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实习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20:01

幼师实习论文

幼师实习论文范文篇1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专业化;途径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现代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幼儿教师专业化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即职前教育、人职培训和在职教育。探讨这三个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对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都有很大帮助。

一、职前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职前教育主要指师范教育,一般由幼师职业中专和师范大学实施。其发展途径主要有:

1.建立新型培养模式,幼师教育不仅要提高“学历”还要提高“学力”。为了使教师队伍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转变,目前两到三年的师范学院文凭正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三到四年的学士学位以及硕士学位教育。但是澳大利亚KenGannicott教授和DavidThroaby教授在《教育质量和学校教育的效率》中曾谈到:“至今没有证据表明教师资格水平的提高能导致教和学效率的任何提高。”由此可见,形式上提高学历水平,专业化水平未必能够随之而提高。所以,幼师培养不仅要在形式上提高学历,还要在素质上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2.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学校教学与幼儿园教育的衔接,完善幼师实习制度。职前教育要促进学生学科专业性和教育专业性的发展。但是,我们常常过于强调学科的学术性与专业性,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专业技能教育。对于完善幼师实习制度,我们需要明确教育实习的地位和作用及各部门的责任;建立固定的实习场所;设立专门的实习辅导机构,制定合宜的实习时间与计划。

3.健全幼师资格认证制度。美国霍姆斯小组曾在《明天的教师》中指出,要严格掌握师范教育的毕业标准和教师录用规格,只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能当教师。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纷纷采取措施,试图建立由教师的学历制度、执照制度和职务晋升制度组成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我们只有逐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注重对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查,对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幼师专业化的质量。

二.入职培训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西方许多国家已把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并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人职教育课程和模式,从培训主体上看有导师制、岗前集中培训模式和学校中心模式;从培训方式上看有集中培训和分散培动I模式。以美国为例,现已基本形成了由定向课程、支持和辅助、训练课程、评价等四个环节构成的新教师人职培训模式。

我国人职培训通常以师徒帮带的教学活动形式来进行。目前,人职培训又有了新模式即微格培训,指通过一个缩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对准备成为教师或已是教师的人,提供一定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三、在职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幼儿教师在职教育是对具有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在职幼儿教师所进行的再教育。

1.幼儿教师在职进修

在职进修是幼儿教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对其自身来说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在职进修一般有全日制脱产进修、部分时间翻半脱产进修和业余不脱产进修。在职进修的活动形式和内容也是灵活多样的,一般有课程学习与编制、学科会议、专业讲座、研讨会、示范观摩课、展览活动和参观等。定期参加在职进修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提高幼儿教师的学历。也大大提高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

2.幼儿园园本培训

幼儿园园本培训的基本组织形态是以园为单位建立研究和学习共同体。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是开展园本培训的三种基本力量。为了结合好这三种力量,研究者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方式。公务员之家

(1)行动研究。即为弄清课堂上遇到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共同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要求幼儿教师从自身教育实践中寻找科研课题,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来促进其专业成长。由于行动研究是在研究中采取行动,在行动中实施研究,所以极其适合幼儿教师使用。

(2)反思性教学。即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建立在实践一反思取向的理论框架下。教师专业成长是要教师个人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再反恩中澄清概念和问题,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行动方案,从而实现自身的提升和专业上的发展。通过反思,幼儿教师能够对保教行为中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研究,矫正有失偏颇的教学行为,引发更有价值的思考与行为重建。

四、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的思考

1.目前职前教育和在职培训被认为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中两个独立的阶段,这就人为地割裂和孤立幼儿教师成长的连续过程。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连续过程应该是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在职教育逐渐实现“一体化”的过程。“一体化”不仅指的是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一体化,还有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一体化;

幼师实习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幼师生;多媒体;能力培养模式

多媒体技术表现形式丰富,感染力强,可以化动为静,变虚为实,对事物的情景过程等可以形象的再现,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更方便的表达。在幼儿园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展示幼儿经验外的事物,可以丰富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形式,对于幼儿园教学有事半功倍的辅助功效。未来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整合学前教育资源并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幼师生为地方大中专师范院校培养的毕业以后从事本地区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学生。幼师生是幼儿教师发展的职前阶段,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故而培养好幼师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至关重要。为培养幼师生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能力,特别是整合运用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与多媒体技术的能力,笔者研究建构了“一体三阶段”能力培养模式。

一“一体三阶段”能力培养模式的由来

要培养幼师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就要根据幼师生职业知识与技能、职业认知的发展情况确定培养的结构,结合上述发展情况来看,可以将幼师生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分三个阶段进行,也就是在其职业知识与技能储备阶段、职业角色体验阶段、职业知识与技能提升阶段分层递进的培养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如图1所示。故而,笔者在建构提升幼师生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模式时,设计了层级递进培养幼师生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三阶段”。幼师生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根据幼师生的职业认知发展情况分阶段进行的,在培养过程中就要关注并帮助幼师生发展其职业认知,只有其职业认知良好的发展,其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才能随之逐渐提升。故而笔者借鉴“实践共同体”理念,建立一个包含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幼儿园专家型教师、以及幼师生在内的“实践共同体”,建构了培养模式中的“一体”。“一体”能较好的解决多媒体技术与幼儿园工作实际的联通问题,使幼师生的所学与所用连接起来,提升幼师生学习技术的效率。

二“一体三阶段”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

“一体”是指“实践共同体”,“三阶段”是指包括“职业知识与技能储备阶段”、“职业角色体验阶段”、“职业知识与技能提升阶段”在内的三个能力培养阶段。笔者根据三个阶段幼师生培养的侧重点,安排设计了提升幼师生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不同培养形式和培养内容。这一能力培养模式详见图2。(一)“一体三阶段”能力培养模式中“一体”的内涵。“一体三阶段”能力培养模式中的“一体”即“实践共同体”,它非常重要,是整个培养模式有效运行的关键。为了联通幼儿园工作实际与幼师生的学习活动,使幼师生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更有效,笔者需要组建的“实践共同体”中包含幼师生、幼儿园专家型教师、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三种不同身份者(三者间的关系见图3)。在实践共同体的实践活动中,院校专业教师向幼师生提供技术支持,同时,幼师生不断地向院校教师提供反馈,以便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调整多媒体技术培养的进度、难度以及技术讲解的深度;幼儿教师在幼师生学习活动中可以为其提供学术性支持,使幼师生在遇到具体工作任务时,可以获得幼儿园专家型教师的经验和技巧;同时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在与幼儿园专家型教师合作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幼儿园工作情境与任务,这帮助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逐步实现培养幼师生学前专业知识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运用能力的目标;而幼儿园专家型教师在与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和幼师生互动中也可获得技术支持,提升自身的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二)“一体三阶段”能力培养模式中“职业知识与技能储备阶段”的内涵。“一体三阶段”能力培养模式中的第一个培养阶段是“职业知识与技能储备阶段”,这一阶段幼师生通过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的学习及教育见实习,对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有了一定了解,职业素养日渐累积。笔者设计两个学习小组用不同的形式学习多媒体技术,“实践共同体”此事共同确定本阶段的能力培养内容和与之对应的幼儿园工作情境与任务。这一阶段幼儿园专家型教师给幼师生的具体帮助是:(1)提供幼儿园工作情境的影像资料或为幼师生实地观摩创造条件。(2)帮助解决幼师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遇到的专业性问题。(3)将幼师生的实践成果运用于幼儿园实际工作并给予其效果反馈。(三)“一体三阶段”能力培养模式中“职业知识与技能提升阶段”的内涵。“一体三阶段”能力培养模式中的第三个培养阶段是“职业知识与技能提升阶段”,即幼师生实习返校后的学习阶段,此时的幼师生对职业本身已经形成了相对客观、系统的认识,并且初步具备多媒体技术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合运用的能力。此段设置面向全体临毕业幼师生的培养课程,这一课程引入需要创造性表达和需要多媒体技术与学前教育专业知识整合运用的典型工作任务,帮助幼师生提升媒体技术整合应用的能力。这一阶段同班的幼师生、幼儿园专家型教师和院校多媒体技术专业教师共同构成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实践共同体”,共同开发和完成学习项目,使幼师生获得学前专业知识与多媒体技术整合运用的能力。这一阶段幼儿园专家型教师给幼师生的具体帮助是:(1)继续为幼师生提供完成实践项目所需的部分素材。(2)指导幼师生完成其项目成果。(3)将项目成果运用于幼儿园工作实际并给予其反馈。经由“三阶段”的培养,幼师生在校期间能够有效地掌握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法,能够具备整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和学前专业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幼师实习论文范文篇3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艺术技能课程;专业实习

幼儿教师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问题是幼儿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它决定着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决定着幼儿教师的整体质量,尤其是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保证。就幼师层面来看,我国1995年的幼师课程计划中第一次允许各校自主设置课程,自此,不同的幼教机构开设的课程有所不同。

近年来,大专层次的幼儿教育成为当前幼儿教师教育的主流,为了了解当前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情况,笔者通过网络资料的搜索,获得了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计划与招生简章2O份,对当前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总体情况进行了网络调查。尽管由于从网络中获得的课程计划或招生简章写作格式和内容不完全一致,有的包含了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课程分类和全部课程,且有完整的计划表,有的则只列出了课程名称不能完全反映课程设置的准确情况。但是,课程的出现率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反映人们对课程的重视程度。

1调查分析

本研究按照网络文本中课程的出现率来确定职前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共分为五个等级:

很重视——出现率80%以上;

较重视——出现率60%一79%;

一般——出现率35%一59%;

不太重视——出现率10%一34%;

很不重视——出现率低于9%。

1.1专业基础理论课受到普遍重视。值得重视的是,专业基础理论课中的传统“三学”被给予了很高程度的重视,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三门课程在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幼师课程计划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计划中就出现了,而且多次的课程计划变革并未对这三门课程做大的变动。因此,这三门课程一直延续得很好,只是“幼儿卫生学”的名称有一些改变,在95教学计划中改成了“幼儿园卫生保育”。

此外,幼儿园管理、幼教科研方法和儿童文学的出现率也相对较高,前者出现率高与培养目标有关,正如第一章所述,“培养幼儿园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陈述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以相应的课程来配合;幼教科研方法出现率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当前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也反映了当前我们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重视,事实上也反映了对教师通过研究进行专业发展以及幼儿园通过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在教师教育课程中的反映,而且,这门课程有普通教育科研方法的理论体系做支撑,在教学中也容易把握;儿童文学是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基础,而语言教育在幼儿园中又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重视儿童文学也是必然的。

幼儿园游戏和幼儿园课程是与当前对幼儿教师的需要紧密联系的课程,但重视程度并未达到理想的水平。原因之一是这两门课程与其他主干课程的内容重合。幼儿游戏已经被包含在学前教育学中,幼儿园课程则是在近年来课程改革开始之后出现的一门比较新型的学科,而且,其体系与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等都有重合之处,因此,在课时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只好舍弃;原因之二就是观念和认识的问题,虽然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有关文件中早已规定的,但在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将一日生活游戏化,因而,教师也无需掌握太多的关于游戏的知识和技能。因此,课程和游戏问题虽事关重大,但重视程度仍不够。

其他的一些课程没有广泛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类型:一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新兴的学科在出现,其价值和意义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如儿童心理健康与咨询;第二种原因是:一些旧有的学科体系不健全,如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法规,或学科内容不稳定,如学前比较教育学,或学科内容与其他学科重合,如学前教育评价等等,因而导致施教中的困难。

1.2各科教法和活动设计类课程受重视程度较低。从调查结果看,对这类课程的受重视程度都在一般以下。原因主要在于幼儿园各科教学法与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是两个不同教学计划的产物,前者是从5O年代延续下来的,后者是从95计划开始的。由于单纯的活动设计难以满足幼儿教师掌握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的需要,因此,目前这两种课程的开设存在?昆乱现象,有的是按照原有的六科教学法开设,有的是将其合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门科目,有的是选择某些教学法再加上活动设计。另外,《纲要》又提出了五大领域,与原有的“六科”不一致,因此,有的学校又按照五大领域开设五大领域教育,但由于五大领域中将科学与数学合并,美术与音乐合并,而他们之间又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的学校又将五大领域与原来的六科教学进行了融合。这样,导致大家在这类课程的设置上差异较大。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类课程中,有三门课程的受重视程度处于偏低状态,即幼儿园玩教具制作与环境创设、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幼儿社会教育。这三门课程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为什么它们受重视程度偏低?笔者分析认为,一是由于这三门课程内容的局限性导致的。其一个共同特点是内容重要,但构成一门学科又显得单薄,因此,目前较难构成一个较为独立和完整的体系,因而容易被忽视;二是受传统定势的影响,幼儿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不属于六科教学法,同时,教育者还没有把创设环境的技能作为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误认为只要有了美术技能就会创设环境,而没有意识到在环境创设中所包含的教育意蕴。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大专层次幼儿教师教育机构缺乏对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技能和能力的重视。

1.3艺术技能课分科细,受重视程度高。美术和舞蹈是这类课程中达到“受重视程度最高和较高”的两门课程,这与长期以来我国幼师教育中重视艺术技能课的传统是相一致的。在调查结果的显示中,音乐类的课程受重视程度一般,但这并不是由于人们真正的不重视造成的,而是由于对音乐学科的分科过细造成的。本来在教学计划中只是一门音乐,却被分成了音乐、乐理与视唱、键盘、声乐、幼儿音乐、音乐欣赏等不同科目,有的还分出了器乐、管乐,甚至有的还将视唱与练耳分开,这种分割导致了出现率的下降,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率并不能完全说明人们的真实重视程度,一门学科被划分得如此之细,已经可以对其重视程度窥见一斑了。

有的学校注意到了幼儿的特点,因此,在学科中意图突出这方面,表现在幼儿音乐、幼儿舞蹈、幼儿美术等学科设置的提法上,这是一个好的趋向,但也可以看出,出现率是不高的。此外,对幼儿音乐和舞蹈的创编提得也很少。可见,在艺术技能课的教学中,仍然是突出教师本身的艺术技能,而没有更多地考虑这些技能怎样转化为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或其他教育的策略。

1.4专业实习课程出现率最低。在有关课程计划和招生简章中,只有20%的大专机构提到专业实习,这个比例还是所有层次中最高的。这个事实充分说明很多幼儿教师教育机构并没有把专业实践看作真正的课程,并未认识到专业实践在教师教育中的重要性,可见,忽视实践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特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扭转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艺术化倾向,提升准教师教育能力。

多年来,在幼师课程以至于大专课程设置中都存在着严重的艺术化倾向,这与过去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认同有关,因为幼儿园用人标准取向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导致了各个幼师教育机构对艺术技能课的绝对重视。在传统观念中,幼儿教师的技能技巧往往被当作幼儿教师能力结构的突出特色而夸大。而事实上,艺术技能并不是幼儿教师最重要的能力。许多实践观察和研究发现,优秀的幼儿教师不一定是技能型的,教师之问的能力结构具有个体差异,有技艺突出的技能型教师,有偏爱思考的科研型教师,有长于上课的教学型教师,有擅于组织的管理型教师……同是技能型教师,有的突出音乐技能,有的善于绘画,有的擅长舞蹈教学等,这也构成幼儿教师各自不同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因此,不能在课程设置上强求一律,尤其是艺术技能课,一般要求有前期的基础,否则,要达到一定水平需要相当的功夫,如果学生把时问和精力都投放在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项目上,往往造成不仅难以补短,而且更难扬长。

当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实现更需要教育活动能力强的教师。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把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放在重要的位置而忽视教师的教育活动能力,而现代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及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对教师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教育能力更为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幼儿教师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一个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必须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但基本功不仅仅是艺术技能,除了唱、弹、跳、画之外,还包括说、写、操、编、做等,涉及到语文、音乐、舞蹈、美术、体育、计算机、教育学等多个学科。事实上,幼儿园教育所需要的艺术技能并不是很高,要求高的恰恰是怎样通过这些方法组织幼儿的学习,幼儿教师应该具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艺术,而不是自身的艺术技能,教育水平并不必然取决于艺术技能水平,艺术技能水平也并不必然决定教育水平。

因此,幼儿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既要发扬原幼师能歌善舞、能说会画的传统优势,又要跳出只重技能技巧的“技工型”培养模式,避免艺术技能课程的过分细化,不能按大学艺术专业的要求进行训练;可以通过拓展性课程让学生自由选择来发展他们的某种艺术特长,使得他们能够有一技之长,适应市场需求;在幼儿园实际运用的艺术技能上下功夫,加强其“幼师性”,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础上,重点放在学生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上,如幼儿歌曲创造、幼儿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幼儿健美操创编和幼儿手工制作及幼儿科技活动设计等,提高学生的动脑和动手能力;切实加强艺术教育类课程,尤其是要加强学前美术教育和音乐舞蹈教育等相关艺术教育类课程的建设,关注这些课程对教师艺术技能养成的作用,注重教师怎样教的学习,而不是自身艺术技能的获得。

其次,要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准教师的实践能力。

要充分认识实习的重要意义,拓展实习的时间和空间。建议调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将实习的课时数加大到至少16周,以发挥实习环节在培养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方面的巨大作用。同时,要拓展实践的空问范围。通过组织学生多种有益的教学实践演练和比赛、短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改变传统的将实践局限于幼儿园的状况,让学生接触不同的幼教场所和社区机构,接触家庭,注重对过程的控制,开拓实践的空间;也要改变将学生局限于某个班级教室的状况,让学生广泛接触不同班级和不同年龄的幼儿,接触幼儿园的不同的场所,使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心理场中获得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

幼师实习论文范文篇4

关键词:幼儿师范学校;美术教育;幼师手工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内容的选择得以实现的,而教学内容是教师教学的有效依据。当下新课程改革的开放性赋予教师对教学内容新的认识,也给予了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更多的自主权。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幼师生必须熟练地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如,他们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必然要制作大量的玩教具,或者进行幼儿园环境布置等工作,以更好地配合其他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这就要求手工教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但幼师手工教学的教材内容是相对固定的,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幼师教育的改革步伐和实际需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幼师手工教师要努力探索新时代下,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打破手工教学的常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适当设计内容,力求贴近生活,与幼儿园教学实际和其他学科相结合,使手工教学内容与时代接轨。美术教师要在合理驾驭教学内容、吃透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当地教学资源情况、学生状况,选择适合学生学习能力、情感需求并与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符合幼儿园实际教学需求并与手工有关的教学内容。除此以外,美术教师还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把合适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促进学生发现、探索身边的事物。

一、手工课程中渗透优秀民间美术元素,充实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把对艺术的学习视为一种文化的学习,而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这种艺术文化的学习必然包含各地域、各民族美术文化的内容。中国民间手工艺从古至今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品类繁多且民族特色鲜明,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民间手工艺所特有的乡土气息与单纯朴拙的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华。笔者在十多年的幼师手工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证明将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融入课程,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好奇与热爱,而且能够间接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幼师手工教学不但要传授民间手工艺的制作形式,还要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间艺术形式。首先,传统民间手工艺种类繁多、资源丰富,美术教师要有目的、合理地选择其中较为优秀而又适合幼师手工教学的内容,并加以适当改造后融入课程。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把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进行巧妙的融合,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民族文化是那么贴近生活,从而拉近现代与传统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其次,发掘、整理地方资源,结合传统风俗用于教学实践,如泥塑、陶艺、面塑、风筝、花灯、草编、中国结、民族图案剪纸、染纸、民间玩具等都是很好的选择。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苏北地区,该地区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徐州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在地理位置上又拥有南北交融的文化特色,有剪纸、糖人、风筝、汉画像石、刺绣、编织等多种民间美术形式,民俗艺术家众多。徐州地区的手工制作课程教学可立足于当地及周围地区,把具有地区特色的民间手工艺融入课程。民间手工艺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关注,将其作为教学内容引入幼教美术课堂已成必然,所以幼师学校美术教师要善于挖掘民间手工艺,将其用于课堂教学。综上所述,在民间手工艺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选择人们喜闻乐见的、健康、有趣且有实用功能的民间美术形式;另一方面,选择较易实现并与生活相贴近的内容,方便学生的制作,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二、手工课程要增强实用性的教学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幼师手工课堂教学内容与幼儿园实际教学工作需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所学与所用不一致是目前幼师手工教学内容选择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幼师手工教学在教学模式上一直沿用的是初等教育手工课的方式,而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实践性、职业技术性都难以体现,如何达到使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仍需要美术教师不断探索。实践证明,教学内容只有与生活相联系才能适应职业的需要。首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要明确幼师专业学生所掌握的手工知识必须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因此手工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应以幼儿园的实际需要为依据。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体现出趣味性、可操作性,如,纸工类有折纸、剪纸、染纸、纸浮雕;粘贴画类有蛋壳拼贴、毛线碎布拼贴、麦秸谷物拼贴等;泥工造型类有紫砂泥、彩泥、橡皮泥、软陶等;此外,还有石头画、编织、废旧品利用;等等。只有依据际实选择内容,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熟练地掌握幼儿园中与手工相关的教学与指导工作。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侧重点,在教授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手工具有较强的群众性、实用性的特点,因而教学内容整体而言较为广泛。幼师学校的学生今后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掌握手工基本的制作方法是学好幼教手工的前提,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详略得当、重点分明。如,缝、补、钩、绣是辅助制作玩教具的方法,也是幼儿教师提升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但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存在安全性问题,总体来说在幼儿园中的应用相对较少,学生只作了解即可。而纸工、泥工、环保手工等是教学的重点,教师要精讲细解并要求学生多加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此外,玩教具制作、区角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制作等内容涉及手工综合技能,与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教师的教学密切相关,都是幼儿教师日常工作所必备的职业技能。最后,幼师的手工教学与其他学科密切相连、不可分割。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手工教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教授的不仅是与手工相关的内容和知识,更多的是以被幼儿乐于接受的形式,作为教辅工具的制作与其他学科紧密相连。如,教授幼儿认识图形时,可利用塑料板、纸板等材料进行各种形状的拼贴;在认识动物时,可利用彩泥制作狮子、老虎、大象等各种有趣的动物造型;在学习数学时,可利用纽扣、珠子、豆粒等材料和布工工艺相结合,制作出各种与认识数字有关的益智玩具;在户外活动、体育教学中,可利用废弃的纸箱、纸板等材料配合各种彩卡等装饰物进行大型体育类玩具的制作;等等。“在教学中,学校应给学生提供专门进行环境创设训练的实训室,让学生按照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分角区进行设计布置,同时还应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到幼儿园见习或实习,不断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的手工制作知识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学以致用。”①

三、手工课程教学中融入新材料、新理念,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幼儿时期是人类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阶段之一,而手工是培养幼儿创造意识、探索精神的最佳方式和有效途径之一。随着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创新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因此,幼师手工的教学内容也应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幼师手工教学的内容应体现出时代的特色,要结合幼儿发展的特点以更加灵活多变的形式来展现。面对一些相对滞后于时展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发挥创造精神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造,还要凭借探索精神寻找、挖掘符合时展的新内容。如,在学习民族特色手工艺时,也可以赋予这一内容新的时代气息。如,传统的泥工教学用的只是紫砂泥或橡皮泥,而如今泥塑材料的种类日益丰富,出现了彩泥、超轻黏土、软陶等新型材料。这些新型材料的质感更新鲜、色彩更多变,让学生感觉到传统艺术的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时尚。由此可见,材料的创新、理念的更新势必会促进手工教学实现新的发展。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时时创新,教师的思想首先要新。手工课程紧随时代,主要体现在对手工创意的探究、对生活中材料的探索上,因为手工需要借助材料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当今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手工制作形式即DIY,DIY是英文“DoItYourself”的缩写,是一种主动的设计、制作行为,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动手制作。它是当下比较时尚和新颖的理念,倡导自主设计,崇尚手工精神。DIY方式本身就是对手工精神的传承,随着时代的发展,它逐渐成为追求个性、情感的代名词。现代的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信息的传递变得更加便捷,人们借助网络平台便可将自己的作品、制作的经验、发现的新材料等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与更多的人交流、分享。DIY提倡废旧品利用,倡导环保节能,使“人人动手做设计”成为可能。DIY以其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方式为手工精神注入了时代元素,传承了当今时代的手工精神。我国目前大力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办低成本、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幼教努力的方向。目前,我国幼儿园比较典型的节约行为主要体现在鼓励、提倡幼儿园教师自制玩教具(自制玩教具是相对于需要花钱购买的商品化玩教具而言的,主要指幼儿园教师利用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的玩具与教具)。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不断推进,也使幼儿园迫切需要开发园本课程的相关教育资源,从而要求教师大量自制玩教具。自制玩教具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各类教育活动的需要出发进行制作,适用的领域更加广泛,同时它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体现。DIY这种“自己动手做”的精神恰恰与幼儿教师自制教学玩具和“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自制玩教具这一教学内容在幼师教学中虽属于手工课程的内容,但是在幼儿园实践教学中更多地用于制作教辅工具,它是教师利用身边能够收集到的各种材料并根据教学和幼儿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的一种玩教具的设计加工、改造制作。由于玩教具制作具有随机性、富有创造性,所以它的可操作范围更大,也给了幼儿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DIY和自制玩教具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紧随时代潮流,及时反映当下的需求,从而体现现代教育理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造性,其制作的目的更有针对性;在制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都来自身边,因此制作出来的玩具也各具地方特色,在节约成本和资源的同时也弘扬了民间文化。

作者:邵雪原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吉平.高师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美术内容的意义.民族艺术研究,2009(6).

幼师实习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未来十年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养,以学前教育为突破口达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目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多途径加强幼师队伍的建设。学前教育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并提出要切实办好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应该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并能做到终身学习。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幼师队伍的重任,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能培养出适合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幼儿教师是对高校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当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偏重理论

当前传统的高校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设置了各种的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等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为主,除了毕业前的四周教育实习很少有参与和接触到学前教育教学一线的机会,学生在理论方面往往是纸上谈兵,说起来都能头头是道,真正到了教学一线,面临众多复杂的情况和真实的教学环境,往往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学生显现出高分低能入职后面临适应学前教师角色困难的尴尬境地,主要原因是在校学习时重理论轻实践。

1.2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中教育元素挖掘不充分

高校学前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感受和知识的技能迁移,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和文艺、舞蹈等艺术功底,忽视了艺术技巧和技能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出现了众多现实的教育情景就是,学生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却不能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和学前儿童特点设计出符合教学情景的美术作品和课程;还有多数学生具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却不能很好地组织好像样的幼儿舞蹈课堂和儿童演出作品。

1.3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实习趋于形式化

高校教育实习和见习往往安排在学生快要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实习时间相对都很短,或者学校跟实习学校合作很少,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个别实习领队老师缺乏组织经验,有的实习学校怕实习教师影响学校教学成绩,很少给实习生实践教学的机会。在临近毕业时安排教育实习,学生往往还要面临完成毕业论文和就业求职应聘等多重压力,既要实习还要查找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应对毕业论文答辩,还要四处求职参加各种应聘会,让学生显得力不从心对教育实习也难免有应付的成分,从而影响了教育实习质量。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2.1切实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学生实践教学环境

建设和完善高校内的学前教育实训教室和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和相关的教学配套设施。首先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组成元素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学实际需求,制定相关的技能培养目标,在开设艺术理课程教室的基础上增加与幼儿看护技能实训室、教育活动模拟实训室等形成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践有机结合,功能优势互补的完备教学环境,为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2.2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学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坚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教学技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合理整合教育理论专业课程,充实学生的幼教科研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内涵的实用性教育人才。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准,改变单一化的教学课程,拓展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及实用技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结合课堂和课外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诉求,促进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发展。

2.3改进教育实习缩短教师角色适应时间

教师角色适差缺乏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孩子活动的能力应往往是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更快的角色适应为毕业学生尽快就业和融入教学提供了优势。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实习安排上下功夫,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深入教学一线和参与到实际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和让幼儿园长及一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高校要有自己的附属幼儿园或者教育实习基地,让学生作为助手在经常参与到幼儿教学一线的各个教学环节,在幼儿园组织大型活动(如元旦活动、六一儿童节活动、竞赛、表演等)组织学生观摩或作者为助手协助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越多获得实践经验越多,对缩短角色时应有很大帮助。

3高校学前教育完善培养模式教学建议

3.1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幼儿园实际需求培养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教学往往根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然后就一直沿用下去,很难做重大改革和变化。对一线幼儿园的教学动态和学前教育用人方向很少去做调查,高校学前教育教学和幼儿园教学改革和培养机制明显滞后,学生毕业后还要经过岗前培训和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要多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及时了解和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掌握好国内外学前教育的风向标,积极参与幼儿教学改革,根据幼儿园的需求来及时调整、更新和改革高校的教学内容。

3.2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方向不仅仅是幼儿园。更多的幼儿特长培训机构、亲子乐园、母婴生活馆、学前教育商业培训、大众媒体幼儿专栏、幼儿出版机构等都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专门为幼儿园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变被动培养为根据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改进培养方案,为学前教育培养方式开拓了新的方向。就要求在专业课设置和选修课内容增加相应技能的内容,或者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开设相关课程。

3.3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学生需求来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同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和培养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考取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获得更多更好的理论学习机会。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毕业后就直接就业;有的希望从事对科学、语言、健康等对艺术要求低的教学工作;有的愿意到幼儿园从事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专门教学工作。就要求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进行分班制教学根据学生毕业的需要分班管理,或者设立选修课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毕业后的需求进行选修,修满学分即可毕业,满足了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4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见习和实习,而是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的对学生专业态度的养成、专业情感的培育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塑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不逃避和不回避的客观面对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学前教育一线对不同能力教育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环境,以及不断提升我们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做到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的高校学前教育培养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特色,强调个性,分层培养,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创新型学前教育人才。

作者:董爱霞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梁艳.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初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04):73~76.

[2]刘海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110~112.

[3]丁敏.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05~108.

幼师实习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在学习前苏联体系及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专业口径过窄,培养目标单一:仅为幼师培养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学前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面狭窄。与培养模式密切相关的课程体系结构呆板,课程设置不完善;有些课程教学内容老化、陈旧,缺乏理论价值;有些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师本位”和“课程本位”严重;尤其是适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还不完善。师资队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能适应学前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为寻求发展,各高师院校学前专业也曾对课程进行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更多是治标不治本,没有透彻地从整体上对学前专业进行改革,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变更

21世纪对高质量、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门人刁‘的需求,首先触动的是长期形成了的计划经济卜传统教育思想与观念,集中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上。我国自建国以来到本世纪60年代,学前专业培养目标一直以“培养幼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为卜,70年代末增加了“兼培养幼教行政和管理人员”。这样的培养目标使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无一例外地都培养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和幼教科研人员。而从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全国20多所高师学前专业都为全国60多所幼师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培养需要量较少的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儿园所数和人园幼儿逐年增加,需要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深化幼教改革,进一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也需要幼儿园有高素质的教师。然而,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甚至在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观念中,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及幼儿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幼儿园不需要大学生。学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不一r幼儿园,难以从师资素质和能力上保证幼儿教育质量。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严重制约着高师学前专业培养日标与规格的调整。

纵观国外幼儿园教师,其基本学历均是大学专科以仁,以本科为上,很难找到中等师范学历的幼儿教师。我们国家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师资素质,国家教委从1985年起进行了中师毕业生再读两年大专的试点,并在师范院校开设了小教专科和学前专科,逐步使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学历提高到大学专科以上的层次。再从未来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看,要适应21世纪对幼儿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这些都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应当把培养幼儿教师作为培养目标的个上要方面,这是高师学前专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笔者认为,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该面向21世纪,结合社会需求,将重』i.."下移,定位在培养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为_上,包括共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人才。至于幼师和高师学前专业课教师,则应当由更高层次的硕十生或博十生来补充。

教育思想与观念更新还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学前专业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与素质。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不仅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刁’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高师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日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卜考虑培养日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尸上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在观念上、从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艰复、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三、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行学分制运行机制

1、培养目标学前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作的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刁培养教育需求。我们应该及时地作必要的调整。公务员之家

幼师实习论文范文篇7

21世纪对高质量、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门人刁‘的需求,首先触动的是长期形成了的计划经济卜传统教育思想与观念,集中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上。我国自建国以来到本世纪60年代,学前专业培养目标一直以“培养幼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为卜,70年代末增加了“兼培养幼教行政和管理人员”。这样的培养目标使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无一例外地都培养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和幼教科研人员。而从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全国20多所高师学前专业都为全国60多所幼师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培养需要量较少的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儿园所数和人园幼儿逐年增加,需要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深化幼教改革,进一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也需要幼儿园有高素质的教师。然而,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甚至在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观念中,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及幼儿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幼儿园不需要大学生。学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不一r幼儿园,难以从师资素质和能力上保证幼儿教育质量。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严重制约着高师学前专业培养日标与规格的调整。

纵观国外幼儿园教师,其基本学历均是大学专科以仁,以本科为上,很难找到中等师范学历的幼儿教师。我们国家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师资素质,国家教委从1985年起进行了中师毕业生再读两年大专的试点,并在师范院校开设了小教专科和学前专科,逐步使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学历提高到大学专科以上的层次。再从未来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看,要适应21世纪对幼儿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这些都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应当把培养幼儿教师作为培养目标的个上要方面,这是高师学前专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笔者认为,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该面向21世纪,结合社会需求,将重』i.."下移,定位在培养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为_上,包括共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人才。至于幼师和高师学前专业课教师,则应当由更高层次的硕十生或博十生来补充。

教育思想与观念更新还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学前专业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与素质。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不仅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刁’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高师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日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卜考虑培养日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尸上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在观念上、从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

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艰复、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三、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行学分制运行机制

1,培养目标学前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作的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刁培养教育需求。我们应该及时地作必要的调整。

2、建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是为目标服务,受制约于目标的。围绕高师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人才的目标,恨据高校课程设置宽n径、厚基础的原则,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包括限定性选修课和」仁限定性选修课)组成。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外语、体育、普通话、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专业茱础课: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教学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钢琴、声乐、舞蹈、美术。专业课(含选修

课):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n生学、学前教育学、幼)L科学教育、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数教育、幼儿体育、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管理、幼儿教育评价、幼儿家庭教育、中外幼教史、比较幼儿教育、外国儿童发展理论、幼儿心理测量技术、特殊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几生、优生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与指导、玩教具制作、数据库语言、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实习与见习(在原实习与见习周数与学时上加大比例)、毕业论文。(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U4}介绍》)

为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上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白己特点的全而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才

能、特长因材施教,使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尽快地服务F社会,必须实行学分制,提供大量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上选择,并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选修课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毕业。此外,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人刁’,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本专业课程学习达到良好、三年级时,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同时,通过学分制的运行,

幼师实习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较之与其他的各专业,它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担负着为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的重任,具有循环培养人才的特点。因此,应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学术性和研究性、管理性和综合性。

高新技术在全球化经济中的广泛应用,迫切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懂技术的新一代技术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基地,如何适应新形势,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力争为各行各业输送大批的有真才实学的高级技术人才,应当引起高等学校的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认真思考。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较之与其他的各专业,它是一个特殊的专业,担负着为国家的幼儿教育事业培养优秀的从业人员的重任,具有循环培养人才的特点。幼儿教育虽然没有被纳入义务教育之中,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它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学前教育的从业人员的人文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教育体系的根基。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该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既可以胜任当前社会学前教育的各种机构、各种形式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又具有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能担任学前教育的各种机构、各种形式的科研和管理工作。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应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理论性和科学性、学术性和研究性、管理性和综合性。

一、实践性和应用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前提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较之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有着自己的显著的特点。它既有显性课程的实验、实习、实训、社会调查、现场见习、模拟练习、科技活动等组成的实践教学环节,又有教学计划以外隐性课程,它包括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生活中直接或间接参与的、与专业和综合素质有关的实践活动。

显性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国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在于增加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机会。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体系一般为两年,每年的标准学时为1600学时,在两年总计3200学时中,68.7%的学时用于实际操作训练,25%的学时用于专门的学科学习。这反映了他们非常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的特色。(1)而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部分学生来自中专幼师、高中职业幼师、中等师范学校,有相当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因此,提前实训时间、突出实训学时,加大实训的深度和广度,是本专业的特色也是它的首要任务。实训过程应该是多层面的主题交叉,短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具体、直观的教育主题,如环境布置、教材教法、活动区域等;长时间的实训,应该安排观察、了解、研究,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能力等各方面发展的现象、特征及规律性的主题,使学生们用已知的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又从实践感悟中发现自身的知识之不足,激发出深化和发展已知理论的欲望,增强了学习的原动力。

隐性课程中的实践学习:社会中的人它必然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活动的制约,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家庭生活和校园生活当中蕴含着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同学们有意无意或直接或间接都在参与着,这里边就深藏着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专业技术也好,综合素质也好,只要你多加留意把握好契机,对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一定是有帮助的。比如第二课堂的手工制作、环境布置、周末应聘家教、假期选定对象追踪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各种能力发展的规律等等,经历了那就将是一笔财富。

二、理论性和科学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关键

高职教育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主要是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教学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主线,以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以终身教育为目标。(2)要考虑到学生的转岗、自学教育、继续深造等各方面的理论衔接。因此,大学文化基础知识就显得特别重要,它是链接未来的链条,使学生的学习能够不断升级。由于未来的职业不可能是终身制,拓宽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面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在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方面,就必须有一定的远见卓识。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高职教育的其他专业,他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又担负着培养人的任务,它的专业基础知识的要求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道理显而易见,因此,高职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点,应更具理论性和科学性,使学生面对教育对象能科学地组织教育、教学、研究、管理等各项工作。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中国论文联盟-

专业理论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增加知识培养文化底蕴,而且是构建专业学科的框架和支撑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高职院校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在学习专业理论时教与学都感到枯燥无味的局面,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师资配备,教学改革等方面既要做到独树一帜又要考虑到符合自身特点,使学生感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也是一种乐趣。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培训,强化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强调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日后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专业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应该敢于创新,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认真听取批判性的意见。理论知识也是在不断的争辩中得以发展完善,任何的墨守成规对理论知识的发展都是毫无益处的。

三、研究性和学术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保障

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如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实践来检验理论等等,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融入研究性和学术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同时,应带有批判性的反思思维,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中发现问题、了解问题、提出问题。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得从选题开始,而选题离不开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进程。首先应该是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善于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比较,能产生独到见解的、带有批判性继承的课题。其次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观察教育对象的言谈举止,把现象、问题、规律性等归纳、概括成为研究课题,也可以是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再有是国家根据发展和改革需要统一规划的课题。不管是从理论从实践还是从规划选出的课题,都应该与自己的兴趣、知识积累、能力水平相结合。因此,平时应该要求学生多读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体会;实训过程中多观察、多思考、多记录。日积月累就能提高专业的科研能力,提高学术水平,积累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过程。

四、管理性和综合性是学生就业成才的目标

未来社会充满竞争。市场的竞争、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全面发展的,人格意志健全、态度能力一流、知识结构合理等综合性素质的人才。因此,在综合性素质教育方面,不仅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智力、技巧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素质、社会性素质等等。台湾学者马信行在其《训练方法的创新》的文章里,把德国的实践训练方法归纳为:关键认知教学法、自学能力教学法、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法、合作能力教学法。(3)笔者认为这四种方法应该贯穿在学生的任何一种学习中,它不但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锻炼能力,还能健全学生的人格,这正是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综合性素质的宗旨。在管理性方面要培养学生对教育对象个体、班级、年段、全园性、地区性等在各种层面的管理。无论将来是在一线进行教育教学的学前教育者,还是各个学前教育机构的领导者,管理都是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课题。对教育对象个体的管理,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天起教师就必须追踪观察,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的特点、需要采取的教育措施等,应该记录在案,以便各个教育阶段进行分析、对比、总结、借鉴。班级管理应建立在个体管理的基础上,各个教育环节中必须考虑有效的教育方法,清楚对各种群体的孩子达到某种程度的刺激教育,这都应该贯穿在孩子的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等全面管理的过程中,并根据班级特点进行特色教育。至于年级管理、全园性管理、地区性管理,涉及到教学、行政、后勤等更复杂的管理层面,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训过程中有所接触、有所了解,尽可能多的积累管理经验,为将来就业时无论在什么岗位上都能独立开展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里特殊的一个专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专科教育的双重性,对该专业学生的学习和实训应该具有特色要求,以使他们更快、更高、更好地就业成才。

参考文献:

[1]王建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的比较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34期.

[2]王明伦.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第6期.中国论文联盟

幼师实习论文范文篇9

一、研究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是幼教,而幼儿园相关文件中明文规定“体育在教育行业、幼生的发展阶段有着主导作用,是幼生全方位发展教育的关键要素,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核心工作”。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通常是以科目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的,仅关注体育技巧与学生需求,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与表率性的特点,课程引导思维、培育对象、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方式与考评方式等方面有漏洞。笔者以具体疑问为着手点,融合若干年的教学历练,对学前教育体育教程创设与体系化构建给出了科学的意见,期待可以为学前体育教育领域供应有价值的信息。

二、研究模式

(一)文献材料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我国期刊论文库、我国优质博硕士学位论文参数库与网络搜集的有关材料与讯息。

(二)调研访问法

约定时间对教育行业的专业人士与幼儿园直接负责人、幼师等实施专访或电话访问,解读幼生在幼稚园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实施仔细的解析与选择材料,为本次研究累积材料。

(三)实践研究法

通过回顾过往的教学经历,探寻教学漏洞,研究解析、总结实践经验,对课程的创设与构建给出有价值的意见。

(四)问卷调研法

通过对学前教育本科学系的200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搜集参数并整合解析。依照研究需求,创设了高校学前教育学系“幼生体育”课程的专家问卷,包含“幼生教育”的定义明确、幼稚园需要、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创设、考评模式等层面的研究课题。问卷是在初次进行幼生教育课程创设预案的设计中,对有着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学生实施的问卷调研。

三、成果与解析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漏洞

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有错误课程指导思想是说课程内容、模式、方向的系统思想。体育教程的创设与构建应权衡到课程的指导观念。据调查体育教程与学前教育的融合状况仅为23.1%,状况堪忧。我国大多数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以科目为核心完成教学,仅关注体育技巧与学生本身的需求,缺少与学生专业方向的纵向关联,并未将学生体育教学与以后的幼教职业相关联,并未开设特征明显的体育活动。

(二)人才培育与教学目标不明朗

培育目标是教程创设的立足点,目标的明确攸关教育的整个阶段,而教学目的是校园教育目标范围中的一类具象化的定义,其在教学阶段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其是教学的切入点,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其是教学的走势,也影响着教学的整个流程。而目前的学前教育的体育教程并未依照专才的需要创设目的性明确的培育目标。

(三)课程创设缺少可行性与专业针对性

课程内容是不是科学,是进行专才培育的重点。目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仅关注了学生的锻炼需求与体育进步的需求,内容创设方面缺少针对性与普及性,总结其漏洞能够概括为下面的内容:1.锻炼的内容不多而且单调学校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大部分是跑步、打球等教学活动。当中,健身教程也通常是健美操学习,没有或很少有时髦的瑜伽、拉丁舞、爵士等健身课程。而且也是着眼于成人健身的,幼儿运动中的体育健身游戏、幼儿基础体操、幼儿啦啦操与体育舞蹈等出现的几率小。2.缺少幼儿教育、健身教法的学习学前教育的学生不单要学习专业理论,还应学以致用,将所研究的理论与技巧用于教育中,幼生的生理特点会影响其肢体活动能力,学习的阶段与大学生学习特征是迥异的。目前,学前教育的体育教程缺少幼生体育、健身教法的研习,让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对幼教这一职业感到无所适从。3.缺乏与学前教育相联系的其它体育教学技能的培育学前教育学系的学生面对的是幼生,幼儿体育保健、幼儿运动学说、幼儿安全预防、幼儿受伤处置等学识,在教学编排中并未过多出现。4.课程设计系统没有体现全方位发展的理念目前,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通常被界定为“公开体育课”,教程设立思维较为单一。5.教学形式滞后单调教学形式是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是渠道、模式等的整体呈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形式通常使用滞后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较为滞后,学生参加实习的契机不多。6.教学考评系统不健全教学考评是维持教学均衡的前提,是对学生教程研习后的一类学习成果考评。当前,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的教学考评系统并不健全,不能完整映射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考试模式通常以技巧考评、技能考评、测验分数与平日表现为核心,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进步潜力等没有进行考评。

四、学前教育体育教程的创设与构建

(一)课程创设观念与思维的构建

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特征,除开在根据健身大纲的指导性文件下完成体育教程,满足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愿望并塑造“终身锻炼“的理念,还应根据学前教育的学习特征指导体育教学。教程既要强健学生的体魄,又要照顾到学生身心方面的需求,同时应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学生以后任教的幼师职业为核心创设体育教程,完整再现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引导观念的多样性原则,让学生在体会到运动的乐趣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

(二)专才培育与教学目标的设立

专才培育目的:学前教育专才培育目的是尽快解读教育进步态势,以社会需要为引导,凸显实践性与专业性,培育业务能力过硬、有着良好教师职业道德的、有着学前体育学系专业教学技能与管理才干的复合型专才。其教学目的是,学前教育体育教程教学目的不能只着眼于对学生的“身体锻炼、觉悟提升、能力发展、感情升华、适应社会”等五个版块的需求;还应培育学生自我健身技能、幼生教授技能、幼生日常管理技能、幼儿体育运动引导技能等。

(三)课程内容的科学化、专业化系统构建

因为学前教育有着师范性、职业性等特点,目前大学的体育教程不再单纯满足学前教育学系的学习,其应设计出独立的选修课。教程的内容应与日后幼教职业对接。如若不然,学前教育专才培育计划就得搁浅。因此,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内容应与时俱进,持续更新,以为日后的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系统创设

本文的课程系统通常由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构成。必修课包含公共基础教程、专业基础教程、实践教程组成。公共基础教程设立的内容包含:体育知识、幼儿体育保健、形体塑造、健身专项能力打造等。实践教程设立的内容包含:幼儿体育教法、幼儿健身操教学法、幼儿操的编排、游戏的布置、幼儿户外运动、亲子竞赛、体育运动预案创设实践等。选修课通常以体育健身运动与学前教育两个环节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开发自身的潜能。笔者的意见是,将有特定困难度的健身运动作为学生选修的项目,不强迫学生学习,迎合学生的不同层级的需要。

(五)教学方式构建

教学方式有着引导实际工作、培养能力、提升学习功效等功能,在教学任务与目的中有着上联下通的作用。所以,创设可行度高的教学模式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点。

(六)教学考评系统构建

幼师实习论文范文篇10

论文关键词:幼师生;幼儿教师;专业态度;培养对策

当今时代,教师专业化已被人们广泛的认识和承认,并在教师教育培养的学校和觇沟开始了按专业化的标准进行培养。由于幼儿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幼稚性的特点所决定,在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索质标准要求中,专业态度是最重要、第一位的专业素质,幼儿教师积极的专业态度是幼儿敷师工作的内在动力,是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未来幼儿教师的幼师生形成积饭的专业态度,还可促进学生发奋学习,提高劲学苦练教学基本技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l幼儿教师专业态度的内涵

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是指在对所从事的幼儿教师专业的价值、意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为幼儿教师专业奋斗不息、追求不止的精神。它是由幼儿教师的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组成。第一,专业理想。是幼儿教师对成为一名成熟的幼教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幼儿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第二,专业情操。是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是幼儿教师专业态度发展成熟的标志,主要包括理智的情操和道德情操。第三,专业性向。教学工作的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第四,专业自我。在教师专业素质的态度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对教学工作者来说,教师的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敦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工作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自我形成的过程。

2幼师生专业态度培养的内容

2.1专业理想教育

(1)树立名师目标。教育学生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与堋练,将来成为教学能力、专业索养和专业技能强的幼儿教师,能够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名列前茅,成为教学名师。

(2)确立专家型教师志向。教育学生注重学前教育理论的学习,善于接受和吸纳新的幼儿教育信息,并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幼儿教育教学领域有建树、有思想,使自己成为在幼儿教育界有影响的专家型幼儿教师。

(3)明确成为研究型教师的标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个性特征、心理变化、行为习惯、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行为表现,制成案例,收集积累,以此为素材,进行深人的研究,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

(4)形成高学历、高职称意识。学历的提高和职称评定对幼儿教师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揶具肯很大的推动作用,利于教师实现名师和专家型教师的理想除此以外,高学历、高职称乜是实现名师和专家型幼儿教师理想的一块铺路石,有助于理息的吏现。

2.2专业情操教育

(1)高尚的敬业椅神。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热爱、珍惜和墩厦,不惜为之付出与奉献,从中获得一种荣誉和成就感。其具体表现于勤奋工作、忠于职守、敢于负责、勇于奉献。

(2)强烈的热爱情感。包括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和热爱幼儿两个方面。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是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工作强烈的热爱情感,是对成为幼儿软师所具有的光荣感和责任感。热爱幼儿就要了解、爱护和尊重每一个幼儿,而不是出于个人情绪偏爱个别幼儿。

(3)踏实的工作作风。要勘奋学习,认真钻研业务,以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赢得领导的赏识和同行的赞誉。

2.3专业性向教育

(1)乐观向上、活泼开朗的工作面貌。不把一切不愉快带到孩子中问去,永远保持照好的工作状态。

(2)具有个性特点、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活动。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既要遵俯,幼儿教育的基本规律,又要突出自己的个性特点,具有鲜明教学特色。

(3)树立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自信心。信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只有树立成为优秀敦师的自信心,方能腱各项工作做僻更好。

2.4专业自我教育

(1)专业认同感教育。无论所从事的职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处在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本人暂时的劳动收入怎么不如意,都要坚信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是光荣、伟大的职业,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它会是一般人可望而不可求的职业。

(2)对幼儿教育事业的信心。困家、社会、家庭对幼儿教育的日益重见,必将会带来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阳大发展的饥遇,树立信心,坚信幼儿教育的每天马上就要到来。

3专业态度的培养对策

3.1德育课陧策略

德育课程策略足借助学校德育课程中相关的教育内容,将幼儿教师专业态度的教育内容纳入其中,来实现专业态度教育之目的。德育课程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德育课《大学生思息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一章中,要针对学前专业的特点,将幼儿教师专业态度的内容编写到其中,并运用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入情入理的讲解,发挥德育课程主渠道的作用,对学前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态度的教育。

3.2学习训练策略

学习、训练最略是通过对学前专业学生的专知识学习韧|专技能洲练的严格管理来提高其两方面的水平,以此助学生形成积傲的专业态度。学生形成积极的幼儿教师专业态度前提是具有丰厚的专业知汉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专业知识和专技能的习得是要通过日常努力的学习和到菏的洲练来实现。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学和幼儿教师从教技能训练可以捉高学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信心。不难百出,学生的专业知汉和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二者之问的关系是,前者对后者起着积极的帮助作用,而后者对浦青又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公务员之家

3.3实践敦育策略

实践教育策略是通过实践教学的环节,让学生深入幼儿园去亢分了解幼儿园、幼儿和幼儿教育,使其在亲身体验巾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的方法。实践教学是各类职业院校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幼儿师范专科院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含见习和实习)的敦学课时量一般邯很大。学生通过大量教育实践活动,充分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了解幼儿生理、心特点和活动状况,了解幼儿教育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进而增强坎命感、责任感和自我提高的紧迫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坚定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信心。

3.4榜样影响策略

榜样影响策略足通过优秀幼儿教师的事迹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其形成积极的幼儿软师专业态度。这一策略应用于新生刚刚入学接受入学教育和学生毕业前的就业指导、就业教育之时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