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建筑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5-04 09:15:47

特色建筑设计

特色建筑设计范文篇1

关键词:农村地区;幼儿园;建筑设计;探讨

1国内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地区作为人口最多的地方,每年都有不计其数的孩子上学。作为学前教育类型之一的幼儿园教育,针对的对象主要是3至6岁的儿童。为了这些儿童的健康成长,就要依据孩子的年龄特征从学校开始为他们创造一定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以促进儿童适应性、创新性的不断发展,让其个性得到充分体现,这样才能为国家的未来培养出合适的人才。伴随着国家对农村地区幼儿教育的重视,全国各地尤其是乡村正开始兴建许多新式的幼儿园以适应儿童的更好发展,同时乡村幼儿园也引进国内外新颖的教学方式方法,比如著名的蒙台梭利式教育法。这些新式教学都是秉承遵循人的成长规则和心理学原理,以激发幼儿在生理、心理和精神层次的发展。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就提出要尊重儿童的观念,鼓励孩子从内心去学习,把孩子的智慧与品格的形成和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当下,因为人们对传统教育的改变,蒙台梭利式幼儿园在全国各地兴起,这种举措得到了当地政府、教育机构以及孩子家长的热烈支持。譬如说,青岛明星幼儿园、北京神墨幼儿园培训机构;此外还有瑞吉欧式幼儿园、音思派教育等。以上所列述的都是一些大城市比较有特色的幼儿园,除了这些,在我国农村地区也陆续出现一些符合当地地方特色的幼儿园,适合孩子的全面发展。

2适应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幼儿园建筑设计

乡村地区按其地方特性,幼儿园建筑设计分为三部分,幼儿生活用房、幼儿供应用房、幼儿服务用房以适应儿童的健康发展。

2.1生活用房

因为农村地区土地便宜,人口较多。幼儿园在建设时都会布置几个生活用房,是用来给孩子提供休息、睡觉、生活的房间,并且房间设计要求很高,符合布局、采光、通风的要求。生活用房的设计理念是方便孩子,所以房间有活动室、休息室、更衣间、卫生间等设置,同时在布局上也是很有讲究,对于使用频繁的房间一般设置在幼儿园的楼下,而休息室这样相对安静的房间一般设置在楼上。这就是在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地方特色。

2.2服务用房

由于农村地区经济不是特别发达,功能性用房设施配备比较简单,但也有其特色,主要体现在服务用房包括会议室、医务室、值班室、办公室等基本功能性用房。而对于这部分房间的布局主要是设置在首层,比如医务室、晨检室等房间因为事服务用房,需要方便使用而对于其他房间可以设置在相对高一层的楼层,互相隔开,避免相互干扰。也可单独设置使用应具体要求。

2.3附属用房

附属用房一般是功能性不是很强的房间,主要是一些辅助作用比如食堂、茶水间、洗衣房等生活场所,他所需要占据的土地面积非常大,而迎合了乡村地区的建筑特点,土地丰富,面积宽广。一般是独立设置避免和其他房间相互干扰。一般情况下,幼儿园校区的建筑分为两种,集中式和分散式。在场地确定的条件下,应按要求设置协调好各个分区、房间的关系,以免造成干扰和浪费,使得其校区面积利用率最大。

3农村地区幼儿园建筑特色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3.1要突破孤立的班组空间

中国的幼儿园建筑与国外的幼儿园建筑布局相差甚大,在我国农村幼儿园建筑主要是沿用固定的活动单元模式,所有的儿童就限制在几间房间或活动室中;而相比国外的幼儿园教室布局,他们多采用自由式的平面布局,围绕多功能厅来组织空间,打破原有教室独立封闭的班级空间,把以往传统的走廊连接教室的布局手法转换成儿童互动、游戏、社交的综合性空间。这样不仅扩大了孩子的活动范围,还促进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交往,从而形成生机勃勃的儿童天地。

3.2要突出交往空间的设计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以老师为中心,以班级为基础,从而导致在我国农村幼儿园建筑模式趋向于管得太死的特点。从农村幼儿园的建筑方式上就可以看出,大小教室隔开,走廊长连,所有孩子都按年龄、班级分开在不同的教室,各班的老师和孩子互不往来,都是以班集体为中心。然而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早就证明,孩子要健康成长就必须和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成人一起活动和游戏。所以应将幼儿园的建筑与其他不同性质的建筑结合在一起,可以和小学、中学、等其它的公共建筑一起联建,这样就可以让儿童和不同年龄段的人沟通交流。在不同人群的交往中,他们可以学到不同知识,开阔眼界,促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因此在建筑上突出交往空间的设计,打破分割、封闭格局,更多的为孩子创造公共的交往空间。

3.3要增强室外趣味空间的设计

因为儿童的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对农村幼儿园建筑来说要求比较高,就必须要求面积较大的空旷的室外环境,用以设计满足儿童游戏、娱乐的场所。而游戏又是开发孩子智力和学习知识非常好的教学方式,比如冒险游戏、“连接体”游戏其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孩子团队协作能力。农村幼儿园建筑只有迎合以上三点要求才能真正为孩子的教学提供自己的特色,使农村孩子能够真正的打破固有模式和城市幼儿园一样有自己的学习模式。

4结语

面对人口众多的农村地区,孩子的教学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农村幼儿园建筑已经不单纯是一栋普普通通的房子了,他已经成了孩子们生活、学习、娱乐和交流的场所,是儿童可以进入自由畅游的工具。所以作为一个优秀的幼儿园建筑设计师,应该从多方面角度去思考,为孩子建造一所良好、温馨、舒适、且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同时有利于孩子学习、生活和成长的多功能特色幼儿园空间。

作者:郑涛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路,卢健松.湖南耒阳市毛坪浙商希望小学[J].建筑学报,2008(07).

[2]谢国杰.北京宝星国际小学及幼儿园[J].建筑学报,2007(09).

[3]刘德刚,刘华,孔翔榆.幼儿园建筑设计要点探讨[J].才智,2010(32).

[4]张艳.幼儿园建筑的环境心理学分析——以浦东凌桥幼儿园建筑设计为例[J].中外建筑,2007(05).

特色建筑设计范文篇2

关键词:地铁建筑地域文化建筑设计

一、地铁建筑特点解析

建筑的空间属性与大部分的建筑具有明显的不同之处,地铁及城铁统称为大众捷运系统(MassRapidTransitSystem),它是指:在城市内的主要运输通道,以专用动力车辆行驶于地面、高架或地下的专用路轨,并提供班次密集、运量大、速度快、安全舒适等服务的公共运输系统。从这一定义出发,可以总结出地铁空间的六个独特属性:

1.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属性:根据美国著名都市社会学者科斯特(ManuelCastells1942-)的论点,交通是都市系统中的“交换元素”(exchangeelement),是都市流动模式的一种具体表现。

2.活动过渡的中介属性:地铁作为一项交通工具,常常被视为地面起点与地面另一个迄点之间的过渡,是一个空间压缩的“介面”(interface)。因此,城市规划者和设计者在地铁站的设计上往往忽略了美学上的考虑。

3.高速变化的流动属性:城市里移动速度的改变,也造成了人们对空间体验以及与城市关系的改变。地铁乘客的视觉焦点因为熟睹而游离、焦躁,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于是高速流动造成了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空间互动的降低,城市旅程因此越来越单调、抽象。

4.专用路权的排他属性:地铁运输造成旅程单调的抽象原因,不仅因为流动的高速化,更因为路权的专用性,即地铁行驶在隔离式专用路轨上(exclusiveright-of-way),这一属性隔绝了乘客在旅途中以视觉参与活动的机会,因此造成了一种独特的、目的纯粹的、排他性强烈的疏离感。

5.人潮汇集属性:地铁一方面是一种“大众空间”,吸引大量人潮川流不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空间;另一方面,地铁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设施,使用者不分年龄、性别、职业、收入以及阶级,地铁建筑又是城市中具有浓厚“普遍性格”的空间。

6.塑造城市形象的“地标”属性:地铁是一个城市文明的窗口,通过地铁建筑可以反映其科技水平和美学标准。

二、地域文化—地铁设计的核心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地域文化是人们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世代耕耘、创造、演变的结果。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布正伟先生在其《自在生成论》中认为建筑个性的艺术表现有三个层次:”与使用性质相适应的艺术气氛,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与生活前进步伐相一致的时代气息“。其中第二条”与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相谐和的文化气质“说的就是建筑要表现出地域性特征。倡导地铁设计的地域特色,并不意味抱着传统不放手,而是要从中汲取养分,创造全新的视觉语言,提倡原创设计。一部建筑史就是地域文化发展的总和,不同地域的建筑各有特色,有其特殊规律。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中,不同城市也各有地方特色。杰出建筑大师的作品也带有强烈的地域印痕,纵观国际地铁建筑的设计,不难看出他们在地域文化和人文环境上所做出的努力。

一提到巴黎的地铁,到过巴黎或对现代艺术史和建筑史略有涉猎的人,都会对建筑设计师赫克托·吉马德(HectorGuimard)的“新艺术”(ArtNouveau)风格的作品有深刻的印象,在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关键时刻的巴黎,一种崭新的艺术形态巧妙地与一种前所未有的公共运输科技结合,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地铁风格”(StyleMetro),巴黎人的浪漫气质从其作品中彰显出来。在巴黎现有的86座“新艺术”风格的地铁建筑中,当属地铁二号线西侧终点站“皇太子妃门站”(PorteDauphine),以及蒙马特区十二号线的“阿贝斯站”(Abbesses)与高耸的“埃菲尔铁塔”(TourEiffel,1889)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巴黎的象征,充分地体现出地铁建筑的地标性。

莫斯科地铁以”地下宫殿“的美誉而著称于世。莫斯科地铁不仅是工程上的奇迹,也是建筑美学上的重要作品。莫斯科地铁是权力美学的体现,它采用了贵重的天然石料,独特的照明灯具,更饰以名师高手创作的大量雕塑和彩绘,尽显其艺术瑰宝之奇丽,具有帝俄时代的宫殿风格。如共青团广场地铁站的拱顶是描绘前苏联青年劳动、战斗和生活的马赛克镶嵌画;马雅可夫斯基站犹如这位大诗人的纪念厅,用高强度不锈钢筑成轻巧的列拱,地面铺白色大理石,用红色大理石镶边,中间有一条紫红色的大理石通道纵贯候车厅,犹如庄重的红色地毯,直抵候车厅尽头诗人的半身像。巧妙地将地域文化与时代特点相融合,使其成为莫斯科的象征。

里斯本地铁的历史不长、规模不大,只有两条线路,总长19公里,其中17公里为地下路段。但其地铁的公共艺术却非常有特色,几乎全是各种壁面瓷砖艺术品,间或一些陶瓷雕塑创作,在地铁公共艺术领域里,享有极高的声誉。里斯本的地铁公共艺术之所以出名,除了参与设计的艺术家的杰出作品,更因为其忠实地反映了这个城市非常独特的文化传统—陶瓷艺术。

以上典型案例说明地域文化是地铁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设计师在设计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结语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建筑设计的起点是问题的发现,终点是一种直指人心的境界。”中国地铁发展日益成熟,在城市设计主旨思想的指导下,也逐步形成了地铁建筑艺术。我国的几大城市在建和已建的地铁工程中,也都把城市文化以及人文文化融入地铁建筑之中。地铁的“城市动脉”和“城市文化”的特征将会越来越显著,倡导北京地铁设计的地域特色,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①布正伟:《自在生成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哈尔滨,1999。

特色建筑设计范文篇3

关键词: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特色;风格

中国古代佛教建筑历史悠久,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人文思想的浸透,中国古代佛教建筑在设计思想与风格上独树一帜,对其他建筑类型产生了深渊影响。本文对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设计思想特色与风格展开研究,能够为中国本土风格特色建筑群体设计思想的形成提供一定支持。

1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设计的思想特色

传承古代佛教建筑的思想理念,追求佛教文化思想核心内容,根据中国特有的文化思想特点,专注佛教文化与皇权思想融合建筑设计,形成对后代有着深远教育意义的设计风格。中国古代君权具有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地位,但对于神权而言,也只是次要地位。古代的寺庙建筑,体现的是“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展现了对鬼神的敬畏态度。皇帝对于宗教理念也认识颇深,对于佛教的因果轮回、道教的清静无为也加以学习和思考。对于中国的佛教思想,历朝皇帝都对齐倍加恩宠,甚至会赐予匾额作为对其理念的认可。但假如当时所遵从的宗教理念与皇权产生干涉,则势必会遭到制约。我国古代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等皇帝都曾下令灭佛,但持续时间都较短,由于这几代皇帝对佛教思想的限制,致使当时的佛教建筑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佛教的寺院、殿、塔等遗迹也没有得到良好的保存。我国的佛教思想根深蒂固,历代统治者都相继学习了儒家的思想,而儒教中又蕴含着佛道理念。与此同时,佛教与世俗皇权的统治理念和思想统一有着一致性,因此更受各代君主推崇。在遵循统一的佛教理念以后,举国上下学习佛教思想,促使皇帝更方便进行统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佛教思想也维护了皇权的统治力度。东晋时期,皇帝更加信奉佛教,在全国各地兴建寺庙,这也就有了后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经典诗句。由于佛教理念良好的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因此佛教与现实理论有着很多共同点,在思想统一方面起着更好的规范作用。作为中国古代寺庙的主要色调,黄色被皇家宫殿作为主要色,展现了佛家本身的尊贵和安乐,又体现了皇权的神圣而不可侵犯,展现了皇权对于世界万物的统治能力。比如:作为皇宫主殿以及佛殿的主要的建筑形式,主殿顶部都采用最高规格的庞殿顶;并且只允许皇宫和经批准的王府和寺庙使用斗拱的建筑。黄色是宫殿的主要色调,对于菩萨殿和王府,则只能使用绿色琉璃瓦进行装饰。为进一步展现对于皇权的尊贵,皇帝还会有更高规格的建筑体现,整体建筑风格恢宏大气,要高于一般的寺庙建筑以及王府建筑。佛与菩萨虽然在神权中占据不可侵犯的地位,但绝不可以凌驾于皇权之上。受这些传统文化思想的限制,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必然更需要遵从中国文化的思想理念,而其本身的思想只能作为一种理念的继承,绝不可以独树一阁形成新的思想。佛教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国本土的文化理念,相互融合形成了综合性较强的思想形式。

2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设计阶段

汉代早期,佛教发展昌盛。佛教在东汉初期传入中国,而我国对于佛教建筑的记载,则出于东汉,主要记载为洛阳的白马寺。白马寺在东汉被建成以后,佛教思想也同步传入了中国,并逐渐完善,进而出现了一座座佛家专用寺院。在佛教思想传播的过程中,衍生出不同的宗派,同时寺庙林立,但比较被人认可的还是白马寺的佛教思想。白马寺比较遵从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佛教的起初建筑布局遵从印度的西域化建筑理念,即在佛塔中心设立方形的庭院,而在时间的传承下,整体的寺院布局也有了更多的样式。在接受了中国阁楼式的建筑风格以后,寺庙的整体气势也有了明显的转变。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经历了另一个发展阶段,处于动荡时期的佛教文化、思想受时代和地域的影响比较严重,而佛教、道教的兴起,促使更多的建筑风格展现佛教的风格,此时涌现了大批佛寺、佛塔、石窟等佛教建筑。佛教宫殿的迅速崛起,使人们受佛教思想的影响更加严重,促使佛教理念被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由于受到佛教建筑风格的影响,我国北魏都城洛阳和南朝都城建康都涵盖了佛教的建筑风格。目前发现的石窟建筑,也都蕴含了较高的佛教建筑理念,比如:云冈、龙门、天龙山、敦煌等遗址。作为远近闻名的龙门石窟景区,按照历史的先后顺序,他被开凿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在经历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多个朝代以后,受到近150多年的时间洗礼,最终形成的规模宏大的历史遗迹。龙门石窟展现了唐代时期皇家贵族的建筑思想,也是皇权意志和行为的一种展现,体现了比较尊贵的皇家理念和思想风范。龙门石窟的整体造型涉及了较多的佛教信仰流派,其中的各种素材也比较罕见,展现了特殊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在人物造型和文字记录上,龙门石窟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及变化状况。隋、唐及两宋时期,佛教思想日趋鼎盛,这也最终形成了佛教宗派。在佛教宗派被正式创立以后,民族化思想逐渐与佛教思想融合,让佛教理念在中国本土上被更广泛的传播和学习。

3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设计风格分析

3.1佛教的布较石窟。查阅大量的历史数据我们得知,佛教石窟主要起源于古印度,在资料中显示,我国佛教石窟的起初建筑数量非常庞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被完整保存的石窟并不是很多。查找佛学的理论和建筑上的风格及装饰特点数据得知,在佛教的历朝发展过程中,比较著名的佛教石窟,则是位于敦煌的莫高窟和大同的云冈石窟。我国的佛教石窟中,在建筑时蕴含了大量的风格及特点,其中展现了当时的设计理念和思想,比如:石刻的花鸟鱼兽,香云以及瑞草展现的佛家贵族气派,进一步阐述了佛教思想中所蕴含的慈悲、怜悯、仁爱等思想,用于点化众生和普度众生。对于不同的思想理念,以建筑的方式进行传承,体现了建筑的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更具历史研究意义。由于不同建筑风格都展现了特殊的思想内涵,方便进行佛学文化的传播和内容的延续,纵观历史事件,佛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我国丝绸之路的出现,也让佛教思想变得更加完善,佛教理念的传播有了新渠道、新方向。3.2中国佛教寺院的布教环境。“努斯”在佛教建筑装饰中有特殊的含义:①佛教建筑装饰中可以看到很多飞天的图案,这是佛教自由、完美思想的体现,祥云代表着极乐世界的快乐与和平,通过这些图案向世人诉说着佛教弟子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希望世人能够以这样的心境、思想待人处事,希望世人多行善事,百年之后可以荣登极乐;②佛教建筑中还有很多莲花的图案,莲花图案所表达的是人世间的真善美,莲花代表着庄严、纯洁、借莲花来体现神的高洁与神圣。人生在世要追求美好的事物,要诚实、善良、不盗窃、不妄言、不杀生,具备这样的高尚情操,才能够保持自身的宁静与纯洁。做到了这所有的要求才能够获得佛的肯定,才能够达到极乐世界;③牡丹花图案的运用,牡丹是中国的国花,象征着富贵繁荣,牡丹在中国具有极高的地位和文化内涵。在佛教建筑环境中采用牡丹的团,体现了佛在人间传播的圆满和成功。同时,牡丹是能够体现佛学中无我、纯净、慈善等禅意。另外,还有很多花卉福安富有特别的含义,比如石榴代表功德圆满,葡萄象征果实累累等,这些设计在佛教寺院环境中非常具有特色,也体现了中国佛教建筑独特的设计思想和风格。3.3寺庙建筑群规划布局。建筑群是多个建筑组合而成的,单独的一栋建筑就好像一段话、一个文字,而多个建筑组合起来,就成为了一篇优美的文章,展现着某一个主题,建筑群就具有这样的特点。佛教建筑群在布局规划上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则,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如果这个复杂性不是多余的和杂乱的,而是通过群体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与有机组织起来的,它就会产生其他艺术品不可匹敌的深刻性。使人们仅凭着对这个复杂结构的“领悟”,就可以产生深刻的心理效应。而群体组合布局恰恰是我国传统寺庙建筑群的一大特点。在封建社会,孔子受到极。大的崇敬,由官方建庙崇祀,就是各地的孔庙(又称“文庙”),是一种广义的祖先崇拜。中国最大的孔庙在孔子的家乡山东曲阜,现存建筑多为明清两代所建,由皇家主持建造,体现了最高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曲阜孔庙坐北朝南,宽约140m,南北长达600多米,狭而深长,如图1所示。自南而北,全庙由许多进院落组成,前三进是前导,第四进大中门以后是孔庙主体,门内有高大的藏书楼奎文阁。第五进东西东西横长,有横路通向城市干道,院内有各代碑亭13座。第六进分左中右三路,以中路为主,大成门内的杏坛象征孔子讲学的地方,覆重檐十字脊歇山屋顶。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石头檐柱满雕盘龙,屋檐为重檐歇山顶,规格很高,殿前宽大的月台在举行大祭典是陈列乐舞。院落东西廊庑奉祀孔子门徒和历代大儒。院后有寝殿,祀孔子之妻。第七进中路为圣迹殿,藏孔子圣迹图石。建筑大多是黄琉璃瓦,红柱红墙白石栏杆,通行明清北京官式做法。全国各地的孔庙布局大致相同,中心对称的布局,突出了主殿堂的尊贵地位,正如儒家提出的“中正无邪,礼之质也”的思想。同时中心布局,更是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执其两端而取其中,不走极端,百举不过,追求普遍和谐,是一种“温柔敦厚”的艺术风格。

4结束语

中国佛教建筑历史优秀,建筑风格与设计思想受到中国传统佛教思想文化的影响,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厚底蕴。随着中国建筑设计风格的多元化发展,对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设计风格与思想的研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本文从几个方面对中国古代佛教建筑设计思想与风格进行了研究,旨在助力于我国当代建筑设计完善与发展,希望能够为当代设计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

[2]杨卫波.解读中国古塔建筑文化元素[D].湖北工业大学,2009.

特色建筑设计范文篇4

[关键词]传统文化符号;现代建筑设计;建筑元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建筑行业的建筑特色也飞速进步和发展。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很多国家不但保留了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建筑,还在不断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的特色建筑,我国也应重视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作用,让传统文化符号完美融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使之成为时展的代表性建筑。此外,我国传统文化符号也可借助现代建筑的设计发展不断创新和进步,在传承和弘扬文化的同时,让我国传统文化得以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色彩,让我国传统文化符号更具艺术特色。

1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

1.1传统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源泉。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不论是什么现代建筑设计,都会在保留设计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传统建筑文化,就算是某些“反传统”的建设设计也会无法避免地结合一定的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建筑设计工作绝非仅靠设计师一己之力就可创造出优秀的现代建筑,而具有价值的现代建筑必定是对传统建筑文化有一定应用和继承。科学使用传统建筑文化,让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来充分发挥现代特色和技术成绩,从传统建筑文化中“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为现代建筑设计注入精华和灵魂。以上海在2010年举办的世博会为例,中国馆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在建筑工程中结合,这两者完成了我国馆的设计,因此也得到了世界的瞩目。中国馆就可被评为传统建筑文化元素和中国现代建筑的优秀典例。何镜堂作为中国馆的总设计师,在他的观念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心是和谐观。斗拱是最具我国传统建筑特色的造型,不但能有效防雨,且造型独特,因此斗拱的造型也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中国馆这一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现代化建设,完美融合了我国传统建筑历史风格和现代功能。1.2现代建筑设计根植于传统建筑文化之中。现代建筑设计的进行总是需要一定的基础才能开展工作的,因此,若忽视和摒弃传统文化,就很难顺利开展现代建筑的设计工作。这是由于现代建筑能多姿多彩均来自于各式各样的传统建筑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和审美能力,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建筑所蕴含的建筑文化各不相同,因此当地的现代建筑也能反映该地的文化风貌和传统历史文化,建筑设计人员的设计工作都是在一定的历史基础上进行加工设计,单凭这一点就能判断现代建筑设计根植于传统建筑文化之中。如贝聿铭设计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苏州的古建筑文化十分浓厚,因此,苏州博物馆新馆也结合了当地的特色文化,按照当地特色和实际情况将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也进一步让苏州传统文化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博物馆新馆的材料完全来源于当地,无论是从造型上还是文化气息上都既巧妙又精致,让人倍感亲切。在当地人看来,苏州博物馆新馆整个建筑工程就像是苏州土生土长的特色建筑一般,完全融入当地的发展环境当中。

2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必要性与科学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建筑设计风格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革。建筑设计在优化升级的同时需要兼顾外形美和建筑功能性的全面发展,不能只提高建筑的技术功能和水平层次,也不能只追求外形美和时代感在当代的建筑设计工作中,应积极弘扬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进现代建筑设计中,这是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必要性。人们用来象征某些物品的标志可称之为符号,人们也能从一个符号当中去感受其背后的价值和意义,我国传统文化符号多少都带着一些象征性和隐喻性,这是我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积淀的宝贵财富。如花纹图样、语言文字等,在当代建筑设计中都会充分利用这些符号元素,使现代建筑更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3应用现状目前,在多数的现代建筑设计中很难再看到我国传统文化符号,这也就意味着我国几千年来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抛弃,这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行业的巨大损失,现在设计者们已逐渐习惯用西方的美学思想和审美去进行现代建筑,完全忘记了中华本身所具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因此,我国传统文化符号被引入现代建筑设计的工作迫在眉睫,需在现代建筑设计完全与我国传统文化符号脱轨之前实现传承和发展,不能让我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彻底消失,要求我国新一代建筑者做到批判继承、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从而使现代建筑设计和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4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应用可体现在5个方面:形象符号、空间符号、图案符号、材质符号以及色彩符号,具体应用如下。4.1形象符号。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和建设的同时,形象符号是观众能直接目光所及的现代建筑工程,在进行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工作时,形象符号包含建筑工程的结构建设和图像符号等。我国几千年来,建筑工程的发展历史悠久,因此,很多传统的建筑工程值得被现代建筑工程设计师借鉴和参考。古往今来,从很多历史遗留的建筑工程中可看出,建筑特色都跟当时的时代背景和朝代文化息息相关。在朝代更替的过程中,我国的建筑工程形势也逐渐转变,但是我国建筑的主要表现形式仍然来自于形象符号。通过形象符号来对建筑的风格和特色进行了解是十分常见且直观的,换言之,建筑工程的符号与设计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形象符号对研究历史变迁和我国古代建筑形式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以江南建筑为例,我国江南建筑工程的形象符号能直接体现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活环境。研究不同时代形象符号的象征意义,还应该根据历史变迁和建筑形式的发展背景。4.2空间符号。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而除了最为明显的形象符号以外,还应应用部分建筑工程的空间符号,从而让建筑工程的设计更具艺术性和时代感。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合进现代的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不断增强空间的表现力和视觉感,还能让建筑工程的整体空间更加具有艺术氛围。因此,多数设计师会利用空间符号来积极表现建筑工程的高级艺术感。根据建筑需求和结构原则对建筑工程空间进行组织规划,确保建筑工程设计符合建筑需求,完美打造建筑空间的曲折和大小。4.3图案符号。2010年在我国举办的上海世博会中,建筑设计中对图案符号的应用非常具有代表性,就中国馆而言,中国馆的整体氛围以中国红为基调,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并利用倒阶梯式辅助外观构造,从而传递出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对图案符号的完美应用。图案符号是依靠建筑来表达视觉信息和传统文化信息,其优点在于既能让现代建筑的功能得到良好发展,还能让参观者感到浓厚的艺术气息,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现代建筑设计师往往会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设计灵感以及丰富设计理念,例如会使用吉祥物和中国结等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元素来装饰现代化建设,从而凸显其个性。4.4材质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用来凸显建筑表面特征的符号叫做材质符号。在符合建筑审美的过程中,让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中的材质符号元素实现高度融合。建筑的材质符号能让人从视觉和心理都产生共鸣。中华几千年来优秀的历史文化可以用传统文化符号的形式得以继承和弘扬,并利用现代化手段将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提取,并将其融合到现代建筑中,再通过材质符号的形式完美展现在现代建筑设计上,实现现代建筑的艺术发展和文化需求。总体来讲,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使用材质符号能让建筑设计的外观更加饱满。4.5色彩符号。在传统文化符号中,色彩符号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将色彩符号使用到现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实现现代建筑的视觉美观。如此一来,消费者在感受到建筑设计色彩符号带来的现代功能的同时,还能实现文化消费。也就是说,消费者在现代建筑内能完全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氛围的熏陶。比如,中国人对红色有着浓厚的情感,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将红色作为喜庆、吉祥、热闹的象征,将红色这种色彩符号运用到现在建筑设计中,能让参观者非常热烈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积极好客的优良品质,这一点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建筑设计中运用到大量的红色元素就能充分体现。

5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措施

5.1传统建筑元素的运用。斗拱、剪纸、纹饰、窗花等都是我国非常优秀的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可充分利用传统建筑元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在现代建筑中体现传统文化也可利用色彩搭配的方式,例如墙面用白色抹灰,建筑以白、灰为基调,或在建筑利用竹、木等材料进行装饰。5.2传统空间设计的运用。在中国传统的建筑模式中对庭院的使用十分常见,将庭院与现代建筑结合实现两边空间的连接和渗透,让现代建筑更加具有韵味,再在庭院中利用假山和林木等材料进行装饰,让使用及参观者充分感受到现代建筑工程设计中蕴含的传统文化。5.3传统人文观念的运用。在我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当中,十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与当地环境之间的和谐与发展,更加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以人为本,做到现代建筑的“天人合一”,在现代建筑中融入传统的文化艺术,实现建筑设计的人文关怀,体现独特的文化魅力。

6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让建筑行业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建筑设计要求创新发展,也要重视与传统文化符号的结合,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时实现结合传统文化符号的特点,实现历史与现代相结合。在建筑创新过程中时常会经历一些阻碍和难题,因此,建筑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拓宽思维,对建筑设计创新的过程进行重新审视,为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出既符合现代美学、又保有我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工程项目。保持我国现代建筑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美学,从而不断传承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邵文明.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9):45–46.

[2]周颖.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16):113.

[3]江帆鸿.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包装世界,2017(5):86–87.

[4]李景,陶荣杰.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4):69.

特色建筑设计范文篇5

关键词:民族文化;鄂伦春族;传承

1民族文化在建筑设计中传承的意义

文化为骨、设计为肉才能创造出完整的有思想的建筑。在建筑设计中,文化内涵一直是大家非常重视的方面,建筑设计与文化之间有着不能分割的联系,文化的精神与物质的层面可以从建筑设计中表达出来,而建筑设计需要通过文化来让人理解意义所在。建筑设计的文化包含着建筑设计本身的文化与建筑设计的形象视觉的文化。用现代的方式,挖掘和整理民族文化,将传统的民族文化思想、人文精神之精髓同现代设计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更新、更有价值、更符合当今的人们的审美情趣的建筑作品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设计要运用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使之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现代气息,使之可以凭借自己独特的韵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艺术感染力。建筑设计借助寓意吉祥的图案、文字、传统民族色彩、传统民族工艺品等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元素,使民族文化得到表达、传承与运用的同时也使建筑设计拥有了民族的传统风格与韵味。

2鄂伦春族文化的形式特征

鄂伦春族是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是狩猎民族,因此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歌舞等方面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特点。鄂伦春族主要居住在大兴安岭山林地带,使用鄂伦春语,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2.1寓意吉祥的图案。鄂伦春族的宗教形式,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鄂伦春族崇拜的自然神有太阳神、月亮神等等。除自然崇拜外,鄂伦春族对祖先崇拜十分盛行,而且现在亦如此。有如此多的神灵崇拜,也会衍生出很多的象形图案,所以,鄂伦春族的常用装饰型图案常为蛇神等图腾图案。浮雕分别是体现自然崇拜的等传统图案,抽象纹饰分别为象征祥和的各种传统卷纹等等。

2.2文字符号的民族特色。鄂伦春族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语、也有部分鄂伦春族用蒙古文,所以在文字方面与蒙古族有共通之处,将蒙古文字作鄂伦春族独特的文字符号。

2.3色彩上的民族特色。鄂伦春族地处中国北方,房屋结构多为木质,衣服材料也是常用天然材料,织染工艺不是很发达,所以,民族常用的色彩多接近天然色,例如:赭石、褐色、白色、灰色、黑色、深红、姜黄、蓝色等。色彩在表达民族特色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4工艺美术中的民族特色

2.4.1刺绣。鄂伦春族妇女善于刺绣,从头上戴的到脚上穿的,都要绣上小动物的图案,显示了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创造力。

2.4.2剪皮。剪皮是鄂伦春族妇女创造的一种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利用桦树皮和兽皮剪制成人物、动物等形象,作为儿童的玩具;为了使皮袍、帽子、口袋、手套的口沿、四角美观、耐用,还剪制一些图案,用狍筋、鹿筋线缝上,成为一种艺术装饰品。

2.4.3雕刻。雕刻是鄂伦春族手工加工的一部分,也用于宗教用品,分浮雕和圆雕两种。浮雕主要雕刻在桦树皮器皿上,也包括刀鞘、马鞍、鹿哨、木盒上的雕刻。圆雕是用猎刀对木料、松树皮、兽骨等进行的立体雕刻。

3民族文化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3.1建筑形状。历史上,鄂伦春人的房屋主要有“斜仁柱”、产房、土窖子、木刻楞房、桦皮棚(林盘)、布棚(麦汗)、高脚仓库(奥伦)等。“斜仁柱”是鄂伦春族游猎时最主要的住房,呈圆锥形。所以,在建筑形状上,可以借鉴圆锥形来确定建筑的形状,使之有主观的表现形式。

3.2建筑外立面装饰。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与山地居住环境使其多利用木制品,所以在建筑设计中可多使用木质装饰。雕刻与剪皮是鄂伦春族擅长的工艺美术形式,在建筑外观设计中体现出这些特点也是必不可少的方面。

3.3建筑外立面色彩。主体颜色接近自然色:米白、褐色、土黄、黑色为主体色。夹杂一定面积的暗红、明黄与蓝色,这些颜色能够体现出民族的独特审美韵味。通过对色彩的搭配、利用,可以赋予建筑设计独特的属于鄂伦春族的民族风格。结束语随着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融合与同化,民族文化逐渐产生了断层,并且有逐渐消亡的趋势。鄂伦春族作为中国北方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同样处于全国文化相互融合与同化的大趋势下,很多很多的文化特色都开始慢慢的消失。如果没有自己独特文化代表,那么这个民族将失去自己的精神内涵,变成一个空洞的代号。作为鄂伦春民族的宝贵遗产,鄂伦春民族文化理应受到重视与保护。带有鄂伦春族民族风格的图案、文字、色彩、工艺美术等民族文化是鄂伦春族独有的,通过对鄂伦春民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升华,让分散的文化聚集起来,成为一种建筑符号。这种拥有鄂伦春民族风格的符号被运用于建筑设计时,以民族的风格和特色得到传播和继承,从而间接代表鄂伦春民族。民族化的建筑设计,给世界传达了鄂伦春族的民族文化与民族特色,使我们的建筑设计在走向现代化的同时融合民族文化,以民族的特色走出去,得到更多人的欣赏与重视。

作者:冯姿润 陈奎旭 陈凯 毕明岩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杜海斌,林涛.浅谈民族传统与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地位与作用[J].建筑与规划,2008,22(2).

[2]王,王爱清.民族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性[J].飞天,2011.

特色建筑设计范文篇6

关键词:交通建筑设计;地域文化;建筑;融合

地域文化是根植于特定的地域条件下,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历史因素、人文精神等,不断发展并逐渐形成的文化整合,具有鲜明的地域属性。所谓交通建筑,通常是指服务于交通产业的公共建筑,是公共交通运输的重要环节。交通建筑涉及的范围很广,古代的驿站、现代的高速公路沿线建筑及交通枢纽站如机场、火车站、客运站、地铁站等,都是交通建筑的代表。

1交通建筑设计的地域文化精神

1.1建筑的地域文化属性。建筑的地域文化属性是根植于历史时期、社会条件、自然条件下,不断积累酝酿所形成的具有地域特性的建筑表达形式。每个地区历史演变都有其自身发展不同时期的记忆和各个阶层人民生活的态度,不均衡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自然条件,造成不同地区建筑的地域文化表达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例如,受季风性气候和海洋环境影响,福建沿海地区的人民长期以石砌、夯土技术的方式建造房屋,形成了独特的滨海房屋建造方式。1.2交通建筑的特征。交通建筑通常兼具交通枢纽和公共建筑的双重属性,因其所处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一般具有如下特征。(1)标志性交通建筑通常具有标志性,为旅客提供一种心理暗示。通过交通建筑的标志性,给人以不同的感官体验,展示城市的地标形象。标志性属性在交通建筑中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往往是对所处时代技术文化的综合反映,是城市现代化技术发展水平的体现,另一方面,它是城市区域形象的重要展示窗口。(2)开放性对于交通建筑,其所谓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交通建筑是公共建筑的一种,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建筑自身。交通建筑不仅要符合建筑设计发展潮流,同时要兼顾到建筑内外的整体美观。其次,交通建筑设计必须突出交通产业与社会、区位、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更要兼顾到建筑物使用对象之间的有效联系,使之能够发挥纽带作用,将自然、社会、人三部分充分联系在一起。(3)文化性建筑所表达的文化独特性通常是群体中人民共同生活方式的主要语言,以及与该地域所在的风土环境相适应的表达语言。吴良镛院士曾指出[1]“特色是生活的反映,特色有地域的分野,特色是历史的构成,特色是文化的积淀,特色有民族的凝结,特色是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典型事物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因此它能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受,心灵上的共鸣,感情上的陶醉。”交通建筑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产生也必然与当时当地的人文历史、自然环境和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就这一方面而言,交通建筑设计的过程不仅仅是技术环节的反映,在更深层面上是文化内涵的体现,即交通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具有文化性。1.3发展的必然性。受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各大新扩张的城市总是以覆盖传统建造元素和彻底改造自然的风貌为代价,模糊特有的城市多元形象,建筑风格日趋相同,其表达语言也日趋同化,这无异于消除了不同地区之间建筑的地域文化属性差异,吞噬建筑地域文化表达的延续。交通建筑的发展历史悠久且具有一定的连续性,集聚场所或多或少都留有历史发展积淀的痕迹,那些具有悠久历史的营造方式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里仍具有独特的生命力。面对外来文化入侵的冲击,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更应该得到延续和更新发展,而不应在一次次改造中被覆盖。延续式更新和发展所营造的视觉记忆、冲击感和独特地域文化的彰显,是交通建筑展现地域文化建筑属性的重要方式。在当前时展背景下,加强交通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并在交通建筑设计中凸显地域文化,是交通建筑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地域文化与交通建筑设计的融合方式

2.1借鉴当地文化符号。不同的地域文化体现往往通过符号表达。基于对建筑物的外观或者室内设计,能够区分出其设计内容所属的特定区域。为了使交通建筑具有特定的地域文化,将文化符号融入到建筑设计中,通过对细节的刻画,使其具有地域文化内涵,体现当地的地域文化和特色。2.2模拟当地建筑文化。不同的地区通常具有不同的习俗和文化,从而形成不同的建筑文化。在交通建筑设计中,要汲取当地的民族文化和风土人情,通过设计者自身对不同文化所代表意义和象征的解读,将色彩、文字等融入进交通建筑设计理念之中,将当地风俗、地域的特色等与建筑的设计理念相互融合,充分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使建筑独具区域性。2.3营造当地地域文化建筑空间。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建筑的空间组合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所导致。例如,在江南水乡的传统建筑中,由于相对发达的自然地理条件,易于形成前街后河、前市后居的建筑布局模式;而对于西南山区来说,当地居民为了适应该地区高低起伏的地形,在不同的高台上建立居住环境,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吊脚楼”建筑形式。在交通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建筑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和风俗文化,将当地的地域文化因素融入设计理念中,深入挖掘原有的传统建筑空间,不断寻求突破,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新型交通建筑,使其拥有崭新的活力和地域性文化生命力。2.4利用当地建筑材料。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是打造地域性建筑主要手段之一,但材料必须通过技术才能成为地域性建筑的表达。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传统建筑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在建筑设计中,为了保证当地的建筑特色能够得以保留,在设计中应考虑就地取材。将地域特点融入建筑设计理念中,不仅有助于实现节约的原则,还可以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中体现地域文化的魅力,使地域文化得以充分释放,进而形成独具地方魅力的建筑风格。

3案例分析

3.1项目概况。平潭海峡二桥二线通道项目地处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平潭”),与福清城区隔海相望,是连接平潭和内地的重要跨境基础设施。作为平潭的重要门户节点,平潭海峡二桥二线通道实施特别管制,承担客运与货运海关监管的任务。该项目的设计内容包括二线通道内的监管区、旅检区,主要建筑物包括综合楼、监管仓库、设备用房及卡口棚等内容(项目鸟瞰图如图1)。3.2宏观形态定位。二线通道项目建筑设计的总体构思出发点在于将平潭地域印象与当代综合交通枢纽建筑相结合,使传统文化、建筑形象和结构体系三者有机结合。建筑形象的构筑着眼于城市宏观意向与交通建筑特征的体现:横跨长平高速公路的“门楼”———客车卡口棚(如图2)。门楼建筑是界定出入口的特殊建筑,该项目设计提出“门楼”概念。图2出入岛综合楼及客车卡口棚方案在空间构图上,门楼均衡了项目用地内不同的建筑形体,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在体现项目与高速公路格局的关系外,更是突出交通建筑作为地区门户的标志性、交通性和文化性,既有利于美化城市天际线,又便于过往司机有效识别。3.3建筑设计构思。为了使二线通道项目设计符合平潭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在建筑设计构思中,除了考虑建筑的平面功能满足要求外,在造型设计上力求营造现代建筑时代感之外,进一步考虑细节上的深入刻画,以突出建筑的地域特色,使建筑形态设计延续平潭传统民居风格,达到让整个项目设计彰显浓郁的地域文化的目的。在建筑总体布局上,出、入区区域各布置一幢综合楼,形成有冲击力和好寓意的门户形象(如图2)。通过多种绿化造景手法,形成园林式的二线通道。在人性化设施方面,设置内部工作人员、报关员和货车司机等步行道,并为工作人员上下班返程设置连接出区综合楼与入区综合楼的下穿通道。随着设计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建筑的形态与肌理不断地与交通功能属性贴近与融合,色调与质感则结合地域文化的同时回归时代性,文化内涵的表达趋向内敛,侧重整体文化内涵的建构。3.4建筑色彩与材料选择。在建筑色彩方面,由于平潭自然色彩特征为高纯度、高彩度;传统石头厝村落色彩多为低度、中低明度的深土黄、暖咖色系;老城区建筑色彩多为低度、中高明度的土黄、暖咖色系(如图3)。为使二线通道项目整体建筑色彩与平潭当地环境色彩相协调,以大面积暖黄色调为主,辅以石材饰边与灰色压石瓦屋面。在建筑材料方面,平潭盛产砂、石材,山砂、河砂藏量丰富;海滩盛产海砂,工程周边附近有正在开采的石料场,花岗岩、凝灰岩、变质岩藏量丰富,是填筑地基及修建构筑物的优质材料。考虑到平潭长期遭受海风和季风期暴雨的影响,同时需兼顾潮湿环境下的防潮设计,二线通道项目整体在墙身材质上采用当地传统石材。通过将本土的材料质感更新演化使用、建筑色彩的延续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展现地域文化。3.5建筑装饰表达。在建筑装饰方面,设计将主要着重点放在墙身、门窗、屋顶三个方面。墙身选用干挂GRC外墙板与石材饰边相结合,辅以蘑菇石饰面,在融入少量现代语言的同时延续平潭传统石头厝风格(如图3)。粗糙的石面给人熟悉的质感,适合抵御海风的侵蚀,也传递着坚定的意志。传统的材料和构造形式以及现代技艺在设计中得到了融合统一,既具有时代特点,又体现了传统设计方式的延续和有机更新。既表达出浓厚的平潭地域性的韵味,也应该适应时代性的延续发展,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强烈归属感。门窗方面,结合平潭传统建筑墙面门窗尺寸较小,采用传统石格栅的建筑装饰手法并加以改进。由于平潭岛季风强烈,降水集中,建筑对整体抗风及屋面排水要求较高,屋顶采用短檐硬山特色双坡屋面。屋顶瓦上压石抗风稳固,同时利用石材的天然色差,延续平潭独具特色的“瓦上压石,彩色屋面”传统肌理形式(如图4),使建筑更具地域性。基于对墙身、门窗、屋顶三个方面建筑装饰的重点刻画,结合地域文化符号,得以实现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的融合。

4结语

交通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地区标志性建筑,在新的文化发展、思维方式和科技水平的冲击下,更加需要将设计的重点立足于地域文化性的表达。通过上述分析,地域文化和交通建筑设计的最终融合,需要采用适应项目建设地区的外部空间形式,通过文化符号空间形态等对不同的地域文化加以转化诠释,并且要利用现代结构和本土适宜材料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来实现交通建筑地域性文化与建筑设计表达需求的统一,以打造适应本土气候环境,弘扬民族文化自信,彰显不同地域文化特质的交通建筑。

参考文献

[1]吴良镛.城市特色美的探求[J].城乡建设,2002(1):33-35.

[2]相阳.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J].建设科技,2016(15).

[3]唐瑶,贾尚宏.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建筑设计中的表达[J].四川建筑,2011(2).

[4]余阳.浅谈地域文化对地域建筑的影响———以江南文化与客家文化为例[J].艺术科技,2016(5).

[5]唐雅男,刘俊山.基于地域性和文化性的城市交通枢纽建筑设计[J].铁道工程学报,2017(10).

[6]郝晓露.论地域文化与现代交通建筑的有机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6(7).

[7]邓晓明,.交通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以龙厦铁路南靖站为例[J].华中建筑,2014(10).

[8]李青.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21).

[9]叶承鲲.地域文化呈现的表象及精神融入现代建筑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8(12).

特色建筑设计范文篇7

【关键词】工艺美术;现代建筑设计;创新

1引言

与传统建筑设计相比,现代建筑设计进步很大,在以现实条件与设计规范作为重要依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多个方面,使建筑设计方案更符合可持续发展。在建筑设计水平和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要提高建筑设计标准,就必须不断进行创新。进行建筑设计时,要使建筑的设计风格符合城市整体的规划建设风格,并结合高科技手段对建筑功能进行创新。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实际上是设计者在自身设计水平提升的前提下,加入具备时代特征的设计要素。这是现代建筑设计进步的主要体现,可提高建筑设计水准、推进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进程。

2现代建筑设计创新原则

2.1建筑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建筑不是单独个体,必须与当地居住者的审美标准、人文情怀、居住环境相结合。因此,建筑的形态设计必须要与外部环境相统一。在设计过程中,要把建筑设计的整体性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并符合建筑环境的多样性,使建筑设计方案既能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又能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2.2联系性和动态性

联系性原则指的是在建筑设计时,一方面要对建筑的各项功能进行充分的考虑;另一方面需要对建筑附近的环境进行充分分析。动态性原则指的是把握系统间存在的关系,明确建筑未来的趋势和方向,不仅要从实际出发,同时也需要对未来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3工艺美术设计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3.1工艺美术设计创新的思想作用

当前,现代建筑设计已成为打造城市风格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城市特色的标签。在进行工艺美术设计时,会积累大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将这些理论与经验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时,不仅能体现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思想,还能因加入了创新元素,给现代建筑设计增加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融入工艺美术设计元素后,现代建筑不仅能在功能性上提升人们城市生活的质量及幸福感,同时可以展示城市美感。所以,在设计中要把更多的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型理念投入现代建筑设计中。

3.2工艺美术设计思想特征的应用

由于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思想都会伴随着新思想的产生,会集合抽象、发散、形象、逆向、思维等内容,而在多元化的思维特征中,形象思维会被普遍应用于工艺美术设计,具有直观性的特征。要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工艺美术设计元素,则必须融合形象思维进行设计,除了能够让设计师拥有更多的感悟和体验外,还能使建筑设计更鲜明、更形象,赋予建筑现代化的特色。3.3工艺美术设计创新思想的充分表现融入工艺美术设计的建筑多以外形和色彩创新为主。外形非常重要,是设计的精华。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不同造型的建筑物。设计者可以在设计过程中以工艺美术的设计元素来突出自身的创新想法,从而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美感[1]。

4工艺美术设计中的文化创意及科学创新

当前,世界建筑风格取长补短,互取精华,国外工艺美术设计也逐渐流入我国建筑领域,并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和推广。在此背景下,受到国外设计风格的影响,现代建筑设计也在追求更高的艺术水平。工艺美术设计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促进了建筑装饰工程中工艺美术的发展。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工艺美术设计直接反映了建筑的文化水平。因此,要提高建筑的文化特色,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加入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中的关键元素主要包括点、线、面以及色彩运用。建筑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工艺美术的优势,可以通过对以上关键元素的应用使建筑物达到灵动的视觉体验以及和谐、大方的整体观感。此外,在现代建筑中,还要做好地理特征与文化特色的体现。上文谈到建筑风格要与城市风格以及周边景观相协调,通过协调性实现建筑的归属感。在这个过程中,色彩以及图形的运用十分重要,设计人员要将其贯穿于建筑的整体设计中,充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而集建筑的功能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成为我国建筑设计的标杆。以北京的郡王府俱乐部这一典型的工艺建筑为例,郡王府俱乐部主要是为配合北京申办奥运会而设计的。在这座建筑中,设计者运用了大量的工艺美术设计知识和技巧,在高度符合北京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基础上,保证了建筑整体设计的舒适性,充分展现了行宫的悠久历史。最重要的是,该建筑将工艺美术设计融入建筑设计中,使创新的现代艺术与传统古典艺术相结合,为整个行宫会所的设计赋予了新意。再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而建造的,以人民的设计为主体。在设计过程中,纪念馆的整体布局是为了满足一定的政治需要,也实现了工艺美术在装饰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为了突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增强装饰感,设计者创新设计了凹凸感十足的主体雕塑,并采用花丝镶嵌工艺将英雄的名字镶嵌在石墙上。无论是功能还是美感,创新设计都达到了极致,不仅具有现代设计感,更突出了设计主题,也展现出了现代装饰美学。

5结语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利用工艺美术设计思维,不仅可以提升设计者的艺术品位和创新能力,也可以使建筑的风格更具有多样性,对于打造城市形象和地域标签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所以,设计者要掌握现代化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趋势,并了解工艺美术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从而有效将设计方案和审美需求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以进一步实现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

【参考文献】

特色建筑设计范文篇8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审核

当前,城市建筑设计与城市的规划设计息息相关。每一个城市风格都是不同的,都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和建筑特色,所以,城市的整体规划风貌直接展现的是整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为此,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要着重城市风格的设计,并维持城市特色,保留原有的建筑特色。

1建筑设计原则

1.1以城市规划为主,进行建筑设计。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进行城市的空间规划时,一定要考虑每一个空间的价值,从而更好地协调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此外,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特色,以及城市的整体风格,并将其融入到原有的城市风格中,这样既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也符合城市总体的规划设计。另外,建筑与城市息息相关,建筑是城市的一部分,城市是建筑的呈现形式。就城市规划而言,优秀的建筑不在乎其价值观有多高,它需要的是与城市的融合程度,这样才能真正地衬托出城市建筑设计的价值。因此,建筑设计必须要建立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如果建筑设计过于新颖,很容易脱离城市的整体氛围。比如,现代化城市中的古建筑,很容易给人一种违和感。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城市规划的风格,选择合适的建筑特色和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城市建设的整体效果和氛围。1.2建筑设计和场地设计的协调性。在急性建筑设计时,不但要考虑城市规划的规范要求,还需要考虑建筑本身的问题,比如,场地设计,它需要建立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上,然后,对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统一的规划,并且,必须要符合建筑设计的风格,从而将其协调成一个整体。除了建筑本身的设计以外,还包含了建筑周边的园林设计、公共设施和道路交通等。首先,场地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了以下内容:道路交通、园林绿化、管道工程等;其次,设计的工作流程。建筑设计和场地设计的工作应当共同进行,在建设方立项以后,可以委托专业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建设方都会对建筑具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场地要求。这时,可以结合两者的需求,也就是场地设计的同时,塑造建筑设计的基本模型。这样,才能让两者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1.3城市规划与场地设计的协调性。在场地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首先,城市用地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而场地设计也是城市功能区域设计的一部分,必须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建筑和城市绿化的面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较大;其次,对于不同的城市功能区域,必须要在进行场地设计时,需要先对城市的功能区域有一定的了解,在确定使用功能之后,再进行场地的规划。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场地的规划谁必须要符合城市功能区域的设计。如果两者出现冲突和碰撞,可以及时地进行调整;再次,严格控制土地使用的范围。在进行场地设计时,必须要将道路、建筑用地和园林绿化划分清楚,并结合相关的政策要求,进行土地使用范围的控制;然后,预留一定的设计空间,除了一些规范要求以外,可以预留一些变动的设计空间,这样,如果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可以及时地进行修改;最后,场地规划设计必须要符合周边的功能要求和绿化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土地的运用和分配。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城市规划设计的要求。

2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

2.1科学规划城市格局。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要提前进行调查,详细了解各方各面的情况,并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究,并制定符合城市规划规划的设计方案。首先,可以全面地了解相关的信息,并进行收集,了解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同时,根据城市的地理特点和人文特色,深入地理解城市的文化精神;其次,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必须要注意文化传统的继承,将城市的风俗延续下去,同时,将城市的文化特色融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设计中;最后,必须要注意创建具有创意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并不断地进行创新。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期的文化特色都是具有差异性的,所以,必须要融入当代的文化特色,进行城市的规划设计。2.2城市规划建立在建筑设计的前提下。根据城市的整体设计规划,必须要注重建筑设计,在满足城市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必须要符合城市的整体规划要求。意思就是说建筑的设计风格必须要与城市的规划风格一致,这样,才能真正地呈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在当前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很多设计人员都会过于注重建筑整体的设计风格和价值,而忽视了城市规划的整体风格。2.3加强建筑设计方案的审核力度。在进行城市的建筑设计时,必须要先拟定基础的设计方案,以及建筑风格,并且,任何建筑的设计都需要符合城市规划的设计。所以,在城市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建筑的设计元素,它是呈现城市整体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建筑设计的审核,并根据城市规划的设计要求,制定一套规划的标准要求。这样,在制定建筑设计方案时,必须要在城市规划风格的前提下,进行准确地选择。同时,在延续城市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更符合于城市的文化建设。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规划中,必须要根据建筑设计的原则和建筑设计的风格,进行具体的规划工作,并结合城市的特色和文化风格,构建整体的城市规划方案。这样,才能建设具有特色的城市风貌。

参考文献:

[1]缪然.海绵城市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7.

特色建筑设计范文篇9

关键词:现代化;中式建筑;设计

中式建筑有其自身的特色和魅力,无论是在设计形式上还是在文化内涵上,其都有着自身的格调。但是在欧式建筑风格以及现代化建筑风格的影响和冲击下,现代中式建筑出现了设计上的偏差,中式建筑原有的风味被大大缩减,使得中式建筑变得面目全非。而为了使得现代化中式建筑可以恢复其原有的魅力,就需要加强设计力度,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其中,下面本文就针对现代中式建筑设计进行深入的探究。

1中式建筑概述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建筑行业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有的地位逐渐提高。就现代的中式建筑来说,其已经成为了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建筑行业引进各种新技术和新的施工方法,建设出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建筑,但是社会的发展变迁瞬息万变,人们对于现代建筑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建筑具备现代化的气息,同时也要继承和传播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中式建筑在发展的进程中,对四方文化有着一定的排斥性,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艺术园林等建筑均有着很高的成就。而发展到近代,由于战乱等多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现代建筑无法与世界建筑相接轨,在设计潮流上通常都落后于世界水平,这就使得我国的建筑文化逐渐的丧失。而在最近几年,由于建筑设计者思想上的偏差,使得中国的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出现了严重分离的情况,但是在西方文化的大力影响和冲击作用下,我国建筑设计人员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进行设计思想的转化,从而为我国的现代中式建筑发展开辟了一个阳光大道。在中式建筑中,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其体现出了中国从古至今的精神追求变迁。在针对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将朴素的观念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应用其中,开展设计的新形势,使得中式建筑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高效的体现,现阶段,大部分的中式建筑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如园林、家具等的设计,均继承了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时也发扬了中国的特色文化,使得我国的民族文化实现了长久保存。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下以及人们思想观念、审美的不断转变下,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方法和美感追求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与古代人有着较大的区别,当前人们已经习惯了现代生活方法,无法融入古代建筑的生活环境中,而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传统建筑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所以为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力优秀的古代文化,而具有中国古代文化代表的就是古代建筑,例如宫殿、园林、民宅等等,在当前的现代建筑设计中,古代建筑不仅是其设计灵感、构造等的借鉴,对世界建筑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当前的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古代建筑设计的元素,进行现代中式建筑设计,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2现代中式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就现代中式建筑的建设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来进行研究,可以充分的说明,现阶段的建筑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也较为多元化,根据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建筑形式,在建筑感官上,也会对人们的视觉神经带来一定的冲击效果。我国古代的建筑在设计上,采用了多种的设计手法和形式,这些简单的设计中,融合了我国传统的文化特色,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建筑来感受到当时社会的风气。而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现代中式建筑开始出现,这种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参照了古代建筑设计的方法,融合了古代传统文化和色彩,有效的起到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在目前的现代中式建筑中,即使得古代建筑的实际特色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也使得古代建筑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的体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2.1借用建筑形式

现阶段,在对现代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有效的融合一些古代建筑形式,并且结合现代建筑形式,使得现代建筑逐渐演化为现代中式建筑。在现代中式建筑中,设计时会充分的考虑到审美艺术以及结构艺术等。在融合一些古代建筑固有的美感和特征后,将现代建筑中所具有一些的独特风格也融合其中,使得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协调融合,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将现代建筑形式与古代建筑形式融合的过程中,也需要对两者拉开一定的距离,从而实现对现代建筑的创造性设计。例如,例如万科第五园,其设计为现代中式建筑,建筑的外墙设计为双层墙体,在内层按照空间的要求进行开窗、开门,外层墙体则根据景观、通风等需求进行开洞,将现代建筑设计与古代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从形式上看与古建筑的设计风格有异曲同工之处。

2.2设计技术上的扩展

在针对现代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合理的对古代建筑中的一些优秀的方面进行汲取,同时结合建筑场地周边的情况,做到就地取材,尽可能的避免远距离材料的运输,在施工材料上要做到有效的选择,在对现代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对建筑建设现场的气候条件以及地理因素等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可以使得建筑设计更加符合当地的特色,也能够实现节能环保的建设要求。另外,在对现代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合理的应用现代建筑所具有的设计手段,将现代中式建筑所应该具有的特色有效的表现出来,并合理的将古代建筑的优秀设计形式和方法也融入到现代中式建筑设计中,使得现代中式建筑既具有现代化的特色又具有古典韵味,在丰富建筑内涵的同时,使得建筑的设计更加符合艺术设计的要求,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2.3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结合

在社会发生转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在进行着转变。人类社会的变化会使得人类意识也发生相应的转变。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们会不断的通过生活来获取相应的经验,并且进行生活习惯的累积,逐渐就会融合成属于本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在现代的中式建筑设计中,需要融合这种民族文化,将古代建筑中的一些优秀设计方式和文化融合到现代中式建筑中,使得现代中式建筑更加亲近自然,适应人们的生活,在针对中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在借鉴古代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合现代人的生活实际情况,即达到发璞归真的效果,又要切合社会发展的实际,在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2.4合理的融合周围环境

我国过去的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多注重安逸以及自然的特色,尤其是在对庭院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得庭院更加符合自然的特色,不断的进行庭院绿化设计,以打造出舒适的环境,而现代的中式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的因素和人们对舒适度的需求,所以在设计中就需要充分的借鉴古代建筑设计的经验和技术,合理的营造出轻松的氛围,尽可能的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从而实现与自然的交融。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较为严重,而建筑建设是导致环境出现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能够使得环境得到改善,就需要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有效的发挥出建筑设计的优势,充分的结合现代中式建筑的特色,将环境保护理念融合到建筑设计中,从而有效的满足人们精神上的追求。现代的中式建筑在设计上,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古代建筑设计的形式和样式,然而,现代中式建筑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风格上均与古代建筑有着明显的差别,现代建筑只是借鉴,而不是模仿,其对古代建筑的设计风格等均进行了有效的创新和改进,从而才设计出现在所说的现代中式建筑。

3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充分的了解,建筑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进程中,使得建筑的形式以及风格也出现了极大的转变,但是建筑中所蕴含传统风化却逐渐的消失。在各种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式建筑越来越不具备自身的特色。为了能够改变这一点,我国必须要大力的在建设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使得现代中式建筑具有民族代表性,这对于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意义。在未来的建筑行业发展中,加强对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是建筑发展的主要趋势。

作者:盖丽华 单位:大庆市城乡规划局城市规划监察支队

参考文献:

[1]韩则冰.现代中式建筑的设计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2]张昭.对中式建筑设计兴起的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0(01):123-124.

[3]刘敬业.现代中式建筑设计的思考[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15-16.

[4]王澍,陈卓.“中国式住宅”的可能性——王澍和他的研究生们的对话[J].时代建筑,2012(03).

特色建筑设计范文篇10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各方面的要求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尤其对生活中的必需品—建筑,不再只要求遮风避雨,而是要求建筑蕴含深厚的文化含义,在对现代建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会将传统建筑中所含有的特殊意义的元素,应用到当代的建筑建设中。传统文化不仅是历史进程中留下的瑰宝,还会使当代的建筑呈现出形色各异的建筑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建筑模式。因此,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注重与传统建筑文化相结合。笔者结合自身实际经验,详细分析了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的重要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针对传统建筑文化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1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传承的重要性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经过了近几千年的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也得到了丰富与发展。传统建筑文化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一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文化实力不断增强,同时也促进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我国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实际建筑设计时,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建筑设计手法的基础上,还要不断进行创新,并将传统建筑文化融入设计中,充分体现中国建筑的独特风格和传统特色,这样既能促进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同时对我国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现代建筑设计与传统建筑文化的关系

2.1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基础。现代建筑设计是传统建筑文化的发展与延续。现代建筑设计的顺利开展,必须在传统建筑文化的背景下才能得到很好的完善,所以传统建筑文化是现代建筑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文化的,在一定程度上能直接促进现代建筑设计多元化的实现,同时还可以不断丰富建筑设计形式,并充分体现出地域特色,推进传统建筑文化的弘扬与传承。除此之外,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合理应用,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结合,还能促进城市更好建设与发展。2.2传统建筑文化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主要创新动力。传统文化作为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基础,是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动力。这就要求建筑设计人员首先必须对传统建筑文化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从传统建筑文化中获取创新源泉。其次,还需要树立先进的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合理有效建筑技术的使用,将传统建筑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

3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

3.1传统建筑材料的应用与发展。要使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一个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首先需要注重传统建筑材料的合理应用。传统的建筑材料种类比较多样化,将传统的建筑材料合理应用在现在建筑设计上,使我国的建筑结构的特色得以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还可以直接体现出建筑理念,因此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必须重视到这一点。从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看出,传统建筑材料已经在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应用,从而有效推动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2传统建筑元素符号的应用与发展。我国传统建筑设计中有许多特定的建筑元素符号,这些符号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出传统文化信息。现代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将这些特定的建筑元素符号融入其中,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并在传统的建筑形式上进行有效创新,另外通过对建筑元素符号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还可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上海世博会为例,将传统斗拱这一建筑元素融入了其中,从而体现出中国建筑的特色风格。3.3传统建筑结构和造型的应用与发展。不同地区的建筑,其建筑结构和造型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而这些都与建筑材料和结构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从我国传统建筑中可以看到,其结构和造型都有一定的独特性,正是由于这一独特性,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想要将传统建筑结构和造型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作为设计人员,首先必须对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等方面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其次,深入分析和研究当地传统建筑的结构与造型;最后,准确把握好建筑结构与造型的主要特点,通过与建筑设计的结合,将传统建筑造型与结构的特色风格彰显出来,充分发挥出现代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4结束语

现阶段,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要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性需求,从而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当代建筑建设。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所具有的重要性,对传统文化加以重视。而建筑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设施,将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进行良好的传承与发展,非常有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桂博.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绿色环保建材,2020(6):97-98.

[2]杨帆.传统建筑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住宅与房地产,2019(28):73.

[3]邱路,李彦博.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建筑与文化,2019(1):199-200.

[4]姜杰.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