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培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20

专家培训总结

专家培训总结范文篇1

一、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我委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百名农业专家技术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统筹本次行动和其他经常性工作,形成委统一组织牵头,分片区组织实施,合力推进行动的工作格局,开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

二、总体要求

行动开展要紧紧抓住“一个核心”(转变工作作风让农民满意为核心)、做到“两个确保”(确保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确保工作实绩突飞猛进)、注重“三个创新”(及时发现并总结下田头期间农民创新形成的农业管理模式、农村组织经营模式、农业发展模式)、抓好“四个提升”(深入一线,确保实现服务对象的农业科技水平新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能力新提升、农业安全保障水平新提升、农民技能素质新提升)、突出“六新六化”(“六新”即顺应发展新要求,确立发展新思路,推动发展新跨越,构建发展新格局,提升发展新水平,开创发展新局面;“六化”即现代农业项目化,项目农业园区化,高效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产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市农委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监督,及时调度,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全体下田头专家应千方百计宣传中央省市各项惠农政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传递各类供求致富信息,促进产业园区提档和主导产业扩面,推动全市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三、主要内容

1、精心组建专家团队分片区乡镇成立八个专家服务团,每个服务团农业专家13-14名,要求具备较高的粮食、瓜菜、花卉等生产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熟悉农技推广工作和能满足广大农民的技术需求,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身体健康,能承担服务对象的技术指导任务。经过市农委及专家服务团确定的农业专家在各位团长和副团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2、深入一线传经送宝八个专家服务团要深入村组场圃、涉农企业、产业园区、田间地头,面对面进行交流指导。要主动把中央、省及我市发展高效农业、主导产业扩面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村组干部、园区老板、致富能人、科技示范户等服务对象宣讲,调动其发展高效农业及进行主导产业扩面的积极性;要及时将经过精心筛选的各类项目申报信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向服务群体传递辅导;要精选适合本地设施化栽培和高效栽培的名、特、优、新粮食、设施瓜菜、花卉等优良品种进行推介;精选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指导讲解,如西瓜育苗及嫁接技术、西瓜保护地栽培技术、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大棚辣椒高产栽培技术、大棚毛豆高产栽培技术、大棚黄瓜高产栽培技术、大葱高产栽培技术、大白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瓜田间作套种技术等。通过一线服务,力争达到如下成效:培育指导一批农业科技示范户、办好一批事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事、解决一批农民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落实一批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推广一批农民欢迎的先进适应技术。

3、创新思路指导培训按照“积极指导面上农业生产,着力推进园区提档升级,狠抓优势主导产业扩面”的总体要求,坚持“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服务便捷高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指导与培训活动。(1)技术指导。技术指导要把田头指导作为工作重点,与推进“四位一体”政风行风工作细则实施相结合。专家指导员在农作物生产关键季节(如播种、育苗、生长期等)到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园区、待扩面户、科技示范户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专家技术指导员每月到田头指导达到5天(次)以上,累计田头工作时间达30天(次)以上。专家指导员与接受指导的单位和农户要建立经常性联系,并可通过电话、“三农”热线12316、发送电子邮件、短信息等形式对示范户进行技术指导服务,达到及时、便捷、高效。(2)综合培训。“百名专家下田头、服务三农惠民生”行动实施过程中要树立大培训、大服务的观念,通过开展技术培训,提高接受指导的产业园区、示范户和辐射户的科技水平和素质。根据农民需求,在粮食、瓜菜生长时期,到每村集中办班,在集中办班的基础上,利用放科技电影、播放光盘、多媒体教学、排演节目等形式进行培训。培训要把满足园区及农户技术及信息需求放在首位,根据不同群体、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开展全方位培训,实行专家服务团科技培训与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农业职业技术培训、农业创业培训有机结合,大班和小班相结合。整合农干校培训资源,编印百名专家下田头专用提档、扩面、高产高效栽培生产技术资料,改变分期编印分发的资料不利于农户保管的实际问题,进行装订成册,产业园区、待扩面村组、科技示范户一户一册。

4、强化平台拓展阵地充分发挥电视台、报纸等主流媒体作用,通过联办节目、开办专栏、有奖征文等形式,大力宣传各项惠农政策、农产品供求信息,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1)强化电视媒体的宣传服务平台作用。市农委和电视台联合开办《百名专家下田头帮农忙》栏目,按农时预先排定专家,根据农民急需、反应及时、田头讲解、突出实效的原则,及时宣传报道专家到一线为农民解决的各类有代表性的农技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制作、播出农民关心的有针对性、代表性的各类涉及农业政策、供求信息、产业规划问题,各位专家均在第一时间现场讲解,形象生动,突出时效。节目内容在电视台滚动播出三次后,分别上传政府网、农业网。(2)拓展新闻媒体为政策、技术宣传阵地。行动开展期间,市农委和《市报》联合开办专栏宣传介绍惠农政策、致富信息及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同时,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新闻中心举办“特色产业园区提档、优势主导产业扩面”有奖征文活动,邀请部门领导、农业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种养大户为园区提档、产业扩面进言献策,共同描绘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蓝图。

5、实行“物化技术”补贴参加“百名专家下田头服务团”的各科室(单位),应结合自身实际,优化资源配置,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争取以物化技术形式对进行指导的示范户进行适当补贴,调动广大科技示范户学科技、用科技、传播科技的积极性。

6、开动脑筋组织活动为推进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实施,确保取得实效,扩大行动影响,提高产业园区老板、科技示范户和下田头专家的积极性,各专家服务团可以依据情况设计“自选动作”,适时组织开展园区提档建设竞赛、科技示范户主导产业扩面竞赛、瓜菜生产节本增效竞赛等活动。开展相关竞赛活动的专家服务团及时向市农委汇报,由市农委组织专家组对竞赛情况进行评比,对获奖人员、单位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专家服务团依据组成人员和服务乡镇实际,还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三到位”、“四个一”等有意义的活动。各“自选动作”方案、效果要及时上报市农委。

7、发放填报两个《日志》把农委编印的《专家服务团服务日志》、《专家下田头技术指导日志》发给服务团领导和技术指导专家。两个《日志》的记载情况要规范,并能相互印证,其内容要及时、客观、真实,不得弄虚作假。(《专家服务团服务日志》见附表三、《专家下田头技术指导日志》见附表四)

四、计划进度

1、组织发动阶段

2013年7月底-8月初,在市农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下,制定相关工作制度,设计“规定动作”,确定下田头专家人选、片区分团、专家分组、团领导就任,成立监督考核专家组,遴选产业园区、涉农企业、科技示范户等;因地制宜确定下田头要宣传的政策、信息、技术,专家服务团制定工作方案,设计“自选动作”,制定下乡人员、时间、服务内容规划表,编制技术指导规程,编印技术资料;市农委下发《专家服务团服务日志》和《专家下田头技术指导日志》到专家服务团,召开“百名专家下田头、服务三农惠民生”行动动员会等。

2、下田指导阶段

2013年8月-12月,走进涉农企业、产业园区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单独访谈等形式了解意见和建议;进村入户,走进田间地头,对产业园、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政策信息服务;兑现“物化技术”补贴;开展以产业园、示范户为重点的各类技术培训,在生产关键季节和时期召开现场会和组织观摩,进行高产高效竞赛验收评比等。

3、总结验收阶段

2013年12月底,开展对百名党员专家下田头服务团绩效评价,根据平时检查和抽查情况、园区提档效率和扩面进度推进情况、政策信息技术指导产生效益、两个日志记载情况、参加电视报纸节目质量、有奖征文刊登数量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对服务团和专家进行排名,奖优罚劣。收集和整理行动资料,形成工作总结,完善验收材料。

五、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百名专家下田头、服务三农惠民生”行动的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把开展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全委关于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委党委成立“百名专家下田头、服务三农惠民生”行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各单位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开展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与搞好当前各项工作的关系,要把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本职工作紧密结合,切实做到一体抓推进、一体抓落实,努力以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推动各项工作,以各项工作的新进步检验百名专家下田头行动的成效。对本次行动开展过程中形成的让农民满意的工作机制、服务方式,行动告一段落后,要长期坚持,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提升服务效能。

专家培训总结范文篇2

为加强境外培训工作管理,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境)外培训渠道管理暂行办法》及实施细则(外专发〔**〕4号、8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就建立境外培训机构(以下简称机构)与境外培训团组(以下简称团组)双向评估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评估应遵循的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客观公正;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培训实效;坚持沟通协调,注重平等和谐。

二、评估的范围

1、承担我省境外培训任务的所有机构,包括在国家外国专家局《境外培训机构名册》上选用的,组团单位根据培训内容自行联系的国(境)外政府部门、公益团体、国际组织和知名企业、大学,以及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选用的其他机构。

2、我省派出的所有团组。

三、评估内容与方法

(一)对机构的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为:机构在培训课程设计与组织实施、与培训内容相关的考察活动安排与组织实施、生活接待安排、履行协议及收费等方面的情况。

评估采取填表反馈和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由各团组如实填写《境外培训机构评估表》(附件1),于团组回国后10日内反馈省外国专家局。省外国专家局还将通过向国家外国专家局和外省市外国专家局了解情况、与机构有关人员面谈、不定期召开组团单位和团组相关人员座谈会等多种途径,了解机构的培训实力、特长、接待能力、信誉等方面的情况。

省外国专家局根据团组的评估意见和其他途径了解的情况,对机构作出综合评估意见,建立机构备选库。综合评估分为优、良、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对综合评估达到“良”以上等级的机构,选入我省机构备选库,作为各组团单位申报年度境外培训项目计划时优先选择机构的依据,对连续3年(次)被综合评估为“优”等级的机构,作为推荐使用的重点,并列为我省相对固定的境外培训基地。机构备选库的名单于每年10月在省外国专家局网站上公布。备选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已入选备选库但综合评估等级下降为“较差”的机构,暂不予推荐;对不予整改的,省外国专家局将其从备选库中取消,并汇集情况后报国家外国专家局。

(二)对团组的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为:团组在培训包括考察中的学习态度、遵守纪律与时间、遵守交通规则和文明规范等方面的情况。

评估同样采取填表反馈和综合评估相结合的方法。由各机构如实填写《境外培训团组评估表》(附件2),于团组离开培训所在国(地区)后10日内直接反馈给**省外国专家局(地址、邮编、联系人、电话、传真等同上,也可邮件发送至gjc@)。省外国专家局也将采取召集部分团组成员座谈、个别交流等形式了解相关情况。

省外国专家局根据机构的评估意见、团组总结和通过其他途径了解的情况,对团组作出综合评估意见,并将意见反馈给组团单位。对团组中表现优秀或较差的学员,会同或建议组团单位向派员单位反映其情况。对组团单位未按要求组织安排培训或不注重培训效果、违反外事纪律的,省外国专家局将予以通报,视情减少或不予安排翌年的培训计划,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四、有关要求

(一)组团单位负责境外培训工作的部门在实施培训项目前,要提前与机构认真研究,包括课程设计、访谈考察内容等,合理、科学地进行安排,并与机构签订《境外培训协议书》。

(二)组团单位(包括团组)不得向机构提出违反境外培训规定的要求。机构和团组应共同严格执行报批的培训日程,确保听课和对口考察交流或业务实践活动分别超过在外日程的三分之一,确保在外时间一般不少于21天,确保在1个国家(地区)的1-3个城市内完成培训任务。严禁擅自改变培训课程、日程和缩短培训时间,严禁以各种名义前往未报批国家(地区),包括未报批的“申根国家”和互免签证国家。坚决制止假借培训名义变相公费出国(境)旅游。

(三)机构要严格遵守我国的境外培训规定,认真履行与组团单位(团组)签订的《境外培训协议书》,按报批的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培训。认真选配授课人员和翻译,妥善安排团组的伙食、住宿和交通等生活事宜,确保培训质量。对弄虚作假、编造培训日程等违反我国境外培训规定的,省外国专家局将其从备选库中取消,并如实向国家外国专家局反映情况。

(四)组团单位与机构关于培训费用金额和支付方式等,要明确写在协议中,低于国家标准或国家及境外给予资助的费用,不得向参训人员收取,也不得向财政部门申领和报销。严禁以营利为目的高收费、乱收费组团。严禁机构采取虚开发票、发奖金、给回扣等方式招揽团组。严禁团组私分、变相私分或违规开支培训费用。

专家培训总结范文篇3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全县粮食总产6亿斤的总体目标,以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以超级稻高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共同推进的工作措施,加大超级稻良种及配套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开展超级稻生产经营主体培训,着力构建“农科教、企社户”紧密联合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实现“双增一百”目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在全县25个乡(镇)全面组织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早、晚稻示范推广面积各10万亩(具体见附表),重点在、等重点示范乡(镇)推广应用面积9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其他乡(镇)完成推广应用超级稻面积20万亩,实现百亩示范方双季亩产1100公斤,万亩示范片双季亩产1000公斤。全县培训超级稻技术骨干200人次,科技示范户1500户以上。

三、实施内容

今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重点是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开展技术集成创新,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组织好高产创建。同时,要发挥科技示范村的带头作用,搞好现场观摩,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促进超级稻面积推广应用。

1、示范推广超级稻主导品种:根据我县生产现状,确定推介一批超级稻主导品种。早稻:淦鑫203、03优66、新丰优22、金优458;中稻深优9516、天优华占、甬优12号、Y优1号;晚稻:五优308、五丰优T025、丰源优299、天优998、天优华占、甬优12号。

2、集成配套高产技术:各乡镇要针对当地水稻生产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开展专题试验,实行重点突破,集成2-3项简便实用,农民易掌握的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综合应用双季超级稻“早、壮、强”、水稻“三高一保”、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三控”施肥、超级稻“三定”栽培等栽培技术原理指导超级稻生产,重点抓好超级稻合理选种、培育适龄壮秧,科学控苗增穗,氮肥后移,施好穗粒肥等关健技术,充分发挥超级稻穗大粒多,高产稳产优势。

3、科学选择万亩示范片:根据我县实际,确定建立以等三个乡镇相对集中连片2个万亩超级稻高产示范片建设活动;在镇文院村、镇村建立两个百亩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将树立一块标志牌,主要内容为: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实施面积、产量指标等,同时对核心示范区参与农户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工作台账。

4、深入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围绕超级稻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充分利用科技入户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平台,采取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专项技术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培训方式,广泛培训超级稻示范户,县农粮局重点培训乡镇农技人员、种粮大户、示范片核心区农户。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培训不少于50—80户示范户,示范户田块要尽可能连片,优先选择种粮大户、便于参观学习的农户作为示范户。做到示范区村村都有示范户,充分展示超级稻增产、增收效果,积极引导农民自觉示范推广超级稻,今年,我县超级稻示范户培训不少于1500户。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县农粮局成立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指导组。由县农粮局局长任组长,分管种植业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县农机局、农技中心、土肥站、植保站、种子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察指导;抽调农业系统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实行首席专家责任制,专家技术组负责做好本地适宜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栽培技术规程制定、示范推广工作的检查指导、编印相关技术资料等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在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采取县专家组成员负责核心示范区、每人包3—4个乡(镇),乡镇农业综合站人员结合本乡镇的实际制定推广实施方案,每人负责3—4个行政村,每逢农事季节或生产关键期,务必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向农户传授新技术,确实解决好生产过程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加大宣传,强化培训。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动员科技人员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吸引农民广泛参与,发挥示范户的积极作用,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指导促进各项措施到位,搞好技术服务。万亩高产示范片乡(镇)要充分发挥高产示范样板作用,在关键季节分别组织1—2次现场观摩会议和2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员直接参与核心区的全程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全面提高超级稻技术入户率。

3、整合资源,提高效果。超级稻示范推广需要多部门的合作,要强化农科教企结合,调动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多方面的积极性,要把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与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阳光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业科技入户项目等工作相互衔接,充分利用这些项目建设和实施的有利平台,在更大程度上、更广范围上推动超级稻发展,发挥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增产效果。

4、抓好测产验收,宣传经验典型。2014年超级稻测产验收工作将由省厅组织专家现场验收,客观公正评价我县超级稻实验效果。乡镇各地要及时总结超级稻示范推广的先进经验和高产典型,及时汇报超级稻工作进展,提交工作总结。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扩大辐射力,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推动大面积超级稻发展。

五、工作安排

(一)方案制定

1—2月,按照省厅工作方案制定本地具体实施方案,宣传推介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超级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建设地点和示范乡(镇)1500户超级稻示范农户,落实有关技术试验。

(二)组织实施

3—7月,超级稻早稻示范工作落实和技术培训与指导。项目技术专家组及各示范乡镇分级开展技术培训,并深入基层开展市场调研和技术服务,现场指导稻农生产,抓好早稻集中育秧,了解各地超级稻市场及示范推广中的问题和典型经验,提出促进超级稻示范推广的对策措施。同时,做好早稻测产和总结。

8—10月,超级稻晚稻示范工作落实和技术培训与指导。项目技术专家组及各示范乡镇分级开展技术培训,并深入基层开展生产调研和技术服务,现场指导稻农生产,了解各地超级稻生产及示范推广中的问题和典型经验,提出促进超级稻示范推广的对策措施。开展流动现场观摩,做好晚稻测产和总结。

专家培训总结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全县粮食总产6亿斤的总体目标,以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以超级稻高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共同推进的工作措施,加大超级稻良种及配套集成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开展超级稻生产经营主体培训,着力构建“农科教、企社户”紧密联合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实现“双增一百”目标,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在全县25个乡(镇)全面组织实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早、晚稻示范推广面积各10万亩(具体见附表),重点在、等重点示范乡(镇)推广应用面积9万亩。辐射带动全县其他乡(镇)完成推广应用超级稻面积20万亩,实现百亩示范方双季亩产1100公斤,万亩示范片双季亩产1000公斤。全县培训超级稻技术骨干200人次,科技示范户1500户以上。

三、实施内容

今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重点是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开展技术集成创新,通过培育科技示范户,组织好高产创建。同时,要发挥科技示范村的带头作用,搞好现场观摩,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促进超级稻面积推广应用。

1、示范推广超级稻主导品种:根据我县生产现状,确定推介一批超级稻主导品种。早稻:淦鑫203、03优66、新丰优22、金优458;中稻深优9516、天优华占、甬优12号、Y优1号;晚稻:五优308、五丰优T025、丰源优299、天优998、天优华占、甬优12号。

2、集成配套高产技术:各乡镇要针对当地水稻生产制约因素,因地制宜开展专题试验,实行重点突破,集成2-3项简便实用,农民易掌握的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综合应用双季超级稻“早、壮、强”、水稻“三高一保”、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三控”施肥、超级稻“三定”栽培等栽培技术原理指导超级稻生产,重点抓好超级稻合理选种、培育适龄壮秧,科学控苗增穗,氮肥后移,施好穗粒肥等关健技术,充分发挥超级稻穗大粒多,高产稳产优势。

3、科学选择万亩示范片:根据我县实际,确定建立以等三个乡镇相对集中连片2个万亩超级稻高产示范片建设活动;在镇文院村、镇村建立两个百亩核心示范区;每个核心示范区将树立一块标志牌,主要内容为: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实施面积、产量指标等,同时对核心示范区参与农户进行造册登记,建立工作台账。

4、深入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围绕超级稻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充分利用科技入户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平台,采取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专项技术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培训方式,广泛培训超级稻示范户,县农粮局重点培训乡镇农技人员、种粮大户、示范片核心区农户。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站培训不少于50—80户示范户,示范户田块要尽可能连片,优先选择种粮大户、便于参观学习的农户作为示范户。做到示范区村村都有示范户,充分展示超级稻增产、增收效果,积极引导农民自觉示范推广超级稻,今年,我县超级稻示范户培训不少于1500户。

四、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县农粮局成立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指导组。由县农粮局局长任组长,分管种植业的副局长任副组长,县农机局、农技中心、土肥站、植保站、种子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督察指导;抽调农业系统具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实行首席专家责任制,专家技术组负责做好本地适宜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栽培技术规程制定、示范推广工作的检查指导、编印相关技术资料等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在超级稻示范推广过程中,采取县专家组成员负责核心示范区、每人包3—4个乡(镇),乡镇农业综合站人员结合本乡镇的实际制定推广实施方案,每人负责3—4个行政村,每逢农事季节或生产关键期,务必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向农户传授新技术,确实解决好生产过程的各种问题,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加大宣传,强化培训。县乡两级农技推广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等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动员科技人员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吸引农民广泛参与,发挥示范户的积极作用,加强技术培训、强化技术指导促进各项措施到位,搞好技术服务。万亩高产示范片乡(镇)要充分发挥高产示范样板作用,在关键季节分别组织1—2次现场观摩会议和2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员直接参与核心区的全程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全面提高超级稻技术入户率。

3、整合资源,提高效果。超级稻示范推广需要多部门的合作,要强化农科教企结合,调动推广部门、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种植大户等多方面的积极性,要把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与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阳光工程、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水稻高产创建活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农业科技入户项目等工作相互衔接,充分利用这些项目建设和实施的有利平台,在更大程度上、更广范围上推动超级稻发展,发挥超级稻品种的产量潜力和增产效果。

4、抓好测产验收,宣传经验典型。2014年超级稻测产验收工作将由省厅组织专家现场验收,客观公正评价我县超级稻实验效果。乡镇各地要及时总结超级稻示范推广的先进经验和高产典型,及时汇报超级稻工作进展,提交工作总结。同时,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扩大辐射力,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扩大影响,推动大面积超级稻发展。

五、工作安排

(一)方案制定

1—2月,按照省厅工作方案制定本地具体实施方案,宣传推介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超级稻万亩高产示范片建设地点和示范乡(镇)1500户超级稻示范农户,落实有关技术试验。

(二)组织实施

3—7月,超级稻早稻示范工作落实和技术培训与指导。项目技术专家组及各示范乡镇分级开展技术培训,并深入基层开展市场调研和技术服务,现场指导稻农生产,抓好早稻集中育秧,了解各地超级稻市场及示范推广中的问题和典型经验,提出促进超级稻示范推广的对策措施。同时,做好早稻测产和总结。

8—10月,超级稻晚稻示范工作落实和技术培训与指导。项目技术专家组及各示范乡镇分级开展技术培训,并深入基层开展生产调研和技术服务,现场指导稻农生产,了解各地超级稻生产及示范推广中的问题和典型经验,提出促进超级稻示范推广的对策措施。开展流动现场观摩,做好晚稻测产和总结。

专家培训总结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全县粮食总产8亿斤以上的总体目标,以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以超级稻高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大力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着力构建“农科教、个社户”紧密联合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实现“双增一百”的目标,为全县粮食生产持续丰产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加大超级稻良种及配套集成技术推广力度,计划全县示范推广超级稻30万亩以上,其中早稻15万亩,晚稻15万亩。实现亩增产稻谷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全县培训专业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1000户以上,重点抓好一个万亩示范片和二个百亩核心方,辐射带动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具体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2013年工作重点是扩大超级稻品种应用面积,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提升示范户科技水平、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们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一)示范推广超级稻主导品种。

农业部认定的101个超级稻品种,适合我省种植的近40个。根据我县实际推广应用情况,今年全县主推超级稻品种早稻为淦鑫203(荣优3号)、金优458、新丰优22、03优66、中嘉早17号等,中稻为扬两优6号、Y两优1号、天优华占等;晚稻为五丰优T025、五优308、淦鑫688、天优华占、丰源优299、天优998等。结合万亩高产示范和百亩冲超高产攻关,继续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和超级稻生产力比较试验,以引进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新品种(组合),筛选和贮备超级稻良种。

(二)集成配套超级稻高产技术。

针对我县水稻生产关键制约因素,实行重点突破,集成推广2-3项简便实用、农民易掌握的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综合应用双季超级稻“早壮强”、水稻“三高一保”、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三控”施肥、水稻“三定”栽培等栽培技术原理指导超级稻生产,重点抓好超级稻合理用种量,培育适龄壮秧,科学控苗增穗,氮肥后移、施好穗粒肥等关键技术,发挥超级稻穗大粒多、高产稳产优势。

(三)深入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

围绕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充分利用科技入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平台,创新培训方式,采取“省市县乡”分级培训、“参与式”培训和“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培训技术骨干与培训种粮大户、种粮能手,专项技术培训与通用技术培训”三结合培训等方式广泛培育超级稻示范户,提高培训实效。2013年全县培训示范户1000户以上,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培训提高超级稻科学种植水平。

(四)大力开展超级稻高产示范。

在乡建立1个双季超级稻万亩示范片,示范片覆盖等6个行政村,农户2678户,示范面积1.02万亩。在乡村、对乡村建立2个双季超级稻百亩核心方。百亩核心方双季稻两季亩产1100公斤以上,单季稻亩产700公斤以上;万亩示范片双季稻两季亩产1000公斤以上,单季稻亩产650公斤以上。在示范区竖立超级稻示范标志牌,建立核心区实施工作台账。

四、工作安排

(一)方案制定(1-3月)。

按照省厅总体工作方案制定县2013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方案,筛选、宣传、培训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超级稻示范区建设地点和有关试验,开展示范农户培训。

(二)组织实施(4-10月)。

落实早、晚稻超级稻示范工作任务,组织项目技术专家组开展技术培训,并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调查了解各地超级稻生产及示范推广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与措施。早晚稻超级稻关键季节组织开展流动现场观摩,并做好早晚稻超级稻测产验收工作和检查等。

(三)总结验收(11-12月)。

项目实施完成,进行项目年度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迎接省验收,形成总结报告,提交省科教处和农技推广总站。开展项目实施成果经验交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县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县农技站、科教站、土肥站、植保站、种子管理站、良种推广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站,负责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等日常工作。

二是成立县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和乡镇技术推广服务小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由县种子管理站陈隆添研究员任首席专家,专家组成员由局农技、土肥、种子、植保等相关专业股站的技术骨干组成,具体人员为李雄、邓聚成、赖伍生、熊桂花、曾俊。技术专家指导小组负责超级稻品种选定,配套高产技术的组装,以及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制定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和项目任务的具体落实。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组成技术推广服务小组,实行技术指导员挂点连户责任制,负责本乡镇的田间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

(二)加强技术培训。在省超级稻技术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试验研究和技术服务,对全县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进行技术培训,编印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手册和明白纸、挂图等,直接发到农户手上,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在水稻栽插和中期管理等关键时期,组织1-2次全县性现场观摩,县乡技术指导员要直接参与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和万亩示范片高产创建,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三)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和调动科研教学单位、推广部门、种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强化“农科教、个社户”联合,创新超级稻示范推广机制,提高技术到位率。同时,将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与水稻高产创建、农业科技入户、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阳光工程、水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和粮食科技丰产工程等项目资源进行整合,实行项目带动战略,利用好相关项目平台,发挥项目叠加效应,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上推动超级稻发展。

专家培训总结范文篇6

关键词:教师培训专业发展自我反思

在基础教育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命题越来越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负责教师教育的机构也在千方百计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适应课程改革、适应素质教育实施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更多的地方和单位采取了聘请专家进行专题培训的形式,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并非十全十美。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强烈的主体性色彩,不仅仅是规章制度和要求就能凑效,尚有许多其自身发展的内在机理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一、影响基层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从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目前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实际实际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少。由于受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很难走出校门,走出本地区去学习,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有的教师从教二十余年还从没有参加过县里组织的教学研讨会,更不用说到外地学习取经了。教师长年囿于学校的小天地中,难以撼动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对实施教学改革缺乏信息的支撑,难免会出现夜郎自大的现象,更有闭门造车之嫌。

第二,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受限。在与教师们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学校主人制度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占毕生相当大,教师们感到教学压力很大,总担心学生成绩上不去,担心被平行班比下去。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千方百计抓考试成绩,越抓越死,学生学习成绩反而进步不大,越是进步不大,教师抓得越紧——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效益提高的途径便被弃置,影响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

第三,组织有限的培训活动,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每年都有地市级培训、县区级培训若干次,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层次越高的培训,受训的面也就越窄;一方面培训的内容并不连贯,培训效果受到影响。这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暂时的而不能持久,是零星的而不能系统化。教师专业发展除专业引领外,更需要系统的培训来支持。

第四,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与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提高是综合性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虽是持久的但也并非立竿见影,不如教师紧抓一阵来得效益高,因此许多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提高的是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次之,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譬如要求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们就觉得很累,并且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成效慢。这就好比翻越山头一样,大家习惯了从山上的羊肠小道走,年复一年,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繁琐,但要让他们打一条隧道,可能一年两年完不成任务,效益一时难以显现,大家就不愿去做。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认识不足,影响了其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从以上几种因素的分析来看,前三条基本上属于外部因素,而第四条恰恰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教师自身的需要是其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使教师认识到位,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大提高,大飞跃。

二、设计专家引领模式,促进教师理论提升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则难以突破多年教学经验累筑起来的藩篱,专业发展的预期往往落空。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的一点是专家的理论引领并不能解决教师的所有实践问题,至少是不能圆满地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弄清楚专家引领的作用的前提下,认真设计专家引领的模式,让一线教师能够获得最大的帮助。

当前活跃在教师培训领域中的许多专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很深入,但由于职业的缘故多远离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因此理论造诣往往高于对实践的理解。因此,引入专家培训的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开阔一线教师的理论视野,使一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强化教师的理论素养,使其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实践中不至于走偏方向;二是通过这些走南闯北的专家让教师了解全国各地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从面对自身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从而使教师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

基于上述专家引领的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在设计教师集中培训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专家队伍的阵容要有层次性。每次培训纯理论层面的专家培训要占整体内容的四分之一左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较好找培训内容应设计为二分之一,实践探索方面的内容占四分之一左右。这样就能够使教师既能很好的消化理论,真正达到引领的目的,同时实践探索的案例又能给教师的实践创造提供一个基本的蓝本,使教师在这个蓝本的启发下进一步拓展创造的空间,达到培训促进教师理论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效果。

二是要了解教师的需要。在组织培训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中急需解决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样能够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三是培训主题要明确。每一次集中培训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确定培训的基本内容和方案。在聘请专家时,我们要将培训设计解决和要突破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告诉专家,并与专家协商培训的基本方式,优化培训的过程。同时要协调不同层次培训者,使他们的培训做到前后呼应,尽最大可能地放大培训的成果。三、引导教师独立思考,促进教师实践能力

许多教师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职业生涯,而非专业生涯,因此其教育教学工作往往被“降低为机械的习惯,降低为虚伪的、半心半意的例行公事”。①而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就要首先改变这种职业观念,进一步“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探索的、发现的快乐,使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②实际上,在这些教师中并非是大多数人一开始就出现了职业模式化倦怠,而是因为他们缺少引领,缺少独立的思考,缺少思考和研究的方法,才导致他们的教学成为“职业”而不是“事业”,成为“工作”而不是“艺术”。因此,我们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问题,绝不能忽视教师是实现其专业发展的主体,必须调协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我们实施对其不断引领的同时,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不唯上,不唯专家,要对教育教学更多地进行独立的思考,在思考中发现教育教学的乐趣和终极价值。

一是教师必须要学会理论思考。任何一种理论无论如何自圆其说,都与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存在距离,只有老师消化了理论的精髓并渗透到实践中去,才能说是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结合。但是,对于专家的前沿性理论,教师不是亦步亦趋地照搬,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实验与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接受的同时必须加上自主地独立的思考,从自己所理解的透彻的那一点入手,指导自己的实践。另外,并非所有的理论都是完善的,没有一丝缺陷的,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理论的缺陷并进行了弥补,我们才能说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做到了这一点,教师自身也就从职业教师变成了具有“专业发展”能力的教师。

二是要对教材与教学环节作独立思考。教材是教学的辅助性材料,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材的地位已经从教学的“圣经”转变为教学的一种基本资源,仅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种参考样本。因此,要使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的突破,还需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首先从对教材的崇拜中走出来,从研究者、使用者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取舍和改造教学内容。另外,许多教师都观摩了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模仿其教学过程,而是要揣摩其所以然,把握隐藏在其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精髓,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是,没有对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具体行为的独立地批判性思索,是难以达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的。

四、经常性地进行总结反思,促进教学创新

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地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才能真正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

首先,要充分认识自我总结反思的重要性。“只有那些善于施行‘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具有较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较多地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其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莫过于“可提高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省认知,或者说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意识与能力”。③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来看,能够及时反思和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一种成效显著的评价活动,因为这种反思直接来源于自身的批判性思考,所掌握的进行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是任何一种他评的方式所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如果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为了教师间那种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横向评比,我们不用担心这种自评会有虚假的成份存在,他们的反思和自评没有任何功利,除自身发展之外。

其次,要从过程性和阶段性两个方面进行反思。教育评价学认为,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形成(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过程或某个阶段的总体评价)两大类④。这两种评价所承担的功能不同,一种是在过程中及时对自己的发展进程进行矫正和完善,一种是分阶段进行总结,集中把握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反思属于评价的范畴,是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教师对自身进行过程性反思,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教学进程趋向更加完善,从而实现教师平时的量变式发展和进步。总结性反思可以以半学期或半学年进行一次,着力对自己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为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发展的经验,集中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发展找到突破口,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飞跃。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评职称,也不是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更高一些教学分数,而是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实现教育的整体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为日益发展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有用人才的要求——这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高层次目标。因此,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长期的重要的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课题。

①[德]奥伊肯著,万以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专家培训总结范文篇7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基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才能跟上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从广大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目前在专业发展方面的实际实际看,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教师外出交流的机会少。由于受经费等因素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很难走出校门,走出本地区去学习,特别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有的教师从教二十余年还从没有参加过县里组织的教学研讨会,更不用说到外地学习取经了。教师长年囿于学校的小天地中,难以撼动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学模式,对实施教学改革缺乏信息的支撑,难免会出现夜郎自大的现象,更有闭门造车之嫌。

第二,教学压力大,学习时间受限。在与教师们座谈中,我们了解到学校主人制度中学生的考试成绩占毕生相当大,教师们感到教学压力很大,总担心学生成绩上不去,担心被平行班比下去。所以,教师的主要精力用于千方百计抓考试成绩,越抓越死,学生学习成绩反而进步不大,越是进步不大,教师抓得越紧——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通过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效益提高的途径便被弃置,影响了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

第三,组织有限的培训活动,难以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每年都有地市级培训、县区级培训若干次,但是仍然无法满足教师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层次越高的培训,受训的面也就越窄;一方面培训的内容并不连贯,培训效果受到影响。这样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是暂时的而不能持久,是零星的而不能系统化。教师专业发展除专业引领外,更需要系统的培训来支持。

第四,对专业发展的认识不够。与专业发展给教师带来的提高是综合性的,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虽是持久的但也并非立竿见影,不如教师紧抓一阵来得效益高,因此许多教师认为专业发展提高的是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已经次之,对专业学习与发展显得热情不足。譬如要求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教师们就觉得很累,并且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成效慢。这就好比翻越山头一样,大家习惯了从山上的羊肠小道走,年复一年,不觉得累,也不觉得繁琐,但要让他们打一条隧道,可能一年两年完不成任务,效益一时难以显现,大家就不愿去做。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上的认识不足,影响了其主动发展的积极性。

从以上几种因素的分析来看,前三条基本上属于外部因素,而第四条恰恰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教师自身的需要是其实现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使教师认识到位,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大提高,大飞跃。

二、设计专家引领模式,促进教师理论提升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专家的引领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带动,一线教师则难以突破多年教学经验累筑起来的藩篱,专业发展的预期往往落空。但是,我们必须要弄清楚的一点是专家的理论引领并不能解决教师的所有实践问题,至少是不能圆满地解决所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在弄清楚专家引领的作用的前提下,认真设计专家引领的模式,让一线教师能够获得最大的帮助。

当前活跃在教师培训领域中的许多专家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很深入,但由于职业的缘故多远离基础教育教学一线,因此理论造诣往往高于对实践的理解。因此,引入专家培训的作用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开阔一线教师的理论视野,使一线教师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当前教育理论前沿的基本情况,强化教师的理论素养,使其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在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实践中不至于走偏方向;二是通过这些走南闯北的专家让教师了解全国各地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从面对自身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评价,从而使教师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目前需要研究和突破的关键问题。

基于上述专家引领的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我们在设计教师集中培训方案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专家队伍的阵容要有层次性。每次培训纯理论层面的专家培训要占整体内容的四分之一左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较好找培训内容应设计为二分之一,实践探索方面的内容占四分之一左右。这样就能够使教师既能很好的消化理论,真正达到引领的目的,同时实践探索的案例又能给教师的实践创造提供一个基本的蓝本,使教师在这个蓝本的启发下进一步拓展创造的空间,达到培训促进教师理论提升和专业发展的效果。

二是要了解教师的需要。在组织培训前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了解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中急需解决又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这样能够增强教师培训的针对性,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三是培训主题要明确。每一次集中培训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主题确定培训的基本内容和方案。在聘请专家时,我们要将培训设计解决和要突破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告诉专家,并与专家协商培训的基本方式,优化培训的过程。同时要协调不同层次培训者,使他们的培训做到前后呼应,尽最大可能地放大培训的成果。

三、引导教师独立思考,促进教师实践能力

许多教师把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当作职业生涯,而非专业生涯,因此其教育教学工作往往被“降低为机械的习惯,降低为虚伪的、半心半意的例行公事”。①而要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就要首先改变这种职业观念,进一步“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探索的、发现的快乐,使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②实际上,在这些教师中并非是大多数人一开始就出现了职业模式化倦怠,而是因为他们缺少引领,缺少独立的思考,缺少思考和研究的方法,才导致他们的教学成为“职业”而不是“事业”,成为“工作”而不是“艺术”。因此,我们在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道路的问题,绝不能忽视教师是实现其专业发展的主体,必须调协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说,我们实施对其不断引领的同时,要引导和鼓励教师不唯上,不唯专家,要对教育教学更多地进行独立的思考,在思考中发现教育教学的乐趣和终极价值。

一是教师必须要学会理论思考。任何一种理论无论如何自圆其说,都与教师个人的教学实践存在距离,只有老师消化了理论的精髓并渗透到实践中去,才能说是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较好的结合。但是,对于专家的前沿性理论,教师不是亦步亦趋地照搬,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在实践中进行实验与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接受的同时必须加上自主地独立的思考,从自己所理解的透彻的那一点入手,指导自己的实践。另外,并非所有的理论都是完善的,没有一丝缺陷的,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在实践探索中发现理论的缺陷并进行了弥补,我们才能说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发展。做到了这一点,教师自身也就从职业教师变成了具有“专业发展”能力的教师。

二是要对教材与教学环节作独立思考。教材是教学的辅助性材料,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材的地位已经从教学的“圣经”转变为教学的一种基本资源,仅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一种参考样本。因此,要使教学改革取得重大的突破,还需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首先从对教材的崇拜中走出来,从研究者、使用者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取舍和改造教学内容。另外,许多教师都观摩了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教师最重要的不是模仿其教学过程,而是要揣摩其所以然,把握隐藏在其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精髓,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但是,没有对别人课堂教学环节设计、教学具体行为的独立地批判性思索,是难以达到促进专业发展的目的的。

四、经常性地进行总结反思,促进教学创新

学习他人的经验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具体地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反思,才能真正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和突破点。

首先,要充分认识自我总结反思的重要性。“只有那些善于施行‘自我更新’取向专业发展、具有较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教师才会较多地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其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莫过于“可提高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的反省认知,或者说教师专业发展反思意识与能力”。③从教育评价学的角度来看,能够及时反思和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一种成效显著的评价活动,因为这种反思直接来源于自身的批判性思考,所掌握的进行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是任何一种他评的方式所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如果是为了自身的专业发展,而不是为了教师间那种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横向评比,我们不用担心这种自评会有虚假的成份存在,他们的反思和自评没有任何功利,除自身发展之外。

其次,要从过程性和阶段性两个方面进行反思。教育评价学认为,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形成(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过程或某个阶段的总体评价)两大类④。这两种评价所承担的功能不同,一种是在过程中及时对自己的发展进程进行矫正和完善,一种是分阶段进行总结,集中把握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反思属于评价的范畴,是自我评价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教师对自身进行过程性反思,可以及时发现自己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促进教学进程趋向更加完善,从而实现教师平时的量变式发展和进步。总结性反思可以以半学期或半学年进行一次,着力对自己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作所为进行综合考察,得出发展的经验,集中认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下一步的发展找到突破口,从而实现专业发展的新飞跃。

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自身评职称,也不是为了在短期内取得更高一些教学分数,而是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创新,实现教育的整体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符合教育为日益发展的国家和社会培养和提供更多有用人才的要求——这应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高层次目标。因此,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该是教育面临的一个长期的重要的而且是直接关系到我们的教育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课题。

①[德]奥伊肯著,万以译:《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②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③叶澜、白益民、王枬、陶志琼:《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④陈玉琨:《教育评价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专家培训总结范文篇8

一、领导重视

县教委领导对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和肯定,学员受到极大鼓励和帮助。

二、感动

这次培训中时间最长(5月17日——8月8日近4个月),困难最多,特别是在辅导教师谭明华老师和学员导师谭红梅老师二位的带领下,我们班的成绩令人感动。

三、收获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们老师明确了工作的真谛,提升了教育理念,丰富了自身的内涵。这次培训与从前纯理论讲座培训方式不同比如:1.线上学习与线下互动相结合:以线上自主学习为主,将学员的自主分散学习、专家在线答疑与网下组织的集中讨论相结合,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减少工学矛盾。参训学员可以参与当地组织的线下集中学习和研讨活动,也可通过远程培训平台自主学习或参与其他地区的研讨交流活动。2.专家引领与自我反思相结合:培训期间学员通过观看视频讲座和课例分析,参与在线答疑活动等,实现与专家交流互动;同时在课程学习和研讨互动之余,需按要求完成作业等参与式学习,及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从而提高教学水平。3.同伴互助与自身发展相结合:通过班级沙龙研讨、视频会议主题研讨等互动交流渠道,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促进个人反思和教学实践改进,从而加快自身专业成长。4、学员按照要求和进度,自主进行每个课程模块的学习。学习主要流程为“观看课程视频→阅读相关文章、资料→完成并提交作业→参与班级在线研讨和交流→完成自荐作业的提交、撰写培训总结"。学习过程中,专家定期参与讨论和答疑指导。

本次是案例式的培训教材,为老师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再加上专家及一线优秀教师的分析点评,可以为老师们处理解决各种问题,提供思考的空间。以别人的教育事实省思自己的经验教训,提高老师们的应变决策能力,使学员在思想上、理论上和技能素养上都有较大的提高。专家的讲座、学员间的交流,使学员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学到了一系列科学、优秀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这是我们学员最大的收获。

专家培训总结范文篇9

【关键词】优质护理;老年;心力衰竭

跌倒为无意图的摔倒在地上,相关研究显示跌倒是患者住院期间不安全因素之一[1]。当前,我国在住院患者跌倒的护士培训课程的研究上相对缺少,特别是针对预防患者跌倒的研究课题鲜少[2]。因而,本课题在借鉴国外预防患者跌倒的循环论证,以国外先进的临床经验为基础,根据当前护士护理预防现状,探究适合我国患者的跌倒培训系统。

1资料与方法

1.1成立预防跌倒课题小组。跌倒课题小组目前有10人,人员结构有:主任护师1人,研究生2人,主管护士3人,本科生4人。主任护师负责拟定研究主题;主管护士负责遴选咨询专家(专家库成员需要有各个领域组成,如护理专家、护理管理者、流行病学和医学统计专家);研究生及本科生负责资料整理汇总。1.2调查问卷。自行设计“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士培训课程”专家函询表,专家函询表包括调查说明书、专家的基本情况、问卷正文及专家意见建议表。1.3调查实施。采用邮件、微信形式发放,问卷结果由专人负责统计分析。1.4编制培训课程。(1)在总结和分析专家函询表后,同时在大量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以2011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为基础,研究分析确定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士培训课程。(2)用Delphi法,从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流行病学、临床医学和医学统计六方面进行学习,并收集相关的意见,经过专家的反复筛选及询问,从而拟立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士培训课程内容。

2结果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护士培训课程大纲:分为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3部分组成,详细见表1。

3讨论

与传统护理教学模式不同,研究小组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除一级及二级课程外,本次增加了三级课程,通过课程的调整能很好的为护士在进行预防患者跌倒的工作中起到很好的理论及实践指引,更有利于护士工作的正确开展。在课程的设计上,个别研究者只针对一级到二级指标的设计,通常不涉及培训课程讲授的范畴。因考虑到本次为护士临床护理的小课题,主要是为了让临床护士更加正确的了解预防患者跌倒护理知识,从而更好的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去,提高预防患者跌倒的专业技术及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准确识别跌到的高风险病患,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其住院过程中的跌倒失险[3-7]。此外研究[8]提出在课程内容的规划中,增加三级课程,是为了让培训老师在准备培训内容上能基于研究内容,更全面的剖析预防患者跌倒工作的相关要素,通过深入详细的培训,使得临床护士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能正确处理预防患者跌倒的相关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为一体,做好有效的护理工作,最大程度的避免住院患者可能跌倒的风险,有效的保障病患住院安全。

参考文献

[1]覃朝晖,于普林.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8):711-714.

[2]FederG,CryerC,DonovanS,etal.Guidelinesforthepreventionoffallsinpeopleover65[J].BMJ:BritishMedicalJournal,2000,321(7267):1007-1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印发伤害干预系列技术指南的通知[EB/OL].(2011-8-26)[2011-9-6].

[4]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5]吕菲,钟惠如.护理人员对患者安全问题的认知状态与应对策略[J].上海护理,2010(1):36-38.

[6]周立霞,田明霞,王文琦.老年痴呆患者住院期间意外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4):43-44.

[7]刘素珍.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5-116.

专家培训总结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优势作物小麦为重点,以整合资源和创新推广模式、服务机制为突破口,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主体培训为关键,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项目带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劳动者素质。

二、目标任务

1、在巩固2005年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成果的基础上,20*年全县选择14个示范乡镇,102个示范村,培育1040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20800户农户。

2、通过培训,示范推广4个小麦主导品种和6项小麦生产主推技术。

3、使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0星%以上,示范户小麦产量、收入比上年提高10%以上。

4、通过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实施,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业技术服务组织,探索新形势、新阶段农业科技入户的有效途径和模式,为全面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提供经验。

三、推广内容

以优质小麦生产为重点,兼顾粮油及其它经济作物。

1、小麦主导品种:以优质小麦生产为目的,筛选推广小偃22、陕253、陕麦150、郑麦9023等一批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

2、小麦主推技术:①以节本增效的小麦平衡施肥技术为重点,推广小麦配方掺混肥。以县农扶中心配肥站“雍城牌”BB肥为载体,使农业科技示范户小麦田统一使用配方BB肥。②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③推广小麦生产防灾减灾技术,即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小麦条锈病等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④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即地膜覆盖、秸秆还田、节水灌溉等小麦旱作农业耕作技术。⑤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⑥推广“一喷三防”小麦防病虫增粒增产技术。并根据部、省首席专家、专家组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分阶段有计划地制定实施技术内容。

四、组织实施

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科技入户工程按项目管理,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县农业行政部门、试点乡镇人民政府、项目实施单位按照项目总体要求,通过政府推动,部门组织,专家负责,技术指导员包户的形式,组织实施全县农业科技入户工作。

1、组建专家组,实行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责任制

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工作由专家组负责。专家组由县农业局根据需要聘请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中、高级技术职称专家及行管人员组成,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成员包括小麦栽培方面的作栽、土肥、植保、农机,并涉及园艺、蔬菜、畜牧、兽医等专业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县首席专家由县农业科技联席会议和县农业局联合组织,共同招聘确定;专家组成员由县农业局和首席专家在全县公开征选,实行合同聘任管理。按照项目实施需要,专家组下设技术指导组、信息综合组和农资服务组。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指导方案的制订,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筛选、示范与推广,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帮助、指导、检查和督促指导员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入户指导。信息综合组负责农业科技入户信息采集、情况编报、资料汇总、档案整理和项目总结等。农资服务组负责利用科技入户平台,进行技术物化补贴、技物配套和后勤保障的综合服务。每个专家原则上还要负责2个示范村、4个示范户的入户技术指导工作。

2、确定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

按照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面向社会开放、择优竞聘的原则,依据农业部实施方案中提出的技术指导单位条件,确定县农扶中心为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在农业局监督和专家组的指导下,负责制定技术指导工作具体方案,组织技术指导员入户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招聘、管理和培训技术指导员等。

技术指导员由县农业局组织技术指导单位、专家组依据有关标准,在全县范围内打破行业、区域和身份界限,公开招聘55名。具体采用个人报名申请、单位推荐和测评考核的方式,择优聘任录用。对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熟悉技术示范推广工作,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参聘人员优先聘用;对农民技术员、优秀科技示范户和农村中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热爱农技推广事业,有突出表现的农村科技带头人可优先吸收聘用。聘用的技术指导员要颁发聘书,签订技术指导合同,建立个人工作档案,年终根据绩效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单位的领导和专家组的指导下,负责开展入户指导工作,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20个示范户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3、遴选调整科技示范户

进选示范户是做好科技入户工作的重要环节。要在2005午试点的基础上,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按照农户自愿申请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农户有偿服务入网,即示范户每月交纳3元服务费,全年合计36元。示范户选择条件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家庭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上,有较高的科学种田技能,生产规模较大,乐于奉献;在当地有较高的威信和示范带动作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农民技术员、各类科技户、种植大户、农民培训证书获得者为科技示范户。示范户由县乡项目领导小组、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单位协商公示后择优确定。

示范户享受科技入户工程项目补贴;优先获得新信息、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优先接受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和服务;并对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评价。示范户要积极参加科技培训,配合指导员做好技术推广和示范工作,热情帮助周边农户,积极传授科技致富经验,提高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能力,按要求填写《科技示范户手册》,落实生产技术措施,及时提供生产和技术指导等服务信息,义务为指导员和专家组收集提供本户应用新技术和生产经营资料。

4、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的对接

技术指导员经专家组聘用后,与各示范乡镇直接对接,采用自愿协商、双向选择的办法,由示范乡镇按照本乡镇示范村、示范户所需指导员人数,进行技术指导员的再聘用,经报请县专家组同意后,由聘用的指导员确定所包抓的示范村和遴选示范户。技术指导员与专家组、示范乡镇、示范户层层签订入户指导服务合同,明确相互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5、开展技术培训与入户指导服务

技术指导员在小麦生产关键环节(备播、播种、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后期管理)到每个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每人累计到户时间应达到100天左右。与示范户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帮助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使示范户科技意识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技术培训结合生产季节和示范户的要求,组织技术指导员对示范户进行集中和分散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速成强化培训,培训内容以技术指导方案和主要实施技术要点为主,包括小麦整个生育期综合栽培技术措施。通过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主体培训内容,技术资料印发到户,报刊、广播、电视定期播放等形式,提高技术入户率;开通0917——7282085、7282257两部科技入户服务热线,使示范户和技术人员保持经常性沟通互动;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集团公司联合组建《*农业科技入户电子农务网》,搭建科技入户信息平台;专家组和技术指导单位对招聘的技术指导员进行统一培训和管理。

五、工作步骤

20*年*县小麦科技入户工作分三个步骤进行:

第一阶段:筹备动员。确定首席专家,组建小麦科技入户专家组;制订20*年科技入户实施方案;由技术指导单位和专家组公开招聘确定技术指导员,公开进选调整示范户。

第二阶段:入户指导。进村入户,向科技示范户开展整体培训,推荐主导品种,推广主推技术,兑现“物化技术”"补贴,进行项目跟踪服务。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进行秋田作物技术指导服务;小麦科技入户项目总结,接受检查验收。

六、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县上成立以副县长宁新远同志为组长,农业局、财政局负责同志和各示范乡镇的乡镇长为成员的科技入户示范工程领导小组,并建立农业科技入户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健全组织,强化协调,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2、广泛宣传动员,提高参与意识。采取行政组织推动,召开联席会议、专家研讨会以及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宣传等形式,加大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科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