游景区开拓经营渠道,推进市内旅游企业连锁化、品牌化建设,促进旅游企业产业链集团化发展。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强化低碳经经济背景下的绿色经营理念,努力创建绿色企业。

(5)推进行业自律。要进一步发挥旅游协会代表和维护行业利益、规范行业秩序、沟通行业内外、支持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强化对旅游社、旅游饭店、景区、旅游商品、乡村旅游等专项行业协会组织在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导游作为旅游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行业的直接窗口形象,要重视导游队伍建设,激活导游服务中心体制和机制。要加快建立旅游协会导游分会,不断提高导游队伍整体素质。

(五)大力实施创先争优工程,加快构筑旅游综合保障体系

紧紧围绕深化“作风建设加强年”活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树立优良的干部形象,建设一支强有力的旅游干部队伍。

1.强学习,提素质。

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十届全会精神为主线,争创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干部,依托“湖旅论坛”学习载体,坚持每月一次的机关学习日制度和例会学习制度,广泛开展学理论、学业务、学典型“三位一体”的学习活动。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创新发展旅游新业态研讨、旅游十二五规划、旅游十大课题调研、学习周边地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旅游业发展。同时要实行学考结合、学用结合,以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2.强队伍,形氛围。

围绕“创先争优”和“万名群众评议机关”活动,积极开展“创业创新好班子”争创和“三大竞赛”活动,以夯实基层组织、增强服务功能、推动科学发展、塑造人民群众满意的旅游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旅游系统《关于建立全市旅游创业创新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努力建设一支团结、民主、凝聚力和战斗力强、能够适应旅游发展新形势的坚强领导班子。强化全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继续推进“五个一批”培养机制,尤其是充分发挥年轻干部的青春活力和聪明才智,围绕旅游经济发展的目标战略,共谋划策,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要规范管理,理顺关系,加大机关各处室及局属企事业单位之间干部交流力度。要切实关心机关干部职工和退休干部,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用诚心换真心,用真情换激情,全力营造浓厚的干事氛围。同时,要积极优化全市旅游队伍结构,充分调动各个层面干部的积极性,提升旅游主管部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本领和水平,提高旅游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3.强服务,优环境。

要树立“一切围绕基层转、一切围绕发展干”的强烈意识,围绕旅游经济强市战略,以推动“百亿十大”工程建设和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重点,继续实施“双创”、“双服务”两大竞赛活动,同时要全面开展“做四事干部、创优异成绩、树一面旗帜”竞赛活动,深化领导干部联系制度、创先争优党群共建制度、“一对一帮扶导师制度”、“党员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深化季度县区旅游局长、重点旅游企业工作例会制度和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制度,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4.强规范,树形象。

加强内部管理,注重干部队伍整体建设和日常管理制度落实。重点要围绕机关作风建设主题和“创先争优”系列活动,以创建“先进处室”和争当“先进个人”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日常管理、加强监督考核力度,着力治“庸”、治“懒”,确保工作顺畅、高效运转,努力打造一支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和谐型和廉洁型的“五型”旅游干部队伍,培育“务实创新、团结创业”的良好局风和“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旅游”的工作环境。同时,要按照局党组《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认真贯彻执行《领导集体决策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坚持完善谈心谈话、述职述廉、个人事项报告等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的经常性监督。要层层签定廉政建设责任书,逐步建立健全勤政廉政层级负责和承诺制度,确保旅游系统和谐廉洁,为旅游大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环境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