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实践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2:12:29

幼儿教育实践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篇1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着重强调了体育和德育的培养,把体育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人的幸福在于“身体精神都健康”的说法,并把健康的身体看作是“能工作”、“能忍耐劳苦”的先决条件;他特别重视德育,把德行排在各种品行的第一位,认为知识与德行相比居于次要地位。在知识学习和教育方法上,洛克也提出了许多建议,他强调激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儿童的兴趣,照顾儿童的实际能力,主张多鼓励、诱导。

(一)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把体育放在优先的地位,他在开篇就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很有远见的,他特别指出,我们要工作和幸福,必须先要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要先有强健的体格。洛克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专心研究过医学,很重视健康教育的细节。他反对娇生惯养,主张儿童从初生起就应开始锻炼。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将健康教育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二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洛克又根据当时的具体生活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睡硬板床,要早起;衣着要适体;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他强调要给儿童以原则性的指导,使他们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道德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洛克认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他一切成就的获得就愈容易”。从洛克在《教育漫话》的论述中不难看到,他首先强调,成人应引导儿童的欲望顺从理性,反对溺爱和纵容;重视幼儿应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总是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诱惑或他人的影响,欲望就会随之出现,但关键是我们如何使自己的欲望遵从理性的指导。他说,青年人失掉了德行是很少再能恢复的。这也是他重视德行的原因。其次,在形成道德的教育方法上,洛克提出,要注重自我克制,及早进行管教,慎用奖励与惩罚,虽然儿童因幼小而无理智,成人应当依据理智去约束儿童,不可放纵溺爱;重视儿童的兴趣,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去诱导他们,不能靠规则,而要靠练习;重视使儿童心里有礼貌,而不必过早计较举止上的礼貌,要避免不良伴侣的不良影响,同时注意榜样的正面作用。洛克在该书中还论述了诚实、智慧、勇敢、仁爱等美德,但他尤其重视“礼仪”,他认为,这些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朋友,也能更好地锻炼一个人的能力,同时,还能让一个人获得多方面的学识。这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社会领域中很多方面的要求一致,对我们当前幼儿教育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方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人生成长的摇篮。”洛克在《教育漫话》里也强调,父母应尽可能地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及家庭教育环境,要从自己的言行举止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正所谓“身教胜于言传”。

(三)知识教育应注重基础性与实用性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将智育放在体育和德育之后论述,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德行和智慧比学问要重要得多,但有才无德却是万万要不得的,这在今天仍然是我们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洛克主张儿童学习两种知识:一是基本的文化知识;二是实用的技能知识。洛克批评当时人们对教育内容只流于一两种文字的认识时强调:德行重于学问,学问的内容必须是实际而有用的广泛知识。这两点可谓是洛克的醒世之言[。洛克反对把读书当作任务强迫儿童去学,他主张: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给他们的课本要选容易、有趣而又适合他们能力的书,书中的乐趣就可促使他们前进;鼓励孩子们的好奇心;及早在约束最少的时候去了解儿童的气质,重视孩子的兴趣;学习在于日积月累,一次不能贪多。

二、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实践中值得反思的问题

从上述几个方面来反观我们现在的幼儿教育,还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主要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不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有调查表明,大多数幼儿园户外活动的时间不能达到《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的要求。基本的体育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也少有配备,一些幼儿园把户外活动变成了室内活动,更有一些幼儿园把本来的体育和游戏活动也变成了易于操作和管理的室内自由游戏。我们常常听到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安全”似乎成了体育或健康教育问题的挡箭牌。《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好像每个人都很清楚,但不容乐观的现实情况是体育课或活动课在学校里根本得不到重视。此外,社会观念的影响也让家长的教育观念一味追求幼儿的文化知识的掌握,忽视幼儿身心的健康,以至于近视、营养不良和肥胖愈趋低龄化报道屡见不鲜。只偏重某一方面的教育不是科学和真正的教育,我们所提倡的全面发展教育不仅包含着丰富的道德要求,还有适合幼儿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的教育。

(二)道德教育在幼儿园及家庭中都不能有效落实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导致的社会急剧变化,我国幼儿教育也随之出现很多新的情况,面临着巨大挑战:一是独生子女过多,溺爱孩子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我国独有的“留守儿童”现象的大量存在,很多在“关键期”需要父母为孩子树立正面榜样的时候,家庭教育却缺失了,甚至儿童连最起码的安全、卫生、自我保护等常识都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我们的幼儿道德教育问题就更加凸显了,这正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难题之一。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所论述的“礼仪”等美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还存在很多困难,虽然幼儿德育目标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集中表述,具体内容也在《纲要》等文件中出现,但幼儿园在实践过程中受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再加上社会对人才考核机制的影响,德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在我们的幼儿园中,道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要么是德育内容离儿童现实生活太远,要么是方法上更多地是对幼儿进行滔滔不绝的道德说教。

(三)知识学习和习惯养成过度成人化倾向

当下,成人(主要是父母和老师)的需要和愿望代替了孩子的兴趣。现在的幼儿一方面每天遵从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一项又一项任务;另一方面又要按照父母的要求完成各种培训,甚至周末往返于各种培训班接受训练,这是对幼儿身心的摧残,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很多关心教育的人们一边在叹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缺乏创造性和积极性,一边又默视着学生在幼儿阶段完成成人布置的各项任务。笔者在指导学生教育见习和实习活动中,观察到更多的现实情况是,教师给幼儿布置的习字和算术作业比小学生的还要多;命令代替了一切,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与老师所给的标准答案一致时才会得到表扬,否则就会被忽视,甚至被批评或轻视;本来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教育却变成了家长的习惯代替了幼儿的兴趣,家长的“理性”盖过了幼儿的正常发展。

三、洛克《教育漫话》的启示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篇2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幼儿教育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对话以及问题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以及思考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该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主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创设课堂结构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表现。同时,随着改革创新口号的提出,幼儿教育以及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融合了实践的观点,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改善了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

传统的学习观念将学习成绩的提高作为首要目的,该思想的存在不仅扭曲了学习的意义,也禁锢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摒弃的消极思想。在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即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学习”、“学习能给我带来什么”、“学习将使我成为怎样的人”等问题,解除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犹豫,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课堂中积极提问的兴趣。同时,教师应适当放宽对学生学习计划的安排,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创造,提高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只有这样,学生在无压力的状态下才能善于提出个人的疑惑。这对于学生长远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2.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

创设对话式教学的课堂结构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学习效果是十分必要的。而课堂结构的创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第一,课前准备。在学习开始之前,教师可以首先布置学习任务和思考内容,引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和实践,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感悟学习的乐趣所在。此外,课前准备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增强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第二,课堂安排。教师在进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课堂学习气氛,使学生明白教师授课的重点所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利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教师和学生之间目光的交流、教师肢体语言的表达等都是对话式的交流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大有益处。此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更加有效的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第三,课后反馈。课后反馈是教师在教学中较为容易忽视的环节,即课堂学习结束后,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此外,多与学生进行课后交流,了解自身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缺陷,及时改正,及时补充。

3.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带领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措施实施的根本目的,只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才能有进一步思考的欲望和动机,也才能取得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的能力是教师的首要考虑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出发:第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有效的学习方法应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及课后复习巩固三者相结合,此外,应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学习的系统性,避免知识零散、不成体系的现象出现,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进而激发学生课堂提问的兴趣。第二,理论结合实践,增强知识的现实参照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践,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问题的兴趣。

4.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

建立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得学习得以保持,是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中较为先进的教学举措。恰当的成绩评价与鼓励体系应以改进学生的学习现状为目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2]。同时,鼓励机制建立的实行对象主要是良性行为,即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表扬和奖励,而对学生的错误则不予鼓励,以此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良性竞争和互相学习,对于进步较大的学生也要进行一定的表扬和奖励。成绩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该力求多样化,评价内容应力求丰富,即将理论知识成绩和实践能力作为日常考核的重点内容加以强调,此外应包括课堂表现等方面,以此实现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组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在学习中形成自身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培养独立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对于变革教育发展模式以及创新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的内涵以及实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以及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的素养以及能力。

作者:张旭敏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六一幼儿园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篇3

【关键词】童谣教学;存在问题;价值思考

童谣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生活作息的体现,也是智慧的结晶。因此童谣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童谣带有独特的韵律和韵味,浑然天成,朗朗上口,为人们所熟记和流传。与此同时,那些浅显易懂,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童谣,调动了幼儿对学习童谣的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传唱过程中感受童谣所带来的教育意义,寓教于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传统文化渐渐消失,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和影响,直接体现在幼儿的童谣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如下:

1.幼儿缺少对童谣的兴趣和积极性。网络和电子产品的发展,使得幼儿的兴趣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互动游戏转化为对虚拟游戏的热衷,而对于童谣这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活动渐渐失去了积极性。

2.幼儿缺少对童谣的识忆和运用。幼儿只有对童谣进行识忆,才能进行传唱或者游戏中进行运用。许多童谣虽然韵律感强,但语句长,又难以贴近实际生活,对于幼儿来说,难以理解,因此很难进行识忆。

3.幼儿缺少对童谣内涵的思考。幼儿由于受到阅历的限制以及文学积淀的制约,接受和理解童谣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很难去思考童谣所蕴含的意义及内涵,并如何对自身习惯素质的培养。

二、教改后的童谣教学

以大丰区实验幼儿园为例,在起初的童谣教学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进行反思调整,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出了比较适合当代幼儿的童谣教学方案:

1.将童谣与游戏融合:单纯的童谣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游戏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让童谣和游戏相结合。如:童谣《两只小猫》中,通过播放Flash动画让幼儿对童谣产生兴趣,在吟诵基础上进行角色扮演,让师幼、同伴之间产生互动交流。游戏情境始终贯穿童谣教学中,幼儿能够在玩中学,学中玩,强化幼儿的识记。

2.因材施教,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年龄段采用不同内容和形式的童谣。如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记忆力有限,尽可能的选取简单、韵律感强,通俗易懂的童谣。比如《风来了》这类童谣语句短,贴近生活。并结合地方语言特色,采用淳朴的大丰话幼儿能够有效生动的进行记忆和运用。

3.创设情景,引导思考:合理利用园内资源,结合本园亲近母语特色营造温馨和适宜的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幼儿。在进行童谣教学时,教师应该适当引导,使幼儿产生思考,理解童谣的内涵,当发现幼儿进行创新性思考及活动时,应该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鼓励。与此同时,利用平日的非集体教学时间进行随机教育,将特色童谣学习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示范、感知。

三、童谣教学的价值思考

通过观察幼儿在童谣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幼儿的积极性和行为习惯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整个学习氛围也变得活泼热闹。

1.有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悟能力。童谣内容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不仅给幼儿带来了快乐,也激发了他们对语言学习的激情,语句结构的简单和极强的韵律感,使得幼儿容易理解和记忆。在熟练吟唱的同时,也提升了幼儿语言的组织表达和感悟能力。在此基础上,如果幼儿和同伴在玩耍或者互动时,能够较好的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使整个交流过程顺畅,改善幼儿之间的关系,让大家能够很好的融入到集体行为活动中。

2.有利于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幼儿时期,是大脑逻辑思维能力高速发展的阶段,通过童谣教学对幼儿智力进行开发,能够很好的帮助幼儿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例如童谣《高高山上一头牛》:“高高山上一头牛,两个犄角一个头,四个蹄子分八瓣,尾巴长在身后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掌握简单的数字变化,以及数量逻辑。教师举一反三,幼儿能够融会贯通,思考其他动物关于数字的逻辑。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又掌握了不少常识。

3.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童谣的一大基本特点是贴近生活,来源生活。这一特点决定了许多童谣蕴含着基本的行为习惯,如《保护环境》,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幼儿的传唱,使幼儿牢记于心,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实践生活中去践行,去约束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可塑性强,以童谣的形式对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是幼儿乐于接受的,同时也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实践探索的总结童谣教学作为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对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幼儿对童谣的兴趣,提升个人的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幼儿美好心灵,使幼儿积极健康向上。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发现教学中的不足,进行思考调整,有助于提升自身教学素质,更好的为以后的教学服务,与幼儿同发展,共进步。

参考文献:

[1]孙红燕.谈童谣教学[J].教育管理研究,2012,(53).

[2]韩丽娟.浅议借助童谣培养幼儿审美能力[J].时代教育,2010,(9).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篇4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自觉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我尝试过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去专门教授,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钮吱钮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

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的多。

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在实践工作中,我发现幼儿对音乐课的接受相对困难,一般的授课程序是:让幼儿学会歌词——教师范唱——幼儿学唱——熟悉后独立演唱。整个过程显得呆板,而孩子在演唱时也无精打彩,拖着长音毫无美感可言。

于是,我作了如下尝试,首先,对幼儿学习记忆歌词速度慢、时间长上做出改进,针对幼儿先天具备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应当加以有效地引导和利用。授课前我为幼儿设定歌曲的主人公,请幼儿围绕设定的主人公编歌词,对幼儿的思路作简单的引导,让他们抓住重点去描述。比如:为小鸡编歌词必然要想到小鸡怎样叫,它有什么样的代表性动作,独特的本领等。当然,一首歌曲的歌词应当符合整齐的韵律,在幼儿创编的过程中,我在认可他们创编成果的同时,对不符合要求的地方稍作改动。这样,一首由幼儿亲自参与创编的歌词内容就产生了:“小小鸡,叽叽叽,东跑西跑捉虫子,叽叽叽叽叽叽叽叽。”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大地肯定了幼儿的成绩,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很轻松地便学会了歌词,再由教师为其配上乐曲,幼儿不需要教师范唱就能跟上乐曲自如地演唱。

这样,一项平时不易被幼儿接受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达到了教学效果,孩子们再也不会觉得上音乐课枯燥乏味了。将这种教学方法推广到其它类型的课程中,同样会取得预想不到的效果。而这一方法的本身也为今后幼教课程改革任务中怎样激发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与幼儿进行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较特殊的一面也体现在教师与幼儿类似于母子一样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园后,与教师交往的时间比同父母交往的时时还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依赖,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表扬的话都使孩子的心灵受到很大的触动,所以我们对待孩子也应该像妈妈那样耐心、细致、关怀备致。

我带的班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男孩叫兵兵,刚入院的第一天,他那两道像用眉笔勾画过的眉毛一下子就引起我的注意,我很好奇地用指甲轻轻地蹭了蹭,原来是一些附在眉毛里的脏东西,再看他的衣服更是污浊不堪,两只夹脚的鞋子也换了个儿。随后在与这个男孩的交谈中,我却发现他不愿让人亲近,机灵的大眼睛不敢与人正视,说话时吐字不清。通过间接地了解,我得知他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没得到母爱,导致他从小就对异性成人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性。为了让他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起来,我对兵兵倾注了特别的关爱和照顾。首先必须让他从情感上接纳我、信任我,才能让自己对他的教育按计划顺利地进行下去,其次再对幼儿进行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与幼儿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及情感上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才能使他们自信快乐的生活学习,身心得全面发展。可见,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我们的工作中同样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她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师妈妈,又是与他们平等交流的伙伴,只有认真地去演好这些角色,孩子们才会从心底里喜欢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使我们真正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篇5

一、陶行知论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明确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培养”,“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如待到他们入学后再去纠正其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即使教师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往往事倍功半,很难予以改正,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因此,幼儿教育不仅是人生的基础,也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得好,学校教育就顺利,反之,学校教育就难以成功。陶行知认为,最需要和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农村,“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乡村幼稚园,是乡村社会普遍的、永久的需求”。创办乡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这是因为,“在中国乡村里,幼稚园格外来得需要。乡村幼稚园除了为幼稚儿童造幸福以外,还可以节省农忙时农妇的精力,又可以间接帮助小学生减少缺课”。“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所以乡村幼稚园的功效比城市幼稚园还要大”,陶行知非常乐观的认为,倘使办理得当,乡村幼稚园可以先小学而普及。

二、主张创办适合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

幼儿园,并提出了普及幼稚教育的设想陶行知尖锐地指出,当时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陶行知提出,新创办的乡村幼稚园,要改革这三种弊病,只有“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把富贵的幼稚园化成平民的幼稚园”,幼稚园才真正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普及。首先,建设适合国情的幼儿园。陶先生分析研究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指出中国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且农村经济萎缩,农民生活极度贫穷,文化落后。农村又是最需要幼稚园的,所以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势在必行、毫无疑义,但必须对幼稚园进行根本变革,使之适合中国国情方能到乡村去。要充分利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其次,建设省钱的幼儿园。陶行知办幼儿园的目的是普及人民大众的幼儿教育,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是他办园的重要原则。如何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是他思考的主要问题。陶行知指出,省钱的第一个办法是打破外国偶像,因为幼儿园的教材、教具和玩具都依靠外国,外国货价格昂贵,自然费钱很多,费钱既多,自然不易推广。第二个办法是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从本村挑选一二天资聪敏、富有同情心的妇女,经过相当训练之后,担任乡村幼稚园的教师。第三个办法就是运用本村小学手工科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用少的金钱办出好的教育。第三,建设平民的幼儿园。陶行知指出,费钱的幼儿教育,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而平民子弟是没有份的。因此,他提出打破富人对幼稚园的垄断,建设平民化的幼儿园。在陶行知看来,“幼稚园花钱既省,取费自廉,平民的儿童当能享受机会均等。教师取之乡间,与村儿生活气味相投,自易亲近。这两件事都可以叫幼稚园向平民方向行走”。在创办中国化的幼稚园的同时,陶行知还大力倡导普及幼稚教育,他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他身体力行,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为幼儿教育走向中国农村做出了表率。他说,“将来全国同志起而提倡,使个个乡村都有这样一个幼稚园,使个个幼儿都能享受幼稚园的幸福,那更是我们所朝夕祷祝的了”。

三、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陶行知强调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生活。他指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的教育,过什么样的生活就是受什么样的教育。如果我们把幼儿的教育与幼儿的生活相互割裂,把教育看作是幼儿生活之外的东西,那么幼儿的教育就远离了生活。因此,他认为选择幼儿教育内容应考虑幼儿的知识经验基础,应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去寻找丰富有趣的内容。贴近生活的教育更有利于幼儿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利于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陶行知要求必以家园所住地为中心,要充分运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陶冶儿童,他坚决反对洋化的教育内容,反对脱离幼儿生活实际的教育。主张周围环境中的地质、昆虫、野兽、鸟雀、草药、环境卫生、花草树木、瓜果豆菜、日月星辰等都应成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可以说,教育内容生活化是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重要特色。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实验能充分说明这一点。陶行知主张结合中国农村的实际生活来编写教材,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和幼儿的实际生活相连,把附近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出产物品以及儿童歌谣、儿童故事、儿童游戏、儿童语言等搜集起来,加以编制,作为教育幼儿的课程、教材。如燕子矶幼稚园四周有滚滚长江,燕子矶头有四季新鲜的花草农产。

他们将之充分利用,以红薯、蚕豆等作为香甜的土货点心,以麦杆、豆杆等废物为手工材料,以芦苇、野菊花等可爱的自然物为玩具、教材。幼稚园的课程就是依生活所需而设置的,有洒扫整理、音乐、画画、手工制作、讲故事猜谜语、学数数、学读法、游戏、生产教育等。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而且不用校工,减少了开支。在生活材料方面,以不花钱或少花钱、就地取材为原则。在燕幼四周,好似满山遍地的废物,都是极好的材料,这一层,从不曾感到没有,只愁着不能充分利用。据当时短期的实验,得到许多可以利用的东西如下:香甜的土货点心,如红薯、蚕豆、豌豆、大豆、红豆、面粉、玉蜀黍、萝卜、芋头、藕等;上等的废物手工材料,如玉蜀黍的棒子、麦杆、豆杆、荷叶、糖果皮、果核、破袜子、破布片、旧报纸、鸡蛋壳、旧邮票、木头、贝壳、鸡毛等;可爱的自然物,如石子、松针、芦苇、棉花、松果、小鱼、虾、河蚌、小鸡、螺蛳、蜜蜂等。在教学方法方面,陶行知主张解放儿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他看来,只有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他强调把培养儿童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而发挥创造力的先决条件就是解放儿童。为此,陶行知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时间。

陶行知特别强调要解放幼儿的空间,把学生从牢笼式的学校中解放出来,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寻找真知识。他殷切地嘱托教师:“领导小朋友冲锋到大自然里去追求真知识”,“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清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的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只有解放了空间,幼儿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的创造力。陶行知认为,学校周围的环境就是教育幼儿的最好课堂,因此要特别注意校址的选择,要求不仅自然环境优美、雄阔,而且社会风气优良、淳朴。如他创办的燕子矶幼稚园四周有滚滚长江,燕子矶头有四季新鲜的花草农产。他还主张,“把房屋的教室打破,房屋的教室,不过是用来遮风避雨的地方,我们要把幼稚生放到大自然界里去,要以幼稚生足力所能到的地方为教室的范围。高山之巅可以写生,长林之内可以游唱,草坪之上可以谈心,这是神秘的大自然为我们设下的幽美而富丽的教室,我们不要辜负了他的美意”。尤其是室内设备极其简单的幼稚园,更应该常常把幼儿放到大自然里去。既然孩子们的学多是在户外,教学内容也相应改变,要增加谈话、故事、游戏、唱歌、手工的份量而减少读书写字的份量。

陶行知还特别强调要解放幼儿的双手,鼓励幼儿自制教具、玩具。陶行知认为穷国也能办好教育,一是可以玩些不花钱的把戏,“运用本村小学手工科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二是可以教幼儿“自造枪炮”,鼓励儿童自造仪器和教玩具。他提出老师要学会充分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实验材料,并引导幼儿注意收集各种废旧物品,如各种瓶子、管子、布料、纸等等,教师还要引导幼儿利用家常用品和废旧物品自己制作教具、玩具。为办成经济节省的平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的教师就利用玉米棒子、麦秸、豆杆、荷叶等自制各种教具和玩具。陶行知曾利用农村随处可见的沙和水制作了“清水沙盘”,“清水沙盘”不但是一个玩具,而且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学习工具。

四、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师资培训

要想在全国普及幼儿教育,就必须有相应的师资力量,陶行知认为“普及教育的最大难关是教师的训练”。按陶行知的估计,想要普及幼稚教育,全国至少需要幼儿教师150万,在旧中国财力不济的情况下,这么庞大的师资需求是一个最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陶行知提出了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两种途径。他说:“幼稚师范是要办的,但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纵然如此,我们也不能专靠正式幼稚师范去培养全部的师资。”一是创办新型幼稚师范。陶行知提出:“现行师范教育将学理与实习分为二事,简直是以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所出的人才和普通中学不相上下”,幼稚师范里的功课不免有些繁琐而近于闭门造车,进了三、五年的幼稚师范,到了幼稚园去还不免感到手足无措。幼稚师范必须根本改造,才能培养新幼稚园之师资。在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设置上,他主张安排儿童文学、园艺、美术、音乐、自然科学、医疗卫生、家庭伦理以及幼稚园活动等。陶行知创办了晓庄师范第二院,即幼稚师范学院,幼稚师范学院根据其生活教育理论,改革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摒弃了传统教育中学用分家的弊端,采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来培养幼教师资,师生们经常在一起开展各种教学做的讨论会、演示活动,通过这种方法使幼儿师范生获得实际有用的知识,培养出来的幼教师资大多成为幼教的行家里手。二是采用“艺友制”培训幼儿教师。陶行知认为,单靠幼稚师范培养师资显然是不可取的,同时也是不可能的。陶行知用穷办法来解决穷国家的幼儿师资问题,提出了解决当时“师荒”的第二条途径———“艺友制”,这可谓陶行知发明创造的、独具匠心的师资培训方法。陶行知发现传统的徒弟制是一个可借鉴的方法,但是传统的徒弟制有很多弊端,最根本的就是师徒之间关系不平等,师傅不愿轻易传授技艺。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展为“艺友制”。陶行知对“艺友制”是这样解释的:“艺是艺术,或可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他认为:“师范教育的功用是培养教师。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教师的职务也是一种手艺,应当亲自动手去干的。学做教师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师,二是访友。跟朋友操练比从师来得格外自然,格外有效力。所以要想做好教师,最好是和好教师做朋友。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学做教师,便是艺友制师范教育。”幼稚教育的对象是幼稚生,学做幼稚教师的人,离开对象———幼稚生,又怎么能够学得好?

所以,认真说起来,学做幼稚教师要在幼稚园里学,才能得到真正的本领。陶行知认为这种办法不但是最有效力之教师培植法,并且是推广普及教育师资之重要途径。如通过对乡村男教师的夫人、未婚妻进行训练,让其在创办乡村幼儿园的同时培养艺友,艺友学成之后又可另办幼儿园,再培养艺友。多办一所幼稚园,即是多增加一所训练师资的地方,如此滚雪球似地发展下去,即可缓解乡村幼教师资的不足。陶行知同样开展了艺友制实验。如燕子矶幼稚园成立后,燕子矶小学校长丁超的夫人和两位女毕业生随着晓庄幼稚师范教育指导员张宗麟、徐世壁学办乡村幼稚园,进步很快。艺友学习和培训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期:让艺友实地参观幼稚生的各种活动,学做一个儿童的领导者。

第二期:指示给艺友一些具体的方法,如怎样讲故事,怎样带小朋友玩,让他们学习一些做教师的基本技能。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篇6

(1)让家长走进课程。整合家庭教育资源是幼儿生活教育的途径之一。教师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如“邀请家长进课堂“”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玩具”等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教育课程,走入孩子的心里,感受孩子的点滴成长。教师对家庭资源利用的重视也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生活教育的认识,家长会逐渐成为生活课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实施者,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不仅能体验亲子情感和亲子快乐,更获得了对孩子生活教育的感悟。

(2)让课程走入社会。儿童的发展与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区是儿童生活中最先接触的社会环境,与儿童的成长息息相关。幼儿园周边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设施为开放性的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老师带着幼儿走出学校,走入社区,献爱给社区敬老院,献欢乐给社区居民……这不仅是把早教活动带入了社区,而且是把教育带入了社会,更是让课程走入了社会。开放了教育的课程,开阔了幼儿的生活视野,让幼儿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文明礼仪、合作交往、生活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与训练,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适合于幼儿的生活化的教育课程。

(3)让环境贴近幼儿。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许多经验来自于生活。在主题活动中有意识地布置相应的生活环境(生活区角、生活游戏),把生活中的情景搬到主题活动中,以丰富主题内涵。生活内容无处不在,而我们的教育也无处不在。我们不仅要把墙面还给幼儿,更要把把墙面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

二、重视实践,使生活化课程具有可操作性

(1)养成教育中的系统实践。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远重要于知识,它决定着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体现了一个人素质。幼儿的养成教育是需要练习和操作的。首先把养成教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的不同要求清理出系统的养成教育内容,然后设计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区域练习角及生活操作角。这样的训练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教育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生活习惯。

(2)保育中的细节训练。老师在幼儿教育中要十分注重细节训练。如:教师根据天气的细微变化训练幼儿穿脱衣服;训练幼儿的卫生习惯要特别注重勤剪指甲勤洗澡;吃饭的训练要注重训练幼儿食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不吃不洁食物,更要注重幼儿集中思想进食,从小养成专心吃饭、细嚼慢咽的好习惯,特别也要注意不拣掉在桌上或地上的东西吃等细节。在生活化的课程中,让幼儿在操作实践中训练生活经验习惯、掌握各种能力必须注重细节。

三、强调系统,使生活化课程更显融合性

(1)一日活动的内容整合。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的每时每刻都是教育课程,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身体发展,在一日活动中养成各种习惯,获得知识技能,一日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一个又一个的机会。教师在组织、实施时,需要整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的内容:接待幼儿园入园、早教育活动、游戏活动、进餐、午睡等,保教人员及时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生活的条理化帮助幼儿梳理已获得的零散的、片断化的生活经验,并使之系统化、整体化。

(2)主题活动的内容整合。在五大领域教育活动中,都融入了生活化教育理念。整合各领域的教育内容要结合具体的教育实践进行。如在艺术活动中,孩子运用绘画、摄影、编织、蔬菜印画、印章画、粘贴、泥工、线染等技法把自己心中美好的生活展现出来,通过画展、摄影展等形式,全园师生共同分享,感受生活的美好。如一位教师在组织主题活动“伞”时,开展了小品表演、实践操作、交流讨论等活动。孩子们把伞比作“荷叶”“蘑菇”“大树”……把自己比作了“小青蛙”“小白兔”“小鸟”……这种巧妙构思、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篇7

一、挖掘岭南木偶戏课程文化的意义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木偶戏不仅是我国古老而优秀的文化遗产,还是个国际性的剧种,许多国家、民族都有将木偶戏引入幼儿教育的先例。例如伊朗研究者在德黑兰的十所幼儿园开展利用木偶表演来开展无烟家庭宣传教育活动,训练儿童了解吸烟的危害和自我照顾;巴西圣保罗东区的一间日间托儿所使用木偶剧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研究者以伯克利木偶访谈的形式对幼儿的心理症状进行研究;用阅读疗法和木偶疗法相结合增加学龄前儿童的分享行为。当下,东西文化的融汇、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激增都使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但国学热的兴起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幼儿园的课程是奠基课程、教育的开端、启蒙性的课程,传统文化中晦涩难懂、背诵念经式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而充满岭南风情的地方木偶戏作为传统戏剧艺术,除音乐、舞蹈、故事背景外,还将雕塑、绘画、编织、手工制作等融汇其中。木偶戏经过历史的沉淀,所甄选下来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既体现岭南人民勤劳、勇敢、务实、开放、兼容、乐观等个性特征,又向幼儿传递了岭南人民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更建立了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将岭南木偶戏汇编到幼儿园本土课程中,让幼儿在成长中体验和领会岭南文化的精髓,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二、基于岭南木偶戏的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有效整合。岭南木偶戏来源于生活,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表达语言、背景音乐等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幼儿对外部事物的观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建立起感知认识,再对事物与生活的关联来进一步获得价值取向,从而逐渐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以岭南木偶戏来构建本土文化课程中要对收集的岭南木偶戏资源分类整合,将成人化的部分进行重构,将人物角色替换成动物或少儿形象以增强代入感,同时故事内容精简且有教育意义,便于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合理的筛选和改编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对岭南木偶戏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本土课程系统、科学的开发。(二)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环境创设。岭南木偶戏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不仅仅在于本土课程的教授,环境的创设也至关重要,让幼儿感受和体验到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变化,既能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岭南文化精髓,又有助于幼儿的性格塑造和文化素养的提升。1.环境的布置岭南木偶戏融合了音乐、雕塑、绘画、编织、手工制作等多种要素,因此可以使用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形式的环境创设。首先,根据幼儿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将木偶外形丰富的色彩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配以对应的音乐或语言描述。其次,在场景布置的设计上应当注意贴纸和陈设物相关故事的层次和完整性,驳杂的人物形象容易让幼儿产生混乱的认知体验。最后,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的教学主题对贴纸和陈设物进行替换或变更,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还可以增强幼儿对木偶戏的兴趣,从而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2.活动区的布置为便于幼儿进一步体验岭南木偶戏的魅力,将幼儿园的岭南木偶戏体验区设置为以下区域:阅读区:以手工绘本为主要读物,辅以角色卡片。让幼儿对岭南木偶戏形成初步的认知,获取岭南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为后续活动提供先行体验。美工区:以木偶制作、涂色为主,辅以衣物制作、编织。让幼儿进一步接触岭南木偶戏的核心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木偶的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在参与木偶的制作过程中,让幼儿产生人物角色的代入感,从而产生对岭南木偶戏的兴趣和感知。角色区:利用手工区制作的木偶,通过绘本中的先行体验,观看或参与表演。引导幼儿根据绘本来进行设计角色、让幼儿选取喜欢的角色、汇编故事剧本、幼儿角色扮演,形成角色的社会化具现获取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科学区:以视频普及岭南木偶戏的传承与现状,让幼儿获知岭南木偶戏的起源、发展与困境。游戏区:以玩偶、手工制作、涂色、绘画等综合形式,让幼儿自由发挥,制作具有自我特征的人物形象,以岭南木偶戏的形式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深度探索,获取对社会不同角色的认知和构筑初始的世界观、人生观。(三)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主题活动实施。在岭南木偶戏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中,应当切合幼儿个体发展规律,探索和开发出一系列以岭南木偶戏表演为核心,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中的社会交往、语言发展、艺术陶冶、健康习惯等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活动创设中,岭南木偶戏的引入内容与方式尤为关键。在学期初,木偶戏的专题表演、木偶戏艺人的专题访谈、木偶戏的历史探究等一系列活动都有助于幼儿近距离地接触到木偶戏。下一步再参与木偶戏相关的环境创设,制作彩纸、贴纸、手工绘本、木偶人像等,摆放、粘贴各种手工制品来美化环境,用手工制品模仿艺人对岭南木偶戏的表演,再到幼儿游戏活动中即兴创作剧本进行互动,最后将幼儿园接触到的岭南木偶戏文化传递到家中与家长共同分享,展现岭南木偶戏的独特魅力。在相关的主题活动中,从观看表演到近距离的手工制作,再到环境创设、模仿表演,最后的自我构建和与家长的互动表达正是对岭南木偶戏文化的认知逐层递进发展的过程。

三、基于岭南木偶戏的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反思

(一)岭南木偶戏本土课程研发团队的构建。岭南木偶戏根植于民间,民间艺人必定是课程开发的重要参与者。岭南木偶戏如何编制成符合幼儿成长规律的本土课程需要专家和学者的深入研究。教师作为本土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本土课程的重要研发者。家长作为幼儿的监护人,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才能促进本土课程的发展和完善。以岭南木偶戏为研究基础,民间艺人、专家、学者、教师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社会角色对岭南木偶戏文化发展的不同需求等多方面为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信息,为本土课程的开发提供专业的知识和创新的理念。为此,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才能打造出一个符合现代课程建设需求的研发团队,才能使岭南木偶戏本土课程的开发更具实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二)岭南木偶戏本土课程教师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幼儿园教师作为本土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其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对岭南木偶戏的认知程度都会对日常幼儿教育过程产生影响,教师的岭南木偶戏相关知识储备和技能掌握至关重要。在幼儿园的常规培训中心,加入岭南木偶戏的相关培训和考核,组织岭南木偶戏相关的科研、教研课题的探索。在此,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还需要通过学习来掌握相关的知识,往往会出现简单的知识套用和活动模仿,导致本土课程的片面和单一,使本土课程变成纯粹的手工课、艺术课和音乐舞蹈课。所以在培训模块中,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应当系统和完整地阐述岭南木偶戏的文化传承、内容体系和价值精髓,让教师掌握岭南木偶戏的内涵和本质,能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甄别、选择和设计出真正适合幼儿的内容和活动。让每个教师参与到课程和主题活动的设计当中,通过幼儿参与课程中的表现,发现和反馈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动探索和调整课程实施方案,找出岭南木偶戏本土课程适应幼儿学习的启蒙教育方法。同时实施互听、互评的机制,集思广益、互相促进,强化岭南木偶戏本土课程开发教师团队的综合能力。(三)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评价机制。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教育系统各因素、各方面的信息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其做客观衡量和科学判断的过程。在评价过程中,观察儿童在岭南木偶戏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知识技能、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能力、美育、情感价值观等多维度,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性考查。同时对课程的内容和实施过程也要进行综合评价,如:课程内容是否有完整性和连贯性;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是否与幼儿对木偶戏的认知基础相匹配等。再则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是否注意到个体差异,进行适宜的辅导策略;教师是否具备岭南木偶戏的相关知识;教师对自编教材是否熟悉;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是否能跨过木偶戏的人物和事件,深入人物和事件所构筑的世界观、人生观当中。同时鼓励教师加入课程评价中去,充分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倡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课程评价,通过课程评价来改善和促进课程的发展。由于岭南木偶戏融入本土课程中仍处于探索阶段,所以课程的评价是促进和完善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手段。

自十八大提倡文化自信以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校园已经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问题。学前教育作为儿童学校学习成长的第一阶段,将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岭南文化中的木偶戏以多感官参与的模式更为适合幼儿成长,本研究也顺应幼儿园本土课程开发的需求,以期使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开发更具实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014.

[2]黄阿香,杨东红.幼儿园木偶教育活动体系的建构与实施[J].学前教育研究,2018(9).

[3]王海荣.幼儿园木偶教育实践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8.

[4]徐艳贞,叶舒柳.基于岭南传统文化的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5).

[5]TerryR.Shepherd,&JaniceKoberstein.Books,puppets,andsharing:Teachingpreschoolchildrentoshare,PsychologyinSchools,1989,26(3):311-316.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本质;规定性;意义

“幼儿教育应当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社会背景之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甚至重点大学,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在这样的“市场需求”环境下,很多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喜好,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了太多小学化的内容,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严重,幼儿教育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本色。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幼儿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幼儿教育是否应当进行应有的改革,以还原幼儿教育的本色,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分析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一、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内涵

教育具有针对性和阶段性。如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都是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重视教育的阶段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审视幼儿教育的本质。从根本上讲,幼儿教育可谓是基础教育之基础,是启蒙教育。对于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将幼儿教育和其他的教育区别开来,彰显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纵观幼儿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幼儿教育的本质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教育是模仿教育。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学习的行为习惯,都是通过模仿形成。所以说:“正行为示范”是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示范“正行为”,方能促进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幼儿教育是探究教育。幼儿是心智发展尚不健全的个体。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究和摸索,喜欢尝试。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放开双手,解放幼儿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幼儿的双手,放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自由观察;解放幼儿的嘴巴,让他们自由表达。这些解放,都是让幼儿自主探索、健康成长,激发幼儿潜能的有效方式。第三,幼儿教育生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诚然,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幼儿教育的生活性,并结合生活实践内容,强化幼儿的兴趣教育,提高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第四、幼儿教育是期望教育。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引导以及期望,有时会影响幼儿的一生。所以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书香门第”,这句话所暗含的一个道理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作用。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对幼儿的认同感、智慧和人格的启迪,往往会给幼儿一个良好的引导,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所以说:幼儿教育是期望教育。

二、幼儿教育应当怎样做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幼儿教育应当是什么?教师该怎样做?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彻底改变中国应试教育的现状,还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作为教师,应当还原幼儿教育应有的本色,改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在教学中规避小学化的教学内容,彻底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和嘴巴,让幼儿在自由的天空下健康成长,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教育应当如何做起?

(一)重视幼儿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很多思想和行为习惯往往会在幼儿时期形成,并且难以改变。因此,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幼儿习惯的养成。相比较一些小学化的教学内容而言,笔者认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正确引导更加重要。习惯的培养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幼儿受益终生。而且,从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才应当是幼儿教育的核心。

(二)在游戏中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潜能

相比较一些计算、背诗的教学而言,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无疑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幼儿教育的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游戏教学,一方面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团队游戏的方式,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三)尊重和理解,确保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尊重和理解幼儿,通过保育关爱、教育关爱,通过正确的引导,强化幼儿的主体性,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三、幼儿教育本质规定性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对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一方面,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能够有效地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使教师在教学中,还原幼儿教育的本色,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二是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能够有效地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三是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传统的幼儿教育,学生过早地接受小学化的教学内容,致使他们步入小学大门之后,对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已经烂熟于心,从而导致学生出现骄傲的心理,影响学生小学阶段的学习;四是能够有效地还原教育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本质特征,促进教育体制改革的健康进行。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是孩子接受的初级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素质教育的理念,针对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还原幼儿教育的本色,给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王瑾 单位:山西省万荣县示范幼儿园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的对象比较特殊,因此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极为重要。新时期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幼儿教育也逐渐转变了教学模式,开始使用多媒体等设备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合理应用,使得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大大增加,教育效果有了很大改观。

一、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当普遍,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改善教育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不太熟悉、多媒体设备使用不熟练等原因,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另外,再加上有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含义理解存在偏差,片面的认为多媒体教学指的就是为幼儿播放视频和图片等,导致信息技术在推动幼儿教育效果改善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还有的教师虽然使用了多媒体,但教学内容却依旧是照搬传统模式,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幼儿教育思想和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

幼儿年龄比较小,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应依据幼儿心理特点和发育规律,合理选择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资料作为教学辅助。幼儿一般会对色彩明艳、活泼的事物感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这个特点选择资料,就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选项,以便其选用合适的资料。所以,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合理应用,可以为教师提供很大的便利,改善幼儿教育的效果。

(二)有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幼儿教育阶段对幼儿的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但是,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通常是平铺直叙,对于年龄很小的幼儿来说,教学内容很难被理解和接受,效果不理想。幼儿的思维模式比较特殊,由于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期,幼儿一般并不具备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的口头教育通常很难被其完全理解。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一是可以将资料更为直观的呈现出来,视觉冲击通常对幼儿非常有效,如果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一点,在教学实践中将教育内容与案例结合在一起,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其以视频或图像的形式呈现在幼儿面前,就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举个例子来讲,若教师想要使幼儿明白某种行为的对与错,就可以利用案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分析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借机传递正确的信息,对幼儿形成引导,并加深他们的印象。

三、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对策建议

(一)选用合适的媒介和资料

幼儿教育中应重视选择合适的媒介,且媒介种类不宜过多。选择媒介时,应尽量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符合幼儿教育的需求,并能够适应幼儿的理解能力。幼儿教育可以采用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进行教育,也可以使用图像形式。但是,出于时间考虑,在课堂教学中应有选择的使用媒介,类型不宜过多。同时,幼儿的注意力也不可能从头至尾都保持高度集中,所以,教师应结合教育实际,合理控制使用媒介的时间。另外,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使得幼儿可以获取的信息量大为增加,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应选用合适的资料。为了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目标,选用范围适中、能够辅助教学的相关资料。

(二)明确教学难点,重视启发幼儿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丰富了幼儿教育的形式,在吸引幼儿注意力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但同时应注意的是,在此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吸引幼儿的点也在增加,如果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不够,没有明确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话,就可能造成教学内容散乱、幼儿接受度低,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适时的启发,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优势,幼儿教育可用资源更加丰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营造情景模式等方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达到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有效整合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不仅可以改善幼儿教育效果,还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但是,由于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较大区别,在具体的应用中,教师应注重转变思想,合理、科学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改善幼儿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淑芳.如何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J].软件(教学),2015,(02):302.

[2]张志敏.浅析后现代幼儿教育的实践策略[J].软件(教学),2015,(02):303.

幼儿教育实践范文篇10

学前教育是我国各级幼儿教育机构的主要教育工作之一,随着我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紧密度的发展,学前幼儿教育也展示出以下的特征:第一,学前幼儿教育中针对幼小衔接部分的教育活动越来越科学。表现为幼儿教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教育体系与小学教育越来越接近;第二,学前幼儿教育的内容与小学教育逐渐接近,教师的教学水平也逐渐与小学教师靠拢;第三,学前幼儿教育的目标更明确,尤其是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等,这成为当前学前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二、学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前幼儿教育的方向与幼儿发展实际不符合

使学生系统性地掌握社会基本知识是小学教育的主题,为了使幼儿能够为小学学习做足准备,大多数幼儿园在教育内容设置方面都较为重视文化知识,例如计算能力、拼写能力、识字能力等。这些幼儿教育内容虽然能够使幼儿的基础知识结构扎实,但是与幼儿的发展需要并不完全符合。幼儿成长发育所需要的广阔空间以及对情绪、心理方面的教育均存在不足,此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全面发展存在阻碍。

(二)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

幼儿教育内容与幼儿成长的冲突问题日益尖锐,为了在不破坏知识教育体系的基础上发展幼儿情绪和心理教育,教育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有关于教育方法和教育思想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结论仅仅充实了幼儿教育的理论,对实际教育实践操作影响不足,很多幼儿园教师处于刻板地应用,而没有完全改变教育方法的状态。

(三)幼儿教育的责任分配不均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空间,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需要与幼儿园紧密结合,才能体现学前幼儿教育工作的真正作用。但是,目前的学前幼儿教育存在责任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许多幼儿家长错误的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等同,认为幼儿教师能够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教育,进而逃避家庭教育的责任,将孩子的发展问题一味推给幼儿园;还有些家长则认为学前教育始终是幼儿教育,在孩子教育方面仍然以初级的幼儿教育为主要理念,过分溺爱孩子,使学前幼儿教育的效果减弱。

三、解决学前幼儿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对学前幼儿教育的内容进行改善

改善学前幼儿教育的内容是解决学前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基本途径。幼儿教育应该既重视对小学阶段知识教育的基础奠定,又要重视小学阶段学校教育对幼儿身体、心理、行为模式发展的要求。建议有条件的幼儿园在现有幼儿教育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课程设置的形式,对教材进行革新,选取其中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幼儿教育内容改革的第二项措施是将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进行革新,不再以计算能力、拼读识字能力和背诵能力等作为幼儿教育结果的主要评价方式,而是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对幼儿的情绪智力、心理发展和动作能力等方面作为主要评价内容,力求通过多样化的教育评价,使幼儿教育的最终结果能够凸显出来。

(二)采用符合幼儿学前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

对幼儿而言要遵循自然规律,首先就是要使教育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儿童的思维形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典型的“儿童白板说”洛克认为,感官训练的是构造早期教育体系的关键。好动、好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合群。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教育者更应该注重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为孩子建构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孩子更多的接触各色生活创造条件。在具体的活动中应始终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当孩子存在不利于向健康方面发展的倾向时应根据事发的条件给与自发状态的引导,而不是强制的指使。

(三)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