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健康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3:59

医学健康论文

医学健康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SCL-90

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而作为一名医学生,其心理健康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医学专业的学习态度,乃至影响到将来对待工作的态度。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塑造和教育,心理健康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1]。本校为了帮助在校学生健康成长,也为更好了解新生的状况,从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学生,因此为每个班配备了班主任,并由班主任对本校新入学的2003级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抽取本校2003级临床本科在校学生共126名,其中女生46名,男生80名。

1.2研究方法

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以问答的形式要求被测学生在记分卷上按照要求记分。该量表包含90个项目,涵盖9个症状因子(F1~F9)和一个附加因子F10(其中F1为躯体化、F2为强迫、F3为人际敏感、F4为抑郁、F5为焦虑、F6为攻击性、F7为恐怖、F8为偏执、F9为精神病性,F10主要反映饮食和睡眠),每个项目按1~5级评分,超过3分,表明该因子的症状达中等以上严重程度。然后将结果使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分析,并将各项与国内正常成人的因子分比较。

2结果

2.12003级临床本科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校2003级临床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国内普通成人SL-90的因子分布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该年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等因子上与普通成人的差异有显著性。其他因子与普通成人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表12003级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普通成人的比较(略)注:*P<0.05,**P<0.01。表22003级男女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略)注:*P<0.05。

2.22003级临床本科男女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在本校男女医学生中,其心理健康存在性别差异,尤其是在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攻击性和恐怖等因子上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男生在人际敏感、攻击性上的问题较女生严重,而女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怖上的问题较男生突出。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比较见表2。

3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了本校临床医学生SCL-90各因子均分及阳性项目多项高于国内普通成人组。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速阶段,同时我国现在已加入了世贸组织,给现代大学生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大学生一方面要适应大学的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社会上的各种多变的思潮和价值观念。而作为一名医学生,所承受的学习压力和将来工作的压力以及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所造成的心理负担也势必比一般大学生要大,随着国家对医学生的培养越来越多,医学生将来要面临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严峻,社会竞争也更为激烈,人际关系日益复杂,这对于一个还没有完成成熟、适应社会生活的大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心理挑战,这样使他们容易导致强迫、抑郁、焦虑与敌对的现象。另一方面,在这批学生中,有80%以上的是独生子女,他们一般在家里处于中心地位,在家的娇生惯养,和父母的过分溺爱,更容易降低他们适应各种社会生活的能力,也缺乏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突发事件,从而导致其心理问题。

研究结果同时显示了本校2003级医学生中女生在躯体化、抑郁、恐怖、焦虑等方面较男生严重,而男生在人际敏感和攻击性等方面较女生严重,可能是由男、女生的个性特征差异、家庭教养方式和社会风气不同所致。在中国,现代社会对男、女孩子的个性培养与教养方式还存在无形的差异,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女孩子应该乖巧,而男孩则应该勇敢、坚强,这种根深蒂固的风气自然就形成了男女生之间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2]。

【参考文献】

医学健康论文范文篇2

1.1医学科普内容层面

当前,多数医学科普图书选题大都重视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侧重的是得了病“怎么查”、“怎么治”,而对于传播医学科学精神和健康理念等思想层面的内容不够重视。忽略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导致了疾病预防意识弱,得了病过度恐慌,小病大治的过度医疗现象,以及农村求神拜佛乞求祛病去灾的陋习,凸显了人们健康素养的不足。如何响应国家“人人享有保健、全民健康行动”的号召,围绕健康促进活动、提升人民健康素养方面做好文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1.2读者对象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量身定做,选题要对准“靶心”,即针对读者对象的需求进行策划。鉴于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年迈多病,需要普及老年病的防治知识,所以医学科普的读者对象往往以老年人、妇幼为主。但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加强,竞争的日益激烈给中青年尤其是中年人带来精神心理方面的压力,中青年人群也需要医学保健知识。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时期,如果能够为他们普及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将会对社会文明发展、人类健康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宇宙、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一样,是神秘、奥妙、精彩的,同样对青少年充满了魅力,如果针对他们策划选题,编辑出版一系列图文并茂或图解图注的医学科普图书和画册,再带有拼图或人体解剖组装玩具,这样既满足了青少年求知欲的需求,又启发了他们奇思妙想的探索精神,寓教于乐的同时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人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要将医学科学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与健康教育导向的思想层面、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这样才能扣准读者的需求,选好题、出好书。

2选题创新的切入点

2.1观念新

编辑观念创新是医学科普编辑选题策划的前提和起点。传统的科普作品强调科学知识本身的传授,而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媒体时代,绝大多数读者乐于通过轻松活泼乃至娱乐化的阅读方式接受科学知识,也就是说具有科学普及和休闲娱乐双重功效的科普作品才会受欢迎。因此,要用流畅的、文学的、大众化的语言,使作品内容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因此,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开阔的文化视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最佳的创新结合点,以新制胜。

2.2落点准

当前,无论是医学图书、医学报刊,还是各种新媒体均在谈健康,可内容却大都是在“老生常谈”,作品的抄袭、雷同现象更不容忽视。当今医学图书市场当中,医学科普图书已经形成了一个细分种类,它已经覆盖了医学常识、疾病控制、保健养生、健身、减肥、美容、孕、产、育、生殖健康等方面,例如,疾病防治包括了从头到脚的所有疾病的防治。那么,如何挖掘新选题呢?从什么内容角度切入呢?笔者认为,可以有以下几种思路:①老调弹出新曲。例如,狂犬病知识大家都知道,但随着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就需要反复普及这方面的知识。②老内容新角度。例如,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注意事项内容很多,但性生活问题难以启齿,选择从这个角度切入,可使作品的吸引性、实用指导性提高了。此外,许多突发事件、热门话题都可能成为医学科普图书的选题。例如,2003年SARS突发时,就需要及时出版对抗SARS方面的科普图书,指导人们进行防治。而当今的“医患关系”话题是热点,如果及时组织出版“医患关系沟通”方面的图书,也会使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2.3书名妙

俗话说,看人看脸,看书看皮,看报看题,可见书名的重要。好的书名可以达到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效果,会引人注目。一本医学科普图书的好书名,多是运用了修辞手段的结果。修辞手法的运用,会使书名更加鲜明、生动、出奇制胜。医学编辑在策划选题时,也要多考虑书名,以挖掘新的切入点,给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3结语

医学健康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医患关系的影响下,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创新教学方式,逐渐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教师无法根据当前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发严重。第一,缺乏医患关系分析体系。在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还没有全面分析医患关系现状,无法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医患关系类型,难以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医护人员经常会受到恶意伤害与攻击,导致医学生受到心理伤害,如果教师不能予以医学生正确的引导,将会影响医学生的就业积极性,甚至导致医学生选择其他行业[1]。第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滞后。部分高校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未能利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导致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不高[2]。同时,教师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教学方式的创新,导致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知识欠缺,难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受到严重影响。第三,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而通常情况下,院校只会设置医学专业和近医专业等专业方面的教学内容,这使得医学生所讨论的话题,以及其视野都存在局限性。基于此,在进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较为重视医学生由于专业方面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忽视医学生在人际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缺乏针对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二、医患关系影响下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对策

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逐渐创新教学方式,为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进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与质量。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高校心理教师必须要重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对医患关系的分析,加强心理健康与医患关系的教育效果,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关注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在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先进技能的情况下,高校需要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人才与基础设施,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医患关系教育相结合,引导医学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3]。

(二)创新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在医学生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进而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利用情境互动教学方式、小组合作教学方式与角色扮演教学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对医患关系的态度,保证医学生在入职之后可以正确维护医患关系,进而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教学效率,增强高校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4]。

(三)丰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必须根据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结合当前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况,丰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此期间,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在原有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职业素养、人文素养与情商教育等内容,这样可以有效保障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质量,还有助于医学生有效处理医患关系。同时,医学生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引导医学生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状况,提升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达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

三、结语

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根据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况,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有效提升医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培养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增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作者:叶馨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乔文达.论当前医患关系视角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9):158-159.

[2]尚爻,李爽,王明滨,等.医学生视角下医患关系的现状和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3):383-385.

医学健康论文范文篇4

目前,我校开设的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课时共18学时,若在这18个学时之内让学生掌握医学论文的写作要领、科研设计的总体把握及构思确实有很大难度,况且毕业论文写作又稍有别于一般医学论文的写作,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各自的写作重点,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首要的受益者,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拥有数篇优秀的医学论文是今后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则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样让学生首先在校期间就对论文写作产生一个感性认识,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亦为他们高素质的塑造与锤炼,以及毕业就业的成功增加重重的砝码。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社会是根本的受益者,社会是所有医学论文的最终使用者,对医学论文质量的要求当然是越高越好,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质量医学论文的基础,而一篇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生命科学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2医学写作教学现状的提示

目前关于医学写作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较少,因为大多数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医学写作课程,但往往是有名无实,即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实际上却没有开课,或者教师讲授乏味,学生对此毫无兴趣,抑或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加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大家都重视起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3医学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我们计划在原来教学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学写作能力。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克服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滞后性,关键在于医学院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改进。因地制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采取合理的培养方式,从而稳步而健康地实践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过程。

3.1基本改革内容

3.1.1改革现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改变目前“填鸭式教育”,在教授教材内容的同时,注意补充新的医学写作知识,不同类型的医学论文虽然格式固定,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常用的诊断标准、数据单位都在变化,教材内容往往跟不上这些变化。

3.1.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①采用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②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时进行,实践包括论文写作及对论文的评判、修改,从而尽快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学论文的类型与体裁;医学科技论文的选题;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的基本要求;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医学图表。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尝试不同题材的论文写作,并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集体评判、修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1.3编写及整理医学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不同类型论文写作模式教案:目前关于医学论文写作的参考书不是很多,而且良莠不齐,为此,我们应当从中选取有关内容并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案和参考资料。

3.1.4注重介绍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论文实际上是科研活动成果的书面形式,科研活动的条理性、逻辑性、缜密性都可在论文中得到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科研和论文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教授医学写作时应特别提出科研设计和科研方法的重要性。

3.1.5带领学生到编辑部见习,了解稿件在编辑部的审稿流程及稿件中一些常见问题,进一步明确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机会,接触大量的稿件后,会逐渐对稿件写作格式、论文选题、常见问题等有一个大概地了解,有利于日后论文写作。

3.2医学写作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化、科学化建议

3.2.1开设医学论文写作选修课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开设选修课,培养其医学写作意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该课程,并适当限定班次人数,选择有编辑或论文写作经验者作为老师,讲授写作相关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并且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

3.2.2开设医学论文写作必修课在高年级学生必修课程中设立论文写作课程,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所有医学院校的本科生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论文书写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前面开设选修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应相对轻松,但在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培养上都处在摸索试探阶段,应总结经验,稳步发展。

3.2.3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学论文的类型与体裁;医学科技论文的选题;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的基本要求;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医学图表。

3.2.4穿插医学论文写作于其他各学科医学院校的学科分支较细,且多数教师都有发表过医学论文的经历,聘请有经验老师开设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在传授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本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通解医学论文写作技巧,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论文写作指导上的主导作用,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学生无法对医学论文写作形成完整而系统性的认识,若把握不当,则流于形式。这样,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把医学写作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一、二年级开设选修课,重点讲授医学写作史、科研设计等相关内容,参阅优秀医学杂志,到编辑部见习,对写作有一个大概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在三、四年级开设必修课,讲授论文的选题、不同题材论文写作格式、写作重点等内容,并指导学生尝试写作论文,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修改、点评。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不同题材医学论文的写作格式、写作技巧及写作重点。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从这个方面讲,学院是最大的受益者。论文关系着学生工作后职称晋升、科研成果的发表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对该门课程应该有主观兴趣,但客观现实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写作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着其讲授的乏味性,所以这门课程长期不被重视。在其参加工作后,科研能力及论文写作基本功较差,不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又会影响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期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科研设计和医学写作的重视,在学校就打好基础,改变目前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甚至毕业数年的临床医师不会写论文的现状,使其在毕业后,有更好的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及为社会做更大的奉献。

【参考文献】

1许霞,马翔.浅析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659660

2郑建宙,周歧江,李壮等.医学毕业论文教学的初步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5):831832

3郭胜伟.中医院校医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125127

4戴又坚,吴仁友.成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04,18(6):3437

5郑芙林,刘家全.医学论文写作规则[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881389

医学健康论文范文篇5

目前,我校开设的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课时共18学时,若在这18个学时之内让学生掌握医学论文的写作要领、科研设计的总体把握及构思确实有很大难度,况且毕业论文写作又稍有别于一般医学论文的写作,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各自的写作重点,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首要的受益者,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拥有数篇优秀的医学论文是今后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则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样让学生首先在校期间就对论文写作产生一个感性认识,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亦为他们高素质的塑造与锤炼,以及毕业就业的成功增加重重的砝码。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社会是根本的受益者,社会是所有医学论文的最终使用者,对医学论文质量的要求当然是越高越好,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质量医学论文的基础,而一篇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生命科学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2医学写作教学现状的提示

目前关于医学写作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较少,因为大多数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医学写作课程,但往往是有名无实,即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实际上却没有开课,或者教师讲授乏味,学生对此毫无兴趣,抑或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加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大家都重视起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3医学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我们计划在原来教学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学写作能力。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克服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滞后性,关键在于医学院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改进。因地制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采取合理的培养方式,从而稳步而健康地实践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过程。

3.1基本改革内容

3.1.1改革现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改变目前“填鸭式教育”,在教授教材内容的同时,注意补充新的医学写作知识,不同类型的医学论文虽然格式固定,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常用的诊断标准、数据单位都在变化,教材内容往往跟不上这些变化。

3.1.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①采用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②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时进行,实践包括论文写作及对论文的评判、修改,从而尽快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学论文的类型与体裁;医学科技论文的选题;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的基本要求;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医学图表。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尝试不同题材的论文写作,并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集体评判、修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1.3编写及整理医学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不同类型论文写作模式教案:目前关于医学论文写作的参考书不是很多,而且良莠不齐,为此,我们应当从中选取有关内容并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案和参考资料。

3.1.4注重介绍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论文实际上是科研活动成果的书面形式,科研活动的条理性、逻辑性、缜密性都可在论文中得到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科研和论文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教授医学写作时应特别提出科研设计和科研方法的重要性。

3.1.5带领学生到编辑部见习,了解稿件在编辑部的审稿流程及稿件中一些常见问题,进一步明确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机会,接触大量的稿件后,会逐渐对稿件写作格式、论文选题、常见问题等有一个大概地了解,有利于日后论文写作。

3.2医学写作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化、科学化建议

3.2.1开设医学论文写作选修课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开设选修课,培养其医学写作意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该课程,并适当限定班次人数,选择有编辑或论文写作经验者作为老师,讲授写作相关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并且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

3.2.2开设医学论文写作必修课在高年级学生必修课程中设立论文写作课程,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所有医学院校的本科生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论文书写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前面开设选修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应相对轻松,但在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培养上都处在摸索试探阶段,应总结经验,稳步发展。

3.2.3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学论文的类型与体裁;医学科技论文的选题;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的基本要求;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医学图表。

3.2.4穿插医学论文写作于其他各学科医学院校的学科分支较细,且多数教师都有发表过医学论文的经历,聘请有经验老师开设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在传授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本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通解医学论文写作技巧,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论文写作指导上的主导作用,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学生无法对医学论文写作形成完整而系统性的认识,若把握不当,则流于形式。这样,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把医学写作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一、二年级开设选修课,重点讲授医学写作史、科研设计等相关内容,参阅优秀医学杂志,到编辑部见习,对写作有一个大概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在三、四年级开设必修课,讲授论文的选题、不同题材论文写作格式、写作重点等内容,并指导学生尝试写作论文,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修改、点评。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不同题材医学论文的写作格式、写作技巧及写作重点。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从这个方面讲,学院是最大的受益者。论文关系着学生工作后职称晋升、科研成果的发表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对该门课程应该有主观兴趣,但客观现实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写作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着其讲授的乏味性,所以这门课程长期不被重视。在其参加工作后,科研能力及论文写作基本功较差,不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又会影响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期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科研设计和医学写作的重视,在学校就打好基础,改变目前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甚至毕业数年的临床医师不会写论文的现状,使其在毕业后,有更好的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及为社会做更大的奉献。

【参考文献】

1许霞,马翔.浅析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659660

2郑建宙,周歧江,李壮等.医学毕业论文教学的初步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5):831832

3郭胜伟.中医院校医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125127

4戴又坚,吴仁友.成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04,18(6):3437

5郑芙林,刘家全.医学论文写作规则[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881389

医学健康论文范文篇6

一、舆情热点的发展脉络和当前趋势

在抗疫初期,中国政府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决定封锁武汉是非常果断的。通过封锁武汉,中国能让世界有时间来应对抗疫。这不仅仅是正确的决定,同时也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他们应该如何应对这场抗疫的紧急威胁。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总编的表态形成了正确的舆情导向。防控肺炎的积极应对,应该感谢中国,在武汉抗击抗疫中做出的努力。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最近几个月在对抗两种疫情,一种是由病毒所引起的,第二种是由虚假信息引起的。虚假信息在很多时候造成的影响和病毒引起的疫情严重程度相当。提到的“病毒阴谋论”对抗击疫情是不利的,必须要了解病毒起源,并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研究它。不能让这样的阴谋论扰乱公众的思考,这种阴谋论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很严重的。1.医学科技期刊的正向引导医学科技期刊以其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严谨性,立于公布科学真理的潮头。要合理地发声,对公众有责任和担当,起到正向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欧盟有一项针对虚假信息的研究,虚假信息非常可怕。比如有些人说未来注射疫苗是危险的,或者说这种疫情是由媒体所炮制的,或者说这种病毒对人不会造成威胁。所以要重视这些谣言,要证明谣言是错的。在有些媒体报道中,这种谣言就像病毒一样扩散并影响着人们,对人们造成了伤害。所以需要在防控病毒传播的同时也要正确的舆情引导。我国医学科技期刊在这关键时刻,应发表有社会责任担当、拥有社会学术价值话语权的优秀医学科技论文,进行传染病防控的舆情导向。我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期刊于2月3日起即在中国知网CNKI陆续网络首发了26篇有关肺炎疫情进展主题的论文。首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基于指数平滑模型的湖北省肺炎抗疫预测分析》[2]。及时阐明湖北省COVID-19抗疫防控措施是有效的,指数平滑法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COVID-19的疫情预测。更全面地、更专业地消除公众对肺炎的恐慌。国家科技部抗疫应急专项论文《湖北省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3],重点报道了湖北省武汉市首先发现并报告肺炎抗疫,发病高峰期重点人群在举国体制支持下的有效防控。2.舆情传播节点以及传播溯源每天面对如潮水般良莠不齐的疫情网络信息,老百姓很困惑、不解。《Lancet》总编:并不是很有意义:比如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大暴发时,很多人都想找到艾滋病零号病人,找到在美国扩散这种病毒的超级传播者是谁,花了很多精力寻找零号病人。当时人们以为已经找到了零号病人,这个人被媒体曝光之后引起了广泛讨论,但是很多年之后发现这个人并不是零号病人。所以找到这个扩散了病毒的人可能会引起很多问题,比如造成对他的污名化和歧视,也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肯定不科学。但确实要了解这种病毒的起源,知道它来自于哪里,这种病毒很可能是从一种动物宿主传播到人类。需要了解病毒在动物之间的传播过程,并且了解动物身上的病毒如何传播到人类,还要避免造成这种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情况[4]。现在的目标是了解动物身上产生的病毒是从何而来,减少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风险。我刊特约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论文《生物安全实验室病毒污染现状调查》一文。从疾控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的核酸检测、病毒培养分离与全基因组测序、血清抗体检测等工作。告知公众病毒播散的范围。为有效防止感染性气溶胶对公众和外界环境的污染,对科研人员及医疗卫生单位一线医务人员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舆情分析与应对

世界卫生组织在1月30日就把这次抗疫定义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谭德塞博士提到了这种病毒的传播,让大家准备好。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预警机制是一种创新的舆情机制。于2005年确立,在非典抗疫暴发之后世界更加重视抗疫的影响,所以引入了预警机制。世界卫生组织是全球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权威组织,需要重视世卫组织的警告。很遗憾很多国家并没有重视预警,造成数万人死亡,而这种情况本可以避免。真正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一线诊疗合作,一起来了解抗疫,竭尽所能确保抗疫不会卷土重来。中国医生和科学家已经做出了最为杰出的贡献,他们为政府提建议、治疗病人,保护了中国公民的生命[5]。1.舆情事件追踪没有从2003年非典中吸取教训是人类的悲剧。2002年到2003年暴发的非典抗疫,实际上病毒已经传播到一些西方国家,比如加拿大,病毒传播到多伦多时,世界卫生组织当时也发出了预警。已经了解病毒跨国传播的风险,在17年前非典抗疫结束后,当时世界各国承诺,将会改变应对未来疫情的方式,他们承诺会非常重视抗疫的暴发,共享传染病抗疫信息、防控措施、诊疗方案及生物安全研究。但实际上2020年抗疫的暴发显示出,并没有从中得到教训,低估了病毒的危险性。舆情导向工作还处于别动、观望的状态。《柳叶刀》(Lancet)在1月的最后一周发表了5篇论文,这5篇论文描述了这种新型病毒的特征,例如:具有致命性,和SARS病毒相关,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增加,有些感染病例进入了重症监护病房还需要呼吸机(ECOMO)。目前并没有治疗方法,还有人传人的情况。论文提到了使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到必须要进行病毒检测、接触者追踪、隔离感染者才能够控制抗疫。同时也警告了病毒造成抗疫大暴发的风险,在1月的最后一周中国已经了解这些情况,但是大部分西方国家比如美国,就浪费了整个2月还有3月初的时间,这就是人为造成的肺炎悲剧。对于抗疫的舆情警示毫不在意,浪费了最宝贵的防控、隔离黄金期。由于中国的医生、科学家和世界科学家进行合作,《Lance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发表了一篇名为《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的早期传播》的论文,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重视这些信息。2.舆情事件的正确研判认为类似于流感是严重判断失误。中国的经验是快速果断的决策,中国有应对SARS病毒的经验。当时非典突然来袭,整个中国当时也是猝不及防,中国政府在非典抗疫之后决心做出改变。过去20年中国在医院和卫生系统当中做出了巨大投入,在一些大学还有科学研究方面中国政府也加大了投入。所以2019年12月发生抗疫的时候,我刊首发的《含氯消毒剂对肺炎病毒核酸破坏效果研究》[6]很好地佐证了目前我国医学界有这样的科研能力,同时还有医疗资源能够应对抗疫。因为中国了解到这次抗疫和非典病毒类似,对于中国社会造成的威胁非常大,所以果断决策,果断疫情信息,舆情的导向非常及时、准确。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的舆情,仍未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不关心,只观望。仍认为流感不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这种病毒可以在人群当中传播,引起西方国内群体免疫之后就能保护他们。甚至每天在各大媒体上讨论戴不戴口罩的问题,最基本的防护措施都难以实施。实际上这是严重舆情判断错误。

三、分享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的、舆情的分析与评价

医学健康论文范文篇7

较快的数据积累速度,与广泛性、多样性和开放性一同,被认为是Altmetrics最主要的特征[1,2]。相比于出版延迟等因素所导致的传统引用数据的时间滞后性[3-5],Altmetrics数据可以在科学后的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积累,以此为论文影响力计量提供早期评价指标[6]。从科学论文在线发表的时刻开始,文献管理工具或社交媒体平台上围绕论文所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用户传播行为就有可能被追踪记录下来,构成早期的Altmetrics数据。这些非正式的数字学术足迹,一般不需要经过同行评议、学术出版等流程,因此能在论文在线可见后极短时间内出现并且被捕捉[7,8]。例如论文在发表后不久,便会在Mendeley上积累起大量的读者数据,而引用数据则一般需要经过几年的积累才初具规模[9,10]。反之,快速积累的社交媒体数据,也增强了论文在网络环境中的可见度,为论文带来更多点击与访问[11]。在诸多Altmetrics数据来源中,推特(Twitter)数据不仅是论文覆盖率最高的数据来源之一[12,13],而且表现出最快的积累速度[14,15]。推特数据的快速积累具体表现为:当科学论文可在线获取的短短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已经被推特用户提及,从而积累起推特数据[16,17]。受到预印本的影响,论文甚至会在正式发表之前就已经受到推特关注[18]。因此,对于大部分仅拥有推特数据的科学论文而言,它们的首条推特是Altmetrics数据从无到有的分界线,意味着它们首次在社交媒体平台为用户可见,是社交媒体传播的起点。以往关于科学论文推特传播问题的研究,大部分关注的是论文推特提及次数与未来引用次数的相关关系[19-21],或是总推特提及次数随时间推移的积累模式与速度[22]。但对于科学论文推特传播的起点,即来自何地的哪类用户在何时实现了科学论文的首次推特传播,还缺乏具体定量分析。在传统文献计量学领域,科学论文获得首次引用的积累速度与模式已受到学者关注[23,24]。本文则着眼于科学论文获得的首条推特,对WebofScience的论文中拥有推特数据进行了大规模分析,以回答以下研究问题:第一,科学论文首条推特的积累速度如何?对于不同学科领域的论文而言,发表后一般需要经历多长时间才能获得首条推特?第二,科学论文的首条推特是由哪些类型的推特用户的?首条推特和后来的其他推特是否有不同的推特用户构成比例?第三,科学论文首条推特的用户来自哪些国家/地区?来自论文作者国家/地区的推特用户是否会最先关于这些论文的推特?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要对科学论文的首条推特进行分析,首先需要确定论文具体的正式发表日期和所有推特的时间。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常用的宏观时间尺度,如年、月等,并不适用于分析在微观时间尺度(日、小时等)内能够实现快速积累的推特数据,更无法用于识别科学论文的首条推特。因此,本文使用Crossref记录的精确到日的DOI号创建日期代表论文正式发表日期,论文所有推特的日期与用户信息则通过DOI号从Altmet-ric.com提供的数据集中匹配获取。2.1Crossref记录的DOI创建日期Crossref(www.crossref.org)是一个正式成立于2000年1月的国际学术出版商联盟,目前已成为开放科学(OpenScience)的重要数据整合者和提供者。截至2018年9月,Crossref已收录了逾1亿条学术文献记录[25]。Crossref最主要的产品之一,是其为成员提供的数据对象标识符(DOI)注册与储存服务。本文使用Crossref记录的科学论文DOI号的创建日期,作为科学论文正式发表日期的。由于DOI创建日期精确到了具体日期的层次,本文得以实现在微观时间尺度(日)上,对科学论文获得首条推特的耗时进行度量。Altmetric.com从2011年10月开始追踪记录论文的推特传播数据,因此本文选取发表于该时间点之后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自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五年时间里,共有6,859,973篇WebofScience论文(仅考虑Article和Review两种文献类型)拥有被Crossref记录的DOI号。通过对DOI号的匹配,本文从Crossref采集了这些论文的DOI创建日期,以代表论文正式发表日期。2.2Altmetric.com记录的科学论文的推特数据本文基于所选取的6,859,973篇论文的DOI号,通过Altmetric.com提供的数据集搜索匹配了它们的推特传播数据。截至2017年10月,共有2,221,737篇论文(占32.4%)积累了推特数据。根据Altmetric.com记录的所有推特的时间,每篇论文的首条推特,以及与之相关的推特日期、推特用户地理位置、用户类型等数据,同时被提取出来以进行分析。有预印本的论文相比于其他论文而言,具有在电子出版环境下优先可见的优势,有可能更早被推特用户提及,因此,33,879篇有预印本的论文(占1.5%,即Altmetric.com记录有ArXivID的论文)被剔除。对于其余的2,187,858篇论文,本文比较了所有论文的DOI创建时间与Altmetric.com记录的首条推特时间。正常情况下,推特提及应该发生在之后,但有149,212篇论文的首条推特时间早于DOI创建时间,除预印本的影响外,可能的原因还包括:第一,部分情况下,Crossref记录的DOI创建日期与出版商正式在线的日期之间存在细微偏差,论文上线日期可能实际上早于记录中的DOI创建日期。当这类论文在上线后迅速获得推特提及,其首条推特时间便有可能早于记录中的DOI创建日期;第二,由于出版商合并等客观原因,Crossref记录的DOI号可能根据要求更新创建日期,导致已经发表了一段时期的论文获得一个新的DOI创建日期,从而使得以往已经积累的推特的时间早于新的DOI创建日期。为保证分析的准确性,这些首条推特日期先于DOI创建日期的论文也被剔除。最终,2,038,646篇WebofScience论文及其首条推特数据被选取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6,859,973篇论文以及2,038,646篇拥有首条推特的样本论文的发表年份分布状况如图1所示。2012—2016年这五年间,总数呈增长趋势,且获得首条推特(即至少拥有一条推特数据)的论文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发表于2015、2016年拥有推特数据的论文的比例相较于前几年也有明显提升,2015年和2016年分别有34.6%和34.1%的论文积累了推特数据。2.3CWTS学科分类体系为比较不同学科领域科学论文在获得首条推特时表现的差异性,本文使用CWTS学科分类体系对2,038,646篇样本论文进行了领域分类。CWTS学科分类体系是由Waltman和VanEck提出的基于引文关系的单篇论文学科分类体系[26]。相比于WebofScience使用的基于期刊的学科分类体系,基于单篇论文的CWTS学科分类体系能对论文的所属学科和具体研究方向进行更详细的分类,并且解决了发表于多学科期刊上的论文无法进行有效分类的问题[27]。在科研评价的实践中,CWTS学科分类体系已被应用于“莱顿世界大学排名”(LeidenRanking,http://www.leidenranking.com/)。CWTS学科分类体系基于引文关系,对Webof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三种可引用类型的文献:研究论文(Article)、综述(Review)、信函(Letter)进行了聚类,这些单篇论文形成了4047个有着各自具体研究主题的子类,即图2中的4047个圆点。这些细分子类又聚集成高层的五大学科类型,分别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物理学与工程学、生命与地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五个学科类型的布局如图2所示。

3结果分析

3.1具有推特数据的论文的学科分布当一篇论文收获了首条推特,也就意味着该论文积累了至少一条推特数据。图3展示了6,859,973篇论文形成的4047个子领域中,2,038,646篇具有推特数据的样本论文的分布状况。每个圆点代表一个子领域,圆点的大小由该领域内总论文数量决定。圆点颜色取决于各个子领域中至少有一条推特数据的论文的比例(Proportionofpaperswithatleastonetweet,PP(Tw≥1))。当子领域内拥有推特数据的论文的比例较高(即PP(Tw≥1)数值更接近于1)时,圆点偏向红色;当该比例较低(即PP(Tw≥1)数值更接近于0)时,圆点偏向蓝色。比照图2的CWTS分类体系可以看出,人文与社会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生命与地质科学的论文推特数据的覆盖率更高,这些学科领域的论文更容易受到推特关注。而在物理学与工程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这两个领域,具有推特数据的论文比例较低。从各个学科论文的具体推特数据覆盖比例来看(见表1),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为44.8%,位列所有学科第一位;人文与社会科学位列第二,比例为42.2%;其后是生命与地质科学领域,该领域有31.7%的论文受到了推特关注;物理学与工程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比例非常低,分别为13.4%和6.9%,出自这两个学科领域的论文在推特平台上的受关注度相对较低。3.2首条推特的积累速度通过计算论文正式发表日期(DOI号创建日期)与首条推特日期之间的天数差值,可以得知每篇论文收获首条推特的耗时(天),即在后的第几天,论文获得了首条推特。图4分别展示了五个学科领域内,历经不同天数获得首条推特的论文的比例。首条推特的耗时被分为六个时间阶段:0—1天(当天和接下来的第一天)、2—6天(后的第二天至第一周内)、7—30天(的第一周后和第一个月内)、31—180天(的第一月后和半年内)、181—364天(的半年后和一年内)、365天—(的一年后)。五个领域具有推特数据的论文中,都有过半的论文在发表后一个月内积累了首条推特,超过80%的论文在一年之内被推特提及。但获得首条推特的耗时,有着较明显的学科差异。物理学与工程学领域的论文尽管推特覆盖率不高,但总体收获首条推特的速度更快,该领域论文的首条推特有43.5%是在后的前两天获得,约80%发生在后的第一个月内。生命与地质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的论文在各时期获得首条推特的比例,仅次于物理学与工程学领域。相比之下,人文与社会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里,在发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获得首条推特的论文比例更高。尤其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论文,逾40%是在发表一个月之后才获得首条推特,12.3%是在发表一年后才积累了首条推特。表2展示了五个学科领域内,论文获得首条推特的平均耗时。其中物理学与工程学领域的论文平均经历了最短的时间获得了首条推特(约52天),随后是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生命与地质科学领域的论文,平均耗时约66天获得首条推特。人文与社会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论文获得首条推特的耗时较长,分别为95天和134天。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不仅只有很小比例的论文被推特提及,而且论文一般是在发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被推特用户关注。3.3首条推特的推特用户类型分布Altmetric.com主要根据推特用户的个人简介关键词、有链接关系的期刊的类型和关注者列表这三项个人用户信息,将过科学论文相关推特内容的推特术期刊和学术出版商存在频繁链接关系的用户;实践工作者(Practitioner):临床医师或者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研究者;科研人员(Researcher):熟悉科学文献的用户;社会公众(Memberofthepublic):与科学文献没有链接关系并且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类型的用户。本文选取的2,038,646篇样本论文的首条推特,是由180,114个不同的推特账号的,其中169,312个推特用户(占94.0%)拥有Altmetric.com识别并匹配的身份类型。此外,为比较论文获得的首条推特和后来其他推特的用户构成,本文采集了这2,038,646篇样本论文的全部推特数据以及用户类型数据。2,038,646篇论文获得的全部推特由1,550,615个不同的推特账号,其中1,438,031个推特用户(92.7%)拥有Altmetric.com识别的身份类型。图5比较了CWTS五大学科领域内,首条推特和后来其他推特的四种类型的用户构成比例。对于各个学科的论文而言,科学传播者在首条推特中所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在后来其他推特中所占的比例。科学传播者是与学术期刊、学术出版商频繁关联的一类推特用户。期刊与出版商的工作促成了科学论文的在线发表,科学传播者往往能第一时间接收到论文出版信息,并将其到推特平台,从而提高了论文的可见度。实践工作者主要是从事临床科学的用户,他们更加关注自身所处领域的论文,在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更高。科研人员是最熟悉科学论文的人,他们在推特传播中的作用仅次于社会公众(即Altmetric.com无法根据用户资料明确划分身份类型的高于在后来其他推特中所占的比例,其他领域的情况则相反。无论是首条推特还是其他推特,物理学与工程学领域的论文拥有最高比例的科研人员参与论文的推特传播,该领域论文的首条推特有大约32%是由科研人员的,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学科领域。表3列举了五大学科领域内,四类推特用户论文首条推特的平均耗时(天)。物理学与工程学领域的论文获得首条推特的平均耗时最短,不论首条推特是由哪类用户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论文获得首条推特的平均耗时相对最长,除了科学传播者贡献的首条推特(平均58天),要快于对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论文的首条推特(平均83天)。总体来看,除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外,科学传播者论文首条推特的平均耗时是最短的。在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物理学与工程学、生命与地质科学领域,科研人员首条推特的速度仅次于科学传播者。而在人文与社会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实践工作者却展现出较快的首条推特速度。3.4首条推特的推特用户国家/地区分布样本论文获得的2,038,646条首条推特中,1,002,728条(占49.2%)具有Altmetric.com识别的用户地理位置信息。这些了论文首条推特的用户的国家和地区分布状况如图6所示。美国与英国是最大的两个首条推特用户来源国。第一时间科学论文相关内容的推特用户绝大部分来自北美、西欧和澳洲,相比之下,来自南美、非洲、东欧和亚洲的用户较少。本文从WebofScience中采集了首条推特用户地理位置可被识别的论文的作者机构数据,以统计这些论文是由来自哪些国家/地区的作者发表的。当来自多个国家/地区的作者合作发表一篇论文时,每个国家/地区都计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发表了具有推特数据的论文最多的20个国家/地区及其论文积累的首条推特的数量(括号中)如图7所示。这些国家/地区的论文所收获的首条推特的用户来源,则通过堆积百分比条形图来表示。每一个子块代表来自某一国家/地区了首条推特的用户的比例,越靠近左侧,就表示来自这个国家/地区的推特用户比例越高。来自论文作者本国/地区的推特用户用红色子块突出显示。由美国、英国和西班牙这三个国家作者发表的论文,吸引了最高比例的来自本国的用户第一时间在推特平台相关内容。由于来自美国和英国科学论文首条推特的用户绝对数量最多,对于其他大部分国家/地区发表的论文,来自这两个国家的推特用户同样占据了最高比例,紧随其后的,是来自本国的推特用户最早相应论文的推特内容。然而对于意大利、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而言,其论文首条推特的用户来源构成则较为特殊。来自西班牙的推特用户在美国和英国之后,是意大利发表的科学论文收获的首条推特的第三大来源。而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三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尽管拥有推特数据的论文总数量较高,但首条推特用户来自本国/地区的比例则较低,分别仅有1.2%、1.4%和0.8%的首条推特是由本国/地区用户的,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地区的这一比例。由图6可知,来自这三个国家/地区了科学论文首条推特的用户的数量较少,因而可能导致了相比于其他更为活跃首条推特的国家而言,来自本国/地区的用户比例较低。图8详细列举了积累了首条推特的论文数量最多的20个国家/地区所获得的来自这20个国家/地区的用户贡献的首条推特的比例。美国与英国是最主要的了首条推特的用户来源国,分别对各个国家/地区论文首条推特的贡献比例几乎都占据了20%以上。除西班牙、意大利、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以外,其他国家/地区来自当地的推特用户对本国/地区的首条推特贡献率紧随美国和英国之后,比例处于6.4%(丹麦)至21.2%(澳大利亚)之间。

医学健康论文范文篇8

1创建高原研究型医院目的及意义

1.1目的克服客观条件上的劣势,大幅提高高原地区临床诊治水平。

1.2途径立足高原现场,提倡自主创新精神,加大硬件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保留与吸引机制,改革科技创新体系[2],优化学科平台建设,以高原医学临床与科研的结合为切入点,牢固树立“临床牵引科研、科研指导临床”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医院的跨越式发展,更好地为高原军民服务,把医院打造成具有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原研究型医院。

1.3意义培育出以高原医学为特色的优势学科群,形成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高高原地区临床诊治水平,更好地为高原军民健康服务。

2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

2.1学科平台建设为了使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发挥最佳效益,医院进行大胆的改革创新,对“全军高山病中心”“全军高原战创伤救治中心”的人员优化整合,对管理和运作模式进行彻底改革。首先,打破了科室界限,把与高原病有关联的科室,如:高山病科、中心实验室、心脏内分泌科、消化血液科、病理科、检验科、药剂科等统并为“全军高山病中心”,把与高原战创伤相关的科室,如骨科、普通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口腔科、五官科、麻醉科、特诊科、输血科等统并为“全军高原战创伤救治中心”;其次,由医院高原医学学科带头人分别兼任“全军高山病中心”“全军高原战创伤救治中心”主任,各科室主任任常务副主任,各科室中临床科研能力兼备的人员为组员,充分保证统一管理、有效协调配合和统一组织实施,形成合力,便于有效开展科研攻关;再次,打造科研平台,医院明确中心实验室的职能,使其成为各科室共同使用的实验科研基地,避免设备的重复购置和中心建设的重复投入。

2.2培育特色优势下大力抓好高原医学学科群的培育,注重质量,合理布局。医院依托各专科中心平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加强内涵建设,认真谋划。把高原医学专科中心建设作为“龙头”,引进新业务、新技术,带动全院整体建设的发展。优先支持符合高原实际、有特色、起点高、研究方向明确、有创新内容的学科,使专科中心和重点学科真正成为医院医学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的基地和摇篮。

2.3建立反馈机制基础医学研究是临床诊治水平向前发展的创新源泉与不竭动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以往医院科研主要停留在对临床治疗和技术运用的经验概括,为了尽早进入研究型医院行列,医院上下统一思想,重新认识基础研究的重要性,树立了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融合发展的思路,依托医院高原病重点实验室,建成细胞培养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等具备开展基础研究的实验平台,为临床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支撑。同时,针对临床诊治过程中遇到的老难题、新问题,吸收借鉴医学最新理论与高新技术,进行客观分析,统筹布局,理清科研思路,开展科研攻关,重点把握高原现场情况下人体的生理变化机制,以及各种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逐步形成高原优势学科群;并带动其他学科跨越式发展,达到提高临床疾病诊治水平的目的。

2.4完善奖惩机制一个完善的科研奖惩机制,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人员积极性,为此,结合实际,医院对科研奖惩机制进行了再完善,要求全院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本专业特点,结合西藏高原特色,开展医学科学研究工作,鼓励撰写医学学术论文及科研课题的申报。

2.4.1从数量型向数质量型转变经统计,2001—2010年,医院共发表学术论文3000余篇,其中发表于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论文平均每年仅占38.23%,至今尚无于SCI收录期刊。针对这一现状,医院修订措施,奖惩并施,提高的数量与质量。规定在正规期刊以第一或通信作者按100%报销版面费,但不予经济奖励;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第一或通信作者按100%报销版面费,并给予经济奖励;在SCI收录期刊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影响因子低于5分的论文奖励3000元;影响因子在5分以上(不含5分)的论文每篇奖励5000元,影响因子在10分以上(含10分)的论文每篇奖励10000元。另外,连续三年无文章的人员将影响其晋升职称、立功受奖。论文管理机制的完善,调动了医务人员发表高质量文章的积极性。

2.4.2加大科研奖惩力度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是研究型医院的重要标志,为此,医院加大科研成果的奖惩力度。对于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金额较之以前翻了两番;对于任职期间无科研成果的中、高级职称人员,将影响其晋升职称、立功受奖。措施的完善,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5注重横向联合医院与三医大野战外科研究所、高原军事医学系、总后装备部等单位开展科研课题合作,同时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建立战略合作长效机制,取长补短,联合进行高原医学各项课题的攻关。

2.6坚持成果转化研究型医院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将科研成果服务于临床,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是医院多年的传统与优势,医院全军高山病中心研制的“高原康胶囊”使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由20世纪80年代的50%~60%降低到现在的2%~3%;亚低温治疗高原脑水肿使高原脑水肿死亡率由20世纪90年代7%~15%降低到现在的0.8%;超短波治疗高原肺水肿使高原肺水肿治愈时间缩短36小时以上。科研成果的转化,证明“临床牵引科研、科研指导临床”的正确性,医院将继续坚持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机制,促进临床与科研的良性循环。

医学健康论文范文篇9

目前,我校开设的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课时共18学时,若在这18个学时之内让学生掌握医学论文的写作要领、科研设计的总体把握及构思确实有很大难度,况且毕业论文写作又稍有别于一般医学论文的写作,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各自的写作重点,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首要的受益者,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拥有数篇优秀的医学论文是今后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则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样让学生首先在校期间就对论文写作产生一个感性认识,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亦为他们高素质的塑造与锤炼,以及毕业就业的成功增加重重的砝码。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社会是根本的受益者,社会是所有医学论文的最终使用者,对医学论文质量的要求当然是越高越好,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质量医学论文的基础,而一篇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生命科学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2医学写作教学现状的提示

目前关于医学写作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较少,因为大多数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医学写作课程,但往往是有名无实,即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实际上却没有开课,或者教师讲授乏味,学生对此毫无兴趣,抑或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加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大家都重视起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3医学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我们计划在原来教学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学写作能力。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克服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滞后性,关键在于医学院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改进。因地制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采取合理的培养方式,从而稳步而健康地实践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过程。

3.1基本改革内容

3.1.1改革现有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内容,改变目前“填鸭式教育”,在教授教材内容的同时,注意补充新的医学写作知识,不同类型的医学论文虽然格式固定,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过去很多常用的诊断标准、数据单位都在变化,教材内容往往跟不上这些变化。

3.1.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①采用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②理论教学与实践同时进行,实践包括论文写作及对论文的评判、修改,从而尽快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学论文的类型与体裁;医学科技论文的选题;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的基本要求;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医学图表。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尝试不同题材的论文写作,并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集体评判、修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1.3编写及整理医学论文写作常见问题及不同类型论文写作模式教案:目前关于医学论文写作的参考书不是很多,而且良莠不齐,为此,我们应当从中选取有关内容并结合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教案和参考资料。

3.1.4注重介绍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科研设计、科研方法在论文写作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论文实际上是科研活动成果的书面形式,科研活动的条理性、逻辑性、缜密性都可在论文中得到体现,从这个角度来说,科研和论文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教授医学写作时应特别提出科研设计和科研方法的重要性。

3.1.5带领学生到编辑部见习,了解稿件在编辑部的审稿流程及稿件中一些常见问题,进一步明确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机会,接触大量的稿件后,会逐渐对稿件写作格式、论文选题、常见问题等有一个大概地了解,有利于日后论文写作。

3.2医学写作教学课程设置合理化、科学化建议

3.2.1开设医学论文写作选修课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开设选修课,培养其医学写作意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该课程,并适当限定班次人数,选择有编辑或论文写作经验者作为老师,讲授写作相关知识,培养其学习兴趣,并且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

3.2.2开设医学论文写作必修课在高年级学生必修课程中设立论文写作课程,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所有医学院校的本科生都有机会提高自己的论文书写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前面开设选修课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应相对轻松,但在教材的选择、教师的培养上都处在摸索试探阶段,应总结经验,稳步发展。

3.2.3医学论文写作课程内容的设置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医学论文的类型与体裁;医学科技论文的选题;医学论文的基本结构和撰写的基本要求;医学论文的撰写格式;医学图表。

3.2.4穿插医学论文写作于其他各学科医学院校的学科分支较细,且多数教师都有发表过医学论文的经历,聘请有经验老师开设培训班对教师进行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在传授本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结合本专业理论与临床实践通解医学论文写作技巧,发挥专业课教师在论文写作指导上的主导作用,从而节约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学生无法对医学论文写作形成完整而系统性的认识,若把握不当,则流于形式。这样,我们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把医学写作教学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一、二年级开设选修课,重点讲授医学写作史、科研设计等相关内容,参阅优秀医学杂志,到编辑部见习,对写作有一个大概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在三、四年级开设必修课,讲授论文的选题、不同题材论文写作格式、写作重点等内容,并指导学生尝试写作论文,选取有代表性的文章进行修改、点评。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不同题材医学论文的写作格式、写作技巧及写作重点。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从这个方面讲,学院是最大的受益者。论文关系着学生工作后职称晋升、科研成果的发表等一系列问题,学生对该门课程应该有主观兴趣,但客观现实是学生在校期间没有认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写作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着其讲授的乏味性,所以这门课程长期不被重视。在其参加工作后,科研能力及论文写作基本功较差,不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又会影响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所以,我们期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对科研设计和医学写作的重视,在学校就打好基础,改变目前大多数医学毕业生甚至毕业数年的临床医师不会写论文的现状,使其在毕业后,有更好的能力实现个人发展及为社会做更大的奉献。

【参考文献】

1许霞,马翔.浅析医学生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4,6(6):659660

2郑建宙,周歧江,李壮等.医学毕业论文教学的初步实践[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5):831832

3郭胜伟.中医院校医学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的写作[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2):125127

4戴又坚,吴仁友.成人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04,18(6):3437

5郑芙林,刘家全.医学论文写作规则[J].中国基层医药,2004,11(11):13881389

6吕应春.医学论文写作技巧(二)撰写步骤[J].临床身心病杂志,2005,11(2):169171

医学健康论文范文篇10

1医学期刊运营新媒体现状及原因分析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懂得变通、不与时俱进,必然要被时代抛弃。数字出版是新媒体融合的主要趋势之一,其涵盖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以及传播渠道网络化等方面[2]。国外的斯普林格、爱思唯尔等出版集团已全程实现数字化。相较于国外大型科技出版机构全面采用结构化排版系统/平台生产的模式,国内医学期刊使用率仅为20.12%[3]。甚至在基础的采编系统、在线学术不端校检、官方网站系统等基础设施方面国内尚有少数医学期刊未全面普及,各医学期刊数字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等,医学期刊对于新媒体的热情从未减弱。微博时代,学术期刊纷纷开辟官方微博,以期能够提高影响因子、强化期刊品牌形象。顾艳等[4]2014年曾统计了新浪微博高影响力、排名靠前的10家医学期刊微博运营情况,提出要加紧掌握微博这一新媒体工具,探索新媒介情境下与读者、作者、审稿人及行业专家沟通的新方式,助力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前10位医学期刊微博大部分已几年未更新内容,原创内容及粉丝数也几乎消失殆尽。据《2019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所显示的数据表明,微信全球月活用户达11.5亿,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APP。各医学期刊顺势而为,争相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使其逐渐成为继纸媒出版和数字出版之后的又一个杂志、阅读平台。有文献报道[5],目前运营评价最高的医学期刊公众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拥有粉丝数7.95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仅为2000左右。据2021年1月西瓜数据显示[6],健康类公众号中排名前100位无任何医学期刊公众号入榜,其中公众号“丁香医生”粉丝数269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约10万以上;公众号“三甲传真”粉丝数204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约10万以上;公众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粉丝数125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约7万以上。凡此种种,深究其根本的原因,与国内医学期刊杂志社体制机制有必然的联系。其一,国内医学期刊数量多,呈现典型的小、散、微特征,其多附属于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机构,限于物力、财力、人力等原因,难以高度规模化、集约化、聚合化,而多媒体数字化建设投资耗费巨大,专有平台建设更是耗资不菲。国际主流出版集团基本自建集稿件采编、在线发表和在线预出版并全文数据库于一体的一站式网络出版平台,国内则多采用第三方开发系统。国内外采编系统最大的差距在于数据整合和辅助工具的完善,国内采编系统多注重于采而轻视了编[7],国内医学期刊杂志社也基本不具备结合第三方平台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系统的能力。其二,新媒体高效运营需要专人和专业技能,医学期刊编辑部基本是编辑兼职维持,耗费了大量精力,收效却甚微。新媒体应该为医学期刊插上腾飞的翅膀,而不是成为期刊的负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从作者、读者与编辑部之间沟通效率及质量上讲,微博、微信等不如采编系统专业;对于普通读者,期刊推送内容过于专业,晦涩难懂,对于医生及科研工作者推送的内容又不够严谨。就传播效率及广泛程度而言,医学期刊公众号普遍缺乏系统管理,宣传乏力,影响力较小。而文献报道专业健康类自媒体,如“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期间的健康防疫内容几乎每条都达到了10万以上的阅读量[8]。从社会责任角度看,医学期刊有义务进行医学知识健康科普,但术业有专攻,“丁香园”“好医生”等医学公众号提供医学信息的服务业已趋于饱和,医学期刊应“量力而行”。媒介的两大核心要素为内容与读者,对于小众的医学期刊而言,高质量的稿源及被医疗行业认可才是其核心竞争力,舍本逐末必然得不偿失。

2《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的探索

2.1建设独具特色的期刊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以下简称本刊)主办单位之一为天津市环湖医院。作为脑系科专科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在华北甚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知名度。本刊与医院在学术上互为依靠,在对外宣传方面由医院外宣部专人负责,统一协调,既保证了时效性又体现了专业性。编辑部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除了提供专业的文稿采编系统,还提供英文操作界面及所有文章的全文开放获取(OpenAccess,OA)。经过不懈努力,编辑部不但实现了信息选题收集、归纳与整理及期刊内容的电子化,也完成了编审、加工、修改等流程的网络化,多渠道、多途径为作者、读者、编辑和审稿人提供迅捷方便的在线服务。编辑部还与医院合作开设环湖医院典型病例中英文讨论及手术视频栏目,手术视频附有论文链接及文字说明,使枯涩的学术论文有血有肉且形象立体,大大提高了论文的传播效率。在期刊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面,我们一直坚持简约不简单、优质高效的原则。

2.2把握学科热点,引导作者投稿

医学知识更新迭代速度极快,把握临床学科发展热点、难点是期刊编辑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基本科学指标(ESI)为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提出的评估学科绩效、追踪学科趋向的重要应用工具,是源于数据库WebofScience的深层次研究分析工具。作为神经病学类专业学术期刊,编辑部定期进行基于ESI、WebofScience数据库的神经科学高被引论文检索,利用SPSS、Bicome书目共现分析系统等工具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期研究掌握神经内外科热点。根据神经科学热点,制定年度出版计划,对作者来稿热点文章进行优先编采、重点推介,调动广大作者的积极性。2020年本刊组织了“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研究进展”“脑胶质瘤免疫研究进展”“颅底肿瘤”“小儿神经外科”“急性大血管闭塞再通”“慢性大血管闭塞再通”“颅脑创伤”“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神经免疫性疾病”“神经电生理监测”“功能神经外科”共11个热点专题,受到了读者及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2.3实行执行编委或特约专家专题组稿负责制

稿源是期刊的生命,高质量的稿件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中国不缺高水平论文,也不缺学界大咖,如何与“国际期刊”竞争留住高质量稿件,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专题组稿机制是提高与保持期刊内容与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9],编辑部根据学科热点提前确定报道专题的负责执行编委或特约专家,由执行编委或特约专家负责当期组稿及相关专家邀约,再由编辑部出面通过面谈或视频会议形式邀约各组稿单位。专题的选择需配合国家与卫健委重点科研方向,结合临床及基础且兼顾学科交叉和热点难点问题,执行编委为杂志编委会成员,特约专家一般为神经科学领域杰出学者教授。专题组稿一般采取多组专题并行及交叉进行,编辑随时掌握跟进专题组稿进度及完成情况,专题稿件多数具有基金课题资助。每期专题于期刊出版前一两个月由执行编委或特约专家根据同行评议结果组织召开视频定稿会。经过近几年的尝试,该模式已经取得较大成效,在神经科学术界引起较大反响,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以本刊2020年为例,表1为报道专题。

2.4实行大综述类稿件的组稿策略

综述是医学期刊重要的文章形式,临床医师及科研人员往往对其需求迫切。放眼国际顶级期刊,如Science2019年综述类论文数量占论文数量总和的比例是8.7%。研究文献亦表明[10],高质量的综述类论文能够使期刊影响力显著有效提升。鉴于大综述组稿策略也能与国际期刊稿源形成差异化竞争,编辑部一直致力于增强对多单位、多作者撰写综述的专题组稿,通过优化专题策略、加强前期综合热点分析、与编委会及特约专家制定选题和组稿对象等手段提高综述类论文的质量[11]。经过多年努力,编辑部基本与国内神经科学领域有突出影响力及卓越贡献的学者建立了友好联系,掌握了国内发展趋势及国际研究热点方向,组织刊出了多期高质量大综述类专题。如编辑部在2020年第1期组织了“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研究进展”专题、第2期组织了“脑胶质瘤免疫研究进展”专题,2021年第1期组织了“脑卒中研究进展”专题、第2期组织了“脑出血研究进展”专题,综述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突出“最新进展”,要求近3年文献达2/3,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果。期刊的影响因子也持续上升,连续入选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和2020年版),并于2020年入选“中国科技精品期刊”。

2.5以提高专科学术水平及学术影响力为追求目标

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办好刊物的基础,编辑出版技术改革、数字化建设、编辑人员业务能力提升等等皆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编辑部与医院协同协调发展,从而保证充足的办刊资金来源[12],避免期刊陷入因生存危机而大幅降低学术论文质量的恶性循环。对于稿源,编辑部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严格执行同行评议、三审三较等规章制度,对稿件质量的追求精益求精,力求树立行业标杆,办出独具特色的精品期刊。医学期刊除学术推动能力外,也具有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2020年度编辑部配合医师节,刊登“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专题宣传画,每期坚持刊登义务献血、预防艾滋病、禁毒等公益性内容。为提高期刊影响力,除了提高稿件质量外,也需要积极申请国际数据库/检索系统收录,积极向国际数据库收录标准看齐。本刊目前已经被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SCOPUS)、DOAJ、EBSCO-CINAHL等国外大型检索机构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