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培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7 00:10:41

项目培训总结

项目培训总结范文篇1

工作总结

忻府区10万农户,33万多农业人口,是忻州市最大的玉米主产区、奶牛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2004~2005年度我区实施的以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专业、奶牛高效养殖技术专业和温室蔬菜大棚高产种植技术专业为培训内容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和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尤其是省农业厅,把2004年度的“山西省农业科技下乡入户工程启动仪式”放在了我区奶牛养殖业发达的义井乡真檀村举行,这不仅是对我区农业部门的高度信任、对全区农业科普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全区乃至全忻州市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大力支持和促进。自承担这一项目后,立即组织实施,成立了由农业局、财政局、团委组成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组建了统一培训机构,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计划》,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开展了培训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二00四年~二00五年培训任务。现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总结如下: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一部分培训实施情况

一、实加强组织领导和项目管理,确保培训工作圆满完成。

搞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对此项工作区委、区政府领导非常重视。区里成立了以分管副区长阎林英为组长,农业局长周未田、财政局总会计师刘晋来、区团委书记李文田为副组长,高级农艺师、农业局副局长王建林为首席专家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制定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方案》、资金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由项目首席专家、各专业首席专家为首,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务中心等涉农部门及海运学校技术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小组。技术组共有教师31名,都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实践经验丰富。培训教师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包点到村。参加项目实施的13个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组织配合开展培训工作。整个项目的实施单位两个,分别是忻府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山西省海运职业技术学校,共设立培训教室6个,都具备电视、vcd等先进的教学设施。建设培训基地6个,其中玉米专业3个,蔬菜专业2个,奶牛专业1个。

在项目管理方面,开发了“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管理系统”软件,使得整个项目在核心农户挡案管理;教师、教材、教学管理安排;相关政策法规学习汇综以及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学、高效。

二、创新培训模式,千方百计提高培训效果

我区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初期,按照“进村入户,核心培训,包教包会,示范带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在全区13个乡镇办事处全面展开,其中玉米专业1500户、蔬菜专业200户、奶牛专业300户。确保通过核心农户的示范,带动全村及周边村的农业发展,结合“四个一”(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科技教材、每个培训点一张技术光盘)的发送,在2004年冬2005年春的农闲时节,首先在13个项目实施乡镇分别召开了由项目涉及村的支部书记、村长参加的科技培训进村入户动员会。为了圆满完成培训任务,确保培训效果,我们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采取核心农户专业性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教室授课和基地大田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培训的方式一是核心农户培训与普及性培训相结合,在培训核心农户的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吸收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除培训2000户核心农户外覆盖普通农民3.5万户;二是集中培训与巡回指导相结合,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办班15次,其中玉米专业8次,培训农户2500户;奶牛专业5次、参加人数600余人;蔬菜专业3次,参加人数900多人次。玉米专业的培训以进村入户培训为主,涉及的54个项目村,平均进村1.8次,在村委会、街道、农户小院、田间地头小规模培训200余次。农忙时节,有的项目实施村农民白天忙农事人员难组织,我们就采取晚上以村集中办班的方式对核心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利用晚上的时间共办班20余次。2005年3月17日从省农科院、农业厅蔬菜办请来专家在区政府大礼堂举办了“全区蔬菜种植技术培训会”,参加培训的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蔬菜专业核心农户200名、区农口有关科技人员、主要菜区的广大菜农共计人数800多人。2005年3月25日以4个奶牛养殖项目实施乡镇为单位,举行了奶牛高产养殖集中培训会,授课教师除了项目技术组的讲师外还请了市里的奶牛专家,300名奶牛养殖核心农户参加了培训,还有奶牛养殖村广大的奶牛饲养户,人数达450多人。在整个阶段的培训活动中,发放教材2300本、技术手册2000册、各种资料8000多份,科技光盘90余张;三是培训基地展示田观摩与现场指导相结合,2005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们先后组织奇村镇、播明镇、东楼乡、秦城乡、合索乡、解原乡等乡镇农民,举行了4次大规模的基地示范田观摩现场指导培训会,主要参观了:⑴卢野基地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区,共有56个示范品种,占地20亩;⑵项目单位和忻府区种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种展示基地;3)项目基地和农业开发办共建的董村镇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占地150亩,30个品种示范;4)原种场玉米优良品种示范园。核心农户通过亲眼目睹了各个优良品种的主要性状,玉米高效栽培各项新技术的使用效果,亲耳聆听了培训教师的现场讲解,理论联系实际为巩固所学技术指导高产高效的玉米种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地观摩培训的人数达到1500人,这种观摩培训的模式用时短效果好,受到了广大核心农户的一致好评。

培训教材和资料除了省、市农业部门精心编辑出版的农业实用技术书籍外,我们通过技术人员深入农户田间地头调查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农民的需要,专门印发了技术手册、农事明白纸和大量的技术资料宣传单。针对我区实情和项目要求,共精选17项实用技术重点讲授推广。其中玉米高产种植技术:(1)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2)玉米旱作节水栽培技术(3)玉米品种优化技术(4)玉米化控技术(5)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6)玉米立体种植技术(7)玉米配方施肥技术(8)玉米种子生产技术。奶牛高产养殖技术、:(1)奶牛品种改良(2)奶牛冷冻精液配种技术(3)奶牛高产养殖(4)奶牛疫病防治技术(5)奶牛秸秆青储饲料加工技术。温室大棚高效栽培技术:(1)大棚水果栽培技术(2)大棚蔬菜栽培技术(3)大棚沼气利用技术。这些技术基本上都是当前农民迫切需要的实用技术,除此外,还结合农业政策、法规对农民进行了普法教育。

为了使“核心农户的选择更具有代表性、培训内容讲授更具有针对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技术组及包点培训教师与各村干部对科技培训的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各村农民具体情况和要求,有的村对核心农户进行了个别调整,有的村调整、增加了培训的内容。许多项目实施村通过前一阶段培训工作实施的进一步认识,对培训工作相当重视,如奇村镇唐林村还专门成立了科技培训协会,由协会根据农时、全村科学种田的需求联络、安排培训的具体事务。甜糯玉米种植户,成立了甜糯玉米协会,协会培训单位联合进行了甜糯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操作培训。

根据项目实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们投入一写经费设计开发“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管理软件”,对核心农户全部计算机规范管理,同时建立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均受到了乡镇和村里的大力支持,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我们在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设立了热线咨询电话,共接受农民技术咨询电话262次,其中播明镇农民反映出苗后的玉米出现大面积的异常现象,农技中心的技术人员及时前往诊断,指导农民进行了补救措施。

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把有限资金效果最大化

培训经费按项目实施进度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管理。项目实施所需资金及使用情况,实行审计制度。审计报告和资金预算、决算一并报项目办公室审批列支。项目设立专帐管理,一支笔审批,统一开支范围,统一报销程序,统一费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资金的使用主要用于购买、编印教材、技术材料,明白纸,购买培训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师讲课培训费补助,交通费用等。

四、建立监督监管机制

为了保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落实,区农业局成立了监督考核小组建立了对技术人员和核心农户的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层层签订责任状,与技术人员签订了责任书,监督考核小组对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效果进行严格考核,不定期进村入户抽查,通过与核心农户访谈和由核心农户填写评价表,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按考核分数排出名次,与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凡弄虚作假的,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核心农户的考核,由技术人员测评和全体村民评价,考核合格的发给绿色证书,考核不合格的,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

第二部分项目实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区玉米种植、奶牛养殖、城郊蔬菜种植效益,促进玉米、奶牛、蔬菜这三个主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全区农民的科技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了我区农业科学种田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了常规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绿色食品生产和无公害生产基地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和服务创新。在2000名核心农户中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田大户、养殖大户,更主要的出现了不少自己种田、养殖,又能在本领域提供相关服务、带动更多农户发家致富的农民经纪人。

玉米专业核心农户孔中秀,通过项目培训和自己钻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种,高效种植甜懦玉米的技术。他自己家里的10亩地全部种植了甜懦玉米,同时还担任一个公司甜懦玉米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技术员,负责2个乡镇6个村近2000亩甜懦玉米的生产任务,带动一批核心农户推广玉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合理安排轮作,亩产值达1700元以上,农民纯收入达千元。还有核心农户崔玉卯凭着自己掌握的过硬技术,承包土地300亩,合理选择品种、安排播期,全部种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经济效益。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蔬菜专业核心农户赵黄科,担任着南城办事处新农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会的要求,认真学习种菜新知识,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观念,科学种植蔬菜,效益稳步增长,他种植的温室,创下了亩收入28000元的好成绩。具体情况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温室蔬菜生产工艺流程,一年两大茬,西芹——西红柿两茬生产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采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对比前向年西葫芦一大茬生产,生产周期延长,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红柿采用冬春茬产量高,采收期长,效益较好。田间管理:蔬菜整个生产期管理全部采用新技术,改变传统种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学,实行配方施肥,西葫芦吊架,并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注重西芹、西红柿品质的提高,增加经济效益,对比前几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学田间管理,随意盲目浇水、施肥、喷药,生产成本大下降,田间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赵黄科温室实种面积0.6亩,西芹产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红市产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折合亩收入27933元,效果明显。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了温室蔬菜大棚生产技术培训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农户的的带动下,全村逐渐缩减的温室蔬菜面积05年增加到240亩,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亩收入达23000元,成为忻州市郊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忻府区曹张乡高村是我区奶牛养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农户最多地方一个村,核心农户秦俏平经营良源忻定奶牛场,存栏奶牛60头,其中产奶牛34头,过去每头牛平均日产奶16公斤,由于多年来养殖技术落后一直没有较高的经济效益。2004年成为核心农户以来,认真学习奶牛相关技术,从奶牛的配种输精、饲养管理、疾病防治到种植优质牧草都认真钻研,精心领会。通过把掌握的新技术运用到牛场的管理经营中,到2005年下半年,存栏奶牛从外部观察有了明显的改善,配种方面也开始给每头奶牛建立挡案,杜绝过去的近亲繁殖,逐步使品种优化。饲料管理上以贮青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饲料,产奶量逐月上升,每头牛平均日产奶达23公斤,经济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时牛场也形成一套“推良种、喂贮青、阶段养、标准给、科学管理”的科学饲养规程,管理上重点抓四个环节:一是抓良种,严把母本关;二是抓防疫,严把抗病关;三是抓青贮,严把饲养关;四是抓方法,严把技术关。高村的奶牛养殖通过我们在这里建培训基地,无论是象秦俏平这样的养殖大户,还是养3头5头的小户,养殖技术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为蒙牛、古城等国内几个大奶业集团的优质牛奶生产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项目培训总结范文篇2

由市发改委牵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安排安排。利用今天上午的时间,召开全市项目前期工作培训会。主要是针对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项目筹划、包装尤其是编报中存在不少的问题。项目推进工作事关全面发展,事关“两个翻番”目标的实现。市委、市政府领导非常关注,市县(区)做了大量工作,客观的讲,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效果很明显,全省的排位也有优势,但是从当前国家的投资力度和投资需求看,市的项目投资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差异。所以这个会开得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希望同志们认真听讲,学以致用,把本地区、本部门的项目工作做得更好。下面,就如何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和今年的投资工作提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对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地、各部门必需高度重视项目工作的深度研究,今年是市“项目推进年”实施“十一五”规划、实现“两个翻番”目标的关键之年。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有计划、有方法地推进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为“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提供坚强有力的支撑。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做好项目前期工作,第一。意义十分重大,事关我市能否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集中体现了一个地方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方法和举措,将一个地方发展蓝图落到实处的主要抓手。抓经济工作,载体是项目,关键是项目前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求我转变发展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来谋划一个地方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思路与规划最后要落脚到项目上,项目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最终要靠项目前期工作来保证。项目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前期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不科学,项目的实施不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难以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实现“两个翻番”目标的基本保证。市委立足实际,第二。高瞻远瞩,提出了力争3年、确保5年经济总量和城市规模在2007年的基础上翻番的战略目标,这非常符合实际,符合发展大局。要实现“两个翻番”目标,加快推进我市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项目支撑是关键。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321国道、新入城线等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确定今年投资实现225亿元,力争达到250亿元。要完成这些任务,空间布局上发明好加快发展的平台条件,提高加快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必需抓紧项目的研究和落实,切实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只有这样,才干保证项目的推进实施,才干为实现“两个翻番”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

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争取上级支持的重要前提。去年11月份,第三。中央决定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央投入1.18万亿资金,带动各级政府共计4万亿的投资,对全世界下行的经济态势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各级部门要千方百计抓住机遇,不能错失良机。各级也报了一批项目,投资额非常大,但是很多部门开出的项目单子都非常简单,可见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得不够充分。因此,做好前期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前提。近年来,营造了较好的抓项目建设氛围,大家争取上级支持的力度明显加大,方法也越来越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项目前期准备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中央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政策,这些政策的贯彻实施最终都体现和落实在项目。能不能抓住中央和省里一系列政策的机遇,争取更多的支持,能不能根据国家政策的变化,继续争取国债资金、国家部委资金的支持,这对我推进项目建设,加快发展十分关键。要争取上级支持,项目就要符合政策的方向,这就要求我必需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只有做深、做细、做实了项目前期工作,才具备了争取项目资金的基本条件,否则,再好的政策和机遇,也难以变成加快发展的动力。

二、坚定信心,认清形势。

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和全省灾后重建的重大机遇,围绕“每年有新变化,三年上大台阶”奋斗目标,以项目为突破口,强力推进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坚持了较快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一季度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25亿元,占年初确定年度考核目标225亿元的22.3%,今年以来。完成省下达考核目标210亿元的23.9%完成一季度“开门红”目标的136.9%同比增长78.7%特别是已有的800余亿元储备项目的基础上,各级各部门认真研究中央、省上2011年的投资重点,及时对拟争取中央和省预算内补助资金的项目库进行了更新补充。目前,全市已贮藏重点项目共447个,总投资950.85亿元。

尽管在当前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坚持了78.7%较高增速,从1-3月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看。但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十分严峻,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国际国内不确定因素较多,加之我市大项目、好项目少,仍然缺少有力支撑经济发展的项目,缺少对整个产业有龙头带动作用的项目,客观审视我市项目建设的情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投资总量不大。市投资实际完成总量仅占全省投资的2%左右,与自贡、乐山、宜宾、泸州、遂宁、资阳等周边地市相比,市在投资总量上与上述六市存在巨大差异。二是项目支撑不力。全市235个市级重点项目中,平均投资额仅为0.47亿元。川威集团年产10万吨钒渣生产线及配套冶炼设施项目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明显滞后。需要特别指出的今年全市的建项目仍然呈现进项目个数多、单个体量小,激进项目多、工业项目少,扩量多、提质少的特点,能支撑一个行业、拉动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明显匮乏。三是项目贮藏缺乏。项目前期工作滞后的问题已成为项目争取的主要“瓶颈”虽然市上采取了下放局部审批权限,实行并联审批,及时拨付资金等措施,但由于在较短时间内要开工一批灾后恢复重建、扩大内需等项目,项目可研、初设、招投标等工作量大,加之技术人员缺乏,前期工作推进较慢,影响了局部项目开工建设。同时概念式、提纲式、临时性的项目包装理念仍然不同水平存在加之许多企业由于技术、融资、土地等多方受制,难以有效调动投资积极性,难以真正规划包装出吸引力强、命中率高、影响面广的好项目、实项目。同时,由于个别地方和部门片面注重资金争取,忽视项目的跟踪管理,个别重点项目前期工作不深、不细、不实,对可能存在问题缺乏敏锐性、前瞻性和预见性,导致项目总体进展缓慢。

三、科学谋划,掌握关键。

什么时候干什么事,项目前期工作的水平反映一个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区域发展全局的掌握能力。一个地方的政府和部门必需对自己区域的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哪些事什么时候干都要有合理的计划。如果不能掌握全局,项目前期工作方向也不会明确。只有思路清晰,把专项规划做深做透,才干带出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

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下,一要增强前瞻性。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紧紧围绕“两个翻番”目标,以区域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和重点专项规划为依据,有重点地对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进行前瞻性研究。要围绕建设川南中心乡村和大城市目标,加紧谋划和贮藏一批乡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项目,重点突出功能性、基础性、保证性和公共平安性,加快推进大城市建设步伐。要围绕优化发展环境,加紧谋划和贮藏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着力提升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要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紧谋划和贮藏一批重大产业发展项目,重点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环保节能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项目,加快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围绕建设新农村,加紧谋划和贮藏一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大项目,重点突出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等重大项目,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围绕川南物流中心建设,加紧谋划和贮藏一批旅游、商贸、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等重点行业的重大项目,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构建服务业占重要地位的产业结构新体系。围绕改善民生,加紧谋划和贮藏一批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项目,不时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要依照项目建设与外地实际相结合、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相结合、大项目与中小项目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二要增强针对性。要摒弃没有上级资金支持就不做项目贮藏工作的错误观念。围绕国家和全省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加大项目规划、论证的力度和深度,谋划一批“造血”型重大项目,特别要着力提高生产性投资项目所占比重。各级各部门特别要根据国家三年内投入1.18万亿元的投资安排计划,认真研究和落实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针对乡村建设、基础设施、重点产业、民生工程、灾后重建等领域搞好项目的筹划、包装工作,认真做好项目规划选址、环评、用地预审及资金保证等前置要件的准备,提高项目对接的胜利率。同时,要建立完善全市项目库,整合各类项目资源,实施动态管理;建立项目工作定期联系工作会议制度,打造市级各部门和各县(区)项目信息的共享平台,不时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效。

项目培训总结范文篇3

以农业科技为先导,走现代农业之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农业科学技术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使项目区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入户普及率明显高于非项目区,从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水落石出稻免耕抛秧技术培训和狗牯脑茶新品种引进

主持单位: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技术依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实施规模: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培训500人次。狗牯脑茶叶基地示范面积150亩及新品种引进30万株。

实施期限:2011年10—20112年9月

三、实施地点与规模

示范推广项目选择在交通方便、群众基础好、领导较重视的狗牯脑茶主产区镇村,示范面积150亩,引进新品种30万株。技术培训项目在珠田镇、泉江镇实施,培训规模为500人次以上。

四、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有二项: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培训,狗牯脑茶叶基地示范及茶叶新品种引进。

(一)、农民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与安排

1、培训地点与方式水稻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培训以中低产田改造示范区中的行政村为单位,分别举办技术培训班,共举办五期培训班。参加培训的对象重点为项目区农民。培训人次要求达到500人次以上。

2、培训时间在2011年10月至20112年9月内完成。

3、培训内容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专家讲课。重点讲授内容为二晚免耕(或少耕)塑盘育秧抛秧新技术。其次讲授:①水稻病虫防治关键技术。②多用一斤种,增产百斤粮技术。③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⑤超级稻和优质稻的基本知识。

(二)示范推广的主要内容与安排

1、示范推广地点在狗牯脑茶叶主产区的村实施

2、示范推广时间在2011年10月至20112年9月内完成。

3、示范推广内容茶叶基地示范面积150亩,引进茶叶新品种30万株。

四、项目物资与经费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区农民的积极性,方便他们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操作,以便达到项目预定的目标,从项目专项经费中列支用于购买项目必备物资、技术培训费用。①项目物资:主要是购买茶叶新品种。②技术培训费用:主要用于技术资料打印费和专家讲课费。

五、项目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职责

为了确保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成立科技推广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各小组的组成成员及岗位职责如下。

1、项目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开发办主俊任组长,县农业开发办副主任、县农技中心主任任副组长,珠田乡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确定项目区地点和规模,协调关系,监督和检查。

2、技术指导小组:由县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任组长,县农技中心研究员、县植保站长、县农技站长、珠田农技站长为成员。主要职责是制定实施方案,承担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协助采购项目配套物资,田间技术指导,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3、项目实施小组:项目乡镇要成立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小组,由乡镇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乡村干部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组织农民实施,分发有关物资,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开好现场会,搞好项目总结等工作。

项目培训总结范文篇4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围绕县委、县政府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培养职业农民为目标,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县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2年,全县计划培训新型农民799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840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5600人(其中市农委组织实施400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200人,农民创业培训350人(由市农委组织实施)。

二、实施内容

(一)分对象开展培训

1、阳光工程主要培训化肥农药经销员300人、绿色食品生产企业技术工人440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员100人。通过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培育一批专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劳动者,促进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国家阳光工程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主要面向有参训愿望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内容培训。分为普及性培训和提升性培训两个层次。普及性培训主要培训村级农技员64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260人和内陆渔业船员200人,以乡或村为单位,结合农时,有针对性地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及抗灾减灾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物疫病防控知识等,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生产与服务水平和抗灾减灾能力;提升性重点培训粮食种植大户700人、畜牧养殖大户600人、水产养殖大户100人、农机大户1000人、蔬菜大户300人、特色经济作物大户50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600人、基层农技推广人员300人,主要开展现代农业科技、生产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培训,着力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和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3.农民科技示范培训。主要面向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的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开展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培训。其中重点培训粮食作物科技示范户800人,辐射户200人,培训生猪生产科技示范户200人。通过培训,提高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吸纳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培训组织实施按照农业部关于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有关要求执行。

4.农民创业培训(由市农委招标实施)。主要面向在农村有创业愿望并有创业基础、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开展创业技巧和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等内容培训。计划在培训350人,重点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办人、涉农企业创办人、农村经纪人、返乡农民工和大中专毕业生。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创业就业,培养造就一批现代农民企业家和创业带头人。培训组织实施按照《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二)分类型差别补助

1.阳光工程培训。培训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训时间一般累计约5天。补助标准为人均约830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补助约780元(具体额度待2012年中央资金下达后确定),县配套每人50元。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普及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次(每次3-4小时);补助标准为人均215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15元,县配套每人100元。提升性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4天;补助标准为人均60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500元,县配套每人100元。

3.农民科技示范培训。组织技术指导员对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进行分别不少于6次、4次的技术指导培训。补助标准为人均约2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约220元(从国家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中支出,待农业部下达项目县后确定),省级财政补助60元。

4.农民创业培训。培训主要包括集中授课、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跟踪指导服务五个环节,集中授课时间(包括创业设计)不少于4天、市场考察1-2次(2天)、实践学习5天、指导服务3次。补助标准为人均120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1100元,县、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2年1-2月)。开展调查研究,上报培训任务;根据任务,确定培训机构,制定并上报具体实施方案。

1.摸清培训需求。县农委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并由县农委和财政局申报年度培训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省农委、省财政厅根据各地申报培训计划情况,确定并下达全省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县农委和财政局根据本地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择优认定培训机构,并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县农委会同财政部门,围绕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年度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2年3-10月)。按照有关培训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和年度培训实施方案要求,规范组织实施,同时加强培训指导和推进工作等。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县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县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要求,采取农民自愿报名的形式确定培训学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进行培训政策和招生宣传。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规范选用培训教材,以省统编培训教材和正规出版的相关培训教材与自编培训教材配套使用。

4.集中授课与实习。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原则上每班(期)不超过100人,各类培训都要在开展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基地实习,并进行现场讲解与指导。

5.督查与验收。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开展项目检查,加强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县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县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直至验收合格。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的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三)总结与考核(2012年11月)。各培训机构在完成年度培训指导任务后,认真进行全面自查,并提交申请验收报告和工作总结,县农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检查验收和综合考核,考核通过专项督查、抽查,并结合平时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上报项目验收总结报告和年度工作总结。县农委对培训工作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力的取消其下一年度承担培训任务的资格。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县农委成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农委主任任组长,农委班子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委工会主席具体分管并兼任办公室主任。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明确专人具体抓。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组织项目申报,组织招标确定培训机构并签订合同,制定实施方案,部署培训工作,对培训工作进行日常管理,开展项目检查、督导、验收,对培训机构进行考核,总结汇报有关数据、材料,每月组织召开例会;培训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上报;签订并履行合同;选聘培训教师并保持相对稳定;公开遴选受训学员;规范培训和指导;开展跟踪回访服务;建立培训台账;填报各类报表;总结上报典型材料,留存培训过程文字记录及影像资料;提交实施情况总结和验收申请报告;按规定要求使用培训补助资金。

(二)公开招标,确定培训机构。通过招标公告,公开、公平、公正确定培训机构9家:县农广校、县畜牧兽医发展中心、县农机事业发展中心、县菜篮子工作办公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水产管理站、县拖拉机驾驶培训学校、县庄周高级职业中学和县禾兴蔬菜专业合作社。

(三)建立并落实各项制度。

1、建立组织领导制度。各培训机构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工作协调、监督管理。

2、目标责任合同制度。县农委与所属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合作培训须签订联办协议。

3、管培分离制度。县农委和财政局是培训项目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申报、组织实施、落实资金、监督和管理等。培训机构是实施培训的主体,负责具体开展培训,规范使用资金,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培训任务。

4、项目公示制度。县农委和财政局建立项目公示平台,通过县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向社会公示培训机构,公布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及有关培训项目政策等,接受社会监督。

5、台账管理制度。培训机构要建立培训台账,记录培训时间、对象(专业)、人数及学员个人信息等。建立学员签到制度,由学员本人签名,每天上下签到一次(普及性农业专业技术培训按次签到)。建立学员登记表,记录学员培训时间、内容等信息,并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每次培训班结束,由学员签名,培训机构保存备查。建立学员电子影像资料,每个培训班次留下开班、结业等培训过程全员覆盖电子影像资料,保证所有学员有电子影像备查。建立电话抽查回访记录并保存好,回访累计达到培训学员100%覆盖。要确保参训学员联络畅通,政策知晓,满意度增强,支持度提高。

6、培训报告制度。培训机构根据年度培训方案,开展培训前须向县农委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组织开展培训。培训机构每月28日前上报本月培训情况(培训进展、支出资金数、月度分析报告),县农委每月初通过省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报送上月培训进展情况,定期公布培训任务完成进度。

7、监督检查制度。县农委和财政局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工作的指导和过程监管,重点落实第一堂课制度。培训机构每期培训班开班,须提前1-2天向办公室报告,办公室安排有关人员到培训班上第一堂课,宣讲相关政策,检查农民参训情况,了解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情况,听取学员意见和建议等。县农委将会同财政、监察部门对全县的培训情况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督查,重点督查培训开展情况及项目资金的使用。

8、项目验收制度。实行县农委和财政局对培训机构验收。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提出验收申请,县农委和财政局依据批复的培训方案和签订的培训合同,采取查看培训台账、档案资料和财务凭证,电话抽查回访学员等方式,逐期(班)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验收。2012年10月底完成全部验收工作,并形成验收报告。

9、档案管理制度。县农委及培训机构都要建立新型农民培训档案,结合有关档案管理及保管期限规定,加强培训档案管理,确保档案资料完整,文字和影像资料清晰,案卷规范整齐。

10、电话举报制度。县农委将设立举报电话,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对发生重大恶性事件(事故)、被新闻单位曝光及来人、来信、来电举报的有关事项,要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查证落实举报事项,并将处理结果在15日内报市农委。各培训机构也设立咨询服务电话。县农委举报电话:。

(四)规范培训内容。阳光工程培训内容按照农业部制定的分类培训规范执行。全县逐步统一制定新型农民培训内容规范,针对不同培训类型、对象,规定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时间,推行模块化教学。各培训机构对相关培训对象须按照培训内容规范组织开展培训,对暂没有统一培训内容规范要求的,由各培训机构结合实际,科学安排培训内容,主要是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生产经营关键技术及相关知识,包括农作物合理密植、科学播种、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机械化生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动物疫病防治、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信息服务等技术,以及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等。每个教学班开班第一堂课必须讲解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政策。

(五)加强条件建设。一是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每个培训机构要与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开展结对活动,构建农民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二是进一步完善培训条件。各基地要在原有条件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场地、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实习实训基地等条件建设。三是强化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成立县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优选讲师团成员,实现优质培训师资资源共享。各培训机构除从县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聘请教师外,还要结合实际选聘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担任培训教师,也可选择部分农村科技致富能人兼任培训教师,所聘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授课经验、讲解通俗易懂、有从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愿望、责任心较强,威信较高,有足够时间和精力从事培训指导工作。提升性培训尽可能地聘请部分省内外专家授课。

(六)创新工作机制。各培训机构要积极探索,创新各种工作机制,努力提高培训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校社联合”培训模式,依靠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农技协等组织,解决农户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关键技术问题。二是现场推广模式,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鱼塘圈舍指导服务。同时组织生产大户、示范户对左邻右舍现身“说法”,示范引导。三是现代远程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通过举办农情报道、科普专栏、咨询热线和农技110等,大范围开展有关政策法规、农业科学技术、生产经营信息等培训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七)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培训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监管。建立项目资金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建立项目资金预拨机制,省级财政资金下达后,县财政及时将项目资金的50%预拨到培训机构,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培训机构必须建立项目资金使用明细账,规范使用资金,足额用于培训,保障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项目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为教师讲课费、误餐费、住宿费、交通费,参训学员的食宿、交通、物化技术补助费,以及培训机构用于与培训直接相关的教学耗材、培训教材(资料)、场租、宣传、通讯及组织学员劳务等费用支出,其中学员食宿补助不得超过人均补助标准的50%。培训补助资金不得用于培训机构的基本建设、购置固定资产等支出,不得以现金形式发放给培训学员。

(八)抓好总结宣传。各基地要加强对新形势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要认真做好工作总结,各基地分别于6月20日、10月20日前分别将项目实施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报办公室。要加大宣传力度,注重多形式、多渠道宣传,通过政府网站、部门网站,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简报等媒体加强对农民的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政策宣传;加强对省、市、县等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宣传;加强对培训成效、典型经验和工作创新的挖掘、探讨、总结、上报、推广和宣传,积极营造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良好氛围。各培训机构每月上报办公室工作信息不少于2条,年上报办公室有关典型材料不少于3篇,在各类媒体发表不少于4篇。

项目培训总结范文篇5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思路,实行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就近就地转移培训与异地转移培训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年全省培训新型农民56万人,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即阳光工程)30万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6万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万人、农民创业培训5万人。其中,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共计5万人。

三、工作要求

(一)分项目按规定全面开展培训

1、阳光工程培训:培训年满16周岁以上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民,包括异地转移、就近就地转移的务工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信息员和社员以及返乡农民工。主要培训务工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专业技能等知识。培训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四个办法”、“五项制度”实施。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含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植保员、农机手、沼气工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工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主要培训农业生产经营关键技术及相关知识,包括农作物合理密植、科学播种、轻简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机械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动物疫病防治,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信息服务等技术,以及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等。培训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06〕2号)、《*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财农〔20*〕252号)实施。

3、农民创业培训:培训有创业愿望或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农业企业经营创办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主要培训市场准入政策、创业理念、创业技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品牌战略、循环经济、企业信息化等知识。培训按照《*省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实施。

(二)分类别分层级培训重点学员

1、种植大户。全省培训2000人,其中:省级培训种植规模1000亩以上大户100人;市级培训种植规模500亩以上大户500人,由各市按创业培训任务数的1%予以安排;县级培训种植规模50亩以上大户1400人,由各项目县按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任务数的1%予以安排。

2、养殖大户。全省培训15000人,其中:省级培训畜禽养殖大户200人,水产养殖大户100人;市级培训畜禽、水产养殖大户4700人,由各市按创业培训任务数的10%予以安排;县级培训畜禽、水产养殖大户10000人,由各项目县按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任务数的8%予以安排。

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全省培训5000人,其中:省级培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200人;市级培训4800人,由各市按创业培训任务数的10%予以安排。

4、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负责人、监事、财务人员和信息员)。全省培训10000人,其中省级培训1000人;市级培训4000人,由各市按创业培训任务数的8%予以安排;县级培训5000人,由各项目县按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数的2%予以安排。

5、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全省培训乡(镇)农技推广人员15000人,由各项目县从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中予以安排。

6、村级动物防疫员。全省培训3000人,由各项目县按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任务数的2%予以安排。

四、实施步骤

全省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实施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全面动员部署(20*年1—2月)。省农委、省财政厅研究制定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印发《关于做好20*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农科〔20*〕31号),召开全省农业系统实施民生工程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全省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二)落实培训任务(20*年3月)。各级农委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政〔20*〕1号、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民生办〔20*〕1号、省农委*农科〔20*〕31号等文件和全省农业系统实施民生工程视频会议精神,按照有关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实施项目,落实培训任务。一是公开招标认定培训机构,将培训任务计划分解到培训机构。二是围绕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确定培训产业和专业,适应农民需求,选定培训学员。三是严格项目申报工作,各地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计划,认真制定本地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申报书;省根据各地申报情况,对培训机构年度培训任务进行批复。

(三)开展项目督查(20*年6—11月)。按照有关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和财政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要求,规范项目实施和管理。强化过程监管,采取随机抽样、暗访等多种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省农委民生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对各地培训情况进行督查,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将组织综合督查,督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验收总结考核(20*年12月)。各地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并上报培训工作总结。省农委、省财政厅按照《*省20*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组织开展考核工作,考核通过抽查,并结合平时督查和各地报送总结宣传材料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并取消其下一年度承担培训任务的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新型农民培训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制。为切实抓好抓实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省农委成立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各市、县(市、区)农委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各市、县(市、区)都要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适当安排工作经费,切实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一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各级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项目管理单位与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二是培训基地招标制度。项目市、县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招标确定培训机构。三是台账制度。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台账(见附件1),记录有关培训情况。培训台帐一式三份,分别存市或县项目办和培训机构各1份,一份由培训机构作为报账依据。四是公示制度。省农委在*农业信息网建立新型农民培训公示和宣传平台,公布全省项目县培训任务、培训机构,宣传典型经验;项目县对培训机构、培训任务、资金补助及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培训机构对选聘教师、培训计划进行公示。五是管培分离制度。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培训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六是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培训补助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项目市、县严格规范使用和拨付培训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七是月度报告制度。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实行培训进展月报告制度(见附件2),培训机构必须每月度向县项目办公室报告培训进展,县项目办公室汇总后逐级上报,各市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培训进展情况汇总报省农委。八是检查验收制度。项目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提出验收申请,市、县项目办对每个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验收,并向达到培训要求的培训机构出具合格证明,检查验收情况形成报告上报省农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财政厅组织对项目市、县进行抽查和绩效考核。

项目培训总结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稳定全县粮食总产8亿斤以上的总体目标,以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为载体,以超级稻高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为核心,大力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着力构建“农科教、个社户”紧密联合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运行机制,促进超级稻生产技术进村入户,实现“双增一百”的目标,为全县粮食生产持续丰产提供科技支撑。

二、工作目标

坚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合资源、共同推进,加大超级稻良种及配套集成技术推广力度,计划全县示范推广超级稻30万亩以上,其中早稻15万亩,晚稻15万亩。实现亩增产稻谷100斤、节本增效100元的目标。全县培训专业技术骨干、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1000户以上,重点抓好一个万亩示范片和二个百亩核心方,辐射带动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具体任务见附表)。

三、工作重点

2013年工作重点是扩大超级稻品种应用面积,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提升示范户科技水平、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们率,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一)示范推广超级稻主导品种。

农业部认定的101个超级稻品种,适合我省种植的近40个。根据我县实际推广应用情况,今年全县主推超级稻品种早稻为淦鑫203(荣优3号)、金优458、新丰优22、03优66、中嘉早17号等,中稻为扬两优6号、Y两优1号、天优华占等;晚稻为五丰优T025、五优308、淦鑫688、天优华占、丰源优299、天优998等。结合万亩高产示范和百亩冲超高产攻关,继续开展水稻新品种展示和超级稻生产力比较试验,以引进具有超高产潜力的新品种(组合),筛选和贮备超级稻良种。

(二)集成配套超级稻高产技术。

针对我县水稻生产关键制约因素,实行重点突破,集成推广2-3项简便实用、农民易掌握的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综合应用双季超级稻“早壮强”、水稻“三高一保”、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水稻“三控”施肥、水稻“三定”栽培等栽培技术原理指导超级稻生产,重点抓好超级稻合理用种量,培育适龄壮秧,科学控苗增穗,氮肥后移、施好穗粒肥等关键技术,发挥超级稻穗大粒多、高产稳产优势。

(三)深入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

围绕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充分利用科技入户和农民科技培训平台,创新培训方式,采取“省市县乡”分级培训、“参与式”培训和“室内培训与现场培训,培训技术骨干与培训种粮大户、种粮能手,专项技术培训与通用技术培训”三结合培训等方式广泛培育超级稻示范户,提高培训实效。2013年全县培训示范户1000户以上,通过多层次、多途径培训提高超级稻科学种植水平。

(四)大力开展超级稻高产示范。

在乡建立1个双季超级稻万亩示范片,示范片覆盖等6个行政村,农户2678户,示范面积1.02万亩。在乡村、对乡村建立2个双季超级稻百亩核心方。百亩核心方双季稻两季亩产1100公斤以上,单季稻亩产700公斤以上;万亩示范片双季稻两季亩产1000公斤以上,单季稻亩产650公斤以上。在示范区竖立超级稻示范标志牌,建立核心区实施工作台账。

四、工作安排

(一)方案制定(1-3月)。

按照省厅总体工作方案制定县2013年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方案,筛选、宣传、培训超级稻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超级稻示范区建设地点和有关试验,开展示范农户培训。

(二)组织实施(4-10月)。

落实早、晚稻超级稻示范工作任务,组织项目技术专家组开展技术培训,并深入田间开展技术服务和现场指导。调查了解各地超级稻生产及示范推广中的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与措施。早晚稻超级稻关键季节组织开展流动现场观摩,并做好早晚稻超级稻测产验收工作和检查等。

(三)总结验收(11-12月)。

项目实施完成,进行项目年度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迎接省验收,形成总结报告,提交省科教处和农技推广总站。开展项目实施成果经验交流。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成立县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县农技站、科教站、土肥站、植保站、种子管理站、良种推广站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站,负责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实施等日常工作。

二是成立县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和乡镇技术推广服务小组,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由县种子管理站陈隆添研究员任首席专家,专家组成员由局农技、土肥、种子、植保等相关专业股站的技术骨干组成,具体人员为李雄、邓聚成、赖伍生、熊桂花、曾俊。技术专家指导小组负责超级稻品种选定,配套高产技术的组装,以及推广过程中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制定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和项目任务的具体落实。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站组成技术推广服务小组,实行技术指导员挂点连户责任制,负责本乡镇的田间技术指导与培训工作。

(二)加强技术培训。在省超级稻技术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试验研究和技术服务,对全县基层农技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进行技术培训,编印超级稻高产栽培技术手册和明白纸、挂图等,直接发到农户手上,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关键技术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在水稻栽插和中期管理等关键时期,组织1-2次全县性现场观摩,县乡技术指导员要直接参与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和万亩示范片高产创建,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实现良种良法配套。

(三)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和调动科研教学单位、推广部门、种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强化“农科教、个社户”联合,创新超级稻示范推广机制,提高技术到位率。同时,将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与水稻高产创建、农业科技入户、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阳光工程、水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和粮食科技丰产工程等项目资源进行整合,实行项目带动战略,利用好相关项目平台,发挥项目叠加效应,在更大程度、更广范围上推动超级稻发展。

项目培训总结范文篇7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围绕省、市、区实施的重大战略部署及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中心任务,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培训对象,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总体要求,组织开展培训,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着力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生产经营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美好乡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计划农业专业技术培训3230人,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等。

二、实施内容

主要面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包括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民合作社成员(不含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村级农技员等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其中突出培训种养大户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内容以农业科技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为重点,同时辅助开展以农业农村政策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经营管理、科普知识等为主要内容引导性培训。

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3天。补助标准为人均440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人均340元,区配套每人100元。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与部署(2014年1-2月)

1.摸清培训需求。通过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申报年度培训需求计划。

2.组织申报项目。根据省下达培训任务,组织开展项目申报工作。

3.认定培训机构。区农委和财政局根据培训需要,严格按照培训机构认定条件,公开招标、择优认定培训机构,经公示后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

4.制定实施方案。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培训工作。

(二)实施与验收(2014年3-10月)

1.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机构根据培训合同和分类培训内容,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发展和农民培训需求,制定培训实施方案,经区农委批复后实施,在此基础上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针对性地安排培训内容。

2.确定培训对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培训政策和进行招生,充分发挥乡镇和村“两委”的力量组织生源,引导和鼓励农民参训。

3.落实培训教师和教材。择优选聘培训教师,确保培训师资质量。根据培训需要,科学选用培训教材,确保受训农民人手一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

4.集中授课与实训实践。因地因时制宜,分类办班,组织教师进行集中授课。在开展理论培训的同时,安排学员到实训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操作,给予现场指导。

5.督查与验收。开展项目检查,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及时研究解决培训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班次培训任务后,适时向区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区农委会同财政局组织进行验收,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整改后再验收。验收结束后,对验收合格及时拨付培训补助资金。

健全培训档案,每期培训班要建立培训台账(台账后附学员身份证复印件)、学员签到簿、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学员签到簿、项目验收表和档案目录等继续按照省农委《关于印发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训台账、验收表格和档案目录的通知》执行。

(三)总结与评价(2014年11-12月)

区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对年度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接受省农委年度评价。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把培训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重要举措,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分级负责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完善议事协调制度,定期研究、统筹谋划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多部门协作、多方面参与、上下联动培训工作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合同、管培分离等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实施。

(二)注重能力建设。严格培训机构认定和管理,确保培训机构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条件。健全区级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增强师资力量。实行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和地方编印教材(讲义、明白纸)相结合,提高教材质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培训机构要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协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适应农民学习技术技能需要。

(三)创新培训工作。一是围绕需求培训。紧密围绕粮油棉高产创建、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美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培训。二是创新培训方法。实行培训与农时农事相结合、培训与指导服务结合,理论培训与实训实践相结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强化跟踪服务。采取培训教师入户指导、建立电话咨询、手机短信和QQ群服务平台、在媒体开设专栏等形式,开展培训后跟踪服务,提高培训效果。

(四)强化项目监管。坚持实行第一堂课制度,上好每期培训班第一堂课,宣讲新型农民培训政策,督查培训机构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情况,了解学员到课情况和参训要求等。建立满意度调查制度,每期培训班结业时,现场调查每位参训农民对培训的满意度。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培训机构开展检查督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落实。严格项目验收程序,确保项目实施到位。完善项目绩效评价办法,创新评价机制,实行日常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根据省统一安排,全市重点组织开展中期和年终两次评价活动。改进培训效果回访制度,原则上采取随机走访方式回访学员,市级在中期和年终评价时采取按适当比例电话抽查的方式了解学员参训情况及效果。

项目培训总结范文篇8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机构培训、农民受益”的思路,实行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就近就地转移培训与异地转移培训相结合、引导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认真组织实施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推动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20*年全省培训新型农民56万人,包括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即阳光工程)30万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6万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5万人、农民创业培训5万人。其中,重点培训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共计5万人。

三、工作要求

(一)分项目按规定全面开展培训

1、阳光工程培训:培训年满16周岁以上有外出务工意向的农民,包括异地转移、就近就地转移的务工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社员以及返乡农民工。主要培训务工职业技能、法律法规、安全常识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管理、专业技能等知识。培训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四个办法”、“五项制度”实施。

2、农业专业技术培训(含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培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植保员、农机手、沼气工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用工人员,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等。主要培训农业生产经营关键技术及相关知识,包括农作物合理密植、科学播种、轻简栽培、测土配方施肥、农业机械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动物疫病防治,大棚蔬菜高效栽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信息服务等技术,以及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等。培训按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06〕2号)、《*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财农〔2007〕252号)实施。

3、农民创业培训:培训有创业愿望或有一定创业基础的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领办人、农业企业经营创办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主要培训市场准入政策、创业理念、创业技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品牌战略、循环经济、企业信息化等知识。培训按照《*省农民创业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实施。

(二)分类别分层级培训重点学员

1、种植大户。全省培训2000人,其中:省级培训种植规模1000亩以上大户100人;市级培训种植规模500亩以上大户500人,由各市按创业培训任务数的1%予以安排;县级培训种植规模50亩以上大户1400人,由各项目县按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任务数的1%予以安排。

2、养殖大户。全省培训15000人,其中:省级培训畜禽养殖大户200人,水产养殖大户100人;市级培训畜禽、水产养殖大户4700人,由各市按创业培训任务数的10%予以安排;县级培训畜禽、水产养殖大户10000人,由各项目县按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任务数的8%予以安排。

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全省培训5000人,其中:省级培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人200人;市级培训4800人,由各市按创业培训任务数的10%予以安排。

4、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人员(负责人、监事、财务人员和信息员)。全省培训10000人,其中省级培训1000人;市级培训4000人,由各市按创业培训任务数的8%予以安排;县级培训5000人,由各项目县按阳光工程培训任务数的2%予以安排。

5、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全省培训乡(镇)农技推广人员15000人,由各项目县从农业专业技术培训项目中予以安排。

6、村级动物防疫员。全省培训3000人,由各项目县按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任务数的2%予以安排。

四、实施步骤

全省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实施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全面动员部署(20*年1—2月)。省农委、省财政厅研究制定新型农民培训实施办法,印发《关于做好20*年民生工程·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农科〔20*〕31号),召开全省农业系统实施民生工程视频会议,全面部署全省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二)落实培训任务(20*年3月)。各级农委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政〔20*〕1号、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办公室民生办〔20*〕1号、省农委*农科〔20*〕31号等文件和全省农业系统实施民生工程视频会议精神,按照有关培训项目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实施项目,落实培训任务。一是公开招标认定培训机构,将培训任务计划分解到培训机构。二是围绕当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确定培训产业和专业,适应农民需求,选定培训学员。三是严格项目申报工作,各地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计划,认真制定本地实施方案,编制项目申报书;省根据各地申报情况,对培训机构年度培训任务进行批复。

(三)开展项目督查(20*年6—11月)。按照有关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和财政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要求,规范项目实施和管理。强化过程监管,采取随机抽样、暗访等多种方式不定期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省农委民生工程领导小组组织对各地培训情况进行督查,省民生工程协调小组将组织综合督查,督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四)验收总结考核(20*年12月)。各地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认真进行检查验收,并上报培训工作总结。省农委、省财政厅按照《*省20*年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施情况考核办法》,组织开展考核工作,考核通过抽查,并结合平时督查和各地报送总结宣传材料等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成效突出的给予通报表彰,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并取消其下一年度承担培训任务的资格。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职责明确、分工负责的新型农民培训管理机制,逐级落实责任制。为切实抓好抓实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工作,省农委成立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各市、县(市、区)农委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各市、县(市、区)都要配备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适当安排工作经费,切实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强制度建设。一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各级政府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项目管理单位与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二是培训基地招标制度。项目市、县面向社会公开、公平、公正招标确定培训机构。三是台账制度。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台账(见附件1),记录有关培训情况。培训台帐一式三份,分别存市或县项目办和培训机构各1份,一份由培训机构作为报账依据。四是公示制度。省农委在*农业信息网建立新型农民培训公示和宣传平台,公布全省项目县培训任务、培训机构,宣传典型经验;项目县对培训机构、培训任务、资金补助及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培训机构对选聘教师、培训计划进行公示。五是管培分离制度。农业行政部门负责培训项目的申报、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培训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六是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培训补助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项目市、县严格规范使用和拨付培训补助资金,专款专用,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七是月度报告制度。新型农民培训民生工程实行培训进展月报告制度(见附件2),培训机构必须每月度向县项目办公室报告培训进展,县项目办公室汇总后逐级上报,各市于每月5日前将上月培训进展情况汇总报省农委。八是检查验收制度。项目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提出验收申请,市、县项目办对每个培训机构的培训情况进行验收,并向达到培训要求的培训机构出具合格证明,检查验收情况形成报告上报省农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财政厅组织对项目市、县进行抽查和绩效考核。

项目培训总结范文篇9

深入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大回访活动,全面摸清农村沼气项目建设家底,巩固建设成果,强化技术培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监督有效、建设规范、保障有力的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和机制,促进我县农村能源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全年培训基层农村能源管理推广干部20人,培训沼气生产工和后续管理人员100人,以2004年以来中央投资安排的我县农村能源户用沼气和沼气工程项目为重点,兼顾省级投资(如“千万工程”、“811”行动)、地方投资和自建农村能源工程项目,对农村户用沼气、各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进行回访,实现项目回访率、农村沼气使用率100%的目标,巩固农村能源建设成果。

二、组织机构

县里成立县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王德贵副局长任组长,孙伟主任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的组织协调、信息沟通、检查督促和总结反馈等工作。

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活动领导机构,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具体业务干部,负责所属乡镇的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的实施工作。

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具体负责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和服务工作,加强与各乡镇大培训和大回访领导机构的沟通协调,做好回访技术要求、调查表、调查数据的技术指导、解释和审核。做好基层农村能源推广管理人员、沼气生产工培训人员的组织、选派,切实为组织开展培训和回访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

各乡镇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组织本乡镇的大培训和大回访工作,沼气用户使用、安全的培训,做好回访工作的布置、回访人员的安排、调查表的填写和调查数据的汇总上报。

三、活动总体安排及实施步骤

根据省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要求,我县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分宣传发动、培训回访、整改总结三个阶段进行。时间从今年1月10日至今年11月20日。实施步骤如下:

1、宣传发动阶段(今年1月10日至今年1月30日)。成立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领导小组;举行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动员会,对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活动意义、目的要求等进行广泛宣传;对参加大回访的各乡镇农村能源业务干部进行技术要求和调查技能的上岗培训。

2、培训回访阶段(1月31日至8月20日)。一是组织农村能源管理技术人员、沼气生产工技能提升培训和农村沼气用户安全使用维护培训等形式,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活动。二是各乡镇按照回访要求组织开展回访工作,填写回访调查表,统计调查数据,并汇总上报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县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全县回访数据的汇总和初审,并上报省农能办。三是县里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培训回访工作指导、检查和督查,抽查比例为项目乡镇的30%。

3、整改总结阶段(8月21日至11月20日)。一是采取边回访边整改的方式,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维护和技术指导;切实保障农村户用沼气池和各型沼气工程效益的有效发挥,巩固农村能源建设成果。二是各乡镇要及时总结开展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的经验、挖掘典型案例、分析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形成农村沼气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工作总结上报县农村能源办公室。三是充分利用此次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的成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制定推进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政策和长效措施,努力营造社会广泛参与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这次大培训和大回访活动,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村能源队伍建设不适应和沼气使用不够好的问题,也是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规范履职,加快全县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各乡镇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努力实现提高服务能力,巩固建设成果,把这一惠民工程办好办实,推动全县农村能源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项目培训总结范文篇10

项目名称:二晚优质稻示范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主持单位: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实施单位:于田镇人民政府

技术依托: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实施规模:二晚优质稻示范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1800亩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00人次以上。

实施期限:2011年10—2012年10月

一、指导思想

以农业科技为先导,走现代农业之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农业科学技术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骨干,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与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使项目区农业优良品种覆盖率和先进成熟适用技术入户普及率明显高于非项目区,从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二、实施地点与规模

示范推广项目选择在交通方便、群众基础好、领导较重视的双季稻主产区于田地镇,示范面积1800亩。

三、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

本项目实施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优质稻示范推广、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一)、优质稻示范推广

示范区宜选择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品种,建议以国审组合丰源优272为主。该组合去年在我县种植5000多亩,表现为株高95厘米左右,全生育期116天左右,米质优,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受到好评。

(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

水稻免耕抛秧是将水稻免耕(或少耕)技术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具有轻型省工、节支省本的效果。

1、水稻塑料软盘育秧抛秧技术要点①把好播种关。亩用434孔的软盘60块,选用抗病高产优质品种1.5公斤,催芽至破胸露白,应用旱育保姆种衣剂0.3-0.4公斤拌种。②把好育秧关。严格控制好秧苗高度,以水控为主,要防止烧芽烧苗。③把好抛秧关。抛秧叶龄控制在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不要超过四叶。④把好施肥关。每亩大田撒施25%复合肥50公斤作基肥,抛秧后7-10天亩施尿素15公斤,氯化钾10公斤,拔节后7-10天看苗亩施尿素5-7.5公斤、氯化钾5-7.5公斤,始穗期每亩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0.3公斤。⑤把好灌溉关。前期实行薄露灌溉,后期做到干湿壮籽,严防串灌、漫灌和后期断水过早。

2、化学除草剂除草免耕技术要点①第一次施用除草剂:在早稻收获后的当天进行。亩用克无踪或百草枯250毫升,或免深耕、省耕宝、对草荒(选其中一种)200毫升,加氯化钾、碳铵各2-3公斤,兑水50-60公斤左右喷雾,喷药前田间应放干水,喷药24-36小时后,保持灌水淹没杂草和禾茬4-5天(此时可结合施基肥)。②第二次施用除草剂:在抛秧后7天左右结合追肥,再亩施丁苄类除草剂1包。施除草剂后保持田间浅水层3-5天。

(三)、农民技术培训的主要内容与安排

1、培训地点与方式二晚优质稻示范和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培训以示范区中的行政村为单位,分别举办技术培训班,即有3个培训点。其他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项目区结合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新农村建设实际,适时举办。参加培训的对象重点为项目区农民。培训人次要求达到500人次以上。

2、培训时间在年10月至2012年10月内完成。

3、培训内容聘请县农业局技术专家讲课。重点讲授内容为二晚免耕(或少耕)塑盘育秧抛秧新技术。其次讲授:①水稻病虫防治关键技术。②多用一斤种,增产百斤粮技术。③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⑤超级稻和优质稻的基本知识。

四、项目物资与经费

为了充分发挥项目区农民的积极性,方便他们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操作,以便达到项目预定的目标,从项目专项经费中列支用于购买项目必备物资、技术培训费用。①项目物资:免耕抛秧新技术推广项目区供应的物资为塑料软盘,每亩60块。②技术培训费用:主要用于技术资料打印费和专家讲课费。

五、项目组织机构及其岗位职责

为了确保本项目能够顺利实施,成立科技推广项目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各小组的组成成员及岗位职责如下。

1、项目领导小组:

2、技术指导小组:

3项目实施小组:于田镇要成立科技推广项目实施小组,由乡镇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乡村干部为成员。主要职责是组织农民实施,分发有关物资,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开好现场会,搞好项目总结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