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7-30 10:32:26

小学德育管理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

从历史上教育发展的进程来看,无论在哪一个时代享受教育的学生,正确的教育观都应该是先成人后成才,所谓成人,即德育教育。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德育教育都应该是教育中永恒不变的重要主题。当前,新农村建设在很大范围开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小学在德育管理方面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研究分析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解决一系列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改善现状就变得十分必要。

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给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带来的挑战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取得的成就,但也预示着其会给农村教育特别是德育各方面带来一系列影响。农村城镇化证明其物质生活水平在提高,而物质化会给农村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带来思想上的冲击并影响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重构在农村生活的人们的消费观甚至是生活方式,这会让人们受到一些消极思潮的影响而改变自身淳朴的素质。另外,农村的家长收入不平衡,条件好的家长由于常年忙于自己的事情就会从物质方面补偿孩子,孩子就会有多余的钱去接触网吧等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娱乐场所,而孩子会生活在互相攀比的环境中。农村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农村人们生活的成本,许多教师就会违背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跟从社会大流实行有偿补课。这一系列的改变从更加严重的程度来说,会导致人们对社会道德和一些社会规范不再重视,这样的风气也将影响到学校的德育管理,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学生养成良好道德素质的环境,同时将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二、对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及其出现该现状的原因分析

相关的调查和研究表明,目前,处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存在很多问题,这不得不引起社会的重视。从大的范围来说,学生们尊重祖国标志的情况并不良好。从小的范围来说,学生对孝敬父母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学生甚至和父母没什么深入的交流,也很少有集体主义的精神,缺乏集体荣誉感,也缺乏责任感。还存在一个比较不好的现象就是出口成脏,很少人能做到以德报怨,大多都是被被人谩骂了就开始反击。甚至出现攀比,求名的心理,不考虑家庭的经济情况什么都追求名牌。这些不乐观的现象来自于学校德育管理的缺失。首先就是很少制定明确的德育管理目标,在制定目标是不具体,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么目标过大过空,要么就是不利于实施。其次就是德育管理落实不到位、不全面,经常都是出现问题就管理一下,没有预防的思想,不经常给学生开有关于德育教育方面的课程或是讲座,这样不系统的教学难以取得成效。最后就是比起学生的道德发展学校更重视学生的文化发展,常常把品德课用来上主课程,这些现状都是需要重视的。出现以上现状的原因在于家庭在德育管理方面的不积极,学校管理落实不到位,最关键的原因就是社会风气的影响,因此,改善目前这种状况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出发。

三、对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提出的对策

(一)家庭应该作为学校德育管理的补充。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要通过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教育孩子,言传不如身教,另外,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多了解孩子,与孩子进行沟通,督促孩子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等等。(二)学校应该转变重智力轻德育的教育理念。俗语说,要成才先成人,学校除了教会孩子学习,让孩子具备学习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为人处世。学校应该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是只会学习考试的学生。(三)制定合理可行的德育管理计划。例如,建立完善的评价学生的体系,不单一的凭成绩选举“三好学生”等荣誉奖项。为了让学生们全面发展,在评选“三好学生”等奖项的时候,教师不能单凭成绩决定,应该从更多的方面进行考察,综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其他学生的评价以及教师和父母的评价进行评比决定。(四)加强师资的道德修养,落实好学校德育管理。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较多,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尤其是还不具备足够的独立意识的低年级的学生,因此,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就显得尤其重要。另外,学校应该全面落实制定好的德育管理计划,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

四、结语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原理,人们在满足了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之后,就会追求精神层面的东西。我国的经济水平近年来大幅度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得到极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红火。随着新农村建设范围的扩大,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教育条件相对落后于城市的农村教育也备受政府的重视,尤其是农村小学的素质教育,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已经被重点关注。农村小学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不是独立进行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农村小学的发展将推动城市化进程,而城市化进程也必定给农村小学的发展带来相应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农村小学的德育管理方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有助于其成长成才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锦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与对策———以东莞市为例[D].广州大学,2012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篇2

一、强化教师修养,以德育人

教育的主要作用是按照特定的形式培养良好的人格,为社会做好服务。可见,教师要想提高德育效率还要强化自身修养,真正做到以德育人。一方面,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要想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就要运用文明用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用自身美好的心灵感染并影响学生,让其更好地发展比如,笔者看到地上随处可见的垃圾时,就会随手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中;看到学生桌面的课本或学习用品摆放得凌乱时也会主动帮助学生整理;天气变化时主动嘘寒问暖……虽然这些看起来是无关紧要的,但是也能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其不断完善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其他的学生。另一方面,用自己的爱心对学生进行爱的教疗。德育不单单只是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惯,更重要的是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核心内涵为基础,让学生懂爱、学会爱,,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时应将自己当作学生的第二父母,以自身的耐心、爱心让学生体会母爱与父爱,让学生学会爱长辈、爱老师,爱同学£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诚挚地将自己的爱洒向每个学生,让其慷得爱別人。

二、狠抓家庭教育

小学生良好品德素质的形成与社会德眘、学校德育的教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更离不开家庭教育的熏陶。家庭教f实际上是孩子人格成长的摇篮,且家庭环境也会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无法磨灭的烙印。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品德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徂是大部分父母并不重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这也是当前家庭教育比较普遍的问题,,由此4见,学校要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力度,主动开办家长学校,举办相关的知识讲座,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交换意见,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方法,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结合在一起,尽可能减少并避免家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断增强德f效应,形成全员育人的德育理念,切实发挥整体效应,如此才能提高学校德育效率。

三、抓住环境建设载体

好的环境也属于良好的教育资源,其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调动人的情绪、净化人的心灵,最终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学校环境的育人功能主要在于其创设的整洁、优美的物质文化以及良好的精神氛围,其具有约束、凝聚以及导向等方面的功能,对学生的成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可结合自身的条件适当添加相关的文化设施,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比如,学校应设立激发师生共同奋进的校训,并设置提示学生言行举止的温馨标语,宣传好人好事的宣传栏等等;班级墙壁两侧应张贴相关的名人名句、字_等等;教室前面的黑板两侧应张贴班训,让教室充满浓厚的德育环境。如此,也能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以及良好的德育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最终达到良好的德育目标。

四、把握道德教育的时机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篇3

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湖北省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湖北省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湖北省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抓手,结合县政府、教育局等文件精神。培养青少年学生具有民族自信心、社会责任感、诚信感恩和文明礼仪。关注学生生命成长,增强教师生命意识,积极推进校本德育和班本特色,切实提高学校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二、主要工作

1、深入贯彻“两个纲要”的要求,积极开展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初步探索民族精神教育的课内体糫,构建民族精神教育的课外体系;结合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主题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把知识传授和人格教育有机结合。

(1)根据省市县教育局文件的要求,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两个纲要”的有关精神,特别是要组织班主任重点进行学习,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树立民族精神,健全学生人格,发挥“人生导航”作用。班主任老师要制定班级“两个纲要”的推进计划,并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利用思品课、班(队)会课、晨会课向学生进行教育和宣讲。

(2)迎接建国六十周年、聚焦社会公德。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以“树新风、除陋习”为重点,结合学校行为规范教育,在校园内开展“宏扬文明礼仪、创建快乐校园”的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公共意识、规范公共行为、践行公共道德。实践活动的重点是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通过教育传承中华民族“讲文明、重礼仪”的传统美德,提高学生的礼仪知识知晓率。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做到“五个一”,搞一次小调查;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身边的变化召开一次主题队会;开展一次“树新风、除陋习”原创小品比赛:利用网络寻找一个文明礼仪的故事或格言;开展一次社会公益宣传活动。

(3)开展“两个纲要”的研讨活动,各班交流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

三、常规工作

1、抓好队伍建设,强化德育意识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发挥德育工作的整合功能,增强全体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继续开展好新老班主任“一对一,手牵手”师徒结对工作,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和提高,通过交流、参观、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以评选“优秀班主任“为契机,弘扬先进,发挥优秀使班主任的示范、辐射作用。

2、重视基础行为教育,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继续加强行为规范教育,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开展好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结合本班承诺内容、班级公约,强化教育训练,遵循“迈小步,不停步,严要求,经常抓”的原则,做到时时督促,周周小结,月月抽查,切实培养学生做一个“讲文明、讲礼仪、讲礼节”的校园小主人。

(2)、大队部要切实加强反馈检查的力度,并能发挥“红领巾广播、”及黑板报的功能,及时进行播放评订。对检查情况及时公布,树典型,造氛围。

(3)、充分挖掘传统道德中文明礼仪教育的资源,赋予时代气息,结合网络、结合课堂使广大学生知文明、懂礼仪,在学校以“校园礼仪”为主题创造纯净的校园环境。同时把养成教育溶入到学生的活动中,结合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养成教育系列活动。

(4)、以民族教育、生命教育为重点,以推进中队电子化管理为手段,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功能,定期修改更新网页,培养发挥队员的自主管理能力,努力使我们的中队在建设过程中张扬个性,凸现特色,真正成为快乐中队。

(5)、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月活动,举办好“认识中国名家,欣赏经典童话”的读书节活动和“跳跃的音符--------集体舞比赛”,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体现河小学生多才多艺的一面创造舞台。

3、宏扬民族精神,做有根有魂的好少年

(1)结合民族精神教育纲要,发挥网络教育功能,继续培养发挥学生上网自主学习的能力,根据班本特色继续开展教育活动,及时充实民族璀璨中的内容。

(2)充分发挥课堂等主渠道的作用,结合思品课、晨会课、升旗仪式、广播宣传等,以中国上下五前年历史为主线,加强民族精神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提高德育实效。

4、关注学生成长,加强人格教育,发挥“人生导航”作用

(1)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引导学生认识和感悟生命价值,进而尊重、关怀、欣赏他人生命,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开展心理课的研究关注学生心理发展,发挥“心灵之约”、“班级阳光心语”的作用,确定每月论坛主题,促进家校、生生、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始终拥有自信、向上、进取、健康的精神状态。

(3)班级师生建立困难学生跟踪卡,开展“成长困难学生教育对策”研讨,真正落实对困难学生的帮助转化工作。

5、加大德育科研力度,积极转化研究成果

(1)、搞好德育科研工作。在学校课题《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和研究》的前提下,根据班本实际情况,提出子课题,并开展实践研究。

(2)、结合困难学生教育对策,积极参与区《成长困难孶生人格发展》的研究,撰写好典型案例,形成实践性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6、、完善三位一体网络体系,建立开放德育新体制

(1)、定期开展好家长学校的工作,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监督、评价作用,推进我校民主管理的进程。

(2)、积极开展家访活动。每位班主任一学期的家访率力争100%,并做到"早、勤、诚、精、实",使家访真正起到沟通教师、家长、学生间的桥梁作用。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篇4

一、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的现状

1.贫富差距加大,德育管理难度增加。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直接影响之一是拉大了贫富差距,对于农村居民来说,这种现象尤为明显,一些农村居民能够抓住机遇,主动创业,而一些农村居民依然只能依靠农业收入与外出打工来维持生计,家庭收入的严重不平等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德育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小学中,学生之间因因为互相攀比而引发偷窃、冲突等等,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都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农村小学开展德育管理工作的难度。2.多种文化的冲击,德育管理内容增多。经济全球化与农村城镇化是当前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趋势与潮流,对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多种形式的文化与意识也不断流入中国,小学生心智发展不健全,区分事物对错的能力相对较低,极有可能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蚀,比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求新求异”等等,这对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但目前绝大一部分农村小学并没有意识到此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开展相应的德育教育,设置相关的德育教育课程,使德育管理问题隐藏着诸多潜在的危机。3.高科技网络发展迅速,德育管理范围扩展。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大部分农村家庭都已经购买了电脑,智能手机等等,一方面给予农村小学生更多了解世界、认识世界、开拓眼界的机会与平台,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重要问题:沉迷网络,封闭自己、拒绝与他人沟通,网络世界一些色情、暴力等等信息也会大大影响着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这是当前影响与限制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农村小学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必须考虑的重点与核心。

二、基于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开展德育管理的具体措施

针对当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特将推进与改革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扩展德育教育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时代性。为提高农村德育教育的时代性与时效性,农村小学德育管理人员要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增加与调整德育教育内容,使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始终与社会发展、学生需求同步。比如,农村小学教师应坚持从社会热点事件中汲取信息,比如“该不该扶起摔倒的老人”,“是保持冷漠还是伸出援手”等等,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通过这种方式使小学生能够及时了解与洞察社会热点事件,也让农村德育工作与时俱进,长期有效。2.创新德育工作方式,变革德育管理理念。坚持学生本位的管理管理理念不仅仅是转变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方式与模式的重要动力,也是激发小学生参加各种德育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根本保障。为此,农村小学要彻底变更传统的机械、僵化的灌输式的德育教育方式,尝试推行“体验式”、“自主式”德育教育方式,比如教师可设置“发先你身边的美丽人物”等主题,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体验学习等等方式搜集资料,并在此过程中得到教育,受到启发,从而大大提高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质量与作用力。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扩展德育管理工作范围。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是一项内容反复、项目众多的复杂工程体系,需要学校、家长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其中,构建德育管理网络,才能使德育管理渗透到小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更加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身心健康。具体来说,农村小学可以组织家长成立“德育小组”,邀请家长参加到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来,并时时汇报学生的实际状况,协助学校及时调整德育工作内容与工作内容,同时要加强与德育专家的密切联系,定期开展相关讲座与座谈会,为教师传达最新的德育工作方式与工作理念,解答学校在推行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使农村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高效性与科学性,让农村德育管理工作实现突破性的进展与进步。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社会道德观、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转变,而在学校教育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对道德教育造成了冲击,使学校德育管理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在这种大环境下,小学农村德育工作者更要主动去调整管理方式与管理理念,立志于小学农村德育工作的现状,优选德育管理模式,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进一步凸显小学农村德育管理工作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

作者:仲伟岳 陈艳飞 陈庚 单位:吉林省蛟河市漂河镇青背九年制学校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德育;管理模式;学生社团

一、开发有生命力的特色资源

引导儿童关注自然、关注社会,使儿童在身临其境,潜移默化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品格。我们对资源进行创意性开发,并将育人资源进行整合与再创造。1.从儿童交往出发我们制定“儿童交往公约”,帮助孩子们在与他人建立起交往关系的过程中,掌握规则、学会合作,学会解决矛盾和冲突,学会表现自己,理解他人。开办“开心果”心理咨询室,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富有韧性的心理品质,提高儿童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小小法制院,从法律常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行为规范、安全自护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启蒙教育。与此同时,学校还利用广播站、电视台等校园媒体进行常规的德育宣讲;利用各种节日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让学生在节日的文化氛围下,展示自己。除此之外学校还创设了丰富的“嘉年华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各种角色体验,在“换客空间”做家居设计师、在“DIY”做手工艺人、成为小厨师进行“水果拼盘大比拼”……2.关注儿童的个性发展我们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开设各种平台,让热爱阅读、能说会道的孩子,走上讲坛;让喜爱观察、乐于发现的孩子,拿起相机、画笔去记录描绘生活中的美;让有着奇思妙想和求知精神的孩子,去探索发现,透过小问题创造大世界……3.充分发挥德育的社会性让德育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从而给学生带来更为丰富全面的德育活动体验。我们和周边社区一起,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德育资源,开展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例如假期间的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活动主题,利用家长的丰富资源,将活动开展得充实而有益。我们更是把雏鹰假日小队的活动从假期推广至平时,开展雏鹰公益行活动,发扬学生的公益精神,将校园内的德育号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德育行动。

二、发展缤纷多彩的学生社团

除了课堂,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也为儿童创造出了一个对话交往的平台,在这里他们能够与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但却拥有共同爱好的同伴们开展交往活动。学校建有3个平台:叮当讲坛、银铃话吧、校刊编辑部。3支队伍:学生校长、红蓝超人队、红领巾岗。20个丰富多彩的社团。1.引导儿童在平台中成长以我校的三个平台的建设与开展为例:叮当讲坛:利用周一的晨会时间,我校在常规的升旗仪式后推出了“叮当演说家”的环节,会邀请到银城小叮当站在国旗下,有的讲述名人励志故事,向全校师生宣传弘扬正能量;有的与同伴合作,用生动活泼的方式演讲自己的校园生活的点滴;有的针对校园生活中甚至是社会中的实际现象,展开红与黑的多方辩论,用灵动的思维、大胆、自信的表达彰显红领巾风采。银铃话吧:每天的晨会课,孩子们都会用3—5分钟的时间,针对昨日布置的一个话题进行演说,可以是时事新闻评述,可以是一个学习主张、生活习惯的争鸣,可以是对一种校园现象的正反观点辩论。孩子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一年级的课堂开始,学生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课前三分钟展示时间,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在班级内进行有学科特色的演讲。通过这一形式的活动让学生逐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校刊编辑部:在我校有一本属于全校师生的刊物——《银铃叮当》,其中专门设置了相应的栏目,由学生自主采编校园趣事;自由投稿,择优刊登;包括文字作品、摄影作品、书画作品……有时会围绕一个热点问题开展学生、教师、家长间的三方评论,在银铃编辑部中,三方代表们妙语连珠,可谓是故事多多,精彩纷呈。2.关注儿童在责任中成长校园可以算是一个小型“社会”,儿童在校园中的对话,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学中的对话,或是开展的特色活动中的交流,应该延伸到校园生活的点滴之中,包括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学校的日常管理,不应只是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校园中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校园的主人,他们有能力并且有理由参与到学生管理中去。在参与校园管理的过程中,儿童将会亲身经历与众不同的对话环境。以我校的三支队伍的建设与开展为例:(1)红蓝超人:“小红帽”礼仪队每周一清晨微笑地迎接伙伴进校园;“小白鸽”卫生队在校园中巡视,让草地更绿,让花儿更香,让教室更明亮;“蓝帽子”两操队督促师生齐锻炼,全民运动身体棒;“黑猫警长”交通队站岗提醒“只走不跑安全行”;“小绿人”文明队宣传督察人人有责。(2)学生校长这是银城小学的德育品牌项目之一,“学生校长”岗位的创设。公开竞选学生校长,从巡回演讲到竞职答辩,再到参与学校日常管理,它是彰显学生个性,施展学生才能的舞台。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培养锻炼学生的领导力,协调力,合作力,对话管理的能力。(3)红领巾岗每一个红领巾都是学校的主人,都有责任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屋服务。学校有近100个红领巾岗,分由各班级负责定点定时管理,而管理人员则由学生担当,红领巾可以自主向班主任申报,接受队干培训,在红领巾岗内承担自己的义务。如班级门前的“红领巾岗”是为了提醒同学不要在走廊追跑;图书架前的“红领巾岗”则是提醒同学文明阅读;垃圾桶附近的“红领巾岗”则是要求同学杂物入箱……通过不同岗位,不同的服务类型,让每一个红领巾学会担当,友善提醒,和谐交往,也提升个人能力及自律性。3.鼓励儿童在活动中成长学生社团创设学生的甜蜜组织,成为一种校园休闲生活的方式,让孩子们乐不思蜀。快乐周三的日子,学生100%行动。多个明星社团受到全校学生的特别追捧,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选择。我校的社团开展是负责教师进行社团活动宣讲介绍,学生自愿自主选择参加,有这样一系列的社团:IT精英社团,在电脑上创作乐曲,模拟足球比赛,抒写心情,舒展童心。“超级舒马赫”社团,探究科学神奇,感受科学奥秘,实践科学梦想。“太阳花舞蹈队”“银铃合唱团”呼吸音乐,和音符谈话,与五线谱共舞。“银城小乒乓”我校是南京市少儿乒乓训练基地。“顽皮猴独轮车”社团中的一些小骑手的身影还出现在亚青会、青奥会活动上。“银色鼓号队”敲出精彩,打出豪情。更是多次代表鼓楼、南京市少工委参与鼓号大赛获得金奖、特等奖。“手工客”社团,让儿童将自己的奇思妙想通过手工呈现出来。

三、打造不断创新的育人团队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体制改革

***

党的十四大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革命,它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必然会引起广泛社会领域的一系列改革,把各项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这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市场经济与中小学德育管理的改革,谈几点看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管理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经济头脑,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

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我们树立新的人才观,价值观。中小学德育的改革首先要更新观念,按照社会市场经济对人的道德品行的要求,开展德育,改革德育工作的管理,使德育工作真正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更新观念应着眼世界,放眼未来,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新德育观念,应主要包括新的价值观,新的德育内容观、新的德育过程观、新的德育工作管理观。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贡献的肯定的有机统一。过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常常过多要求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在社会对个人的贡献的激励、报酬方面容易被忽略,这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人创造价值的热情和积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还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本义,切不可顾此失彼。在兼顾“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贡献的认可”的同时,决不容许只顾追求经济价值而践踏道德价值,不允许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唯利是图的畸形价值观念滋长膨胀。

德育内容观的更新主要体现在,德育工作要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德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特点,适当地修正原有德育内容中的空洞、抽象、脱离实际的部分,使德育内容更加务实、有效。在当前的形势下,德育内容需要突出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法制教育、传统教育等内容,以弥补市场经济引发的消极、不良的东西。在形式上更强调生动可感,避免空洞说教。根据市场经济开放、竞争、创新的特点,德育应向培养学生拓宽视野,锐意创新、坚定果断、经济务实的品质方面转移。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德育过程,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道德鉴别能力上。在德育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从复杂纷纭的社会信息中,筛选积极的、有益的部分、摒弃消极、不良的部分,形成自觉的德育内化意识。

新的德育管理观,就是善于用现代化的管理意识武装管理者的头脑,善于捕捉复杂的社会信息、知识信息、以高屋建瓴的视野把握德育管理工作。同时,还要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可操作性管理方法。在这方面,德育量化管理的工作方法,是目前比较先进可行的德育管理。但要克服其死板的地方,增强其灵活性。

(二)由“封闭型”管理转向“开放型”管理

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教育改革滞后于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造成目前的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在德育管理上,改革和开放十几年来,我国无论社会结构、城乡关系、利益格局,还是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方式、行为规范都已发生深刻的变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处在社会生活中的学生;而我们的德育管理,还几乎是十几年一贯制的“封闭式管理”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教育——考试——分数”,这种管理模式,造成目前的德育工作缺乏动力,缺乏实效,必然带来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育人目标期望值的差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改革与开放的全面展开,封闭型的管理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德育需要,德育管理的“开放型”,既是客观存在,也是大势所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改革和开放,使学生走出了狭小的圈子,结束了从家到校门的“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在开放的社会中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这是德育管理的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我们的教育应该清醒地认识这一变化,自觉地变“封闭式”为“开放式”,不仅要学生学会、学好学校的“教科书”,而且还必须学会社会的“教科书”。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增长能力,提高素质,全面发展,在微观与宏观的结合上进行德育管理。

(三)树立正确的德育效果观,由“务虚”到“务实”

人的思想观念决定人的思想行为。教育实践表明,许多优秀的德育工作者之所以取得良好的德育管理效果,都与他们在工作中十分讲究工作效果有关。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更应以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和强烈的革命责任感,追求高效率,高效益的德育管理,由“务虚”到“务实”,把德育管理与“效益价值”联系起来,寓虚于实,出虚而实。

德育及管理向来被认为虚的,看不见,摸不着的,因而往往被误认为是软任务,甚至曲解为耍嘴皮子的把式,由于对德育及其管理缺乏正确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空对空”,即所谓务虚,在实践中一般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没有树立德育效果观的人。认为德育管理只要有耕耘,没有收获,只要肯干,就会必然有好的结果。岂不知,有什么样的耕耘就会有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教育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如果管理不当即便教育者辛辛苦苦搞了许多活动,也可能是产生零效果,或事倍功半的低效果,或是事与愿违的负效果。第二种是不愿树立德育效果的人。他们只管耕耘不问收获,他们认为只要我努力工作了,完成了上级布置的任务,就心安理得了,致于生产的效果如何,从不过问,他们只满足于行政式的“走过场”,对学生思想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敷衍的态度,他们还会有意无意地以各种“合理”的理由,将德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推向受教育者或家庭、社会,推卸了一个教育者应负的责任。第二种是缺乏正确德育效果观念的人。他们只图表面上的轰动,不求实际效果只讲搞了多少次大型活动,创新了什么活动方式,但不关心学生思想深处的实际问题,这种形式主义的教育,只能产生虚、假效果。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破除这些虚假德育管理观,把德育管理当做硬件,以对教育事业和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和责任感,由虚到实,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二、改革德育管理体制,优化社会育人环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形成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密切结合的局面”,因此,我们的德育体制改革就要变单一的学校管理为以德育管理体制和社区教育组织为纽带,将学校德育管理力量和社会各行各业德育管理力量集结成整体合力,扩展中小学德育的时空范围,优化德育的外部环境,形成中小学德育管理的社会一体化格局。

首先,按纵向分层,强化内外结合的德育管理体制。要加强中小学德育管理工作,最根本的在于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德育领导管理体制,它是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教育健康成长的组织保证。为此,各级领导要站在对中华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切实加强德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同时要转变管理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引导、监督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要重视和加强决策研究工作,建立由教育和社会各界专家参加的咨询、审议、评估等机构,对地方德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展战略和规划等提出咨询、建议,形成民主的科学的决策程序。

其次,横向联体,集结成社区教育网络,优化学生的成长环境。优化社会环境,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用顺应时代潮流的社会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澄清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思想观念的混乱和迷惘,形成一种有助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舆论氛围,使当代中小学生受到激励和熏陶,进而逐步建立良好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另一方面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要不断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尽量减少阴暗面对中小学生的不良影响,还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辩证法。全面地观察社会、分析社会、分清主流与支流,提高思想“免疫力”和是非辨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

再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学校要突破过去德育管理封闭在校园的范围,对各种影响人的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综合而有效的运用,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社会教育为纽带,以德育基地、校外场所、家长学校、文化环境净化等方面为德育合力的主体投向,加上校内德育形成合力,保证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一致,确保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改革中小学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中小学德育的内容的改革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补充和强化一些教育,以适应现代化的需要。首先,对传统教育内容一方面要加强,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充实新因素,使其更具活力。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应更多地提倡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贡献,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兴旺发达而奋斗,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应更多地提倡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做到“三个有利于”,爱人民的教育,要更多地提倡树立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占领世界市场的雄心壮志;集体主义教育,应更多地提倡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等等。其次,要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增加具有时代的价值观教育。目前,特别要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的教育与引导,弄清一些是非问题,克服师生中的一些模糊认识,既要增强竞争观念,效率观念、民主与法制观念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进一步弄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关系,弄清作为经济法制的等价交换原则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之间的关系等等,总之,德育的内容要改革,势在必行,但必须体现时代特色。

工作方法或管理方法,历来是我党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在方针、认识问题解决之后,关键就在于有无一个先进、科学的方法。在新形势下的德育管理,同样也面临着一个“管理方法”问题,以下一些管理方法,我们认为是可取的。

超前管理即现代化的管理、面向未来的管理。也就是要求德育管理工作要着眼于培养跨世纪的新型人才服务。正如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所指出的:“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也要求我们的德育工作者,把眼光放远,不断探索现代化、规范化的德育管理方法,在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思想解放、思维敏捷上下功夫。同时,在有一个高瞻远瞩的超前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基础上,把对未来人才的品德要求,始于今天的德育管理之中,要长计划、短安排,有步骤地达到目标。

要实现对德育工作的超前性管理,必须立足于对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的理解,离开了对未来人才的理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超前性的管理,只会是盲目的、短浅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管理,就此类管理是培养不出21世纪新型人才的。

二是信息管理的方法。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现代的学校对学生来说,已不再是唯一的或主要信息来源。随着现代化的视听工具和有形的精神产品运用于生活,多渠道、多样化、多载体的信息与学校德育遥相呼应,随时随地影响于学生,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文化生活、人际关往日渐丰富多样,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多样化、形象化、复杂化的信息网络之中。

由于社会多种信息作用的结果,学校德育管理的可控性相对缩小,不可控性和自控性在无限扩大,德育的时空观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了解和掌握学生从社会上接收信息的情况,正确地进行引导,及时调节学生与社会两类信息之间的关系,排除和防止社会上某些信息对学生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要充分利用积极健康的有益信息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只要我们善于运用信息管理的方法,就可以增强学生接收信息的自觉性、自控性,排除随意性,减少盲目性,从而获得信息管理的良好效应。

三是心理管理的方法,在德育管理过程中,研究中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心理特点,从他们特有的心理角度来进行德育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发现其心灵上的“共鸣点”,找出其品德形成的“共同点”与“闪光点”,发挥其自身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不断诱发其奋发向上的内在诱因,在知、情、意、行等几方面施加良好的影响,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四是自我管理的方法,自我管理是管理客体向主体,由外部向内部转化的主要标志,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已经具有了自我控制、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者不仅要直接负起管理的责任,而且还要通过学生实行自我管理,使他们在德育过程中能主动地自己管理自己,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应注意发挥学生自己组织的作用,通过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班委会等有组织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集体活动。这对形成学生的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组织纪律等十分必要。总的来说,个人只有置身于集体中才能更好地成长和发展,也只有在集体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管理。

四、增加对德育工作的投入

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德育工作及管理工作始终被认为是一个软任务,造成了德育工作中的“空对空”,这是目前德育及管理工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摆正教育工作位置的同时,要不断增加对德育及管理工作的投入,以不断提高德育管理的实效。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新课程也严格的要求,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这也受到各个学校班主任的充分重视,学校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方面投入的精力也越来越多,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作为学生学习的前提和基础,这就要求在学校的小学成长学习阶段,班主任应当发挥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进而成为班级管理的引领者、组织者,进而有效地对班级的德育进行管理,以便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小学德育素养。

一、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就应当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同时,严格抓好学生的日常教育和训练。通过长期的指导和训练,学生也能够准确的结合实际的生活,利用一切有用的时间,不断的对自身的德育素养进行培养。同时,教师也可以进一步的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的时候,应当首先训练学生关于对语文汉字的正确读写能力,也要引导学生把这个习惯长期的坚持下去。读书的时候,要求全班的同学尽量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进而不断地通过这种读书的良好行为习惯,在生活当中纠正学生的不良姿势。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而且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发言的时候,班主任就要要求学生站姿要端正,两眼要平视课本,要求学生要注意听清楚教师讲的要求。同时,也要及时地对课本的内容进行了解和熟悉,进而学生在发言的时候,才能够更高效的完成老师的问题,进一步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提高[1]。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

班主任在小学生德育教育阶段,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行为习惯应当进行表扬和鼓励,通过对学生进行表扬,能够极大地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当中。同时,也会带领其他的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更好的表现。例如,在课堂学习的时候,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大声的吵闹,并没有认真的做好课上的准备工作,但是班主任如果对这些学生只是通过批评的方式,这样也没有起到一定的德育教学效果。但是如果采用点名的方式批评的话,其他的同学也就会以一种看热闹的方式来对待这个问题,如果教学对于那些课堂上准备得比较充分的学生进行表扬,那些课堂上吵闹的学生也会纷纷效仿,课堂秩序就会逐渐变得秩序井然。通过这种方式,也充分的尊重了班级上每个学生的自尊心,进而通过一种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方式,委婉地予以批评。充分地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行为进行教育,进而不断的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克服存在的消极因素,进一步的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以历史人物作为学习的榜样,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进而达到一种取长补短的学习目的。同时,也充分地提高了小学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进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与学生之间做好密切的沟通和交流

对于小学的班主任来说,要想做好小学生的管理工作,这就需要班主任一定要热爱自己班级上的每一个学生。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也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关心和照顾,并且时常地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以及学习的困惑,还要及时的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性格特长,爱好等,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利用课余的时间,适当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谈。同时,班主任也可以通过学生身边的朋友来对学生的性格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有效地做到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进而以一种和蔼可亲的教学态度来面对每一个学生。同时,班主任还需要用自身的真诚和善良来打动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在思想上或者行为上出现异常以及困惑的时候,要及时的与学生进行交谈,进一步的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当中的困难。当学生遇到挫折以及难以解决的问题的时候,这就要求班主任及时的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不断地鼓励学生树立课堂学习的自信心。同时,随时随地的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进行关注,进一步地了解学生的自卑心理,及时帮助学生调整课堂学习的态度[2]。这就使得班主任在不断的进行班级德育管理的过程当中,以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班级管理工作,进而在课堂上做到脚踏实地,尽职尽责,进一步的培养学生勤观察、勤思考以及勤动脑的良好学习品质。班主任还需要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及时的观察学生的日常生活动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行为动向,进一步的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利用课余的时间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由于小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的应对突发事件,并且对这些突发事情进行有效的处理,以便于防患于未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从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变化,有效地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

四、及时调整德育教学的目标

小学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和德育教育的时候,应当有效地适应时代的发展,树立科学的德育教学目标,逐步的培养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才。不仅如此,班主任还需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课文知识能力的理解,进而注重对于学生学习素质的培养,逐步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价值观念。加强学生社会的责任感,教导学生如何去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进而不断地在课堂学习当中,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进一步的通过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自信心。这就需要班主任应当充分的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征,同时有效的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地选择适合培养学生德育教学的目标。从而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应当积极向上,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班主任的德育管理。

五、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班主任要想有效的加强对于学生的德育管理,这就需要班主任及时的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氛围,进而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学习环境。而班级作为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生活场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不断地采用渗透教学的方法,进而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班级上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遵守班级规定,对于不好的行为要给予批评,充分的培养每个学生的自觉性,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进行自我培养,进而有效地发挥出自己的学习特长和优势。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如此,班主任还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由于当代信息技术多媒体的逐渐普及,在课堂的教学当中,教师也越来越重视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式,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德育学习素养。虽然网络的教学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也具有非常好的优势。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要逐渐的引导学生进行网络学习,进一步的创建小学生专用的网络学习平台,进而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方式,在网络平台上展示一些自己的作品,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文学作品以及绘画作品,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信心,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引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或者是游戏的教学方式,进一步的方便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能够进行休闲娱乐活动。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引导班主任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教学工作管理,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3]。六、开展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家庭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一个教学环境,家庭的教育是不能缺失的。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一旦出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这就会使学生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当中产生困惑,这就需要班主任在教学过程当中尽量的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参与,积极与家长进行密切的联系,进一步的通过家长的支持来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4]。不仅如此,由于在日常生活当中,很多学生的生活陋习都是在社会环境以及家庭环境当中形成的。但是在小学阶段,有了班主任的帮助和管理,同时通过与家长的密切配合,能够及时地纠正学生的缺点,进而达到德育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班主任创造性的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和设计。充分的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地位,不断的在课堂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课堂学习情感体验。同时,积极的促进课堂教学氛围的提高,班主任还需要在课堂教学当中给予学生一定的关心和照顾。由于一些学生的情感比较脆弱,而且性格也相对较内向,这就使得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当中很容易受到伤害。针对这类学生,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学工作的时候,就需要对这些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一个细致的了解,进一步的进行充分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接受正确的德育教学观念。同时,也是摆脱德育教学困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对于提高学校的德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作为共同培养学生德育教学的关键,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互相结合的教育,逐步的培养学生的德育学习素养,这三者都是缺一不可的,而且是互利共生,共享共荣的。只有有效的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股强大的力量结合在一起,进而不断地促进学校班主任管理教学的提高,努力的创造一个良好的培养学生德育教学的学习环境,不断的促进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进而充分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同时积极的配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积极合作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地位,进而不断的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逐步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以及班级知识竞答、演讲等各种丰富有趣的活动,不断的吸引学生积极的参加,进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养成自我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以及合作的精神,进一步促进学生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世晓.浅谈德育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下),2020(9):161-162.

[2]张衍梅.浅析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德育管理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7):183.

[3]张永刚.小学班主任德育管理工作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20(7):81-82.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小学;德育管理

小学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心智还处于发育的阶段,校方只有加强德育,才可以在小学生的发育阶段提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但有些学校只注重德育管理,没有用对方法,这就导致德育管理效用低下,只有使用了精细化管理这一模式,才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平衡发展,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一、小学德育精细化管理概述

1.德育精细化管理的含义。该种管理模式就是将学校的德育监管工作进行细致的分工,使其能够达到标准。该种管理方式是目前大型企业经常使用的方法,在企业的监管过程中,成本控制是不可忽视的,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细致化管理。现在来看,精细化管理和人的主观行为息息相关,能够充分发挥人主观的能动性,将人性化监管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对我国小学的德育监管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究,能够发现很多学校的管理方式依然很粗放,这就导致了德育实效性极差,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2.德育精细化管理的优势。第一,把德育精细化管理工作应用在小学管理工作中,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近几年,由于教改的逐渐深入,我国的教育工作也逐渐步入了正轨,精细化管理是现代管理模式的一种,将其和教育工作融合,能够有效地加快小学德育教育的现代化的进程;第二,我国小学生基数不断加大,学校和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而学生的道德水平也是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该种管理形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校的德育管理能力,增强学校的竞争力;第三,将该种管理模式运用到小学德育监管中,可以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学校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该种管理模式可以将学生、教师、学校三者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德育管理现状

1.学生思想。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时期,特别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一些学生受到了父母不好习惯的影响,从而出现了错误的观念,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2.学校教学。教学中,一些教师经常会忽视对学生的德育,只注重课本知识的传递;还有一些老师在学生出现德育问题时,经常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没有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致使德育变成了形式化的产物。3.后勤管理。国内的一些小学中,一些后勤人员的素质比较低。后勤部门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需要发挥自身德育的功能,一些后勤人员用规章制度约束学生,但是没有为学生做出表率,致使学生对学校制度缺少了认同感,不服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4.安全保障。学生都处在成长期,心智发育不健全。学校有关管理人员只对学生的不安全行为进行制止,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教育,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对这种行为有一个认识,从而增加了德育管理工作的难度。

三、精细化管理应用到小学德育管理中的策略

1.充分发挥德育处作用。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德育处需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举止;其二,德育处需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环境对小学生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德育处需使用各种手段来增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三,德育处可以举办相关的活动,给学生一些启示。2.充分发挥教务处职能。在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到小学德育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务处的职能,具体需要做到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需要完善德育评价的内容,把老师的德育效果和工资相联系,提升老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其二,需要增加监督,对态度不认真的教师进行惩罚。

参考文献:

[1]王瑜.常规管理精细化创新服务人文化———巴南区界石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7).

[2]江海.小学“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误区与对策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德育审视

目前学校德育现状,学校缺乏的不是对德育的重视程度,而是德育开展的实效性。小学德育工作任重道远,如何使儿童的道德成长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到德育过程中来,意图从品德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提高小学德育管理的实效性。

1概念

1.1德育。德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及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辅导等。詹万生先生等推崇广义德育。[1]而檀传宝教授则倾向狭义德育,认为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认知、情感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2]笔者也认为德育的核心或基础应该归根于道德教育。至于政治、思想、法纪、心理等方面的教育是为了更好地促进道德教育。1.2学校德育。家庭、社会、学校构成了德育衔接的横向体系,小学、中学、大学延伸至两端的幼儿园和研究生阶段构成了德育衔接的纵向体系。本文主要从小学学校德育视角来探索积极心理学对小学学校德育的促进作用。王道俊教授指出,学校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教导下,以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为基础,同经过选择的人类文化,特别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政治意识、处事原则、行为规范相互作用,经过自己的感受、判断、体验,从而生成道德品质、人生观和社会理想的教育。[3]1.3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相对应,传统心理学侧重的是以“人的各种心理问题”为研究对象的消极心理学模式,是从“坏”到“好”的心理学范畴。而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人的美德和善为出发点的研究,研究重点在于帮助“普通人”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从“好”到“更好”的过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三个层面: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

2积极心理学与德育的联系

(1)从目的来看,积极心理学和小学德育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个体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和谐。积极心理学提倡用积极的方式解读人的心理现象,鼓励人们用赞美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并帮助其达到更大程度的幸福,进而促进社会良性和谐发展。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反映的是个体的现实情况与理想生活向往的契合体验。德育生活化的目标之一就是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一种人们憧憬着的、通过自己努力能实现的理想生活,是一种具有实现可能但尚未被实现的生活。[4]主观幸福感或可能生活,均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的追求。(2)从实现目标的途径来看,积极心理学和小学德育都重视认知、情感和实践的结合。积极心理学强调对积极心理知识的认知,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人们积极情绪的体验帮助人们获得美德。建构主义指出,一个人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需要“同化”或“顺应”过程逐步内化才能实现。道德的形成需要儿童亲历亲为,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思考、实践才能实现。学校德育应坚持知、情、行统一的原则,加强在实践中开展德育。(3)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品德培育是积极心理学和小学德育的共同研究内容。品德培育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德育的核心任务。积极心理学之父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中,归纳出了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正义、节制和超越性等六种具有普适性的美德。塑造学生的美德同样是德育工作的重点。德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探求知识;而是为了寻求生活的态度。如何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自我体验,促使品德的不断完善,进而形成儿童适应社会发展的良好品德是德育重要的研究内容。

3积极心理学对小学道德教育的促进作用

积极心理学尊重道德主体的能动性,肯定自我价值,挖掘自身优势,并运用科学实证的方法选择教育内容,对小学生德育具有促进作用。(1)积极心理学的“主观幸福感”研究有助于小学生建立正确的幸福观。我国的小学德育体系更多地涉及了“理性化的要求”,没有把学生的幸福纳入到德育的目标中,德育“以生为本”的理念贯彻不够。在学校德育建设体系中吸收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可以提高孩子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2)积极心理学的“解释风格”研究有助于小学生习得性乐观的养成。马丁•塞利格曼将解释风格分为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三个维度。乐观的人将美好的事情看作是永久性、普遍性的,是由“我”带来的;坏事情则认为是暂时的、个别的,是由非人格化(“我”之外)的因素导致的。而悲观的人则恰恰相反。其认为,乐观可以通过后天学习的获得。教育者使用积极心理学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的解释风格,以建立积极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塞里格曼在研究中还发现,拥有更多乐观情绪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往往更好。[5](3)积极心理学的科学实证性可以帮助小学生德育更好地融入生活。生活德育论者强调德育应促使人热爱生活,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培养道德品质。德育的过程就是使人回归社会生活的过程。[6]要实现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儿童以何种态度对待生活,用什么样的价值认知来看待和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各种生活事件。[7]积极心理学能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有助于学生对自身的行为和外界的客观事物形成积极的认知,更好地协调自己的生活。

4积极心理学对小学德育的启示

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小学德育建设,有助于优化小学德育内容,创新小学德育途径。(1)在小学高年龄段开设积极心理学必修课。塞利格曼研究小组曾经在美国学校里采用预防的手段加强儿童的积极情绪,教授孩子们积极心理学课程,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标志性优秀品质(例如勇敢、智慧、友善、坚强)。研究发现,这并不会耽误孩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相反,开心的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好。这值得我们借鉴。(2)德育导师制,增加学生积极体验的机会。我国小学班级人数较多,班主任很难实施个性化德育,也很难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学校管理层可以制定详细的实施策略,实行德育导师制,班级的任课老师共同承担德育任务,充分体现学校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模式。(3)教师以身作则,培育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塞利格曼在《如何培养乐观的孩子》一书中提到,孩子就像海绵,他不仅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多使用积极的讲话风格及评价方式。用积极的反馈平衡批评,把积极的标签贴在学生消极的自我认知上,对学生犯的错误使用暂时性、个别的、非人格化的解释风格,而对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应用永久的、普遍的、人格化解释风格。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认真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让自己习得乐观并形成积极的解释风格,为小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4)群体层面上,学校道德建设中培养以美德为目标的团体或组织系统。优秀品德的形成依赖于良好的美德环境。积极建设以美德为目标的团体或组织系统,将积极心理学的美德内容纳入学校德育建设的内容体系,利用环境的浸染功能实现对学生美德的教化与提升。

5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的一线教师或是管理者应该掌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将积极心理学理论贯穿于德育建设中,真正将德育内化于心,外施于人,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有助于培育小学生的良好品德,培养更多正能量的积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素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詹万生,刘显国.构建学校德育体系[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2]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4]赵汀阳.论可能生活[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塞利格曼.教出乐观的孩子[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

[6]赵志毅.德育的“意志”转向——兼论走向“实践理性”的学校德育[J].教育研究,2012(2).

小学德育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小学;教学管理;德育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教育面临的挑战是教师要不断加强小学生的知识教育,同时,还要重视德育教育的培养,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因此,要让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管理中落地开花,是一项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的教育工程。

一.目前小学教学管理阶段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强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好时期,由于一些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不理想,存在诸多问题:1.教师在德育理念上的认识不足。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教学的目的无论是教学方式、教学内容都较单一、呆板,课堂气氛沉闷,以教师为主体,实施“灌输式”教学,一味追求考试成绩,要求学生死记硬背。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的教学目的由“授鱼”转变为“授渔”,要求教师打破以往的传统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在教会学生课本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不是一时半会能扭转的,现阶段,部分小学教师对德育知识理念模糊,不加强学习,不能正确认识德育知识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教师普遍认为只要自己在课堂在上好本学科知识就好,不能将本学科知识与德育知识很好地进行整合,达到由表及内的效果。2.教师之间职责衔接不到位。虽然教育部门一再强调,教育教育工作关系到每一位教职工,需要在各科教学中均匀渗透。但受学科特征、教师分工等因素影响,其代课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特别是数学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与班主任工作、语文老师、思想政治学科息息相关,和自己的学科无关,这样导致德育工作推进缓慢,在代课教师之间相互暗踢皮球。即便班主任老师再努力,也只是留于形式,工作停留在表面,没有各科教师的共同推进,很难形成规范。3.小学生抗挫能力低下。如今的小学生,在家庭中多处于娇生惯养,习惯了逆来顺受,都比较自私、专横,这很不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德育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感恩、自律、高尚的道德习惯和思想意识,这和他们在家庭中受到的优越待遇不相符,教师要扭转这一局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家长的理解、配合,需要全体教职工的齐心协力,从改变小学生的个人观念、培养他们的挫败能力入手。4.小学生易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由于受生理年龄特征,小学生思想意识比较单纯,自身责任意识淡薄,不能完全明辨对外界的是非曲直与丑恶,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在信息化时代,他们接受的东西良莠不齐,往往又是最负面的东西对他们的诱惑却越大,他们最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怀习惯的影响与身边的诱导,容易形成错误的认知养成一些坏的习惯。

二.小学教学管理中实施德育教育的策略

1.树立德育教育注重教育意识。在新课改实施之前,教学中往往是以在自主性方面相对欠缺,教学管理人员总是从自身观点出发进行问题思考和任务分配,这本身就存在一定偏差,而教师大多数也是听从领导分配,教师处于被动状态缺乏自主权。这种古老式的管理模式,往往让学校的整个管理工作止步不前,没有长远发展的目标,难以促进学校工作的进展。根据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实施德育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课堂教学中他们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才能起到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思路,教会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社会、感恩他人的高尚品质。因此,小学管理工作人员应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进而对每位教师的潜力进行充分挖掘,借助多种激励方式,鼓励教师们更好地完成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学校将德育教育拉入正规的教育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意识,有助于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2.充分发挥小学教师的言传身教。俗话说,言传不如身教。作为小学教师,面对身心快速发展的孩子们,既要做到有力言传又要做到友好身教,只有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才能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管理中,教师既是学生的导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更要做学生心灵的引路人,成为他们的标榜和偶像。小学生天性贪玩、好动,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友好交往,坚决不用粗暴、蛮横的行为来教育学生。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他们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时间长达六年,在校师生之间接触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活动最多,当然,学校的教育属于一种无声教育,教师的一举一动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样的教育是力大的、是无穷尽的。教师的言行教育,不仅能够熏陶学生美好的情操,而且还能够塑造、净化学生美好的心灵。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加强与学生的相互沟通交流,与学生成为很好的朋友,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多多关心,积极融入到学生集体当中,多与学生交流,将自己看作教师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看作一回学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心里状况,在师生相互信任的过程中,从而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取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和学生做最好的最信任的朋友。3.注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联系。学校和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体,对学生的教育非常重要。我们将学校与家庭视作为一个整体,对学生制定一个共同的教育目标,以便形成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形成一个主政地,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学生意识中建立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形成惯性教育,从根本上提升教育效果。在当下孩子均生存在娇生惯养的家庭氛围中,就德育教育的这个环节来说,家庭教育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如果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将会更好的有助于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否则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成长。同时,家庭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家长应该全面积极地配合孩子的教师,借助学校与家庭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健康成长,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样一些针对性地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总之,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要积极与家长交流沟通,时刻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4.教育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随着当前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前提下,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水平,加强学习,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以高尚的风范来引导学生、启示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路人、生活中的帮助者、成功者的目标。在新时代的号召下、在当前新课标要求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注重自身素质能力的提升同时加强学习,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形势。首先,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相应上级的号召,要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和反复的文化知识。德育教学是一门学科,德育工作人员应以积极向上的健康思想、高度的组织纪律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评价和自我提升,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养。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尤其德育工作人员,更要注重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学习、为人正派、清廉自律、爱岗敬业,必须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负起责任,必须对学校的德育教育负起责任,必须对社会的发展负起责任。再次,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较强的情感素质,每一个德育教育工作人员,应热爱自己的职业,全身心投入到德育教育当中,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位学生,积极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发展,加强素质教育。最后,受各种条件的客观因素影响,教育工作者面对思想还不够成熟的小学生,其教育工作相对中学生来说有些复杂的,专业性的要求也相对而言难度较大。因此,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具备专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岗的专业教育素养,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培训,在熟练掌握德育知识、具备娴熟的德育教育技术的同时,认真对待每一节课,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才可以更好地、更有序地适应当前新课标发展要求,顺应时代的潮流。

三.意见和建议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结构较小,使其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复杂而艰辛,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小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形成等都需要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形成。小学阶段学生素养的形成对其中学、大学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过程均有很大的影响。小学阶段文化知识也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提升,因此,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小学全体教职工共同担负起德育教育的重任,从传统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彻底转变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不再受考试成绩的束缚而强行实施应该教育,要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号召,落实素质教育策划方针,扩大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力度,从小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自信,从小塑造学生内外兼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管理中抓好德育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要本着德育教育的目标,以言传身教引导孩子从小做一个有道德、有文化、有报负的人。

参考文献

[1]寇勇.浅析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7(04):18

[2]潘桂梅.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7(24):200

[3]黄惠婷.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6,(3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