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科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14:30:20

英语科技论文

英语科技论文范文篇1

我的第一篇英语科技论文写作是把在科大的学士毕业论文翻译成英文。当我一九九零年从纽约州立大学博士毕业时,发表了20多篇英语论文。但是,我对怎样写高质量科技论文的理解仍旧处于初级阶段,仅知道尽量减少语法错误。这是因为大多数时间我都欣然接受我的博士指导老师Dr.GeorgeStell和Dr.HaroldFriedman的修改,而不知道为什么要那样改,也没有主动去问。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去北卡州立大学做博士后。我的博士后指导老师Dr.CarolHall建议我到邻近的杜克大学去参加一个为期两天的写作短训班。这堂由Gopen教授主办的短训班真使我茅塞顿开。第一次,我知道了读者在阅读中有他们的期望,要想写好科技论文,最有效的方法是要迎合他们的期望。这堂写作课帮我成功地完成了我的第一个博士后基金申请,有机会进入哈佛大学Dr.MartinKarplus组。在哈佛大学的五年期间,在Karplus教授的指导下,我认识到一篇好的论文需要从深度广度进行里里外外自我审查。目前,我自己当了教授,有了自己的科研组,也常常审稿。我觉得有必要让我的博士生和博士后学好写作。我不认为我自己是写作专家。我的论文也常常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被退稿。但是我认为和大家共享我对写作的理解和我写作的经验教训,也许大家会少走一些我走过的弯路。由于多年未用中文写作,请大家多多指正。

导言

通常来讲,研究生和博士后从他的导师那儿得到研究方向。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得到一些好的结果。接下来他们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写成论文。一篇精写的论文更容易被高档杂志接受。而写得不好的论文很可能被退稿。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是学生和导师事业发展的敲门砖。不成文,便成仁,是学术生涯的写照。

很多学生以为当结果到手的时候研究就结束了。他们写的草稿,常常把原始数据放在一起,没有对方法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没有对当今论文的评述。事实上,写作是研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此刻是弄懂方法的成功与失败,寻找结果的解释及其隐含的意义,以及与其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的时候。

我们为什么需要在写作上如此认真努力?原因很简单。一个研究结果只有在被别人使用时才有意义。而想被别人使用,文章必须能引起其他科学家的兴趣,而且得保证其他人能看懂并可以重复和再现你的结果。只有可以被理解的研究才会被重复,也只有可以被再现的工作才能导致别人的引用和跟踪。而你的论文被引用的数量常常用来衡量研究的影响力。从某种角度看,写作就像是把你的工作成果推销给其他的科学家。

为了更好的推销,科学论文必须满足它独特的顾客:由聪明能干的科学家组成的尖端读者。它必须能先说服(通常也是竞争对手的)同行们,因为他们的评审是文章在发表前的第一道关口。同时,它也必须满足一般读者的要求。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首先要理解他们需要什么?

读者需要什么?

你的文章的潜在读者可能有刚进入这领域的新手:大学生和研究生,也有专家(潜在审稿人)。他们对你的领域会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因此,写文章的时候应该力求简单到可以被新手理解,同时深刻到可以引起专家的兴趣。

所有的科学家(不论是学生还是他们的导师)往往都很忙。大量期刊杂志使他们不可能仔细阅读每一篇论文。他们通常希望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文章最重要的信息。典型的情况是如果文章标题不吸引人,他们或许就会跳过这篇论文。如果文章的摘要没有包含重要的新方法或新结果,他们不会去读这篇文章。即使已经决定要读的论文,他们也会跳过很多段落直接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因此,保证文章的结构能使读者很快找到所需的信息非常重要。文章的关键在于结构,不在于语法。语法错误易改,结构错误则往往让人无从下手,不知所云。我审过一些国内同行的论文,结构问题很常见。

总之,一篇文章只有在不需太多努力就可以理解的情况下才会被广泛地引用。文章清晰的关键就是使读者能在他们想找的地方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这也就是说,要想让读者不费力理解你的论文,你必须费力去满足他们的期望。

读者期望什么?

读者对句子的期望

1.读者希望在句子的开始看到熟悉的信息。句子是文章的最小功能单元。最容易理解的句子是整句都在说读者知道的东西。但这对科技论文是不可能的,因为只有新的东西才会被发表。事实上科技论文通常会包含很多新术语,所以一个容易理解的句子应该从读者熟悉的信息(或刚刚提过的)开始而以新信息结束,并在它们之间平滑地过渡。好文章的所有句子都应该这样从旧到新地平滑过渡。写好一句开头的金科玉律是问问你自己:“我以前有没有提过这个概念?”大多数文章很难读是因为很多新概念在没有被介绍之前就使用了。例如:

Samplesforthe2-dimensionalprojectionofkinetictrajectoriesareshowninFigure7.Thecoilstatesarelooselygatheredwhilethenativestatescanformablackclusterwithextremelyhighdensityinthe2-dimensionalprojectionplane.

这里从第一句到第二句信息无法流动。“Thecoilstates”不知道是从何而来的。读者会发现下面改动后的句子更容易明白。

KinetictrajectoriesareprojectedontoxxandyyvariablesinFigure7.Thisfigureshowstwopopulatedstates.Onecorrespondstolooselygatheredcoilstateswhiletheotheristhenativestatewithahigherdensity.

在这个新段里,新插入的第二句使每句均能从旧信息出发到新信息结束。第一句与第二句之间以“Figure”相连而第二句与第三句之间以“twostates”相连。而新信息“coilstates”则出现在第三句的最后。整段环环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再看一个例子:

TheaccuracyofthemodelstructuresisgivenbyTM-score.Incaseofaperfectmatchtotheexperimentalstructure,TM-scorewouldbe1.

在第二个句子里,旧信息“TM-score”被埋在中间,被新信息“aperfectmatchtoexperimentalstructure”打断了。这里建议修改如下:

TheaccuracyofthemodelstructuresismeasuredbyTM-score,whichisequalto1ifthereisaperfectmatchtotheexperimentalstructure.

科技写作中的最大问题就是新旧信息顺序颠倒。新信息和旧信息对作者来说可能不是很好区分,因为他非常熟悉所有的信息。为了避免这种问题,不管什么时候,每当你开始写新句,你应该问问自己,这些词前面有没有被提到过。一定要把提到过的放前面,没提过的放后面。

2.读者想在主语之后立刻看到行为动词。对一个说明谁在做什么的句子,读者需要找到动词才能理解。如果动词和主语之间相隔太远,阅读就会被寻找动词打断。而打断阅读就会使句子难以理解。这里有个例子:[1]

ThesmallestURFs(URFA6L),a207-nucleotide(nt)readingframeoverlappingoutofphasetheNH2-terminalportionofthe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subinit6genehasbeenidentifiedastheanimalequivalentoftherecentlydiscoveredyeastH+-ATPasesubunit8gene.

同样的句子,将动词放在主语之后:[1]

ThesmallestoftheURFsisURFA6L,a207-nucleotide(nt)readingframeoverlappingoutofphasetheNH2-terminalportionoftheadenosinetriphosphatase(ATPase)subinit6Gene;ithasbeenidentifiedastheanimalequivalentoftherecentlydiscoveredyeastH+-ATPasesubunit8gene.

这样新的句子就更加平衡了。尽量避免过长的主语和过短的宾语。这就像头重脚轻的人很难站稳。短的主语紧跟着动词加上长的宾语效果会更好。

3.读者期望每句只有一个重点,这个重点通常在句尾。比较下面两个句子,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着重强调不同的东西。[1]

URFA6LhasbeenidentifiedastheanimalequivalentoftherecentlydiscoveredyeastH+-ATPasesubunit8gene.

RecentlydiscoveredyeastH+-ATPasesubunit8genehasacorrespondinganimalequivalentgeneURFA6L.

很明显,前面的句子是关于一个最近发现的酵母基因,而第二句则着重强调了它有一个和动物一致的基因。另外一个例子:[1]

Theenthalpyofhydrogenbondformationbetweenthenucleosidebases2-deoxyguanosine(dG)and2-deoxycytidine(dC)hasbeendeterminedbydirectmeasurement.

这个句子看起来好像是在强调“directmeasurement”。这不太像是原作者的目的。颠倒一下会使句子更加平衡。[1]

Wehavedirectlymeasuredtheenthalpyofhydrogenbondformationbetweenthenucleosidebases2-deoxyguanosine(dG)and2-deoxycytidine(dC).

新的句子更简单而且更短,同时避免了头重脚轻的症状。总之,句尾是读者对该句最后的印象。把最好的,最重要的,和想要读者记住的东西放在句尾。

读者对段落的期望

每一个段落都应该只讲一个故事。在一段里表述多个观点会使读者很难知道该记住什么、这段想表达什么。一段的第一句要告诉读者这一段是讲什么的。这样读者想跳过这段就可以跳过。一段的最后一句应该是这段的结论或者告诉读者下一段是什么。段落中的句子应该由始到终通过逻辑关系连接,实现由旧信息到新信息的流动。比如这一段:[1]

Theenthalpyofhydrogenbondformationbetweenthenucleosidebases2-deoxyguanosine(dG)and2-deoxycytidine(dC)hasbeendeterminedbydirectmeasurement.dGanddCwerederivatizedatthe5and3hydroxylswithtriisopropylsilylgroupstoobtainsolubilityofthenucleosidesinnon-aqueoussolventsandtopreventtheribosehydroxylsfromforminghydrogenbonds.Fromisoperibolictitrationmeasurements,theenthalpyofdC:dGbasepairformationis-6.650.32kcal/mol.

很难知道作者在这段里想表达什么。从这段的起始和结束看来,焓(enthalpy)应该是他想表达的重点。下面是重新组合后的段落。[1]

Wehavedirectlymeasuredtheenthalpyofhydrogenbondformationbetweenthenucleosidebases2-deoxyguanosine(dG)and2-deoxycytidine(dC).dGanddCwerederivatizedatthe5and3hydroxylswithtriisopropylsilylgroups;thesegroupsservebothtosolubilizethenucleosidesinnon-aqueoussolventsandtopreventtheribosehydroxylsfromforminghydrogenbonds.TheenthalpyofdC:dGbasepairformationis-6.650.32kcal/molaccordingtoisoperibolictitrationmeasurements,

首句描述了整段的主题。原段里的第一句颠倒是为了1)使新信息“dG”和“dC”在句子最后并强调它们。2)更好地跟下面一句衔接。原段里的第二句被分成两部分,这样每一部分只表达了一个观点。最后一句时总结整段。再看另一个例子:[1]

Largeearthquakesalongagivenfaultsegmentdonotoccuratrandomintervalsbecauseittakestimetoaccumulatethestrainenergyfortherupture.Theratesatwhichtectonicplatesmoveandaccumulatestrainattheirboundariesareapproximatelyuniform.Therefore,infirstapproximation,onemayexpectthatlargerupturesofthesamefaultsegmentwilloccuratapproximatelyconstanttimeintervals.Ifsubsequentmainshockshavedifferentamountsofslipacrossthefault,thentherecurrencetimemayvary,andthebasicideaofperiodicmainshocksmustbemodified.

在这个例子里,前两句共同阐明了积累张力的速度(RateOfStrainAccumulation)。然而,第一句里的旧信息并没有放在第二句的开始。读者读到第三句的时候通常就不明白这段到底要讲什么了。更清晰的描述应该如下:[1]

Largeearthquakesalongagivenfaultsegmentdonotoccuratrandomintervalsbecauseittakestimetoaccumulatethestrainenergyfortherupture.Theratesofstrainaccumulationattheboundariesoftectonicplatesareapproximatelyuniform.Therefore,nearlyconstanttimeintervals(atfirstapproximation)wouldbeexpectedbetweenlargerupturesofthesamefaultsegment.[However?],therecurrencetimemayvary;thebasicideaofperiodicmainshocksmayneedtobemodifiedifsubsequentmainshockshavedifferentamountsofslipacrossthefault.

新段现在着重阐明了地震的发生频率。下划线标明了以前描述过的旧信息。很明显,新旧信息的连接是理解这段的关键。从旧信息到新信息的流动是使读者轻松阅读的最佳方式。写文章的目的不是去测试读者的阅读能力,而是考验作者的表达能力。不能怪人没看懂,只能怪自己没写清楚。常常听到这样的抱怨:那审稿人连这都不懂!审稿人也可以说:连这个也写不清楚。

读者对图表的期望一些没有耐心的读者会直接通过图表来判断一篇文章是否值得一读。怎样能使读者不需读正文就能理解图表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表来说,由于我们是从左向右阅读的,我们熟悉的信息应该出现在左边而新的信息出现在右边。例如,下面列出的表1和表2是仅仅调换了两列。比较一下那个表格更易理解。

表1:[1]

表2:[1]

显然因为我们更熟悉时间作为独立变量,表2就比表1容易读些。制表的另一条规则是把最好的留在最后。也就是最能使人感兴趣的结果应该放在最右边一列或在最后一行,因为这些地方是读者结束阅读并能留下印象的地方。下面的例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精度。最后一行展示了现在得到的结果。

表3:

对于图,我们至少应该对所有的标签(数字、座标和说明)使用大的黑体Helvetica字体。只画出重要的区域。尽量不用彩色就能使曲线达到最大的区分(彩色的图很贵)。[2]

这是我喜欢的一个图。它说明了一些画图的原理。对你的工作用实线而对别人的工作用点画线。间隔使用实心和空心符号来使曲线之间的不同更加明确。详细说明X和Y座标,标题不用缩写。

审稿人要什么?

文章在发表前必须经过审稿人的评审。他们一般是相关领域的专家甚至是你的竞争者。他们会尽力寻找你文章中的毛病。有时,由于不同的观点和竞争的需要,审稿人或许会试图阻止你的文章发表。因此,文章必须写得理由充足。在被别人挑剔之前,自己必须首先鸡蛋里挑骨头,预先回答审稿人的可能质疑。

怎样满足审稿人?

1).只提出“一”个中心命题。论文里的观点太多,不但不好写,问题也容易多,读者也不易记住你要说什么。

2).在这个中心命题的基础上,用一个迷人(但绝不夸张)的标题来吸引审稿人的兴趣。无偿审稿使审稿人只审批感兴趣的论文。如果你不能引起审稿人的兴趣,那最好不要发表那篇文章。编辑们有时候会很郁闷,因为找不到有兴趣的审稿人。

3).合理解释每一个参数,合理说明每一个步骤。审稿人没时间考虑细节。程序和参数的合理化显示出你知道你在做什么,而不是凑数据。没理由要找理由,有理由要强调。

4).问问你自己是否提供了足够重复你工作的所有细节。审稿人(或读者)越容易再现你的工作,他就越可能接受你的文章。当然,审稿人并不会真正去重做你的工作,但你必须通过你的描述使他相信可以重做。

5).必须有说服力!尽量做彻底而不是半成品的工作!用多方面测试来证明你的中心命题。要使文章像律师证明无罪官司,预先回答一切可能提出的疑问。

6).引用所有重要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经典力作。写作的时候要再做全面文献检索。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写科学论文的时候必须遵照一定的框架结构。

文章的结构

典型的科学论文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方法/实验步骤、结果、讨论、致谢,和参考文献。这样的结构是用来帮助读者快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信息。把信息放错地方会使读者糊涂。常犯的错误是混淆事实(结果)和解释(讨论)。讨论是对结果的解释及说明它的意义,而不是重复结果的描述。

一篇论文是从摘要,引言开始,这里建议从方法和结果部分开始写,因为你对方法和结果最熟悉,此外只有更好地理解方法和结果,才能确定中心命题。而标题,引言和讨论的写作都需要中心命题。我们应该从最熟悉的事情开始,就像读者从他们最熟悉的地方开始理解一样。

方法/实验步骤

如果文章是关于新的方法、技术或算法,要非常详细地写它的新颖之处。要用有逻辑的、合理的方式来描述它。这会帮助读者抓住新方法的要领。如果这个方法使用参数,则要把每一个参数(或参数的取值)合理化,或者是以前用过的,或者可以从物理或数学推导出来,或者通过了广泛的测试及优化。如果无法保证它的合理性,那就必须描述改变它会造成的影响(实际的结果应该在结果部分或讨论部分,方法部分仅包含影响的描述)。如果没有测试它们的合理性,你应该解释为什么(做的代价太贵了?太费时间了?或者需要延期到将来做)。参数改变造成的影响可以衡量方法是否Robust。Robust的方法应该是在参数改变很大的时候,结果也不会太大变化。

对于新方法的发展,你同样需要设计不同的方法来测试。让人信服就需要做尽可能多的测试。你所能找到或设计的测试越多,你的工作就越会被其他人所接受和使用。

当完成了方法部分以后,问一问自己以下的问题:1)新的术语是不是都定义了?2)如果你是第一次读这部分,你能否得到重复整个工作的所有信息?记住,不要隐藏任何窍门或使用的捷径。人们如果不能重复你的结果的话就不会相信你的论文。永远不要弄虚作假!别人不是傻子,一山更比一山高,聪明的大有人在。如果你伪造数据,心存侥幸不会被人发现。如果真的没人发现的话,那就是没有任何人想重复或使用你的结果,那只能说明你的结果根本不值得发表,毫无意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结果部分

当你开始写结果部分时,先考虑一下结果的意义。也就是说,你理解你的结果吗?这些结果是不是告诉了你更深刻的东西?你能从很多不同角度来理解结果吗?你能设计证明或者反驳你的一些解释的新测试吗?

如果你发现了新现象,你必须证明你的结果不是你方法制造出来的(讨论部分的一个好内容)。它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重复吗?如果你发展了一个新方法,你必须证明这个方法的重要性。它是否改进了现有的方法?你的结果部分必须用不同的角度或多重测试来支持新发现或验证新方法的重要性。

一旦你对结果有更好的理解,你需要决定卖点,也就是说这篇文章最有意义的一个观点是什么?确定这篇文章的中心命题之后要组织所有的段落来证明、支持它,用数据(有必要的话再加数据)来证明它。同时也要排除其它可能性。放弃与中心命题无关的数据,即使这些数据是很辛苦得来的。

标题

当你有了中心命题之后,就该决定文章的标题了。标题可以为你的方法,你的结果或结果的隐含意义做广告。标题是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文章。应该把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放进标题。比如,标题“Stericrestrictionsinproteinfolding:analpha-helixcannotbefollowedbyacontiguousbeta-strand”主要突出了结果。另一方面,标题“Interpretingthefoldingkineticsofhelicalproteins”突出了结果的含义。用标题“Nativeproteinsaresurface-moltensolids:ApplicationoftheLindemanncriterionforthesolidversusliquidstate”的话,同时突出了方法和结果的含义。注意标题“Nativeproteinsaresurface-moltensolids”是结果的解释,而不是结果本身。用既广泛又具体的标题,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

引言部分

中心命题和标题都决定了以后,就该写引言了。第一件该做的事就是围绕中心命题来收集所有相关文献。搜索并研究所有最近和相关的文章(通过对中心命题关键字的搜索或用引用索引)。确认你有所有最新的论文。引用所有重要的文章。如果你不引用别人的文献,别人也不会引用你的!如果你想谁引用你的工作,你要先引用他的。你引用的文章越多,他们越可能阅读并引用你的文章。因为人们更加关注引用他们的论文。仔细读你所引用的文章,避免引用错误。在引用上,不要偷懒。

引言的第一句最难写,因为它决定了你整个引言的走向。我的办法是把第一句和文章的标题连起来。在第一段以最基本和常见的术语来定义标题里用的一些术语。从这个术语,引入研究的领域和它的重要性。第二段应该对这个研究领域作一个鉴定性的论述。如果中心命题是关于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这一段就应该指出这个当前研究中现存未解决的问题。描述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或挑战。第三段引入你提出的办法和它大致会带来什么效果。你可以大略地描述你的结果和它的含义。这里有个例子。[3]

Assessingsecondarystructureassignmentsofproteinstructuresbyusingpairwisesequence-alignmentbenchmarks

Thesecondarystructureofaproteinreferstothelocalconformationofitspolypeptidebackbone.Knowingsecondarystructuresofproteinsisessentialfortheirstructureclassification,understandingfoldingdynamicsandmechanisms,anddiscoveringconservedstructural/functionalmotifs.Secondarystructureinformationisalsousefulforsequenceandmultiplesequencealignment,structurealignment,andsequencetostructurealignment(orthreading).Asaresult,predictingsecondarystructuresfromproteinsequencescontinuestobeanactivefieldofresearchfiftysixyearsafterPaulingandCoreyfirstpredicted-helixandthatthemostcommonregularpatternsofproteinbackbonesarethe-sheet.thePredictionandapplicationofproteinsecondarystructuresrelyonpriorassignmentofthesecondary-structureelementsfromagivenproteinstructurebyhumanorcomputationalmethods.

Manycomputationalmethodshavebeendevelopedtoautomatetheassignmentofsecondarystructures.ExamplesareDSSP,STRIDE,DEFINE,P-SEA,KAKSI,P-CURVE,XTLSSTR,SECSTR,SEGNO,andVoTAP.Thesemethodsarebasedoneitherthehydrogen-bondpattern,geometricfeatures,expertknowledgeortheircombinations.However,theyoftendisagreeontheirassignments.Forexample,disagreementamongDSSP,P-CURVE,andDEFINEcanbeaslargeas25%.MorebetasheetisassignedbyXTLSSTRandmorepi-helixbySECSTRthanbyDSSP.Thediscrepancyamongdifferentmethodsiscausedbynon-idealconfigurationsofhelicesandsheets.Asaresult,definingtheboundariesbetweenhelix,sheet,andcoilisproblematicalandasignificantsourceofdiscrepanciesbetweendifferentmethods.

Inconsistentassignmentofsecondarystructuresbydifferentmethodshighlightstheneedforacriterionorabenchmarkof“standard”assignmentsthatcouldbeusedtoassessandcompareassignmentmethods.Onepossibilityistousethesecondarystructuresassignedbytheauthorswhosolvedtheproteinstructures.STRIDE,infact,hasbeenoptimizedtoachievethehighestagreementwiththeauthors’annotations.However,itisnotclearwhatisthecriterionusedformanualorautomaticassignmentofsecondarystructuresbydifferentauthors.Anotherpossibilityistotreattheconsensuspredictionbyseveralmethodsasthegoldstandard.However,thereisnoobviousreasonwhyeachmethodshouldweightequallyinassigningsecondarystructuresandwhichmethodshouldbeusedinconsensus.Otherusedcriteriaincludehelix-cappingpropensity,thedeviationfromidealhelicalandsheetconfigurations,andstructuralaccuracyproducedbysequence-to-structurealignmentguidedbysecondarystructureassignment.

Inthispaper,weproposetousesequence-alignmentbenchmarksforassessingsecondarystructureassignments.Thesebenchmarksareproducedby3D-structurealignmentofstructurallyhomologousproteins.Insteadofassessingtheaccuracyofsecondary-structureassignmentdirectly,whichisnotyetfeasible,wecomparethetwoassignmentsofsecondarystructuresinstructurallyalignedpositions.Weassumethatthebestmethodshouldassignthesamesecondary-structureelementtothehighestfractionofstructurallyalignedpositions.Certainly,structurallyalignedpositionsdonotalwayshavethesamesecondarystructures.Moreover,differentstructure-alignmentmethodsdonotalwaysproducethesameresult.Nevertheless,thiscriterionprovidesameanstolocateasecondary-structureassignmentmethodthatismostconsistentwithtertiarystructurealignment.Wesuggestthatthisapproachprovidesanobjectiveevaluationofsecondarystructureassignmentmethods.

在这个例子里,标题推荐了一个评估指派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方法。第一段以二级结构的定义开始(与标题相连)。整段描述了二级结构的重要性。最后一句过渡到指派二级结构的计算方法(下一段的主题)。注意“计算方法”放在句子的最后是为了强调而且和第二段的开始连接在起来。第二段则聚焦在计算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旧信息“计算方法”逐渐的变到了“它们的不一致”。第三段的第一句把主题从“不一致”(旧信息)转变成了“评估的办法”(新信息)。然后,介绍了这个领域已有的工作。第四段引入新方法并讨论了新方法的优点。第五段(这里没有给出)将会简要地讨论结果。每一个引言应该包括研究领域的介绍和意义,做这工作的具体原因,结果和隐含的意义。一般而言,读者读完引言,对论文的来龙去脉就应该清清楚楚了。

讨论部分

现在到了你写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很多人认为讨论部分最难写。他们常常不知道该写什么。学生常常不能把结果从他们的解释、含意和结论中分离出来。此外,他们不善于思考可能存在的其他解释。好的讨论通常以得到的结果和解释的评论开始。其它可用于讨论的内容有:参数改变对结果的影响,与其他研究相比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将来或正在进行的工作(防止别人从事你显而易见的,立刻就能实现的后续工作)。这里有一段文章中的讨论部分。[4]

Onequestionaboutthecomplexhomopolymerphasediagrampresentedhereiswhetheritiscausedbythediscontinuousfeatureofthesquare-wellpotential.WecannotgiveadirectanswerbecausetheDMDsimulationisrequiredtoobtainwell-convergedresultsforthethermodynamics.However,thecriticalphenomenapredictedforafluidcomposedofparticlesinteractingwithasquare-wellpotentialareasrealisticasthosepredictedforafluidcomposedofparticlesinteractingwithaLJpotential.AlsoananalogouscomplexphasediagramisfoundinsimulationsofLJclusters.Thepresentresultsforsquare-wellhomopolymersmaywellbefoundinmorerealistichomopolymermodelsandeveninrealpolymers.

这一段探究了可供选择的解释。

摘要部分

整篇文章写完了。你需要写文章的摘要了。典型的摘要包括课题领域的重要性(回到标题),要研究的问题,你方法的独特性,结果的意义和影响。这里有个例子。[3]

Howtomakeanobjectiveassignmentofsecondarystructuresbasedonaproteinstructureisanunsolvedproblem.Definingtheboundariesbetweenhelix,sheet,andcoilstructuresisarbitrary,andcommonlyacceptedstandardassignmentsdonotexist.Here,weproposeacriterionthatassessessecondary-structureassignmentbasedonthesimilarityofthesecondarystructuresassignedtostructurallyalignedresiduesinsequence-alignmentbenchmarks.Thiscriterionisusedtoranksixsecondary-structureassignmentmethods:STRIDE,DSSP,SECSTR,KAKSI,P-SEA,andSEGNOwiththreeestablishedsequence-alignmentbenchmarks(PREFAB,SABmarkandSALIGN).STRIDEandKAKSIachievecomparablesuccessratesinassigningthesamesecondarystructureelementstostructurallyalignedresiduesinthethreebenchmarks.Theirsuccessratesarebetween1-4%higherthanthoseoftheotherfourmethods.TheconsensusofSTRIDE,KAKSI,SECSTR,andP-SEA,calledSKSP,improvesassignmentsoverthebestsinglemethodineachbenchmarkbyanadditional1%.Theseresultssupporttheusefulnessofthesequencealignmentbenchmarksasthebenchmarksforsecondarystructureassignment.

前两句陈述了问题。第三句提出了解决办法。这些句子后面跟着结果。整个摘要以总结收尾。注意摘要里的主体部分是结果及其意义和影响。

总结

1.认真对待写作。尽你最大努力花时间写作。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一环。文章没写好,没人看,没人用,等于没发表。

2.除非这个研究是全面彻底的,而且你试了所有可以支持你结论的方法,否则不要去发表。

3.重新思考,并合理解释为什么做这项工作,做了什么,什么是最重要的发现?为什么用这个方法?为什么用这些参数?什么是以前做过的(更新文献搜索)?不同在什么地方?

4.要从批判的角度来看你的工作,想一想别人会怎样来挑毛病。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弱点,进一步发展。我的许多论文是在反复讨论中大幅度修改,许多计算经常要重做。只有理顺和理解结果,文章才会更有意义。

5.要能回答所有合理的质疑。如果你自己有疑问,一定要搞清楚,否则别人又怎会相信。不要轻易相信得到的革命性发现。

6.以高标准严要求写论文,不与烂文章比,争取建立自己的品牌。不要隐藏任何事实,不作假,不要低估其他科学家的智慧。让你的研究可重复。把所有的材料和数据上网。

7.从头(标题)到尾(结论或讨论)要从旧信息过渡到新信息。永远不要在句子的开头引入新信息。切忌在术语被定义之前使用它们。

8.照抄别人文章里的句子是不道德的。这暴露出作者不愿思考,只走捷径,不是一个真正科学家的料。同时抄来的句子常常会打断文章中原有信息的流通,不利读者对文章的理解。一定需要用别人的原句,就必须用上引号,并引用该文献。

9.在段首要有阐明整段主题的句子,在段尾要有连到下段的过渡句。从标题到结论都要连贯。句句相扣,段段相连,让一篇论文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杂乱无章地把句子堆积在一起。这样才能使读者享受阅读你的文章。

10.写,重写,再重写。没有人能第一次就写好。不花时间,不下功夫,写不好。我的文章一般要修改十次以上。

结束语

写科技论文不能像写散文,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好的论文就像一部好的小说一样,需要构思策划,情节要一环扣一环,而结局是令人意外的。当然这一切,前提是你必须有令人激动的结果。这篇短文的目的是在有较好结果的基础上,怎样更好地实事求是地宣传你的结果。主要方法是使文章简单易懂,条理清楚,同时又全面深刻,令人信服。我反对虚假的包装,夸张的描述,这样往往适得其反。事实上,科技论文要避免用带有情感的形容词像Exciting或Remarkable来描述你的结果。也就是说要通过结果的描述来使读者体会到“Exciting”或“Remarkable”,让事实来说话。正如说笑话的人自己不笑会更有效果。

致谢

此文中的一些例子出自“TheScienceofScientificWriting”byG.D.GopenandJ.A.Swan,AmericanScientist,78,550-558,1990.我在杜克大学Gopen教授1995年年度短训班受益非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MartinKarplus(哈佛大学),GeorgeStell(纽约州立大学-石溪校区),HaroldL.Friedman(纽约州立大学-石溪校区)和CarolHall(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鼓励和指导。没有他们,我不会有那么多机会练习英文写作。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学生和博士后。他们对科学的贡献使我可以继续写论文,基金申请,或评论。此文中的一部分例子来自与他们合作的文章。此文初稿是用英文写的。由于我的中文打字速度太慢,特别感谢徐贝思帮我翻译成中文初稿。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是我的问题,请多指教。此文在网上出现以后,得到不少关注。特别感谢赵立平教授的建议及感谢许多校友和网友的指正和鼓励。

引用:

[1]G.D.GopenandJ.A.Swan,AmericanScientist,78,550-558(1990)

[2]H.ZhouandY.Zhou,Bioinformatics21,3615--3621(2005).

英语科技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科技英语翻译标准技巧

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引自《现代汉语词典》)。因而,翻译本身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创造性科学,它既带有创造性,又带有科学性,它是用语言表达的一门艺术,是科学性的再创作。科技英语(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gy,简称EST)作为一种重要的英语文体,与非科技英语文体相比,具有词义多、长句多、被动句多、词性转换多、非谓语动词多、专业性强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是由科技文献的内容所决定的。因此,科技英语的翻译也有别于其它英语文体的翻译。科技英语翻译必须遵循一定的翻译标准和翻译技巧。

一、科技英语翻译标准

关于翻译的标准,历来提法很多。有的主张“信、达、雅”,有的主张“信、顺”,有的主张“等值”等等,并曾多次展开过广泛的争论和探讨。但是,从他们的争论中可以看出,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一切译文都应包括原文思想内容和译文语言形式这两个方面;简单地说,符合规范的译文语言,确切忠实地表达原作的风格,这就是英语翻译的共同标准。为此,笔者认为,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坚持两条标准:

(一)忠实。译文应忠实于原文,准确地、完整地、科学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包括思想、精神与风格。译者不得任意对原文内容加以歪曲、增删、遗漏和篡改。

(二)通顺。译文语言必须通顺,符合规范,用词造句应符合本民族语言的习惯,要用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言,以求通顺易懂。不应有文理不通、逐词死译和生硬晦涩等现象。

二、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

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日益广泛,科技英语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掌握一些科技英语的翻译技巧是非常必要的。现代语言学为科技翻译研究和翻译活动提供了比较科学的理论基础。“从翻译的目的考虑,就是要将起始语言的重要信息‘装入’对目标语言有决定意义的语用学关系的网络中去……因为语言作为传输科技信息的中介时,为了达到交流目的而不遭损失地传输信息,即通过准确的术语和表达手段传输信息,是至关重要的。”翻译是一个理解与表达的过程,科技英语翻译也是如此。翻译科技英语文章时,需要根据科技英语的特点,透彻理解原文意思,并能够准确地用译文语言表达出来。科技文章中句子长,被动语态多,这是科技英语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长句子的翻译。在科技文体中经常使用长句子,使用长句子可以做到表述的严谨性和逻辑性。这主要是因为在阐述科学事实、科学现象等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解释一些科技术语或名词时,需要大量使用各种从句(尤其是定语从句)和大量的介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分词短语或副词等作后置定语,以及分词短语表示伴随情况等而造成的。因此,长句的翻译是一个比较复杂、棘手的难题。翻译长句时,首先要弄清原文的句法结构:先找出句中的主要成分,即主语和谓语动词;再找出宾语、状语、定语等。然后分析出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按照汉语习惯正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长句翻译一般采用长句短译、顺译和逆译等方法。

1、长句短译法。英译汉时,有时某个词或某个短语在字典上找不到适当的意思时,应根据上下文活用词义。如果死扣语法生译硬译,必然使译文晦涩、难以达意。这时应在弄通原文准确的含义之后,灵活处理。如:stationarywavesaredistinctfromtheprogressivewhereinthewavesmoveacrossthebodyofthewater—asifwehaddroppedapebbleinthedishofwater.驻波与前进波不同,在后一种情况下,水波向四周传去——就像我们曾向盘中投下一块卵石时的情景一样。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英语句子。译文做到了长句短译。

2、顺译法。当叙述的事物是按时间或逻辑顺序排列,与汉语表达方式基本一致时,翻译时常采用顺译法。例如:Movingaroundthenucleusareextremelytinyparticles,calledelectrons,whichrevolvearoundthenucleusinmuchthesamewayasthenineplanetsdoaroundthesun.围绕着原子核运动的是一些极其微小的粒子,称为电子,这些电子围绕着原子核旋转,正像九大行星围绕着太阳旋转一样。

3、逆译法。当英语长句的顺序与汉语表达方式不一致时,翻译时常常使用转换、颠倒、改变部分或完全改变词序的逆译法。例如:Itmaybeeconomicallysound,inthelongrun,tosubsidizetheirinitialproduction,evenatpricesabovetheprojectedmarkedfornaturalhydrocarbonfluids,inordertoacceleratethededucationofdependenceonoilimports.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资助开发气体等燃料,既使价格高于自然炭氢化合液的市场价格,但为了加快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这在经济上可能还是合算的。

(二)被动句的翻译。科技英语中使用被动语态大大多于汉语。由于科技英语的主要目的是表述科学发现、科学事实、实验报告和各种说明等,这就使得科技英语中以客观陈述为主,被动语态使用更多,体现科学性和客观性。根据英国利兹大学JohnSwales的统计,科技英语中的谓语至少1/3是被动态。这是因为科技文章侧重叙事推理,强调客观准确。第一、二人称使用过多,会造成主观臆断的印象。因此尽量使用第三人称叙述,采用被动语态,例如:Attentionmustbepaidtotheworkingtemperatureofthemachine.应当注意机器的工作温度。不一定千篇一律地将英语的被动结构都译成汉语的被动结构,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翻译,使译文尽可能地符合汉语的规范用法。

1、译成汉语的被动句,不改变原文语序。通过“被”、“由”、“为”、“受”、“用”、“给”、“叫”、“靠”、“让”等介词引出动词或动作者。如:Eachdotoflightistranslatedbythecameratubeintoallelectronicsignal.每一个光点都由摄像管转换成电子信号。还有译为“是..的”结构。适用于说明某一事实或状态。例如:Someplasticshavebeendiscoveredbyaccident.某些塑料是偶然发现的。

2、译成汉语的主动句。Whileacurrentisflowingthroughawire,thelatterisbeingheated.电流流过导线时,导线就发热。

3、颠倒语序。将被动句中的主动者或状语中的名词译为主语,被动句原来的主语译为宾语。还有用句中其他成分作主语。例如:Earthquakesseemlesseasytobecontrolledbymanthanweather.人类要控制地震似乎比控制天气更容易。About40milliontonsofammoniaareconsumedannuallyinagriculture.农业每年大约消耗4千万吨氮。

4、译成汉语的无主句。例如:Suchgreaterliftingisgeneratedwithagreatsavinginelectricalpowerperpassenger.这样就能产生更大得多的提升力,从而大大节约每个旅客所耗费的电力。

总之,英语科技翻译的特点还可以列举出一些,如名词代替动词;多重形容词,以上只是将较为显著的特点也是在翻译实践中比较典型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三、结束语

熟悉和掌握这些特点,在翻译科技英语时,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原文的含义。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特点只是科技英语中常见语言现象的一些归纳和说明,并非绝对的语言规则。因此,在学习和翻译实践中要灵活掌握和运用。只要用心钻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不难发现其规律,做好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英语科技论文范文篇3

本文作者:罗文敏高翔工作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科技英语句法的另一突出特征是复杂长句的使用。科技英语主要目的在于阐述复杂的定义,原理及过程等。为了表述清楚,全面,避免歧义,句子中会有不止一个的修饰,解释,补充等成分。据具约翰斯威尔斯统计,一个科技英语句子的平均长度在20至30个词之间,而普通句子约为17.8个词左右,有些段落甚至只有一个句子。

大量使用被动语态是科技英语的特点之一,因为被动语态把所要论证、说明的科技问题放在句子的主语位置上,就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此外,被动语态比主动语态更少主观色彩,这正是科技作品所需要的。因此在科技英语中,凡是在不需要或不可能指出行为主体的场合,或者在需要突出行为客体的场合都使用被动句。汉语虽然也有被动句,但使用范围狭窄得多,因为汉语具有英语所没有的无主句,许多被动句可以用无主句来代替。翻译英语被动语态时,既可以译成汉语的被动句,也可以译成汉语的主动句,而且译法灵活多样。被动语态的常用翻译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种。

1.要熟练的掌握被动语态的翻译技巧,我们必须明白,在哪些情况下应将英语的被动语态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有下列三种情况:1)凡是将充当主语的人或物有某种能力或获得某种荣誉时,若原文是被动语态.应译成汉语的主动语态。e.g.Sixmedicalscientistswerehonoredin1973bytheNobelPrizeforoutstandingresearch.由于杰出的研究工作,6六位医学科学家于1973年荣获了诺贝尔奖。2)当被动句中的主语为无生命的名词。且句中没有介词引导的行为主体时,应译成主动句,即取消一个“被”字。e.g.Themotorwillberepairedtomorrow.这台电动机明天修。3)将主语移作宾语,同时把原句中适当的介词宾语译成主语。e.g.Three-phrasecurrentshouldbeusedforlargemotors.大型发动机应当使用三相电流。4)改动原句主谓结构,将其合成译为谓语动词,而构成无人称句(原主语为动作性名词,可与中性动词make,take,pay等构成动词词组)。e.g.Usecanbemadeoflaserbeamstoburnaholeinadiamond.可以利用激光在金刚石上打孔。5)通过添加逻辑主语的方法译成汉语中的主动形式。e.g.Electronsareknowntobeminutenegativechargesofelectricity.众所周知,电子是极其微小的负电荷。6)英语的被动结构还可以译成汉语的"是……的"带表语的主动句句型。e.g.Ironisextractedfromtheorebymeanoftheblastfurnace.铁是用高炉从铁矿中提炼出来的。2.译成汉语的被动句当有必要强调被动者或被动动作时,或出于语气、修辞需要时,科技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也可译为汉语中的被动句。1)用“被”字或“遭(到)”字表达。e.g.Anyminuteswewouldsurelybespottedbyenemyplanesflyinginandoutoftheairfield.我们随时都会被出入机场的敌机发现。2)用“由”、“靠”、“叫”、“受”、“让”、“给”、“用”等字表达。e.g.Itisoflogiccircuitthatallcomputersaremade.所有计算机都由逻辑电路组成。3)在谓语动词前而添加“予以”、“加以”、“受到”、“得以”等词。e.g.Thelawsofmotionwillbediscussedinthenextarticle.运动定律将在下一篇论文中予以讨论。3.译成汉语无主句英语中有些被动句不需要或无法说出行为的主体,因此,翻译时往往译成汉语的无主句。这时原句中的主语一般译成宾语。e.g.Efficiencyisusuallyexpressedasapercentage.通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效率。类似的说法均常见于英语和汉语报刊中,如:Itmustbeadmittedthat…必须承认…Itmaybesafelysaidthat…可以有把握地说…

英语科技论文范文篇4

一、准确性原则(Accuracy)

科技文章不同于文学作品,它不要求辞藻华丽,描写细腻。但它要求词能达意,并且表达得十分准确,使读者不致捉摸不准或甚至产生误解。当然,要达到准确,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作者的英语水平,要求作者能对英语的词、词组、句子正确地运用。

1.词的准确。

科学技术的发展取决于事实和思想的准确传递。写作的最大障碍不是如何正确使用语法,而是用词不准引起语意含糊。因为文字编辑可以帮助你改正语法错误,却很难校正语意含糊或者核对实验是否属实。

(1)词义要确切。科技论文中,词义必须准确,尽量选用单词的首要含义,避免利用单词不常见、不正式或文学含义。使用简单的词可以减少用词不准确而引起的错误。[1](P.122)因为,简单的词多是常用词,而生僻词的用法往往吃不准。无论简单词或生僻词,单凭感觉是不保险的。因此,作者要养成勤查词典的习惯,如affect和effect意思是不一样的,不可互换。这在一般英语原版词典的解释中可以看出来。同样,科学论文中content和concentration是不同的,也不能用level来替代。comprise也不等于constitute。判别这些词的用法,普通词典过于笼统,唯有查词典、有关专业书籍和刊物才能区分。

(2)认真区别同义词。认真区别同义词,避免用词造作或混淆不可以彼此替换的同义词,如:避免使用ascertain,建议使用determine,establish。在科技文章中除了术语外,许多非术语也往往有特定的含义,不能任意更换。如在一般文章中sig-nificant一词可解释为“有意义的”、“重要的”、“有效的”、“值得注意的”,而在科技文章中它只是指“统计学上显著的”,不宜作它用。又如approximately在科技上是指数值十分近似。若只是一个很粗略的估计就不能用它,而只能用about或roughly。

(3)注意起修饰、限制作用单词的位置。有些词则因为位置不妥而意义不同,甚至产生歧义。如only既可作形容词,又可作副词,要紧密靠近所修饰的词。如:

Theyexaminedonlysixrats.(他们检查了仅6只小鼠。)

Theyonlyexaminedsixrats.(他们仅检查6只小鼠。)

Onlytheyexaminedsixrats.(只有他们检查6只小鼠。)

所以修饰词位置不当,句子意思截然不同。为突出论文的核心内容,应尽可能地将表达核心内容的词放在句子的开头,以便引起读者的注意。科技论文要求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所以,只要思想概念的自然顺序许可,应使相关联的成分放在一起,修饰语应尽可能地靠近被修饰语,不可插断,主语与谓语尽量相邻,从而使表达的内容更清楚准确。[2](P.8)如:

Thereportedoccurrenceofagglutinatedgrainsinthewallbythesameauthorsremainsunconvincing.

简析:“bythesameauthors”应紧接在“occur-rence”后面。也可将此句改成:Thesameauthors′re-portoftheoccurrenceofagglutinatedgrainsinthewallremainsunconvincing.

2.时态的准确。

使用一般过去时可正确地阐明“做了什么”。比如描述的内容为特定、过去的行为或事件,介绍研究过程,叙述或总结研究结果为关于过去的事实,回顾研究目的时,用过去时态。如:

Aratherunexpecteddiscoverywasmadeduringtheseinvestigations.

UV-visibleandfluorescencespectraweremeasuredonaPerkin-ElmerLambda17UV-VisspectrometerandaPerkin-ElmerLS-5Bluminescencespectrometer.

现在时适用于阐述事实和真理。比如叙述研究方法和目的,介绍研究结果,陈述结论,提出建议,描述的内容为不受时间影响的事实时,或是指出结果在哪些图表中列出,用现在时态。如:

InthecontestoftheWoodwardandHoffmannrules,thethermalretro-[2+2]-cycloadditionissym-metryforbidden.

Absoluterateconstantsforawidevarietyofreac-tionareavailable.

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都可以用来表达结果、讨论和结论。如:

Thismodeldemonstratedmonitoringofthehighlydisfavoredfragmentation.

Inconclusion,thefirstgeneralmethodforprotec-tionofthe2,3-πdoublebondofindoleshasbeende-veloped.

使用现在时描述结果,与使用过去式的差别是:使用现在时表示“该结果是在研究过程中所揭示的普遍事实”;相反,使用一般过去时则表示“这是我们在本次研究中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所发现的事实”。[3](P.54)如:

Femalelistenersfindloudmusicmoreirritatingthanmalelistenersdo.(现在时,表示任何女性于与任何男性相比,女性比男性觉得大声的音乐更使人激怒。)

Femalelistenersfoundloudmusicmoreirritatingthanmalelistenersdid.(过去时,表示本次研究的样品中,女性比男性觉得大声的音乐更使人激怒。)

二、简洁性原则(Brevity)

任何文章都要求写得短些,不要转弯抹角,而应该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科技文章尤其如此,特别要避免罗嗦冗长。一切文学性的描述以及空话、套话、长话、大话都应去掉。在不影响表达的前提下尽可能用第一人称,短的句子、词组和单词。可以用简单句时便不用复合句;可用单词代替词组时就用单词;可用短的单词时就用短的单词。

1.删除废词。

许多词或短语对句子几乎增加不了任何意义,因而被称为“废词(wastedwords),空词”。例如:quite,very,extremely,asitwas,moreover,basically,essentially,totally,completely,therefore,等等。因此,要删除多余的词及“空词废词”。如:不用Alread-yexisting,而采用existing。一般说来,句子里不要含有不必要的词汇;而段落里不能含有不必要的句子,这样并不是要求写出的句子都是短句,更不是要避开必须有的细节,而是要求所有的词汇都是不可或缺的。要有“忍痛割爱”和“惜字如金”的气魄,删除修饰的和虚饰的、含糊不清的和带主观色彩的词句,以及重复的段落。[4](P.2)

2.避免使用空洞的短语。

英语中不少词组完全可以用一个单词取代,并且往往意思更清楚。[5](P.8)有说服力的文章是简洁的文章。只有官僚和学院式的文章才会对每个句子加上这样的陪衬:Itshouldcontinuouslyberememberedtha,tmoreover,ithasbeenpreviouslyindicated,ithasbeenseentha,tithasbeenindicatedtha,titshouldberememberedtha,titshouldbenotedtha,tthus,itisimperativetha,tatthepresentmomen,tintime等等。

它们在书面文学写作或者口语中很不错,因而在科技写作中,作者常常会受到习惯的诱惑而引进它们。然而,在科技文章写作里,既没有修饰的空间,也没有修饰的必要。因此,尽量用简明的单词代替短语。如:避免使用amajorityo,f而建议使用most。

3.采用肯定的语句来代替双重否定。

不用Thisreactionisnotuncommon.

采用Thisreactioniscommon.

Thisreactionisnotrare.

不用Thisresultisnotunlikelytooccur.

采用Thisresultislikelytooccur.Thisresultispossible.

4.避免句子冗长、笨拙。

尽量采用并列动词代替叠加的名词,以避免句子冗长、笨拙。如:

差:However,thedepletionofpotassiumisalsoknowntohaveanimpactonreabsorptionofsodiuminthekidneysimpairingboththeabilityofthekidneytoexcreteaNa+loadandtheabilityofthekidneytocon-serveNa+maximally.(41个词)

好:Potassiumdepletionis,however,alsoknowntoaffectkidneysodiumreabsorptionbyimpairingthekid-ney′sabilitytomaximallyexcreteanNa+loadandcon-serveNa+.(25个词)

避免同一句子或段落内部改变语态形式,以避免表达上冗长和迂回。如:

差:Thewriterspentthelasttwofieldreasonsinthearea,anditisexpectedthathewillreturnnextyear.

好:Thewriterspentthelasttwofieldseasonsinthearea,andexpertstoreturnnextyear.

怎样才能做到文章简洁?第一,要下功夫提炼思想。思想要达于精辟,才能写出简洁有力的文字,即通过简洁的文字来表达思想。第二,下功夫提炼语言。要尽量节省用字,提炼最精辟的词语,用在最恰当的地方。第三,写完后多修改。

三、清晰性原则(Clarity)

这首先在于作者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其次,科技文章要能清楚地传达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格式。正确地应用图(Figure)及表(Table)有助于文章的清晰性。文章要清晰,必须把题目(Title)、标题(Heading)、小标题(Sub-heading)、引言(Introduc-tion)和讨论(Discussion)写好。引言是说明研究什么和为什么要研究它,后者是研究的结果。两者讲清楚,文章就易懂。

1.简洁明了的表格与插图。

表格的优点是可以很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图形则可以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表格和图形应具有“自明性”,即:图表中的各项资料应清楚、完整,以便读者在不读正文情况下也能够理解图表中所表达的内容。对于表格或插图的选择,应视数据表达的需要而定:如果强调给读者精确的数值,就采用表格格式;如果要强调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或变化趋势,则采用图示方法。

从根本上说,图形是表格的直观化。对于可以用较短的文字清楚表达的数据,就不要以图形的方式来表达;也不要因为追求美术效果而将图形做的过于花哨(如增加不必要的立体或阴影效果等)。

2.画龙点睛的题目。

科技论文的题名是论文的画龙点睛之处,是表达论文的特定内容,反映研究范围和深度的最恰当、最简明的逻辑组合,因此,题目应“以最少数量的单词来充分表述论文的内容”。题目的作用是吸引读者和帮助文献追踪或检索。

题目一般不用完整的句子,不包含主语、谓语、宾语等句子成分。它是一个“标签”,标明文章内容,因此它一般只是个名词或名词词组,有时是两个以上的名词词组并列。题目切忌一般化,而应尽量使之具有特定的含义,必要时可以加个副题。

3.一目了然的引言。

引言是说明论文写作的背景、理由、主要研究成果及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等,目的是引导读者进入论文的主题,并让读者对论文中将要阐述的内容有心理准备。有总揽论文全局的重要性,也是论文中最难写的部分之一。因此,在引言中要简洁而清楚地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论题?这个论题为什么重要?

在撰写引言时,如果表达冗长、重点不突出,就有可能使读者失去对论文中亮点的印象。因此,引言的撰写中应注意以下基本要求:(1)尽量准确、清晰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做到繁简适度。(2)解释或定义专门术语或缩写词,以帮助审稿人和读者阅读与理解。(3)适当地使用“I”,“We”,“Our”,以明确地指示作者本人的工作,如:最好使用“Weconductedthisstudytodeterminewhether……”,而不使用“Thisstudywasconductedtodeterminewhether……”。(4)叙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强调自己研究的创新时,应慎重且留有余地。可以采用类似如下的表达:Totheauthor′sknowledge……;Thereislittleinformationavailableinliteratureabout……

4.切忌繁琐的讨论。

这是论文中最难写的部分,不但内容难写,英语表达也难。这部分写作上最大的毛病是讲了一大堆废话,而没有讲清实质性问题,即研究结果的意义何在,这里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作者自己对其研究结果的意义也未弄清楚,二是作者的逻辑性不强。在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其意义并不是当时马上就能弄清楚的。讨论的重点在于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断,并说明读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观点等。因此撰写讨论时要避免含蓄,尽量做到直接、明确。在撰写讨论时应注意几个方面:其一,对结果的解释要重点突出,简洁、清楚。为有效地回答所研究的问题,可适当简要地回顾研究目的并概括主要结果,但不能简单地罗列结果,因为这种结果的概括是为讨论服务的。如:

Theslowresponseofthelead-exposedneuronsrelativetocontrolssuggeststhat……(由主要结果引导出相关讨论)其二,观点或结论的表述要明确、清晰。尽可能清晰地指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并解释其支持还是反对已有的认识。此外,要大胆地讨论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可能的实际应用,清晰地告诉读者该项研究的新颖性和重要之处。结束讨论时,避免使用诸如“Futurestudiesareneeded”之类苍白无力的句子。

其三,对结果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效果的表达要实事求是,适当留有余地。避免使用“forthefirsttime”等类似的优先权声明。在讨论中应选择适当地词汇来区分推测与事实。例如,可选用“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坚信观点的真实性;选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测;或者选用情态动词“can”,“will”,“should”,“probably”,“may”,“could”,“possibly”等来表示论点的确定性程度。

英语科技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科技英语课;教学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英语在全球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时期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许多高校以及职业技术学校都开设了科技英语课程,此类课程的开设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科技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国际型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科技英语教学的发展也推动了科技英语教材的编写以及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和研究。

为了满足当前科技英语教学的需要,我们在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并出版了《科技英语阅读》(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材之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2007年4月第一版)。笔者现对该教材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并就如何使用这一教材以及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科技英语阅读》的主要特点

科技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应用于科技专业领域,因此相对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和一般社交英语来说,科技英语在词汇、常用句型、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技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而通用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情景中使用语言的技能,因此当学生最初接触科技英语时,由于对科技词汇和语言特点不熟悉,往往造成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困难,或在科技写作、翻译中出现语言使用不得体、不准确等问题,加之学习内容比较陌生或枯燥,因而对科技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科技英语阅读》首先注重选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课文包括环境、能源、景观美化与家居、计算机、生物技术与农业、遗传工程与医学、宇宙、健康、纳米技术、数字技术等15个科技专题(30篇课文),尽量体现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贴近实际生活,反映科学研究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例如在“景观美化与家居”一章中,我们选用了《芝加哥的屋顶绿化》和《一举两得:景观美化与节能》;在“寻找生命”一章中,选用了《天体生物学》和《南极冰层下是否存在生命》;在“数字技术”一章中,选用了《数字摄影技术的未来》和《数字技术与情感智力的提高》等。为了方便教学,每篇课文均配有简洁明了的注释和词汇表。

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英语阅读》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阅读理解、科技词汇的使用与辨异以及翻译等不同形式的练习,从多个角度给学习者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其通过练习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相关语境中观察、学习和掌握科技语言的使用方法。其中,阅读理解练习以问答题和多项选择题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词汇练习则通过科技词汇与普通词汇的转换以及英汉词汇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词汇的准确意义和用法。

为了使学生系统、重点、循序渐进地了解、学习和掌握科技英语,该教材还在每个单元专门开辟了科技英语学习指南栏目,系统介绍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表达方法、科技英语文体及实例等,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该栏目将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按照语用和交际功能分类,逐一进行介绍。其中,包括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综述性),科技专业术语及半科技专业术语的构成与使用,科技英语中的复合词与专有名称,科技英语中的复数形式与缩略语,科技英语中的定义表达法、描述性表达法、分类表达法、对比表达法、因果关系表达法,科技英语中的数字表达法、数学用语、倍数表达法,以及科技英语的主要句型等。例如“科技专业术语”一节,重点介绍前、后缀在科技词汇构词法中的使用;“科技英语中的描述性表达法”一节,包括对形状、材料、颜色、材质表面状况、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工艺流程等的描述方法;“科技英语中的数字表达法”一节,集中介绍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使用方法以及用于计量的表达法(如体积、速度、温度、重量等)。科技英语学习指南将分布在课文与练习中的知识点分门别类地集中起来,从而使学习者对科技英语的特点和应用形成系统、完整、清晰的认识。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突出科技英语课的教学特点

相对于通用英语而言,科技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Spe-cifiePurposes,简称ESP)的范畴,其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目的是通过专门的教材和注重实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尽快掌握语言技能,以满足当时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科技交流的扩大。此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以及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科技英语教学实践。

在我国,科技英语课程一般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语言基础的情况下开设的。它所起的是桥梁的作用,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这个桥梁由基础英语的学习过渡到用英语学习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或从事某一专业性工作,因此其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此前的教学更多地偏重于语言本身的学习以及在一般场合下英语能力的培养,而科技英语课的重点则是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应用语言的思维过程和方式,并通过课堂活动和各种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由于其教学目的和重点不同,教学策略也会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教学中应当首先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英语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语体,其主要功能是传播、交流科技信息和知识。因此,科技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清楚、严密、客观,以事实为依据,逻辑性强。此外,还应当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英语特定的交际功能和交际范围使它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但作为语言系统的一部分,它又完全遵循“共核英语”(common-coreEnglish)的基本规律。因此,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些特点,又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能学好科技英语。

在刚刚接触科技英语时,学生往往由于科技英语与通用英语在词汇方面存在的差异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和错误。例如:许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汇在科技英语中有了新的意义,如family的普通词义是“家”、“家庭”、“家属”、“亲属”,但在动物学、植物学中是“科”的意思,如animalsofthecatfamily(猫科动物)。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科技领域也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power在物理学中的意思是“动力”,在化学中是“能”,在光学中是“放大率”,在机械专业是“动力”,在数学中是“乘方”或“幂”。

此外,为了表达准确、客观,在科技英语文献中,阐明科学定理和定律、描述事物发展过程、说明因果关系等要使用正式和规范的语言形式,而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即使能够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也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不恰当地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形式。例如:平时人们会说Wecanimproveitsperformancewhenweusesuper-heatedsteam,在书面语中则应当使用规范的表达方法,如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和被动语态:Animprovementofitsperformancecanbeeffectedbytheuseofsuper-heatedsteam,

科技英语还常常涉及数字、公式、倍数、符号等,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学生也经常在使用中出现错误和误差,而在科技领域这样的错误和误差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是巨大的损失。因此,这方面的练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本文第一部分对《科技英语阅读》的介绍可以看出,以上教学重点都已包括在该教材中,但科技英语的语言现象和使用方法是教材不可能全部涵盖的,也是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因此,科技英语教学应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即引导学习者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认识和掌握科技英语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知识体系,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以此为基础,不断丰富和扩展这一体系,继续提高运用科技英语的水平和能力。

三、遵循认知规律,注重探索和发现式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对于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和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活动应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依靠其自身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探索和发现式的学习(discoverylearning)不仅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因为探索和发现式学习本身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种学习方式在科技英语教学中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中遇到新的科技术语或与专业知识有关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讨论或查阅词典及相关资料加以解决,这一过程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探索和发现式学习还可以丰富和延伸教材内容。如在学习了专业词汇前、后缀的构词方法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找出更多的例词,或未包括在教材中的其他构词方法,在课上进行交流。这种方式还可以用于半科技专业术语、科技英语中的复合词、专有名词、缩略语、数学用语等章节的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这并非意味着教材的全部内容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其中部分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教师的责任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检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给予一定的引导。例如:将《科技英语阅读》第9单元TextBVenus(《金星》)作为自主学习材料,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除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的阅读、词汇、翻译等练习以外,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等寻找更多的有关金星的资料和图片,或研究一颗自己感兴趣的行星,并按课文的形式撰写一篇小论文,在下次课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共享。实际上,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寻求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除完成课堂内容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如我们在科技英语课上组织的“微型科技讲座”(mini-lectures),每次课由3名学生(人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就他们感兴趣的题目做专题讲座,每人5分钟。在讲座前的准备阶段,要求他们广泛查阅资料,准备讲稿,并要求表达清楚,有条理,有趣味。对于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在演讲时语言要自然、流利,不要“照本宣科”等。每个学生讲完后,教师进行简要的讲评。“微型科技讲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其内容丰富多彩,题目广泛,如“天气对人的影响”、“蚊子探密”、“如何建立个人网页”、“做梦与学习”、“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趣谈比目鱼”、“地震”、“火山”、“皮肤及其功能”、“可移动的办公室”等。有些学生还准备了图片、实物、多媒体等,边讲边演示,听众可以自由提问,课堂气氛活跃。这一活动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由数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研究一个专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信息互动,通过共同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才智和创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学习科技英语的兴趣和欲望,而且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运用英语进行科技交流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多样化,提高学习动力

科技英语课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然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味索然,加之科技术语、句型的学习比较枯燥,最终会使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进而失去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进去。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活动多样化可以不断地给予学习者新的刺激,有助于保持学习动力。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可在课程进行中穿插一些与科技有关、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活动,如我们组织的小型“科技知识竞猜”(QuizinScience),将学生分为两三个组(视上课学生人数多少而定),轮流回答问题(也可采用抢答的方式),每答对一个问题给10分,最后评出获胜组。用于竞猜的问题应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在语言上不宜过难,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听得懂,说得出,例如:

(1)Thisisascientificinstrumentwhichisusedtohelppeopleseesomethingveryverysmall.Whatisit?

(2)Thisisakindofaircraft,whichcanflyintotheouterspaceandreturntotheearth,andcanbeusedrepeatedly.WhatdoyoucallitinEnglish?(3)Whatkindofanimalisthelargestonearth?

(4)Awhaleisafish.Trueorfalse?

(5)Whichtravelsfaster…soundorlight?

(6)Theboilingpointofwaterunderthenor-malconditionis100℃.Underwhatconditiondoeswaterboilatalowertemperature?

(7)Thefreezingpointofwateris0℃.Thefreezingpointofseawaterisalso0℃.Trueorfalse?

(8)Normaloxygenhastwoatomsinitsmole-cule.Ifithasthreeatomsinitsmolecule,isitstillcalled"oxygen"?

(9)Whydoflowershavesomanybrightcol-oursandsweetsmell?

(10)Howcanyoutelltheageofatree?

(11)Thereisonlyonekindofmammalonearthwhichcanfly.Whatisit?

(12)Whatkindofbirdisthesmallestintheworld?

(13)Howlongdoesittakeforlighttotravelfromthesuntotheearth?

(14)Whatdoes“www”mean?

(15)Whatarethethreemostimportantele-mentsthatkeepthelivingthingsalive?

此类活动往往只需几分钟,但新颖的形式,有趣的内容,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知识,同时又是一种语言学习和实践,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此外,我们还特别注意收集各种与科技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其中包括最新科技动态、科技发明、有趣的自然现象、古今中外科学家的趣闻轶事等,补充到教学中,使学生感到科学的魅力和学习科技英语的乐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为科技英语教学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因特网和多媒体的应用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因特网提供的许多信息资源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多媒体课件将课本上静止的文字变为声音和图像,尤其是那些枯燥、抽象的科技术语、科学原理和概念,可以通过声、光、电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以上教学活动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机地融和到教学体系中,使其真正发挥教学辅助的作用。

英语科技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科技英语课;教学特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英语在全球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时期科技人才培养的需求,我国许多高校以及职业技术学校都开设了科技英语课程,此类课程的开设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科技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国际型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与此同时,科技英语教学的发展也推动了科技英语教材的编写以及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索和研究。

为了满足当前科技英语教学的需要,我们在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编写并出版了《科技英语阅读》(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材之一,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2007年4月第一版)。笔者现对该教材的主要特点进行简要介绍,并就如何使用这一教材以及科技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等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一、《科技英语阅读》的主要特点

科技英语是现代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应用于科技专业领域,因此相对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和一般社交英语来说,科技英语在词汇、常用句型、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掌握这些特点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技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而通用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般情景中使用语言的技能,因此当学生最初接触科技英语时,由于对科技词汇和语言特点不熟悉,往往造成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困难,或在科技写作、翻译中出现语言使用不得体、不准确等问题,加之学习内容比较陌生或枯燥,因而对科技英语学习失去兴趣和学习的动力。

针对以上问题,《科技英语阅读》首先注重选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课文包括环境、能源、景观美化与家居、计算机、生物技术与农业、遗传工程与医学、宇宙、健康、纳米技术、数字技术等15个科技专题(30篇课文),尽量体现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贴近实际生活,反映科学研究的探索与创新精神。例如在“景观美化与家居”一章中,我们选用了《芝加哥的屋顶绿化》和《一举两得:景观美化与节能》;在“寻找生命”一章中,选用了《天体生物学》和《南极冰层下是否存在生命》;在“数字技术”一章中,选用了《数字摄影技术的未来》和《数字技术与情感智力的提高》等。为了方便教学,每篇课文均配有简洁明了的注释和词汇表。

练习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英语阅读》围绕课文内容设计了阅读理解、科技词汇的使用与辨异以及翻译等不同形式的练习,从多个角度给学习者提供实践的机会,使其通过练习更加深入、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在相关语境中观察、学习和掌握科技语言的使用方法。其中,阅读理解练习以问答题和多项选择题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词汇练习则通过科技词汇与普通词汇的转换以及英汉词汇的对比,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科技词汇的准确意义和用法。

为了使学生系统、重点、循序渐进地了解、学习和掌握科技英语,该教材还在每个单元专门开辟了科技英语学习指南栏目,系统介绍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表达方法、科技英语文体及实例等,并配有相应的练习。该栏目将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按照语用和交际功能分类,逐一进行介绍。其中,包括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综述性),科技专业术语及半科技专业术语的构成与使用,科技英语中的复合词与专有名称,科技英语中的复数形式与缩略语,科技英语中的定义表达法、描述性表达法、分类表达法、对比表达法、因果关系表达法,科技英语中的数字表达法、数学用语、倍数表达法,以及科技英语的主要句型等。例如“科技专业术语”一节,重点介绍前、后缀在科技词汇构词法中的使用;“科技英语中的描述性表达法”一节,包括对形状、材料、颜色、材质表面状况、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工艺流程等的描述方法;“科技英语中的数字表达法”一节,集中介绍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使用方法以及用于计量的表达法(如体积、速度、温度、重量等)。科技英语学习指南将分布在课文与练习中的知识点分门别类地集中起来,从而使学习者对科技英语的特点和应用形成系统、完整、清晰的认识。

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突出科技英语课的教学特点

相对于通用英语而言,科技英语属于“特殊用途英语”或“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Spe-cifiePurposes,简称ESP)的范畴,其发展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目的是通过专门的教材和注重实用的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尽快掌握语言技能,以满足当时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际科技交流的扩大。此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以及外语教学理论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科技英语教学实践。

在我国,科技英语课程一般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语言基础的情况下开设的。它所起的是桥梁的作用,目的是使学习者通过这个桥梁由基础英语的学习过渡到用英语学习某一个专门领域的知识或从事某一专业性工作,因此其教学重点发生了变化。此前的教学更多地偏重于语言本身的学习以及在一般场合下英语能力的培养,而科技英语课的重点则是引导学生熟悉和掌握应用语言的思维过程和方式,并通过课堂活动和各种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由于其教学目的和重点不同,教学策略也会随之发生了变化。

在教学中应当首先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英语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语体,其主要功能是传播、交流科技信息和知识。因此,科技语言的特点是准确、清楚、严密、客观,以事实为依据,逻辑性强。此外,还应当使学生认识到,科技英语特定的交际功能和交际范围使它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带上了自身的特点,但作为语言系统的一部分,它又完全遵循“共核英语”(common-coreEnglish)的基本规律。因此,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些特点,又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就能学好科技英语。

在刚刚接触科技英语时,学生往往由于科技英语与通用英语在词汇方面存在的差异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和错误。例如:许多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词汇在科技英语中有了新的意义,如family的普通词义是“家”、“家庭”、“家属”、“亲属”,但在动物学、植物学中是“科”的意思,如animalsofthecatfamily(猫科动物)。即使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科技领域也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power在物理学中的意思是“动力”,在化学中是“能”,在光学中是“放大率”,在机械专业是“动力”,在数学中是“乘方”或“幂”。

此外,为了表达准确、客观,在科技英语文献中,阐明科学定理和定律、描述事物发展过程、说明因果关系等要使用正式和规范的语言形式,而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训练,即使能够造出符合语法规则的句子,也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特别是不恰当地使用口语化的表达形式。例如:平时人们会说Wecanimproveitsperformancewhenweusesuper-heatedsteam,在书面语中则应当使用规范的表达方法,如使用名词化结构(nominalization)和被动语态:Animprovementofitsperformancecanbeeffectedbytheuseofsuper-heatedsteam,

科技英语还常常涉及数字、公式、倍数、符号等,在不熟悉的情况下,学生也经常在使用中出现错误和误差,而在科技领域这样的错误和误差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是巨大的损失。因此,这方面的练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从本文第一部分对《科技英语阅读》的介绍可以看出,以上教学重点都已包括在该教材中,但科技英语的语言现象和使用方法是教材不可能全部涵盖的,也是在有限的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因此,科技英语教学应起到“授之以渔”的作用,即引导学习者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认识和掌握科技英语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知识体系,使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以此为基础,不断丰富和扩展这一体系,继续提高运用科技英语的水平和能力。

三、遵循认知规律,注重探索和发现式学习

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对于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和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活动应在教学中占主要地位,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依靠其自身的努力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探索和发现式的学习(discoverylearning)不仅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力,而且有助于培养其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因为探索和发现式学习本身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种学习方式在科技英语教学中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中遇到新的科技术语或与专业知识有关的问题,应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讨论或查阅词典及相关资料加以解决,这一过程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而且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的难点,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探索和发现式学习还可以丰富和延伸教材内容。如在学习了专业词汇前、后缀的构词方法以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找出更多的例词,或未包括在教材中的其他构词方法,在课上进行交流。这种方式还可以用于半科技专业术语、科技英语中的复合词、专有名词、缩略语、数学用语等章节的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这并非意味着教材的全部内容都要在课堂上学习,其中部分内容可以留给学生自学,教师的责任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检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机会,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时间安排,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给予一定的引导。例如:将《科技英语阅读》第9单元TextBVenus(《金星》)作为自主学习材料,在布置学习任务时,教师除要求学生完成课文的阅读、词汇、翻译等练习以外,还应引导学生通过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等寻找更多的有关金星的资料和图片,或研究一颗自己感兴趣的行星,并按课文的形式撰写一篇小论文,在下次课上与其他同学交流、共享。实际上,查阅资料、归纳总结、寻求答案的过程本身就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除完成课堂内容外,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更多的自主学习活动,如我们在科技英语课上组织的“微型科技讲座”(mini-lectures),每次课由3名学生(人数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就他们感兴趣的题目做专题讲座,每人5分钟。在讲座前的准备阶段,要求他们广泛查阅资料,准备讲稿,并要求表达清楚,有条理,有趣味。对于语言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在演讲时语言要自然、流利,不要“照本宣科”等。每个学生讲完后,教师进行简要的讲评。“微型科技讲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其内容丰富多彩,题目广泛,如“天气对人的影响”、“蚊子探密”、“如何建立个人网页”、“做梦与学习”、“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趣谈比目鱼”、“地震”、“火山”、“皮肤及其功能”、“可移动的办公室”等。有些学生还准备了图片、实物、多媒体等,边讲边演示,听众可以自由提问,课堂气氛活跃。这一活动也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由数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共同研究一个专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信息互动,通过共同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这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发挥才智和创新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学习科技英语的兴趣和欲望,而且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运用英语进行科技交流的能力。

四、课堂教学多样化,提高学习动力

科技英语课是一门知识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然而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味索然,加之科技术语、句型的学习比较枯燥,最终会使学生对课程失去兴趣,进而失去学习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考虑进去。

我们的教学实践表明,课堂活动多样化可以不断地给予学习者新的刺激,有助于保持学习动力。为了调节课堂气氛,可在课程进行中穿插一些与科技有关、但又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活动,如我们组织的小型“科技知识竞猜”(QuizinScience),将学生分为两三个组(视上课学生人数多少而定),轮流回答问题(也可采用抢答的方式),每答对一个问题给10分,最后评出获胜组。用于竞猜的问题应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在语言上不宜过难,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听得懂,说得出,例如:

(1)Thisisascientificinstrumentwhichisusedtohelppeopleseesomethingveryverysmall.Whatisit?

(2)Thisisakindofaircraft,whichcanflyintotheouterspaceandreturntotheearth,andcanbeusedrepeatedly.WhatdoyoucallitinEnglish?(3)Whatkindofanimalisthelargestonearth?

(4)Awhaleisafish.Trueorfalse?

(5)Whichtravelsfaster…soundorlight?

(6)Theboilingpointofwaterunderthenor-malconditionis100℃.Underwhatconditiondoeswaterboilatalowertemperature?

(7)Thefreezingpointofwateris0℃.Thefreezingpointofseawaterisalso0℃.Trueorfalse?

(8)Normaloxygenhastwoatomsinitsmole-cule.Ifithasthreeatomsinitsmolecule,isitstillcalled"oxygen"?

(9)Whydoflowershavesomanybrightcol-oursandsweetsmell?

(10)Howcanyoutelltheageofatree?

(11)Thereisonlyonekindofmammalonearthwhichcanfly.Whatisit?

(12)Whatkindofbirdisthesmallestintheworld?

(13)Howlongdoesittakeforlighttotravelfromthesuntotheearth?

(14)Whatdoes“www”mean?

(15)Whatarethethreemostimportantele-mentsthatkeepthelivingthingsalive?

此类活动往往只需几分钟,但新颖的形式,有趣的内容,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知识,同时又是一种语言学习和实践,因而受到学生的欢迎。

此外,我们还特别注意收集各种与科技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其中包括最新科技动态、科技发明、有趣的自然现象、古今中外科学家的趣闻轶事等,补充到教学中,使学生感到科学的魅力和学习科技英语的乐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为科技英语教学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因特网和多媒体的应用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因特网提供的许多信息资源可以成为教学的素材,多媒体课件将课本上静止的文字变为声音和图像,尤其是那些枯燥、抽象的科技术语、科学原理和概念,可以通过声、光、电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

以上教学活动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有机地融和到教学体系中,使其真正发挥教学辅助的作用。

英语科技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国家经济的发展、朴技的进步使得社会对高水平外语人才的雷求日趁多元化,外语院校所培养的外语通才已难以完全满足社会的需要。我校科技英语专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我们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英语与医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了一批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本文从我校科技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基础阶段教学、高年级教学、毕业分配等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今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今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应具备较全面的本专业知识,还应有一定的其他方面的知识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许多理工大学文学院应运而生,诸多大学都开设了辅修专业。外语类院校都增设了专业倾向。我系科技英语专业于1987年设点,1989年正式招生,我们的办学宗旨是为各医疗科研机构培养具有一定医学知识的英语人才,现今已有四届毕业生。那么,什么是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呢?有人曾形象地比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是一种以英语为基础材料(basematerial),以另一门专业为增强材料(reinforeement)而锻造出来的一种新型复合材料(reinforeedmaterial)。这种材料比原来单一材料性能优越,具有综合效果。”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程,我们在传统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索性的尝试,努力朝英语与科技(医学)相结合的方向迈进,在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拟从我系科英专业课程设置、基础阶段教学、高年级教学、毕业分配等方面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1.课程设置

在医学院校办英语专业就必须有别于综合性大学及外语师范类院校所办的英语专业,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而这一特色又只能体现在如何把英语与医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一来,我们的办学模式就无法沿袭传统的英语专业办学路子,几经尝试、调整,我们科英专业课程设置已基本成型。在五年学制中,总学时4057,其中英语专业课占2698学时(含360学时用英语上的医学课程),汉语及医学课程占1323学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既要考虑到让学生打好坚实的英语基础及获取必备的英语语言文化知识,又要顾及专业倾向,尽量使学生学习到较系统的医学基础知识。从几届毕业生反馈信息来看,这种模式总体上是比较有效的。

2.基础阶段教学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基础阶段教学任务和目的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础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丰富学生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为学生升入高年级打好扎实基础。

众所周知,公共英语及英语专业近几年都已实行四级统考,统考模式已步入正轨,形成的社会影响很大,无形中成了衡量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英语水平的杠杆之一,而应试教学也随之产生.这就使得我们在基础阶段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宗旨:教学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还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其实,统考的初衷是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正确处理好了教与考的关系,“测试就既可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的有用信息,也可为学生提供提高学习效果的有用信息.”(Madsen,1983)有了这种明确认识之后,我们建立了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法改革,把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逐渐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精读课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讲某些课文段落,主讲学生不仅要提前备课,还要在课堂上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泛读课上学生不仅要写读书报告,还要定期做classpresentation(课堂表演);听力课要求学生每天作newsreport(新闻报道);语法课上学生根据章节内容提前准备,课堂上根据已有知识或课本内容自己总结须掌握的语法要点,再由教师补充讲解.为配合课堂教学,我们还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定期举办英语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英语晚会,鼓励学生办英语学习园地等,并把树立正确人生观贯穿到这些活动中。诸如此类的教学法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上的独立性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为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在实践中我们又发现,在统考前,学生如果对考试题型、应试技巧一无所知,其水平往往不能得到正常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寓考于教、双管齐下”的方针,把四级统考融汇到正常教学中,每月进行一次AchievementTest(学业测试)。测试以所学内容为主,题型模拟四级统考题型。此外,期中、期末考试也基本类似于统考题型。这样做,既检查了正常教学,使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使学生熟悉了统考题型并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从近几年我们学生英语专业四级统考成绩(TEM)来看,我系学生的通过率、平均分均高于全国高校和理工科大学的平均得分,并接近最高平均分,绝大部分学生的统考成绩与平日表现相符.这说明我们基础阶段教学是卓有成效的(见表2).

3.高年级教学

在高年级教学中,如何突出专业特色摆在了首要位置。在基础阶段,为让学生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功,英语专业基础课占了大部分学时,那么在高年级该如何摆正英语课程与医学课程的关系呢?突出专业特色并不意味着英语课程必须退居次要位置,而是指英语课程与医学课程要更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对于医学专业学生来说,科英学生可用于医学课程的学时少得多,针对这一特点,我们较有系统地开设了医学基础课程,学生上理论课、实验课,不上临床.此外,还开设了用英语讲授的医学文献阅读、医学术语,医学翻译等课程,给学生创造了把医学与英语结合的环境。

我们深知在高年级巩固、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重要性。为此,我们坚持从三年级至五年级开设文学课程,正如国外语言学家所指出的:“既然语言是文学的媒介,那么文学本身就会给我们提供语言运用的例证……从文学作品中也可获得词义、词义的延伸、词义的构成,人们对各种语言形式所采取的不变化的态度以及书面语和口头语之间的关系。"(杜瑞清,1997)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就不可忽视文学这宝贵的精神财富。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了解西方国家社会情况、社会问题,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因此,“要精通一门外语,必须阅读用该语言写成的文学作品。"(杜瑞清,1997)通过与外语院校毕业生相比,我们发现科英高年级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逊色于外院学生。为弥补这一缺陷,我们在三年级翻译课上逐渐增加口译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并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英语专业八级统考,使他们认识到语言知识水平的重要性.我系93级学生在1997年全国八级统考中,通过率为67.65%,而全国平均通过率为55.56%。由此可以看出我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基本达到了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五年级最后一学期安排学生实习,我系学生基本在系内进行教学实习.我们为每位学生指定指导教师,要求学生实习期间有教案,写教学体会,实习结束时写毕业论文,严格把好最后一关,让学生在走上社会前树立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

总之,在高年级教学中,我们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学方针,努力将英语语言知识同医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在教材、课程设置、课时安排等方面学生仍时有微言,我们尽量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反馈信息进行必要改革、调整,但总的来讲,我们高年级教学是比较成功的。

4.毕业分配

自1989年正式招生以来,我系已有四届毕业生。现在大学生毕业分配已完全打破了传统的国家统分的框子,用人单位直接同学生见面,进行双向式选择,因此,学生毕业去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能间接反映出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各用人单位对我系四届毕业生反映基本良好,有些用人单位,诸如北医、上医等,连续几年向我系要毕业生,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上是很受欢迎的。在往届毕业生中,有14%考上研究生,62.8%分配至各医疗科研机构,可以说,我们的办学初衷基本得以实现。表3为我系四届毕业生的分配去向。

5.结束语

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程,我们在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办学模式在传统英语专业办学模式基础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性的改革,为国家、社会培养出了一批科技英语人才。但是,医学院校创办英语专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仍存在诸多不足,诸如师资短缺,没有适合科英学生使用的用英语编写的医学教材等。但从长远看,英语专业带专业倾向是必然趋势,医学院校英语专业有着很强的生命力。我们愿意与各位同行一起为培养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敲

1Madsen,Harold.TeehniquesinTesting.oxfordUniversityPress,1983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3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试行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2

英语科技论文范文篇8

高校学生经过小学和中学的英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和写的技能,而气象专业的学生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已掌握了基本的气象专业知识。为使气象专业的学生将已掌握的英语技能与气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应当从大气科学基础知识的英文文章开始学习,从而能在气象学与英语之间有一个良好的衔接性。选择与当今气象科技、环境问题、人文与气象等题材丰富新颖的文章,体裁包括论述文、说明文、描述文等,让学生接触内容和体裁多样的科技论文,不仅可加强学生对气象学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将来科技论文的写作。在当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气象科技论文的能力也日益重要。为了能有效提高学生从英文文献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应当在阅读时注意这四个方面。第一,要将一些专业词语连成词组连贯阅读,而不是逐词阅读,如大气边界层(atmosphericboundarylayer)和万有引力定律(thelawofuniversalgravitation)。第二,避免过多地依赖词典和多余的翻译,遇到生词时可根据上下文提供的线索来判断其词义,阅读的目的是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不必要进行逐句翻译,自己理解即可。第三,要扩大眼睛的视距,即增加两次停顿之间目光所见的词数,尽量抓住一个意义相对完整的词组,按词组进行阅读,视距越大,阅读速度越快。第四,抓住段落和全文的中心思想,利用提示语,理解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逻辑联系,如因果关系(because、therefore等)、对比关系(but、however、otherwise等)、总括关系(generallyspeaking、inaword等)。例如,在《Thestructureandcompositionoftheatmo-sphere》的教学中,可以从单词开始,以学生已掌握的气象知识为基础,如大气圈的分层,按照温度和空气的垂直分布特征,将大气圈分成对流层(troposphere)、平流层(stratosphere)、中间层(mesosphere)、热成层(thermosphere)和外逸层(exosphere),让学生用英语描述各层次的主要特征。对于较为专业的词汇,如递减率(lapserate)和逆温(inversion),一边以英文描述,一边在黑板上作出递减率和逆温的温度垂直廓线特征,这种语言与板书图解的方式相结合,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牢记专业知识和英文词汇。

二、翻译与写作练习,提高科技论文撰写能力

翻译是一个理解与表达的过程,科技英语的翻译也是如此。翻译气象专业英语文章时,需要根据科技英语的特点,透彻理解原文的意思,并能够准确地用中文表达出来。经过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接触了一些英语翻译的练习,气象学专业的学生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当前他们亟需掌握的是在翻译气象科技英语文献时应注意哪些方面。首先,作好词语的翻译。气象专业英语有一些专门的词汇,在翻译时最好备有大气科学的专业词典,勤于查阅,遵循气象专业词汇的特点,译文应该做到规范和专业性。例如,condensation属于大气科学领域专业词汇,意为“凝结”,还有一些气象领域的缩略语也应当加以注意,如WMO为世界气象组织(WorldMeteorologyOrganiza-tion)。其次,作好句子的翻译。在准确选择词义的基础上,根据上下文,适当地引申词义和增减词语。增词的原则是增加一些原文中无其形而有其义的词,而对于英语中必须减去在汉语中多余的词,如某些冠词和连词,则可省略。在翻译长难句时必须抓住全句的中心内容,理清句子的构成和语法关系,因为英语中的长难句都是由基本句型扩展或变化而来的。气象专业英语的写作,应遵循一般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写作要求,通常包括标题、摘要、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和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标题要求简短明了,概括全篇,引人注目。在课堂上可针对标题作适当的练习。给出一篇专业论文,在学生阅读理解之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标题,再将这些标题进行比较和选择。摘要是全文的缩影,简短扼要,涵盖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突出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摘要本身要完整并能独立使用,一般科技英语论文摘要长度在300字左右。摘要虽然一般放在正文前面,但是常常是在最后写作的。在课堂上,可根据已学习过的气象论文,让学生分组讨论相应的摘要写作,然后教师分析摘要里每句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例如是否反映了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和意义等。引言主要是说明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历史背景、当前国际上的研究进展、本研究的重要性以及本文的总体规划等。正文主要包含了研究的方法、内容和结果。正文写作时可先列出框架结构,然后逐段写作,每一段应围绕一定的主题,条理清晰,文法规范。结论必须完整、鲜明和客观,反映作者通过分析和推理所形成的总观点。

三、听说材料的练习,提高专业英语交流水平

选取专业的英语听说材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而且可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气象学专业来说,美国和英国等官方语言为英语国家的天气预报可作为很好的听力材料。另外,可选取一些介绍天气现象的听力材料,如台风、厄尔尼诺现象、温室效应和雾霾等,在练习听力的同时,也起到了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作用。提出一些与材料相关的问题,在听力练习初级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效果更好。而在听力练习到一定阶段后,提高难度,让学生听完材料后,以自己的语言来复述材料的主要内容。其中的一些专业词汇,也可让学生练习用英语来解释其含义,如potentialtemperature(位温)的定义,该专业术语已在气象类课程中学过,但让学生此时用英语表达出来,有一举双得的效果,这样的听说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回顾专业知识。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不擅于英语口语,这与他们相对较高的英语写作水平不相符。我校每年都主办或承办气象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进行学术交流,这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国际交流机会。因此在课堂我鼓励他们多开口说英语,尽量不打断他们的思维和口语练习;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与学生相互交流,有助于学生在学术报告和学术会议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同行展开充分交流。具体实施时,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在课堂上进行一一互动,因此我将班级学生分组,每组自选一个气象相关的主题,课后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写一篇英文气象科技论文,教师对各小组的论文进行认真批阅和指导,对其论文的英语语法、段落结构和文章整体框架进行审阅,将修改意见返回给学生。然后在课堂上轮流选取各分组,让这些小组各派一名代表上讲台,用英文讲述该论文的主要内容。这样的锻炼不仅可提高主讲学生的口语,而且听讲的学生也会更加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同小组同学,在听完主讲学生的报告之后,针对其报告内容和汇报技巧加以点评。如,对于相同的内容,口语汇报与书面论文具有较大的不同,口语汇报时应尽量避免长难句,否则听众将失去耐心;不要把论文的全部内容平铺直叙,对于论文的重难点要适当地放慢速度和提高语调;不要一味地只顾着自己讲,要适当地通过眼神和手势与听众进行交流;对于所讲内容应当非常熟悉,才能显得胸有成竹,讲得有条不紊。

英语科技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衔接理论;科技英语翻译研究

自语篇研究进入翻译领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语篇及其核心因素———衔接高度关注。语篇是语言系统里最高级别的单位,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对象,而衔接是组成语篇的语义关系。翻译过程中,译者对衔接手段的认识和把握直接影响其对原文的理解以及译文的质量。衔接理论对指导翻译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衔接是一个语义概念,它是语篇的重要特征,它可以使各语言成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衔接手段包括照应、省略、替代、连接和词汇衔接等。英语和汉语分别属于不同的语系,衔接手段存在不少差异。

一般认为,英语是属于“形合”的语言,其语篇的连贯

多依赖衔接词语;而汉语是属于“意合”的语言,其语篇的连贯则更多依靠意义间的逻辑衔接。衔接理论是语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重视。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的结合具有明显的跨学科性,对推介中国文化、促进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有大量学者对国内科技英语翻译展开研究。本文从衔接理论与科技英语翻译结合的角度,梳理近年来国内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著作,对这一时期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推进科技英语翻译实践和衔接理论的发展。一研究方法与步骤本文探讨的衔接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学术论文和著作两类,为了研究1980~2000年和2001~2020年两个时段国内期刊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本文通过检索关键词“科技翻译”“衔接理论”以及“衔接科技翻译”“衔接科技英语”,从中国知网CNKI收集期刊论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逐一分析。学位论文尤其是博士论文一般会对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做较全面的综述,涉及学科的前沿知识。本文把从中国知网学位论文管理系统检索的硕博论文作为探讨国内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结合研究进展的素材之一。掌握著作出版情况有利于客观认识国内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结合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现状,并判断未来的研究趋势。本文以“科技翻译”“衔接理论”“衔接科技翻译”为主题,以“图书”为来源类别,对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进行检索,筛选掉与本研究无关的著作。有学者将衔接理论划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大类,[1]并将语法衔接的手段分为指称(照应)、替代、省略、连接,把词汇衔接分为重复、同义、近义等。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到的文献基础上,将科技英语翻译衔接手段的使用情况纳入研究范围,根据研究主题分为语法衔接、词汇衔接、总括性研究三类,并对这三类研究主题进行进一步概述和总结。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国内研究成果的不同时段分布总体而言,2001~2020年国内关于衔接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成果数量大幅上升,无论单独研究科技英语翻译和衔接理论,还是研究两者结合的论文数量都超过了1980~2000年的总和(见表1)。检索“科技翻译”共收集有关文献3700篇,包括对科技英语翻译的介绍、理论探讨、翻译技巧等。检索“衔接理论”共收集有关文献996篇,包括理论的介绍、语篇衔接应用以及衔接理论在教学领域的探讨等。检索“衔接科技翻译”“衔接科技英语”共收集70篇文献。从表1可以看出,衔接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翻译文献占科技英语翻译文献总数的1.9%,占衔接理论文献总数的7.0%。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改革开放以来科技英语翻译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逐渐形成全面发展的局面。20世纪80年代,科技英语翻译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较大的跨越。科技英语的显著特征是重叙事逻辑上的连贯(coherence)及表达上的明晰(clarity)与畅达(fluency),避免行文晦涩,作者避免表露个人感情,避免论证上的主观随意性。科技英语翻译作品的逻辑性、作品各组成部分的关系是通过各种逻辑衔接手段来体现的。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将衔接理论应用于科技英语翻译,以增强科技英语翻译作品的逻辑性、可读性。对收集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近年来关于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结合的研究成果数量呈上升趋势(见表1、表2),如1987年发表的《在EST中起衔接作用的指代与替代》(作者:叶宗良)就详细讨论了指代(指称)与替代的三种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翻译方法。[2]有学者对科技英语翻译中的语篇性做了专门讨论,认为就科技英语翻译而言,译者尤其要注意汉语的语篇性,在翻译时必须遵循衔接和连贯原则。[3]有学者就词汇衔接在科技英语中的应用和翻译策略做了探讨,提出复现、重写、增译、省略四种翻译技巧。[4]进入21世纪,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发表相关论文。这也表明衔接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领域的应用研究扩大了范围,衔接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促进了翻译行业的发展。2.研究主题分类根据研究主题,本文将1980~2020年国内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结合的研究成果大致分为三类:语法衔接、词汇衔接、总括性研究(见表3)。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语法衔接的研究略高于词汇衔接。本文选取每种类别中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分析。(1)语法衔接。在收集的语法衔接相关文献中,研究指称(照应)、替代、连接手段的文献占比较高,研究省略衔接手段的相对较少。其原因一方面是省略在语法衔接中又可称为“零替代”,部分文献在研究时直接将省略归为替代手段。另一方面,英文中省略衔接手段使用较少。根据有的学者的研究,在汉语和英语中,衔接手段的使用频率是不同的,英文中省略手段的使用低于中文。[5]在连接手段中,逻辑连接较多,有专家围绕连接手段展开研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相关翻译技巧。语法衔接研究不仅打开了科技英语翻译的新思路,同时有利于剖析科技英语的语法特征,从而更好服务于翻译。(2)词汇衔接。作为衔接理论中的另一个衔接手段,词汇衔接的研究角度主要包括词汇衔接的意义、翻译技巧以及从汉译英角度讨论词汇搭配等问题。《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与翻译策略新探》(作者:李延林、刘连芳)中研究词汇衔接翻译技巧,包括复现、重写、增译、省略四种。[6]《论科技英语语篇中词汇衔接的翻译策略》(作者:杨双)讨论了词汇衔接的具体形式和功能,并探讨翻译策略。指出词汇衔接中重复可以突出主题,同/近义词可有效避免重复。《词汇衔接在不同文体中的意义》(作者:陈婷)中谈到科技文本中词汇频繁有序地出现,可以更好地衔接篇章,增强文章的连贯性。总体来说,科技英语中的词汇衔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推动科技英语翻译的深入实践,拓宽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视角。(3)总括性研究。在总体性概括的分类中,通过收集的文献发现,文献主要从篇章连贯的角度讨论衔接手段,进行英汉两种语言衔接手段的对比研究。《衔接手段与汉译英译文质量》(作者:许宏)中指出在英语和汉语水平大致相当的情况下,合理使用各种衔接手段能有效地提高汉译英译文的质量。《汉英部分语篇衔接手段的差异》(作者:左岩)中就英汉两种语言的衔接手段使用情况做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英汉两种语言在衔接手段的使用上各有侧重:汉语常用原词复现和省略,英语则更常用照应和替代。《英汉语言主要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作者:徐玉臣)中对英汉语言中衔接手段的不同做了进一步探讨,表明英语文章的衔接手段显著多于汉语文章,并就照应、替代、省略、词汇衔接的使用情况做了进一步对比研究。其中,英语的人称照应、指示照应以及词汇衔接的使用多于汉语,省略则反之。《英汉衔接手段对比及其翻译》(作者:张琦)指出汉语是注重运用语义达到连贯目的的语言,即语义在宏观结构上是连贯的,而不是由互不相关的词或句子简单堆砌而成。除此之外,还有少量学位论文特别是硕士论文从衔接角度研究文章中的破折号、插入语的翻译方法,以及进行科技文本与非科技文本语法衔接的比较,如《普通英语与科技英语语法衔接对比研究》(作者:班柏)中提到科技英语翻译中,照应手法多于普通英语。综观上述研究成果,衔接理论指导下的科技英语翻译研究维度越来越广,可以预见今后将会有更多的研究成果出现。3.主要研究著作在图书馆中检索“科技英语翻译”得到650本著作(见表4),检索“衔接理论”共搜索到190本著作(见表5)。从收集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著作或单独讨论衔接理论,或讨论科技英语翻译,以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结合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著作较少,有部分著作设几个章节将两者结合起来讨论,如《翻译新论与实践》中第六章第三节探讨了科技英语翻译,第十三章讨论衔接与连贯;《英语科技文体:范式与翻译》第三章根据系统功能语法讨论科技英语翻译。总体而言,关于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结合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未来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内容。

三存在的问题

在收集整理文献的过程中,通过分析1980~2020年的研究现状,笔者发现虽然近年来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的研究成果数量呈现增长趋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衔接理论与科技英语翻译的结合研究不足在科技英语翻译的研究呈现多样化趋势的同时,近年来在有些学者的努力下,衔接理论在国内不断完善,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从笔者收集的数据来看,关于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结合的研究基本都是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两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从衔接角度研究科技英语翻译还需进一步拓宽广度、加深深度。2.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研究较少科技英语翻译逻辑性较强,在双语转换过程中还要考虑中文的衔接。从收集的数据来看,探讨英汉衔接手段对比的文献不足,大部分文献都是基于翻译技巧、文章衔接手段进行讨论。虽然近年来相关文献数量有所上升,但总体来说学者们对英汉两种语言衔接手段对比的探讨较少。3.汉译英文献较少本文探讨的文献中,英译汉文本较多,汉译英的偏少。从收集的文献中可以看出举例论证中英译汉占大部分。这些问题还有待在今后的研究中解决,以推进衔接理论、科技英语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四小结

当前国内的研究综述大多是分开讨论衔接理论和科技英语翻译,如《国内科技翻译研究现状综述(1985~2015)》《科技翻译研究的深化与拓展》《语篇衔接理论在中国的研究和发展》《衔接理论研究综述》等。多年来在研究衔接理论与翻译方面,国内学者倾向于文学领域,所选语料大部分来自经典文学作品,在其他领域如科技、新闻等少有专家涉及。因此,本文从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结合的角度进行阐述。随着国内翻译行业的发展,衔接理论应用程度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衔接理论入手研究科技英语翻译。笔者通过分析在中国知网CNKI、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收集到的数据,发现研究内容涵盖科技英语翻译中的文本连贯性、语法衔接、词汇衔接、隐性逻辑等方面。随着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结合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发表了相关论文。总体而言,由于衔接理论研究在国内起步稍晚,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一个长期深入的过程,未来还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参与进来。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1980~2020年关于衔接理论在科技英语翻译中的应用的学术论文、著作进行了统计分析。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内科技英语翻译与衔接理论结合的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收集的文献数量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后续还将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英〕韩礼德.英语的衔接(中译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叶宗良.在EST中起衔接作用的指代与替代[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社会与科学版),1987(3)

[3]顾晓波.语篇性与科技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15(4)

[4]刘连芳,李延林.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词汇衔接与翻译策略[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5]徐玉臣.英汉语言主要衔接手段的对比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1996(4)

英语科技论文范文篇10

针对一些科研人员把肺炎暴发的研究论文首发在国际期刊上,2020年1月30日,科技部了《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加强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要求科技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科技人员倾向于把论文(本文特指科技类,下同)首发在国际期刊上已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情况。根据中国科技部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17)》(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8)对世界上14个论文产出大国SCI(《科学引文索引》)期刊论文的流入和流出情况,可以发现除了荷兰、英国、美国这3个国家属于论文流入国家外,其余11个国家的论文都在向外流失,而中国是论文流失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统计发现,中国至少有88%的SCI文章流向国外期刊,不仅数量而且质量也是远远高于国内SCI期刊。中国作者在国内SCI期刊所发论文的影响力仅为5.63,远远低于中国作者全部(国内国外)SCI文章的影响力(9.27)。为什么中国科技人员和高校教师热衷于把论文首先发表在国际期刊上呢?这里有许多原因,如国内人情稿的痼疾、重洋轻中的奖励机制等。国内各级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的绩效、职称、资助、奖励等的考核评定,包括院士等荣誉授予主要看SCI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及其数量,对国内期刊即使是优秀期刊的认可度也不高。这种机制已造成至少两个方面的副作用。其一,一些科研人员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造成最近几年中国科技论文造假泛滥。如SpringerNature集中撤销旗下期刊《肿瘤生物学》于2012~2016年发表的中国学者的107篇论文,原因是各种造假。a中国学者最近5年国际期刊论文撤稿量为1437篇,于2017年达到高峰(400篇);2018年112篇已被撤稿。其中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论文撤稿达273篇(占19%),基本上每5篇撤稿就有1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根据艾普蕾全球撤稿数据库,截至2018年5月31日,全球共有15059篇撤稿,中国学者的论文6879篇(占45.68%),几乎是全球每两篇撤稿中就有一篇涉及中国学者。一些科学家(如贺建奎)甚至铤而走险、违背科学伦理,在实验室非法造出基因编辑婴儿,把抢先在国际著名期刊看得高于一切,高于伦理、道德和人的生命。其二,追求国际期刊发表,造成科研经费的大量流失。李警锐、韩莎莎(2018)和江晓原(2017)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他们发现中国学者在国外刊物发表文章的版面费,粗略估计每年达到数十亿元人民币。刘彩娥(2018)则利用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年度报告数据(2006~2016年),以2016年为样本,通过用WebofScience统计SCI期刊在2016年刊发的中国学者英文论文共321266篇为依据,测算出这些论文所耗用的科研经费大约为295.56亿元人民币。由于这些论文是用英语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因此国内同行科技人员要阅读这些文献,又不得不花费巨额资金购买国外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或订购国外刊物。根据刘彩娥(2018)估算,全国“211”高校每年购买国外文献数据库的使用权需花费十几亿元人民币,而这笔费用仅仅是购买一年的使用权。如何改变这种“SCI至上”和重洋轻中的情况?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和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意见》,要求“抵制以发表SCI论文数量、高影响因子论文、高被引论文为根本目标的异化现象实行代表作评价”,规定今后“不再要求填报SCI论文相关指标”“取消直接依据SCI论文相关指标对个人和院系的奖励”等。李宇明等(2020)在《光明日报》发文响应科技部的号召,提出要“改变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提倡中文首发制,中国人包括世界华人最好最新的科研成果应先用中文发表,然后再用英文等外语发表或者中外文同时发表”。科技部的文件非常及时,李宇明等的建议也非常积极。但是应当看到,大多数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并不会因一纸文件而降低他们在国际期刊尤其是SCI期刊的热情,文件和倡议并没有解决这一日益突出的矛盾:随着国家对基础研究加大力量投入,国内期刊的现状日益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急需发表科研成果的要求。我们不能只堵不疏,而是要有积极对策,研究如何吸引他们把科研论文首发在祖国大地上。为此本文从3个方面探讨:(1)科研论文的发表机制;(2)科研论文的首发语言;(3)如何把科研论文吸引到国内期刊发表。

二、国内、国际期刊的审稿和发表机制

中国科技人员和高校教师倾向于把在国际期刊,除了奖励机制或国内刊物人情稿等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国际期刊审稿和发表的效率。如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a介绍,他们于2020年1月24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ishJournalofMedicine)发表的《2019年中国肺炎患者的病毒》(AnovelcoronavirusfrompatientswithPneumoniainChina,2019)(Zhu2020)一文,是基于该研究小组2019年12月30日从武汉金银潭医院采集的样本完成的。他们采集了3位患者的肺泡灌洗液,进行RNA提取核酸,最后分离出的一种毒株,被命名为2019-nCoV。接着他们马不停蹄,写成论文,投稿给《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后者收到后,经过同行匿名评审(一般是3个同行专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正式刊出。从投稿到送审到发表,其速度难以想象。疾控中心的另一篇文章发表速度更快。这篇2020年1月29日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题为《病毒感染的肺炎在中国武汉的初期传播动力学》(Lietal.2020)的论文,是根据截至2020年1月23日上报的425例确诊病例(包括15名医务人员)所做的回顾性分析。《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总编辑、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免疫与感染性疾病系主任埃里克•鲁宾(EricRubi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篇论文从提交,到数据核实、编辑发表,整个过程仅仅用了48个小时。b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Lancet)同样如此。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胡子祺(Wuetal.2020)关于预测2019病毒在国内和国际传播的论文是2020年1月31日于《柳叶刀》在线发表(publishedonline)的,而该文在方法部分介绍,作者采用的是从2019年12月31日到2020年1月28日收集到的样本。最新数据是1月28日,刊出时间是1月31日,也只用了3天。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也是如此。根据澎湃新闻c,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于2020年1月20日向《自然》提交的一篇关于病毒的论文《可能由蝙蝠起源的病毒肺炎疫情》(Apneumoniaoutbreakassociatedwithanewcoronavirusofprobablebatorigin),确认“大多数早期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接触史,但现在该病已发展为人传人”。1月29日论文被《自然》接收录用,2月3日在线发表。从录用到发表也只有6天时间。由此可见,国际期刊往往有着非常灵活的发表机制。2020年第1期《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该刊是国际著名医学期刊,影响因子国际排名第3,为70.67,而中国医学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还不到3.0)根据中国的疫情,在第一时间集中刊登了各国科学家写的5篇关于病毒的文章。影响因子仅次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柳叶刀》(影响因子为59.12)在网上集中刊登了《中国武汉2019病毒肺炎99个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描述性研究》等6篇文章。a《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主编(Eric2020)在期刊首页刊登主编寄语,大意是,暴发,盼望世界各国科技人员分享这方面的论文,而且保证可以简化匿名评审和编辑过程,用预印方法先发表。对比之下,中国很少有一本核心或权威期刊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和《柳叶刀》如此处理稿件和的机制和效率。读一下2020年第1期(2月发表)的国内核心期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影响因子1.22),按理说更对口,但没有一篇关于病毒的文章,发的都是老年人睡眠长寿、慢性病健康管理方面的论文。国内绝大多数期刊都是按部就班,准备在最近2~3期刊登的论文是好几个月前就安排定当了,再紧急的情况和再有时效的论文也很难改变刊登次序。可见,不改变国内期刊这种僵硬的审稿和发表机制,是无法把优秀论文吸引到祖国大地上发表的。

三、汉语、英语的首发语言考虑

Ronenetal.(2014)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9~2011年期间组织的、由150个国家翻译的大约220万部著作(涉及1000种语言),以及维基百科和推特(Twitter)社交网进行调查,并根据这些数据构建了世界语言网络结构。他们通过翻译中的源语言和目的语的数量、比例、关系(如原作是先翻译成什么语言,再由这种语言翻译成什么语言,或只有一次翻译,等等),发现知识直接用英语写的最多,传播速度最快,范围最广,也就是说,英语处在世界知识传播网络的中心,用英语写成的作品或翻译成英语的作品才能传播到全世界。其次是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等。而汉语则处在世界知识网络的最边缘,有趣的是越南语还位于汉语前面。汉语的影响力很小,只和周围同一语系的几个国家有关。因此,国际重要信息和科技成果都用英语发表,这已成惯例。以SCI为例,这个引文数据库是目前国际上三大检索系统中最著名的一个,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数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176个学科的9000多种期刊,尽管这些期刊来自40多个国家,有50多种文字,但用英语写的占到了95%(Hyland2006)。英语作为世界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的国际通用语,其作用是汉语目前无法替代的,这个事实在短时期内是无法改变的。也就是说我国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如果仅仅是用汉语来发表和交流,是很难及时传播出去的,是无法让全世界科技工作者的同行了解、分享和引用的,中国的科研影响力在全球就会大大降低。有些学者认为用英语在国际首发会“使国外过早了解到我国科研创新成果”,甚至会“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经济利益”“为其他国家获得并分析我国尖端科技的发展动向提供了直接或间接情报,带来严重的科技信息安全隐患”。(刘彩娥2018)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点片面。西方科学家把同样内容的科技论文首发在国际期刊上,他们为什么没有我们这个担忧呢?另外,同一内容用中文首发在国内期刊上是否就没有“科技信息安全隐患”呢?在今天知识数据信息化时代,论文只要公开发表,不管什么语言,都会在第一时间被感兴趣的相关方获取。我们认为对科技成果用英语还是汉语首发要客观分析,不能一刀切。确实涉及科技信息安全隐患的文章,当然不应在国际期刊发表,但也不能在国内期刊公开发表。不涉及安全的科技成果,尤其是对危害公共健康的医学和食品等科研成果必须第一时间分享给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从2020年1月9日到2020年2月3日不到一个月时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自然》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医学预印平台(medRxiv)、生物预印平台(bioRxiv)(注:预印平台所发表的论文是为了抢时间而大多没有经过匿名评审的)等发表的方面的文章共68篇,涉及中国、日本、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意大利和印度等国的科学家。有的文章涉及病毒传播模型构建,预测疫情走向;有的描述临床表现,提出判断指标;也有的提出治疗方案和药物使用。这些科学家与时间赛跑、与生命赛跑,考虑的是用最快的速度让全世界分享最新的信息和科研成果,相互合作,共同应对世界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命运高于首发语言的选择,生命至上、与死神赛跑高于知识和技术保密的顾虑。无论从发表机制还是从语言优势,至少从目前看,国际期刊是最佳载体,英语是最合适的语言,这一点我们无法否认。因此,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把科研论文用英语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并没有错,我们中国科技人员和语言政策管理者就应该有这样的世界胸怀。我们赞成李宇明等(2020)提出的“中文首发,外文次发或并发的建议,以此保护中文的第一发表权”。但是实现“中文首发”或“中英文并发”在目前的国内期刊审稿和发表的机制下似乎不大可能。在时间就是生命的情况下,我们能否按部就班地等待一个漫长的审稿过程和安排发表的过程?国内和国际期刊是否有容许论文用汉语和英语同时在国内和国际期刊上发表的机制?这些问题不解决,这样的倡议是无法落地的。

四、改进科研论文国内发表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