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舞蹈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8:06

现代舞蹈教学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现代舞;引入研究

在高校舞蹈教学之前老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喜欢的舞蹈类型,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不断地参与舞蹈课堂来增加他们对舞蹈的热爱。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是高校舞蹈教学的根本任务,只有让学生真正地爱上舞蹈,并通过不断地实践实现个人事业的有效拓展,才能够体现舞蹈教学应有的作用和价值。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时提高个人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掌握舞蹈的技巧,实现舞蹈艺术表现能力的稳定提升。作为一种重要的舞蹈形式,现代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解放学生的思维、保障学生肢体与思想的统一性。

一、高校现代舞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专门的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根本,教材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结合相关实践调查不难发现,在高校舞蹈教学实践时现代舞教材比较少,大部分老师只能够以自身编写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尽管这种编写教材的形式能够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理解能力,但是老师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实际的教材编写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难以避免存在一定的主观色彩,这一点严重影响了高校现代舞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二)师资队伍不够完善。老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质量是教学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大部分高校现代舞老师的教学质量相对比较差,一些实力较强的高校在舞蹈教学实践,能够结合理论与实践运作的实质要求为学生提供装修和选修课程,但是大部分的学校还没有设置专门的教育课程体系,现有的现代舞教学还处于前期发展阶段。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在于舞蹈老师的综合素质不符合实际教学的要求,舞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无法保证现在教学的专业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三)教育教学缺乏科学性。学科和艺术性的形式相比,高校现代舞教学所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复杂,个性,需要严格按照自身目前的经济现状,保障现代舞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有效性。积极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现代舞竞选活动,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参与过程之中,更好的掌握现代舞的技巧和精髓,实现个人技能和知识水平的稳定提升。除此之外,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创作背景和要求,加深对现代舞的理解和认知,实现个人想象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是需要深入解读现代舞的特点,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融入其中,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实现舞蹈动作与自然规律之间的紧密联系和适应,但是极少有老师能够意识到这些重要性,所采取的教学方式和策略缺乏科学性,无法体现现代舞教学应有的尊严和价值。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现代舞的引入策略

(一)丰富现代舞蹈动作。现代舞舞蹈动作非常的优美,为了让学生抓住现代舞的表现技巧和精髓,老师需要积极的体现现代舞表现形式的优势和特点,不断丰富现有的舞蹈表现形式,将各种丰富多彩的舞蹈知识和表现技巧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训练和日常练习的过程之中将个人的情感因素融入其中。另外现代舞非常的开放,不会受到时间、空间和人群的影响,表演者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个人的想象力自由舞动。针对这一重要的特点,老师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将更多的自由发挥权交给学生,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动作上的转变。学术界和理论界在对现代舞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提出,这一舞蹈主要以学生表达个人的情感为最终的目的,要想保证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进行自由的创作,老师应该不断丰富现有的现代舞舞蹈动作,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摆脱传统舞蹈形式的束缚,将各种新颖的动作与一个人的日常训练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我国现代舞的宏观发展。(二)丰富现代舞内涵和思想。现代舞有许多的独到之处,在舞蹈表现中个人需要注重思维的分析,保障舞蹈动作编排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另外,舞蹈动作的简单重复训练在现代舞之中并没有较高的要求,学生需要结合舞蹈的主题来发挥自己的想象,保障舞蹈动作创作的合理性和针对性。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舞蹈主题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的感悟,利用舞蹈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其中现代舞能够完善传统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各类不足,让学生结合个人的学习情况进行主动的学习,深入的感受现代舞的表现技巧。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引入现代舞的意义

从上文的分析中不难发现,现代舞的引入策略比较简单,要想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老师需要注重不同策略的合理应用。舞蹈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需要注重开放式环境的营造,关注不同的影响要素,推动舞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稳定提升。另外老师还需要积极利用不同的操作技巧,引导学生抓住主动改变的机会,既保证学生掌握现代舞的技巧,又能实现个人创造力和创新水平的提升。其次,将现代舞引入到教学之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思想,体现学生的发展要求,实现学生的良性成长。

四、结语

现代舞与高校舞蹈教学之间的紧密结合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呈现这一创造性舞蹈表现形式的魅力和精髓,老师需要实现舞蹈内容和形式的组合和优化利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舞蹈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李绪栋.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现代舞课程的建设和发展[J].戏剧之家,2017,05:258.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篇2

一、现代舞的发展历程

现代舞的发展历史距离现在已经近百年了,其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肢体情感表达,并且从现代舞诞生的第一天起,现代舞已经具有较高的象征性艺术。著名的德国现代舞艺术家曾经说过“现代舞就是当今时代艺术情感以及精神的相互结合,同时也是一种了解当今时代的一种手段。”同时,创造艺术的灵感来自于生活,同样,艺术家也是社会之中的人,并不是一个独立在社会之外的个体,艺术家只有对生活中内在的含义进行观察和理解,才能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现代舞是从二十世纪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舞蹈派别,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舞的象征含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二十世纪初,现代舞集中对当时的新时代精神进行表现,并在其中加入了一定的反抗精神。例如,西方的现代舞之母在表演《马赛曲》的过程中就将对黑暗社会的反抗精神加入其中,通过自己的方式推翻压迫人民的旧制度,推进人民革命,为人们塑造出一个自由的人民形象。除此之外,在《女巫舞》中,艺术家通过近乎扭曲的肢体语言向人们表达着这个世界人性的险恶,同时在当时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将人们心中的贪婪和欲望表现的淋漓尽致,利用这种方式向当时的社会进行反抗。通过对现代舞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能够看出,现代舞是一种符合当时社会现状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通过自己对社会现状的理解并与肢体语言相互结合,表达着自己以及人们心中的真实情感。另外,现代舞也是一种精神和思想的体现,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表现内涵也在不断的变化。

二、现代舞中的象征性艺术

象征性艺术主要指的是通过一种事物的表达,使人们能够体会到另一种事物,或者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表现形式。从十八世纪到如今,艺术家们从来都没有停止对象征性艺术的探讨,其中的共同特点都是通过自己的肢体表达向人们传递自己的内心感受或者是社会现状等,使人们通过观看舞蹈联想到其他事物。这种表现方式在心理学上称为通感,同时这种通感也是人类的本能,由此可以看出,艺术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的发展下去,与艺术家对其中象征性艺术的不断创造有很大的关系。而现代舞是一种通过抽象艺术表达情感为主要方式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将肢体情感与音乐相互结合,通过音乐的渲染,增强现代舞对人们的冲击力,二者是紧密结合不可分离的,如果没有了音乐,那么现代舞只能称为一种扭曲的肢体动作。现代舞与其他舞种相比具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与芭蕾舞相比多了一些自由不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代舞能够表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其主要的目的是利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一种思想,在此过程中激发出观看者的情感共鸣,由此可以看出,象征性艺术在现代舞中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奴隶进行曲》中,表演者通过一系列的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犹如被枷锁束缚的身体、惊恐的眼神、扭曲的身体,并艰难的在道路上前进,以上肢体动作表现出了当时俄国人们革命的艰难,同时也表现出了当时俄国人民反抗压迫势力的决心。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舞中的象征性艺术观念是现代舞的灵魂,艺术家在表演创作的过程中只有将情感通过象征性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才能使观众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三、象征性艺术观念在现代舞教学中的培养方法

(一)建设专业的教师队伍。现代舞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现代舞需要将自己的情感与肢体动作相互结合,并将其准确表达出来,使观众感受到舞蹈中所要表达的内涵。这就要求现代舞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舞蹈水平,同时还用具备一定的教学水平,否则无法将现代舞其中的内在情感传授给学生。如果现代舞中没有情感表达,则现代舞也就失去了意义。目前,我国多数学生在学习现代舞的过程中并没有理解到象征性艺术的真实含义,这也就导致多数学生所表演的舞蹈只停留在形式层面。所以,教师在进行现代舞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对象征性艺术进行讲解,使学生在认识到其重要性的基础上,学习现代舞表演。这也就要求教师自身对现代舞具有独到深刻的理解,象征性艺术观念的培养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而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教师应该在加强理论修养的同时,还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从其中体会出内涵。例如,在大雨中有一颗刚刚发芽的小草,教师就可以以此为创作原型,对小草那种顽强不屈的精神进行抽象表达,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水平,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二)学习现代舞人文知识。在培养学生象征性艺术观念的过程中,不可以直接进行舞蹈教学,要使学生对现代舞的起源以及其中包含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识到象征性艺术在现代舞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传递现代舞蹈内涵。例如,教师在传授现代舞人文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现代舞作品进行赏析的方式进行,在对舞蹈《崇敬》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该舞蹈中的肢体动作以及表现情感进行解说,使学生发现作品中象征性艺术观念的表达,并对其中不同的表演形式进行了解。当学生欣赏的舞蹈作品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就会发现,每个现代舞蹈中都具有象征性艺术观念的表达,只不过每个舞蹈艺术家的表达情感以及表达方式不同。这种方式可以在培养学生人文知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象征性艺术在舞蹈中的不同表现形式,为今后自己的舞蹈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三)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指的是发现艺术美以及艺术魅力的能力,对其进行培养能够使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象征性艺术观念,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由此可以看出,艺术审美能力对象征性艺术观念培养的重要性。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对现代舞作品中的象征性艺术进行讲解的方式培养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例如,我国现代舞作品《天堂鸟》中,舞蹈演员通过肢体动作的表演,展现出在艰苦环境中他们相互帮助相互扶持,最终到达天堂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现代舞不仅仅是舞蹈动作的表现,同时也是艺术情感的表达,表演者只有将自己的情感与舞蹈动作相互结合,才能将其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应用自己真实情感去感受作品,认识作品,在锻炼自己艺术审美能力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象征性艺术观念。(四)让学生感受艺术魅力。艺术魅力指的是学生在欣赏艺术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共鸣,也是学生对艺术产生兴趣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进行现代舞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让学生感受到现代舞的艺术魅力,激发出学生对现代舞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舞蹈教学。使学生感受艺术魅力的方式有许多,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发生情感共鸣或者情感交流。例如,在对《房间》进行赏析时,表演者利用椅子象征着无法摆脱的枷锁,从而体现出自己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无趣生活束缚的痛苦和无奈。学生可以在感受舞蹈情感的过程中引起自己心中的共鸣,虽然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但是快节奏以及重复的生活不免让人心生疲倦,甚至有种想要逃离的冲动,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只能按照这样的方式生活。这种内心活动与舞蹈所要表现出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使学生感受到艺术表演的魅力。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现代舞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如何将象征性艺术与现代舞蹈教学相互结合,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象征性艺术观念在现代舞教学中的培养方法进行研究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现代舞教学的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对专业的现代舞知识进行深入了解。由此可以看出,对象征性艺术在现代舞中的培养方法进行研究,能够为今后现代舞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梁馨,马栋梁.论象征性艺术观念在现代舞教学中的培养[J].高教论坛,2016,10:94-96.

[2]谭珊.刍议象征性艺术观念在现代舞教学中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7,07:230.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现代舞历史性民族性舞台性

现代舞是舞蹈发展历史上光彩夺目的里程碑,不仅使舞蹈回归了原始的律动,重返了大自然的纯真,而且贴近现代生活,展示现代人生存形态,还预示了舞蹈走向举世大融合、大创新的趋势。

改革开放以后,现代舞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现在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但是,作为新兴的舞蹈品种,比起传统的民族舞与成熟的芭蕾舞,现代舞仍显得有些稚嫩,尤其是专业现代舞,亟待大力发展。为此,笔者就我国专业现代舞的发展趋势,进行三个方面的探讨。

一、历史的发展赋予现代舞鲜明的时代性

任何艺术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现代舞本身是对传统的一种“反叛”,是一种创新的产物。19世纪末,古典芭蕾舞开始走向衰落,一成不变的动作传统和陈规陋习使舞蹈失去了鲜活的气息和崇高的品位。人们也急欲打破中世纪以来对人体的束缚,无论是思想观念,还是行为规范,都需要一场革命来应合解放身体与追求自由的呼声。在工业革命带来的喧嚣中,艺术家们热衷于回归自然,崇尚田园和古代文化,希望从中寻找一种感性的真实和人性的力量。伊莎多拉·邓肯的出现掀起了20世纪一场波澜壮阔的人体文化的复兴。她抛却了紧身胸衣和芭蕾舞鞋,穿上了图尼克衫,赤足而舞,从大自然和古希腊文化中寻找律动的灵感,她提出了“反芭蕾”的口号和灵魂与肉体高度结合的宣言。邓肯对自然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对社会习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她认为,古典芭蕾舞是“违背自然的僵硬而陈腐的体操动作”,因此她主张“观摩自然,研究自然,理解自然,然后努力表现自然”,强调通过身、心、灵三者的结合来展示人的生命力。她创作并演出的现代舞《马赛曲》《春》等,体现了她的艺术主张,也成为世界现代舞蹈作品的经典。

诚然,现代舞并没有在邓肯的水平上止步不前,恰恰相反,它不断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因而才能不断发展。如果说邓肯是不自觉、本能地反叛了芭蕾传统,带来了一场舞蹈革命,那么当德国的玛丽·魏格曼、美国的玛莎·格莱姆和多丽丝·韩芙丽出现时,则是在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秩序。

到了21世纪的今天,现代舞当然不能停滞,仍须继续创新,才能继续发展。现代舞在我们眼中还是个新鲜品种,但在西方,早就不新鲜了,所以仍须创造出新的现代舞品种,才能使现代舞永葆其艺术青春。

二、民族的命运赋予现代舞独特的民族性

尽管现代舞是从西方传入我国的“洋舞蹈”,但是同任何引进来的艺术品种一样,都有一个同我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问题,歌剧、话剧如此,西洋音乐亦如此。同志说过:“艺术上‘全盘西化’被接受的可能性很少,还是以中国艺术为基础……艺术离不了人民的习惯、感情以至语言、离不了民族的历史发展。”同志也说过:“少数洋化的东西可以保持,但是,多数是要能在中国土壤里植根成长的。”

吴晓邦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创始人之一。他先后在四川和上海创办舞蹈学校普及舞蹈教育,并为开拓中国新舞蹈做了探索性的创作和演出。抗战爆发以后,他的作品从浪漫主义转向以揭露、讽刺、控诉和象征等现实主义手法为主,表现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充满了民族尊严和爱国激情。如《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舞》《丑表功》等舞蹈,从各个角度以朴实的手法真实地记录了那段历史,开创了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新舞蹈运动。同时,他还继续坚持舞蹈教育工作,在广东开设舞蹈班期间以现代舞的自然法则为基础,融合中国传统武术和民族、民间舞,形成了较系统的吴晓邦教学体系,并在鲁迅艺术学院等很多地方任教。

沟通中西舞蹈的艺术大师戴爱莲,十几岁就随母亲到了伦敦,她在那里系统地随名家学习了芭蕾舞,后来对现代舞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又系统地学习了魏格曼、尤斯与拉班等大师的现代舞及理论,因此她对西方舞蹈文化有着很深的造诣和理解。戴爱莲于1940年回到了中国香港,之后又到了祖国西南的重庆,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投入了中国的舞蹈教育、创作和演出。她的《东江》《思乡曲》和《空袭》等是早期的代表作,以深刻的内容和新颖的形式开创了中国舞蹈艺术的新局面。另一方面,戴爱莲坚持认为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民族艺术,中国舞蹈的根就在民间,因此她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挖掘整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活动中。她在重庆育才学校任教时开展秧歌运动,介绍传播解放区的秧歌;她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学习了瑶族、藏族等民族舞蹈,并创作出《苗家月》《哑子背疯》等升华为舞台艺术的民族舞蹈;她还在重庆、上海等城市掀起了“边疆舞”运动,使国人领略到了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激发了爱国热情,反响巨大;她也从事一些对外交流,向国外介绍中国的舞蹈发展情况。由于戴爱莲独特的经历,她成了拓展中国新舞蹈并沟通中西方舞蹈文化的大师。

因此,当前中国的现代舞,必须在民族化问题上做大文章,下大工夫,吸收一切外来的有益的东西,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突出民族性,形成、完善中国的专业现代舞蹈。

三、市场的需求赋予现代舞张显的舞台性

无论是时代性,还是民族性,专业现代舞从教学研究到创作实践,以及走市场求发展,都要归结到舞台上,必须强调它的舞台性。

仅就美国而言,在百老汇这条长长的剧院街上,那200多个大小不等的剧院中,像大都会歌剧院能容纳数千位观众观赏古典芭蕾舞剧的表演空间毕竟是极少数,而占绝大多数的中小剧院则是现代舞的用武之地,那里的排练、演出活动常常通宵达旦。而举世公认的美国实验派的现代舞,就是在这些花费低廉的空间里成长起来,并逐渐登上大舞台的。

每年4月至6月、10月至12月,曼哈顿岛上均会有春秋两个舞蹈演出旺季。这期间,每晚的舞蹈演出均能在20到50多台之间,足以令人瞠目结舌。各种风格、流派、辈分的舞蹈家常常在其他时间养精蓄锐、潜心创作,争取在此刻大显身手,赢得权威舞评家的首肯和广大观众的青睐,因为专业圈中一直有这样的说法:“得到了纽约权威舞评家的认可,就等于拿到了走向世界的签证!”由此可见,专业现代舞必须努力占领舞台,才称得起是真正的“专业”舞蹈。

然而,我国目前的实际状况却是:群众业余的现代舞繁荣活跃,创造出新品种、新形式,不仅在迪厅、舞厅、歌厅、夜总会、私家宴会、私人舞会等场合,有许多精彩的迪斯科、柔姿舞、霹雳舞等现代舞的表演,而且还创造出现代街舞、现代健身舞等新品种。可是,在专业舞蹈的舞台演出中,现代舞却处于“被人遗忘的角落”,无论是专业队伍,还是作品数量、质量,都是十分薄弱的环节。因此,必须加大专业现代舞的舞台艺术力度,并努力提升其艺术水平,以更大的舞台传播更广泛的专业现代舞。

参考文献:

[1]张锦华,黄明珠主编.舞蹈与戏剧表演.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篇4

她提出的“反芭蕾”的口号和灵魂肉体高度结合的宣言,是与当时人们内在需求和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邓肯对自然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对社会习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如果说邓肯是不自觉、本能地反叛了芭蕾传统,带来了一场舞蹈革命,那么当德国的玛丽.魏格曼、美国的玛莎.格莱姆、多丽丝.韩芙丽出现时,她们就是在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秩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舞,不仅仅作为一种身体的复兴运动,而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与观点,它是以产生新的动作体系和动作理论,并逐渐成熟为标志,以人类精神的观照为初衷,创造一种个性化、时代化的,以身体动作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舞者们穿着日常生活的装束走出了剧场,在湖面、楼顶、街边、美术馆等熟悉的生活景象中创造出“陌生”的视觉环境和听觉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当代舞者放松的心态与人格。后现代舞蹈的冷漠、躁乱,却越来越真实地贴近了生活。德国现代舞不象美国那样舞派繁多,随心所欲,而是保留了内省的特质和思考的习惯。这种表现主义的舞蹈风格汲及到美国,对美国的现代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0年代,皮娜.鲍希的“舞蹈剧场”的出现,使德国现代舞内省张力达到一个高峰。“舞蹈剧场”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正如她自己所说“令我感兴趣的不是人们的动作,而是动作的内涵。”不受羁绊的动作语汇冷静地表述了真实的人性,使德国现代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保持了永不落伍的姿态。20世纪是人类身体全面觉醒的世纪。现代舞从反芭蕾的自由的动作,到情感动机中挖掘动作,到纯动作的实践,到生活化动作的大量参与,归还给人民,成为生活的舞蹈,扮演着一个唤醒身体的使者,而当工业文明对人的身体、心灵重新构成了抑制的无形桎梏时,现代舞成为了一种人的内在需要,它高度地宏扬了个体生命,人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完成表现的权力、倾述的愿望,感受自我的存在。

从现代舞的欣赏角度来说,适合采取宽容的心态,这也许是针对所有现、当代艺术的一种欣赏姿态。实验性的离经叛道,严肃主题的沉重费解,会象一次过火的行为艺术和没有标点的小说一样令人难以接受。宽容,可以会容纳一些伪艺术,但是宽容可以让人们尝试去接受和理解一个陌生人、一种新的形式。在现代舞中,观众可以领略新鲜怪异的动作形式的冲击、快感,可以在动作与听觉、视觉环境的关系中发现特殊的意识,可以大声咳嗽、提前退场、现代舞让你愤怒、快乐、感动、恶心,就是不能让你无动于衷。请做出你的反应,你的动作。这里谈及的现代舞是以欧美两大发源地为主要对象,而现代舞的发展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的“舞踏”、朝鲜、中国的“新舞蹈”、以色列、澳洲、非洲等独具特色的现代舞在此都无法一一囊括,但有一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民族和国家的现代舞的存活、发展、壮大最终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时代、文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达方式。目前当代舞的概念正在逐渐代替现代舞,当代舞比现代舞在时间上和舞种上有更大的宽容度,更加平易近人。现代舞已成为一种固有风格,新一代舞者需要叛逆、法”,现代舞者地都发现了“易”中蕴藏的现代舞审美标准之真义,“变”即是“常”,变化是生存之道,是保持新鲜的秘诀,不断地抛弃一些已有的东西,才能实现自我的超越。现代舞在中国有着宽泛的定义和曲折的发展过程。如前所述,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们在自身的舞蹈启蒙教育中,都曾尊名师学习过地道的西方现代舞。在他(她)们的艺术实践中,葆有与现代舞相通的自由与创新的理念,同时更强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其中,吴晓邦“和着时代的脉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为代表的“20世纪经典”之作,应视为“中国现代舞”的珍贵精神财富。

50年代末~60年代初,吴晓邦创建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系统的推行他所创建的——源于现代舞——的教学体系,为走出一条“中国现代舞”的路子,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从古曲中获得灵感,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牧童识字》《足球舞》《花蝴蝶》……等。他的艺术信念依旧,但上述作品的影响却不及他抗战时期的那些舞蹈。后来,随着“天马工作室”的中断,现代舞在中国的探索势渐衰微。

中国现代舞重新崛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日益发展。初期的一批被群众称之为现代舞的作品如:《希望》《无声的歌》《再见吧,妈妈》《刑场上的婚礼》《割不断的琴弦》等。从构思到语言模式的突破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较大的冲击力。但是除了《希望》之外,大部分作品的表现手法仍未脱离具象化地反映具体事件中的具体人物。显然,这并非严格意义的现代舞。此后,上海胡嘉禄推出自己的系列作品《理想的呼唤》《绳波》《血沉》《对弈随想曲》《彼岸》《独白》……从作品的创意到表现形式——语言栽体,似乎可以感觉到编导正向着他心目中的“现代舞”靠近。

参考文献:

[1]王倩侔.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多元因素,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8年z1期2008

[2]张元春等.让身体走出沉默关于现代舞的对话.电影艺术.[J].2001年5期

[3]江春华.舞蹈服饰的特点及运用.艺苑.[J].2010年1期

[4]张帅.专业现代舞形成与发展三性论.魅力中国.[J].2009年33期

[5]马晓飞.浅谈对现代舞的认识.大舞台.[J].2010年6期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篇5

关键词:?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特殊性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当今针对高校文理科大学生开设的一门艺术课程,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一项新突破。正因为“新”,所以,《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全国还没有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统一的教材,出现了随意、松散、杂乱、“各自为政”的不规范局面,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如何合理、科学地构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是我们当前急需认真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作为《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与舞蹈专业课程不同,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教学环节、教学目的这三方面作为切入口,对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性以及学科建设方向进行论述。

一教学对象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对象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客观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的教学对象是高校文理科大学生,而不是考入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正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所以有必要对教学对象作个基本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作为跨世纪的有学识、高智商的大学生,究竟对舞蹈知识掌握多少?当我走进的已不是宽畅明亮的有镜子、把杆的舞蹈教室,而是走进有多媒体设备的阶梯教室;面对的也不是身穿练功服的舞蹈学生,而是端坐在课桌前的文理科大学生时,我就注意对学生进行了调查。我给学生上第一堂《舞蹈艺术欣赏》课,学生对舞蹈知识的“无知”,观看舞蹈作品时的“茫然”,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问学生“你们谁能解释什么叫舞蹈吗?”全场鸦雀无声。“你们看过哪些舞蹈?”只有一两声附和《天鹅湖》。“知道什么是‘现代舞’吗?”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七嘴八舌,交头接耳,接着报出一连串的名称“街舞”、“芭啦芭啦舞”、“劲舞”、“霹雳舞”、“韩国组合舞”。“为什么认为是现代舞?”“因为是现代流行的,是现代人跳的舞。”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这个知识群体对舞蹈知识的匮乏与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深刻地反映出因缺乏美育而导致不完整教育的结果。如何填补大学生舞蹈知识方面的“缺失”和“空白”,目前在高校开设的《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正是解决大学生舞蹈知识匮乏的有效途径;是沟通大学生与艺术的“桥梁”;是舞蹈教育的具体体现。“在普通高校中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恰恰能够使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锻造功能融合起来……,借助舞蹈艺术品的媒介,塑造他们的情感,锻造他们的灵魂,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培养他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表现力,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能力。”①显而易见,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任何一门学科所不能替代的。正由于这门课程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所以对与之相关的教学环节、教学目的方面的研究尤为重要。

二授课时间不同,是形成教学环节特殊性的主要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授课时间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主要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授课时间安排仅是一学期,而舞蹈专业的授课时间安排则是四年。正由于授课时间的“短”“少”,因而更加深了这门课程的难度,所以必须在教学环节的诸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

1在教学内容的这个环节上,必须精炼、浓缩,直接从欣赏舞蹈作品入手,使学生最直接、最直观地感受舞蹈。在赏析舞蹈作品时,不能从孤立的、静止的角度来分析,也不单是从舞蹈形式和动作来赏析,而是要把舞蹈作品放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背景来欣赏。把舞蹈的源流、文化、历史结合起来;把舞蹈的特性、种类、形式、内容联系起来;把舞蹈的音乐、道具、舞美、灯光综合起来,让各方面内容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头脑里的知识储存,激活丰富的想象,让他们从一个个“具象”的舞蹈作品,来把握舞蹈的“意象”和“内核”。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课程教学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所侧重、“点面结合”。首先应以欣赏中国民族民间舞作为重点,因为民族民间舞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舞蹈的精髓。要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时,在对舞蹈的审美体验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激发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另一个重点则是现代舞,因为现代舞是当今青年学生最想知道和了解的,但他们对现代舞的理解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现代舞是一种观点,一种对当代世界中艺术功能的态度。”②“在现代舞者的眼里,美已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概念……。”③在欣赏现代舞作品时,学生忽然会感到与想象中的现代舞差距甚远,甚至会觉得现代舞“晦涩难懂”“莫名奇妙”。通过具体的舞蹈作品欣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审美方式,注重到对人性的关照;进而了解现代舞对传统的叛逆、对程式的解构、对个性的张扬等特点。

2在教学方法的这个环节上,应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舞蹈艺术欣赏》课程虽然不是形体训练课,但舞蹈是以人体动作来表现的艺术,“动”是舞蹈的核心,没有“动”则不成为舞蹈,课堂上应该把舞蹈知识与舞蹈动作有机地整合。要让学生“动”起来,用自己的身体去感悟舞蹈,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教授古典舞的“小五花”、蒙族舞蹈的“硬腕”、壮族舞蹈的“凤凰掌”等简单的、典型的舞蹈动作元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让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时加进自己对动作的感受,把所学的舞蹈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欣赏过程中。

3在教学手段的这个环节上,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本课程的特殊性,舞蹈专业传统的“口传身教”“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显然不合适。再之,舞蹈是一门视听结合的综合性艺术,音乐在舞蹈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音乐给舞蹈以想象,舞蹈给音乐以丰富。所以在课堂上应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营造一个多视角、全方位的音画空间,积极调动视听觉,使其在欣赏时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和舞蹈的各自特色,以及和谐的魅力,达到一种“悦心畅神”的审美境界。

三教学目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

《舞蹈艺术欣赏》课程在教学目的上与舞蹈专业的不同,是形成其特殊性的根本原因。《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而舞蹈专业的教学目的则是培养艺术团体的舞蹈演员。正因为教学目的不同,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综合培养,是这门课程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审美能力的培养。舞蹈不仅是人文教育的一部分,也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由于中国高校艺术教育的滞后,青年学生在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导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偏差。诸如自我个性膨胀、审美取向扭曲、爱情至上、信仰危机等,导致人变得越来越现实,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功利。青年人光有科学文化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真、善、美的良知,有完美的人格,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舞蹈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意识形态,以人的思想情感为核心,利用肢体语言这个特殊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精神和道德情操,反映着一定的文化特点。“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在帮助人们认识生活的同时,也教育人们对生活采取正确的态度和看法,培养人们美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人们奋发向上。”④欣赏一部优秀、健康、向上的舞蹈作品可以唤起人们的美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完美人格的作用。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使学生在对人体美、人体动态美以及舞蹈之美的审美活动中,提高分辨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

其次是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美育的最高境界。”⑤《舞蹈艺术欣赏》课程不能只停留在培养审美能力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挖掘潜质、开拓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对于文理科大学生来说,创造能力不是指具体的舞蹈创作,而是将舞蹈欣赏作为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在自己的学科里发挥创造力。在人们的眼里似乎科学与艺术之间没有什么联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李政道教授很精辟地阐述了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谁也离不开谁。”中国舞蹈教育理论家吕艺生在《舞论》中也说到:“实际上,我们每个跳舞的人,几乎无不天天使用90°、180°、720°等数字概念,天天生活在“一八零”的几何图形中。”由此可见,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科学与艺术共同的目标都是认识客观世界,共同的特点都是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心理背景,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课程教学目的的关键,“从广义的教育和教学的角度看,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高层次思维技巧的发展,是生活和工作中获取成功所必须的,因而在教学中必须受到严肃的关注。”⑥通过《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提高文理科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不仅掌握舞蹈基本知识和舞蹈种类风格的特点,还对舞蹈形成的历史、人文、生态、风俗等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对他们的专业特别有帮助。一位外语系的学生写道“对于外语系的同学来说,舞蹈欣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如芭蕾舞等多种经典舞蹈都起源于国外,对我们了解外国文化,促进外国文化的普及,对于开拓视野,以及对外国文明的理解和深入有很大的帮助。”文科的学生也深有感触地说“文学和艺术是密不可分的,历史上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有很深的联系。艺术给文学创造带来灵感和动力,文学给艺术主题和思想……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在课程中对各种舞蹈作品的欣赏,使我们加深了对艺术的认识,对我们在文学方面的认识也增加了更新的材料。”“我的专业是数学,一直以来我都希望数学符号能如音符般跳动,思维能力如舞步般流畅,其实音乐与舞蹈与数学是交融的……”这是一位理科学生的体会。从学生们的心声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开设《舞蹈艺术欣赏》课程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今天,舞蹈教育已经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的颁布,使《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功能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越来越凸现。我们相信《舞蹈艺术欣赏》这门课程在高校已不再是“点缀门面”“附庸风雅”,它将在探索和研究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地健全和完善,并将会建立独立的舞蹈学科体系,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复合性、创造性的跨世纪人才,发挥它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①《舞蹈艺术教育》杨仲华、温立伟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②《肉体的叛逆》刘青弋著北京舞蹈学院出版

③《万般风情弄清影》陈洁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版

④《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版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多国高等舞蹈教育模式比较

一、美国舞蹈教育模式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便陆续开设了学士和硕士学位,40年代就有了博士学位。因此说,美国是舞蹈教育大众化起步较早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90年代起,进入普及阶段。随着政府资助比例的逐年上升,美国公民得到了普及性舞蹈教育。在美国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舞蹈教育作为辅助性的国民素质教育手段,被名正言顺地列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之中。进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美国更是把舞蹈与科技融合起来,把许多原本虚构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使舞蹈迈入了新纪元。由于美国舞蹈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所以分科较细,包括专业的舞蹈教育、师资类舞蹈教育、高科技舞蹈、大众舞蹈教育,以及包含舞蹈的艺术文化教育等。美国的高等舞蹈教育打破了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多学科交叉学习并以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根基,体现了综合培养人才的目标。

美国没有悠久的舞蹈文化传统,舞蹈资源多来自欧洲与拉丁美洲,代表性的舞蹈主要是现代舞、现代交响芭蕾舞及美国土风舞。美国的现代舞是20世纪初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现代文艺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宣扬人性、破除羁绊,不断更新自由的舞蹈风格,吸纳了不同层面的人士参与,客观上推进了舞蹈的大众化进程。

具体来说,美国的芭蕾学校旨在培养不同层面的舞蹈演员,学习的课程主要有:技巧课、特殊舞蹈、双人舞、话剧、普拉提(一种集瑜伽、舞蹈、体操的身体训练)以及现代舞。毕业生大部分去纽约市立芭蕾舞团。此外,纽约市的朱利亚德学院舞蹈系和纽约州立大学珀切斯分院舞蹈系这两处,也以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表演演员为目标。

美国高等舞蹈教育大众化较突出的学校代表为NBU(杨伯翰大学)。NBU大学是美国文科名校,也是一所宗教大学。在这所著名文科大学里设有专业舞蹈教育和公共舞蹈教育两个学科。专业舞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演员、教师,所学的课程主要有芭蕾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瑜伽、国际舞蹈史、音乐史、舞蹈研究、20世纪音乐、解剖学、运动学、美学、社会学、即兴创作、作曲、制作等。NBU的公共舞蹈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进行的普及性教育,课程以俱乐部的形式安排在每天中午的两个小时里,学习具有美国风土特色的交谊舞。舞蹈俱乐部对学生的个人条件不加任何限制,不论高矮、胖瘦、健全、残疾的学生,只要对舞蹈有兴趣就不拒之门外。公共舞蹈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精神,不歧视残疾人,强调人人自由、平等的思想。这个理念也深深灌输于美国高等舞蹈教育中,深刻体现了艺术大众化的社会现象。

美国的高等舞蹈教育也是发展比较顺利的国家。除了国家对人才培养战略政策支持外,学费、募捐、捐赠等民间投入与政府逐年加大的资助,也使美国高等舞蹈教育的素质化、大众化发展得以实现。培养演员的美国芭蕾舞学校打破了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体现了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文科大学专业舞蹈教育除了开设芭蕾舞、现代舞、编舞技法课之外,更加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理论学习比重较大,较宽泛,是一个既能掌握不同舞种技能,又能从事理论研究,更能自主作曲进行舞蹈创作的教育体系,也是体现高水平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模式。但唯一不足的是,美国文科大学专业舞蹈教育没有把美国土风舞和印第安人舞蹈以及美国黑人舞蹈融入教育体系中,实为缺憾。

二、法国舞蹈教育模式

法国是芭蕾舞形成与发展的摇篮,世界芭蕾舞通常用的术语多来自法国。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支持建立世界最早皇家芭蕾舞学校以来,萌芽于意大利的芭蕾舞种子就在法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经历五六百年历史的洗礼,法国舞蹈教育发展更加完善、成熟,不仅学校里有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而且法国政府制定了《舞蹈教育法律》,将舞蹈教育法律化。

在法国,舞蹈教育有四种形式:职业舞蹈教育、职业性舞蹈教育、学前舞蹈教育、更高层次舞蹈教育。这四种舞蹈教育形式彼此链接、环环相扣,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

1.职业舞蹈教育以法国巴黎舞蹈学校、马赛舞蹈学校、尼斯舞蹈学校为代表,主要学习芭蕾舞和现代舞,人才培养目标为演员。

2.职业性舞蹈学校是专业与业余紧密衔接的学校。这些学校遍布法国各省各地,称之为业余音乐舞蹈学校。培养对象为小学生、初中生中具有舞蹈专长的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学校采用淘汰制,有舞蹈才能的学生学习芭蕾舞和现代舞;对舞蹈有兴趣但才能不足的同学则学习爵士舞。初中毕业生中,有舞蹈天赋的学生可报考职业舞蹈学校,其他同学可将舞蹈作为训练形体与气质的业余爱好。

3.综合职业舞蹈学校的代表为国立音乐舞蹈学院。主要课程有:芭蕾舞、现代舞和舞谱。学习年限三年或四年。毕业生主要从事演员、编导和研究舞谱工作。

4.法国学前舞蹈教育是一种舞蹈启蒙式教育,基本是人体动律、舞蹈节奏的训练,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舞蹈教育。

5.法国更高层次的舞蹈教育类似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或是说类似于MFA(艺术硕士教育)。这种高层舞蹈教育学校在法国有四类:培养芭蕾舞演员的国立舞蹈中心;培养现代舞演员的国立现代舞中心;培养舞蹈师资国家舞蹈教育学院与培养舞蹈理论研究者和舞蹈市场管理人才的巴黎第八大学舞蹈系。

法国舞蹈教育主要靠国家公立学校,以政府财政为主。法国经济发达,而且也重视舞蹈教育。从上述来看,法国舞蹈教育已呈全面铺开状态,从低到高,环环相扣,形成比较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不仅如此,为规范舞蹈教育事业,法国还制定了《舞蹈教育法律》,确立舞蹈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考试通过者才可以在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这三个舞蹈领域内执教。同时还有一些硬性规定,如舞蹈教学场地基本设备要符合舞蹈技术需要:地板、镜子、把杆和防水设备等。获取舞蹈教师资格的标准是,除了要求学生专业技巧达到职业舞蹈院校的程度之外,还要求学生必须修满音乐基础知识、舞蹈史、生理解剖学和舞蹈教学法共600学时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人体动作科学分析和人体动作训练的方法以及理清舞蹈与音乐的关系,能够独立承担不同层面的舞蹈教学工作。

重要的是,法国舞蹈教育是比较合理、完善、规范的教育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也有不足,法国舞蹈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舞蹈教育的内容略显得单薄,未与其他学科联袂,人才模式仍停留在固守传统的基础之上。

三、英国舞蹈教育模式

英国是欧洲发达国家,高等舞蹈教育大众化起步早,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全国舞蹈教师协会”,吸纳了各层面舞蹈教育人才,随着政府的教育改革法和全国教育科目表出台后,使有舞蹈才能的年轻人进入大学深造,接受高质量的舞蹈教育有了保障。英国舞蹈教育呈现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职业演员教育,课程以芭蕾舞和当代舞为主;第二种是体育舞蹈,亦普及教育,所学的课程以国际标准舞为主。学生参加由“全国舞蹈教师协会”组织的考试可分别获得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通过者可担任不同层面的国标舞教学工作;第三种是大学舞蹈教育。英国大学舞蹈教育以培养舞蹈师资为目的,学习的课程主要有: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舞蹈史论、创作音乐、戏剧等,是一种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所学内容较为宽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与同类相比,是较为完善的舞蹈师资教育的建构体系。四、芬兰、丹麦、德国舞蹈教育模式

芬兰是欧洲较为发达的国家,但是其舞蹈教育素质化、大众化起步较晚,且只限定在儿童舞蹈教育发展方面。政府投资并出面组织从事儿童舞蹈教育的师资培训所学的课程主要有:芭蕾舞、当代舞和民间舞,而且均为初等水平,专业质量不高。丹麦舞蹈教育在丹麦文化部和教育部的经济支持及政策鼓励下,呈现出舞蹈教育全面铺开的趋势。其舞蹈教育为演员教育、师资培训和普及性教育。在丹麦政府支持下,丹麦于2000年组建了舞蹈教育协会,课程主要围绕教师资格所认定的科目,大部分科目与体育运动有关。

五、南非、日本、加拿大舞蹈教育

南非、日本、加拿大分别处在不同地域,其经济实力也不相等。但它们对舞蹈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及舞蹈素质教育、大众教育的发展速度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南非的舞蹈教育只限在小学、中学之中,而且是必修课。但是,由于南非教育界相对不够重视舞蹈师资的培养,因而造成中小学舞蹈教育课程均由非专业舞蹈教师来担任。因此,舞蹈教育质量不高,且只注重学生表演而忽视对其创作力的开发。

日本舞蹈教育与南非相同,中小学舞蹈教育基本由体育老师担当,这些体育老师曾在大学和私人舞馆接受过一些舞蹈训练,但所学科目带有局限性。此外,政府对国立大学舞蹈教育的投入极少,因此,日本国立大学及著名私立学校很少有舞蹈系科,演员的培养及舞蹈师资的培养均落在私人舞蹈学校中,因此,呈现单一化的现象。

加拿大过去为舞蹈的荒漠,虽然有享誉世界舞坛的高水平团体,但仅是演员培养模式的结果。目前,加拿大舞蹈素质教育开始得到政府的支持,但舞蹈教育课程在教学大纲中的位置尚不稳定,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没有舞蹈课。职业演员的舞蹈教育以芭蕾和现代舞为主,普通大学的舞蹈教育课程以舞蹈编导为主,整体课程的内容不够厚重,再加之政府资助不足,师资培训及老师资格认证等没有及时展开,造成舞蹈普及教育的局限性。

通过多国高等舞蹈教育模式的比较,有些现状值得我们思考:第一,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舞蹈教育并大力普及舞蹈学习,让舞蹈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项目。他们不断丰富高等舞蹈教育的成分,使各种类的舞蹈教育分工具体、目标明确;第二,有些国家,其舞蹈教育现状,缺乏设备、师资、课程设计成为普遍事实,也成为了限制其舞蹈教育发展的客观条件。第三,舞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有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还不够重视舞蹈素质教育,舞蹈仅成为那些国家中少许人生活的偶尔娱乐,这反而导致了其国家人们经济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相互失衡。

总之,各国都在努力探索舞蹈教育的多元化模式,并以质量为标尺,使之体系日趋完善。美国舞蹈教育家安娜·格林·吉尔伯特很关注舞蹈普及教育,她说:“什么是舞蹈教育的倾斜点?……首先我们应该把世界舞蹈界的带头人都联系起来,并坚信要为青年一代提供有质量的舞蹈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和政界人士的共同合作和努力,艺术有可能倾斜,世界范围内全面的艺术教育,将会改变艺术面貌以及社会的面貌,在二十一世纪,舞蹈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安娜·格林·吉尔伯特的呼吁回答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人类的文明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作为艺术门类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在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人们更喜爱用肢体语言来宣泄情感,于是,各国纷纷寻找适宜于本国的舞蹈教育模式,逐步从高等舞蹈教育过渡到大众舞蹈教育。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舞蹈教育凭借着悠久的舞蹈文化积淀,以强盛的势头迅猛发展。几十年以来,我国也摸索出了一些比较规范的舞蹈教育教学模式,如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专业院校高等舞蹈教育;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类大学高等舞蹈教育;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综合类大学高等舞蹈教育等。

不过,我国的舞蹈教育体系内部机制循环也面临着压力,来自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要求舞蹈教育体系有机调整。中国舞蹈教育应努力在本土化氛围中优化教育资源,并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教学模式,使其适应中国艺术发展现状,更符合国民对舞蹈事业的要求。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探索,中国舞蹈教育必定会在世界舞蹈教育之林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四海编译.美国芭蕾教育掠影.转载于舞蹈.2004年第4期.

[2]郑慧慧.体验法国舞蹈教育.舞蹈.2004年第7期.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篇7

她提出的“反芭蕾”的口号和灵魂肉体高度结合的宣言,是与当时人们内在需求和时代精神相一致的,邓肯对自然的憧憬,是自然情感对社会习惯的胜利,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如果说邓肯是不自觉、本能地反叛了芭蕾传统,带来了一场舞蹈革命,那么当德国的玛丽.魏格曼、美国的玛莎.格莱姆、多丽丝.韩芙丽出现时,她们就是在自觉地、有意识地创造和建立一种新的秩序。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舞,不仅仅作为一种身体的复兴运动,而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与观点,它是以产生新的动作体系和动作理论,并逐渐成熟为标志,以人类精神的观照为初衷,创造一种个性化、时代化的,以身体动作认知世界、表达情感的方式。舞者们穿着日常生活的装束走出了剧场,在湖面、楼顶、街边、美术馆等熟悉的生活景象中创造出“陌生”的视觉环境和听觉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当代舞者放松的心态与人格。后现代舞蹈的冷漠、躁乱,却越来越真实地贴近了生活。德国现代舞不象美国那样舞派繁多,随心所欲,而是保留了内省的特质和思考的习惯。这种表现主义的舞蹈风格汲及到美国,对美国的现代舞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60年代,皮娜.鲍希的“舞蹈剧场”的出现,使德国现代舞内省张力达到一个高峰。“舞蹈剧场”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精神状态,正如她自己所说“令我感兴趣的不是人们的动作,而是动作的内涵。”不受羁绊的动作语汇冷静地表述了真实的人性,使德国现代舞更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保持了永不落伍的姿态。20世纪是人类身体全面觉醒的世纪。现代舞从反芭蕾的自由的动作,到情感动机中挖掘动作,到纯动作的实践,到生活化动作的大量参与,归还给人民,成为生活的舞蹈,扮演着一个唤醒身体的使者,而当工业文明对人的身体、心灵重新构成了抑制的无形桎梏时,现代舞成为了一种人的内在需要,它高度地宏扬了个体生命,人们可以用自己的身体,完成表现的权力、倾述的愿望,感受自我的存在。

从现代舞的欣赏角度来说,适合采取宽容的心态,这也许是针对所有现、当代艺术的一种欣赏姿态。实验性的离经叛道,严肃主题的沉重费解,会象一次过火的行为艺术和没有标点的小说一样令人难以接受。宽容,可以会容纳一些伪艺术,但是宽容可以让人们尝试去接受和理解一个陌生人、一种新的形式。在现代舞中,观众可以领略新鲜怪异的动作形式的冲击、快感,可以在动作与听觉、视觉环境的关系中发现特殊的意识,可以大声咳嗽、提前退场、现代舞让你愤怒、快乐、感动、恶心,就是不能让你无动于衷。请做出你的反应,你的动作。

这里谈及的现代舞是以欧美两大发源地为主要对象,而现代舞的发展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日本的“舞踏”、朝鲜、中国的“新舞蹈”、以色列、澳洲、非洲等独具特色的现代舞在此都无法一一囊括,但有一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民族和国家的现代舞的存活、发展、壮大最终都是在自己的生活、时代、文化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表达方式。目前当代舞的概念正在逐渐代替现代舞,当代舞比现代舞在时间上和舞种上有更大的宽容度,更加平易近人。现代舞已成为一种固有风格,新一代舞者需要叛逆、法”,现代舞者地都发现了“易”中蕴藏的现代舞审美标准之真义,“变”即是“常”,变化是生存之道,是保持新鲜的秘诀,不断地抛弃一些已有的东西,才能实现自我的超越。现代舞在中国有着宽泛的定义和曲折的发展过程。如前所述,吴晓邦、戴爱莲、贾作光等新舞蹈艺术的先驱们在自身的舞蹈启蒙教育中,都曾尊名师学习过地道的西方现代舞。在他(她)们的艺术实践中,葆有与现代舞相通的自由与创新的理念,同时更强烈的追求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其中,吴晓邦“和着时代的脉搏跳舞”的至理名言和以《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员之歌》《饥火》等为代表的“20世纪经典”之作,应视为“中国现代舞”的珍贵精神财富。

50年代末~60年代初,吴晓邦创建了《天马舞蹈艺术工作室》,系统的推行他所创建的——源于现代舞——的教学体系,为走出一条“中国现代舞”的路子,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实践。这一时期的作品有:从古曲中获得灵感,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十面埋伏》《梅花三弄》《平沙落雁》……;也有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牧童识字》《足球舞》《花蝴蝶》……等。他的艺术信念依旧,但上述作品的影响却不及他抗战时期的那些舞蹈。后来,随着“天马工作室”的中断,现代舞在中国的探索势渐衰微。

中国现代舞重新崛起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而日益发展。初期的一批被群众称之为现代舞的作品如:《希望》《无声的歌》《再见吧,妈妈》《刑场上的婚礼》《割不断的琴弦》等。从构思到语言模式的突破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意识和较大的冲击力。但是除了《希望》之外,大部分作品的表现手法仍未脱离具象化地反映具体事件中的具体人物。显然,这并非严格意义的现代舞。此后,上海胡嘉禄推出自己的系列作品《理想的呼唤》《绳波》《血沉》《对弈随想曲》《彼岸》《独白》……从作品的创意到表现形式——语言栽体,似乎可以感觉到编导正向着他心目中的“现代舞”靠近。

参考文献:

[1]王倩侔.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多元因素,四川教育学院学报.[J].2008年z1期2008

[2]张元春等.让身体走出沉默关于现代舞的对话.电影艺术.[J].2001年5期

[3]江春华.舞蹈服饰的特点及运用.艺苑.[J].2010年1期

[4]张帅.专业现代舞形成与发展三性论.魅力中国.[J].2009年33期

[5]马晓飞.浅谈对现代舞的认识.大舞台.[J].2010年6期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中学教育;艺术教学;舞蹈教学

引言

在中学的艺术教育课程中,教师可以突破的方向有很多,但是如何选择一个科学有效的教学办法则更重要。音乐教学为核心的艺术教育是现阶段教师们最为推崇的。音乐这一门类相比其他的艺术类有着简单易操作、教学难度低等优点,但是仅从音乐这一个角度来说是不够的,为了辅助教学,适当加入其他艺术形式也是必要的,本文主要就以舞蹈和音乐这两方面的结合作为例子来展开思考。

一、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融合程度过浅

综合艺术课程设计的初衷便是力求各个艺术门类的高效融合,将艺术的多样性体现出来;但是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到综合教学这一基本点,粗暴地将舞蹈和音乐杂糅起来。在教学中具体表现为歌曲鉴赏后直接转向舞蹈鉴赏,中间不加入任何的过渡过程;或是将这些教学过程看作是任务,急功近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的学习感受。在这些错误理念指导下的综合艺术教学根本无法做到多个艺术门类之间的有效教学,还有可能顾此失彼,最后导致学生什么都没学好。每一种艺术门类之间都或多或少的会有一下联系,教师粗暴地忽略这些联系是对综合教学的错误理解。对于音乐和舞蹈而言,它们两者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倘若教师无法掌握它们之间的紧密联系,那么教学效果不可能会有提高的可能。

(二)过度强调艺术共通

忽略单科艺术的特征综合艺术课程能够有效施行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每一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共通性,教师正确地把握这点就能做好综合艺术的教学。但是与第一点类似,教师对教学综合的过度强调也将破坏这些艺术门类之间的平衡,最后导致艺术教学效果低下。以民族舞蹈和西方音乐的教学为例,虽然我国传统民族舞蹈可以和西方音乐产生交汇点,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是生硬地将这两者综合起来教学,片面强调民族舞蹈的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共通之处,结果却忽略了民族舞蹈和西方音乐的独特魅力所在,虽然教师要重视不同艺术之间的综合教学,但是这种忽视艺术特色,片面强调共通的教学策略明显是不妥的。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设计好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教学对策,尽量兼顾到多方面。

(三)错误的教学引导

由于综合教学是多种艺术门类相互融合的古城,因此良好的教学引导使必要的,但是这一正是大多数教师容易犯错的点:教学引导思路的错误。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赏析西方的探戈舞蹈或是俄国的天鹅舞时,常常会利用类似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舞蹈能让我们联想到什么音乐呢?”“这些舞蹈形式你们觉得是从什么音乐中感悟出来的呢?”,虽然这些问题可以将学生的角度由舞蹈转向对音乐的思考,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利用一种艺术形式来作为另一种艺术形式的铺垫或是出发点,这不是对这一艺术形式的不尊重吗?从教学引导角度来说,这一教学策略似乎是没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却将学生带入了一种误区,使学生觉得不同的艺术之间有主次之分,从而对这些艺术门类产生片面的想法,误解了艺术的本质,那么这种综合艺术教学就是失败的。

二、教学中的可行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教师们对教学中可能发生的错误有了一个具体的认识,但是这又不免地让教师产生思考:如何克服这些教学难点呢?实际上,教师们只要从“艺术内涵”“教学形式”“艺术素养”这三方面出发就可以有效规避这些教学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就以“现代舞和音乐的联系”这一主题的教学作为案例,阐述自己对教学对策的一定思考。

(一)艺术知识、技能的高效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开头,教师首先要思考如何在现代舞和音乐之间构建起联系,这一过程即教学的导入过程,为了避免上文中的错误引导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转而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辅助,向学生展示现代舞的视频资料,例如舞蹈家金星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语言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而是让他们将自己的想法放在心中,在后面的环节再一一抒发出来。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实际上是将现代舞引入并让学生正面欣赏到现代舞的魅力所在,为接下来的意识知识、技能教学做铺垫。艺术教学并不是一种形式固定的教学过程,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很有可能盘活整个课堂。针对艺术知识、技能的教学,教师就要意识到拓展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在欣赏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学氛围已经渐渐营造了起来,因此教师就可以尝试着围绕《时间》这一舞蹈形式和作者金星展开教学拓展,将艺术知识传授给学生。诸如金星这位艺术家的生平轶事或是现代舞的基本概念等都是教师们所能利用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所选的教学知识要能够使舞蹈和音乐之间产生对比,在综合教学的同时又凸显出舞蹈、音乐之间的特点所在,避免以偏概全的现象发生。总之,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明白“现代舞到底是什么?”

(二)多种形式结合教学

在学生已经对现代舞有一个清晰认识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尝试着将生活与艺术结合,并利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将学生带入艺术教学中去。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样的言语展开教学:“现代舞原本就是艺术家们在生活中感悟而创作出来的,因此它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们也能从生活中想到什么事情能用舞蹈来表现的吗?”在教师这样的语言的鼓励下,学生们就能很轻易地将舞蹈和生活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教学目的。艺术虽然是一门较为开放的教学门类,但是倘若教师在教学中不对学生多加关注也容易导致学生思考方向错误,最后教学失败。因此在学生思考的这一过程中,光靠学生自身是不够的,教师要尝试着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深化学生的思考程度,从而培养起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能力。

(三)教学内容深度融合升华教学成果

虽然前面两个教学环节已经将学生完全带入艺术综合课程,但是对于音乐和舞蹈的融合还是还尚未深入,因此在这最后一个环节中,教师所需要考虑的重点就是如何做到音乐、舞蹈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舞蹈角度来说,金星老师的《时间》这一舞蹈意在向我们展示出现代舞的优雅和内涵,并向欣赏者传达出“时间”这一概念。因此教师就需要针对这些要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歌曲来与之对应,这其中《时间都去哪了》《光阴的故事》《童年》等与时间有密切联系的歌曲都可以作为教师们在教学中的好选择。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舞蹈《时间》再欣赏这些歌曲,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感悟其中的共通之处,并积极地鼓励学生表达出来,从而做到学习与体验兼顾。倘若课堂时间足够,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创编舞曲并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利用这种形式的课堂总结不仅能将课堂成果用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还能有效升华教学成果,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本文从教学的误区、教学实际对策这两个主要方面抒发了笔者对现阶段综合艺术教学的一点思考。从这些思考过程中可以发现,综合艺术教学不仅仅只是一种素质教学形式向的教学产物,它的教育意义十分重大。诚恳希望各位教师能够引起足够重视,在这方面积极探索,为我国艺术教育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家贵,王佩贤.论中学艺术趣味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篇9

原生态舞蹈从整体来看是一章非物质文化,其中蕴含着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发展历程,对于未来人类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更是人们发展和创造的源泉。其在运动的过程中将人类原始生活的演变、特点有效地展示出来,从而为现阶段的人们创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现阶段,很多传统非物质文化正在逐渐的消散,因此将原生态舞蹈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学中,有助于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原生态舞蹈学习观念,对传统的文化产生兴趣,同时也需要教师依据自身的技能和理论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多样化发展的原生态舞蹈教学工作。这样的教学工作不但可以更好的发展原生态舞蹈文化,还可以增加师生对舞蹈艺术的认识,更好改善教学模式,为今后学生的发展奠定有效的基础。

一、舞蹈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自古以来,相应的研究者对于舞蹈教学工作非常重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具有明确的规定:有礼节的年轻人需要具备“六艺”,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乐”,也就是指有关音乐的教学工作。现阶段,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音乐舞蹈教学工作逐渐成为各大高校教学工作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纯净、平和的心灵,并且在学生课堂生活之余逐渐建立相应的活动和组织,从而发展全面发展型人才。伴随着社会主义发展,中国教育工作逐渐发生了改变,各大高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工作也逐渐的得到了认知,更成为高校实施文化素养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案,其中也包含舞蹈艺术教学工作。

二、原生态舞蹈的价值

(一)原生态舞蹈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原生态舞蹈是对传统文化发展的。原生态舞蹈的发展主要是一种文化发展的特殊情况,这样现象也表明了国人想要摆脱文化发展的中心思想,以此发展具有实际意义的文化发展。例如:著名的《云南映象》舞曲对原生态的改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在开发民间文化资源的问题上,民间歌舞的产业化发展;为适应舞台表演,民间歌舞在形式上发生的变化;在民间文化的保护问题上,舞台化的“原生态”民间歌舞对原生态民间活态文化的改变;在民间活态文化的传承人问题上,职业化的生涯和城市化的生活对农民本来生活的改变。《云南映象》对原生态的改造所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需要靠时间来衡量和证明。原生态舞蹈具备一定丰盛的文化蕴涵。原生态主要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影响发展,是在自然地情况下进行发展的。从而促使人们全新的认识了原生态舞蹈,并且在当前的时代中发展具有时代意义的传统文化,促使人们更好的了解自身的文化。原生态舞蹈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是依据人类民间的文学记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并且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文化具有一样的重要意义。

(二)原生态舞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原生态舞蹈受人们喜爱的原因就是其本身是淳朴、自然的。若是以当前的生活环境为代表,大部分人们的心灵过于急躁,在原生态的舞蹈中可以找到心灵的归属。也可以说,在原生态的舞蹈中,心灵可以得到净化,从而找到心灵的根本,促使人们逐渐的形成人心一体化发展、原生态最先出现在张艺谋对影片的评论上。没有实体定义的原生态艺术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同,并且得到了舞蹈表演者的发挥,同时在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要对原生态舞蹈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促使艺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高校舞蹈教学现状及发展问题

高校舞蹈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教学工作逐渐下降,其中就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舞蹈艺术教学工作失去了原生态的原则。当前各大高校实施的舞蹈教学工作主要是依据民间舞蹈进行创新后应用的,但整合、分析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矛盾性。从表面来看,是保护民间舞蹈,但实际上却阻碍其发展。从一定意义来说,被整合过的民间舞蹈已经不能称之为原生态的。因此,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实施有效的教学工作,从而更好的进行传承。第二,舞蹈艺术逐渐向大众化发展。当前各大高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引用的教学方案大都相同,并没有依据自身的需求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也就是因地制宜,这种教学方案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工作,从而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第三,舞蹈艺术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当前,高校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实施舞蹈教学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并不是亲自进行动作教学工作。舞蹈教学的知识注重的是实际应用和韵律的舞动,只依靠大量的理论知识,无法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四、高校舞蹈教学引入原生态舞蹈的创新发展

在高校教学的过程中将原生态的舞蹈融入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高校课堂中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原始的形态、内涵以及整体结构等,从而通过根本的学生促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所在区域的原生态舞蹈,以此达到教学的目标,也及时让学生更好的传递原生态舞蹈艺术。第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依据图片、文字、音频以及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向学生展现原生态生活的特点,从而依据相应的理论知识和运动技巧展现有效的原生态舞蹈,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区域的民族文化。第三,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因地制宜。各大高校特别是少数区域的学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依据本区域的特点舞蹈进行有效的教学工作,其次在融合其他的舞蹈教学。例如,我国西藏地区的各大高校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引入原生态舞蹈教学,以此促使原生态舞蹈艺术得到发展和传承。综上所述,民间舞蹈主要是起源于民间的生活,属于原生态的发展,在进行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将这种原始化的舞蹈教学融入到实际教学任务当中,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逐渐的完善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从而更好的发展中国民族舞蹈艺术,增加学生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传递。同时,也要求艺术文化在传递的过程中,逐渐的依据发展和创新的含义,发展具有意义、时代性的高校舞蹈教学工作,从而更好的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王常琳 单位:九江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午妍.高师民间舞课引入原生态舞蹈的尝试[J].宜宾学院学报,2009(11).

[2]陈桂波,张健.论民族地区高校引入原生态舞蹈实施分众化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红河学院学报,2013(01).

[3]刘珊珊.“非遗”进校园活动有感——浅谈把原生态舞蹈引进高校课堂的课程建设之意义[J].艺术科技,2014(07).

第二篇: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

一、民间舞蹈概述

(一)民间舞蹈的内涵

民间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在封建社会的各个周代,出现了民间乐舞和宫廷乐舞,有“俗乐”和“雅乐”之分,再到秦汉时期的乐舞“百戏”和宋明时期的“社火”等,无不体现出不同时期民间舞蹈的特色,在中国民间舞蹈法发展的脉络来看,民间舞蹈是舞蹈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1]。其中,图1是中国民间舞蹈的类型,在《辞海》中,对于民间舞蹈具体如下解释,民间舞蹈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具有一定风格的传统舞蹈。对于大多数的载歌载舞,其表演性质和群众的自娱自乐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其是民间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同时,宫廷舞蹈以及古典舞蹈和民间舞蹈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二)民间舞蹈中的特征

第一,民间舞蹈剧非语言文化特征。民间舞蹈作为一种表演性艺术,将人作为载体,从而创作出具有动态的舞蹈形象。与语言文字相比,民间舞蹈通过将人体的动作形态和声音等,将舞蹈文化进行传承[3]。第二,传承性。在某种特定环境下,民间舞蹈在群众中传承,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劳动和生活等方面都有民间舞蹈的体现,尤其是在劳动过程中边舞边劳动,进而使得歌舞与劳动形成统一的整体。同时,我国作为拥有多个传统节日的国家,在节日中会有不同形式的歌舞活动,向人们呈现舞蹈文化。第三,文化特征。艺术是生活的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间舞蹈有了全新的认知,民间舞蹈有着在道具、服装革舞台设计上得到进一步完善,使得民间舞蹈发生了变化。然后舞蹈家对民间舞蹈进行改编和加工,从而确保民间舞蹈形成独立的学科,升华民间舞蹈艺术,体现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4]。

二、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现状

(一)未能充分体现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

对于民间舞蹈而言,是中华民族文化和风俗的沉淀,所以民间舞蹈拥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但是,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未能充分体现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因而没有有效的将民间舞蹈民族文化背景以及生活习俗等向学生传授,从而对民间舞蹈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舞蹈教学乐器欠缺

普通高校在开展民间舞蹈教学期间,必须应用到舞蹈教学乐器,所以限制了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在实际教学时,常常存在欠缺舞蹈教学乐器的现象,导致学生对民间舞蹈的节奏、动作要领等未能有效的掌握,所以学生没有领略到民间舞蹈的核心内容[5]。

(三)对学生舞蹈文化培养的力度不足

从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现状来看,部分高校在教学时,对学生舞蹈文化培养力度不足,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精力用于向学生传授民间舞蹈的技巧和相关技术等,然而忽视对学生舞蹈文化的培养,所以在教师只是注重学生对于民间舞蹈组合的训练,却忽略了表达民间舞蹈内涵的教学,从而未能实现对学生民间舞蹈文化素养的有效培养。

三、有效解决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充分体现民间舞蹈教学的内涵

普通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对民间舞蹈教学有全新的认知,为了有效解决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充分体现民间舞蹈教学的内涵,从而对在民间舞蹈教学时存在的没有体现内涵的问题予以解决。因此,普通高校在实际教学期间,应当将民间舞蹈的内涵有机的渗透出来。由于民间舞蹈不但体现民族特色、文化信仰和生活等内容,而且对民族精神、文化和艺术等进行有效的传承,所以普通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期间,必须使学生在学习民间舞蹈时能够感受到民族舞蹈和文化的内涵。同时,学生掌握了民间舞蹈的不同艺术风格,并从中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乐趣[6]。总之,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传授知识时促进学生对民族精神有深刻的了解。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需要合理的运用教学资源,利用多渠道促进学生对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有深刻理解,然后通过优美的舞姿体现不同民族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等。

(二)创新教学方式

由于民间舞蹈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应当创新教学方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幽默的语言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舞蹈。在学习期间,学生比必须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然后学生发挥其协调能力和创造力,在学习和训练民间舞蹈时,对不同类型的民间舞蹈进行学习,通过反复训练掌握民间舞蹈的要领,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最终实现对民间舞蹈的创新。另外,普通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时,教师可以遵循一定的原则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在“用意念而舞”的原则下,在对民间舞蹈动作进行分析的同时,应用创新性和幽默等语言进行教学,使得民间舞蹈教学不枯燥,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提升学习兴趣,而且对民间舞蹈的民族和文化等有深刻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普通高校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效果[7]。

(三)加大赏析力度

为了提高民间舞蹈教学质量,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通过加大赏析力度,促进学生对民间舞蹈进行深入思考。教师带领学生参加风俗节庆活动和观看民间舞蹈表演等,学生在赏析民间舞蹈表演时,将所以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而提高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四、结语

我国作为幅员辽阔的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因而有着文化的沉淀,不同民族相互交流和融合,使得所创造的民间舞蹈具有独特的内涵,并以丰富和多元化的内涵呈现出来,有着浓厚的民族精神和色彩。由于地区地域和风情的差异性,所以不同地区的民族舞蹈教具有其独特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普通高校在民间舞蹈教学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不足之处,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温笑杰 单位:肇庆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赵永琳.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J].戏剧之家,2015(4):235-235.

[2]袁莉.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牛菲.对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大舞台,2011(8):248-249.

[4]李琼.普通高校中国民间舞教材建设探讨——兼述舞蹈身体语言[J].湖南社会科学,2012(1):214-216.

[5]贾琳.普通高校艺术类舞蹈专业中“民族民间舞”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4(5):160-161.

[6]陈乐.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分析[J].时代教育,2015(3):263.

[7]普慧.关于普通高校民间舞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33-234.

第三篇: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加强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高校的舞蹈教学之中,可以在提高学生舞蹈文化素养以及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他们的舞蹈技术,让其在舞蹈中体验到美的享受,为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坚实的艺术基础。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内涵

在20世纪70年代,合作学习模式由美国的教育学家戴维德•科诺特斯提出,并在他的实施与推广下,合作学习模式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和运用。对于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内涵,不同的专家学者们都持有不同的解释,但结合所有解释中的共同点来讲,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在学习任务颁布之后,将学习者分为不同的小组或是团队,然后各个小组或是团队中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进而达成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模式。将合作学习模式应用到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出来,在教学课堂中形成了一种相互合作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技能。

二、合作教学模式应用到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基本要素

(一)明确个人的学习任务

在将班级中的学生进行科学划分之后,为了避免出现小组内的成员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或是不知道该做什么等等类似现象,老师必须要明确各个成员的学习任务,也就是说,要想完成最终的学习任务,小组内的各个成员都应该进行适当的学习任务分配,以此建立他们各自应当承担的学习责任,同样,舞蹈老师在进行小组成员任务划分的时候,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任务的划分要具备合理性。依据每个学生的自身的特征,给予其相应的学习任务,这样既利于学生完成属于自己的分配任务,也有利于促进小组学习任务的全面完成。其次,老师要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随机的任务抽查,通过抽查,既可以杜绝个别学生存在偷懒的现象,同时也可以检查学生完成分配任务的质量。最后就是依据小组成员的表现,选取表现最好的作为小组内的检查者,让其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和监督小组内的其他成员。

(二)加强学生社会技能的提高

学生在进入各自的小组之后,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他们需要跟小组内的其他成员进行相互间的交流、讨论等等过程,要想提高小组学习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那么舞蹈老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社会技能的提高,社会技能本身就是区别于学生知识结构外的另一种必备能力,而且作为一名舞蹈人员,单单具备舞蹈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日后需要面对的是观众,所以还应该需要具备相应的社会技能,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舞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社会技能培养的时候,也要结合小组内各个成员的特征来进行相应的社会技能培养,以此让他们能够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经过相互合作之后,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采取学生互评的学习模式

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课堂上一般都是老师在教,对学生的学习表现也一直是由老师来评价的,这样的形式下就非常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所以,基于合作学习模式下,舞蹈老师应当加入学生互评的学习模式,各个小组内的成员可以进行相互间的评价,这样既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各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们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为了避免学生互评中存在一些个人的情感因素或是敷衍了事等等的现象,舞蹈老师要事先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其意识到自己的评价对其他学生的重要性,并且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

三、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1.要以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最终目的。舞蹈老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的时候,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基础情况,既要能够包含舞蹈的基本知识,也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同时更要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选择教材内容的时候,舞蹈老师可以依据自己的能力来编制特色化的教材内容,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教材,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调动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导他们舞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远比得到最终答案要重要得多。”所以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多加思考,多加提问,要加强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的提高,而这也是合作学习所该具备的基础条件。合作教学模式只是高校舞蹈教学的一种应用手段,而促进学生舞蹈知识以及舞蹈技能的学习才是最终的目的,那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首先去积极参加,然后要加强对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分享彼此的学习方法,最终才能共尝合作的胜利果实,这其中学习目标的顺利完成也需要舞蹈老师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教育。而且老师也需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

2.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传统的师生关系基本都是老师占据主体地位,课堂上都是老师在讲课,而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被调动出来,这样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所以应当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所谓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舞蹈教学中的所有重心都放到学生身上,这样就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在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过程中,舞蹈老师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推动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但如果单纯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利于舞蹈的学习,对老师的主导地位也要有明确的体现,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老师要做出及时的帮助,而且对于学生取得一些进步与成绩,老师也要加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在舞蹈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部对高校舞蹈教学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在舞蹈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加强舞蹈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那么首先舞蹈老师就要更新教学观念,加强自身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选取教材内容的时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严格地筛选和更新教学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舞蹈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引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外,遵循舞蹈开放性的特征,在舞蹈教学的时候要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管是在社会学,还是教育技术上,都非常适用于高校中的舞蹈教学,在合作的学习模式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舞蹈知识和舞蹈技能,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社会技能。因而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有利于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出高素质的综合型舞蹈人才。

作者:李卓 单位:白城师范学院

第四篇:高校音乐舞蹈教学制约因素及对策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音乐盛行之风越来越浓,人们对音乐的热爱程度越来越高,为迎合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而舞蹈作为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我国当前高校音乐舞蹈教学来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音乐舞蹈教学存在诸多不足,不利于专业性音乐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我国当代社会人才培养的地方,在高校音乐舞蹈教学中,为了向社会培养更多的音乐复合型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音乐舞蹈教学,要做好教学改革工作,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投身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一、高校音乐舞蹈教学的制约因素

1.传统教学模式的制约

就我国当前高校音乐舞蹈教学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机械式的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课堂上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

2.学生自身的因素

对于高校音乐舞蹈专业来看,舞蹈是通过动作来表现的,而学生自身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音乐舞蹈教学效果。就当前高校学生来看,学生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舞蹈训练,学生自身的条件、肢体的协调能力比较差,肢体僵硬,很难将舞蹈的艺术性表现出来。同时,由于学生韧带没有打开,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受伤,使得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3.学校方面的因素

就目前来看,高校对音乐舞蹈教学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是开设了音乐课程,没有开设相应的舞蹈课程,使得学生却好舞蹈训练的机会;其次,舞蹈是由动作来表现,而现阶段高校音乐舞蹈教学环境存在很大的不足,音乐舞蹈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教材,就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解说,学校没有为音乐舞蹈教学配置相应的设施、场所,进而影响到音乐舞蹈教学有效性。

4.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作为学生引路人,专业的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就目前来看,专业的音乐舞蹈教师比较匮乏,现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重教轻学,没有结合音乐舞蹈专业来进行教学,进而影响到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提高高校音乐舞蹈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教学观念的转念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了,而在高校音乐舞蹈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加大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要结合音乐舞蹈课程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学生的锻炼

学生既是高校音乐舞蹈教学的主体,同时也是音乐舞蹈教学的对象,如果自身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音乐舞蹈教学的有效性。故此,在高校音乐舞蹈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舞蹈训练。要注重学生的日常训练,进行一些基础技能的训练,如形体训练,将一些基本的动作教给学生,让学生及爱情那个日常训练,逐渐打开学生自身的韧带,增强学生的肢体柔韧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坚持从易到难的原则,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对音乐舞蹈的兴趣,掌握专业的音乐舞蹈技能。

3.加大投入

高校办学宗旨就是教书育人,而高校音乐舞蹈在培养当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方面有着重大作用,为了更好地培养复合型音乐人才,高校就必须加大投入。首先,要为高校音乐舞蹈教学配备教学场所,如舞蹈室、乐器室等,为高校音乐舞蹈教学提供保障;其次,要加大投入,配备先进的设备。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音乐舞蹈教学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专业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之,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不利于学生音乐舞蹈专业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舞蹈水平,在高校音乐舞蹈教学中就必须注重专业教师队伍的培养,为高校音乐舞蹈教学培养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对内,学校必须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加强教师队伍职业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对外,高校必须引进专业的音乐舞蹈教师,为音乐舞蹈教学提供保障。作为教师,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不断学习,进而为教学服务。另外,学校应当采取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5.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化的时代里,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了,多媒体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与一身,在我国现代教育事业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高校音乐舞蹈教学而言,单纯的依靠知识的讲解是很难让学生消化专业知识,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多媒体,学生可以观看到专业的音乐舞蹈表演。同时,通过多媒体,教师可以将舞蹈动作进行分化,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专业的音乐舞蹈知识和技能,进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6.充实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围绕教材来开展教学,教材上怎么说,教师就怎样教,而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很难提高兴趣。对于音乐舞蹈来讲,音乐节奏感非常重要,为了培养专业的音乐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前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取音乐素材,将其传授给学生,要从舞蹈音乐、舞蹈伴奏和舞蹈动作三个方面综合入手,只有不断充实教学内容,才能满足学生多节奏感的现代舞蹈需要。

三、结语

高校音乐舞蹈教学在培养当代社会专业的音乐人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音乐而言,舞蹈是提高音乐影响力、表现力的重要手段,是音乐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为了向我国现代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性音乐人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注重音乐舞蹈教学,要积极的转变观念,从基础教起,循序减低,打好学生的舞蹈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

作者:黄莉 单位:铜仁学院音乐学院

第五篇:心理暗示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高校舞蹈教学由于其具备舞蹈、形体和音乐三大特征,而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把心理暗示法应用于舞蹈教学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但是通过笔者对当前高校中舞蹈教学现状的调查可以发现,虽然不少高校在舞蹈教学中引入了该方法,但仍然存在引入方法不当等问题,我们唯有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给予纠正,才能够使心理暗示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一、高校舞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态度消极。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进入高校的门槛越来越低,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进入高校学习,但是很多高校在教育制度上还停留在以往学生人数较少时的状态,对学生疏于管理。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后,由于和高中的管理模式落差过大,而无法树立明确的目标,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习都产生了消极态度,尤其是对于舞蹈学科的态度,更是消极。更有甚者,整日沉迷于游戏、上网等活动,认为舞蹈学科不重要而逃课。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误区。高校对于教师的管理制度与中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通常情况下,高校对于教师的管理过于松散,加之学生对待舞蹈学科的态度不积极,因此很多舞蹈学科教师在刚任教时非常负责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学生越来越放纵,在课堂上也是疲于应付,根本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学生的消极和教师的应付形成了恶性循环。

(三)学生家长不支持。当今社会中,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点多停留在传统的教育观,以成绩来判断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由于舞蹈教学在高校中一般是作为公选课,这就导致了学生更多地关注专业课的学习,而对以舞蹈为代表的选修课持冷漠态度,这也使得高校的舞蹈教学形同虚设,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二、心理暗示法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放松机制的运用。研究表明,人们处于紧张状态时,自身的肌肉和骨骼也会处在紧张状态,表现出声音颤抖、身体发冷等状况。当人在积极运动时,积极的因素便会通过肌肉和骨骼传递给大脑,导致其兴奋程度提升,此时,大脑又会反作用于肌肉和骨骼,对其舒展性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在体育运动开始之前都会做一些热身运动,希望能够更好地完成体育运动目标便是运用了此道理。所以广大舞蹈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此原理,在课程开展之前带领学生做好放松预热运动,保证学生的肌肉和大脑处于放松的状态,此时学生的放松意识强烈,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使学生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受到积极的影响。

(二)情绪控制机制的运用。笔者通过自身舞蹈教学经验发现,有的学生在舞蹈教学课堂上进行练习时,会出现紧张情绪,这些紧张情绪来源于多个方面。例如有的学生自尊心强烈,对自身的要求过高,当遇到比自己表现好的同学时,就会变得紧张焦躁;有的学生对于动作的领悟比较慢,他们在练习时跟不上大部分同学的节奏而产生紧张的情绪。学生的舞蹈学习程度,和自身的条件是分不开的,一些先天条件较好的学生节奏感强、柔韧性好,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但是也会由此引起其他同学的紧张情绪。此时,教师要采取适宜的措施,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消除这种紧张情绪。一般来讲,教师可以把音乐节奏放缓,使学生跟着轻缓的节奏慢慢练习,逐步缓和紧张的氛围。学生的情绪通过其面部表情可以展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舒展表情,多多微笑,进而放松心情。

(三)注意力控制机制的运用。在舞蹈教学中,良好的心理暗示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场地和器材的选取,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语言风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结语

在提倡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今天,高校的舞蹈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广大教师要注重心理暗示法的运用,从放松、情绪控制、注意力控制等方面对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舞蹈的教学效果。

作者:徐慧琳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第六篇:高校舞蹈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一、舞蹈文化素质与文化渗透

(一)舞蹈文化渗透的含义

何为舞蹈文化渗透?其实这是一个不难理解的定义。文化渗透,就是如何在舞蹈教学把舞蹈文化也传播下去,这与文化素质的培养是相似的。在如今的高校舞蹈专业中,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就是指除了专业素质以外的文化素质、艺术素质、思想素质、情感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等等。而这些除专业素质以外的综合素质,刚好又是高校舞蹈教学中所忽略的。文化素质,就是对与舞蹈有关的其他多种文化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舞蹈文化、音乐文化、艺术文化等等。思想素养就是指一个人的“三观”,包括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知识素养就是指自然科学知识修养和艺术理论知识修养等。情感素养是指舞者思想情感的表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舞蹈是一门通过舞蹈动作来实现传情达意的艺术,也可以说是“以动传情”,没有情感的舞蹈表演是毫无吸引力的,因此培养舞者的情感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之所以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其实最终目的也是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简单来说,如果再不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是很难满足当前的实际需要的,对舞蹈事业的发展是会有所阻碍的。

(二)舞蹈文化素质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的高校舞蹈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大多从理论知识和技术、技巧进行培养,而忽略了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是舞蹈教学的一个缺口。其实,舞蹈综合素质的培养是能够促进舞蹈教学的发展的,试想,我们从人文素养、情感素养、思想素养等方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对舞蹈艺术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有利于促进他们的专业素养发展的。因此,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着的。

二、提高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是提高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也是关键的第一步。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而且要提高与舞蹈艺术有关的其他科目的文化知识,如音乐知识。要想丰富学生的舞蹈文化知识,可以从舞蹈鉴赏课着手。鉴赏课,其实就是注重“观看”和“欣赏”,正因为这不是实践,因此很多教师认为这种课不重要,甚至认为这是很空泛的课堂。但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舞蹈鉴赏课的真正意思并不是仅仅限于让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复制和模仿,更多的是一个思维活跃和引申的过程。当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采取一边看一边讲一边议论的形式,让学生居于主体动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除此之外,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舞蹈与音乐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整体,但当这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便成为了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结合、互不分离的。可以说,没有音乐的舞蹈是不完整的舞蹈。音乐素质的培养在舞蹈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时候,同意不能忽略音乐素质的培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推动我国舞蹈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舞蹈人才,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下手。舞蹈源于生活,最终也回归到舞蹈生活中,因此舞蹈教学必须不断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居于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发展。当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其专业素质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双赢的局面。

作者:王晓丽 单位: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第七篇: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条件,在自己周围的生活中对研究主题进行选择。再借助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使学生获得舞蹈知识和舞蹈技巧,同时培养学生们对待舞蹈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其中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来改变当前高校学生学习舞蹈的方法,让他们接受更好的舞蹈教学。

一、把握思想,分析高校舞蹈研究性学习环节

在普通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运用需要将专题研究单元穿插在舞蹈教学之中。专题研究在实际操作中与学习性研究类似,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首先进入问题情境,其次进行实践体验,最后是表达交流。但是,研究性学习在选题的范围上与专题研究存在着不同之处。选题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根据舞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选择,这种方式需要考虑学生的综合情况,看他们适不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二是在实际生活中结合教材进行课题的选择,这样的课题一般比较大,但是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因此,普通高校的舞蹈教学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将研究性学习的思想渗透到舞蹈课堂上。课堂是学生学习舞蹈的主要场所,因此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是教师要能够把研究性学习思想渗透到课堂舞蹈教学的方方面面。需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础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就是学生通过独立学习,发现自身的问题并进行解决来掌握舞蹈知识的方法。舞蹈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也就需要为学生进行探究做好准备工作,通过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主动性来实现研究性学习思想的渗入。

二、展示作品,激活高校舞蹈研究性学习方法

教师将学生们分成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以及对舞蹈作品的领悟通过一定的形式与大家互相交流。例如可以通过展示作品、的方式,或者是多媒体演示等,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进行成果分享的积极性就可以。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要进行适当的、及时的评价,这样的评价与一般的测验考试不同,它的目的是鼓励学生。通过让学生理解研究性学习是为了让他们浅谈普通高校舞蹈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赵静对舞蹈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而进行的学习过程。研究性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舞蹈修养,增加他们对舞蹈的情感体验。在原则上,教师评价学生应当以激励鼓舞为主,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们学习舞蹈的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价,对他们的成果进行鼓励性的点评,将好的作品共享给大家。通过成果共享,学生们可以发现自己在舞蹈学习中的优点和才能,从而进一步增加他们对于舞蹈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评价的标准上,教师不应该坚守传统,应当更加开放,抛弃片面的唯一化标准。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求同存异,借以恰当的评价方式,俯下身段,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角度去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三、合作研究,提升高校舞蹈研究性学习成效

当前的大学生课外知识获取渠道越来越丰富,知识储备也相应越来越多,对舞蹈知识的获取也就越来越方便。甚至有时候学生所了解的舞蹈知识不比教师少。当每个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选定之后,学生们就会着手进行准备,上网或者去图书馆查询资料等。教师提供的查询网站会比较受学生青睐,多数学生会优先考虑教师提供的资源。学生们在舞蹈知识的之中遨游,大量的信息使得他们不停地在吸收舞蹈知识,不断开阔自己的眼界。例如,歌曲《渴望春天》传达的是莫扎特对幸福和光明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坚定的信念。再加上其他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欣赏音乐舞蹈的水平,形成良好的欣赏音乐舞蹈的习惯。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教师都应当是学生学习舞蹈的推动者和引导者,通过学生小组内的合作研究以及小组之间的合作研究,他们对自己遇到的舞蹈问题首先会主动去解决,只有当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才会求助他人。这样一来,学生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激情被点燃,为高校舞蹈教学不断提供新鲜的学习源泉。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合作使得这种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舞蹈知识。总之,研究性学习就要关注大学生的综合发展,尊重学生个性,教师要为学生在舞蹈发展的道路上提供更多的帮助,将研究性学习在高校舞蹈教学中顺利地进行下去。

作者:赵静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

第八篇: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引入现代舞的意义

现代舞是上世纪末传入我国的一种新兴舞种,具有灵活多样、时代感强的特点,快速收到年轻人的青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代舞中的一些艺术元素强调对生命、精神的赞赏,更能够与人们产生共鸣。现代舞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学中,可以说存在一种必然性。

一、现代舞发展现状

现代舞起源于欧美,主要是为了挣脱芭蕾等传统舞蹈形式的束缚,而创造的一种新型舞种。现代舞没有像芭蕾舞一样的高标准、高要求,甚至不需要专业的道具、服装,成为了以后总自然节奏演绎的表演形式。现代舞强调身体动作表达精神意识,不需要过多高难度的动作,也不需要特别的技巧,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我国是20世纪末才引入现代舞,但是由于现代舞强烈的时代感以及灵活性,在短时间内风靡全国。同时,现代舞具有创造性的特点,是年轻人展示自己梦想的重要表达方式,收到广大年轻人的喜爱。在我国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舞蹈教学改革逐渐意识到人的主体地位,引入现代舞迎合年轻人的兴趣,对提升舞蹈专业质量,促进学生舞蹈水平提升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引入现代舞的方式

目前,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引入现代舞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现代自由理念的引入以及引导理念的引入。一方面,现代舞在创造的时候,就被冠以自由舞蹈的称号,引入舞蹈教学中,主要是强调学习舞蹈相当于自主舞蹈,突出了学习者的自主性,透过舞蹈去表达自己对现实的看法,舞蹈不会受到地点、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传统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往往强调统一、标准的动作规范,导致学生学习热情较低。引入现代舞的自由理念,能够拜托标准动作的束缚,帮助学生将内心的情感通过舞蹈表达出来。另一方面,现代舞强调自我思想,这一思想引导舞者完成相关的动作,通过舞蹈动作表现舞者内心的思想与情感。引导理念是现代舞中重要的思想,也是独立思维模式的一种,侧重与对舞蹈动作的创造,而不是模仿。将引导理念引入到高校舞蹈教学过程中,符合素质教育理念,通过安排学生观察和体验社会,让学生用情感融入到舞蹈中,不断的创造舞蹈动作,提高舞蹈的情感性。

三、现代舞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的引用意义

1、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高校学生可谓是天之骄子,是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不仅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职业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面向社会、展示自我的能力。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引入现代舞,指导学生用思想控制动作,引导动作,舞蹈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形式化、标准化,学生不用拘于形式,在进行必要的基础训练后,能够通过舞蹈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将自己的舞蹈思想、个人情感展示出来。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舞蹈学习的自信,让学生更大大胆的面对生活和学习,提升了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另外,在舞蹈展示过程中,促进了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沟通,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也对自身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2、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现代舞随意性较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需要考虑动作、环境等,可以说环境与动作对现代舞的学习影响较小,学生能够通过现代舞表达自己的内心,体现了现代舞的自由理念,这也正是大学生所向往的理念。现代舞融入到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不用枯燥的学习特定的动作进行表演,在表达自己情感与思想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舞蹈技巧外,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创造来进行,向学生传递了一种自由思想。现代舞表演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通过现代舞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意识,对其进行的学习与生活具有巨大的帮助。

3、有助于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培养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艺术形式涌现出来,传统的艺术形式、理念等与外来艺术发生强烈的碰撞,一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发生扭曲变形。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引入现代舞,能够利用现代舞的表演,引导学生对真实情感的渴望,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现代舞主观性较强,在学习和表演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将纯净、善良的品质展现出来,不能将现代舞当做是一种宣泄不良情绪的工具。学生通过现代舞学习,更加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端正自己的审美观念。

4、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通过相关调查现实,高校大学生课余生活大部分都花费在网络游戏中,无论在思想上还是精力上,都给大学生造成极大的负担,也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现代舞在青年人群体中具有较好的基础,学生对现代舞具有浓厚的兴趣,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利用现代舞培训、表演、比赛等各种形式,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还能起到增强学生体质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组织一些小型的现代舞表演,让学生在舞台中进行展示,让现代舞教学得到升华。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校舞蹈教学改革中引入现代舞,能够有效的提升舞蹈教学质量,这与现代舞灵活性、时代感强的特点分不开。将现代舞自由思想以及引导理念融入到高校舞蹈教学中,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我表达能力、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还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刘声超 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第九篇:高校舞蹈教学改革

一、高校开设舞蹈教学课程作用

(一)塑造大学生的形体美

大学院校作为我国高等学府的主要教育场所,所传授的教育不仅要能够体现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致力于培养高素质、高修养的综合性人才,促使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气质、风度都要出类拔萃。而舞蹈教育对于大学生气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蹈教育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形体美,矫正大学生的站姿、走姿,在丰富大学生课程的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将大学生的形体美、气质美充分的表现出来,展现大学生的独特魅力,因此,在高校中设置舞蹈教学课程对于大学生的形体和气质有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舞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能过有效的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尤其是在集体舞蹈的学习中,舞蹈动作的统一性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学习中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良好的性格,同时,舞蹈动作和欢快的节奏,都可以令人心胸开阔,能够有效的陶冶情操,可见,舞蹈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现如今,我国的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很多院校还是继承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性,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对舞蹈课程的兴趣培养。其次,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很多高校在设置舞蹈课程时,没有充分的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传统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在毕业之后缺乏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不能够充分的运用到就业岗位中,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课程设置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从目前各大高校在舞蹈课程的设置来看,很多高校对于舞蹈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专业训练课程的设置,对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从舞蹈课程的编排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对学生专业舞蹈技术的训练和培养,促使学生掌握专业的舞蹈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基础课程的教育,只有将所学的专业技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才能够真正的体现大学生的专业素质。

(三)师资团队建设缺乏

舞蹈教学作为一种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而从我国各大高校的舞蹈专业的教师团队来看,舞蹈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缺乏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首先,缺乏教学经验。现在的舞蹈教师很多都是聘请的歌舞团工作人员,这些舞蹈教师大多数是兼职,而且教学年限较短,缺乏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是针对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运用的不够娴熟,只能对学生提供专业舞蹈技术的指导和示范教学。其次,缺乏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很多高校的舞蹈教师由于年龄较大,在长期的舞蹈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而对于现代化的舞蹈教学理念还没有充分的认识,缺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由此可见,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师资力量建设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的质量。

三、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对策

(一)创新教学理念,开展多元化教学

首先,创新教学方法。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某个类型舞蹈的起源、发展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舞蹈,感受舞蹈中的文化和历史,进而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舞蹈学习的求知欲。其次,多元化的舞蹈教学理念。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在舞蹈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合理的优化教学理念,一方面对于学生而言舞蹈不仅是一项技能,更是未来的谋生之路,因此,对于学生的舞蹈教学要充分的认识到舞蹈教学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在舞蹈专业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英语、高数、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素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以适应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

(二)优化课程设置

针对舞蹈课程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在舞蹈教学改革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置:第一,完善理论教学课程设置,对于舞蹈教学中的理论课程设置,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对专业理论教学的课程设置,例如舞蹈教学、舞蹈编导等理论课程。第二,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应该合理的设置一些多媒体教学课程,丰富舞蹈教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舞蹈教学的效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高校的舞蹈教学改革中,拥有专业的师资队伍能够有效的提高舞蹈教学的质量,加强高校舞蹈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于舞蹈教师的引进要注重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吸收,融入一些新鲜的教学理念和教师队伍,将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互融合,丰富教师队伍。其次,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舞蹈教师也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学校之间进行舞蹈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借鉴其他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有效的提高师资力量,完善师资力量建设。

四、结论

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得到各界舞蹈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通过论述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结合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加强,以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理念,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作者:李雨轩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第十篇: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研究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高校舞蹈教学有着鲜明的传统教学特征。在师生关系上,呈现出传授和服从的关系。在教学主体上,以教师为活动主导,学生则为单向性接受方。在教学方式上,以教师指导为主,实践环节较为薄弱。这与高校舞蹈专业重视实践性不符,也违背了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原则,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创新的过程中,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高校非舞蹈专业的舞蹈课程主要面向一年级、二年级学生,加之制约教学计划的因素较多,如师资力量、现代教学设备等均会给教学计划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此一来,不仅舞蹈教学时间短,课程教学计划也非常不确定,以至于学生很难通过1—2学期的学习有效提升自身舞蹈素质。尽管也有部分高校会针对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开设选修课程,但还是以传统舞蹈教材为主,课时量少,课程内容不具备时代感,导致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积极性。而综合类大学的舞蹈专业教学,也存在严重的专业课时量不足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不科学

当前,在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以示范性教学、灌输式授课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通常是教师讲授舞蹈动作、步骤的相关要领,学生则在音乐背景下进行多次练习。这种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沉闷,学生以模仿和重复性动作练习为主,使得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受挫。加上师生互动、合作较少,学生的舞蹈学习思维以被动型接受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专业精神,也使得高校舞蹈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教学方法的不科学,降低了学生舞蹈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高校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教学内容不新颖

大多数高校舞蹈教育缺乏深厚的科研能力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不考虑实际情况,直接照抄或照搬某些专业舞蹈学院,致使舞蹈教育内容相对陈旧,没有创新性。如此一来,既难达到本校的舞蹈教学目标和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舞蹈学习需求。例如,普通院校的学生并没有经过长期训练,舞蹈基础较差,但教师没有结合生源情况与个体化差异安排教学,在单一教学内容和模式下,学生就很难真正学到舞蹈精髓。同时,如今高校学生主要是“90后”,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够学习富有时代性的舞蹈,如街舞,但高校舞蹈教学对此涉及很少,因而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充分满足其舞蹈学习需求。

(四)评价体系不完善

一般来说,舞蹈教学评价是一种终结性评价,其评价时间主要集中在期末,评价内容多为舞蹈技能。这样一来,学生为了获得高分,就会全身心地学习舞蹈技能,而忽视舞蹈审美能力与情感素质的重要性。但是,就算学生通过训练提高了舞蹈技能,这样的舞蹈也是没有灵魂的,不利于学生舞蹈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再者,现阶段的舞蹈评价都更注重结果,很少会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学习态度和舞蹈情感,换言之,没有加强学习过程的评价,所以,很难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舞蹈学习成果,也会对学生舞蹈情感、舞蹈素质的塑造产生不利影响。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运用

(一)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思想

通常,随着知识、阅历和年龄的增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体意识会逐渐增强,颇具标准性、单向性的舞蹈教学理念无法充分迎合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所以,高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舞蹈教学思想,使之能够落实到各个舞蹈课程和教学环节当中去。对此,教师在设计舞蹈教学方案、确定舞蹈教学计划的时候,都应当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合理优化教学方案和教学手段,以便学生能够通过舞蹈课程感受到舞蹈的动感魅力,从而有效提高其学习舞蹈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二)引导学生欣赏舞蹈的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

舞蹈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它需要组合人体姿态、肢体动作才能形成舞蹈语言,同时,舞蹈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人们的现实生活与内心情感。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高校有必要引导学生合理欣赏舞蹈的美,使其能够通过这种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感受到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潜移默化地感化自己的心灵,提升自己的舞蹈情操和审美能力。舞蹈的动作美能提高舞蹈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舞蹈的艺术美能陶冶学生的舞蹈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舞蹈的表演美能震撼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对舞蹈作品的审美能力。为了充分发挥舞蹈美的积极作用,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科学展开舞蹈教学。例如,倘若学生对舞蹈有独到的见解,思想境界也较高,教师就可以直接安排学生观赏舞蹈作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对舞蹈作品的认识和见解,以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并在多元化理解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与审美能力;如果学生对舞蹈的认识不足,思想境界较低,教师则需要加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学习,适时引导学生欣赏舞蹈的艺术美和表演美,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常规课程掌握基本功,并在舞蹈艺术和舞蹈作品的熏陶下,逐步提高舞蹈情操和审美情趣。

(三)加强舞蹈情感教育,深化师生关系

要提高高校舞蹈教学有效性,不仅要训练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舞蹈动作,还要充分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因为只有在加强肢体训练的基础上,设法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理解力,学生才能充分发挥出舞蹈的极致感染力。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适时开展舞蹈情感教育。具体来说,教师要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关系,共同参与到舞蹈教学、交流和合作中,增加和学生的情感沟通,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情感观,确保学生有清晰的逻辑和饱满的热情,能及时、合理调节消极情绪,从而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舞蹈教学效果。

(四)完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指引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及时有效的反馈信息是做好舞蹈教学评价的基础条件。通常,反馈信息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考核与观察,其二来自学生的主动反馈。可见,单靠教师的考查是无法对舞蹈教学情况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的。而且,如果在评价实践过程中发生教师评价失当的情况,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师进一步开展舞蹈教学。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做好日常教学过程和阶段性教学结果评价的基础上,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适时指出学生错误或不合理的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主动反思,对自身的学习态度、舞蹈动作等进行评价,进而更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三、结束语

现代舞蹈教学范文篇10

1.教学面较窄虽然民族舞蹈已经进入了中小学美育教育之中,也普遍形成了各校的特色教学形式。但仍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教学模式单一、学习内容陈旧等问题。在调查中发现,民族自治区域更愿意倾向于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教学,对其他民族的舞蹈教学几乎成为空白。在教学过程中也更侧重于技巧的学习,对民族文化特色感受以及人文个性关怀并没有深刻体现。如打击相关的舞蹈不胜枚举,但“安塞腰鼓”和“英歌舞”所展现的就是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情绪表达、寓意内涵、感情氛围等方面的细腻表现也不尽相同,如果只是一味的教授技巧和形式,不融入自身感情,是难以展现出舞蹈的艺术欣赏价值的。

2.教学资源配置相对不合理由于民族舞蹈进入日常教学的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师资配备、教学资源完善方面就显得美中不足了。大多数学校都更愿意将教学设备配备给文化课程使用,因此民族舞蹈教学在根本上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接受,也缺乏社会支持。这就导致教学设备配备盲目,并不能完全符合民族舞蹈教学的特殊要求。另外,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大多只讲授传统的舞蹈内容,并没有与现代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也同样反映出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民族舞蹈教学者的终身教育和培训机制过于薄弱,直接导致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

3.受到现代舞蹈艺术冲击严重一个民族的舞蹈蕴含着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内涵,但由于近年来现代舞蹈的冲击,许多学生都喜欢去学习比较时髦的拉丁、街舞、爵士,淡化了民族艺术的独特韵味。尤其是当代公众媒体所进行的比赛中也忽视了本土文化的核心力量,因此造成参赛作品“现代化”浓郁的风潮。大部分热爱舞蹈的学生都以学习现代舞为主,而民族舞蹈更像是少数民族区域学生才应该具备的特殊功力,因此如何在具备现代舞蹈技巧时代感的同时巧妙地融入民族性情感韵味的展现;怎样用创新形式彰显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成为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4.难以被家长与学生接受大部分家长认为学习首先要以文化知识为主,在打基础的阶段更应该全身心投入到知识系统的建立。在家长会进行调查问卷后,大多数家长表示健身形式有很多,体操简单易学没必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民族舞蹈。同样的问题也被学生们难以理解,他们觉得我们又不去参赛,学习已经很累了还要花费精力去记舞步、动作、要领简直就是无用功。这种现象就使得民族舞蹈课程难以开展,对艺术形式发展也造成了相应阻碍。

二.中小学民族舞蹈教学途径研究

1.增强舞蹈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在中小学的民族舞蹈教学中,经常会看到它只是片段的、不连贯的教学。多以大课间活动进行为主,全校的舞蹈教学也采取单一形式。我认为舞蹈学习是系统的完整的,这样才能体现舞蹈的感情韵味。经过走访和研究后,发现班级开展民族舞蹈学习可以采取选课制度,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将课程分为主要几类。在课间操和体育课程时,爱好相同的学生就可以自由组成班集体进行课业学习,这样首先我们能够发现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擅长领域,也能够增强他们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鼓励学生学习民族舞蹈,体味民族文化风情民族舞蹈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扣上了“老土”的帽子,作为一名教师,引导学生体味民族文化风情十分重要的。我们可以播放一些国际比赛中民族舞蹈饱受欢迎的视频实例,也可以引导同学们去发现民族地域、服饰、环境地貌的独特美感。其次教师可以向同学们展示西方表演学习中国文化的案例,让他们形成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内涵和认知能力。老师可以在日常学习之余就开展“绘声绘色”活动,具体内容就是从歌舞、服饰、道具、习俗等方面进行大比拼,比如,拿一面壮族铜鼓做道具,让学生了解它的历史,铸造工艺,鼓上的花纹造形等。再让学生分组比拼,围绕着铜鼓自编铜鼓舞蹈,学生们一敲起铜鼓啷啷上心,捶捶振奋,舞蹈催人向上;一停下来,他们细阅鼓纹图案,精美绝纶,思寻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只有了解各民族文化内涵知识,并在舞蹈中体现出情感共鸣才能真正获胜。这项活动使得同学们在很大程度上了解了民族文化,也挖掘了许多同学的个人天赋。这样的活动形式既鼓励了学生学习民族舞蹈的热情,也让他们体味了民族文化风情,何乐而不为呢?

3.培养学生对民族舞蹈的鉴赏能力,提高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那么如何产生兴趣呢?首先就要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开始。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校际连接等手段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神秘色彩,选择一些舞蹈形式个性、节奏感明显的音乐来提升学生兴趣。除此之外,还可以向学生们展示民族服饰的颜色绚丽、款式丰富,使这种浓郁的服饰文化应成为吸引他们探索民族文化的精髓。还如,排壮族的《绣球舞》,有精美的绣球在手,歌仙刘三姐的传奇故事,优美的山歌吸引学生,提高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排傣族舞时,就可以先从傣族人民居住环境、孔雀的灵动美丽入手,再配以模仿形式的傣族舞蹈,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提高民族舞蹈的文化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