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结构授信审批的作用

时间:2022-09-01 04:52:43

信贷结构授信审批的作用

随着经济增长回归常态、货币政策转向稳健,在信贷总量增长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要保持银行业应有的收益水平,重点在于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贷款周转速度和提升信贷资源配置质量。而授信审批部门作为信贷流程中的中台部门,基本职责就是要把控信贷风险、提供决策建议、践行科学发展,其在信贷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快信贷结构调整的紧迫性

(一)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是适应宏观经济形势的需要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变为“常态稳健”,工作着力点落在调结构和制通胀上。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今年金融工作重点是:“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今年央行采取的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和调整利率等一系列措施,目的都在于抑制通货膨胀。随着稳健货币政策的逐步实施,必然带来银行流动性的适度收紧和信贷增速的放缓,导致社会流动性的趋紧,企业与个人的偿债压力逐步增加。因此,我行必须未雨绸缪,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及早应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

(二)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是适应外部监管的需要外部监管环境正在发生新变化。《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充足率规定在8%的基础上,增加了2.5%的资本防护缓冲,提出了最低流动性标准。银监会针对我国银行信贷资产占比较高的情况,计划专门设置2.5%的贷款拨备计提比例,同时要求拨备覆盖率达到250%。央行也即将推出动态调整差别准备金率,通过市场化和奖惩分明的措施,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控制信贷增长。一系列贷款新规的出台都要求我行必须主动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以适应新变化。

(三)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是落实总行要求的需要总行拟通过三种方式指导各行进行信贷结构调整。一是通过经济资本占用进行调整,对不同的贷款品种设定不同的经济资本占用系数,鼓励发展经济基本占用系数低的业务;二是分行业、分客户、分品种设置贷款利率浮动规定,限制一些贷款业务品种发展;三是通过RAROC阀值刚性控制贷款品种投放。目前总行已对公司客户和个人客户信贷业务实施RAROC阀值系统刚性控制,并将根据各行各项信贷业务的RAROC值水平,实行有升有降的动态调节,引导各行通过提升RAROC提高信贷业务风险收益水平。

(四)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是适应我行发展的需要目前我行公司信贷客户数量不足,贷款品种、行业、收益、期限和区域结构不尽合理,主要反映在“贷大、贷长、贷集中”的问题。贷大问题表现为截至2010年末(下同),全行亿元以上客户贷款余额占公司客户贷款余额的80%。贷长问题表现为全行余期5年以上贷款余额占公司客户贷款的34%多。贷集中问题则表现为我行投放公路、城建、房地产、开发区和电力等5个行业贷款余额占公司客户贷款余额的60%以上。信贷客户数量有限,客户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支撑信贷业务长期发展的市场基础不够稳固。“贷大、贷长、贷集中”问题导致整体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系统性风险有所增加,信贷补偿风险能力和资本集约利用能力下降。因此,在信贷由高增长转向常态化以后,我行信贷结构调整的任务显得更加迫切。

二、加快信贷结构调整应遵循的原则与总体思路

(一)科学发展的原则应当始终坚持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将开辟新市场、拓展新客户作为信贷结构调整的重要前提,努力通过信贷业务发展巩固我行在重点和战略领域市场的领先优势,实现在发展中全方位调整信贷结构,在结构调整中提升信贷业务发展水平。

(二)效益优先的原则应始终将效益和效率作为衡量贷款投向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先决条件,同等条件下积极向效益和效率较高的客户、项目、品种和地区倾斜,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贷款综合贡献。

(三)保证质量的原则应始终坚持保证质量原则,切实加强存量贷款管理,积极、前瞻、有效地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信贷风险防控,把确保信贷资产质量的长期稳定作为配置信贷资源、推进结构调整的重要基础。

(四)创新发展的原则应坚持以创新发展为支撑,突破传统的单纯依靠信贷融资为主的服务模式,通过各种融资工具、产品组合、服务手段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建立全口径、全方位信贷服务形式,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五)合规经营的原则应严格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准确把握行业、产业政策导向,认真落实监管政策要求,有效防范信贷业务操作性、合规性和政策性风险,确保信贷业务合规经营、稳健发展。信贷结构调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改变以规模扩张为导向的信贷经营导向,加快形成资本消耗低、风险收益高、充满竞争活力的信贷业务发展模式。力求用较短的时间逐步构建起大中小客户和个人客户接续发展、中长期和短期协调增长、基础设施和生产流通及服务业并重、公司和个人信贷业务比例适当的可持续性信贷格局,努力使我行成长为吉林省内信贷客户结构最优、产品结构最好、综合收益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商业银行。实现信贷客户结构、产品结构、行业结构、期限结构和收益结构明显优化。在信贷总量增长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下,要保持信贷应有的收益水平,保持我行在重点领域的市场领先优势和影响力,关键要在优化信贷结构、提高贷款周转速度和信贷资源配置质量效益上下功夫、求突破。

三、信贷结构调整中授信审批工作应着重把握好三个要点

授信审批专业在全行信贷经营管理体系中承上启下、承前启后,须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前瞻的眼光,控制好授信总量、结构和准入时机,把握好信贷投向、尺度和方式,发挥好授信审批配置信贷资源的功能和效果,全力支持促进全行信贷业务结构调整和信贷经营方式转变,为我行战略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一)把握授信审批方向

信贷结构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授信审批业务关键是要提高信贷投向的科学性,承上启下,以全行经济资本管理为基础和导向促进授信总量与结构的全面协调,推动行业、客户、品种、收益结构的全面优化,为此需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授信投向应坚持匹配和动态原则。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在坚持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约束的前提下,与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相适应,与我行资金来源期限结构相匹配,有选择、有节奏地加大生产流通领域及短期融资产品的授信投向。二是授信投向应坚持客户结构优化原则。完善的信贷结构需要有完善的客户结构作支撑,客户结构调整是信贷结构调整的重要切入点。针对目前我行中型客户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情况,需大力推行拓户工程,拓展新客户、巩固老客户、培育小客户,壮大中型客户群体,促进大、中、小客户齐头并进、有序发展。三是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相匹配的原则。紧密结合区域优势与特点,制定与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导向相匹配的授信审批结构调整实施计划。四是风险收益匹配原则。改善收益结构,推动全产品镶嵌式营销,控制利率下浮范围和幅度,强化RAROC和综合收益水平控制,根据风险情况实施差别化定价。

(二)把握多元化的信用风险

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不仅需要风险规避、风险控制,更要风险经营,一笔信贷业务的风险绝不是单一因素影响的,应该是复杂的多元化的。一是要控制信贷集中度风险,不要让新增贷款在存量客户里不断垒加,在少数行业里快速增长。二是要讲风险对价。收益不能覆盖成本,其实也是一种“不良贷款”,不能说不赚钱的贷款还是好贷款。贷款审查要审风险对价,要研究风险覆盖措施,不能单纯要求办抵押,营销客户也不能单纯靠降利率。三是担保风险问题,以往对保证人的信用往往审查深度不够,尤其是对关联关系分析不够深入,对保证人审查手段单一,只是看净资产、信用等级是否达到规定,未免过于简单。四是创新产品风险问题,对创新产品的审查要高度关注政策性风险,不是只要控制了经营风险就可以做业务,还要符合监管要求。五是信贷的环保风险问题。环保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过程,评价的时候合格,不代表生产经营期都符合环保要求,要有绿色信贷意识。六是抓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除了经常提到的平台贷款、两高一剩、房地产贷款风险外,还要适度控制那些银行融资过高,或主要通过银行融资实现规模扩张的大型企业集团的信贷投入。对经济周期敏感性行业从严审查,切实防范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三)改进授信审批方式

信贷结构调整是一项全局工程,授信业务关键是要提高主动性,承前启后,处理好与前后台的关系,促进“制衡”与“协作”、“点”与“面”的有效衔接。一是对前台的支持不仅要体现在增强服务意识和提高审批效率上,更要主动加强风险评价结果的沟通、风险控制措施的协商以及服务方案设计的支持;二是对后台的支持不仅要体现在信贷政策制度的贯彻落实上,更要及时反映业务发展与结构调整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需求,主动出谋划策,促进信贷工具的完善创新和政策体系的统筹协调。三是授信中台应坚持实质风险控制及风险收益平衡原则,积极尝试创新个性化授信审批方案,提高响应速度、赢得市场先机。

四、强化授信审批职能的保障措施

授信审批部门作为信贷中台,应充分发挥执行信贷政策的主力、完善信贷政策的助手、促进业务发展的后盾作用,为全行信贷结构调整提供坚实保障,为建设优秀分行提供强大动力。

(一)切实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预判力从我行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正确把握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坚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调整经营战略和经营结构,是实现科学发展基本保证。从当前经济金融环境看,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下,社会流动性趋紧,企业和个人的偿债压力增加,因而必须未雨绸缪,加快调整信贷结构,及早应对可能出现的系统性信贷风险。同时,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下,仍要贯彻落实“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基本要求,主动、前瞻性地把握信贷结构调整的力度,有效引导信贷投向,不断提高与国家经济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的契合度,促进国家产业政策和我行信贷政策的有效结合,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与银行现有风险水平和业务发展的匹配度,为信贷业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实体经济看,随着我国工业化步入战略整合期、扩内需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银行业要积极应对产业升级,不盲从“新兴”和“战略”示范区,切实坚守审慎底线,既要把握发展机遇,又应规避新一轮投资热潮可能引发的信贷风险。从现实情况看,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加快投放、保增长的客观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我行信贷结构调整进程,在信贷由高增长转向常态化以后,应着力解决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低、客户数量不足、补偿风险能力和资本集约利用能力下降等问题。从监管环境看,BASELIII在资本质量、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的具体量化要求,银监会则在动态拨备、流动性、杠杆比率等方面设定了监管新规,要求我们必须主动加快信贷结构调整以适应新变化。

(二)进一步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和综合营销支持功能一要引导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收益提升,以授信方案为杆杠,推动信贷与非信贷、资产与负债、对公与对私、商业银行与非商业银行业务的联动拓展,提高综合收益;二要反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措施,以授信方案为载体,对客户融资结构、授信使用条件和管理要求等进行合理设置和统筹安排;三要包含层次化的融资服务安排,以授信方案为抓手,对符合条件的客户进行短期融资授信的结构化安排,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更好平衡;四要突出组合化的服务设计,以授信方案为支点,灵活运用多种产品组合,设计合理合规的一揽子业务介入方案,增加我行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

(三)改革授信审批垂直集中管理体制建立垂直集中管理的授信审批体制应成为全行信贷组织架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行前中后台分离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中应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改革,实现授信审批专业在省行层面的完全垂直集中管理,提高信贷决策层级,进一步强化省行授信审批职能,统一全行风险偏好和授信审批标准,增强信用风险的防控能力。通过机构人员的集约化管理和流程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形成前中后台优势互补,加强授信审批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提高授信审批整体业务水平和服务效率。

(四)强化队伍建设当前信贷业务的快速发展需要审查审批人员能力水平超前提升,银行综合化经营及创新产品的不断丰富,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需要审查审批人员不断强化内功,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一是要树立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二是要有高度负责的尽职意识。三要树立雷厉风行的执行文化。四要建立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五应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通过现场培训、视频培训、以工代训、上下交流任职等多种形式对各层级、不同岗位的信贷审查审批人员开展培训,深入挖掘干部员工潜力、激发信贷审批队伍活力,为深入推进全行信贷结构调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