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课堂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8 17:42:53

双减课堂教学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篇1

关键词:国才考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当今世界,随着各个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交流日益加深,国家间的“距离”正变得越来越近,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代表,正积极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发挥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彰显大国实力,需要一大批具备在国际领域内进行深层交流对话沟通和抗衡能力,具有兼容并包的精神,能够不断学习和吸收先进文化和知识的国际化人才。[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际人才英语考试”(EnglishTestfor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简称“国才考试”)应运而生。

1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2017年,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精神,在总结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修订了最新版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简称《指南》)。《指南》对大学英语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分为三个等级,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在每一级目标下,又对“听力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翻译能力”作了具体要求。对学生应掌握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及篇章结构等语言知识有了明确规定。新版《指南》强调以英语的实际使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之前相比大有进步,对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新版《指南》还对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作了说明:要求学生在大学本科不同阶段选修相应的英语课程,具体包括通用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以及跨文化交际课程。总体看来,新版《指南》对大学英语教学所涉及的诸多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目前各地高校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以笔者所在省份为例,最明显的就是大学英语课程从之前的四个学期课程,共计16学分缩减到两到三个学期,共计12学分,个别高校甚至缩减到10学分以下。在缩减课时的同时,按照《指南》的要求修订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学生必须修满12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具体安排如下:学生大一两个学期,每学期4学分,主要用于学习通用英语课程。注重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学习内容;大二两个学期,每学期2学分,学生须选修一门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包括特色英语(水产英语、海工英语、航运英语和人文英语)、英美文学选读、跨文化交际、英汉互译、英语国家概况、英语演讲与演示、英美影视欣赏、悦读悦写过四级、商务英语口语、英语习语与文化等多门课程供学生选修。一方面,《指南》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课时被严重压缩,同时课程设置又有了很大的变化。而衡量教学效果的途径跟之前大同小异———通过期末口语测试成绩和笔试成绩来综合衡量。

2国才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国才考试”是一门英语沟通能力认证考试体系,旨在为用人单位招聘、选拔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尤其是选拔国家急需的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和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2]为了强调“沟通”这一特色,国才考试不仅要测试受试者的语言能力(理解与表达),还要测试受试者的思辨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视野与协商合作、跨文化理解与表达)等方面。[3]国才考试在“构念界定”(考什么)、任务设计(怎么考)以及评分方法(如何评)等三个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整个考试体系按难度从易到难分为五大类别,即“国才初级”、“国才中级”、“国才高级”、“国才高端”和“国才高翻”。分别对应高校学生和社会人士在日常接待、国际交流、国际商务交流、高层次国际交流以及科技、法律、商务、经贸等专业性口笔译方面的双语应用能力。它针对的不仅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是面向高校各个专业层次的学生。国才考试舍弃了传统的一张卷子涵盖听、说、读、写、译各个方面传统题型的测试方式,它针对的是职场真实的沟通环境,将职场上真实的语言任务分成口头与书面任务两大类。根据不同类别考试的目的、构念和相应情境,国才初级、中级、高级、高端四类考试分别甄选并优化了典型的口头及书面沟通任务。国才初级和中级考试只有一两项选择型任务,其余均为建构型任务,国才高级和高端考试全部采用了建构型任务,以“产出为导向”是其重要特点。[4]在评分方面,针对答案唯一选择题,采用机器自动评分,对于答案限定的或者答案扩展的建构型任务,则采用人工双评方式。之所以采用这种评分方式,目的在于保证各个评分员之间评分的一致性。国才考试内容取材于真实的工作情境,实战性强。有别于只关注测试学生词汇,语法,翻译等基本语言能力的传统的大学英语考试。对于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习者不仅要关注书本知识,更要关注实战。这也对教师的课堂授课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也要走出课堂,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究竟如何。从任务设计角度来看,国才考试大多采用建构型任务设计,只有初级、中级有个别选择性题型。建构型任务设计书面任务具体体现为整理材料、撰写信函提案、撰写报告、时评分析等;口头任务具体体现为建立联系、交谈记录、商务演讲、业务解说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须针对不同的工作场景,运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训练。而以前只需关注课本上几个单元文章的词汇、语法、翻译等授课方法将不再适用。国才考试采用客观题机器自动评分加上建构型任务人工双评方式,大大减轻了阅卷教师的工作量,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受试者的真实水平,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教师从繁重的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备课中去。做到课前精心准备上课材料,课中认真组织课堂活动,课后积极回应学生反馈。真正让外语学习做到“学伴用随”。[5]

3国才考试测试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才考试在全国的考点只有70多个,远远不能满足各大高校学生及社会人士的需求,普及更多的考点势在必行。要让更多有识之士认识并参与到国才考试中来。考试形式采用“计算机辅助形式(机考)”,对机房的硬件设备有了一定的要求,电脑主机板载声卡和普通头戴式耳麦可能就不适用了。笔者曾参与所在学校第一次国才考试任务,当时机房用的是低端头戴式耳麦,实地考试后发现,录音效果极差,可能会对成绩评分产生极大影响。部分学生由于习惯了使用手机工作生活,电脑打字速度太慢,影响答题速度,导致最后的主观题没能答完。同时,由于学生在同一个考场答题,在答口语相关题型时,会相互干扰。对于答案限定的和答案扩展的建构型任务采用双评分制度,优点不容置疑。但是由于这类题型占主要部分,且由于学识,认知等差别,不同的评分员之间主观差异性依旧很大,可能所评分数也不能完全反映出受试者的真实水平。

4结语

国才考试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应运而生的一套全新的测试系统,对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催化作用。它成功地将职场英语沟通场景融入到测试中,对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将起到指导作用。高校在英语课程设置中,要和社会接轨,充分体现英语的应用和沟通特色。[6]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要多提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这些情境中来,扎实有效地训练语言应用能力。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拓宽眼界,采用新技术、新方法辅助教学。

参考文献:

[1]宋娜娜.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高校商务英语课程建设[J].当代外语研究,2012(06):45-48.

[2]中国外语测评中心.国际人才英语考试官方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7.

[3]杨莉芳.融合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语言测试任务设计———以“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为例[J].外语界,2018(02):49-56.

[4]罗凯洲,韩宝成.国才考试的构念界定、任务设计与评分方法[J].中国外语教育,2018,11(01):40-46.

[5]王初明.学相伴用相随———外语学习的学伴用随原则[J].中国外语,2009,6(05):53-59.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篇2

秉持“123456”治校理念(落实一个根本:立德树人:遵循两个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明确三大认知:学生是宝贝、教师是财富、家长是朋友;强化四个硬道理:安全是硬道理,德育是硬道理,质量是硬道理,发展是硬道理;实施五维发展方略:安全第一、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质量至上、师资为基;推动六项工程:平安工程、德育工程、质量工程、双名工程、执行力提升工程和幸福工程),聚焦“文化”、“课程”、“课堂”、“团队”四大主题,坚持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是质量的生命线,守正创新,锐意改革,充分尊重“船大慢调头”的客观事实,求真务实,稳健推动。紧紧围绕学校工作重点及教学任务,坚持质量为核心、教学为中心、课堂为重心、管理为轴心,力争做细做实每一项工作,切实抓好教研、教学、教改和管理等各项工作,为我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目标

1.教学管理精细化。加大教学常规检查的力度和密度,“求真”、“务实”、“高效”,努力使教学管理成为一种引领、一种服务、一种激励,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学质量优质化。认真贯彻落实教研组、备课组、个人教学计划,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创新备课模式,强化集体研讨、个人二次备课、听课评课,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引导,教师围绕“先学后教、精讲多练、训练达标”的思想操作课堂教学,课后及时梳理教学反思,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的得失,着力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开展多元化课题研究。根据我县推出的“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继续落实好四个深度“深度自学、深度交流、深度展示、深度训练”,本学期紧紧围绕“先学后教、精讲多练、训练达标”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每位教师抓好一个点开展小课题研究,制定个人教学改革计划,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及时整理个人记录经验,在校内推广应用。

4.根据学校实际,结合学科特点和课标要求,创新课程理念,研发适合学科特点的校本课程。

三、工作措施

(一)严把“六关”,突出过程管理,力求真实有效

没有好的管理,没有规范的制度,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更谈不上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有效性。本学期在教学管理工作更要重视制度规范、过程管理,细节管理,创新管理。常规教学重点通过严把备课、上课、听课、训练、辅导、督查“六关”,点点落实,步步稳扎,有效开展各项工作。

(1)“备课”关。备课考虑三重目标,即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居高临下地评价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要善于驾驭教材,创新性的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要求超前一周备课,本学期各学科继续采用一人主备全组使用的备课方法,每节课做好研课,将研课情况记录在“一课一研”研课本上,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交流研课心得,随后进行个人二备的完善。备课追求“规范+实效”,让备课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在抓好三维目标落实的同时,要切实加强“个人主讲+集体讨论+形成共识”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提高备课质量,以备课质量的提高促进上课质量的提高,杜绝为应付检查而补交备课材料的现象发生。

(2)“上课”关。紧紧围绕“先学后教、精讲多练、训练达标”理念,教师上课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责任意识。教育局下发的课堂大比武活动指导意见,可看出导向就是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从效能观察表可看出课堂评价从“关注老师的教”转为了“关注学生的学”。教师的每一句点拨讲解、每一个提问都要力求有效,都要有学生的学中产生的问题出发,每一道习题都要力求典型规范,每一步环节都要力求严谨相关。在保证知识技能目标顺利达成的同时,强调过程和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养成习惯,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科素养的渗透培养。

(3)“听课”关。每位教师每周均要参与听课,一个备课组每周安排一位教师讲课,所有教师均要参与听课,领导干部每周不少于2节听课,听后进行组内研讨,听课体会及时记入评课表,评课与听课时间时间间隔不能超过一天。师徒结对教师,师傅每周听徒弟的课不少于1节,徒弟每节课要先听师傅的课再上课,每节课前先由由师傅指导再去上课,做好帮教记录。开展的课堂教学大比武初赛、复赛、决赛课必须先研讨再上课,所有听课及时做好听课记录,课后再研讨评价,正确合理使用效能观察评价表,按县里要求及时上交教案、组内成员评价表、学生测试题。备课组、教研组对存在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切实起到示范、指导作用。外派学习听课的教师,回校后写出高质量的学习心得并在教研组内交流学习。继续开展家长听课活动,领导干部推门听课制度,接受社会、学校监督,力求家长的配合,领导的指导,更要做好家校共育,也让家长及时了解课堂教学动态。

(4)“训练”关。学生作业负担减轻,学习质量反而提高,这是科学实验的结论。本学期既要抓好作业量的控制,又要进一步规范各学科对作业的要求和教师批改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要确立正确的作业观,全面认识作业对于学生掌握“双基”的重要作用,科学合理安排各科作业。倡导备课组研讨统一设计作业,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分层布置,要把“减负”的重点从学生数量上的减、形式上的限,转变到质量上的保证、效率上的提高上。备课组统一单元测试、节假日作业,所有作业有布置就要有批阅、讲评环节。各科要统一设计分层次规范作业、家庭作业、周周清作业。

(5)“辅导”关。在切实做好减负工作的前提下,认真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使各科教学质量再上台阶。语文老师可着重在大阅读、习作方面,数学老师可着重在“建立数学模型”方面,英语老师可着重在“听说”方面进行“培优”。教师还应特别注重“辅差”,学期开始摸清致差原因,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对“学困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辅导、不放任;力争班级学生的合格率达到目标要求。同时,教导处加大调研力度,及时了解各学科存在的问题,对薄弱年级、学科继续采取跟踪调研,做好学科质量调研的分析、总结工作。

(6)“督查”关。本学期继续实行年级、教导处教学质量双督导制度,以规范教学行为。一方面抓好教学质量督导,根据不同年级段的教学要求、师资队伍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开展质量督导,重在对教师工作状态、学生学习情况等做出随机诊断性的了解和分析,提出不断改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针对上学期期末质量分析及学生长远发展,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行有计划的加强。关注单元测试、月考测试中薄弱学科的成绩的变化,加强学情调研,及时分析,召开教师座谈务虚会,了解学生在某个知识点或学习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以便在下一阶段中进行补偿教学,并随时调整教学策略,更有效地进行课程实施。另一方面加强教学常规督导:教师教学常规包括:研课、听课、评课、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辅导、测试及试卷分析等均要接受年级、教导处的检查。每个学科结束一个单元教学,以备课组为单位将备课、测试试卷及讲评课教案一一交教导处检查,检查结果一一公示量化;年级抓好一周一次的常规送检,做好督查引领。教导处在期中、期末时间对所有教学常规检查材料进行全面检查量化。

(二)深入课堂,强化教学研究,追求优质高效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上足、教好每一门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杜绝“小科”被挤占问题,加强督查制度,建立科学的巡课机制,年级、教导处组织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巡课,用好学生的监管机制,特别是地方、校本课程的上课效果,做到一周一反馈,确保教学课程的安排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营造研究课堂教学新气象。继续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教学流程,构建体现课程性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塑造体现“先学后教,精讲多练,训练达标”的教学理念,牢记少讲多练为价值观念的课堂教学观,大力营造有效课堂教学气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为学而教·课堂教学大比武”初赛、复赛、决赛评比活动为契机,继续扎实搞好课堂课堂教学改革,每位教师把参评的课精心打造,继续完善强化“一师一优课”活动;继续开展四个教学深度的研究落实工作,促进教师从微观领域来剖析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校际联盟教研活动和九中建立的命运共同体活动,实现教研活动的互补性,促进教研活动新的生命。

3.着力加强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促进教研组、备课组和谐发展。本年度继续实施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校本教研制度,努力打造教师教研共同体。各教研组、备课组要能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研究,丰富教研活动的手段,切实保障校本研究的制度化、正常化和规范化。推进学术委员会建设,以小带大进行全面辐射带动。另外,创设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业务评比平台,组织好教师参加学校及上级部门组织的基本功评比,组织好各级学科类优秀论文评选工作,加强名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跟踪培养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做中考试题,研究中考试题,提升教师分析、解题问题能力,做好全体任课教师的解题、析题、命题的考试准备工作。

4.强化主题教研,创新教研范式。立足于“主题确立、教学诊断、问题解决、团队合作、技术整合”来实施教研活动的转型,要更多地把对话、交流、互动的机制进入教研活动;开展推进“微教研”活动,要以“微主题”“微组织”来开展“微课例”“微课程”“微课堂”的研究与实践,让教研活动落实在无处不在的教学活动中间。各教研组(备课组)从四个深度中选一个着手开展专题研究,选择的主题确实是自己在教学中的需求,要围绕选择的主题开展系列化的研究活动,通过活动向规范化、深度化发展。本学期各教研组一定合理规划学科主题教研活动,一月一次;同时开展好每月一次的校际联盟活动,向协作区兄弟学校学习;与外地名校建立学习联盟,向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看齐(如远学衡水,近学龙山)。

5.扎根教学实践,强化研教合一。科研和教研要同步,要在实践中提高老师的科研能力,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做到科研与课堂结合。学校一线老师的研究,不同于专家学者的理论研究,它主要是运用专家学者的理论成果,在其理论指导下,围绕自己的教学实践而进行的研究;这是一种应用研究、行动研究、微观研究,研究的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核心是课堂教学的优化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老师的科研应是一种以应用、行动、实验为主的科研。因此,只有把课堂作为实验的基地,才能把课堂的经验转化为指导课堂的理论,从而实现教师的“教”与“研”的能力相长。本学期从四个深度着手开展小课题研究,个人申报,分别由教导处党文东、张继恩、薛兴利、张安四位负责人承担一个主题的研究培训工作,定期召开申报四个不同课题的老师培训会,共同研究共同进步。

6.构建多元评价机制。进一步落实“以学促教”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进一步深化“因学定教”“以学施教”“以学评教”的“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能力为重”的课堂教学要求。各学科根据我校制定的教学常规要求落实好常规教学,备课组内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课堂教学展示“以学评教”进行课堂诊断和后续改进。完善改革学生评价制度,全面建立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逐步建立学生学业负担以及学生学习情绪变化的监控制度。另外,每位教师爱护要每一个学生,不歧视、讽刺、挖苦学生,杜绝把增加作业量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校将以问卷调查和走访家长的形式进行监控管理。

(三)开全开足课程、课时。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授课。

根据中高考动向,本学期继续加强加强语、数、英学科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由专任教师围绕学科学习知识,研发校本教学教材,编印成册。语文立足阅读、习作,将国学经典诵读内容纳入校本教材开发;数学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深度融合,开发《数学建模》校本教材,由专职教师执教;英语从听说角度突破,借助学校硬件,高端软件进行《英语听说》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求校本教材开发时要有课程目标、教学范例、知识应用等内容。

2.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七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由心理咨询师证的专任教师执教,对于初中学生青春期生理、心理状况及时进行疏导、教育。心理咨询教师定期开设讲座,时时为需要的学生提供心理疏导;九年级开设人生规划课,执教老师要帮助学生在初中毕业前进行个人人生规划。

3.开设家长课程。

根据我县家校共育精神要求,每学年进行四次八课时的家长课程开设。由专任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心理咨询师)根据基教科教学计划,分年级分时机有计划的开课,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培训,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实现家校共育。建立亲子共成长教育微信平台,让所有家长通过平台进行学习。

(四)多彩活动,丰富校园生活,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我们将以各学科建设的突破口为抓手,全面提升学生的身心、文化、道德、审美等素养。

1.社团活动。我们要继续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感兴趣的各类文艺、体育、科技等快乐社团活动,发挥新校功能室的最大功效。各社团负责人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充分挖掘学生个性潜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尝试研究学生社团活动课程的成果展示及评价考核方案。

2.体育活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加强体育课外活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落实课间体育活动制度,继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整合体育功能室及教师的有效资源,开发体育新课程,开展校园大课间活动,确保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体素质,构建快乐校园。

3.书法比赛、演讲比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规范语言文字,规范学生书写,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师生书法比赛,优秀作品将在全校展览,以起示范引领作用。为规范语言,全校师生积极推广普通话,学校将通过壁报栏进行宣传,并通过开展演讲比赛,让学生将国学经典用标准语言、规范汉字进行推广传播。

4.学科竞赛。本学期校内继续开展年级组学科竞赛活动,结合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各类竞赛活动方案要求,结合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开展一些校级学科单项、综合竞赛,力争使学生取得好成绩,使课堂教学得以延伸和补充,使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围绕各年级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每天要充分利用中午和课余时间让学生静心读书,让学生在与经典、与大家、名师的对话中丰厚文化底蕴,汲取做人智慧。

5.积极参加国、省、市、县级比赛。鼓励全体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加省市级举行的各类比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如国学诵读、全国数理化学科能力比赛、作文大赛、英语风采大赛等活动。通过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篇3

关键词:医学生;微信;学习;网络教学

微信(We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手机网络社交通讯软件,根据腾讯官方公布的信息,微信用户中20~30岁之间者占74%;职业分类中大学生占64%[1]。随着我国网络速度提高及覆盖率扩展,微信作为我国应用最广泛的即时沟通手段,已经成为大学生中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由于微信能够快速发送视频、图片、文字及语音,支持多人群聊等功能,可以极大丰富知识,缩短沟通距离,被公众认为是学习的良好途径。从2012年起,全国各高校均积极倡导鼓励制作微课及开发利用微信功能促进学生学习[2,3]。微信在医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报道尚少,本调查主要了解医学生使用微信习惯,以及利用微信学习的情况,为更好地发挥微信的教学辅助作用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在沈阳医学院大一至大五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若干班级,对抽取的整个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2.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医学生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日常使用微信习惯、与学习相关微信功能使用等。问卷调查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填写,调查问卷现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440份,回收有效问卷1124份,有效回收率为78%,其中男生337人,女生786人,男女比为3:7符合该校学生实际情况。

3.统计学处理:以excel表建立数据库,用双录入方法进行数据的核对。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医学生微信使用习惯。全部被调查者均使用智能手机,利用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医学生在微信中主要交流对象为同学和朋友,50%学生微信朋友圈的人数在100人以下(其中同学占45%、朋友占35%)。使用微信的时长每天2小时以下占51%,女生使用微信时间多于男生,而且40%的学生表明他们在休息时间使用微信,仅有4%的学生表示,他们在上课等学习时间经常使用微信。使用微信主要用于打发闲暇时间(40%)、关注朋友的动态(38%)、进行休闲娱乐(30%)等。43%的学生偶尔在微信上或转发状态,10%的学生则经常或转发状态,16%的学生则表示从不或转发状态。学生微信中关注公众账号占据前三位的是娱乐、生活和新闻,分别为50%、46%和41%。另外,13%的学生微信中没有订阅公众账号。

2.与学习相关微信使用情况。40%的学生关注了学习类的公众账号,主要是专业相关知识(36%)、考研(27%)和英语(25%)等方面的内容,而且存在性别、专业和获得奖学金等方面的差异,女生比男生更偏爱于英语类,男生更关注考研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更偏爱关注考研类。得过奖学金的学生比未获过奖学金的学生更偏爱关注英语类。学生获得学习公众账号的主要来源是老师和同学推荐(45%)、自己搜索(42%)、朋友圈转发添加(37%)及媒体活动宣传(35%)。59%学生希望教师在授课时推荐与专业相关的公众账号。对于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专业课辅助教学的态度,仅18%的学生表示非常同意、30%的学生表示同意。受访者42%有微信学习群,其中19%的学生经常转发学习材料、提问或参与讨论,38%的学生偶尔参与。当学习遇到困难时,52%的学生表示不会借助微信寻求帮助。认为微信对学习有帮助,获得奖学金者(49%)明显高于未获得过奖学金者(43%)(χ2=9.567,P<0.05),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明显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

三、讨论

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不仅为社交搭建了交流互动平台,而且为使用者提供获取大量资讯的手段,目前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的组成部分。本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医学生已经全部使用微信工具,微信交流对象80%为同学和朋友,郑晓娜[4]对我国208所大学调查显示大学生微信交流对象76.2%为同学朋友,与我们的结果一致,再次认证大学生在微信平台上喜欢与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人交往,是熟人和朋友间的主要交流工具。本次调查还显示,该校学生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为打发闲暇时间、关注朋友的动态、进行休闲娱乐等,微信中关注公众账号占据前三位的是娱乐、生活和新闻,与丁卓菁[5]等、曹非等[6]研究认为,微信作为社交网络平台提供消遣的娱乐特性相吻合。本次调查显示该群大学生使用微信时间以少于2小时为主,经常在课堂上使用微信的人很少,说明绝大多数医学生使用微信仍然是理智的,对学习产生的不良影响较少。近年来,基于移动终端的移动学习和碎片化学习具有灵活度高、针对性强、吸收率高等特点[7],受到广泛关注。微信作为方便的传播平台,以其简单易用、即时性、现场感、互动性等特点为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选择和更加丰富的交流方法[9]。微信公众平台是微信的一个特色交流服务,通过公众平台个人和组织等均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等全方位沟通、互动[4]。微信公众平台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技术词汇,而是一个蕴含着文化传播、人际交往、社会心理和生活方式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7]。作为一个移动多媒体工具,在手机等移动工具普及的今天,可将其视为一个移动学习平台,其移动空间特性在教学中的功能是不言而喻[8]。本调查结果显示40%的学生关注了学习类的公众账号,主要是专业相关知识、考研和英语等方面的内容,42%有微信学习群,仅19%的学生充分利用微信进行学习交流。目前关于大学生利用微信学习情况相关报道较少,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微信在医学生学习中发挥的作用较少,尽管建立了微信学习群,但参与交流的学生比例很少,活跃程度低,遇到学习问题时很少有学生通过微信群寻求帮助。该群学生关注的与专业学习相关的公众号范围较窄。但学生已经认识到微信对学业的帮助,随着年级增长,知识需求增加,学业成绩的提高,对微信利于学习的认可度逐渐增强。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与其他专业大学生不同[10-14],医学生对于利用微信平台开展专业课辅助教学的态度不积极,其原因可能是医学生课程多,课堂学时长,学业负担重,顾虑微信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增加课外作业。综上所述,微信在医学生学习上尚未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提升空间较大。为提高微信在辅助医学生学习方面的作用,建议学校和教师加强以下方面工作,1)学校层面:更新教学理念,建立适宜体制,调整教学体系,缩减课堂授课学时,增加学生课余时间。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开发微课程,建立新的学生学习评价标准,尤其是建立完整的过程评价体系,将课外移动学习纳入评价体系。2)教师方面:改变教学理念,重视微信等通讯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使用现代通讯手段,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移动平台进行学习,如专业课教师均应给学生推荐与专业相关的公众账号,微信中专业热点问题,适当建立学习群,解答学生疑惑等,开展多渠道学习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制作适合微信传播的课件,利用微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拓展学生专业课学习。

作者:周波 乌吉木吉 李粉 王晓红 单位:沈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浩.网络自媒体的使用与满足—基于高校大学生微信使用的实证研究[J].浙江学刊,2014,37(5):127~131.

[2]胡蕊.大学生微信使用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北京青年研究,2014,16(1):76~81.

[3]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9(4):78~81.

[4]郑晓娜.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J].网络思政,2014,20(2):83~86.

[5]丁卓菁,朱菲菲,孙佳伟.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及效果分析[J].青年记者,2014,18(6):96~97.

[6]曹菲,王琴瑶,周梁,等.微信用户使用行为的现况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81~85.

[7]李健,王文萍.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分析[J].现代情报,2014,(3):158~161.

[8]罗勇.微信学习,找回流逝在指尖的光阴[J].中国远程教育,2013,(6):99~100.

[9]柳玉婷.微信公众平台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10):91~93.

[10]李诗,何伟康.微信在英语辅助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5,14(1):183~184.

[11]谌俊.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技术,2015,(3):145~146.

[12]薛亚青.对在校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实证研究:以临新沂大学为例[J].新闻世界,2012,(5)173~174.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篇4

一、强化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强化观念引领。今年,我区和中国教育学会合作,先后共同举办了“田园城市·和谐教育”和“构建高效和谐团队”论坛,全区近六百名学校领导、教师一起参与了论坛活动。论坛期间,与会人员就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谐教育实验、创新学校管理等进行了广泛交流,在积极的对话中,开阔了视野,加深了认识,提升了素养,更新了观念。

二是强化名师培养。开展“十万教师大比武”、“第二届名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组建3个名师工作室,带动和辐射全区教师专业成长;制定并实施《名师后备研修班实施意见》,名师队伍梯队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并实施《成华区教育局关于提高名师待遇的若干意见》,名师回流初步显现。

三是创新用人机制。尊重学校用人自主权,实施用人单位到重点大学直接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模式,年直招优秀大学毕业生67名;启动兼职教研员制度;引进区外名校长加盟我区;与西南大学和华中师大合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硕士研究生学历班与进修班,现已有4名干部教师考取硕士研究生学历班。

二、强化素质教育,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是普及心理教育。与西南大学实施战略合作,成立“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全面实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程”,全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月,成华实验小学被列为“成都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并作为全市小学唯一代表在命名大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二是强化艺体教育。艺术教育成果丰硕。月,成华实小、北新实小等学校艺术团对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儿春晚”,获最佳组织奖和展演特等奖,教育局获优秀组织奖;2月,建设路小学舞蹈团、合唱团又应邀赴香港、新加坡参加“魅力校园”第七届国际青少年艺术交流展演获金奖;月,培华小学被命名为“全国书法实验学校”。阳光体育全国领先。2月,教育部就我区阳光体育成果以“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简报”的形式向全国通报表彰;月,我区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先进经验入编《百名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交流材料》;月,列五中学学生足球队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中学生运动会获得冠军。

三是开展科创、实践教育。结合灾后教育重建,大力实施综合实践教育。月,成功举办全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现场推进会;双林小学和双庆中学的科创教育、建设路小学的想象教育、49中的绿色教育、成都双语实验学校的沟通教育、双水小学的若水教育和龙潭小学的礼仪教育等在区内外都取得了积极影响。月,双林小学参加亚太地区机器人锦标赛荣获五项金牌,打破一项亚洲纪录,创造了四川省中小学科创参赛史上的最好成绩

三、强化内涵发展,区域教育品质进一步提升

一是加强内涵管理,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落实《八条规定》,切实做到把教师留在课堂,让干部下到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益,促进学校内涵提升。浙江、重庆、台湾等省市教育考察团先后来我区考察教育工作。二仙桥学校通过承办生命教育现场会,短时间内成为较有影响力的生命教育特色学校。

二是构建课程超市,深化课程改革。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开设“素质教育课程超市”,建立健全适合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的新课程运行机制。成华实小、石室初中、双林小学、成华小学等一批学校在这方面做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三是实施有效科研,提升教育品质。以课堂为中心,以课题为龙头,以校本教研为载体,促进教科研融合,提高教科研实效性,初步形成了朴实、真实、扎实的科研文化。由教育局和教师进修校组织实施的区域课题《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活动的基本策略研究》作为省级重点课题成果获四川省政府表彰一等奖,创下我区教育科研成果奖历史最高奖项;成华小学的《教师尚美文化的建设与研究》和龙潭小学的《城乡结合部小学生良好礼仪习惯培养的研究》课题成果获四川省政府表彰二等奖;区域幼教课题《构建川西民间文化的幼儿园课程研究》成果获四川省政府表彰三等奖。年,我区初级中学发展平衡,中考成绩良好,办学质量明显提升,全区中考上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录取线人。今年高考,我区公办学校本科硬上线77人,艺体双上线6人,本科硬上线率49.%,居六城区第一。

四、强化改革创新,教育一体化步入深水区

一是继续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全国知名教育品牌“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正式落户成华,成功引进“石室”、“树德”两大优质教育品牌,高起点、高定位建成“成都市石室小学”、“成都市树德小学”,区域优质教育总量大幅增加;双林小学、成华小学、列五中学集团等一批现有品牌形象大幅提升;电子科大附小、北新实验小学、双水小学等新兴品牌学校发展态势良好;石室初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加州阳光幼教集团等引进名校品牌优势凸显。月,成都49中在成功成为树德高中生源基地基础上,成为“成都树德成华中学”。今年月,列五中学、双林小学等6所公办优质品牌学校与南华实验学校、才艺学校等6所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开创了区域教育均衡化发展新模式。

二是继续实施“三全”战略。首先,全域思维,全域布局,努力促进优质教育全域覆盖。其次,全面发展,全面推进,大力实施“区域教育协同发展行动”,努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我区依据《民办教育法》,加大了对民办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职业教育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势头良好,建筑职中、蜀兴职中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工民建”专业成功申报为市级特色重点专业;幼儿教育强劲发展,十三幼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园。第三,全程管理,全程育人,打破条块分割、学段阻隔,实施优质教育跨段延伸服务,积极构建幼、小、初、高不同学段有机融合、无缝衔接的全程育人模式。十三幼与二仙桥学校、双水小学与实验中学、成大附中与成都大学在这方面都做出了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三是继续探索“三走”机制。首先,继续实施学生“走班制”。以电子科大附小、成都双语实验学校等为试点,打破班级界限,推行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相结合、“定班制”与“走班制”相结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和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其次,实施教师“走校制”。以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着力全区学校干部教师队伍的均衡。继续实行校际教师交流制度,交流到优质学校的教师保留远郊补贴,交流到涉农学校的教师享受远郊补贴;建立走校和送教教师业绩档案制度,将教师走校与送教的业绩和评优评先、晋职晋级挂钩。第三,探索校长走段制。打破学段、体制界限,由优质高段学校带动一般下段学校,由优质高段学校的校长出任相邻学段一般学校的学监或总校长,纵向集团、组群、成片,在以往教育集团平面发展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区域教育集团立体发展。

五、强化应用推广,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全面优化教育技术应用环境。我区高度重视教育现代化工作,坚持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加强学校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校园网、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以及城域网等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全区学校全部达到了成都市教育现代化的装备标准,全面优化了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二是切实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我区坚持“以用为本、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工作策略,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常态化应用工作。深入开展教育管理信息化应用集成研究实验,开发和应用了学校安全远程监控系统、学生学业水平网上阅卷系统、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网上心理测评系统等,促进了全区教育管理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年,实施数字化校园行动计划,完成了所有公办中小学校电子监控系统建设,实现电子监控系统全覆盖。

三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工作。今年月,我区启动了“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工作,全区学校教育现代化评估合格率为0%。9月,我区顺利通过成都市教育现代化水平评估验收。评估组一致认为,我区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与时俱进,教育装备日趋精良,师资队伍迅速提升,教育管理日臻科学。

六、强化对外开放,教育国际化呈现良好态势

一是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为充分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和对外合作交流,更好地提升成华教育品牌发展,今年3月成立了“成都市成华区教育对外交流中心”,并制订了《成华区教育对外交流管理办法》,明确了中心的主要职责和工作范围。

二是着力打造精品外国语、双语学校。积极支持成都实验中学与国内知名外国语大学合作,努力打造公办精品外国语学校。4月,成都双语实验学校正式挂牌成立,并与中国双语教育学会合作,开展双语教育实验,今年月,该校成功承办“全国小学英语暨双语教学研讨会”分会场会议,并在“中国(成都)教育国际化论坛”中交流了双语教育的办学经验,受到了好评。

三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加强与国外学校和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到目前为止,我区列五中学、华西中学、成华小学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已经与国(境)外学校结成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四是努力创办成都一流国际学校。围绕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充分发挥我区教育资源后发优势,积极寻求国际交流合作。在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东方新城片区引进中英、中欧等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正努力打造成都一流国际学校和国际化学校。

七、强化教育保障,区域教育环境进一步优化

一是创新机制,实施惠民政策。成立“成华区爱心教育基金会”,全年共募得各类教育资金近千万余元,有效拓宽了教育资助、灾后重建经费的筹措渠道。依托“成华区教育资助管理中心”,全面实施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常住人口子女以及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免除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政策,对符合政策的涉农专业和农村困难家庭中职(含技工学校)学生免除学费共计32.万元。全年为“宏志班”和“爱心励志班”学生共拨付资助资金92.96万元。

二是重拳出击,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制定实施《成华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重拳出击,重点治理了随意增减课程、占用休息时间补课、违规招生、义务教育学校设置重点班、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兼职、对高考信息进行炒作等现象。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和校务公开,坚决治理和杜绝了教育乱收费行为。迄今为止,在成都市中心城区“规范办学行为”各级通报中,我区是唯一“零查处”区县。

三是严格执法,治理学校环境。启动实施校园安全工程,创新成立全省首家“学校周边环境治理执法巡逻大队”。目前,该大队已成为我区教育系统集应急抢险、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平安维稳于一身的准专业化队伍。今年,我区面对综治维稳的严峻形势,各中小学、幼儿园迅速反应,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严密监控,有效地维护了校园及周边环境的稳定。

八、强化创优争先,成华教育优质发展成绩喜人

一是教育成果走上国际舞台。今年月,我区应邀参加联合国主办的第七届世界青年大会和环太平洋地区早期儿童教育第十一届国际会议并作大会交流发言;月,在第七届中外绿色人居论坛上,我区师生将共同创作的彩墨长卷《和谐家园》赠给联合国环境保护机构,并作为特别礼物送存墨西哥坎昆世界气候变化大会。

二是承(举)办各级现场推进会。今年月,承办全国中小学生命教育现场推进会;月,承办全国教师教育改革论坛暨成都市教师教育改革创新现场会;月,承办“成都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年月,举办全国和谐教育实验区工作推进会。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篇5

一、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目的,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以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义务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农村和薄弱学校义务教育水平为重心,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工作重点集中到提高质量、特色发展和促进公平上来,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和均衡发展。围绕以上目标,要重点做好三项工作:

1.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各级政府保障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争取上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多方筹措教育经费,为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保障。不断深化校财局管教育财务管理模式,加强教育经费年度预、决算的管理和监督,有针对性开展内部检查,统筹规划使用好教育经费。进一步完善落实城小学生杂费减免、农村中小学生“两免一补”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爱心助学活动,加强学生资助管理,健全学生资助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教育惠民政策及时落实到位。

2.深入实施农村教育振兴行动。巩固“以县为主”管理体制,落实“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农村教育发展目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计划投入657.8万元,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设备更新工程,完成催马小学、秀山小学操场等建设项目和农村学校教学仪器更新工程,继续实施“211”工程,进一步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规范化管理,总结推广罗而小学、分水岭小学管理经验,进一步推进农村学校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质量,加快提升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以“一人支教、一科发展、一校受益、互动双赢”为宗旨,创新完善农村学校干部挂职锻炼和城乡帮扶机制,加强随访督导、教学视导和学术支教,建立“三办”学校联校教研机制,提高教研质量,鼓励骨干教师到农村和薄弱学校任职,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农村学校“软实力”。进一步加强对农村艺术教育、科技创新、综合实践等学科教师的指导培训,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农村学校流动科技馆百校行”“中科院老科学家进校园”等科普活动,举办首届农村学校科技节活动,在促进农村学校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

3.加快“三类”学校建设。一是加快合格学校建设。加快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实现办学条件的整体提升。重点完成七贤中学综合楼等校舍优化升级工程;加快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完善学校图书配备、器材补充、体育场地建设、计算机及校园网信息化设备、探究实验室建设等工作;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制定校园网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加大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力度,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二是加快特色学校建设。特色学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教育创新过程。各校要以校本课程、社团活动、课外实践等为依托,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领域,从优势项目到项目特色,从项目特色到学校特色,再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要避免“有几个特长生或特色项目就是特色学校”“拥有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就是特色学校”等表面化、肤浅化的解读,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整合社区、家长等资源优势,加强特色教师队伍建设,为特色学校创建提供保障。要研究构建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保障体系和激励机制,明确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路、方法和重点,形成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实施方案,促进特色学校建设工作的持续发展,形成“一校一品、均衡发展、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三是加快品牌学校建设。学校品牌是学校特色、学校文化、学校品味、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和社会认可的集中体现。在多元化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取得突破进展基础上,紧紧抓住我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的有利时机,继续深入探索名校辐射带动、多元化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新途径,立足我区实际,做好新建学校的品牌定位与布局规划。原有品牌学校要做好品牌的维护与创新,不断扩大品牌张力,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带动优质教育资源增长。其他学校要树立“创特色、树品牌”意识,找准发展定位,在常规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特色,在特色中求品牌。加强对纬二路小学育晖分校和泉景中学小学部的管理与指导,督促经五路小学万达分校和育英中学领秀城分校建设,高标准配备师资与设备,力争今年9月开学。通过品牌学校扩张、输出管理、嫁接新校等形式,力争打造一批新的品牌学校,形成我区新的优质教育资源增长点。同时,要科学规划、充分发挥现有校舍场地和教学设备的作用,管好用好各类专用室,狠抓学校常规管理和规范化建设,使现有设备发挥最大效益。

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进一步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教育教学工作要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深刻理解总理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通过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整体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1.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有效德育”研究。一是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结合贯彻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和《省义务教育实施条例》,以“首席班主任工作室”为引领,创建不同层次的班主任学研共同体,培养学研型班主任团队。通过评选第三批首席班主任和十佳班主任,总结推广首席班主任工作经验,带动德育队伍发展。二是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实施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做好科学发展观教育“三进”工作,制定适合我区实际的中小学德育实施细则,增强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三是以全国第三届主题班(队)会大赛为契机,广泛开展“责任、义务”主题班会活动,做好学生人生规划指导工作。四是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为抓手,开展中小学班际诗文诵读比赛和“我心中的班主任”征文比赛,增强班主任职业幸福感,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五是充分发挥区素质教育基地和校外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纲要》颁布为契机,以教育部关工委家长学校教育实验区工作为抓手,建立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发挥各级关工委作用,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深化现代家庭教育工作研究,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努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同步同向同力。

2.坚持质量立教,深化“有效课堂”研究。一是以承办全国整改委基地会议为抓手,推动教育整体工作。今年九月,整改委第十五届实验基地会议将在我区召开。围绕“内涵发展、优质均衡——校长价值领导力的实践研究”主题,有关科室要全面总结提炼实施素质教育的成功经验,精心筹划、办好会议,展示优质教育形象;各校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二是聚焦有效课堂,深化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引导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形成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为主线的学校管理机制和浓厚研究氛围,以特色课堂凸显学校办学特色。各校要结合实际,制定内容详细、操作性强、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研究健康发展的措施和办法,确保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模式展评和推广活动,完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体系,建立课堂开放机制,省、市教学示范校将设立课堂教学开放周,促进各校共同进步。三是做实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深入开展基于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主题教研活动,改进记录方式,举行校本教研展示研讨活动,推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在农村学校开展双周教研活动﹙每月双周周四、周五下午为农村教师联校教研时间﹚,教研室和教育办要及时跟进,真正让教研落到实处。继续做好“对口帮扶”“学术支教”等工作,通过网络教研资源共享机制,使优质教学资源向薄弱学校辐射。四是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主要领导要深入一线,参与并引领教学工作;分管领导要精于业务,严格把好备、上、批、辅、测各个环节。继续落实“三跟进”制度,保证三级课程体系的深入实施,加强毕业班工作,强化质量意识,通过毕业班工作会、分层调度会等调控好初三和初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增强备考针对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坚持科研引领,提高教科研工作效益。一是做好“十一五”课题结题筹备工作。充分发挥群落机制作用,指导做好过程性资料梳理、成果提炼工作。二是做好“识读写”课题深化与拓展的调研工作。召开识读写课题成果推广会,推广已有经验与成果,结合第二届“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做好课题深化的选题和课题方案论证工作。三是加强学生指导中心建设。成立由德育、科研、教学等干部教师组成的指导团队,研究各学段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组织有针对性的现场培训,探索更有效的途径与方法,真正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服务。

4.坚持规范办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继续抓好“五个规范”落实,坚决纠正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严格考试管理,不得随意提升考试难度、增加考试次数,作业要统筹管理和总量控制,实行课业负担公示、监测制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管理,严格公用经费支出,严格实行政府采购,坚持勤俭节约办学,控制能源消耗,控制校园建设标准,严禁学校举债办学或在银行拆借资金搞建设,规范管理施工程序,保证教育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对规范办学情况的随机督导,建立全方位、经常化的督查机制和公示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并将其作为年度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和行风评议的重要依据。二是积极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城区校本课程研发深度,加快推进农村校本课程建设,充分挖掘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样化、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各类选修课程,完善学校特色课程群。三是以迎接省体育卫生专项督导为契机,大力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切实开好音乐、体育、美术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进一步挖掘传统体育活动内容,开发集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的局面;创新各级运动会内容和形式,召开区中小学生运动会;组织参加市校园足球联赛,配合做好全国校园足球联赛经验交流现场会的筹备工作。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认真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大力加强学校食堂和饮用水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机制,加强预防传染病宣传教育,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四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迎接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承办省电脑机器人大赛为重点,以赛促训,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以承办全国少儿歌曲试点推广活动音乐会和迎接小学合唱节为重点,广泛开展优秀少儿歌曲推广活动,组织开展中小学合唱节比赛,提高全区青少年演唱水平。以市、区首届京剧进校园展示活动为重点,将京剧进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文化传承研究和学校特色打造结合起来,在推进京剧进校园活动上实现新的突破。以承办小学“三模一电”比赛和组织参加全国第十五届少儿书画大赛为契机,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水平。

三、以提升人力资源竞争力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人力资源竞争力是基于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而形成的特有竞争能力。要以提升干部价值领导力和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为重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教师队伍为目标,不断提高学校人力资源竞争力,为教育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1.坚持不断创新领导干部培训模式。通过校长高端培训、问题引路、实地支招、强化实践、专题研讨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创新培训载体,不断研究完善“基于问题”和“任务驱动型”培训模式。以名校长工作室为培养基地,通过校长论坛、结对指导、校长办学思想研讨会等方式,为校长成长搭建平台。重点开展学校管理诊断研讨,邀请专家走进学校,以案例学校为咨询对象,以学校真实的教育背景和教育问题为出发点,在案例诊断中提升校长解决学校问题的实际能力。加大对学校中层干部的培训和交流力度,注重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

2.坚持不断深化学校干部管理体制改革。以干部管理权限适度下放、逐步实现事业单位干部动态管理为目标,推行学校中层干部竞聘机制,进一步推动干部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根据《省全日制中小学职业中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核定学校中层干部职数,并全部实行竞争上岗。各校要按照《区中小学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实施意见》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实施工作,激励干部自我提升和发展。

3.坚持不断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一是大力加强师德建设。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规范普通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若干意见》,突出爱与责任这个核心,把实践证明可行、管用的做法制度化,逐步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培养培训、资格准入、职务聘任和绩效考核等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形成长效机制。要广泛开展师德先进创建与评选活动,通过征集区教师誓词活动,举办“爱与责任铸师魂”为主题师德报告比赛等,树立推广优秀师德典型,教师节隆重表彰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行为,把禁止在职教师有偿补习纳入教师考核、绩效工资和学校聘用合同管理。对从事各种有偿补习活动或者动员、组织学生接受有偿补习的在职教师,在年度考核中定为不合格等次,情节严重者予以解聘;对出现较多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习的学校,追究学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二是以深化教师评聘制度改革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行教育系统事业单位等级岗位竞聘工作,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建立完善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三是扎实推进学研共同体建设。组织进行学研共同体调研活动,召开阶段性研讨会,总结推广共同体建设经验和研究成果,评选第二批区级学研共同体,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四是建立完善订单式培训模式。强化名师培养力度,建立骨干教师培养长效机制,探寻新教师培训有效模式,总结推广第三批首席教师经验,做好第四批首席教师和首批新秀教师、能手教师、风格教师的推荐评定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班、教师信息技术专题研修班、暑期初中第二期远程研修的管理,分学科、分年龄、分层次培训农村教师,继续开展“送训下乡”“送课下乡”和农村骨干教师进名校的“两送一进”活动,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及组织开展校本课程和社团活动的能力。

4.深入实施教师健康工程。以市“教师健康工程”表彰和市、区教职工运动会召开为契机,结合“三、八”节纪念活动,建立教师业余爱好协会和兴趣小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健身活动,对区“教师健康工程”先进单位进行表彰,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

四、以教育评价制度改革为保障,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发展”应当成为教育评价的核心思想,评价要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2011年,我区在发展性评价试点基础上,启动并完成了办学效能评价,从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三个维度建立起凸显基础性、发展性、整体性特点的效能评价制度,既较为全面、科学地评价了各类学校的办学效能,也为2012年评价工作奠定了基础,成为进一步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突破口。

1.加快办学效能评价机制改革。以迎接省教育示范区复查和省、市教育工作专项督导为契机,全面推动教育基本现代化建设进程。一是进一步调整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效能评价指标和计分办法,修改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的评价标准,使办学效能评价更具针对性、适应性,逐步建立各类学校办学效能评价机制。二是重视效能评价量化结果的定性分析,使办学效能量性评价成为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丰富发展内涵、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持续提升办学质量的内在动力,使效能评价成为激活学校的“试金石”。三是以“区域内学校自主发展性督导评价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试点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研究,促进各类教育在内涵发展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

2.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进一步巩固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制度,严格控制择校,严格控制班数和班额,完善学籍管理系统,确保适龄儿童依法按时入学。深入开展创建省、市规范化学校活动,提高城乡学校规范化办学水平。加强中学随班就读中心校资源教室建设,进一步巩固完善中小衔接工作;开展区特教论文和随班就读优质课评选活动,以教育部“医教结合”实验基地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管理和师资培训,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和“汉藏一家亲”活动,进一步提高西藏中学管理水平,促进民族教育稳步发展。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依法保障外来务工就业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迎接省市职业教育专项督导为契机,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强化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大力提升职业教育服务水平;把德育工作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作为长期奋斗目标,加强常规管理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专业课教师的机制,落实专业教师每2年有2个月到企业或服务一线实践的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力争“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针对市场和社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完善专业管理,以国防教育、商务管理、钳工、汽车维修等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强与中国重汽集团、金万通汽车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合作,逐步推进“订单式培养”的联合办学模式,增设“重汽班”和“金万通班”。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新增汽车装具美容专业,实现四大专业新的提升和发展。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突出课程、教材与岗位标准的紧密衔接,国防教育专业增设散打和战术训练课程。加强实训室建设,新建电脑动漫制作技术和电子商务两个实训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的实践操作水平。建立学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加强学生技能考核,为学生持证上岗提供便利条件。加强与社区的沟通,积极承担社区居民再就业培训任务。

4.加强学前教育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市教育局《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意见的通知》要求,大力推进专项督导评估、园长和教师队伍建设。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宗旨,开展省、市十佳幼儿园园本课程和卫生保健课题研究交流活动,进一步提升办园水平。加强对民办园的监管力度和业务指导,规范课程管理,促进幼儿整体素质提高。落实各项安全工作制度,指导幼儿园加大安全设施投入,确保幼儿安全。

5.推进社区教育工作。实施“社区教育百千万工程”(百所学校向社会开放,千名志愿者社区行,万户家庭网上学),建立区社区教育网站,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社区教育,拓展社区教育途径,实现“居民足不出户、网上学习自选”。依托我区职业学校资源,开展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在职职工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校居联手”工作,大力推进全区国办学校、民办学校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开展社会公益性家庭教育活动,在全区推广“放心吧”服务品牌。充分调动关工委老同志积极性,使其在居住的社区承担起向居民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责任。严格民办学校的审批和监管,进一步规范文化辅导类培训学校的办学秩序。促进社区教育规范化管理。

6.加强学校党建和民主管理。认真总结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经验,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健全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以学习实践活动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工作专题培训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发展年”活动,努力破解党建工作难题。扎实推进“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对申报立项的党建品牌加大培育力度,特别是对创新性强、影响力大、作用突出的典型,进行深度挖掘,提升层次。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推行党务公开,将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师教育培训规划,同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结合起来。加大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力度,深化教代会制度建设,重点加强农村学校的民主管理,年底对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评比,推进民主管理工作均衡发展。

7.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一是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继续强化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学校安全技防设施和安全制度、安全档案和标识建设,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召开全区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现场会,广泛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二是大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积极参与“法制”创建工作,完成“五五”普法总结验收。开展学校章程修订工作,召开法制教育培训会,丰富廉政文化进校园内容和形式,深入推进节约型、环保型学校建设,继续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三是积极倡导和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融洽的干群、师生和家校关系,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篇6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围绕教体局72字工作要求,聚焦“两个人”(教师和学生),办好“两件事”(教和学),深化“教材、训练题、教法、学法”四个研究,明确教育质量核心地位、教学中心地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党建引领,促进德育工作

1、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

强化思想武装,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广大干部师生头脑。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开展“党员幸福领航”、“我来讲党课”活动,党员要争做敬业爱岗的典范、教书育人的楷模,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学校全面和谐发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提供坚强的思想、组织保障。扎实开展“”等常规组织生活,丰富党建载体,创建党建品牌,创新党建突破项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严肃党规党纪,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抓好党的全面建设。坚定不移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树立教育系统良好形象。

2、加强师德教育工作。

一是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2018年修订)》、《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法律法规,切实把师德建设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二是强化师德培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师德教育纳入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定期对全校教师开展师德专题培训。三是完善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师德建设取得时效。五是注重师德典型培养,营造良好的文明校风。

3、抓好少先队德育工作。

继续推进分批入队试点工作。加强小干部队伍建设。进行大队委换届选举,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定期召开少先队大队委会议,实现并提升少先队自主管理的水平。加强阵地建设。设立“红领巾”广播站,和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充分利用好少先队活动室,召开每月的大队委会议,处理少先队事务,为学校少先队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提供保障。设立中队角,建设中队角,对中队文化进行评比,加强阵地建设。抓好思想建设。开展“晒家风、传家训”活动,落实每周一课时的少先队活动课,利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开展相关活动,对队员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好建队日活动,做好少先队教育暨红领巾课程。抓好活动建设。开展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系列活动、“小手拉大手”系列活动、“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手拉手同成长结对”活动、“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活动等。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活动。七一建党日、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观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等活动,对队员进行红色教育。利用宪法日、公祭日、普法日等,开展一系列活动,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提升队员爱国热情。完成学校党组织布置和本地团委、教育部门、上级少工委安排的其他工作。

(二)强化教学管理,突出教学实效

1、全面落实《规范》,提高教育质量。

落实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开设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时和课程。严格遵守小学生作息时间,不加班加点。把《规范》中严令禁止的条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定期与抽查相结合,对各班级贯彻《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把监督检查情况纳入考核,作为评优选模的依据。完善制度,强化课程规范实施与管理。构建“校长负总责,抓全盘——业务校长搞协调,抓块面——教导处、体卫艺、级部分工负责,抓落实——教研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具体实施,抓规范”的全员分级管理、分工落实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行精细化管理,初步构建我校特色的制度框架体系。严格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结合教体局教育教学工作会议要求,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自觉规范办学行为,做到有法必依,依法施教。提倡教师布置活动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语文、数学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其他学科不留书面作业。各学科教师把自己所布置的作业报班主任,班主任统一协调并严控作业总量,级部主任审批后方可布置。老师要设计出形式多样,内容适合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作业。如果作业设计不合格,班主任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进行修改直至合格为止。教导处将对学生作业情况和落实素质教育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对于作业量过多,引起反响的将视其程度按教学事故处理。

2、加强教研管理,提高教研水平。

持之以恒抓实五环跟进校本教研活动。以课例研究为切入点,将五个紧密联系的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群体观先行课”、“群体议先行课”、“群体观跟进课”“群体议跟进课”融为一体,让教师在活动中得到专业发展与提高。几年来,学校“咬定青山不放松”始终如一坚持这一做法,“五环跟进”已经扎根附小,使校本研修更规范化、制度化、生动化、常态化,在培养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

常态实效开展教学活动。提前安排、严密组织教师进行骨干教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课堂教学评估、教师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测试讲评等校本教研活动,引领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效益。

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课题研究。要求全体教师人人提出教学真问题,在教研组研讨的基础上,确立研究课题,制定方案,人人参与,撰写教科研论文,学期末进行教科研成果鉴定。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按一定权重纳入考核,作为评优选模的重要依据。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全体教师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课程意识,采用“平时检查与随堂听课相结合”的办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努力做到“开齐、开足、上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与考核,坚持每月、每周考核检查制度。加强级部与学科组建设。召开级部例会、兼职教研员会议等,统筹规划、细致部署各项工作。持之以恒抓好五环跟进校本研修、学科大教研、学科组每周教研等各项常规教学与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重视学生的学习常规训练与检查,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反馈矫正。特别是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作业布置量适当,质要高,难易搭配,提倡分层布置作业,从低中年级起就要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坚持每天做1—2道开放题,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作业的批改要做到及时,认真、细致、规范,并及时分析反思,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组织阶段性质量分析会、测试讲评课研讨,找准存在问题,商讨得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重视计划与总结,加强经验分享,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学期初撰写教学计划,整体把握教学内容,熟悉知识脉络,宏观把握以微观调控。学期末撰写工作总结,梳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得与失,并思考具体可行的改进措施,以对后期工作提供参考价值。

4、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和美育工作。

带领老师认真学习体卫艺科下发的《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规范音乐、体育、美术、健康教育常规管理工作指导意见》,按规范,按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按照要求组织好音体美三科每周的听评课活动,教师精心准备,实讲真评,通过听评课活动切实提高老师们的教学水平。

认真组织好学校大课间活动,做好课外活动的管理组织,认真组织落实本学期校内各项竞赛活动,开展好美术组的儿童画、组织好音乐组的合唱队和舞蹈队,积极筹备,迎接上级各类艺术展演、展评等活动,提前谋划,科学组织全校学生体质检测活动,并公示。

刻苦训练,积极备赛。组建多个项目的训练队,田径队、羽毛球、跳绳、极限飞盘、乒乓球、武术、排球、足球等,加强队员的科学选材和常规管理。保证每周的训练时间,协调好学校领导和班主任,保证训练正常进行。保证美术组的儿童画和音乐组的舞蹈队、合唱队的时间和效率。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为重点,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强化校园卫生常规管理,加强对学生个人卫生、校园环境卫生的教育与管理,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重视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以加强宣传、积极预防为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做好校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管理,防止水源污染造成疫病传播,组织学生进行视力检测与体检工作。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市教育教学工作基本规程》《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等,提升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强化校本教研培训。持续开展教师帮扶结对活动。以学年为单位,针对老、中、青三类教师提出不同的努力目标,分别签订实施目标责任书,抓好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帮扶活动”。加强教师基本功培训,全面提高教师各项技能。

3、深入开展课题研究。要求全体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情况,人人提出教学真问题,积极参加上级课题申报,并扎实开展研究。学期末,学校将进行教科研成果鉴定,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按一定权重纳入考核,作为评优选模的重要依据。

4、组织参加业务学习,实现人人享有外出学习培训机会的目标。重视远程研修,加大了研修考核力度,调动教师的研修积极性。

5、以活动促提高。举行全体教师课堂教学观摩、五环跟进校本研修、新老教师结对帮扶、课堂教学评估、教学基本功比赛、小课题评选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以促进教师主动学习、专业发展快速提高,做一名学习型、科研型、智慧型的教师。

(四)加强班主任工作,增强班主任责任意识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班级活动的组织者,是学校与班级、学校与家长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学年初学校将竞聘一批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甘于奉献的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颁发聘书,签订目标责任书,增强班主任责任意识。每学期将召开至少2次班主任培训会,借助省教师远程研修平台,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和常规管理培训。

重点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课题研究。以“五育”并举、教体局学生层面“18”字为目标,学校《四字歌谣》为抓手,主题班会为主阵地,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人人会背《小学生守则》并熟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好《小学一年级入学规范教育》德育校本课程,培养一批优秀学生干部,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要加强与科任老师的交流沟通,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做好每学期的家访工作。加强生命安全和疫情防控教育,做好班级环境卫生工作,切实履行学校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各项要求。

(五)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1、建章立制,明确责任。制定科学规范的安全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管理,用制度落实行动。积极落实“一岗双责”。学年初,校长要分别与分工校长、处室、教职工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抓好校门口值班和楼层值班。加强门卫管理,提高“三防”建设水平。

2、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安监室要加强楼层巡视,对发现的问题,通过微信群及时反馈班主任。对于共性问题,要通过小广播、电子屏、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引起广大师生的注意。每周班队会有主题,有上周工作回顾分析,有下周工作安排,有工作措施方法,过程性材料齐全。积极聘请法治教育副校长、辅导员来学校作报告,用生动事例教育学生。省安全教育平台注册率,完成率确保分别达到100%,主题教育要突出成效。防震减灾日,安监室要组织全校疏散演练,做到迅速有序。消防安全教育日,通过观看视频、展板等形式展现火灾案例,学生做好手抄报和观后感。交通安全教育日,对校车责任人、司机、随车管理人、全体乘车学生、部分家长代表召开一次专项培训会,明确各自职责,提出严格要求。防溺水教育,进入汛期前后,安监室要及时发放致学生及家长的一封信,班主任每次放学、周末放学,防溺水要成为常规教育内容。严防校园欺凌事件,安监室要通过走访、问卷等调查形式,及时了解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化解矛盾,疏通心理,严查携带刀枪管制等危险玩具进入校园。

3、隐患排查,严谨细致。安监室要配合其他科室每学期初、期中、期末对校舍,消防器材、室外体育器材、教室多媒体、电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分别检查一次,对检查出的安全隐患逐一登记造册,做好台帐,并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时排除安全隐患,形成完整的检查记录和总结。

4、安全演练,一丝不苟。按照上级要求及时认真组织好每一次安全演练,提前有预案,过程抓落实,事后有反思,切实保证演练效果。

(六)强化总务后勤服务功能。

1、积极组织后勤人员参加学习,不断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做好服务育人工作,认真执行上级颁布及学校制定的有关总务工作制度。

2、加强财务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将各项收支出纳入预算,按照市财政局统一安排做好收支预算,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收支,年末核对全年收支实际数据,根据预算进行数据增减,做好年终决算,有计划的使用教育经费,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3、校园美化工作。加强对校园内环境的清理,对花草树木的栽培与管理,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和育人环境,通过环境育人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4、校产管理。对学校新增的财产进行登记、造册,强化财产管理,使学校财产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明细化,专业化,严防学校财产的流失。加强对低值易耗物品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发放登记手续。如笔芯、复印纸张、油墨、办公用品等。加强节水、节电教育,同时加强巡查管理力度,对师生中出现的浪费现象进行批评教育,对水电设备出现的问题及时维修。规范物品采购的流程。各处室因工作需要的物品先向分管领导申请,交总务处汇总,然后由校长审核,再由总务处具体购置,并做好入账记录。负责指导学校公共财产、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和调配,提高校产的利用率。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篇7

一、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1.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学习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教育系统的紧迫任务。要以我省被国家确定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结合《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完善《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区“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未来五至十年教育发展指导思想与战略主题,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方法,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长远考虑、整体统筹,在建立体制、完善机制、量化标准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增强工作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和创造性,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稳妥推进、逐步实施,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建立城乡一体化教育发展机制。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加快三类学校建设,优化中小学布局,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大投入,完成2011年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学校加固任务、“211工程”试点学校改厕任务;完成区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一期工程建设;协调做好鲁能领秀城、伟东新都、万达广场、万象城、九曲片区等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完成七贤中学、陡沟小学、纬三路小学、育明小学等学校异地新建或改扩建,不断打造优质教育新的增长点;

3.启动“区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工作。为适应区教育发展与改革需要,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研究型队伍和专家团队,进行区域教育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策略的研究论证工作,追踪和分析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区教育改革和发展重大决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咨询服务。当前主要针对部分中小学超编缺员、“入园难”等问题,通过深入广泛调研和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4.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以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为重点,以迎接省市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和省教育示范区复查为契机,有效推进均衡发展、内涵发展。上半年,制订下发《市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方案》,下半年,启动教育基本现代化学校督导评估工作,拟用两年时间,完成对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基本现代化工作的督导评估。各中小学、幼儿园要认真学习研究督导评估方案,按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着力推动环境优化、内涵发展、质量提升,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三办学校要继续围绕“城乡一体,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以规范管理、优化环境、创建特色、提升内涵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社教办、教师培训中心、素质教育基地要以2011年度科学发展目标管理考核为抓手,围绕落实区教育规划纲要,切实履行本单位职责,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能。电化教育工作要以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为重点,统筹规划区教育信息资源,健全数字化教育管理平台,逐步打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快“三办”学校多媒体教室建设,更新升级城区学校多媒体设备,完善校园网建设,实现全区班班通;加强学校实验室建设管理,通过开展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组织第六届中小学班级主页大赛和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评比、召开全区数字化校园建设现场会等形式,提高全区中小学教师及电教人员的应用水平。

二、坚持内涵发展,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5.突出全员育人,深化“有效德育”研究。一是实施全过程德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区中小学德育实施细则》,强化全程育人意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整合所有学科所蕴含的德育资源,激活教学过程生成性德育资源,把德育贯穿于育人各个环节,全面关注与教师日常教育行为相关的环节,解决“德育与教学两张皮”问题。二是实施全员德育。继续推行全员育人导师制,拓宽德育培训层面,强化全员育人意识,逐步建立全员德育培训模式,改变德育只依靠班主任、教育处或只依靠班(队)会和学生活动的局面;充分发挥“首席班主任”引领辐射作用,以“首班工作室”为平台,以“区第二届班主任技能大赛”和“全国第四届主题班(团)队会大赛”为抓手,以赛促训,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育人能力。三是实施全方位德育。丰富德育活动内涵,强化全方位育人意识,以重大节庆日为抓手,以德育常规和创新活动为载体,加大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力度,着力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强化学生德育实践,健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的服务、认证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批德育品牌项目,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四是深化学生综合评价机制改革。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设,充分发挥课改先进学校示范带头作用,把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内容纳入效能评价范围,评估结果作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创建、课程改革先进学校评比和市优秀班主任、市先进班集体、指标生等名额分配的重要依据,下半年召开学生行为规范建设活动现场会。五是丰富和拓展社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关工委作用,深化“三位一体”工作,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建设,不断充实家庭教育师资队伍,通过开展“家长学校系列教材专题培训”、结集印发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和举行亲子训练营等形式,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加强三办学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家委会建设,增大区校两级家长学校的培训指导力度;充分发挥区素质教育基地和校外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6.突出学生体验,深化“有效课堂”研究。“有效课堂”研究要突破教学技术和教学效率层面,重心转向学生,高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一是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强化校长是学校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实行“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二是深化有效课堂研究,突出学生“学习力”发展。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关键环节,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研究”,实施主体性教学,以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与发展为突破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学好、会学而设计课堂。要组织教师开展现代化教育教学思想和先进理念的学习研究,进行学生“学习力”研究,促进课堂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三是进一步深化校本教研制度,以教研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以学生“学习力”的发展为主题,扎实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四是继续做好毕业班工作。要加强对毕业年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指导,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使学生始终以健康的心态、坚定的信心、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五是充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指导做好“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工作。完成“十一五”课题结题及“十二五”课题设计立项工作,扎实推进学研共同体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进行大语文教育背景下“十二五”课题研究,面向“三办”深入开展“识读写”课题成果辐射推广工作,扎实推进学研共同体研究,完成市级规划立项课题“区域性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继续做好个体辅导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研究。

三、坚持德能同建,打造专业化干部教师队伍

7.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使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完善教师师德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严禁在职教师从事各种有偿补习活动或者动员、组织学生接受有偿补习。广泛开展师德先进创建评选活动,举办师德演讲比赛,树立推广优秀师德典型,教师节隆重表彰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引领师德水平的提升。

8.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继续强化校长“经营学校”的四个意识(成本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社会整合意识),以全员全方位提升校长价值领导力为重点,创新干部队伍培训机制,通过集中培训、名师结对、管理诊断、专题项目研究室等多种形式分层培训,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价值领导力和执行力。做好第10期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第7期小学校长提高培训班研修工作,开展农村校长专题培训,着力提高三办学校领导干部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校长队伍管理机制,以“名校长工作室”为引领,优化校长队伍建设制度环境,构建富有特色的开放、多元、互动的校长培训模式,努力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先进理念、依法办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校长队伍,逐步构建各类学校“张扬差异、各美其美”的办学格局。

9.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新苗教师、新秀教师、能手教师、首席教师、风格教师、功勋教师梯次建设模式为平台,拓宽各个年龄段教师专业发展通道,关注和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项目带动培养,使区域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有显著提升;改革教师培训方式,强化入职三年以内的新教师培训工作,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完善“双首席”名师培养机制,创新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进一步拓宽名师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渠道。

10.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做好2011年度新教师招录工作,加强教育人才储备库建设;完善支教支校制度,探索教师区域内流动,促进区域教育人力资源合理流动与均衡配置。

四、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1.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建立全区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严格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难度,加强作业统筹管理和总量控制,坚决纠正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加大对各种社会培训和补习机构、教辅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规范办学情况的随机督导,建立全方位、经常化督查机制和公示制度,并将其作为年度教育督导重要内容和行风评议重要依据。积极开展规范化学校创建活动,做好市规申报和省规复评工作,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带动全区中小学管理水平提升。

12.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为抓手,推进学校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课程建设、课程管理、课程实施及评价上走特色发展之路。进一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的建设及使用,充分发挥课改先进学校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加强城区校本课程研发深度,加快推进“三办”校本课程建设,充分挖掘和整合社会教育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多样化、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各类选修课程,完善学校特色课程群,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13.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加强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开齐开全音体美及综合实践课程。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进一步挖掘传统体育活动内容,积极开发集实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运动项目,组织参加市第五届青少年运动会暨第二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巩固“校校有特色、班班有活动、人人有项目”局面;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健全完善学生近视防治、健康体检、传染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各项机制,加强学校饮用水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健康和生命安全;丰富艺术教育内涵,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生书画大赛,举办首届农村中小学文化艺术节和展示活动,深入推进京剧进校园活动,不断提高艺术教育水平;以举办第26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加省市青少年电脑机器人大赛和承办小学“三模一电”比赛为重点,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力发展、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学生社团建设和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质量水平。

14.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进一步开拓教育对外交流渠道,扩大国外友好学校规模,提高友好学校交流水平。继续做好外宾及港澳台来宾的来访与接待工作,加强对接受外国学生资格学校的指导和管理。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推进各类学校与国(境)外学校开展学校、教师和学生间多层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学习的能力,以及国际交往能力与竞争能力。

五、统筹各项工作,推动各类教育和谐发展

15.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各级学前教育工作精神,协调召开全区托幼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落实各级政府发展学前教育的要求,做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实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搞好公办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年内新建、扩建10所幼儿园,“十二五”期间实现每个街道至少拥有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做好幼儿园秋季招生工作,不断满足群众就近入园需求;制定幼儿园提升计划,加强队伍培训,开展省市级示范园达标升类活动,不断提高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继续做好幼儿园安全工作,加强对民办园监管力度,规范办园行为。

16.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扎实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城小学生杂费减免和农村中小学生“一免一补”政策,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助学金”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阳光助学金”发放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制度,严格控制择校,严格控制班数和班额,确保适龄儿童依法按时就近入学,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籍管理水平,严格控制辍学。加强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工作,深入开展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工作,加强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拓宽“汉藏心手相连”活动渠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打造民族教育品牌学校。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对全区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研,关注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状况。

17.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内涵。一是做好新实训基地建设和设施配备工作,为创建省、市级专业实训基地奠定基础;以省、市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学生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专业课教师机制,注重“双师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为教师继续教育、职业培训创造条件。三是进一步推进“订单式培养”联合办学模式,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技能竞赛,加强与区内外普教、职教、社区的联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承担好下岗职工和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任务。四是广开渠道,做好今年招生及就业工作,加强学校与企业间联系与合作,在保证学生就业率基础上提高就业层次,力争招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18.大力发展社区教育。继续深入实施“社区教育百千万工程”,逐步完善社区教育学院和街道办事处社区教育中心学校建设,开办“社区教育大课堂”,推动数字化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推进“校居联手”工作,推广“放心吧”服务品牌,拓展和提升社区教育服务功能;加强社区教育各类培训,积极承担开展家庭教育培训的责任,提升社区教育功能。严格民办学校审批和监管,规范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办学行为,推进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分等定级评估,引导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开展非营利性的社会培训,发挥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作用。

19.加强党建工作和反腐倡廉建设。以纪念建党90周年活动为重点,一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继续实施“双诺、双述、双评”制度,广泛开展“岗位奉献”和“服务群众”活动,提高党员履岗能力;建立党员联系群众制度,以党员结对子、帮困助学等活动为抓手,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七一”前推荐评选优秀先锋党员。二是继续抓好“党建品牌”创建活动。各党(总)支部对已经申报立项的党建品牌要加大培育力度,特别是对创新性强、影响力大、作用突出的典型,要进行深度挖掘,提升层次;尚未进行申报立项的党(总)支部要结合学校发展和党员教职工思想实际,集思广益,找准切入点,尽快确立具有一定影响力、感召力的支部党建品牌。局党委将对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实行考核评价、动态管理机制,打造富有特色和推广价值的基层党建品牌。三是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内容和形式,将反腐倡廉教育列入干部教师教育培训规划,同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结合起来。四是加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力度,深化教代会制度建设,重点加强“三办”学校民主管理,年底对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评比,推进民主管理工作均衡发展。

20.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工作。深化“校财局管”教育财务管理模式,继续做好“记帐制”学校试点工作。加强教育经费年度预、决算,强化预算的编报、执行和监督,规范经费支出和项目管理,有针对性的开展内部检查,从源头上避免违规操作,统筹规划使用好教育经费。严格执行规范教育收费各项规定,加大对乱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实行一票否决制。继续做好领导干部离任、转任和例行审计工作,对2010年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进行专项检查,对学校重大事项和外出活动、经费支出与重大事项审批等相关费用使用情况开展调研性审计,继续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审批程序,坚持政府采购公开招标,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及资金支付管理,确保教育资金使用安全、规范、科学并发挥最大效益。

21.创建平安和谐校园。进一步强化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深入开展平安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长效常态管理和“三防”建设,定期开展校园安全隐患专项检查,完善学校安全制度、安全档案和标识建设,加强应急知识宣传普及,广泛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避险能力,确保校园安全。大力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进节约型、环保型学校建设,积极倡导和培育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营造融洽干群、师生和家校关系,打造健康向上、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篇8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县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保障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南》等文件精神,修订完善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县中小学校。各中小学校在不违反上级有关要求及本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可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相应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县职教中心、全县幼儿园参照本办法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报县教研室备案后执行。

第二章课程管理

第三条编制学校课程建设整体方案,加强学校课程建设。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规范执行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

第四条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尤其要严格执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实验教学等《意见》,确保课程的规定课时。

第五条小学一年级设置过渡性活动课程,注重做好“幼小衔接”;初中一年级注重做好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的过渡及“小初衔接”。

第六条加强“五育”课程建设。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思政课教师“大练兵”主题活动,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丰富体育美育课程内涵,创新体育美育活动项目,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通过强化基础目标、整体融合推进、打造精品特色,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美育发展新局面。建设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劳动实践和社区志愿服务。

第七条统筹利用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校内各类教学设施的作用;广泛利用爱国主义、研学实践、劳动实践等教育基地以及校外各种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以及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课例、习题、教学研究案例在内的教学资源。

第八条严格规范教材使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明确规定的课程必须使用由教育部统一编写的教材,其它课程必须使用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内的教材。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第九条严格规范教辅材料选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教辅材料选用的要求选择教辅材料,所用教辅材料应控制内容容量以避免增加学生负担。严禁违反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违背自愿原则强制或变相强制学校或学生购买教辅材料,严禁不按规定代购以及从代购教辅材料中收取回扣等违规行为。

第三章教学管理

第十条明确管理责权。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学副校长、教学处(教科室)主任、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组长、科任教师分别对职责范围内的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学校校长是实施课程和教学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围绕学校的教学中心工作制定教学管理计划,有效组织协调,及时监测评估,把握学校教学和改革发展的方向。教学处(教科室)主任是学校教学、教育科研工作的具体管理者和组织者,具体负责学校教学常规工作的部署和安排,落实学校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的教学常规工作,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工作的实施计划和方案细则。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要充分调动学科人员的力量,扎实有序地开展好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及教研活动;科任教师要明确教学的各项责任和目标,认真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第十一条建立管理制度。科学研制教学常规、学校年度、学期教学计划、教学实践活动规范等规章制度与工作方案,形成校本教学管理规程汇编,明确工作职责和人员分工,使各项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学校每月召开不少于1次会议,专题研究教学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管好教师资源。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合理安排教师工作岗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任课教师的组合要优化并尽可能相对稳定。同时,要明确任课教师的责任目标和质量目标,加强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第十三条监控教学环节。学校要对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以及教师的各个教学环节定期(每月不少于1次)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所有检查需要有痕迹记录和评价,通过过程监控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第十四条总结教学经验。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和评价,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经验并加以推广。学校期末教学工作总结应及时提交县教研室。

第十五条建好教学档案。学校教学机构的管理人员要认真填写并妥善保管好各类教学档案。指导教师认真填写《教师专业成长手册》文本及电子版档案,让教师的教学档案成为规范教学工作和促进专业发展的有力佐证。

第四章教学计划

第十六条学校每学期初或提前制定教学计划,并于开学后两周内报县教研室备案。

第十七条学校教学计划由校委会研究制定,教学副校长把关,校长审核;教研组(年级组或备课组)教学计划由组内成员研究制定,教学主任把关,分管副校长审核;教师教学计划由个人制定,教研组长把关,教学主任审核。各类教学计划的把关、审核要有记录、有评价。

第十八条各类教学计划要统一格式(包括纸张、字体、字号、行距等),计划内容符合课标、教材要求,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校与学生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管理思路、层次,可操作、可检查;彰显学校、科室或个人工作任务特点。

第五章备课

第十九条教师备考前要深入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要结合本班学生实际,预设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发生的疑惑和困难,因材施教;要针对学生已有经验,遵循认知规律,开发、整合、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进行备课。

第二十条平行班较多的城区学校积极推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有具体要求,以改进学校备课现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十一条教师上课前要写好教案或教学设计,倡导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等新型课堂教学设计。

第二十二条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学校可以有不同的备课要求。原则上教案必须手写,特别是青年教师;集体备课可采用电子教案。

第二十三条教案内容包括:课题、授课日期、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课型与教学方法、课时、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资源的利用、板书设计、课堂小结、练习与作业、教学反思。

第二十四条课型教案要求:新授课必须每课都要有常规教案;复习课(包括习题课)要有课题、教学目标、复习范围、重点和过程、总结、反思;讲评课(包括试卷、作业)要有课题、教学目标、讲评重点和过程;作文讲评课包括讲评目的、作文情况综述、针对性范文讲评,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实验课包括目的要求、实验器材准备、实验过程、结果分析、作业布置(写出实验报告)、反思。

第二十五条教师不得无教案上课,不用旧教案上课,不下载照搬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案上课,不能以在课本、资料上写评注圈点为由而不写教案。课件应根据实际需要运用,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不能不切实际滥用,不能用课件代替教案。

第二十六条学校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集体备课和个人教案进行检查,查后要有签字、有修改建议、有评价记载。

第六章上课

第二十七条教学思想。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体差异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基础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发挥各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十八条教材使用。教材是实施课程标准的基本载体。学校要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为教师处理教材、安排教学活动提供有力支持。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结合学校优势和社区资源,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第二十九条教学方法。教师应坚持“先备课后上课”和“先学后教”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式,善于运用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引导学生思考。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教师课前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第三十条教学行为

1.严格按课表上课,不得随意调课、停课、改上其他课或请他人代课,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禁止在课堂上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2.不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严禁课堂上抽烟、酒后上课;体育教师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注意着装打扮,自觉塑造师表形象。

3.严格学生管理,上课前检查学生出勤情况,上课时维持好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不得随意离开教学现场,杜绝上课时间教学现场无教师的现象发生。课堂内发生的问题,应以任课教师为主负责在课后处理,上课时教师不得随意把学生赶出教室。

4.认真落实《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耐心说服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挖苦、讽刺或侮辱学生。

第三十一条教学效果。学校应建立每日巡课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教案(教学设计)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有巡课记录。学校领导要经常随堂听课检查;教学处或教科室要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教研组要有目的的集中听课;各班级要详细登记《班务日志》,记载教师每天上课的情况,教学处每周要查阅核实《班务日志》。

第七章反思

第三十二条教学反思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教师要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反思必须基于课堂,课堂上真实发生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对提高自己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水平具有意义的教学事件。

第三十三条教师要明确反思对象,反思的对象包括自己的课、别人的课,可以是一节课、一个教学活动、一个教学片段、一个细节、甚至一句话。

第三十四条教师要发挥反思作用,积极创造再实践的机会,检验改进方案的可行性;经常翻阅自己的教学反思,将反思得到启示、体会、对策等转化为改进教学的措施和方法。

第三十五条倡导教师将教学反思、体会等在报刊上投稿。

第八章作业

第三十六条作业量。学校应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第三十七条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符合各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增强作业的层次性、探究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做到既有利于学生当天所学新知识的复习、巩固,又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难度适中,数量恰当,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提倡分层、分类布置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鼓励各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家务劳动任务。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

第三十八条作业书写

1.作业本规格应统一,封面上分别写明校名、班级和姓名。培养学生爱护作业本的良好习惯,保持作业本干净、平整、无卷角、无破损。

2.小学一二年级用铅笔,三年级开始用圆珠笔(黑色)或钢笔(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作业。每次作业笔色要统一,每次作业首行正中写上“课题”或“练习几”;每道习题抄写时首行缩进二字符,答题时首行缩进二字符写“答:”,然后写答题内容;作文的题目写在每张纸的第一行正中。作业上下左右留有边距,不超出作业本中的边线。两次作业间必须空两行,不能在教师批改的红字上作业。

3.作业书写工整,不写简化字,不写草体字。凡在田字格中书写的生字,必须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要求书写,一字一格,占位要正确。词语抄写空一格距离,字、词书写不超过五遍。标点符号占一格,其中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两个标点碰在一起占用一格。递等式每一等占一行,上下等号要对齐,做图题统一用铅笔及相关用具。英语作业用英语格式书写,用手写体字型。要求按字母的笔顺和在四线格中应占的位置书写。句子书写及标点符号书写规范。

4.批阅后的作业,有错误要及时纠正,改正时必须在横线左边写上“纠错”或“改正”字样,不得在教师批改过的原错题上涂改。教育学生养成落笔就正确的好习惯,不使用橡皮、修正液和修正纸。错误处用“□”圈起,不留半页纸。

第三十九条作业批阅

1.全面落实“精选、精炼、精讲、精评”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作业制度。

2.作业批阅及时、认真、细致,不错批、不漏批,字迹端正、清楚,提倡面批作业,不得让学生代批书面作业。

3.作业批阅要统一批改符号用红色笔进行批改,批改符号大小适中,不超出两格或两个四线格。

4.优秀作业要及时表扬、鼓励,对较差的作业应及时进行个别辅导,让其改正或重做。

5.小学一、二年级采用星级制,三年级以上采用等级制(优、良、中),特别好的可再加星予以鼓励,竞赛类作业评价采用百分制;批阅等次和日期要写在学生作业后两行,不准覆盖在学生作业上,第一行中间为等次,第二行右下方写日期。

第九章辅导

第四十条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适当补充知识起着主要作用,教师应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

第四十一条教师要在深入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增强学生自信心。辅导情况要有记录,记录包括辅导内容和效果,以便在复习和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四十二条建立特殊学生辅导档案,进行追踪辅导,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问题和挫折,用良好的心态对待学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第四十三条教师必须准时进行辅导,不准迟到早退,更不准中途离开教室。严禁教师占用自习课、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和节假日进行辅导,不在辅导时间讲授新课,不滥编滥发教学辅导资料,严禁搞有偿辅导和有偿家教。

第十章教学评价

第四十四条学生评价。认真做好学生发展综合评价,探索开展学生各年级学习情况全过程纵向评价、德智体美劳全要素横向评价,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第四十五条教师评价。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领导、同事、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第四十六条质量检测。建立教学质量检测制度,规范考试流程、严肃考纪考风,营造公正公平的考试环境。从严控制义务教育阶段校内统一考试次数,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1次,其他年级每学期不得超过2次;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

第四十七条质量分析。学校和教师应对教学质量检测进行科学分析,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反馈矫正日常教育教学的得失,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四十八条表彰奖励。建立教学奖励制度,对教学工作负责、教学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学习成绩优秀、进步显著或有专业特长的学生给予表彰。

第十一章教学研究

第四十九条教研活动。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学研究制度,每周以教研组或备课组、年级组、学科组为单位,至少开展1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以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和学法为重点,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等途径,探索形成适合本校师生发展需要的教学路径和学习方法。

第五十条课堂研讨。学校要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以备课、说课、观课、议课、同课异构、教学论坛、课例分析等,探索形成研究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上研究课、公开课,骨干教师要上观摩课、示范课,发挥引领和辐射的作用。

第五十一条纪律要求。教师应准时参加各类教研活动,不无故缺席,因故不能参加活动,应事先请假。在活动时,教师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努力形成争鸣、探究、团结的教研氛围。

第五十二条课题研究。学校要结合实际,引导教师针对教学问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教师要注重钻研教材和教法,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出发,寻找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选题展开研究,并及时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应用。

第五十三条各校要建立听评课制度。校长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副校长、教学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4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从教不满五年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

1.凡是学校或教研组组织的观摩课、公开课、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等,教研组长和所有无课教师必须参加听课和评课。

2.教师应积极欢迎其他教师听课,不得因有人听课而改变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更不能拒绝别人听课。

3.听课过程教师要认真记录,标明日期、授课人、班级、课题;有重点地记录下教学过程;撰写教学建议和总体评价意见。

4.严格按照评课程序进行评课,教师要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并认真作好评课记录。

5.认真检查教师校内外听课数量、听课记录情况、评课建议、总体评价意见等,并把检查结果纳入学期教师业务考核之中。

第五十四条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教师培养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积极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外出培训教师返校后必须进行二次培训。

第五十五条建立赛教赛课制度,高标准、高质量开展赛教赛课活动,推进形成学赶比超的教师队伍竞争机制,赛教赛课练兵促提升的骨干队伍培养机制,教育人才选用和储备机制,教师赛教赛课活动与职称评聘、评优树模、年度考核相挂钩机制,教师健康成长、展示风采和促进学校质量提升发展一体化推进的良性竞争机制,努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第十二章教学设备

第五十六条学校要管好用好教学设施设备;组织引导教师广泛制作教具,自制教具要有新意,能直接应用于教学,能入柜、入册,并长期保存与使用。

第五十七条学校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规定的实验内容,在每学年或学期开学前制定实验计划,安排实验课进度,准备所需要的仪器、材料、工具等,保证实验教学安排合理,科学有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100%。

第十三章督查指导

第五十八条学校要成立由校领导负责的教学常规工作督查小组,制定教学常规管理评价方案,每学期不少于2次对教学常规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考核量化。

第五十九条县教研室要通过教学视导、双常规检查等方式,指导和监督中小学校落实本管理办法。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篇9

2009—2010学年,是全面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着力健全和完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之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要围绕“立足全国、面向世界,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人本化、品牌化教育强区”的目标任务,进一步践行*教育精神,励精图治,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新学年的各项工作,全面实现新学年的工作目标,努力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区。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目标,按照“克难奋进,务实为民”的总要求,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深化课程改革为重点,以整体提高队伍素质为根本,以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为保障,进一步加强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公平,打造教育品牌,促进各类教育高位、均衡、优质、协调、可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

二、工作目标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0%;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创建市级优质幼儿园2所;

中小学食堂量化分级管理达100%;

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比例88.5%以上;

小学教师本科学历比例36%以上;

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79.5%以上;

高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97%以上、研究生比例14%以上;

新增市学科带头人10人以上;

积极试行体育和美术选修课制度,重视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确保男蓝、男排、田径、游泳、体操等项目全国领先优势;

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95%以上;

民办教育机构办学合格率95%;

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中社区教育培训基地达80%。

三、重点工作

(一)坚持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

一年来,各中小学以建设和谐校园为抓手,重视依法治校,加强民主建设,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抓住管理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补充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校务常规议题制度、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校务委员会制度等一整套切合实际的有校本特色的学校管理制度;二是以人为本,加强民主治校,各校都形成了多元的民主管理渠道和民主的运行程序,教职工积极参与民主管理,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层次。但从更高标准来看,还要强化政策法规意识,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调动师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校民主建设。因此新学年,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切实抓紧抓好,进一步依法治校、科学治校、民主治校,建设和谐校园,把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层次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1、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认真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依法办学、依法管理,严格执行“五严”规定,坚决杜绝违法违规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严格禁止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坚持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和质量观,按照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和质量监测制度。不以任何形式下达高(中)考升学指标,不以高(中)考升学率或考试成绩为标准进行排名和奖惩。各校不以任何形式宣传高(中)考成绩、升学率等情况,不得炒作“高(中)考状元”。

——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坚持“健康第一”,切实保证师生法定休息权利。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和8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每天不超过2课时,并严禁用来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和高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以内。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保证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和高中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严禁中小学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

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组织集体上课。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各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违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学校课表要上墙、上网公布,接受社会监督。高一年级必修课结束前,不得提前分科分班。

——严格规范考试和招生管理。要规范考试科目,从严控制考试次数。不组织小学、初中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小学每学期考试原则上不超过1次,科目不超过3门;初中每学期考试不得超过2次。严禁组织高中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统考、联考或月考。严格规范招生管理,不统计、公布考生个人或集体的高考成绩、名次、上线率等信息。

——严格制止义务教育办学中的违法行为。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严禁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各种名义设重点学校、分快慢班,已经举办的要清理取消。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得违规提前招生和举行任何形式的选拔性考试,不得以各种学科竞赛成绩、特长评级作为录取依据。

——规范有关社会办学机构的办学行为。社会办学机构不得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举办学科类竞赛活动。各中小学校不得将校舍、场地租借给社会办学机构办学,不得以任何名义举办或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文化课补习班。坚决制止有偿家教,禁止中小学教师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课。

——学校要规范学校内部管理,自觉纠正违规办学行为,形成依法办学、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真正把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各个环节。新学年开学后,各级教育部门将以执行“五严”为内容,加强督查。

2、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进一步重视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要以法规为指导,以实用为原则,对学校原有制度逐项进行分析和系统梳理,通过删、补、改、并,尽快形成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的,系统清晰、简洁有效、底线明确、适度弹性的学校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制度的管理与引导、自律与他律、保障员工利益和提供发展空间、保证基本工作质量和激励贡献创新等方面的相辅相成的功能。新建学校更要重视制度建设,有计划组织好制度制订和制度的落实工作,为学校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制度基础。但在制度建设过程中,既要克服制度可有可无的观念,也要避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层次不清,令人眼花缭乱的现象;既要杜绝单纯的“任务”思想,也要避免因学校负责人调整,成熟的制度不能保持适当稳定,而频繁变化的现象。

——进一步重视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基石。人本管理体现在学校管理中,人是目的,人是关键,人是主人,管理制度首先是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设立的,“有效的纪律是一种文化而非暴君”。因而在制度制定和执行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做到适度、适情,在不违反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要尽可能考虑教师工作性质、心理特点、特殊情况(如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努力做到以自律为主,以他律为辅,对教师不苛刻要求和不吹毛求疵。学校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中,既要考虑对教师赏罚分明,防止出现制度成一张废纸得不到落实的现象,也要给予教师工作环境和心理空间一定的“自由度”,特别是对违反制度的教师要给予将功补过的机会。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的需要,适时对各项制度进行评估、改进和完善。学校领导要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放平,变监督控制为协调服务,变单向指示、行政命令为双向交流、尊重商量;要本着“为了教师、依靠教师、帮助教师”的观念,根据学校发展的要求和队伍现状,在制度与人本之间把握合适的度,做到管理有据,管理有序,管理有情,管理有效,努力实现学校的文化管理。

——进一步重视制度落实。我们实施精致化管理,必须大力倡导“言必信、行必果”、有令必行、果敢负责的良好作风,必须致力于强化和提高每一位教职工,特别是各个管理层的执行力。制度是硬杠杠,执行是硬功夫,到位是硬道理。要坚持一手抓制度的完善,一手抓制度的落实,重视在管理过程中坚持按章办事,提高管理规范化的水平,真正使规章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干部要起表率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行动促进制度的落实。

3、加强学校民主管理

——确立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要提高学校管理效能,切实落实各项管理要求,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原则,充分尊重全体教职员工民主参与管

理的权利,发挥他们民主参与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学校既要把民主决策作为科学决策的保障,更要把民主决策的过程作为干群密切沟通的过程,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局面,为科学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必须经过全体教职工的讨论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审议,让制度成为学校所有成员的共同意志。

——把民主制度建设作为民主管理的重要前提。实施民主管理,要拓宽民主渠道,严格民主制度和规范民主运行程序。要不断完善重大决定的公开制度和重大决策的质询制度;要建立和完善从决策、过程管理到评价反馈的完整周密的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职能,尤其是工会主席要积极主动地发挥民主管理的作用。教代会是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教代会程序要规范、议题要明确、讨论要充分;教代会也是教职工“参政议政”、贡献智慧的重要场所,要积极引导,让教职工“知校情、议校事、参校政”,使大家思学校发展、谋学校发展、促学校发展。

——把责任感作为民主管理的基础。干部执行民主管理的意识、能力及效果既反映他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也反映他们的责任感。同样教职工能否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也是教职工是否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的反映。要引导广大教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加强学校管理,搞好教育教学,深化教育改革献计献策,正确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正确处理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关系,使其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参加者和实践者。让学校每一个人都能够认同集体,关键时刻能够理解并合力克服学校遇到的各种困难,把自己的命运和荣誉与学校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共同推进学校的发展。

——把校务公开作为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完善向党员教师、派、全体教职工、退离休教师定期通报学校工作、定期听取意见和重大事项征询意见建议的机制;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的作用,引导家长、社会积极参与学校管理;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并努力创造条件,发挥学生社团、学生组织的作用。本学年重点要完善校务公开的程序;完善校务公开的过程;完善校务公开的内容,让校务公开落到实处。

(二)建设学校文化,提升办学品位

一年来,通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学习、观摩、研讨、交流和学校层面的分析、总结、梳理,进一步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各中小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都能以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都能有意识、有计划地建设学校文化。但,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正确,功利思想较强,需要时作为“面子”做一下,平时就放下来,或者空闲时能意识到,忙碌时就想不到;教师的发动和参与还不够;多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还没有提炼成形;以核心价值理念来统领学校的重点工作、主要工作还远远不够;教育质量文化建设层次还不高。因此,新学年,要进一步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战略,进一步促进师生核心价值的认同,加快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加快学校品牌建设,促进*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1、继续实施学校文化建设战略

——凝炼学校的核心价值观念。价值观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赏什么、批判什么,主张什么、放弃什么,体现着不同的办学理念、不同的价值观。要总结、反思与研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总结学校办学传统,筛选学校发展的经验,反思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分析学校发展现状、学校所在社区背景、学校所具有的教育资源基础及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这是形成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要广泛开展研讨活动。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等基本问题,在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校价值观的大讨论。学校还可以组织由教育专家、社区代表、学生家长等人员参加的论证会,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会、恳谈会、研讨会、校园网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逐步形成共识。要加强学校价值观的研究。组织专门班子认真进行研究,学习、借鉴兄弟校的经验,借专家的智力,总结有效经验,科学概括出适合本校的核心价值观。

——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系统地诊断学校文化现状。组织全体师生员工认真学习、加深理解核心价值观念;以核心价值观为指导,系统反思或检讨学校流行的各种观念、颁布的各项制度、实施的各种活动(教育、教学、管理与一般交往)、提出的各项要求、举行的各种仪式等等,对学校文化现状进行诊断,肯定它们当中正确的、积极的和良好的东西,辨认他们当中不正确的、消极的和错误的东西;把反思、诊断的结果整理出来,帮助大家加深对学校文化现状的认识。

——通过完善和更新,把学校核心价值观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根据学校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及反思、检讨、诊断的结果,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式,更新教育教学和管理观念,革新学校的各项制度,变革教育、教学、管理和一般交往模式,明确新的更具教育意义的要求,完善学校的各种仪式。

——同心协力,持之以恒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建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赖于学校全体师生员工自觉的、艰苦的和长期的努力。要把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在学校工作之中,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办学中的一切行为,追求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高质量,培养各个层次的体现学校风格特色的高水平人才。

2、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在新课程的推进中,不断出现了新的问题,学校和教师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强化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学校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途径。要加强区校两级教师研修制度的建设,形成具有新质的教师阅读文化、教师反思文化、教师合作文化。

——建设教师阅读文化。要把教师阅读纳入区校两级研修计划,可以是“广泛性阅读”,也可以是“专题性阅读”;可以是“群体性阅读”,也可以是“个性化阅读”。把建设学习型学校与学校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教师在学习型组织中互动提升,提高学习力,让学习成为教职工的共同习惯,让读书成为教职工的生活方式,享受阅读的快乐,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要精心筹划,通过读书沙龙、演讲比赛、读后感评比等系列活动推动教师阅读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建设教师反思文化。教师通过教学前、中、后等环节的反思,可以使体验更加深刻。要引导教师增强反思意识,知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养成反思习惯,做到在教学活动中边实践、边反思。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要通过多种形式、多条途径,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与各学校要针对教师不同的成长阶段,提出不同的反思要求,以反思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和专业成长。对教学反思的管理要“人本化”,要结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学反思的内容重点可以不同,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检查和管理也可因人而异,以不让教师做无用功为原则,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发挥教学反思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建设教师合作文化。继续以学习型备课组(学科组)建设为重点建设教研文化。建设学科教研共同体,以学科为单位,以挖掘教材、改进课堂为重点研究教学;建设实验研究共同体,以课题组为单位,以发现问题、实验创新为重点促进教学;建设课程开发共同体,以课程门类分组,以整合课程、制订纲要为重点服务教学。要用校本管理的方法,加强备课组(学科组)自我层面的管理。按照学习型备课组(学科组)评比标准,选配业务能力强、威信高、有事业心、能起协调统率作用的组长,培育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目标和利益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充分发挥备课组(学科组)在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发展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作用。本学年评选*区第二届学习型备课组(学科组)。

3、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教育质量文化主要是指全体师生根据发展要求和学校的实际,对教育质量及如何追求质量建立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形成浓烈的质量文化氛围和行为准则,并落实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重视质量文化的价值认同。建设质量文化,价值认同是基础。要引导教师全面正确地理解教育质量的基本内涵,明确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教育质量。我们认为,教育质量首先应体现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包括思想品德、情感态度、认知水平、身体心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我们应当重视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这是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更要重视品德、身心等其他方面的发展,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

育质量应体现全体学生的发展。我们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达到统一的发展水平,但可以帮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应当重视智优学生的培养,更要重视学习困难学生的提高,要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发展。教育质量还应体现学生在学习全过程中的发展。教育质量反映在学生素质的提高上,既可以部分外显于“终端”,更多的则内隐于“过程”。它是由一个个有价值的教育“过程”,积累融汇形成教育“终端”的质量(这里的“终端”既可以是小学或中学的结束,也可以是一节课或一次教育活动的完成)。因此,我们既要着眼于教育“终端”的质量,更要着手于学习“过程”的质量,要关注学生在每一个教育活动、每一堂课中的发展。

——科学追求教育质量。教育质量是立校之本,是发展之源,是学校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当然,教育的高质量应当是全面的、健康的、可持续的高质量。我们强调规范办学,不是不要质量,而是对教育质量的更高追求。科学追求教育质量应当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主要目标。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的综合。素质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人的发展,学习力则是促进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创造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在教育过程中,影响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训练、行为的养成的根本因素是想不想学、会不会学、能不能排除困难坚持学。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就是解决“为什么而学”和“想不想学”的问题;改进教法、学法,就是解决“会不会学”的问题;培养健康的态度、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解决“能不能坚持学”的问题。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目标,就是使学生围绕理想信念逐渐成为自觉学习、科学学习和顽强有效学习的学习者。科学追求教育质量应当以课堂为主要阵地。一是学校教育主要是在课堂完成的,学生在校最多的时间是在课堂上,任何优秀学校获得最终成功也一定是在课堂上。二是课堂教学面临许多新问题需要加大力量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为课堂带来了从功能、结构,到内容、方法等全方位的变化,也为课堂教学带来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有效解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的提高。三是课堂效率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通过视导、交流、问卷等形式的调研,我们梳理出目前我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三全”“五优化”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各校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科学追求教育质量应当以教师发展为根本保证。学校的所有教育活动基本上都是由教师组织实施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知识储备、情感态度、能力方法等都对教育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育活动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提高,这些都要求教师要加强学习、善于研究、积极实践,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学校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环境,只有教师得到持续、长足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校教育质量持续稳步提升。

——有效监控和评价教育质量。一要进一步明确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必要性。任何工作都有质量要求,教育作为促进人发展的一项特殊工作也不例外,而且应有更高的质量要求,更需要监控与评价。由于教育质量的内隐性和滞后性,学生素质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只能部分反映,很难全面表现出来,这给教育质量全面监控与评价带来一定困难。但我们不能因为难以全面监控与评价教育质量,而放弃对可能的部分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相反,应在坚持对部分教育质量科学监控与评价的同时,深入研究全面科学地评价教育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尽可能扩大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的范围,如德育、体育等,逐步完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二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内容和方式。规范办学给我们监控和评价教育质量带来了新的课题。教研室和各学校都要认真研究,及时形成新的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方案。要从过于关注整体转为更多地关注重点,将部分学校、班级、学科等作为重点监控对象来加强调研和指导。要从过于关注学期、学年的阶段质量转为更多关注一个活动、一节课的过程质量,对重点监控对象的课堂教学及管理加强随机调研。要从过于关注分数转为更多关注方法,对重点监控对象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教学常规的执行加强调研和指导;三要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的执行力。随着质量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执行力就成为影响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发挥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作用,一方面要引导师生切实按教育质量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成为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的主体,另一方面能对学校教育质量流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即时的调控与优化,保证教育活动能按照质量要求有效地开展。

——教研室、教科所要在规范办学行为、狠抓教育质量、建设学校质量文化的过程中,及时研究提高质量的有效措施,积极建设质量生态,确保我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4、加强精致管理文化建设

——精致管理文化是新时期赋予学校的一种新思想,是以文化为特征的学校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是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学校管理的一种新境界。管理的精致化追求的是细节精巧、过程优化、局部创新、整体发展的立体和谐。要认真总结和反思上一个学年度精致化管理的成效和不足,进一步明确新学年学校管理的重点,要加强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加强工作的前瞻和计划,加强对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监控。

——贯彻落实精致管理思想。进一步提高师生的精神面貌,培养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通过制度引导、价值内化,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探讨如何符合学生学习及身心发展的规律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研究科学、开放、有效的教学管理,通过大力开展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实践活动,提高课堂的质量,落实精致教学、精致课堂;进一步关注教师专业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尊重人、依靠人、激励人、帮助人、发展人出发,关爱每位教师,通过切实、有效地抓好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养成“乐观、宽容、知恩、感恩”的生活态度,培养“敬业、爱生、勤奋、求真”的工作精神,建设积极向上的教师文化;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安全工作,强化领导,健全制度,完善预案,强化责任,加强定期排查,重视风险评估,及时有效整改;学校的一切活动都要教育在前,预案在前,有风险评估,有周密计划,严密组织,稳妥实施,努力建设平安校园。

——把精致管理文化渗透到学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学校日常各项实际工作之中,内化为师生的自律要求和自觉行为。在“精”字上提要求,在“实”上下功夫,在特色上求突破,努力做到精致“立法”,事事有章可循;精致“执法”,人人照章行事;精致“督法”,层层检查落实。努力做到“每一个计划精心,每一个环节精当,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

(三)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

本学年,我区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针对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学生负担偏重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项调研和抓点实验,尤其是通过“四边”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形成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的的新路径,学校普遍实施了“三级”课程设置方案,校本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特色彰显,德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初见雏形,学生每天体锻一小时内容形式丰富、成效明显。但是对照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仍然存在办学行为不规范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等问题。因此新学年,要深化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科学高效提升教育质量。

1、深化课程改革

——继续把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来抓,要根据课程标准精简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力加强中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

——在进一步总结经验、巩固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健全机制,加强建设,重点突破,全面推进。

——全面规划和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总结经验,形成基本制度,加强与新课程相关的条件建设和工作机制建设。

——加强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新课程的实施水平。

2、严格教学管理

——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随意提高教学难度,不随意调整教学进度,不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违背教育规律的竞赛和不当竞争,不占用学生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或集体补课。不挤占体育课、艺术课、综合社会实践等教学时间。

——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对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包括自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以及在校活动内容和家庭作业等方面作出科学合理安排和严格规定,并组织全面检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

——严格规范考试科目与次数,逐步完善教育评价办法。要按省厅要求,进一步规范考试科目,从严控制考试次数,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单纯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

——推广应用*市重大招标课题“*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研究”的成果,各中小学要根据学校实际真正建立起科学有序、减负增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

3、完善课程建设

——进一步更新课程改革的观念,树立大课程意识,整体规划学校的各类课程。要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教材、师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基地、课程考核)以及课程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从而建构起适应新课改精神、符合校情学情的学校课程体系。使认知课程与实践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德育课程与学科课程互补共生,形成全体、全面、全程育人的课程体系。要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突出新课程个性化、多样性、选择性的特点,特别要在“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两个领域加强研究、实践与管理,培养学生独立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缩小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教育的差距,造就具有国际视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进一步完善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各中小学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办学特点,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在创建特色校本课程方面,在课程的内容建设、资源建设、教材建设、机制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方面,在对课程的执行情况、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建立对课程的评价体系等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

——全面落实课程方案,高质量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巩固落实“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成果。各校要统筹安排,在师资、时间上充分保证各类课程(包括体育活动)的开设,要从制度和管理措施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新学年,教育局、督导室及教研室将组织专项检查。

----积极开展小班化教育的实验研究。要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加大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探索大面积提高小班化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高质量来塑造我区小班化教育品牌。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研究生源数量变少、生源结构变化的特点,引导教师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教育教学方式和管理方法,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对学生家长的引导,齐心协力,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精心打造小班化品牌,推动学校再上台阶。精心筹划,举办一次高水平、有特色的长三角“小班教育研讨会”。

——积极探索九年一贯制教育的有效管理方式,努力提高管理效益。要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过程中,根据校情实际,科学制定教学目标,积极实施个性化校本课程,采取适合于本校学生的教学对策,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依据德育目标和校情,构建具有校本特点的德育常规体系,开展德育系列化专题教育活动,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要重视对学生家长教育的研究,改进家长学校工作,形成有效的家长学校、家长教育的工作体系,帮助家长重视家庭教育,掌握基本的、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调动家长积极性,支持和配合学校做好学生教育工作。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积极做好“教师签约培养”工作,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专校要进一步做好省级课改实验学校的创建工作,以及专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并在国家、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争创佳绩。要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省级课改实验点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有计划地带动更多的专业加入课改实验。瞄准*三大经济产业,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专业链,拓展专业群,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利用区域资源为学生就业服务。要充分利用职业教育的灵活机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培训,努力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逐步将学历教育的规模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比率,逐步放大非学历教育和“学历+技能”办学规模。

4、开展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实践活动

——在总结推广“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区域推进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并以此为抓手,启动新一轮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

——充分认识开展新一轮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九五”以来,我区始终把课堂作为推行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积极引导教师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形成了许多研究成果和经验。如改革课堂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研、二抓、三优化”成功经验;“三学双动”主体性课堂教学和“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成果等,这一切为我区进一步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无止境的。根据发展的需要,我们适时开展了对课堂教学现状的调研,调研显示,尽管,长期以来我区中小学都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并大力推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但应该看到,当前课堂教学中仍存在许多不利于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益、不利于全体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开展区域推进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实践活动是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教育部、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要求的具体行动;是破解当前基础教育难点热点问题,探索既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路径;是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整合与提升以往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新举措;是我区基础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落实学有优教,推进均衡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保障。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深刻理解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的内涵。“三全”即全体、全面、全程。全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全面:提升全面素质,关注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全程:实施全程管理,关注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五优化”即优化学习目标、优化问题设计、优化互动生成、优化自主体验、优化评价矫正。

——加强领导,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与实践活动。各校要成立由校长挂帅,由分管校长、有关处室、学科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与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本校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研究与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要将“三全”“五优化”活动与根据校本特点开展的课堂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本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学校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式。

5、构建德育课程体系

——认真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方针,坚持全员德育、全程德育。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网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德育专题系列,构建中小学德育体系。要根据德育大纲,结合学生特点,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分段实施中小学系列德育专题。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充实完善德育专题系列,并充分运用地方德育资源,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形成具有区、校特点的生活化主体育德、诗化育德、运用地方资源开放校本德育课程等区域德育特色和校本德育特色。

——强化德育课程意识。要将德育活动纳入学校课程体系,树立学校每一项活动都是教育活动的意识。精心设计每一个教育环境,精心策划每一项德育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品德。精心挑选并建设一批教育基地,精心打造一批德育品牌项目,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载体。引导教职工把德育融入自己教育教学以及后勤管理工作全过程,继续探索“师师都是科主任”的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本学年,要将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作为课程管理的重点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并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认真考核与评价,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加强常规教育。要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细化常规要求,用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通过学习宣讲、讨论认同、实践内化等过程,长期有效地开展常规教育,尤其要加强对起始年级新生的常规教育。开展中小学学生常规衔接教育研究。坚持开展常规教育月、常规展示周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要让常规教育成为学校学生教育的传统品牌。

——加强陶老师工作站*分站的建设,竭诚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家长和教师服务,为学生、家长和教师解除心理烦恼,提供心理援助。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心理咨询员培养、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等方面提供必要保障的同时,重视全体教职工的心理健康。分批对班主任教师进行心理培训,一方面重视他们自身的心理保健,另一方面学习和掌握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各校要积极创建*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要从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需要出发,确定各阶段心理教育的主题,采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形式和方法,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心理。要特别重视新生入学、中高考等特殊学习阶段和青春期等重要身心发育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家长积极配合,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帮助学生平稳度过这些“高风险”期。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抓住学生群体“两头”,尤其是抓好后进生、困难生的教育同时,要有适当的精力、有效的举措来关注中间层次群体这一学生教育的“盲区”,关注这些学生的心理变化、发展需要,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网络责任教育。要围绕“阳光网络伴我成长”这一主题,定期开展网络文明活动,向学生普及网络常识,上网相关政策法规、网上文明礼仪要求、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培养良好上网习惯,引导学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自觉遵守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和*市文明网络活动室各项管理制度,并利用贴近未成年人实际的真实网络案例,对中小学生进行网络警示教育。

——围绕庆祝建国60周年,深入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结合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认真组织开展“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班团队活动,开展“我为祖国服务”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影片进校园活动,开展网络读书活动,开展儿童诗征集推广活动。

6、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树立“家长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长是教育的合作者,家长是学校教育的促进者”的理念,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人才观,与学校齐心协力促进学生发展。

——完善家庭教育体系。在中小学家庭教育专题系列框架的基础上,将幼儿园家庭教育专题充实其中,研究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规律、特点,梳理、分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影响其学习、成长的因素。请教育专家结合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聘请专家,加强研究,形成有效的指导意见,构建家庭教育的完整体系。

——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质量。根据学情,制定家长学校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家长进行系列专题培训,指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配合学校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生源状况不理想的学校尤其要重视对家长的培训指导,激发家长的责任心和信心,尽力帮助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配合学校更好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区家长学校讲师团,共享区域资源,提高家长学校质量。认真学习使用好《*市家长家教知识学习、测评系统》,为家长学习开辟一个新的学习平台,帮助家长系统学习,有效提高。

7、建立质量保障机制

——积极推广运用我区承担的市级重大招标课题《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研究》的研究成果。根据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教学质量持续提升提供保障。教研室要将此课题研究与我区“三段一体”质量监控体系的调整与完善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具有我区特色的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教研员要带领学科教师,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从课程质量标准入手,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实现和检测的方式和手段,引导教师根据目标要求组织教学、评价和反思,将教学质量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

——继续加强“两个组织”,完善“五项制度”。加强年级组、教研组两个基层教学组织建设,逐步建立“年级组学生学习质量管理规范”和“教研组教学质量管理规范”,提高年级组、教研组教学质量管理能力。完善“随机听课制度,问卷座谈制度,教学质量抽查制度,考试流程管理制度,学习质量档案制度”等“五项制度”,建立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监控机制。

——继续研究制定基于学科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和监测规范。进修学校(教研室)要结合区、校两级学科研修,组织教师对课标和教材进行整体分析,制定各学科的教学质量检测双向细目表,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监测方式,引导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率。

——进一步研究在规范办学要求下各个学习阶段质量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措施,研究提升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抓好毕业班工作。认真落实省规范办学意见,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的方式方法。

小学毕业班工作:

小学毕业班要按照教研室印发的《*区中小学衔接教学建议》组织教学,为小学生升入初中后能尽快适应中学学习奠定基础,还要组织高年级教师学习“衔接教学建议”,为衔接做好充分准备。学校要严把六年级教学质量关,六年级课堂教学与质量管理要按一个学年整体规划,既要关注特长生的培养,更要采取措施切实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进步,要结合校情制定有效帮扶计划,确保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99%以上。进修学校、教研室要掌握学校帮扶学习困难学生计划及实施情况,及时给与指导和帮助,并做好阶段性的总结分析和反思工作。

中学毕业班工作:

分别成立高、初三毕业班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内容和职责,落实责任人。建立领导小组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分析毕业班教育教学状况,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工作策略和改进措施。目前,首先要研究如何落实省规范办学要求,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探索如何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教学质量的方式和方法。要加强对高、初三毕业班工作的策略研究和组织落实,保证高、初三毕业班工作适时启动,方向正确,措施有力,落实到位。

暑期要对新高、初三现状认真分析,准确把握毕业班工作状况,把握每个班级、每个学科、每位教师的发展状况,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要帮助师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商讨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成效。

组织相关教师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中考指导用书,研究各省市高、中考试卷,研究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质量测试的相关信息,准确把握高、中考考点及其知识能力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以及检测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各校要支持并督促教师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区初三教师解题能力调查,自觉参加分片研修。

高三要组织教师深入研究2010年高考的特点,以及统考科目和选修科目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对教学的不同要求,研究三科总分与选修等级协调提高的策略和方法。总结2009届三年高中教学的经验与教训,结合学生实际和规范办学要求,及时调整高中各年段特别是高三课程设置与实施方案,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确保毕业班教学科学合理、有序稳步推进。

加强过程监控,落实常规管理要求。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毕业班教学情况定期调研检查制度,及时掌握、调控毕业班教学。毕业班也要开齐开足各类课程,落实教学常规,尤其要落实备课与作业常规。要按照规范办学要求,详细制定毕业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大力改进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合适的课堂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争取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初三要研究规范办学新要求下“提中补差”的措施,认真组织好分片研修,帮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学年各中小学都能把师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将人文素养提升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教师的履职意识、师表意识和爱生意识。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对教师实施校本研修,加快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发挥了名师、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水平的提高。新学年,要进一步加强机制建设,增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提高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的意识,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奋勇争先的教师与干部队伍。

1、加强师德建设

——抓好师德典型示范。把“三学”活动作为师德教育的常规工作抓紧抓好。建立宣传阵地,加强师德宣传,在继续深入宣传斯霞等一批老的先进人物的同时,充分挖掘,及时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形成紧密联系区情校情的系列教育材料,进一步感染、号召广大教师向先进人物学习,以先进人物的榜样,激励自己,完善自我,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成长。

——充实师德建设内涵。将人文素养提升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并纳入教师在职教育体系,高度重视建立于良好人文素养基础上的教育信念的建立,责任感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组织人文方面的讲座、论坛、欣赏、观摩等活动,学习优秀文化艺术,陶冶情操,增强人文底蕴,塑造人格魅力。

——完善师德建设机制。一是要完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评选“斯霞式人民教师”等表彰制度,把评选过程切实变成教育、熏陶和师德师能提升的过程。二是要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以全面提升教师的履职意识、师表意识和爱生意识为重点,突出教书育人实绩的有效考核机制。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千分考核内容。三是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社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五位一体的师德建设长效监督网络,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坚决制止有偿家教,禁止中小学教师到社会办学机构兼课。区督导室要把师德建设作为重要督导内容。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着力加强教师培养。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思想,进一步确立“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主体,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的观念,重视教师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教师根据自身特点规划职业生涯,通过一个个阶段目标的实现,不断提高教育创造和感受职业幸福的能力。要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积极探索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方法。要引导教师增强研究意识,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善于从自己教育教学的疑难中寻找研究课题。使教育科研成为教师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从而体验教育生涯的真正价值。

——切实抓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要制定并落实区、校两级新教师培训计划。完善新教师转正考核的内容和程序,形成新教师考核录用、试用期培训、考核转正等相衔接的系列工作制度。各校要制定青年教师发展规划,落实师徒结对帮扶措施,形成青年教师培养制度。稳步推进以“紫东实验学校、孝陵卫中学等学校青年教师结对培养”为抓手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切实抓好班主任培训工作。要把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针对班主任队伍年轻,缺少实践经验与工作方法的状况,通过工作交流、方法传授、榜样示范、案例研讨等方式,围绕“做学生与学生家长满意的班主任”这一主题,对班主任工作基础,班主任工作提升,班主任工作创新进行有效培训。区、校都要认真组织班主任的培训。

——切实抓好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各校要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中,既要有长期目标,又要有各学期的具体安排,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形成骨干教师培养梯队。增设教师成长平台,更大程度地调动教师自主发展的积极性。区骨干教师工作室要会同各学校落实骨干教师目标培养制,引导骨干教师(包括后备骨干)制定动态发展目标,明确区、校两级培养任务,有计划地帮助骨干教师迅速成长。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为骨干教师搭建开发并主持教师研修项目和课程、开设公开课和讲座等平台,促进骨干教师在引领教师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发展。要加强对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与学校千分考核挂钩,与校长年终考核挂钩。区骨干教师工作室要统筹全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名优教师签约培养工作。

——不断改进教师研修工作。坚持开展以师德教育、人文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教师研修,并不断丰富教师研修的内容,创新教师研修的形式。充分挖掘区内外优质研修资源,不断完善教师研修课程。区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各学校要根据教师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职务和岗位,提供针对性的培训。要落实《*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学校继续教育工作评估奖励制度,促进全区教师研修工作规范有效地开展。

——切实加强教师管理。认真贯彻《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加强教师队伍自我管理。深入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合同制,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按照科学设岗、一岗一聘的原则,实施按需设岗、合同管理。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实际,探索区内教师有序适当流动的办法,以优化结构、增强活力、落实编制管理要求。严格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严格规范程序,做好新教师选聘,确保进人质量。改革教育内部分配制度,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教育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中专校要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与实习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专业教师每年一个月到企业调研的制度。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校长作为学校团队的核心灵魂,在发展意识上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实践上开拓创新,在行为上奋勇领跑,在处事上宽容大度。要善于捕捉发展机遇,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紧密团结班子成员,以积极的心态、务实的作风来看待并化解各种困难和矛盾,带领全体教职工奋发有为,促进学校不断发展。校长要进一步认清在特殊时期、特殊区域、特殊行业做好工作的艰巨性,进一步增强学校工作的风险评估意识,进一步提高积极预防能力,确保学校发展所必需的和谐稳定局面。要继续实施校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进一步完善学校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促进学校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水平的全面提高。要引导并帮助校长规划职业生涯,设计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制定发展措施,鼓励并帮助校长在发展学校的过程中,有目标、有计划地实现自身发展。

——按照省市中小学校长培训有关规定,继续搞好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理论研究、专家引领、实践探索”三结合的专题研修模式,办好校长(校长助理)、书记专题研修班,设立校长(校长助理)研修沙龙,全力打造*高素质水平校长队伍,促进*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干部培养方式。要重视校级领导梯队建设,形成年轻干部到困难地方去锻炼的机制。

——不断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健全并落实市、区教育工委有关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的制度与措施,坚持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的原则,实施学校中层竞聘上岗制。要以部分中层干部轮岗制克服岗位倦怠,激发活力。要举办中层干部研修班,促进学校中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常规工作

1、幼儿教育

——做好集体幼儿园提升工程的总结迎查工作,实现全区各类别幼儿园的均衡发展。

——创建市优质园2所。筹建高水平幼儿园1所(体院幼)。

——抓有效课堂教学,开展教学研究观摩、教师学习沙龙、短期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各类别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加强和完善安全防范机制。广泛开展儿童防病知识和卫生习惯养成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园的保健工作水平。

2、特殊教育

——加快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实施特殊教育示范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项目。贯彻落实国家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深化教学改革,创新适应残疾学生发展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对普通学校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管理、研究、指导和服务,开展残疾儿童少年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对不能入学接受教育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积极开展多种方式的“送教上门”服务。

——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内容,抓好特教教师的继续教育。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科研水平。

3、高等教育

——巩固初中五年制大专的办学成果,推进专转本、专接本的教育,稳定开放专科的规模,拓展开放本科的专业,进一步提高办学层次;巩固高等职业高级技术和技能证书教育成果,开展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师、现代物流师等多项高级证书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材、储备人力资源。

——充分发挥*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龙头作用,整合全区的社区教育资源,协调全区社区教育向更好、更快、更高的方向发展。

——*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和成人高校招生办公室,要根据省考试院、市招考办的要求,稳定我区承办的自考十三个本、专科专业及成人高考规模,计划承办自考二万人左右,成人高考三千人左右。

4、社区教育

——进一步完善双十生态式社区教育模式。要进一步优化十大工作举措,通过“学习服务人性化、运作主体全员化、教育内容课程化、培训方式多样化、活动载体阵地化、社会资源优质化、服务管理项目化、管理行为规范化、项目打造特色化、工作推进科研化”,提升社区居民的十大幸福指数,使社区教育让*更精彩,让*人更幸福。

——发挥区社区教育协会作用,团结和引领社会民间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加强“三博”社区教育协会的扶持和管理,提高“三博”社区教育协会的组织化程度,以及协会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发挥“三博”社区教育协会对民间团体的团结和引领作用,努力将区内80%的民间教育机构建成社区教育基地,努力将民间组织培育成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区社区教育网格化管理中,发挥民间组织的参与、自治、自育作用,推动学习型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加强特色课程建设,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展。全力培育区及各街道的特色课程,进一步引导区社区进修学院、街道社区学校的课程建设上水平、创特色,进一步突出社区性、全员性等特点,以促进社区教育内涵发挥发展。

——推进载体创新,积极推进数字化学习社区建设。通过计算机网络,让社区居民便捷地享受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通过社区教育载体的创新,建设整合一批数字化学习资源,让社区居民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分享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方便社区居民因需学习、个性化学习,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通过升级区社区教育网站,推进区社区进修学院“市学习在线*区分站”和各街道社区教育网站建设,进一步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打造数字化学习社区,为居民网上学习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课题研究,推进社区教育深入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继续加强课题研究,以《社区教育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研究》、《生态式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发展研究》引领全区社区教育发展。

5、体育、卫生、艺术、科技与国防教育

——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因校制宜地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文体科技活动,大力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的实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测试、上报工作,激发学生自觉锻炼,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认真组织实施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

——继续实施“学校卫生安全保障工程”。全面推进中小学的食堂、厕所、宿舍、卫生室、饮用水、校园环境等改造优化工作。重点做好第二批19所学校接受市教育局检查验收的工作。全面贯彻《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规,做好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争创“A”级餐饮示范单位,加强学校食品采购索证、产品质量核验、餐具用具消毒、饮用水质量等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认真贯彻《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各校要依据《江苏省县(市、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考核指标(试行)》开展自查自纠工作,迎接省教育厅组织专项检查。认真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学校红十字工作。坚持做好艾滋病、肺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以及近视眼、龋齿等常见病的防控工作,组织好学生的体检工作,认真实施学生因病缺课网络直报工作和小学新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和补种工作。

——依据《*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艺术、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评价办法》,分层次开展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加强教学质量管理,努力提高大面积课堂教学质量水平,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任务。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创建*市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普及性特色学校。

——坚持开展科普教育和活动。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科协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努力增强全体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提高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继续开展科普讲师团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积极组织科技竞赛活动。认真落实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教育普及率。

——坚持开展国防教育。高级中学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大纲》进行军事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小学和初级中学按《小学、初中国防教育纲要》进行教育。组织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

——坚持开展竞赛活动。和区少年宫、区体育局一道,积极组织、指导、协调好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竞赛活动。

6、社会教育

——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全面实施民办教育机构行政许可阳光审批,确保网上受理审批达100%。进一步完善其他行政行为备案或审批,加大对非法举办教育机构和违规办学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做到周到、热情、优质、高效。

——进一步加强民办教育机构管理,清理办学范围,规范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民办幼儿园的管理。强化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质量评估考核,确保民办教育机构办学合格率达95%。组织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成人教育培训和成人夜高中考试,完成社会各级各类培训10000人次。

——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学保障力度,提升外来工子弟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加大公办学校接纳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学力度,努力为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就学提供强有力的教育资源保障。进一步加大对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指导和帮扶力度,组织实施对红山外来工子弟学校教育督导,努力缩小外来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差距。

7、教育科研

——在总结推广“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启动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背景下区域推进课堂教学“三全”“五优化”的研究》为课题的新一轮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活动。要发挥科研的先导作用,理念先行,服务到位,指导有力,扎实推进。

——继续做好*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招标课题《*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研究》的研究,认真总结提升研究成果,做好课题结题工作。并根据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推广运用研究成果,继续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探索既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又能够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新路径。

——深入开展国家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美国凯勒教授“ARCS学习动机设计模型”的实验研究》的研究,总结提升课题成果,做好结题的有关工作。

——进一步开展以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为内涵的主导性课题的研究,用课题研究的成果促进学校文化建设战略的实施,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促进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做好*市2009年教师个人课题的申报工作,继续引导教师开展以解决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实践性、反思性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小班有效教学”、“九年一贯制教育”、“科学认读”等专题的研究,做好举办长三角“小班教育研讨会”与“全国汉字教学研讨会”的有关工作。

——进一步加强学校教科室建设,做好*市第二届学校优秀教科室的评选工作。

8、教育督导

——以进一步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区为目标,依法督导,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通过综合督导、专项督导、随机督导和督学责任区抽查,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教育发展中的专项职能。

——按照二轮省级督导考核评估的要求,做好各项调研、准备工作,力争在2010年的省级抽查中以高分通过。按省委省政府2009年24号文的要求,在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发挥区县督导的作用。

——按照“*区中小学第四轮综合督导计划”,每学期对3-5所中小学进行综合督导,随教育教学实际和上级要求进行专项督导,形成高质量的报告,为教育决策、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继续为深入持续推进社区教育服务,按督政要求对街道进行专项督导。

9、人事工作

——拓宽渠道,提升进人质量。进一步完善新教师的招聘策略、招聘程序和调配方式,选拔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充实到全区中小学中来。在进一步加大区内骨干教师队伍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骨干教师的引进机制,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

——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工作,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绩效考核工作的实施意见。

——深入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合同制,切实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按照科学设岗、一岗一聘的原则,实施按需设岗、合同管理。结合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的实施,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教育内部分配激励机制。

——做好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与聘任工作。做好岗位设置调研和新的职称评审政策的宣传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布置的千校万师支教活动要求。

10、考试招生

——加强招生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熟悉2010高考方案,提高招生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法规意识和服务意识,为考生和学校提供优质服务。

——严格考务管理标准,加强考点管理和考风考纪建设,健全各项考务规定,明确考点各岗位职责,认真培训考务队伍,确保各级各类考试的组织工作操作规范。

——逐步完善学校招生工作考评机制。对学校在招生各个环节中的工作情况进行打分,综合各环节的表现,评定各校的考评等级,使全区各中学招生工作更加规范、严谨。

11、少年宫工作

——创建*市二星级少年宫。

——举行少年宫改建落成暨*区少儿合唱团成立庆典活动。

12、信息宣传

——提高思想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信息宣传工作。围绕依法治教、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学校文化、提升办学品味;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重点工作,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成果,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舆论支持。

——积极开展重大活动宣传、典型宣传,增强信息宣传的导向性。加强本年度重点工作、重大活动、重大典型的宣传,特别对教育战线先进人物典型,要善于发现,善于提炼,及时宣传。加强对涉及改善教育民生相关工作的宣传,特别要及时把党和政府、教育部门努力为群众谋福利、增进人民群众教育福祉的信息传达给社会。

——加强教育政策解读和宣传,积极建立与媒体的协同机制。注重选题策划,强化重点工作、热点事件和敏感问题的新闻预案。

——增强舆论引导的预见性,引导媒体客观报道、理性报道、中立持衡报道。坚持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舆论监督,以积极的行动把握舆论导向,避免被动失语,把握舆论主导权。

——做好网络媒体的舆论监控及引导工作,发现危机事件,立即成立媒体(网络)危机事件处置小组。依据客观事实,分析舆论走势,提出处置方案。努力消解负面舆论,积极组织正面舆论宣传,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

13、依法行政

——按照省、市、区依法行政工作基本要求,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深入推进法制政府建设。

——进一步提高机关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能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搞好学习培训,进一步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学习。

14、政务公开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省、市政务公开工作要求,建全政务公开制度体系,深化政务公开内容,增强政务公开实效。

——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及时公开教育系统各类政务信息,形成政务信息公开的常态工作机制。

——不断提高网上办事能力,规范行政执法信息公开。

15、信息技术

——构建和谐*教育信息化生态系统,深层次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使用统一数据交换标准,实现区、校一体的教育数字化管理。

——建立、完善区、校教育资源库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区、校教育信息资源库的互联互通,构建优质高效、能够满足数字化社会终身学习需求的信息资源服务支持体系。

——加强各校网管教师队伍建设,确保到2010年底全区各学校专职网络管理人员配备率100%。

——进一步推广现代教育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整合运用,让技术回到教育的幕后。

16、技术装备

——认真做好教师办公条件改善工作。做好16所中小学教师办公桌椅、橱柜和学校教师办公电脑的更新配备工作。

——认真做好市“中小学办学条件绩效考核提升”及“中小学装备管理示范学校”准备工作。

——认真做好新建教学楼学校的专用教室建设工作。

——认真做好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及校园网升级、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网络教室等更新建设工作。

——认真做好全区技术装备管理、使用工作,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配、管、用、研、培、赛”的工作水平。

17、财务审计

——认真做好教育经费部门预算和教育经费决算工作,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加强教育收费管理,完成区价格调控目标,牢固树立“反复抓、抓反复”的理念,坚持“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将中、小学的教育收费行为严格置于法规和制度的约束之下,让教育收费工作全面公开化、合理化和规范化。

——认真执行《*市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试行办法》,单位所有非税收入实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方式,并按财政部门规定,统一使用省财政厅监(印)制的《江苏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任何单位不得自行开设非税收入账户或者过渡性账户,或者将非税收入款项存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以外的其他账户。

——认真抓好内部审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财务收支实行主管领导“一支笔”审批制度,重大经济事项要集体研究决定,认真抓好“小金库”治理工作。

——建立健全弱势群体资助体系。认真做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减免、助学券发放、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高中阶段的助学券发放工作;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助学金的发放工作;江苏省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

——认真做好政府采购工作。

18、基建维修

——启动仙鹤门幼儿园教学楼工程、九中改造一期开工建设、珠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完成长江路小学教学楼扩建工程。完成中小学、幼儿园假期校舍修缮工作。组织对竣工项目的决算审核。

——组织两次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消防、防雷安全检查。

——对后勤副校长、主任进行一次校舍管理、绿化管理、安全管理培训。

——做好教师住房补贴和住房工龄补贴工作。

19、法治*创建和综合治理及平安校园创建

——结合“法治江苏合格区”创建工作,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从学校实际出发,围绕促进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这个中心,对《学校章程》进行修订,并继续建立和完善《学校章程》配套制度建设,使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继续推进校务公开,深化校务委员会制度试点工作。

——做好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在政法委指导下,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契机,联合区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做好校园及周边地区治安秩序整治工作。积极探索综合治理及校园和周边治安环境的工作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整治成果,为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切实抓好综合治理和依法治教联络员队伍的建设。各校联络员要及时了解、收集、整理本校综合治理和依法治教工作情况及台帐资料,并认真做好学校综合治理和依法治教工作的各种报表、台帐的上报工作。

20、安全稳定

——加强学校安全工作机制建设。完善安全工作管理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强化层级联运和调控,构建安全工作防范体系。以提高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工作责任心为重点,实行“一岗双责”制度,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书,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坚持安全例会制度,保证安全工作信息畅通。

——加大安全工作督查力度。学校要形成开学初、学期中、放假前等重点时段对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的机制,尤其是对学校门卫、宿舍、教室、实验室、财务室、计算机房、食堂等重点部位和各类电器、体育和教学设施进行专项检查,要建立隐患排查档案,进一步提高“技防、人防、物防”水平。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实施校舍安全工程。

——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以《*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实施方案》为依据,开展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安全常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安全避险和自救演练。

——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各学校、幼儿园应对照省、市“平安校园”创建考评标准,认真制订创建活动方案,不断提升创建水平。要进一步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努力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周边环境。针对季节特点,做好防风、防雷、防汛等工作。

——加强信访稳定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维稳工作要求,认真做好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化解工作,依法处理信访问题,及时回应群众的正当诉求。做好接访、约访工作,对突出信访问题,涉稳事件,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

——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凡确立重要项目,出台政策和措施都应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避免引发负面影响。

21、学校档案

——按照省档案局新出台的《江苏省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做好档案室星级测评工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学习贯彻《档案法》、《*市档案条例》和国家档案局8号令,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健全档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档案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要加强档案队伍建设,保持档案队伍相对的稳定性,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档案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22、语言文字

——精心组织第1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系列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升宣传效果。结合庆祝建国60周年,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积极开展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动。学校要将语言文字工作与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深化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推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进校园活动,学校要逐步将诵读中华经典列入校本课程。

——组织参加市语委办举办的“首届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和教师“三字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基本功大赛。

——继续开展普通话培训测试工作。筹划建立*中专普通话培训辅导站,进一步落实职校生普通话水平达标要求。

双减课堂教学范文篇10

一、以内涵发展为主旋律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解放思想,增强学校内涵发展的能力。在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以深入开展“新起点、新境界、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契机,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教师突破思维定势,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强化以学生和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争创一流的思想境界和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着力在内涵发展的新思路和举措上解放思想,在培育特色发展新优势上提升境界,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实现新跨越。

2.以内涵发展统领“三类学校”建设。一是以“四项工程”为重点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加快实施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投入4069万元完成各类教学仪器、信息化设备达标建设工作,提高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与使用效益,6月底前各项指标基本达到省、市标准;推进校舍加固工程,投入4160万元完成10所学校校舍加固和改扩建工程,预计新增建筑面积约13100平方米,加固改造面积约17900平方米;深入实施“211工程”,投入150万元完成8所学校改厕工作;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工程,多方筹资2400万元新建公办幼儿园3处、改建1处,预计新增学位780个。二是以质量为核心提升学校特色发展的内涵与品质。学校特色发展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诉求。办学特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字的表述,重要的是背后所蕴含的教育理念是不是适合本校发展的实际,是不是学校长期以一贯之和持之以恒的目标。首先要重视对特色资源的调查与分析,重新审视近几年来学校特色发展的状况和水平,深刻分析本校的基础条件、传统、校风、教师队伍素质、生源状况以及学校周边的社区文化、地域特色等发展基础,摸清自己的“家底”,认清优势和薄弱环节,着力挖掘学校特色资源,找准特色定位和突破口。其次,要以特色项目建设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重点,选择课程建设、德育资源开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常规工作中的某一个特色要素进行优先建设,使特色项目在学校发展中尽快形成领军优势,并力求使原有特色深化、扩充或凸显。在确定优先发展特色项目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让广大教师参与选择项目、对此产生认同并把它与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使之成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长久的、可持续的内在驱动力。同时,要把握好本色与特色的关系,做好本色,才有特色。教育的本色就是教人求真、求善、求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特色是源于本色的延伸,把能做到的做到位,把能做好的做到家,就是学校最为亮丽的特色。因此,每一所特色学校的建设都应该紧扣教育的核心与灵魂,紧贴教育的原点与本色,有哪一所学校抓住了教育的本色,无疑这所学校就具有了最引人瞩目的特色。三是以品牌学校建设多元化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品牌是学校的一面旗帜,它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优质的学校管理和办学质量,不仅可以使学校不断提升办学品质,而且可以带来更多的社会效益。要紧紧抓住我区新一轮大发展的有利时机,继续完善名校辐射带动、多元化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新途径,结合新区建设做好新建学校的品牌定位与布局规划,加快推进教育设施配套建设遗留问题专项整治行动,督促落实领秀城二期、伟东新都、中海国际、铁路南苑等新建小区配套学校及幼儿园建设,进一步加强育秀、泉景、育晖、经纬等品牌输出学校的管理,培植新校办学特色,积极推进未成年人素质教育基地项目管理和建设工作,打造优质教育新的增长点。各校要着力把特色变成品牌,原有品牌学校要做好品牌的维护与提升,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带动优质教育资源增长。

3.以学校督导评估为导向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基本现代化督导评估要围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这一核心,充分发挥督导评估的导向功能,与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验收、办学水平评价、自主发展性评价、教学视导工作相结合,选取条件基本成熟的中小学、幼儿园,先行组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工作督导评估。稳步推进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机制试点项目,着力形成有利于学校自主管理、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评价体系。健全督导评估结果公示、公告、反馈、限期整改制度和依据督导结果奖惩制度,完善教育监督问责机制。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以省教育示范区复查问题整改为抓手,以科学管理、优化环境、创办特色、提升内涵为重点,规范办学行为,凸显办学特色,不断提高办学效能、教育质量和社会满意度。

二、以深化“两个有效”为着力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深入推进有效德育。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开展理想信念、革命传统、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等教育,组织开展“闪闪的红星在心中”讲红色故事、做红色接班人演讲比赛活动。巩固深化学生行为规范建设现场会成果,深入推进“阳光少年引领行动”,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以全国第五届班会大赛为契机,加强日常班会课开课率和开课质量管理,推进“真实班会”常态化。深化“三位一体”工作,召开全区家庭教育现场会,树立推广家庭教育工作典型,充实家长学校总校讲师团队伍,做好省现代家庭教育实验区结题申报和示范区创建工作。

5.深化有效课堂研究。一是启动优质课普及工程,各校要认真学习落实教育部新颁布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以省市获奖优质课为参照案例,加强集体磨课研究,力争使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重点课型得到最优设计,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二是加大省、市教学示范校开放力度,突出主题性和针对性,促进全区课堂教学水平普遍提高。三是以学生学习力研究为抓手,开展主题式、系列化、多形式、多渠道特色活动,通过开展经典诵读、利用校刊、博客进行文学创作活动等,弘扬传统文化,创建人文校园,提高师生人文素养。四是坚持正确的质量观,进一步完善多元评价机制,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是充分发挥教科研引领作用,启动“十二五”区域两大课题研究和各校课题开题论证与培训工作,扎实推进学研共同体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深入开展个体辅导和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研究。

6.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艺体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体育艺术“2+1”项目,切实保障在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坚持教体结合,完善业训网点建设,提高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抓好区六项联赛,力争在网球、跆拳道、击剑等项目上有所突破,为市“六青会”做好准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育人,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以各项科技艺术活动为平台,加大对学生社团发展的指导,举办第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第二届农村青少年科技节,组织开展市少儿京剧擂台赛选拔活动。建立完善学校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全面开展学生读写姿势达标活动,广泛进行爱眼科普教育,全面推广亮眼操,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专项检查,确保师生健康。继续推进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拓对外交流渠道,扩大国外友好学校规模,提高友好学校交流水平。

三、以“三个提升”为关键提高干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7.提升领导干部能力素养。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经营学校”的意识,通过集中培训、校长结对、管理诊断等多种形式,着力提升领导干部四种能力(学习能力、谋划能力、贯彻能力、创新能力)。加强后备干部培养,完善干部梯队建设,以“名校长工作室”为引领,重点抓好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与提高培训、“三办”校长专题培训,努力打造具有教育家精神、依法办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的校长队伍。

8.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坚持“以师为本”,把提升广大教师业务水平、综合素质和职业幸福感作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任务,鼓励教师个性发展,突出教学特色,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完善教师梯次建设机制,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班主任、新教师等各层次培训及教师远程研修,更加注重研和训、形和效的和谐统一,切实增强培训研修的效能。创新“双首席、双十佳”、“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双首席、双十佳”、“名师”示范辐射作用,以名师工作室、首席教师团队及学研共同体为研修平台,积极开展送训到校、送教下乡、示范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全区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积极破解师资配备瓶颈,打造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师跨校、跨学科交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做好新一轮教师岗位等级竞聘工作,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改革试点工作,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加强教育人才储备库建设,做好新教师招聘。完善支教支校制度,探索教师区域内流动办法,推进区域教育人力资源均衡配置。

9.提升师德建设水平。在教师中大力倡导树立严慈相济、充满爱心与责任心的师德师风,通过广泛开展师德创建与评选活动、举办师德演讲比赛、教师节隆重表彰师德先进等举措,不断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和师德素养。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监督和激励机制,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严禁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和在校外培训机构任教,将师德评价作为教师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关注教职工身心健康,深入实施教师健康工程,定期组织教职工体检,组织参加区全民运动会。关注困难师生,做好“爱心助学”、“救助女童”、“慈心一日捐”、“送温暖,献爱心”和“走访慰问困难职工”等救助活动。

四、以规范管理为保障统筹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0.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完善素质教育行政问责制度,坚决纠正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等现象,逐步推行学生课业情况网上公示制度。严格考试管理,落实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告和问责制度。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制度,严格控制择校、控制班数和班额,确保适龄儿童依法按时就近入学,严格控制辍学。严格程序、精心组织,确保初中学校学业水平考试顺利完成。区财务制度改革后,各校要更加严格财务预算及管理,完善学生资助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内部审计力度,确保各项经费使用和资助公开透明、及时到位,保证教育资金发挥最大效益;继续严格执行重大项目审批程序,规范招投标程序,逐步推行学校大型项目代建制,利用专业化项目管理公司协助推进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管理和师资培训,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完善规范各项制度,做好中小幼随班就读工作。加强民族学校管理,深化“心手相连”品牌活动内涵,以省“十二五”立项课题为抓手,深化德育活动课程化研究,探索适合内地西藏班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学校建设和管理,推进教育公平。

11.提高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学前教育要以普惠化发展为引领、以迎接省市学前教育专项督导评估为契机,全面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研究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机制,发挥示范(实验)幼儿园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各类幼儿园规范发展。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设施及师资配备,加强园长、新教师岗位培训,完善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和问责制度,大力提升幼儿园保育保教和安全管理水平。职业教育要根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加强实训室、机电专业部的建设与管理,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双进”活动(教师进企业、技师进校园),定期举办技能比赛,不断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拓宽实习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率及就业满意率。社区教育要进一步充实社区教育网站内容,建立完善督导考核和奖励机制,实施街道社区教育工作评估标准和村(居)委会市民学校评估标准,打造优秀社区教育中心学校和市民学校。开展全民学习周活动,制定实施民办学校考核评估实施办法,加大民办学校考核管理和非法办学查处力度,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管理。

12.营造安全稳定教育环境。一是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工作流程化管理机制,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开展学校安全工作经常性督导检查,关注学生日常行为安全,建立安全检查定期通报制度和学生思想状况、重大疾病摸排造册制度,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明晰权责。二是高度重视接送学生车辆安全问题,配合交警等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学生乘车安全教育和接送学生车辆摸排管理工作,广泛开展校园安全避险和自救演练,促进演练常态化,加强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完善管理台帐和重大问题即时通报制度,确保校园周边和学生安全。三是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启动教育“六五”普法活动,开展“生态学校”创建工作。四是做好政府热线和信访受理工作,及时处理和化解各类矛盾问题,营造融洽的干群、师生和家校关系,创设安全稳定教育环境。

13.推进先进文化进机关、进校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宣传摆在重要位置,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干部教师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先进文化进机关、进校园。加强教育系统党建和反腐倡廉工作,加强监督和严明党的纪律,努力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深入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党建品牌考核评价、动态管理机制,打造富有特色和推广价值的基层党建品牌。加大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力度,深入开展“阳光工程”,深化教代会制度建设,对党务公开、教代会、校务公开工作进行督促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