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品德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06

幼儿品德教育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篇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德育在培养幼儿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幼儿园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这个时期基础打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其孩子未来的发展。列宁夫人克鲁斯卡娅曾说过幼年打下的烙印,如同青石上刻的花纹,很难磨灭。为此,家长们一定要克服“树长自直”和“顺其自然”的说法,切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训,因为人是有意识的。要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作为教师要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和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也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各方面的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德育工作产生实效。

二、资源利用法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潜移默化之中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便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因素,是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例如,进餐时,老师除了让幼儿品尝烧的美味可口的饭菜外,还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伙房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饭后,老师便带幼儿去观察食堂,阿姨在给餐具消毒、拖地等;小朋友亲眼看到阿姨工作非常辛苦。实际观察不仅使幼儿对工作人员产生敬意,而且使他们懂得了应该尊重和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不浪费饭菜,不往地上乱扔脏东西的道理。

三、启发诱导法

幼儿由于受年龄和生理的影响,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启发诱导就显得格外重要。如培养幼儿与人友好相处的习惯,教师首先应该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到大家在一起的快乐感,再启发幼儿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然后教会幼儿与人相处的方法及规则,怎样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怎样征求他人的意见和接受他人的意见,例如对幼儿说:“某某小朋友今天把图书弄坏了”,启发幼儿一齐帮助同伴修理图书;例如告诉幼儿“今天玩娃娃家”,启发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学习征求和接受他人的意见。

四、鼓励法

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种行为不论好与坏,只要发生后得到鼓励,则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事实证明,塑造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基本方法是“正强化”(物质或精神鼓励),幼儿的可塑性强,古人说:“少成若天性”,即幼儿期形成的好习惯像天生的一样非常巩固,能因此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幼儿能从中体会到被表扬的快乐,因为由这种快乐产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幼儿容易记住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渗透法

从幼儿感兴趣的和比较熟悉的事物中取材,使幼儿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如利用周围的有利条件带领幼儿参观周围环境的变化等等。回到幼儿园把看到的用语言表达出来,用彩笔画出来,用积木搭出来,将孩子们的作品布置在活动室中。这样孩子们的印象就更深,很难从记忆中抹去。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求胜心;在以玩皮球模仿动物跳等小型游戏中,教育幼儿互谅互让,不争抢活动器具;在偶发事件中,当在激烈奔跑的游戏中,幼儿不慎突然摔倒;当活动场地受到干扰,幼儿注意力不易集中时;当幼儿要钻过障碍物,走过独木桥,个别幼儿产生畏惧情绪时,老师都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进行品德教育。

总之,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教师必须时常参与幼儿活动,与幼儿打成一片,充分了解幼儿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具体发展情况及个体接受差异。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帮助幼儿认识问题,抓住存在的苗头性问题,及时予以教育纠正,使之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习惯,才能更好地面向全体幼儿,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项贤明.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索.

[2]章志光.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幼儿:品德教育;活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基础时期和主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在幼儿园向幼儿进行德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我园全体教职工团结一心,根据《幼儿园规程》中的德育要求,以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者、建设者为目标,拓展幼儿德育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幼儿和谐、健康的发展。

一、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第一部分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这充分说明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性。注重幼儿园德育的隐性资源。我们通过挖掘、建设幼儿园隐性的、潜在的德育资源来提高幼儿园德育的实效。我们把幼儿园隐性德育资源分为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两类,物质环境包括园容园貌、活动室墙面和区角环境,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渗透了积极向上的思想,以生动、可感、有趣的形象塑造幼儿可模仿的对象,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受到道德的熏陶。幼儿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老师成为他们一日活动的组织者,成为他们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影响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为此我们加强了教师师德行为的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我园开展“树师表”形象活动。有教师自律宣言、“爱的奉献”演讲活动,形成了“团结、求实、开拓、创新”的园风。

二、选好载体,形成特色

园本课程的形成。我园以棋为载体,开展“以棋育人‘棋’乐融融”的德育特色教育。全体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精心设计、制作了富有童趣、形象具体、浅显易懂、深受幼儿喜爱的各类游戏棋二十余种。通过活动,以棋促智、以棋健体、以棋交友,全面提升幼儿素质。今年,棋艺长廊里采撷的是我园教师近年来集体创作的近十种棋谱,旨在通过游戏对弈,把抽象的“三德”内容和行为规范要求,有机地渗透到孩子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使得良好的品德意识通过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寓教于乐的形式得到渗透。活动的开展得到家长及社区的一致好评。

三、创建文明,从小抓起

在幼儿园广泛地宣传“三明是我家,卫生靠大家”。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做好了责任区的工作。4月,我园积极相应三元区关工委、三元团区委和教育局的号召,在腾飞广场开展了“我爱地球我爱家”幼儿现场作画星期六体验活动。6月,结合环境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的主题,在腾飞广场开展了世界环境日体验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用自己充满童趣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向人们传递关注地球,关注环保的主题思想,引来广大市民驻足观看,赞叹不已。在德育主题活动中深化德育教育。新学期一开学,就迎来了新小班的小朋友,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融入集体中,我们开展了“大带小”活动。中大班的幼儿在活动中也逐渐学会去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学会了谦让。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培养。清明节,开展“诵读经典绿色腼怀”中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幼儿用内容丰富的说、唱、跳、演等形式,体验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完美韵律;端午节,开展了“粽子品尝会”、“赛龙舟”、“我设计的香包”等系列主题活动,各班通过录像、视频、图片让幼儿直观地了解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增强幼儿对传统端午节的认识,也让小朋友学会了互相协作、互相分享;六一节,开展了欢庆六一大型亲子游园活动。让孩子能在自己的节日里尽情地体验节日的快乐,增进亲情。

四、家园共育,促进成长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德育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来进行教育。我们通过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家长、教师必需行为正确,做幼儿的榜样。家长和老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事,自己要先做到,不许孩子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创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环境,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我园制定了“德育领先、德育必做,德育实做”的德育原则,努力探索德育整体优化的思路,更新德育理念。以“一切为了孩子”为己任,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公德教育活动为载体,以行为规范为抓手,以班级建设为基础,以形象教育为立足点。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突出针对性、创造性、实效性。总之,品德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将在以后的工作中拓宽思路,寻求德育教育的各种新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福建省幼儿园教育指南(试行)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有效渗透;品德教育

伴随社会发展的步伐,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幼儿教育,已经得到社会及广大家庭的极大关注。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深知幼儿教育在我们人生当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其教学成效。幼儿教育之中的品德教育乃是幼儿教育中极为关键的教育内容,深刻影响着孩子将来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品德教育又主要包含幼儿园教育及家庭教育两个方面,所以,幼教工作者要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教育,为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通过幼儿的学习活动有效进行品德教育

在幼儿园学习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组织他们开展学习活动。在组织学习活动时,要将培养目标放在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活能力这两个方面上。另外一个重点是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因为在语言学习活动中可以挖掘出极为充实的幼儿品德教育内容。比如,“爱护环境的好孩子”“学会做家务”“宝宝懂礼貌”等语言教学内容,可以让幼儿感悟什么是真善美,为他们的精神仓库加注新鲜食粮,填充他们智慧的头脑。通过团队合作提升孩子群体生活的能力,这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及品德原则。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要利用手中及身边的幼儿品德教育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通过手脑并用完成品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通过幼儿的游戏活动有效进行品德教育

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中,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大家参与游戏的兴致特别高,参与度及参与范围都很大。所以,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游戏活动是让幼儿快乐生活,使他们的生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有效方式。所以,幼儿教师要高度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通过游戏活动充分而有效地进行幼儿的品德教育。例如,适宜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比较多,要求幼儿教师在游戏中正确引导孩子游戏的方法,教会他们游戏的规则是什么,游戏中的注意事项又是什么,等等。然后,幼儿教师要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以游戏的角色参与进来,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互动,能够全面提升孩子的游戏兴致,达到良好的游戏效果。我们要凭借游戏活动的途径,使孩子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让孩子在游戏中展现优良的个性品质,使孩子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通过幼儿的生活活动有效进行品德教育

如今幼儿园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较为充实,这也为他们接受品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比如,幼儿教师在孩子吃饭时培养他们形成排队等候,吃饭时不说话不打闹,不浪费粮食,饭后自己的餐盘要自己收拾等好习惯;在幼儿休息的时间,幼儿教师要引导孩子养成休息时保持安静状态,不能影响同伴的正常休息,必须按时起床,起床后收拾好被子等好习惯。另外一个比较重要,在幼儿园中孩子有大量的时间与同伴相处,在相处过程中难免会与同伴发生磕磕碰碰,教师必须要正确引导和化解矛盾,使孩子们在幼儿园中能够和睦相处,同伴间能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日常生活氛围。要引导学生注意并学习善的举动,意外跌倒有人扶,掉了东西有人帮助捡,不舒服时有人细心照顾,哭了有人安慰等,把幼儿的品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氛围

幼儿园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日常生活,均可以成为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除了这些有效的教育途径,我们还可以从幼儿园环境布置着手,充分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卡通图片是小孩子们的最爱,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卡通图片来布置幼儿园的不同场所。在教室内,可以张贴与同伴相处时该如何去做的卡通图片内容;在就餐的地方,可以张贴有关就餐时应该遵守的秩序,不能浪费粮食的卡通图片内容等。另外,孩子的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父母必须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父母自身也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我们不难发现,友爱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幸福愉悦的身心发展;长辈之间的彬彬有礼、友爱谦让,定会让孩子受益匪浅。所以,幼儿园和家庭要共同为孩子的品德教育做出努力,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氛围。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阶段就要有效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协助孩子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当下幼儿教育阶段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幼儿的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幼儿园必须将品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高度重视。幼儿家庭也要积极配合,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牢固坚实的品德基础。

参考文献:

[1]薛艳红.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篇4

1幼儿园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道德修养是评价一个人自我评价的重要指标,而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其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品德教育尤为重要,在培养幼儿的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品德教育的优势,尤其是把品德教育融入到幼儿园一日生活当中,既可以促进幼儿的各项发展,又能使幼儿在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保证幼儿的全面进步。但同时,由于诸多原因,目前我国幼儿道德素质的培养仍有以下问题:第一,在具体的教育进程中,忽略了对品德教育的正面影响。因为教学活动中幼儿获取知识、健康成长的主要方式都会依赖整个教学活动,在其中形成的个人品质都会逐渐影响幼儿未来的人生,品德教育应由全体幼儿主动参与。但是在目前的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园注重的是文化知识类和技能类的学习,对幼儿的识字、数数等进行了全面的学习,幼儿园有关部门和老师针对品德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够,致使品德教育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第二,在游戏中忽略品德培养,因为在游戏中可以提升幼儿的个人品质,而幼儿受年龄和思想文化等的制约,对知识的理解还很薄弱,因此,要运用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孩子主动投入到品德教育的进程之中,让幼儿从中获得更多的乐趣。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品德教育并未被纳入到幼儿的游戏之中,因而削弱了其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三,在日常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幼儿进行道德修养的正面培育。幼儿的游戏在幼儿园和日常的活动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且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日常的道德教育中,他们的道德修养会起到更大的人生促进作用。但是就当前的教育发展形态而言,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老师所采用的教育方法大都是讲授式的理论教育方式,即使是使用游戏教学,教学的针对性也不够强,既没有针对幼儿的特征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也没有针对问题的出现进行及时的处理,导致其幼儿的品德发展出现了一定的滞后性。

2品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渗透方法

2.1品德教育巧妙渗入,幼儿日常活动丰富

幼儿园的日常活动是对幼儿道德素质渗透的重要场所,在实施早期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把道德修养教育内容融入到幼儿的生活琐事和各种生活活动中去,充分发掘和运用生活中的道德要素,把品德教育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随时、随地的开展品德教育,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品德素质。比如,很多孩子喜欢乱扔垃圾、果壳、碎纸,我们组织了一次“捡垃圾”的活动,由教师带着孩子去小区的花园中拾起垃圾,让孩子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养成了一个好的生活和行为。当孩子们戴着一次性手套,亲子动手捡完了捡垃圾,老师笑着问道:“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垃圾在这个小花园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是有人不注意卫生,乱扔东西。”教师又问:“因为没有人拾起,因此造成许多垃圾的堆积”,老师又问:“小花园中放满了很多垃圾,你认为这个园子好看不好看?”“如果我们班上堆满了垃圾,还好看不好看?”有幼儿回答说:“不好看。”教师问:“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课堂环境?”孩子们大声地说:“人们不要再乱扔垃圾”,让孩子们养成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意识,让他们的坏习惯逐渐得到改善。幼儿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养成了对大自然更爱护的心理,也会逐渐改变乱扔垃圾的习惯,在扔垃圾的时候,如果没有操作到位,幼儿会感觉很不好意思,慢慢地形成对自然环境的维护意识。

2.2传统节庆渗透,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节庆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蕴含着中国人的文化血液与精神精髓。在幼儿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幼儿优良的民族文化特色,以节庆为中心,将多种节庆活动有机地进行渗透,以达到培养幼儿优良品格的目的。比如,在清明节期间,要组织一次纪念先烈的主题教育,向孩子们讲述革命烈士的英勇故事,让他们了解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先烈们崇高的品格,树立继承先烈遗志的伟大精神。幼儿通过听教师将红色故事,认真学习,长大后建设祖国,回报社会。又如,在端午期间,老师们可以利用“讲端午、画端午过节”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端午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并针对各班级孩子们的特点,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活动,如包粽子、画龙舟等,共同感受节日的气氛,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锻炼幼儿动手和合作能力。在这一天,老师们可以举办“敬老爱老”的专题讲座、班会,讲述古今的有关孝顺老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或者请孩子们做一个小小的“新闻小记者”,去访问自己的家长或者祖辈的同仁们事,可以让孩子们给自己的外公、外婆做祝福卡片,给他们的亲人送上自己的祝愿,或者帮助他们自己的外公外婆,让幼儿们知道尊老敬老爱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2.3加强对幼儿的关爱,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关爱的培养应从幼儿的生活情境入手,从近处向远处、从浅显走向深层、循序渐进地进行。例如,要让孩子们问:“是什么人在你小时候照料你?”他们如何关照你?”比如:《我爱家人》《我爱小朋友》、《我爱老师》的三个品德主题教育中,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到家长的艰辛和关爱,并将关爱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和行为,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孩子们就会做出一些爱心性行为:比如:家长放学后孩子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请喝茶”家长做家务时幼儿会说:“爸爸妈妈我来帮助你”,在幼儿园教师给幼儿分餐具的时候,幼儿会说:“爸爸妈妈我来帮助你”。幼儿园老师上完课有孩子会跑过来问:“老师你要喝水吗?让我帮你揉揉肩膀。”一个孩子说道:“老师,你先坐下。”学会谦让,分享,用谦让的语言与他人交流,不同的生活内容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完成,在各类生活情境之中懂得尊重他人,团队合作有礼貌的,与他人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2.4营造良好品德教育氛围,以无声方式影响幼儿

对幼儿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情感、性格、社交能力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为此,我们要注重营造和谐的精神文明氛围。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心理,所以,我们要从提高自己的师道素养入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平时要注重自身的形象、行为举止,要做到外在端庄大方、朴素整洁、语言文雅、行为规范,拥有良好的情绪,并且在宽松、和谐、友爱的氛围,为孩子们树立起榜样,让他们感受到内心的温馨与快乐。现代幼儿在平等的、民主的氛围中成长,并朝着好的德育方面发展,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品德教育氛围以无声的方式来影响幼儿的发展,并且能够使小朋友们的相处更为和谐。例如,当小朋友在争夺一个玩具时,谁也不肯退让,引起争执时,教师就会说:“我们不要吵架,我们互相谦让一下,小朋友要让着彼此,小绅士要让着小淑女。你是个好兄弟,是个好男孩,你是个好女孩。等她玩够了你再去玩,那就是好男孩,等下,我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你,还送你一束红玫瑰。“小朋友会很高兴地把他的玩具交给小妹妹。”小孩子都爱说自己是个好男孩,而且,这朵红的花朵对自己的影响也很大,所以,当他从物质和心理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他就会心甘情愿地放弃没理由地争夺玩具的。

2.5日常生活中隐性教育,多元化品德教育手段

2.5.1身心健康教育促进品德教育健康习惯是学校道德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健康关系到整个生活,因此,养成健康的幼儿保健意识也是幼儿索质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在健康习惯方面,重点是对幼儿进行健康习惯的宣传,结合社区卫生保健知识,包括公众健康准则的宣传和解答等。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是生活习惯的前提,健康习惯中蕴含着品德教育的因素,以一种健康的身心状态与小朋友之间交流,既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发育,又能促进心理上的健康发展。2.5.2良好生活习惯蕴含品德教育良好的生活方式也会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人在过去的数千来里,养成了一系列的风俗习惯和礼节。但是最近几年,因为缺少传统的礼节和传承,有些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日常行为和品德大有人在,这就要求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生活习惯的补习。幼儿日常生活的教育应包括:睡觉;饮食与日常的简洁性教育,以及自理的能力的培养。比如,不打扰他人睡眠;吃饭时不说话,不吃剩东西,节约食物,自己动手穿衣服等,生活习性的培养通常是以规则与机制的方式来进行。在生活化的教育中,会有很多德育教育的因素蕴含其中,也会使幼儿的成长变得更加轻松。在生活中寻找德育教育的影子,最能够达成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也能够让幼儿在遇到生活中的难题时,能够举一反三,加以探讨。2.5.3培养好的行为和习惯人类的行为习惯是人类的文化素养的一种外在体现,不同的行、走姿态的恰当与否也会对人的整个身体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中国有句谚语:“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这句话其实就是人们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一种规范。虽然因为孩子的年纪尚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但是我们还是要对他们进行一些教学影响,培养他们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以培养方式为主导的。在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加入品德教育的因素,能够使幼儿的个人成长紧密围绕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品德教育对个人的成长而言具有很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幼儿在强调成长自主化的同时,又能有良好的行为习惯。2.5.4培养文明礼仪的能力礼仪不需要花费金钱,但是它可以带来很高的经济效益,这是我们近些年来的一个重要的实践。一个国家的文化程度,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影响力。孩子还很年轻,正是培养良好的礼仪的好机会。因此,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礼仪。文明礼仪的基本内涵包括:讲文明用语、讲礼貌、待人以礼、为人师表、以人为本,文明礼仪中的德育教育展,现在对德育教育外显性的展示部分。讲文明懂礼貌,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念,也是目前大部分小学生在日常教师的文明礼仪培训和陪伴之中,所必然会学到的知识内容。针对文明礼仪的学习要注重不同的环节之内,会有不同的展现形式,具体应该因人而异。2.5.5培养共同合作的能力品德教育在目前的幼儿教育阶段非常重要,也是能够为幼儿共同合作提供基础的品德教育基本内容。幼儿园是一个具有集体性的组织机构,其在集体生活和学习的情境中是否能够自觉地遵循集体行为准则,是养成良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的先决条件。因此,要培养幼儿遵循团体准则,让他们自觉地依照团体准则自我约束,将个体的利益纳入到团体标准之中,从而成为一个文明市民的根本素质。若体育锻炼时会主动快速的排好队,进出教室,不吵闹,上下楼梯,品德教育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也能够使幼儿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更容易,与团队内各个成员相处融洽,服从团体行为准则的主要内容是培养与日常的学习。

2.6家园协作,共同开展幼儿道德修养

协作学习对开展幼儿道德品质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因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同伴相互交流和写作,而且还要与家长协作开展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家长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依赖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和托幼教育必须互相协调,互相促进,这样,教育的成效就会大打折扣。家长可以通过家访、家长开放半天时间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到,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并将家教的基础和技巧传授给家长,这样,家长就可以更好地配合老师,互相探讨教育方式,把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让品德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当家长意识到德育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能够考虑到,如何培养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品德教育的养成过程,如何与幼儿教师相互协作,才能够达成家园共育的协作模式,使品德教育中加入更多与协作相关的内容,对幼儿的道德修养提升提供一定的帮助。幼儿道德品质的养成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而家庭的氛围可以说是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幼儿的社会活动从家庭开始,而家庭则是幼儿的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家长与子女的关系、子女的和谐与相互尊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孩子们的良好品行,从而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园合作,同时养成,幼儿园和家里都要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在与子女的交往中,要注重自己的言行,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来感染影响孩子。其次,要唤起孩子的爱心,家长要教导孩子要照顾老人,要与老人一起分担烦恼,要懂得分享,尽己之力为老人服务。第三,发展幼儿的节俭品格。在良好的环境中,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结论: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篇5

我国幼儿教育界关于幼儿德育没有统一的定义,但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有共识的观点认为:幼儿德育是培养幼儿德行、品德的教育,是成人根据社会的要求,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以促进幼儿品德自主建构的教育。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即情感教育和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关于“渗透”一词,《新华字典》中解释为:某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其他方面。品德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渗透就是要使品德教育进入到幼儿园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

1.游戏活动中缺乏品德教育的渗透

以皮亚杰和科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学派认为,儿童是他自己道德的建构者,儿童的品德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品德教育的任务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儿童的品德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建构而发展起来的。通过观察研究发现:幼儿园大多数游戏活动,教师是主导者、指挥者,在游戏目标的制定、游戏组织过程和游戏组织形式的确定方面,缺少儿童主体性的发挥。杜威说过:“我们可以把马引到水边,却不能强迫它喝水。”儿童也是如此,我们要把一些道德认识有意识地灌输给儿童,但是我们不能强迫儿童去执行。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娃娃家”中,儿童在分配角色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明明想扮演爸爸,浩浩也想扮演爸爸,两个小朋友在争论不休的时候,老师说:“好了,不要吵了,浩浩扮演爸爸。”明明听完老师的话不情愿地嘟起了小嘴。这个案例中的教师只是采取了强制性的手段,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分配角色,而没有教会儿童谦让、懂得分享,缺少了对儿童品德教育的渗透。

2.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幼儿发展、获得知识的基础和源泉,也是对儿童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多数教师忽略了这一点。首先,在制定教学目标上,有的教师重视认知、技能目标而忽视了情感道德目标。例如小班活动“小兔子捉迷藏”的活动目标是:初步熟悉音乐旋律,学习蹦跳,并能按照音乐节奏和情节进行表演。活动目标只是突出了儿童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儿童团结、协作等品质的培养。其次,在活动过程中,对儿童的品德教育也缺少关注。同样是在“小兔子捉迷藏”教学活动中,军军在跑的途中把琪琪撞倒了,军军不但没道歉,反而嘲笑琪琪跑得慢,琪琪委屈地哭了。此时老师怒斥军军:“军军,你怎么这么没礼貌,下次再这样就别玩了!”,说完之后又低头做自己的事情,活动继续进行。当儿童发生口角和争执时是品德教育渗透的良好机会,但是案例中的教师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而忽视了儿童的品德教育。教师应该重视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对儿童进行教育,让儿童在活动中感受谦让、分享、团结、协作的意义。

3.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中疏漏了品德教育的渗透

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培养幼儿品德的重要方法和途径,但在现实中,幼儿教师更多地关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对幼儿园日常生活活动的教育价值关注较少。早晨儿童入园时的一句简单问候,自由活动时的一句礼貌用语,用餐时的良好习惯等都是儿童良好品德的表现,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进行教育。儿童生活无小事,任何一件小事对儿童来说都是一次教育的契机,都会影响儿童今后的发展。儿童的品德教育不是以老师为主体的强加的渗透,而是以幼儿为主体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使幼儿知行统一

儿童通过游戏活动探究世界、认识社会、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儿童年龄小,获得知识较少,品德认识尚浅,游戏是儿童获得品德认识、体验品德行为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该重视品德教育的渗透,从目标、内容到游戏过程要渗透有关品德教育的要素。要引导儿童在游戏中学会团结协作、诚实公正、遵守规则,学会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哪些是该做的,哪些又是不该做的,学会分享、学会谦让。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说“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时,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当幼儿获得别人的关心和帮助时,要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跌倒了,乐乐把我扶起来我觉得不那么疼了。”有的说:“我的玩具丢了,欣欣帮我找到了,我很高兴。”让幼儿感受合作互助的快乐,渐渐地形成自觉的行为。对于那些不懂礼貌、抢别人玩具的小朋友也要及时进行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强化儿童的品德认识。

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感

儿童认知的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是在与外界积极的、主动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认知能力、完成认知建构的。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发展都是需要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才能完成的。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儿童掌握知识、经验,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品德教育的渗透。要达到寓理于情、情理交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例如,在中班活动《拔萝卜》中,教师让儿童充分体验到团结协作的快乐,感受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帮助别人既能让别人高兴,同样也能让自己感受到快乐。在大班《认识家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幼儿园在哪里,幼儿园里有什么,有哪些特点;其次让幼儿了解所生活的城市及各行各业的人们工作与生活方式等,从而培养幼儿对家乡、祖国的热爱之情。幼儿园可以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节日活动,抓住一切教育时机培养儿童诚实善良、勤劳俭朴、勇敢坚强等道德品质。

3.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

幼儿园日常生活是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及时抓住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小事,随时随地对儿童进行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道德品质。早晨入园时,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礼貌问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自由活动时,让幼儿学会谦让、互助,不争夺,不独占玩具和图书,关心小朋友,愿意帮助同伴做事,能帮助有困难的同伴;用餐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不抢夺别人的东西,吃饭时候不大声说话;午睡时,不打扰别人休息,别人休息的时候要轻轻走路等。儿童品德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重视环境的作用和熏陶。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篇6

日常生活中广泛多样的道德教育因素,为形成幼儿道德品质和良好习惯养成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途径。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教师多加关注,随时观察幼儿行为动态,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就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契机无时不在,无所不在,教师给予的一个满意的目光,一句赞扬的话,一个微微的点头,都是对幼儿良好行为的强化,美德的渗透胜于任何说教。

二、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到品德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孩子们获得生活经验、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体验快乐。虽然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有很多种,比如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音乐游戏等等。游戏没有固定模式,但游戏的组织形式只有两种:一是由教师发起并组织的游戏,二是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的自主游戏。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不同游戏的类型特点,以及孩子们的现实需要,选择侧重点,在游戏中采取适宜的教育行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品德影响。

三、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有多种形式(集体、分组、个别),这里主要指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素材。比如故事教学,哪些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强化,哪些应该给予弱化,是值得教师深思的。品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品德教育因素,使教育活动更有价值。在教学活动中调动孩子的情绪情感,"以情感人,移情育人"从而实现教师期待的品德教育目标。

四、重视环境对幼儿品德教育的影响

所谓环境,是指影响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真正给人的身心发展以巨大影响的是社会环境,它由人生活于其中的各种社会条件、社会关系、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经过改造的自然等因素构成,决定着人的社会化程度,决定着人身心发展的内容、方向和水平。实践证明,人的任何活动都与环境的影响密不可分。幼儿园的环境有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物质环境,主要指幼儿在园的生活环境,其中设施设备安全,卫生是基本要求,在这里不一一赘述。二是精神环境,布局科学合理、安全美观,充满温情的园所环境,和谐、融洽的家园关系、师幼关系和生生关系无一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影响。幼儿园的环境不仅有美化、绿化、儿童化的要求,而且有教育性和艺术性要求。比如:在幼儿园户外的墙壁上,画一些小动物一起游戏的图案,在走廊墙壁上张贴"谢谢"、"你好"、"对不起"等文明用语,以及有关于"家乡"的图片等,发挥环境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使孩子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通过图片了解家乡,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幼儿是善于模仿的,因此幼儿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为幼儿做表率,保持良好的语言习惯和行为习惯,亲切、和蔼、充满爱心的职业形象,有利于融洽师幼关系,使幼儿更有安全感。不同的环境可以诱发不同的社会行为,因此建立团结友爱,活泼向上的班级常规也很重要。当幼儿中出现好人好事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宣传,引导幼儿争做好孩子。幼儿在正面积极的、和谐的环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工作之一,发挥家庭、社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比如:节日里,久别重逢的亲人相聚,会让孩子感受到节日的快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浓浓的亲情交流中得到传承。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体育活动;品德教育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都蕴含着品德教育的因素,其中体育活动中的品德教育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政治家加里宁曾经说过:“若要培养出健康、强壮、灵敏、机智、勇敢,既善于克服困难又卓有信心正视前面的人,则体育和运动乃是很重要的因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体育活动作为一种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能增强幼儿体质,使幼儿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和方法,同时还具有开发幼儿智力,陶冶幼儿情操,磨练幼儿意志和培养幼儿爱国主义精神及勇敢品质等作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在体育活动过程中,部分幼儿在遇到困难时往往表现出退缩、犹豫或不知所措等情况,这些都是意志品质薄弱的结果。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拓展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要面临各种各样与价值取向有关的问题,比如:该不该遵守游戏规则?遇到玩具有好有坏、排队有前有后,该不该谦让?同伴摔倒或遇到困难时该不该帮助?怎样完成老师提出的要求、任务和委托?这些问题都需要幼儿用自己的行为做出回答。但是,受幼儿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的约束,他们道德品质的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很难正确、稳妥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老师充分利用体育活动这种形式,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以帮助幼儿正确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想法是这样的: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兴趣,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从营造温馨的氛围入手,使幼儿感觉到很有趣味。

(一)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和生活化的经验,提高幼儿的兴趣

有部分教师不能够放下自己成人的身份,教学用语比较严肃而紧张,不能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往往陷入比较尴尬的境地。而儿童化的语言则能有效地减少与幼儿的距离感,得到幼儿情感上的认同,这样才能让幼儿进一步对活动拥有兴趣。

(二)在情境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

幼儿园的体育游戏应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重要目标,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为幼儿创设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具有一定情境的游戏,不但趣味性强,而且能让幼儿迅速进入境界,进入角色,既给他们以可感性,加深记忆,同时又可提升幼儿的运动兴趣。

(三)提供体育活动探索的空间,提高幼儿的兴趣

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器械,鼓励幼儿自主研究玩法,允许幼儿自己决定游戏时间,鼓励幼儿自由结伴游戏。幼儿既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的区域,又可自选器材、自选同伴,给予了孩子充分的自主参与活动的空间,最大程度地尊重了孩子的个体需要。

二利用竞赛性游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品德教育

游戏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需要进行角色扮演的表演性游戏,有需要决出胜负输赢的竞赛性游戏等等。其中竞赛性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竞赛意识和胜不骄、败不馁以及团结互助的良好道德情感。因此,利用竞赛性游戏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品德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游戏“过大河”的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利用障碍过河的能力和形成初步的竞赛意识,并且通过游戏教育幼儿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比赛结果。游戏活动的各个环节在不同程度上都包含有品德教育的内容,如:站队时按老师的要求迅速站好,不争站位;在分配角色时不争不抢,要互相谦让等。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教师要有耐心,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就以中班为例:总体上来说,我们中班的孩子很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也很愿意和大家一起游戏,但他们的竞赛意识还不很强,团结互助的精神也不如大班幼儿。因此,在组织体育活动时宜选择一些有竞赛规则的游戏,逐步对幼儿进行教育。刚开始玩竞赛游戏时,孩子们感兴趣的只是过程——怎样跑、怎样运东西,而不是游戏结果。鉴于此,在组织这种活动时,我注意引导幼儿关心比赛结果。但随之而来的是小朋友之间的互相埋怨:谁跑慢了、谁拿错了等等。看到这种情况,我及时对幼儿进行教育,告诉他们比赛总会有输赢,但只要尽力去做了,输赢就变得不再重要,因此即便输了也不要埋怨别人,要能看到别人的努力,明白小朋友身体素质有不同,结果才会不一样。同时还应该知道比赛中除了要为自己所在的小组加油鼓劲儿之外,还要为别人加油,这样的比赛才能真正快乐而有意义。久而久之,孩子们在竞赛游戏中表现出来的不再是埋怨、嘲笑,而是相互鼓励、团结互助。活动中,由于幼儿有了初步的竞赛意识和道德认知,因此在追求一定结果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努力而投入的精神面貌,认真而友好的游戏风气,为以后树立正确的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取向和人生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通过处理偶发事件进行品德教育

突发事件在游戏中经常发生。这些事件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关键是看教师怎样处理,如何结合突发事件进行品德教育。在一次体育观摩课上,我们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当时每个小动物都有一个家,由于按照原计划,配班教师要在游戏中间才进入,因此并没有给配班教师准备“家”。但游戏开始时配班教师却加入进来,这样就有一个小动物没有家。看到这种情况,一个叫史昊鑫的小朋友从他的家里跑出来,让没有家的小动物到自己的家,可这时他自己却没有家了,于是配班教师又把史昊鑫请到自己家里。我马上抓住这一机会,让全班小朋友为懂得关心别人的史昊鑫鼓掌(也表扬了配班教师)。此事虽小,但幼儿却从直观上对同伴之间要友爱、互助有了深刻的理解。还有一次玩体育游戏“小乌龟捉鱼”,我按课程设计把小鱼撒到场地一边,让“小乌龟”从场地的另一端爬过来捉鱼。在全班小朋友爬过来捉到小鱼后,只有孙旺泽还在后面慢慢地爬。我一边照顾全班幼儿,一边请大家给他鼓掌、加油,并且在他的面前撒了一些小鱼,这时其他孩子也自发地跑到他身边,有的喊“加油”,有的说“快点、快点”,还有的孩子说“我帮你吧”。我和孩子们一起给孙旺泽鼓掌,鼓励他要坚持到最后。当他捉到鱼后,孩子们关心地问他:“你累吗?”听到孩子们关切的话语,我笑了,因为这表明品德教育在孩子们身上开花结果了。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在公园远足、体育活动活动时有人摔倒,小朋友都会马上跑过去,把她扶起来,并且帮她弹掉身上的土;爬山的时候,小朋友互相拉一把、扶一下。开展品德教育,离不开平时对一些细枝末节小事的关注与运用。如果教师能及时发现并抓住这些教育契机,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道德判断,并对幼儿表现出来的良好品质作出肯定与鼓励,则会有力地推动幼儿的道德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游戏规则,既是为了保障游戏的正常进行,也是为了培养幼儿守序、互助等良好品质,为幼儿未来能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对提出的规则就必须要求幼儿执行,否则就会失去制定规则的意义。而规则是否能得到执行,要看教师是否向幼儿讲清了规则的意义和表明了必须遵守规则的态度,当然规则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虽然知道做游戏要有规则,但还不能将规则贯穿于游戏始终。于是我就在每一次游戏时请幼儿重复规则,对遵守规则的幼儿及时表扬,对违反规则的幼儿进行具体分析。比如第一次玩“过大河”时,我刚说“准备”,就有小朋友过去了。我理解他们是求胜心切,想争第一,因而忽略了规则,于是就请他们回来重做,并重申游戏规则,第二次玩时他们就能很好地遵守规则了。可以说,如果当时教师没有明确态度,而是任由他们随意走,那么不仅失去了竞赛游戏的特点,而且会逐渐使幼儿变得自由散漫,毫无规则可言。现在,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已逐渐加强。作为教师,我也会继续坚持要求幼儿按规则做事,因为规则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要持之以恒,不能一曝十寒。

五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提高;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

品德对于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在目前的教育中,品德教育受到很大的重视。幼儿的心智发育不完整,心理方面也存在严重的缺陷,所以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而某些不好的影响对其品德形成的负面作用较大,因此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幼儿品德教育,将其品德形成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至关重要。品德教育要发挥作用,就要进行有效性探究,因为只有有效的品德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心理等方面的健康成长。

一、幼儿品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自我意识的教育问题

在目前的幼儿品德教育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自我意识的培养不明确。品德的形成需要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但是由于幼儿的心理发育不健全,自我意识比较薄弱,所以很容易受到周围因素的诱导,从而形成一些不好的品德。在幼儿品德教育中,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就目前的幼儿教育来看,自我意识的培养非常的不到位,大多数情况下,自我意识培养都是混杂在其他方面的培养当中,这就造成幼儿的自我意识形成比较缓慢。

(二)意志特征把握不准

意志特征也是幼儿品德的重要构成部分,所以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重视其意志特征的发展。幼儿的意志特征随着其年龄的成长和接触事物的变化而处在不断的变化当中,所以在进行幼儿品德教育的时候必须要抓住其意志特征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否则教育内容不能符合幼儿的意志特征也会造成教育的无效。在目前的幼儿品德教育中,影响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这种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幼儿的意志特征,有时候起到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二、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措施

(一)尊重幼儿的意志特征

为了使得幼儿品德教育更加的有效,尊重幼儿的意志特征非常的重要。尊重幼儿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幼儿教育中,要充分尊重幼儿好玩的天性。玩耍是孩子的天性,顺其而为会使得孩子的性格顺利发展,如果强行压制,就会造成幼儿心理上的反抗,这对于其品德的形成具有不利的影响。其次是在幼儿教学中,对于其生活习惯要尊重。幼儿在自己的思考基础上会有自发的习惯养成,这些养成是其意志特征的表现,所以教育要随性而为。最后就是在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观念,因为这些想法正好就是其意志的体现,尊重想法,并适应其发展做好指导,品德教育自然会产生效果。

(二)重视自我意识的培养

重视自我意识的培养也是注重品德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措施。每个人的品德都有其形成的独立性,幼儿也不例外,其品德的形成需要在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状况下进行,所以在幼儿培养中,要重视自我意识的培养。自我意识的培养需要在日常教育中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在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幼儿的意见和看法,对于其自我的想法不能进行压制,通过让其表现自己形成自我独立的意识。其次就是在教育活动中,要不断的鼓励并试探性的引导幼儿去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再这样的不断鼓励中,使得幼儿的自我意识不断的获得成长,从而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有效的形成品德。

(三)积极利用亲社会性进行教育

幼儿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会模范社会行为,而这种行为就被称之为亲社会性。考虑到幼儿的这一心理特征,所以在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要积极的利用亲社会性这一特征,使幼儿能够时常的处在有利于其品德形成的环境当中,这样,通过环境的影响作用,利用幼儿的模仿心理,可以实现对幼儿的教育。总而言之,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需要在认识到幼儿亲社会性这一特征的时候,积极的利用社会元素进行教育,这对于幼儿品德的有效性形成意义重大。幼儿的成长是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则是现在幼儿教育的一大难题。在现实教育中,之所以出现品德教育困难,一方面是因为教育没有充分的认识到意志特征,一方面是没有看到社会影响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所以为了使得幼儿的品德教育有效性提升,一定要在尊重意志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自我意识的培养和积极社会因素的利用。

作者:施盈盈 单位: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杨丽珠,邹晓燕.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性[J].学前教育研究,2004,09:5-8.

[2]杜明丽.提高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性[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6:99-101.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篇9

一、充分利用各类活动进行品德教育

1.利用升旗仪式活动,进行品德教育。周一升旗仪式是大家期待的集中大活动。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可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爱国爱家、勇敢上进、健康环保、感恩诚实等方面的品德教育。升旗活动的流程丰富、可视性强,包含“升旗仪式”“小小播报员”“才艺表演”“星宝宝授冠”等。这些活动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舞台,能使幼儿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培养大方开明、自信勇敢的品格。

2.利用角色游戏进行品德教育。角色游戏是孩子们模仿成人进行社会性交往的活动,游戏中可深入渗透品德教育。如:“营业员’,热情招待客人;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司机”开车靠右行;“小交警”严格执法;“银行”工作人员规范操作、正确记录;“顾客’,有序存取钱等。角色游戏能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既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又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3.利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进行品德教育。德育内容可根据班级幼儿的个性特点,有计划实施的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幼儿思想品行向良好方向发展。如:“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三月十二”的“爱护小树苗”教育;“九九”重阳节是“敬爱老人”的教育;“十一”的“爱祖国”教育等。不同领域相关内容渗透实施,让孩子的作品参与到主题墙布置中,能使幼儿在系列化的教育活动中“学一点知识,懂一点道理,做一点实事,养成一种品德”。

二、优化教育环境,注重品德教育的隐性渗透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良好的环境能让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良好的情感,这是实施品德教育特别关注的问题。如:活动区入口处粘贴的鞋子图标就表示这区能进这几个人;工作盘和柜子边上都贴有相同的图标,幼儿根据图标能为工作盘找“家”。环境中的图标,巧妙使其与孩子对话,无声提示孩子遵守操作的规则和秋序。班中的主题墙与活动区,都是进行德育的良好谋介。如:“值日生’,记录栏,提示孩子们早到、认真做好值日生工作;寝室的楼梯侧面上写着:“说话轻轻、走路轻轻”等文字,提醒幼儿养成有序安静入眠的习惯。生物角拥有各种花卉和小动物,孩子不仅享受了自然带来情趣,也参加浇水、洗涤器皿、喂养小动物等劳动,培养幼儿劳作意识和珍爱生命情感。

三、以家庭、学校、社区共建为平台,拓展了德育范围

幼儿德育工作应延伸到家庭、社区,使德育途径由单一化转变为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活动,共同创设幼儿发展的最优化平台。“请进来”活动可邀请家长一起收集素材,布置班级的“主题墙”,让墙壁成为德育的有效阵地;邀请交警叔叔、消防大队的官兵为孩子讲解交通知识和火灾自救方法;邀请家长(牙科医生)来园给孩子们讲解预防龋齿知识等。“走出去”活动中,把德育的课堂放到社区共建单位,如:带领幼儿祭扫烈士墓、参观周边菜场、邮局、图书馆、超市等地,把社区资源作为品德教育的内容,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成为社会一份子的快乐与责任。通过幼儿品德教育的实践和探索,品德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渗透在幼儿与同伴与成人的各种交往关系之中。树木只有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开花结果。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拙,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作者:陈玲 单位:福建省建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第二篇:幼儿品德教育中绘本的作用

一、绘本蕴含的内在特性

1.内容的情趣性。绘本深受幼儿喜爱的重要原因在于绘本蕴含着特有的趣味性与鲜明的人情味。绘本的画面表现为直观、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文字优美、流畅,通俗易懂,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

2.内涵的哲理性。优秀的绘本凭借着简单的画面、简练的文字描述阐述着深刻的内涵,将丰富的人生哲理传递给幼儿。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美国著名的经典阅读绘本,作者将“爱”这个永恒的主题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简练的对话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作者借助于人们,尤其是儿童钟情的兔子形象表现“爱”的主题,借助于大兔子与小兔子间的对话,丰富的表情以及大胆夸张的动作将“爱”的主题诠释得完美无缺。

3.图文的交融性。绘本的主体是图画,图画呈现出动态性与流畅性、和谐性、完整性。有的绘本文字少,画面多;有的绘本文字多,画面少,优秀的绘本中的文字能通盘考虑情节、场景、人物之间的变化,优秀的绘本能将图画与文字完美结合起来。

二、绘本阅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意义

绘本是一种特殊的儿童文学形式,幼儿阅读绘本有利于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秀的绘本幼儿阅读后内心世界会得到丰实,情感会更丰富,智慧会得到启迪。幼儿阅读优秀的绘本,幼儿的思想品德得到提升,有些优秀的绘本幼儿阅读后能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的强烈情感;有些优秀的绘本有利于培养幼儿诚实、自信、友善、讲文明、有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1.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幼儿阅读优秀的绘本常常会表现得欣喜若狂、兴致勃勃、情趣盎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幼儿表现得激动、兴奋;幼儿的小脸蛋会表现红扑扑;幼儿会手舞足蹈,幼儿们沉浸在绘本之中,通过阅读绘本体现人间的真善美、假丑恶,通过阅读绘本学会与他人分享、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促进自身社会化的发展。通过阅读绘本幼儿会自觉养成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爱护公物等必要的社会行为规范。

2.发展幼儿的个性。优秀的绘本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有利于培养幼儿诚实、勇敢、坚强的个性品质。优秀的绘本传递给幼儿“正能量”,会让幼儿形成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等品质。

3.培养幼儿的兴趣。一个人阅读的兴趣应该从童年时代就进行培养,而绘本这一独特的形式能将幼儿轻松引入快乐的阅读之旅。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幼儿是天生的幻想家。幼儿喜欢想象,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想象力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不少绘本给幼儿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绘本中多样的形象,丰富的情节,有趣的故事为幼儿的想象力的培养提供了支撑。

三、利用绘本阅读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策略

新纲要鼓励教师利用绘本,让幼儿感受绘本内涵的丰富,让幼儿感到良好的品德教育,鼓励教师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温馨、祥和的绘本阅读氛围,以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1.教师引领。教师应成为幼儿阅读绘本的引领者、指导者、点拨者。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让幼儿沉浸到绘本之中。比如,幼儿阅读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时,教师可以用柔和的语言提醒幼儿:要慢慢地翻,仔细地看,还可以与同伴悄悄地讲一讲鼠小弟吃苹果时有哪些良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还可以辅以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正确动作的示范,在无形之中给了幼儿正面的影响,促进了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

2.家长配合。有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无法让每个幼儿都拥有同样的绘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绘本做成PPT在电脑上显示出来,并在班级网站上发帖,这时家长就需要密切配合教师,在自己家中的电脑上让幼儿完整阅读绘本,在家长的配合之下,能让幼儿更全面更细致地阅读绘本。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合作互助、自信、坚强等品质。

3.游戏延伸。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很多时候幼儿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在游戏中实现的,幼儿在游戏中理解并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形成生活中的正确态度与积极的情感。当幼儿阅读绘本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时,幼儿会不由自主地对绘本中的角色作出“回应”,幼儿会用自己独特的动作或简练的语言对绘本中的有关角色进行“回应”,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游戏的方式去拓展延伸绘本内容,让幼儿去探究绘本,去加深-对绘本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品德修养。总之,幼儿在与绘本中角色的心灵对话中,徜徉在闪烁着人性光芒、闪烁着人情味、童趣味的图与文字之间,幼儿的眼界会更开阔,诚实、勇敢、自信、坚强等品质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幼儿的社会性情感会得到进一步的激发,幼儿的道德品质会进一步形成。

作者:顾敏 单位:江苏如皋市吴窑镇中心幼儿园

第三篇:幼儿品德情境互动教育

一、优秀的教育环境,能够促进幼儿思想品德的发展

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于幼儿的身心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情境互动教育正可以通过感知器官和丰富的道具、场景让幼儿对此感兴趣,让孩子对于学习产生无限的乐趣,同时可以促进孩子深入了解教材,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幼儿园的教育更应该注重思想品德的教育,这样有利于促进幼儿思想品德的发展,并且能让其融入到自然环境中去。幼儿园可以通过方案设计、情境规划营造出适合幼儿成长的舒适、乐观、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孩子的思想品德发展,并且通过美好环境提高幼儿心情愉快的程度。以下是具体方案:

(一)提高教师精神面貌

在情境互动教育中,幼师对于孩子的影响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学习中,教师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要充分的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用心的观察每名幼儿的特点,并且通过与孩子们的沟通、交流,使自己成为幼儿心中的好朋友,用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提高幼儿的思想品德意识。例如当教师在打扫卫生的时候,一个小朋友主动来帮助老师扔垃圾,教师微笑着对孩子表示感谢,这样长期下去,就会养成小朋友乐于助人的品德,并且会在其中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二)利用植物进行熏陶

在当今社会,很多幼儿园都会采用植物、花草对学校内进行装饰,幼儿园会设计一些卡通形象,例如:小兔子、小狗等,通过这些卡通形象提高幼儿对校园的喜爱。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为幼儿介绍自然景观中的各种植物,以及植物被装饰后呈现的卡通形象。教师还可以通过动画的形式或者游戏,让幼儿知道乱踩草地是非常错误的行为。幼儿园可以在不同的植物旁边插上标志性的旗帜,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提高孩子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利用墙画进行感染

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墙面上进行各种彩绘,可以画一些故事里的卡通人物,通过这些童话故事对小朋友们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欣赏这些童话故事的同时,学会怎样辨明善恶。

二、开展互动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幼儿思想品德的发展

情境互动教育需要实践活动进行支撑,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中的真实故事对小朋友进行教育和宣传。由于计划生育的要求,我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因此很多孩子就是家里的“小祖宗”,如果有一点不顺心,就会各种耍脾气。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或者母亲节那一天,组织同学们制作礼物,让小朋友在制作礼物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劳动的不容易,让他们亲身体会父亲、母亲工作的辛苦,从而让他们知道孝顺和尊重父母。思想品德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实践活动恰恰能促进孩子们思想品德的发展,能培养小朋友遇事亲力亲为的习惯,让他们可以从小事做起,将在实际活动中学习到的美好品德应用到自己成长的道路上,从而促进孩子们思想品德的发展。

三、实施日常渗透性教育,从而促进幼儿品德的发展

日常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互动的教育模式体现的是一种渗透性和影响力。通过日常生活中许多真实事情,培养出孩子们优秀的人格魅力。日常渗透性教育的活动形式有很多种,幼儿园为了促进孩子们思想品德的发展,他们一般会从幼儿的游戏、生活、劳动和学习等方面入手,通过情景交融,以景触情的形式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孩子们优秀的品德。以下列举了两个日常渗透式教育的方式:

(一)学习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教师还应该结合一些名人事例对小朋友进行分析,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的学习习惯。要教孩子们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通过情境互动的模式,让孩子们知道自主学习的好处,从而提高他们对自主学习的喜爱程度。

(二)游戏

游戏的过程可以培养孩子们团结互助的行为品德,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例如在进行剪纸游戏的时候,可以把小朋友分成不同的组队,每个小组只发一把剪子和一张纸。在游戏的过程中,很多孩子会没有剪刀用,因此他们就会自觉的建立一种秩序,从而使每个小朋友都能参与到游戏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小朋友在使用剪刀的时候,会意识到先人后己,团结互助,对于这样的小朋友,教师要对其进行表扬,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活动知道团结谦让是一种美德。

幼儿品德教育范文篇10

一、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幼儿园承载了重要的儿童教育功能,但当前大多幼儿园片面的注重幼儿知识教育,并没有行使儿童德育的重要功能,这就衍生出了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的一些问题。

(一)游戏活动中缺乏品德教育

儿童道德建立是儿童在与环境的不断交互中完成的,游戏活动是幼儿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幼儿教育而创建的一种复合儿童特点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往往能够更多的明白事理,建立道德观。但就目前来看,许多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大多由教师主导来完成,制约了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使得儿童在建立道德的过程中往往过于被动,从而影响了德育效果。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中,儿童都想扮演“爸爸”这一角色,这时教师往往随意的定下角色,并没有考虑到儿童的想法,也没有教导儿童要懂得谦让、分享,在游戏活动中并没有渗透品德教育。

(二)教学活动中缺乏品德教育

幼儿园教学活动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同时教学活动也是幼儿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当前许多幼儿园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理解比较片面,单纯的注重教学活动的知识教育功能,忽略了德育。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儿童对技能的掌握和对知识的认知,例如在小兔子捉迷藏这一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要求儿童能够跟随音乐进行表演,并没有注重儿童团结精神的培养。

(三)日常生活中缺乏品德教育

幼儿园不仅仅是儿童重要的教育环境,同时也是儿童重要的生活环境,但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缺乏对品德教育的渗透。幼儿园接触到品德的地方非常多,例如清晨进入校园的一句问候,对其他小朋友的一句感谢,放学之后对教师说一声:“教师再见。”等等都是关系到儿童良好品德的培养。生活是最好的教师,但当前幼儿园生活中还缺乏这种品德教育。

二、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途径

儿童的品德教育应当渗透到幼儿园环境和活动中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从幼儿园品德教育问题分析出发,下面针对性的提出幼儿园儿童品德教育途径。

(一)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儿童思想单纯、思维跳脱,正处于爱玩的年纪,游戏活动不仅符合幼儿的特点,同时也是幼儿认知世界、改变自己的重要平台。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要团结合作,懂得谦让,树立儿童正确的道德观。例如,在游戏活动中,如果一个儿童不小心撞到了另一个同学,教师要引导儿童说:“对不起”。让被撞的儿童说:“没关系。”通过这种礼貌用语的使用,来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还能够在儿童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也许一次两次儿童不以为然,但养成这样的习惯之后,儿童会慢慢理解到道德内涵。

(二)教学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儿童的品德行为和品德意识是在与外界环境的不断作用下而建立的,对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来说,教师不仅要教会儿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渗透品德教育的内容,以此来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例如在幼儿园大班《认识家乡》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在的城市,以及这座城市的特点,之后进行知识拓展,告诉儿童:“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祖国也是我们的家乡。”以此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此外,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一个儿童讲一个关于品德的小故事,之后问学生,“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呀?”让儿童在品的小故事中自己探寻内涵的高尚品德。

(三)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