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本科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7:16:46

幼师本科论文

幼师本科论文范文篇1

一、幼儿教师的科研困境

1、看似“繁荣”

早在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就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另外幼儿教师职称评审对于教师科研能力要求提高,各幼儿园及幼儿教师科研积极性得到激发。在各省市地区开展的调查发现,城市及部分县地区幼儿园已经开始教育科学研究,[1]但于俭(2008)认为(上海市教科所普教研究所课题组,2004),幼儿园科研“繁荣景象”背后的实质乃是过程的虚化。[2]部分幼儿园教育科研将其当作“形象工程”来做,科研标题大而空,不能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幼儿园为应付上级检查,部分教师仅仅为评职称,在短时间内赶写论文或结题报告成果。

2、畏难情绪

2007年两位研究者对湖南省270名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研究发现被调查者中超过70%的幼儿教师觉得做教育科研难度非常大。[3]详细访谈其原因后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比较弱,只有极少数觉得没有难度或认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非常好。另外除了幼儿教师,许多园长也表示对教育科研感到困惑,有园长谈到,不懂科研工作到底应从何入手,由此形成了畏难情绪,导致科研工作开展困难。陈知君研究者在探究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畏难情绪成因中发现,教师整体素质水平、学历水平偏低,对待科研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和认识上的误区。[4]因此,了解具体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教师从科研中自我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清晰职业规划,对幼儿教育事业充满信心。

3、高校与幼儿园合作模式存在不足

一方面幼儿教师科研能力不足,不知如何开展科研;另一方面,高校学前教育研究者也需要深入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许多地区幼儿园通过与高校教育研究工作者合作的形式来开展教育科学研究。高校教师理论基础扎实并且具有开展科研的经验,幼儿教师了解幼儿身心现状及幼儿园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本来期望该研究模式对教育科研发展有良好促进作用,却在实践过程中因幼儿教师角色被边缘化而大打折扣。据调查在已有研究中,幼儿教师仅仅是在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指挥下扮演一个提供资料和帮助收集数据的角色,而并没有真正参与到研究中,无法展现其对教育现象进行思考和反思。综上,幼儿教师有开展科研的愿望及需求,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下面在研究前人调查的基础上给出可行以及符合现实情况的解决措施。

二、突破幼儿教师科研瓶颈的应对策略

1、深化高校培养改革

目前针对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提高,从原来的幼儿教师普遍学历要求高职生、大专生,到现在学前教育本科生毕业人数的增加,高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这可能与学前教育专业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时对教育科学研究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与该专业学生修读时对相关课程的重视不够有关。据了解,陕西某高校采取校地园一体化的培养新方式,让学生有更多地实践机会,开设相关课程,要求本科学生大三学年组织学生撰写学年论文,大四学年撰写毕业论文等帮助学生提高科研能力。另外,从学前教育类学校长期发展角度来看,应提高准幼儿教师的质量。一是可以通过吸引优秀学生报考幼儿师范院校。二是调整设计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与教学大纲。三是不将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高要求作为培养的唯一标准,着眼于未来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培养复合型的新时代幼儿教师。

2、深入开展“国培”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部级培训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为广大农村教师创造了宝贵的培训机会,目的在提升农村教师的能力素质。目前在各省市均有开展,但课程结构主要围绕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以及解决教师在教学中的困难,缺少科研工作的相关指导课程。目前园中的幼儿教师大多未学习过科研方法,不了解论文撰写的一般规范。正是因为以上这些因素,导致他们在开展调查及解决问题时受到局限。根据已有研究,幼儿教师因硬件环境不具备数据资源库,难以接触到专业期刊杂志,所以查阅文献资料的途径有限。另外在软实力方面,幼儿教师对文献法、调查法以及观察法更熟悉,而对统计分析法和实验法较陌生。但在实际科研中,全面掌握各种科研方法是做好教育科研的重要条件。针对在幼儿园工作的教师,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获知。面对教育科研动机问题的解释,大约四分之三的幼儿教师做科研出于外在动机,主要为了应对工作考核评职称。仅有十分之一的教师开展科研是为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另外20%的幼师希望提升专业水平,促进自我发展而进行科研。说明相当一部分幼师科研动机不够端正。所以也应在国培项目中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科研素养,良好的科研素养能够让教师更加关注幼儿教学活动,也能够启发教师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完善相关政策

教育部门应加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投入。幼儿教师做科研,离不开各级各类教育研究中心及部门的大力支持。幼儿教师需要更易接触学前教育专业期刊,网络电子资源等,方便更多的一线幼儿教师拥有参与科研的硬件环境。另外不对幼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设置过高的门槛,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也需要进行修改,不与高校科研要求一致,提高他们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同时呼吁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应重视和正确看待幼儿教师教育科研和教学的关系,结合幼儿教师平时工作强度大,科研缺乏时间保障的实际,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教育行政部门采取教育科研奖励机制。

作者:郭迪 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敏.当前园本教研中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10(2).

[2]于俭.幼儿园教育科研的现状与基本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08(1).

幼师本科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文献计量学

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准教师,课程体系中亦开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该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能培养合格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师资。笔者搜索了1999-2019年以来近20年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上关于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文献资料,采用文献计量的视角分析了课程教学的现状,以期对以后的课程实施有所帮助。[1]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搜索并辅之人工查找方法,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搜寻1999-2019年近20年关于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对文献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再从刊物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2](二)研究过程。文献搜索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科学教育”为篇名或者关键词,中间用“或”连接。再加上限定词“教学”“改革”,中间用“或”连接。两组词语之间用“且”连接。对搜索的结果进行整理,剔除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文献,增补人工查找的与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育相关的文献,最终搜索结果为43篇,其中期刊论文42篇,硕士论文1篇。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概况。1.时间从图1看,国内高师院校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大体分为两个时间阶段:1999-2007年、2008-2019年。第一个阶段除了2000年和2006年各有一篇研究论文,高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几乎是空白。第二阶段2008-2019年论文数量比较多,整体曾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9篇为最多,其次是2016年7篇。2.机构将论文署名的高校按照级别分为一本及以上、一般本科、高职高专三类。其中高职高专最多,占总数的55.81%,此类学校学前教育专科类学校发文量较综合类专科学校多。一般本科发文量占总数41.68%,此类学校以地方省属师范院校为主。一本以上高校包括几所重点师范大学,仅西南大学1篇,且论文作者是外聘教师,并非高校全职教师。3.地域表2为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地域分布,表中10个省份发文量为2篇以上,四川最多5篇。另外安徽、甘肃、广东、河北、湖北、吉林、江西、山西、上海、新疆、浙江11个省份数量1篇。4.论文研究类型将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论文按照研究模式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其中理论型31篇,主要从学理上阐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教学策略,或是基于经验总结当前课程教学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实践型论文12篇,主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和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5.论文内容所搜集的43篇文献中,37篇论文专门论述或者附带提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低,6篇论文提到整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内容以及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图3对提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进行学科整合的论文进行了统计,涉及的学科有化学、物理、地理、信息。6.发文作者表4是对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的统计,李槐青最多3篇,所在机构是湖南一所高职高专类院校。(二)论文刊物情况。1.刊物名称43篇论文分散刊发在36种刊物上,整体较为分散。表5对刊发论文数量2篇及以上的刊物进行了统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刊发数量最多为4篇,新课程研究其次3篇,除开这4种刊物,余下的32种刊物刊发量为各1篇。2.论文质量将近20年关于高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论文按照级别分类,结果如表6。权威CSSCI刊物2篇,学前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与实验各1篇。中文核心两篇,分别是中国成人教育和中国教育信息化。39篇在省级及其他一般性刊物上,其中18篇论文刊发在地方高师和高职高专的学报上。整体而言,论文刊发的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另外,近年来高师院校对课程教学改革有所重视,将教学改革纳入工作绩效考核,相应也有了各级各类专门的教学研究项目,在43篇论文中,13篇论文是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5篇是省级及以上教研项目,8篇是校级教研项目。(三)论文研究方法。将20年来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论文按照研究方法分类,分类结果如表7。34篇论文是基于经验论证的方法,阐释当前学前儿童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策略,此类文章占论文总数的79%。4篇基于问卷调查方法的论文主要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研究。以某一所院校为个案,进行整体课程设计的个案研究论文3篇。另有2篇采用实验研究,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四)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发现,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涉及不同类型的高校,具体这些研究论文内容与不同学校的学制、起点、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紧密相关。文献涉及不同的研究对象,包括本科、三年制专科、五年一贯制专科、三年中专,且提出应该根据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由于大多数研究论文没有指出所研究对象具体属于哪一类,本研究未能进行详细分类统计。

三、思考及建议

(一)对已有研究的思考。1.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的趋势较好。对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视逐渐提升。近20年虽然只有43篇文章,但以近10年的文章为主,且数量上呈加速度增长。另外部分文章是校级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课堂教学实践方式的策略建构已较为完善。对不同层次学校的科学教育课程有针对性的研究,科学教育课程体系逐渐形成。2.研究需要加强的地方。(1)研究方法单一,发文质量不高。已有研究大多是教师对已有教学经验的描述和总结,用个案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方法的文章数量偏少,教学改革的结果缺乏可信度和推广性,整体发文质量也不高,核心刊物发文量极少。(2)研究机构的不均衡性。研究者主要来自高职、高专和地方性师范本科院校,一本及重点师范院校所做相关研究较少。(3)发文刊物中学前教育专业性刊物较少,且没有专门的学前课程刊物。(二)对课程改革的思考。1.建构合理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厘清不同层次学校的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打造师资队伍。目前这些工作正在做,但尚不完善。[3]比如整合课程内容,有些高职高专将理科课程和科学教育整合,并进行方向分流,因此有了专门的科学教育方向,但在任丽萍的研究中发现在科学素养及能力上本科科学方向的学生与本科其他方向的学生相比较,并没有明显差异。[4]大多数研究者都赞同整合自然科学和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但如何整合和实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2.编著适宜的整合性科学教育教材。目前的高师科学教育课程教材以理论讲授为主,有两点不足:一是缺少以幼儿生活经验为线索编著的自然科学综合知识,传统的自然科学以分科为主,且重视理论分析和公式演绎,缺乏生活性和生动性;二是已有教材缺少教大学生将深奥的理科知识转化为直观符号和经验的部分。可能正是这个原因,目前部分高职高专虽然已着手整合性教学,但效果还不明显。因此迫切需要能够补上以上两个短板,又兼顾教学活动设计部分的教材,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和无助感,方能保证课程教学的实效。[5]3.实训平台建设还需加强。研究中提到最多的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性环节的讨论,关于科学实训平台建设及使用只有一篇文章,少数几篇文章提及,实则是大多数院校尚没有建设完备的科学实训实验平台。多数研究者提到实践环节中模拟教学和小实验环节,相应的材料都是学生自发准备,其效果难以保证。科学教育需要进行演示和验证实验,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模拟教学也需要操作探究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专门性和精确性,需要配套提供。在实训室建设中,配备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所需和幼儿操作所需的基本探究材料十分必要,比如不同形状的磁铁、刻度量杯、水温计、放大镜等。4.采取多重研究方法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论证。研究者除了经验描述法之外,还需要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如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EB/OL].

[2]高明磊,刘秋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2,(6):151.

[3]王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学前教育研究[J].2008,(3):25.

[4]任丽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以S学院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9):48.

幼师本科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改革;文献计量学

我国2012年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幼儿园准教师,课程体系中亦开设《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该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是否能培养合格的幼儿园科学教育师资。笔者搜索了1999-2019年以来近20年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上关于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文献资料,采用文献计量的视角分析了课程教学的现状,以期对以后的课程实施有所帮助。[1]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搜索并辅之人工查找方法,在国内公开发表的论文中搜寻1999-2019年近20年关于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论文,对文献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再从刊物概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情况进行文献计量学的分析。[2](二)研究过程。文献搜索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幼儿科学教育”为篇名或者关键词,中间用“或”连接。再加上限定词“教学”“改革”,中间用“或”连接。两组词语之间用“且”连接。对搜索的结果进行整理,剔除关于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文献,增补人工查找的与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育相关的文献,最终搜索结果为43篇,其中期刊论文42篇,硕士论文1篇。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概况。1.时间从图1看,国内高师院校关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研究大体分为两个时间阶段:1999-2007年、2008-2019年。第一个阶段除了2000年和2006年各有一篇研究论文,高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几乎是空白。第二阶段2008-2019年论文数量比较多,整体曾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9篇为最多,其次是2016年7篇。2.机构将论文署名的高校按照级别分为一本及以上、一般本科、高职高专三类。其中高职高专最多,占总数的55.81%,此类学校学前教育专科类学校发文量较综合类专科学校多。一般本科发文量占总数41.68%,此类学校以地方省属师范院校为主。一本以上高校包括几所重点师范大学,仅西南大学1篇,且论文作者是外聘教师,并非高校全职教师。3.地域表2为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地域分布,表中10个省份发文量为2篇以上,四川最多5篇。另外安徽、甘肃、广东、河北、湖北、吉林、江西、山西、上海、新疆、浙江11个省份数量1篇。4.论文研究类型将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论文按照研究模式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其中理论型31篇,主要从学理上阐释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教学策略,或是基于经验总结当前课程教学的不足并提出建议。实践型论文12篇,主要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和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5.论文内容所搜集的43篇文献中,37篇论文专门论述或者附带提到一个共性的问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低,6篇论文提到整合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科内容以及整合科学教育资源。图3对提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进行学科整合的论文进行了统计,涉及的学科有化学、物理、地理、信息。6.发文作者表4是对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的统计,李槐青最多3篇,所在机构是湖南一所高职高专类院校。(二)论文刊物情况。1.刊物名称43篇论文分散刊发在36种刊物上,整体较为分散。表5对刊发论文数量2篇及以上的刊物进行了统计,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刊发数量最多为4篇,新课程研究其次3篇,除开这4种刊物,余下的32种刊物刊发量为各1篇。2.论文质量将近20年关于高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论文按照级别分类,结果如表6。权威CSSCI刊物2篇,学前教育研究和教学研究与实验各1篇。中文核心两篇,分别是中国成人教育和中国教育信息化。39篇在省级及其他一般性刊物上,其中18篇论文刊发在地方高师和高职高专的学报上。整体而言,论文刊发的质量整体水平不高。另外,近年来高师院校对课程教学改革有所重视,将教学改革纳入工作绩效考核,相应也有了各级各类专门的教学研究项目,在43篇论文中,13篇论文是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其中5篇是省级及以上教研项目,8篇是校级教研项目。(三)论文研究方法。将20年来国内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论文按照研究方法分类,分类结果如表7。34篇论文是基于经验论证的方法,阐释当前学前儿童科学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策略,此类文章占论文总数的79%。4篇基于问卷调查方法的论文主要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研究。以某一所院校为个案,进行整体课程设计的个案研究论文3篇。另有2篇采用实验研究,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量化分析。(四)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发现,高师院校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涉及不同类型的高校,具体这些研究论文内容与不同学校的学制、起点、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紧密相关。文献涉及不同的研究对象,包括本科、三年制专科、五年一贯制专科、三年中专,且提出应该根据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课程设计。由于大多数研究论文没有指出所研究对象具体属于哪一类,本研究未能进行详细分类统计。

三、思考及建议

(一)对已有研究的思考。1.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研究的趋势较好。对科学教育课程教学的重视逐渐提升。近20年虽然只有43篇文章,但以近10年的文章为主,且数量上呈加速度增长。另外部分文章是校级和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课堂教学实践方式的策略建构已较为完善。对不同层次学校的科学教育课程有针对性的研究,科学教育课程体系逐渐形成。2.研究需要加强的地方。(1)研究方法单一,发文质量不高。已有研究大多是教师对已有教学经验的描述和总结,用个案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方法的文章数量偏少,教学改革的结果缺乏可信度和推广性,整体发文质量也不高,核心刊物发文量极少。(2)研究机构的不均衡性。研究者主要来自高职、高专和地方性师范本科院校,一本及重点师范院校所做相关研究较少。(3)发文刊物中学前教育专业性刊物较少,且没有专门的学前课程刊物。(二)对课程改革的思考。1.建构合理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具体包括厘清不同层次学校的课程目标,整合课程内容,完善教学方法,打造师资队伍。目前这些工作正在做,但尚不完善。[3]比如整合课程内容,有些高职高专将理科课程和科学教育整合,并进行方向分流,因此有了专门的科学教育方向,但在任丽萍的研究中发现在科学素养及能力上本科科学方向的学生与本科其他方向的学生相比较,并没有明显差异。[4]大多数研究者都赞同整合自然科学和科学教育的课程内容,但如何整合和实施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2.编著适宜的整合性科学教育教材。目前的高师科学教育课程教材以理论讲授为主,有两点不足:一是缺少以幼儿生活经验为线索编著的自然科学综合知识,传统的自然科学以分科为主,且重视理论分析和公式演绎,缺乏生活性和生动性;二是已有教材缺少教大学生将深奥的理科知识转化为直观符号和经验的部分。可能正是这个原因,目前部分高职高专虽然已着手整合性教学,但效果还不明显。因此迫切需要能够补上以上两个短板,又兼顾教学活动设计部分的教材,减少学生学习的盲目和无助感,方能保证课程教学的实效。[5]3.实训平台建设还需加强。研究中提到最多的是对课堂教学过程实践性环节的讨论,关于科学实训平台建设及使用只有一篇文章,少数几篇文章提及,实则是大多数院校尚没有建设完备的科学实训实验平台。多数研究者提到实践环节中模拟教学和小实验环节,相应的材料都是学生自发准备,其效果难以保证。科学教育需要进行演示和验证实验,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模拟教学也需要操作探究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专门性和精确性,需要配套提供。在实训室建设中,配备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所需和幼儿操作所需的基本探究材料十分必要,比如不同形状的磁铁、刻度量杯、水温计、放大镜等。4.采取多重研究方法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论证。研究者除了经验描述法之外,还需要使用多种研究方法,从多个角度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如实验法、调查法、个案法,使研究更有针对性,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EB/OL].2019-05-10.

[2]高明磊,刘秋华.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12,(6):151.

[3]王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学前教育研究[J].2008,(3):25.

[4]任丽平.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科学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以S学院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9):48.

幼师本科论文范文篇4

我叫xxxx,**年幼师毕业来园从事幼教工作至今已9年了。9个春秋,9年的青春脚印,有我的酸甜,有我的收获。

曾有人说过:“人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一个安乐窝。”还记得我刚来幼儿园任教时,心想:这下安乐窝”总算定了。可时隔不久,我就发现这个“安乐窝”并不安乐。首先从思想上的负担,已经一个接一个的冲我而来,因为我只是一名代课教师,所以有的幼儿家长对我不信任,眼光中不时露出失望的神情;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发现在工资待遇上也差距很大,仅仅是别人的几分之一。这不能不使我感到低人一等,我感到生活得很累,很难,很压抑。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我深深感到:要想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就必须用自己的实际工作来向证明。同时更懂得:什么是“安乐窝”,带好小朋友就是我最好的“安乐窝”。我决心将压力变成动力,动力变成活力,奋发向上,在幼教事业上干出一番成绩来,在教育教学中创出一条路子来。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本科。给孩子“一杯水”,我必须具备“一桶水”。白天,我向身边的老教师学习,听他们的课;晚上,人们饭后闲聊时,我则坐在桌前学习业务知识;每逢假期遇到亲朋好友,只要是同行,我就大胆地向他们请教。就这样,我不失一切机会学习,取经,钻研,努力把幼儿的一日活动搞好,使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力求最佳效果。艰辛的工作磨练塌实的意志,我时刻不停地在孩子的心灵中撒播知识的种子,在孩子平凡的生活里融入快乐和歌声,不为自己是代课教师而泄气,更不为薄弱的经济待遇而计较。这样让园长放心,家长称心,孩子开心。而我对搞好幼教工作也更加有了信心。

十年来,我担任过班主任,教研组组长,年级组长。经市教育教学岗位能力考核小组评定,**年月12月被授予镇级教学骨干。并在丹阳市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育随想评比活动中,《你是勇敢的男子汉》一文,荣获叁等奖。你的早期阅读《有趣的嘴巴》在本学期的园本培训优质课活动中被评为优秀公开课。在论文评比中,荣获幼儿组贰等奖。并多次在各项比赛中获奖:辅导幼儿参加幼儿主题绘画比赛中,分别荣获贰叁等奖。并多遍丹阳日报,前几天还有一遍论文《面对等待的孩子》发表于丹阳日报的。

成绩归于领导的栽培,更离不开老师们的帮助,同时我也深深体会:“代课”这两个字并不可怕,同样也可以在事业上获得成绩,只不过要多付三分汗水,五分勇气,七分毅力,十二分的艰辛。

当然,这些只能代表过去,以后的道路还很漫长。这次镇级学科带头人我能被入选,我会更加珍惜这份幼儿教师的工作,我想我会将这股奋发向上的劲头有增无减,一如继往,兢兢业业搞好本质工作,不断探索科学育儿的道路,经常撰写幼教经验,坚持加强自身素质,努力使自己在这耕耘的岁月里不断提高,不断进取,脚踏实地的在新的起点,新的层次上以新的姿态展示新的面貌,创造新的业绩。

幼师本科论文范文篇5

21世纪对高质量、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门人刁‘的需求,首先触动的是长期形成了的计划经济卜传统教育思想与观念,集中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上。我国自建国以来到本世纪60年代,学前专业培养目标一直以“培养幼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为卜,70年代末增加了“兼培养幼教行政和管理人员”。这样的培养目标使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无一例外地都培养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和幼教科研人员。而从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全国20多所高师学前专业都为全国60多所幼师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培养需要量较少的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儿园所数和人园幼儿逐年增加,需要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深化幼教改革,进一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也需要幼儿园有高素质的教师。然而,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甚至在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观念中,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及幼儿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幼儿园不需要大学生。学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不一r幼儿园,难以从师资素质和能力上保证幼儿教育质量。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严重制约着高师学前专业培养日标与规格的调整。

纵观国外幼儿园教师,其基本学历均是大学专科以仁,以本科为上,很难找到中等师范学历的幼儿教师。我们国家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师资素质,国家教委从1985年起进行了中师毕业生再读两年大专的试点,并在师范院校开设了小教专科和学前专科,逐步使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学历提高到大学专科以上的层次。再从未来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看,要适应21世纪对幼儿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这些都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应当把培养幼儿教师作为培养目标的个上要方面,这是高师学前专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笔者认为,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该面向21世纪,结合社会需求,将重』i.."下移,定位在培养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为_上,包括共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人才。至于幼师和高师学前专业课教师,则应当由更高层次的硕十生或博十生来补充。

教育思想与观念更新还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学前专业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与素质。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不仅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刁’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高师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日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卜考虑培养日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尸上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在观念上、从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

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艰复、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三、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行学分制运行机制

1,培养目标学前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作的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刁培养教育需求。我们应该及时地作必要的调整。

2、建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课程是为目标服务,受制约于目标的。围绕高师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人才的目标,恨据高校课程设置宽n径、厚基础的原则,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包括限定性选修课和」仁限定性选修课)组成。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外语、体育、普通话、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专业茱础课: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心理学原理、教育学原理、德育原理、教学论、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钢琴、声乐、舞蹈、美术。专业课(含选修

课):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n生学、学前教育学、幼)L科学教育、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数教育、幼儿体育、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园课程、学前教育管理、幼儿教育评价、幼儿家庭教育、中外幼教史、比较幼儿教育、外国儿童发展理论、幼儿心理测量技术、特殊幼儿教育、幼儿心理几生、优生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幼儿园游戏、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一与指导、玩教具制作、数据库语言、计算机辅助教育、教育实习与见习(在原实习与见习周数与学时上加大比例)、毕业论文。(参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专U4}介绍》)

为使学前专业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上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求,激发和调动教与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白己特点的全而发展的条件与机会,根据学生不同的才

能、特长因材施教,使部分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尽快地服务F社会,必须实行学分制,提供大量选修课程,让学生自上选择,并允许学生在修满学前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分和必修、选修课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情况下提前毕业。此外,为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和创造型人刁’,发挥学生更大的学习潜力,并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性,在本专业课程学习达到良好、三年级时,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取得第二学历。同时,通过学分制的运行,

幼师本科论文范文篇6

大家好!

向一直以来所有关心、帮助我成长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地感谢!首先感谢组织给我这次展示自我学习锻炼的机会。同时。

非常希望学以致用,作为一名致力于幼教的年轻教师。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这项崇高而美好地事业中来,为的孩子打造一个美好的乐园。因此,今天我勇敢的站在这里,希望能得到您一如既往的支持!竟聘的岗位是县城中心幼儿园教导主任。

女,请允许我作自我介绍:叫。土族,27岁,中共预备党员,大专文化,1997年毕业于市幼师,年取得省师大幼儿教育专业专科文凭,年进修教育管理本科,1997年8月至年11月在镇中心幼儿园任教,年11月至今在县城中心幼儿园任教。

竟岗优势是

一、热爱幼教工作怀着对幼教事业的无限热爱。既然选择了就要认真去做,虽然不能做到最好,但努力了就会做得更好。

二、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中专、大专所学的专业都是幼儿教育。掌握了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通过了弹、唱、跳、画等基本功的考试和普通话一级乙等测试。工作后,承担过幼儿园所有学科的教学。撰写的论文获市级三等奖,教学设计获县级一等奖,辅导的幼儿绘画多次在部级、省级比赛中获奖,自己也荣获指导教师奖、一等园丁奖。

三、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和科学的管理理念工作八年来。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管理经验。特别是通过本科的教育管理专业的学习,使我树立了科学的管理理念,学到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

四、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学习和教学为了优化课堂教学。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幼教知识,吸收借鉴优秀教育案例,不断改进教学。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电教设备,如视频仪、dvd录音机辅助教学。

五、为人正直、性情温和。

因此在工作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品德和学识同样重要。时时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把“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以一颗宽容、平和的心对待每一个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关心他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假如我今天有幸竞聘成功,将做到以一颗爱心关爱每一个孩子,以一份热心对待每一位家长,以一份真心面对每一位同事,本着上为领导分忧,下为教师服务的宗旨,迅速转变自己的角色职能,园长的带领下团结全体教师共同推进我园的保教工作。

工作思路是

幼师本科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我国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在学习前苏联体系及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专业口径过窄,培养目标单一:仅为幼师培养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学前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适应面狭窄。与培养模式密切相关的课程体系结构呆板,课程设置不完善;有些课程教学内容老化、陈旧,缺乏理论价值;有些课程教学内容的“教师本位”和“课程本位”严重;尤其是适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课程还不完善。师资队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不能适应学前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为寻求发展,各高师院校学前专业也曾对课程进行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更多是治标不治本,没有透彻地从整体上对学前专业进行改革,不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内容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变更

21世纪对高质量、高素质的学前教育专门人刁‘的需求,首先触动的是长期形成了的计划经济卜传统教育思想与观念,集中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上。我国自建国以来到本世纪60年代,学前专业培养目标一直以“培养幼师教育学心理学教师”为卜,70年代末增加了“兼培养幼教行政和管理人员”。这样的培养目标使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无一例外地都培养幼儿师范学校的专业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和幼教科研人员。而从社会需求来看,一方面全国20多所高师学前专业都为全国60多所幼师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门培养需要量较少的人才,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幼儿园所数和人园幼儿逐年增加,需要补充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深化幼教改革,进一步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也需要幼儿园有高素质的教师。然而,在一些人的观念中,甚至在一些管理部门的领导观念中,对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及幼儿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幼儿园不需要大学生。学前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进不一r幼儿园,难以从师资素质和能力上保证幼儿教育质量。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观念,严重制约着高师学前专业培养日标与规格的调整。

纵观国外幼儿园教师,其基本学历均是大学专科以仁,以本科为上,很难找到中等师范学历的幼儿教师。我们国家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质量,提高师资素质,国家教委从1985年起进行了中师毕业生再读两年大专的试点,并在师范院校开设了小教专科和学前专科,逐步使小学教师和幼儿教师的学历提高到大学专科以上的层次。再从未来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看,要适应21世纪对幼儿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幼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这些都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应当把培养幼儿教师作为培养目标的个上要方面,这是高师学前专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笔者认为,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应该面向21世纪,结合社会需求,将重』i.."下移,定位在培养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为_上,包括共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人才。至于幼师和高师学前专业课教师,则应当由更高层次的硕十生或博十生来补充。

教育思想与观念更新还体现在高师学前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学前专业学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与素质。21世纪是国际化、信息化、高科技和教育现代化的时代,高师学前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特点的需求,必须具备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不仅掌握学前专业的基础与专业知识,还应加强人文知识,科学技术知识和相邻学科知识的培养;不仅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知道如何学习,更要具备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这既是21世纪对人刁’的要求,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应用科学特点的需要。

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改革

高师学前专业长期存在的培养日标、课程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很好解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前专业课程的设计人员、科研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缺乏整体意识。过去的改革,往往各自为阵,并没有从整体卜考虑培养日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设计人员对学前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一直未能真正转移到为基层幼教机构培养专业人员上来,虽有部分转移,但不彻底。体现在课程设置尸上并没把学前专业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合理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摆正,仍以培养幼师专业课教师的目标去设置课程,其结果是重学科专业理论课程,轻实际能力培养的课程。学生到幼儿园工作在观念上、从师技能上均有很大的不适应。从科研人员看,开展科研往往只注重对具体的某一课程进行研究,对学前专业整体改革研究探索不够。从教师看.他们更关心的是把自己这门课程教好,关心的是本学科的教材建设与改革。其结果是学前各科课程之间内容艰复、交叉、陈旧、不能充分体现最新研究成果,不能很好地为培养目标服务。因而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应该由课程设计人员、科研人员、教师相互协作,将目标、内容、方法等多层面、全方位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进行整体改革。

三、高师学前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实行学分制运行机制

1、培养目标学前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展对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高师学前专业的培养目标的确定,应当从过去狭窄的、需求量较少的幼师教师转移到为幼儿教育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上来,尤其是地方院校的学前专业,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培养掌握宽厚的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从事学前儿童保育与教育技能,能够胜任托幼机构保教工作和研究。作的幼儿教师,幼教行政管理人员及其他儿童工作机构的专门人才”。这一目标的定位,是符合21世纪人刁培养教育需求。我们应该及时地作必要的调整。公务员之家

幼师本科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培养模式

2010年我国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未来十年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素养,以学前教育为突破口达到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目的,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多途径加强幼师队伍的建设。学前教育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并提出要切实办好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应该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并能做到终身学习。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幼师队伍的重任,采用何种教学模式能培养出适合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幼儿教师是对高校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当前高等学校学前教育教学现状分析

1.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偏重理论

当前传统的高校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设置了各种的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等门类齐全种类繁多。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和知识传授为主,除了毕业前的四周教育实习很少有参与和接触到学前教育教学一线的机会,学生在理论方面往往是纸上谈兵,说起来都能头头是道,真正到了教学一线,面临众多复杂的情况和真实的教学环境,往往一脸茫然不知所措,多数学生显现出高分低能入职后面临适应学前教师角色困难的尴尬境地,主要原因是在校学习时重理论轻实践。

1.2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中教育元素挖掘不充分

高校学前教育的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忽视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感受和知识的技能迁移,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和文艺、舞蹈等艺术功底,忽视了艺术技巧和技能在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出现了众多现实的教育情景就是,学生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却不能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和学前儿童特点设计出符合教学情景的美术作品和课程;还有多数学生具有扎实的舞蹈功底,却不能很好地组织好像样的幼儿舞蹈课堂和儿童演出作品。

1.3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实习趋于形式化

高校教育实习和见习往往安排在学生快要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实习时间相对都很短,或者学校跟实习学校合作很少,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个别实习领队老师缺乏组织经验,有的实习学校怕实习教师影响学校教学成绩,很少给实习生实践教学的机会。在临近毕业时安排教育实习,学生往往还要面临完成毕业论文和就业求职应聘等多重压力,既要实习还要查找资料完成毕业论文应对毕业论文答辩,还要四处求职参加各种应聘会,让学生显得力不从心对教育实习也难免有应付的成分,从而影响了教育实习质量。

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进措施

2.1切实改善教学条件完善学生实践教学环境

建设和完善高校内的学前教育实训教室和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和相关的教学配套设施。首先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组成元素进行深入了解和调查,结合学生个性发展和教学实际需求,制定相关的技能培养目标,在开设艺术理课程教室的基础上增加与幼儿看护技能实训室、教育活动模拟实训室等形成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实践有机结合,功能优势互补的完备教学环境,为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2.2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挖掘教学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坚实的学前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教学技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合理整合教育理论专业课程,充实学生的幼教科研能力,把学生培养成有内涵的实用性教育人才。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基准,改变单一化的教学课程,拓展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特长及实用技能,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结合课堂和课外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诉求,促进教学实践的改革和发展。

2.3改进教育实习缩短教师角色适应时间

教师角色适差缺乏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孩子活动的能力应往往是毕业生面临的一大难题,更快的角色适应为毕业学生尽快就业和融入教学提供了优势。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实习安排上下功夫,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深入教学一线和参与到实际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亲身体会和让幼儿园长及一线教师分享教学经验。高校要有自己的附属幼儿园或者教育实习基地,让学生作为助手在经常参与到幼儿教学一线的各个教学环节,在幼儿园组织大型活动(如元旦活动、六一儿童节活动、竞赛、表演等)组织学生观摩或作者为助手协助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感知越多获得实践经验越多,对缩短角色时应有很大帮助。

3高校学前教育完善培养模式教学建议

3.1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幼儿园实际需求培养

目前高校学前教育教学往往根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然后就一直沿用下去,很难做重大改革和变化。对一线幼儿园的教学动态和学前教育用人方向很少去做调查,高校学前教育教学和幼儿园教学改革和培养机制明显滞后,学生毕业后还要经过岗前培训和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要多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一线教师的教学,及时了解和把握最新教育动态,掌握好国内外学前教育的风向标,积极参与幼儿教学改革,根据幼儿园的需求来及时调整、更新和改革高校的教学内容。

3.2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培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方向不仅仅是幼儿园。更多的幼儿特长培训机构、亲子乐园、母婴生活馆、学前教育商业培训、大众媒体幼儿专栏、幼儿出版机构等都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就业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专门为幼儿园培养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变被动培养为根据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需求主动改进培养方案,为学前教育培养方式开拓了新的方向。就要求在专业课设置和选修课内容增加相应技能的内容,或者根据用人单位需要开设相关课程。

3.3高校学前教育教学要根据学生需求来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同学生对毕业后的就业需求和培养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考取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获得更多更好的理论学习机会。还有一部分学生希望毕业后就直接就业;有的希望从事对科学、语言、健康等对艺术要求低的教学工作;有的愿意到幼儿园从事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专门教学工作。就要求在学习完基础课程后进行分班制教学根据学生毕业的需要分班管理,或者设立选修课制度,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毕业后的需求进行选修,修满学分即可毕业,满足了不同就业需求的学生都能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4结语

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绝不是简单的理论教学、专业技能的培养和教育见习和实习,而是从入学的第一天开始的对学生专业态度的养成、专业情感的培育和专业能力的综合塑造过程。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不逃避和不回避的客观面对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结合学前教育一线对不同能力教育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教学水平和提高教学环境,以及不断提升我们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教育水平。做到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和手段,建立多元的高校学前教育培养模式,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注重特色,强调个性,分层培养,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创新型学前教育人才。

作者:董爱霞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梁艳.学前教育专业的全程式“园校合作”模式初探[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04):73~76.

[2]刘海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6(16):110~112.

[3]丁敏.高校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05~108.

幼师本科论文范文篇9

一、政治思想方面

高尚的师德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德高为范”是本人长期信奉的理念。所以,本人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三个代表”等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与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始终保持一致。为人正直,光明磊落,不断提升并净化自己的心灵。关爱学生,快乐成长。出满勤,干满点,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教学工作方面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做到为人师表的同时,还要“学高为范”,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打造自己的教育教学实力,做到既育人又教书,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在教学中,全面执行新课改方案,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树立全新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积极主动采用多媒体等新的教学工具,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科研方面

幼师本科论文范文篇10

一、研究目标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是幼教,而幼儿园相关文件中明文规定“体育在教育行业、幼生的发展阶段有着主导作用,是幼生全方位发展教育的关键要素,是达成教育目标的核心工作”。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通常是以科目为核心开展教学工作的,仅关注体育技巧与学生需求,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职业性与表率性的特点,课程引导思维、培育对象、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方式与考评方式等方面有漏洞。笔者以具体疑问为着手点,融合若干年的教学历练,对学前教育体育教程创设与体系化构建给出了科学的意见,期待可以为学前体育教育领域供应有价值的信息。

二、研究模式

(一)文献材料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我国期刊论文库、我国优质博硕士学位论文参数库与网络搜集的有关材料与讯息。

(二)调研访问法

约定时间对教育行业的专业人士与幼儿园直接负责人、幼师等实施专访或电话访问,解读幼生在幼稚园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实施仔细的解析与选择材料,为本次研究累积材料。

(三)实践研究法

通过回顾过往的教学经历,探寻教学漏洞,研究解析、总结实践经验,对课程的创设与构建给出有价值的意见。

(四)问卷调研法

通过对学前教育本科学系的200位学生进行问卷测试,搜集参数并整合解析。依照研究需求,创设了高校学前教育学系“幼生体育”课程的专家问卷,包含“幼生教育”的定义明确、幼稚园需要、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创设、考评模式等层面的研究课题。问卷是在初次进行幼生教育课程创设预案的设计中,对有着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的学生实施的问卷调研。

三、成果与解析

(一)目前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的漏洞

1.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指导思想有错误课程指导思想是说课程内容、模式、方向的系统思想。体育教程的创设与构建应权衡到课程的指导观念。据调查体育教程与学前教育的融合状况仅为23.1%,状况堪忧。我国大多数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以科目为核心完成教学,仅关注体育技巧与学生本身的需求,缺少与学生专业方向的纵向关联,并未将学生体育教学与以后的幼教职业相关联,并未开设特征明显的体育活动。

(二)人才培育与教学目标不明朗

培育目标是教程创设的立足点,目标的明确攸关教育的整个阶段,而教学目的是校园教育目标范围中的一类具象化的定义,其在教学阶段有着不可取代的影响,其是教学的切入点,也是教学的终极目标;其是教学的走势,也影响着教学的整个流程。而目前的学前教育的体育教程并未依照专才的需要创设目的性明确的培育目标。

(三)课程创设缺少可行性与专业针对性

课程内容是不是科学,是进行专才培育的重点。目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仅关注了学生的锻炼需求与体育进步的需求,内容创设方面缺少针对性与普及性,总结其漏洞能够概括为下面的内容:1.锻炼的内容不多而且单调学校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大部分是跑步、打球等教学活动。当中,健身教程也通常是健美操学习,没有或很少有时髦的瑜伽、拉丁舞、爵士等健身课程。而且也是着眼于成人健身的,幼儿运动中的体育健身游戏、幼儿基础体操、幼儿啦啦操与体育舞蹈等出现的几率小。2.缺少幼儿教育、健身教法的学习学前教育的学生不单要学习专业理论,还应学以致用,将所研究的理论与技巧用于教育中,幼生的生理特点会影响其肢体活动能力,学习的阶段与大学生学习特征是迥异的。目前,学前教育的体育教程缺少幼生体育、健身教法的研习,让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对幼教这一职业感到无所适从。3.缺乏与学前教育相联系的其它体育教学技能的培育学前教育学系的学生面对的是幼生,幼儿体育保健、幼儿运动学说、幼儿安全预防、幼儿受伤处置等学识,在教学编排中并未过多出现。4.课程设计系统没有体现全方位发展的理念目前,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通常被界定为“公开体育课”,教程设立思维较为单一。5.教学形式滞后单调教学形式是达成教学目的的关键,是渠道、模式等的整体呈现。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形式通常使用滞后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较为滞后,学生参加实习的契机不多。6.教学考评系统不健全教学考评是维持教学均衡的前提,是对学生教程研习后的一类学习成果考评。当前,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的教学考评系统并不健全,不能完整映射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考试模式通常以技巧考评、技能考评、测验分数与平日表现为核心,对学生的学习心态、进步潜力等没有进行考评。

四、学前教育体育教程的创设与构建

(一)课程创设观念与思维的构建

面对学前教育专业特征,除开在根据健身大纲的指导性文件下完成体育教程,满足学生进行体育运动的愿望并塑造“终身锻炼“的理念,还应根据学前教育的学习特征指导体育教学。教程既要强健学生的体魄,又要照顾到学生身心方面的需求,同时应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学生以后任教的幼师职业为核心创设体育教程,完整再现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引导观念的多样性原则,让学生在体会到运动的乐趣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

(二)专才培育与教学目标的设立

专才培育目的:学前教育专才培育目的是尽快解读教育进步态势,以社会需要为引导,凸显实践性与专业性,培育业务能力过硬、有着良好教师职业道德的、有着学前体育学系专业教学技能与管理才干的复合型专才。其教学目的是,学前教育体育教程教学目的不能只着眼于对学生的“身体锻炼、觉悟提升、能力发展、感情升华、适应社会”等五个版块的需求;还应培育学生自我健身技能、幼生教授技能、幼生日常管理技能、幼儿体育运动引导技能等。

(三)课程内容的科学化、专业化系统构建

因为学前教育有着师范性、职业性等特点,目前大学的体育教程不再单纯满足学前教育学系的学习,其应设计出独立的选修课。教程的内容应与日后幼教职业对接。如若不然,学前教育专才培育计划就得搁浅。因此,学前教育学系体育教程内容应与时俱进,持续更新,以为日后的幼教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系统创设

本文的课程系统通常由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构成。必修课包含公共基础教程、专业基础教程、实践教程组成。公共基础教程设立的内容包含:体育知识、幼儿体育保健、形体塑造、健身专项能力打造等。实践教程设立的内容包含:幼儿体育教法、幼儿健身操教学法、幼儿操的编排、游戏的布置、幼儿户外运动、亲子竞赛、体育运动预案创设实践等。选修课通常以体育健身运动与学前教育两个环节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开发自身的潜能。笔者的意见是,将有特定困难度的健身运动作为学生选修的项目,不强迫学生学习,迎合学生的不同层级的需要。

(五)教学方式构建

教学方式有着引导实际工作、培养能力、提升学习功效等功能,在教学任务与目的中有着上联下通的作用。所以,创设可行度高的教学模式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点。

(六)教学考评系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