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发展观振兴中华心得感想

时间:2022-11-02 08:32:00

实践发展观振兴中华心得感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立国思想的必然延续

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以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立国思想,引导中国走向强盛,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振兴。以为首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总结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现实实际而形成的。科学发展观既立足于中国社会现实,又具有前瞻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大政方针。

历代中共领导人都提出符合中国实际的治国方针。

立国之初,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建设中利用中国的人口优势,提出“人多力量大,热气高,干劲足”,“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人定胜天”,鼓励生育。这是当时中国作为帝国主义封锁下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农业国现实所决定的: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农业人口;几乎没有科技含量,只靠人力和少量畜力的农作;为了让农民感受到翻身的幸福而把土地分成小块由各家各户耕种,劳动生产率低下;几乎没有大规模水利设施,种地靠天。一个农业人口可以生产几百斤粮食,除了养活自己,可以有少许多余用来养活城里人,用来和苏联老大哥换点工业品和抵还朝鲜战争的借贷。劳动生产率低,要解决数亿人的生存,要积聚社会财富,只能靠人口多。当时与“人多力量大”相对立的是“知识就是力量”这一从苏联引进的口号,虽然还不敢提到“第一生产力”或“决定性力量”的高度,但在物质极度匮乏,知识不可能转化为生产力,又不能当饭吃的情况下,几乎成了“右派言论”。第一个提出控制人口的马寅初先生也遭到批判。

符合中国实际的人海战术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胜利,新中国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历经二十年的建设,在工业和科技方面积累了一定基础,在六十年代本可以和“亚洲四小龙”一起起飞,只可惜陷入泥潭。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总结建国所有经验和教训以后,经过深思熟虑提出来的。既照顾了老革命们的“担心”,又解决国家的出路。经过十年,中国经济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人民对外面世界现代化生活十分向往。这就是国情。因此,经济上要奋起直追,因此要提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没有前人的经验,只好“摸着石头过河”。由于是“摸着石头过河”,就难免出现一些“前进中的失误”。例如国企转制中出现的问题、农村弃耕问题等,但成绩绝对是主要的。

苏联综合国力可与美国抗衡,且先于中国进行“改革”,请问,现在在世界上谁的话响亮?当年苏联选择了与中国恰恰相反的改革道路,从上层建筑的政治开始改革,企图一步到位。结果先是苏共解散,再是联盟解体。当年苏联综合国力强大是不争的事实,但这种强大是建立在奴役东欧各国的基础上的。华约解散后,这种“强大”便荡然无存,不但太平洋舰队锈在港口,就连人民的基本生活品都一时无法解决。因此,国策方针正确与否,决定党、国、民、族命运,影响世界格局。

“三个代表”思想则是针对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问题,针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其实,执政党的先进性除了决定自身的政治命运以外,还决定了国家民族发展的走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上是指出不能盲目发展经济,为全党全国敲响警钟。

十七大召开,中国的国内外形势又是如何呢?中国基本小康;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综合国力相对改革开放之初大大增强;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在世界举足轻重。另一方面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更加暴露、尖锐:例如,三农问题,环境保护问题,金融安全问题,老龄化社会问题……。总之,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之间的矛盾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

现阶段中国的发展不能只拉车不看路。中国发展的高速度更要求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必须更科学。现在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也不能再摸着石头过河了,高速发展如果在方向上出了差错,损失比“摸着石头过河”的时候要大得多。另一方面,多年的发展积累了现代经济建设的丰富经验,我们党有能力制订国家前进的方针。

和三十年前比,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起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金融海啸发生后,强大的中国成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中国融入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现在是轮到中国一打喷嚏,世界就要感冒的时候了。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负责任的前提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对世界有更大贡献。

因此,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时候了。

二、科学发展观覆盖中国社会的方方面,是一切工作的指针。

“发展”是第一要义。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国家、民族要生存就要发展。以经济发展为例,我们从早期“人定胜天”和后来“知识就是力量”;到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要求“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到“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一认识深刻变化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可以看出科学发展观形成的过程。抓住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中国经济的发展就有保证。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解放以来,我们在寻找社会前进动力方面也有过深刻的变化:“以阶级斗争为纲”解决了中国政治立国的问题,但扩大化了就伤人,就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就影响综合国力的迅速壮大。试问,当经济必须服从政治,生产经济必须符合阶级斗争需要的时候。发展能不受阻碍吗?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比“以阶级斗争为纲”大大前进了一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中国在打开国门时,在考虑摆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小心翼翼迈出第一步时不会跌倒,也使开国元勋们稍微放心,改革开放的成就又使他们更一步步放心地把方向盘交到改革派手里。

“三个代表”思想,把发展的范围涵盖到生产力、文化和人民利益。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工作内容具体化,且凸显人本思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两个文明一起抓……,两手都要硬”保证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本质。

科学发展观在论述“全面”时,加入了重要内容,比“两个文明”多了个“政治文明”,这又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是否可以看成“政治改革”的信号?总之,这一进步反映了中国人在富裕起来后对生活品位的思考,反映了领导层的人本思想-顺应民心,更是反映了领导层治国本领上层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积累,使濒临崩溃的中国空前强盛,丰实的经济基础使我们有能力考虑上层建筑-政治的改革,反之,政治文明建设能进一步激起国人对国家复兴的热情,作用到经济基础将促使经济进一步得到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发展的各个方面不是孤立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经济发展要和人的发展相协调,没有经济基础,谈不上人的发展,就如石器时代不需要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同样,没有人的发展,经济发展不下去。试想把载人飞船控制器交到一位非洲土著人士手里,飞船能继续飞吗?人依存于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生存的条件。牺牲自然的发展是短命的,因此在发展经济时必先评估对自然生态的影响。不能走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错误老路。

科学发展强调可持续。目光长远。我们所做的一切,创造了中国的今天,更为了中国的明天。不能把前进的风帆收起,享受今天的成果。科学发展观的先进性很重要一点在于“可持续”。“全面”、“协调”强调发展的横向覆盖,“可持续”强调发展的纵向推进方式。成熟的国家发展策略不搞短期行为,不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而是找准方向,订好策略,持续发展。公务员之家

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指针。

三、教育工作者必须带头、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国家行为,教育反映执政者的政治意志。新课程是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从教育理念到具体教学行为的改变,都反映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例如“生本”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的一致性;例如强调“过程与方法”就是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凡此种种,都说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我们领会新课程理念,办好现代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点是党员、干部,因为党员干部是群众的“带头人”。教育工作者是学生的“带头人”,率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引领学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才能使下一代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这是科学发展观成为全民思想指针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