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信调查报告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9:19:30

授信调查报告

授信调查报告范文篇1

回顾**年,我在行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行的经营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营造良好的信贷文化,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使我行的信贷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信贷规模、质量与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现将**年度的个人述职及述廉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工作措施

(一)信贷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部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为基础的经营治理思想,各项授信业务在更加合规和稳健的基础上保持了快速发展。一是客户数量有明显增加。我部将新增客户数纳入考核体系,使全行的授信客户由年初的1701个增加到年末的1983个,客户群进一步扩大,表内外授信余额达到276.94亿元,比年初净增加了33.09亿元。自营贷款余额为156.1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3.62亿元,增幅达到27,增长速度是近几年来最快的一年。二是信贷资产的质量明显提高。在转化了“洲际酒店”等存量不良贷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使资产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已经降至1.53,不良率是我行成立以来的最低点。三是信贷资产效益有逐步改善。加强了利率和利息回收工作的业务治理,平均利率水平由年初的6.13提高到年末的6.61,较年初提高了0.48个百分点;年末的收息率为97.9,较去年末的80.35提高了17.5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信贷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

(二)防范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了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提高我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我部着眼于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的长效机制,狠抓贷款三查制度,从而使我行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在贷前调查方面。一是加强贷前调查工作,统一调查报告格式。我部下发了《文秘部落商业银行关于加强公司类信贷业务贷前调查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客户经理要深入到客户中去,调查到具体情况。在此基础上,又在全行范围内推行了统一的公司类授信业务调查报告格式,规范了信贷调查报告的内容。二是建立了客户进入与退出标准,优化客户结构。根据我行情况,结合市场实际,我部在年初就制订了授信客户的进入与退出标准,明确了房地产、汽车、商品流通等几个重点行业的客户选择标准,指导支行进行客户选择,提高客户质量,更好地防范授信风险。三是狠抓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信贷队伍素质。**年我部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视频会和岗位互动等多种方式,开展了5期信贷业务的培训工作,使客户经理在客户选择、风险评估、贷后治理以及银行承兑、贸易融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风险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2、在授信审查方面。一是清理和完善规章制度,理顺审查工作机制。**年,我部对信贷治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制订和完善了《XX市商业银行**年授信投向指引》、《XX市商业银行法人客户公开授信治理办法》、《XX市商业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贷款治理的通知》等11个办法制度。二是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切实防范政策性风险。对不符合《贷款通则》规定的借款主体及贷款用途不予审批;对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能耗以及资源耗费型企业的授信业务实行严格控制。三是规范授信审查审批,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重点是严格控制借新还旧、贷款展期和重组,同时,加强对股东背景的审查,严禁对信用等级在BBB以下的客户进行授信。四是修订合同文本,规避授信业务的法律风险。在法律部的配合下,我部牵头完成了《贷款合同》、《最高额抵押借款总合同》、《抵押合同》等16个格式合同文本的修订工作,更好地控制和规避了合同文本中的法律风险。

3、在贷后治理方面。一是建立分片联系制度,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总行贷后治理中心按支行分片,实行定点联系制度,在总行与各分支机构之间搭建起贷后治理信息沟通的双向互动桥梁。同时,还建立了授信业务60日到期监控制度,先后下发整改通知和加强授信后治理通知39份,向总行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重要风险预警信息5条。二是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加强贷后跟踪治理。贷后治理中心在加强非现场检查的同时,加大了现场检查的力度,并针对贷后治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量授信业务出现的风险苗头,适时策划和启动了风险敞口300万元以上公司授信业务调查、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业务调查、房地产专项调查、年内到期授信业务调查、楼宇按揭业务调查等9项重点调查和现场检查工作。全年共查出各类授信业务风险问题73个、治理问题11个,涉及问题授信金额7.49亿元。三是编制贷后治理手册,规范贷后治理行为。**年,为了解决贷后治理不到位,基础治理仍显薄弱等问题,我部贷后治理中心编写了《贷后治理手册》,全面规范了贷后治理的制度、流程和标准,对提高我行的贷后治理水平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4、在信息系统治理方面。我行信贷治理的电子化水平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贷治理系统进一步优化,数据质量得到提高。我行信贷治理信息系统通过一年的使用,在各部室、支行提出的相关需求基础上,我部与科技部反复磋商,初步确定了信贷治理信息系统优化方案,使该系统得到不断优化,系统的统计、查询和监测功能开始发挥。二是企业征信系统正式上线,信息查询更加快捷方便。按照人总行全面征信治理工作的要求,我部配合科技部成功完成了信贷治理信息系统与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接口程序的开发、存量客户信息的整理和有关数据的报送工作,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治理局验收,我行客户信息已按时提交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入库,为全行查询授信客户信息、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信息保障。三是个人征信系统全面启用,信用查询实现全覆盖。我行对私业务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的查询率达到100,该系统拓宽了我行个人客户信用信息的查询渠道,提高了个人贷款业务的审批效率,同时,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为预防假按揭提供了有效的防范工具。四是在线审批开始推行,电子化治理水平有所提高。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之下,借鉴其它先进银行的经验,我行远郊支行的部分授信业务已经推行了在线审批,审批方式和审批效率进一步改善,也标志着我行授信业务向电子化审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止**年12月31日,我行贷款余额为167.07亿元(不含贴现38.24亿元),存贷比为56.7%(含贴现的存贷比为69.7%)。其中,我行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为32.26亿元,占我行资本净额的135.75,比去年末下降了62.67个百分点;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7.18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例为766.27,较年初增加了470个百分点;关联交易授信余额为36.84亿元,较年初的38.52亿元下降了1.68亿元,各项信贷结构调整指标均圆满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了我行的结构调整工作,大额授信、集中度风险和行业风险有所释放。

(四)反商业贿赂及案件防范工作扎实推进。为了弘扬诚信、敬业、创新、清廉的企业精神,防范商业贿赂,我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同时,与部室员工一起认真学习了《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及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第九次、第十次工作会议精神,输理和查找了近两年来本部室及业务治理条线内控治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案件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整改,拟订了《授信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暂行规定》,签订了《信贷治理部治理商业贿赂承诺书》,进一步规范了授信行为,做到了警钟常鸣,营造了一个反腐倡廉、人人自律的工作氛围。

二、当前信贷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联交易授信余额居高不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行关联交易授信余额一直较高,**年末为33.3亿元,是我行资本净额的185,大大超过银监局关于“关联交易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的规定。实行结构调整以来,虽然加大了关联交易的控制力度,但因资产重组的需要,**年地产集团被列为我行的关联方,关联贷款余额增至38.5亿元。今年,高发司又向我行申请了1.7亿元中长期贷款,XX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拆借资金4.5亿元(目前归还了3亿元),致使关联交易余额居高不下,目前仍高达36.84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55.05,超出监管指标105个百分点。

(二)中长期贷款比例呈增长趋势。12月末,我行余期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7.18亿元,余期1年以上的中长期存款余额为6.16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例为766.27,超出XX银监局年初给我行下达的监管指标(120)646.3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①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存款降至6.16亿元,比年初下降了6.74亿元;②XX特钢系列增加中长期贷款5亿元;③XX国开行联合贷款增加中长期贷款4.66亿元;④为转化XX酒店贷款,XX公司增加中长期贷款8000万元,XX公司新增中长期贷款1.9亿元。

(三)集中度风险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截止**年末,单户贷款1亿元以上的客户共有32户,占我行客户总量的1.6%,贷款余额61.9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37.06,即37的贷款资源集中在不足2的客户中;②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之和高达32.26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35.75;③全行单户超比例的企业共有6户,授信总额为43.59亿元,占全部授信总额的15.5,集中度风险比较突出。

三、明年的工作打算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优势,提高我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行业务又快又稳地发展,我在**年的工作思路是:优化治理,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促进发展。

(一)优化治理,提高效率

1、进一步明确信贷投向和客户目标,使全行的营销工作做到有有的放矢。为了明确业务方向,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扶优扶强,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稳步推进信贷结构的调整”这个指导思想,逐步将信贷资源向综合回报高的优强企业集中;逐步降低市政及酒店贷款占比,提高优强的工业企业、优强的商贸流通企业、良好的小企业贷款和个人贷款占比;逐步退出现有回报低、风险高的贷款。

2、改进和完善信贷流程,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贷治理模式。按照总行关于事业部制构想和流程银行的要求,改进信贷流程,对授权和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我行的审批流程能适应我行的业务发展的要求。

3、提高贷款审批的效率,适应市场竞争和拓展客户的需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审贷效率,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充实信贷审查人员,确保适当的人力资源;二是全面推行在线审批,通过提高电子化治理水平的方式提高业务审批效率。

4、加强贷款的后评价工作,为优质的合作项目及客户开启绿色通道。通过加强贷后治理,对存量客户的合作情况实施后评价工作,从中筛选出合作回报高、业务风险低的优质客户,并在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合作方式等方面向优质客户开启绿色通道,实行差异化治理,进一步提高对优强企业授信项目的审批速度。

(二)控制风险,促进发展

1、继续完善授信治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发展及风险控制提供制度保证。通过完善信贷治理的相关制度,防范授信业务的合规性及操作风险,修订房地产贷款及按揭贷款治理办法等一系列信贷治理制度。

2、严守信贷审查的第二道防线,防范信贷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统一的调查报告格式,使支行上报的信贷调查报告更加完整和规范;二是总行要针对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制订行业审查要点,逐步形成一套符合商业银行实际、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信贷审查标准和方法。

授信调查报告范文篇2

2005年4月20日至6月30日期间,我科对辖区内的信用社进行了信贷常规检查,检查内容涉及信贷档案管理情况、贷款利率执行情况、新增贷款的合规合法性、信用工程暨农户小额贷款基础工作的建立、原创:已核销呆帐情况、保险业务、个体工商户评级授信情况、不良贷款及诉讼保全、贷款卡年审等。一共检查了10个社,分别是××。现将检查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信贷档案管理不规范

1、基础资料收集不完整,部分贷款资料无身份证复印件、无调查报告、夫妻无结婚证明、财产共有人同意及承诺书、担保人未提供资料、展期无手续。

2、格式化申请书、合同填写要素不齐全。

3、有个别社存在贷款转贷时未重新办理登记,致使抵押合同无效。

4、动态管理未严格执行,催收通知不完整,部分社未按户归档,贷后的检查资料及报告不完整,缺乏企业的变动情况收集。

(二)、“信用工程”的建设基础仍然薄弱

1、经济档案卡未完整填写户主姓名、家庭成员、身份证号码、家庭财产及经营收支情况、评定信用等级及授信额度、贷款变动及年检记录情况,村委会未签署意见。

2、部分社贷款证年审进度缓慢,甚至还未进行年审。

3、评分表无信贷员调查意见。

4、有贷款金额超过原授信金额,有信贷员有超权、违规发放贷款现象存在。

5、存在逆程序贷款:部分社无贷款证即发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情况。

(三)年审工作已按时完成,截止到6月末,年审户数350户,年审面达65%。

(四)资产保全未履行或不到位

1、大额不良贷款未及时发催收通知,且签字后的通知单未归户存档,农户小额贷款的不良贷款未按一年打印一次并签收的通知单装订存档。

2、对不良贷款未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和加大力度进行清收,完善债权手续,甚至有部分诉讼时效已过期。原创:

(五)个体工商户授信情况

1、资料收集不齐,无授信申请人自愿申请授信的书面材料、无收入证明。

2、审批表无信贷员及信用社意见。

(六)已核销呆帐存在微机数与借据数不符现象。

(七)部分信用社存在擅自对借款人挂息现象。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是不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信贷规定,甚至有的信用社对联社的指导意见未进行传达贯彻。

二是信贷员违规操作。

三是信用社领导管理不到位,对部分工作重视不够。

四是信贷员学习业务不够,对信贷政策没有完全掌握,造成认识不够,操作不正确。

授信调查报告范文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策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授信风险管控能力滞后

在授信调查环节中尽职调查的质量普遍存在调查技术落后、主观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尤其是对客户股东的背景分析、法人治理、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等情况未能够做到深入调查对于其中的风险揭示不到位。在审查审批环节中忽略了对担保机构风险的揭示分析,未做到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缓释措施和管理要求,比如:担保机构是否从事民间融资担保,是否存在帐外担保业务、为担保客户提供过桥资金、为公司股东及其关联方担保、超业务集中度规定提供担保等违规问题,以及为非法吸存、非法集资等违法业务提供担保等活动。在授信支用环节,多数商业银行为了给客户提供便利,在支用环节的操作过程中较为简单,仅为单人调查、单人审批,且支用调查报告对数据的来源和分析粗糙,资料的完整性、调查的详尽程度大打折扣,支用调查很容易流于形式,尤其是疏忽对小企业关联授信风险的揭示。

(二)审贷委员会机制本身存在缺陷

在“审贷分离”之后,委员会制成为了多数商业银行信贷审查、审批方式的选择,但是这种审贷委员会制度本身就是存在缺陷的。领导者倾向,即审贷会牵头审批人的影响。一个冒险的牵头审批人领导的审贷会会做出更加冒险的决策,而一个保守的牵头审批人领导的审贷会会做出更加谨慎的信贷决策。另外也容易出现群体一致化倾向,即群体成员因群体压力使思维效率、事实验证能力和道德判断都发生退化,有寻求一致的倾向。这时,审贷会成员的个体差异和不同观点都被暂时掩盖了,决策不可能按照理性的方式和程序进行,在没有充分评价各种方案之前就已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三)执行差别化业务管理制度不到位,过度授信问题突出

过度授信问题集中体现在集团客户、上市公司等大型客户上,盲目密集投入信贷资金造成客户可获得的信贷资源远超过实际信贷资金需求。这不仅增加了企业财务负担,也为贷款闲置甚至贷款挪用进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可观条件。不同产品风险程度各异,审批人员专业水平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就决定了信贷业务必须进行差别化审批。差别化审批是基于客户分层管理和审批专业化分组的基础上,以客户需求差别和客户质量差别为依据进行审批资源配置。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于业务管理制度的差别化执行不到位,未能够做到把防范和控制风险蕴含于“差别审批”之中,距离实现不同客户及产品在授权、流程、时效、审批方式方面的差别化管理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信贷体制不健全提升了信贷风险管控的难度

传统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不断扩张信贷规模为主,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信贷资产质量这个关键的因素。这种模式的长期存在不仅会出现差别化管理不到位、过度授信现象突出等问题,更加严重的是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信贷管理体制不健全。近些年来,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信贷管理体制建设中不断完善,但是,在建设相关的机制同时没有考虑到控制机制之间的相互约束因素,也正是因为控制机制因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给信贷风险的防范预警带来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传统经营模式的普遍性、信贷体制的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无形中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带来了阻碍力量,提升了授信流程中各环节的违规概率。

(二)审贷分离制度不规范

纵观国内外商业银行发展沿革,审查审批体制的概念从无到有,到现在的不断演变,看似千变万化的背后,有一些必然性的理念在引导。我国审查审批体制建设理论的提出,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商业银行审查审批体制发展各异,但大都按照“审贷分离”的理念不断完善了审查审批人员管理体系、审批决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执行了审贷分离制度建立了审贷委员会,但是其中委员会的成员大多都是银行信贷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以及各级行的行长,这种岗位职责的设计与内控制度的设计形成了冲突,在内控制度的设计中并没有设定行政与业务双重控制的制度,再加上审批人员的业务素质层次不齐,而且在执行的过程中委员会模式已经逐渐的凸显了严重的弊端,审查审批人员在这种模式下并没有从根本上起到对信贷风险管控的作用。

(三)贷前调查分析不够充分

从制度上看,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基本制度中对申请银行信用的客户基本条件规定较为原则、门槛较低,几乎所有的企事业法人和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均符合准入条件,但是也增加了风险防范化解的成本和难度。从操作上看,贷前调查作为风险控制的关键环节,需要调查人员深入企业查阅账簿凭证,核实相关数据,了解企业的产品、生产经营及管理等各种情况,通过大量的数据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形成客观、公正、有决策价值的结论,但恰恰是在这一“节骨眼”上,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贷前调查分析不够充分,还没有形成严格的对市场的调查分析制度,为今后的信贷风险留下了隐患。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控对策

(一)强化精细管理,严守风险底线

加强业务、客户、项目准入底线的约束,不超越监管范围,不跨越政策红线。增强风险意识,要充分的认识到新经济形势下对行业与客户群体的冲击,对资产质量带来管控压力,提前预判、评估和管理风险。坚守信贷规律,新金融环境下更加要坚守基本的信贷规律和技术常识,优先开发熟悉、擅长的领域,积极创新但不盲目冒进,主动有为但应该建立在科学稳健的前提下。严防操作风险,营造合规文化,零售信贷业务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但实质有很多都是操作风险所造成的,人为的违规操作带来了目标客户群体选择的偏差,形成实质风险。商业银行应持续强化操作风险管理,业务部门继续做好主动风险管理,风险部门做好形势判断、风险预警等工作,法律部门要强化整体合规意识、加强业务检查,审计部门要强化零售信贷业务高风险环节的审计。各个部门要通力协作,要从贷款调查到审查审批再到逾期催收以及不良资产处置,各司其职、密切合作,共同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二)提高授信业务的风险管控水平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部门。按照银行内部授权规定与业务分工,明确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尽职调查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调查人员的资格准入、调查团队的组建、调查材料齐备性的审查、调查工作进度的监控、调查报告的档案管理以及调查人员的考核评价、培训等。主动防控案件风险,将责任明确到第一责任岗位,强化全体员工的主动防控风险意识。全面加强内控管理,严格把控授信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规范性,切实做到各项操作实质性合规。

(三)加强审查审批队伍建设

目前,信贷业务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业务。在信贷业务流程受理调查、审批、发放及贷后管理的诸多环节中,审查审批环节对于整个授信业务的风险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事相关审查审批岗位的人员,应清楚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阶段,以及在审查审批体制中所处的位置和应起的作用。审查审批人员应对这些宏观背景做一些了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体制,并做好工作上的配合。审查审批人队伍建设是信贷业务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健全完善信贷风险内控机制的重要抓手。加强审查审批岗位人员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严格审查审批人岗位任职资格准入,将有效降低业务操作风险,提升信贷业务审查审批质量,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协会.解读贷款新规.[M].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2]刘明浩.商业银行授信风险管理[J].金融研究,2010(5):4.

授信调查报告范文篇4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的例子,叫做“囚徒困境”博弈,我们把它运用于经济生活中,建立一个简单的关于合同双方行为选择的博弈模型。

假定甲乙两方签订了一项合同,如果双方均遵守合同,每人的收益为10万元;如果一方履行合同而另一方违约,则履约的一方损失5万元,而违约的一方却能获利12万元;如果双方都违约,没有发生交易,任何一方的收益都为0。这些假设可以用下面的博弈收益矩阵图来表示,每个方格中有两个数字,分别代表甲方和乙方的收益或损失。

乙方

履约违约

甲方履约10,10-5,12

违约12,-50,0

显然,从总体的角度来看,双方都选择履约是最有利的,但是,在双方对对方都不太了解的情况下,自利行为却使双方都更倾向于选择违约,为什么呢?因为任何一方都会做这样的考虑:如果设想对方履约,那么自己履约的收益为10万元,自己违约的收益为12万,在此情况下,他更倾向于选择违约;如果设想对方违约,那么自己违约的收益为0,但是自己若遵守合约反将产生5万元的损失,这时他还会选择违约。所以,无论对方采取哪种行动,对自己最有利的战略选择都是违约。这时没有交易发生,双方的收益均为0,与交易顺利完成的情况相比,双方各减少收益10万元。

现在我们设想双方对交易对手的信息掌握得越来越多,并且越来越确信对方不会违约,那么,双方都履约的可能性会不断提高。最理想的情况是,如果甲确切知道乙从未违约过,乙对甲也有着同样的认识,这个博弈的结局就是双赢,交易完成每一方都获得10万元的收益。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远比这个博弈模型复杂的多,它往往涉及到多方,而且各方的收益或是成本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更重要的是,所谓信息的完全对称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完全却是生活中的常态。

现实中,由于获取信息的成本太高,博弈的各方不可能完全地了解其他方。而且,对于已获取的信息,还存在信息质量的问题。设想一下,如果信息是由交易的关联方的,那么信息就会缺乏可信度,因为信息者会从他自己的利益出发,选择性地公布信息甚至假信息,损害信息获取者的利益。中国证券市场的银广厦、中科系等事件,就是很典型也很沉重的,投资方获取的关于筹资方的信息,几乎全部来自于筹资方或其关联方(比如会计师事务所等),而这些信息往往很难保证其公正性。

二、建立征信体系的必要性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交易中,信息的获取是必要的,如果交易双方对对方一无所知,结果很可能是双方都选择违约;同时,如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客观性,更是关系重大,因为错误的信息必然导致错误的决策,信息接收方因此受损,造成社会不公平地分配。所以,市场中必须要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参与,交易的成功与否对他的利益没有影响,他只扮演信息收集者和传递者的角色,比如说定期信用评级报告,记录交易各方的信用历史,交易者就可以根据这个评级报告估计对方的毁约概率,并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这里的第三方,就是社会信用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征信体系。

征信体系可以协助建立和维护一个有信誉的市场,违约者将会受到惩罚,当然惩罚不一定由具体的征信机构执行,毕竟他不是执法者。然而,正因为违约者的不良行为会被记录在案,在今后的交易活动中,这个违约者可能不会获得任何合同,他的经济利益将受到损失,如果这种损失大于违约所带来的好处,那么市场中的每一个人就会自觉维护信誉,执行合同的概率上升。这才是建立征信体系的深远意义所在:它使守信者光荣,使违约者羞耻甚至胆寒,最终使人们自觉地坚守“诚信”,经济得以健康发展。

三、我国的现状

(一)信用缺失的表现及危害

客观地说,目前我国的信用缺失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履约率极低;债务人大量逃废债务;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毒米毒酒等恶性案件不断发生;企业进行虚假披露,包装上市圈钱等行为屡见不鲜;“有偿新闻”、“虚假广告”、虚假“财务报告”和“黑嘴股市分析”满天飞;以万亿元计的银行的不良贷款积累;盗窃知识产权,等等。这些状况给经济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它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已成为国民经济健康肌体上的毒瘤。一些信用不佳的企业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利用交易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大量进行信用交易,结果造成合同违约、恶性拖欠等问题。因为没有有效的惩戒机制,失信行为所获得的收益要远远超过其所付出的成本,这必然又造成全社会范围内失信行为的蔓延和信用环境的日趋恶化,从而进一步加剧市场秩序的紊乱。

第二,信用的严重缺失导致市场交易成本上升,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因为失信行为的频繁发生,使交易者不得不非常谨慎。有些企业甚至宁愿放弃大量订单,也不肯采用客户提出的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等更原始的方式退化,大大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降低了交易效率和经济的活力,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下降。

第三,信用缺失加大了金融风险。大量数据显示,很多企业以改制、破产等理由,故意逃废银行贷款本息,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升高,增大了银行的运营风险。

(二)现阶段的发展

近几年,全国有些地方和部门已经开始探索建设信用体系。在这方面,上海起步比较早。上海已经从1999年开始对个人的信用体系进行了试点,2000年7月1日,上海市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数据库初步建成,并出具了我国大陆第一份个人信用报告。到2002年7月,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体系的网站已经开通,当年年底,其覆盖人群已经达到293万。个人诚信报告被推广到人才交流、二手房租赁等领域。2002年3月28日,上海市又开通运行了国内第一个以企业信用信息为专门采集内容的企业联合征信系统,这也是目前上海地区规模最大、信息采集跨度最全面的综合性企业征信系统。目前这些系统运作良好,但是,也遇到了诸如法律不健全等问题。此外,北京市也开通了企业不良行为警示系统,广东汕头社会信用信息网也已载入全市10万多家企业的信用信息。

近期,央行提出将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形成覆盖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查询网络。系统建成后将首先为银行提供信贷征信查询服务,并依法逐步向其他具备合格资质的征信机构和其他具有合法使用目的的机构开放。与此同时,央行将加强征信法制建设,包括征信业管理法规和关于政务、企业信息披露及个人隐私保护的法规。同时央行还将加强征信行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目的是为各征信系统建设提供支持与服务,为各部门建立的信息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及信息安全奠定基础。

总体来说,我国在这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了解发达国家信用制度的实践,将为我国建立与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供有益的经验。

四、国外的做法

从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看,一般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这些国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内涵方面没有根本的区别,但各国国情和立法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模式,另一种是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模式。由于美国是世界信用交易额最高的国家,也是信用管理行业最发达的国家,所以,对美国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成熟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基本状况。

(一)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是信用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美国信用交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伴随着信用交易的增长和信用管理行业的发展,征信数据和服务方式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诸如公平授信、正确报告消费者信用状况、诚实放贷等问题,其中特别敏感的是保护消费者隐私权问题。鉴于信用市场的发展状况,有关方面对国会出台信用管理相关法律提出了强烈要求,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期间,美国在原有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与信用管理相关的法律,经过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以《公平信用报告法》为核心的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而且几乎每一项法律都随着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进行了若干次修改。在美国生效的信用管理相关的基本法律中,直接规范的目标都集中在规范授信、平等授信、保护个人隐私等方面。因此,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房产、消费者资信调查、商账追收等行业受到了直接和明确的法律规范与约束,而对征信行业中企业资信调查和市场调查行业则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公平信用报告法》是规范信用报告行业的基本法。该法所规范的主体是“消费者报告机构”和“消费者信用报告的使用者”。该法规定,消费者有权充分了解任何一家信用局对自己信用状况的评价及依据,消费者具有对不实负面信息的申诉权利。对于消费者资信调查机构,最重要的规范是限制了消费者资信调查报告使用和传播的范围。法律规定,当事人有权取得自身的资信调查报告和复本,其他合法使用消费者资信调查报告的机构或个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否则即使当事人同意也属违法行为:(1)与信用交易有关;(2)为雇佣目的;(3)承做保险;(4)与合法业务需要有关;(5)奉法院的命令或有联邦大陪审团的传票。对于消费者资信调查报告中的负面信用信息,法律规定在指定的年限后,可以在资信调查机构的调查报告中予以删除。该法案对负面信用信息保存年限的规定是:破产记录保存年限为10年,其他信息(偷漏税和刑事诉讼记录等)保存7年。

对信用状况判别的主要依据是一系列的信用信息记录,因此,建立有效的信用制度首先需要有充分客观的信用信息。美国的法律对信用信息的采集和共享、特别是对有关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做出了明确规定,这在《公平信用报告法》和《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等法律中有比较详尽的描述。其中1999年《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的颁布,改变了对信息共享的要求,这将对信用行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该项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向消费者告知它想同第三方共享的有关消费者的信用信息;让消费者决定该信息是否可以共享,如果在30天内,消费者没有表示不同意共享,则金融机构有权将消费者的信息同第三方共享或向第三方机构“出售”消费者的个人金融信息。《格雷姆—里奇—比利雷法》的颁布意味着信息共享的范围会比以前更广泛,效率也更高(以前金融机构的信息若同第三方共享,必须取得消费者的同意),但同时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共享范围也开始主要由消费者个人决定。

(二)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信用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完善的信用制度必须有健全的信用服务机构作为组织保障。美国有许多专门从事征信、信用评级、商账追收、信用管理等业务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个人资信服务领域,全国有1000多家当地或地区的信用局(creditbureau)为消费者服务,但这些信用局中的绝大多数或者附属于Equifax,Expefian/TRW和TransUnion等三家全国最为主要的信用报告服务机构,或者与这三家公司保持业务上的联系,这三家公司都建有覆盖全国范围的数据库,包含超过1.7亿消费者的信用记录。信用局每年会提供5亿份以上的信用报告,典型的信用报告一般包括4部分内容: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社会保障号码、工作状况)、信用历史、查询情况(放款人、保险人等其他机构的查询情况)和公共记录(来自法院的破产情况等);在企业征信领域,邓白氏(Dun&Bradstreet)是全世界最大、历史最悠久和最有影响的公司,在很多国家建立了办事处或附属机构。邓白氏建有自己的数据库,该数据库涵盖了超过全球5700万家企业的信息;在资信评级行业,目前美国国内主要有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Moody)、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andpoor’s)、菲奇公司(Fitch)和达夫公司(Duff&Phelps),它们基本上主宰了美国的资信评级市场。穆迪和标准普尔两家公司在资信评级业的历史最为悠久、实力也最雄厚,在国际上的声誉也最好,其他国家在建立本国的评级制度和评级机构时大多受到他们的影响。美国的信用市场之所以在全球最为发达,而且并未因信用交易额的扩大带来更多的信用风险,发达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美国的信用中介机构都是由私人部门所有,一般来说,提供个人资信信息和企业资信信息的信用局是分别建立的。每一家信用中介机构都是以一种核心业务(如消费者信用报告、资信评级、商账追收等)为主,同时提供咨询和增值信息服务。在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当地信用市场壁垒的消除和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用中介机构的集中化趋势不断增强,机构数量在不断减少,规模越来越大。美国信用行业几乎每一个特定市场都已被少数几家机构垄断。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开始向用户提供在线服务,消费者的信用报告已经可以在网上获取。由于互联网的优势,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变得更加方便,信用数据的记录与更新也更加容易,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三)市场主体较强的信用意识促进了信用体系的发展。在美国,信用交易十分普遍,缺乏信用记录或信用记录历史很差的企业很难在业界生存和发展,而信用记录差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很大制约。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普通的消费者,都有很强的信用意识。美国的企业中普遍建立了信用管理制度,在较大的企业中都有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为有效防范风险,企业一般不愿与没有资信记录的客户打交道。由于信用交易与个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美国的消费者都十分注重自身的信用状况,并会定期向信用信息局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尽可能避免在信用局的报告中出现自己的负面信息。

4.对信用行业的管理。由于美国有比较完备的信用法律体系,征信数据的取得和使用等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政府在对信用行业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但美国的有关政府部门和法院仍然起到信用监督和执法的作用,其中联邦贸易委员会是对信用管理行业的主要监管部门,司法部、财政部货币监理局和联邦储备系统等在监管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美国,美国信用管理协会、信用报告协会、美国收账协会等一些民间机构在信用行业的自律管理和代表行业进行政府公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行业协会的主要功能在于联系本行业或本分支的从业者,为本行业的从业者提供交流的机会和场所,进行政府公共或议会的院外活动,替本行业争取利益。行业协会还提供信用管理的专业教育,举办从业执照的培训和考试,举办会员大会和各种学术交流会议,发行出版物,募集资金支持信用管理研究课题等。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授信调查报告范文篇5

第一条为了有效防范信贷风险,提高信贷业务管理水平,更好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信贷政策,依据××市农村信用联社对××联社信贷业务咨询额度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授权经营具体范围包括贷款、贴现、承兑和担保(股票、国库券、保险单、仓单质押贷款不在本授权范围内)。

第二章信贷业务管理授权方式

第三条本办法采取分类授权的方式。

第四条信贷业务授权管理的分类。

(一)联社根据各信用社(部)存款规模、信贷资产质量、信贷管理水平、业务发展潜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将21个信用社(部)分为一类社、二类社、三类社。

(二)具体分类情况为:一类社六个(略);二类社十二个(略);三类社三个(略)。

第三章信贷业务管理授权范围

第五条新增抵/质押贷款

贷款对象类别划分为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两种,法人客户具体指企(事)业单位,个人客户为一般自然人。法人客户准入必须严格按《××市农村信用社公司类客户新增授信风险控制实施意见》(×信联发[2006]12号)执行。

(一)一类社

1.法人客户:新建立信贷关系的,信用社(部)可自主审批单户20万元(含)以内的项目;已建立信贷关系的,信用社(部)可自主审批单笔贷款10万元(含)以内的项目,单户总余额不得超过20万元。

2.个人客户:信用社(部)可自主审批单户贷款10万元(含)以内的项目。

(二)二类社

1.法人客户:新建立信贷关系的,信用社(部)可自主审批单户10万元(含)以内的项目;已建立信贷关系的,信用社(部)可自主审批单笔贷款5万元(含)以内的项目,单户总余额不得超过10万元。

2.个人客户:信用社(部)可自主审批单户贷款5万元(含)以内的项目。

(三)三类社

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新建立信贷关系的,信用社(部)可自主审批单笔5万元(含)以内的项目;已建立信贷关系的,信用社(部)可自主审批单笔贷款5万元(含)以内的项目,单户总余额不得超过15万元。

第六条新增保证担保贷款

新增保证担保贷款系指农户联保贷款:联保小组单户成员贷款余额不得超过5万元(不含5万元),联保小组(至少5人组成),农户联保贷款的发放管理必须严格按照《××市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管理办法(试行)》之规定执行,除此以外由其他担保人提供的保证担保贷款项目一律上报联社咨询。

第七条为了严格控制信贷风险,所有按揭贷款业务授信、代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无论金额大小均报联社咨询。

第四章信贷业务授权管理规定

第八条办理抵(质)押贷款业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抵(质)押物必须产权明晰无争议、能办理抵押登记。

(二)房产抵押须同时出具其占用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一并抵押承诺(同宗房地产抵押时房产、土地必须一并抵押,不得分割),其《国有土地使用证》原件作为抵押物(房产价值)附件由信用社保管,如未分割应由国有土地使用权人提供国有土地使用证复印件并声明(签章)未设置他项权利(须附房地产购买价格或建造价格)。

(三)住房抵押贷款抵押人须提供第二套住房的证明材料,原则上不接受无第二套住房的抵押贷款。

(四)房地产抵押贷款最高额控制抵押比率:本市抵押房产或地产应以其所处地理位置、性质、变现能力等为参考依据设定抵押率:

1.房产抵押类:①城关商住类房产权利价值不得超过评估价值的60%;②厂房类权利价值不得超过权利价值的50%(须有国有土地使用权证);③为解决部分农户抵押担保难问题,对于集镇旺铺(权属性质为村镇房产)抵押贷款信用社(部)应根据房地产所在区域、功能和年限等影响房产价值和变现能力及税费、诉讼费用等因素,审慎、合理地加以确定(可不予评估),单笔单户借款余额不得超过5万元(不含5万元),并须进行抵押公证,超过5万元的村镇商铺抵押贷款上报联社咨询。

2.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类:①城关商业用地权利价值不得超过该区域同宗土地基准地价;②非城关商业用地权利价值不得超过评估价值的50%;③工业用地国有土地使用权参考同区域工业集中发展区价格,权利价值不得超过集中发展区基准地价。

(五)个人存单质押[仅指本信用社(部)]:质押率控制在90%以内,贷款到期日不得超过存单到期日。

(六)公司所有的出租汽车经营权质押:按实际可用期限1万元/年计算质押率,并扣除贷款期限,质押率不得超过50%(含)。个人所有的出租汽车经营权不得作为质押物。

(七)个人存单质押[仅指本信用社(部)]:质押率控制在90%以内。

(八)企业的机器设备(特别是专用设备)一律不得作为抵押物发放新增贷款。

(九)个体工商户申请贷款必须以工商营业执照核准名称作为借款主体。

(十)个人贷款须由夫妻双方或其家庭成员当面出具承担连带担保责任书面承诺书,并在承诺书上共同签字(未到法定年龄的家庭成员除外)。

(十一)外市县抵押房产或地产一律上报联社咨询。

(十二)其他抵/质押贷款形式一律上报联社咨询。

(十三)法人单位贷款原则上追加法人代表、企业股东或集团核心企业或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连带责任保证。

第九条抵押贷款价值评估的原则

(一)用于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必须具备权属清楚、合法、手续齐全、可以在当地国土局办理他项权证的条件。

(二)用于抵押的土地使用权地面有附作物的,应调查清楚地面附作物有无权证、有无设定抵押,信贷调查人员必须作相应的调查说明。

(三)用于抵押的商铺,其价值评估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两年。

(四)土地使用权的价值按用途分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根据所处的级别范围不同其价值不同。信贷调查人员应对用于抵押的土地使用权的价值必须实地考察并与附近同类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进行比较,并附调查说明。

(五)房地产贷款抵押率,应在抵押控制最高比率以内根据房地产所在区域、功能和年限等影响房地产价值和变现能力的诸多因素,审慎、灵活、合理地加以确定。

第九条利率浮动管理规定

利率浮动按《××市农村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管理实施细则》(×信联发[2004]27号)与《关于调整信贷业务权限的通知》(×信联发[2005]50号)利率规定执行。

第五章限制条款

第十条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本办法所指的关联企业是指与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控制关系或重大影响关系的企业,是根据这种关系可能转移资产和利润并从中获取利益的企业。主要形式:法定代表人是同一人、夫妻、直系亲属以及股东关联、集团企业中核心企业控股、参股以及紧密层企业母公司、子公司等)均在××市农村信用联社范围内建有信贷关系的,贷款余额合并计算(信贷员在贷款调查报告中对借款人及其关联企业贷款情况须作出详尽说明)。借款人和保证担保人均在××联社范围内有贷款余额的,无论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贷款余额合并计算。

第十一条个人客户授信限制条款:

1.个人名义申请贷款企业使用的;

2.企业为个人贷款提供的各类抵押或保证担保的;

3.个人贷款最高额度不得超过其年收入2倍;

4.自然人贷款中一户家庭只允许有一个借款人,不得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借款人出面借款;

5.不得向曾为他人担保而不履行担保责任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6.不得向有过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7.不得向无生产经营场地、冒名顶替、无固定居住场所的借款人发放贷款;

8.不得以贷还贷。贷款到期还本付息至少一天后才能重新发放贷款;

9.不得发放交叉贷款。同一借款人不得在××市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支机构中取得贷款。

10.不得办理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

11.在××市农村信用社已有授信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股东及直接关系人不得申请个人授信。

第十二条客户在××联社辖内一家信用社(部)已建立了信贷关系,另一社(部)不得对该客户发放新增贷款,同时各社(部)不得受理该客户为其他企业作保证担保的新增贷款项目。

第十三条不得对持无效贷款卡(未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借款人办理信贷业务。

第十四条对同一客户发放的新增流动资金贷款如与前若干笔贷款在30个自然日之内的视为同一笔贷款,按照单笔审批权限审批。

第六章信贷业务授权管理要求

第十五条信用社(部)在贷款管理上应严格贯彻执行《商业银行法》、《合同法》、《担保法》、《贷款通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联社制定的审批权限,防范信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

第十六条在确定贷款期限时,信用社(部)应根据借款从事项目的生产周期、偿贷能力来综合分析确定,但最长期限不得超过3年,超过3年的一律上报联社咨询。

第十七条信用社(部)应加强并完善信贷档案管理,规范信贷档案调阅程序,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贷制度,每笔贷款均要有审贷会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审查咨询委员会(小组)表决表、借款审批表、信贷员调查报告等相关资料作为联社授权信用社(部)重要的信贷档案,永久保管。

第十八条坚持贯彻贷款“三查”制度。各社在贷款上必须做好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检查,贷款必须坚持专款专用,不得转移用途。

第十九条各信用社(部)在授权范围内自主发放单笔新增贷款金额在5万元(含)以上的必须填写报备表(附件),并于贷款发放后3个月内向联社信贷管理科、信贷审查科备案。

第七章罚则

第二十条严格遵守贷款审批程序,每笔贷款的发放都要按照市农村信用联社贷款操作相关规定办理,信用社(部)自主发放的贷款实行“三包”,并严格实行信用社主任(或负责人)负责制,违反相关规定的将按《××市农村信用社贷款问责办法(试行)》之规定严格进行问责。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凡超越本办法授权范围的均上报联社咨询。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市农村信用联社辖内信用社(部)。

授信调查报告范文篇6

金融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金融信用制度建设,既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当务之急,也是改善金融环境的关键之举。目前,我县正在着力打造"信用",要营造我县良好的信用环境,必须加强金融信用制度建设。为此,就加强金融信用制度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建立良好的金融信用制度是建立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力保证,是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力度的重要保障,也是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基本条件。近年来,我县金融信用环境有所改善,但没有根本好转,企业、个人信用失范和逃废银行债务的问题仍比较突出,这既不利于金融稳健运行,也不利于加大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更不利于招商引资。为此,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把金融信用制度建设摆上议事日程,各部门、乡镇也要重视支持辖区金融信用制度建设,在县"信用"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指导思想,研究制定落实各项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和行动方案,同时要处理好加强金融信用制度建设与增加信贷投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了切实加强金融信用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县金融信用制度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金融信用制度建设的实施。

二、开展宣传教育,培育社会信用意识

人无信不立,县无信则乱。良好的金融信用对一个地区、一个企业和个人而言,就是资本和财富。失信势必导致银企关系紧张,融资渠道变窄,生产经营资金匮乏。因此,要利用各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在全社会培育社会信用意识。

(一)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金融信用宣传教育力度,正面宣传,反面曝光,使诚实守信成为崇高的社会美德,让不良信用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鞭挞和谴责,使"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理念成为社会各界普遍遵守的道德规范。

(二)由金融部门联合向企业发送金融信用倡议书,建诚信银行,交诚信企业。引导企业诚实守信和牢固树立借债必还的观念,合法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三、选好活动载体,营造诚实守信氛围

正本清源,加强引导,在全社会倡导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是改善我县金融信用环境的重要一环。开展"信用建设工程"是引导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构建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的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手段。

(一)构建"信用建设工程"框架。一是大力开展以"金融诚信企业"评定为重点的"企业信用工程"活动;二是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三位"一体的"农村信用工程"活动;三是建立"信用建设工程"激励机制,使诚实守信者真正得到实惠。

(二)开展"企业信用工程"建设。开展一年一度的"金融诚信企业"考核评定活动,将"金融诚信企业"与"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考核命名和"县优势企业"、"优秀厂长(经理)"评选活动挂钩,将"金融诚信企业"列为考核和评选的基本条件。金融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金融诚信企业"名单,作为考核评选的依据。

(三)组织实施"农村信用工程"。分三个序列进行:一是信用农户体系。农户信用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档次,努力营造守信氛围;二是信用村体系。信用村是信用农户评定层次和效果的提升;三是信用乡镇体系。信用乡镇是创建"农村信用工程"的关键环节,也是创建"农村信用工程"的更高层次。"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涉及千家万户,是一个系统工程,情况相对复杂,农村信用社要及时向乡镇党委、政府汇报,取得支持。

(四)建立"信用建设工程"激励机制。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支行要积极与上级行沟通,探讨适合我县中小企业特点的授信制度,合理确定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的授信额度。二是农村信用社对"信用农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要赋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信用乡镇",要进一步扩大小额农贷信用贷款的额度,真正体现"信用"的价值,推动"农村信用工程"的稳步开展。三是各金融机构必须建立贷款营销的约束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贷款发放回收综合考核办法,鼓励信贷人员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新客户,增加新贷款。

四、加强协调配合,整治信用失范行为

抑浊才能扬清,只有对不守信用行为进行打击,才能有效整治金融信用环境,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一)建立整治金融信用失范行为的有效机制。首先要加强金融各部门间配合、沟通和联系制度,定期进行沟通联系。其次是要建立金融信用失范的约束惩罚制度。根据《县制裁企业逃废金融财政债务行为实施办法》,对恶意逃废银行财政债务的企业,进行严厉的联合制裁,停止向其法人代表或其他主要负责人提供个人金融服务,并协同有关部门采取追究措施,迫使清偿银行财政债务。

(二)加强银法沟通,加大案件执行力度。建立银行与政法部门一年一次沟通例会制度,研究解决年度案件诉讼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求突破一批执行难的积案,争取执行率达到60%以上。

(三)认真实施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有效发挥该系统的服务、监督、监控作用,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充分利用好该系统的咨询和风险提示的功能,切实做好信贷风险防范工作。

争取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切实改善我县的金融信用环境,重塑信用形象。到2005年,辖区金融不良贷款率争取控制在10%以下,各金融机构全部扭亏为盈,经济金融健康持续发展。

县制裁企业逃废金融财政债务行为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有效防范和打击逃废金融财政债务行为,维护金融财政债权,正确地认定和制裁企业逃废金融财政债务行为,增强企业偿还金融财政债务的自觉性,依据《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国发明电〔1998〕4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金融债权管理,建立防范和制裁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制度的通知》(银发[1999]10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关于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有关情况报告的通知》(国办发[2001]27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国有中小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加强金融债权管理的通知>的通知》(银发〔1998〕578号)以及上级行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金融财政债权管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下简称成员单位)。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县金融财政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为组织领导机构,下设金融财政债权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债权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每季召开一次。

第四条债权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一)听取债权管理办公室受理成员单位制裁逃废债企业的议案情况和议案调查报告;

(二)对议案和债权管理办公室提出的议案调查报告进行审核;

(三)领导小组成员进行投票表决,作出决定,形成金融财政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制裁逃废债企业决议;

(四)听取各成员单位制裁逃废债企业的情况反馈,研究下一步对策。

第五条债权管理办公室的工作职责:

(一)受理成员单位制裁逃废债企业的议案,并对成员单位制裁逃废债企业的议案进行调查;

(二)形成书面的议案调查报告,向债权管理领导小组报告;

(三)执行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决议,制作《逃废债企业名单》,送达成员单位执行制裁,并通报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

(四)统一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同业联合制裁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第三章逃废金融财政债务行为的认定

第六条逃废金融财政债务是指企业(集团)违反国家法律、政策规定,采取各种形式,致使金融机构贷款和财政周转金、农村合作基金会借款等债权无法实现的行为。借款企业(集团)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均属逃废债行为:

(一)具有还本付息能力,但故意拖欠贷款利息(含为享受政策而故意拖欠利息)和故意不归还到期贷款的;

(二)借承包、租赁、分立、合资、联营、兼并、破产、股份制改造等途径剥离有效资产,逃避银行财政信贷监督,故意悬空金融财政债务,企图达到逃废债目的的;

(三)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产,造成贷款沉淀的;

关联交易是指交易的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享有事实上的控制权或双方拥有一致的经济利益,并且此交易是无偿的或明显偏离市场重置价值的资产转移行为。

(四)变更法人实体或企业名称,脱壳原企业悬债的;

(五)将企业资产拍卖、出售,不偿还金融财政机构债务的;

(六)因集团行政领导决策,整个集团大部分相关企业实施违规改制或逃避金融财政债务的;

(七)多头开户,套取信用,逃避银行监督,无故拖欠银行财政贷款本息的;

(八)企业的主要领导由有严重逃、废、赖、骗贷行为和其他经济诈骗行为且前次不良记录不满五年的人担任的;

(九)有支付能力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裁定,继续拖欠贷款本息的;

(十)担保单位不履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

(十一)其他逃废金融财政债务的行为。

有以上逃废债行为之一,及第(二)(三)(四)款所列关联企业、转制后成立的新企业,经成员单位认定,报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确认的,列为逃废债企业。

第四章制裁措施

第七条对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确认有逃废金融财政债务行为的企业(集团),依法进行制裁。制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限期纠正。对逃废债企业,首先由债权管理办公室向逃废债企业发出限期纠正通知书,期限一般10至20天。在限期纠正期满后,仍不纠正的,由债权管理办公室向辖内金融机构和财政部门发出联合制裁通告;

(二)同业联合制裁。各成员单位接到债权管理办公室联合制裁通告后,实行同业联合制裁,直至其纠正逃废债行为。联合制裁的措施有:

(1)对有关联的借款主体一律停止发放新贷款,及时催收到期贷款;

(2)一般存款开户行收回全部贷款后,立即结清账户并将资金划入基本存款帐户;

(3)停止授信;

(4)控制现金支出。除《现金管理暂行条例》第五条中的前七则规定的现金使用范围外,一律不得办理现金支出;

(5)停止办理对外支付结算;

(6)停止办理贷款卡年检以及为新设立的企业开立账户

(7)停止向其法人代表或其他主要负责人提供个人金融服务。

(8)请求政府协调,争取工商、财政、公安、税务等部门的支持。建议工商部门暂缓或不通过年检;财政部门不予资金支持,相关款项缓拨停拨;公安部门停批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出国出境手续;税务部门不办理税务登记,不为其发售发票等。

(三)向社会公开曝光。对逃废债严重、经联合制裁仍拒不纠正的逃废债企业,依法向社会公开暴光。

第五章制裁逃废债企业的处理程序

第八条议案的提出。提出议案的权利人为成员单位,议案一事一议,即每一议案只针对一名制裁对象。

第九条提出议案应载明下列内容:

(一)提出议案的金融财政机构的名称、法人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二)拟制裁企业的名称、地址、企业性质、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

(三)企业逃废债的形式、事实和有效证据;

(四)拟采取的制裁的方式;

(五)拟采取制裁的期限;

(六)议案提出人认为必要的其他事项。

第十条议案的受理。债权管理办公室收到议案后,首先对其进行形式审查,对不具备前述要件者,应及时通知议案提出人补充完善。除前款规定外,议案自债权管理办公室收到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一条议案的调查。议案受理后,债权管理办公室对议案内容进行调查。对议案的调查原则上采取书面调查方式。但债权管理办公室认为有必要时,可向有关组织和部门调查情况,听取议案提出人和有关部门的具体意见。调查结束后,债权管理办公室向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做出书面报告,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调查的企业的基本情况;

(二)经调查核实的逃废债事实;

(三)提出按法律及政策规定应当或不应当给予制裁、给予何种制裁、制裁期限或提请地方政府处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建议,以及提出上述建议的依据。

第十二条议案的审核。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对议案和债权管理办公室提出的报告进行审核。审查内容包括:

(一)逃废债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确凿;

(二)调查是否充分;

(三)适用法律政策是否准确;

(四)制裁形式和幅度是否恰当。

第十三条议案的处理决定。议案由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举手表决决定。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根据审查和表决结果,分别作出如下决定:

(一)确有逃废债行为应受到制裁的,根据情节和具体情况做出制裁决定,将其列入逃废债企业名单;

(二)情节轻微,依照法律政策可以不予制裁的,做出不予制裁决定;

(三)逃废债事实不能成立的,不予制裁。

第十四条对经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决议制裁的逃废债企业,由债权管理办公室制作《逃废债企业名单》,送达成员单位执行制裁,并通报县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逃废债企业名单》应载明以下事项:

(一)逃废债企业名称、地址,企业性质、法人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姓名、职务;

(二)逃废债事实及证据;

(三)制裁方式、依据及期限;

(四)做出制裁决定的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名称、及决定日期。

第六章监督检查和责任

第十五条各成员单位应及时、认真地审查借款人的逃废债行为,并对提交债权管理领导小组会议审议的事实部分的认定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六条对在联合制裁中,擅自取消制裁或未按规定执行的成员单位及其分支机构,将在系统内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纠正。

授信调查报告范文篇7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金融服务

1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概述

1.1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主要源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方面。市场风险主要指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指借款人因个人原因故意违约,不及时偿还贷款而影响到银行的收益;操作风险是指贷款发放过程中由于程序不规范、审核不到位等导致贷款发放过程存在瑕疵,可能对后期的贷款收回或违约诉讼产生一定的影响。1.2分析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现实意义。现阶段分析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有助于信贷风险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建立健全,为农村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供保证。同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融入银行的日常管理,将为信贷业务的开展和新贷款业务风险的防范提供制度依据,从而有助于降低信贷业务风险给农村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

2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常见风险举例

2.1常见贷款产品的风险分析。2.1.1供应链贷款产品的风险。近年来,中国经济逐渐已由快速发展转向“L”型发展,金融供给与实体经济需求之间的断裂和背离也日益扩大,在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作为一直致力于服务“三农”、服务小微的地方性法人机构,农村商业银行为进一步支持当地实体经济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资金利用率低、融资难等发展短板,探索了以核心企业信用和资金为担保,向上下游企业或农户综合授信的贷款模式,推出了“农链通”“链链通”等产品。但是由于产品特性,贷款客户小而散,且存在跨省客户,非核心企业的贷款人生产经营情况难以确定。同时银行依赖核心企业对上下游客户的管理,实际生产经营中产、供、销关系存在不稳定性,导致贷款风险无法做到及时预警。2.1.2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发起,充分利用国家土地、股权、规费及国债等资产,必要时再辅之财政补贴作为还款承诺所设立的各项资产符合融资标准的公司。目前各地农村商业银行虽然发放了大量的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但是普遍存在未建立完善的政府融资平台管理体系,对政府融资平台认定无明确标准,对部分隐性的政府融资平台识别不到位。而且这些公司通常举债金额巨大,主要资金用于地方基建投资,投资期限长、盈利能力差、资金流紧张,主要还款途径均来自政府补助。即使贷款担保方式多以系统内其他国有企业加以担保,一旦借款企业无法还款,担保企业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还款,还款来源难以得到有效保障。2.1.3装修贷款的风险。近几年,各地农村商业银行发放了大量用途为装修的贷款,此类贷款普遍存在贷前调查不够充分的情况,调查人员基本上未按照制度规定采用实地调查和间接核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贷前调查工作,仅以借款人提供的装修合同认定交易事项真实性,并以此作为贷款发放依据,存在较为明显的贷款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在审查环节,贷款审查人员未对贷款调查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全面审查,致使装修贷款存在交易背景真实性存疑等情况。在贷后检查环节,银行信贷人员仅根据贷款资金支付对象判断借款人资金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并未进一步要求借款人提供发票、装修材料出入库单、装修工程进度表、水电及木工中期验收单,装修前期、中期及后期照片等其他佐证资料,对借款人资金使用监管不够审慎。2.2常见贷款抵押物的风险分析。2.2.1土地流转经营权及地上作物抵押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发放的部分贷款采用以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及地上作物进行抵押担保,抵押物评估价差异较大;再者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主要抵押物为地上作物,而非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物脱保风险。而且地上作物产量价值受气候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且保存期短、易霉烂,需要尽快出售,因此,抵押物价值不断降低,存在脱保风险。2.2.2出租房产抵押贷款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部分借款人在办理抵押贷款时,所用抵押物房产普遍存在出租情况,在借款人使用已出租房产进行抵押时,农村商业银行会要求与抵押人、承租人签订《房地产出租补充协议》,明确在抵押期间房产租赁情况变更应取得银行同意,并且承租人应在银行处置房产时放弃租赁权。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经常存在农村商业银行在签订《房地产出租补充协议》时,并未实地调查抵押物实际租赁情况,难以确定协议中的承租人是否为目前房产实际使用者。在对出租房产办理抵押贷款时,未调查出租物最终承租人,并未与最终承租人签订《房地产出租补充协议》,在贷款发生风险时有可能出现最终承租人提供与抵押人签订或补签的《租赁合同》,并以此行使抗辩权,进而导致抵押物难以处置的情况。2.3贷款发放与归还过程中的风险分析。2.3.1贷款发放流程存在瑕疵的风险。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贷前调查授信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贷前调查不到位,把不符合资质的企业列为担保人,贷前调查报告未完整披露与借款人或其关联方的不良信息,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明显错误且与企业公示信息不符,信贷档案中缺少必要证明资料;在贷款发放环节主要存在部分贷款资金用途被违规改变,部分贷款资金流入关联方账户,用途不明,个别贷款资金流入保证人账户,个别贷款自主支付未取得支付凭据,贷款实际用于归还原欠款,个别次级借款人承接不良贷款并未缓释风险等问题;在贷后管理环节主要存在未落实个别授信贷款限制要求,未及时关注或披露个别借款人不良信息,个别风险预警管理客户授信到期未采取压缩措施等问题。2.3.2贷款本息由他人归还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个别贷款存在贷款本息均由交易对手、第三方抵押人进行归还,与正常贷款交易情况不符。此类情况有可能是存在借名借款,借款人因自身经济条件不符合农村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而借用他人名义向银行借款,同时为其归还贷款本息。上述贷款业务中,农村商业银行可能无法了解到贷款的实际用途及贷款实际使用人的经济情况,容易引发贷款无法偿还的风险。

3农村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3.1加强审批流程管理。农村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农链通”“链链通”业务的审批流程,加强对申请该业务借款人经营状况、从事行业、发展前景的全面分析,加强审查日对借款人当期经营状况的实地调查,不能仅关注核心企业经营情况。同时,产品要在有力的科技支持下发展,适当引进区块链等技术,应对“B2B+F+C”(企业-企业+金融+赊销)结构产品的管理需求。3.2防范融资平台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明确政府融资平台识别标准,并严格按照政府融资平台对相关贷款进行管理。同时,应当重视风险评估工作,要积极收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情况、政府债务负担、产业政策、项目风险以及平台的治理结构和财务状况信息,采取前瞻性风险分析方法综合评估贷款风险,进而考虑是否对其进行贷款。对于已贷款项的企业,银行应当根据风险强度有针对性地分类处置,尽可能实现实时监控,控制和防范大面积违约等极端事件的发生。另外,在实际业务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贷款管理制度的规定,做好尽职调查工作,落实项目管理,降低贷款风险。3.3加强装修贷款控制。针对装修贷款存在的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从审慎角度出发,要求在贷款调查过程中,前往借款人实际装修地点进行调查了解,确认装修标的实际状态及装修情况,以落实装修贷款交易的真实性。同时,在贷后管理中加强对资金流向的关注度,防止贷款资金的移用与挪用。3.4规范土地流转抵押贷款。农村商业银行首先应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经营权评估指导价,按照地域差异对不同地区的土地经营流转权限定评估价格区间。其次与借款人签订补充协议,要求将地上作物出售收入转入银行监管账户,并优先偿还贷款。最后应根据转入银行监管账户的经济作物收入额,对借款人抵押作物经济价值作合理评估,保证评估价格的合理性。3.5强化抵押贷款管理。农村商业银行对于借款人使用已出租抵押物在银行办理抵押贷款所产生的风险,首先信贷人员应实地调查抵押物出租情况,了解抵押物实际承租人租赁信息,如租赁合同、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情况、是否存在转租等必要信息。其次在后期的贷款管理时应及时跟踪抵押房产是否出租等信息,避免因房产使用状态的改变给银行信贷业务带来风险。3.6严格贷款发放流程控制。农村商业银行首先应加强对借款人贷款准入条件的审核,避免违规性贷款的发放。其次应认真做好贷款“三查”制度。一方面应要求信贷人员多渠道地查询借款人负面信息并全面在调查报告中反映;另一方面应当严格审查和监控贷款用途,要对贷款资金发放后和受托支付后的资金流向持续关注,避免信贷资金回流、与合同约定用途不符等现象发生,防范贷款资金移用风险。

参考文献:

[1]夏千旭,吴抗.浅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6(11):110-111.

[2]李剑峰.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经济,2015(29):56.

授信调查报告范文篇8

一、存在问题

由于自身局限,管理能力不强,只是自身埋头苦干,缺少领导能力。作为副行长重点应突出监督管理、业务经营、风险防控,对履职内容应进一步梳理、简化,整合信贷主管的常规性工作要求,减少重复性日常事务。作为行领导之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谨防陷入事务圈子,要抓住主要矛盾,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要紧抓资产安全、防范风险、业务发展、队伍建设四个重点,力求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

二、努力方向

(一)、率先垂范,加强学习,保持自身各方面素质过硬。

首先,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带头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书记有关重要讲话和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等,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保证自己在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性,强化廉洁自律的自觉性。认真学习银行新出台的各项政策,学习分、支行的经营分析会议,使自己在一线服务中更好的执行上级行的各项政策,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执行力。其次,在业务学习方面,要不断的总结经验,自觉学习商业银行营销策略、个人客户经理培训教材、金融案件分析与防范等与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常识,积累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岗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强化质量,优化结构,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工作

1、合理确定贷款投向,提高新增贷款质量

根据总行的信贷政策,按照企业法人统一授信管理办法和授信业务操作规程,我带领公司业务部的有关人员从地区的实际出发,确定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即将贷款集中投放到一批效益好,信誉高,低风险,能给我行带来存款和效益的重点业务和优良客户,两年来,正是本着这样一个经营原则,为我行的最大存款客户——股份有限公司办理贴现业务笔,金额万元,收益万元,从而优化了我行的信贷结构,提高了信贷质量。

2、严格按制度办事,控制操作风险。

在具体信贷工作中,自己带头严格执行贷款的“三查制度”和“审贷委员会工作制度”,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加强贷款的过程管理和控制。一是要求调查人员认真分析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严格剖析贷款的潜在风险,如实起草调查报告,确保贷款调查真实、客观、全面,为信用审查提供真实资料,一年来在调查环节否决的贷款就高达笔。二是要求审查人员,严格信贷项目的审查,坚持科学的评价方法,并把鉴别企业财务资料的真伪做为工作重点,所有项目必须做到民主决策,坚持信审会工作制度,严格控制道德风险。一年来我行共审查贷款笔,上报分行笔,否决笔,信贷审查人员真正行使了自主决策权力。三是要求贷后管理人员,加强对信贷项目贷后跟踪检查,确保贷后检查及时、准确、有效。并从风险防范的高度,每季写出有价值的检查报告,及时发现和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重大变化,并将贷后检查报告及时录入信管系统,归入贷款档案。通过跟踪检查,掌握第一手材料,使信贷管理工作井井有条。

(三)、明确各个岗位职责,抓好事后监督工作

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了总、分行及我行事后监督工作的有关规定,明确监督工作的任务、范围及重要性,使每名督查员都深感责任重大,确保监督工作质量。通过事后监督部门下发整改通知书,有利地规范全辖会计、储蓄工作,同时,督查人员在审单过程中不停留在表面,而是举一反三考虑问题,注意跟踪差错处理,深究事故隐患,对重大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使事后监督工作真正成为我行防范业务风险的一道坚强防线。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员工队伍建设

没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工作团队,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难以想象。首先,抓好员工的在职培训,规定每个员工每季必须脱产学习一定时间,或者每年累计培训不少于一定时间。员工学得越多,掌握的知识越多,让员工受益的同时,银行受益更大。因为员工知识的增加,技能的提高,是银行业务发展和利润增加的先决条件,建立一整套组织有力、设施齐全、师资雄厚、管理科学的培训制度,及时进行生产力再造。

授信调查报告范文篇9

关联企业和关联交易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给银行信贷工作增加了难度,也对现行公司制度所提供的债权保护手段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最近,农凯、铁本、德隆,华光等系列关联企业贷款相继出现问题,而且涉及贷款金额巨大,银行损失惨重。总结教训、借鉴国外经验、采取措施加强对关联企业信贷业务的监督和管理,防范关联企业信贷风险已显得十分紧迫。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在对关联企业信贷风险进行分析,并对国外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的对策。

一、关联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关联企业是指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间接的拥有或控制关系,以及在其他利益上具有相关联关系等特征的企业。关联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人格的企业之间以资产联系纽带为主要方式而连结成的联合体。关联企业体系内部利益上具有一致性。

(一)关联企业信贷的主要风险

关联企业信贷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膨胀的风险。从形式上看,一般关联企业各成员的贷款金额不是很大,但由于其从属企业受控制企业的支配,从属企业以自己名义获取的贷款往往被控制企业挪作他用,控制企业通过从属企业获得贷款。如果将关联企业群体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来看待,则控制企业贷款量往往大大超过其授信额度,形成该关联企业整体的信用膨胀。

2.担保虚化的风险。信贷实践中,控制企业令从属企业为其贷款担保或为其他从属企业贷款担保的问题较突出。从属企业以自己的名义提供保证担保,在形式上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但实质上,由于从属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常常被利用作为追求整体关联企业整体或控制企业利益的资源和工具,因此从属企业往往没有相应的能独立支配的财产,担保虚化,增加了其风险程度。

3.信贷资金挪用风险。在关联企业中,从属企业以自身名义获取的贷款往往被控制企业挪作他用,不仅为违规经营提供了土壤和手段,也难以真正体现信贷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增加贷款风险。虽然银行有权利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但由于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欠缺及银行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银行在实践中很难对贷款的使用进行真正的监督。

4.贷款偿还风险。由于我国关联企业法律制度中欠缺对公司股东滥用有限责任的规制,没有相应的制衡机制以规范控制企业利用关联交易损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在此情况下,目前的法人制度实际上是严格的股东有限责任,加之当代中国社会信用基础和信用理念的薄弱,从而使商业银行在面对关联企业客户通过关联交易侵害银行债权时,难以找到真正合法有效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债权,最终导致贷款偿还出现风险。

(二)关联企业贷款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1.关联企业集团内在的特点是风险产生的根源

关联企业集团是通过资产纽带,把众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联结在一起,内部经济成分复杂,成员企业参差不齐。集团公司常常通过产权纽带,对子公司实行财务监控管理,而集团公司内部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着不同形式的弊端。同时关联企业间关系极其紧密,其风险变化呈联动效应,一旦风险爆发,将迅速波及其他成员,出现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2.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

关联企业集团规模庞大,其下往往注册了诸多的子公司、分公司,使银行对企业的真实情况难以做出准确的判断,对贷款的资金流向难以监控,决策层有时只能在信息极大不对称下做出相应的信贷决策,潜伏着较大贷款风险。

3.关联交易成为企业利润的调节器和逃废银行债权的常用手段

关联交易双方在形式上法律地位平等,而实质上不平等。关联交易客观上存在着不公平的极大可能性和因关联企业内部人控制而滥用的巨大风险。关联交易客观上存在不公平及滥用的巨大风险,是关联交易法律特征的逻辑必然。具有控制关系的关联企业之间通过关联交易操纵企业的利润并转移企业有效资产,对企业的还款能力造成很大影响,从而给债权人的利益带来损害。

4.商业银行内部信贷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缺陷,管理粗放

部分银行信贷人员风险意识不强,对关联企业贷款贷前调查不细致,或者流于形式,贷款担保仅仅追求形式上的完美;贷后管理薄弱,没有建立及时的风险检测、预警体系,贷款出现风险时疲于应付,不知所措;少数信贷人员甚至与企业勾结起来,教唆企业编制虚假贷款资料,蒙骗上级行,贷款发放之初就隐含巨大风险。

二、国外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之考察

1、加强关联企业立法,保护债权人利益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国家均高度重视通过关联企业立法,保护债权人利益。

英美法系对关联企业债权人的保护立法以美国为典型。美国的公司法主要运用揭开公司面纱原则(theprincipleofpiercingthecorporateveil)和深石原则(deep-rockdoctrine)两个原则保护关联企业的债权人。根据揭开公司面纱原则,法律原则上承认控制公司与从属公司各为不同的法律主体,但当控制公司过度操纵从属公司使从属公司实际上丧失独立法人资格时,法律可以揭开控制公司与从属公司之间“面纱”,把控制公司与从属公司视为同一法律主体,从而责令控制公司对从属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根据深石原则,控制公司在某些情况下对从属公司的债权在从属公司支付不能或宣告破产时,不能与其他债权人共同参与分配,或者分配顺序应次于其他债权人;如果母公司和子公司同时发生支付不能或宣告破产时,则由母子公司合并组成破产财团,按照比例清偿母子公司债权人的债权,以保护从属公司其他债权人的利益。

大陆法系对关联企业债权人的保护立法以德国为典型,主要是通过提高法定盈余公积金、盈余转移的最高数额、损失的承担、对债权人提供担保、控制公司负责人的责任、从属公司董事及监察人的责任、“不利影响”之禁止等措施来实现。此外,德国《股份公司法》创设了当今各国公司法上极为独特的归附制度。在此制度下,法律赋予了主公司对归附公司的原则上无限制的领导权,同时取消了对归附公司财产的限制,使得主公司可以将归附公司的财产转移到自己名下,与此相适应,母公司必须对被归附子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履行责任,从而建立了严密的债权人保护体系,大大强化了从属公司债权人的保护。

2、遵循“一个债务人原则”

国外银行对关联企业客户的风险控制遵循“一个债务人原则”,即将关联企业客户整体作为一个债务人进行管理。国外银行对关联客户一般定义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可以被视为一个整体的、互相关联的一批债务人(两个或更多法人单位)。一种情况是:集团内的一个或几个公司对集团内的其他一个或几个公司拥有超过一半的股份,或者拥有对投票数量的控制地位,其决策影响集团中其他公司;另一种情况是:如果集团的一个或几个其他成员遭遇财务困难,集团的其他成员可能发现难以完成支付义务。前者比较容易界定和掌握,后者则是更广义的关联范围。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是对第一种情况即对集团客户进行统一的风险控制,对不是集团客户但可以明显判断有关联关系的客户在风险控制上也会统一考虑。

3、建立客户经理网络作为组织保证

为实现对关联企业集团客户风险的统一控制,国外银行按照关联企业集团公司的组织层次,建立相应的客户经理网络作为组织保证。为每一关联企业集团客户配备一个“全球账户经理”,全球账户经理通常设在关联企业集团总部或母公司所在地的分支机构,如果关联企业集团的大部分业务由某一子公司承担,有时也会在分支机构这一层次设全球账户经理。全球账户经理统一负责银行对集团公司的所有事务,包括评级授信和所有信贷业务组织、协调,并报有权部门审批。全球账户经理承担对集团客户的所有风险,子公司所在地的分行不承担对子公司的业务风险,即使这些业务是在分行和子公司之间发生的。事实上在银行内部有一个风险转移机制,即由总行给分行提供内部担保,分行将风险转移给总行,从而实现对集团客户风险的集中控制。集团子公司所在地分行为每一个子公司指派一个账户经理,账户经理直接对全球账户经理负责。账户经理的主要任务是经常访问子公司,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和业务需求,并向全球账户经理报告重要的进展或变化。在收入分配方面,分行对子公司办理业务的收入由分行保留,收益记在当地账上。同时在银行内部建立一个管理会计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将所有来自于集团客户的收入最终记为全球账户经理的收入。

4、做好母子公司信用评级

一般情况下,对主要的子公司的信用评级比照集团公司的信用等级掌握,在这种情况下通常要求母公司对子公司债务出具担保或安慰函。如果分行认为某一个子公司有特殊的风险,应将有关情况报告全球账户经理,并对子公司的信用等级作相应调整。与母公司关联度不强的子公司或规模较小的子公司通常比母公司信用等级调降。信用评级主要依据客户经审计的年报,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通过计算机系统自动评分。但同时注重对企业发展前景的分析,因为贷款是在未来某一时间到期,企业未来的状况直接决定其到期偿债能力。如在西德意志州银行的信用评级体系中,历史数据只占40%,而前景分析占60%,充分体现其对企业发展前景的重视。对大型跨国集团,通常将外部评级如穆迪、标准普尔、费奇等权威评级公司的评其结果,作为掌握信贷政策的重要依据。

5、实行统一授信

在确定关联企业集团客户授信额度时,集团总部所在行为授信主办行,各分支公司所在行为授信协办行。在授信中既有总的授信额度,也有结构授信,一是明确有多少额度是需要担保的,多少额度可以发放信用贷款;二是产品结构,即按照不同业务种类进行分配;三是期限结构,即短期和中长期的信贷业务各占多少。授信又分为内部授信和外部授信。内部授信是银行机密,不得告知企业。对重要优质客户,可给予外部授信,亦即承诺授信,外部授信可以通知客户,对一年期以上的承诺授信要收取一定的费用(根据德国法律,银行对一年期以上的承诺授信要按授信额度的5%收取风险准备金)。在承诺授信额度内,分行可以自行审批发放贷款,不需上报总行。全球账户经理将对集团客户的总的授信额度根据需要分配给全部或部分子公司,对业务发展较好的子公司给予倾斜。全球账户经理通常预留一定的机动额度,以便能够对客户新的业务需求及时做出反应。对集团客户和所有子公司的授信额度均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实时控制,全球账户经理可以在接受客户申请时准确掌握其授信额度的余额,做出是否同意提供贷款的决定,从而把对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控制在事先核定的额度之内。未经全球账户经理同意,任何分行不得超过额度对集团客户的子公司发放贷款。

子公司所在分行的客户经理受理客户贷款申请后,写出调查报告,送当地分行的信贷部门,分行信贷部门提出审查意见后上报全球账户经理。全球账户经理没有直接的信贷决策权,汇总有关情况后上报总行信贷风险管理部进行审查,超过信贷风险管理部审批权限的,上报董事会进行最终审批。在审批授权上存在两种模式,如汇丰银行实行个人授权,即将贷款审批权限授予制定的个人,在审批程序中也没有信贷审查委员会,而有些银行则实行机构授权,并逐级设立了信贷审查委员会,集体审查大额、疑难贷款。

6、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担保

国外商业银行接受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担保或子公司之间的相互担保。银行通常也要求母公司提供这类担保,其目的是将关联企业集团绑在一起,实行统一的风险控制。有的母公司不直接提供担保,而是出具安慰函,声明:总公司知道该笔贷款,确保进行监督,使子公司正常发展以尽量归还贷款,母公司在未通知银行的情况下不会出售对子公司的股份,等等。即使有母公司提供担保,仍要对子公司本身情况进行分析,重点做好现金流的分析和预测,确保有可靠的第一还款来源。如果母公司不为子公司提供担保,或银行认为母公司的担保能力不足,则要求子公司在集团公司之外另外提供担保(抵押、质押或保证,以抵押、质押为主),同时分行需要征得全球账户经理的同意,才可接受子公司从当地提供的担保。如果集团公司对集团以外的企业提供担保,则担保金额相应从对集团公司的授信额度中予以扣除。很多情况下也可以发放信用贷款(在授信额度内),但通常设定以下保护措施:一是要求客户不以资产对外提供抵押;二是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在偿还顺序上应一视同仁;三是设定交叉违约条款,即若客户对他行违约,银行将提前收回贷款。同时贷款发放的金额和期限要尽量与客户的现金流相匹配。

7、建立关联企业信息管理系统

国外银行均建立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对集团公司的有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管理和使用。所有子公司的账户经理负责收集子公司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业务、调查报告、融资情况等,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及时向全球账户经理传送,全球账户经理汇总所有账户经理的上报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加工,建立一个可以授权共享的集团公司数据库,供全球账户经理和分行账户经理在处理与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有关的业务时使用。总行通过该系统可以在任一时间掌握集团客户及其分布各地的子公司的业务情况,为信贷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8、银行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

从国际上看,关联企业客户大额授信的风险管理问题早就引起了一些发达国家银行监管当局的重视。在发达国家的关联企业客户授信业务管理中,银行监管机构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和建立信贷咨询系统的做法对控制关联企业客户授信业务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德国,30年代中期就已经建立了大额授信的报告制度。1948年德国为加强对“单一借款单位(singleborrowerunit——即同属一个集团客户的企业或者通过利润转移协议附属于同一集团的企业)”授信的风险监管,建立了大额(100万马克或100万马克以上)信贷登记信息系统。德国在1997年第6次修订的《银行法》中规定,央行信贷登记信息系统收到贷款人给同一借款人超过300万德国马克的授信报告之后,将各家银行给同一借款人的授信进行汇总,并把借款人的情况及所涉及的贷款人的数量等信息反馈给所有的贷款人;比利时于1944年为加强对集团客户贷款及其他大额贷款的风险管理,也制定了大额贷款的登记制度。现在比利时的规定是当某一法律实体(即企业)或者自然人从同一银行机构获得等于或者超过25,000欧元贷款,银行必须向CCCR(中央共同信贷登记中心)递交关于其银行客户的信息。大额授信监督管理制度对银行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加强对集团客户贷款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关联企业信贷风险控制

授信调查报告范文篇10

1.贷款用途的必要性:2005年该企业已承接各类工程驱动桥订单7280台套,销售收入达1.5亿元。

2.贷款项目可行:该公司是我国三大专业工程驱动桥生产厂家。其它二家分别为ZZ集团有限公司和SS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产品主要分为两大块,一块是装载机驱动桥,其中型号为ZL15、ZL30、ZL40、ZL50占全国销售市场的25%左右;一块是压路机驱动桥,该产品占全国销售市场的50%左右。压路机驱动桥全国市场90%被其和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占领(数据来源为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四川成都成工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ZL30B、ZL50B、ZL50E驱动桥。从以上数据分析,该公司在装载机驱动桥和压路机驱动桥生产上在全国市场上竞争力较强。

同时,该公司在我行授信记录良好,企业2004年在我行平均存款达200多万元。若发放3000万元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我行不仅可获得贷款利息收益165万元,同时企业准备将1000多万元的工资业务委托我行代办,综合效益可观。

3.贷款风险可控:2004年底,企业现金比率26.08%,实现销售收入9304万元,作为贷款的第一还款来源而言较为可靠稳定。且担保单位列入省分行公司业务处重点营销客户,省分行已以行发文报QQ分行申请集团客户风险限额切分。QQ分行也已同意将XX有限公司纳入集团客户统一授信,并着手切分授信限额3500万元的工作。

二、企业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的可行性分析

我行的原申请3000万元授信的调查报告预测该企业2005年实行销售收入为1.2亿元,这主要是根据企业1-11月份生产情况进行预测(企业还未作出2005年生产经营规划),现企业实际情况发生了变化,其产品目前供不应求,截止2005年2月底,企业目前已和主要下游客户实际签订销售合同就达到150742400元。

企业销售收入比去年增长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2004年下半年因国家宏观调控,该公司的下游企业以消化库存为主、减少购货订单为辅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故造该公司2004年驱动桥生产、销售与上年基本持平。进入2005年,国家虽继续实行宏观调控,但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是针对房地产、水泥、钢铁、汽车等六大投资过热的行业,故对该企业影响不大。且其下游企业库存已消化完毕,而市场需求量增大,这必然造成驱动桥的销量增加。

2、国家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大,造成企业今年销量大增。

A、根据国务院2004年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需要投资2万亿以上。2005年将是我国铁路大规模建设全面展开的第一年,拟新开工项目58个、续建项目48个,总投资达1000亿元。

B、2005年到2020年前后。我国要完成公路主骨架即纵贯东西和横穿国境南北的“五纵七横”,仅2005年投资将达4500亿元,并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

因国家基础建设的加大,必然造成工程车辆需求量的增加,而工程车车辆的需求增加,驱动桥的需求量也相应要增加,据《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预计未来10年,市场对工程车车辆的需求将以20%—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预测2005年需求量如下表:

产品名称

年度需求(台)

100HP以上推土机

6000-7000

装载机

25000-28000

工程起重机

8000-9000

叉车

25000-35000

液压挖掘机

12000-14000

凿岩台车

1000-1500

道路工程机械(含压实及路面机械)

9000-11000

压路机

7000-9000

3、企业2005年销售量大增的原因是:

A、外因方面主要是国家基础建设的加大。其中江西境内浙赣铁路线的改造使得WW股份有限公司获得了大量的装载机和压路机的订单,为此WW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对该企业的驱动桥订购同比去年增加近4000万元。

B、内因方面主要是产品质量的提高:去年公司实行的技改,购进了部分现代化设备,使得产品质量进一步稳定和提高,促进市场份额的增加。同比去年,因产量质量的提高,其PR75.23、PR90.23、PR75.27、PS75.91B等大型工程机械使用的驱动桥销量大增,销售收入增加。

综上所述,该公司不仅前景较好,且公司2005年最少将完成1.5亿元销售收入。

三、企业申请流动资金授信总量3000万元的合理性

〈一〉、企业正常生产需求

根据企业2004年未财务报表数据与2005年企业销售收入将超过15000万元,我行按PP[2002]412号文件来测算企业流动资金的需求量,具数据如下:

1、营运资金需求量

A、应收帐款周转率=545.05%

B、2004年应收账款周转期=66.05

C、存货周转率=710.15%

D、2004年存货周转期=50.69

E、流动资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66.05+50.69=116.74

F、流动资产周转率=(360天/流动资产周转期)*100%=(360/116.74)*100%=308.38%

G、营运资金(需求量)=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周转率=15000/308.38%=4864万元

2、企业的可用资金来源主要有:

A、2005年将实现利润=2005年销售收入*2004年销售净利润率=15000*1.71%=256.5万元;

B、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为1707万元,今年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加,必然会产生新的应收账款,但由于企业加大了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故预计应收账与去年持平;

C、应付款平均占用额=(期初余额+期未余额)/2=1544.5万元;

D、应收票据317万元,因企业为了稳健经营,需备存部分票据以防突出事件,故按50%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为158.5万元。

3、企业短期授信需求量

企业的短期授信需求量=营运资金(需求量)-新增利润-应付款平均占用额-应收票据款(可转化为经营性资产)+企业必备货币资金(今年因生产量的增加,人员工资及管理费要相应增加,故按200万元计算)=4864-256.5-1544.5-158.5+200=3104.5万元。

同时企业为了降低采购成本,企业想增加流动资金减少应付账款。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省行核定的2000万元授信总量是不能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需求,故需维持3000万元授信总量。

〈二〉、我行发展需求

根据PP分行2005年工作会议精神,提倡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低风险资产业务,我行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之其主要下游企业为QQ股份有限公司为我省重点授信客户,故拟与其开展国内综合保理、国内信用证等中间业务,这也需维持3000万元授信总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