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技术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12-02 15:29:18

游泳技术教学

游泳技术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多媒体;大学体育;游泳教学

在科学发展不断创新的今天,我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更多依靠教师的口述,对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练习、反复强调技术的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很难让学生快速地理解动作的真正要领。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先进的科技技术完美地结合到一起,是我们现在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传统的言传身教基础上,敢于创新,突破思维定式,利用科技发展带给我们的便利,完善我们的教学模式,制作出不同级别的课件,添加分类教学,更加注重理论部分的教学,让学生可以理解最新的游泳技术动作与相关信息,不再局限于基础的理念,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游泳这项体育运动,提升该校在游泳教学方面的优势。

1游泳课与多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应用,面对信息化科技飞速发展的强烈冲击,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应当顺应这一时展的趋势,借助现代高科技技术与手段,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为体育教育服务,以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国家教委制定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提出教育改革要走“现代化”道路后,众多体育项目将多媒体教学应用于体育教学中。多媒体,是多种媒体的综合,一般包括文本、声音和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原有的游泳课教材大多是以文字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利用教师的言传身教指导学生学习游泳技术动作。学生对于进一步了解游泳运动的深刻内涵有所局限。以传统教材的教学重点为基础,集添加图像、录制声音、搜集动画、拍摄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体,大量丰富了游泳课的知识量。通过视觉、听觉并用,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增强游泳项目的感染力和游泳课的凝聚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丰富教学内容,而且有效地、直观地进行游泳技术教学。不仅对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教师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旨在为大连海事大学游泳课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并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经参考文献发现,大学生游泳课的教学方法和普及游泳课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文章很丰富。为该文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借鉴。我国幅员辽阔,地域众多,各地域的体育教学也各有特色,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把多媒体教学方式作为了游泳课教学改革的方向。这更加坚定了笔者在大连海事大学游泳课教学方面推广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想法,建立针对该校独有特质的教学模式,对大连海事大学游泳课的现状进行调查与改革创新的研究,有重要的创新意义。将游泳课视为水上专业必修课的大连海事大学也应该步入多媒体教学研究和开发的大潮中来,将海大游泳课教学质量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2学生对游泳课多媒体课件的评价

实验结束后,对使用多媒体课件对学习的影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统计中发现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接受过多媒体形式的技术理论学习。可以说教学多媒体课件对于学生来说仍是新颖的。统计发现,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只有11%的教师使用过游泳多媒体课件进行技术理论教学。由此可见,游泳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仍没有被广泛使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正如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调查,使用教学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兴趣的影响中发现,57%的学生选择很感兴趣,33%的学生选择一般感兴趣,10%的学生选择无变化。由此可以看出多媒课件的使用对学生的体育课兴趣增加有积极的影响。动作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游泳的速度,前期的理论知识教学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对游泳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那在之后的水中实操中将很难把技术动作很好地诠释出来。口述的方式有时难以面面俱到,可能会使学生对身体姿势、腿的动作、手臂动作和配合动作技术动作掌握效果不佳。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可以改善这一问题,例如:在向学生指导蛙泳的腿部技术时,学生们就可以通过观看水下录像,更直观地进行学习,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慢放或者截取播放,提升学生对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掌握能力,使游泳技术教学达到起点高、起步快,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对于视频课件中水下动作的直观展现,学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多媒体应用到游泳教学中使示范更准确,应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像的移动、动作的慢放来表现教学内容,使游泳技术动作更直观、更准确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可以对于重点和难点动作进行反复演示。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而达到提纲挈领、融会贯通地掌握有关知识的效果。这样既使学生欣赏了游泳,又增加了知识,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拓展学生的知识量,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思维和观察能力,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强度,同时提高了游泳课的教学层次。与此同时,笔者也收到一些学生的反馈,在多媒体课件的技术动作重点阐述部分,一些学生觉得还是看不懂,在动作轨迹和发力点、哪个动作哪块肌肉发力这方面还是有些难点。

3结论

由于课件的清晰度较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游泳技术有更为直观的体验,所以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应用比较感兴趣。游泳课教学多媒体课件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还没有普及,所以有一部分同学不是很适应这种教学方法。针对于教学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中,学生反映,课件的水下视频演示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技术动作。由于课件中对错误动作的提示,很多学生能避免犯错,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期末成绩,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仔细认真,甚至反复观看很多次。还有学生提出,将课件自己拷贝,课下进行复习,更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4结语

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教学的趋势,利用高科技电子产品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如今已经能在教室中作为一种主导的教学手法,但在体育课中我们还在不断地探索及改进它的应用方法。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各自拥有自身的优势,又有着各自的局限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是服务于教学的一种直观手段,由于水中自身感官的体验和陆地观看完全不一样,因此不能喧宾夺主,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更多的还是需要结合传统教学的言传身教,理论结合实践去应用。根据学生及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扬长补短,及时做出调整,运用到游泳课教学实践中去。

作者:李淑一 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参考文献

[1]韩大勇,孔繁昌,曹承志.多媒体在大学游泳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民营科技,2009(12):99.

[2]朱飞,郭木坤,汤宁芬,等.多媒体技术在水上专业游泳课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0,18(3):39-40.

游泳技术教学范文篇2

关键词:以人为本;游泳教学;教育理念

我国明确提出了现代教育应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种转变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把教育的重心转向了学生素质全面培养、发展的轨道上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行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体育课程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也是大势所趋。游泳是学生较为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很多原有的游泳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方法很难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因此,当前学校游泳教学应做出相应改变,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游泳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为社会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内涵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不仅适合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同样具有战略上的指导意义。以人为本指在教学中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作为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及落脚点,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提升学生的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为本的教学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交往、合作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游泳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增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及新时代人才的培养。针对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和不同需求,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采取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提升游泳教学效果.

2“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游泳教学中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人才激烈竞争、高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教学思想,强调学生主动参与,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素质和能力,以实现学生终身的身心健康为根本目标,为全面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游泳教学中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以人为本体育教学思想强调游泳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使其自我发展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强化。其次,以人为本体育教学思想要对学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具有规范与导向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游泳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实效性。再次,以人为本体育教学思想实现了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地位的互换与角色的转变,在游泳教学活动开展的进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游泳学习的自信心,有效激发与保持学生学习游泳的兴趣,将游泳变成一种习惯,使其在游泳课学习后依然保持游泳健身的好习惯,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最后,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要求游泳课的设计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使学生能够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提高其社会实用价值。以人为本教学理念要求在游泳教学中老师除了把游泳的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外,还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掌握游泳运动技能、增强体质、提高自我生存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又能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正确抢救溺水者生命。只有培养出既会游泳技术和相关知识,又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学生,才算是高质量的游泳教学课。

3在游泳教学中实施“以人为本”教学理念

3.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教育思想特别强调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地位与主体作用,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授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应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所有学生。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和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使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为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教师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其扎实的游泳基本功。为了实现以人为本教学思想在游泳教学中的有机渗透,体育教师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要求在游泳教学中必须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使其自我发展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

3.2培养学生对游泳运动的兴趣

游泳课教学任务要从单纯的身体锻炼和体能达标转变成把游泳运动当作学生个体发展的延伸性学习活动。运动兴趣是和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互联系的意向活动,是个性的最直接的体现。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态度,用更有效地教学方法使学生愉快、扎实地学好,练好游泳技术,并让学生喜欢上游泳课。游泳教学应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与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及相互支撑的新型关系,教师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游泳课上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尽量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和爱好,有助于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游泳运动的乐趣。

3.3制定游泳教学目标

以人为本的游泳教学目标是确定游泳教学的根本方向,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学生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锻炼习惯,不仅重视学生在校期间应达成的教学目标,还应考虑终身体育锻炼的长远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游泳教学还要以社会为价值主体,满足社会需要,以便因材施教、激发潜能,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以人为本的游泳教学理念从传统的育体转变为育人,加强了学生情意目标的培育,更加符合当前的教育形势。

3.4制定游泳教学内容

游泳教学内容以游泳运动的基本动作技术为基础,以学生的兴趣、体验乐趣、发展自我为出发点,以完成教学目的和任务为主要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游泳教学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学内容的设置在满足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及社会需求等,科学合理地修订游泳教学过程和难度要求,使其更加适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接受能力。同时,教学内容要注重娱乐性和健身功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游泳运动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游泳兴趣,把游泳锻炼当成习惯,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教学内容还要注重学生游泳运动安全及发生意外时的应对措施等知识的传授,保障学生在学习游泳过程中及日后游泳锻炼时的安全问题。

3.5制定游泳教学方法

以人为本的游泳教学方法,要求摈弃以教代学或以学代教的片面性,其最大特点就是充分体现学生在游泳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参与的作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增加游泳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和娱乐性,在教师指导、启发下,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由过去的学生跟着练转向为学生自主练为主,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育人效果。在游泳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动作技术难点和学生难以理解感知的动作形象生动的展现在他们的面前,使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体会到动作技术,进而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游泳技术。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实施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对最佳的游泳学习效果。另外游泳教学还要营造轻松、活泼、欢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掌握了游泳知识,提高了游泳技能的同时,还能体会到游泳带来的乐趣。

3.6制定游泳教学评价体系

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游泳教学评价最主要的功能是改进、反馈、调控、改进评价工作努力的方向,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游泳教学的评价是促进游泳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如果评价过分强调量化,不但偏离了学生学习游泳的初衷,而且也不能准确反应学生游泳学习的整个动态过程,从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应特别强调个体差异,把考核评价作为激励、鼓舞和唤醒学生积极参加游泳课锻炼的动力,在成绩评价中重视努力程度、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等因素。对游泳教学的评价应该合理地采用综合评价法,如学生自评、互评,师生结合评价方式,对学生掌握的游泳知识、技能及课堂表现等讲行综合评价。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既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又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4小结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已成为21世纪教育的基本理念。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与践行是促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学生自我价值与人文价值的有效理论载体。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教学活动的主体。学校游泳教学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去把握游泳教学的目标,适当调整和丰富游泳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游泳教学的方法,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及进步幅度,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另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而不是流于形式。学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确立终身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第一的意识,并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培,田建强,贾珍荣.“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析[J].学理论,2010(6):130-131.

[2]杨叔子,余东升.坚持“以人为本”走素质教育之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6.

[3]杨耀光.基于“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3,26(3):61.

[4]郑鸣.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教育思想[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1-4.

[5]刘仁健,李培文.实施“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学途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123-124.

游泳技术教学范文篇3

游泳教学过程是要在水中进行的,水本身是个液态。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游泳欲望。比如:散热块、水下没有呼吸条件、阻力较大、听力差、能见度差,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在陆上直接行走的定向感觉,同时技术上的动作在陆地和水中的感觉也会不一样。所以人类在水中的行动会困难很多。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加强人体器官对水环境的适应能力、感知能力、自身调控能力。水感在专业游泳队伍中选材是非常重要的依据,可见水感在游泳教学中的地位。水感是需要将后天各种有效的练习方法提高到一个层次。由于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游泳教师往往会忽视对学生水感的培养,重点却放在动作技术的传授上。每个学生有不同的水感,所以掌握正确的游泳姿势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差异,针对这部分学生应该在课后加强自我练习。大部分学生只会让肌肉打开整体感觉很机械重复简单的动作,而忽略了对水的熟悉和感觉,应该慢慢在水中适应呼吸,逐步改变与平时不同的身体姿势,培养良好的水感能促进动作的规范性。在游泳课堂上不仅使学生学会正确的姿势,还应该引导学生明白这样做的道理,最重要是让学生对正确的动作有优越感的亲身体会。比如:学生在各自通过亲身感受去体验正确的姿势和错误的姿势带来的不同手里感受,让学生自己在水中判别和纠正错误的动作。对于水感基础好的学生,应该更进一步加强水感的培养,有利于更好的掌握和运用技术。水感除了让学生及时的感觉到水的阻力、压力和浮力的变化之外就可以有效的提高控制水的直觉能力,从而改进自己的动作。有水感的学生,划水动作好、划水效果佳、划水能力强、划水距离长。因此游泳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水感是至关重要的,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自学效果。

二、肯定游泳教学的价值

1.培养学生的游泳意识

当代大学生对某种体育运动有兴趣而且积极参与运动时,加强这项运动的知识的教学和技能,对于培养大学学生正确的体育行为和意识有很大的帮助。高校游泳课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体育教师通过游泳知识与方法的传授,将学生带入更专业的游泳运动中去。通过游泳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快乐、自信和成功,使学生从内心深入感受到游泳运动也是人生活中的一种很有意义的运动,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游泳意识。在游泳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引导和起凡学生把强烈的热情上带入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中去,加强学生的游泳意识。

2.培养大学生健身习惯,加强健康意识

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增高,其中主要是人必须要拥有健康的体魄,因为身体才是知识的承载体,若是身体不好,就谈不上发展。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坚持锻炼,提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大学生要有健康的体育观念,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从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运动教学出发,培养他们的良好的健身习惯,鼓励他们个性发展。游泳教学要担负起这样的任务,通过对学生水感的培养,让大学生真正理解到游泳运动的真谛,才能树立起终身体育意识和良好的健身习惯。

3.让学生感受健身运动的生命意义

高校游泳教学原则和目标应该将“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作为原则,让学生在游泳练习中体会到游泳运动的效果和乐趣,让学生离不开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加强健康,提高生命的质量,促进精神面貌的改变,是人民生活的基础。其中,激发生命的内在力量至关重要,让人生充满生命意义,通过体育运动加强人的身体质量和身心素质。所以,高校游泳的教学目标应该放在全面健身的基础上来实施,将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身体技能作为目标,为社会创造更优秀的人才资源。

三、通过培养学生水感的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1.增加心理体验,锻炼意志品质

水一种心理上的体验,游泳是人在“水环境”中利用四肢和躯干的协调合作进行的体育活动,要求人体器官都必须适应水的特点,这也是一种对水的感觉。初学时,部分学生对水都有恐惧心理,可以通过小练习和语言来消除他们心理的误区。比如下水后慢慢在水中行走、跳跳,或者玩一些小游戏使其学生逐渐加强自我控制能力,也可以试着进行水中的呼吸训练,在水中进行心理训练,消除他们对水的惧怕心理。水本身具有不可压缩性、流动性、粘滞性等特点,在学习和掌握游泳技能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类困难,如动作不协调,害怕淹水和呛水等心理障碍。通过游泳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百折不饶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最终可以达到锻炼学生意志的目的。

2.加强水中的身体感觉,提高社会的实践能力促进智力发展

水里面运动关键是要身体平衡。当身体位置出现转身或高浮的翻滚动作时,因为受水的浮力影响,重心与重力会发生变化,感觉器官都会受到环境的限制,所以只能依靠身体的感觉来感受外界的水压变化。因此要加强手掌、手指与手臂抓水、划水、抱水与推水感觉的训练,这些部位是游泳前进的主要动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到的游泳知识和技术,可以深入到社会实践中指导和帮助社会居民进行游泳锻炼,做到学以致用。这样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学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真正步入社会需要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游泳,在大脑的指挥下协调动作的进行,对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对与改善大脑对各种系统的调节有非常好的作用,促进智力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1.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能

游泳是属于全身剧烈运动的项目,在一个动作周期中会有大部分时间是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样使人的身体机能发生变化。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的速度和提高能量供应水平,扩大身体能量的储存。通过全面的锻炼,可以发展力量、耐力、速度,加强身体的综合素质,提高身体承受力,迎接更大的挑战。

2.改善身体的机能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可以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身体器官的机能得到健康的改善和提高,促进身体的基本素质得到提高,增强了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在忙碌的脑力劳动以后,适当的进行游泳锻炼可以减轻疲劳和恢复健康的提示。事实证明,内心的自信、旺盛的精力、健康的身体是大学生通往成功之路的内在条件和基础。

游泳技术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游泳教学;初学者;教学方法

1研究意义

1.1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

生命安全教育在概念界定上首先是生命和安全两个教育目标的结合,其次是指人的自我保护、自我防卫的能力,尤其是在遭受突发事件或灾害事件时。其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或者个体对周围环境变化所保持的警觉与应变能力,对各种危险因素能够给予最大能力的避免与防卫。在体育教学中,生命安全教育具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具备的实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它以实际教育出发、以体育课程为载体,根据学生生理、年龄等特点的不同,来制订在具体的体育课程中的有关应对自然灾害和社会伤害的知识与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应急避险意识,并在实践层面对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量身定制的训练。人类生活的地球上大约有3/4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此外,江、河、湖、海星罗棋布。当人们进行生产劳作或日常游玩时,无论是主动下水或是被动失足,亦或是意外落水时,都面临着水的威胁。如若此时不会游泳,人的生命安全就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因而此时的游泳技能就成为了保障生存的至关重要的条件。因此,把生命安全教育中的游泳课程放在中小学日常课程中,对保障中小学生的生命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成为了一致的认同。

1.2游泳教学的意义

游泳是一项极具健身价值的运动,也是一项生存技能,它不仅可以在危险的情况下自救,同时通过游泳能够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在特定场合下不会游泳的人将难以保护自己,不仅面临着生命危险,更无法去帮助别人,游泳技能应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能力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健身活动需求的日益增长,游泳运动已从竞技项目转化为备受群众喜爱的大众健身项目。游泳项目是所有运动项目中唯一一项从刚出生的婴儿到老人都能参与的体育运动,适合人群极为广泛。游泳是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通过学习和锻炼是可以获得的。游泳项目与其他项目不同,由于在特殊的水环境中进行,不仅对人类提出了挑战,而且解决了许多生活、生产中的问题。既能强身健体,又对生产建设、生活、国防等活动具有重要的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健身锻炼的重要性,游泳健身也成为一种新时尚。亲朋好友一起到温暖明亮的游泳池,白发老人在水中能焕发青春,终日忙碌的中青年人在水中能将烦恼和疲倦统统抛掉,可爱的孩子在水中能像鱼儿般无忧无虑地嬉戏,这是多么温馨而美好的画面。游泳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向人们传递着亲情和友情。通过游泳,既锻炼了身体,又促进了情感交流,还能达到娱乐休闲的目的,可谓一举多得。

2游泳教学的方法

在游泳教学中,由于游泳的特殊环境,大多数初学者,在初学阶段容易出现胆怯、怕水、焦虑等恐惧心理。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除,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而,探求合适的游泳前期教学的教学方法,对针对性地开展游泳教学、提升学生自信心、具有着良好的作用。

2.1安全教育

2.1.1规则教育

首先,从观念思想上把安全观念放到第一位。由于游泳运动的特殊性,学生在水中进行训练时,要时刻谨记“安全第一”的思想,不能粗心大意。在上游泳课之前对游泳课堂上的安全教育必须反复进行强调,情况允许可以专门设置1~2节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必须遵守安全规定。上游泳课时,必须在任课教师带领下整队入池,迟到学生必须持游泳证,向游泳池值班人员讲明情况,经任课教师认可后才能进入。任课教师应严格考勤,每次课对入池人数、下水人数、起水人数和出池人数均须统一登记,并由任课教师签名。学生中途离池耽搁和再入池必须向教师报告,不假早退者,按旷课处理。其次,游泳前进行身体检查,主要是防止患病者游泳时发生事故,同时也避免疾病的相互传染。凡患有癫痫、高血压、皮肤病、心脏病、传染性肝炎、肺结核、开放性创伤者等都不适合进行游泳运动。而对于女性经期的状况,要实施卫生措施,不采取措施同样也是不适合在水中从事游泳运动的。同时,饱食和饥饿者也是不能下水游泳的,因为过度的饱食或饥饿时,如果在下水进行游泳运动,血液无法集中到消化器官进行消化,影响人的健康,甚至造成眩晕等症状。

2.1.2意外处理

教师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水中遇到意外事故时,要沉着、冷静,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救护。同时,更要在下水前教会学生进行自救的方式方法。在游泳中,有时会发生抽筋现象,首先要充分做好游泳前的专项准备活动,对于经常处在抽筋状态的肌肉、关节等部位更要增加活动负荷量;下水前用冷水冲洗,既卫生又能使身体适应冷水刺激;游泳时间要根据自己体力和技术情况而定,不宜过长,上岸后要注意保暖,及时更衣。在游泳时,有时会发生呛水现象,这是危险的状况之一,应在下水前加以训练。首先,在游泳时应注意要把呼吸方法的练习放在首位。具体方法为:当人的头部在水面上方时,用嘴吸气并进行短时间的憋气动作,然后当人的头部在水面以下时,用嘴鼻呼出气体,而没有呼完的气体可在水面上吐出,紧接开始下一轮的呼吸动作。如果在游泳过程中不小心呛到了水,首先应排除紧张情绪,迅速调整呼吸,进行原地踩水动作使头露水面,也可顺势将头没入水中,稍憋一口气,再在水下深吐气,再抬头换气,以恢复正常的呼吸节奏。

2.2心理教育

2.2.1克服恐惧

在初学者学习游泳时,往往在下水前或刚刚入水时会出现恐惧的心理。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意识混乱,使得头脑一片空白,身体僵硬,无法按正常的计划、方针行事,身体不能接受正常的大脑支配完成技术动作。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动作变形,使得人失去对身体的正常支配,动作开始僵硬变形,运动无目的,配合失调,导致在水中发生危险。恐惧心理会导致初学者丧失信心,使学生怀疑自身的能力,情绪紧张、不知所措,进而丧失信心。首先,要正确地讲解示范。教师的讲解示范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最强音。教师的简洁明了、言简意赅的讲解将会给学生一个明晰的思路;教师的舒展优美、自然得体的示范会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从而引起学生的良性联想,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克服恐惧心理的产生。其次,要加强兴趣引导,消除紧张心理。学生由于年轻,好奇心理强,有趣的竞赛和游戏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进而掩盖紧张的情绪。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游泳教学中安排适量的游戏和比赛,使学员们在激烈的竞争对抗中学习技能,克服紧张心理。

2.2.2心理训练

首先,要明确学习动机,加强自信心培养。教师在学游泳的初始阶段,要采用各种方式使学生对游泳运动在生理与心理方面的价值有着一个明晰的了解,进而使学生形成良性联想,增强学生完成动作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在对游泳运动的特点进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安全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使学生从心底里把对水的恐惧转变为对水的喜爱,进而提高学习游泳技术动作的能力和兴趣。最后,要使初学者感受到成功的体验,冲击恐惧心理。成功是兴趣的催化剂,只有当学生心中对成功的体验有着切身实地的认识,这种成功后的喜悦与体验成功的快乐会增强人们对事物的兴趣。教师需要把握学生个体的不同,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根据学生个体的接受能力、适应能力、反应速度等来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同时,对于每个学生的目标大小设定一个分阶段的教学任务,从而提升了每个阶段学生的成功体验,进而增加了他们对游泳学习的兴趣与热爱,消除了恐惧、增加了信心。

2.3实践教育

2.3.1呼吸教学

教师应首先教导学生进行呼吸练习,这个动作应分3步进行教学。第一,深吸气后闭气,把头全部浸入水中闭嘴缓缓吐气直至结束,然后直立出水吸气,重复下一个呼吸。第二,当学生把头浸入水中后,要掌握适合自己的呼吸节奏,做到嘴和鼻同时在水中吸、闭和吐3个步骤有节奏进行,并多次重复练习。第三,呼吸时要谨记仅能使用口呼吸,切记不能使用鼻子吸气,不然当使用鼻子呼吸时,水会涌进呼吸道导致呛水现象的发生。因此,当初学者进行下水游泳时,必须改变平常的呼吸习惯,在水中养成用嘴呼吸的方式习惯。并通过以上3个步骤的练习,使学生以最快且有效的速度形成对水的适应力。

2.3.2漂浮教学

漂浮练习的教学对学生初学游泳时的进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人体在水中的姿势的正确与否也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漂浮教学对游泳的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关键的一环。第1步,学生两手抓住池壁栏杆,双脚随着水的浮力,慢慢抬起,直至在水中伸直,达到全身舒展的状态。第2步,漂浮教学就是让学生在较浅的水中,背对池壁站立,两腿弯曲低头向前弓身,接着脚用力向斜后方蹬池底,身体向前平卧于水中,同时头浸入水中闭气,借惯性向前滑行。第3步的漂浮教学即是仰泳蹬壁漂浮,具体做法为屈身、头抬平,两脚触池壁,随着两脚蹬后,身体慢慢在水中仰卧舒展,达到最理想的放松状态。

2.3.3循序渐进

游泳教学一定要有一个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不仅仅要包含水性、游泳技能的循序渐进,同时还要包含心理上的循序渐进。例如,初学者对水温的恐惧、对水深的恐惧、对水中失重的恐惧等,循序渐进地使初学者逐渐能够自己掌控,从而达到心理适应。教师在教学初期应先带孩子到浅水池或浅水区,让初学者熟悉水性,这样,初学者对水的心理恐惧逐渐降低,使孩子对游泳产生兴趣,游泳区域一定要遵循由浅水到深水过渡,做好保护措施。

3结语

游泳不仅有利于全民健身,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游泳水平。同时在进行游泳教学时,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在注意安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意循序渐进,学习各种游泳姿势前的任何一步都很重要,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盲目仓促教学,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尤其是熟悉水性练习尤为重要,对以后更快地学习各种泳姿有很大帮助。

作者:刘景 单位:洛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参考文献:

游泳技术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阳光体育;高校;游泳教学

游泳在提高人们身体素质的同时还能使人形体健美,随着人们对生活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的人尝试游泳这项运动。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在高中时期由于高考的压力,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教室里学习,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综合素质较差。而游泳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运动,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来说是也一项非常好的运动项目。随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游泳体育课。将阳光体育理念有效地融入到游泳教学的课程中,让学生在合适的良好环境中学习,有利于大学生能够高效地掌握游泳技巧,为以后的生活或者终身体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教室,通过体育课走进大自然,将体育运动和大自然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发挥体育课真正的作用,让学生在自然的状态下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打破原来“重脑轻体”的传统教育理念,顺应我国提倡的素质教育政策,学生享受体育课的基本权利得到全面保障[1]。自由的体育活动氛围,擅长体育的学生有机会展现自我,对体育课的热情逐渐高涨,都愿意参与到体育项目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得到提高。

2当前阳光体育运动在学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落后,阳光体育难以真正实施

近些年我国针对体育教学问题进行改革,但是改革后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传统的教学理念在一些高校教学思想中根深蒂固,难以对体育教育重视,不能将阳光体育的“运动为趣、终身运动”的理念融入到体育教学中。运动成了口号,体育成了形式,学生难以养成每天坚持锻炼的,达不到阳光体育的真正教学目的。高校的教育理念落后导致阳光体育难以在学校中得到有效实施。

2.2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课程内容不科学

有的高校受到师资团队、教学器材和教学场地等多方面的限制,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单纯地将体育内容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老师只是讲解知识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也只是拿到了学分就是完成了学习任务,根本不在乎体育课中能不能有效地学习到技能、身体能不能得到锻炼。而且制定的教学课程内容也不科学,不能真正地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课运动的要求。学生也逐渐对体育运动失去兴趣。教学内容的简单化不能吸引学生对于运动的兴趣点,造成阳光体育不能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

2.3教师难以做到创新教学

高校的体育老师不只是单单的给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还要定期检测学生身体素质情况,组织参加各个高校之间的体育比赛活动,做好运动员的日常项目训练,有的老师甚至还要做科研项目和职称测评,这些工作量致使体育老师身心疲惫,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只能按传统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任务,没有精力去创新教学内容,不能依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阳光体育教学。

3游泳教学在高校的现状分析

3.1对游泳课不重视

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足球、排球、篮球等这些传统项目更受到学校的重视。而游泳教学对于高校来说是比较新颖的体育活动,相较于那些传统的体育运动,高校对游泳课教学的不够重视,而且没有有效的教学模式[2-3]。对于有的学生而言,并不是真正地喜欢游泳,不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更多的学生是为了消遣或者是修学分。

3.2在游泳教学中重安全、轻教育

由于在游泳需要在较深的水池中进行教学,对于一些没有游泳基础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所以某些高校会错误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安全上,认为只要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安全事故就是成功的教学。这种观念导致老师在教授游泳课的过程中,只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不愿意让没有基础的学生下水尝试游泳,学生也不敢大胆尝试。由于游泳本身的存在一定危险性,所以高校应该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而不能让学生下水尝试游泳,那么高校就失去了开展游泳课的意义。

3.3高校游泳技能教学简单化

在高校游泳课开展的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是否新颖、丰富,会影响着学生对于游泳的兴趣。然而老师只是按照学校给的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严格遵守学校对于游泳课的相关教学规定,造成上课内容单一,游泳技巧简单,难以实现课程的创新。

3.4高校游泳教学课时数不足

考虑到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游泳课程安排在天气暖和的时期,而且会赶上学生放暑假回家,造成游泳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学的课程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会觉得在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学到实质性的内容,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来说,到毕业都没有掌握游泳技巧,这样既浪费了时间,还没有学到实质性的技巧。

3.5学生游泳基础参差不齐

由于高校学生的成长环境都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可能在进入高校前就已经学会了游泳,上游泳课的目的是想强化自身的游泳技术,而有的学生在以前没有接触过游泳,但是对游泳产生了兴趣,希望参加学校的游泳课程使自己学会游泳即可。所以参加游泳课程的学生基础不同对于课程的要求也相同。没有游泳基础的学生与已经有游泳起步不同导致出现两极分化,教学课程难以继续实施。游泳教学是在水里,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问题,对没有基础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在刚开始的教学中需要循序渐进,以此来消除心理对游泳的恐惧。在让学生熟悉水性的课时里,对于有基础的学生来说,自己没有学习的必要性,没有学到有利于提高自己游泳技巧的实质性内容,会觉得浪费时间。而且学生与学生之间身体素质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会产生课程开展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有不同的要求。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学计划无法有效实施。

4阳光体育视角下高校游泳教学模式创新措施实施

4.1创建优良的游泳环境

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游泳课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于是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游泳课的条件进行改善。对原来的游泳场地进行扩大,并且对各种游泳相关的设备进行更换,改善了室内保温系统,不用担心天气的变化而影响到游泳课程的进行,在冬季也能进行游泳,不用担心水太冷,或者从水里出来后太冷而生病。由于学生参加游泳课的基础不同,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在原来2m的水池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一个1.5m的水池,更多不会游泳的学生也敢于尝试学习游泳,不用担心自己不会游泳下水会不会被淹,也不必带着救生圈练习游泳影响到学习效率,自己能够站在水池里慢慢的尝试游泳。在游泳池的墙上安装投影仪,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动画来展示游泳时的动作要领,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更能够掌握游泳技巧,而且可以通过荧幕让学生观看游泳比赛。

4.2让学生走出校园

让学生真正地融入游泳课中,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拿学分而参加游泳课程,更重要的是在学会新技能的同时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这才是阳光体育运动下游泳课开展的真正目的。学生的游泳课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让游泳从学校走出来,游泳并不只是上课的学习课程,游泳更是一项运动。我校在教学游泳的过程中,成立了自己的游泳队,可以经常开展队内的比赛,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队伍的形式可以经常其他学校之间进行游泳课的交流,可以去别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各个学校之间定期组织游泳比赛,通过不同的比赛能够了解自己身上的优缺点,练习游泳的时候更加的有针对性。每个学校的游泳场所或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老师通过不断的交流可以不断优化自己学校的游泳课程,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环境也会有不同的体验[4-5]。学校也会定期组织学生一起去现场参观游泳比赛,近距离的接触游泳比赛,现场体验激烈刺激的情绪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通过比赛了解运动真正的魅力,从内在激发学生学习游泳的动力。学校也给校内队伍报名参加市里或省里的游泳比赛,通过专业的比赛,不断的突破自己能力。

4.3采用分班教学

阳光体育教学目的是吸引学生参加运动。而在游泳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对游泳课的要求也不同,对于游泳基础好的同学,教授内容简单,会觉得学不到技术逐渐对游泳失去了兴趣,而对于基础差的同学,教授的知识稍微难点,就很难学会,掌握不了游泳技术也会逐渐的失去兴趣。阳光体育在游泳教学中顺利开展,为学生建立舒适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大家建立运动的习惯。所以针对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开展分班教学的模式进行课程讲解。我校在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质、心理素质、接受速度等各种信息后,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划分学生的上课班级,这样就可以使每一个班级都足够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功能与作用,达到课堂效果最佳化,教师分工合作。一个老师在2m的水池里教授有游泳基础的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游泳技巧,一个老师在1.5m的水池里教不会游泳的学生,从熟悉水性开始,先开始学习游泳,再慢慢地练习游泳技巧。我校不仅仅只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班教学,在组建游泳队时也针对学生的差异性发挥学生的专长,有的学生可能爆发性较强,适合短距离的比赛,而有的学生耐力较强,适合长距离游泳,通过学生不同的能力找到最适合学生的位置。

4.4采取合作学习

为学生在高校学习游泳期间能够真正地掌握游泳技术,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能坚持定期游泳,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阳光体育健身的习惯,应该改革高校游泳课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体育的乐趣,调动大家运动的热情,逐渐养成健康的体育运动习惯[6-7]。我校在分班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合作学习游泳,结合高校游泳课相关教材,让学生自由组合成立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鼓励共同进步,帮助部分学生克服害怕或懒惰心理,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与道德情操。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慢慢地融入到小组当中,这样在学会游泳技巧的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相较于自己学习,团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完成各种挑战,这样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锻炼了学生意志力。

5结束语

游泳技术教学范文篇6

所谓教育教学理念,即教育者在从教实践中对规律、过程、目的以及基本原则所形成的态度、思想观念,同时也是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基本信念。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为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规定了教学方法创新宗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因此应当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思想观念,树立创新理念。在全面推进现代教育转型实践中,应当积极主动的对传统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和改革,以创新理念为指导,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教育经验主义,坚决避免崇高权威教育教学观念,提倡创新教育教学观念。比如,在蛙泳技术教学过程中,可采用视频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课前应当组织学生仔细观看蛙泳技术视频,从而使学生能够对基本技术动作有初步的认识;结合录像动作回放、或者慢动作,对蛙泳动作原理、难点以及基本要领等细致的进行讲解;指导他们下水模仿练习;课堂重新播放录像过程中,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随时模仿规范的动作,及时纠正错误动作;通过录像进行细致的讲解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练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实践出现的错误动作,然后对其进行反复的练习,并且进水实践练习。

2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培养创新素质

实践中应当加强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培养,教师应当积极创设激励性的教学情景,通过及时的引导,为学生创造更创新机会和平台。比如,在观看过相关视频影片、并且练习一段时间后,学生对基本的游泳技巧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游泳时腿部动作、呼气技术要领的掌握还不够。游泳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加深他们的认知。通过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对游泳技术动作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亲身体会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游泳技术。问题的提出:不同类型的游泳过程中,呼吸过程为什么是头在水面下时做吐气,而在水面上时要吸气;为什么在学习游泳之前要先学漂浮;为什么在学习游泳腿部技术动作之前,要先学习如何踩水;为什么翻脚腕和收腿是学习游泳的关键。在提出以上问题以后,再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启发,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质疑,然后进行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同时,还要留给学生们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尝试不同的想法,从而为创新素质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营造创新教学氛围,而且还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创新机会和平台,从而让他们能够通过课堂讨论自由发挥,在感悟中出新,这是课程教学中的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客观要求。

3强化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创新素质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键在于逆向思维能力训练,并以此为基础激发他们的求异心理、强化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简单的说就是要加强学生新眼光、新观点看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审视、分析一切新问题,从而在答案上出新。体育游泳课程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所强调的是学习目标、学生能力之间的相符性,该种模式不仅包括学生的身体发育水平和技能的基础,重视学生心理上享受游泳乐趣的水平,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地加深对游泳乐趣的理解和感触,提高学生去自由地享受游泳乐趣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增强,表现为对运动技术的掌握和体力的增强,同时这也是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重要表现。

4任务驱动法在问题探究式学习中的应用

对于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而言,任务驱动学习模式的升华,更加侧重于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需整合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既要强调教学中的教师辅助性作用,又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首先,创设学习环境,从而将传统的抽象理论以情境、案例等形式,有效的展现出来,以此来吸引更多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主动性。现代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之间的有机整合,主要是在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以任务驱动为建构式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当前国内教育教学已普及了多媒体技术和设备,但现代化信息技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授课手段,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主体地位。基于此,笔者认为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只把学生作为被动的听众,应当充分尊重和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所在。

5结语

游泳技术教学范文篇7

以哈尔滨体育学院运动系游泳选修课学生共81人为实验对象,进行实验和数据采集。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查阅有关教学方法的文献资料,获得“小群体”教学模式的理论来指导实践,为实验方法和试验结果提供理论依据。共发放问卷81份,回收问卷81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1份,问卷有效率100%。

2实验过程

2.1试验控制

采取简单整群抽样法进行实验对象的选择,将参加选修课的学生分成实验班与对照班,两个班的情况基本相同。在课前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亦无显著的差异,实验的信度较高。实验班与对一照班在教学内容上完全相同,但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不同的教法。除了正常上课之外,实验班的学生和对照班的学生没有经过其它的游泳水上练习,进而保证实验的信度。如表1所示,实验组男生35人,女生6人,总人数41人。对照一组:男生34人,女生6人,总人数40人。实验班与对照组的身高,体重,臂展的平均值都非常的接近,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性别、身高、体重、游泳经历的学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为实验增加了可信度。

2.2实验过程分析

根据哈尔滨体育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游泳选修课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进行游泳课程教学,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内容均相同。分班前学生不知道实验情况因此控制了一些学生主观因素。

2.3考核方法与评价规则

考核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持续参与实验。连续持续缺课1/3视为不及格。学生完全参与六节课程的前提条件下,进行蛙泳技术测试,将能初步学会蛙泳动作,任意游能前进10米以上者视为会游泳;只掌握了浮体滑行和蛙泳腿部动作或手臂动作者视为不会游泳。以测试者成绩排出测试者的名次顺序。但是在本论文的测试中只需记录测试者的最佳成绩即可。

3结果与分析

3.1“小群体”教学模式教学结果

实验组:教学前,学生会游泳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4.88%;不会游泳的学生有39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95.12%。教学后,能够学会游泳技术的学生有40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97.6%,不会游泳的学生1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3.4%。对照组:教学前,会游泳的有2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5%;不会游泳的学生有38人,占整体比例为95%。教学前后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比较分析中,会游泳的学生有38人,占整体的比例为95%,不会游泳的学生只有2人,占整体的比例为5%。说明”小群体”教学模式同样适合在游泳教学中。

3.2“小群体”教学模式教学效果分析

3.2.1“小群体”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参与游泳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模式和“小群体”教学模式比较起来,前者主要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占主要地位,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通过课堂学生的遵守纪律的表现能够体现出来,而“小群体”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学习比赛。通过比较看出,“小群体”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游泳活动的积极性,这种模式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游泳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3.2.2“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加快掌握所学游泳运动技能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对所学技能的反馈信息只能通过老师掌握,而一次课的教学时间很短,学生在水中的活动较难控制,教师只能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纠正,不可能逐个纠正,个别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动作的准确性,即使出现错误的动作也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帮助,延长了掌握正确动作的时间。而”小群体”教学模式是每组指定了固定的组长进行指导,不会的问题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快速帮助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在课中采用”小群体”教学模式缩短动作技能的形成的过程的时间。

3.2.3“小群体”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力

在游泳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分组教学,形成一个小的团队,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在比赛中,结果有输有赢,通过这样的锻炼过程,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明显的提高,心理素质明显提高。

3.2.4“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培养良好的品德

“小群体”合作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多交往的最好的形式。教师除了指导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有鼓励学生主动向别人学习。学生在和谐的氛围里互动,这样使缩小了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游泳技能的效率。“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和老师充分的交流。“小群体”教学模式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4.2建议

游泳技术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大学体育;游泳教学;心理问题

菲尔普斯是世界级的游泳健将,人称“菲鱼”。在《杨澜访谈录》中接受采访时,菲尔普斯说自己非常喜欢水,喜欢在水中游泳的快乐感觉。他对游泳的痴迷程度到了极致,即便是圣诞节也要下水练习,每天除了睡觉之外的时间,几乎都是在泳池中度过的。然而,很多人对游泳却非常恐惧,或者是自身的经历,或者是被溺水传闻吓到,他们在游泳的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最终影响了游泳学习。针对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必须加强研究与教学实践,解决学生在游泳中的恐惧心理,引导学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1.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学生畏惧心理的成因和表现

1.1成因。1.1.1外界因素①外界传播和自身经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被父母灌输诸如水里危险,该思想早已深入孩子意识中,长大后依然觉得水很危险,再加上某些教师在游泳教学时为了避免学生出现溺水事故,通常会夸大水的危险性,多重因素作用下,致使他们发自内心的排斥游泳活动。②水压引起身体不适。人在陆地上基本感觉不到空气对机体的压力,而进入水中,水压会明显增加,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而人出于本能反应,会紧闭嘴唇,并用鼻子呼吸,这样极易将水吸入气管造成呛水。1.1.2学生个人因素①身体姿态改变。人体的正常体位是站立位,而游泳运动则不然,打破了人的正常前进感觉,再加上人在陆地上由于地球引力作用,使得人体总有一个支点或可抓握物品。人体比重与水的比重相当,从而使得人体在水中因浮力产生忽沉忽浮的感觉,此时没有固定的支点,使游泳初学者感到不习惯,极易产生恐惧心理。②人体重心变化。人体平躺在陆地上时,重心在髋关节与肚脐之间,支点在此重心附近可以实现身体平衡。由于水的浮力作用,人体会存在失去自身重量的感觉,再加上水的阻力比空气阻力大800倍,初学者游泳时怕喝水,总习惯将头抬得很高,这样既增大阻力又减少了浮力,人体就容易下沉,易出现喝水与呛水,会进一步加剧恐惧心理。③呼吸方式不习惯。人在空气环境中呼吸作为一种在无意识情况下随意实现,而一旦到了水中,呼吸就变成有意识的,初学者入水后首先考虑怎么呼吸才能不会呛水,这就迫使自己改变以往用鼻子吸气的习惯,刻意用口吸气,而在改变呼吸方式中,由于不适应会引起呛水咳嗽等现象,从而导致恐惧产生。1.1.3教材和教师因素①教材难度陡然增大。在游泳教学实践中,某些教师急于求成,在没有安排辅助性练习的基础上,便将练习难度提至大学生最大能力水平,大学生学习时感到非常吃力,自信心动摇,易产生恐惧心理。②教师的教学过程不科学,缺乏合理性。游泳本身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不同背景的学生对游泳活动的看法是不同的,其恐惧心理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游泳课应该从理论课到实践课进行过渡,让学生接纳并了解这项体育运动,最后带着兴趣去学习游泳。1.2表现。1.2.1远离游泳池。此类学生到达游泳场地后,易呈现神情紧张,注意力分散,抗拒接近水边,寻找各种理由远离游泳池。第二,下水前小心翼翼地用脚试探水深,或长时间在池边驻足,即便水深不过腰部,手始终不敢离开扶梯或总抓住其他同学。第三,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进入水池,却不敢做任何动作,牢牢立于原地,怕一动就溺水。这三种是典型的恐惧心理,还有很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肌肉紧张或者腿抽筋,也是恐惧水的表现,只是相对前三者而言程度较小。所以,教师在游泳课上要细致观察学生的行为,对恐惧心理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指导。1.2.2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针对学生畏惧心理的教学对策①外界环境中的改善优化游泳池,改善游泳的外界环境,缓解学生恐惧心理。第一,给泳池加热,调节水温,避免水温过低导致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下水后腿抽筋。学生本身下水就有一定的恐惧心理,水池温度太低,学生又不敢运动,自然会导致肌肉紧张。此外,学生热身运动不充分,血液循环不开,在冷水里也容易抽筋。这些情况对学生学习游泳非常不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给泳池加热。第二,调节水面高度,可以在水池底部设计不同高度的台阶,让学生在不同台阶上感受不同深度的水对自身产生的压强差异,感受水深增加对重心的影响,从而熟悉并适应在一米二水深水域的外界环境。人在水中会受到浮力,不同水深产生的浮力不同,让学生慢慢适应在水中的运动,有利于学生习得水性,快速进入游泳学习状态。第三,调节水的密度。由于身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近似,所以身体容易在水中摇摆,容易被水流带走,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增加水的密度,让学生容易漂浮在水面,减少恐惧心理,让学生尽快熟悉水性。学生们对死海都非常熟悉,了解当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时,人会漂浮在水面上,不会下沉。如果游泳池中水的密度很大,学生就会放心下水,这对克服恐惧心理非常重要。第四,泳池中安排足够的救生人员,救生员要着装,从而增强学生的安全感。让学生了解救生员,就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心理,即如果自己溺水,一定会有救生员及时救援。这样学生就能够安心大胆地进行游泳训练。②优化学生体能和心理素质优化学生体能和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如果学生的具有良好的体能,就能够很快适应水池环境,如果学生的心理素质过硬,就能够快速调整自己以尽快跟上教师的指导。所以,在游泳教学实践之前要对学生体能和心理素质进行训练。在优化学生体能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增强学生的耐力。从陆地上到水里,人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学生的体能较好,就可以快速适应环境的变化。第二,增强学生反应能力。到泳池中以后,环境发生了变化,在未完全掌握游泳技能的情况下,学生在水下会失衡或者下沉或者呛水,如果学生具有良好的反应能力,就可以灵活处理这些问题,从而保证自己的安全。第三,提升学生的体质。受到先天体质的影响,确实有很多学生不适合游泳运动,所以在游泳课之前,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体能训练。在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可以考虑以下三点。第一,对游泳体育项目有正确的认知。游泳是一个有益于身心的体育项目,也是一种应急技能。具有游泳技术,在自然界就多了一种自我保护方法。所以,虽然游泳只是健身的一种方式,但是学会游泳受益良多。第二,对自己的运动能力有足够的信心。游泳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协调能力,在游泳过程中溺水或者呛水的案例也非常多,这就让对自己运动技能缺乏信心的学生更加恐惧,从而影响了游泳学习。第三,对体育运动的意义有科学的认识。体育运动本身,不仅仅是强身健体,其对人胆识、意志力和思维方式等多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游泳作为生活中不常见的运动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突破自我,增强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掌握新的学习方法。在心理方面做这些引导工作,有利于学生以积极地心态来学习游泳。③优化教材和教学方法1.调整游泳教材难度梯度很多游泳教材的难度比较大,主要是因为其是对专业运动员而设计的。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技能参差不齐,对很多学生来说,游泳运动而言是零起点,这就需要游泳教材的难度设置多个梯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游泳功底进行分类,游泳基础好的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游泳基础较弱的或者零基础的学生学习难度小的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学习游泳技能。此外,学校在开设体育游泳课之前可以做一些详细的问卷调查。就学生的游泳基础和游泳畏惧心理进行调查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编撰与之相适应的教材。这些调查信息最好是实名制的,可以将此作为游泳课分班的依据,也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有针对性心理辅导,或者针对大多数问题,设计出相应的游泳课心理辅导手册。2.夯实学生基本技能夯实学生基本技能,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同时进行。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时进行,可以让学生及时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练习中,从而快速增强游泳技能。在理论方面,教师要讲解游泳的原理和游泳的基础技能以及如何自救。学习游泳的原理可以消除学生恐惧心理,了解到身体密度和水密度近似,通过一定技巧是可以实现在水中漂浮的。学习游泳的基础技能,有利于在实践课时联想到理论,更深入地理解动作要领,最终习得游泳技能。学习如何在水中自救,既有利于学生在游泳的过程中保护好自己,又有利于学生消除恐惧心理。一般来说,恐惧心理源自于自身没有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从而失去安全感。游泳理论课可以从根源上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有助于学生积极下水练习,快速掌握水性。在游泳技能方面,教师要从准备工作开始,然后细致讲解各个环节的动作要领。第一,热身。学生在游泳之前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高质量的热身活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入睡后冻僵,最终有利于学生学会游泳。教师要强调热身运动的重要性,部分学生自认为水性好而疏于热身运动,还有部分学生学习体育态度不端正,这都不利于其游泳运动的练习,所以教师要监督学生的热身活动。第二,换气。组织大学生手拉手围成圆圈,按哨音操作,听到哨音则深吸一口气入水,水中用嘴吐泡泡,再次听到哨音则抬头吸气,熟练后可组织水底摸宝等游戏加强换气练习。学习换气需要掌握技巧,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快速掌握要领。对此,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换气的要领,力求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如何换气,最终让学生切实掌握好换气的本领。第三,水中漂浮。可采用双手扶池边漂浮、双人水中漂浮、蹬离池底或池边漂浮等练习,练习中引入竞赛元素,以漂浮的距离长短来评判输赢,并及时予以鼓励,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消除怕水心理。此外,学生畏惧呛水的心理可以理解,在漂浮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身体放松非常重要,这就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安全感。教师要站在学生身边,时刻准备着帮助学生。或者教师对班级水性较好的学生进行培训,教会这些同学如何帮助和保护落水的学生。3.开展各种水上趣味竞技活动大学体育游泳教学可以组织各种水上趣味竞技活动,学生可以穿着救生衣或者游泳圈参与活动。在这种趣味竞技活动中,在竞争意识的作用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比赛上,而不是自身感受上,这种注意力迁移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泳池中的水环境。开展水上趣味竞技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熟悉水性,打破在水中运动的紧张感和畏惧心理。水上趣味竞技活动组织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做好各种安全工作。尽管有救生员、救生衣和游泳圈,但是水上运动还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所以要重视安全工作。如果水上趣味竞技活动出现安全问题,则学生的游泳畏惧心理会更加严重。第二,参与活动遵循自愿原则。喜欢水上运动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趣味竞技活动的效果会更好。这种氛围会吸引不会水或者有畏惧心理的学生跃跃欲试,学生这种主动下水参与活动的意识有助于弱化其畏惧心理,为后续的游泳学习奠定基础。

2.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游泳教学要对学生游泳课上的恐惧心理问题进行研究,细致分析导致学生恐惧心理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改善以解决问题。改善外界环境是从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完备的游泳环境,有利于学生快速适应环境。但是,改善外界环境需要较高的经费。提升学生的体能和心理素质,是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游泳课学习做好铺垫。然而,体能训练和心理素质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很难在游泳课之前快速培训出来。优化教材和教学方法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将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所用材料进行改良,从而解决学生游泳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最终有利于学生学会游泳技能。总之,为了提升大学游泳教学质量,就要解决学生游泳过程中的恐惧问题。所以,要从游泳环境,学生自身体能和心理素质,以及教学方法和教材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锟.浅析在游泳教学中如何克服心理障碍[J].科技视界.2014(01).

[2]侯雪.试析大学体育游泳教学中的心理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

[3]雪峰,王磊,董山强,徐海波.“乌大张”地区高校游泳教学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3).

[4]王倩倩.论踩水技术在游泳初学者学习中的作用———以成年女性为例[J].才智.2017(05).

游泳技术教学范文篇9

(一)自然环境促使信息技术进入体育课堂教学成为现实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遇雨、雪、空气污染等异常天气时,不适宜师生户外运动,可将室外练习课程改革为室内理论课。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课教学,教师把准备好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讲解给学生,这样就能避免传统体育课遇异常天气就成为自习课的尴尬。在制定计划时,要合理安排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并在课时计划中根据四季变化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体育教学。

(二)场地器材的不足需要信息技术来弥补

体育课对场地器材的要求比较高,而场地器材不足的现象随处可见。例如:水源缺乏和财力不足的地区无游泳场所,学生无法上游泳课,但游泳技术的确是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和生活中最适用的生存技巧。现实生活中常常报道学生在坝区游泳溺水死亡的现象。既然如此,体育教师何不利用游泳教学视频先教给学生游泳的憋吐气、水中站立、滑行三个基本分解动作,等基本动作理解了,再让学生观看游泳的手部和换气技术动作视频,从而形成游泳动作的正确认知,关键时刻能正确运用游泳技术。

二、教师自身发展对信息技术的需求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降低对教师身体力行的要求

体育运动技能要求较高,一些年龄大的体育教师会用体育骨干代替自己完成模范动作,但有些体育骨干没见过示范的动作时,多媒体就可以替代教师教学,从而降低对体育教师身体力行的要求。

(二)运用信息技术是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体育老师应加强有关课件制作等方面的学习,除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外,需有较高的体育理论知识,还必须熟知青少年学生身体水平情况。因此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课件制作的理论知识,尝试制作出符合自己教学特点、适合学生年龄段理解的课件来。

三、信息技术教学是受教育者接受知识的桥梁

(一)信息技术将简化教材难易程度

在体育课中,有许多运动项目不仅结构复杂,还需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一连串复杂的技术动作。例如,在投掷项目中,推铅球动作的用力顺序、跳跃项目中走步式跳远等动作,给教育教学带来一定难度。由于示范动作转瞬即逝,没有回放,因此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教师是如何按要求做示范动作的,这必然给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带来困难。如果借助信息技术把教学中的重难点技术环节,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和音频技术,采用慢动作、回放、暂停等信息技术手段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比划出来,就能够帮助每位学生看清示范动作的瞬间技术环节,使抽象的理论生动化、具体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缩短教学过程的目的。

(二)信息技术的运用使纠正错误技术动作变得更容易

在练习课中,为了避免练习中产生错误动作,最好的方法是在示范动作时,将正确和错误动作同时示范,并指出易犯错误产生的原因。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将正确动作和错误动作集于同一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一边看一边想,实现自我比较,就能够避免许多常见错误技术动作的出现,既能让学生快速地掌握技术动作,又培养了学生的直观观察和综合分析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助于教师采用正误对比的方法,及时准确地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动作,形成正确的动作理念。

(三)运用信息技术是学校安全教育的捷径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在户外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习自救知识,锻炼防护自救能力,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意识。最奏效的办法是运用信息技术展示相关户外运动和健康卫生安全常识,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安全观和防范意识。其次是在课堂中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一些关于安全、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健康卫生问题。

(四)运用信息技术是渗透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方式

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起来,并通过计算机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并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观看奥运会、世界杯等国际比赛,运动员经过刻苦训练和顽强拼搏获得胜利,当赛场上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运用信息技术便于拓宽学生的体育视野

游泳技术教学范文篇10

近几年,大学生体育素质的下降,让体育教育管理陷入两难境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普及,学生的体质却在不断下降。最新的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体质总体水平不如高中生,而高中生不如初中生,似乎学历越高,体质状况越差。而大学生正是身体素质最强壮的年龄,为什么会出现普遍体质差的状况呢?这都要归结到体育管理问题上来。大学体育教学管理所涵盖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案大致有两点,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目标,换句话讲,就是使体育教学中的每个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的管理,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体育活动时间,加强对体育项目的认识和提升自我体质素质水平。体育的教学管理工作和其他的金融类、计算机类、艺术类等等课程不同,体育教学所要涵盖的内容是体育专业水平的展示,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全面、强效的管理制度,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体质训练和身体锻炼的监督,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可以说,强化体育管理工作就是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水平。

一、大学体育教学的不足

1体育教学未受到重视。中国的体育教学模式以体育课为主导,以不同的教育类别和教育形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的体育项目。体育教学未受到学校的重视,外加上教育管理理念的落后,导致学生对于体育项目不上心、体质状况逐年下降。随着教学新思潮的涌入,加上社会人才需求比例增大,专业技能知识的增加成为大学的必修、重点。在整个学校的教育方案中,语文、数学等学科以技能知识作为专业必修课计入最终期末量化考核中,作为评定学生是否优秀的标准,而体育在部分学校未得到重视,只是作为参考和形式,未被学校教育重视。如今,全民健身成为一种新时尚。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大学体育教育应该深化改革,不能将体育教育驻足在体育课上,而应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标准的体育教学内容,而作为教学之重的体育管理更是要发挥必要的职能,承担起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体育教育的质量水平的重任。2体育教学管理局限性大,学时少,内容不精。大学体育教育和普通专业知识教育的课时安排有差异,教学内容和精度有区别。有限的课时安排传授一定量的教学内容,这不仅仅是考验老师的教学能力和技巧,更是考验学生的接受能力。一旦两者出现偏差,就造成学生理解不透以及教师无纠正、指导时间的后果,直接影响整个教学水平和质量。3体育师资力量匮乏。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重视,直接导致各大高校出现扩大招生的现象,这让许多大学看到了生源带来的效益,为学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提出考验。以近几年来看,高校大学生的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但在体育教师资源上似乎未见增长,而职称教师更是微乎其微,师资力量匮乏,生源增加,必然导致体育教学质量不断地下降,造成了“有教无学”的尴尬局面。学生逃课更是在体育教育中屡见不鲜。4体育教育进程缓慢,教育观念、教师水准参差不齐。体育在中国学生和教师的眼中就是提升学生体质、改善身体状况的学科。受传统体育教育的影响,教师也往往以跑步、压腿、引体向上等体育项目为教学主要内容,缺乏理论教育水准、德育教育概念。加上体育教学课程中过于注重体质和技能教育,而考核标准也正是这些内容,这就在学生思维方式中形成一个观念,“考核等于体育,只要能过考核,体育教师传授的技能知识可以不听。”从而厌学心理增加,极大地妨碍体育教育进程,影响整个体育教学水平。5过于看重知识体系,轻视体育体系。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中,体育始终作为一种可被其他学科替代的科目,在学生的思想深处形成知识大于体育的观念。加上体育课单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对体育产生了错误的认识,缺乏体育概念,造成学生的体质逐年下降。进入大学后更是出现体质塌陷式不合格的现象,阻碍体育教学的发展,而体育教师也缺乏教学动力,形成一种体育管理的恶性循环。6体育考核体系不合理。大学体育考核是学生对体育的唯一认识,一般测试内容包括1000米跑、800米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体能项目。这样的体育考核体系看似公平公正,但缺乏合理性,未能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身体状况。在教师的思想中,对于这些体能项目只要每天去锻炼、训练,就能达到标准,但事实却还要看学生自身是否有实力和能力训练这些项目。因此,重新考虑体育考核体系是大学体育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项。

二、如何改变大学体育管理

1改变教师的知识体系结构。教师知识体系的革新是体育管理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作为管理者,首先要保持自身专业性,其次要保证自身理论知识和综合素质过硬。(1)体育教师作为体育管理的主导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学习水平,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同时,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2)提高教师选拔考核的门槛。只有提高体育教师的工资水平,不拘一格选拔体育管理人才,保持一流的教育理念,才能够彻底克服体育管理中存在的弊端;(3)不断充实教师的综合知识。体育教育管理不仅是提高人的体能和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道德水准和做人的规范。而综合知识水平的提高,对于提高师资水平有重要作用,从而对管理起到促进作用。2重新认识体育教学的理念。体育教育管理始终不被认可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学校思想中保留旧派的体育教育管理理念,始终认为体育作为一门锻炼身体的学科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去上课。而现实是,体育教育管理同其他科目一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而且能够培育他们健康的身心,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1)着重加强体育建设的核心任务。体育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教学研究室,让学生充分理解运动和球类运动的概念以及体育运动的魅力。(2)加强师德队伍教育。教师作为大学生的表率,其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自己,因此,每位教师都要保持较强的责任心以及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行为。(3)积极调整教学方案。体育教育管理工作从很早以前就保持着一种单一而乏味的教学形式,这让学生对于体育产生了厌烦的心理。因此,在新的体育教学环境之下,要将体育教育方案变成备受同学关注和喜爱的教学方案。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人是学习的中心,要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形成技能、素质等多方面的能力,就要探索优秀的教育培养模式,让大学生爱上体育课。3深化体育教育管理模式。在新的教育背景之下,体育教育管理模式需要从旧的模式转变到新的模式,这就意味着必须深化体育教育管理。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在深化体育教育管理的时候,要将学生摆在首要位置,依据学生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素质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案。同时,为了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教育文化和听课效率,从而提升中国整体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水准,因此,要为体育教育管理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并结合国外先进的教学体系,组织和管理体育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守法、诚信、责任心等良好品质和专业技能,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4改革期末考核评价系统。期末考核作为体育考核指标,从历史上就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但这样的考核模式不仅没有展现出公平的一面,还展现出诸多不利的效果。术业有专攻。何况作为可以思考的学生整体,在面对体育管理量化考核的时候,难免会有擅长体育和不擅长体育两种表现,而所展现出来的成绩自然也就呈现出两极化。因此,在期末考核评价中纳入学习过程的评价项目。在整个学生管理的时候,对于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和进步程度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这样才能让那些不善于体育的学生能够在喜欢上体育实践的同时,也让体育管理呈现出人性化、多样化、双层次等模式。

三、结束语

大学体育管理和专业技能知识在整个社会层次的比重不同,也就直接造成体育和技能知识不同时抓的局面,“一边倒”成为大学教育中最常见的事情。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出多种教学改革方案,让大学体育管理得到新的发展方向,有了新契机。而在我国对于新的教育观念思潮的推动下,对于国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学习和借鉴,再加上不断有教育工作者深入到大学体育管理中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两者的有效结合,为我国大学体育管理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总之,大学体育管理工作并非和以往的教学工作一样,应提高教师的体育理论知识、德育水平的教育发展以及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健康的身心素养,培育学生良好的品德,使大学体育管理更加灵活有效,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更加出色。

作者:崔文轩 单位:中山大学新华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杰.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8).

[2]衰芳.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模式的初步探讨[J].管理学家,2011(9).

[3]赵秀波.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5).

第二篇:苹果新媒体在大学体育比赛摄制的运用

摘要:本文采用调查分析法,对新媒体是否能应用于大学体育比赛摄制进行研究,理论上证明了用苹果的新媒体设备能够进行简单的大学体育比赛摄制,为将来进一步的实际操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苹果设备;新媒体;大学体育比赛;摄制

大学体育教育一直是我国大学教育的重点,因为“年轻一代的体魄、意志和品质就是一个国家未来的竞争力”。[1]在大学体育教育中,各类体育比赛能否顺利开展是其体育教育成功与否的表现之一。大学体育教育“作为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强健学生身体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与信息化教育的进一步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大学体育信息化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如何做好大学体育比赛的拍摄与制作。本文就如何用苹果的新媒体设备进行高效率的大学体育比赛摄制进行探讨。

一、使用苹果新媒体设备拍摄与制作的原因

使用苹果的新媒体设备进行体育比赛摄制的研究尚属空白。而使用iPhone手机拍摄的视频早已出现,被媒体称为“人人可参与的艺术”。[2]使用苹果新媒体设备进行大学体育比赛拍摄基于以下几个理由:一是大学体育比赛场地多样,拍摄环境复杂;二是苹果的新媒体设备如手机等,相对于较专业的体育摄录设备来说,在保证一定视频质量的同时价格较低;三是苹果的新媒体设备上手较快、简单易懂,并且能现场无线传输视讯;四是苹果的新媒体设备在拍摄后能现场快速预览视频;五是结合相关视频编辑软件,比赛现场就能进行视频处理;六是苹果的设备容易引发话题讨论,吸引观众目光。综上几条理由,苹果新媒体设备在大学体育摄制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二、拍摄与制作的硬件

使用苹果的新媒体设备进行大学体育比赛的拍摄在国内外都属于一项新兴研究。经过对硬件设备的分析比较,选定如下设备。第一,三台iPhone7plus分别作为拍摄的一号机、二号机、三号机。最新的iPhone7plus带有双摄像头,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各一个。三台iPhone7plus使用三脚架进行固定。第二,一台iPhone7作为拍摄的四号机(游机)。iPhone7的摄像头具有光学稳定的功能,同时体积较小,作为游机比iPhone7plus更适合。同时,装上苹果官方出品的iPhone7SmartBatteryCase(iPhone7电池套),以延长拍摄时间。第三,一台AppleTV。现场连接到电视机或者大屏幕,通过AirPlayMirroring功能与手机连接,提供现场实时播放。第四,Macbookpro电脑一台。通过AirDrop功能,将iPhone拍摄的视频素材传输到Macbookpro上,进行视频后期处理。第五,ipadPro一台。可以使用分屏操作功能,提供现场记录和查询数据功能。以上设备携带方便,能在拍摄现场快速组建,特别适应大学体育比赛种类多、时间地点不固定的特点。

三、大学体育比赛拍摄方式解析

在此探讨的摄制方式属于纸面意义上的探索,由于体育比赛的多样性,具体的摄制方式需根据具体体育比赛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篮球赛和足球赛的场地以及规则均完全不同,那么使用相应的苹果新媒体拍摄就存在不同的处理方式。以拍摄成都体育学院的校级足球比赛为例,探索用苹果新媒体设备进行足球比赛的摄制方式。具体的设备布置可采取以下方案。成都体育学院的室外专业足球场是标准的足球场场地,面积较大,同时附近没有看台,但是有电源可以使用,因此需要自行搭建拍摄平台。将三台iPhone7plus分别架设在足球场边线同一侧的平台上面,中间为一号机。球场的中线位置使用iPhone7plus的广角端,一号机左侧为二号机,右侧为三号机,均使用长焦端,三台手机均插入大容量的移动电源。同时,装上电池套的iPhone7作为场上的四号机,在与一号机、二号机、三号机同一拍摄轴线的半场游动拍摄。现场将AppleTV与大屏幕使用HDMI线进行连接,同时接入无线网络,与iPhone7plus一号机以AirPlayMirroring的方式进行无线连接,以便同步传输视频信号。MacBookpro电脑在现场启动AirDrop功能,与四台手机相连接,iPadpro使用分屏模式。开场时,一号机使用广角端拍摄。二号机、三号机使用长焦端各自负责一支比赛队伍,四号机拍摄观众反应镜头。AppleTV与一号机使用AirPlayMirroring无线连接,播出现场画面。一号机负责拍摄整体情况,二号机、三号机轮流负责找到当事球员进行拍摄,四号机负责拍摄教练或观众等反应镜头。在比赛过程中,四号机还需拍摄足球队员轮换情况。iPadpro开启分屏模式查找比赛信息。在比赛中场及结束后,可将一至四号机的画面分别使用AirDrop功能快速传输至MacBookpro电脑,用非编软件进行编辑。同时,iPadpro可以使用iMovie软件进行编辑。此拍摄和编辑过程都可以通过无线连接,方便快捷。总之,探索苹果新媒体进行校园体育比赛的拍摄与制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如何在较低成本和人力的情况下,简单地拍摄大学体育比赛情况,以便用于数据存档及教学使用。此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层面存在许多空白,在实际操作上更是基本处于萌芽阶段。同时,对于大学体育比赛的摄制,不应该停留在只使用苹果的新媒体设备,还应该探索使用其他的新媒体设备,比如虚拟现实或者无人机等,也应该有进一步的探索。

作者:彭泺 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雨露.体育精神影响“中国梦”[N].中国青年报,2013-01-08(5).

[2]蒋秀娟.手机拍电影会有生命力吗?[N].科技日报,2006-12-11(4).

第三篇:运动场馆健身补水调查研究

摘要:经过查阅关于运动补水和体育保健的文献资料,对大同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场馆内运动补水的现状,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运动补水知识相对匮乏,主动积极补水意识较差,没有形成良好的补水习惯,还存在一些误区。该文旨在调查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补水实际情况,为其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依据与参考,以利于身体的健康、训练的有效率以及运动竞赛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大同大学;体育专业学生;运动补水

水不仅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参与物质代谢过程、调节体温、保证体内物质的运输、保持腺体的正常分泌等生理功能。体育运动中会丢失大量的水分引发脱水状态,对人的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以致运动能力降低,造成不必要的运动伤害。通过调查分析,希望为大同大学体育专业学生在运动补水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该文以大同大学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补水现状为研究对象。根据年级和男女比例在该校体育学院2012级到2015级抽取2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每年级男35名,女15名)。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从网上检索图书馆查阅,整理有关方面的专著等方法搜集了关于运动补水的大量文献资料,为该文的写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1.2.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与对象和运动补水的文献以及参考相关的问卷资料,设计了该次调查的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196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191份,有效问卷占共发放问卷的95.5%,占回收问卷的97.45%。

1.2.3访谈法

该文在撰写过程中通过对校内各个运动场中的体育专业学生与教师进行寻访交流,为论文的完成提供参考。

1.2.4数据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获得的有关数据归纳整理,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在科学运动补水知识的认识上

在调查中绝大多数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认为运动期间口渴需要补水,表1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运动补水的具体知识并不了解,没有主观认识到科学运动补水的重要意义。科学的运动补水可以明显延迟运动疲劳的到来,提高运动能力,尤其是在炎热环境中长时间的训练。

2.2在运动补水的习惯形成上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在运动期间是口渴才去补水的,而主动补水的学生不多,可见大学生运动补水是被动的,不是预防性的补水。渴感的延迟性决定了利用口渴作为补水信号是不科学的,当感到口渴就已经开始脱水了,而身体水平衡的纠正又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应预防性的提前补水。

2.3在运动期间各时段的补水方式

2.3.1运动前补水

运动前15~20min补100~300mL水的正确补水方式。“运动前的补水一方面是为之后的运动做准备,一方面能对之前运动中可能造成的缺水做补充,来控制体温与心率的升高,缓解心血管系统的压力。

2.3.2运动中补水

大学生应在每15~20min补150~300mL水的运动中正确补水方式。“运动前补水不能满足长时间且出汗量大的情况下身体中体液平衡的需求,脱水需预防,运动中的补水是必要的。一般每隔15~20min,补液150~300mL,或每跑2~3km,补液100~200mL,每小时不超过800mL。一般情况下,每升液体应含有0.5~0.7的钠和40~80g的糖,但如果运动时间不超过1h,补充含电解质的水即可。”[2]

2.3.3运动后补水

大部分学生还是选择了运动后少量多次的补水原则,大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运动期间补水的具体方式在认识上还是相对正确的,但同时在调查中还有一组数据显示,也会存在两个误区:运动中的限制补水和运动后的集中大量补水。

2.4在运动补水的饮品选择上

学生以清水作为运动补水的首选饮品,出汗量少的情况下一般补充常见的饮品,像白开水、运动、茶饮料等。若出汗量较大则最好补充含有一定量电解质的运动饮料、淡盐水、菜汤等,可乐、汽水会有碳酸气和咖啡因“碳酸气会对咽喉造成刺激致使饮用困难,并会引起胃部胀气等不适,影响水分和别的营养上的吸收。咖啡因有利尿作用,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可以引起机体排尿量的增加,从而加重机体的脱水。它的兴奋作用不利于运动过后的恢复。”[1]及时补充流失物质,运动饮料有一定含糖量、适量的电解质、低渗透压、无碳酸气、无咖啡因、无酒精的特点,合理应用对改善机体代谢过程、促进体温调节、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以及提高运动能力有积极意义,是运动补水的理想饮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大部分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运动补水的生理知识并不了解。学生对水的生理功能、运动脱水的表现和造成的危害不十分清楚,没有主观认识到科学运动补水在训练与竞赛中的重要意义。(2)大多数学生主动补水意识较差。学生在运动期间主要是以口渴作为补水信号,为防止运动过程中脱水而预先补水的学生并不多。(3)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形成科学的补水习惯。另外一些学生还存在着运动中限制补水和运动后集中大量饮水的误区。(4)补水饮品的选择上以清水为首。部分存在着选择可乐、汽水的误区,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大部分学生对运动饮料的好处是肯定的,但实际中选择的并不多,其中价格可能是一方面原因。

3.2建议

(1)体育专业大学生应重视科学运动补水理论的学习,认真学习运动生物化学和体育保健学的知识,平时阅读与上网时多注重积累体育知识,把体育学习融入生活。(2)树立科学运动健身的观念,把科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运动实践中,深刻体会加强认识。健身训练时多利用学过的生理知识,不要盲目锻炼。(3)重视对基础生理知识的教授,改进教学策略加强考核,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学懂理解。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术课时多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4)学院可在学校中出版运动健身误区等专题运动健身小册子,针对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教授广而实用的知识。

作者:宋睿 蒋文渊 单位:1.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 2.大同市五医院

参考文献

[1]曹建民.体能与营养恢复[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2010.

[2]谢敏豪,林文弢,冯炜权.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3]艾华,史小才.为什么运动员常常不在运动中补充足够的液体?如何弥补[J].体育科学,2002(1):138-140.

[4]陈潇斐,陈文鹤.运动训练及补液对运动员水盐代谢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1):79-82.

[5]魏凤阁.补液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的影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1,15(1):33-36.

第四篇:大学体育健康课堂教学研究

摘要: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相融合的重要性;接着从教学课堂、教学设施等方面探究了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现有的问题简略地提出几点策略;最后客观地对全文进行总结,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大学体育;健康教学;管理

大学体育是当代大学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但从目前的教学形式上看,大学体育更加注重实践的应用,忽略了健康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在体育课程实践中经常发生磕碰、摔倒等危险情况。作为一名学生,我认为大学体育教育应与健康课堂教学紧密结合,以“健康”为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体育锻炼更好地理解体育知识。不仅如此,通过对健康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还能够让体育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想法,从而使教学内容深入学生心中。

一、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融合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大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学开始出现一面倒的情况,过多的注重实践教学已经成为当代体育教学发展的瓶颈。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两者的相互促进可以充分发展体育精神与人文情怀。体育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从目前的体育教学形式分析,当代体育教学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体育教学的真正意义。从一名学生的角度出发,我认为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进行融合可以创建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体育的意义在于通过肢体的运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体育教学中添加必要的健康知识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石;不仅如此,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必要的理论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体育技巧和体育心得的重要因素,如在练习篮球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老师在口头上的引导,初学者很难掌握投篮的技巧。大学体育不同于初中体育,在学习体育项目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知识化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体育精神。

二、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严格,教学兴趣不足

我通过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期望较高,整体教学模式都显得过分严格。如在田径课堂上,体育项目主要是跑步和跳高,这两项运动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取得好成绩就要不断练习,这样一来学生每节课上都要重复练习相同的动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导致部分学生开始对体育课程失去兴趣。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很少教授学生理论知识,只是简单地将整体动作向学生演示一遍。体育的真正精神是“健康向上”,这种盲目的教学只会导致更多的学生因为缺乏必要的理论教学,而在实践中出现不必要的创伤。不仅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几乎很少有体育教师强调健康体育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学生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很好地掌握了保护自己的措施,所以不再强调安全性和健康性;而这种“不健康”的体育教学慢慢地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大学体育教学越来越茫然。

(二)教学设备落后,学习模式陈旧

体育运动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逐步开展起来的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的各种活动。这种采取走、跑、跳、投以及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身体活动,就是人们通常称作的身体练习过程。体育作为一种复杂的人文现象,自产生以来就扮演着不同角色,从强身健体到心理培养,体育对当代大学生发展、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我国多数院校的体育教学并不完善,很多院校在发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受学校经费的影响,缺乏必要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健身器材,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学生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失去兴趣的重要因素。如我就学的学校在体育器材方面就没有充足的准备,导致很多学生不能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体育成绩,而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很好地进行课程设计与总结,导致部分学生因压力过大失去学习兴趣。

三、强化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融合的策略

体育从某个角度来说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如在国际赛事上,大多数强国排名往往名列前茅,因此体育是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实力的。这种实力与经济、军事不同,它能够更加准确地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和勇气。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者,体育不仅影响着其身体素质,同时对其未来发展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在工作中,强健的身体对长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大学期间要切实强化体育健康课程与大学体育的有效结合。首先应建立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传统的体育教学太过重视实践的重要性,忽视了理论知识学习的意义,因此在新的教学体系下,教师要认清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当放低预期标准,发挥健康教育课堂的作用。此外,学校要更加注重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定时发放资金,帮助学生建设必要的体育教学场所、购买器材等。

四、结语

大学体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强化大学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融合,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而且,学校要不断实践、改善和发展大学体育,强调大学体育和其他课程一样,让大学体育成为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作者:樊晓佳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小雄.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堂教学管理性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6(16):130-131.

[2]熊怡妮.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OL].当代体育科技,2015(33).

第五篇:游泳课教学中安全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本文在查阅文献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游泳教学中安全问题的实际现状,对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游泳教学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及急救措施。结果表明,通过对游泳教学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在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便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游泳教学的学习效率,进而避免游泳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体育学院;游泳教学;安全问题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火热开展,游泳作为一项最易于被大众所接受的运动项目,在日常的游泳健身过程中安全问题也受到了很大的重视。2013年5月1日,游泳、滑雪、潜水和攀岩等运动项目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多年来游泳过程中出现的安全事故,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上升,各级、各部门领导也非常重视游泳中出现的一些安全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提高游泳者在游泳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的防范意识。在各大高校,游泳课也作为了必修课开展,游泳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处理易发的游泳安全问题,还需更加注意在游泳教学活动前开展必要的科学热身,进而减少游泳教学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1研究现状

通过对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场馆设施、学生参与游泳课的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找出其存在的安全隐患。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学生自我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场馆运行中处理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游泳教学中学生对水的恐惧心理、游泳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游泳场馆的建设对学生上课时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这些研究都只是针对游泳运动的某一个细节或某一个教学方法方面进行研究。国外游泳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教育知识方面,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集中教授安全技能,使学生能自主意识到安全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习游泳的各种技术动作,还能培养其最本质的“生存技能”。国内的游泳教学相对偏重游泳的4种姿势的技术教学,国外游泳教学侧重于游泳安全问题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游泳,使学生不仅学会了游泳,还学会了游泳的自救技能。

2研究目的

从新闻和网络报道中可以看出,游泳过程中安全问题频繁发生,其中以学生的溺水行为最多。其主要原因在于父母在游泳过程中监督较少、安全教育知识欠缺、在不具备游泳条件的室外和安全设施不完备的游泳场馆游泳、突发危险情况做不到冷静处理、下水前未做到充分的热身、自我安全意识的匮乏、盲目下水等。现在要提倡的是人人会游泳、人人学游泳,且要了解游泳有关的安全知识。教师和场馆方面要在安全问题上注重培养学生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急救方法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在遇到危险事故时,能做出安全有效的急救措施。游泳场馆要加强对安全问题的宣传,要让学生对安全问题深入人心,学生在学习游泳技能的过程中还要学会对自己安全问题的自救意识能力。现代社会在要求全民健身活动的同时,还要注意游泳的安全问题,要在场馆内贴有安全注意事项,如游泳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如何解决。同时,救生员要求配备一定的救生工具,定期培训游泳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时的紧急处理方案,教练员和救生员必须会急救措施,当游泳教学中发生意外事故时,能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急救和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3结果与分析

3.1学生参与游泳活动中的安全问题

在游泳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学生在上课之前,要先检查自己的着装是否穿戴整齐,泳镜、泳帽是否佩戴齐全。要听从教师指挥,不能在水中嬉戏打闹,在浅水区不能跳水。教师在带领学生前往深水区练习时,配备好漂浮带和漂浮板,在下水前要注意学生的漂浮带是否系紧,告诉学生要拿好漂浮板再下水。入水时要从泳池的扶梯处下水,学生不可直接跳入泳池。由于学生是初次学习游泳,不能做跳水这类危险动作,再者不会跳水的学生冒然跳水,会影响周边的学生,造成其他学生受到惊吓而保持不了平衡,发生呛水或溺水事故。学生练习游泳技能时,也有可能发生抽筋的现象,这是由于热身活动不到位或游泳池中水温太低所造成的现象。

3.2学生参与游泳活动时发生安全事故的因素

3.2.1主观因素学生方面,上游泳课时,要听从教师的安排,不能在水中嬉戏打闹,不能跳水、潜水,由于游泳池中池壁和池底都比较滑,如果学生在水中打闹,一不留神很容易踩空,滑入水池中造成呛水,如果不及时站稳还有可能会因为呼吸不到空气而造成窒息。所以,学生上课时要听从教师的安排,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师所教授的动作。有些学生因为怕水,总是很紧张,教师教授的动作不敢去完成,这对学习游泳是一项艰难的任务,教师不仅要积极地引导学生,使其放松心情,身体不要太僵硬,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器材来帮助学生适应水中的感觉,如漂浮板、漂浮带。让学生先适应水中的感觉,再逐步引导其完成教授的动作。学生自己也要在课下多加练习,尽量适应水中的感觉,放松身体,完成教师所教授的动作。3.2.2客观因素教师方面,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要获得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用于教学的诸如教练员证书、救生员证书等资格证书。在学生发生危险事故时,教师要具备一些简单的急救措施,在上课前要数清自己所带学生的人数,下课后要核对人数,以免发生丢失,安全地送学生出游泳馆。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学会游泳,并且最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在水中出现意外事故时,能有自救的意识,并且能正确地采取急救措施。当发现有学生落水后,应第一时间大声呼叫教师及游泳场馆的救护人员,及时下水进行营救,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3.2.3场馆因素场馆方面,游泳馆是学生上课的地方,要具备专业的救护措施,如救护人员、救生圈、长杆等。对场馆的水质也有要求,不能混沌污浊,水中不能有漂浮物,要定期换水,保持水的干净。进入场馆中要换成拖鞋,要保持场馆地面的干净。不能在游泳池中吃东西,以免食物掉入水中影响水的质量。在深水区要有标志性物件,提醒学生不能前往深水区嬉戏打闹。在场馆内,要有明确的标语牌,上面应注明一些急救措施,而且还要标注遇到抽筋、呛水应如何解决,在游泳池四周设立救生员区域,每个救生员的身旁要配备齐全的救生工具,发生意外时可以及时地救助遇到危险的学生。要求救生员上班期间穿戴齐全救生装备,不能携带手机,配备哨子和标语牌,提醒学生远离深水区。救生员要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注意水上的动静,要第一时间发现需要救助的学生。在游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导学生行为应规范,教师要具有国家颁布的从事游泳项目相关的执教资格。学生与教师是互相信任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游泳,要保障学生的安全问题,学生练习游泳技能时,也要相信教师可以保障自己的安全,从而放心大胆地去练习,这样不仅学生能更好更快地学会游泳这项技能,还能体会到游泳是一项有趣的运动项目。

4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4.1游泳教学中多出现呛水、耳鼻进水、腿部抽筋等,场馆设施不完善

在课程开始前,要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安全教育,在游泳教学中多出现的呛水、耳鼻进水、抽筋等情况,首先要心态保持冷静,游至岸边进行处理,呛水时要保持呼吸平稳,调整好呼吸的频率。耳朵进水时,不要用手抠进水的一面,将头部往进水的一面歪倒,使其在耳中的水自然流出。鼻子进水是在游泳进程中,学生用鼻子进行呼吸,导致呛水,教授学生正确的呼吸方式可逐步避免此现象的发生。腿部抽筋,是由于下水前热身活动没有认真做,身体肌肉没有拉伸展开,出现抽筋要尽可能上岸,使腿部平稳拉伸,将抽搐的肌肉和韧带拉伸开来,可缓解这一症状。在游泳场馆内要配备救生圈、救生杆、救生绳等救生工具,在场馆内要配备急救室,如有意外情况的发生,要及时进行救治。当有学生发生意外,首先应下水营救,情况严重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人员到来之前,可先对学生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要正确地使用救生方法。

4.2学生在水下时存在恐惧心理

水下环境与陆上环境最大的区别在于氧气的含量,学生在学习游泳时,要克服两种环境的转换,首先要使学生心态放松,要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在水中的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后续的教学任务。

4.3深水区教学的注意事项

教师带领学生去深水区教学时,要注意每一名学生的安全问题,下水前要检查学生佩戴的漂浮带、漂浮板等辅助器材是否系紧、拿好。在深水区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批进行水下练习,提高安全保障。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游泳是一项高危险的运动,在游泳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游泳技能,更为主要的是要教授学生在游泳过程中的自救能力,培养学生自助学习的能力。在游泳教学中,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自救能力等方面缺乏基本的认识理解。教师在课程中不仅要教授游泳技能,而且要更加强调在游泳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场馆在游泳设施的安全问题上进行严格的排查隐患,目前针对突发意外实施急救等问题上做了很多工作,但还不够完善。通过对游泳教学中安全问题的调查研究对今后游泳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如何处理突发安全事故、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出现意外事故的急救措施及场馆在安全保障的完善上提出可行性建议,对今后在游泳教学中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5.2建议

在游泳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危险事件,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游泳技能时,要正确引导学生在游泳过程中解决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如对个别学生对水的恐惧心理,教师要着重关注,积极引导学生消除对水的恐惧心理,课前、课后对学生进行心理开导;课程中普及游泳安全知识,下水前做好准备活动,场馆内配备救生工具,如游泳圈、长杆;教授学生正确使用呼吸方式,教学课程中可以采用深浅水交替教学,这样既能克服学生对深水区的恐惧,还能提高学生对游泳技术的掌握;初学者要正确、安全地使用学习游泳时的辅助器材。

作者:朱彦蓉 单位: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易强.生存教育理念下高校游泳教学的措施保障与安全策略——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9).

[2]谭华星,叶云海.农村中小学生游泳安全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考古,2007(3).

[3]谷金波,那春艳.重庆市游泳救生员职业技能鉴定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9).

[4]黎明.基于安全—效益的我国游泳馆经营管理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2).

第六篇:健美操选项课教学调查和分析

摘要:该文以安徽省六安市皖西学院公共体育2012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和约谈法对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根据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目标,针对公共大学体育健美操课的教学目标,以新的教学方式对大学公共体育健美操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使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程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内容;组织形式

健美操是一项广受欢迎的时尚运动。近年来,众多高校将健美操作为一门大学公共体育选修课。皖西学院于2004年开设大学体育健美操课,前几年皖西学院健美操尚未普及,随着同学们对健美操的喜爱。加上团委组织各学院的健美操比赛,使得皖西学院健美操的学习氛围逐渐高涨。该文对于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的发展意义重大。该文试图找出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给出建议。根据这些基本情况去探讨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教学模式,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皖西学院选修大学公共体育健美操课的2014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设计问卷,一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5份,回收率92.5%;有效问卷180份,有效率90%。

1.2.2文献资料法

学习学校体育学,健美操教学课程,及体育公共选项课的书籍。

1.2.3数理统计法

运用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对最后问卷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1.2.4访谈法

随堂对皖西学院2014级选修健美操课的大学生随机访谈。并约见皖西学院大学体育选修课的老师进行采访。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公共健美操选修课课程的开设现状

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每学期一共开课8个班,每个班的课时为每周两节课,每课时45min。

2.2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的选课现状

2.2.1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学生选课的目的

由表1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有41.11%的同学选修健美操为了健身健心,这说明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关注。有30%的同学为了提升自身气质选择了健美操课。这也很符合现代大学生关注自身气质的心理。有22.78%的同学是为了减肥选择了健美操课,这说明了皖西学院的大学生期待健美操课能达到减肥减脂的效果。还有6.11%的同学是为了获得学分选择了健美操课。

2.2.2皖西学院大学生在健美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表2可以得知,有42.22%的同学认为学习时间太短是造成他们无法学习好健美操这项课程的主要原因。其次有28.89%的学生认为学习节奏太快也是造成他们难以学好健美操的主要因素。还有16.67%的学生认为自身身体素质不佳是造成自己不能学好健美操的因素,另外还有12.22%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难度较大时是影响自己学好健美操的因素。

2.2.3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程条件的不足

由表3可以得知,有46%的学生认为场地器材的缺乏,是造成健美操选项课课程不足的主要原因,这说明皖西学院健美操场馆的场地和器材都是急需的到较大改善的。另外有28%的学生认为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程教学形式单一。还有26%的学生认为健美操课程缺乏理论教学。

2.3皖西学院健美操选项课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

2.3.1皖西学院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内容

皖西学院健美操选项课的教学内容,课程之初为学习基本步法,而后,学习一些简单的组合。最后,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再将这些组合组成成套的套路。

2.3.2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的组织形式

公体的大二学生在校园网上进行网络选修体育课。学生们自愿选择皖西学院大学体育健美操选项课程,然后,随机分成八个班,在风雨操场二楼体育馆进行健美操课的学习。

2.3.3皖西学院健美操选项课的师资力量

皖西学院健美操教师一共有三位,三位教师的学历均为硕士学历,三位教师的职称均为副教授。皖西学院健美操专业课(每学期4个班,每班64个学时)和健美操普修课(每学期6个班,每班64个学时),公体健美操选项课程(每学期8个班,每班32个学时),课时较多,教学任务重。且皖西学院的三位健美操教师都为女教师,这说明健美操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完善。

3结论与建议

(1)皖西学院选修健美操课的学生对健美操选项课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想让学生的学习的学习能力提高,健美操的课时数应相应增加。其次,教师人数相对缺乏。因此皖西学院应引进健美操教师,现有的健美操老师也应继续深造,为皖西学院健美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2)皖西学院健美操课的学习形式较少。因此,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等教学手段,让学生根据视频直接在网上学习,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3)皖西学院少数同学缺乏对健美操课的理解。但是,学生总体对学习健美操选项课的积极性较高。另外,皖西学院健美操课程主要是实践教学这一种形式。较多的学生认为健美操课程缺乏理论教学。这些数据都说明皖西学院健美操课程需要丰富其教学组织形式。

作者:桂晶晶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出版社,1999.

[2]陈雪红.陈筑.《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