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论文语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6:25

小学论文语文

小学论文语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要素--教师、学生和网络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即创建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师生在角色平等中共进;学生在集思广益中提高;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作业,这一教师、学生、网络三要素之间所构成的教学过程,即互动式教学。

1.前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导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完成新课标的各项任务。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过程"的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以激活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如何为学生撑起一片自主的天空呢?私以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2.创建互动氛围----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手段的先进与普及,我们的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头脑空空,他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远比教师知道的多,而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评价标准(尽管是不成熟的),因此,他们往往不甘于无批判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知识,甚至他们明显地怀疑教师所传授的"真理"。因此,教师再也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他们是无知者,一言堂的"经师"应该走出现代教育的课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本不应是知识的搬运工,也不应是文本阅读的霸主。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和谐愉悦是语文课堂的标志,没有人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遭受"法庭"式的审判。教师应该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敢于质疑提供宽松的环境。所以,教师必须冲破以往的陈旧的思想与观念,使教学民主走进课堂,为教师、学生、文本的广泛、自由的互动创造宽松的空间。

3.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有时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师生互为补充。一旦教学活动"动起来"了,课堂也必将是生动活泼的。如:我特别注意文本赏析的教学,学生自我品评文本的字词句章,并把自己的欣赏心得讲给同学和教师听,让大家来分享每一个心灵喜怒哀乐。学生多角度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建构了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4.生生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与,互动面要尽量广,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准备了乌鸦和狐狸的头饰,我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工协作,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学生积极性大增,人人跃跃欲试。学生自然由被动变主动,抓住狐狸和乌鸦的言行,配以神态和动作表演,把乌鸦爱听奉承话,狐狸的狡猾相,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习兴趣,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5.人机互动----在兴趣盎然中作业

网络课堂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木、超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拓宽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突出了资源共享,实现了友好的人机交互,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卞权。对于"人机互动"这一形式,最有效最值得一提的是"闯关作业",所谓"闯关作业"就是将有些课文的习题以闯关的形式设置到学习游戏网页上供学生自查学习情况。由于这种作业是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学生特别感兴趣。当学生闯关成功时,电脑会及时对闯关者进行表扬或奖励:或是一句表扬的话,或是学生喜爱的图片,或是一段动听的音乐……当学生闯关遇到困难时,它会鼓励他(她)再试一试;如果连续二次闯不过去,它会提醒和帮助闯关者,让他顺利过关。这种作业,既省了老师批改的时间,又增强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还能及时帮助学生补上不懂的内容。若有制作软件的高手参与此种"作业游戏"软件的开发,相信会有很多迷恋凶杀、暴力游戏而不能自拔的孩子因此重新爱上学习。

结束语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近感,从而高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去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世纪赋于我们新的使命,《新课标》带给我们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也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认识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直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这种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施玲玲.试谈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语文教学与研究[J].2007,45:38.

小学论文语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是以新课程理论为支撑,以改变从课文内容到内容的问答式阅读教学现状为突破口,凸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体现学科教学的人文性。笔者以听、说、读、写为手段,字、词、句、段、篇为内容,进行阅读教学课堂实践研究,收到了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一、理论依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化研究符合教育教学原理,又和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具有丰厚的理论底蕴。

(1)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母语课程。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实践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2)认知学习理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认知学习与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信息在头脑中的表现与记载方式,有动作表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证三种形式,它们互相作用,顺序发展,但彼此不能替代。

(3)教育专家的精辟论述。语文课以听说读写为主要方法,字词句段篇为主要内容。正如教育家张志公所说:“语文课,它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有七零八碎的各种常识……这里就有一个处理好特定任务和连带功效的关系问题,不能喧宾夺主,热热闹闹搞了许多名堂,却没有把语言文字训练好。”

二、研究对策

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笔者主要的研究策略是: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多说——练就语文技能;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多写——加强语文应用。

(1)多听——夯实语文基础。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叶圣陶老先生说:“接受和发表,表现在口头是听和说,表现在书面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说和写同样重要。所以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学生都得学好。”在实际生活里,说和听的需要越来越广大了,新课程理念对说和听越来越强调了,而语文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听的环节却越来越少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笔者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

①耐心倾听,培养习惯。一个人的听觉器官是与生俱来的,而听说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是后天培养的,听的能力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在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学会倾听”,在每一学段的目标中都有“听”的具体目标。在听话的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及时暗暗地提醒听话走神的学生。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往往没等同学说完,就迫不及待地把双手举得高高的要做补充说明或提出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往往一边自己专注地听同学把话讲完,一边暗示其他同学耐心倾听完同学的发言,再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意见。教育学生尊重他人,从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开始。

②边听边思,掌握方法。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听话方法。要实现听人说话达到了解主要内容,抓住要点复述或转述的目标,必须学会边听边思,掌握听话的基本方法。一方面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发言时要边听边思:即一边专注地倾听同学的发言,一边思考:他的发言主要讲什么?说话的依据是什么?值得你学习和欣赏的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你的感受如何?有何不同的意见?一方面根据课文内容适时增加听话的内容,提高学生听话的能力。

(2)多说——练就语文技能。说话是一种技能,凡属技能,都必须及早训练,尽快形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要从小培养、并有严格要求。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任务。

①说课文内容,培养概括能力。阅读让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说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中学生说话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说课文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在其中,并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特别是对于语言文字浅显易懂,但篇幅比较长的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说说故事的梗概。②说感受体验,提高理解能力。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了体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多元”而“独特”,让学生多说说体验感受。另外,课文中关于孙悟空这样的神话人物,诸葛亮、周瑜、曹操、刘备、廉颇、蔺相如等历史人物,借助课文内容说说各自不同的体会,从而学会正确地评价人物。

(3)多读——培养语文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这样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品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①自读课文,吸收语言材料。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自读课文是一种常用的阅读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自读课文,直接与课文对话,由外而内地吸收语言材料;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读反馈交流,既能培养学生自读时认真仔细,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自我习得,自主吸收的要比灌输式的接受强得多。另一方面自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需要,自读的速度能自己调控,自读的内容可以自己把握,自读的方法可以自己选择,并且根据自读反馈交流的情况,教师便于调控教学目标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的点拨和引导,避免教师把学生能自读自悟的内容还是按部就班地教,对学生难以读懂的地方忽略不导。

②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培根说:“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须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所以,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读一本书是这样,读一课书也是这样,一篇文章往往有一篇文章的语言特色,结构特点,绝妙之处和点睛之笔。如《匆匆》这篇课文,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叹息和无奈,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小学论文语文范文篇3

【论文摘要摘要:互动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要素--教师、学生和网络所构成的互动关系,即创建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师生在角色平等中共进;学生在集思广益中提高;学生在喜好盎然中作业,这一教师、学生、网络三要素之间所构成的教学过程,即互动式教学。

1.前言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摘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指明了正确导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呼唤着教育教学改革。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已无法完成新课标的各项任务。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质是"交往、互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教学过程"的明确要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师生、生生进行"互动"以激活语文课堂,如何实现语文教学的师生互动?如何为学生撑起一片自主的天空呢?私以为,应从三方面入手。

2.创建互动氛围----民主教学的宽松空间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由于信息手段的先进和普及,我们的学生走进课堂时,已不是头脑空空,他们有时在某些方面所知道的东西远比教师知道的多,而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评价标准(尽管是不成熟的),因此,他们往往不甘于无批判地接受教师传授的书本上的知识,甚至他们明显地怀疑教师所传授的"真理"。因此,教师再也不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认为他们是无知者,一言堂的"经师"应该走出现代教育的课堂。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活动应由师生双方共同参和,教和学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随时产生交互功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能动的参和者。教师的职责本不应是知识的搬运工,也不应是文本阅读的霸主。语文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和谐愉悦是语文课堂的标志,没有人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遭受"法庭"式的审判。教师应该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和、敢于质疑提供宽松的环境。所以,教师必须冲破以往的陈旧的思想和观念,使教学民主走进课堂,为教师、学生、文本的广泛、自由的互动创造宽松的空间。

3.师生互动----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有时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经验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和到"教"的活动中来,师生互为补充。一旦教学活动"动起来"了,课堂也必将是生动活泼的。如摘要:我非凡注重文本赏析的教学,学生自我品评文本的字词句章,并把自己的欣赏心得讲给同学和教师听,让大家来分享每一个心灵喜怒哀乐。学生多角度和文本对话、和教师对话、和同学对话,和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建构了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4.生生互动-----在集思广益中提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一切教学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课堂上的互动要做到人人参和,互动面要尽量广,如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预备了乌鸦和狐狸的头饰,我先把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分工协作,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学生积极性大增,人人跃跃欲试。学生自然由被动变主动,抓住狐狸和乌鸦的言行,配以神态和动作表演,把乌鸦爱听奉承话,狐狸的狡猾相,绘声绘色地表演了出来。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表演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习喜好,可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5.人机互动----在喜好盎然中作业

网络课堂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超文木、超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它拓宽了教学内容,提供了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突出了资源共享,实现了友好的人机交互,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给予学习者更大的自卞权。对于"人机互动"这一形式,最有效最值得一提的是"闯关作业",所谓"闯关作业"就是将有些课文的习题以闯关的形式设置到学习游戏网页上供学生自查学习情况。由于这种作业是以闯关游戏的形式出现,学生非凡感喜好。当学生闯关成功时,电脑会及时对闯关者进行表扬或奖励摘要:或是一句表扬的话,或是学生喜爱的图片,或是一段动听的音乐……当学生闯关碰到困难时,它会鼓励他(她)再试一试;假如连续二次闯不过去,它会提醒和帮助闯关者,让他顺利过关。这种作业,既省了老师批改的时间,又增强了学生做作业的喜好,还能及时帮助学生补上不懂的内容。若有制作软件的高手参和此种"作业游戏"软件的开发,相信会有很多迷恋凶杀、暴力游戏而不能自拔的孩子因此重新爱上学习。

结束语

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互动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蹲下身子"和学生平等对话、交流、讨论,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近感,从而高效地参和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多种多样的互动形式去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世纪赋于我们新的使命,《新课标》带给我们新的要求。作为一名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教学已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一堂没有交往、没有互动性的学习过程,已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学生们应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应当成为自己的主人,来真正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也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熟悉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直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这种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施玲玲.试谈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语文教学和探究[J.2007,45摘要:38.

小学论文语文范文篇4

“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语),这就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思维”十分重要,大量地背范文、套模式,期望通过模仿提高写作水平,是不能真正提高作文水平的,这是因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思维训练,没有开拓思路。只有在“思维”中获取灵感,才能做到思如泉涌、下笔有神、笔奕生辉。例如,教师要带领我们的小学生走入广阔的生活,以拓展思维领域法国雕塑家罗丹语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就是因为缺少细致的观察、发现,观察本身就是一种“沉默”的思维。由于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好多了,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以就是说,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2阅读训练与作文教学相结合

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一个学生缺乏阅读能力或者说这种能力低下,知识心理就发育不全,很难激发作文兴趣。大文学家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生活经验欠缺,书本知识贫乏,写作时必然腹空笔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漫谈文艺创作》)。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序”、“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3注重平时积累

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句、精彩片段等。

3.1根据课文内容来积累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完《颐和园》这课后,就让学生以后写熟悉的景物作铺垫。

3.2通过写日记来积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是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昕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柬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完一场电影,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

4及时修改作文,加快思想交流

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或别人的,或轮流交换互阅等。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目标,要求学生能写出他们的真情实感,用通顺的语句、清楚的层次、鲜明的观点,恰如其分地记叙见闻、写景状物、说明事物、发表意见,此时,若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等级,这无疑提高了作文水平。

5培养学生的自我修改的能力

丁有宽老师主编的小学语文教材是以培养和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中心,以培养自学自得、自作自改的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大面积提高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目的。这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指出了作文的能力培训的一条途径。“自改”作文,既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一直尝试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看几遍,通读几遍后,看它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6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头痛于作文的学生,则是作文还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成效,语文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以上几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只要我们切实抓好各个环节,努力创造条件,在实践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论文语文范文篇5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习的信心。对于不足之处要巧妙地处理。

二、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题,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应当创设让学生感到生动、美丽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内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

如使用提问创设情景法可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创造一个好的阅读动机。也可使用看图导入法在阅读教学中用教科书中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及教学挂图作为直观教材,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媒体创设情景法可在学生阅读时灵活运用声音图像,让学生沉浸在文章的表达氛围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以读引想,引起情感共鸣。

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与作者文章的思路连起来,着重把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真正读出了感情,真正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注意评价的适当性

教师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讽刺,就会给学生心灵的伤疤撒上咸盐,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如我刚接手的三年级时,有一学生每次读课文错字连篇,南腔北调,常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态百出。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我把他叫一边,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读错的字进行纠正,并鼓励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课我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这一次他只读错了几个字,有几个学生发出了笑声,但大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声音,为他的进步而赞叹。借着这个机会,我便“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让他在同学间树立起自信心,并鼓励他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几个星期下来,他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矛盾特殊性原理,我们知道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特点,小学生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各方面都没定型,因此他们在阅读和理解文章方面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评价中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同”是指评价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共同目标,把握住大方向。“异”允许学生观点差异的存在,在评价中注重目标的多元化、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凡是那些体现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而又不算“大逆不道”的能体现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人感受,应用热情、真诚的语言、期待的目光来有效地调控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鼓励闪光点,使学生心理处于“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始终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对于缺点也要巧妙点拨,既不伤学生自尊心,不打击学生积极性,不抹杀学生创造力,又使学生得到提高。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分为二的评价,找到他好的地方,先鼓励,然后纠正错误。

四、精心设计阅读的形式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续读。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级采用师生相互伴读。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提高朗读效果,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读熟、读通、读好课文,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论文摘要:阅读教学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体现出人文精神的关怀,不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适时评价学生的阅读水平,适当组织学生阅读的各种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阅读是学生与作者心灵沟通的窗口。阅读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对文章的把握程度,进而也影响着语文教学质量。搞好阅读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审美能力、自悟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为他们能更好地萃取中国文化精华、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打下基础。

那如何才能搞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呢?

参考文献:

小学论文语文范文篇6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阅读积累时期,语文群文阅读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阅读多篇文章,进行群文阅读,能够有效地改善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效果,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不足,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的意义,不断优化群文阅读的策略,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阅读多篇相关文章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多篇文章为阅读形式,阅读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思维更丰富。“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承载信息。”群文阅读不是几篇文章的简单组合,教师要精心设计群文阅读,才能使群文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具体来说,群文阅读要具有创新意识,使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发展语文思维;群文阅读要具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群文阅读还要具有发展性思维,做到以点带面,突破单篇静态阅读现状,凸显群文阅读优势。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群文阅读的价值

1.提升学生的阅读数量

在群文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应做好辅助指导工作,指导学生阅读与教学相关的文章,并通过多文章的阅读来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这一点得到了众多一线教师的认可。小学语文教师也十分重视阅读教学这部分,但是,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当中,12册教材中大约有360余篇阅读课文,每篇阅读文体大约500字,以此来计算,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文本总计15万字,这对于小学阶段来说是原因不足的,因此,鼓励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群文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知识的储备能力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教学中也应该控制学生的阅读数量,控制阅读的质量。

2.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

现代时代,信息知识大爆发,每天人们都经历着大量知识的出现,要想掌握更多的有效信息,这就需要我们有着一个快速的阅读速度,但平时课堂阅读教学中,一篇500字文章需要花费2个课时来教学的情况却时候出现,显然这不利于学生练好阅读习惯的形成,而通过群文阅读学生要在一个课时内完成5片文章的阅读,大幅度的要求学生快速的阅读,获取有效的信息内容,这对于学生良好阅读技能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很多教师设计通过一个课时来讲授一篇课文,但是学生则需要很短时间便可以阅读完全文,并能够基本掌握课文的大意,而教师只能在剩余的实践中不断的提问、讲解,学生也只能被动的回答,听讲,主客体关系十分明确,课堂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生成,而实施群文阅读的教学中,学生的自由度更高,同时学生可以随意发表自身阅读的感受,发表自己通过阅读获知了什么,教师则成为了倾听者,有助于学会说呢过阅读积极性的发展,同时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

4.通过群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强化学生的阅读技巧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建议是进一步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强化学生的精读、略读和浏览等阅读能力,通过群文阅读,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并能够让学生阅读到不同风格的作品,并通过比较、归纳、分析、综合等方式来实现阅读的多样化,使略读和默读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为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进行深入阅读提供了可能。

三、小学语文课堂实施群文阅读的策略

1.抓关联点,以点带面

群文阅读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寻找群文之间的关联点,搭建起多篇文章之间的桥梁,做到以点带面。那么群文阅读过程中,多篇文章的关联点有哪些呢?同一主题阅读。群文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主题展开阅读,通过同一主题文章的阅读,掌握该类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同类体裁阅读。教师以同一体裁为关联点,将群文按照小说、散文、诗歌等进行组合,以某一篇文章为辐射点,展开同体裁阅读,把握该类体裁阅读的阅读特点与规律;语言风格阅读,就是将风格相似或者相同的多篇文章组合起来,通过群文阅读,把握该类文章的语言特点与艺术魅力,强化学生语言品味的意识;写作方法阅读,就是将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进行组合,如将运用对比的多篇文章组合起来,强化学生对对比写法认识与运用等。群文阅读的关联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语篇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地抓阅读关联点。

2.求同存异,发展思维

小学生正处于语文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群文阅读要着眼于小学生语文思维发展,不仅进行同文阅读,发展学生求同思维,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求异,提升文章阅读感悟能力。群文阅读中,求同存异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文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求同巧拓展。传统阅读视域下,阅读形式单一,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语文阅读思维不灵活。求同思维是基于多篇阅读文章的相同点,进行巧妙的拓展阅读,实现从单篇到多篇的拓展,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从单篇到单元比较等。求同巧拓展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强化相同文章阅读思维发展,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同一类型文章阅读,发展学生阅读思维。求异谋深入。文章阅读要深入,不仅要寻求文章之间相同点,更要善于寻求多篇文章之间的不同点,求异是对求同的深入,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品味文章,做到点面俱到。教师在引导学生求异过程中,不仅要善于从面上求异,探求多篇文章在整体上的不同之处,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点上求异,通过点上求异,分析文章局部的不同,发展学生同中求异的阅读思维。

3.读写结合,互为促进

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读、写、听、说等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几者有机融合起来。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相长,互相促进。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对文章的主题、写作方法、文体等形成鲜明的认识,如何将阅读感受与体会及时转化为实际能力,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习惯,将阅读感受与收获及时记录下来,强化阅读成果。

4.丰富载体,激发兴趣

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语文阅读实践活动的载体作用,积极开展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竟读意识;设置读书角,通过外在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借助读书节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等。群文阅读实践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打破传统阅读时间与空间局限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目前,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IPAD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微阅读,打破静态纸质阅读模式,使学生通过微阅读,将群文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受进行有效互动,促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总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具有自身独特优势,教师要精心指导群文阅读,使之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延伸,为学生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邹旭晶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长虹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4,(02):45.

[2]蒋军晶.群文阅读:阅读教学的跨越式变革[J].小学语文教学,2014,(10):78

[3]王亚,骆文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世界,2012(01).

[4]朱庆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语设计例谈[J].语文学刊,2012,(16)

第二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微

摘要: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是近年新出现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它的出现不仅在教师群体中得到了重视和肯定,在教育界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内涵,而小学生阅读的速度,同时也能判断出这种新型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是否可行。实践证明,这种群文阅读教学方式对小学语文的学习非常有效,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教学的同时,还要不断完善创新。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一种新型模式被提出来的时候,讨论和尝试的人就会数不胜数。群文阅读的提出,为教育界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科带来了“光”。群文阅读,顾名思义,是几篇文章为一组的一种阅读方式。群文阅读不是没有规则的略读,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快速整合的方式阅读一组息息相关的文章。

1构成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主要因素

1.1单元内主题相似文章的整合:现中国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本的编排都是一单元有四篇文章,是经过大型研讨整理的,主题相似,非常便于学生群文阅读学习,同时也有益于实现教学目标。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四篇文章的编排分别是:《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第一单元主题是“走遍千山万水”。教师进行教学时可以将《望洞庭》一课作为教学重点,分析讲解,并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深切感受祖国的秀丽风景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然后将群文阅读应用于教学中,另外三篇描写景色和诗人情感的文章在学生的理解和阅读上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1.2增加略读课文,培养阅读速度:由于小学一至六年级知识技能和阅读能力的差异,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会在三年级语文课本中穿插一篇略读文章,而五、六年级则增加为两篇[1]。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在阅读方面要求比较低,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在快速阅读的情况下对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及略读方法是否准确。

2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

教育不是儿戏,新颖而合理可行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大纲里的重要内容,是影响中华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与传统阅读方式不同的是,群文阅读方便,灵活,并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故而群文阅读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学习非常有利。传统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是:分析题目、生字讲解、划分段落、分段精讲、总结。它是一种形式教学,不仅会使学生感到冗杂,兴趣减退,而且教学模式狭隘,破坏了文章整体的美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阅读能力。[2]群文阅读教学方式的不断完善,教师教学理念也在转变。

3群文阅读的课堂策略

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提出,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课文的积极性方面、培养学生养成快速阅读能力方面、改变学生狭隘的思想方式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1提升学生群文阅读质量,慎选阅读文章: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阅读能力的差异,阅读兴趣等来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群文阅读的突出特点就是多篇文章的主题是否相似,教师必须提前把握好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对文章内容有深入的理解,避免群文的无序和杂乱,才能引导学生去阅读。为使小学生适应群文阅读方法,选取文章的数量,应控制在三到五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时,应根据教学进程来开展,群文阅读文章不一定要拘泥于教材,教师可根据选取的主题,拓展到课外阅读教学。

3.2合理安排,提高群文阅读的价值:古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群文阅读方式初次应用到教学中,教师不必过分总结强调文章思想、情感、结构等,只需要求学生阅读多篇已整合好的文章。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好的,在教师为主导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群文阅读方式组织学生进行思路清晰、主题明确的阅读。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最大程度的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学生就能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阅读。教师亦可指导学生总结群文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并对文章的表达方式,思想感情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3]。在阅读数量方面,经过学生逐日累增的阅读,思维敏感度和活跃度也会大大提升。

3.3善于设计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养:问答是任何课程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问答,教师能了解到学生的已知与未知,了解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学生对所授课程的掌握程度。为了促进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适当设置问题,问题需具有合理性,难度应随时调整。

3.4培养学生爱上课外阅读:书本内容毕竟有局限性,涵盖范围小。将课外阅读引进班级,课堂,不定期按小组分类方式抽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评比奖励,并将优秀读书笔记展览与大厅,定期更换,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得到鼓励。还可以在班级里设计一本别出心裁的记录本,记录学生每月阅读量,营造持久的阅读氛围。日积月累的阅读能加深学生学习和写作的功底,会对群体阅读教学方式产生很大的积极作用。结束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阻碍了教育前进的脚步。主导与被主导之间的失衡,导致学生的阅读环境差,阅读速度低,阅读质量跟不上。群文阅读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适当的引导、科学的提问,阅读气氛的营造,能够使落后的语文教学水平逐日提高。我们应当与时俱进,不断跟进社会前进的步伐,适时完善和创新教学理念,使小学生语文的阅读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作者:王兰英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赖昌伟.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园,2014,27:126.

[2]范娜.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的群文阅读教学[A].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年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百川利康(北京)国际医学研究院:,2016:1.

[3]江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教师,2015,13:42+50.

第三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性探讨

摘要: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中包括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的深入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要求,更成为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许多教师针对小学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多种尝试与探索,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脱颖而出,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群文阅读的教学价值,为实现群文阅读科学、有效的实施而提出具体的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有效性

新课标实施,是对当代教学方法的重大变革,语文学科作为基础课程,对学生感知能力、领悟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现阶段,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其中,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最为有效。群文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且受到学生的喜爱。因此,加强群文阅读的有效性是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

一、小学语文阅读中运用群文阅读方法的重要价值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为学生情感的感知力、健全的人格等构建上具有积极作用。群文阅读是新兴的阅读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较大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于教师的组织教学

群文阅读采用的是多篇文章的统一学习,是对传统阅读教学中一课一讲的突破,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统一教学课时,并组织教学。在群文阅读中,通过多篇文章的分析和感悟,加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二)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运用群文阅读方法时,可以从多篇文章中引申出教学目标,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进行文章学习时,可以对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与总结,从而加深理解教学内容。这种阅读方式可以及时对学生的阅读方法进行纠正,扩大阅读量,让学生的阅读习惯能够在阅读训练逐渐养成。

(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

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能够涉及到更多的知识。在某一层面的知识需求达不到满足时,学生便会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来强化这一层面的知识,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充分激发,同时有效提高其阅读能力,使学生的高效学习具有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阅读中运用群文阅读方法的有效措施

群文阅读方法被教师普遍运用,在取得教学效果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教师对群文阅读缺乏透彻的理解,使教学目标不够清晰、课堂的秩序较为混乱,这些都会阻碍到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具体的教学实施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改善:

(一)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群文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同时进行几篇文章的阅读,通过文章间的对比和总结来掌握教学内容。群文阅读不同于一节课一篇文章的方式,因此,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进而影响到教学进度。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首先,在家庭作业的布置上应加入预习所学课文这一项内容,并要求家长签字。其次,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预习内容,并督促学生搜集文章的相关资料。例如,在《开天辟地》的预习内容中,需要对神话的产生背景、相关人物、寓意等进行资料搜集,让学生初步了解到文章的重点。最后,群文阅读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生字、生词和知识量,教师通常情况下会用较多时间讲解这部分内容,影响课程的整体进度。教师可以在预习作业布置时,要求学生利用查资料、字典的方式自主解决文章中的难题。比如在《古诗两首》预习中,学生可以先将生字词查明,也可以先对诗人简介进行了解。

(二)合理选择文章

群文阅读的重点是文章选择,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爱好和具体情况来选择文章,还需注意所选文章必须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同时,要选择主题一致的相关文章,主题的跳跃性不宜过大,这样选择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阅读时找出相同与不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师不可以在文章选择完成后交由学生自主学习,而要依据教学规律合理的编排所选文章的学习和讲解顺序,便于教师去组织课堂,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新课标中有关于“翻转课堂”的要求,即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因此,在群文阅读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阅读,但前提是教师的积极引导。例如课文《母亲的恩情》的学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引导学生阅读过后对这几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其中,教师的指导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对于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需要一对一的进行引导,对于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开放式问题,拓宽他们的视野。

三、结束语

阅读教学应体现出教师、学生与书本间的互动过程,每个学生都应该在创造、理解和体验中构建精神世界。教师需要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挖掘出适合学生体验和感悟的知识,引导学生自觉思考、自主学习。学生的想象能力较强,因此应该尊重他们的多元理解,加强学生在自然、社会、生活中等方面的感悟力,让学生爱上阅读、爱上语文,更爱上身边的一切事物。

作者:李楠 单位:徐州市师范学校第一附属小学

参考文献:

[1]李开忠.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B版,2014.3(1):60-60

[2]杜娟.起承转合———浅谈小学语文与群文阅读的联系[J].东方教育,2015.8(6):188-188

[3]赖昌伟.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J].学园,2014.8(27):126-126

第四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基础性学科,由于语文课程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因此,语文学习的水平高低将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近几年来,又兴起了“群文阅读”,将语文教学推向了新的发展方向。“群文阅读”教学的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概括总结信息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和构建体系的能力。下面就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做以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语文学习中,阅读教学一直伴随其始终,在近几年兴起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更是重中之重,教师在把握语文课程改革和发展趋势的情况下,还要各方面进行试验、调整,让“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

1“群文阅读”概述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在语文教育中的新词语,“群文”一词最早由台湾学者赵镜中提出的,“群文阅读”指的是,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集中阅读、学习,最后教师和学生通过学习探讨,达成共同认识的语文教学形式。“群文阅读”既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尝试,也可以说是一种阅读方法的总结。由于之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单篇文章教学为主,而“群文阅读”则是同一题材或同一类型文章的教学,课堂教学比较集中,也具有概括性[1]。

2“群文阅读”课程建设的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两大主题,信息的繁多与杂乱让人们在信息群里无法找到主要的信息线索,在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要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2]。“群文阅读”课程的运用,有利于改变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少、费、差、慢”等问题,同时,它从阅读材料和阅读策略两方面着手,对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改革。小学语文运用“群文阅读”课程教学,一方面,有利于突显学校的特色文化课程,提高校园整体文化水平;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文化水平,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同时也能增加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建设“群文阅读”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有其必要性。

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课程建设的途径

“群文阅读”是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语文学科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3.1要建立一支高专业技能的师资队伍:由于“群文阅读”是近几年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同时,它是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内容包含量非常大,需要教师有开阔的眼界、丰厚的文化知识储备、以及深邃的思想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自身的能力和对教师对课堂内容的呈现质量密切相关,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除了运用传统的单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与学生沟通、交流,采用自主阅读教学和指导阅读教学等多种教学法,增加教学经验,提升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和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3.2要加强教学内容建设:“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多文本”,即教师和学生围绕一个或几个主题,选择组成一组文章进行研究,选择的文章之间主题相同,写作手法相近,文章表达相似,在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下,最终对同一题材的文章形成共识,获得概括性的总结,从而促进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此同时,教师在采用“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选择与学生贴近的话题进行准备教学题材,由于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在阅读大量文章后,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话题内涵,也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有关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群文阅读课,教师以诗歌学习为题材,那么师生共同准备与诗歌有关的阅读材料,集古今中外名篇与课堂中,《诗经•蒹葭》、《天净沙•秋思》、《西风颂》、《白桦》等名篇,教师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量,引导学生学习、感受东西方文化差异,以及古今诗风不同,整体领略诗歌的魅力[3]。

4结束语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语文教学方法,目前还未全面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还在不断的尝试完善中,为了让学生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要求语文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增加知识储备量。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全面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做准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加人们对语文的重视,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改革,有利于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作者:陈顺珍 单位: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县城关小学

参考文献:

[1]陈玲.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4,54:37-38.

[2]李祖文.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一些冷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5,03:15-18+24.

[3]徐秀春.当前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研究综述[J].小学教学参考,2015,31:1-4.

第五篇: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初探

群文阅读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组织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笔者也在这条教学之路上不断探索,让学生在不同作者相同主题、同一作者不同文本、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的形式中进行群文阅读,旨在让学生在群文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得到收获。

一、初探

1.不同作者相同主题的群文阅读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六组是综合性学习,阅读材料中有三篇是写老师的文章,我把这三篇《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和第五组里的《最好的老师》,课堂作业本中的阅读材料魏巍的《我的老师》组织起来,主题是“难忘的老师”。在连续的两节课70分钟时间里,让学生完成五篇文章的阅读,并书面完成老师的两个阅读任务:(1)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喜欢的理由是什么?(2)在关于老师的记忆中,相信你也储存了许多珍宝,把你最美的记忆捧出来与大家分享。上课过程中,老师除了开头布置阅读任务、中途巡视学生阅读情况,教室里很安静,学生们在忙碌着看书、思考、记录、答题,也可以说是两节很清冷的课。课堂教学效果呢?我们来看看学生们的答案吧。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最喜欢王老师,理由是他尊重每一个学生,心中没有“差生”的概念;近三分之一的同学最喜欢怀特森老师,理由是他教导学生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关于记忆中的珍宝,学生们或喜欢善良温柔、心灵手巧的赵老师,或喜欢有时严厉有时幽默却又和蔼的王老师,或喜欢循循善诱、谆谆教导的陈老师,还有学生喜欢会讲冷笑话的孟老师。从学生对两个问题的回答看,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出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他们喜欢内心具有平等精神的老师,喜欢富有创新精神的老师。学生们的语言是稚嫩的,但感情是真挚的。他们用带有诗意的语言写出了记忆中的“珍宝”,那些教给他们真、善、美的老师,永远留在他们记忆的沙滩上。教育心理学指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运用,只有能够举一反三,方能谈得上理解。”在这样的群文阅读课上,老师没有不停地追问,没有不停地对知识条分缕析,学生怀着对老师的思念,用各自的情怀保留了一种心境,成了一个精神丰盈的独立的个体。

2.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

如果一开始以为群文阅读的课堂上只有静默地阅读和翻看,那想法必定有失偏颇,“教有千法,读为上策”,如何有效地运用课堂的35分钟时间,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们体会语文的魅力?这就需要教师具有选择和组合文章的能力,将文章进行筛选、整合,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外联系到生活。群文阅读对学生是新的挑战,对教师更是专业素养的提升。关于同一作者不同文本的群文阅读,我选了老舍的文章。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编者一共选取了老舍先生的七篇文章,数目可观。包括《猫》《母鸡》《趵突泉》《草原》《林海》《北京的春节》《养花》,这些文章有写生物、写风景的,更有写风俗的,既保留了语言艺术的精华,又体现了语言风格的独特,是一笔丰厚的教学资源。在上六年级上册《林海》一文时,我把文章进行了融合,以同样出自《内蒙风光》的《草原》入题,抓住文本中“绿色”这一意象,为学生们呈现了《风景区》《五月的青岛》《非正式的公园》《济南的冬天》等一组文字,通过反复地朗读,巧妙地把时间交给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感受作者悦人悦己的“乐活”情怀。老舍先生对绿色的喜爱,正源于对生活的挚爱,那种随风灵动的色彩,将在六年级的学生心里留下重彩的一笔,为其在之后的学习中,对老舍文章主旨的把握,埋下伏笔,多一份笃定。我想,理解作者最好的方法,不过就是让学生在更多的文字对比中感知和升腾。周作人在《儿童的文学》中指出,小学里的正当的文学教育,其中的一个作用是:唤起儿童以前没有的新的兴趣与趣味。老舍语言的通俗易懂与幽默风趣把文学和儿童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老舍语言的诗性之美就可以唤醒儿童对文学新的兴趣和趣味。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老舍的文章当作一颗颗珍珠零散地教学,尝试从“单篇的精读”走向“群文阅读”,需要的就是老师下功夫地发掘和串联。这样,老舍的文章便成了一条光彩熠熠的项链,成为儿童感受生活、认识母语文字之美的开始。

3.不同文本同一内容复现式群文阅读

六年级上册有一篇文学大儒季羡林先生的《怀念母亲》,同为人母,初读之,已顿生感怀,再入文本,不觉泪眼婆娑,学生又有怎样的阅读体会呢?他们会如何感悟和表达?是想说说不出来的伤感,还是不知从何说起的忧戚?群文,给予了我方向。教学之初,我用心阅读了季老先生的《留德十年》,从中体会心有梦想的作者留德的缘起,追梦途中历经的孤独、战争和思念,《怀念母亲》正是其中的一个篇章,那种“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痛,恰好在季老先生《赋得永久的悔》中也充分地流露了出来。“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的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这简简单单却充满情感的内心独白,让六年级的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思母之切”,也学会了情感的表达。一个平时淘气好动的男生不能自已地说:“我可以什么都不要,就只要在母亲的身边就好。”我至今仍然记得那堂课,在石进《一个人的时光》轻音乐的萦绕中,学生们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一个游子内心深处对母亲的挂念和愧疚。不同文本中的情感复现,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精神内涵,真正理解作者为什么说“一个母爱缺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报终天之恨”。这其中深切的自责和悔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用爱的方式进行心灵的触碰。

二、收获

从课内的单元整合,以增加阅读的整体性,提升语文的教学效率,到一篇带多篇,确定核心主题的“主题阅读教学”。再从课内到课外,引导学生走向更宽广的作者的内心、阅读世界的整本书阅读,这条路我们在旖旎中前行,沿途都是学生们学有所得的笑靥。想到朱永新教授的两句话:“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我想群文阅读也因此彰显了它的魅力和意义。

1.从单篇走向整本书阅读

群文阅读就好比是一个能量巨大的磁场,它吸引着学生们踮起脚尖伸长脖颈,满是好奇心地想去作文的世界里一探究竟,比如上完《怀念母亲》,学生们被季老先生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所吸引,一个劲地问我:“老师,季老先生这么想念母亲,为何还要远走他乡?”“他在求学的时候,还有没有其他怀念母亲的文字?”当然,最好的答案在书籍里!我顺势把书放在讲台上,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前来借阅了。在这期间,他们经历的不是一个“被告知”“被接受”的过程,而是一次主动参与、寻求、探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增强。在兴趣的带动下,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最终得到心灵的张扬,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这必定促使更多的学生,在阅读的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长此以往,也就不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2.从自我感悟走向群体性分享

在班级中尝试过群文教学的老师,一定会发现,班上的学生慢慢地会更愿意把自我的感悟向同伴去倾诉和分享。他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狭小的空间、狭隘的品读,而是在书籍中寻求自己或者同伴的影子,随着书页的增加,学会体会他人的心智变化,自我的精神成长,读懂他人也更了解自己。罗曼•罗兰说:“从来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我,在书中发现自我,或检查自我。”在这种阅读期盼的带动下,班级的读书会也得以更生动地开展,想起之前《城南旧事》的读书交流会,班中涌现了多少个小英子啊,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围绕着“秀贞疯不疯?”“宋妈爱不爱栓子和小丫头?”“藏在茅草堆里的青年是不是坏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会惊讶于学生们读书的细致,那些细枝末节的线索全部逃不过他们的眼睛,并透过英子的双眸,读懂了宽容,读懂了母爱,读懂了人性,读懂了善恶之间内心的挣扎,读懂了万事万物矛盾的存在!在群体的分享中,学会的是平时生活所不能教给他们的道理,或者说是平时生活中他们没有留意和察觉到的真谛。在群体的分享中,他们的思想更深邃,目光更长远,书香气更浓。

3.从单一积累走向多元化创作

教学久了,就会发现从来没有单独的读,也从来没有单独的写,写作往往是在阅读积累和言语表达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在群文的指引下,班级学生的写作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林海》一课的教学中,我出示了不同篇目中关于绿的描写片段。比如《五月的青岛》中“连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短句的运用使得绿色富有跳跃的节奏感和语言的音韵美。《风景区》中“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画面的切换,给了人无限的绿意和身临其境的感觉。《草原》中“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的方式,展现了水墨山水画一般灵动的色彩……在多篇阅读的基础上,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练笔的环节,写一写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一抹色彩。跟以往单一的课堂小练笔不同,学生们学会了借鉴和积累,笔下的色彩更丰富,更有层次感。我不禁想,群文阅读单单只是丰富了他们的文字吗?这何尝不是在丰盈着他们的人生?

三、思考

1.群文阅读教学的突破口是确定教学议题

群文阅读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怎样根据适合的议题萃取相关的文章放在一起。怎样选取文本,多个文本怎样组合在一起呢?我觉得首先要遵循“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原则,要求教师千方百计寻找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结点,有效搭建学生生活与文本沟通的平台,把群文阅读教学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其次,选取群文要有线索及议题,就像“珍珠项链”那根丝绳,那根丝绳可以各式各样。基于教材的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等群文阅读教学,教材本身就有议题。而基于自我建构的群文阅读教学,则需要教师多角度确定议题,从而围绕议题精选文章。(1)从文章内容角度定议题。如把五年级上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珍珠鸟》《鞋匠的儿子》三篇文章放在一起进行群文阅读,可以“读了课文,你的感悟和启示是什么?”为主要议题。以第一篇教学带后两篇,这样教师容易教,学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能很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2)从人文内涵角度定议题。例:以成长教育为议题,如“名人成长小故事”“难忘的童年生活”群文阅读;以爱的教育为议题,如“人与动物”“师生之情”群文阅读等。(3)从表达方式角度定议题。如:将《落花生》《白杨》《桃花心木》等文章组合进行群文阅读,以“借物喻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要议题。在“议题”的确定上,应尽可能开放,涉及的面广一些,大一些,并且“议题”最好不出现倾向性的观点指向,这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都有话可说,给学生以最大的发挥空间。

2.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指向”是建构写作素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课程和谐统一的两个方面,如果说阅读是一种手段,那么写作就是目的。群文阅读只是写作能力中的一个因素,一个从多篇文章中学习和发现的因素,是一种手段和过程,提高写作水平才是目的和归宿。(1)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渗透篇章构思。群文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学习写作知识,要进入到实际写作的篇章构思,要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段”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这几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我们可以怎样构思,怎样行文。(2)群文阅读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写作实情。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了解学生阅读理解上的学情,同时也应该考虑他们写作实践中相关问题的状况。这样,在确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的时候,才会切中语文教学之根本。(3)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点面结合”。群文阅读中的写作知识传授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每一组阅读材料中要确定切合学生的“点”,重点剖析“点”,兼顾全篇及多个文本统筹规划。从整体层面,尤其是从写作素养建构的层面,思考、细化语文之写作教学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建构写作素养。

3.有效实施群文阅读教学必须拓展教学时空

小学论文语文范文篇7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小学语文能力很重要的一方面,并且通过写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在语文写作教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教学的水平,使之停滞不前。指出了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或建议。

关键词:写作教学;兴趣;教学理念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写作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不善于实践,既不想动手又懒于动脑,甚至有些学生对写作存在排斥心理。如此恶性循环,写作便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挑战。同时,教师也没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造成了学生对写作产生一种排斥的心理。由于现阶段学生的写作内容太过于空洞,没有真实情感,没有来源于生活,甚至背离生活,无法将实践中的东西表达出来,不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未能与自然融为一体,学生并不懂得生活中无处不美的道理。而且写作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没有内容与情感,且缺乏创新。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大部分过于传统,在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方式,不善于通过各种各样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还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对字、词、句、段的积累。因为写作的前提是积累各种语文基础知识,包括修辞、美文美句的积累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盲目地进行各种项目的训练,致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过少,在写作训练中,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学生没有充足的知识储备,给他们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1.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他们认为写作不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是一个陶冶情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望,写作的教学目的也很难达到。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写作便不是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那么写作教学只是来辅助学生写作的,教学的目的相应的也就很容易实现。那么,教师应当通过何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呢?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并成为亦师亦友的好朋友,与学生相处融洽。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选择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告诉他们该写什么、怎么写。教师应当尽可能给学生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让他们写自己熟悉的内容。教师在选定作文话题时一定要宽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围绕他们所熟悉的人或事进行写作,以激发他们对写作的欲望,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只有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滋味,他们才有继续将写作进行下去的想法,并逐步将写作变成一种习惯。

2.立足生活,学会发现

作文是生活的写照,一切都来自生活,所以要立足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进而在作文中体现出来。让学生亲近自热、感受自然、认识自然,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将自然作为写作素材。

3.教师要转变写作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写作特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写作风格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摒弃固化的教学模式,发展灵活多变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写出具有自己特色与风格的文章。

4.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适当地设置一些教学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其能力,组织丰富多彩的言语表达活动,例如成语接龙等。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训练其想象力。

5.加强对小学生基础语文知识的教学

短暂的课程很难使这种复杂而漫长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产生很好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来加强语文知识的教学。激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中各种与语文有关的事物。同时,在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并将其适时地运用到写作中,从而增加文采与文学修养,提高学生写作的综合能力。综上所述,本文就小学语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研究。由于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因此,语文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让学生在课堂中收获更多有用的知识。

作者:冯文彪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镇安镇河东小学

参考文献:

[1]付召林.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

[2]问俊民.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人间,2015.

[3]付青.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俪人:教师,2015.

[4]吕秀芳.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5.

第二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研究

摘要:小学时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黄金期,是学生求知欲和自主学习的萌芽期。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主要学习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更快地完成从家庭生活到学校生活的转化。小学语文的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字词、写作、阅读及朗诵,反观我国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老师过于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轻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重视理性分析写作教学,轻视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重视考试成绩,轻视学生的学习收获。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然后就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理念;实践;写作素材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即在老师的教导下,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感悟或者学习趣事亦或者美食美景用文字记录下来,优美的文章既是吸引阅卷老师的发光点,更是留给学生将来生活的保管财富之一。高效的写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生活的习惯,从这些文字的记录中学生可以更好的体验生活,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或是人生的思考。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还不是十分丰富,对于很多事物和问题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这个时候也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最丰富的时候,但是我国很多小学的语文教育往往都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学生的写作思维都牢牢地套在了同一个圈子中,这种教育模式也会大大降低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空洞乏味,毫无吸引力。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1.老师对写作教学存在错误的认识

很多语文老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经常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多看优秀的作文模板,甚至有的老师还会要求学生背诵一定量写作模板。虽然古人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但是这句话中的书不仅仅是指作文书,而应该是指各种类型各方面的书籍,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进言之,这种死记硬背的写作技巧比较适用于高中生的写作教学,相比于小学生而言,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多而且很大一部分高中生对写作都已经有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所以这种直接引用优美句子的写作技巧既可以帮助高中生提高写作分数,又可以帮助他们节约学习时间。与高中生相比,小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轻,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处在旺盛的时期,此时如果过分强调背诵优秀范文只会扼杀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使学生养成热爱写作的好习惯。而且在这种写作方法下培养出来的小学生,其写作风格和写作手法都大同小异,很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

2.学生缺乏足够的写作素材

在我国很多小学生都在抱怨作文难写,很多小学生写作文都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拼凑出来的,而且很多学生所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不充实、不真实。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足够的写作素材。很多小学生家长甚至是语文老师都认为语文写作只是课堂上的事情,但是要想写出真正有文采、真正打动读者的作文,还是要接触自己的写作素材,例如老师布置了一个写作题目:一个难忘的周末。很多小学生拿到这个题目之后就开始坐在家中苦思冥想,或者翻看作文书学习别人是怎么渡过一个难忘的周末的,但是无论是坐在家中苦思冥想亦或是模仿他人写作,这些都不是自己亲生经历的,自己无法真正的体会到书中所写的感受,此时,应该鼓励学生在周末做一件难忘的事情,如和爸爸妈妈一起把小区里的垃圾清扫干净等等,当学生自己亲身经历过之后才能写出真实的、有内容感的作文。

二、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1.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开创新型课堂

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首先要改变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作文范文,但是只能让这些范文起一个引导性作用,不能让学生直接背诵或直接将优秀文章中的整段文字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相反,老师要鼓励学生摆脱这些优秀范文的束缚,鼓励学生在做文明中发挥出属于自己想象力和创新力。与此同时,老师也要改变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可以把学生一些优秀的作文念给大家听,对于有创意、有独特写作风格的学生要予以正确的引导同时予以一定的表扬。

2.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实践活动

写作源于生活,当学生们经历过、见过的事情变多了,学生的感情和写作素材也就自然丰富了,只有以真实的写作素材为基础,才能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才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魅力。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如多接触大自然的美景、多参与一些课外活动等,都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除此之外,大自然的美景可以放松学生的身心,陶冶学生的情操,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则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结语

有效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顺利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不但需要语文老师的努力,而且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和配合,只有在两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事业才能迈入一个新的台阶,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写作人才。

作者:王正文 单位: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双河小学

参考文献:

[1]洪寅莹.基于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模式下的游戏化教学方法研究——以数学教学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6(05)

[2]缪义胜.探究小学阶段语文优质教学合理开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5)

[3]王文英.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启发艺术[J].学周刊,2016(25)

第三篇:农村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中的作文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记录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论述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指出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写作兴趣

一、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写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小学语文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用了多种策略,而小学生却认为写作过于枯燥乏味,觉得自己写不好作文。所以,作文成为影响学生语文成绩的一大因素,虽然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做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但却不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分析了当前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

1.教师教学方法不当

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只重视教给学生写作方法,而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认为写作存在较多困难,不愿意写作文。教师只依据教材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2.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因为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因此不愿意上作文课。而且,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策略,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制约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改进农村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

1.多搞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学生愿意写作文,才能积极地投入写作当中,作文教学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喜欢作文,告诉学生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写下来,并不是非常难。其次,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做游戏,然后告诉学生把游戏过程写下来,记录游戏中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怎样说的和怎样做的等。再次,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说作文,然后告诉学生说的事情当中有意义的部分有哪些,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与作文亲密接触,学生就会感到写作文并不难,而是有很多话想说。最后,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应该多鼓励表扬,可以在教室中张贴写得较好的作文,这对学生不但是一种表扬而且也有利于其他学生学习。写日记和写信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加强阅读,提高作文水平

在通常情况下,小学生都爱看书爱听故事,所以笔者在图书室中选择了一部分动人的童话故事书,在上作文课时分给学生,两人看一本,可以一边看一边讨论。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不能与城市相比,利用这种做法可以提高学生看故事书的兴趣。在经过几节课后,每一名学生都会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最后在班级建立了一个图书角,放置着各种各样的童话书和故事书,这样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一边看一边写,可以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可以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写自己的感受。对于当前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可以要求他们记录文中优美的词句。笔者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用来记录读到的优美语句。学生在经过阅读大量的书后,就会掌握记录一件事情的技巧,就能自然表达自己的想法,就能准确表现人物形象。虽然学生对一些表现手法还不能熟练掌握,但已经学会应用了。

3.走进生活,提高写作水平

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着日常生活,学生可以利用作文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但有的学生总觉得缺乏有意义的事。其实,这就是学生不敢下手写作的主要原因,认为没有人和事可写,其实是生活体验过少的原因。

4.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作文水平

由于人类充满想象力,所以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才会出现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要条件。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正处于旺盛发展期,语文教师应该保护小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利用各种方法进行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阅读精彩的语句时,应该将其在脑中转换成美丽的图画。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学生在朗读课文后,笔者要求学生想象文中的桂林山水,想象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想象山的奇、秀、险,想象水的静、清、绿,学生通过想象感到自己已经进入桂林山水当中,能够亲身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者:靳如华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黑城子小学

参考文献:

[1]丛亚杰.鉴赏教学下的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6(9).

[2]亢丽.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6(4).

第四篇:口头训练对小学语文写作水平的必要性

摘要:在小学教育过程中,几乎所有小学语文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的写作能力差,但又很难找到正确有效的方式来解决。仔细研究当今的写作教学模式,不难发现,大部分老师都在无意中忽视了写作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那就是口头训练。接下来从口头训练的特点入手,进一步探究口头训练对小学语文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关键词:口头训练;写作水平;写作教学

口头训练具体是指让学生把最近身边发生的事或者听见的新闻结合自己的感想用嘴说出来,不需要占据太长时间,尽量言简意赅地讲述,但必须要注意的一点是,叙述的内容必须尽量具体,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必要因素必须概括出来,要分清主次,主次结合,叙述时不能过于啰嗦,但要让听众听过之后清楚地了解整个事件。因此,口头训练也是语文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写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一、口头训练的特点及具体方法

1.口头训练的特点

口头训练,顾名思义,一定是要通过嘴表述出来,描述的是身边发生的事件。因此,学生在进行口头训练的时候,多使用生活中的一些语言,并且语法发面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用法,简短的句子和概括性的句子占多数,很少出现复杂的多重结构组成的句子,且语言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一般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大多会选择特定的某一事件。因此,语境和主语是具体的。虽说是口头训练,但并非学生只能局限于嘴部动作,可以借助一些肢体语言,辅助口头上的表达,使叙述更加生动形象。

2.口头训练的具体方法

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灌输给学生口头训练的重要性,并且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随时随地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并用心记下来,在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抽出一定的时间,用于让学生将前一天观察到的内容选择最有意义的部分讲述出来,时间不宜过长。学生讲述之后,可以给其他同学评价纠错的机会,也可以适当地对表达优秀的同学加以奖励。

二、口头训练对写作水平的重要性

1.帮助学生提升写作兴趣

现在很多学生一提到写作文便皱眉头,可以说对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心理障碍,他们只把写作文当成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而不是记录生活,发现乐趣的一种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不那么抵触,真正地喜欢上写作,才能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口头训练往往不像正式作文那样复杂,仅仅要求学生讲述某一事件,这使得学生更容易把握叙述的内容,不需要绞尽脑汁地构思,比较随意。通过长期的口头训练,就能够为写正式作文积累素材,提供思路,学生就不会在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之后第一反应是排斥与恐惧,久而久之,慢慢地喜欢上写作。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口头训练,要求学生必须有一定的素材,如果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没能认真观察,认真思考,那么,在口头简述时就不能出口成章,会感到很吃力,或许会因此受到同学的嘲笑,进而对写作更加厌烦。因此,学生必须要在生活中随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与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角度,带有自己的情感色彩,进行讲述,逐渐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从而间接地提高写作水平。

3.锻炼学生的写作思维

仔细剖析写作的教学过程,不难发现,这其实就是在指导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分析材料。如果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这一方法,就能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这其实是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过程。学生在口头训练的准备过程中,不能毫无意义地观察周边事物,也不能在没有具体素材的情况下天马行空地想象,必须做到两者相互结合,在具备了观察结果之后,对已有的材料进行逐步分析筛选,这便使得写作思路更加清晰。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写作素材和写作思路都已经有眉目的时候,写作便要到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如何把你的思想更好地表达出来。如果不能把内容恰当地表达出来,相当于之前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口头训练与作文写作的区别之一便是,口头训练需要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把内容完整讲述出来,一旦出现错误,也没有回头纠正的机会。为了不让这种事情发生,学生必须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严格要求,养成习惯之后,在正式的写作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

5.提高学生对写作修改、完善的能力

口头训练的某些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进行讲述时必须注意对语感的把握和锻炼,良好的语感要求学生做到透彻地理解素材,并且对固有素材加以准确中肯的评价,以及在表述过程中融入自己真实的情感。这些能力的锻炼,会使学生在写作的最后一步———排除错误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从而使已经写好的文章更加完美。由此看来,口头训练与写作水平是密切相关的,更进一步来说,只有准确地掌握好口语,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更有经验,写出的文章才会更加生动,情感才会更加真挚。口头训练的日积月累,为正式的作文写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作者:韩勇文 单位:湖北省恩施市逸夫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建军.浅议如何加强学生口头作文训练[J].学周刊,2013(19).

[2]王妙琳.低年级口头作文训练刍议[J].民营科技,2010(08).

[3]张育红.口头作文训练值得尝试[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0(Z1).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育中写作训练探讨

摘要:写作训练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并且在考试中所占的比重也是相当大的。因此,加强语文教育中的写作训练对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至关重要。小学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入门阶段,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一阶段,为小学生今后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写作训练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训练;措施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写的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最高体现,也是小学生最难掌握的一种能力,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的能力,还要加强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现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写作训练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采取措施来加强小学生的写作训练,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写作训练呢?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写作氛围

小学时期正是学生求知欲很强的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急于了解这个世界,所以教师们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在课堂上采用高科技设备,如电脑、PPT等创设各种情境。例如,在练习写作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小红帽故事的视频,看完视频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看后的感想自理题目,写一篇观后感。这样就创设了一个很轻松的写作环境,也能让学生将看完视频后的感受及时地记录下来,使所写内容充满真情实感,同时还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东西可写,激发了他们的写作热情。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吗?”“如果用颜色来形容,你们认为春天是什么颜色呢?”“如果用感觉来描述的话,它带给你们的都是什么样的感觉呢?”就这样,通过连环式的问题来激发学生们对春天的思考,进而让他们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作文。如此一来,教师就可以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从而促进他们写作思维的形成。

二、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加强写作积累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必须学会汲取教材中的养分,如教材中有许多的美文,美文里就有很多经典的语句,尤其是小学时期的语文教材,语言优美、明快、朗朗上口且浅显易懂,值得学生进行学习和积累。例如,老舍的《草原》中写道:“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些语句都极其优美,而且意境深刻,经久不衰。积累了这些优美的语句,学生写作时就会很好地运用这些句子,就再也不用担心写不出好作文了。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课本中的故事情节为样本续写或是改写文章,以加强写作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写作机会,也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的想象力,使其积累写作素材,为今后的创作做准备。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教材中的文言文,进而使其语言更加简洁,更加耐人寻味,更加幽默。

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生活中训练写作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句话透露的真理就是:优秀的作品都是在实践中创作出来的,都是人们对生活的感受。所以,优秀的文章自然也是来源于人们对生活的领悟。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就必须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近自然、观察自然、了解大自然,体味生活,进而用语言描绘自然,展现生活中的美。例如,在春天来临之际,学校应组织学生们去郊游,学生在郊游中观察自然的美好,闻闻花香、听听鸟语,游玩于山水之间,亲近自然万物,观察花草虫鱼的样貌,认识一下波光粼粼的河水,感受大山的宏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与自然交际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语言,培养写作思维,从而加强写作训练。如果想要进一步加强训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即兴写一篇郊游感受,或是根据自己的观察拓展一下《小池》这首诗。这可以在训练学生写作的同时,加强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写作思维的开拓,使其写作得到有效的训练。总之,写作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写作训练是提高语文写作教学效率的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摒弃传统的观念,进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利用身边的资源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与此同时,学生也应该积极开动脑筋,独立自主地思考问题,珍惜每一次写作训练的机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提高,语文成绩才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蒋玉芹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胡集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孙静.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2]杨海虹.分段式训练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小学),2013(06).

第六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思考

摘要: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而且分数比例也是很大的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作文是很头痛的部分,很害怕写作文,听作文课也是懵懵懂懂的。同时,作文也是令教师很忧心的一部分,小学作文是学生刚开始写较长的文字,而且还要语句连贯,这样的程度对小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批改作文也会感到很费力,无法修改,甚是无奈。通过几年的作文教学经验,针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问题进行简短的讨论一下。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问题;作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从小学中段开始进入语文作文教学的,但初期的效果不是很好。小学生在语言的驾驭方面还很稚嫩,简单的语句连贯性不好。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语文功底不是很好,观察能力也不好,更没有组织语言的能力,写出的作文存在前言不搭后语等问题。下面举例几个典型的问题:

1.小学生观察少,缺乏写作材料

观察是引发写作欲望的源泉,人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很享受观察对象带给的刺激和触动,从而引发大脑的写作欲望,这种欲望会引导大脑进一步思考。观察是获取写作材料的渠道,任何写作都是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写作中说明类或描述类作文要求表现事物的形态、特征、形状等,这些都是通过观察得来的。针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描述作文浅谈一下观察的重要性。我给学生布置一篇《我的爸爸》的作文,要求学生用简单的文字描写自己的爸爸是什么样的。小学生要写自己的爸爸,那么就必须先观察自己爸爸的外形、日常生活中说的话、做的事情、爸爸对自己是怎么样的、对家人是怎么样的等,这样才能写出文字来。

2.文字的积累少,语句不通畅

语文作文是把口头语言进行整理加工后形成书面语言,而学习书面语言要求小学生要先说一个完整的语句,而语句的完整性要求学生要认识一定量的文字。只有认识一定数量的文字,并理解文字的基本含义,才能顺利的阅读书籍,才能积累一定量的语句和词组。词组的积累是要从小开始的,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小学一年级就要开始重视并进行作文教学的。从学说一句完整通畅的话到造出一句完整的文字句都是学写作文的开端。例如描写爸爸的语句,一个学生这样写道:爸爸很大,爸爸很高。这个学生在描述上过于简洁和单调,其实可以加上一些修饰的词语再连贯一下。由于小学生的词汇量很少,他们在描述时没有这些概念,所以写出来的语句就觉得很可笑。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耐心地教学生记忆一些写作词汇,尤其是修饰词汇,让小学生刻意积累一些词汇,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能够熟练使用。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以上是粗略浅谈了一下小学生语文作文中的一些问题,以下就问题提出几个针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以期共同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

1.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观察事物的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教师告诉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这是一种硬性的要求,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也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他们个性的抹杀。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让他们时常写随笔,把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不要求多优美的文字语句,只是简单的叙述事实。就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当时的感想,让随笔体现他们自己的性格特点,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从上文中的问题来看,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较低,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是不联系的。对作文教学,教师应该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能从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寻找乐趣,从而形成写作兴趣。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比如经常组织学生集体出游,去观察大自然的美好,朗读描写大自然的语句;观察乡村街道的建设和变化;观察小区的人们的生活形态等。

2.培养学生的文字积累,加强语句连贯的锻炼

就上文中提到的小学生作文语句啰嗦、词汇少的问题,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阅读是获取词汇和训练作文最便捷的通道。通过阅读可以让学生步入书海,接受文化的熏陶,储备大量的知识和词汇、语句。小学生的阅读一定要简单,通俗,再配合教师的耐心讲解进行培养。小学生的记忆力是很好的,在这基础上可以多让小学生背诵课文中的一些语句和段落,但前提教师在教学这段落时要讲清楚一些逻辑,再配合抄写这些语句。学生记忆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出好的作文打好了基础,能够让他们有话说、能表达出来、有词可用。在上文中提到的写写随笔,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这也是练习的最好途径。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写作比如组织学生出游后,让学生写一篇游记日记;组织学生出去植树等活动,用日记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等。

作者:冉龙江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弹子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红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小议[J].新课程:小学,2014(3).

[2]李荣铭.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J].黑河学刊,2011(12).

第七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小学语文写作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质量不佳,笔者就现代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质量,为写生的写作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写作是学生将自己内心情感以及对事物感受进行表达的一种重要方法,写作的教学过程也是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最好时机,因此小学教师应该加大对写作教学的重视,力求找到更好优质的教学方案。下文将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案。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不注重对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

唯有真实的情感才能打动人,在写作过程中更是如此,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做着真挚的语言以及情感的流露。但是在很多小学里,很多教师认为写作就应该运用优美的句子以及华丽的辞藻,来让文章更加精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1]。过多地让学生将那些华丽的辞藻融入于自己的文章中,只会让文章“假”、“大”、“空”,只有过多浮夸的语言,而缺乏真情的流露,文章便很难打动读者,长期如此,学生的作品犹如流水线上的产品一般,毫无特色可言,读之无味。引用名人名言、运用优美的句子以及合适的成语、词语固然能让文章增色三分,但缺乏感情的文章犹如没有灵魂,无法触动读者的心弦,让读者产生共鸣,因此,写出的文章即便再优美,也难吸引人。

2、教师不注重学生对创新的培养

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比较弱,对于事物的是否对错缺乏一定的判断力,也还没有树立真正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因此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将一些优秀的范文让学生进行参考和模拟,甚至让学生对于较好的文章和段落进行背诵,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还有一些教师,在对学生布置写作任务前,会给学生一些优秀范文的模板,让学生按照那个模板来进行写作,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写作水平貌似得到很大的提升,但是实际上,这样的做法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还会消磨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别人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自己只作为一个模仿者,这极不利于学生人格的培养[2]。

3、教师不注重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在很多小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学生的阅读量,认为小学生只需完成课内阅读、认真听课、独立完成作业就足够了。小学生自主选择读物的能力较差,若教师在课外阅读这一方面不能够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那么学生的阅读量便会比较局限。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充分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的缺失不仅会让学生“阅历”很浅,同时也不利于让学生形成阅读的习惯[3]。阅读量不够,在进行写作时,会使学生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思维不够发散,写作水平便得不到提升。丰富学生课外阅读,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见闻,更能够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阅读量的增加,能够学生的写作提供很大的帮助,例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会产生自己的观点,学生便想要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这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写作的欲望。同时,当阅读量得到一定的积累时,学生便不用担心写作时会无话可说,无论教师布置哪一类型的写作题目,都可思如涌泉,下笔如有神。

二、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提出的相关建议

1、教师应多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

教师在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写作灵感的培养。可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如讲故事、看短片、以及阅读文章等,让学生写听后感、观后感、读后感,通过故事、短片、文章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有感而发,也通过漫画对学生进行启发,开通学生的思路[4]。例如,教师想要学生写一篇主题为“感恩”的励志类的文章,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相关主题的电影,如《北极传说》,通过视频中主人公的故事来打动学生,让学生从主人公的故事中体会到感恩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并引导思考自己身边是否有类似的事情让自己觉得很感动,或者有哪些值得自己感恩的事情,循循善诱,从而达到启发学生的效果。

2、教师应鼓励学生创新写作,杜绝抄袭行为

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写作的能力,教师应该控制好对优秀范文的参考力度,并鼓励学生在学习优秀范文写作模式的同时,应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融入文章中。鼓励学生创新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作文课上,可从学生的作品中,选出较有新意的文章当中朗读,并对作用进行表扬,指明该作品的创新之处,从而达到很好的鼓励作用。同时,对于在写作中抄袭的学生,应给予严厉的批评,从根本上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并教导学生,抄袭来的文章,再优秀永远都是不属于自己的,只有自己进行创新,才会在写作中取得进步,终有一天,自己写出的文章也能成为优秀的范文[5]。只有通过自己进行深思和感悟,并结合事实、尊重事实,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

3、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积累阅读量

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阅读量的积累。笔者将列举一些增加学生阅读量的有效方法:①在学校,为学生订阅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刊物,以供学生在课外的阅读。②可以班级的名义订阅小学生报刊、学刊等。③还可在班级内创办一个读书角,让每一个学生贡献一本课外读物,这样一来,读书角的读物就会有几十本,学生可在课余时间到读书角进行阅读,资源得到共享。学生阅读量的增加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使学生的写作总体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结语

写作的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百科之母,而写作水平的高低,又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写作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升直接影响了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广大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于存在的问题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使语文学科的学习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胡英俊 单位: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黄沟小学

参考文献:

[1]魏丽娟.探究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中华少年,2016,24:42-43.

[2]王贺佳.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J].中华少年,2016,24:59-60.

[3]李彦.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分段训练模式探讨[J].中华少年,2016,24:94-95.

[4]吴长红.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少年,2016,23:71-72.

[5]田学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浅谈[J].学周刊,2016,23:100-101.

第八篇:小学语文高年级写作教学研究

现阶段我国的语文作文教学不甚理想,学生在写作时受到课本和作文指导书籍的影响,作文风格越来越应试化,教师的课堂教育也是教导学生如何获得高分,而不是让学生写出自己的风格和思想,这就无形中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了限制,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改变现有的作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和词汇,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一、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文要求过于局限

众所周知,写作是一种灵感的创作,讲究有感而发,要求学生写自己不想写或是没有素材可写的内容,学生必然没有办法写出好的文章。但语文的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在布置题目的时候,要求越详细,学生越能明白该写什么,不容易出现跑题。殊不知,这种做法从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题目要求过多,就会造成学生可用的素材比较少,甚至根本没有素材可用,这样不仅会限制学生的自我发挥,也容易出现编故事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教师连写作的体裁都限制学生要写议论文或是记叙文。这样就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自己的判断,学生无法自行选择合适的体裁进行创作,以至于写作质量不高。

(二)授课方式过于死板

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学生单方面地接受,而没有有效的互动。并且教师讲课的内容一般是根据写作教材进行讲解,对写作的体裁和技巧进行教授,或是一些优秀的范文进行阅读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不仅毫无生趣,而且对学生的写作帮助也不大。长此以往,学生写作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还会反感于语文写作,导致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差,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三)评价缺乏指导性

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有着较为关键的作用,但现在许多教师在评价方面比较笼统,通常都是简单写几句评语,然后打一个分数就算完了。学生并不能从简单的评语中得到有用的指导建议,因此也不能发现自己在作文中的问题所在,甚至有些学生根本看不懂教师的评语和含义,这对于学生的写作水平的提高非常不利。慢慢的学生就会将分数的高低当做自己文章的评价标准,写作风格也就越来越趋向于高分作文,而失了自己写作的特点和个性,影响学生写作风格的多样性。

二、提高写作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语文写作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提升写作教学有效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作文要求方面

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引导作用、锻炼作用和考核作用,同时清楚学生写作中的优缺点,从而调整课堂的教学方针,可以遵从几要素:

1.贴近生活

小学生的写作灵感往往都是来自生活,一些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一个偶然间遇见的人,一次意外收获的礼物等。因此,教师在进行题目规定时也应该遵从这个原则,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生活的题目方便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亲身经历,也能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人、事、物,学会关心他人,观察生活,写作的文章也会更加生动有趣。

2.体裁开放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驾驭各种体裁进行创作,教师在布置题目时体裁不限,才能发现许多不同风格,不同思维的创作。学生可能将描写人物的文章写成书信的格式,也可能用诗歌去讲述一个故事,写出无数的新意。教师布置题目时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多尝试一些体裁,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性。

(二)丰富课堂教学

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不仅要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丰富词汇,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写作水平。(1)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现在的课堂一般都有多媒体设备,改变原有的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多媒体设备。例如在要求学生对一件物体或是一处景物进行描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图片或是视频,让学生对事物和景物进行观察,这样就会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一个画面感,学生的描写将更加容易。又或者在布置学生写影评时,可以播放某一部电影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观看,让学生提起兴趣,学生自然会在课后进行观看,这样的方式还有利于学生对电影内容加深印象,写作时有更多的观点和感情要表达。(2)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课堂教学不一定是在教室,学生的写作大部分是来自于生活,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当教师要求学生描述一个季节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走到郊外去体验这个季节的特色,观察这个季节的特点,学生的描写便不再是凭空想象了。另外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让学生去福利院献爱心,捐一些衣物或是文具给孤儿们,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结交更多朋友,也让学生在帮助他人中获得了快乐;植树节参加植树可以培养学生爱劳动的品质,同时也能明白环保的重要性。这些活动让学生增加了与外界的接触,也丰富了学生的经历,在以后的写作中有亲身经历可以进行创作。(3)推荐学生阅读好书阅读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可以进行自我充实,学习写作技巧,丰富写作素材,增强自己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要适合学生阅读,不能过于晦涩。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推荐一些看过的好书,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也可以在班上办一个读书角,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书籍,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分享读书经验。

(三)增强评价的指导性

教师由于工作量比较大等问题,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时,很难一一进行详细的指导,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社交软件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教师可以添加学生的微信或是QQ,然后每天对一位作文中问题比较典型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学生讨论想法,然后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引导。肯定学生文章中的优点,对学生文章中的缺点指导学生如何改进,学生获得了指导意见,就可以有方向地进行学习和改进,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拿出某一篇文章进行问题分析,让学生自行发现自己作文中是否存在这些问题,让学生学会自省,然后进行问题的改正,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

三、总结

作文教学关系着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方式的传统化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阅读大量的书籍,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意见,改善现阶段教学中的问题,提升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作者:邱美秀 单位:福建省建瓯市南雅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小军.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培养探讨[J].教师,2011(21):50.

[2]张为中.改进作文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写作能力[J].考试周刊,2011(59):63~63.

[3]胡小霞.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3(5):37.

第九篇:写作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写作是检测小学生是否学好语文最好的测试纸,学好如何写作,就是学好如何完美表达情感、阐述观点以及描述事物的真相等等。所以,学好写作,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意义重大事件,它的重要性,致使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花费许多功夫去教授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而小学生则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为此,本文从小学语文写作的具体实施策略进行论述,得出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开展的主要教学路线。

一、掌握几大写作的格式

文章就是写作的最终形式,写好作文,首先要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入手,比如说记叙文主要是通过人物、情节以及环境这三大要素组合成文章的主要骨架,其中人物是串联整篇文章的主要线索,而且人物是写作过程中最传神的一个重点,对人物进行一些色彩描写,会让整篇文章的亮点得以体现;而情节是文章写作最精彩的也是最吸引人的一个部分,也是支撑每一位写作者写作下去的重要因素,因为有了情节才会有文章的生成,才会使整篇文章更加通顺,所以,情节被称为骨架上的肉体;还有环境这个写作因素在写作中必不可少。因此,环境是整篇文章的写作精魂所在,环境可以给文章增添色彩、烘托气氛以及表达情感等等,促使整篇文章更加鲜活。为此,在记叙文写作中,这三种写作要素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当然,在其他题材的写作当中,或多或少或有一些相同的地方,就像每一篇文章都会有每一篇文章的观点或者道理,就像议论文它没有情节、环境这样的写作要素,但是整篇文章支撑下来,都会有一个支撑它的观点,而就像一篇记叙文的写作,都会传达一种情感一样,总而言之,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需要支撑点。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不同的写作题材会有不同的写作结构,想要掌握好自己的写作过程,首先就要把握好写作结构,把写作结构弄清楚,再进行写作,才不至于出现结构混乱。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重点对写作结构进行系统全面的讲述,让学生明白写作中的写作结构,才不至于出现写作混乱的情况。

二、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

都说阅读是最好的写作素材来源,原因在于阅读可以给写作带来灵感,给写作者梳理写作思路,还给写作者一些写作材料,像阅读一些寓言故事,如《守株待兔》《揠苗助长》等,可以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富有内涵;阅读像《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童话故事,可以让学生的写作语言更加有色彩、有童趣;还有像阅读《小蝌蚪找妈妈》《欢乐的泼水节》等这样的记叙文,可以使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所以,学生学会去阅读得更多,就会从阅读中寻找写作的结构、思路、灵感以及情感,让学生在丰富自己的阅历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写作水平,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对于让学生去阅读不同题材的文章,即就是让学生多阅读,并且从阅读中获取更多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一些写作的方式,还有一些语言文字的收集,以及一些好的案例摄取,都是可以在阅读中获取的,而后者对提高写作文笔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学生可以从阅读中汲取一些前人使用过的精美语句去修饰自己的文章,它可以是一些精彩的排比句,可以是一些谚语或者俗语,还有可能是诗词歌赋或者文言文,更有可能是伟人的名言名句,像来自于爱迪生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等经典名句,都是一些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帮助的词语,当然在写作中还可以举例子,去说明某个观点或者是作比较去支撑某个观点,这些都是成功写作的最好写作方法。从这里再一次可以看出,阅读对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多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质量的必经之路。

三、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

小学语文写作是从最基础的开始,那么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就是从生活开始,从自己身边发生的所有事件记叙开始,写出一些在生活中的感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灵感,学会让学生去生活中寻找一些写作案例或者写作的故事,来充实整个写作,是生活给写作最大的好处,所以,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会学生去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是最好的写作教学。

四、结语

本文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三个实施方案进行论述,得出这三种实施策略让整个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都有提升的作用,为此,提出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文章写作结构的训练、对学生进行阅读活动的开展以及让学生学会去生活中寻找写作灵感,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作者:饶伟芳 单位:江西省上饶县枫岭头镇永丰小学

参考文献:

【1】王伟.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

【2】冯春,韩宁.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知识经济,2014

第十篇:下水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摘要:教师写下水文,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极其重要的。教师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要审题、要思考、要整理思路、要搜索素材、要组织语言、要安排段落层次、要紧扣中心主题、要谋篇布局、要考虑字数要求等。写下水文既是把自己还原为学生,与学生写作同行,体会学生写作的甘苦,取得切实的经验,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指导;又是走在学生前面,提早发现写作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想好对策,调整作文教学,帮助学生解决写作问题,打造高效写作课堂。

关键词:下水文;写作;示范;引领;重要性

一、笔者眼中的“下水文”

“下水文”,笔者理解为: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还原学生角色,以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来写学校布置的作文。它一般高于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又不超脱学生的写作水平限度,对学生的写作有借鉴性和示范性指导。

二、为什么要写“下水文”

1.示范写作,消除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

教师写了“下水文”,才能体味学生写作的甘苦,才能切实把握学生写作的症结。正所谓,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跟学生作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进步。”教师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要审题、要思考、要整理思路、要搜索素材、要组织语言、要安排段落层次、要紧扣中心主题、要谋篇布局、要考虑字数要求等。在把自己还原成学生去做写作思考、去亲身写作时,才能掌握文题的虚实、宽窄、深浅,才知道哪里不好动笔,哪里有感但难以表达,哪里容易写得枯燥乏味。这些都能成为你接下来写作教学的“建议”,在教学中,教师就会教授相应的方法去帮助学生规避写作困境,走上写作“捷径”。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看上去好像很容易写,但学生写出来的效果却不好:要么忽略了场景描写,只写图中人物;要么对场景的描写不到位,出现描写顺序凌乱、描写不细致等情况。写作能力弱一点的学生,甚至连主要人物的描写都不具体。教师在写下水文的过程中,就会刻意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把作文写完整。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就会抓住这个写作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引导学生如何观察画面,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序且有细节的场景描写。方法讲通了,此时,再读下水文给学生作具体的内容示范,比任何理论的引导都更直观、生动。而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模仿力强,很快就能掌握此类文章的一般写法,从而轻松地消除大批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

2.有效引领,少走弯路,启发学生作文小学生写作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没有写作思路、找不到写作素材、选材不当或不会组织语言。教师在写下水文时,会整理写作思路,想想怎样写、怎么谋篇布局;会有意搜罗写作素材,在素材上有所取舍;会遣词造句,确保文句通畅准确。这些都能给写作教学带来启示。教学时,教师就会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写作素材,也会引导学生从某个方向较快地找到契合文题的素材。在辞藻句式方面,教师也能提供与内容相关的好词佳句,以供参考借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路拓宽了,想到的素材也会越来越多。这就对学生的写作起到引领的作用,让学生少走弯路。再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看图作文为例,下水文是以对比手法、点面结合来进行场景描写的。第一自然段先写上海南站人来人往,一派祥和景象。第二自然段写敌机轰炸时上海南站人死人伤的惨状,一片狼藉颓败。第三自然段写小男孩号啕大哭的镜头,有外貌描写、有联想,具体生动。第四自然段写由此引发的思考、感慨,呼唤和平。这样一来就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不知从何写起的困难。学生根据这一写作思路,学到了对比的写法、点面结合的写法,掌握了一般的写作规律。这样教出来的作文普遍达到了层次清楚、主题突出、情感充沛。尤其是教师在出示三种不同的结尾时,学生很受启发:或继续联想续写小孩日后的命运,以故事结尾,意味悠长;或发出铿锵有力的呐喊,呼唤和平;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喊出制止战争的口号。避免了千篇一律,作文内容丰富多样。综上所述,教师写好下水文,对小学生写作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消除了学生写作的畏难情绪,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写作的方法,做到言之有物,写之有悟,这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朱曼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珠市小学

小学论文语文范文篇8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融洽、欢快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发挥出学生的潜能,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思维,这是上好阅读课的基础。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教学中,构建“我—你”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好朋友。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阅读环境。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树立参与阅读学习的信心。对于不足之处要巧妙地处理。

二、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的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知识和想象力的关系,知识借助想象力而发展,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先导,由此可见想象对知识的重要性。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首先通过想象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描述的意境和作者的心境,抓住主题,加深理解。其次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一对“孪生兄弟”。著名哲学家康德说:“想象力是一个创造性的功能。”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应当创设让学生感到生动、美丽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美的感受,产生美的喜悦,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内心的“情”在特定的“境”中升华到一种新的境界。

如使用提问创设情景法可通过设置有吸引力的问题来创造一个好的阅读动机。也可使用看图导入法在阅读教学中用教科书中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及教学挂图作为直观教材,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媒体创设情景法可在学生阅读时灵活运用声音图像,让学生沉浸在文章的表达氛围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二)以读引想,引起情感共鸣。

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与作者文章的思路连起来,着重把握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通过阅读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使学生真正读懂了课文,真正读出了感情,真正体会了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注意评价的适当性

教师评价的作用是巨大的,一句挖苦讽刺,就会给学生心灵的伤疤撒上咸盐,一个热情的目光、鼓励的微笑又可以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把学生从“黑暗”带到“光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适时适当评价。如我刚接手的三年级时,有一学生每次读课文错字连篇,南腔北调,常常引起学生的哄堂大笑,他自己也是窘态百出。遇到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他,下课后,我把他叫一边,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读错的字进行纠正,并鼓励了他一番,第二天一上课我让他重新读了一遍,这一次他只读错了几个字,有几个学生发出了笑声,但大部分学生发出了“咦”的声音,为他的进步而赞叹。借着这个机会,我便“狠狠地”表扬了他一番,让他在同学间树立起自信心,并鼓励他课余时间多向老师和同学们请教,几个星期下来,他便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矛盾特殊性原理,我们知道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特点,小学生的发展才刚刚开始,各方面都没定型,因此他们在阅读和理解文章方面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评价中应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同”是指评价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个性和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共同目标,把握住大方向。“异”允许学生观点差异的存在,在评价中注重目标的多元化、方式多样性和灵活性。凡是那些体现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而又不算“大逆不道”的能体现学生发展的地方,教师都应给予肯定。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个人感受,应用热情、真诚的语言、期待的目光来有效地调控评价学生的阅读过程,鼓励闪光点,使学生心理处于“蠢蠢欲动”和“欲罢不能”的积极状态,始终以愉悦的、高涨的情绪积极投入到阅读学习活动中。对于缺点也要巧妙点拨,既不伤学生自尊心,不打击学生积极性,不抹杀学生创造力,又使学生得到提高。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一分为二的评价,找到他好的地方,先鼓励,然后纠正错误。

四、精心设计阅读的形式

指导学生读书,形式应灵活多样,做到因材施教,恰到好处。为了让学生获得整体印象,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和美的享受,教师应对整篇课文或重点段落进行欣赏性范读。当教材中出现了句子长、结构复杂或文章难懂的片断,教师采取领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通、读顺、突破难点,为了让学生从不同声调、音色上感知和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也为了便于大面积检查、了解和训练,对于篇幅较长、自然段较多的课文,可由几个人或全组、全班学生接续读。为了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线索和序目理清文章脉络,捕捉关键词句,可引导学生细心默读,在读中思考句子。为了诱发想象,形成意境,发展形象思维,对于画面集中、含义深远、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的地方,教师可指导学生小声自读。为了提高兴趣,深入理解内容,体会人物思想表情,对故事情节对话较多的课文,可进行分角色表情朗读;对于句意连贯、句式复杂、内在联系紧,逻辑性强的句群、句组或段落,可采用层层点拨设问,步步引读的形式。为了强化记忆,激发灵感,活跃气氛,对于诗歌、警句或精彩的句段也要齐读。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进一步体味朗读的技巧。为了较好地进行朗读的训练,做到“先扶后放”、“有扶有放”,在低年级采用师生相互伴读。为了激发学生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提高朗读效果,可采用分人或分组轮读。要因材施教,精心设计读的形式,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懂、读熟、读通、读好课文,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唐利民.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湖南教育,1999,(11).

[2]黄绍业.阅读教学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广西教育,2005,(28):34.

小学论文语文范文篇9

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换角色。

1.做学生兴趣的激发者。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乐此不疲地干下去,所以在语文探究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是很关键的。

2.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方法,寻求答案。而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过程需要的便是老师的指导。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发现问题,比如如何质疑、如何提问、如何分析等等。

3.做学生活动的组织者。过去教师习惯于居高临下地教育学生,这样做的最大危害是在无形中损害了学生的个性;语文探究性学习有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自主学习过程的主体,在他们主动吸收自己最感兴趣或最需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鲜明的个性。

4.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探究性学习是一次教育的创新,是一场学习的革命,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促使教师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发生变化。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掌握指导学习的技能和方法。

5.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性学习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体验,强调让学生自己发现、回答他们自己提出的疑问,探究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不等于教师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流,放弃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学习内容的选择到学习形式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教师都必须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既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要保证学生能学到知识。(2)做好教学组织安排。教师必须做到既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发展空间,又有基本要求规范学生的探究过程。(3)加强教学评估。

6.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探究性学习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活动内容已经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活动的时间、空间已实现向全社会开放。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校,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二、学生转变学习观念

探究式学习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然成为教学改革的任务。

下面以提问的教学模式解析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学生问题意识的核心支撑,是其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起于感知,立于思考,成于交流和表达。其中,独立思考是关键。在大班化教学的情况下,受教学进度的约束,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留给那些反应较慢的学生思考的机会就更少了。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呢?

双基训练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培养的必要前提和基础,缺少相应的知识经验,问题意识必然贫乏。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要的是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观察,提高观察能力,对问题意识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问题的发现既可以由教学内容引起的,也可以由观察大量的现象引起。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开发他们的直觉思维。鼓励和指导自学,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一种基本训练。

自学往往是由求知欲驱动的,而求知欲又是从“问题”开始的,自学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善于自学,就能活跃思维,增长见识,发展能力。鼓励学生质疑,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此,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显示灵性,展现个性,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环节。

提问时要注意学习的思路,思路是指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正确流畅的思路是解决问题的钥匙。当学生思路不畅时强调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整体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揣摩文章的表达。

整体引导学生谈论交流,以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可进行回归课题提问,发散思维提问,以文悟道提问等,以便回到整体,获取对整篇课文全面深刻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围绕这一程序进行疏导,课堂教学就会不仅思路清晰系统性强,而且充分体现语文学习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孙志璞.关于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6(4).

小学论文语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一套语文试题,要全面充分体现语文教学要求,考察教学效果,同时也考量命题教师、教研员的语文教学素养。因此,深入研究语文试题编制工作,是发挥考试评价的诊断与发展功能所必需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2006年河北省首次教学评估中指出:加强命题研究,提高命题的含金量,以利于指导教学。

在教育评价体系中,考试是重要的评价手段,不仅能检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还发挥着指示教学发展方向的作用。然而,怎么考?考什么?众说纷纭。过去我们提出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分项与综合相结合。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不可回避利用书面考核。尤其是期末试卷更能引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关注。虽然说一张试卷不能代替一个人的终身发展,但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这张试卷就是学生在某个阶段学习的水准。可见,不可忽视期末这张试卷的份量与影响。

从全国各地看,语文试卷的编制呈现多元化,有的侧重于传统的模式,有的赋予现代特征的创新,还有的注重人文色彩。应该说,试卷不仅是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容的把握。因此,考什么必须经过深思熟虑。

从宏观角度说,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是: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理论上讲语文试卷要围绕这三个方面来编制。那么如何处理这三个方面的关系呢?各占多大的比重,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我认为,书面考试主要在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核。过程与方法两个方面从属于“知识与能力”,在“知识与能力”的考查中能够有所体现。从微观角度说,语文学习内容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习作、作文)、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这样,语文试卷编制的重点也就在“识字与写字、句子训练、阅读、口语交际、写作”这五个方面了。

语文试卷的编制要紧紧把握课程标准目标要求,一定要符合学生年段的特点。

关于题型的编制,以学生常见的为主,适度变化。题目要求表述明确,不要过于创新而使学生迷惑。关于内容的编制,紧紧把握教材的特点,否则会导致学生不知所措。

总之,语文试卷的编制,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正确、合理、客观的评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命题依据的原则。

质量检测,以现行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依据,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评价的激励性、诊断性、过程性和发展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依据课标,靠近新课程,以教材内容为主,重点测试语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习作能力。同时,测试内容的设置注意趣味性、生活化、情景化,体现开放性、灵活性和人文性,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自己语文学习的成就和进步,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展示个性,让学生以轻松的心态,考出真水平、好成绩,对今后的学习充满信心。

2.试题的设计思路。

(1)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力求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基本态度。按照这样的思想,在命题时着眼基本要求,避开难题、偏题。

(2)命题充满情趣和差异性,体现人文关怀。

传统语文试卷因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题型设计比较客观、冷漠,显得严肃呆板,毫无情趣可言,在测试中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持良好的考场心态,在用词上我们细细地加工了一番,像“请写出来”“请回答问题”“请选择”“能谈谈您的想法吗?”“您是怎样看的?”这些亲切客气的提问,使学生感到自己会成功的,即使答不上来,教师也不会怪罪,也能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特别是一年级的试题,我们在命题形式上动了一番脑筋(低年级明显不如高年级好做),尽量用“连一连”,“照样子写出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等富有游戏色彩的提问方式。目的是注意保护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激发小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小学生在考试中体验到愉悦和成功,增强自信心,形成“乐学、乐考”的情感体验和态度体验。

(3)努力创设试卷的宽松氛围,营造一个自然和谐的考试情境。

一份试卷,就是一组问题的情境。试卷情境的宽松程度对儿童的考试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宽松的问题情境对于儿童充分展示业已形成的课程三个维度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命题时从情境的创设入手。

①卷首设计考前寄语,打消应试的顾虑,激起儿童应试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小朋友,一学期过的真快,您们一定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与本领,今天,做做这份试卷,您一定会发现自己真的学会了很多,这该是多么高兴的事啊!赶快行动吧,不过得把字写端正哟!(相信您是最棒的!好孩子,任何困难都难不倒您。成功永远属于您!)

②卷尾设计提示语,引导学生学会检查与反思,体验考试成功。

为了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考试兴趣,发现自己的成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们在卷尾又设计了小结提示语。如:

祝贺你全部做完了!亲爱的同学,不要带着“遗憾”走出考场,请你再仔细检查一遍。

小朋友,做了试卷,你一定发现自己进步了吧?不过要想取得更好的考试成绩,还得仔细地检查检查哟!如果发现自己有困难的问题,可得耐心地思考思考啊!

(4)增加考题选择的余地,激发儿童的自主精神。

儿童是活生生的个体,各有各的精神世界,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服务,考题设计也应具有多样性和选择性。在保证目标底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类可供选择的试题。

设计多项同类不同水平的试题,供学生选择,体现学生达标水平的差异性,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尽可能地感到考试成功的喜悦。

(5)试题应具备以下特点。

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注重了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精:以点带面,从一个考查点能透视出多重问题,在份量和要求上均有一定弹性。

活:突出素质教育思想,强化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