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2:49:40

现代经济论文

现代经济论文范文篇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体现出信息化、知识化、人本化、全球化、持续化等特征,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主题。在这样一种以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为显著特征的新型经济模式下,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思想还是在具体的企业行为,都需要不断去适应现代经济模式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新型企业文化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高效与柔性现代经济社会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变化快,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客户对服务的高效性越来越重视。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企业的适应变化能力的速度与柔性就成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手机航母诺基亚的败落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没能够适应手机市场的快速变化。由此可见企业只有能够及时地随势而变,不断快速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才能在严酷的竞争中追求生存发展,进而谋取安身立命之地。高效的企业文化以生产的高效优质、员工的快速创新能力为标志。这些反过来又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新产品的开发,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从理论上讲,几乎所有的企业领导者都努力地去发展自身的企业文化,以追求上述那些有益的结果。但是,企业文化并不是孤立的,承担着确保企业战略和财务目标取得成功的任务是企业的员工,企业文化只有和员工相融合,才具有其旺盛的生命力。

2.创新与学习乔布斯有句经典名言: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创新。近年来苹果公司如火如荼的快速发展完全可以归功于其卓越的创新能力。过去的10年,苹果获得了1300项专利,相当于微软的一半,相当于戴尔的1.5倍。企业要发展,必须能够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进行不断创新。有效的创新型企业文化应该是能够从战略决策、产品与技术、营销方案、商业模式到服务体系等环节的整体全局与每一个细节中都能“全面开花”;而且从上至企业掌舵人、下到一线普通员工的每一层都具备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能“一枝独秀”。这就要求企业组织建立起一种能够激发、培育和提升成员技术创新能力的文化环境和学习体系,首先要塑造一种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企业文化,提高职工的文化素养,重视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价值;其次要构建一套学习、吸收、转化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体系,为员工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再次,要制定一套针对知识学习创新与应用的、完善的激励、评估体系,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只有通过培养整个企业组织的学习能力、速度和意愿,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企业所有成员的创新能力,才能使企业很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这种爆炸式增长的知识挑战。

3.多元与包容新经济时代还有一个相当鲜明的特征,那就是开放与多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而来的是企业跨国经营的趋势以及不同国家与民族文化之间的摩擦、碰撞与融合。作为社会文化子系统的企业文化也必然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新趋势。首先,企业员工的民族文化背景越来越复杂多样;其次,企业员工所具备的文化水平与专业素质也参差不齐;再次,现代人越来越追求民主、自由与个性化发展,作为个体的员工个人在价值观上也存在很大个体差异。这就使得现代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和冲突性并存。这就需要一种能够兼容并蓄的多元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可以对多种文化元素进行有效的融合与统一,避免不同文化差异带来的碰撞与摩擦,使企业保持和谐、有序、稳定、持续的发展。

4.注重社会责任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文化与环境的主要责任体。这就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1997年10月,社会责任国际组织联合部分跨国公司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发起并制定了全球第一个有关道德规范国际标准的社会责任SA8000标准,从而揭开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序幕。2000年,联合国正式启动“全球契约”,进一步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时,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整个企业自上而下全体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要保证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在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促进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的正确认识,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培育上狠下功夫,使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成为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实质内容的一部分。

二、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障碍

自从20世纪90年代,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企业管理中。自此,企业文化管理热潮便在我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开起来,有不少企业获得了成功,但大多数的企业却是没有收到任何成效的。根据对多家企业的走访、调查,我们发现众多企业文化培育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文化的内涵理解过于片面和粗浅,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仅仅流于形式虽然企业文化管理在我国已被各类企业所认同并追捧,但是大多数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够深刻。有的认为现代企业文化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标语口号,其存在的目的就是增强员工对企业管理行为的认同感;有些企业则把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等同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标志、环境建设、标语口号、统一服装、举止规范等内容。显然,这种过于浅显或偏颇的认识使得许多企业甚至是一些优秀企业的文化培育工作流于形式,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或制度层面上,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内在核心观念与意识的培育。真正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共同遵循和信奉的重要价值体系,包括经营理念、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等。它的使命在于引导企业全体成员工作与行为的一致性、规范性、整体性与向心性,使企业能够上下齐心形成合力,从而确保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更加顺畅,使企业的竞争力更加强大,也使社会对于企业的认同感更加明显。如果只注意表层形式建设而忽略内在价值和理念的培育,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不能形成文化的推动力和凝聚力,对企业的发展也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

2.急功近利,企业文化培育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企业文化是在企业长期的运营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沉淀的,是企业经营者一代接一代的努力与传承的结果,它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快速建设,只能进行长期的引导、培育与传承。但是目前无论在实践领域还是理论领域,却普遍流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说法与做法,这显然是不够科学的,至少是多数人人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没有足够的理解,对企业文化发展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这使得一些企业认为并期望能够在短期内通过大量的投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从而忽略了对于企业文化培育体系与机制的建立。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何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想法与做法都是不切实际的。企业唯有在战略、管理、执行,以及制度等方面建立健全的企业文化培育组织与体系,并对企业文化进行长期的宣传、调整、改进、完善,才能培养良好的、富有凝聚力与创造力的企业文化。

3.企业员工流动率过高,加大企业文化培育难度调查显示,合理的员工流动率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好处,正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随着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企业对员工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要求也不断产生变化,这就需要企业不断的调整员工的知识技能结构,以满足战略发展的需要。调整员工的知识结构,最直接、快速的方法似乎就是淘汰落后员工,聘用新员工。于是保持较高的员工流动率,就成为企业不断更新战略技能、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人力资源蓝皮书》指出,根据怡安翰威特调查结果,中国员工平均流动率为15.9%,在全球处于高位。然而,大多数企业却没有意识到频繁的员工流动却对企业文化的培育产生难以预见的障碍。因为,每一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适应与趋同都需要经过理解、认识、接受、吸收并进一步传播的过程,这可能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即便是企业的老员工,对企业的文化也未必能完全理解与趋同,更不用说新员工。因此,过高的员工流动率势必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与稳定,甚至成为企业文化培育工程的障碍因素。

4.企业着力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对企业文化培育心有余而力不足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产品快速的更新换代,企业充分意识到要应对激烈的竞争和爆炸式的知识增长与科技创新并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与核心业务上,才能在目标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即核心竞争力。对于非核心业务则外包给合作伙伴来完成。但却找不到企业文化培育的良好渠道与承接者。企业不得不集中精力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与知识技术的更新,所以很多企业即便深知企业文化培育的重要性,却也无暇分心顾及,从而影响了本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三、结语

现代经济论文范文篇2

一、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的提法,是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国外是知识型服务业《KnowledgeIntensiveBusinessService,KIBS)、高端服务业(AdvancedServices)。我国四个现代化最初没有服务业现代化,只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后来用于具体产业上,又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党的十五大开始加入现代服务业。所谓现代服务业:主要受工业化进程、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的服务业。它是为满足现代生产生活需要,那些运用现代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而快速发展的服务行业,包括推进传统服务行业的现代化和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快速发展、且不断分化的新兴服务业。我们提到现代服务业,更多的是贯彻一种理念。现代服务业有现代生活性服务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之分。现代服务业是一个功能概念,它突出强调的是服务业的生产性特征,与传统服务业的基础性特征相比,现代服务业突出强调了对生产的功能作用,它所具有的很多功能其他产业无法替代。这些功能形成了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它是现代化水平的推进器,节能降耗的催化剂。现代服务业的特性:

1.扩张性。传统服务业是国内消费,扩张能力较弱。现代服务业是世界消费,要么直接占领世界市场,要么借助工业、农业产品挤占世界市场。比如,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对世界的金融控制;再如联邦快递、沃尔玛、麦当劳和审计领域的普华永道等。

2.高增值性。离岸外包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是来料加工的20倍,印度500亿美元软件出口,给国内创造的增加值相当于中国制造业1万亿美元创造的价值。发达国家之所以让出一部分低端制造业,集中精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看中的就是现代服务业是赚钱的行业。只有现代服务业才能支撑西方富裕的生活方式。

3.知识密集性。现代服务业都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知识与创新的作用十分突出,因此,从事现代服务业的人员习惯称之为白领,绝大部分还是白领中的白领,即高级白领。与工业领域的物耗不同,知识、智力等要素的投入是现代服务业的最大投入。

4.物质资源的低损耗性。从要素投入看,服务经济和工业经济最大的差别在于,非物耗的投入比重高,物耗投入的比重低。发达国家从工业经济阶段迈入后工业化社会,进入服务经济阶段后,单位GDP的物质消耗和环境损耗大大降低。

二、海南现代服务业的定位

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改革试验区。充分发挥海南特殊区位和经济特区优势,选准若干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基础好的现代服务业行业,进行先行改革开放探索和试验,使海南在这些现代服务业行业的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按照国际标准,加快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加强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旅游服务,全面提升海南国际旅游岛形象和发展水平。

国际经济合作交流的重要服务平台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发挥博鳌亚洲论坛的品牌优势,为国家全方位开展区域性、国际性经贸交流活动和高层次外交外事活动提供优质服务。发挥国际旅游岛的独特优势,整合各民族文化资源,使海南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传播,增强中华民族文化世界感染力的重要基地。

南海综合开发服务中心。围绕南海油气资源开发、岛屿旅游、渔业资源开发等,发展面向海洋经济的服务业,建立海洋综合保障服务体系,使海南成为我国南海综合服务中心地区。热带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充分利用海南热带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集南繁育种、热带农产品交易、热带农产品信息等于一体的综合热带农业服务体系,成为我国立足海南、面向全国和东南亚的区域性热带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三、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的崛起,无不是以现代金融、商务服务、信息与科技服务为主导,无不以为现代生产服务为主导。但海南的区域特点和产业基础决定了在构建现代服务体系上的差异性。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海南强化生活性金融、旅游商务与资讯服务。围绕现代化大生产服务的金融、信息和科技服务的市场基础薄弱。因此,近期海南现代服务业的生活性需求较为明显,需要构建生产性和生活性并重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度假休闲购物、康复疗养、文化娱乐、房地产业为支撑的现代生活性服务体系。围绕特色化和优质化,加快培育复合型现代生活服务企业,引进大型服务企业集团。打造一批服务特色明显、服务质量一流、品位高、影响力与知名度不断提升的现代旅游交通集团、大型商贸集团、休闲疗养集团、文化娱乐集团等,形成服务品牌。构建以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支撑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围绕“精、高”做文章,不以贪大求全为目标,建立服务有力、精致高效、服务品种多、服务触角广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体系。

构建围绕热带农业发展和海洋资源开发的特色化的综合服务体系。围绕独特的热带农业资源和200万平方公里海洋资源的全面、深度开发需要,建立以优质热带农产品培育、产中绿色无公害服务、产后营销体系建设为主导的综合农业服务体系和以远洋捕捞服务、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海洋服务体系。

四、海南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

海南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还较低,据粗略计算,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大致在45%左右,不仅服务经济不发达,现代服务业发展也十分滞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海南不仅要将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更要将推进服务业的现代化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1.推进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

海南传统服务业的比重还较高,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经营手段仍然以传统方式为主,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还不充分,现代化的交通营运与管理方式应用还不普遍,商贸餐饮的连锁化、品牌化经营理念与环境还未广泛形成。缺乏大型化、连锁化、品牌化和能影响全国的本土化商贸和餐饮企业。海南土生土长的生活性服务企业在海南还是空白。要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春风,发挥海南特有的政策与区位优势,整合全国在这些领域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将中华文明的饮食文化和数千年的商业文化,通过运用现代经营理念和信息技术,让其在海南生根发芽。因此,海南在推进传统服务业的现代化过程中,一是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业领域产业技术的信息化;二是要积极推进传统服务领域产业组织连锁化、大型化;三是要大力培育基于全国资源在海南出生的品牌化企业。

2.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支撑发达国家占领全球经济制高点的关键领域,是现代经济结构组成的核心行业,其他行业或强或弱的附属其中。海南必须要在这些领域有重要突破。一是大力发展与国际旅游岛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产品,推展传统金融市场,繁荣现代金融产业;二是建设以推进海南的信息化和软件产业发展为重点,通过大力发展信息服务外包,建立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等方式建设信息智能岛;三是以洋浦港等为依托,利用现代化的高速运输网络系统和信息管理手段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四是大力发展与热带农业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密切相关的科技服务业,推进热带农业资源和南海资源的深度开发;五是大力发展与外向型经济和市场经济密切相关的各类商务服务业,提升海南整合各类市场资源的能力;六是大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及国际旅游岛建设密切相关的社区服务、医疗健康服务、社保服务等,提升服务居民的能力。

(二)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

服务业的国际化包括引进国外服务企业和培养本土化的国际企业,开拓海外服务市场,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就是大量拥有国际化企业的过程。欧美正处于大量服务企业走出去即向外扩张阶段,我国香港则是大量国际化服务企业涌入发展的结果。服务业的国际化是服务业大发展并不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于区域乃至国际竞争力的必要条件。由于服务业领域国际化进程较慢,对外开放滞后,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作为我国最先开放的省份之一,海南要继续发挥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先发优势,加快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海南必须在推进服务业的国际化上有所作为。

1.搭建国际化大型服务企业参与海南建设平台。

中国不仅是巨大的工业品消费市场,未来更是巨大的服务消费市场。发达国家的很多大型知名服务企业一直将进人中国市场作为企业的市场拓展方向,从信息服务领域到商品销售,从饮食服务行业到会计咨询,从现代物流到旅游服务等无不成为跨国服务企业进军中国的阵地。很多跨国服务企业开始加快了亚洲总部转移至中国的步伐,比如联邦快递亚洲总部从南亚移至广州,很多知名制造企业也将研发中心从亚洲其他国家转移至中国。海南具有很多体制机制和政策上的开放优势,可以在服务业的某些领域发挥先行先试作用,成为国际化的服务企业进入我国的跳板和平台。

建设国际化空港服务平台。国际旅游岛需要加快国际空港建设步伐,开辟直达国际主要旅游消费热点城市和国家的空中航线。要将海南打造成中国南部又一个新的国家空港基地,形成与香港相互辉映发展的格局。因此,需要大量引进国外航空企业,建设国际空港服务基地。

建设国际化旅游服务平台。采取特殊政策,引导国际旅行社进驻海南,鼓励发达国家旅游中介机构和服务组织,比如各类游艇协会在海南设立办事处。

建设国际化的品牌供应商服务平台。我国正成为增长最快、国际地位日益突出的品牌商品消费大国,根多国际知名品牌十分重视开拓中国市场,海南具有独特的品牌商品销售政策优势,可作为国际品牌供应商进人中国内陆的基地。

建设国际化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博鳌论坛影响力,提升国际知名度,形成西方有达沃斯,东方有博鳌的格局,交流范围比达沃斯更广,影响力更全面,涉猎范围除经济外,包括文化、区域合作等诸多议题,可以有博鳌影视文化节、国际民族艺术交流节等国际重大文化活动。

2.搭建我国优势服务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平台。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外拓展能力日益提高,在海外建基地、建工厂,参与世界企业重组并购乃大势所趋,且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商务活动也急剧增加。为此,海南要在中国走向世界进程中扮演应有角色,承担应有功能,成为我国走向世界的重要助力平台。

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休闲商务谈判基地。培养与引进国际商务人才,建立优良国际商务发展环境,推动商务服务业加快发展。

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企业资讯中心,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企业的一个重要窗口。

(三)推进服务业的连锁化、集团化

满足基础服务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但要拓展世界市场,对区域经济起关键性的带动与引领作用,则必须建立起行业集团。市场竞争法则如此,连锁企业因此应运而生,比如快速崛起的零售企业集团沃尔玛、家乐福,餐饮业集团肯德基、麦当劳以及近年来快速崛起的日本连锁料理、中国本土的连锁料理,娱乐业的麦乐迪和我国本土化的各种休闲中心等。服务业的连锁化、集团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大众信用度较高、易于推广市场的服务产品。海南要借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契机,通过发挥政策与体制机制优势,吸引与整合国内相关资源,着力打造本土化的连锁企业集团。

1.推进家政服务集团化、连锁化经营。

海南具有我国稀缺的热带资源,是度假或作“候鸟式”居住的理想场所。海南不仅需要开放大量与之相关的房产资源,还需要培养一支素质高、安全可靠、服务质量好的家政服务队伍,以满足各地人们来海南居住或定期度假的需要。为此,需要有集家政人员培训、管理、各类家政服务人员保障等于一体、公司化运作的集团来完成,形成海南模式。

2.推进旅行公司集团化、连锁化经营。

纵观世界六大岛屿旅游胜地,一些大的旅行公司承担起旅游地的声誉影响。不仅环境优美,秩序良好;而且游客花钱放心,旅游满意。民营和私营旅行社可以参与竞争,但一定要有规范,要有行业协会管理,可以形成民营旅行社集团,同非民营旅行公司展开公平、有序、规范竞争,但绝不允许无序的自行其是。因此,需要加大对现有旅行社的整合,制定整合规制,制定统一的宣传形象和统一的服务标准,实行上下关联、不同区域和路线关联、利益关联的连锁化、集团化旅游经营管理新模式。围绕旅游体制创新,建立海南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

3.推进某些服务领域从业人员集团化、租赁化管理。

在海南生活性服务领域中,很多行业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旺季一些行业的服务人员供不应求,淡季则供过于求,人员流动性强。导致行业从业人员心态不稳,影响行业发展。要提升海南服务品质和形象,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措施,改变这个局面。一是服务从业人员的集团化培训和管理,即成立专门的服务劳务公司,让从业人员不仅有职工之家,还能得到适应不同服务行业和标准的培训,政府从税收、培训资金、办公条件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采取行业租赁方式出售服务劳务,服务劳务需求方根据服务需求市场变化情况与服务劳务公司签订服务劳务合同。公司对服务从业人员负责,公司与劳务租赁方打交道。同时,公司在全海南开展服务劳务租赁活动,具备不同服务行业劳务租赁能力和淡旺季、区域间的劳务调节能力。

4.推进车辆租赁、游艇租赁等连锁化、集团化经营。

适应自驾游、个人消遣游比例不断提高的总趋势,围绕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旅行环境建设,大力发展自驾游车辆租赁、游艇租赁服务,借鉴国际同行业成熟发展经验,建立便捷、高效的租赁服务体系,发展覆盖全岛、服务周到、信誉度高、集车辆和游艇租赁于一体的旅行工具租赁公司。在全岛设立若干个租赁服务网点,开展连锁化、品牌化的旅行租赁服务。

(四)推进服务业的特色化、品牌化

国际旅游岛众多,但各有特色。国际经验证明,国际旅游岛的开发成效总是与该国经济发展成就、文化渊源和世界影响力紧密联系,美国的夏威夷之所以在世界六大国际旅游岛中独占鳌头,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远超过其他五个旅游岛之总和,与背靠美国发达的经济密不可分;与美国国内旅游消费急剧增长和世界各国人民想急切了解美国,对其乐土夏威夷趋之若骛密切相关;与美国这个代表发达国家文化水准,各种文化在此高度融合密切相连。打造国际旅游岛需紧密联系上述关联因素展开。一是紧紧抓住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亚洲日渐成为世界经济发展重心的历史机遇,将海南打造成亚太乃至世界岛屿旅游的中心;二是集中华悠久文化之大成,通过现代服务创新,将古老的文化与现代旅游文明紧密结合起来,造就集文化旅游于一体、山海游融合的东方明珠。这就需要海南着力强化各类特色功能区、基地与平台建设,将开发国内旅游市场与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打造世界一流、特色化与品牌化的服务产品。而且,海南具有一批颇具特色的“山、河、湖、海、农”服务资源,万泉河、五指山、西沙群岛等在全国有较大声誉,令国人向往,是做响品牌,做强特色的良好基础。

1.打造中华文化精品演艺园。

借国际旅游岛建设之机,在海南着力打造中华各民族文化展示的大舞台,促进文化产业在海南的大发展、大繁荣,让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在海南不仅感受到自然风光和独特气候带来的惬意,还要有享受丰富文化大餐带来的满足。一是以海口为基地,打造中华精品文化展示平台,建设中华精品文化演艺园;二是以三亚为基地,打造民俗文化展示平台,发展民俗文化展示园;三是以万宁为基地,打造集东南亚风情和各国特色文化于一体的国际优秀文化展示平台,建设国际优秀文化演艺园。此外,海南还应更多承担国家对外宣传形象大使功能,打造代表东方文化视野,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影视文化节,建设东方戛纳城。

2.塑造热带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平台。

将热带休闲、观光、民俗风情表演、丰富的农业感受活动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抓住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这条主线,打造体现海南特色,具有全国感召力和世界影响力的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园。建设若干个特色镇、特色农业园区,按照一镇一色、一园一品的布局发展要求,形成不同的农业休闲观光模式。通过“农业+旅游”的一、三产业联动与融合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引入现代农业经营理念,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促进农民致富和身份变化,带动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3.构建高端服务人才培训基地。

发挥海南独特的气候资源、海洋资源、山地资源汇聚辉映的优势,建立如金融管理人才培训、航空管理人员培训、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等高端服务人才培训基地;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紧密合作,把海南建成国际化、国内一流的MBA、EMBA教育基地,使海南尽快成为中国乃至在华企业进行高端服务人才的培训中心。“十二五”时期,重点以海口、三亚和博鳌为依托,打造集培训、高端再教育和会议于一体的会教产业,初步形成以会议培训为主,热带农产品展销为辅的会展培训业发展模式。

4.开发热带深山旅行体验服务新产品。

海南具有丰富的热带深山森林资源,是国际旅游岛建设极为珍贵的财富。在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将逐步加大以“山”与“林”为依托资源的开发力度。按照高标准、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化的要求,规划建设若干个特色明显、功能独特、服务设施齐全的现代深山旅行体验功能区,开发包括漂流、登山、野餐、疗养、探险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行服务产品。统筹考虑各功能区的便捷交通联系,按照市场影响力的强弱与成熟程度,循序渐进开发与布局深山旅行服务产品链条。

5.建立南海海洋资源保护与教育服务基地。

我国具有广阔的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为促进海洋资源开发,发展蓝色经济;以及提升国民的海洋意识,教育全民热爱蓝色国土,海南将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着力建设好南海资源保护与开发平台,促进蓝色旅游经济发展。为此,将加强南海资源实验保护基地、南海资源科研教育基地、南海资源开发综合补给基地、南海岛屿旅游特色基地等的建设,把海南建设成为集海洋资源科研、保护、开发、综合补给及教育于一体的部级海洋资源综合利用中心。

(五)形成若干服务业功能集聚发展区

服务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明显。同时,服务业的集聚反过来极大地促进了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海南发展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全省经济的支撑作用,也必须在服务业功能区建设上有所作为。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特色明显、支撑功能强、对区域服务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服务业集聚功能区。

1.休闲度假疗养功能区(RBD)建设。

建设国际旅游岛,要求强化特色明显、功能各异的休闲度假疗养功能区建设。我省南北两极、东部沿海、中部山区、西部部分地区及南海岛屿均具有建设上述功能区的良好条件,有些已初步具备一定规模。“十二五”时期,需要在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与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各功能区建设范围、发展目标、实施步骤及搞好控制性详规,并要有相应的管理机制;需要在特色休闲疗养度假区建设规划的基础上,超前谋划相关旅游设施规划。

2.中央商务功能区(CBD)建设。

集金融、商务、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是城市功能强化的突出标志,同时也为城市增添许多现代气息。从世界国际化和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需要出发,海南需要不断强化国际金融、商务、法律咨询、资讯等服务功能。为此,从综合区位条件看,需要以海口为依托,着力打造集上述各类功能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提升全省适应国际化的能力和现代化国际旅游岛形象。

3.会议培训功能区建设。

博鳌论坛的会议品牌已经形成,但还远未充分发挥其对琼海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亟待加强。要围绕博鳌品牌,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会展培训业,以博鳌沿海、万泉河沿江为基本框架,谋划全国有影响、国际知名的会展培训城。在现有会议功能的基础上,不断强化高端培训、商务与高端购物、特色优秀文化演艺等功能,提升服务品质和整体影响力。同时,要与海口共同打造“两点一线”会议培训产业带。

4.热带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

包括热带农业综合服务基地及其延伸触角,以热带农业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农业公司为纽带,农业信息化为支撑,建立复合型、对热带农业发展有强大支撑作用的现代综合服务功能区。围绕观光农业、优质农业、信息农业开展服务支撑工作,以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为重点,设立热带现代农业综合改革实验区,探索农业信息化、现代化及服务化的相关问题。

5.海洋综合服务功能区建设。

加强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发展蓝色经济是21世纪海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深化包括海洋捕捞补给服务、海洋产品交易、海底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服务、海洋信息服务等是推进海南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时期,海南省要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建立集海洋科教、补给、信息、海产品现货交易及定价权管理于一体的大型海洋综合服务基地,全面提升海洋综合服务能力。

6.文化功能区建设。

没有文化的旅游岛缺乏生命力。扬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历史文化之辉,展示56个民族历史文化瑰宝,不仅是中华各民族互吸营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重要手段,更能形成巨大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增强国际旅游岛的魅力。除了传统的猎奇文化外,要大力发展大众的、民族的文化,将海南建成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的共融舞台。

7.世界高档消费品展示与销售中心。

中国成为快速崛起的高档消费品市场,并受到世界各大高档消费品品牌供应商青睐。然而,由于关税原因,我国并不是消费者理想的高档消费品购买地,绝大部分消费者去香港乃至欧美其他国家满足购买需求。如果海南在《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指导下,尽快成为高档消费品离岛免税区,则不仅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高档商品销售基地,更有可能成为世界各大品牌供应商的必争之地,有利于高档商品展示行业的发展,形成新的会展品牌,其直接效应是商业的突破发展和会展行业的新增长极。为此,在空间布局上以海口、三亚为载体,通过抓住两头、带动全身发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免税购物对全省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8.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国际旅游岛往往不是区域乃至世界性物流枢纽,海南也不可能成为这样的枢纽。沿海物流枢纽往往紧紧背靠大陆腹地,而不是孤岛海港。以建设与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物流园区为基本目标,着力发展以人流为主要对象的现代化空港和海港,以人流促物流是海南省物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因此,需在谋划好国际空港与现代化旅游港口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生产物流问题,统筹全省物流园区规划与建设。

五、重点行业发展思路

(一)旅游业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拓展并举,以着力打造清洁海南、疗养海南、热带雨林海南、南沙海南、购物海南、窗口海南等多个品牌为标杆,构建特色化、多种优势资源组合的发展模式,形成不同特色组团、功能差异明显且互补性强的空间发展格局。按照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加强旅游服务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旅游要素的转型升级,逐步实现旅游要素国际化、高端化和品牌化。

(二)现代物流业

实施“人流”带“物流”战略。以“两港”(海港、空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物流快速通道网络、物流节点系统以及物流信息基础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培育现代物流园区和现代物流企业为中心,全面提升整合海、陆、空物流资源的能力,形成以港口物流为“龙头”的现代化综合物流体系。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南方新兴国际化的空港基地,确立海南在华南、全国乃至国际旅客运输的中枢和物流供应链的节点地位。

(三)金融保险

利用岛屿相对独立、封闭条件较好和特区政策优势,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强化金融创新,扩大金融开放,在金融的若干领域先行先试,以改革开放促进金融新发展。鼓励境外银行、证券、保险、期货、信托、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与组织来海南开展业务;率先进行民间金融管理改革试点,鼓励发展各类民间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组织,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开展居民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探索开展离岸金融业务试点,拓展大众保险市场。

(四)房地产业

以发展酒店、度假村、商务办公等经营性房地产为主导,减少候鸟居住型房地产开发比重,降低住房容积率,增加绿地、生态美化林地等景观型土地供给,坚决杜绝房地产开发上的短期性土地出租行为,推进房地产业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型。推进人才引进型房地产业小区建设;精心设计,统筹规划,体现特色,着力解决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新农村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搞好农村村庄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品味村庄和特色旅游小镇。

(五)信息服务业

以建设“信息智能岛”为目标,以构建现代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手段,积极推进信息平台与信息产业基地建设,包括涵盖东南亚的热带农业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服务中国开放型经济的综合信息窗口平台建设、服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各类旅游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以及利用本土优势发展起来的各类软件基地建设等。努力开拓面向本省、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信息服务市场,引导多种信息服务增值业务发展,开展各种形式的信息服务,不断开拓信息服务业的新业务和新领域。

(六)现代商贸业

围绕打造国际购物中心的目标,塑造“东方购物天堂”。尽快出台离岛购物免税实施管理办法,加强国际顶级商贸中心建设,提升商贸服务能级;优化空间商贸格局,培育现代商贸品牌核心区与功能区;积极发展先进商贸业态,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国际化购物环境,提高商贸现代化水平,推动传统商贸业向现代商贸业转型,促进海南省商贸业由末端产业向风向产业、支柱产业转化。着力打造全国热带农产品综合交易中心、国际高端消费天堂。

(七)文化产业

按照建设大产业、繁荣大文化的目标,通过突破文化产业发展体制与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娱乐之都”建设。鼓励举办大型旅游文化演出和节庆活动,引进各类演艺企业和专业创作团队,开发形成音乐会、舞台剧、曲剧、戏剧、演唱会、实景演出等一批演艺品牌,建设海口、三亚等文化综合演艺园,打造“东方迪斯尼”。

根据中国体育发展快、体育入口多、体育市场潜力大的特点,搭建体育延伸产业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海南举办国际大帆船拉力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高尔夫球职业巡回赛等体育赛事,打响品牌;引进体育创意服务机构,开展体育产业相关活动。

(八)商务、会展与培训业

以旅游休闲商务、企业(公司)内外联系商务为主导,以搭建政府大型论坛为支点,以高端化会议培训为基本拓展方向,将海南塑造成为集国际商务、特色会展、高端培训与一体,功能特色明显、亚洲顶级的现代商务服务中心。

(九)农业服务业

以建立热带农业综合科技实验基地、东南亚热带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为目标,强化热带农业科技支撑、信息支撑、农产业综合交易能力建设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生产服务业。增强海南热带农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实施“小岛带大区战略”,使海南成为优质化热带农产品实验与培育基地,东南亚热带农业信息反馈基地与定价交易中心。

现代经济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能源结构;财政投入

一、我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低碳经济的核心思想是要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构建清洁能源结构,改变现有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

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论文的基本保证,其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等,促进产品低碳开发,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有资料显示,我国l亿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12.03万吨标准煤,大约是日本的7.20倍、德国的5.62倍、美国的3.52倍、印度的1.18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28倍,能源消费总量占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10%。能耗过高不仅给我国带来日趋紧张的资源危机,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使得当前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

(一)走低碳经济之路是维护能源安全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主要有: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石油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其对能源需求始终保持强劲增长的态势,但是我国的煤炭产量已经接近极限,对于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从近期看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从长远看可能会带来相当大的能源安全隐患。走低碳经济之路可以有效缓解我国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的约束状况。我国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源等低碳或无碳能源蕴藏丰富,但利用率一直很低,有很大的开发潜力。走低碳经济之路就是要逐步降低煤炭、石油等化石型能源的消费比重,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改变当前我国能源结构性缺陷,提高我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二)走低碳经济之路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资源消耗,能耗物耗高,污染排放强度大。“十五”期间,我国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领域的目标基本上都未完成,全国废水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均在2003年后出现反弹。发展低碳经济论文,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可以显著减少废水、废气及其他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破坏。

总之,走低碳经济之路是实现我国“十一五”各项目标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协调经济发展、维护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方法,是打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主要的制约因素

(一)能源结构不合理

在中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储量达到94%占有绝对优势,而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仅占5.4%和0.6%。这种“煤富、油贫、气少”的能源结构特点,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不可避免的长期存在。过去20多年,中国努力促进能源结构的多样化,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1年的66.7%。但近年随着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攀升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又有回升势头,2006年达到69.4%的水平。

由于煤炭的碳密集程度比其它化石燃料要高,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

尽管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但其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一直很低,到2006年总共只占到总能源消费比重的7.2%,远不能满足我国生产和消费的需要。由于能源结构调整的难度大,中国在向低碳发展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将比其他国家面临更多的困难。

(二)经济发展阶段不适应

中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当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对投资依赖性大。同时,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工业发展战略也使投资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导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一方面,从工业发展来看,投资增加加快了重工业的发展,对能源、交通的需求也增加,碳排放随之增加;其次,从居民生活来看,随着经济增长、人均GDP增加,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碳排放水平也增加。尤其在一些相对贫困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刚刚起步,碳排放增加速度很快;另外,由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以砍伐森林、破坏环境为代价,使得碳排放量随经济增长而增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远未实现。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可避免。如何统筹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成为一个重要而艰巨的课题。

(三)资金投入缺口大

我国用于节能减排的投入严重不足。2007年中央财政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以来,当年安排预算235亿元,其中用于促进节能产品与技术的创新、示范、推广及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仅90亿元人民币。2008年节能减排资金增加到了270亿元,其中用于节能方面的资金为125亿元,包括节能技术改造奖励资金6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40亿元,建筑节能补助资金15亿元,支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和支持节能能力建设资金lO亿元。在2009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中,财政部明确提出将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投入,专项用于支持节能技术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的资金将有单达到495亿元人民币。?从投入力度上看,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论文转型过程中,引进技术的年需资金应当达到250亿美元(约合1700亿人民币),只有近500亿的财政支出预算显然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巨大的资金缺口将可能成为我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重大障碍。

三、中国走低碳经济之路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打造低碳经济模式

1、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服务业

落后生产能力是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源头,淘汰落后产能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工业的高能耗高污染特征相比,服务业具有知识密集、附加值高、拉动能力强、能耗低排放少等特点。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但除了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刚刚超过50%以外,绝大多数省市第三产业比重还很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在2006年时,上海市的服务业增加值就已经达到全市GDP增加值的51%,位于中心城区的卢湾区第三产业比例更是达90%以上,其万元GDP能耗只有0.24吨标准煤,而当年全国平均万元GDP能耗是1.21吨标准煤,平均能耗最高的宁夏更是高达4.099吨标准煤。可见,实现同等价值所消耗的能源,服务业将远低于工业。因此,我们要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商务、文化等服务业。

2、推动技术创新,改造高碳产业

在向低碳经济论文转变过程中,我们需要着力对钢铁、水泥、电力等工业部门的低碳技术改造,提高其生产流程效率,实现产业的结构性升级。在能源结构方面,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是把创新低碳技术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任务之一,各国都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开发廉价、清洁、高效新能源技术。针对当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短期内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科技研发上我们首先应当着眼于发展清洁煤技术。借鉴英国、美国的经验,建设低碳示范发电站,加大对发展清洁煤技术、收集并存储碳分子技术等研究项目的资助。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对经过示范验证可行的先进技术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推广,使新技术具有市场竞争力。随着旧电厂逐步退役,我国应逐步降低新建电厂的碳排放标准,推动高效清洁煤炭技术的商业化,同时加速下一电技术的研究、开发及示范推广。同时,应当逐步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核能、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低碳或无碳能源。由于风能、太阳能发电在短期内尚难形成规模,当前可以适当加大核能发电和水电的装机容量。但是,不少新能源开发始终受到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的困扰。因此,在下一阶段的技术创新中应把重点放在降低成本,开发出适合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经济型新能源上。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支持低碳经济快速发展

由于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到很多经济结构转型中深层次问题,而且前期资金投入相当巨大、技术改造难度很高,没有政府的强力支持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否制订出一套完整而有效的财税政策体系将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1、调整支出结构,增加财政投入

发展清洁能源、改造传统落后产能都需要充足的财政资金安排。从2009年财政预算报告看,国家专项用于这部分的资金将达到495亿元人民币。然而,资金投入不足仍然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论文的瓶颈,在未来仍要加大对节能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支持力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世界科学报告》,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1%左右,而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平均为2.9%。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发投入比重不断下降,1997年仅为0.54%,近几年有所上升,也不足1%。因此,应当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进一步向节能减排领域,尤其是技术研发领域倾斜。

目前我国已经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政府应该继续整合各部门专项,由财政部统收统支,避免财政资金平均分配和“撒胡椒面”现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可考虑设立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新能源开发等预算科目,用于专门核算低碳改造和研发方面的收支情况。

2、改进投入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政府应该改进资金投入方式,采取政府采购、建立基金、贷款贴息等办法,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自2004年起,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环保产品采购的鼓励政策。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金额占到同类产品政府采购金额的比重达到60%;在此基础上,2007年国务院对节能产品实行了强制采购政策,全年政府采购节能环保产品达164亿元,占采购同类产品的84.5%。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采购招标的引导、管理和监督必须坚持效率性、公开性、公平性、竞争性原则,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扩大政府环保产品采购的引导和示范效应。财政贴息和补贴则可以通过少量财政资金的投入,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领域中来。

当前,江苏、广东、山东等地纷纷出现了由财政投入资金,地方政府管理的“节能减排专项基金”或“循环经济专项基金”,这些专项基金的目的是帮助和鼓励企业发展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成立“国字号”的“中央低碳经济发展基金”,由财政部出资,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共同管理。该基金的核心任务应当是按照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要求,紧密结合当前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通过对碳密集产业的改造,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建立低碳试验区,达到对基础设施投资的示范效果,同时吸引私人投资、银行资金进入节能技术和低碳技术领域。设立该基金,财政部可以先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作为启动资金,引入市场化运作方式,保本经营,滚动发展。基金的投资方向可以是在节能减排领域拥有核心技术、具有独立知识产权、产品有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这些企业加速研发有利于低碳经济论文发展的新产品、新工艺。同时该基金还可以以股权投资等手段参与传统企业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节能及循环经济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规模化推广项目等等。在技术改造完成或企业形成规模效益后以股权交易、转让等方式退出,所得收益再用于投资其他项目,实现基金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

3、完善税收政策,鼓励经济转型

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也对资源税和消费税进行了结构性调整,但是由于这两种税收的作用对象狭窄,因而对我国节能设备和节能产品的生产推广及使用收效不大。针对我国当前过于倚重鼓励性政策的税收体系,我们应当引入有奖有惩、奖惩并重的政策。资源税是与节能减排事业关系最紧密的税种,我们应着力改革现有资源税制度,从征税对象的角度来看,将一些尚未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的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纳入资源税征税范围。这样,可以实现对资源的全面保护;从税额计算来看,适当提高资源税的税额,甚至可以尝试从量定额征收与从价定率征收相结合的征税办法。企业所得税是调节范围最为广泛、作用最为直接的税种。我们应该以我国目前节能减排的总体要求和各企业节能减排的自身特点为出发点,将直接优惠与间接优惠相结合,将减税基与降税率相结合,设计出既科学合理又简便易行的企业所得税体系,充分发挥企业所得税制度在促进节能减排方面的政策效应。此外,还可以考虑增加新税种,例如开征环境税、碳税等等,将一些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高污染高排放产品纳入征税范围,加大这类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利润空间,遏制生产冲动。同时引导社会投资向节能型产品的生产转移。公务员之家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尽管中国发展低碳经济论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我们仍然深信,低碳经济模式一定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我们应当牢牢把握当前这个大变革的历史机遇,将改革扎扎实实的推进下去,用合理的市场手段和政策导向来达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注释:

[1]财政部:《关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9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2009年3月5日。

现代经济论文范文篇4

经济增长方式是生产要素的分配、投入、组合和使用的方式。实际上,从广义范围来讲,所有有助于驱动经济增长的要素组合,均可以称之为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现实中的经济增长方式组合类型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从理论角度而言,有多种经济增长方式的组合类型。如果要按要素投入划分,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按增长功能作用划分,可分为政府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按市场供求内外部因素划分,可分为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出口带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另外,从数量与质量的关系角度看,可以有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如果要做两个极端的归类,传统的、旧的增长方式指的是一组增长方式的集合:资本密集型的;劳动密集型的;政府驱动型的;外需拉动型的;投资驱动型的;出口带动型的;外延粗放型的。现代的、新的增长方式是另外的一组集合:技术密集型的;市场导向型的;内需驱动型的;消费驱动型的;内涵集约型的。但是辩证地看,增长方式传统与现代、旧与新的划分只是一种相对的划分。不同类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有着不同的形成条件,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对立的,往往存在着交叉重叠、主辅互补作用,并因此而产生相应的结果。

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需要我们明白的是,在经济理论范畴中,经济增长一般是指经济活动单纯的数量增加,经济发展一般是指经济总量增加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时出现。因此可以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含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理解,经济增长依然是经济发展的主体或核心,抛开经济数量的增加,只是谈经济结构的优化时不现实、不客观的。另外,以上对各种经济类型的划分实际上就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体现,在非专业的环境下,这二者有时是可以互换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存在,本身并无价值好坏的判断,它具有综合条件下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特征。当一种增长方式的综合条件没有被新的条件打破核替代时,如果只是人为想让这种方式退出或消失时不客观不现实的。这样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在十几年前就已经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为何直至今日依然没有彻底转变过来。

现代经济论文范文篇5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依存的进一步加深,目前我国急需既熟悉中国国情、又了解经济学理论的专门人才。为满足社会需求,根据教育部教高厅1号文件《关于开展“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的通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统培字20号文件《关于印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本科(专科起点)经济学专业(经济分析方向)教学计划及专业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与国家统计局培训学院商定自20*年春季起在全国开办开放教育试点本科(专科起点)经济学专业。现将我省招生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培养目标

经济学专业是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应用性专门人才。经济学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尤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经济理论和科学统计方法进行经济分析和投资决策的实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二、课程设置

1、教学计划中设置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2、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评分标准。主要课程有:英语II(1)(2)、计算机应用基础、西方经济学(本)、国民经济核算、国际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投资分析、产业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经济案例分析。

3、集中实践环节(包括毕业论文等)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专业结合毕业作业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社会实践采取案例编制的形式进行,训练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和科学方法考察、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可以撰写理论型经济论文,也可以撰写经济分析报告。

三、课程免修

1、课程免修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教学教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2、参加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学专业本科(独立本科段)的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和难度,相应课程替代作如下规定:《西方经济学》(刘凤良主编)可以替代《西方经济学(本)》,《计量经济学》(贺铿主编)可以替代《应用经济计量学》,《国际经济学》(佟家栋主编)和《经济思想史》(王志伟主编)可以替代同名课程。具体操作按中央电大免修免考管理办法执行。

四、学制、毕业及学位申请

1、本专业按三年业余学习安排教学计划(学习有余力者可提前毕业),实行学分制,学生注册后8年内取得的学分均为有效。

2、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1学分。学生通过学习取得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准予毕业,并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本科学历毕业证书。

3、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毕业生,可申请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

4、根据国家统计局有关文件规定本专业学员毕业后可直接申领《统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从事统计或相关工作。

5、本专业的教学实施和期末考试由湖北省统计干部培训中心统一组织安排。

五、报名及录取条件

1、凡具有国民教育系列相同或相近专业高等专科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学习

2、报名学员统一参加入学水平测试,测试内容为:《大学语文》、《经济学基础》和《统计学基础》。择优录取,额满为止。

现代经济论文范文篇6

|文史论文|学英语|范文|论文先生网社区|强力推荐!本站与百度合作新开频道>>>>论文知道

最新公告:没有公告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会员中心

|

艺术论文首页

|

美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舞蹈论文

|

音乐论文

|

电影艺术论文

|

电视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先生网>>艺术论文>>电视艺术论文>>正文

开放的演播空间

作者:admin2008-5-2619:13:17

开放的演播空间秦建伟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

-

开放的演播空间

秦建伟

改革开放二十年以来的中国电视业经过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电视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不论高度时效性的新闻类节目,还是综艺娱乐性节目......优秀的制作与精美的包装,再加及节目主持人充满智慧的语言都对节目的收视率有非常大的影响。一档优秀的电视节目需要制片人(导演)主持人(演员)摄像灯光美术设计音响编辑技术等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整个片子的制作,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也是其中人非常重要的一环。

美术创作人员在得到一个演播室空间美术设计的任务时,酝酿最初的想法和形象化的概括,抓住对设计的独特理解,逐步形成它所塑造的演播空间外部形象的具体想法和意向.意在笔先,避免机械地按照节目规定的空间提供一般化地环境设计,才能提炼与节目有内在联系的造型因素,使空间成为一种潜在的语言,创造出仅靠人物语言动作无法充分表达的深遂意蕴。

在这里,我暂把演播室空间的设计分为六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假定的空间

假定性系美学概念之一,假定性是一切艺术创作所共具的属性,空间艺术中以抽象象征虚拟引喻,间接表现艺术的时空感。

演播室的空间也可以是一个假定的空间场景,通过不确定空间的指定性,体现节目风格,例如:凤凰卫视的“杨澜工作室”,是一档以讲述历史长河中种种发人深省的故事、轰动的事件、才子佳人的传奇,回顾历史,给人以启迪的栏目.,整个节目开始摄像机由上自下,由右向左缓缓移动,象征历史文化的罗马石柱屹立在运动着的蓝天白云下,每一个柱子的中间都有一个电视屏幕,不断播放着珍贵的历史资料,主持人从柱子间慢慢走进镜头讲述一幕幕动人的传奇故事,这个假定的空间定位在一个变化的历史长廊中,把一个古老的历史废墟景象搬到演播室,在这样一个时空交错的环境中,让观众能更好地去了解过去的各种历史。

二情感空间

不同类型的节目体现出来的感情基调是不相同的,一般节目的开始往往通过一段音乐,几组画面,几行字幕,就可以让观众了解整个节目的风格,环境的设计同样也从背景到环境空间道具无不体现出某种特定的情感用语。亚洲卫视的[V]频道,几乎所有演播室的空间设计,都采用极度夸张的色彩,奇异的道具,再加上主持人新潮的发型及服装,体现出先锋音乐的存在空间,在这样的气氛中,肯定不会有严肃的故事发生。

三交互式的空间

谈话式的节目中,演播室的空间设计目的是让主持人与观众在一个开放的空间里迅速沟通,调动情绪,让更多的观众融与节目中进行参与。“实话实说”栏目,演播室为圆型空间,观众嘉宾主持人三者在同一对等空间,摄像分布其中,主持人在观众嘉宾中来回穿插,打破了空间的两面或三面的传统组成结构.这种开放的空间构架,能更加轻易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情绪,让主持人有更多的发挥余地。

从这一点来说,演播室空间的美术设计,已不是简单地独立出现的,它是通过空间这个媒介与节目结合在一起.这就是为什么搞装饰装修的设计人员,在搞电视演播室的空间设计时,为什么显得有时力不从心了。失败的设计只能体现在独立的空间变化,独立的背景空间,与节目本身相差甚远。

四空的空间(通用性演播空间)

一些演播室不需要一个特殊的环境场所,关键是画面的整体和清晰,再配置简单的道具,这种布景也称为通用性演播,常用中景和近景,全景仅仅起到穿插作用。例如:凤凰卫视的“铿铿三人行”栏目,整个演播室只用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幕布,以此体现“人生大舞台”“幕后休息室”的意象,以再简单不过的背景突出节目调侃诨谐的风格,是典型的后现代舞台风格,把三个人物放在一个简单的中性背景中,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性格更加突出,这种空的空间设计可以使观众唤起某种形象感触,也就是所谓的形象联想,形象联想也就是设计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契机,是塑造形象的基准。

五装饰性空间

如果是中性节目,不需要表明人物的特定环境,只需要有一个优美的背景来提高画面的艺术欣赏性,比如:音乐舞蹈节目杂技表演节目就需要在通用性的空间背景基础上,给予特意的精心设计,这也称为装饰性布景。这种装饰性空间场景,要考虑演员上下场的变化,利用色彩空间的变化,传统或现代的图形变化使节目本身更加充实漂亮,甚至可以利用机械装置增加演播室的空间变化,让节目更有可看性。

六虚拟空间

电视的发展总是伴

现代经济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学校预算;绩效;目标设定

新的预算法六次提到“绩效”一词,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提出预算应该遵守绩效原则,为绩效在预算中的地位正名。从实际操作上看,绩效管理贯穿了整个预算工作的始终,在每个环节中都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在后续的“管物业关于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决定”一文里再一次提到了绩效,文中明确如何优化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求发挥预算管理的积极作用,促使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提高。当下我国的中小学大多面临资源不足的困境,这一困境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无法开源那就只能着眼于节流,因此绩效管理就变得尤为重要。

1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前提

绩效管理工作首先需要一个合理的目标,这一点是预算法承认的,一个合理合适的目标有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这也是绩效管理工作“以结果为导向”的特性所决定的。中小学预算绩效指标显示了资金被使用后产生的效果,因为用途的不一,所以预算目标也可以氛围基本支出、项目支出和总体支出三种。中小学多是公共机构,它本身最大的任务就是培养人才和社会服务,这使得中小学预算执行目标也趋向多样化,从而使结果目标的确定更加困难。

2中国中小学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表现

中国的中小学预算绩效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经费,必须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中小学财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财务人员的绩效管理意识不高。在学校预算管理中,许多预算管理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注重资金的分配,而忽略了资金的效率管理。他们认为,只要合理、规范地使用资金,是否充分发挥资金的效益与自己的工作没有关系,甚至有些人认为只要资金到位,没有转移或截留就是好的预算,他们就没有足够重视资金的使用和效益。一些学校领导无法分析财务绩效评估的结果,绩效管理的理念相对薄弱,影响资金使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2.2管理混乱。我国许多中小学的预算管理并不十分规范,没有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通常是会计兼职。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工作前的绩效目标,工作中的绩效监督以及工作完成后的绩效评估,每个方面都需要绩效管理人员的充分参与。但是,如果兼职财务人员负责预算管理和执行,则很难有时间和精力来有效管理预算绩效,这使得绩效管理难以实现其价值。此外,财务人员从自身工作利益的角度出发,不能保证预算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不能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在中小学发展中的作用。2.3制度保障不健全。在国家预算体系的号召下,中国的中小学也制定了全面的预算管理模式。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投资大、分布广、产出低、管理懒惰、资金使用不当等问题。一方面,资金使用思维对财政资源的使用有直接的影响,要克服这些不良思想的存在,必须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尚未制定财政支出绩效评估的法律法规,中小学预算绩效管理缺乏统一的法律保护和制度规范。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很难有效实施基层预算绩效管理,难以吸引各级政府的关注,从而影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2.4绩效评估体系和结果不够科学,应用不足。评价中小学预算绩效的标准有三个:有效性、经济性和效率性。在调查资金时,我们应该考虑三个标准,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尽力做到最好。但是,在实际预算绩效评估中,这三个标准的应用并不科学合理,没有统一的指标体系,导致评价标准不完善,绩效评价质量低。目前,中小学的绩效评估主要基于财务指标,此外,绩效评估的结果尚未得到充分应用。由于预算管理中的一些问题,许多学校缺乏科学公正的评价结果,评价结果形成以后被停放在初始层面的情况普遍存在。应用方面与管理、编制等工作之间没有联系,绩效评估的作用也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3学校预算绩效目标的设定

3.1预算绩效目标设定步骤。绩效指标是绩效目标进行优化改良以后的结果,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产出指标、效益指标和满意度指标,二是数量、质量、时效、成本指标等,三是二级指标的完善。中小学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中小学总支出绩效指标和项目支出绩效指标框架,建立三级指标数据库,并遵循可量化性、重要性、合理性和相关性原则。3.1.1项目绩效目标设定。考虑到中小学项目的相关特性,可以了解到此项目的效果是可以期待的,如此可以把其效果变为量化指标。指标应当包括共性和特征两方面,前者包括预算执行及时率、项目完成及时率、预算调整率、项目管理、决策状态和资金管理情况等。3.1.2绩效目标选择和指标值的确定。目标选择和指标值的拟定都十分重要,它们的确定将始终影响项目操作的每个步骤,因此应当格外慎重。而确定目标和指标值应当关注总体策划和部门职能,前者具有方向上的指导作用,后者则在绩效目标能够完成到哪一步具有重大影响。除此之外,资金、数据、标准等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最终目标的确定应当是多个因素综合决定的结果,具有合理性,并且与资金的多寡相匹配。3.2预算绩效目标审核。目标确定之后需要进行审核,而审核应当由专家组来进行,为此学校预算绩效管理部门建立了专家数据库,以组织专家审查预算执行目标的完整性、相关性、适用性和可行性。需要审核的包括:目标在设定的时候是否充分考虑了其影响面,只有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目标才是首选目标;学校现有的职能和部门能否完成设计的目标,完成是否具有困难;学校资金是否能支撑整个项目的完成,或者完成此项目后资金还能够满足其他工作需求。根据审计得出的结论,才能够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3.3预算绩效目标批复及运用。学校将所有部门的预算绩效指标和年度预算一起批复,部门根据经批复的预算执行目标进行组织和实施,学校预算绩效管理部门监督绩效目标的整个实施过程。截至年底,部门对预算执行情况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预算绩效管理部门评估每个部门预算的绩效并应用结果。

4强化中小学预算绩效管理的策略

4.1加强宣传,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意识。基金预算管理是金融部门管理的核心。中小学必须树立“绩效第一”的经营理念,追求效率,充分利用文件、研讨会、商务培训和广播,营造良好的校园工作氛围,通过媒体等形式宣传预算执行的重要性,提高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普及预算执行理念,不断关注员工在绩效管理中的效益与分配的关系和作用。步步高网创办伊始,致力于为各界客户提供经济论文下载、管理论文快速出版、快速撰写经济论文指导等服务。4.2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目前,中国的中小学预算绩效管理仍处于探索阶段,不能匆忙实施。但是,无论是绩效管理的实施还是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我们都应该遵守一定的规章制度。在制定预算绩效管理的规章制度时,必须注意预算绩效管理的管理方法和指标以及评估体系结果的应用,形成互补的绩效管理体系。此外,有必要加强预算管理相关措施的完善与改进,确保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最佳效果。4.3完善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机制。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的监督,必须不断完善学校监督机制,逐步将领导监督、专业监督、学生监督和学生工作监督管理相结合,严格控制预算实施、评估、结果等工作流程。在学校网站上,定期公布项目预算的实施情况,使大量信息公开、透明、有监督,使监督的有效性得到提高。4.4建立预算评价结果应用机制。鉴于中小学预算评估结果使用不足,学校绩效评估领导小组应及时审核和管理自我评估工作的质量,确认评估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绩效评估实行通报制度,对于一些评价结果好的进行表扬和鼓励,而对于评价结果差的进行通报批评以及相应的处罚,积极推进绩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5结束语

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各种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近年来,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各级有关部门积极完善预算绩效管理。学校作为公共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本文主要从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和绩效评估机制两个方面为中小学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一定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投入-产出”维度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设立[J].张雯亭.轻工科技.2016(11):12-13.

现代经济论文范文篇8

大家好!

“深入科学实践科学发展,共同创建和谐社会”,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巨大成就,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上更加自觉,能力上更加适应。成效上更加突出。

我国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正处于全面转型的诚信与市场经济论文新阶段。长期的诚信与市场经济论文短缺经济格局已基本结束,全面竞争的买方市场环境即将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发展将直接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和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和良好机遇。面对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新形势。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强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结合实际,就目前状况,如何发展、如何生存。要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一切从实际出发,艰苦创业,切实提高科学发展观的意识,改进工作方法,电网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及重要的支撑作用,电网科学发展及安全可靠供电,以成为能源安全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加深入地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用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公司"四个服务"水平,公司可以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广泛征集意见。一是走进地方政府,征集他们对电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二是上门访问各供电区域内大用电客户,征求他们对电价执行,停、送电信息、维护处理电力设施效率的意见;三是走进发电企业,征集他们对上网电价执行、统一网内调度的建议;四是走进农村客户,征集对服务"家电下乡",提供可靠供电的建议;五是走进离退休职工,征集对公司长远发展。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我感觉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要开拓性地、创造性地完成企业分配给自己的各项任务。

通过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自己感觉体会颇深。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包括了系统而丰富的内容科学的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立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它是人们对发展问题的总体认识知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了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坚特改革开放,是科学发展观的强大动力;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因此,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的。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支配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体现和保证着科学发展观。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从根本上说,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政绩观的基础和前提。在新形势下,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资委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动员广大干部员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应对挑战,科学发展,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而奋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一是贯彻中央决策和部署,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二是确保电网安全,保证电力供应;三是实施“一特四大”战略,推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四是坚持严格管理,努力降本增效;五是大力增供扩销,提高服务水平;六是开展依法治企活动,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七是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八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多出快出成果;九是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十是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强内部管理,抓好电网建设,抓好电网建设,要把机关效能年活动与科学发展观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责任心,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每个干部党员要有新气象,改变原来的“懒、庸、慢”三种不良现象,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把科学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贯穿到工作实际中,指导工作开展。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电网发展和电力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如何才能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实现公司科学发展,就是用科学发

展观的思想、方法、手段指导各项工作,目前公司电网非常薄弱,要借中西部电网建设项目资金,抓好线路和设备的改造,抓好通信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整合和建成好一个完整的电网,使电网建设科学发展;改进工作作风。工作作风还存在“懒、庸、慢”的问题,对照国网公司要求的“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还有差距。要大力倡导“快、实、细”的工作作风,提高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加强安全生产现场检查监督和责任查处力度;加强经营管理,进一步增强增供扩销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全力开拓电力市场,抓好优质服务,按照“四个服务”宗旨,履行社会责任,公司绩效考核工作方式上存在欠缺,在营销和安全权重方面还有待加强,以绩效考核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加强员工教育培训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进一步提高供电优质服务水平,创优供电服务环境,以服从具体行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展示公司“内强素质、外强五月素质”的企业形象,激励公司广大干部职工为公司创建省级一流企业贡献青春、贡献智慧,抓好小水电科学调度,抓好“三节约”,减少非生产性开支,加强预算管理,强化措施,确保公司经济效益增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严密规章,发扬严细作风,实施严格,做到常抓不懈,把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结合起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完善机制,不断提高纪检监察工作监督、服务、保障、促进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是全面履行供电企业政治、经济、社会责任的重要任务。

构建国家电网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立足公司实际,以保障“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为根本目的,以规范和制约权力为主要任务,以创新和完善制度为核心要素,围绕企业“思想流、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信息流”五个管理重点,建立“干事、干净”的价值观念,建立“干事、干净”的制度体系,建立“干事、干净”的问责机制,建设企业化、责任化、业务化,预防有方,监督有效,惩治有力的反腐败管理体系和工作系统。

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是新形势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是为了更好转变职能,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机关。我们要抓住历史时机,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实事,着力解决基层的难事,为用电客户做好事。以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年”活动为契机,通过着力增强各单位落实公司决策部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上下功夫;着力在增强各部门协同作战方面下功夫;着力在服务基层上下功夫;着力在促进内质外形建设,塑造公司新形象上下功夫。

现代经济论文范文篇9

良好,但不容忽视严峻的一面,做好经济工作要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

的关系,同时要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关键词」经济形势经济环境实施宏观调控改革和发展

2000年是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的最后一年,是改革、发展、

稳定的关键一年,是世纪交替之年。这一年经济工作做得如何,对全局影响重大。最近

中央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形势,提出了奋斗目标,部署了2000年经济工

作的主要任务,需要我们认真把握,狠抓落实,继续奋发努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

健康发展,为新世纪的经济腾飞创造良好的开端。

一、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一)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

1999年以来,在中央采取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民经济继续保持

较快增长的态势,头9个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4%.1~10月,工业增加值增长9.1%,增

长速度比较平稳;农业收成稳定,粮食总产量大体接近上年的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平缓,全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增长7%,其

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6.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下降0.9%,房地产投资增长17.4%;随着

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领域的扩大,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增幅比上月提

高1.6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出现回升态势,9月份出口增长20.2%,10月份出口增长23.8%.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1~10月比去年同期增长19.4%,增收1300多亿元,财政收入占国

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金融形势比较平稳,到10月末,M1、M2分别增长15.1%、

14.5%,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国家外汇储备已超过150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

加,生活水平继续提高,10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59270亿元,同比增长13.4%.

从前三个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预计全年经济增长可望达

到7%甚至略高一些。这样的增长速度在世界上也是相当高的。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1)工业经济效益水平提高。

1~9月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比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其中成本费用利润率

提高1个百分点,总资产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

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1~9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

120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

480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倍。(2)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随着亚洲周边国家

的经济复苏、需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

;同时国家加大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月份开始,出口增长

开始回升。7月、8月、9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20.2%、23.8%.预

计全年出口增长可达5%左右。(3)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8月份,受季节性因素

和肉禽价格进一步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

降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

区调整学杂费、房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

上月上涨2%,比去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

下降2.8%.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

比上月缩小0.2个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

格降势也在趋缓。7月、8月、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

业品原材料购进价格分别下降3.4%、3.3%、1.8%.

(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

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

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

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

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

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

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

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

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

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

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

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

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

报告总结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

实践报告工作汇报辞职报告调研报告党政报告

演讲致辞公众演讲竞聘演讲

就职演说安全生产爱国演讲英语演讲开幕闭幕庆典致辞

贺电慰问领导讲话

党政相关入党申请入团申请

转正申请思想汇报党性分析事迹材料申报材料行风建设

公文范例

主持词

求职应聘个人简历英语简历自我鉴定自我介绍

自荐信求职信会议发言婚丧嫁娶祝福祝贺广播稿

心得体会经验交流公务员法政治学习读后感

学习心得创业计划

征文范文应用文论文格式英语作文

综合范文合同范本文秘工作办公表格计划方案社交礼仪

节日相关规章制度毕业设计法律文书时政专栏

论文中心

经济论文

教学论文

法律论文

商务论文

行政论文

医学论文

艺术论文

理工论文

文史论文

免费教案

站内范文搜索

|网站首页|综合范文|报告总结|心得体会|求职应聘|演讲致辞|党政相关|时政专栏|英语作文|教案大全|论文撰写|经济论文|教学论文|法律论文|商务管理|

|行政管理|医学论文|艺术论文|理工论文|文史论文|文档下载|

您现在的位置:范文先生网>>商务管理>>信息管理论文>>正文

相关文章

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观视角

会计论文: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宏…

ERP项目在同力公司的实施调查

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意义和策略

加快实施知识管理,促进传统企业…

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者收购(…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取向

加快实施知识管理,促进传统企业…

对我国上市公司实施管理者收购(…

论国有资本宏观财务目标的分割

为什么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实施人力资源会计的可行性分…

试论会计委派制实施的可行性

有限度的会计委派制及其实施环境

政府宏观管理与行业自律相结合—…

热门文章

我国企业信息化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的碰撞

中国公共管理案例研究与教学探析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

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

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公共”原则…

中西方法治理念下的政府公共行政…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政府干预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

中美教育行政组织比较研究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论国有资产重组中的合谋行为及其…

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及对策

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

走向公共管理的治理理论

创新:迈进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

高校图书馆如何为高等函授教育服…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

地方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若干问…

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服务模式的…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更新时间:2007-8-1621:03:58

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

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

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

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

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

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提高0.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提高0.8个百分点,资产

负债率下降1.7个百分点。1~9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00多亿元,比

去年同期增长71%,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480多亿元,比

去年同期增长1.5倍。(2)外贸出口进一步回升。随着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复苏、需

求增加,我国对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出口增长加快;同时国家加大

了出口退税力度,有力地促进了出口的增长。从7月份开始,出口增长开始回升。7月、

8月、9月、10月出口增长分别为7.5%、17.8%、20.2%、23.8%.预计全年出口增长可

达5%左右。(3)物价下降出现减缓的迹象。8月份,受季节性因素和肉禽价格进一步

回升的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比去年同月下降1.7%;商品零售

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6%,比去年同月下降2.6%.9月份,因部分地区调整学杂费、房

租、水电费价格以及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2%,比去

年同月下降0.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7%,比去年同月下降2.8%.10月份

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月下降0.6%,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6%,降幅均比上月缩小0.2个

百分点。此外,随着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工业品市场回暖,工业品价格降势也在趋缓。

7月、8月、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2.5%、2.3%、2.1%,工业品原材料购进价

格分别下降3.4%、3.3%、1.8%.(二)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的一面不容忽视

以上三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但还没有形成好转的趋势,目

前还不能作出经济增长出现止跌回升、走出谷底的判断。对今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是逐步好转还是比较严峻?还有待观察。

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国经济可望保持一定的增长,但由于美国股市出现一定的

泡沫成分,美元对欧元、日元出现一定的贬值趋势,不排除出现股市动荡、外资抽逃、

消费萎缩、使经济增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日本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由于日本内需市

场容量有限,日元升值不利于增加出口,所以日本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稳固。美、日GDP

占世界GDP的40%,美、日经济走向如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比较大。欧盟经济正在稳

步增长,但由于欧元的实施,欧元区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加强。亚洲周边国家和地

区的经济开始复苏,即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出现好转,对我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也

将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综合以上一些情况,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

即使经济增长快于1999年,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也不是很多,相反,对我国

经济形成竞争的不利因素在增加。从总体上看,2000年我国外需压力还是很大,外贸顺

差有可能进一步减少,利用外资也有可能会下降,外贸外资的减少,需要通过进一步扩

大内需来弥补。

从国内经济环境来看,2000年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目前市场需求依然疲

软,大多数工农业产品生产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居民消费意愿不强,民间投资不

振,银行贷款行为趋于谨慎,资金供应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加

大,等等。当前经济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通货紧缩趋势仍在发展和蔓延。到1999年

9月份为止,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指数连续24个月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18

个月负增长,生产资料价格指数连续42个月负增长。按照巴塞尔国际清算银行的定义,

一国消费品价格连续两年负增长,就可视为通货紧缩。我国实际上已经达到这一标准。

造成通货紧缩的原因,从短期因素看,是有效需求不足;从中长期因素看,多年来的重

复建设导致经济结构严重失衡。这次通货紧缩,实际上是短期的有效需求不足与中长期

的结构不合理因素交织并发,从而使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压力。我国这一轮经

济增长下滑的周期最长,从1992年算起,至今已长达7年,目前下滑的趋势仍在发展。

特别是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未从根本上

遏制住经济增长下滑的趋势。2000年国内经济环境依然比较严峻。

二、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把握好的几个关系2000年经济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不容乐观,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计这年经

济增长的社会经济发展预期目标为7%左右,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但仍然要付出艰巨的

努力。对此,2000年经济工作需要着重把握和处理好几个带有全局和战略意义的关系。

(一)既要坚持扩大内需,又要加大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的力度

扩大内需的核心是促进经济增长,扩大经济总量。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

越来越受到结构不合理因素的制约,如果不调整结构,经济增长就不可能上去。调整结

构,不能是短期的、局部性的调整,而必须是中长期的、战略性的调整;不仅要调整产

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而且要调整地区结构,加快西部大开发,这是关系

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结构调整要取得成效,必须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不能再走低

水平建设的老路。应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坚决淘汰落后的、重复的生产能力,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和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企业,对传统产业进行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固定资

产更新,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处理好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的关系,实际上

是处理好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关系,二者是不矛盾的。扩大内需的一个重要拉动力,就是

扩大投资需求。这两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国债投资为主导,重

点投向基础设施等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领域,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是

为了促进发展,增加经济总量,但同时也是调整结构的过程,是科技进步的过程。我们

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在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同时不断调整结构,在结构调整的基础

上求得更好的发展。

(二)既要坚持政府投入,又要努力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

坚持政府投入,是在当前经济不太景气、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启动以前的必

然选择。但是,政府投入数量是有限的,要受制于国家财力的制约,而近几年国家财政

状况总体上比较困难,这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增加发行2100亿元国债,专项

用于基础设施等项建设。政府的这笔投入,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相比,数量要少

得多。启动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要靠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正常回升,不能只靠政府

投入来支撑经济增长,否则国家财政难以承受,经济增长也不能持久。所以,政府投入

的着力点,是要努力引导和扩大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使政府投入起到“四两拨千斤”

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贴息、参股、合资、补贴、担保等方式,

带动更多的社会投资。例如:1999年下半年国家增发600亿元国债,其中150亿元用于

企业技改项目的贴息和补充相应的资本金,以此带动银行贷款1500多亿元,使社会投资

规模迅速扩大。与此同时,2000年要继续落实已经出台的增加城镇中低收入居民收入的

政策,要通过实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措施,努力增加农民收

入,并结合出台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努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

(3)既要积极推进改革和发展,又要高度重视保持社会稳定

2000年要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实现科技进步,立足点是要保持经济又快又好的发

展。解决当前中国经济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点是不能

动摇的。但是,要取得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以改革为动力。2000年各项改革已处于攻

坚阶段。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

年改革脱困和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只有国有企业搞好了,效益上来了,才能

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加快改革和发展,使社会稳定问题显得更加重要。改革和发展,

最终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取利益的,因而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但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

中,因结构调整、企业改革、机构改革的深化,使下岗、失业现象增加;因社会环境的

不断变化,竞争加剧,一些人的习俗、观念适应不了环境变化的需要;等等,如果处理

不慎,极易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社会不稳定,改革和发展将一事无成。一个稳定的社

会环境,是顺利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

系,使三者相互协调和统一。

三、抓住重点,加大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力度

2000年经济工作任务涉及方方面面,非常艰巨而又重要。但基本着眼点是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并在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上,以国有企业

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同时注意保持社会稳定。从这个基点出发,2000年经济

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继续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

连续两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其拉动经济增长的效果是显著的。由于2000年有效

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趋势尚未有效遏制的矛盾仍很突出,在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未完全

启动以前,为了保持经济的较快增长,必须坚持实施行之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并加大

其力度。现在银行资金充裕、存贷差达1.2万亿元,生产能力充足、近1/3的生产潜力

未能发挥出来,劳动力丰富,面对钱多、物多、人多的因素,应是加快发展的好时机。

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这些资源就会白白浪费掉。实践证明,财政政策对资源利

用具有见效快、导向作用大、宏观配置合理的特点,通过财政向商业银行发行长期国债,

动用部分社会储蓄资金,将相对过剩的人、财、物资源利用起来,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2000年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仍以扩大财政支出为主要形式,双管齐下,

通过发行长期国债进一步扩大投资和继续落实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来扩大消费支出;同

时要运用好税收政策,包括实行必要的减免税政策,通过适当减少财政收入的形式,进

一步刺激投资、消费和出口。这样,中央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有人担心,

会不会引发财政风险?据初步测算,1998年,我国中央财政赤字(按国际通行口径,包

括为弥补债务利息支出而形成的赤字,下同)和债务余额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

别为2.15%和9.9%;1999年约为2.80%和12.0%;预计2000年中央财政赤字占GDP的比

重与上年大体持平,仍控制在3%的警戒线以内,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约为14.0%,仍

明显低于60%的警戒线。我国发行国债尚有一定的空间。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有风险,关

键在于能否管好用好国债资金。只要国债资金能够发挥好的效益,促进经济较快的发展,

就能够为偿还债务创造有利条件,不会引发财政风险,也不会给后人留下债务包袱。近

一两年,财政税收每年增收超过1000亿元,其中就包含了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增收效应,

国债投入已经出现良性循环的效果。

(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

在当前经济偏冷的情况下,要采取相应扩张的宏观调控政策,使社会资金得以充分

利用。如果仅仅财政政策是扩张的,而没有货币政策的相应配合,就难以充分调动社会

资金来支持经济发展,进而会减弱整个宏观调控的效果。例如:将国债资金投入具有一

定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采取贴息方式投入企业的技术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

银行贷款与之相配套,如果银行配套贷款跟不上,就会影响整个国债投入的效果。因此,

必须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是要保证国债资金配套贷款的及时投入;二是要满

足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需要;三是要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四是要适当降低存款准

备金率,促进商业银行扩大贷款,同时对有困难但需要扶持的中小金融机构,给予再贷

款支持;五是要大力开展住房、教育、汽车以及大件耐用消费品等方面的消费信贷业务

;六是要发展资本市场,积极开拓直接融资渠道。总之,要保持货币供应量的必要增长。

只要积极财政政策不出现风险,实行相应的货币政策也不会有风险。金融业要正确处理

支持经济增长与防范金融风险的关系,在改善金融服务的同时,要继续深化金融改革,

健全银行内控机制和银行监管机制,完善金融法制。

(三)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一中全会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

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2000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一年,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

关键。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首先要尽最大努力

实现这一目标。要从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不平衡发展的客观进程,着

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老工业基地,把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

为国有企业跨世纪发展创造条件。”

2000年要重点做好以下一些工作:(1)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工业结构调整。继续压

缩纺织、煤炭、冶金、石化、建材、机电、轻工等行业的过剩生产能力,坚决淘汰那些

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产品质量低劣和污染严重的企业。不断优化工业结构,缓解重复

建设压力,增强企业活力。(2)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继续拨出一部分国债资金用于企

业技术改造的贴息贷款。对于技术改造所需先进设备的进口,国家可适当提供外汇、免

税等优惠政策。对国家鼓励的高新技术产业、新兴行业等项目的国产设备投资,实行按

40%的比例抵免企业所得税。(3)实行债权转股权。对一些有特别困难、但有一定发

展前景的国有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逐步解决企业资本金不足、资产负债率高的问题,

同时盘活银行的不良资产。(4)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使更

多的经济效益较好、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上市,增加企业的资本金。选择一批信誉好、

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配售部分国有股来筹集资金。一些资信好、实力雄厚

的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可在境内外发行企业债券,进行滚动发展。(5)实施规范

化的公司制改革。除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企业实行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外,积极发展具有

多元投资主体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处理好“老三会”(党委

会、工会、职代会)和“新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关系,加强企业领导

班子建设,强化内部管理,实行企业会计外派制度,完善企业在经营、用人、分配等方

面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要继续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

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但是,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按“三家抬”(财政、企业、

社会负担)的办法来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只是一种过渡性措施。要从根本上解决

国有企业人员多等方面的问题,最终要靠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覆盖所有企事业及行政

机关单位职工的、由政府承担并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是实行由政府通过企事业单位从当期收入中偿付各项社会保障费用的现收现付制,近期

社会保障改革的方向是由现收现付制转向通过个人帐户实现的基金积累制,即职工在领

取工资后向社会保障基金缴付社会保障缴款,这笔缴款连同企业缴付的部分社会保障缴

款都进入职工的个人帐户,以后就从职工的个人帐户中支付他们的社会保障开支。实行

基金积累制,对新参加工作的职工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他们有足够的工作时间在个人帐

户中积累足够的养老金。成问题的是,已退休的职工和在实施个人帐户制度以前较早参

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统称老职工),由于在过去的工作年限里没有直接为自己积累养老

金、医疗保障基金、住房基金等,而是通过预先扣除把保障费用转化为政府收入并凝固

在国有资产中。转入基金积累制以后,老职工新建的个人帐户中的资金很少,已退休职

工的个人帐户则完全是空的。因此,在实施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积累制转轨时,政府应

对老职工过去对养老金基金的贡献作出补偿,这就需要由政府出面来筹集和建立社会保

障基金,这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条件。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对所有不

同经济成分的企业和职工依法收缴社会保险费,提高收缴率,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同时

也要考虑,在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过程中,对国有股权变现

所得,中小企业的拍卖、租赁所得,国有房地产的出售、租赁所得,以及财政预算支出

的安排,要按照一定比例划入社会保障基金。条件成熟时要着手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

度。

(五)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科技进步是加快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要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

最薄弱的环节,不是科技水平低,而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环节滞后,这与现行科

技体制和生产体制密切相关。现行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与生产相脱节。企业

的科技力量非常薄弱,许多优秀科技人才都集中在科研院所。这种体制,大大阻碍了将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进程,使先进的科学技术无法得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为此,

要深入进行科技体制和生产体制的改革,将应用科技的基本力量从原来的科研院所下放

到企业中去,使企业成为应用科技研究的载体和主要力量。这也是当今发达国家的通行

做法。科技力量与企业合二为一,既可以使科研经费得到保障,使科技人员有了用武之

地,又可以使企业生产有技术创新力量的支撑,增强企业的竞争力。2000年要基本完成

科研机构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使应用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或纳入企业的科研体系中

去。对于高校中的应用科技力量,也要逐步分离出来,按照科研机构改革的方向进行运

作。

此外,要加强知识产权的立法和执法力度,保护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尽快制定反垄

断法和严格执行反不正当竞争法,规范技术市场及其他市场,维护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

竞争的市场秩序。建立鼓励技术投入的税收制度。政府除了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和对市场

前景好的共用性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资助外,应制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投入的政策。

如:对技术转让收入、设备投资等扣减所得税;改进现行的增值税制度,明确企业研究

开发、科技人才工资等支出划入无形资产的办法,等等。倡导推广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

现代经济论文范文篇10

|文史论文|学英语|范文|论文先生网社区|强力推荐!本站与百度合作新开频道>>>>论文知道

最新公告:没有公告

会员登录--会员注册--会员中心

|

艺术论文首页

|

美术论文

|

戏剧论文

|

舞蹈论文

|

音乐论文

|

电影艺术论文

|

电视艺术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先生网>>艺术论文>>电视艺术论文>>正文

国产电视剧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作者:admin2008-5-2619:13:12

一、题材狭窄缺乏新鲜感二、剪接失度冗长拖沓我们不是一味地反对拍长剧,而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应像鲁迅先生倡导的要以内容的含量为依据,以不脱离主题为原则来安排剧的长短,即要深刻、生动、精彩、充实、饱满、好看。不要人为地将单本能完成的戏硬拉成连续剧;将10集能完成的连续剧硬拉成20集;将20集能完成的连

-

一、题材狭窄缺乏新鲜感

二、剪接失度冗长拖沓

我们不是一味地反对拍长剧,而是当长则长,当短则短。应像鲁迅先生倡导的要以内容的含量为依据,以不脱离主题为原则来安排剧的长短,即要深刻、生动、精彩、充实、饱满、好看。不要人为地将单本能完成的戏硬拉成连续剧;将10集能完成的连续剧硬拉成20集;将20集能完成的连续剧硬拉成30集的长篇连续剧。现播出的电视剧动辄20集30集40集,而视其内容含量有的用其一半的集数足矣。有的电视剧如再紧凑些本是很好的,可正是由于拖拖拉拉地太长而显得乏味了。这就如同一块饼干,本来是很好吃的,你硬用水将它泡大,结果就无味了。比如《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很好,第二部就乏味了,又不是什么大题材,小故事拉拉杂杂地拍了30集,实在是太长了,严重地削弱了艺术的魅力,完全没必要。《西游记》(续集)情节与前雷同,无新意,也完全没有必要续出25集来。本来很好的故事倒使人越看越无味;《大明宫词》可以说是一部很成功的片子,无论是内容、语言,还是主要演员的表演都颇具特色,属上乘之作。但有的段落节奏亦显过慢,播出时虽已由40集压缩到37集,但若压到30集似更好些。《罪证》《黄金缉私队》等亦显过长。而有的故事内容非常丰富的,如《三国演义》虽则84集,但并不觉长;《红楼梦》20集亦不觉得长;《水浒传》43集,不但不长,而且有些短了,原作中的好多重要英雄人物的入伙原因及过程都未得以充分展现,若再用几集加以补充当会更精彩些。因此不能机械地论长短,而是该长则长,该短则短,现有好多剧是该短些却未短。

三、见好不收狗尾续貂

常言道“见好就收”,这是很有道理的。电视剧制作上也应该这样,适可而止,最热闹时收场,让人回味无穷。而现实情况是,一部剧播出后,反应良好,于是制片单位或主创人员便想让“好”持续下去。约来编剧(或另换编剧)再创续集。编剧只好挖空心思地杜撰,全不像当初的灵气与自然。导演也硬是将质地完全不同的两部分强行地拼接起来,这样拍摄出来的续集便多有狗尾续貂之弊了。如《西游记》之续集,基本是“师傅赶走悟空,师徒遇难难解,悟空重返”的老一套情节的重复,虽有高科技帮忙,却也不很成功;与前一部迥然不同的集与集间的连接方式(向唐皇汇报取经经过)使得与前一部很不谐调,也无新意,完全没有必要拍续集。可以说由于续集的播出,倒淡化了《西游记》这一精品剧在观众心目中已有的完好印象。《康熙微服私访记》续集虽未受到观众更多的非议,但笔者认为,第二部的“康剧”未能超越第一部,也如不续。

四、移植失当膨化虚空

将优秀的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这是电视剧剧本创作的途径之一,是正常的,无可非议的。但当某部小说已先行被改编成了电影,还要不要再编成电视剧,这可要慎之又慎了。笔者认为,当被改编的电影拍得非常成功时,则千万不要再打电视剧的念头了。如果原小说十分优秀而电影拍得又很不理想或影响很小,将来改编拍成的电视剧有超过电影的把握,那么则可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这样成功的例子,笔者至今未看到)。因先前改编的电影的成功使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已在观众心目中确定了毋庸置疑的肯定地位(也有先入为主的因素),那么再重新塑造的电视剧人物形象和拉长的故事情节会令看过电影的人很难接受。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又何必去干呢?可我们的电视剧创作中却偏偏有这样敢于铤而走险的电视编导,任你电影再成功,他也要重新将小说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最终拍成的电视连续剧可能演员比电影中的漂亮,情节比电影更丰富,编导也自我感觉良好,可观众就是不认可。比如,早些年谢铁骊导演根据现代名著《青春之歌》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可算得上是电影中公认的精品,可是近年又有人把它改编成20集电视连续剧,拍得固然也有声有色,但终未能超过原来的电影。尽管新闻媒体在拍片前进行了大肆的宣传,但也终不及未经怎么宣传的当年同名电影的影响之深、之广。即使是刚刚播出不久的20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艺术质量的角度看,也远远不及苏联早年拍摄的同名电影生动、光彩、震撼人心。当然以不很多的资金,将当年较有影响的革命影片重拍成电视剧以对年轻人进行思想政治上的再教育也是必要的,但那是与影视艺术不相关的另一层意义的事。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电视剧编导将目光盯在了独立创作的话剧的改编上,这也是不足取的。你改编不成功的话剧没有意义,而久演不衰的经典话剧作品,其稳固的样板般的地位和影响是不会轻易被取代的。特别是有些话剧剧本不是脱胎于小说或其它姐妹艺术的,而是有固定的独立的剧本,是经过话剧作者千锤百炼“打造”而成的。你将它改编成电视剧无非是想让他更丰富、更生动,而它又不像由小说改编成的话剧剧本,要参照原小说。在无可参照的前提下增加内容,这就势必要对原剧本加以膨化、拉长,添枝加叶地敷衍成连续剧了。那么电视编导附会进去的东西也许恰恰是原话剧编

剧已想到的并舍弃的东西,而优秀的原话剧作家的功力往往又是我们电视剧的编剧不能相比的。这样由话剧膨化了的、拉长了的电视连续剧往往会出现蛇足之弊,试想它能超过原话剧的影响吗?我想不会,也没见过由话剧改编成的电视连续剧超过原话剧的。与其如此,不如不作。比如20集电视连续剧《雷雨》便是由曹禺的同名话剧改编的。这部连续剧的导演功力是不浅的,演员也是十分优秀的,可以说,该剧如果不是脱胎于曹禺的同名话剧而是独立创作的,应该说是拍得很成功的。但它毕竟是依据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剧作家的作品改编的,其人其剧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都闪烁着灼人目睛的光辉,而且在世界当代文学史上亦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雷雨》又是大师的代表作,剧本是炼到了精而又精多一字少一字皆不宜的程度。数十年来该话剧在中国各地舞台上久演不衰,怎么可以想象有人居然能把这样的2个小时的佳品膨化成十五六个小时的东西呢。改编成电视连续剧的《雷雨》颇失原剧的凝重、洗炼,注定是超不过原剧的,超不过即是失败。

五、语言直白缺乏生动

电视剧是表演的艺术,同样也是语言的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要追求美,追求生动。目前,我国电视剧中应用的语言有三种,一种是区别于话剧的电影式的生活式的口语式语言。这是应用最普遍的。如反映现代题材各条战线的故事片和现代战争片、生活片等都使用这种语言,也包括一些古典题材的生活片。追求语言生活化,不等于不加改造地照搬生活中的毫无文学趣味的土语和大白话,而是要有选择地和经过提炼地使用日常生活中最新鲜、最有生命力、最生动的、最美的语言。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比如,我们塑造一个中国现代文化较浅的正面农民形象,当然不能让他说出莎士比亚笔下人物的语言,也不能说出中外哲学家的语言。但必须让他说出同时代同水准的农民中最典型、最生动、最准确、最符合其身份、性格、经历的语言,也就是最美的话来。这就要求编导要熟悉农民、了解农民并善于掌握和运用农民语言中的精华。决不能因为写得是知识浅薄的人而就可以胡编乱写,他们的话也可以胡说、乱说,越土越好,越没水平越好,如果那样,则恰恰说明编导是没有水平的。第二种是介乎于文言与白话之间的古典白话语言。这种语言多应用于中国古典题材的反映大的历史画面和高层官僚政治生活的作品,以及著名的文人墨客的生活剧目。如《三国演义》《东周列国》等。我们所见到的有关剧目,这类语言的运用是很成功的,除了编导的水平高超之外

,与其原著雄厚的文学基础也是有关的。第三种是《大明宫词》首开先河的西方化的莎士比亚式的文雅、华丽、酣畅淋漓的戏剧语言。《大明宫词》中这种煽情的激越的人物台词的运用,是非常成功的,非常生动的。也只有这般语言的运用,才更有效地展示了盛唐时期的经济和发达的文化,特别是诗、词、歌、赋的繁荣景象。语言和时代是吻合的,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和谐的。有些人对《大明宫词》中语言的运用持否定态度,那是因为他们还不习惯于这种有别于中国电影、电视剧和戏剧的传统的台词用语,只要在今后的合适题材的电视剧中持续用下去,他们就会慢慢接受了,并能渐渐地体会到这种语言的魅力。

无论这三种语言中的哪种形式,都要追求生动,追求美。这里的“生动”与“美”不是单纯的指词藻华丽,而是强调语言的准确、贴切和文学性,有丰富的内涵,并合乎时代、合乎人物性格和身份。而目前,我们的电视剧语言运用成功的不是很多,好多剧目的人物对话苍白、无力,或太土、太直白,缺少新鲜感,缺乏文学性,这是需要认真克服的。还有的剧中众多人物说的话都差不多,缺乏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个性,众多人物之间各自的话都可以互相串换,这是戏剧语言中最大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