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用语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47:15

网络用语论文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篇1

根据研究机构MiniwattsMarketingGroup(2018)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突破40亿,超过50%的世界人口在使用互联网;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互联网普及率已接近90%。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交际模式,传统线下交流逐渐向线上沟通转变(耿敬北等2016)。由于互联网载体的特殊性,基于网络的沟通亦呈现出特有的语言形态变化,单一的语言媒介逐渐被语言、图像、声音等综合构成的复杂媒介所取代(冯德正等2014)。由语言和非语言等多种表意资源构成的网络多模态话语成为当前人类话语实践的一种主要形式与主流趋势(Martin&Tyner2012;Martinec2005)。网络多模态话语的迅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国际研究者关注。自20世纪初,研究者开始借鉴Kress&vanLeeuwen(1996)的“视觉语法”、Norris(2004)的“多模态互动分析”等来探讨网络媒体话语、网络日常交际等多种形式的网络话语。近年来,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愈发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不仅研究领域和范畴不断拓展,同时还开始融合传播学、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跨学科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分析工具等方面亦不断推陈出新。反观国内,虽然冯德正等(2015)、国防(2016)等学者不断强调研究网络多模态话语的重要性,但国内相关研究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检索发现,近十五年间CSSCI期刊只发表了16篇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其中实证研究只有9篇,且研究主题较为单一、研究方法仍存在局限。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网络话语作为新兴主流交际语体,多模态话语与传统媒体话语的共性、差异与特征值得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充分重视。本文拟对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研究将运用内容分析与定量统计法,对2004-2018年间国际SSCI期刊收录的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论文从发展现状、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三个层面进行系统分析,以求客观展现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国内相关研究提出相应研究启示。

2研究方法

本文选取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SSCI)期刊收录的网络多模态话语论文作为研究对象。在WebofScience数据库中,以“online+multimodal”等5个词组①为关键词对“主题”进行检索,检索时间区间为2004-2018年,检索语言为英语,检索类型为论文。同时,考虑网络多模态话语多以网络媒介为载体,相关研究已不局限于语言学领域,传播学界对相关问题也较为关注(冯德正等2014;Jovanovic&vanLeeuwen2018)。因此,为保证研究样本的完整性,检索时将研究领域限定为语言学和传播学。以此标准检索共得到206篇预选论文。而后通过直接下载和文献传递两种方式获得文献全文,并逐一分析论文主要内容,剔除研究主题和内容不是网络多模态话语的文献(如只在论文题目、关键词或摘要中提及网络多模态话语,但未对相关内容进行实质性分析和讨论的论文)。最后,共获得158篇SSCI网络多模态话语样本文献。本文对样本文献的分析将从三个层面进行。首先,将采用全景视角,从发表时间和数量、发表期刊、作者情况和研究类型4个维度,展现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发展现状;然后,将通过考察样本论文的研究主题,分析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最后,将分析重点聚焦于实证研究,通过分析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4个方面,展示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实证论文的研究现状及方法论概况。为详尽展现研究的发展变化趋势,分析将以五年为单位将样本文献划分为三个时间段(2004-2008年、2009-2013年、2014-2018年),进而按照上述分析思路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文献进行编码分析。编码人员为本文的两名作者。调研中,我们随机抽取15%的编码结果检验编码员间一致性,Krippendorff系数为093,表示编码有效,信度较高(Krippendorff2004)。

3发展现状

31发表时间和数量。本文首先统计158篇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样本文献在各年度的发表数量。结果显示(见下页图1),相关研究发表数量总体上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2013年以后增长势头尤为明显,发表篇数从2012年以前的8篇以下上升到2016年后的25篇以上。这一趋势反映出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积极发展态势,说明相关研究在国际学界愈发广受关注。32发表期刊。表1列出样本文献在三个时间段内的主要发表期刊(发表数量≥3篇)。158篇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共发表于59本期刊,其中VisualCommunication、SocialSemiotics、ReCALL和JournalofPragmatics4本期刊的发表数量最多,均达到10篇或以上。同时,期刊的时间变化情况显示出两个趋势:第一,期刊范围不断扩大,期刊数量从2008年前的8本增长到2014年后的46本,LanguageTeaching等语言学权威期刊从2009年后开始陆续发表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第二,核心期刊发表数量不断增多,VisualCommunication、SocialSemiotics等较为关注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的核心期刊发表数量都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从期初的1篇左右增长到近期的9篇以上。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受国际主流语言学界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高。33主要作者。样本文献涉及的作者较多,下页图2列出了三个时间段内发表总量靠前(数量≥3篇)的9位作者的发表情况。9位学者都是从2009年以后才开始陆续发表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其中,有三位学者发表数量最多,均超过5篇:KayLO’Halloran现供职于英国利物浦大学,主要关注多模态语篇分析研究;SabineTan和PeterWignell现供职于澳大利亚科廷大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多模态语篇分析、多模态分析工具开发等②。其后,发表数量为4篇的三名学者:NicolasGuichon现供职于法国里昂第二大学,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JohnSKnox现供职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主要从事多模态语篇分析和网络媒介话语分析研究;HelenCaple现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从事新闻话语分析、新闻话语符际关系研究③。最后,有三名学者发表数量为3篇:KevinHarvey现于英国诺丁汉大学从事多模态(批评)话语分析研究;MugeSatarCoen现供职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主要从事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TheovanLeeuwen作为多模态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现于南丹麦大学从事相关研究工作④。可见,澳大利亚与英国学者在当前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且相关学者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多模态话语分析、工具开发和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研究。34研究类型。参考Dornyei(2007:16-17)对应用语言学研究类型的分类,我们将样本研究划分为实证研究与非实证研究两类。实证研究使用样本数据,并包含清楚的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过程;而未使用样本数据也未清楚论述上述内容的研究均属于非实证研究。统计结果显示(下页图3),158篇论文中非实证研究34篇(占比215%),实证研究124篇(785%)。同时,实证研究数量和占比近年均呈上升趋势,数量从期初的5篇增长到近期的88篇,比例从期初六成增长到近期的八成以上。这一趋势反映出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质量不断提升,实证研究已成主流。

4研究主题

参考应用语言学研究权威期刊AppliedLinguistics⑤、多模态研究权威期刊VisualCommunication⑥以及Barton&Lee(2013)分别对应用语言学、多模态话语以及网络话语研究主题的分类,我们对158篇样本文献的研究主题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下页表2),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主要探讨了12个主题。其中,网络语言教学(38篇,241%)、网络语篇与语用分析(38篇,241%)和网络批评话语分析(28篇,177%)是最受关注的3个研究主题(共占658%)。另有超两成论文(253%)重点关注了网络身份构建(16篇,101%)、网络会话与互动分析(13篇,82%)、理论构建与研究方法(11篇,70%)3个主题。最后,还有少量研究探讨了话语分析软件开发利用(4篇,25%)、网络语言素养(3篇,19%)、网络词典学(2篇,13%)、网络翻译(1篇,06%)、网络多语言使用(1篇,06%)以及其它(6篇,38%)等6个主题。从三个不同时间区段看,研究主题近十五年的发展趋势呈现如下特点:第一,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即研究主题从期初的6个增长到近期的12个,网络词典学(Liu2017)、网络翻译(Afli,Barrault&Schwenk2016)、网络多语言使用(Aflietal2016)等话题从2009年后才逐渐受到研究者关注。第二,网络语篇与语用分析以及网络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数量和占比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这一发现基本验证了冉永平等(2019)的研究结果。相关研究探讨的话题也较为丰富:网络语篇与语用分析研究讨论了符际关系(Martinec2005)、转喻与隐喻(Tay2017)、语类分析(Zappavigna&Zhao2017)、语步分析(Lam2013)等多方面的内容;网络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考察了网络话语在政治(Ben-David&Matamoros-Fernandez2016)、经济(Moran&Lee2013)、文化(Hunt2015)等多个层面的社会意义构建。第三,2009年以后研究者开始重视话语分析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例如,Smith,Tan,Podlasov,&O’Halloran(2011)论述了多模态研究者在网络环境下运用分析软件进行多模态研究的困难与挑战;Krause&Zeldes(2016)和O’Halloran,Podlasov,Chua,&Marissa(2012)分别介绍了新开发的多模态话语分析软件ANNIS3和TheMultimodalAnalysisSoftware,为研究者进行网络多模态话语分析提供了新的选择。总结上述发现,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不仅在数量上不断增多,在研究内容与范围上也在不断丰富与扩展,近年愈发重视对网络语篇构成及其社会意义构建进行深入剖析,并开始关注分析方法与工具的发展与创新。

5相关实证研究方法

下文将聚焦于124篇实证研究,从研究视角、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四个维度考察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实证研究方法。51研究视角。Sanz(2013)以及张德禄和郭恩华(2013)总结多模态话语研究主要有三个研究视角:社会符号和系统功能学视角(Kress&vanLeeuwen1996)、认知隐喻视角(Refaie2003)以及多模态互动分析视角(Norris2004)。对124篇实证论文的研究视角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下页图4)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主要采用社会符号和系统功能学视角(78篇,629%),其后依次为多模态互动分析视角(23篇,185%)、认知隐喻视角(15篇,121%)以及除上述三个视角以外的其它视角(10篇,81%)。研究视角在三个时期内的变化情况显示出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的两个主要发展趋势:第一,采用社会符号和系统功能学视角的研究数量和比例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符号和系统功能学视阈下的多模态理论在不断成熟完善,相关理论在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中的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近年还有学者将社会符号和系统功能学理论从传统的多模态语篇分析拓展到网络课堂教学等其它研究领域(Bezerner&Kress2008;Coffin2013)。第二,近十年认知隐喻理论视角的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取得较快发展。认知视角的多模态隐喻理论发展是近年多模态研究的重要成果(冯德正等2014;冯德正等2011;Refaie2003)。2009年以后研究者开始将相关理论成果运用到如网络海报(Tay2017)、网络新闻(Catalano&Waugh2013)等网络语篇的研究中。从上述发现可以看出,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基本传承了传统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学科视角多样性,并十分重视吸收多模态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将其应用到网络环境下的多模态语篇分析中。同时,还有网络多模态研究者开始关注不同研究视角之间的对话,尝试探讨诸如认知语言学和系统功能语言学等视角的融合(田笑语等2019)。其实,不同语言学科视角下的多模态研究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是未来多模态话语以及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的发展方向(冯德正等2014;Sanz2013)。52研究对象。参考冯德正(2017)和O’Halloran(2004:1-5)对多模态话语研究对象的总结,本文将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类:1)网络媒介语篇,各类网络媒体承载的多模态话语;2)网络自然交际,主要包括网络课堂教学和网络日常互动。统计结果显示(表3),124篇样本实证研究共考察了上述两大类共11种网络话语,研究对象以网络媒介语篇为主(85篇,685%),网络自然交际为辅(44篇,355%)。其中,网络媒介语篇涉及的话语种类较多,其中网站话语(24篇,194%)、社交媒体话语(24篇,194%)和网络新闻话语(14篇,113%)三类占比最高,而后还有少量研究讨论博客话语(4篇,32%)、网络表情(4篇,32%)、网络论坛话语(4篇,32%)、网络广告话语(3篇,24%)、网络杂志话语(2篇,16%)以及其它话语(6篇,48%)六类话语。而网络自然交际以网络课堂教学为主(34篇,274%),少量研究考察了网络日常互动(10篇,81%)。进一步考察三个时间区段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有两个趋势引人关注:第一,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对象的范围在逐年扩大。研究对象从2008年以前的3种增加到了2014年以后的11种,博客话语(Luzon2018)、网络表情(Dancygier&Vandelanotte2017)、网络论坛话语(Koteyko&Hunt2016)等都成为近年新兴研究对象。第二,研究重心向网络媒介语篇倾斜,社交媒体话语尤其受到研究者关注。网络媒介语篇研究的数量从期初的2篇增长到近期的65篇,占比从开始的四成上升到当期的七成。其中,社交媒体话语研究从2008年以前的0篇增长到近期的22篇,2014年以后有近三成实证研究考察了社交媒体话语,Facebook(Koteyko&Hunt2016)、Tumblr(Gursimse2016)等社交媒体平台都成为研究热点。上述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伴随近年各类网络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针对的对象范围与研究重点亦随之不断变化和调整。网络平台的快速兴起不仅促进了网络语篇的发展,也推动了网络交际的繁荣。然而,近年相关研究对网络自然交际、尤其是网络日常互动的讨论(占比81%)相比之下仍显不足,尚待研究者在未来研究中补充完善。53研究方法。借鉴冯德正(2017)和Jewitt,Bezemer&O’Halloran(2016)对多模态研究方法的总结,依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我们对124篇相关实证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表4),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共使用了7种研究方法。其中,网络媒介语篇研究主要采用语篇分析方法(57篇,460%),此外还有部分研究使用了多模态语料库方法(21篇,169%)。网络自然交际研究以观察录像为主(36篇,290%),还有少量研究采用了访谈(7篇,56%)、问卷调查(4篇,32%)、心理实验(3篇,24%)和眼动实验(1篇,08%)等方法。考察研究方法的纵向时间变化情况,不难看出: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种类在不断丰富,研究方法从期初的4种增加到近期的7种,语料库(Chik&Vásquez2017)、访谈(Oakley,Pegrum,Xiong,Lim&Yan2018)、眼动实验(Sivle&Uppstad2018)等研究方法都从2009年后开始被研究者关注。其中,多模态语料库方法的发展势头尤为突出,研究数量从期初的0篇增长到近期的17篇,2014年以后有近两成研究使用了语料库方法。多模态语料库作为定量考察多模态话语特征的重要方法,能为传统定性描述性话语分析做出重要补充,成为近年国际多模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Lam2013;刘剑2017)。但由于网络多模态话语的特殊性,以往研究大多只针对研究问题建立小型专门语料库,尚未见基于大型网络语料库的多模态研究。54分析工具。如上文所述,网络话语的复杂性及所涉庞大数据为网络多模态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因而研究者越来越重视分析工具的开发与使用(Krause&Zeldes2016)。本研究中,共有27篇实证研究使用了分析软件(占比218%),使用分析软件的研究数量从期初的0篇增长到近期的19篇,2009年以后每个时间段都有两成以上的研究使用了话语分析软件进行辅助研究(图5)。同时,研究使用的工具软件种类也较为丰富,包括ELAN、Atlas-ti、Nvivo、MaxQDA等16种软件⑦。表5将国际相关研究所用软件名称及使用频次列出,供国内研究者参考借鉴。

6研究结论与启示

61研究结论。本文以2004-2018年间SSCI期刊发表的158篇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与定量统计法,系统梳理了近十五年国际相关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总体呈现波动性增长趋势,2013年以后增长势头明显;研究发表于VisualCommunication等59本期刊,期刊发表范围不断扩大;KayLO’Halloran等9名学者发表数量较多,澳大利亚与英国是当前两个研究重镇;研究质量不断提升,实证研究是主流研究范式。2)研究主题方面,探讨了网络语言教学、网络语篇与语用分析、网络批评话语分析等12个主题;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愈发重视考察网络语篇构成及其社会意义构建以及分析方法与工具的应用与创新。3)实证研究中,主要采用社会符号和系统功能学理论视角,近年认知隐喻视阈下的研究发展较快,并开始关注多学科视角的对话与融合;研究对象包括11种网络话语,以网络媒介语篇为主,网络自然交际为辅,研究对象范围不断扩大,研究重心向网络媒介语篇倾斜,近年尤为关注社交媒体话语;主要使用语篇分析、观察录像等7种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种类不断丰富,愈发重视多模态语料库方法;使用了包括ELAN等16种话语分析软件,使用工具软件的研究不断增多,成为近年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当然,调研结果显示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也并非无懈可击。国际研究在研究理论视角的融合方面还待继续拓展,对网络自然交际尤其是网络日常互动的讨论仍待加强。62研究启示。总结近十五年国际网络多模态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不仅可为国内研究者掌握国际学术动态和争取国际发表提供参考,也可对国内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和提升研究水平有所启示。首先,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值得引起国内学者进一步关注与重视。在当前网络成为主要交际媒介的社会背景下,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愈发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研究数量与研究质量都在稳步提升。相比之下,我国相关研究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国际研究仍存在较大差距。上文提及,我国相关研究近十五年间无论发表总量及实证研究比例都比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学界对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的重视程度不足,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度有限。伴随我国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的重要意义将进一步凸显,相关研究值得引起国内学者及学界关注与重视。其次,国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的主题范围和对象尚待拓展。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探讨的内容丰富,涉及网络语言教学、网络语篇与语用分析等12个研究主题。反观国内网络多模式话语研究主题仍较为局限。近七成国内相关研究探讨网络语言教学,其余研究主要讨论网络语篇与语用分析和批评话语分析,对国际网络多模态话语研究日益关注的其它9个研究主题则未有论及。此外,近年国内研究探讨的主题仍较集中,变化并不明显,这与国际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不断丰富的发展趋势不符。在研究对象方面,国外网络多模态研究紧跟当前网络话语实践的发展趋势,对网站话语、社交媒体话语等11种网络话语做出探讨。而国内研究考察的对象范围还较有限,仍主要集中于网站话语、网络新闻等,对微信等已然兴起的其它网络社交媒介所承载的多模态话语尚未论及。国际相关研究对网络新媒体及社交媒体多模态话语的关注与探讨为国内研究拓展研究对象范围提供了参考。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篇2

论文摘要:随着网民数量的激增,网络已成为新词语衍生的重要语域。网络新词语的衍生与变异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和词汇规范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词语的大量涌现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另一方面,网络词语的不规范问题也异常严重,日益受到人们的诟病。因而,很有必要对网络新词语及其不规范的表现、规范的原则、规范途径及方法等问题进行进一步地探析。

网络词语是指网民们在各种聊天室、新闻组、BBS留言板、在线论坛、博客日记及其他相关网络媒体领域中进行信息交流时创造、使用的以文字为主,包括各种字母、数字、图片和表情符号等在内的一套独特的言语交际符号。网络词语大都是新词语,以网络流行语为典型代表,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词汇。从语源上看,主要包括新创词语、外借词语、新义词语、泛化的方言词、字母词、数字谐音词、新缩略词和图文组合符号等[1]。其中占相当大比例的是外源性词语,如外文原形词、外文缩略词、译音词、中西合璧词、纯字母词等。

由于网络交际是一种虚拟性和匿名性的交际,加之网民构成的不确定性,目前,网络用语仍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一些网民的用语随意混杂,甚至夹有很多粗俗、肮脏的词语,其中有些用语即便是一些超级网虫也很难弄懂,已部分地造成了网络交际的无序和混乱局面,降低了网络交际的效率;又由于网络词语具有极强的流行性、外衍性、超时空性和使用主体的强未来发展性,已彰显出对全民用语超乎寻常的影响力,冲击着现有的语言规范。这一现状令人堪忧,更突显出对其进行研究和规范的必要性。我们拟从网络词语的不规范表现、规范原则和规范途径与方法等三个方面做些探讨。

一、网络词语的不规范表现

2008年1月1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7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2.1亿人,仅次于美国2.15亿人,居世界第二,CNNIC预测在2008年初中国将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如此庞大数量的网民,正彰显出网络语言的勃勃生机。网络词语在彰显个性和独创性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不规范问题。

(一)用字用词随意,产生了许多生造词、异体词。许多网民为了提高录入速度,或者为了节约上网费用,或是为了省力,或者是受到常用输入法的影响,或者是为了显摆个性,在词语的使用上往往表现出非常随意的倾向。他们在网上交流时,多不太注意所使用词语是否准确、是否规范,往往是随心所欲地使用各种交际手段,恶意创造、任意缩略和同音替代①、乱用代码等等,如:对论坛的主持人就有“版主、斑竹、板主、班猪、斑猪、版猪、班都”等多种称呼,致使在网络词语中生造词、病句、字母、符号和汉字杂糅式表达、答非所问的断裂式会话比比皆是。

(二)较高的变异性和不稳定性,不利于语言的学习和文化的传承。由于受到网络时尚流行性特征的影响,网络词语呈现出爆发式消长的高变异性特征,网络词语的更替速度特别快,时常是今年这一批词语爆发式产生、流行和普及,下一年又换成了另一批词语。跟风式的流行时尚引发的必然是网络词语整体构成上的不稳定性,网络新词的显现和旧词的消隐都呈现出爆发式变化的特点。一种语言的词语如果更替过快,十分不利于语言学习和已有社会文化的传承。

(三)情境化色彩浓厚,全民可接受性降低。许多网络词语的意义只有在当时网络交际的独特语言环境中才能够被理解,离开了具体的网络交际语境,就会出现难以理解或语意发生变异的弊病,又加上网民随时都有可能会在交流情境中创造出一些新词和新式表达,从而使网络语言千奇百怪,致使其全民普遍可接受性大为降低。

(四)有些词语过分直白,明显带有浅薄和粗俗的倾向。互联网交际的个性化、匿名性、开放性以及交往主体的真正平等性等特征,为广大网民提供了一个比在真实世界更为自由的交际空间,每个网民都处于一个相对个人化的自主空间之中,既不被人监督,也没了许多禁忌,交往主体之间第一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网民们正是通过网络这一自由交往的平台堂而皇之地满足了分享、窥私、发泄、猎奇、炫耀、显摆以及展示谋略等各种心理欲望,却又不必承担现实的道德和舆论压力。在此情景下,网络词语体现出了不同一般的直白性——在网上,网民们什么话都敢说,而且说得直截了当。然而,过分的直白带来的必然是语言的浅薄、粗鄙和恶俗,有些词语随意、混杂甚至粗俗不堪,缺乏使用规范,并被一些网民带进现实生活之中,挤占了规范词语学习和使用的生态空间。

(五)语码混用现象②严重,已对汉语的纯洁和主要交际工具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网络用语中非汉语成分的外文原形词、字母词、数字与符号、图形的组合体等所占比例相当高,语码混用现象相当严重,很多词语成了异族文化入侵的帮凶,已经给网络交流秩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现有的词语规范标准带来了很大冲击。

二、网络词语规范的原则

作为社会生活的纽带、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语言不能没有大家共同遵守的准则。正如帕默尔所说,语言是“以最精细微妙的方式向人们施加力量并且最不容人们抗拒的一种社会现象”,“这套与特定的思想内容相关联的符号系统有武断的性质,你要用它,就得不折不扣地遵守它的条件。对于思想和言语的关系的任何扰乱都会使人感到莫名其妙”[2]147。“说话人想要传达新的事实、新的思想和新的经验可以主动地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语言。但是他的所有发明和改造得通过检验证明为可以理解、得有听话人的认可才行”[2]66。可见,语言必须建立社会共同认同的规范,语言的创造也必须经过社会的检验,这是语言的社会性所决定的本质特征。网络词语虽然目前仍处于一种社会方言的地位,但由于其对全民用语正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又加上上网已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要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了保证全民交际用语的准确与高效,必须对网络词语进行尽可能地引导和规范,以减少其对全民用语规范所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冲击。

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首先是要明确网络语言的规范。其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道德规范,二是语言规范。道德规范主要是加强网民的道德自律,建立网络语言道德,倡导文明健康的网上交流风尚。语言规范旨在引导网络语言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网民之间的有效和有序沟通[3]。

其次是要确定规范原则。网络用语规范宜采取以下五条原则。

1.约定俗成、逐渐规范原则。戴昭铭在谈到一般语言规范原则时指出,“约定俗成”本有两层意思,它既不等同于“自然形成”,也不等同于“既约定又俗成”。“约定”和“俗成”是密不可分的辩证关系,“约定”离不开“俗成”,“俗成”不能没有“约定”[4]。此原则同样也适用于网络用语规范工作。约定俗成原则是语言发展变化的一条基本原则,对网络用语同样具有指导作用。由于网络本身还是新生事物,仍处于成长之中,同样,网络词语也是一种新兴社会方言,也有个约定俗成的过程,广大网民有创造词语和选用词语的自由,因而必须采用“约定俗成”的规范原则。“逐渐规范”是指对待富有个性和独创性的网络词语不宜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在某一时间段内必须按某种规定执行),而应根据网络交际的独特语境,不断地调查词语应用的实情,分类别、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地进行规范。

2.自发规范和自觉规范相结合的原则。“自发规范是社会在语言运用中自然的调节行为,是比较消极的规范形式;自觉规范是人们对语言应用有意识地采取某些措施,进行必要的干预,以维护语言的纯洁,促其健康发展,便于社会应用,这是一种积极的规范形式”[4]。由于网络媒体的虚拟性、个性化强和难以监管的特点,因而易于采取自发规范和自觉规范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大力引导网民认识到网络交际中使用不规范词语的各种弊端,提高对规范的必要性的认识水平,自发规范自己的语言,同时倡导广大网民自觉使用规范词语,抵制不规范用语。在网络交际环境中自觉维护民族语言的纯洁。

3.分层规范、动态跟进的原则。网络词语内部成员地位是分层性的:有些词语已进入全民用语的核心层;有些词语比较常用,已进入全民用语的通用层;有些词语通行面窄,只处于全民用语的边缘层。

同时,网民在构成年龄上也是分层级的,老、中、青、少各个层次的网民都有。“规范是在发展中的规范,发展是在规范下的发展”[5]。威廉?洪堡特也曾说:“语言客观地、独立自主地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它恰恰在同一程度上受到主观的影响和制约。”

“语言在每一个人身上产生的变异,体现了人对语言所施的强力,”“语言及其形式的规律性,决定着语言对人的影响,而决定着人对语言的反作用的是一种自由性原则。”[6]74、75“规范是要推动发展,限制了发展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7]。因而对网络用语进行规范,要有宽容的心态,应该采取分层规范、动态跟进的原则。严格要求的往往应是法律条文和规章制度等,至于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交流中使用一些欠规范但是生动的语言,应区别对待。说不定这些尚欠规范但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网络词语在未来的言语实践中随着网民的高频使用而逐步规范,就能进入全民用语的核心层。

4.道德规范和语言规范相结合的原则。网络用语的不规范有很多是由交际内容和交际方式在道德上不规范所引发的,同时语言中的不规范也总是容易引发道德的争议。因而对待网络词语,宜采取道德规范和语言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倡导文明上网,提倡并褒扬良好的网络道德,把网民网上道德自律和网络语言监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全方位提高网络词语规范的水平。

5.国民语文教育规范和社会用语规范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国民教育体系,抓好青少年的规范语文教育(学习规范语言,规范书写、规范用字、规范表达等),培养用语规范的未来网民。因为当今网民构成中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才是未来社会的言语主体,他们今日的用语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社会的通用用语,这就是网络词语的强未来发展性特征。因而必须抓好青少年的规范语文教育。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并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规,做好社会用语规范的宣传、指导和督察工作。

三、网络用语规范的途径和方法

1.充分利用网络词语流布范围广、强超时空性优点,依托网络,广泛宣传用语规范的必要性和好处,指出使用不规范网络词语的弊端,正面引导广大网民在网络交际中自觉使用规范词语。

2.针对网络词语使用主体的强未来发展性特点③,抓好青少年网民的用语规范教育和引导,在国民教育课程中开设好网络词语的研究性课程,正本清源,打好网络词语长期规范的基础,防止跟风冒进的形式主义和规范工作的重复浪费。

3.编好网络词语规范辞书,利用规范的辞书进行匡谬正俗,为网民提供一个属于他们的网络用语指南,为准备上网交流的人提供一个参考。如已出版的《网络时尚词典》、《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等工具性辞书。以权威性规范辞书对网语的取舍来形成一种正面评价和引导,让网民在网络用语规范方面“有章可依”。当然,编写辞书对网络语言进行规范也不能过于死板,总体上应该介绍网络语言中的一些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网民普遍认可的新词,由此来建立网络语言的基本框架,推动网络语言的良性发展。

4.进一步强化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及行政和社会服务人员的用语规范,通过正面渠道引导广大网民使用规范词语,加强监测、分析和研究,适当限制不规范网语的使用范围,倡优批劣,标本兼治。全体网民的规范意识提高了,上网交流时就会主动放弃一些不规范的词语,网络词语的规范性程度自然也就提高了。对于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语言文字专家们的态度经历了一个从“不屑一顾”到“研究探讨”的可喜转变过程,对规范对象认识越清楚,越有利于网络用语规范的推进。只有加强监测、分析和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网语规范工作。

5.加强网民的道德自律,建立网络语言道德规范标准,倡导文明健康的网上交流风尚,大力抨击用语不道德行为。倡导网民自觉地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网上交流。

总之,语言的多样化是语言生活的需要,网络语言总的说来是鲜活的时代语言。网络词语虽然还仍存在着许多不规范问题,但如果我们只看到它的负面影响而将其完全斥为文化垃圾和精神污染,这种态度是保守的、不科学的、极端的。正如人类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一样,网络语言也是网络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产物。实际上,随着网民人数的激增,网络语言已经在网络生活中乃至全民用语中获得了一定的地位,有些词语已经成为现代汉语交际的基本用语,虽然其内部成员构成上仍良莠不齐,但它已经是一个有着现实合理性的客观存在,并对全民用语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由于其构成要素、构成方式、表达手段等大都没有违反现代汉语的基本规律,目前仍然只是处于现代汉语的一个社会方言的地位,随着网民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各界对语言规范的理解和支持,对其进行适当规范也肯定是必要而且可能的。

附注

①网民们抑或也是受节省上网费用、提高输入速度或是有意幽默、求新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在用词上是有意采用了谐音或替代方式。

②“语码混用”指的是语码A的成分直接并入语码B中,而语码B一般来说占主导地位,语码A只处于从属地位。(参见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第202页,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③由于网民中年轻人占了极大比例,而这些年轻人又是未来社会的代表,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极易把这些网络词语带进未来的社会生活中去,其中的很多词语就很有可能被约定俗成为未来社会的基本用语。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用语具有使用主体的强未来发展性特点。

参考文献:

[1]杨文全,杨绪明.试论新词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01-110?

[2]L.R.帕默尔.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佘文斌.“网语”四题[J].现代语文,2006,(9):65-103.

[4]戴昭铭.规范语言学初探[M].哈尔滨:北方论丛编辑部,1994.

[5]吕冀平,戴昭铭.当前汉语规范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语文,1985,(2):81-90.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篇3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2)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A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2M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A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网络结构

2.2网元配置

2.3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1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5.2网络质量优化及参数调整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篇4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2)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A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2M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A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网络结构

2.2网元配置

2.3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1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5.2网络质量优化及参数调整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篇5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2)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A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2M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A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网络结构

2.2网元配置

2.3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1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5.2网络质量优化及参数调整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篇6

一、转变理念,认识汉语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是前提

很长一段时间,由于社会评价体系与社会需求体系的脱节,导致医学教育偏重于自然科学,忽视医学的社会属性,忽视对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不强。医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工作对象除了疾病,还有患者(人)。医学教育既要培养学生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知识,又要培养他们较强的汉语应用能力,使他们善于与患者、家属沟通,提高疾病治疗效果,适应新时期医学模式的转变。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医疗事业发展和医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摆正医学教育中人文类课程的位置,打破以单一医学为主的学科体系,重视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增设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方面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实用语言艺术、口才训练、阅读学、交流与沟通、应用写作等课程。

2.教师的引导和教育是关键

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相当数量的专业老师认为那只是大学语文老师的事,自己只要教好专业知识就行,其实不然。汉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不是靠几个大学语文老师和几堂大学语文课就能实现的。它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长期培养才能形成。所以,专业老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要在专业知识的教育中锻炼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始终牢记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转变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汉语应用能力,用良好的知识修养、生动流利的教学语言感化每一位学生,并适时地为学生创造锻炼的机会。当然,作为承担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主要任务的大学语文教师,更要坚定信念,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到汉语学习的魅力,为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感到自豪,从而愿意、乐意学习汉语。

3.学生的认识和行动是保障

医学生大多数来源于高中的理科生,对汉语的学习热情不高,缺乏兴趣。许多学生做论文,写文章,甚至做老师布置的作业都利用电脑网络下载现成的文字资料,进行剪辑拼贴,疏于动脑、动手。再加上,在校期间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外语,参加各种培训和证书考试,无暇顾及汉语学习。学生有意无意忽视自身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导致了他们提笔忘字,用词混乱,造句为文错误百出,开口用语平庸乏味,与患者交流缺乏技巧。受传统思想影响,他们认为只要医术高明就是一名好医生,孰不知,临床工作中病历书写,治疗问诊,术前谈话,处理医患、医医、医护关系,医学科研工作中的论文撰写,医学生涯中的知识更新,都需要汉语应用能力的综合运用。所以作为将来要成为白衣天使的医学生,一定要认识到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对自身素质提高的作用,从而在医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提高汉语应用能力。

二、凝聚力量,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书写习惯

1.发挥班主任对学生阅读、书写习惯养成的引导作用

班主任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每学期的阅读计划(可到图书馆去借阅查阅,也可以自己购买,请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阅读指导讲座),督促学生按计划阅读,开展读书交流会,撰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要求手写),并定期进行检查评比。长期坚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书写习惯,为提高汉语应用能力积累大量的素材。

2.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指导作用

大学生课外阅读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盲目性和急功近利性,出现了无限的文献资源和有限的阅读时间之间的矛盾,使得有强烈求知欲的大学生产生了困惑,需要图书馆及时有效地进行阅读指导。

图书馆可开设文献检索课,指导大学生如何利用文献;组织管理学生读书社团,了解他们的阅读心理和方向,引导他们健康阅读:设立《阅读与欣赏》栏目,推荐优秀图书的介绍和赏析,领悟作者的感情,体味书中的意境;定期举行读书报告会、读书笔记交流会、书目推荐会、读书有奖征文、书评论文、读书心得演讲比赛等。

3.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高网络阅读质量

随着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选择网络阅读,但因缺乏有效的网络阅读指导,阅读质量不高。因此,学校要开展大学生网上阅读调查,加强网络阅读指导,推荐优秀网站目录,组织专题网络资源导航,指导学生对网络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阅读中的各种评价标准,创建自己的WEB站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信息、综合信息,实现互动、研究型学习,提高网络阅读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锻炼,学生汉语应用能力在实践中提高

1.利用课堂大练兵

这里的课堂教学不仅是大学语文课堂,也指专业理论知识课堂,无论是大学语文老师,还是专业理论老师,要共同承担培养医学生汉语应用能力的任务。在大学里,大学语文课时数相当少,以学医学知识为主的医学院校就更少,有些甚至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专业理论课老师在专业知识教育中又不注意汉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那么,培养医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就成了一块教学的盲区,极大地影响了医学生素质的提高,影响医学生的培养质量。所以,医学院校的所有老师要发扬团体教育精神,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汉语应用能力。

教师可把理论知识设计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前一周或一个月利用手机飞信,QQ群等途径,通知要上课的学生。让他们查阅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堂上老师、同学交流讨论,解答问题。医学理论知识在查找资料、交流讨论中得以掌握,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增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技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

2.抓住实习多实践

医学生在医院实习的时间有一年,一定要抓住实习的时间培养汉语应用能力。开展实习教学晨会,由学生轮流主讲各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要点和治疗注意事项,讨论存在的问题以及特殊病例。对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安排学生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并利用多媒体进行专题报告和讨论。鼓励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治疗方案,教师只在需要时给予必要的指导。开展与患者沟通交流活动,教师示范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鼓励学生多接触病人,与病人交谈,详细解释患者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案,从患者病痛的角度多给予患者体谅和关心,获得病人的信任,提高口语能力和交流技巧。实习完后每生上交一份实习体会,锻炼学生的总结表达能力。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篇7

法公认为商务英语已成为中国外语界20年的研究热点,但存在研究方向过于集中,质量不高的问题[1]10。商务英语教学是商务英语的实施手段。王关富,徐伟指出,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被称之为外贸英语课程开始的[2]。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在研究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需对目前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状况,做比较完整的回顾和总结。本文分析了国内过去15年中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揭示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存在的问题,指出该领域研究的前景和趋势,以期能帮助业内人士从总体上把握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过程,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范围和对象

王立非,李琳提出,商务英语的研究方向应以交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为主,包括商务应用语言学,国际商务文化学,商务翻译学,跨文化商务交际学和国际商务国情学。其中商务应用语言学应主要研究商务语言,商务英语教育学和商务话语研究三个方面。商务外语教育研究包括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商务英语测试研究和商务英语教师发展[3]11。从国际上看,王立非,李琳对ElseverScienceDirectSSCI期刊数据库的论文检索,发现在18篇有关商务英语的论文中,有56%的论文主题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为发现和把握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情况,本文收集了1998年至2012年间发表在5种主要外语核心期刊上的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论文,并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了这五种期刊上刊载的相关论文,以免疏漏。这五种主要外语期刊包括《外语与外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界》和《外语电化教学》,共统计出该领域研究论文33篇(见表1)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现状及特点

回顾国内过去15年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可以发现:

(一)研究趋势

从总体上看(见表1),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呈现出比较平均的变化趋势,的总量不大,仅在2005和2009年分别达到6篇,2005至2009年间共20篇,占该领域总数的60%多。刘法公认为,可能的原因是:在2007年,教育部首次设立了我国的第一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使得商务英语作为独立的学科首次被承认,迎来对商务英语,尤其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高潮[1]11。

(二)研究内容

从研究内容看(见表2),可以概括为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占总数的42%),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占21%),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27%),商务英语教学理据和学科建设(24%)为主;其中前三个方面大多从微观角度出发,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运用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手段,来实现商务英语教学目标的。这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是分不开的,商务英语应归属于应用语言学学科[4]70。另外,对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学科内涵,发展路径以及对教学设计的影响等宏观层面研究的比重,在2008年以后有所增加,这也反映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瓶颈,在于商务英语研究的学科研究方向,使此前的研究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

从研究方法看(见表3),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占64%,实证研究在最近几年,尤其是2005年后有稳步的增长,说明实证研究方法应逐步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者所接纳和采用。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渐趋于理性化,从早年的以理论研究为主发展到近几年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论文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从本文统计的33篇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是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重点。过去15年的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中一半是关于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如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多媒体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和主流。张海森分析了WebQuest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设计方法,在商务英语课程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面临的挑战。指出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70。谷志忠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探讨了任务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当中的实际应用,并尝试提出了自己的“六步”教学模式,即:基础知识铺垫,前期任务导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学习讨论,真实语料点评和书面汇报总结[6]。雷春林阐述了内容教学法(CBI)的五种主要模式在商务英语教学的应用[7]。柳青军在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3P口译教学模式,即Preparing(译前准备)、Performing(现场口译)和Packaging(译后总结)三个阶段[8]78。周芹芹探讨了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9]25。申相德,李国俊探讨了一种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手段进行电子商务英语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并通过调查问卷评价了这种教学方式的效果[10]。赵学旻提出建立项目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尝试营建一种虚拟商务学习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学习者的商务能力,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认可了这种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11]36。赵淑容从需求分析的视角发现,情景教学方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对目的需求和学习需求的满足均有较大贡献[12]71。王林海,孙宁认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真实语篇习得商务英语体裁的结构特征,并通过行动研究进行了验证[13]42。王立非,李琳建议商务英语课程改革应将专业内容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形成全新的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加强课程群建设[3]14。同年,王立非和黄湘琪将这种机辅化内容教学模式,应用到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系统中[14]。徐珺,史兴松以《商务沟通》英语实践课建设为例,分析了基于信息技术设计,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进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实践方法和教学效果[15]70。从以上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的研究内容来看,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研究有二个特点:其一,重实践,重应用;以内容教学法,行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真实语料和任务教学法为研究对象,这充分说明了商务英语以应用语言学为学科基础的特点;其二,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反映了商务英语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语言交际能力,把语言与商务有机结合的特点。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国际交往的增加,商务英语已逐步替代科技英语,成为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ESP)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而ESP教学研究已经历了语域分析阶段、修辞或篇章分析阶段、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能分析阶段,进入了以需求分析(NeedsAnalysis)为中心的研究阶段[16]。但是,从上述主要的商务英语教学论文研究内容中,除赵淑容外,应用需求分析,研究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形成有效的教学方法的研究论文数量,仍然不多。

(二)各种教学理论在不同商务类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已有尝试,但仍有很大发展余地。国内外教学理论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理论的引进对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这些教学理论大大丰富了商务英语教学手段和方法,尤其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设计形式,教学互动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这些尝试已在各类英语语言技能课程出现。陈平应用语篇体裁分析理论,提出了外贸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思路[17]。付美榕围绕LCCI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规范,提出简便得体的结构,通俗自然的词句和平和委婉的语气是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点[18]。罗健认为商务英语写作课程应教授如何在商务写作中体现商务英语自身独特的文体特征,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探讨用文体学的方法教商务英语写作这一新的途径[19]。李传芳认为交际语言测试是从交际教学法发展起来的,不仅仅测试语言知识,而把测试的重点放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上[20]。王美玲从在中国和芬兰大学生之间进行的国际电子邮件交流项目入手,探讨改革和完善商务英语写作教学的有关问题[21]35。刘森林探讨了国际谈判商务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和问题[22]。阮绩智把商务英语写作课程设计视为基于知识的、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的过程,并根据该课程的特点提出课程的基本设计框架及教学模式[23]。张海森运用WebQuest教学模式,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视角,探讨了《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5]71。蔡莉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作了例析,明确了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24]。李太志提出外贸英语写作课程教学中词块在的优势,认为以词块为单位进行的产出性题型训练教学法,有助于商务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25]。柳青军论述了商务英语口译课程应在商务环境中对语言能力培养进行的教学过程组织与实施,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式和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8]78。周芹芹从建构主义出发,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提倡体验式学习[9]25。提出教学的基本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作为组织者和指导者,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王菲以网络连接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创建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构建非线性的商务英语知识网络,从而达到商务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佳化[26]37。赵淑容以需求理论为基础,按需求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情景教学如何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可以有效强化学习者主体参与,拉近了商务英语教学与目标情景实际间的距离[12]71。赵学旻借鉴了建构主义理论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以此为理据,提出了建立项目式网络协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课堂相整合的商务英语教学新模式,试图解决目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过于强调语言知识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等问题[11]37。王林海,孙宁依照体裁教学法,设计了阅读真实英文商务信函体裁教学法课堂活动[13]42。曾利沙利用语境参数理论,对商务英语时文翻译中概念语义嬗变的理据做出了描述研究,拓宽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理论和方法[27]。综上所述,这些教学理论主要有语篇体裁分析法、交际教学法、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法以及项目教学法,应用到的课程类型有:写作,翻译,口语和阅读和商务技能。可以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基础包括有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应用语言学理据,功能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4]70。另外,在涉及的商务英语课程类型中,商务类写作占27%,远远超过了读说、词汇和翻译类课程,这也是未来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商务英语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整理(课程目标与原则,教材,课程设计,课程实施,测试与课程评价)有了相应的变化。商务英语课程的任务既包括了在商务情景下语言技能的培养,也有商务知识的传播。所以这类课程的各个环节的设计应有别于传统的英语教学,但又不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英语教学,应做出一定的调整和梳理。从课前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原则的设定,到课设计安排和实施方法,到课后的测试和课程评价,都有一定的研究。陈焰讨论了交际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商务英语教学应侧重交际能力的培养,应遵循任务导向原则(task-oriented)和学生导向原则(students-oriented)[28]。蔡芸评价了浸泡式商务英语课程的课程设计和教学效果[29]。陈坚林以交际法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为立足点,提出了编制商务英语立体教材的重要性和建议[30]。李传芳介绍了BEC交际口语测试的内容与形式,建议加强话语运用和交际策略的实践研究以提高我国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20]63。阮绩智讨论了商务英语及其课程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该课程的目标和三个层次分项目标,并阐述课程教学应遵循的原则:重视商务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有机结合;以英语为本,注重语言基础,培养运用能力;强化语言综合能力,突出听说技能训练;注重教材的真实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交际法的教学原则[31]。李郁等探讨了商务英语专业口译课程教学与考试的改革,并提出时效性,开放性和科学性的改革原则[32]。王美玲肯定了电子邮件在写作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改进电子邮件项目实施和完善后续项目设计的方案[21]35。张海森对《商务英语阅读》课程的设计,任务,步骤、资源和评价都有详细的说明[5]71。鲍文等认为商务英语课程可进行适当整合,应进一步完善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注重素质教育等[33]。周芹芹从商务英语自主学习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管理,课程教学的评价等方面提出多媒体自主学习模式的优势和特色[9]25。王菲指出开展基于网络连接主义的商务英语教学设计,有时代特征,符合商务英语知识的学习特征,是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的新方向[26]38。其中,教学设计对象不是传统的教学步骤,而是一种“商务英语教学生态系统”,具有互动、变化和多维的特征;教学设计原则应是注重学科化和集成化,创设商务英语知识节点和信息源,交互性。赵淑容通过三个国际商务英语情景教学案例,说明了情景教学的目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12]71。莫再树,孙文娟分析回顾了国内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发展过程,总结了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四大特点和六大问题,对商务英语写作教材建设的现状做了比较完整的归纳和思考[34]。徐珺、史兴松将任务教学法分为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步骤,以《商务沟通》为例,展示了学习任务的设立、实施和评价过程[15]71。

(四)商务英语学科体系构建和学科定位的研究为商务英语教学与研究指明了方向。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持和研究路径。目前关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基础、学科定位、特点及其研究对象的研究,为商务英语的教学与研究明确了方向。陈建平与聂利亚指出商务英语可定位为语言学、应用语言学门下的一个分支,其学科基础是语言学,包括专门用途英语理据,功能主义语言学理据和语言经济学理据,并涉及跨学科研究[4]70。提出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运用语言学、语言经济学和教育学等理论,研究对象应包括商务英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与教材内容与评价,以及师资培养等。王立非,李琳则认为商务外语可以分别从属于外国语言文学或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3]10。商务外语已成为一个独立学科,已具备理论体系、研究领域、跨学科研究方法和专门从业人员等特征。对商务外语的专业地位、教学要求、课程设置以及课程改革路径,二位学者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研读这些论文,本文发现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把握今后研究的方向。

(一)研究数量

商务英语教学类研究论文的数量不足,虽然最近几年在部分高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成立了商务英语研究学会,但在外语教学类主要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量,与其他外语教学研究的成果还无法比拟。

(二)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大多还集中在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某种教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上,理论研究偏多,商务英语的本质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需要大量的实证研究。

(三)教学理论与教学模式

完整的和成熟的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还没有形成,大部分是片面的,是从国外引进的,还没有考虑到国内国情和本地化的需要,理论与教学模式的实用性有待商榷。

(四)研究对象

从研究的对象来看,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但对其他研究对象的研究不足,如高职学生,社会培训等各层次英语学习者。

(五)研究范围

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的延伸,研究涉及的课程主要是“英语+商务”类型,即以英语语言技能培养为主,以商务知识学习为辅,如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翻译(口译为多),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和词汇。对以英语为载体的商务课程的教学研究数量和深度严重不足。另外,不同课型所需的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支持,以及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研究仍需继续加大力度。

六、今后的研究方向

从以上对国内商务英语教学研究论文的分析,该领域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很大的余地。本文认为,该领域的研究可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一)研究内容

在研究内容上,涉及的范围会越来越广,研究者可以从商务英语的定位,教学理念的创新,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改进,尤其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研究应以实证研究为主,但传统英语教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理论在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应用也不容忽视。总之,要不断丰富研究的类型,要把应用研究、解决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重要任务。

(三)研究对象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篇8

论文摘要:语言的变异是网络交际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通过实例对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提出参考意见。

随着电脑和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电脑并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这一方式进行人际交流。时下,网络交流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键盘开始取代纸张成为书面交流的主要媒介,打字取代了笔墨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许多人开始断断续续地捡起并熟识遗忘多年的汉语拼音。然而,写(打)字毕竟没有说话来得快;键盘打字又受到其按键设计的限制,同时说话者的面部表情、神态和心理状态也因为书面交流中听觉和视觉的缺失而得不到传达,因此在网络交际的发展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快速便捷的交流目的,同时又希望达到声情并茂的交际效果,语言交际者常常突破语言常规,创造性地运用符号,大胆地创造新字、新词和新的句式,从而使语言在网络上独具一格,具有鲜明的特点。其实,网络语言是一种伴生于网络技术的文化现象,由于大多数网民都很年轻,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变和创新等特点,于是他们蔑视传统,具有极强的反经典意识,崇尚创新,完全不受传统语言语法、语义的规范和标准的约束,因此创造出一种方便网络上应用的语言变体——网络语言语体。而大众口中所谓的“网络语言”,既指那些在传统词汇当中并不存在,而只存在于网络上特有的语言符号,又指那些在网络交际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的传统语言符号[1]。这些新的表达方式或意义既是对传统语言的冲击和挑衅,又是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发展。本文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现象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就如何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略陈管见。

一、语言变异的语用依据

人们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须遵守一定的语言“常规”(norm),即人们所公认的言语交际标准。然而,在特定的场合或语言环境下,语言使用者故意偏离常规,创造性地使用语言,造成语言的变化及其表达上的突兀感,实现精妙、干练和传神的语义表达。这种偏离语言常规的形式就被称之为语言变异(languagedeviation)。语言变异的形式多种多样,GeofferyLeech将语言变异的形式归纳为常用的八种,即语音变异(phonologicaldeviation)、词汇变异(lexicaldeviation)、语法变异(grammaticaldevia-tion)、语义变异(semanticdeviation)、书写变异(graphonogicaldeviation)、语域变异(deviationofregis-ter)、方言变异(dialectaldeviation)和历史时代变异(devi-ationofhistoricalperiod)[2](p42-52)。当然,语言变异并非仅限于此,它还包括一些其他的变异形式。在日常交际过程中,这些变异现象随处可见,俯拾即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语言是相对稳定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有一套固定的语码系统,即语言常规。依据这一常规,人们可以顺利地进行话语交际。同时语言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当一个新字、新词或新的表达方式被大众普遍接受之后,它便进入了语言的“自动化”(automation)程序,成为了语言常规的一部分。然而,长期的使用使它失去了刚出现时所具有的新鲜感或美学潜力,所以,它不断地偏离常规,出现变异[3]。

其次,语言的变异决定于语言本身及其表达对象的复杂性。人的主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相当微妙,语言的表述常常会受到局限,人们常常会有思想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无助感。在表达语义的变化及细微的差别时,仅使用常规性的语言是不够的,人们往往还要借助于语言变异,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来达到常规的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效果。再次,语言的变异又决定于交际者的语用目的。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世界,人们常常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的交际情景。为了达到某些特殊的语用目的,人们往往需要突破语言常规,有意改变词汇、语法和句法等,从而造成语言的变异。最后,语言的变异也决定于特殊的文体风格。作者为了突显自己独特的风格,除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常规以外,有时还必须借助于语言变异。文体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风格是对常规的变异”(styleisdeviationofthenorm)[4](p96)。语言变异通过创造出与常规不同的语言形式,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有助于形成作者与众不同的文体风格。

二、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

网络语言广义上泛指在网络传播中所应用或触及到的一切语言,大体可分为三类[5]: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软件、病毒、宽带、登录、在线、聊天室、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特别用语,如黑客、第四媒体、网恋、网民、电子商务、政府上网、虚拟空间、注意力经济等;三是CMC交际(BBS、网络聊天等)使用的特殊用语和符号,如美眉、菜鸟、青蛙、酒屋、酱紫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在语言变异上,也以第三类最为显著。本文仅从狭义层面对网络语言变异进行分析。

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音、语法和词汇,以键盘输信息作为主要方式的网络交际所带来的语言在网络上的变异则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层面。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的例子分别对词汇和语法的变异进行分析和归类。

(一)词汇变异

词汇是音形义的结合体,词汇的变异也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更准确地来讲是“形”和“义”的变异。在网络交际中,音同/似形异义异的特征使得“形”和“义”的变异成为可能。正因为各种语言都存在着同/近音异形异义的字/词(汉语当中此情况尤甚),所以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的语用目的,比如使语言显得生动有趣、调侃或者让自己更快融入到一个群体中去等等,网民们往往会采用谐音对原字词进行模拟,从而创造出和原词语读音相近但形态和意义都相异的表达方式。笔者将从以下一例来介绍网络语言变异中主要的方式——谐音。

“偶今天要装台酷鸡,心至少是屁兔或者菜羊,有一个15的纯平靓芒。对了,偶要上网冲冲浪,发发伊妹儿,有时间还要做个烘焙鸡,56K的猫是少不了的。至于老鼠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偶可是要装温酒吧的。”

对于这短短的一句话,初上网的“幼虫”一定会感到云山雾罩,二丈摸不着头脑。其实它的真实含义是:“我今天要装台酷机,芯至少是PⅡ或者赛扬,有一个15的纯平靓显示器。对了,我要上网冲冲浪,发发E-mail,有时间还要做个个人主页,56K的调制解调器是少不了的。至于鼠标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我可是要装win98的。”

那么,在这段网痴们完全无法读懂的话当中,又存在着哪些谐音呢?笔者在此做了一个总结,如下表所示:

表反映出网络语言生动、简洁、情景化、人性化的特点。其变异主要体现在英语和汉语词汇上,具体表现为“谐音”上词形的变化。综合上表,谐音表现为:(1)英汉之间的谐音,如:“酷”、“屁兔”、“伊妹儿”、“烘焙鸡”、“猫”“芒”和“温酒吧”(此词还同时包括数字的谐音);(2)汉语内部的谐音,如:“菜羊”、“心”和“鸡”;(3)汉语方言的谐音,如“偶”。除此以外,还有(4)英语汉译词义的选用,如“老鼠”。

当然,谐音只是词汇变异的一种。其实就谐音本身而言,上例也无法完全囊括其全部的特征。就拿数字来说,由于部分数字的读音与字/词的读音相似,数字的连读还能够仿生,所以就有了如“886”(拜拜了)、“4”(for)和“5555”(模拟哭泣的呜呜声)等数字谐音的出现,这就使网民避免了繁复的打字运动。另外,原本读音相异的两个词,也可以在加快语速的情况下,变得相似,如“这样子”和“酱紫”。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词汇变异的另一个表现形式:词汇的缩写/略。就英语而言,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1)首字母的缩写。笔者经常会在网上看到诸如:LOL(LaughOutLoud)、ASAP(assoonaspossible)等;(2)单词或短句的缩写。如:“thanks”写成“thx”;“seeyoulater”直接写成“later”等。就汉语而言,也有以下几种情况。(1)使用声母的缩写。如:TMD(他妈的)、NB(牛逼)、LP(老婆)等;(2)汉字的缩写。如:“电子邮件”缩写为“电邮”;(3)单字或叠字的使用。单字如“晕”(表惊讶)、“汗”(表敬畏、紧张或尴尬)、“顶”(表支持)、“闪”(表走人)等是括号内所表意义的一种缩略。叠字如“姐姐”和“鸡鸡”都写成“JJ”,前者出于便捷的考虑,后者则是出于避免尴尬的考虑。(4)英汉字词的混搭。比如:“羡慕ing”,表示当事人正在羡慕中(确切讲是对意思的缩略)。还有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它的出现,使得网络语言变得更加生动且富于想象力。这就是符号和图标的运用。根据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的调查,网络上尤其是BBS上,标点、符号的使用率达到了55.07%,高于汉字的使用率。符号使用率之频繁,由此可见。那么,符号主要指的是什么?在谐音部分,笔者已略微提及数字在网络语言中的运用,在此不再赘述。这里的符号主要是指数字以外的其他符号的运用及其组合。如:“:-)”或“:)”表示“高兴”;“:-(”“:(”表示“不开心”;“~”放在“X”后面如:“爷~”,表示一种好极了的状态;“ZZZZ”用来表示表示“打鼾声”;乱码“◎¥!#%◎”则表示“不知所云”。“X”则用来代替一些禁用语。如:“牛逼”(脏话)则相应的变成了“牛X”。另外,还有很多符号在一起组成动物或风景的图形,其功能就不再是出于便捷的考虑,而是为了营造一种新奇的感觉。

(二)语法变异

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它不同于日常交际的语言,更没有书面语言那么规范。也正是因为网络这个相对比较开放、自由的交流平台,网络语言在使用上具有不受传统语法制约的随意性,才使得语言的多样性成为可能。人们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观点、交换意见,表达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只要不妨碍交流,并能够使交流变得更便捷、有趣,甚至只要能达到特殊的目的和效果,各种符号、字符都可以在不完全偏离语言规范的基础上,组合出丰富多彩的形式。

这从某种意义上就不得不造成语法的变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词性的变异。如:你今天google了吗?Google本来是一个著名的搜索网站的名称,是专用名词,在这个问句中则变成了动词。也有形容词变成动词的例子,如:“网易BBS今日被黑。”黑原本为形容词,在本句中却变成了动词。这类词性的变换,虽然就表达方式而言,有更多的选择,并使得表达显得新奇,但它也同时使得语言的使用脱离传统的规范,从而客观上造成用语的混乱状况。(2)各种语言的混用。就中国而言,主要是汉语和英语的混用最为常见。如前面在谐音部分提及到的很多变异所产生的新词汇实际上近似对英语单词的直接音译,同时省略为其中的一部分。如:“从网上当首歌”的“当”,就是英语单词“download”直接音译后的省略;“时下最in的服饰信息”中的“in”表示“最时尚,最流行”之意。再者,笔者在前面也提到汉语的动词加上英语的动词的正在进行时态,表示一种状态,如:“幸福ing”,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状态”。另外,在网络语言中还出现了违反常规语法的构形形态,即重叠(reduplication)现象。在此用来指代单词的某个音节或字母的重复,一般用来表示强调,如:“it’sbeenalooooooongday.”中“looooooong”是对单词“long”的元音字母“o”的延长,试图从体态上表现出时间上的延伸。语言的混用,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各国间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这种交流和表达的方式将在相对限制较小的网际空间里迅速得以传播和发展。

三、认识和规范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的确有着独特的魅力,其本身也不失为一种文化。然而,正如笔者最初所述,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是对传统语言的补充和发展,同时它对传统的语言规范也带来了挑战和冲击。那么,对于网络语言,大众应持怎样的态度?是该包容还是该限制?是该禁止还是该净化?

许多语言学家、知识分子对于汉语的异化和变形,表现出了极大担忧,有关忧虑文章不断见诸报刊,有关抨击不断出现在各种论坛。有的语言学专家认为,人们应当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纵观历史,人类的每一种新文化的兴起都会带来一些新的词汇。比如近年国内兴起的股民专用术语,熊市、牛市等单词已经远远超出了股市的运用范围。现在的年轻人都是从读图时代长大的,他们需要简单而形象的交流工具。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6]。另外一些专家则认为,亲朋好友之间、同行之间使用某些约定俗成的行话、术语与暗语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些不宜扩散。这将带来思想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时代的发展趋势表明汉语正在走向全球化,所以提倡纯洁汉语,说普通话。而模糊、混淆词语和概念非但有碍交流,而且往往是某些人蒙骗公众、骗人钱财的惯用手段,因此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仍然是至关重要的一项议题。

笔者认为,其实大可不必视网络语言为洪水猛兽,作出种种限制;网络语言之初衷不过是为了使用之便捷。网络语言的发展恰恰说明,语言文字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对待网络语言,我们应该持接受和引导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禁止了事。接受,就是作为生活在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人应该自动学习网络语言,了解网络语言,避免落伍;引导,就是政府要通过引导使大家使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语言,防止污浊的网络语言出现和流行。当然,对于网络语言的引导和规范,其具体实施的过程并非想像中那么简单,其难度是还是相当大的,因为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只有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够保证网络语言积极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孟伟.网络传播中语言符号的变异[J].现代传播,2002,(4):89-91.

[2]Leech,G.N.ALinguisticGuidetoEnglishPoetry[M].London:Longman,1969.

[3]黄家修,赵炎春.论语言变异及其语用效果[J].现代外语,1996,(4):12-16.

[4]秦秀白.文体学概论[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篇9

TeunAvanDijk是话语分析的翘楚,也是传媒语言话语分析的典范。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TeunAvanDijk大量著述涵盖了多种传媒话语的诸多类型(教科书、新闻报道、医患对话乃至旅游宣传手册、广告),对其中所表现出的认知现象、种族歧视、性别歧视现象以及意识形态等政治倾向作了全面研究;FaircloughN.自80年代以来陆续出版了几十种著作,对各种话语类型尤其是政治话语进行了批判的研究。此后,传媒语言研究作出较大贡献的当属奥克兰理工大学语言与传播教授的AllanBell:作为一名多产的学者,AllanBell近30年来发表了与传媒语言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64篇、专著5部(截至2008年的统计)。在作者目前可以收集到的文献研究中,AllanBell于1981年以“这不是英国广播公司:新西兰的语言殖民主义”为题开始了传媒语言的语体研究,仅从这一点讲,称AllanBell为世界范围内首次研究传媒语言的“鼻祖”并不过分。[2]1983年,GerhardLeitner编著的LanguageandMassMedia论文集首次将语言与大众传媒糅合在一起加以研究。[3]此后,Language,image,media论文集讨论了新闻广播语言、东西方新闻差异、广告以及图形传达意义的方式。[4]R.E.Rice于1984年在《MediatedGroupCommunication》一文中首开学界对“电子邮件语言”研究的先河。[5]Fairclough(1985)讨论了从话语分析的视角分析传媒语言有别于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传媒语言的原因。他认为,对传媒语言进行分析话语有助于详细了解媒体输出的本质,而语言分析侧重于文本(texts),语篇分析(discourseanalysis)既涉及文本也涉及话语实践以及社会文化文本,目的在于找出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文化实践之间的关系。[6]该论述高瞻远瞩,无论对话语分析还是传媒语言研究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俄罗斯大众传媒语言研究方面,Dobrosklonskaja(2005)声称要发展传媒语言学MediaLinguistics,但是其重点研究仍集中在新闻语篇(现在被称为传媒语篇)以及迅速发展的功能和文体研究方面。[7]CharleyRowe和EvaL.Wyss2009年编著的LanguageandNewMedia论文集汇集了学者对多种传播媒介的分析:博客、电子邮件、传真、网络实时聊天系统(IRC)、聊天、即时通讯、短信(SMS)、情书、邮政卡和电子贺卡、电话、广播、电视,以及诸如网页文本、维基百科条目和网站超文本网站文化。文集对新媒体萌现、新媒体语境中的语言变化以及相关新、旧媒体之间技术演进背景下语言和文化的变化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8]

社会语言:传媒语言文化界面的回归

美国语言学家兼人类学家EdwardSapir及其学生BenjaminLeeWhorf所提出的“语言相对性假说”在战后广为传播,认为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文化和思维,认为不同语言里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类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会因语言差异而产生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DellHymes曾提出言谈民俗学(ethnographyofspeaking)来研究言语事件。WilliamLabov1966年出版的《纽约市英语的社会层次》认为语言事实上存在社会性层次的区分,而且社会层次(身份)和语言层次(表现为语言结构的异体)是互相对应的。[9]70-80年代间,英国学者Lesley和JamesMilroy在研究这类交往行为时提出“语言的社会网络理论”,对语言的维护和切换进行动态描写,作出了比拉波夫的分层说更细致的分析(李嵬,1995)。[10]70年代以来前苏联(俄国)学者提出语言国情学,强调语言有一种文化积累的功能。同时,大众传媒对“水门事件”的不断传播引发了语言学家在文化背景中对语言构成及其影响的深入研究。加拿大学者HaroldInnis认为,一种新的媒介(包括广义的语言、文字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的文明的产生。[11]美国学者PaulLevinson指出:“人类发明的所有信息技术,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和我们人类基本要素的语言中心相提并论,除非它是对语言的超越和通过某种方式所进行的替代。但是,这些技术还是在有限的层次上对我们的生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2]结构主义符号——权力学派认为:人的思维和信息传播受制于传播的基本符号系统——语言,而每个族群、民族、国家成千上万年形成的文化意识和传统,无形地积淀在语言中,通过语言系统的教育而内化为社会成员的集体心智。JiirgenHabermas的三卷本《交往行动理论》揭示了当代传媒如何被注入商业模式,成为制造品牌舆论的工具。[13]

传媒与教育:传媒语言界面的人本回归

作为世界性的教育文化机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充当着传媒与教育的联姻的急先锋。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UNESCO明确了媒体在社会进步的关键作用,制定了参与和利用各种媒体发展目标的具体政策、方案和战略,设立了“媒介教育项目”(TheMediaEducationProgramme),旨在促进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年通过媒介积极参与社区政治文化活动并发展其批判性赏析能力。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文明联盟(UNAOC)共同创建了姊妹大学全球媒体和信息素养和跨文化对话讲座(UNESCO-UNAOCMILIDUNITWIN),具体内容涉及:批判性分析、大学和大众媒体之间的跨文化和合作研究交流、参与学校内发展教育和媒体研发、促进全球媒介信息素养行动、创建媒介信息素养学习研发网络中心、支持全球不同媒体的文化间对话与合作。在语言学学术界,1968年,SusanSontag注意了到传媒对教育的影响远远大于课堂教学[14],英国学者HildeT.Himmelweit等人研究了看电视对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影响[15],美国学者MarieWinn(1977)则得出了相反的结论[16]。MichaelWillie(1979)论述了传媒通过不同语言(媒介肢体语言与文本语言)的结合增强了感官的刺激,从而加深了对信息的理解[17]。英国英语教师全国委员会和国际阅读协会全国理事会(NCTE)制定的英语语言艺术教学指导方针之国家标准要求“学生用口头、书面和视觉语言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作为知识、反馈、创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18]。20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中学课程改革和2003年以来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都强调了传媒特别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路向融合:传媒语言界面的东学交融

我国的语言学研究历史悠久,相对而言传播学研究起步较晚。1978年,复旦大学主办的新闻学核心期刊《新闻大学》第一次出现了专门介绍传播学理论的文章,随后,包括北京广播学院在内的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传播学者开始译介、学习和研究国外传播学的方法和成果,建立与世界传播学界对话的共同经验范围。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将传播学列入博士、硕士专业目录,标志着传播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地位的确立。(一)学术论文:方兴未艾在我国,各类期刊上对传媒语言的研究始自语言学或外语教学领域。以我国最早的外语类期刊《外语教学与研究》为例,该刊早在1959年第5期有3篇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践方面集中介绍了中外高校在外语教学中利用现代技术设备的问题,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刊第二次介绍刊登同一类型的问题却是25年之后的事了。1979年,学术界开始对“电影剧作的语言特色”[19]和“现代俄语报刊语言句法结构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研究。[20]1980年出现了“新闻标题英语”[21]、“新闻广播语言的特点和词语变化”[22]、“刊物的科技资料翻译”问题[23]、“对外语(西班牙语)电视语言的分析”[24]以及“广告英语”等方面的研究论文,遗憾的是6年之后学界才出现了对广告语言的再次学术探讨。1986年,学界开始对“两篇旅游文章的文体比较”的研究。[25]1987年,陈四益指出“报纸杂志的编辑要负起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责任语文建设”,[26]12年后张普在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中提交了“关于网络时代语言规划的思考”的学术论文[27],堪称国内学术界传媒语言规范与规划研究的先驱。2003年,王翰东在《电视通俗文化中的话语活动》通过对菲斯克的《电视文化》简要介绍,论证了文本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平行以及文本之间的互文性,对豪车与美女的广告模式与竞猜秀中潜藏的意识形态作了分析。[28]2004年后,传媒语言话语分析研究乏善可陈的局面发生了变化,传播新领域的核心期刊《新闻与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现代传播》、《新闻与传播研究》、《当代传播》等6种期刊中,符号学、话语分析理论论文数量共26篇,占所有论文总数的23%,位居2004年所有议题的榜首。近10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语言的研究散见于学术期刊论文,如网络语言方面,多从修辞的角度研究新词新语,研究内容和方法集中在字词和语用、修辞等方面;还有不少论述从语用学的视角对报刊语言、影视语言(新闻、主持人话语风格)、网络话语(网络聊天话语、电子邮件等)、手机语言(SMS)、广告语言、外宣语言交际进行话语对比分析以及研究新闻语言、学术语篇的语用语体。还有的研究专注于传媒语言的翻译工作,覆盖范围较广,涉及影视语际互译、学术语篇、外宣资料公示语及创意产业翻译研究等方面。(二)专著研究:整合成型2000年,齐沪扬出版了《传播语言学》一书,在语言学界首开传播学与语言交叉研究先河,对语言符号、语言信息进行界定,并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语言理解和语言运用的过程,借用传播学的术语介绍了语言传播的类型、语言传播的媒介及其效果;[29]2002年,许嘉璐在姚喜双、郭龙生编著的《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传媒语言”的概念及其研究的重要性,社科院姚喜双、郭龙生提出了传媒语言研究应该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传媒语言的定性、内涵、外延分类及规范等[30]。2004年,于根元教授就传媒语言研究从学术定位、方法、分类、传承等方面进行了论述。[31]2005年,童之侠出版了《国际传播语言学》一书,较为详尽地分析了国际传播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国际传播语言学的理论来源与相关学科、传播媒体及其语言特点、报纸期刊及其语言特点、广播电视及其语言特点等。[32]俞香顺(2005)的《传媒•语言•社会》[33]以及纪秀生、索燕华2010年出版的《传播语言学》[34]探讨了语言在传播中的特性、语言在传播中的功能、语言在传播中的局限、语言在传播中的发展、文学语言的传播艺术、新闻眼的传播形态、广告语言的传播功能等。(三)学位建设:引领潮流国内学界对传媒语言系统研究“集大成者”当属姚喜双教授:姚喜双教授身兼教育部语言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语委语用所所长、普通话与文字应用培训测试中心主任、广播电视语言研究中心主任等数职,是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央电视台业务指导委员会委员。近年来,姚喜双围绕“媒体与语言”主持完成了一系列部级项目——“媒体及媒体语言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广播电视等媒体语言研究”(国家语委“十五”科研规划项目)等,编著了《媒体与语言——来自专家与明星的声音》(2002)、《媒体语言大家谈》(2004)等著述,以广播电视语言为原点发表了诸多影响深远的论文,并于2009年在国内首创“媒体语言学”方向博士点。[35]纵观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申报,从1993-2011年共有114项课题涉及传媒语言研究。

网络用语论文范文篇10

论准确贸易术语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论准确贸易术语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论准确贸易术语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摘要]本文从国际贸易术语着手,以商务实践中的案例为切入点,对国际贸易中出现的贸易术语进行深入贴切的分析,阐明正确使用贸易术语对商务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旨在使学生认识到准确术语的重要性,提高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术语商务英语准确重要性

一、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商务活动日新月异,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成为人才市场众多商家的抢手货。商务英语成为商务活动中的日益重要的工具。商务英语教学的任务是不仅使学生了解一定的专业术语及国际惯例,更重要的是怎样准确应用这些术语。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应用英语进行交流,达到商务沟通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仅仅掌握大量的专业词汇是远远不够的,专业术语往往是商务英语学习的障碍,但却在商务交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贸易术语

术语是应用语言的一个分支,它是某种学科的专门用语。贸易术语又称贸易条件,价格术语,是在长期国际贸易实践中产生的,用来表明商品价格构成,明确双方有关费用,风险、责任的划分,并确定卖方交货和买方接货的权利和义务的专门术语。

说到贸易术语,不能不提到信用证。信用证(LetterofCredit)指由银行(开证行)依据客户(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和指示或自己主动在符合信用证条款的前提下,凭规定的单据向第三者(受益人)或其指定方进行付款或承兑和支款,或承兑和支付汇票;或授权另一家银行议付。作为一种支付方式,信用证之所以能够被世界各国所接受成为国际最广泛的支付工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银行信用,不仅能使买方及时收到货物也使卖方按时收回货款。但要保证双方都达到目的,必须正确理解信用证内容。否则会给双方带来严重的损失。小小一张信用证,专业术语占据大部分的篇幅。准确理解这些术语的具体含义,是旅行合同达到商务目的的关键。

三、正确使用贸易术语对商务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商务活动中,有关交易双方责任权力义务的划分是一个十分重要和敏感的问题。准确运用贸易术语对交易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贸易术语有一个统一的解释与规定,被世界各国所认可。对于交易双方来说选择适当的贸易术语能够很好地履行合同,降低成本并有效解决争端,由此,在商务英语学习中,准确理解和使用专业术语具有以下方面的作用:提高信息清晰度减少含糊不清的信息;简化内容的创建及本土化过程;增强语言产品质量;行业间的沟通更为简练与准确;降低翻译成本;良好的沟通可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忠诚度。

四、案例分析

在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专业术语成为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很多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并具备一定的商务英语词汇,但论到专业术语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大多数学生仅仅能记住术语的名称,对于术语含义却是混淆不清。在使用中出现词义混乱、自相矛盾、术语过度分散及术语的时效性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无疑增加了学生正确应用各种贸易术语的难度,影响商务沟通的效果。在国际商务中,必须正确理解贸易术语,否则势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请看下

论准确贸易术语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是流星毕业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而的,论准确贸易术语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是篇高质量的论文,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希望此文章能对您论文写作,提供一定的帮助。论准确贸易术语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为免费毕业论文提供,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面的案例。

A厂于2000年年四月取得进口经营权,同年六月与印尼B商以CIF价签定一笔出口空调合同,支付方式为即期L/C。签约时B商提出CIF价为到货合同就由买方在到货后检验,在其认为合格后付款。听了这番话后,A厂认为有道理,没有提出异议。并且他们认为其产品质量一直比较稳定。所以双方在合同上签署了买方收货并检验合格后付款的条款。A厂收到L/C后按时按质按量发运货物并向中行交单议付,一周后不见开证行付款,开证行复电说:L/C规定由买方验货后付款,因买方未来检验,所以不能付款。

A厂立即与B商联系,对方答复称经权威机构检验发现部分货物不合格要求退货。双方经多次洽商,又拖了一个多月,以A厂对所为不合格的部分商品做五折处理告终。A厂最终遭受了迟收货款三个月利息及部分货物打折的损失共记12万美元。

综观该案可知损失完全由于A厂对于CIF术语性质没有准确的理解所致。(CIF术语买卖双方责任权利不再赘述)由于缺乏对专业术语的准确理解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的案例不胜枚举。在很多情况下,交易双方都没有违约,但对术语的理解有误而造成严重后果。我们除了对因术语应用不当而遭受的损失表示惋惜外,对术语准确性在商务英语中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全球通用的贸易术语划分为4组共13项。但在实际外贸工作中接触和使用最多的仅是其中的3项:FOB条款,CFR条款和CIF条款。这里面,CFR和CIF的主要区别只是在报价中是否含有为买方购买的海运保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是FOB条款和CFR条款,虽然FOB术语和CFR都是装运港交货,但FOB术语后面应标明装运港,而CFR术语后面则应标明目的港。由于学生未注意区分,往往在出口报价的实际操作训练中,会出现FOBLAGOS(拉各斯:尼日利亚港口)这样的错误,而正确的应是CFRLAG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