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经济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1:46

网络经济学

网络经济学范文篇1

关键词:保险;网络营销;边际收益递增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保险行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以信息技术革命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下,传统而单纯地通过“生产”和“提供”产品的营销思想已不能适应目前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市场营销作为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理论和方法,逐渐被引入保险领域,被用于保险产品的经营与管理之中。网络营销是一种兴起时间较短的营销方式,保险行业作为金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牢牢地抓住了网络营销的契机,投身于网络经营的浪潮之中,逐渐开始利用互联网平台营销保险产品和相关服务。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网络营销凭借其成本低、信息量大、即时传送和反馈、服务连续性强等特点,在保险营销市场中的地位越显重要。

一、保险网络营销文献述评

20世纪50年代起,保险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美国保险公司率先把市场营销理念引入到保险产品和服务的经营过程中,保险营销理论由此开始逐渐发展。随着电子商务的跨越式发展,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对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相关理论进行实证研究。RaviKalakota在《电子商务———管理指南》一书中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目前企业在从事电子商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引导企业从事正确高效的电子商务活动。MartinV.Deise在《电子商务管理者指南:从战术到战略》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子商务运行模型并论述了电子商务的具体操作方法。在理论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对电子商务的界定、对其存在和发展的可行性以及电子商务的安全性等问题展开的研究。学界主流观点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电子商务是一种将企业、消费者和决策者通过数字化的网络系统融为一体的新型交易方式。第二,电子商务的交易环境不受地域限制,客户可以通过互联网简单便捷地完成商务交易活动。这样既提高了经济运行效率,又优化了企业对客户的服务质量。第三,电子商务的安全性是一个需要严肃考虑的核心问题,这关系到电子商务是否能够有序平稳运行。第四,电子商务是一个协调公司内部结构、客户、生产厂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经营活动的综合商务过程,通常需要各个环节的配合和相互支持。我国保险网络营销发展时间较短,自1975年起才有关于网络营销理论的研究。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国保险网络营销研究才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而积累的基础和经验显示,保险网络营销对保险公司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如今保险网络营销已经逐渐成为保险学相关理论的全新关注热点。1985年,在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组织编纂的《保险公司经营管理基础知识》一书中,详尽介绍了保险经营管理的各个不同环节。此后,江生忠、祝向军(2001)对该方面的研究内容延伸到了保险营销领域。2002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办公室组织编写了《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保险信息化》一书,在分析和总结上海市保险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保险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并对保险电子商务、保险监管和保险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等内容进行了详尽阐述。2010年李志刚在《网络营销业务》一书中,结合网络营销的基本理论,阐述了保险网络营销的产品、定价、准备金提取及网络广告等相关理论。纵观保险网络营销的国内外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于从电子商务营销的角度对保险网络营销的方式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阐释保险网络营销的特点、渠道、影响因素等各方面的内容。但是,基于网络经济学视角对保险网络营销成效展开分析的研究却鲜有文献涉及,而网络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恰恰是检验网络营销成效是否显著的重要参考。因此,本文基于网络经济学边际收益递增理论对内蒙古自治区保险网络营销的现状展开分析和对比,审视内蒙古自治区网络营销现状是否符合网络经济学边际收益递增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相关成因及给出内蒙古自治区保险网络营销的进一步发展策略。

二、网络经济学边际收益递增理论解析

边际收益递增理论是网络经济学研究的重要部分。网络经济学认为,在网络经济中,边际收益存在递增趋势,且这种趋势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所致。首先是网络经济中的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指在网络经济中,商品的价值不再像传统经济的价值决定一样只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所需要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价值还取决于它被生产和使用的数量多少。当存在能形成互补关系的其他用户时,这种客户间的互补效应就称其为网络效应。网络效应会带来单位产品的价值增值,而这部分的价值增值就称之为网络价值。网络经济中的许多商品如电脑、软件、手机等都具有这样的效应。由于在网络经济中是供给决定它的需求,所以一旦这类商品被研发出来并且大量投入生产,其边际收益就会呈现递增的趋势。其次是网络经济中的边际成本递减规律。信息网络运行的成本开支主要由网络起初创建和日常维护的成本、信息传递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成本以及信息回收和信息处理的成本三部分构成。其中除了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成本与进入网络用户的人数相关外,因网络平台的搭建和运行具有一次性投入较为长期的使用性,投入的费用与新入网的用户量和网络使用频率的相关性几乎为零,所以信息网络运行的边际成本也趋于零。因此,随着入网用户的不断增加,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从而在网络经济中,由于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最后是网络经济中的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在传统微观经济学理论中,随着消费者消费单位的增加,其边际效用是逐渐减少的,但在网络经济中边际效用却呈现递增的趋势,即随着消费单位数量的不断增加,消费单位商品或服务给人们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提高。在网络经济领域,信息数据量十分丰富,这极大程度地弥补了传统经济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对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影响。具体来说,在网络经济研究范畴里消费者做出的购买决策是较为理性的选择,这种选择对应的是偏好程度很高的商品。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购买的数量越多,再增加该商品消费的欲望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会越来越强。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呈现递增趋势,由于边际收益和边际效用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边际效益递增的规律也即显而易见。基于此,从理论逻辑看,由于网络经济中的网络效应、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增规律的共同作用,保险业采用网络营销方式所带来的原保险保费收益应呈现显著的边际递增趋势。那么内蒙古自治区保险业的网络营销现状是否符合这一理论逻辑则是以下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三、内蒙古自治区保险网络营销业务现状

在我国,虽然保险行业网络营销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保险行业已经开始逐渐向保险网络化营销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已经日益成为保险业重要的营销渠道和新的业务增长点。线上虚拟保险公司也称互联网保险公司,是全部通过网络渠道在线营销保险产品、在线受理业务和在线理赔的保险机构。通过对线上虚拟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及其占比变化的研究,可以大体上评估保险网络营销的效果和现状。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有包括众安财产、泰康在线、中铁自保等7家线上虚拟保险公司的省级分支机构。从数据来看,除个别月份外,自2017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线上虚拟保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大体呈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这说明内蒙古自治区线上虚拟保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在总量上呈逐月递增趋势。而这种递增趋势一方面来自网络营销的成效,另一方面也与整个财产保险市场的扩大有着直接的关联。从数据对比来看,线上虚拟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比的增长趋势并没有其总量的增长趋势明显,这说明其总量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来自整个内蒙古自治区保险市场的扩大而并非来自保险网络营销的效果反馈。图12017年1月-2019年4月线上虚拟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单位:万元)从占比增量的角度看,线上虚拟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比增量正负几乎均等,大体呈现稳定的正负波动,并无明显趋势。对占比增量数据进行单位根(ADF)检验,结果显示线上虚拟保险公司的原保险保费占比的月度增量序列为平稳序列,不存在固定趋势。因此,虽然内蒙古自治区线上虚拟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所有中资财产保险公司保费的比重逐月上升,然而其月度增量却始终保持平稳,没有固定的上升趋势。总体而言,从数据收集和处理结果看,内蒙古自治区保险网络营销现状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第一,从总量上看,线上虚拟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呈比较明显的上升趋势。第二,线上虚拟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占所有中资财产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总和的比重在波动中有所提高。第三,线上虚拟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占比月度增量时间序列为显著平稳序列,不存在固定的上升趋势,而这恰恰与网络经济学边际收益递增的理论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因此,这就需要针对内蒙古自治区保险网络营销的特点对这一矛盾的成因进行研究,即讨论应然理论和实然现状出现偏差的具体原因及表现。

四、内蒙古自治区

保险网销收入占比月度增量平稳之成因由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保险网络营销业务保费收入占比月度增量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与网络经济学研究范畴中的基本理论不符。综合分析其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保险网络营销市场面临的风险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安全风险。网络系统是整个保险网络营销的基础,因此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保险网络销售是否能正常运行。造成顾客资料丢失或失真的任何风险因素都会影响到营销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是技术风险。网络系统是将人、机器和环境相链接的复杂组织,这些系统大都存在一定的易攻击性,这种脆弱性与技术的不完善密切相关。再次是法律风险。由于信息产业的发展过于迅猛,因此法律制度的完善跟不上其发展的节奏。目前保险监管部门尚未出台较为系统的监管网络营销业务过程的规定,监管的范围、原则和标准也不十分明确。最后是道德风险。保险行业的特殊性意味着最大诚信原则在保险经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保险双方都能如实履行告知义务,保险经营才能够保持健康稳定发展。但由于保险网络营销是一种虚拟的营销方式,保险双方违反此规则的风险大大加强。第二,我国居民的风险偏好大多是风险规避型,且内蒙古自治区居民的风险规避偏好尤为显著。受民族传统观念以及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的居民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程度普遍偏低。一般的家庭投资都会选择风险较小的组合,宁愿牺牲高收益,也不愿承担巨大的风险。而保险产品网络营销的风险却相对较大,来源较多,而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巨大的风险抵消掉了一部分网络经济带来的边际效用递增效应。第三,内蒙古自治区开展网络营销业务的保险公司数量少,网络营销险种单一。首先,由于参与网销业务的公司数量有限,因此目前网络投保市场能提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范围也十分有限。其次,由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保险公司缺乏网络营销经验和技术力量的跟进支持,目前面向网络市场营销的保险产品和服务种类十分单一,大部分都集中于投保过程简单的意外险、旅游险、车险等几个险种,而对于一些复杂险种,如产品责任险、企业综合险等,各个保险公司在网络营销方面目前均未涉及。第四,内蒙古自治区的保险公司与其他相关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合作。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已经开通保险网络销售业务的保险公司大多是由本公司的IT部门负责整个保险网销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这样就会造成网络营销的成本加大,网络销售的门槛提高。从而使得网络经济的边际成本递减效应变得不明显,因此可能会削弱边际收益的递增效应。

五、内蒙古自治区保险网络营销的发展策略

针对以上导致内蒙古自治区保险网络营销占比月度增量平稳的原因,对内蒙古自治区保险网络营销的发展而言,目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进,以实现保险网络营销的健康发展。第一,要利用门户网站的搜索引擎服务。保险公司可以通过在国内外著名搜索引擎上注册(例如百度和谷歌),宣传公司品牌和产品。当顾客在搜索引擎上搜索公司名称,或者“保险”字样时,可以直接搜索到公司网络营销平台的固定链接,这样对产品与服务的宣传和加大销售平台的客户流量都有极大好处。保险公司通过这样的宣传方式,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潜在客户,这对于保险公司开拓业务市场,增加品牌知名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二,要实现保险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的协调发展。保险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方式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他们不仅可以相互影响同时也可以相互促进。保险公司既可以利用传统营销的销售人员作为保险网络营销人力支持,也可以利用保险网络营销的网站为传统营销提供宣传和客户服务平台。两者可以相互发挥长处,也可以相互弥补不足。顾客虽然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保险产品的具体信息和报价,但一般在其做出最终决定时,绝大多数在线保险申请者都需要有专门的客服人员当面向其提供咨询服务并协助其购买。第三,要推广安全认证系统,提高网络营销系统的安全性。保险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投保、承保双方均本着最大诚信原则进行产品交易。因此,安全认证系统不仅可以保证客户资料的真实性,同时对提高保单的有效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保险企业,公司掌握着大量客户资料,保险公司有义务对这些客户资料进行妥善保管,谨防被窃。因此,提高网络营销系统的安全性,建立预防客户资料遗失的防范机制,对于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来说都十分必要。除此之外,在网络营销系统中,时刻都有大量资料转移和传输。而确保这些资料在传输过程中不发生丢失、出现错误等问题,也是保险公司需要特别关注的重点。第四,要加大产品研发的力度。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改善目前保险网络市场产品数量少、产品种类单一的局面,才能占领市场先机,赢取更多的用户。因此,保险公司必须在网络市场产品的开发上加大投资力度,鼓励产品研发部门加强对网络营销产品的重视和针对性研发。

参考文献:

[1]拉菲•默罕默德.网络营销[M].王刊良,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RaviKalakota,AndrewBWhinston.电子商务———管理指南[M].陈雪美,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3]MartinV.Deise,等.电子商务管理者指南:从战术到战略[M].黄京华,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叶义敏.网络经济的边际收益递增性[J].发展研究,2007(3):65-66.

[5]李炳英.网络科技信息传播与应用的影响效应[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5(4):45-47.

[6]王辉.我国保险公司保险网络营销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1.

[7]王兴富.论保险法的最大诚信原则[D].湖南:湘潭大学,2007.

网络经济学范文篇2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网络经济学;传统金融;发展对策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金融行业得以全面发展,提升了金融行业的整体发展步伐,然而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其会产生一定的“网络效应”,这就会导致集聚客户较多的平台更加容易进入金融领域,不断推进自身金融业务的拓展,而那些规模较小的金融平台则无法得到有效发展,这就无法对行业的全面发展产生较好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健全尤为重要。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1.互联网金融的含义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企业将相关的媒体平台或者电子商务平台作为依托,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形式。其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金融产品的开发,并且能够通过互联网与客户实现联系,使得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不断提升。2.互联网金融的特征第一,金融数据具有较高的集中度,电子商务平台作用日益明显。在网络经济下,互联网平台的客户资源集中度较高,各个金融数据存在高度集中的现象,这就能够使得原始投入得以降低,推动整体交易成本的不断降低。同时,还能够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金融活动得以规模化。另外,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新类型的金融产品被开发出来,使得金融服务的种类不断丰富,促进了金融服务的全面拓宽。第二,互联网金融生态化发展趋势显著。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持续创新,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有效发展,使得其不断生态化演绎,为金融增值服务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用户能够通过一个平台进行多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选择,促进了一站式金融服务的发展。

二、网络经济学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

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互联网金融的有效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发展,不过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得发展并不是十分完善,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具体来看,网络经济学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如下几个:

1.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诸多风险互联网金融虽然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有利之处,推动了金融行业的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中却面临着诸多风险。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是将互联网作为依托的,而互联网当前还属于新兴行业,是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政府还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制定健全的管理对策和监管政策,对其监管还存在较多的漏洞,这就导致其发展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还不是十分成熟,其内部风险管理还不是十分科学,部分人员的风险意识较低,无法根据具体的情况构建科学化的风险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各类风险的不断产生,对于互联网金融的有效发展造成了阻碍。

2.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有待完善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其发展面临较大的风险,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受到了较多的负面考验,众筹方向不明显、理财票据平台诈骗、P2P公司失联、跑路等问题层出不穷。因为当前我国还没有构建科学化的信用体系,互联网金融违约不需要付出较多的成本,这就容易导致其违约现象较为严重,为恶意骗贷以及其他负面问题营造了契机。

3.互联网金融平台资源体系较为单一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其平台资源体系的健全和丰富,然而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并没有较为丰富的资源体系,这就无法形成流量、用户以及产品资源等集聚,不利于内部平台与外部机构的共享,从而容易导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受到不利影响。在互联网经济下,加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使得金融行业发展更加健全,而要想推动互联网金融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互联网金融平台资源的整合,只有做好资源体系建设,提升资源的共享效率,才能够为互联网金融更好地发展提供有利作用,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互联网金融平台资源体系的健全与丰富尤为重要。

三、网络经济学视角下推动互联网金融有效发展

的对策和建议网络经济学视角下要想推动互联网金融得以有效健全发展,不仅需要做好监管体系的健全,降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风险,而且还要做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建设,规范信用记录,为其更好地发展做好信用管理,另外还应当丰富其平台资源体系,如此才能够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资源,促进互联网金融一站式发展。具体来看,其对策和建议总结如下:

1.加强监管,有效降低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存在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之分,做好风险管理需要从内部和外部同时入手。首先,我国政府应当根据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较为健全的监管政策和体系,为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发展做好外部保障。要加快确立互联网金融法,从法律的层面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约束和管理,使得互联网金融能够有健全的法律规范做依据,推动其有法可依、有序发展。同时,还应当积极发挥互联网金融集聚投资平台和区域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的作用,制定健全的服务规范、行业标准以及自律公约等,并积极有效地发挥第三方风险控制主体的作用,加强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投资者等教育,为行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好铺垫。其次,互联网金融企业内部也应当做好风险管控。这就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领导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并对法人治理机构进行完善,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构建科学化的信息披露以及风险提示制度,并对互联网技术进行有效运用,不断创新技术水平,进行各类风险的规避,为自身更好地发展做好内部保障。

2.做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完善只有做好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的完善,才能够使得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更加健全,降低其发展中的风险。要支持符合标准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接入到中国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并制定相对应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标准,构建科学化的信用服务平台,对信用信息进行规范化记录。还应当做好互联网金融实名制建设,并针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构建相对应的数据库,集中对客户的数据信息进行等级和管理,如此不仅能够更好地监管客户的信用,做好金融违约风险的合理控制,而且还能够为互联网更好地参与双方认证制度做好基础,降低信息错误率,推动互联网金融交易更加安全。另外,还应当加大互联网共享力度,并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提升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品牌、软件以及专利等方面的保护力度,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得到有效保护,推动其全面科学发展。还应当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断加强投资者的教育,做好区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为网络经济视角下互联网金融的良好发展提供有利作用。

3.丰富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源体系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已经逐渐影响到各行各业,互联网所集聚的资源也在不断全面化、丰富化,这为互联网金融的有序发展带来了有利作用,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资源体系得以不断充实和丰富。不过介于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发展现状看来,其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还没有构建有效的资源体系,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以及相关的平台应当做好全面性分析,认识到丰富资源体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合理进行措施的采取,为平台资源的不断丰富做好基础。也只有如此才能够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与外部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并形成科学化的生态体系,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制定,形成一站式的投资理财服务体系,推动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

4.全面完善、整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容以及模式第一,就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所存在的冲突以及交叉问题而言,我们应当做好不同模式之间的整合工作。如就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推出了“电子商务+大数据金融”业务,但是因为对电子商务的运行情况以及实际运作流程不熟悉而导致风险的产生,如此应当采取推动其与相关电子商务企业重组的方式,以解决该方面的问题。第二,针对当前互联网借贷等金融模式的内容不完善等问题,应当做好信用体系以及保险体系的建设,以便推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健全,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结束语

网络经济学范文篇3

关键词:网络经济学;互联网金融;中美对比

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和内涵

互联网金融,其本质上是传统的金融行业与当前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的有效融合,其大大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模式和金融工具,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内对于互联网金融并没有给予一个明确的解释,一部分专家学者认为,互联网金融只是传统金融产业的一种创新性营销模式,其在本质上并没有与传统金融产品存在明显的差别。同时也有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当下的互联网金融产业无论是在自身属性、金融产品结构还是交易方式等都与传统的金融行业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互联网金融代表了一种新兴行业的崛起。但是究其互联网发展金融的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其并没有改变金融交易的属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充分实现了传统金融行业与现代化网络技术以及新型支付工具的融合,互联网金融不仅仅包含其所创新的金融业务,同时其也包含一些以互联网为依托的金融机构。

二、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研究

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就得以产生,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探索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美国的学术界都将互联网金融理解为一种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传统金融行业的拓展,在美国网络技术发展的初期,以万维网为代表到网络技术公司开始逐步拓展自身的业务,逐步向传统的金融和商业领域进行产业延伸,基于此互联网金融得以发展,在1992年,美国第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成立,并开展了互联网理财的业务,随后其有效带动了美国证券和经济市场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在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过程中,给美国的实体金融行业带来很大冲击,随后也进一步推动了美国金融行业的改革,在此背景下美国很多商业银行也都纷纷拓展了自身的互联网服务业务,推出了各种网上理财产品。在1999年,很多后来网金融企业也都实现了电子支付与传统货币的有效衔接,这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总的来说,美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了以下阶段:第一,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兴起,在这个阶段过程中互联网金融得到了美国市场的广泛认知,并初步实现了美国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的融合,有效实现了美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有效拓展,另外在此阶段下美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呈现出垄断性发展的特点。第二,美国高科技下滑后互联网金融的理性发展。从2000年开始,美国我的高科技股票就呈现出明显下滑趋势,基于此美国对于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投资热度也都大大降低,但是其并没有影响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很多美国大银行也都进一步加快了银行业务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发展,甚至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此阶段的主流行业,在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萧条背景下,美国学术界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挖掘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问题,但是这种理论研究也为美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理性发展提供了依据。'第三,金融危机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也给互联网金融行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互联网金融行业在此背景下,也迎来了转型的契机,随着人人贷等网络融资模式的兴起,让互联网金融行业有效去除了传统的中介化特点,其呈现出来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互联网融资由此诞生,互联网融资模式的兴起给美国很多中小企业提供了很大的资金帮助,这让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三、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以及中美互联网的比较

无论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史还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我国和美国都具有明显的差距,基于两国的金融发展历程、金融市场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对相关历史资料的研究可以发现,20世纪90年代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带动下,互联网金融行业得以兴起和发展,并给自身的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很大冲击,而此时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现代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在金融领域,我国的存贷款利率的管制都还没有解除,但是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纷纷拓展了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内容,与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相比我国互联网发展的背景和历程都相对复杂。中美两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差异还体现在网络的规模上,站在零售金融业务的角度上来看我国的零售金融网络规模巨大,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创业具有良好的市场空间,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很多投资者都会选择互联网银行、网络基金销售组织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进行投资,近些年我国互联网金融主体的数量逐年提升,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在梅特卡夫定律的指导下,互联网金融企业还需要积极遵循用户规模至上的原则,创新自身的金融产品提升在金融市场当中的竞争力。另外,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从2013年开始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销售平台逐步兴起,并广泛吸引了社会投资者的关注,余额宝在本质上与美国的互联网货币基金还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种互联网基金产品在我国金融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让我国互联网金融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除此之外,在2014年我国兴起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平台,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大大创新了互联网金融的产品结构,以阿里巴巴和腾讯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平台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进步。

四、关于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未来发展的思考

通过对比我国与美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发现两个在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差异,同时也暴露出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具体的改革和发展还需要全面落实以下几点内容:(一)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管理标准和依据在网络经济学的理论指导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市场竞争更多地体现在行业标准的竞争上,无论是传统金融行业的发展还是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行业服务标准,以此规范自身的金融服务,例如针对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产业中第三方支付的问题,为了有效地防范支付风险,保障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在互联网支付平台上其只是提供了小额支付和转账的服务,具有一定的限额要求,但是在行业的服务标准中如何来科学界定小额,很多企业都存在明显的争议,因此就需要相关的金融主体、金融监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针对小额制定明确的标准,以此为第三方支付服务提供有效的参考,切实保证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规范性和有序性。(二)全面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首先,制定完善的监管标准和制度,从我国宏观的法律层面上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范围、主体以及手段能进行明确,对于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监管主体给予明确的职责划分,以此为日常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和服务提供科学的管理标准。其次,现如今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已经呈现出明显跨行业、跨领域的趋势,为了有效避免金融机构在拓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管理漏洞的出现,积极构建“一行三会”的管理体系,全面落实对现有金融产品、金融工具以及金融服务的有效监管,这对于我国当前社会投资者来说为其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大大降低了自身的投资风险,稳定了自身的金融收益,同时对于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来说,也能切实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可持续。

结束语

网络经济学范文篇4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

一、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经济随之兴起,对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经济学应运而生,国内高校也纷纷开设了《网络经济学》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与交叉性课程,《网络经济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对网络经济的理解与把握,而且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电子商务分析、运作、管理等实践工作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当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城市和“互联网+”等概念的网络经济规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网络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引擎。此外,在新一轮的高等院校改革中,教育部将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这些都对高校网络经济学的教育与网络经济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高校的师资配备与教授方法。因此,高校必须增强网络经济课程教育的步伐,加快培养适应当下经济增长的网络经济人才。本文通过对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现状的研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举措。

二、陕西省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1.教育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足

陕西省教育主管部门对《网络经济》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几乎没有高校将其作为经济学下独立的一级学科,这导致高校不能开设网络经济学专业,只能将《网络经济》课程作为其他专业的辅助课程,以此来培养与网络经济学相关的专业人才。这种设置进一步导致了陕西省高校中网络经济学学术带头人较少,从事《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的多为其他专业毕业的博士,网络经济学教学队伍相对落后,客观上导致了陕西省《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效果一般。

2.教学模式和内容有待优化

目前陕西省很多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主导,“说教”特点明显。教师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只重视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学生参与。学生被动地接受、缺乏主动参与与积极思考,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网络经济学中涉及的先进技术和成功案例往往为英文版教材。然而,到目前为止陕西省采用网络经济双语教学的高校寥寥无几。

3.课件设计和应用质量不高

多媒体课件是《网络经济》授课的辅助手段,是向学生传播知识的重要载体。陕西省高校的《网络经济》课程教学中,虽然已经大规模地采用了多媒体手段,但学生对多媒体教学效果的反应却比较冷漠。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网络经济》教学课件设计落后,很多教师仍然停留在PPT的初级阶段,甚至有些课件设计画面凌乱,为了容下更多文字而缩小字号导致重点内容不够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件的质量以及课件的效果。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对课件的使用比较机械,那些非自行设计而是使用别人课件的教师不能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课件,结果教学效果不佳。

4.实验教学效果不佳

陕西省高校尚未专门建立《网络经济》课程实验室,主要利用电子商务等专业的研究和实习基地进行科研和实践活动,这使学生在实验中难以真正的体验以网络经济学为中心的运作和决策模式,不利于《网络经济》课程的学习。此外,部分高校虽然耗资建立了实验基地,但是没能完全地利用实验设备,降低了网络经济学教学的效果。部分高校没能与企业建立关于《网络经济》课程共同培养的战略合作项目,这使得高校培养的网络经济人才缺乏实践性。

5.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在陕西省高校《网络经济》课程教学过程中,考核一般采用期末考试为主、考勤为辅的方式。老师通过闭卷考试来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成绩,并结合考勤平时成绩来确认期末最终成绩。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及时、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不利于合理调整教学进度、改进教学模式。

三、提升《网络经济》课程教学效果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教育主管部门服务水平与重视程度

在中国步入经济新常态之际,正进行一场宏大的全方位改革,这场改革需要大量的网络经济专业人才。面对这种状况,教育主管部门不但需要着手扩大设立网络经济学专业的高校的数量,增加网络经济学专业招生规模,还需批准综合类的高校和财经类的高校的网络经济学专业学士、硕士和博士点。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对高校网络经济课程的资金投入,促进高校的网络经济课程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对于陕西省财经类、综合类高校应积极申请网络经济学学士点,硕士点和博士点及博士点流动站,提高对网络经济学各层次、各领域、各地域人才的培养。此外,陕西省高校应引进国外知名大学网络经济学专业硕士和博士人才,提升高校自身的师资力量。第三,设立《网络经济》课程教学研发团队,高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研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并建立案例库。第四,高校要培养自己的网络经济学专业方向学术带头人,提升网络经济学专业方向学术带头人对该专业的教学和研究的指导,提高高校网络经济学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提升高校网络经济学教学质量。

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

任课教师可以结合网络经济学的理论教学模块,强化案例教学,将网络经济学理论与实际案例、探讨分析与查阅资料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网络经济》授课教师还要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世界,调整网络经济学课程内容以紧跟当下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英语能力,通过阅读英文文献来了解世界的先进技术与案例,通过国际网络经济典型案例分析来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3.提升网络经济课件设计与应用质量

首先要转变对《网络经济》课件应用的认识问题。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网络经济》课程授课,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课堂教学气氛,而不是简单地把书本内容搬到课件里。其次,对《网络经济》课程教学课件要有设计与计划。根据每个高校不同的课程设置情况,对当前授课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情况进行整体统计,按照类别把实际使用课件上课的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明确课件的出处,以及利用课件上课教师的年龄结构。在此基础上,应对课件设计和应用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第三,建立优秀教学课件的评选和奖励机制。对在实践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网路经济》课件的设计教师要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表扬,并且不限于精神鼓励还可包括物质奖励。第四,建立高校间《网络经济》教学课件互通交流通道。对在实践中表现出较好教学效果的课件要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通过设立校际甚至全国范围的《网络经济》课程课件互通交流平台,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及时、大范围的共享,从而有利于将《网络经济》课件成果转化为教学中的“生产力”,以最大程度上及时地发挥其社会效益。

4.加大实验室投入,与企业共同培养网络经济人才

陕西省高校应进一步加大研究基地的建设,增进研究基地的实用性,提高研究基地对学生网络经济学学习的效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网络经济学。在加大实验基地的投入的同时,陕西省高校还应增强对网络经济学实验基地的利用程度,与企业签订共同培养网络经济人才的战略合作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物处理能力。

5.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网络经济》课程的考核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考核。其中,理论知识的考核一般放在期末,主要是通过期末成绩来衡量,而实践能力与综合能力的考核应放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进行,主要通过平时成绩来衡量。理论知识的考核依旧可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而实践能力的考核可根据具体的考核项目而定。比如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时,就将实验成绩作为评判实践能力的主要标准。综合能力的评判需要注意把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结合起来。比如,可通过设置专题讨论的方式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时教师先提前布置讨论题目或范围,学生根据需要自由组合成3-5人的讨论组,根据讨论题目搜集材料并进行现场讨论。然后教师根据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与最终提交的讨论材料进行评价并给予相应的打分,以此作为讨论组成员在综合能力中的最终考核成绩。

作者:李楠 单位:西安财经学院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夫,万仪.关于网络经济的研究综述[J].2001(02):76-78

[2]杨栋,郑亚琴.初探《网络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J].内江科技.2008(11):73

网络经济学范文篇5

关键词:网络经济;经济特征;商业活动

Abstract:Atpresentthewholeworldisdiscussing“thenetworkeconomy”,mustgraspthisglossarythetrueconnotationtobedifficult,liketheglobaleconomistthedefinitionhasdebatedunceasinglytotheeconomicisthesame.Perhapsmoreoverinthenetworkeconomyformingprocess,itsmanycharacteristicshadnotbeenobtainingmanifestfully.Whichcharacteristicsdoesthenetworkeconomyhave?

keyword:Networkeconomy;Economicalcharacteristic;Tradeactivity

网络经济的四大特征

笔者认为,从目前的网络经济发展中,可以把握以下几个特性:

1、网络经济是一种趋势经济。这表明网络经济正在形成,虽然目前还不是我们现实世界的主流经济形态,但它正在迅速建造未来的经济。

2、网络经济是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经济产物。网络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技术推动。特别是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推动,技术在各个地区和经济领域的快速扩散等因素,它是技术诱发的在人类以高度信息化和科技进步的今天,出现的必然现象,但是又是所有智慧的人类所没有预测到的,无论是从古代圣哲的训导还是宗教中的天堂,抑或是空想主义者的睿智,还是当今预测学家的智慧,都不曾真正预测到网络和技术对人类的深刻影响。

3、网络经济不是一种行业经济。很多人将信息产业归于第四产业,但是从网络经济对人类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来看,它已经超越行业经济的概念,它不属于工业社会中的经济范畴。

4、网络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的问世对传统的经济学产生深刻的影响,从它的交易规则、理论基础、价值规律和产品的分配特点等等对于传统的工农业时代的经济学变化很大。

网络经济的爆发性

从形成特点来看,网络经济是一种爆发式经济,网络经济从问世以来的短短几年内,就充分体现了它的爆发式特点,这个特点包含六个方面:

1)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急剧扩大,也就是说终端与信息源之间单位时间的信息交换量巨大,信息量的巨增缩小了时间上的差距,使信息快速传播,“今天,比人的头发丝还细的标准光纤,一秒钟可以传输相当于超过九万卷大百科全书的信息。”

2)全球的信息急剧增加和信息流动更为丰富与频繁,全球范围也出现了爆发性的网络潮;

3)使用人数爆发式地增加,这种爆发式增加并引发极大的群体效应,世界上有约4亿人7年前从未听说互联网,到今天已经通过它来查询信息,发电子邮件和进行网上商业活动,不只是如此,它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

4)利用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的交易额呈现爆发式特点;

5)从事网络经济淘金的企业呈现爆发式增加,上市企业数量和股价的爆发式增长程度。

6)财富的爆发式增长。从事网络的企业和个人迅速积聚起来,从股市上批量生产百万富翁和亿万富翁。

对传统经济的冲击

产生这些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信息快速、低廉的复制能力(CopyAbility),这里包括信息的可无限制复制性、技术的复制、行为的学习与模仿能力等。低成本的复制,是信息技术能力快速发展和迅速影响社会的各个方面的根本因素。它改变了传统经济学中财富增长规律。同时网络上还具一个现象,就是聚集现象。这里面包括资本、人才和信息技术的聚集现象,在网络生产企业中的“规模”现象就是一个有力的例证。现在网络在资本、人才和信息技术上有一种吸盘动力,将这四个因素都汇聚在一起,诱发了网络企业的财富急剧扩张。

网络经济学范文篇6

[关键词]网络经济、非摩擦经济、经济学理论、企业竞争策略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如何?网络经济下企业的竞争策略是什么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我认为,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西方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是要花费费用的,经济运行是有摩擦、有阻力的,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一种摩擦经济。只有通过合理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提高经济效率。由此,如果说传统经济是一种摩擦经济的话,那么网络经济就是一种非摩擦经济。

网络经济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没有摩擦的经济,也就是说,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费用要比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低得多,几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获得无限资源,无限地提供产品、服务及创意,从而使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就如同一个虚拟的世界,只要产品低成本制造、廉价销售,就会赢得用户。可见,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以往经济模式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

网络经济向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网络经济推翻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机制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随需求而变化,企业根据需求的升降来调整生产。也就是说,传统经济是一种“供给支持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平衡供给和需求。它的传导机制是:需求——价格——供给。具体来说,需求下降,引起价格降低,再引起供给减少;需求上升,引起价格升高,再引起供给扩大。而在网络经济中,由于没有什么摩擦,没有相互抵触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费力地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是一种“供给主导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传导机制是:供给——价格——需求。具体来说,供给增长,引起价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长;供给增长,又引起价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长,如此循环往复。可见,网络经济中供需平衡的规律颠倒了。

(二)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规律打个比方说就是,消费者吃得越饱,饥饿感就越小,对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饥饿。例如,微软公司的用户需要越来越多的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软件用户已被锁定在某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或排版系统上,他们不愿学习使用新的系统,于是不断购买原系统的新版本。不久,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创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随之在消费者眼中变成了一种时尚,从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产品、服务或创意能自身获得动力,从而使收益递增,而不是递减。

(三)网络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反馈机制”

这里首先要明确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所谓负反馈就象是汽车行驶太快时的突然刹车,是阻力、摩擦力。在传统经济学中,负反馈既是阻力,表现为需求阻碍供给;又是摩擦力,表现为制造、分配和销售的正常开支,表现为收益递减。正反馈则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碍市场份额的变化。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客户,所有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长。这种正反馈机制促使需求不断增长,迫使产量持续增长,直到市场饱和。因此,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负反馈机制或收益递减规律的运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网络经济虽然不同于传统经济,但它仍要受市场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递增利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递减利润就不存在了,这两种现象将永远共存,并且起着互补作用。”实际上,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

(四)网络经济具有非线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系统时而会出现紊乱的态势,数学上称之为“混沌”。而非线性则是指人们难以预料的因果关系。例如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混沌状态,买卖、抢夺市场份额向来就是按非线性系统规律进行的。一个混沌系统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网络经济就是这样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它一旦有变化,就不是从一个值均匀地变化到另一个值,而是跳跃式地变化。网络经济内在的非线性特征正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种现象只能用“混沌理论”来解释。一个非线性系统即使呈不稳定的混沌态势,它仍会趋于某个均衡点,系统围绕该点上下波动,达到该点时,便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点就是混沌系统的均衡点。运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种股票价格的均衡点;运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体系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内在的数学原理是用数理混沌理论描述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货物的供需以及市场总是从一种状态线性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规律,它无法解释当代网络经济所具有的非线性混沌特征。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网络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特殊定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尔定律(Moore’Law)

莫尔定律认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变化速度(rateofchange),网络经济是按照“因特网时”(internettime)的速度运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番。由于这个定律首先是由美国因特尔公司的戈登·莫尔提出并应用的,因此被称为“莫尔定律”。

“因特网时”是网络经济的变化速度,它是以小时为计量单位的,这已接近人类能够吸收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的极限。通常7年相当于因特网时中的1年。在因特网时,每3~5年就是一个网络经济时段。一种产品在3~5年里就会达到主流饱和状态。为了更鲜明地理解因特网时,可以将网络经济与农业、工业、后工业等经济时代列表对比如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时代的对比

时代延续时间(年)交互速度(英里/小时)环球所需时间

农业经济3~50003~5(人力)3~5(年)

工业经济3~5003~50(马车~汽车)0.3~0.5(月)

后工业经济3~503~500(飞机)0.03~0.05(天)

网络经济3~53~5000(网络)0.003~0.005(小时)

显然,每个时代的长短取决于交通和通讯的速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技术速度。根据上表,工业时代比农业时代要短10倍,后工业时代要比工业时代短10倍,而网络经济中每个时代则只有3~5年,极其短暂。

极端的“因特网时”给网络经济的运行强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学习。莫尔定律是网络经济中企业和它的竞争对手必须遵循的一种业绩学习曲线(performance-learningcurve)。网络经济是给信息增殖的一种经济模式,增殖能产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进一步增殖,这种不断循环着的特殊的信息收集过程,被称为学习。学习是运行在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机制的核心部分,因为它以技术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一般来说,一项新发明、新的电脑程序或新方法问世后,必然会有人对其做出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运用,从而掌握了增殖的奥秘。这促进了更多的革新和改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学习,导致了后代产品的进一步增殖。这个发明、学习和增殖的循环会一直持续到技术枯竭或该技术被其他技术所取代。学习导致了全社会都在追求速度,学习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正反馈机制是网络经济的推动力,因此,控制学习变化速度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达维多定律(Davidow’Law)

达维多定律认为,在网络经济中,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因此,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与其作为第二或第三家将新产品打入市场,绝对不如第一家,尽管你的产品那时还并不完美。该定律还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即要自己尽快使产品更新换代,而不要让激烈的竞争把你的产品淘汰掉。这实际上是在“因特网时”中生活的一个必然结果。威廉·达维多在因特尔公司任副总裁时,就注意到了提高产品更新速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这一定律。

(三)新兰切斯特策略(NewLanchester’Strategy)

对网络经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三个人是英国的F.M.兰切斯特(1868~1946),他设计了英国的第一辆汽车,写了《战时飞机:第四代武器的开端》一书,并于1916年创立了“数学理论策略”。他的思想影响了运筹学的创始人伯拉德·库柏曼。W.E.德明在60年代把上述两人的思想介绍到日本,日本科学院院士申夫田冈博士总结了该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日本人的消费状况制定了一种新的营销策略,被称之为“新兰切斯特策略”。该策略描述的是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则。新兰切斯特策略被用于商业时,就成为一整套的指导原则,指点市场部门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具体来说,新兰切斯特策略的运用可以使产品、服务或标准主流化。某个产品一旦主流化,它的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锁定了一大批固定用户,并给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因此,兰切斯特被许多人视为运筹学之父,在网络世界里,可以称为网络经济的建筑师,至少也可称为市场交易策略的设计大师。

三、网络经济中的生存原则和竞争策略

商场就是战场。网络经济中的市场营销就象打仗一样。根据以上网络经济的特征以及运行规律,企业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存原则和相应的竞争策略。

(一)产品主流化(mainstreaming):抢夺市场份额

主流化是网络经济生存竞争的首要原则。为了赢得最大市场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就是主流化。主流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锁定”(lock-in),即通过吸引客户从而占领主要市场份额的过程。一旦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对该产品有了依赖感,考虑到培训费用和其他转换成本,他们就再也逃脱不了;一旦某个产品取得了主流地位,这个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显然,主流化有两方面的意义:它不仅锁定了用户,同时还消除了竞争。

免费赠送是实现主流化的具体方式,它通过把自己产品的价格降到冰点,而使其普及程度一夜之间升到沸点,从而一跃成为市场霸主。许多网络公司都是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著名的“剃须刀和刀片”原理,赠送剃须刀就是为了长期推销刀片。

主流化的直接目标就是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而市场份额的多少与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直接的关系。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中白手起家,必须先拥有26.1%的份额,再赢得41.7%的份额,最后达到73.9%的份额。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当一个企业使用高明的计谋达到26.1%的市场份额这一最低目标时,才能成为“竞争者”,即才可被看作是一个可参与竞争的企业。若低于26.1%,则它的生存能力就很弱,只能算是“不稳定的竞争者”,它的地位可能随时会被竞争者取代。一旦拥有26.1%以上的份额,就开始与其他公司相脱离,处于领导市场产品的地位。获利能力一改变,市场份额也随之改变。(2)弥补缺口来进一步赢得41.7%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样就会成为市场“领导者”。所以市场霸主的目标是猎取超出41.7%的份额,这时,该公司与它的竞争对手之间赢利能力的差距才能扩大。在网络经济中取得这一关键地位的捷径常常是兼并和收购(M&A)。(3)通过主流化以赚取73.9%的份额,从而成为“垄断者”。当然,垄断是每个雄心勃勃的公司的最终目标。但是,但再往上超过73.9%时就会停滞不前,因为其一,很难刺激出更多的商品需求量;其二,会引来与其他产业集团或专业化产品公司的竞争;其三,市场份额与赢利能力两者之间就会错位。因此,虽然拥有90%、95%或100%的市场份额,似乎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在网络经济中不应该是一个聪明企业的目标。

(二)铸造价值链:“黄金定律”

网络经济中,许多高科技产业已构成价值链上的分支。价值链是由基础科技公司、中等增殖公司及最终用户共同联结成的价值增殖链条。网络经济通过价值链实现价值增殖,企业从价值链的一个或多个分支中抽取资金,赚得利润。网络经济决定了任何公司若只是赢利,而不实现价值链增殖,将难以幸存。

价值链中包含有“黄金”,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价值链上的分支越多,它所获取的“黄金”也越多,这就是“黄金定律”。任何企业意欲挖掘网络经济的潜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由一个甚至多个市场空间构成的价值链。

网络经济下,价值链比各组成部分的总和价值要大。单枪匹马地干无济于事,所以各企业要联合起来,形成“价值链群”才能幸存。随着产品的分解,价值链不断整合。各企业应建立合作关系,发挥联合的作用,竭力从整个价值链上获取利润。

(三)PICN原则:产品个性化

网络经济中产品和服务必须要有个性,即质量和外观以及感觉要对人性因素具有吸引力。个性也许很难定义,但是有个性的产品就有市场。一个企业要在网络经济竞争中获胜,必须瞄准个体市场,实现产品、服务和创意的个性化,即遵循PICN原则。

PICN是一个缩略词,由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客户化(customization)和特定化(narrowcasting)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大写组成。这里,个人化是指产品恰恰正好符合个人的需要;客户化是指客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剪裁某项产品;个体化是指某项产品是专门为某个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特定化即指客户是通过单人市场发掘出来的。所有这些,都组成了PICN因素。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代替了效率,个体化代替了大规模生产,客户化代替了客户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规模销售。

显然,PICN原则迫使生产超越了销售的束缚。网络经济中的生产不再是整体地、大批量地生产出普通呆板的产品,或提供僵硬、没有特色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它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事后能够改进。个人化和个体化使价值乘数达到了最大化。总之,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个体化和个人市场这些新观念正在深入人心,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节约资金这些传统观念正在悄然逝去。由于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个性化了,所以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网络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虚拟社区和部落意识

虚拟社区是由有着相同需要的人组成的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与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联结起来,虚拟社区这个概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首先得找出富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个人喜好和个人品味,并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必须找出大量的这种类型的潜在客户,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特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但是要想吸引住这个群体,就得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也就是说,要创造出一种社区意识。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必须迎合他们心灵深处的那种农业时代的部落意识。网络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适合一个单个的人,同时要能引起整个部落的兴趣。事实上,虚拟社区已超越了社团的范畴,随着网络经济趋于成熟,每个人都将成为某个虚拟社区的一员。这一观念实现主流化以后,很多后工业时代的做法将被过去的农业时代的传统所代替,人们的观念必须领先一步得到更新。

(五)企业产业化

在网络经济中,当市场份额增加到最大值时,该产品就成了市场的主导产品,制造该产品的企业就能创立完整的产业。企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产品转变为产业的标准,否则该企业就会失去垄断市场的机会。发展一个产业与壮大一个公司有天壤之别,区别在于发展一个产业得到的回报比发展一件产品的回报更为丰厚;换言之,一家公司若是转变为一个产业,其价值就转化为一个“金矿”。例如,微软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而苹果公司只停留在一家公司。微软公司的产业包括了本公司,外加成千上万个第三方开发商、合作伙伴及追随者,是最成功的例子。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企业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企业只有密切注视并适应这种变化,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竞争策略,才能在网络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T.G.勒维斯[美],《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卞正东、王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

网络经济学范文篇7

[关键词]网络经济、非摩擦经济、经济学理论、企业竞争策略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如何?网络经济下企业的竞争策略是什么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我认为,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西方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是要花费费用的,经济运行是有摩擦、有阻力的,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一种摩擦经济。只有通过合理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提高经济效率。由此,如果说传统经济是一种摩擦经济的话,那么网络经济就是一种非摩擦经济。

网络经济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没有摩擦的经济,也就是说,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费用要比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低得多,几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获得无限资源,无限地提供产品、服务及创意,从而使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就如同一个虚拟的世界,只要产品低成本制造、廉价销售,就会赢得用户。可见,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以往经济模式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

网络经济向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网络经济推翻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机制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随需求而变化,企业根据需求的升降来调整生产。也就是说,传统经济是一种“供给支持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平衡供给和需求。它的传导机制是:需求——价格——供给。具体来说,需求下降,引起价格降低,再引起供给减少;需求上升,引起价格升高,再引起供给扩大。而在网络经济中,由于没有什么摩擦,没有相互抵触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费力地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是一种“供给主导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传导机制是:供给——价格——需求。具体来说,供给增长,引起价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长;供给增长,又引起价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长,如此循环往复。可见,网络经济中供需平衡的规律颠倒了。

(二)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规律打个比方说就是,消费者吃得越饱,饥饿感就越小,对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饥饿。例如,微软公司的用户需要越来越多的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软件用户已被锁定在某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或排版系统上,他们不愿学习使用新的系统,于是不断购买原系统的新版本。不久,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创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随之在消费者眼中变成了一种时尚,从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产品、服务或创意能自身获得动力,从而使收益递增,而不是递减。

(三)网络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反馈机制”

这里首先要明确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所谓负反馈就象是汽车行驶太快时的突然刹车,是阻力、摩擦力。在传统经济学中,负反馈既是阻力,表现为需求阻碍供给;又是摩擦力,表现为制造、分配和销售的正常开支,表现为收益递减。正反馈则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碍市场份额的变化。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客户,所有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长。这种正反馈机制促使需求不断增长,迫使产量持续增长,直到市场饱和。因此,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负反馈机制或收益递减规律的运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网络经济虽然不同于传统经济,但它仍要受市场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递增利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递减利润就不存在了,这两种现象将永远共存,并且起着互补作用。”实际上,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

(四)网络经济具有非线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系统时而会出现紊乱的态势,数学上称之为“混沌”。而非线性则是指人们难以预料的因果关系。例如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混沌状态,买卖、抢夺市场份额向来就是按非线性系统规律进行的。一个混沌系统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网络经济就是这样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它一旦有变化,就不是从一个值均匀地变化到另一个值,而是跳跃式地变化。网络经济内在的非线性特征正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种现象只能用“混沌理论”来解释。一个非线性系统即使呈不稳定的混沌态势,它仍会趋于某个均衡点,系统围绕该点上下波动,达到该点时,便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点就是混沌系统的均衡点。运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种股票价格的均衡点;运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体系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内在的数学原理是用数理混沌理论描述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货物的供需以及市场总是从一种状态线性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规律,它无法解释当代网络经济所具有的非线性混沌特征。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网络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特殊定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尔定律(Moore’Law)

莫尔定律认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变化速度(rateofchange),网络经济是按照“因特网时”(internettime)的速度运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番。由于这个定律首先是由美国因特尔公司的戈登·莫尔提出并应用的,因此被称为“莫尔定律”。

“因特网时”是网络经济的变化速度,它是以小时为计量单位的,这已接近人类能够吸收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的极限。通常7年相当于因特网时中的1年。在因特网时,每3~5年就是一个网络经济时段。一种产品在3~5年里就会达到主流饱和状态。为了更鲜明地理解因特网时,可以将网络经济与农业、工业、后工业等经济时代列表对比如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时代的对比

时代延续时间(年)交互速度(英里/小时)环球所需时间

农业经济3~50003~5(人力)3~5(年)

工业经济3~5003~50(马车~汽车)0.3~0.5(月)

后工业经济3~503~500(飞机)0.03~0.05(天)

网络经济3~53~5000(网络)0.003~0.005(小时)

显然,每个时代的长短取决于交通和通讯的速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技术速度。根据上表,工业时代比农业时代要短10倍,后工业时代要比工业时代短10倍,而网络经济中每个时代则只有3~5年,极其短暂。

极端的“因特网时”给网络经济的运行强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学习。莫尔定律是网络经济中企业和它的竞争对手必须遵循的一种业绩学习曲线(performance-learningcurve)。网络经济是给信息增殖的一种经济模式,增殖能产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进一步增殖,这种不断循环着的特殊的信息收集过程,被称为学习。学习是运行在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机制的核心部分,因为它以技术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一般来说,一项新发明、新的电脑程序或新方法问世后,必然会有人对其做出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运用,从而掌握了增殖的奥秘。这促进了更多的革新和改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学习,导致了后代产品的进一步增殖。这个发明、学习和增殖的循环会一直持续到技术枯竭或该技术被其他技术所取代。学习导致了全社会都在追求速度,学习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正反馈机制是网络经济的推动力,因此,控制学习变化速度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达维多定律(Davidow’Law)

达维多定律认为,在网络经济中,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因此,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与其作为第二或第三家将新产品打入市场,绝对不如第一家,尽管你的产品那时还并不完美。该定律还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即要自己尽快使产品更新换代,而不要让激烈的竞争把你的产品淘汰掉。这实际上是在“因特网时”中生活的一个必然结果。威廉·达维多在因特尔公司任副总裁时,就注意到了提高产品更新速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这一定律。

(三)新兰切斯特策略(NewLanchester’Strategy)

对网络经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三个人是英国的F.M.兰切斯特(1868~1946),他设计了英国的第一辆汽车,写了《战时飞机:第四代武器的开端》一书,并于1916年创立了“数学理论策略”。他的思想影响了运筹学的创始人伯拉德·库柏曼。W.E.德明在60年代把上述两人的思想介绍到日本,日本科学院院士申夫田冈博士总结了该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日本人的消费状况制定了一种新的营销策略,被称之为“新兰切斯特策略”。该策略描述的是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则。新兰切斯特策略被用于商业时,就成为一整套的指导原则,指点市场部门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具体来说,新兰切斯特策略的运用可以使产品、服务或标准主流化。某个产品一旦主流化,它的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锁定了一大批固定用户,并给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因此,兰切斯特被许多人视为运筹学之父,在网络世界里,可以称为网络经济的建筑师,至少也可称为市场交易策略的设计大师。

三、网络经济中的生存原则和竞争策略

商场就是战场。网络经济中的市场营销就象打仗一样。根据以上网络经济的特征以及运行规律,企业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存原则和相应的竞争策略。

(一)产品主流化(mainstreaming):抢夺市场份额

主流化是网络经济生存竞争的首要原则。为了赢得最大市场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就是主流化。主流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锁定”(lock-in),即通过吸引客户从而占领主要市场份额的过程。一旦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对该产品有了依赖感,考虑到培训费用和其他转换成本,他们就再也逃脱不了;一旦某个产品取得了主流地位,这个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显然,主流化有两方面的意义:它不仅锁定了用户,同时还消除了竞争。

免费赠送是实现主流化的具体方式,它通过把自己产品的价格降到冰点,而使其普及程度一夜之间升到沸点,从而一跃成为市场霸主。许多网络公司都是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著名的“剃须刀和刀片”原理,赠送剃须刀就是为了长期推销刀片。

主流化的直接目标就是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而市场份额的多少与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直接的关系。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中白手起家,必须先拥有26.1%的份额,再赢得41.7%的份额,最后达到73.9%的份额。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当一个企业使用高明的计谋达到26.1%的市场份额这一最低目标时,才能成为“竞争者”,即才可被看作是一个可参与竞争的企业。若低于26.1%,则它的生存能力就很弱,只能算是“不稳定的竞争者”,它的地位可能随时会被竞争者取代。一旦拥有26.1%以上的份额,就开始与其他公司相脱离,处于领导市场产品的地位。获利能力一改变,市场份额也随之改变。(2)弥补缺口来进一步赢得41.7%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样就会成为市场“领导者”。所以市场霸主的目标是猎取超出41.7%的份额,这时,该公司与它的竞争对手之间赢利能力的差距才能扩大。在网络经济中取得这一关键地位的捷径常常是兼并和收购(M&A)。(3)通过主流化以赚取73.9%的份额,从而成为“垄断者”。当然,垄断是每个雄心勃勃的公司的最终目标。但是,但再往上超过73.9%时就会停滞不前,因为其一,很难刺激出更多的商品需求量;其二,会引来与其他产业集团或专业化产品公司的竞争;其三,市场份额与赢利能力两者之间就会错位。因此,虽然拥有90%、95%或100%的市场份额,似乎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在网络经济中不应该是一个聪明企业的目标。

(二)铸造价值链:“黄金定律”

网络经济中,许多高科技产业已构成价值链上的分支。价值链是由基础科技公司、中等增殖公司及最终用户共同联结成的价值增殖链条。网络经济通过价值链实现价值增殖,企业从价值链的一个或多个分支中抽取资金,赚得利润。网络经济决定了任何公司若只是赢利,而不实现价值链增殖,将难以幸存。

价值链中包含有“黄金”,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价值链上的分支越多,它所获取的“黄金”也越多,这就是“黄金定律”。任何企业意欲挖掘网络经济的潜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由一个甚至多个市场空间构成的价值链。

网络经济下,价值链比各组成部分的总和价值要大。单枪匹马地干无济于事,所以各企业要联合起来,形成“价值链群”才能幸存。随着产品的分解,价值链不断整合。各企业应建立合作关系,发挥联合的作用,竭力从整个价值链上获取利润。

(三)PICN原则:产品个性化

网络经济中产品和服务必须要有个性,即质量和外观以及感觉要对人性因素具有吸引力。个性也许很难定义,但是有个性的产品就有市场。一个企业要在网络经济竞争中获胜,必须瞄准个体市场,实现产品、服务和创意的个性化,即遵循PICN原则。

PICN是一个缩略词,由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客户化(customization)和特定化(narrowcasting)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大写组成。这里,个人化是指产品恰恰正好符合个人的需要;客户化是指客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剪裁某项产品;个体化是指某项产品是专门为某个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特定化即指客户是通过单人市场发掘出来的。所有这些,都组成了PICN因素。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代替了效率,个体化代替了大规模生产,客户化代替了客户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规模销售。

显然,PICN原则迫使生产超越了销售的束缚。网络经济中的生产不再是整体地、大批量地生产出普通呆板的产品,或提供僵硬、没有特色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它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事后能够改进。个人化和个体化使价值乘数达到了最大化。总之,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个体化和个人市场这些新观念正在深入人心,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节约资金这些传统观念正在悄然逝去。由于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个性化了,所以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网络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虚拟社区和部落意识

虚拟社区是由有着相同需要的人组成的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与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联结起来,虚拟社区这个概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首先得找出富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个人喜好和个人品味,并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必须找出大量的这种类型的潜在客户,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特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但是要想吸引住这个群体,就得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也就是说,要创造出一种社区意识。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必须迎合他们心灵深处的那种农业时代的部落意识。网络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适合一个单个的人,同时要能引起整个部落的兴趣。事实上,虚拟社区已超越了社团的范畴,随着网络经济趋于成熟,每个人都将成为某个虚拟社区的一员。这一观念实现主流化以后,很多后工业时代的做法将被过去的农业时代的传统所代替,人们的观念必须领先一步得到更新。

(五)企业产业化

在网络经济中,当市场份额增加到最大值时,该产品就成了市场的主导产品,制造该产品的企业就能创立完整的产业。企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产品转变为产业的标准,否则该企业就会失去垄断市场的机会。发展一个产业与壮大一个公司有天壤之别,区别在于发展一个产业得到的回报比发展一件产品的回报更为丰厚;换言之,一家公司若是转变为一个产业,其价值就转化为一个“金矿”。例如,微软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而苹果公司只停留在一家公司。微软公司的产业包括了本公司,外加成千上万个第三方开发商、合作伙伴及追随者,是最成功的例子。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企业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企业只有密切注视并适应这种变化,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竞争策略,才能在网络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T.G.勒维斯[美],《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卞正东、王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

网络经济学范文篇8

[关键词]网络经济、非摩擦经济、经济学理论、企业竞争策略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网络经济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运行规律如何?网络经济下企业的竞争策略是什么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我认为,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网络经济不仅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对社会制度、法律、政府和人们的观念形成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企业的运作机制和竞争策略提出了迫切的更新要求。

一、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

西方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任何交易都是有成本的,是要花费费用的,经济运行是有摩擦、有阻力的,也就是说经济活动是一种摩擦经济。只有通过合理的产权界定和有效的制度安排,才能降低交易费用,减少摩擦,提高经济效率。由此,如果说传统经济是一种摩擦经济的话,那么网络经济就是一种非摩擦经济。

网络经济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没有摩擦的经济,也就是说,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费用要比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低得多,几乎以接近于零的成本获得无限资源,无限地提供产品、服务及创意,从而使经济状况大为改观。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就如同一个虚拟的世界,只要产品低成本制造、廉价销售,就会赢得用户。可见,网络经济是不同于以往经济模式的一种低成本、无摩擦、高效率的全新的经济型态。

网络经济向传统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网络经济推翻了传统的供需平衡机制

在传统经济学中,生产随需求而变化,企业根据需求的升降来调整生产。也就是说,传统经济是一种“供给支持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平衡供给和需求。它的传导机制是:需求——价格——供给。具体来说,需求下降,引起价格降低,再引起供给减少;需求上升,引起价格升高,再引起供给扩大。而在网络经济中,由于没有什么摩擦,没有相互抵触的因素,因而需求毫不费力地随生产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是一种“供给主导需求”型经济,即“看不见的手”努力“主流化”。它的传导机制是:供给——价格——需求。具体来说,供给增长,引起价格降低,刺激需求增长;供给增长,又引起价格降低,再刺激需求增长,如此循环往复。可见,网络经济中供需平衡的规律颠倒了。

(二)网络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中的“收益递减规律”

收益递减规律打个比方说就是,消费者吃得越饱,饥饿感就越小,对食物的需求就越少,因此食品商的收益也就越小。而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吃得越多,就越感到饥饿。例如,微软公司的用户需要越来越多的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软件用户已被锁定在某一个文字处理系统或排版系统上,他们不愿学习使用新的系统,于是不断购买原系统的新版本。不久,一种产品、一项服务或一个创意就取得了偶像地位,随之在消费者眼中变成了一种时尚,从而取得了主流地位。主流化了的产品、服务或创意能自身获得动力,从而使收益递增,而不是递减。

(三)网络经济具有不同于传统经济的“反馈机制”

这里首先要明确负反馈和正反馈的概念。所谓负反馈就象是汽车行驶太快时的突然刹车,是阻力、摩擦力。在传统经济学中,负反馈既是阻力,表现为需求阻碍供给;又是摩擦力,表现为制造、分配和销售的正常开支,表现为收益递减。正反馈则截然相反,它是在加速而不是阻碍市场份额的变化。降低价格,锁定特定的用户群,发展长远客户,所有这一切都刺激了需求的增长。这种正反馈机制促使需求不断增长,迫使产量持续增长,直到市场饱和。因此,网络经济自身具有正反馈机制,这种正反馈机制与传统经济学中的负反馈机制或收益递减规律的运作方式正好截然相反。

但是,网络经济虽然不同于传统经济,但它仍要受市场力量的支配。正如詹姆士·阿利指出的,“递增利润的存在并不意味着递减利润就不存在了,这两种现象将永远共存,并且起着互补作用。”实际上,网络经济仅仅是延迟了递减利润开始产生影响的时间。

(四)网络经济具有非线性的“混沌”特征

某些具有内在不稳定的系统时而会出现紊乱的态势,数学上称之为“混沌”。而非线性则是指人们难以预料的因果关系。例如股票市场价格的波动就是一种混沌状态,买卖、抢夺市场份额向来就是按非线性系统规律进行的。一个混沌系统就是一个非线性系统。网络经济就是这样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它一旦有变化,就不是从一个值均匀地变化到另一个值,而是跳跃式地变化。网络经济内在的非线性特征正是传统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种现象只能用“混沌理论”来解释。一个非线性系统即使呈不稳定的混沌态势,它仍会趋于某个均衡点,系统围绕该点上下波动,达到该点时,便处于稳定状态。这个点就是混沌系统的均衡点。运用到股市上,它就成了某种股票价格的均衡点;运用到网络经济中就是各公司的市场占有率。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体系的本质不同就在于它内在的数学原理是用数理混沌理论描述的。传统经济学理论只揭示了有形物品、货物的供需以及市场总是从一种状态线性地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规律,它无法解释当代网络经济所具有的非线性混沌特征。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不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不再完全适用于现代网络经济。二、网络经济的特殊定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学的定律不同,它有自身的一些特殊定律。

(一)莫尔定律(Moore’Law)

莫尔定律认为,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经济的变化速度(rateofchange),网络经济是按照“因特网时”(internettime)的速度运转的,计算机处理能力每18个月就翻一番。由于这个定律首先是由美国因特尔公司的戈登·莫尔提出并应用的,因此被称为“莫尔定律”。

“因特网时”是网络经济的变化速度,它是以小时为计量单位的,这已接近人类能够吸收信息并做出决策的能力的极限。通常7年相当于因特网时中的1年。在因特网时,每3~5年就是一个网络经济时段。一种产品在3~5年里就会达到主流饱和状态。为了更鲜明地理解因特网时,可以将网络经济与农业、工业、后工业等经济时代列表对比如下:

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时代的对比

时代延续时间(年)交互速度(英里/小时)环球所需时间

农业经济3~50003~5(人力)3~5(年)

工业经济3~5003~50(马车~汽车)0.3~0.5(月)

后工业经济3~503~500(飞机)0.03~0.05(天)

网络经济3~53~5000(网络)0.003~0.005(小时)

显然,每个时代的长短取决于交通和通讯的速度,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技术速度。根据上表,工业时代比农业时代要短10倍,后工业时代要比工业时代短10倍,而网络经济中每个时代则只有3~5年,极其短暂。

极端的“因特网时”给网络经济的运行强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那就是学习。莫尔定律是网络经济中企业和它的竞争对手必须遵循的一种业绩学习曲线(performance-learningcurve)。网络经济是给信息增殖的一种经济模式,增殖能产生更多的信息,而更多的信息又能进一步增殖,这种不断循环着的特殊的信息收集过程,被称为学习。学习是运行在网络经济中的正反馈机制的核心部分,因为它以技术优势代替了物质优势。一般来说,一项新发明、新的电脑程序或新方法问世后,必然会有人对其做出改进,在原来的基础上巧妙地修改、提高或运用,从而掌握了增殖的奥秘。这促进了更多的革新和改进,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学习,导致了后代产品的进一步增殖。这个发明、学习和增殖的循环会一直持续到技术枯竭或该技术被其他技术所取代。学习导致了全社会都在追求速度,学习过程和与之相适应的正反馈机制是网络经济的推动力,因此,控制学习变化速度是网络经济的一个关键因素。

(二)达维多定律(Davidow’Law)

达维多定律认为,在网络经济中,进入市场的第一代产品能够自动获得50%的市场份额,因此,一家企业如果要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必须第一个开发出新一代产品。与其作为第二或第三家将新产品打入市场,绝对不如第一家,尽管你的产品那时还并不完美。该定律还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第一个淘汰自己的产品,即要自己尽快使产品更新换代,而不要让激烈的竞争把你的产品淘汰掉。这实际上是在“因特网时”中生活的一个必然结果。威廉·达维多在因特尔公司任副总裁时,就注意到了提高产品更新速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这一定律。

(三)新兰切斯特策略(NewLanchester’Strategy)

对网络经济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三个人是英国的F.M.兰切斯特(1868~1946),他设计了英国的第一辆汽车,写了《战时飞机:第四代武器的开端》一书,并于1916年创立了“数学理论策略”。他的思想影响了运筹学的创始人伯拉德·库柏曼。W.E.德明在60年代把上述两人的思想介绍到日本,日本科学院院士申夫田冈博士总结了该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并以此为基础针对日本人的消费状况制定了一种新的营销策略,被称之为“新兰切斯特策略”。该策略描述的是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则。新兰切斯特策略被用于商业时,就成为一整套的指导原则,指点市场部门如何在竞争中取胜。

具体来说,新兰切斯特策略的运用可以使产品、服务或标准主流化。某个产品一旦主流化,它的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锁定了一大批固定用户,并给生产该产品的公司带来巨额利润。因此,兰切斯特被许多人视为运筹学之父,在网络世界里,可以称为网络经济的建筑师,至少也可称为市场交易策略的设计大师。

三、网络经济中的生存原则和竞争策略

商场就是战场。网络经济中的市场营销就象打仗一样。根据以上网络经济的特征以及运行规律,企业必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生存原则和相应的竞争策略。

(一)产品主流化(mainstreaming):抢夺市场份额

主流化是网络经济生存竞争的首要原则。为了赢得最大市场份额而赠送第一代产品的做法就是主流化。主流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锁定”(lock-in),即通过吸引客户从而占领主要市场份额的过程。一旦数以百万计的用户对该产品有了依赖感,考虑到培训费用和其他转换成本,他们就再也逃脱不了;一旦某个产品取得了主流地位,这个地位就不大可能被动摇。显然,主流化有两方面的意义:它不仅锁定了用户,同时还消除了竞争。

免费赠送是实现主流化的具体方式,它通过把自己产品的价格降到冰点,而使其普及程度一夜之间升到沸点,从而一跃成为市场霸主。许多网络公司都是这么做的。这也就是著名的“剃须刀和刀片”原理,赠送剃须刀就是为了长期推销刀片。

主流化的直接目标就是追求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而市场份额的多少与企业在竞争中的地位有直接的关系。研究发现,一个企业要想在网络经济中白手起家,必须先拥有26.1%的份额,再赢得41.7%的份额,最后达到73.9%的份额。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当一个企业使用高明的计谋达到26.1%的市场份额这一最低目标时,才能成为“竞争者”,即才可被看作是一个可参与竞争的企业。若低于26.1%,则它的生存能力就很弱,只能算是“不稳定的竞争者”,它的地位可能随时会被竞争者取代。一旦拥有26.1%以上的份额,就开始与其他公司相脱离,处于领导市场产品的地位。获利能力一改变,市场份额也随之改变。(2)弥补缺口来进一步赢得41.7%以上的市场份额,这样就会成为市场“领导者”。所以市场霸主的目标是猎取超出41.7%的份额,这时,该公司与它的竞争对手之间赢利能力的差距才能扩大。在网络经济中取得这一关键地位的捷径常常是兼并和收购(M&A)。(3)通过主流化以赚取73.9%的份额,从而成为“垄断者”。当然,垄断是每个雄心勃勃的公司的最终目标。但是,但再往上超过73.9%时就会停滞不前,因为其一,很难刺激出更多的商品需求量;其二,会引来与其他产业集团或专业化产品公司的竞争;其三,市场份额与赢利能力两者之间就会错位。因此,虽然拥有90%、95%或100%的市场份额,似乎是最理想的目标,但在网络经济中不应该是一个聪明企业的目标。

(二)铸造价值链:“黄金定律”

网络经济中,许多高科技产业已构成价值链上的分支。价值链是由基础科技公司、中等增殖公司及最终用户共同联结成的价值增殖链条。网络经济通过价值链实现价值增殖,企业从价值链的一个或多个分支中抽取资金,赚得利润。网络经济决定了任何公司若只是赢利,而不实现价值链增殖,将难以幸存。

价值链中包含有“黄金”,企业拥有或控制的价值链上的分支越多,它所获取的“黄金”也越多,这就是“黄金定律”。任何企业意欲挖掘网络经济的潜力,就必须充分利用由一个甚至多个市场空间构成的价值链。

网络经济下,价值链比各组成部分的总和价值要大。单枪匹马地干无济于事,所以各企业要联合起来,形成“价值链群”才能幸存。随着产品的分解,价值链不断整合。各企业应建立合作关系,发挥联合的作用,竭力从整个价值链上获取利润。

(三)PICN原则:产品个性化

网络经济中产品和服务必须要有个性,即质量和外观以及感觉要对人性因素具有吸引力。个性也许很难定义,但是有个性的产品就有市场。一个企业要在网络经济竞争中获胜,必须瞄准个体市场,实现产品、服务和创意的个性化,即遵循PICN原则。

PICN是一个缩略词,由个人化(personalization)、个体化(individualization)、客户化(customization)和特定化(narrowcasting)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大写组成。这里,个人化是指产品恰恰正好符合个人的需要;客户化是指客户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剪裁某项产品;个体化是指某项产品是专门为某个特定的人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特定化即指客户是通过单人市场发掘出来的。所有这些,都组成了PICN因素。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代替了效率,个体化代替了大规模生产,客户化代替了客户支持,特定化代替了大规模销售。

显然,PICN原则迫使生产超越了销售的束缚。网络经济中的生产不再是整体地、大批量地生产出普通呆板的产品,或提供僵硬、没有特色的服务,取而代之的是,它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事后能够改进。个人化和个体化使价值乘数达到了最大化。总之,在网络经济中,个人化、个体化和个人市场这些新观念正在深入人心,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节约资金这些传统观念正在悄然逝去。由于产品和服务越来越个性化了,所以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在网络经济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四)虚拟社区和部落意识

虚拟社区是由有着相同需要的人组成的群体,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把世界各地的人们与世界各地的产品和服务联结起来,虚拟社区这个概念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网络经济中,企业首先得找出富有代表性的个人习惯、个人喜好和个人品味,并据此生产出符合个人需要的产品。然后企业必须找出大量的这种类型的潜在客户,把他们当成一个独特的群体,向他们出售产品。但是要想吸引住这个群体,就得迎合他们共同的人生经历、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也就是说,要创造出一种社区意识。一个成功的营销策略必须迎合他们心灵深处的那种农业时代的部落意识。网络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不仅要适合一个单个的人,同时要能引起整个部落的兴趣。事实上,虚拟社区已超越了社团的范畴,随着网络经济趋于成熟,每个人都将成为某个虚拟社区的一员。这一观念实现主流化以后,很多后工业时代的做法将被过去的农业时代的传统所代替,人们的观念必须领先一步得到更新。

(五)企业产业化

在网络经济中,当市场份额增加到最大值时,该产品就成了市场的主导产品,制造该产品的企业就能创立完整的产业。企业就要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产品转变为产业的标准,否则该企业就会失去垄断市场的机会。发展一个产业与壮大一个公司有天壤之别,区别在于发展一个产业得到的回报比发展一件产品的回报更为丰厚;换言之,一家公司若是转变为一个产业,其价值就转化为一个“金矿”。例如,微软公司已发展成为一个产业,而苹果公司只停留在一家公司。微软公司的产业包括了本公司,外加成千上万个第三方开发商、合作伙伴及追随者,是最成功的例子。

综上所述,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和企业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奇异的变化。企业只有密切注视并适应这种变化,采取不同于传统经济的竞争策略,才能在网络经济中生存和发展壮大。[参考文献]

1、T.G.勒维斯[美],《非摩擦经济——网络时代的经济模式》,卞正东、王宇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3;

网络经济学范文篇9

【关键词】网络经济;范畴界定;理论创新。

一、数字化和全球化冲击传统生产方式。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一本《数字化生存》一时风靡全球,原因在于他准确预言了人类正在经历的一场数字化、网络化革命。其实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已经从理论上指出,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以农业生产工具为基础的封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所导致的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资本主义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中所促成的生产力进步超过了人类过去几千年生产力发展的总和。而在一个半世纪后,始自20世纪中期的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进步,又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下述新趋势:(1)从生产力方面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企业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必然的选择;(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在日益加深,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着一些全球问题,如能源、环境、人口、粮食、战争与和平等问题,离开人类的共同努力和一个全球性的管理规则,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彻底解决;(3)从微观层面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跨国界的战略并购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环境的外部压力和公司内在发展战略要求,逼迫它们不得不加快扩大规模、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步伐,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又加速了中小企业进入这一竞争队伍的步伐,从而使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4)从宏观层面看,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宏观经济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国民经济有可能实现更加依靠知识资源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趋势,出现所谓的新经济。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向网络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次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的革命。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在由传统的资本经济向数字化网络经济转变。

二、警惕网络经济的西方范式。

网络经济时代或曰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1992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倡导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NⅡ)为开端。从1993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继美国之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纷纷提出建立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自从互联网这一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开通以来,网络经济发展势头之迅猛超出了所有预言家的想象,正以几何级数高速膨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资本家是否利用一种新技术,以且仅以它能否带来比不用它时更大的经济利益为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与巨大经济利益相关的重大技术发明,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几乎完全在于巨大的利益驱动。“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①资本主义的野蛮发家史,走的是一条强盗式的道路,它们通过掠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才换来了今天的经济发展成就。一旦得到目的,就将一套冠冕堂皇的所谓贸易规则制定出来,将非法变成合法,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金科玉律。现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再一次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机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重温旧梦,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起新一轮“圈地运动”。它们试图依托网络和信息优势,控制世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使之朝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流动和积聚,以期达到像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强大的资本优势控制世界一样,在21世纪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控制世界。这种“吸血鬼”式的网络资本主义特征是信息时代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它的实际价值和所产生的效益绝非昔日之殖民掠夺、技术侵略等传统手段所能够比拟(张召忠,2001)。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关注近十多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这两个引人关注的发展趋势和它们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网络经济的实质。

从国际学术界看,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就他们对网络经济研究涉及范围看,有宽派、窄派和中派之分。宽派学者认为网络经济起始于无线电的发明和莫尔斯密码的使用,从那时起就存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的萌芽,它涉及电信、计算机、电报、传真等媒介联系起来的一切经济领域。窄派学者认为网络经济就等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IT产业经济,即纯粹的互联网经济。中派学者将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通过网络发展经济的做法,称作网络经济。从研究方法角度看,可分为技术学派和社会学派。技术学派偏重于企业的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基础及由此而产生的战略问题研究,如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信息系统开拓战略等。社会学派大多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角度研究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侧重于企业战略联盟的生产关系层面的研究,如该学派中强调基于信任(trust)基础上的主观主义学派和客观主义学派。事实上,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一种生产方式的决定性标志是生产工具,但又不仅仅是生产工具本身,它还包括建立在其上的人类相互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以及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要全面系统地认识网络经济,必须将两方面统一起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角度理解这一新的生产方式。我们应该看到,构成当代社会经济基础的生产工具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相应地代表生产力水平的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离开了这一点,便不能认识网络经济作为托夫勒所说第三次浪潮标志的生产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我不同意所谓宽派、窄派和中派的看法,也不赞成技术学派和社会学派的观点,而将网络经济定义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形态。公务员之家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首先要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来规定。《资本论》第一卷第410页中论述到:“所有发达的机器都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由此工具机才抓住劳动对象,并按照一定的目的来改变它。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在今天,每当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生产时,工具机也还是起点。”①在今天,由工业革命转向数字革命时,数字化的工具机,如机器人、数控机床和其他数控设备、计算机等仍然是分析新生产方式的起点。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虽然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各个行业或各个阶层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但不容怀疑的是,在新的收入差距水平上,拥有生产资料股份的人群还是在大幅度增加。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日益平等化了,如企业管理中行为科学的出现,柔性管理的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更重的是,在一个日益数字化的社会中,地球正在变成地球村,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文化、生活等上层建筑也在逐步走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为此,西方有学者曾提出全球治理理论。这只不过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国际化的另一种表述。这些深刻变化都标志着一个新的经济生产方式的到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与此同时,互联网引起的数字化浪潮在4年的时间内席卷全球5000万用户,而一项产品或服务达到这一规模的时间,电话机用了58年,收音机用了38年,个人电脑(PC)用了16年,电视机用了13年。[1]这两个浪潮决非偶然握手,是人类社会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将新经济定义为“网络经济”,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一体化生产方式。之所以不称之为数字经济,是因为数字经济重点强调生产力的技术水平,而网络经济则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比较全面;从纯技术的角度看,数字化也只是网络化的初级阶段。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无疑正面临着一次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果企业不能迅速地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将失去生存的机会。另外,我们应注意防止网络经济发展中的新“”思想和纯“泡沫经济”说。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只要国民经济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就可以将一、二、三产业取代,实现“非物质经济增长”,我国就可以实现新的“”,与发达国家处在统一起跑线上。还有些人以美国NASDAQ股市网络大起大落等事件为例证,认为网络经济不过是“泡沫经济”。这两种认识不仅脱离实际,而且十分有害。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经济作为新生事物,同其他新技术、新产业一样,有一个波浪式前进过程,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做一些不负责任的论证。

四、网络经济推动经济理论的创新。

有些技术创新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不会对整个经济产生持久影响。如果想让一场技术革命给整个经济带来一场革命,就像蒸汽动力和电力所起的作用一样,那么,它的影响必须渗透到许多经济部门,这样,对新产品的需求增长速度就会超过价格下降的速度。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新部门中快速的生产力增长才会转化为整个经济生产率的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就已经无处不在,发挥着其他自动化机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假设社会中所有的计算机停机,可以想象到人类生活的巨大倒退:战略导弹无法寻找目标;飞机无法远距离精确航行;不会存在替代人类劳动的各类机器人;大型工程计算不能快速进行,工期一拖再拖;宇宙飞船和卫星不能升空探索宇宙奥秘;气象预报只能总结过去经验,无法准确预报未来天气。所有这些灾难性的后果与人类如果没有电灯可用的后果一样。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每一台计算机的界限拓展到一个几乎无限维的时空中,数字化和网络化潮流作为一种既有创造性又有破坏性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娱乐、交流、购物、宣传等生活方式。[2]用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话说,新一代年轻人形成的新范式正在替代老一代人的旧范式。

互联网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无限维向量空间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经济规则。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JohnHicks)1939年时曾指出:承认报酬递增,会导致“毁灭经济学理论最伟大的部分”。可以说,这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观点之一。它反映的是起始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基本趋势。像金属矿藏、重化工业、生铁、煤炭、燃料、木材、咖啡、谷类生产等都是一些深深依赖物质资源而较少依赖专利知识的生产领域。在那个世界里,规模报酬递减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理论中的这一“规律”由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或者说“新经济”的兴起而受到挑战。与以往的大多数工业革命相比,新经济的发展带有自身明显的特征。新经济自身的特征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在新经济条件下,一些传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修正经济学的公理体系成为当代经济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经济生活中的关键产业已经或正向“报酬递增”的方向转化。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高新技术领域,如医药生物工程、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导弹与航天飞行、电子通讯设备与技术、海洋技术及其开发等。这些领域的产品生产和价值创造所依赖的已不再仅是传统的物质资源,而主要依赖于尖端技术和专利知识,研究开发成本很高,并与单位成本息息相关。如微软公司开发的第一张Windows软盘投入了50万美元的费用,但其第二张和随后的磁盘仅用3美元就可生产出来,随着市场销售的增长,其单位成本迅速下降,呈现典型的报酬递增现象。[3]

2.新经济的发展,如遗传工业,电脑软件与网络业,生物化学工程,通讯工程等的发展无不与日新月异的基础科学领域的联系更加密切。基础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它涵盖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知识,它是人们从事经济创新的厚实的知识基础,并构成了当代新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可能会使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命运实质上将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建立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制度环境的变迁,及工程和企业界的牢固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3.新经济将彻底地改变传统的基础工业。这一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机床、交通运输、材料工业、以致农业、畜牧业、服务业等产业中已经或正在变为现实。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正在引发一场革命。[4]

4.新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要求将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规模化生产三个方面,或者说要求将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密切地结合起来,它要求三个方面的人才、知识的共同作用与协作,尤其是跨国界、跨地区、无时间约束的合作。一种适应新生产力要求的虚拟组织应运而生,它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圆满解决了人类长期的梦想。

5.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无限性。网络经济最为重要的产物是信息。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即我使用信息并不影响你的使用。与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公共产品不同的是,信息的使用不会造成“公地的悲剧”,使用越多,边际成本反而会递减。在网络经济中,真正缺少的是注意力。信息的无限性和注意力的有限性将构成一对新的矛盾。

6.规则制造垄断:垄断双赢论。一个行业如果有着很高的固定成本和接近于零的可变成本,往往容易出现垄断。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价格差别的做法是有害的,因为垄断者藉此增加利润。但是在新经济中,价格差别能让一家公司通过在它的富裕核心市场中收取高价的方式获利,通过向穷人收取低价的办法增加利润。这类似于传统经济学中的两度价格歧视。但是,重要的一点是,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是由制定规则引起的,不是产生于自然垄断。在一些领域只容忍完全垄断者———第一名的存在,第二名不会存在,如微软对视窗操作系统的垄断。规则型垄断无疑应该成为新古典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的一部分。[5]

数字化和网络化经济为全球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生产力基础和经济基础,正在也必将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新的经济学理论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从经济史上看,经济学范式的创新离不开酝酿它的土壤。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产生了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资本主义由竞争走向垄断的阶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产生了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学说。二战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两种社会制度和经济理论体系展开了竞争。

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只能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在某些体制上存在缺陷,并不表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失败。相反,正是因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优点,如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西方国家的民主选举制度、收入分配调节政策等,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外壳。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全球治理和规则趋向统一,这一趋势与马克思预言的自由人联合体相似,只不过是走向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雏形。马克思告诉我们,不论喜欢还是不喜欢,社会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创新必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的东西方理论的混合产物。

【参考文献】

[1]孙健。网络经济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1-12.

[2]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9.

[3][美]查克·马丁。数字化经济[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113.

网络经济学范文篇10

【关键词】网络经济;范畴界定;理论创新。

一、数字化和全球化冲击传统生产方式。

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的一本《数字化生存》一时风靡全球,原因在于他准确预言了人类正在经历的一场数字化、网络化革命。其实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已经从理论上指出,以机器大工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战胜以农业生产工具为基础的封建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所导致的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变革。资本主义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发展中所促成的生产力进步超过了人类过去几千年生产力发展的总和。而在一个半世纪后,始自20世纪中期的以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力进步,又将人类社会推向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和知识化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下述新趋势:(1)从生产力方面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正在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基础,企业的数字化生存成为必然的选择;(2)从生产关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在日益加深,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面对着一些全球问题,如能源、环境、人口、粮食、战争与和平等问题,离开人类的共同努力和一个全球性的管理规则,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彻底解决;(3)从微观层面看,发达国家跨国公司跨国界的战略并购一浪高过一浪,国际环境的外部压力和公司内在发展战略要求,逼迫它们不得不加快扩大规模、占领国内外市场的步伐,而企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又加速了中小企业进入这一竞争队伍的步伐,从而使竞争达到白热化程度;(4)从宏观层面看,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宏观经济管理面临许多新问题,国民经济有可能实现更加依靠知识资源的高增长、低通胀的良性趋势,出现所谓的新经济。生产力的加速发展,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关系日益向网络化、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次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变的革命。人类社会的经济形态正在由传统的资本经济向数字化网络经济转变。

二、警惕网络经济的西方范式。

网络经济时代或曰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以1992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倡导建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NⅡ)为开端。从1993年起,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潮。继美国之后,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等国家纷纷提出建立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自从互联网这一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开通以来,网络经济发展势头之迅猛超出了所有预言家的想象,正以几何级数高速膨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资本家是否利用一种新技术,以且仅以它能否带来比不用它时更大的经济利益为准。计算机互联网技术正是这样一种与巨大经济利益相关的重大技术发明,它惊人的发展速度几乎完全在于巨大的利益驱动。“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①资本主义的野蛮发家史,走的是一条强盗式的道路,它们通过掠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资源才换来了今天的经济发展成就。一旦得到目的,就将一套冠冕堂皇的所谓贸易规则制定出来,将非法变成合法,这就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金科玉律。现在,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再一次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机会,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重温旧梦,利用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发起新一轮“圈地运动”。它们试图依托网络和信息优势,控制世界的有形和无形资源,使之朝有利于发达国家的方向流动和积聚,以期达到像19世纪资本主义列强通过强大的资本优势控制世界一样,在21世纪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优势控制世界。这种“吸血鬼”式的网络资本主义特征是信息时代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倾向,它的实际价值和所产生的效益绝非昔日之殖民掠夺、技术侵略等传统手段所能够比拟(张召忠,2001)。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我们必须关注近十多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这两个引人关注的发展趋势和它们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分析世界经济出现的新现象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三、网络经济的实质。

从国际学术界看,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引起了各国学者的广泛重视。就他们对网络经济研究涉及范围看,有宽派、窄派和中派之分。宽派学者认为网络经济起始于无线电的发明和莫尔斯密码的使用,从那时起就存在信息经济或网络经济的萌芽,它涉及电信、计算机、电报、传真等媒介联系起来的一切经济领域。窄派学者认为网络经济就等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IT产业经济,即纯粹的互联网经济。中派学者将第三产业中的商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通过网络发展经济的做法,称作网络经济。从研究方法角度看,可分为技术学派和社会学派。技术学派偏重于企业的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基础及由此而产生的战略问题研究,如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信息系统开拓战略等。社会学派大多从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角度研究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侧重于企业战略联盟的生产关系层面的研究,如该学派中强调基于信任(trust)基础上的主观主义学派和客观主义学派。事实上,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的,一种生产方式的决定性标志是生产工具,但又不仅仅是生产工具本身,它还包括建立在其上的人类相互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以及一个社会的上层建筑。因此,要全面系统地认识网络经济,必须将两方面统一起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统一的角度理解这一新的生产方式。我们应该看到,构成当代社会经济基础的生产工具是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相应地代表生产力水平的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离开了这一点,便不能认识网络经济作为托夫勒所说第三次浪潮标志的生产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我不同意所谓宽派、窄派和中派的看法,也不赞成技术学派和社会学派的观点,而将网络经济定义为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一体化经济形态。

马克思认为,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首先要以生产工具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来规定。《资本论》第一卷第410页中论述到:“所有发达的机器都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由此工具机才抓住劳动对象,并按照一定的目的来改变它。机器的这一部分———工具机,是18世纪工业革命的起点。在今天,每当手工业或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生产时,工具机也还是起点。”①在今天,由工业革命转向数字革命时,数字化的工具机,如机器人、数控机床和其他数控设备、计算机等仍然是分析新生产方式的起点。从生产关系方面来看,虽然各个地区、各个国家、各个行业或各个阶层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但不容怀疑的是,在新的收入差距水平上,拥有生产资料股份的人群还是在大幅度增加。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日益平等化了,如企业管理中行为科学的出现,柔性管理的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更重的是,在一个日益数字化的社会中,地球正在变成地球村,经济的全球化和政治、文化、生活等上层建筑也在逐步走向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全球一体化,为此,西方有学者曾提出全球治理理论。这只不过是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国际化的另一种表述。这些深刻变化都标志着一个新的经济生产方式的到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并购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与此同时,互联网引起的数字化浪潮在4年的时间内席卷全球5000万用户,而一项产品或服务达到这一规模的时间,电话机用了58年,收音机用了38年,个人电脑(PC)用了16年,电视机用了13年。[1]这两个浪潮决非偶然握手,是人类社会全球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因此,我们将新经济定义为“网络经济”,它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全球一体化生产方式。之所以不称之为数字经济,是因为数字经济重点强调生产力的技术水平,而网络经济则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比较全面;从纯技术的角度看,数字化也只是网络化的初级阶段。

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无疑正面临着一次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如果企业不能迅速地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改造,将失去生存的机会。另外,我们应注意防止网络经济发展中的新“”思想和纯“泡沫经济”说。现在社会上有些人认为只要国民经济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就可以将一、二、三产业取代,实现“非物质经济增长”,我国就可以实现新的“”,与发达国家处在统一起跑线上。还有些人以美国NASDAQ股市网络大起大落等事件为例证,认为网络经济不过是“泡沫经济”。这两种认识不仅脱离实际,而且十分有害。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经济作为新生事物,同其他新技术、新产业一样,有一个波浪式前进过程,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做一些不负责任的论证。

四、网络经济推动经济理论的创新。

有些技术创新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但不会对整个经济产生持久影响。如果想让一场技术革命给整个经济带来一场革命,就像蒸汽动力和电力所起的作用一样,那么,它的影响必须渗透到许多经济部门,这样,对新产品的需求增长速度就会超过价格下降的速度。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新部门中快速的生产力增长才会转化为整个经济生产率的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计算机就已经无处不在,发挥着其他自动化机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假设社会中所有的计算机停机,可以想象到人类生活的巨大倒退:战略导弹无法寻找目标;飞机无法远距离精确航行;不会存在替代人类劳动的各类机器人;大型工程计算不能快速进行,工期一拖再拖;宇宙飞船和卫星不能升空探索宇宙奥秘;气象预报只能总结过去经验,无法准确预报未来天气。所有这些灾难性的后果与人类如果没有电灯可用的后果一样。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互联网的出现更是将每一台计算机的界限拓展到一个几乎无限维的时空中,数字化和网络化潮流作为一种既有创造性又有破坏性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娱乐、交流、购物、宣传等生活方式。[2]用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的话说,新一代年轻人形成的新范式正在替代老一代人的旧范式。

互联网在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无限维向量空间的同时,也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经济规则。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JohnHicks)1939年时曾指出:承认报酬递增,会导致“毁灭经济学理论最伟大的部分”。可以说,这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最基本的理论观点之一。它反映的是起始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化规模生产的基本趋势。像金属矿藏、重化工业、生铁、煤炭、燃料、木材、咖啡、谷类生产等都是一些深深依赖物质资源而较少依赖专利知识的生产领域。在那个世界里,规模报酬递减作为一种客观现象是存在的。但是,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学理论中的这一“规律”由于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或者说“新经济”的兴起而受到挑战。与以往的大多数工业革命相比,新经济的发展带有自身明显的特征。新经济自身的特征向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信息:在新经济条件下,一些传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修正经济学的公理体系成为当代经济学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1.经济生活中的关键产业已经或正向“报酬递增”的方向转化。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地表现在高新技术领域,如医药生物工程、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导弹与航天飞行、电子通讯设备与技术、海洋技术及其开发等。这些领域的产品生产和价值创造所依赖的已不再仅是传统的物质资源,而主要依赖于尖端技术和专利知识,研究开发成本很高,并与单位成本息息相关。如微软公司开发的第一张Windows软盘投入了50万美元的费用,但其第二张和随后的磁盘仅用3美元就可生产出来,随着市场销售的增长,其单位成本迅速下降,呈现典型的报酬递增现象。[3]公务员之家

2.新经济的发展,如遗传工业,电脑软件与网络业,生物化学工程,通讯工程等的发展无不与日新月异的基础科学领域的联系更加密切。基础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它涵盖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各种知识,它是人们从事经济创新的厚实的知识基础,并构成了当代新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趋势。这种趋势,可能会使一个地区,甚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命运实质上将取决于能否成功地建立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制度环境的变迁,及工程和企业界的牢固而稳定的合作关系。

3.新经济将彻底地改变传统的基础工业。这一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汽车、机床、交通运输、材料工业、以致农业、畜牧业、服务业等产业中已经或正在变为现实。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正在引发一场革命。[4]

4.新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要求将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规模化生产三个方面,或者说要求将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密切地结合起来,它要求三个方面的人才、知识的共同作用与协作,尤其是跨国界、跨地区、无时间约束的合作。一种适应新生产力要求的虚拟组织应运而生,它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上,圆满解决了人类长期的梦想。

5.信息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无限性。网络经济最为重要的产物是信息。信息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即我使用信息并不影响你的使用。与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的公共产品不同的是,信息的使用不会造成“公地的悲剧”,使用越多,边际成本反而会递减。在网络经济中,真正缺少的是注意力。信息的无限性和注意力的有限性将构成一对新的矛盾。

6.规则制造垄断:垄断双赢论。一个行业如果有着很高的固定成本和接近于零的可变成本,往往容易出现垄断。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价格差别的做法是有害的,因为垄断者藉此增加利润。但是在新经济中,价格差别能让一家公司通过在它的富裕核心市场中收取高价的方式获利,通过向穷人收取低价的办法增加利润。这类似于传统经济学中的两度价格歧视。但是,重要的一点是,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是由制定规则引起的,不是产生于自然垄断。在一些领域只容忍完全垄断者———第一名的存在,第二名不会存在,如微软对视窗操作系统的垄断。规则型垄断无疑应该成为新古典经济学市场结构理论的一部分。[5]

数字化和网络化经济为全球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生产力基础和经济基础,正在也必将促进经济一体化的加深。新的经济学理论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中。从经济史上看,经济学范式的创新离不开酝酿它的土壤。在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产生了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资本主义由竞争走向垄断的阶段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产生了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学说。二战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两种社会制度和经济理论体系展开了竞争。

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只能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在某些体制上存在缺陷,并不表明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失败。相反,正是因为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迫使资本主义国家吸取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优点,如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西方国家的民主选举制度、收入分配调节政策等,使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具有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外壳。在网络经济条件下、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全球治理和规则趋向统一,这一趋势与马克思预言的自由人联合体相似,只不过是走向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雏形。马克思告诉我们,不论喜欢还是不喜欢,社会发展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网络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学创新必然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的东西方理论的混合产物。

【参考文献】

[1]孙健。网络经济学导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11-12.

[2]方美琪。电子商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79.

[3][美]查克·马丁。数字化经济[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