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语文教学案例十篇

时间:2023-07-31 17:43:59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1

我国的各大高校在双语教学中进行着不断地探索,目前针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在教学内容与方法上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却很多,为双语教学带来了不小的限制。在实际需求的推动与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许多高校在推进双语教学做出了积极的尝试,而市场营销学由于其前沿性与时代性成为了高校大力推行的首批双语教学科目。该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同时需要结合实际对社会与市场的发展动向进行了解。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市场营销专业需要培养拥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就目前的《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来看,存在一定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导致双语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第一,教材内容缺乏实用性。我国的市场营销双语教材普内容遍偏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案例教学相对缺乏,内容死板,而最新的学科前沿知识不够,使双语教学无法起到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同时,我国市场营销教材在地道英语与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善程度上,学科新颖性、思维性,以及技能训练上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英文原版教材篇幅大,阅读难度大,所涉及的案例属于西方国家文化背景下的,与中国的国情并不相符,这也就导致在案例的分析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导致案例分析难度大。加上在理解上与价值观上的差异,教材内容在实际操作性上比较缺乏。第二,教师与学生的语言水平有限。《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师都具有很好的专业背景,但英语水平上却很有限,在教学中无法自如的运用英语进行课程教学。尽管极少数教师机具有精通的专业知识与较高的英语水平,但也是杯水车薪,无法形成双语教学团队,影响力较小。在学生方面,同专业同班级学生在英语水平上良莠不齐,尽管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听力与口语水平仍然较低,因此教学中很难与教师形成有效地互动,这无形中增加了《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难度。因为语言的关系,学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上,从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造成影响。另外,由于缺乏有利的天然语言学习环境,从而减少了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需要,而学生也并没有对英语进行思维的压力。第三,教学方式不够完善。高校许多教师在《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双语教学中,仅仅停留在纯语言的教学层面上,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译代讲,这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的融入到双语的营销世界中,若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也就对实际问题予以解决,教学的价值也就不存在了。而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内容的中英文重复很难避免,运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讲解与沟通的速度较慢,这导致课程教学的进度也变得缓慢。

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是《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的核心。针对该课程实践应用很强的特点,课堂组织应采用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模式。由于该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市场营销专业中通常在第三学年开设,因此从大一开始循序渐进的进行西方语言意识的渗透,培养商科学生对商务英语学习的兴趣,这在减少直接灌输双语专业知识所带来的困难和鸿沟,提高双语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商科学生在大一公共英语学习的基础上,渗透商科专业英语的系列培训,以便尽早对一些商科基本术语、常见商科英语有一定的认识,进而减少该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基本语言所惑,为该课程的专业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学生对双语专业课学习的信心。

(一)采用情景式案例教学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双语学习的兴趣,从大一开始,公共英语教师可先将与该课程有关的内容制成情景逼真的课件,包括音频、视频等,并将一些常见与基本的专业词汇加上中文注释,让学生在总体上对所该课程有一定的了解,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枯燥的词汇学习变得生动和形象,进而逐渐增加学生对该课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学习中,可逐渐渗透商科专业英语的系列培训,包括商务英语情景听说、商务英语阅读理解、以及案例教学等。通过案例的输出,则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采用案例教学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开发,逐渐学会使用由简单到复杂的英语对问题进行回答。

(二)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模式

小组讨论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讨论中,能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强与教师的互动,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避免“搭便车”。小组讨论是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课前对各小组的任务进行分配,其内容应与课程及案例有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各个小组在课堂上展讨论,讨论结束后,让小组成员使用英文对讨论结果进行阐述。由于各小组都不甘落后,因此都会在课后进行积极的准备,在这种方式下,学生会主动进行知识的索取,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整体理解能力与辩论能力。这样会使学生整体的理解水平及辩论能力提高。英语教学中,可引入与国际市场营销有关的视频与小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理论知识的目的。如以著名的罗伯特(美洲航空公司总裁)与霍华德(布拉尼夫航空公司总裁)的一次违法通话为案例导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该案例展开讨论,使学生对企业在开展国际营销活动前,必须对本国、东道国与国际法中的相关法律条文有一定的认识。

(三)采用模拟表演式教学法

采用模拟表演式教学法,在英语学习中设计国际市场营销商务情境的模拟表演,从而能够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加深对所学理论的印象,并让学生对外语的驾驭能力在短时间内获得提高。由于学生的参与式表演,使学生英语兴趣提高的同时对国际市场营销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还能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掌握国际营销专业知识。如设计一个新产品的介绍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准备,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这一款新近的世界市场出现的新产品进行介绍,包括英语介绍新产品的名称、属性,新产品最新面市的国家,以及新产品的功能与特点等。由于每个学生都会在课堂上进行一款新产品的介绍,因此增加了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同时也对世界市场新产品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结束语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2

1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课程设置上来说,目前独立学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水平较落后,设置课程少,连贯性差,使得双语教学流于形式,学生很难真正掌握专业知识。从学生层面来说,学生整体的英语水平相对较低。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在大二第二学期开设双语课程时,只有19.1%的学生通过了四级考试,有23.6%的学生认为双语教学虽然重要,但由于英语水平有限,上课跟不上教学速度,希望采用中文教学。此外,学生在开放性建议中,希望能够延长双语课程的课时,放慢授课的速度,这些都表明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开展双语教学方面有一定的困难。从教师层面来说,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很好地掌握各项知识,而且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英语介绍给学生,并且把握好中英文授课比例。从目前独立学院的情况来看,能够承担双语课程的教师较少,这也制约了系统开设双语课程的目标的实现。从教材层面来说,76.3%的学生认为目前使用的双语教材内容繁杂,内容的逻辑性较差;60.3%的学生认为可以参考的其他双语教材较少。笔者认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的双语教材水平参差不齐,适合独立学院学生水平的教材不多,大多数双语教材的内容都是援引国际惯例或国际公约的内容,语言相对较难,且在成为双语教材后,案例、练习减少,教材不如一般中文教材的内容丰富,对于学生来说减少了可读性,降低了趣味性。

2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建议

(1)树立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理念。双语教学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期待一门课程就能掌握专业英语词汇是不现实的。双语言教学的课程体系要分阶段实施:前期开设的课程第一阶段主要采用“维持母语”模式和“双语过渡”模式,以专业知识的理解为主,专业英语词汇的积累为辅。第二阶段课程可以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大英语教学的比例在学生能够基本通过英语四六级,掌握一定专业课程词汇的基础上,推行英语沉浸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2)培养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分流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在开展双语教学前,要提高学生的认识,在入学后的“专业导论”等课程中就要向学生介绍双语教学在该专业中的重要性,对后续课程的作用等内容。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适当降低教学的难度,不是一味灌输英语词汇,而是以专业知识的理解为重点,辅以英语专业词汇的积累,逐步加强学生用专业英语表达的能力。此外,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同学,应该通过选修课或者分班教学的形式进行更高层次的双语教学。在双语教学课后,还应通过开展英语角、英语竞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环境。(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进符合双语教学目标的教师。教师队伍的水平是直接决定双语教学开展水平高低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制定双语教师的授课标准,引进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对于双语教学的开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如双语授课教师必须通过BEC、雅思等语言类考试,或是具有专业英语或海外留学的背景等方能进行双语教学。

作者:曹耘心 赵秀娟 郭骏 单位:广州大学松田学院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3

关键词 双语教学 国际结算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Bilingual Teaching Model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SHEN Ling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With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and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Trade",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and other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ilingual education will help to develop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with the head of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the "compound, applied" international talent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bilingu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 course as an example, the process of trying to find bilingual education problems and to explore building bilingual teaching skills.

Key wordsbilingual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teaching mode

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和转型时期,已成为世界经济格局中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实体,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国能否在未来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客观上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经管类人才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直接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因此,对《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结算》等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双语教学,可以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熟悉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培养大批能熟练运用外语的专业技术人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1 国际结算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结算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作为实务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国际结算与国际贸易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多数贸易规则、贸易术语以及课程中涉及的各种单证、票据均是使用英文表示和制作,因此,开展双语教学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可以使得教学内容和国际业务的规范相结合,让学生在更好地掌握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理论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对国际结算业务文件的解读和制作单据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毕业以后顺利进行实际工作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储备。

2 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提高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笔者以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的国际结算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例,通过调查问卷及与师生座谈的方式分析了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制约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课堂教学质量与授课进度之间的矛盾

双语课堂上要采用中英文两种语言或纯英语授课,和母语教学相比,同样的教学内容使用双语要求的学时更长,这主要是因为双语教学有一个接受和转换的过程,师生用外语交流不可能达到信息流直接传递的母语交流状态,同样的学时内,教学内容从量上打了折扣,为了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势必要减少课程容量,双语授课的信息量就会相对减少,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授课进度,使得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2.2 师生英语水平的局限制约了课堂互动效果

由于师生的英语水平的双向限制,导致课堂上的互动效果并不理想,限制了课堂互动的灵活性。目前,在信阳师范学院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课堂的讲授尽可能提高英文所占比例,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存在一定困难,因为母语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部分英语口语较差的学生,不愿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使得互动式教学起不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效果,反而使得学生从心理上抵制双语课堂的发言,影响了专业知识的掌握。

2.3 外语交流阻碍了课堂探讨的深入

师生之间外语交流的困难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专业知识的深入探讨,也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据调查问卷显示:多数同学在课堂上仅仅是停留在“听懂” 阶段,能用英文表述自已观点的是学生少之又少,有些专业基础扎实、有独到见解、在母语教学中非常活跃的学生在双语课堂上却很难开口,制约了师生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探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效果。

3 构建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技巧

从某种意义上说,双语教学不仅仅是一次语言教学的改革,更是教学方法的改革,授课老师应该根据本学校、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努力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3.1 明确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目标

双语教学要实现的目标首先应该是学科教育的目标,其次才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英文运用能力。具体到国际结算课程中,用英文讲授专业内容可以使教学内容和国际业务的规范相结合,更好地熟悉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和惯例,所以我们把教学目标定义为: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国际银行业业务术语,以国际惯例为准则,强调业务流程,注重实务操作,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2 精心选择授课内容

国际结算是一门具有较强实务性、操作性的课程,细节内容较多,双语教学又存在着语言问题,教师讲授和学生理解的速度都比母语教学慢,但如果为了保持进度而缩减课程内容或降低教材难度,则有悖于双语教学的目标,因此,课堂教学内容应适当精炼,突出重点和难点。

国际结算的各种票据和单证的英文样本,一般教材都会有所涉及,这部分做简单介绍即可,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学了解基本要式,教师通过在课堂上给出相关当事人让学生填制票据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关于汇款、托收、信用证等结算方式的流程,教材一般都有流程图,教师在课堂上加以总结即可,而在这一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银行的具体业务做法教材则不会体现,教师应该就这一部分着重介绍,并通过相关案例的讲解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国际结算的难点是结算方式的应用以及在这过程中有可能遭遇的风险,这部分要根据国际通行的相关条款并结合大量案例来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

3.3 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双语教学中多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即使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在初期阶段面对大量的生词和专业术语也难以应付,所以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课程初期通常是一些概念的概述,这时就可以多用英语讲解,比如在讲到信用证的概念时,尽可能地将国际上通用的表述展示给学生,比如在介绍信用证的概念时,可以在引用UCP600给出定义的同时给出国际商会第 415号出版物的定义,让学生一开始就掌握英文表述,了解国际上对信用证的定义以及每一种定义的不同侧重点,以便更好地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课程中期,学生对专业术语熟悉以后,可以用英文讲述较为浅显的内容,用中文讲解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比如说信用证的审核要点、业务细节,可以适当增加中文的使用频率,否则会影响到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课程的后期,要着重锻炼学生的英文运用能力,案例分析可以中英文双语并用,鼓励多用英语,基本上形成用英文互动的环境,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双语教学,让同学们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解除学生畏难情绪。学生的英文应用能力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基础,双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都要以增强学生的英文运用能力为重点,以便圆满完成专业教学任务。

3.4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双语教学模式

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优点是知识量大,便于组织,缺点是学生的参与性差,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上课容易走神,像《国际结算》这样的课程用英文来讲,长时间的英文讲授容易让学生感觉到疲劳,跟不上教师的速度,这就需要授课和互动交替进行。课堂中,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如对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精讲,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提问、分组案例讨论,增强师生间的互动,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最好要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可能扩大学生的发言范围;课后也可以通过布置作业的方式,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案例分析来强化外语能力和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设置英文陈述环节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锻炼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听课和讨论,内在的动力和外在的压力结合到一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5 采用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模式

开设国际结算双语课程,实践性强,操作性强,教师除了讲述概念和业务流程之外,还应该应用大量的案例和单证练习,让学生多想多练,此外还应做到课堂和实验室的结合,结合实验室建设,引进全英文的教学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主要是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各种结算方式下各个当事人的责任,掌握各种结算单据的制作和审核,熟悉各种结算方式的灵活运用,这些实践操作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验中获取知识,缩短了课堂和社会实务部门的距离。除了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以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堂和网络的结合,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鼓励学生加入外经贸专业人员的网上论坛,这些外贸论坛都是从事国际贸易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的场所,在具体的国际结算经办业务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复杂的情况,通过和外贸一线人员的交流及大家对不同案例处理方法的探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掌握国际结算实务的技能,更加明确自已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基金项目: 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2009SJGLX231)

参考文献

[1]韩淑伟,祝传臣,王小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兼谈对外经贸大学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2007(5).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4

1案例式双语教学的作用

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通过鲜活的临床用药案例,可把理论中学习中遇到的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量效关系,其定义是指“药物的效应和剂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比例关系”,但两者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比例关系?该关系与临床用药之间有什么联系?对于没有接触到临床知识的医学生来说很难理解,也就只能死记硬背定义,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真正遇到患者甚至是自己生病时也完全不知道该如何用药。而通过鲜活的临床用药案例(如以阿司匹林的退热作用为例)来解释,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临床用药中确定的用药剂量就是依据“量效关系”而来的,亦即在一定的剂量范围之内,药物的效应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增强,当达到最大效应时再加大剂量则效应不会再增强;超出这个范围要么不起作用,要么会出现毒性反应。通过该案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量效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同时又把药物的不良反应问题牵涉进来,使得学生能够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极大地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在教学中适时适量采用案例式双语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应用案例的兴趣,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学习掌握大量的英语术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为查阅英文文献、了解世界医药科技发展的前沿打好基础。

1.2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在案例式双语教学中,必须能够熟练利用英语进行课堂教学。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又要精心准备典型的英文临床用药案例组织学生讨论。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具备宽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较高的英文表达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求达到理论和实践的贯通融合。

1.3促进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互动关系,使得“教学相长、师生互补”成为可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参与能促进这种关系的形成。案例式双语教学法使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在互动中提高各自的英语水平,为进一步了解前沿药理学知识及国内外的最新动态奠定良好的基础。

2案例式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典型的英文案例缺乏或陈旧

案例式双语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有合适的典型英文案例,这是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能够学到知识和提高水平的关键。好的英文案例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药理学知识系统的掌握并且可以挺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但现实的状况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缺乏这样的英文典型案例,如果我们自己翻译中文案例,由于水平的限制又达不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2教师英语水平的限制

所谓双语教学,应该是不同语言的自由转换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与母语同等的教学效果。但事实上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其中,不能自如的运用英语表达和交流是关键,再加上表达不准确,造成学生理解错误甚至难以理解。因为专业英语不同于日常口语,正如在日常生活中即便是用母语交流,非医学专业人员都很难理解的医学术语,如果再用蹩脚的英语表达出来,结果可想而知。

2.3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素质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我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各地区教学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存在的不同程度的差距,有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双语教学对于他们来说较易接受,然而有的同学来自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双语教学不能对他们能力的提高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使他们对药理学的学习产生畏惧情绪。

3我校药理学案例式双语教学采取的措施药理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讲授药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并提高药理学相关内容英语的听、说、读、写以及运用等综合能力。笔者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强化:

3.1案例的选择和案例库的创建

3.1.1英文病例的选择

3.1.1.1选择典型案例案例教学不同于简单的举例子,要选择症状典型,诊断明确,药物作用显著并且案例中所使用的英语术语正规、逻辑性强的英文案例。这样可提高学生讨论的可操作性,减少学生在分析案例时的语言困难。

3.1.1.2选择案例的难易要与学生的能力相适应所选案例难易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案例太简单,达不到理想教学效果会还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若所选案例太难且复杂、英语术语及英文俗语太多,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够而无从下手讨论,只有消极等待课堂上的被动灌输,丧失了主动参与的兴趣[3]。

3.1.1.3选择的案例要与教学目的相一致选择用于教学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教学目的[4]。也就是教师在选择某一个案例时,想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与讨论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学生运用哪一些药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在选择案例时要做到心中有数。

3.1.2双语案例库的建立

3.1.2.1建立系统的药理学双语案例库搜集典型的药理学双语案例,要求中英文格式表达都比较典型,所用术语是我国通行的药理学术语,不能掺杂太多英文药品俗语,否则容易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产生混淆,削弱案例式双语教学的效果。将搜集的案例按照学生的课程进度编排,建立一个系统的具有明确分类的案例库。

3.1.2.2实现双语案例教学的网络化将建立的案例库放到学校的网站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到学校网站上浏览相关内容的案例,并且要附有与案例相对应的案例分析,以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安排药理学的优秀教师,每周定期在线回答学生在自学时所遇到的问题,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英文水平。

3.1.2.3与国内外各大高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采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课程内容、教案在网上以中文和英文形式再现,使国内外学生和教师共享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及时地与教师交流沟通,教师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为远程教学提供资源,促进国际交流。同时不断维护、充实和完善网络资源数据库,改进浏览方式,改进各类网上资源的表达方式,完善网站建设,建立师生互动平台。

3.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与传统的母语教学相比,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高素质的教师是限制双语教学开展的瓶颈。双语教学对教师的外语能力要求很高,不但要有较强的听、说、读、写及灵活应用能力,更要具有较强的对外语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及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药理学专业知识和宽厚的相关知识背景,又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5]。这样,教师在授课时,才能做到以外语为媒介,将药理学专业知识游刃有余地传授给学生。为此,我们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英语口语培训;教师对每次课堂教学内容全程录音,课后回放并反复琢磨每句话更准确地英语表达方式,同时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时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在探索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共同提高;聘请山东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较早开设医学专业全英文授课的知名教授来校上课,校本部教师全程听课;定期派年轻教师去美国、瑞典等知名医学院校和实验室进行学术访问,使双语教师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英语授课能力等;以保证案例式双语教学顺利开展。

3.3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制定双语教学目标

药理学作为我校双语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已经连续针对四届学生进行案例式双语教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双语内容过少则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而实施全英文授课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6]。为此,我们首先以中文教材为主,参阅英文原版药理学教材和书籍,如MaryJ.Mycek等主编的美国医药院校药理学教材《Lippincott′sIllustratedReviews:Pharmacology》、JeanneCS等主编的《IntroductoryClinicalPharmacology》等为依据,有选择性地摘录部分内容,结合症状典型、诊断明确、药物作用显著且案例中所使用的英语术语正规、逻辑性强的英文案例,制作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药理学英文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力求英文授课内容达到30%左右;同时又定期组织尼泊尔、印度等来本校学习的留学生和校内本科生进行案例讨论,交叉组合上药理实验课。这不仅强化了学生流利、准确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同时也极大地开拓了同学们的视野,对外国文化和医疗科技水平有了初步了解,也大大提高了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在期末考核时,试题中包含20%~30%的英文试题(包含英文药品名和全英文的选择题和简答题目)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试卷分析发现,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答对英文题的百分率高,而一些不常见的英文药品名称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7]。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英语教学内容所占比例逐渐加大。

4案例式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5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烟台大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231-02

近年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国内企业踏出国门,国内外经济互相关联,对涉外企事业单位的影响前所未有,从而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为例,以求探索新的外向型人才培养思路。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定位是:面向21世纪,适应国际贸易学科迅速发展的需要,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培养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构、涉外经济部门、外资公司从事涉外经济、国际贸易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学科定位应该是理论与实务并重,侧重应用能力培养;服务定位则是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构。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方式

烟台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应烟台、青岛、威海等开放城市的需求而设立的,十多年来,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培养输送了大批外向型、复合型外经贸人才。我们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强化特色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本专业及时把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发展趋势,以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坚持多途径培养高素质外向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强化基础、严格管理、提高质量。注重素质就是要使学生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培养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强化基础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管理就是要使教学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严格规定,严格执行;提高质置就是要狠抓教学质量提高,以保证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突出质量要求与综合素质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知识、能力与素质融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摆到突出位置。在知识方面,强调基础知识;在素质方面,强调思想道德素质与文化素质;在能力方面,强调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

2.1 基于市场需要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为了使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更符合市场需要,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对人才培养方案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了改革:

2.1.1 拓宽基础强化素质教育

强调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课时,引导学生自学,使学生具备创造思维、自我开拓、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为此,在不影响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少部分课程的学时。如会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统计学由3学时减至2学时;国际商务英语由4学时减至3学时;现代物流由4学时减至3学时。

2.1.2 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教育

尽管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专业知识迅速更新的挑战,也必须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对于不少打算的考研学生而言,夯实理论基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保留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作为学科基础课。高等数学课首次根据学生基础差异分层次设置。经济学系列课还另外设置了中级经济学,供准备考研的学生选修。

2.1.3 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1)外语教学:除基础外语外,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加大双语授课力度,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2)实践环节教育:除课内实验外,每学期都分别安排认识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加大对实践条件的建设。

(3)取消部分课程,如外贸会计(不合实际需要)、金融英语(建议教师在讲授《国际金融》时适当补充有关的英语专业词汇);根据市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情况考虑增设新课程,如报关实务、经贸英文报刊选读、商务礼仪、金融市场学等。

2.1.4 加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为个性化培养提供一定的条件

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减少专业基础课的数量,增加专业方向课,为此调整了部分课程性质。如世界经济概论由专业基础课调为专业方向课。学生可从9门课中选修12学分,为学生自主选择所修课程提供更大的空间。为了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好的规划并做出准备,特别对课程授课时间进行调整,改变“大一、大二闲、大三累”的状况。我们制定了以学生为本的弹性教学计划与方案。如在第六学期同步开设《现代物流》汉语和双语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需求在双语授课和汉语授课之间做出选择。这种弹性机制的设立,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也大大地保证和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

2.1.5 教学大纲的制定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

从加强基础、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理念出发,参考专业规范的教育内容与知识体系,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2 加强学生实际技能的培养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专业的双语课、专业外语课比重不断提高。继续以双语教学为重要支撑,增加双语精品课的数量,在三、四年级每学期都安排专业外语课,继续加强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课件制作和发表报告,用英语进行专业问题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课堂中心、教师中心和教材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不再出现。课后,为学生参加报关员考试、商务英语证书考试、英语演讲比赛提供专门辅导,以增强其未来就业竞争力。教师们还积极指导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从事学术研究及课外活动作品竞赛活动,提升其自主创新的能力。实践环节,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模拟实

验室建设,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熟悉贸易流程;建立了稳定的包括海关、港务局、国际贸易公司、外经贸局等在内的实习基地。

2.3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自2004年开始,学院与韩国仁荷大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师生连年成功接待仁荷大学国际通商学部师生访问团,并于2007年起每年都赴韩回访,成功实现了学术和文化方面的互动交流。在韩期间,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师生参观了首尔东大门流通市场、GM大宇科技园区、仁川自由经济区,进行中国特色小商品展卖活动,双方教授和学生举行学术讲座。与韩国仁荷大学的系列交流活动为我们实现跨国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学院还与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四年级时可以参加合作培养班的学习,通过考试的课程可以免学分,第二年在澳大利亚学习其他专业课程,通过后获得澳大利亚Edith Cowan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已有多位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踏上了赴澳洲留学之路。此外,本专业还与美国佛罗里达湾岸大学、台湾东华大学订立交换生计划,使人才培养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2.4 以双语教学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烟台大学最早实施双语教学,至今有4门课程采用双语授课,其中“现代物流"2009年被评为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每门双语课都形成了教学团队,课程负责人具有很高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并积累了丰富的双语教学经验。双语课主要采用原版外文教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自编了高质量的辅助教材。双语教学采用图文并茂的全英文电子课件,统一用英语命题试卷,并要求学生必须使用英语答题和提交英语作业,做到所有书面文字表达100%使用英语(个别图表除外),课堂讲授和讨论要求使用英语的比例不低于50%。主讲教师按照专业知识结构授课,而不停留在语言点的教学上。课程组还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建设课程网站,教学内容、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文献及案例资料)、习题等全部上网,供学生下载阅读,促使学生养成用英文思考的习惯,强化用英语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这些条件都为我们培养出高素质的外向型人才提供了重要支撑。

3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向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我国对外经贸迅速发展,对高质量的经贸人才需求十分旺盛。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专业主要培养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为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育工作者学习、研究与领会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力求体现时代要求与专业特色,全面规划,探索新的人才培养途径。基于烟台大学的经验,笔者认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以下基本思路:

首先,要加深认识,准确定位,全面把握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国际化、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要夯实基础,更好地实施核心课程双语化,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三,围绕“经济、贸易、商务”的知识结构,加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的交叉与渗透,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6

一 资产评估与会计的联系

目前设立资产评估专业的高校较少,资产评估的课程大部分是针对会计学等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主要是因为资产评估与会计联系密切。

(一)资产评估的结果是会计核算重要的依据

为了克服会计制度以历史成本为原则难以准确反映某些资产价值的缺陷,需要对财务报告中各类资产和负债,如资产减值、交易性金融资产等涉及会计核算事项的资产,以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负债以及或有负债等进行评估,为会计的计量、核算及披露提供专业化的意见。再如,企业资产保全会计处理时,需要进行资产评估,采用“阶段历史成本”作为会计基础,避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按历史成本计提的折旧总额与更新重置成本需要量之间存在缺口,从而使所提折旧能够满足资产保全的需要。企业固定资产的补偿是通过计提折旧来实现的。

(二)资产评估需要参考会计数据资料

成本法、收益法、市场法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三大资产评估方法,三种方法都依赖会计数据资料。首先,成本法需要先计算被评估资产的重置成本,再减去各项损耗,确定资产的价值。在计算重置成本和各项损耗时,如复原重置成本的计算、成新率的计算等,需要得到资产的历史资料,主要是通过会计报表,会计登记簿等会计数据来收集资料。其次,收益法的关键是预测资产的预期收益和资产所有者所承担的风险,如预期收益的预测,可根据该资产会计记录中的历史收益数据用时间序列法进行估计。市场法是通过在公开市场上寻找与被评估资产相类似的参照物,调整差异因素,综合确定资产的价值,也需要获得参照物的历史会计数据资料。因此,资产评估学与会计学专业联系密切。本文围绕高校会计学本科专业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基于国际化视野的会计学专业资产评估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创新,目的是使学生具有国际化的资产评估思维方式,具备国际化的知识结构,熟悉行业的国际惯例。

二 基于国际化视野的资产评估课程教学创新

(一)开展资产评估双语教学

开展资产评估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资产评估国际型人才的现实需要。自2001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到现在双语教学已在我国高校推广了十余年。双语教学使学生具有跨文化的外语沟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思维。资产评估双语教学也是培养资产评估国际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习国外先进理念和方法,理解国际惯例的切入点。开展资产评估双语教学,主要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强资产评估双语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师资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效果。在开展资产评估双语教学时,首先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学术水平,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外语教学经验。因此,应该对承担资产评估双语教学的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出国进修等培训,而且除了语言培训外,更应加强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多层次多方面的指导和培训,使其真正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技能。

2 选择合适的双语教学教材

教材承载了教学的内容,开展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是关键。原版英文教材虽然可以使学生与国外资产评估课程零距离接触,但是目前国内原版的资产评估英文教材很少,可选择的余地很小,且原版资产评估英文教材对会计学专业初学资产评估的本科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针对性不够强。在会计学专业资产评估学的授课中,还是应该以资产评估基本方法和资产评估实务为主。再则,原版教材费用较高,也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教师应该在原版教材的基础上,自编资产评估双语教学的教材,力争能不脱离原版教材,而且内容尽量精炼,能使学生掌握资产评估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专业词汇。

(二)结合国际准则开展资产评估教学

会计学专业学习资产评估学的很大一个原因是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资产评估业务。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资产评估人才时,要与国际接轨,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展开教学。

1 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开展教学

随着资产市场的发展,国际评估准则委员会2004年制定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准则。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是指资产评估师根据会计准则或会计核算、披露的要求,对财务报告中涉及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评定估算,发表专业化的评估意见的行为和过程。因此,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准则主要就是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认为,公允价值是公开市场上拥有充分信息的自愿交易双方的资产成交价。通过资产评估在企业财务报告中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国际会计准则在全球的实质性应用,在推广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时可能会涉及资产评估,有的具体的会计准则则直接要求由资产评估师进行评估。因此,在进行资产评估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国际会计准则,围绕其具体要求进行教学。

2 结合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开展教学

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和美国的评估准则近几年在不断更新,而我国的资产评估准则相比国际准则而言更新相对滞后。特别是对于新兴的评估业务如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财产税等问题,没有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行业行为[1]。因此,基于国际化视野的资产评估人才培养应结合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开展教学,学习和理解最新的国际资产评估准则,在教学过程中,将国际评估准则与所教内容结合起来,对我国资产评估准则中没有具体规定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学习国际评估准则的最新概念、方法和技术。同时,在学习中与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既了解国际资产评估准则,与国际接轨,又能根据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需求加以灵活应用。

(三)实施资产评估案例教学

资产评估是一门实务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资产评估人才的教学实践中,应科学合理地组织案例教学,通过国内外资产评估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设计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在设计资产评估教学案例时,要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典型案例,国内外案例的比例差不多是1:1。同时,可以对同一资产评估实务案例进行国内外评估的差异比较,以更好地理解国际通用的评估方法与基于我国特定市场环境下国内资产评估方法的差异。

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把班级的同学分成4至5人的小组,团队组建完毕后,由组员轮值组长,负责分工、召集讨论等。预先给每个小组分别布置一个某一类资产的不同评估案例,给同学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大家在课后分组讨论,分析评估的目的、程序、价值类型等。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小组制作PPT,在课堂上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演示,教师进行点评。在讨论和小组交流评估结果中培养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

(四)E-learning教学模式在资产评估教学中的应用

E-learning即electronic learning,是指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教学与学习的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新的教学沟通机制和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从而实现全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将改变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师生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2]。开展E-learning教学要构建E-learning学习环境,即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标准化学习与管理系统。高校可以采用商用平台如Blackboard系统等提供良好的E-learning学习平台,也可以采用Moodle 等开源学习系统,或是有开发能力的高校按各自应用需求研发出本校范围内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创建E-learning需要的虚拟学习环境。在双语教学、课堂实境教学、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均可以应用E-learning教学模式,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比如可以把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案例、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资产评估准则等内容通过E-learning学习平台事先上传到系统中,利用E-learning的网络化、交互式、个性化特点,开展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总之,基于国际化视野的会计学专业资产评估课程的教学创新,是培养国际型资产评估人才,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双语教学、与国际准则接轨、案例教学等举措,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而E-learning有助于双语教学、接轨国际准则、案例教学的展开。

参考文献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7

关键词:管理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根据2001 年教育部颁发了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的通知( 教高2001 年4 号) , 明确要求 “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 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 更要先行一步, 力争三年内, 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 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 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 分步到位”,此后,双语教学成为了教育部本科专业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各个学校的双语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教学效果却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所开设的管理学课程为例,对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育的定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认为从广义上来讲“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采用两种语言( 母语和英语) 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国际上普遍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1)“浸入型”双语教学,或称为完全浸入型,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授课程全部采用外语进行教学,这以加拿大、美国为主要代表。(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以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为主要代表。(3)“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该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目前,我们国家普遍实施的是“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介绍方面侧重英语的应用,但在和学生的交流时主要靠母语作为媒介。

二、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已经将近十年。从2006年起,笔者承担了商学院管理学双语教学的任务。此外,笔者长期以来还承担《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和《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比较,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有其不同之处。

首先,管理学强调案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比较高。案例教学是管理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大量应用,就给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样,学生要求对所提供的英文案例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的要求也比较高。英语水平的高低成为能否成功开设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关键性因素。

其次,管理学教学互动性强,双语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大。管理学的教学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和学生的充分互动。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能及时地做出反馈。一堂精彩的管理学双语课,就需要教师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相对于中文教学,双语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应该更加充分:既要保证在课堂里将所传授的知识点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必须保证在课堂里创建双语教学良好的外语环境,促进学生良好的外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就成为了必需。

再次,国内优秀管理学教学资源的缺乏使得管理学双语课教学难度增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介绍国际贸易国际上通用的贸易规则,是很多高校都开设的双语课程,国内也出版了很多相关的双语教材。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介绍西方国家经典的管理理论,同样需要对中国的实际加以分析。国外的管理学教材主要是针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撰写的,其中的案例、相关的法规介绍都是基于西方国家,教学资源(包括案例库)的缺乏,使得管理学的双语教学难度大。

三、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教学团队对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首先,突破传统“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逐步向全英语教学靠拢。如前文中所介绍的,“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双语课程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而管理学教学本身强调和学生的互动,如果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过量地使用中文,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会变成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翻译,学生缺乏使用英语交流的欲望和动力。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有比较深的感触。因此,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向全英文授课转变。管理学每周课时是3节,也就是120分钟,教师将上课时间合理分配:100分钟全英语课,让学生浸润在全英语的环境里,用英语去阅读、倾听和思考,用英语来表达,最后20分钟再使用中文对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整理,以确保学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偏差。英语的大量使用,对教师队伍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基本具备国外留学和进修的经历,有的教师本科读的是英语专业,因此问题不大。对学生而言,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将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通过相互帮助的形式,英文听说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同样在课堂上,教师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予以重点照顾,课后帮助他们“拾遗补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英文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合理分工,“模块化”教学,注重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管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师相对固定。其中既有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中年教师,也有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做到优势互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提供一些业务上的指导,年轻教师在外语方面具备优势。因此,在课程的整合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专业教师做到了资源共享、合理分工,避免了“单打独斗”、资源的浪费。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罗宾斯的最新版《管理学》原版教材。在课程的教学准备过程中,每位教师负责一个板块教材资源和案例资源的整合。在罗宾斯的教科书中,有相当部分的案例并不适合课堂教学,我们仅仅是把这些案例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因此,需要增加大量的课外案例,合理的分工,可以减少教师备课的压力,同样,可以促成教学团队的形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管理学课程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全英语示范课程的项目立项。

再次,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人员招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组事先准备企业简介、招聘广告、招聘计划、拟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招聘表格等;要求各人事先准备中英文简历等应聘资料。一部分扮演招聘人员,另一部分同学出去应聘,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这样,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及应聘实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灵活地掌握招聘实务以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策划与组织协调能力、角色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管理学课程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需要教师的极大地投入。通过几年的实践,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本土化教材的建设和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的培养是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Jack C. Richards.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2] 张同利. 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8

关键词:学科发展史;双语教育;公共管理学

1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史及其教育原则

学科发展史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必不可少,通过学科发展史教育能够促使学生较为完整地了解学科的发展背景,以及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的发展需要经历一系列的曲折过程,这也是科学探索的规律。公共管理学科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缘起时期、制度主义时期、行为主义时期、新公共行政时期、新公共管理时期等发展阶段。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整个学科的发展简史,才能够让学生更具备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专业心智品质,所以在公共管理专业教育中学科发展史的教育不可或缺。

公共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形成于十九世纪的美国,它的缘起与文官制度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所谓文官制度是指政府雇佣(多为终身雇佣)有专业技术和行政事务处理能力的文职人员为政府工作而形成的制度。他们能够处理社会管理中的各种问题,这些公共雇员能够维持政府机关的运转。美国的“政党分肥制”引起了社会和民众的不满,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每一位新总统上台之后大量任命自己的亲信,这不利于行政的连续性。在社会公众的呼吁和要求下,1883年彭德尔顿法案在国会通过,美国文官委员会重新建立起来,从此联邦机构逐渐地走向了非政治化的轨道[1]。由于政治和行政正式分开了,所以行政理论作为独立的理论才得以发展。我们可以把威尔逊的《行政之研究》一文看作是对美国文官委员会的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政策理念的概括。古德曼和威尔逊的著作和论文可以看做是公共管理学科的奠基。

二十世纪初的《公共行政学导论》和《公共行政学原则》使公共行政学者都相信公共行政存在着指导行政现象的科学原则。而马克思韦伯的《论官僚制度》探讨了现代组织原则与规范,使学术界的研究方向集中到了官僚和官僚制度方面,时至今日这都是公共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此之后,行政管理学派从管理实务出发,建立了一套管理理论和规则,作为管理者的行为准则[2]。20世纪60年代,沃尔多致力于重拾行政中的价值因素,他一生都反对将公共行政看做行政机器,他反对摒弃行政中的价值因素,因而在学科发展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弗雷德里克森继承了沃尔多的思想,他以“社会公平”作为行政学和政府的核心价值,反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二分法以及行政学研究的价值中立。而罗伯特登哈特认为以效率为导向的工具理性只会引导人们关注达成既定目标的手段,而忽视对目标本身的关怀,提出了以公民对话协商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新公共服务思想[3]。新公共服务理论要求政府只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其主要只能是提供公共服务,在服务的过程中应该把社会公众看做顾客来提供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史教育的原则主要包括三点。第一,在学科发展史教育中应着重介绍学科发展的背景,学科的理论发展其实都源自于一定的历史背景。比如要让学生了解上世纪70年代西方主要国家经济“滞胀”与新科技革命的爆发催生了行政学科新的研究范式和研究取向。这样学生才更能理解学科的理论的发展及其转型。第二,在学科发展史教育中应注重英文原著的解读,许多公共管理学的经典著作至今都没有被翻译成中文,比如沃尔多的《行政国家》。这种情况使得专业教学必须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英文文献的能力。第三,在学科发展史教育中应该注重理论论战的介绍,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的历史中经历了数次论战,才形成今天的理论格局,让学生了解这些论战的情况有利于他们理解今天的学科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 双语教育在学科发展史中的作用

双语教育是将母语以外的另外一种语言直接应用于专业教学,通过第二语言学习专业知识。所以双语教育即不同于通过母语来讲授专业知识,又有别于单纯的语言教育。行政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中不应简单地视为一般语言类课程,而是用外语讲授专业知识,所以不能把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当做外语教学的辅助课[4]。公共管理专业双语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专业知识,而提高外语水平只是其附带效应。在该领域我们仍需要吸收大量的外文资料,在大学课堂中更多地运用双语教学,培养更多的双语型专业人才,能促使公共管理学科更快地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专业教学中,外语技能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或者翻译的工具,而是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在公共管理学教育中使用中英文双语教学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促进他们更多地接触和理解英文原著,理解学科核心知识的精髓,培养他们作为公共管理专业学生的心智品质。通过双语教学,让大学生掌握应用外语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外语来掌握和运用公共管理学的专业知识。

我国在公共管理专业的研究和教学方面都处在摸索的阶段,而西方国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经验。而且在出版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专业课的原版英文读物,在专业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英文书籍和文献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中国的公共管理还需要从英文的经典原著和其他英文资料中吸取更多的营养才能加快自身的发展。所以对于公共管理专业而言应该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积极地推进双语教学。

3 双语教育在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史中的应用

相对于以前的学科而言,公共管理毕竟是一个新的舶来品,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在研究过程中,中国的学者以及学生都需要吸收更多的原始知识,这就凸显出双语教学在公共管理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学科发展史的教育和双语教育都不仅仅只存在于一个阶段,而是要贯穿于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始终。在本科的学科发展史教学中适当加入双语教学,使学生从母语逐渐适应本专业的外语书籍和资料。而在研究生阶段增加外语教学的比重,从母语教学导入,在有条件的学校甚至可以逐步尝试与国际专业教育接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先设置公共管理专业英语课程,首先让学生熟悉公共管理专业词汇、句式、常用行文结构等等,再把这种专业英语教育扩展至其他专业课程,将不同课程的内容双语化,在推进课程双语化的同时深化和扩充专业英语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英语技能。专业英语课程中的内容要重点介绍学科的发展背景和历史,让学生通过专业英语课程阅读本专业的英文原著。学科发展史中的双语教学应该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翻译能力,以便让大学生能够更快、更直接地获取外文资料中的信息,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知识,以及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而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研究能力。我们不仅在研究生阶段需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在本科生阶段也都离不开对学生研究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性双语教学模式也是公共管理双语教育模式中很重要的部分。

在中国公共管理专业是从行政管理专业发展而来的,虽然今天这两个词常常被混同,但是较之以前的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的概念与内涵更为宽广。它既包含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的基础,又借用了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工具,在方法论上逐步从定性分析走向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因此,公共管理专业双语教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在掌握了专业基本外语技能的基础上,既要让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外语能力获取专业理论知识,又要让学生有相应的外语能力掌握新的研究方法。

公共管理专业需要吸收和消化大量的舶来知识,在经济和教育高度国际化的今天,专业知识的双语教育更显重要。以外语为媒介介绍国外公共管理学的经典著作和前沿理论是我们在本科生教育阶段和研究生教育阶段所应做的。许多公共管理学经典著作,比如威尔逊和沃尔多的经典作品,至今都还没有被翻译成中文。高校老师在上课时使用的翻译大都是自己个人对原文的理解,而这些理解常常受到个人认知的阈限,从而导致学生对原文的理解都产生偏差。消除专业知识学习中“语义偏差”影响的最好方法就是阅读原文,开设专门的经典著作课程并使用英语原文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原文的过程中对原文产生自己的理解。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原文以及原文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但是并没有直接翻译这些内容或者代替学生思考和接收知识。学生对原文的理解是自发的和新鲜的,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的理解都准确,但是可以减少语义偏差所带来的影响。

在其他的课程中穿插双语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案例教学在专业英语中也十分重要,学生通过阅读英文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英语技能。公共管理专业的案例来源很广,由于公共管理的基础学科包括了管理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学科,所以管理学案例、社会学案例和法学案例都能为公共管理专业英语的课堂教学所用。管理学和法学案例资源非常丰富,而且时事英文案例也容易获得。案例不仅能够说明理论问题,而且能使教材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更能感受到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体现和运用。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相应的实践热点问题,激发学生进行讨论,既能够拓展与实践相关的专业知识,又可以增加专业词汇量,锻炼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公共管理学的时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学科发展史的教育中使用双语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还可以切实增强学生的外文文献研究能力。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引导学生关注公共管理的前沿理论问题和新的实践创新,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

参考文献:

[1] 张康之.行政与公共行政的历史演进[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4).

[2] 孙勇,孙华斌.公共管理理论流派综述与研究启示[J].商业时代,2011(1).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入世以来众多大型跨国企业进驻,国内的外贸企业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很多高校也顺应经济的发展满足企业的需求,纷纷开设商务英语专业。如何培养高素质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呢?独立学院作为一种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高等本科院校,对商务英语专业及其相关课程给予高度重视。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能照搬其他高校的模式。本文通过对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的分析说明目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现况,介绍双语渐进式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最后提出几点建议。

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现状

1、语言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在国际通行或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许多课程中实行双语教学是一种趋势。结合学生的专业,我院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也大力推行双语教学。所采取的模式是英语教材(国内出版)、英语课件、英语作业、教师英语讲授(大部分用英语,遇到疑难点辅以中文)、英语考试。近两年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专业四级的过级率在30%-40%左右,语言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再加上商科知识缺乏。致使双语教学的进程缓慢,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甚至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缺乏系统的商科知识。吴思乐(2006)曾对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生职业技能的评价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基本上认可毕业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但对商务工作能力的评价却出人意料。在80家企业中仅有12家(13.6%)认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商务能力。从我院05,06,07三级的学生的实习反馈信息来看,多半学生的实结中写道:“书到用时方恨少”,觉得专业知识的缺乏导致有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吴思乐(2006)年的调查表明76.3%的企业认为毕业生勉强可以顶岗,但要学习很多新的技能。这一点也可以说明企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3、自主学习能力弱,综合素质不过硬。部分学生觉得自己所就读的独立院校不及一般高等院校更不及名校。认为自己不如其他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生是有客观原因的,并以此为借口减少努力的付出。这种心理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的职责就是使自己变得多余”。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努力奔着这一目标努力,但收效甚微。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学习负责,由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探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以及各科教师的合作。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只是关注课本,涉猎的相关学科范围较窄,只了解表层知识极少做深入一点的学习。

三、双语渐进式案例教学

为了能够推进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建设,向社会推出复合型的综合素质高的商务英语人才,学者和商务英语研究人员都在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解决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在双语教学中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试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100多年前案例教学始于哈佛商学院。目前,案例教学法以成为教学法体系当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我国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主要应用于管理类、经济类等专业课程教学中。程达军(2005)把双语教学分为四种形式,本文中所指的双语教学是第二种形式。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采用英语教材,教师根据所授内容的难易程度用英语和中文交替讲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使用英语并配合中文交流。这种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既能利用外文教材了解国外研究本课程的体系框架和思维方法,又能借助母语的讲授掌握复杂或晦涩难懂的知识,因而宜用于初开双语教学的课程。案例教学法如何在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中开展?笔者试图通过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中的应用对此进行一些探讨。鉴于我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现状,在教学中笔者尝试推行“双语渐进式案例教学法”。

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强化语言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第一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国际贸易。通过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国际贸易离他们的生活并不遥远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如:1)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生活中看到了哪些特殊的现象,经济危机给他们的实习、就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2)北美和欧洲一轮又一轮地提出向中国的多种出口商品征收反倾销税,会对中国的相关出口企业有何影响,企业应如何去应对,这些给他们将来的就业会有何影响?3)人民币一升再升对我们普通民众是弊是利,对于进出口企业又意味着什么?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生活中的事情,并尝试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去分析“生活中的国际贸易”。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张口说英语,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二步,广泛地了解商科知识。学生刚进入大学很茫然,应从一开始就让他们了解本专业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每个阶段的教学任务等详细的教学安排。另外,国际商务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国际商务涉及了跨文化交际、国际营销、国际金融、国际会计、国际审计、国际税收、国际结算、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人力资源管理、国际物流、知识产权、电子商务和贸易法律等领域。使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明确的概念,商务英语等于“英语+商务”。但并不是二者简单的结合,而是将二者合为一体。鼓励学生阅读中文的商科知识,积累商务背景知识。并规定学生每周阅读一定量的英文材料。如最初可以要求学生阅读Chinadaily网站的经济报道,遇到不懂的问题如:anti-dumping,quota,exportlicense,G20等可以去查阅参考书。第三步,做简单的案例分析。这一阶段采用“传统+案例”,即主要以理论讲授,辅以案例进行教学的方式。

如在讲到贸易术语FOB,CFR和CIF时,买卖双方的责任划分、风险转移,象征货,运输合同等。学生看懂了书面的意思,却很难理解这些术语的真正意义以及想象不同术语的使用环境,更不用说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了。通过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教直观地认识到。如:Ourex-portcompanysignedaCIFcontractwithanEuropeancompanytoexportstrawplaitedarticles.TheCIFcon-tractstipulatedthatsettlementshouldbemadebyL/Candinsuranceshouldbecoveredbyourexportcom-panyagainstAllRisksaccordingtotheinsurancetermsofPICC.Ourexportcompanyloadedthegoodsonbo-ardthevesselwithinthestipulatedperiodoftimeatthenamedportofshipmentandobtainedthebillofladingissuedbytheshippingcompany.Thentheexportcom-panymadenegotiationwiththeBankofChina.Thenextday,theexporterwastoldbyhiscustomerthattheshipwascaughtbythefireintransit,thegoodswerede-stroyedcompletely.TheEuropeancompanyaskedourexportcompanytoclaimcompensationagainstinsur-ancecompanyotherwisetheywouldaskforrefund.Whatshouldourexportcompanydo?从这个简单的案例可以看出使用CIF术语交易时卖方承担交货、安排运输和买保险以及提交相关单据的义务;买方承担提货和付款的义务。在使用这个术语时值得注意的是卖方和买方的风险划分界限是船舷,即将货物装上船并且提交要求的单据,卖方就完成了交货义务而无需保证货物完好无损的运达目的港。这就是所谓的象征货。卖方所购买的保险是以买方为受益人的,即如果货物在海运过程中遭遇承保风险,索赔由买方向保险公司提出。第四步,小组合作完成案例分析。在此阶段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以小组形式独立完成案例分析全过程。在实际教学操作中案例的来源有以下几种:分配学生课外找(全英);教师发放案例相关材料(全英);从新闻报道中选,如2009年“输美轮胎特保案”讲到了美国决定对中国输美轮胎产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即大幅度提高进口税率。要求学生追踪整个案件的始末,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倾销,反倾销,反倾销调查,应诉反倾销调查等等相关比书本更鲜活的知识。

将学生分成小组,一般每组不超过6位同学。提前两周布置任务,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每次做20-25分钟以内的presentation,10分钟由其他学生提问。5分钟左右的教师点评。教师主要是对案例演讲情况的总结,包括演讲材料的组织、演讲效果、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提问的设计以及讲演文稿的质量等方面(张素芳,2010)。点评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不仅仅是给出分数,要有针对性地说出每位学生的优缺点,让学生充分的享受自己努力获得的小小成就感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应对此留下详细的记录。这种形式的案例分析2-3周开展一次为宜,多种教学方法穿行防止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双减语文教学案例篇10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创新

随着我国与全球各国投资与经济合作的不断增加,精通外语以了解商务知识的人具有更多发展潜力与机遇,企业需要更多商务英语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就现在就业形势和经济形势而言,相关部门公布的人才市场供求统计数据表明,市场营销排在全部招聘专业的首位,在所有求职专业的第二位,具有供求两旺的发展趋势,而高级营销管理者是目前国家紧缺人才。因此,设置市场营销课能够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未来在就业方面的竞争力,能有效推动个人、社会、学校的发展。但现阶段,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存在一定问题,没有体现出商务英语综合发展的优势的,在国际市场营销实践、理论、观念都面临巨大变化的新世纪,改革市场营销势在必行。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特点及开展双语教学的市场需求

商务英语的内容是将语言知识、会计学、营销学、经济学以及其他商务知识集于一身,其涉及大量专业词汇,同时也体现出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体风格。《国际市场营销》是商务英语专业重要的必修课,其体现出较强的特点,学好《国际市场营销》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一)《国际市场营销》课程特点

《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帮助学生在市场环境下,通过营销学方法及理论处理企业在营销中产生的问题,此课程是在国际背景下学习营销学理论,必须要认识国外的文化、法律、政治、经济等环境,也要使用更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双语教学中根据此课程的特点来选择的。《国际市场营销》选择双语教学体现出教学的实践性、综合性、专业性,学习此课程,学生要了解与掌握营销理论,具有较强的英语写、说能力,要拥有市场环境下开展产品营销的能力,要具备促进企业经营的大局观和战略思路。

(二)《国际市场营销》进行双语教学的市场需求

首先,现阶段国际交流逐步增加,国际贸易额不断提高,我国要面对来自不同国家竞争对手的挑战,需要更多国际型、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在此紧迫形势下,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国际市场营销》课,此课程广泛使用英语、紧密联系国际,应该使用双语教学。其次,现在大多数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从事国际贸易等市场营销工作。企业需要能力较强的商务英语人才,其不但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也特别看重学生是否能通过英语准确的表达专业知识,通过英语分析案例。传统的《国际市场营销》选择中文教学,出现专业教学和外语教学相脱节的情况,导致学生难以熟练地使用英语解决国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难以满足企业要求。使用双语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也能增强其英语水平,并能通过英语自由地阐述专业知识。最后,就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基础,也学习了《外贸函电》《国贸实物》等专业课程,所以在专业领域、语言方面具有较强的基础。另外,学生有较强的双语学习积极性,也为《国际市场营销》进行双语教学打下较广泛的学生基础。

二、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课存在的问题

因为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国际市场营销》进行双语教学时体现出明显的简单化、逐潮化趋势,目前为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双语教师数量少、素质较差

《国际市场营销》和其他双语教学相同,教师是其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尽管很多高校实施了双语教学,教师也积极开展实践,但却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既在于对双语教学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也在于缺少高素质双语教师。虽然现在大学专业教师拥有丰富的本专业知识,采取单语教学效果较好,但采取双语教学则出现一些问题,通常是课件是英文却运用中文讲解,未建立起和谐的双语教学环境。当然,此责任不能全部由教师承担,由于《国际市场营销》的内容大部分是分析、讨论案例,要求师生间、学生间进行广泛、深入的互动,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驾驭语言能力,但高校并没有为双语教师建立能增强英语能力的平台,因此双语教学质量一直不理想。

(二)专业课和双语教学的取舍

部分实施双语教学的高校既将双语教学应用在专业课中,也在每个年级都使用此教学方式。当语言环境不理想时,学习第二语言难以有效推动专业学习,对于每个人而言,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不顾及学生英语水平而盲目进行双语教学,难以得到学生认可。就教学实践而言,部分之前实施双语教学的课程,由于学生觉得提高了学习难度,而要求采取汉语开展教学活动。其觉得通过双语教学学习原版一般要使用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读懂英文,理解课本内容的难度更大。

(三)专业课演变为辅导课

部分教师为了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在课前利用很长时间准备,翻译教学内容、书写教案,精心准备所有课堂用语。教学期间,教师经常带领学生学习英语专业词汇,虽然教师使用英语教学,但难以自由发挥,对于教案上没的话不敢多说,学生也特别拘束、小心,师生间难以自如、轻松地交流。每节课程都根据事先设计开展,就算教师不讲话,学生也明白接下来进行什么内容。如此双语教学难以提高教学水平。就教学本身而言,不同学科具有自身特点。教师备课时要思考怎样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学习能力呢?还是要研究怎样用英语正确阐述专业术语,语法是否出现错误?学生是否认识此单词?此类双语教学,学生不断学习书本上已注明的知识以及记住专业单词。因此,双语教学要避免在非语言学科演变成外语辅导课。

三、商务英语专业

《国际市场营销》课实施双语教学的策略

商务英语专业中《国际市场营销》课程中的英语是一种具有独特用途的英语,在教学语言、师资、教材等方面和管理学院设置的《市场营销》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开展双语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双语教学运行期间出现一些问题,要结合实践从教师、教材、教学模式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

(一)重视双语教师的培养

现阶段,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现代教学方法及教育理念在逐步更新,国际竞争的不断升级也对高校建立优秀教师队伍提出更具体的要求。提高与全球教育接轨的能力,增强高校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水平,是十二五期间完善高校师资建设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来增强教师素质与教学水平。“请进来”是高校要聘请双语教学经验丰富的外校教师进行讲学、讲座,也可以将其聘请为《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师。“走出去”就是安排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到双语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参观、学习,有条件的高校也可以派遣教师出国进修。《国际市场营销》的专业性与应用性较强,教师要面对很大的挑战。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提高自身知识储备和英语表达能力,主动开展相关的交流和研讨,积极与企业营销人员进行沟通,提高实践能力。同时,教师要重视企业变化、教材完善等情况,紧跟时代步伐。唯有如此,在讲课举例时才能做到信手拈来。

(二)应用恰当的双语教材

现阶段,实施双语教学通常选择英文原版教材。讲授原版教材与以前的教学方式有明显差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去粗取精的处理。原版教材中很多内容值得教师学习与借鉴,如由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现象而引发出的问题,让学生将分析问题和学习概念结合起来,进而妥善解决此问题。同时教材中有精美插图和丰富学习资料。然而,《国际市场营销学》英文原版教材是以外国环境为基础,对欧资或美资企业如何开展国际营销进行分析,却未考虑中国的经济环境与背景,尽管很多原理没什么出入,但没有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企业怎样开发与拓展国际市场。因此,在选择这种教材时要重视国外案例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并不断拓展学习内容。

(三)创新双语教学模式

在《国际市场营销》教学手段上,要从根本上改变之前机械、单一的教学方式,建立起集电化教学、网上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为一身的立体交叉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要使用发音标准、简洁精练英语语言,通过形体动作,更加形象化、直观引导与提示学生深入、准确地学习教学内容。另外,要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双语CAI课件进行教学,其体现出双语性特点,其主要内容、关键词实现中英文对照,并将标准发音标注其上。应用课件,既能够为教师提供方便,大幅度减少书写英文的难度;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所学知识。中国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高于听力理解能力,如打出字幕学生就能更好地了解学习内容。同时,为构建优秀的学生自学环境,高校要建立双语教学网络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进而帮助其开展自主学习。借助立体化、多维度的教学手段,大幅度减少双语教学难度,促进双语教学持续发展。在选择教学方式时,要重视以下几点。1,重视互动性,选择多种样式的教学模式。就《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而言,要重视其科学性和语言性的特点,要以提高学生互动为基本原则,选择播放录像、设置小班专题课、分层次教学等教学形式,全面增强双语教学水平。2,进行分层次教学。大部分普通高校无法一步到位地进行双语教学,要以高校实际为出发点选择分阶段、分层次、先易后难的教学形式,要先用英文讲解专有名词、定理、定义、小结、标题等,再使用英语、中文双语来讲解部分教学内容,最后实现全英文教学。3,建立小班专题课。为增强师生互动性,一些教学内容要建立小班并设置相对专题,不但能提高师生会话的几率,也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及特点。4,通过多媒体播放全英文市场营销案例与资料,让学生了解国外教学方式,建立起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结语

在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将培养重视实践、善于创新的外语营销人才为教学目标和改革切入点,研究能满足企业、社会要求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水平。另外,要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特点,采取双语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竞争力,让其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环境,推动个人、社会、学校等三方面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星远.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双语教学研究[J].教书育人,2014(5):102-103.

[2]刘晓芳.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双语教学探讨[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4):77-79.

[3]姚数萍.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咸宁学院学报,2012(8):162-163.

[4]付一凡.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国际市场营销》双语教学路径探析[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85-8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