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素质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13:27:15

职业素质论文

职业素质论文范文篇1

新闻史教材中,涉及了许多新闻前辈,不畏艰难险阻,用自己的言行,甚至生命诠释了新闻这个神圣事业的职业内涵。今天的新闻学子将成为明天的新闻记者。在讲授这些人物的时候,笔者多方查找材料,重点挖掘这些杰出人物的闪光点,分析他们对新闻历史的卓越贡献,增强学生对这些前辈先贤的敬仰。同时,让学生们思考:在这些杰出记者身上体现了哪些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优秀的职业素质?见贤思齐,运用榜样的力量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教育。

1.首先是职业道德方面。

通过对这些优秀记者高尚品德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记者是社会的良心。一个没有正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记者是写不出好新闻的。邵飘萍为民立言,惨遭军阀杀害;里德总是出现在风暴中心,才有了《震撼世界的十日》;范长江的足迹踏遍西北,成就了名作《中国西北角》。他们是新闻历史上的英雄,正是这些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素质的记者,为我们的新闻事业铸就了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优良传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弘扬历史的优良传统,对我们今天抵制有偿新闻和虚假新闻,体现人文关怀,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其次是业务素质方面。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优秀记者的新闻实践,可以为学生在业务素质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黄远生“脑筋能想,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的“四能说”;邹韬奋“注重为大多数民众谋福利”、“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韬奋精神”。史量才和成舍我卓越的办报、经营才能。这些优秀记者身上凝聚了丰富的业务实践经验,学习和总结这些实践经验,对我们克服当前传媒的商品化,实现“三贴近”,仍然具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3.扩展历史事件的外延

对历史事件的讲授是新闻史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教师在讲授中,如果仅仅对历史事件进行简单的时间、地点、人物、过程的知识性传授,也就避免不了枯燥和干瘪的照本宣科。这样的新闻史教学,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所帮助。笔者在教学实际中,尽量扩展历史事件的外延,从纵横两方面拓宽事件的影响力:不仅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而且关注事件造成的后果;不仅分析事件对本国新闻历史的影响,而且关注事件对其它国家新闻历史的意义。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整个历史链条上的一环,如果我们在历史的讲授中,把事件单独抽取出来,孤立地去看待它,割断它和其它链条的联系,便不能全面、客观地对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列宁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好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甚至会起完全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从事实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过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事实的全部,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面的和随便挑出来,那么事实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都不如。”①鉴于此,笔者对教材中的历史事件进行多方面拓展,变僵化、静态的讲授为灵活、动态的分析,不断复活历史事件,重点关注其对当下我国新闻现实的影响。

首先,古为今用。在讲授历史事件时,不但阐述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基本过程,而且特别关注这一历史事件和当下社会类似事件的区别和联系。以古鉴今,古为今用,让历史为现实服务。笔者在讲授1947年《晋绥日报》进行的反“客里空”运动时,把这个惯于弄虚作假、吹牛拍马的记者客里空和当今屡次报道虚假新闻的记者联系起来,分析两者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指出这一现象会对新闻事业造成的严重危害。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一些问题:这种现象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作为未来的新闻记者,应该怎样做才不至于重蹈覆辙?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思考,而且还加深了对真实是新闻生命这一职业理念的理解。

其次,洋为中用。在外国新闻史的讲授中,对发生在其它国家的历史事件,也要从借鉴的角度出发,洋为中用,而绝不能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笔者在讲授普利策和赫斯特竞争中出现的“黄色新闻”时,就结合当前我国新闻娱乐化泛滥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们进行讨论,课堂上气氛热烈,效果很好。这样不仅使学生们掌握了历史史实,而且对普利策以后思想的转变找到了合理的依据,对当前娱乐化泛滥的现象也找到了历史根源,对新闻这个崇高职业的理解也更深刻了。

4.总结历史规律,学会辨证思维

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新闻学子将成为明天的新闻记者。在新闻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新闻史教学贯穿的一条主线。然而,“一切历史知识都是人们对客体历史经过头脑加工的,因而包含有历史认识者主观的立场、思想、情感的主体化历史”。②我们对教材中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拓展的最终目的是总结新闻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方法。因为只有掌握了历史辩证法,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现象。也只有掌握了历史辩证法,才能正确理解诸如新闻自由、新闻真实等新闻核心理念,从而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对于新闻自由的理解。一提新闻自由,学生们便会拿西方国家新闻自由的理念和我国关于新闻自由的论述进行一番类比。但由于缺乏历史地、辨证地分析,往往会得出片面的结论。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不同的发展道路决定了各国的新闻体制和新闻理念也不尽相同。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理论和做法是行不通的。因而我们不能孤立的去看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在外国新闻史的讲授中,我着重启发学生进行辨证思考,把新闻自由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去认识和理解。从15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颁布的“星法院法令”到1934年和1996年美国政府出台的广播法和电信法,再到伊拉克战争中的军方管制。通过这些无可辩驳的历史史实让学生们明白:世界上任何国家的任何媒体都没有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新闻自由,否则就不会有曾格案件的发生,更不会有汉密尔顿以80岁高龄出庭为曾格辩护的一幕。

其次,关于新闻真实的问题。一提新闻真实,有的学生就会说,像美国“扒粪运动”那样揭丑的新闻才算真实。这种思维方式显然缺乏辨证观点,是用一种倾向掩盖了另一种倾向,也不是实事求是。因为世界如此之大,要找一些正面的例子并不难,要找一些负面的例子也很容易。揭丑的新闻多是真实,难道歌颂的多就是不真实?关键还是要看是否符合客观真实。还有的学生认为“有闻必录”才是真实。的确,“以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理念。表面上看,这种做法貌似真实客观,实际上,由于其忽视了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事实没有取舍,没有平衡,往往适得其反,反而损害了新闻的真实性。因此对“有闻必录”也应该进行辨证分析,一方面,我们主张“录”必有所“闻”,避免虚假新闻泛滥,另一方面,我们主张有选择地“有”闻“必”录,避免“要闻不录”的缺失。实际上,在新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的任何媒体可以做到“有闻必录”。它们也都十分讲究怎样报道事实,怎样取舍事实的新闻平衡技巧的。因此,笔者在实际教学中,举出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和中美撞机事件中,西方国家的所谓“真实”报道的实例加以说明,从而澄清了一部分学生对新闻真实理念的模糊认识和错误理解。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记者,辨证思维是必须具备的思维品质。

总之,和其它教育一样,新闻教育也是一种“人的教育”,能育好人,就是好教育。新闻记者和其它人一样,首先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即人文关怀。其次还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神圣的使命感。再加上独立的思考和理性的判断。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职业素质,才能探明事实真相,揭示真理,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记者。新闻史的教学,如果能在拓宽教学内容,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方面多下些功夫,就能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得到夯实和提高。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新闻史教学才算是成功的。因为新闻教育,说到底应当是一种专业理念和职业精神的教育,而绝不仅仅是一种传播技巧、方法和普及知识的教育。

注释

①《列宁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79页。

②杜经国等:《历史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0页。

职业素质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职业职业化措施

1职业教师所须具备的职业素质

1.1熟悉一线,注重

有,会教学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和又有不同于高等学校的地方,主要体现在它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基础理论适度够用的前提下,着重于实际运用。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中,近半数的是实践课,即使是理论教学其应用色彩也十分强烈。因而,熟悉一线,掌握并注重技术的应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都应是理论或技术的“应用型”教师。无论是教授技术基础理论课还是教授技术专业理论课,着眼点都是“应用”。他们具有较强的将理论阐释浅白化通俗化的能力、较强的应用理论解决实际技术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

1.2重职业道德,具有“关键能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无不重视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品德风范感召学生。教师只有重视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才能做好教书育人工作。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生产、管理、经营一线上的岗位。他们所从事的岗位要他们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等非技术性的职业素质。“关键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初首先由德国界提出来的,“企业界欢迎的是技能和关键能力两方面都好的员工”。如何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如何培养关键能力?这几个方面是高等职业教育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教育内容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队伍提出了相应要求,即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关键能力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学生的巨大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

1.3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树立终身的观念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所以需要有大量的知识来支持。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此,教师必须有多方面的知识。虽然教师不是百科全书,不可能回答学生所有提问,但是,教师知识的渊博,一方面会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尊敬,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利用多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1.4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教育特点、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育过程和教育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并不完善或不很清楚。教师进行教学实践,并无现成的经验和模式。研究先行,可以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职业教育教师应该能结合实践和亲身体会,善于发现问题,通过研究解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立即付诸教学实践并进行修正。用研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

2现今职业教育教师存在哪些差距

2.1素质有余而“职业”不足

2.1.1缺乏系统的先进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理论和理念

大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培训,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也是头一次。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和理念的接触比较少,而且这些理论的理念本身也处于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所以大家对职业教育这一新生事物知之寥寥。由于缺乏系统的的正确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导致在工作中缺乏方向;有的教师靠自己对职业教育的主观理解来进行教学工作;有的甚至墨守陈规,以成人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的思想观念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那么工作效果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目标之间的偏差可想而知。可以说许多教师缺乏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理念。

2.1.2对课程的把握理论多于实践,而且理论落后于实践

由于许多教师对实际接触较少,在许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理论的阐述比重多于对实践的介绍。被动地陷入重理论轻实践的泥潭中。而多数职业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是对实践的。理论知识总是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而理论知识是相对过时的、滞后的。

2.1.3对职业实践课程知之甚少,操作动手能力差

因为条件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教师少有甚至没有动手事先亲自参加职业技术课程实践。关于实践的了解较少,而且落后于实践的最新进展。课程安排的时间紧迫,使得老师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第一线调查、联系、准备。往往就是和学生打打时间差,边摸索边指导。教师中有相关职业资格证的寥寥无几,熟练的操作技能也就谈不上。

2.2对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和民办的兴起,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源不足,生源质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有的学校里既有高中生,还有初中生,中专毕业生,也有成人教育的学生。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特点复杂化和参差不齐。但一些老师还有些不太适应这一转变。在教学这一方面,体现出以成人教育或者以普通高校教育所要求的、、手段来教育学生,有的甚至采用高中教育的方式和套路。未能做到与时俱进。由于对学生的实际了解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这些或那样的偏差。

2.3部分教师对职业二字有思想顾虑

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员工,毕业生主要从事技术性甚至有一些体力含量的工作。虽然许多都迫切需要这种类型的人才,但受到传统价值观的,上有人认为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是蓝领员工,低人一等,比不上白领和金领等。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学生选择职业院校和职业教育专业,而且有些老师特别是从普通高等院校转制过来的老师,对职业教育有一些思想顾虑,总觉得是培养蓝领工人,技术含量低,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上有些偏差,部分教师缺乏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相应的崇高责任感使命感,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的态度并影响到他们的教学与管理的效果。

2.4教师结构不合理

教师偏多而实习实践指导教师不足。大部分职业技术学院都存在这种现象。不仅老师的知识结构上理论部分强于实践部分,而且从教师总量的结构上来看,合格的从事实习实践指导的老师偏少。即使有些专职实习实践教师也是转型和客串。这样势必影响到实习实践课程的效果。

3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

3.1树立和强化教师的职业观念和职业意识

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独特的特点和内容。它不同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成人高等教育也有所不同。这些知识不是不会知道的。只有正确的理论和观念的指导才有正确的行动。我们应该鼓励教师加强关于职业教育的理论的学习,树立起职业教育的观念,并不断强化这种观念。建议有关院校可以将职业教育的一些理论知识收集汇编后下发给师生员工学习,并纳入考核的范畴。

3.2建立双师型、全能型教师团队

“双师型”是指一个教师同时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在教师队伍总体上应该努力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除了文化基础课的教师之外,专业理论课教师和职业实践课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性质。各职业院校还应该鼓励教师全面,在自己的相关领域内拓展知识和技能。另外,职业院校的具体现实情况也要求教师是领域内的多面手全能型人才。因为各学校专业教师人才总体上来讲是匮乏的,在短期难以引进的情况之下,通过教师自身的努力和挖潜,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缺,并可以相应的节约支出。第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往往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的变动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但万变不离其中。一些专业核心课程是不会有多大的结构改变的,还有一些专业课程往往是领域内的知识点的一些变化和发展,老师们如果事先就进行了这方面的准备,可以做到未雨缪缪,在开设新课程时可以很快进入角色。

3.3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要注重从企业、产业部门引进一些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建立一支质量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他们经过教师的基本培训,取得任教资格。他们更适于做技术实践课的教师,也可以做技术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本校专职教师在和兼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中,可以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同时通过和产业部门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锻炼开辟渠道,为学生就业拓宽信息来源。也可以宣传职业院校的学生和形象,借此提高知名度。

3.4探索教师职称评定的新方法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比如高职教师职称评定尚无政策,其标准是比照普通高校教师,过分强调科研论文的数量与质量。这样一来,高职教师就处在教学(理论、技能)、科研双重压力之下,精力相对不济。也就往往疏于对知识、技能结构的梳理,传授知识、技能缺乏集成性,这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相当不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在政策上应做到与科研成果同样对待。在评职称,申报相关成果奖时同样有效。

为了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职业院校可以考虑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引导他们参加“双职称”的评定。实行两种职称评定时可交替进行。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理论课教师以偏重于教师职称系列为主。如教授—工程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以偏重于技术职称系列为主,如高级工程师—讲师型。职业实践课教师的待遇按与技术职称级别相当的教师职称级别来考虑,如一个高级工程师—讲师型教师,与一个教授—工程师型教师享有同等待遇。

1陈树梅.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职教论坛,2002(6)

职业素质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统计职业道德提高质量

一、新形势下统计工作面临的考验

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自我意识、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经济观念、交换意识逐渐地为社会所接受,拜金主义、个人享乐主义也充斥着社会的每个角落。相比较而言,统计部门无疑是“清水衙门”,统计岗位清贫如洗、统计专业枯燥乏味、统计任务艰巨繁杂、统计队伍默默无闻。统计人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面临着种种的考验:一是面对社会分配不公和各种诱惑;二是面对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能否坚持任劳任怨的考验;三是处罚力度较弱,能否树立依法行政观念的考验;四是面对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能否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考验;五是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能否经得起、站得稳、挺得住的严峻考验。

统计工作职能在不断强化与统计机构却在相应缩小、统计工作任务在不断加重与统计队伍却在相应减少、统计专业在不断增加与统计岗位却在相应削减的矛盾日益突出。现有的统计制度方法、指标体系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统计工作日益增加的繁重任务与统计部门现有的人员编制、设施装备、经费待遇、工作条件不相适应,统计信息化建设、统计服务水平与企业决策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能否做到在政治上不说糊涂话、生活上不做亏心事,在经济上甘于清贫、统计工作担负着主管一个企业统计工作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职能,把握着宏观数据的出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不可有丝毫的懈怠。

二、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行风政风建设的迫切需要。一方面,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对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道德理论,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广大统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形成良好的统计道德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在人民群众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统计行风政风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统计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影响着统计行风政风建设,影响着统计部门的形象和统计事业的发展。因此,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确保统计部门为企业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可靠的统计信息,不仅是统计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统计行风政风建设的一项基本要求。对增强统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依法统计”、“统计为民”思想观念,提高统计在社会上的公信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统计体制的需要。统计是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重要工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统计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统计工作的主体,必须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并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加强统计职业道德建设,反对弄虚作假,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化取向改革进一步向纵深发展,作为收集、整理、提供社会经济信息的统计工作,其作用将越来越高,地位将越来越高,当然,肩负的责任也将越来越大。

三、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统计职业道德水平

中国统计行政管理学会于1995年10月在大连举行过一次统计职业道德研讨会。会上百家争鸣,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对当前我国统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提出了多种意见。有的提出“准确、公正、及时、方便”;有的提出“求实、奉献、坚持真理”;有的提出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反对弄虚作假”;有的提出“实事求是,服务社会、保守机密”。会议秘书处提交会议讨论的《关于加强统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倡议书》提出了六条:1.献身统计事业,促进“四化”建设;2.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3.排除任何干扰,反对弄虚作假;4.保证准确及时,提高优质服务;5.自觉遵守法纪,保守统计秘密;6.加强学习修养,全面提高素质。这些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

四、提高统计职业道德水平,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思想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关系。思想建设是道德建设的前提和基础。正如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所指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更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团主要精神;要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高尚思想和坚定信念,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各种不正之风,腐朽意识。

2.全面性、系统性和突出重点的关系。关于统计职业道德的原则和内容,要做广泛的科学的考察。这就需要如实地把统计活动看作一个系统,对这个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和它与社会经济大系统的关系,全面地加以研究和处理。要放开眼界,不能受限于日常工作的狭隘经验。另一方面,在各种关系中又要住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主观主义矛盾,把重点问题与一般问题结合起来,全面推进职业道德的建设。为此,我们必须报实数,讲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和制止统计上弄虚作假。这就需要有良好的职业作风与职业态度。如果夹杂着个人私心杂念,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或迎合某些人的私欲需要,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等就在所难免,也就会背离实事求是原则这一最基本的统计职业道德规范。公务员之家

职业素质论文范文篇4

一、反思“包办”管理、探索学生自主性管理模式

通过前两年的班主任工作,发现中等职业中学学生由于生源的原因呈现出基础差、行为习惯差,再加上许多年青教师刚参加工作经验不足,没有很好的利用情感和社会形式来引导学生。导致班级管理难度大。通过认真的反思对以前的班主任工作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一是,班内大小事务皆由班主任包办管理力量过于单薄,难免有顾此失彼的现象发生;二是,学生被动接受管理,师生双方处于“管”与“被管”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自尊心受到一定伤害,有的学生不愿接受管理甚至与教师搞对立,这种反弹现象的出现使管理很难奏效;三是,单凭热情一味苦干,缺乏统筹计划和明确的管理思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管理又忙又乱,疲惫不堪而收效甚微。反思之后为打开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我借鉴了一些先进经验,开始了通过培养学生自主性进行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职业中学学生出生社会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挑战做好准备.

二、学生自主性管理的几点做法

(一)、全面公示、规范行为、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加强自身行为习惯的养成。在教室里设置公示栏,将国歌、校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礼仪常规、班规、班委干部名单、学生职责、获奖、好人好事、各种违纪各类、考核结果都张贴在公示栏内,让学生一目了然。以便时刻提醒自己,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自己的职责是什么。这样一来,谁都想在表扬栏内为自己增光添彩,谁都不愿意在违纪最差栏中“榜上有名”。这样,既增强了管理透明度,也美化了教室,有利于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进取精神的增强,有利于科任教师对学生基本情况的了解,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也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二)、分责设岗、竞争上岗、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设置班、团委干部人员岗位。并将班内事务进行分组分块管理,将每个岗位的主要职责、管理范围予以公示。然后通过自愿报名的方法,进行竞选,在竞选之前对参选者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欢迎同学们对参选者提出意见。竞选时,先由竞选者在讲台演讲,最后由全班同学不记名投票进行选举。

将班、团委干部选出后,根据班内的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这样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门窗、电视机、饮水机、扫帚等都落实专人管理,校徽、团徽、长发、礼仪也不例外。为了充分调动其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对学生的管理水平进行了综合考评,实行每周一小记,每月一评比。若月评中被评为优秀者,在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旨下给予一定的奖励,还与操行分挂钩,并在公示栏内张榜。为提高管理员的积极性,在主管班干的同意下可以申请“换岗”。对工作效果差的,也有可以调整。对本周的工作总结采用写周记的形式交班主任处存查。一学期后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换届。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学生在演讲、协调关系能力上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学生的踏实、进取的精神,增强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三)、缩小范围、分组管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

为了给同学们营造出一种竞争机制,让同学们养成在竞争中生活的习惯。把全班同学按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各选组长一名,组长牵头讨论出各组的管理办法报班委会审批后执行。再通过学生会、班干部、老师三结合的方式对各小组进行考评,每周评出一个最差组和一个最佳组并上榜公布。每获一次最佳组每个组员加操行1分。被评为最差组的所有同学与班主任处一起研究改进办法。每学期进行两次综合评比(综合评比包括学习成绩)期中和期末各一次。被评为最佳组的在班内给予表彰,给以适当的奖励。校级及以上的文明学生等各类表彰都以此为根据。实行这种方式管理以后每位同学都严格要求自己,都竭力为本组获取最大荣誉。同学们在有竞争力、压力动力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不断增强了年轻心理的承受能力。

(四)、开展活动、扩展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

为充实课余文化生活,消除男生班的枯燥和寂寞,用每周一节班会的时间组织班上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培养思维能力、增强体质的目的。这由组织委员负责,并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有总结。

1、丰富多彩的百科知识竞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老师与学生一起翻阅了大量的书籍,汇集成了百科知识题库。并仿照“开心词典”的组织形式,由主持人临时在题库里抽题。通过成功的举行了两次活动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去查阅大量资料,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让一些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精彩激烈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现在的社会竞争中,必须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在班上,以组为单位用不同的主题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班上的优胜者将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辩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学生在出生社会后,如何去面对复杂的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3、形式多样的体育竞技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健康第一”是当今社会的一大主题,中学生正值生长发育期,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本班以班内分组和班级联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了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各种棋类比赛(如:象棋、军旗、跳棋等).这不但充实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体质,还让学生养成了长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减少了学生的违纪,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五)、加强监督、落实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无论你的制度有多严、多细,缺少了监督就不会得到好的结果,为了让制度得到落实,让学生得到真正的锻炼,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建立了一个由班委领头老师参与的督察小组,对各项管理进行随时抽查,并采用老师意见箱和写周记的形式给老师反应情况,让老师能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信息。这样学生违纪的不敢轻举妄动,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班级管理形成良性循环。

职业素质论文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策略

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初中级人才,其发展如何,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落实,关系到将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进程,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精神面貌,是经济和社会的真实写照。因此,应加强职业学校养成教育的力度,培养高素质的中职人才,将道德素质渗透到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当中。

一、养成教育的含义

“养成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人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素质的教育。(养成教育包括各种习惯的培养,如培养良好的做人习惯、处事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繁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来完成。养成教育不仅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作风规范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也要具有职业学校的特色,即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道德规范,将职业素质与道德规范相融合,加深对所从事职业的感情,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适应性的教育。

二、加强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人世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正在深刻的改变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各种新文化、新事物铺天盖地地袭来,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无疑会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特别是给青少年的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网络传播媒体的发展,让许多没有实际价值的信息不胫而走,使许多青少年在信息的洪流中丧失自我,成了典型的“游戏迷”、“网络迷”。西方文化及一些传媒网络带来的一些有害信息,吞噬了青少年单纯而天真的灵魂,使其沦为时代文化下的牺牲品。许多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了扭曲,他们张扬个性,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日趋“功利化”和“以自我为中心”,这应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建立一种有效的养成教育模式。

(二)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独生子女的时代已经来临,这使得青少年在家中俨然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家长的过分娇宠让孩子变的任性、刁蛮,遇事不冷静,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严重阻碍了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家长离婚现象也很严重,单亲家庭对于孩子的身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使孩子的感情世界呈现“真空”现象,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也加剧了青少年犯罪的频率。在教育方式上,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家长往往感到就业压力的严重,因此对孩子倾向于知识教育而忽略道德教育,使得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日趋“功利化”,对孩子的养成教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道德养成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具体,但是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用传统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来应对新时期德育建设提出的挑战已难以解决问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道德教育,或干脆采取道德灌输和道德说教的方式,把德育的任务完全交给德育课的老师,把德育任务的执行完全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刻的去分析养成教育和学生之间的彼此关系,缺乏对学生心理教育的认识,只是利用外界的校纪校规、惩罚这些硬性措施,而不能从根本上去贯彻道德教育。这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和反感,不利于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

(四)学生自身因素

中职学生仍属于未成年群体,他们自身不成熟,容易被一些表面看起来新颖的事物所吸引,而缺乏一定的辨别力。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差,自我评价能力也很薄弱,很容易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践的脱节,进而导致学生从高度的自尊转向盲目的从众。他们的情绪也不够稳定,容易失落和迷茫,容易开心和愤怒,也容易产生叛逆心理,从而导致一些错误和过失行为的发生,误入歧途。因此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着手,促进养成教育的形成。

三、职校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道德认识不足

有的学生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缺乏公德心,破坏公物等,完全不顾及学校的道德行为规范。集体荣誉感差,拒绝参加集体和学校组织的活动。攀比成风、物质至上、极端的拜金主义,这种金钱至上的思想往往驱使他们不顾一切后果去偷窃、抢劫别的同学的钱财。诚信严重缺失,借书不按时还,把书上有用的内容随手撕下来为己所用,等等,还常常对教师和家长撒谎,严重阻碍了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

(二)道德情感淡薄

受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职校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有的甚至已经发生了扭曲,淡薄民族感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于西方的一些文化主流盲目地跟风和崇尚,张扬个性,注重潮流。对美的含义的理解也已经完全的扭曲,重视外在,而忽视内在修养的提高。缺乏责任感、缺少同情心、不够关心困难同学,对于一些救助生病同学的捐款活动,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注意与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完全把自己封闭起来。

(三)道德意志消沉

有的职校学生因为成绩差、基础差,觉得自己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没有资格和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竞争。一直以来也从未得到过老师的赞许和肯定,学习上缺少动力,会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及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挫败感,抗挫折能力相对薄弱,自控性也不强,无故的旷课,试图浑浑噩噩的混日子。因为身心发展不成熟,道德行为意志薄弱,常常因为兴趣和好奇,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失去正确的行为,导致自我方向感迷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认同感降低,因此而陷入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中,过早的抽烟、酗酒,有的甚至靠来麻痹自己从而导致各种道德失范和道德犯罪。

(四)道德行为散漫

职校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受到家长的过分溺爱,生活习惯很差,自理能力也不强,有些维修家电专业的学生,却完全不会操作日常电器。有的任性骄纵,遇事不冷静,性格暴躁,遇事动怒,自我约束能力差,打架斗殴现象严重。纪律观念淡薄,无视于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屑于别人的批评教育,自我感觉良好,报复心理和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受到社会不良团体的影响和诱惑,拉帮结派,注重江湖道义和哥们义气,在校园里任意妄为,蓄意破坏公物,甚至走上了青少年犯罪的深渊。这些不仅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更影响了职校生养成教育的形成,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四、职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

1.在各门专业课中渗透德育内容,体现职业道德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素质的高低关乎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中之重被提上日程。学校应加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各种道德情感的培养,德育的培养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将德育的精神渗透到所学专业的各门学科中来。在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不能“为了德育而德育”,从而导致本末倒置。对于职业学校的德育培养,要更加体现职业特色,将职业指导、职业理想与德育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于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加深对于未来所要从事职业的感情,养成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行为习惯,从而激发其全面提高德育素质的自觉性,达到德育培养的效果。

2.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和谐德育

德育的培养并不等同于“道德灌输”和“道德说教”,这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要充分认识到德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为特征和目标。学生不是“道德的容器”,想填充多少就填充多少,而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自主选择能力的个体。道德的培养是学生自觉探索、不断建构、从而达到自主自觉的过程。德育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以促进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慧为目的,以任何一种道德教条向学生进行灌输的做法,都会阻碍学生道德的养成。要以人为本,利用主题班会、课外活动、辩论会、黑板报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正面的疏导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完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出发,达到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3.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增强德育实效性

德育工作的落实是全校德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而并不只有德育课的任课老师来担当,应该建立一支从校长、校团委、科任老师到后勤工作人员的合作化和正规化德育队伍,共同将德育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来。新形势下,社会的变迁对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对德育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要认真贯彻新的德育精神和内容,在道德上、政治觉悟上、思想上、生活作风上自觉提高,并努力学习从事学校德育工作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跟随时代的步伐,认清形势的需要,达到与新的德育精神一致的要求。要求真务实,决不能把上级传达的文件精神靠每周几次的例会而敷衍带过,校长要首先带头学习,给全校师生树立典范,并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特别是一些管理条例来帮助管理工作的实施,加强对班主任的指导工作,实施德育激励体制,要求全员相互协作,相互监督,相互评价,并将德育表现与年终奖励相互挂钩,激发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特别是班主任,因为其与学生团体接触最紧密,影响最直接,其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育养成,对其的工作表现,学校应给予足够的鼓励和重视,从而推进德育工作更好的进行。

4.加强职校的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中职生的养成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学校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学校中沐浴到知识的阳光,呼吸到清新的人文空气,在和谐中互助友爱,加强自我认知和自我修养。除了具备教学楼、图书楼、实训基地等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外,还要具有职校的特色,加强与企业的校外合作,组织参观校外活动,使学生了解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特点,加强对其的了解,培养对其的热爱。学校也可邀请企业的专家到学校进行一些课程的讲座,从而将企业的精神融人到学校的精神中来,塑造具有职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也要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和体育活动,活跃校园气氛,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校园广播要发挥积极的媒介作用,将校外优秀的社会文化,及时传播到校内,增加学生的阅历和知识量。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清除不良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搭建校园资讯平台,开阔学生的视野,全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的校园,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

5.加强对职校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职校生大都处于十五六岁,是人生阶段一个发展极不稳定的时期,他们的身心都还不成熟,极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容易产生各种的心理问题和障碍,对社会、对人事容易产生一种极端和偏激,这对他们的发展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学校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班主任,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和学生一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给予跟踪指导,要用心去与学生交流,只有打开彼此的心扉,给心灵的土壤灌溉爱心的雨水,才能使心灵的嫩芽茁壮成长,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职校的学生大多都曾在应试教育中受挫,他们会自卑、会厌学、会对生活和学习失去信心,缺少动力,老师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和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一旦学生犯了错,也不能采取惩罚措施,要从心理上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打开学生心理的缺口,用爱心,关心加上耐心去融化学生的心理障碍。

(二)发挥家庭的基础作用

1.家长应更新教育观念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力开发等方面起到了不同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在学生的养成教育中,家庭更是担当了重要的角色。中职生仍处于未成年阶段,在生活上和经济上都没有独立,仍然需要父母的扶持和帮助,在生活和学习习惯上仍然离不开父母的指导。但有的家长却以为,孩子一旦人了学,这些责任都是学校的了,父母可以落个清闲了,于是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而只是在经济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对孩子娇惯溺爱,这种过分的宠爱在无形中给学生的养成教育造成了反效果。并且多数家长认为,只要成绩提高了,学到知识了,可以轻松的就业了,目标就达到了,并不关注孩子道德等其他方面的教育。家长对此应该转变理念,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离不开家庭的教导,无时无刻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任务一以贯之。

2.加强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十五六岁是一个叛逆的年龄,在这一阶段孩子的心理是复杂而多变的,特别是一些单亲离异的家庭,更是给孩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家长要及时弥补孩子心灵的缺失,理解孩子,及时与其沟通。而不是一味的放任自由或是一味的强加管理,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成绩差就粗暴的打骂,而不摸清问题的根源所在,非但教育不了孩子,反而会加深与孩子之间的隔膜,阻碍与孩子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家长要不断的反省,找准教育方法的错误所在并及时的加以纠正和改进。

3.加强与学校的联系

有的孩子在家和学校的表现判若两人,在家很任性骄纵,在学校却表现得很乖,显然,学校对学生在家的表现全然不知,只能通过家长的配合来教育孩子。家长要多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孩子的表现,对于一些问题青少年,家长更是不能放松警惕,避免孩子误入歧途。在送孩子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对学校的学习内容和进程有个大致的了解,并不定期的与班主任采取短信沟通或网上交流的方式,及时掌握孩子在校的表现和动态,从而有针对性的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对孩子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完成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通力合作,这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责任,要使青少年在其伙伴式的关系下健康成长。

(三)发挥社会补充延展的作用

1.利用舆论宣扬德育观念

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环境,它对于青少年的影响是隐性的、长期的、多元的,既有正面影响的存在,也有负面影响的干扰,青少年在不良影响的诱惑下,其克制力是很差的,社会需要给予积极的引导,政府部门要制定道德规范标准,通过制度、体制和机制来保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观念上扭转青少年思想出现偏移的可能性,并且积极联合社区、居委会、学校、家庭,充分发挥社会的凝聚力作用,共同对青少年的行为习惯进行监督和指导。

2.加强德育的管理和监督

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德育的环境大大开放起来,因此各种不良现象也纷纷涌进来,冲击着学生的眼球。一些唯利是图的商贩,在学校附近传播着不良文化,如一些黄色报刊、网吧、迪厅,给学校的稳定和学生的身心发展带来了很不利的影响,社会应加强对于学校周围的环境管理,坚决取缔不良的文化传播,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道德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和谐而温馨的环境。

3.社会对德育建设给予足够的保障

职业素质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管理技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设计经营战略

从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直至我们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正在酝酿一场变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职业化的经理人市场在中国已经初露端倪。随着TCL集团聘请职业经理人吴士宏担任属下公司总经理的新闻被媒体"炒作"之后,广东华帝集团也提出"只要你干得比我好",就出高薪聘请当职业经理人。尤其当国内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时候,中国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能早日庞大、成熟起来已成为更加迫切的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教授说,未来中国企业能否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经理人队伍的建设。但到底什么样的管理人员才是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呢?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职业经理人队伍?职业经理人自身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职业经理人是以企业经营管理为职业的社会阶层,他是指运用全面的经营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独立对一个经济组织(或一个部门)开展经营或进行管理。他是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的职业管理者,可以说职业经理人就是企业的“保姆”,他们不但拥有非常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丰富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对自己职业的忠诚。职业经理人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市场来选择及评价的。所以,职业经理人应该非常重视能力的培养和职业道德的修行,注重业绩的提高和市场的评价,即职业经理人应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和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才能,较强的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和竞争的冲动,坚忍不拔、自信果断和强烈的事业心,能通过事物表面看出本质的洞察能力、决策能力、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知人善任的用人能力,在知识方面,职业经理人要具备硬知识、软知识和社会知识(硬知识指某一学科方面的知识,比如工程技术等等;软知识指经营管理决策知识;社会知识则指要有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

一、职业经理人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企业要有极高的忠诚度。为什么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呢?清华大学经济学家魏杰教授在谈到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的建设时,讲过曾经在他身边发生的一件事情:“有一次有一个董事长到北京来开会请我吃饭,结果刚坐下来董事长有事要走,就让自己的副老总陪我吃饭,我看着买单,算了2300元,结果这个副老总告诉那个服务员:给开9700元。第二天我琢磨了一天,为什么开9700元,看来是有空子可钻的,因为董事长请我吃饭,你花了钱写上请谁吃饭了,他也不会问我吃了多少钱,这就是制度失效了,不应该这么干他就干了。后来我见到这个董事长,就告诉他你这个企业有问题,副老总都这样干,那还了得,干脆把他换了。本以为这能激起这位老板的极大愤怒,但让我吃惊的是老板没有吭声,而且平静地告诉我不用换,换了张三,李四来了也还是一样的。”因此,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极高的忠诚度对企业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再比如我们知道的著名的英特尔,英特尔的技术是哪儿来的?他的核心技术是从费尔彻斯(音译)公司偷来的。罗伯特·诺伊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当时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摩尔(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是这个公司研究部的主任,这个研究部的技术人员发明了一种芯片,诺伊斯和摩尔拿着这个芯片就跳出来,创办现在的英特尔,这个技术就变成了现在的英特尔公司最初的技术来源。现在的英特尔公司已经变成一个很大的公司了,而费尔彻斯公司呢?世人恐怕已经不知道了(注:留美同学会主席刘亚平博士之言)。据500家大企业统计,71%的经理人的技术或者一些重要的资源都来自于他原来的雇主,所以在西方有一句警告的话,“从来不要让你的员工干你曾经对你的老板干过的事。”所以说,当企业老板在雇佣职业经理人时,就怕获得本企业技术秘密、市场渠道或者其他资源的雇员自己站出来,变成本企业的竞争对手,这就涉及到职业经理人职业道德问题。这也难怪我国判断人才时的优良传统,是以能否"以德驭才"为准,而世界500强的GE公司是以“诚信”为选才的基准之一(2000年1月,在GE最上层550名高级经理的一次会议上,GE公司的高级副总裁、首律师小本杰明W·海内曼说:GE公司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我们不断向前发展,惟独诚信。GE选人时,首先要求为人诚实,诚实比能力更重要,面试一个人是否诚实是由许多面试考官共同决定)。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一个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即使他的个人?芰芮浚云笠挡蝗贤蛉贤薪喜睿肫笠邓岢谋车蓝郏蛘弑鹩杏眯模淙凰悄芄桓咚降赝瓿善笠到桓娜挝瘢惺比垂室獍咽虑樽龅靡煌旁悖钪找不岫云笠翟斐珊艽笏鹗АU缯盼淌谒档模耙稻砣怂淙幻挥斜匾凶约旱钠笠倒槭簦且欢ㄒ凶约旱牡赖鹿槭簟J导噬现耙稻砣擞胍患移笠登┰迹韧诜蚱藿峄椤=峄槭强梢岳牖榈模抢牖楹蠼芭渑嫉母鋈艘焦加谥谑遣坏赖碌摹c∈刂耙稻砣说牡赖率侵耙稻砣说钠犯袼凇W罱┞冻隼吹闹V莅傥墓煞萦邢薰揪褪且桓龅湫偷睦印?nbsp;郑州百文在国内许多地方有分公司或连锁店,比如在杭州建立的分公司,杭州分公司的总经理利用郑州百文的销售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所有的收入流进了自己的帐户,而所有的成本却进入了郑州百文的帐户,这样,郑州百文不垮才怪呢?!因此,职业经理人应克勤克俭,廉洁奉公,工作认真,生活正派,平易近人,言而有信。

二、职业经理人应具备必须的本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如从事IT行业的人员必须得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对互联网的发展得有所了解,懂电子商务等;从事工程监理行业的人员必须懂得工民建,工程概预算,招标投标知识。且不论职业经理人是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最起码得是行家里手,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能力。因为任何管理活动都在特定的场合下对特定的业务活动及执行这种业务活动的人的管理,都有其业务方面的特殊情况。如不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不懂得业务性质、业务流程和特点,就无法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不能给下属以正确的指导,必然会降低管理效率。比如,艾柯卡之所以能够把濒临倒闭的克莱斯勒公司救活,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到克莱斯勒公司之前就在福特汽车公司工作过,因而深知汽车技术特点和汽车行情。如果把他派到一家濒临倒闭的化工厂或者电子企业,情况就可能有变化。另外,职业经理人也可借所有的渊博知识、丰富的经验、高深的技术与杰出的判断力来不断赢得下属的折服。例如:联想的柳传志、海尔的张瑞敏、万科的王石、长虹的倪润峰、微软的比尔·盖茨、雅虎的杨致远、搜狐的张朝阳、原新浪的王志东等等无不是其所属行业的专家。

三、职业经理人应具备必须的管理技能:诸如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国际企业管理运作方式;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技能、相关财务制度和法规;熟知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家有关宏观政策及经济法规。作为职业经理人,必须清楚的认识到,大部分的时间应处于管理者的层面,避免陷入具体事物里面。"管理者"是"企业老板"的"替身",即企业的投资者将自己部分的权利及责任委任给管理者,由管理者代替他执行自己想要进行的工作。“老板”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在激烈动荡变幻莫测的环境里时刻关注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管理者则站在“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的同时,更多的关注企业内部,部门、分公司的日常工作是否将企业的发展战略不折不扣的执行了;本部门的工作是否满足了客户或者后手(企业内部的后续部门);是否提升了企业的竞争优势等等。

四、职业经理人要熟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善于用人,能够团结人,凝聚人心。"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取市场者必先取人"。企业胜衰的决定因素是企业人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企业人才的竞争。被称为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他创立并领导的松下电器公司,总资产超过4兆日元,总销售额近5兆日元,员工总数25万人。爱才如命、求贤若渴的他说:"拥有优秀的人才,事业就会繁荣;反之就会衰微。松下电器公司能有今日的发展,就是因为比别人稍微懂得用人的缘故"。识别、选拔、任用、考核评价和激励人才的能力,是职业经理人所必须具有的,无论职业经理人多么出色,都不是全才,需要有一批杰出的人才在其周围担任高级管理和经营职位。因此,做为职业经理人,要尊重员工、重视员工、知人善任、心胸开阔,树立人本意识,充分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现和挖掘人的潜质并加以培养和使用,使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产品结构的优化配置,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能力,能够正确制定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经营战略是企业为求得生存发展而进行的总体谋划,把握未来,是公司经营战略的本质,然而,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它带给公司的,不仅仅有机会,而且还往往伴随着风险与威胁。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单纯而固定,由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职业经理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普遍忽视了企业战略对企业经营的推动作用。不少管理者认为企业有无战略无关重要,只要盈利就行,没有战略照样能生存。有的管理者虽然承认企业战略的重要性,但认为企业战略离企业很遥远,短期内还用不上。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已大大不同往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化和全球化、顾客消费需求多样化、复杂化和高级化等等,种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企业经营环境的复杂化和动荡化已是明显的特征,它迫使企业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和高科技方向发展。市场要求企业供应高质量、多功能、多品种、时尚化及环保化的产品,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研究开发新产品,不断缩短产品的交货期,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所有这些对于日常管理来说是难以完成的,客观上要求产生一种能够在经营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主动进行变革、创新以保持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的现代管理方法,这样以应变性、创新性为重要特征的企业战略就应运而生了。企业战略是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优胜劣汰则是市场竞争的规律,企业战略就是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和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优化配置资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营管理体制的设计。企业的战略要通过战略规划设计来体现,职业经理人要有战略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的能力,这是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必备素质之一。竞争能力是企业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企业战略的实质在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现今世界进入了一个"无边界的竞争时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进一步接轨,我国企业不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内竞争,而且还面临着与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管理人员没有战略头脑,不能为企业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就会随时被市场竞争的海洋所淹没。随着信息产业的兴起,知识经济要求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是知识主导型产品,更重要的是无形资产。企业能否创造出信誉、名牌、知名度等无形资产,将决定企业的前途与命运。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必须树立战略投资观念,由过去主要投资于机器、设备、厂房、生产线等有形资产上转到投资于更具战略性、长远性的无形资产上。

由此来看,职业经理人在制定企业战略决策时要有市场导向意识、顾客至上意识,应开阔视野,洞察未来,具有战略思想、战略眼光和竞争意识,迅速转变观念,逐步树立起居安思危、高瞻远瞩、锐意进取、大胆创新、敢冒风险、灵活多变等与企业战略思想相一致的观念与意识;职业经理人要亲自主持企业战略规划设计而不是让下属越俎代庖,要准确把握外部经营环境现状及对未来变化准确预测,对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经常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制定在复杂多变环境中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战略。

六、职业经理人应具备洞察市场、捕捉商机的能力和出色的决策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谁能占据市场谁就主动,就胜利,争夺市场的本质是争夺顾客。比如,在六十年代,瑞士钟表产业由于没有正确判断未来钟表市场需求发展的方向,虽早已掌握电子表生产技术,但未能及时开发出产品,而坐失良机,致使七十年代有几百家钟表厂被迫倒闭。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七十年代末对国际经济环境估计不足,致使面对石油危机而不知所措。相反,日本的精工、丰田等公司由于准确地把握了国际市场环境,捕捉了商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要善于洞察市场、捕捉商机,要有超前意识、长远意识。

职业素质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人才;职业素质;培养措施

Abstract:Studentsmajoredintourismshouldbeprovidedwiththefollowingqualities:agoodprofessionalmoralityandmentality,excellentserviceconsciousnessandvocationalskills,civilizedappearanceandmanners.Thestrategiesofcultivatingthestudentsincludethatthestudentsshouldbetrainedwithserviceconsciousnessfocusedonaprofessionalmorality;withvocationalskillsorientatedtomarkets;andwithpsychologicaldiathesiscenteredintheguidanceofprofessionalcareers.

Keywords:vocationalcollege;talentsoftourism;professionalcharacter;trainingstrategy

高职高专的定位目标是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但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条件达不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1],建一个旅行社、餐厅、宾馆作为学生实习基地,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里,要么与学校合作不积极,要么只根据自身需要来安排学生实习,只给学生安排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比如发放宣传单、迎宾等,达不到实习目的。这一现象促使我们开始重新思考旅游人才职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定位。

对于旅游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来说,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探讨职业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模式的文献较多,在目前的旅游人才开发与培养中,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素质的倾向较为突出。不少旅游专业院校培训基本上都是围绕岗位需要,传授相关知识,培养相关技能。而实际上,由于旅游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热情的工作态度、能让客人“转怒为喜”的沟通能力、超强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情绪控制等职业素质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因此,在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开发的必然趋势。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具体内容

职业素质是胜任某一职业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心理、职业形象等。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石,是立足职场的根本。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是指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体现出的主动服务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文化素养,娴熟的职业技能,良好的仪容仪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质的服务意识

旅游行业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旅游从业人员素质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和品德往往被视为旅游企业或城市形象的缩影。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质的服务意识、无私奉献的精神品德、热情负责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工作精神,最终养成良好的旅游职业行为和习惯。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顾客消费意识的提高和对高附加值的追求,旅游行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服务质量的竞争了。注重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首先在于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也就是建立一种独具个性的服务文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文化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历史的原因,服务文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没有地位,我国是一个缺乏服务意识的国家,而当今西方国民收入的60%甚至更高比例是来自服务业,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支柱。排名全球酒店300强之首的万豪酒店创始人马里奥特的名言:“生活就是服务,我们时时刻刻都生活在为别人服务和被别人服务的环境当中”。中国酒店的总经理大多不会站在大堂内为客人拉门、提行李,在他们看来,管理是“分内事”,而服务是“分外事”,但在外资酒店,这些场景非常普遍,甚至还有去客房为客人端茶送饭的总经理,对他们而言,服务是酒店生存的根本,只要是有利于酒店的事,总经理为什么不能做?而总经理身体力行,给员工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更有利于酒店服务文化的培养。旅游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服务性行业,服务对象来自世界各地,这就要求从业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和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服务意识。

2.娴熟的职业技能

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如果只有良好的服务愿望,而没有娴熟的职业技能,优质服务就是一句空话。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包括酒店、旅行社、海陆空交通运输、游览、娱乐等行业,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而每个行业中又有各种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种,服务技能自然也各不相同。每个从业人员必须掌握娴熟的服务技能,还应懂得一些与旅游有关的卫生和救护常识等等,才能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3.良好的心理素质

旅游从业人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随时准备承受游客的埋怨和打击。今年四月某导游与地陪发生争执后情绪失控,连伤20余名游客的恶性事件,应该引起我们对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培训的重视。旅游从业人员遭遇游客误会和呵斥的机会较多,心理压力也相对较大,这就要求旅游工作者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一种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学会释放心理压力,不仅能控制自我情绪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还能换位思考,化解矛盾,让游客“转怒为喜”,真正做到为游客提供超值服务。旅游从业人员还要具备处理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的心理应变能力,在旅游接待中,一旦遇到意外事故,除及时汇报外,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到沉着冷静,以积极的态度,客观分析情况,准确做出判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4.良好的文化素养

旅游业涉及的知识领域非常广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这就要求旅游服务人员要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个性特征也各不相同,如果旅游从业人员知识贫乏,就很难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5.良好的仪容仪态

旅游服务人员的仪容仪态直接影响着客人对服务的感受。旅游从业人员整洁的仪表能使顾客心情舒畅。旅游服务人员要做到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态度和蔼,服装整洁,以优雅的站姿,端庄的坐姿,轻盈的行姿,礼貌的服务用语,得体的肢体语言展现旅游服务员良好的职业形象。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策略

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发展,高职院校各项工作都应以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为核心。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处理人际关系、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力等列为课程的核心内容[2],而我国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停留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层面,一方面是部分学校或老师缺乏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意识,另一方面是职业技能的转变是有形的,而职业素质的提高是无形的,所以职业素质培养在课程设置、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的应用上要比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培养困难得多。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定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技能和知识结构为基础,把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工作热情、创新精神、团队精神、心理素质、未来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的内容融进课程和教学计划中,真正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培养融为一体,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实用型高职人才。

1.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

职业道德是职业素质的首要方面,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培养敬业精神,增强服务意识,倡导奉献精神,提倡诚实守信。而树立优质的服务意识是旅游工作者的从业前提,也是旅游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假如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服务意识,就很难给顾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职业道德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优质服务意识,开设培养学生责任感、价值观、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奉献精神的课程,帮助学生尽早树立服务理念,引导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培养应注重营造德育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学院应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开展导游、餐饮、客房服务技能比武活动和校园旅游文化节,把知识传授与道德熏陶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促使学生追求自身完善,培养学生不服输的精神和不断进取的意识;其次,还应关心学生社团组织建设,在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发掘潜能的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关系,提倡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第三,应加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用旅游企业的规章制度、职业道德规范学生的行为,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受企业欢迎、思想政治素质好的旅游行业高技能专门人才,教会学生如何为客人提供优质服务。

2.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3],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首先,职业技能的培养应充分发挥教学第一课堂、活动第二课堂、社会第三课堂的作用,通过校内模拟、社会实践、岗位见习、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等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应变能力;其次,高职院校还应围绕为旅游企业培养高技能业务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定位,与企业联合开发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重点开发与企业核心岗位需求直接对接的专业核心业务能力模块,在对岗位能力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课程内容,如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开发以导游技能为主、计调技能、外联技能为辅的3个能力模块,真正做到工学交替,订单培养。

3.以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学生在当前的人才竞争中暂时处于弱势地位,动手能力不如中专生,理论知识不如普通专科生,其承担的就业压力与内心矛盾冲突日益突出,心理问题不容忽视。而旅游行业服务的最高目标就是要让顾客满意,这就需要旅游从业人员有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委屈,始终能以大局为重,给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应把自我意识、自我激励、情绪控制、人际交往技巧、挫折承受等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内容融入学生择业、创业、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使学生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为将来更好地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心理素质培养的重点,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他们在成长、学习、生活、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咨询和辅导。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实习实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其次,是把心理素质培养同学生就业指导、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让职业生涯规划、心理素质培养渗透到职业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职业素质,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例如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48门全校性公共选修课中,就业和创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类就占了7门,涉及公共关系、交际技巧、企业创业指导、职业心理辅导等;青岛旅游外事学院经常组织实习生返校对大一新生进行业务知识和工作情况介绍,帮助新生树立职业目标并对旅游行业有更直观的了解,还邀请旅游专家、公司老总到校开设就业指导讲座,这些活动在系统、全面地为学生提供择业、创业和就业指导的同时,增强了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心理素质培养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内容,它需要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自体验才能获得。它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心理学名词和定义,而在于受教育后学生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应向学生日常生活渗透,而不是仅仅流于课程化。迪斯尼员工培训可以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如“未来职业生涯”课会告诉员工,迪斯尼乐园中有些什么新的机会,以及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赢得机会;“应征课程”会培训员工如何应对主考官面试;还有“如何转职”、“对着星星许愿”、“我们一路走来”等增强员工就业信心的职业规划培训课程。

[参考文献]

[1]魏文芳.高职教育发展与质量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1):191.

职业素质论文范文篇8

可喜之一:改革开放20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初步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子,为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关于20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中等职业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中等教育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初步形成了从初等到高等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1979年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仅为4.7%,现在招生和在校生均达到56%以上,一些大中城市则达60%以上,这一成就不仅改变了中等教育结构,而且改变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架起了人才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在中等职业教育有较大发展的同时,初等职业教育也有了适度发展,招收小学毕业生的四年制职业初中,全国目前已有1500余所,有在校生80余万人,此外“3+1”、初二分流“2+2”等多种形式的初等职业教育也有一定发展。从80年代开始起步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已有短期职业大学74所,国家正式批准的职业技术学院27所,还有一大批高等专校和成人高校也在进行高职实验,此外,一批中专也开办了高职班。20年来高等职业教育有了初步发展。这一框架体系得到了认可,在《职业教育法》中有明确规定。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识和职业技能、有纪律的高素质劳动者,有力地改善了我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特别是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得到了强有力的改善,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各行各业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就业和社会稳定,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许多行业在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的成就时,都提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行业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其中业有些四、五星级的大饭店90%多的职工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

职业教育的支撑服务体系正在建立健全。除了中央的职业教育中心所外,许多省市也都建起了一批职教研究机构。全国还办起了一些职业教育专业期刊。此外,教材建设也取得了很大成绩。目前中专所开课程已有95%以上被全国统编教材所覆盖,职业高中所开课程全国统编教材的覆盖率也已达到60%以上。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依托普通高校建立教师培训基地。全国现在有100多所高等学校在为职教师资培训服务。

职业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在办学体制上打破了过去单一由政府办学的格局,民办职业学校有了很大发展。全国目前有1000多所民办中专和职业高中;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体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些学校实行了校董会、与企业联合办学等新的管理体制和模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很大成就,许多学校在精简机构、教职工全员聘任、工资、人事和后勤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在职业教育发展的运行机制方面也进行了改革,中专实行了收费并轨,许多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在教学改革方面我们吸收借鉴了国外的“双元制”、“CBE”、“MES”等先进的教学思想。

职业教育开始走上依法治教的轨道。1996年国家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体系、结构、方针、原则、管理体制及经费筹措的条件、保障等做了法律规范。全国绝大多数省市也专门以政府名义召开了贯彻实施职教法工作会议,出台了贯彻实施职业教育法的文件,有些地方人大还出台了配套的地规,这些都对促进职业教育依法治教起了推动作用。

20年来,我们还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探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路子: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邓小平为指导,邓小平理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强大思想武器,20年来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重要的一点就是贯彻了邓小平理论。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提高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的领导对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推进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坚持把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

在办学体制方面,必须始终坚持在政府统筹管理下,实行包括政府办学在内的多元办学主体并存的办学体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兴办职业教育。

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方面,必须始终坚持与社会各方面、多层次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就业结构相匹配。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初、中、高相互衔接,并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这是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而制定的。

在速度结构和发展模式上,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不能搞一刀切。

在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上,必须始终坚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方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行产教结合。

在培养目标上,必须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方针,培德、智、体全面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适应主义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

在经费筹措方面,必须始终坚持多渠道依法筹集的路子,职业教育法规定的筹集经费的10条措施必须认真落实。

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吸收和借鉴国外发展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不断加强和扩大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

这些宝贵经验为我们职业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喜之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特别是我国的新一届政府成立后,明确提出,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中央专门成立了科教兴国领导小组。小组成立后专门听取了教育部的汇报。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并得到了科教领导小组的原则通过。国家将对这一计划给予强有力的支持。

同时新一届政府还提出,今后对教育经费每年要增加一个百分点,也就是每年增加50多亿元人民币。这是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希望之所在。

可喜之三:随着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出现,越来越需要大量的掌握现代知识和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要实现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必须依靠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大势所趋。

可喜之四:我们有一批十分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勇于开拓、奋发向上的职业教育队伍,这是职业教育工作的基础,也是职业教育能够得以发展的根本所在。

我们在看到可喜的一面的同时,还必须看到当前职业教育也确实存在着一些和困难,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的传统根深蒂固,这其中有社会的问题,也有教育部门的问题。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职业高中更显突出,很多学校还缺乏必要的实习、实验设备,缺乏高素质的教师。由于办学条件,学校缺乏吸引力。

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专业布局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这是过去条块分割的体制所造成的。

四、教师队伍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还不能适应。中专相对好些,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占68%以上;职业高中则相对较弱,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33%,这是由于原来的学校基础造成的,而且有些专业大学本科也没有开设,所以没有这方面的本科人才。此外,专业课和文化课教师的结构不合理,文化课教师比重偏大的问题也还普遍存在;教师年龄结构也不尽合理,35岁以下教师占到70%多,因而造成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少。年轻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职业教育所要求的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缺乏必要的工作实践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

五、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

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思路

职业素质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种植;素质教育;专业;实践;科技活动

素质教育是关系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一件大事,是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虽然已提出多年,但仍收效甚微,如何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下面结合本人在农职高种植专业课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体会和做法:

1.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他们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缺乏兴趣,学生只会将学习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因此,我十分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努力使所教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创造一个学生“愿学”的氛围。农中的学生一般来自农村,不少学生专业思想不巩固,兴趣不高。为提高其兴趣,我经常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反馈到课堂上:例如,同是锈病大发生之年,为什么有的农户损失重,而有的农户不受影响?启发他们认识到“品种的搭配和管理技术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后果”,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每次上新课之前,我均努力写好导言部分:如在讲“食用菌”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拿出几朵平菇和干灵芝,问他们:“你们听说或见过食用菌吗?想了解它们的生理特性吗?想栽培食用菌而致富吗?你们只要好好学习本章内容,就将为你们迈进食用菌的大门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提高课堂学习气氛,我常根据所讲内容适当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有关小知识:如讲到“甘薯腐烂病”时,我提出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喝酒的人为什么不能下红薯窖?”,有的学生说:“头昏。”有的说:“缺氧。”我解释说“根本原因不在这,而是------”。此外,课堂上我还时常向学生宣传一些在农业上有成就的企业、单位和个人,使他们有学习的目标和榜样,克服自卑心理,提高学习兴趣。

2.注重专业特色,加强实践教学,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

种植专业课不同于一般的文化课,它强调实际,注重实践,所以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需要到田间或实验室内进行实践操作。如小麦、玉米、棉花的杂交、实验地的区划和小区设置,都需要亲自动手才能掌握。为此,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的议器、设备材料,努力上好每节实验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学习“种子检验”一章时,让学生找来红墨水、小刀、培养皿做种子生活力测定实验;学习“土壤养分构成”时,让学生分析土壤成分,鉴别肥料品种。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实用性、实践性、技术性,敢于打破教材的束缚,根据当地的实际,有所侧重地处理教材。如小麦、棉花、玉米部分多讲,水稻部分少讲;遗传育种部分少讲,适当增加繁育内容;理论部分少讲,注重实用技术。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和生长季节的变化,打破章节顺序,分段安排教学内容,尽量使讲课内容与季节相一致:如冬季组织学生观察小麦分蘖规律,麦熟时估产,夏季讲玉米制种与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我在考试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将传统笔试考试改为笔试+操作:如可根据学生采集病虫害标本的数量或质量,或在规定的时间内看哪个学生做的小麦去雄穗多且质量又好,给予打分,这样既可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培养他们的操作动手能力,有利于克服“高分低能”现象。另外,在课程安排上,一、二年级适当增加专业课教学时数,三年级下半年全部进入系统复习和实践阶段,最后写出实习报告,突出职教特色。

3.根据所教内容开展有益的科技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为使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与生产挂钩,我采取了如下几点做法:

3.1积极带领学生搞科研,提高实践技能和科技活动能力。对于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同学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带领他们参与到科研活动当中去。先从书上最简单的内容着手,如亲自带领学生调查小麦的分蘖状况,让学生分组定点观察,然后辅导学生将调查的材料、方法、结果及分析一一撰写出来,就是一篇论文,这样使学生觉得写论文也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然后再向他们提出书本上一些所没有讲过的课题,如《棉花、玉米喷施生长调节剂的效应研究》、《小麦N:P:K配比最佳模式研究》等,引导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田间调查、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等一系列成套科研方法,提高科技调查写作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3.2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带领学生到附近农村向农民传授实用技术。我校附近几个村有玉米制种田(如桃园村、留固村),我时常利用星期天、节假日带领学生去调查、去指导,向他们传授玉米杂交制种技术:如适当调节行比,增加母本行数,可使杂交田产量倍增;同时传授自交系繁殖技术,省得他们向外地购买玉米自交系,节省大量成本;同时根据季节和当地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分组到各地举行实用技术专题讲座,搞技术承包等。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使科学技术在当地转化为生产力,同时提高了学生科技实践活动能力。

3.3结合教学内容及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启发学生动手、动脑:如防治小麦后期倒伏,小麦茎杆硬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性状,以往小麦茎杆硬度都是用手摸进行定性测定;在讲小麦育种时,我就启发学生‘你能否想出一种方法对茎杆硬度进行定量测定,或制出一个小麦茎杆硬度测定仪’,搞出来后对育种工作将是一个促进。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又调动了他们的科研兴趣和动手能力。

总之,素质教育是摆在大家面前一个重要课题,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需要不断地去摸索、去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建求。德国FH:为职业实践而进行科学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4。

职业素质论文范文篇10

我国的教育是社会主义的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劳动者。要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教师就应该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教师必须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观,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也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需要。教师的人生观主要体现在以“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生目的;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为人生价值;以“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人生态度。献身教育,甘为人梯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表现,它是履行其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

二、热爱学生,要有慈母的情怀

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罗素曾经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自由地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把自己的一腔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必须具有慈母般的爱心。爱心应该表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思想以及日常生活的爱护和关心上。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志。但是,教师在教学及管理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成绩好、听话的学生比较偏爱,甚至对他们的错误很少批评。而对“后进生”批评多、表扬少、甚至做出有辱学生尊严的事。正确的做法是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全面负责,把等同的爱奉献给每个学生,常言说:要想受人的尊重,必先尊重别人,这条原则更适应于师生关系。

三、严格要求,具有具体的责任感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所期望的人才,一个对学生放任自流,只会培养庸才的教师,当然谈不上是一个好教师因此,教师不但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热情转化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高度尊重上,这才是爱的高度体现。

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教师对学生要严柔相济、严中有度、严而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学习上、思想上以及行为和生活上对学生严格要求,才能使学生各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是每一位教师最起码的职责。

四、以身作则,具有优良的师表风范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端行正,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之一。我们知道,学生学习,除了向书本、其他媒体学习之外,更主要的就是向教师学习。在孩子们的心目中,教师的话就是真理,教师的行为举止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位人民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又一重要要求。

五、克己忍让,具有高尚的传统美德

教师是一个清贫的职业,这决定了教师不可能在经济上很富有,所以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不能奢望权贵,不能计较个人的得失,否则就会动摇信念,影响自己的工作。克制自己,不为金钱所动,不谋名位私利,甘于清贫,甘于奉献是人民数师必需的品质。另一方面教师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人与人的关系是最复杂的一种关系,师生关系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如学生调皮捣蛋,作业敷衍了事,更有一些程度差的、不懂事的学生故意与教师作对,甚至辱骂教师。凡此种种,都要求教师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以理智战胜感情,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不急不躁,平心静气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忍耐性和自制力。

六、知识渊博,具有优雅的学者风度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教师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而且要懂得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还要向学生传授广泛的社会生活知识。作为教师要想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自身要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的教育。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渊博的知识是必备的条件之一。

七、谦逊谨慎,具有教学相长的智者态度

现代化的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最大区别就是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而不是过去的那种师道尊严。同时,空洞的说教,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现代教学理念提倡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请教,你便不知道他们的环境,不知道他们的能力,不知道他们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教师要教好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过程就是向学生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虚怀若谷。因为,现代教育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仅限于学校教育,学生掌握的知识,了解的信息,很可能教师还没有掌握,也没有了解,所以教师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更应该要向学生学习。

综上所述,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其特殊的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它应该服从于教好学生这一根本任务。它要求在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过程中,对品德行为和业务素质双管齐抓,这样培养出来的教师才是好教师,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以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道德行为来教育感染、陶冶学生,甚至于更多的公民,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