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化学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9-15 17:28:10

农药化学专业

农药化学专业范文篇1

1农药学科的发展

农药学科在我国仍是一个新兴学科北京农业大学于1952年创建了第一个农药学专业.距今仅有50年的历史。却得到了快速发展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有关学科专业进行调整时,将农药学上升为植物保护学的二级学科:国家在“九五”和叫一五”规划中加大对农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各农林院校也纷纷建立了农药学硕士点、博士点,培养农药学高级人才。农药学科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绝大部分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所面对的就业岗位,往往与农药有很大关系,如农药营销、农药技术服务、农药管理、农药残留检测、农药应用和农药开发等。但在国家本科招生专业目录上没有农药学专业.因此,许多高等农林院校都在尝试开办与该专业相近的专业.开始了农药以及与农药相关专业的本科招生_3]。从2002年开始,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及莱阳农学院等.陆续在植保系或植保学院下招收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方向的本科生同时西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也在原植保专业中招收农药学方向的本科生而更多的农业院校则是通过加强《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来系统介绍农药学相关的知识体系这些举措对农药学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说明农药学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

2海南农药现状及农药学科的建设

海南热区对农药的需求量巨大.但海南农药企业基础较薄弱,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农药市场较为混乱.应用管理方面严重滞后及存在盲目促销等现象。同时,农民施药水平低.综合防治观念薄弱.病后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不注意清理田间病虫源及采取各种农业的、生物的防治措施,滥用和乱混农药现象严重,使得防治效果差.又污染环境这些都直接导致海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所致的人畜中毒事件屡屡发生2010年初的水胺硫磷等高毒农药残留超标所致“毒豇豆”事件.再次给海南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2010年底.海南颁布了《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规定在海南禁用的农药品种多达52种要解决海南农药的诸多问题.除了政府制定禁用高毒农药加强农药管理的决策与举措外.还需发展高效、经济、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以替代高毒农药,需要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研发能力及加强农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而解决问题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完善农药学科体系.培养合格实用的农药学专业人才。

2.1海南大学农药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

农药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和竞争力.同时也影响到用人单位对高校的社会评估。为了适应农药学科的发展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农药学科系列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进行规划、改进和完善,就成了当务之急。《植物化学保护》作为研究和指导科学合理应用农药的一门学科.在农药学人才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植保专业的学生对于农药的认识和了解主要通过对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学习_4]海南大学于1965年创建化保实验室.主要承担农学类本科专业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本科教育计划的调整.我校相关学科的设置及教学计划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及改革.植物化学保护总学时从100缩减为5O.其中实验学时却增加了3学时.并增加了0.4周的课程实习.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在原有化保实验室基础之上.于2000年创建农药学实验室随着高校的扩招计划.2004年增加了植物保护专业农药方向:2005年又设置“制药工程”专业农药方向.同年开始招收农药学硕士研究生2008年建立了“农药学省部共建实验室”近年.我校植保专业的教学计划出现较大的调整.在农药学科的建设、农药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开始全方位的改革我校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资料收集.结合本专业实际提出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新设多门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并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生产实际.更新和补充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了科学无害化控制技术及农药的安全使用方法研究目前我校已开设的与农药学科有关的课程除原有的《植物化学保护》外,还包括《杂草识别与防除》、《农药生物测定》、《农药毒理学》、《生物农药》等专业选修课程。针对农药方向本科生新设专业课程有:《农药学》、《化学制药工程》、《农药分析》、《农药剂型与加工》、《农药残留检测》、《田间药效试验与分析》、《农药合成》和《生物制药二『=程》等。农药学的系列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包括植保、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及园艺、农学、果树等农学类专业。

2.2农药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必需紧跟时代步伐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进步.教学改革的步伐也不会终止.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学改革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但是教材的编写和修订需要较长时间,不可能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进展以及一些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边缘知识”都汇集到一本书中。因此在理论教学中.需要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使其更加充实、新颖、结构更为合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农药加工、田间施药及毒理学研究等学生不能亲自实践的内容,以及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难以理解的章节,通过图片、动画、穿插的视频等更加生动、直观和形象地表达出来。优秀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并调节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E8]。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堂讲授只是播放幻灯片.我们强调的是以多媒体为主.适当辅以板书;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及作业为辅,建立多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借鉴其它学校的il女革经验.改变以往老师一味灌输的方式.充分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实地考察式等多种教学珏;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参照华南农业大学等的方法提供学生登台讲解机会.培养学生查阅专业文献资料、提高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以专题形式向学生介绍农药研究的最新动态.对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采取辩论式教学.对存在争议的内容进行探讨;通过对实验室、农药厂的参观、对农药实验方法、生产技术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农药老师在理论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验实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实验操作环节.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教学质量。

2.3农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

农药学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紧密联系的特点。我校不断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新开设了许多实验、实践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激发其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是设置了独立的课程实习.课程实习是在授完理论知识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门实践课程.并专门建立了课程实践操作基地.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开展实习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积极性很高,认真执行并主动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三是教学计划中还安排了l周的植保综合实习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条件和海南知名的农药厂、农药经销部门等校内外教学基地.通过在农药企业实习、参观、市场上常见农药品种调查等了解生产实际.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及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实际应用的掌握四是与老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利用科研来促进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通过实践环节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药化学专业范文篇2

第一条为加强农药管理,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畜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药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经营是指经营者的采购、储存、销售农药等行为。

第三条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规定。各区、县级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农药监督管理工作。没有设立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区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直接负责其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市、区、县级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可以委托植物保护机构或者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机构具体负责农药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安全生产监督、环境保护、林业、市政园林、质量技术监督、卫生、公安、规划、经济贸易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开展农药监督管理工作。

市供销合作总社协助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系统内的农药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农药监督管理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举报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药和违法使用农药以及瞒报农药人畜中毒、环境污染或者农作物药害事故的行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举报应当及时受理,调查处理,并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为举报单位和个人保守秘密。

第二章农药经营

第六条农药经营者必须具备《农药管理条例》规定的经营条件,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就申请者是否具备法定的农药经营者的条件,征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农药经营者不得以承包等形式将农药经营权交给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行使。

农药经营者经营的农药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应当在申请营业执照前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申请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

农药经营者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的农药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应当按照公安部《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办理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第七条农药经营者应当建立农药经营台账,记载所销售农药的生产单位、进货渠道、产品名称、销售情况等信息。台账的保存应当不少于2年,以备核查。

第八条农药经营者购进农药,应当向供货商索取其销售凭证,并将其保存备查,供货商应当提供。

农药经营者出售农药,应当向购买者提供销售凭证。

第九条农药经营者储存、运输、销售农药应当符合国家、地方的有关安全规定。

禁止在住宅内储存、销售有毒农药,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农药应当储存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仓库内。

禁止将有毒农药与食品、生活日用品混载混存。

禁止地摊式或者以车载、船载等形式流动销售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农药。

第十条禁止经营下列农药:

(一)假农药、劣质农药;

(二)无农药登记证、农药临时登记证的农药或者国家已撤销登记的农药;

(三)产品包装未附标签或者标签残缺不清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法规规定的农药;

(四)农药登记证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有效期限届满未办理续展登记的农药;

(五)无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生产批准文件的国产农药;

(六)无产品质量标准的国产农药;

(七)检验不合格、无产品质量合格证书的农药;

(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使用的农药;

(九)依照国家规定不得销售的过期农药;

(十)法律、法规禁止经营的其他农药。

第三章农药使用

第十一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推广安全、高效农药。

第十二条农药使用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或者违反规定使用国家、本省限制使用的农药;

(二)按规定的使用对象和浓度施用农药,不得随意扩大使用对象的范围或者超过规定浓度施用农药;

(三)施用剧毒、高毒农药或者在城市公共绿地施用农药,应当设置警示标志;

(四)妥善保管农药并做好标记,不得与食品、生活日用品混载混存;

(五)盛装有毒农药的箱、瓶、袋等包装物品应当进行安全处理,禁止用于盛装食品、饮料和饲料或者随意丢弃;

(六)不得在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灌溉水体和养殖水体,饮用水源保护区,海洋养殖区,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内倾倒农药或者清洗施药器械;

(七)施用过农药的农作物在安全间隔期满前不得采收、出售,不得销售农药残留量超过标准的农产品;

(八)施用过剧毒、高毒农药的田块在农药残效期内不得用于种植蔬菜、水果等食用农产品;

(九)除国家允许使用的杀鼠剂外,其他农药不得用于灭鼠;

(十)法律、法规、规章的其他规定。

第十三条从事农药施用服务的专业单位或者个人以及自行施用农药面积达100亩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设立农药专用仓库;

(二)建立农药的购进、领用登记档案,对使用农药的种类、使用时间、用量等情况进行记录;

(三)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安全、合理使用农药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

第十四条发生农作物药害事故造成损失的,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农作物药害事故涉及的农药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应当配合调查工作。

第十五条因农药中毒死亡的动物,应当销毁,不得出售。

第四章农药监督

第十六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日常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监督管理对象进行检查,并向社会公布查处情况。

第十七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工商、安全生产监督、环境保护、质量技术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之间应当建立农药监督管理信息通报制度。

农药监督管理信息通报的内容包括:

(一)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农药生产、经营单位申请以及工商登记的相关信息;

(二)各相关部门对农药生产、经营、使用违法行为的查处信息;

(三)农药事故和查处信息;

(四)农药监督管理的其他信息。

第十八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免费对农药使用者和农药经营人员进行农药科学使用技术和安全防护知识培训。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经培训的农药经营者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发给合格证书。

第十九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药经营者档案制度。农药经营者档案中应当包括农药经营者的工商登记情况、人员培训情况、违法经营情况等内容。

第二十条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国家禁止、限制使用和本省限制使用的农药品种目录、国家撤销登记的农药品种目录以及属于危险化学品、剧毒化学品的农药品种目录。

第二十一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农药田间试验的,应当取得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农药田间试验批准证书,并报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行政执法部门依法没收的假农药、劣质农药和禁用农药,应当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三条行政执法部门、受委托实施农药监督管理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或者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对农药产品进行商业推介。

第二十四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农副产品上市前的农药残留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并依法农药残留检测公告。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农药残留抽样检验,对施用过剧毒、高毒农药的蔬菜、瓜果、茶叶、中草药材和农药残留量超过国家标准的农副产品,应当予以没收并销毁。

农药残留抽样检验不得收取费用。

第二十五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环境保护和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因农药引起的人畜中毒、环境污染或者农作物药害等事故的应急预案。

第二十六条经营、使用农药过程中发生人畜中毒、环境污染或者农作物药害等事故的,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损害扩大,并立即向当地农业、卫生、公安或者环境保护等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接到农药事故报告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依法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立即移送或者告知相关的主管部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农药经营的,依照《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二款规定,农药经营者以承包等形式将农药经营权交给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经营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擅自经营属于危险化学品的农药的,依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四款规定,未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擅自购买、通过公路运输属于剧毒化学品的农药的,依照《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规定第七条规定,农药经营者未建立农药经营台账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定第八条规定,农药经营者购进农药,未向供货商索取其销售凭证或者未向农药购买者提供销售凭证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供货商拒绝提供凭证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一、二、三款规定,农药经营者储存、运输、销售农药不符合有关安全规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四款规定,流动销售农药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规定第十条规定,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罚:

(一)经营该条第(一)项所列农药的,依照《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三条、《农药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二)经营该条第(二)、(三)项所列农药的,依照《农药管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三)经营该条第(四)、(九)项所列农药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四)经营该条第(五)、(六)、(七)、(八)项所列农药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广东省查处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造成危害后果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三条规定,从事农药施用服务的专业单位或者个人以及自行施用农药面积达100亩以上的生产经营单位或者个人未设立专用仓库、未建立农药档案或者未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造成相关事故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规定第十五条规定,出售因农药中毒死亡动物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行政执法部门、受委托实施农药监督管理的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事或者参与农药生产、经营活动,对农药产品进行商业推介的,由工作人员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能够采取而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损害扩大,或者未立即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故意隐瞒不报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农药监督管理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照规定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发现违法行为不及时查处或者未依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监督管理的;

(二)违反规定越权监督管理或者互相推诿的;

(三)发现人畜中毒、环境污染或者农作物药害等事故或者接到事故报告后,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的;

(四)违反本规定未为举报单位和个人保守秘密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农药化学专业范文篇3

1.1重金属污染。锌、铁、钴、镍、锰等金属元素有些是对人体有益的,但也有些会对人体健康有害。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表现出重金属的生物累积和转化能力,从而丰富人们有益的微量元素,同时也会吸收一些有害的微量元素。重金属不易被微生物破坏,但可以很容易地富集在生物体内。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一些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疾病,如肾脏和肝脏器官病变。食用植物性农产品中重金属的来源来自其生长所需的基质、水、土壤、空气和其他因素,近5年来,中国农业农村部对食用植物性农产品中重金属的特殊监测和风险评估数据显示,食用植物性农产品中重金属的合格率超过90%,存在质量和安全风险。1.2施用过多的化学农药。根据功能,化学农药可分为农药、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根据毒性,化学农药可分为高毒性和低毒性农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法”,有毒和剧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生产,然而,在食用植物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通常使用有毒和高毒性的农药来预防和控制植物病虫害。考虑到化学农药的高残留和生物累积特性,这些农药的广泛使用给农林产品带来了农药残留污染,不仅污染了生态环境,还导致食用植物性农产品积累农药,长期累积滞留在体内,会造成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1.3环境污染。工业废弃物的排放和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土壤、大气、水等不同程度的植物的生长环境,直接或间接导致生产出的农产品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土壤对植物生长有重要作用,植物根丝很容易从受污染的土壤中吸收有害物质,从而超过食用植物性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标准。二氧化硫排放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由于植物生长需要高水分,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极易被植物吸收,从而二氧化硫与来自细胞间隙的水快速相互作用,产生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导致亚硫酸盐超出限制。1.4缺乏专业人员。食用植物性农产品是各种食品加工的主要原物质,其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而生产该类农产品的基地主要是乡镇农村,在这些地区由于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同时受到专业技能及经费的影响,在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监管和检测方面做得不够好。

2提高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策略

2.1科学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关于病虫害的防治应坚持物理和生物防治第一的原则,化学防治是防治病虫害的必要补充。选择优良抗病品种,还应采用适宜的栽培和规范化管理技术进行各种调控。关于农药的使用,生产者应遵循农药必须安全使用的原则,严格执行农药安全标准和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禁止使用有毒、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但最好选择微生物来源和植物源农药制剂,选择科学方法和控制农药使用量和持续时长以为植物生长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条件并抑制植物病虫害。2.2生产地区的选择。考虑到生长环境对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大影响,生产区应位于干净整洁的地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中的有毒物质不应过量。在生产区周围,不应存在工业废水、废物、垃圾场和各种污染源以防止污染土壤、水质等。2.3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食用植物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质量安全的监管与检测,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全程监管”的原则,严格监管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好生产记录,加强产地环境监测,做好污染治理工作。如在食用植物农产品进入市场前要做质量检测工作,防治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相关部门可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平台,让大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充分的了解,更加放心地食用。

3结束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保意识和健康意识逐步提高,食用植物性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如何有效控制该类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如何保证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相关政府部门应该重视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加强质量安全控制,保障食用植物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人们提供安全、绿色的食品。

参考文献:

[1]刘雨.食用植物性农产品质量安全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7(8):97.

农药化学专业范文篇4

林果业作为我国农业产业链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如今,林果业发展已然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程度的判定因素之一,林业果树种植技术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由于科学的果树种植方法还未得到推广和普及,果品质量安全现状令人担忧,大多数果园仍然采取传统的栽培方法,大面积种植、过多施用化肥以及剧毒杀虫剂等,导致果品含重金属超标,质量不过关,果品安全隐患问题层出不穷。由此看出,林业果树种植技术的好环直接影响果品的质量安全。

2果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分析

2.1化学农药比重较大,超标严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的使用量非常巨大,而且大部分都是化学农药,常见的化学农药包括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农药类等。多数果农对果树的培育主要采用传统的方式,即化学农药防治,过多依赖农药防治,副作用会越明显,比如长期使用有机磷农药,果树的生长状况会受到影响,结出的果实可能会检测出农药残留超标。并且采用已经禁用的硝态化肥,比如硝酸磷肥、硝酸铵等,也会导致果品内农药和重金属残留超标,从而不能通过果品的质量安全检测。

2.2对果品质量关注度不够

相较于人们对蔬菜的关注程度,果品质量安全关注度显然很少。果品质量安全检测部门的不重视,会导致果品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2.3果品的国际信誉度较低果品作为我国食品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力举足轻重。据调查,我国政府在食品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政府也大力提倡在果树种植方面,施用生态肥料以保证果品的质量安全。但效果不尽人意,一些外国媒体对中国果品质量也持怀疑态度,果品的国际信誉度低,状况令人堪忧。

3果品质量安全问题存在的原因

3.1果品质量检测体系不完善

由于果品质量监测制度不够健全,关于果品质量检测的相关法律法规也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存在很多漏洞。虽然国家对果品质量安全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但都治标不治本。比如,国家明确要求禁止使用残留超标的化学农药,但在个别地区依然能检验出高毒农药。可见,果品质量安全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相关制度不完善。

3.2受利益的诱惑,知法犯法情况时有发生

林果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很重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更是可观,果农为了谋取一时的经济利益,购买较便宜的农药,违规使用高毒农药,致使果品质量下降。

4林业果树种植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果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4.1种植技术不科学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优质的管理技术没有推广和普及,所谓优质的管理技术是指合理利用资源,在土壤、肥料及水质三方面优化管理;二是果实套袋处理技术不到位,很多果农为了节约成本,不给果实套袋,这样做会使果品外表受到损伤,比如被害虫入侵、失水变皱等。

4.2选址不到位

果树对自身的生长环境要求很高。首先,果园里有些植物不能一起生存。比如苹果园里不能种植核桃和刺槐,核桃的分泌物会伤害苹果树根,可能会导致苹果树死亡,而刺槐会抑制果树的发育。其次,果园附近不能出现化工厂、发电厂、造纸厂、农药厂等排放大量有毒气体的工厂。比如,农药厂排放的SO2对空气会有污染,造纸厂排放的废液会污染水源,通过地下水流到果树根部,从而伤害果树根部。

4.3果树种植期过于集中

比如种植葡萄、桃子、杏子都集中在夏季成熟并上市,而在冬天却没有这些水果上市,水果上市不均衡,对果品的商业价值会产生影响。

5林业果树种植技术的建议及措施

5.1推广生态农药,禁用高毒农药,生产绿色有机果品

一般可选择的农药类型有两种:一种是没有任何化学成分合成的肥料,称作商品肥,此类肥料也是国家大力提倡使用的有机肥,对果树的生长十分有利;另一种是农家肥,其中三叶草、冠花、沙打旺等天然绿肥可以达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利于果树生长,此外动物粪便、秸秆等肥料,经过加工也可以增加果树营养。像尿素、硫酸钾等国家允许限量使用的化肥,可以与有机肥联合使用,但要经过严格的比例分配。国家明文禁止的化学肥料,如六六六、硝态化肥等肥料,一律禁用。

5.2选择优良果树品种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

首先,选择的树苗一定要根系发达、水分饱满,没有病虫害,最好选择抗病虫品种和脱毒苗木。然后,在种植树苗前要施肥,给土壤施用有机肥料后再对树苗进行种植,种植时将树苗根条理顺,填完土后,定期浇水。果树的栽培选址首先必须远离一切污染源,其次,要选择土壤肥沃的地方,土壤的肥沃贫瘠直接影响果树的生长。比如,适合苹果树生长的土以壤土、黏土、沙土为佳,而且果树的生存环境要良好,空气和水源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如若在沙荒地区,可以冬耕伏犁,人为改善土壤条件。

5.3对果实实行套袋措施

要注意套袋时间和套袋的质量及分类。套袋时间一般在给果树疏花疏果后,比如,苹果在5月上旬套塑膜袋,6月上旬改套纸袋,梨树一般在5月下旬套袋。套袋对提高果品质量有很大帮助。一能提高果品的耐藏性,果实减少水分流失;二能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套过袋的果实更干净透亮,没有磨损,调查表明,套袋果实的商品价值是普通果实2倍以上;三能有效避免各类害虫的入侵,同时可以有效避免果实表面受到农药污染。

5.4利用物理治疗法及专业的农业知识来提高果树种植技术

大力推广和普及树干涂白、清理果园、色彩杀虫等方法。所谓树干涂白就是一种虫害防治方法,具体措施是烧毁藏有害虫的枝干或树皮,再涂上一层5度石硫合剂,可以有效防止来年病虫灾害。此外,还有其它防治方法,例如,在给果树施用肥料时,要保护好像瓢虫、寄生菌、草蛉等一类捕食性害虫天敌,因为它们会捕食对果树有害的虫类,维持生态平衡。

5.5适当调整果树的产期,提高果品的商业价值

调整产期,使之合理化,比如可以选择种植反季水果,在冬天的时候,让桃子等水果也能够上市,在提高商品价值的同时,也能满足更多人对果品的要求。

5.6国家相关部门制定完善的果品食用安全卫生标准

对果树品种、化学农药的残留量、禁用农药种类以及重金属种类进行规范,致力于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的完善,建立专业的果品监管机构以及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6结语

农药化学专业范文篇5

一、实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建立追溯购销记录制度

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规定,我县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销售。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办理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时应注明农药毒性类别,同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后方可经营。

(一)高毒农药名单。根据农业部第1586号公告,高毒农药名单为:苯线磷、地虫硫磷、甲基硫环磷、磷化钙、磷化镁、磷化锌、硫线磷、蝇毒磷、治螟磷、特丁硫磷、杀扑磷、甲拌磷、甲基异柳磷、克百威、灭多威、灭线磷、涕灭威、磷化铝、氧乐果、水胺硫磷、溴甲烷、硫丹等22种。

(二)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名额。我县具有有限公司执照且有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农药批发单位6家,因此县级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批发)不超过6家,镇乡级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零售)43家,主要设在原43个镇乡建制时的集镇上。

(三)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选定条件。符合《农药管理条例》第十九条、《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和第三十七条之规定;具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经营场所,储存危险化学品的,还应当有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储存设施,从业人员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有健全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有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和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技术人员;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有与其经营的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选定办法。必须公开、公正、公平。首先由农药销售单位根据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所具备的条件,县级农药销售单位(批发)向县农委提出书面申请;镇乡级农药销售单位(零售)向当地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然后由县农委、安监、工商等有关部门专业人员组成的考核小组对提出申请的单位进行审核,最后经审核通过的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公示后确定,并报县农委备案。

(五)建立高毒农药购销记录制度。高毒农药定点销售的单位要设置高毒农药分隔存放专柜,并在专柜上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由专人负责销售。必须建立销售台帐,详细记录农药的生产单位、农药名称、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同时要记录购买者姓名、地址、数量等。购买高毒农药的单位或个人须出示有效身份证明,销售高毒农药的单位必须向购买者详细介绍该农药限制使用的作物、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镇乡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所建立的台帐资料须每月向总公司汇报,县级高毒农药定点销售单位汇总后每月向县农委如实汇报,实行零报告制度。

二、强化农药连锁经营,建立市场监管机制

销售农药的有关公司,要以现有的农资零售网点为基础,搞好连锁经营。要改变现有有限连锁的形式为全面连锁的形式;建立农药配送或物流中心,从源头上保障农药质量;强化与农药技术推广服务有机结合,直接为农民提供农资商品消费服务,缩减流通环节,使农民真正用上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强化内部管理,实行分类管理和优胜劣汰制度,确保农药市场的健康发展。

农药化学专业范文篇6

本文作者:马鸾艳文鸿石桥德孟庆金工作单位:广西全州县咸水乡农技站

不依照化学防治指标施药防治农民对水稻病虫的防治大多数是按县植保站的《病虫情报》中预报的防治时期进行施药防治,但是90%的农户不懂得检查病、虫情,不懂得应用化学防治指标,不管稻田里病虫发生不发生、是否达到防治指标,要防治就是所种稻田全面喷药,不会挑治,而且很多人每次把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纹枯病、稻瘟病等的农药都用上;还有一些农户盲目施药,施放心药,不管有无病虫发生,每相隔10-15d都要施药防治1次,造成在防治时间上提前、或是滞后,错开防治适期,影响防治效果。田间施药作业行为不规范主要表现:一是配制药液不规范,79.8%的农友配制药液时不进行2次稀释,而是直接把农药倒入喷雾器内,加水稍搅拌就喷施,时常有搅拌不匀,局部药液浓度过高,造成药害的现象;二是农药对水量不足,用手动喷雾器在稻田施药防治,一般要求水稻前期每667m2喷药液30~40kg,水稻中后期每667m2喷药液45~60㎏,实际上很多农户在水稻中后期每667m2喷药液也只有30~40kg,有的农户为图快速不使用喷头或把喷头孔弄大;三是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差,取农药、配制药液都不戴胶手套,不戴口罩,喷施农药时都不穿长水鞋,有时逆风喷药,甚至有的穿短衣裤喷药,有的施药过程中抽烟、吃东西。施药防治成本高农户在水稻田施药防治病虫害,农药成本每季稻就达100~120元/667m2,多的达到200元/667m2,据测算,农药用量增加达20%~30%。1.6以手动喷雾器喷药为主,用工多,效率低据调查,全县97%的农户喷药都是用手动喷雾器。用手动喷雾器每人每天只能防治0.4~0.5ha,与机动喷雾机每人每天可防治1.3~1.7ha相比,效率很低。1.7菊酯类农药用于水田菊酯类农药速效性好,由于对鱼类表现高毒,对青蛙和蜘蛛等天敌杀伤大,易诱发害虫产生抗药性,除肟醚菊酯等个别品种外,在水稻田的应用受到限制。但调查中,90.1%的农户用过菊酯类农药防治水稻害虫,用得最多的是氯氰菊酯、氟氰菊酯等。

上述农民在稻田对病虫害施药防治的7点特点折射出当前分散防治的弊端。要优化稻田病虫害的施药防治,必须加强培训,发展种田大户,推行统防统治。强化对农村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加强宣传培训工作,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化学防治技术水平,增强科学用药、安全施药意识,改变不合理用药习惯,促进科学防治。农村科技示范户是科学种田、科学防治病虫害的示范带动户,有关部门应首先强化对农村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完善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种田专业大户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人地矛盾日渐突出的当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让愿意种田种粮的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形成大户成片种植格局,改善生产管理条件,便于技术服务和先进植保器械施药防治,提升对病虫害的防治效率、效果,提高种粮比较效益。2011年全县已有种田大户263户,其中:户种2~3.4ha的有229户,户种3.4~6.7ha的有26户,户种6.7~10ha的有6户,户种10ha以上的有2户。这些种田大户一般都是连片种植,用心管理,拥有机动植保器械,科学防治病虫害。例如,龙水镇种田大户谢合良经常与农业技术人员联络沟通,掌握最佳时期施药防治病虫害,使用机动喷雾机施药,所种植的8ha稻田2~3d便可完成病虫害的防治。发展专业防治服务,推行统防统治专业化统防统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之一。建立具备植物保护专业技术和先进植保器械的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由受过技术培训的专业防治人员实施统防统治,实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统防统治不仅方便群众,解决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而且能科学及时防治好病虫害,提高防治效果,并能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对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节约防治成本,同时可有效规范田间作业行为,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发生。加强和稳定乡镇一级的农业技术力量,保障技术推广工作如在开展防治前与农民技术员联合做好病虫情调查,指导农户划分出防治对象田,确定防治时期、使用农药品种及剂量。蔗是安全的。

试验结果表明,140g/L氯虫•高氯氟CS对甘蔗螟虫具有很好的防效,3000倍液和4500倍液对甘蔗螟虫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且对甘蔗安全。在生产实践中应用140g/L氯虫•高氯氟CS防治甘蔗螟虫时,推荐使用稀释液倍数为3000~4500倍液,注意掌握在甘蔗螟虫幼虫孵化盛期用药,可有效防治蔗螟为害,同时,还能兼治甘蔗绵蚜虫、蓟马、蔗龟等多种害虫[6]。为了防止害虫抗药性产生,建议多种农药轮换使用。140g/L氯虫•高氯氟CS含氯虫苯甲酰胺9.3%、高效氯氟氰菊酯4.7%,具有胃毒和触杀作用,能高效防治鳞翅目害虫外,还可兼治蚜虫、绿盲蝽、介壳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和蓟马等锉吸式口器害虫,具有杀虫速度快、持效期长、广谱高效、对环境友好等特点[6]。与常规悬浮剂、常规微囊剂不同,其独特的微囊悬浮剂,使其在保证速效的同时还具有持效活性,持效期达20d以上。

农药化学专业范文篇7

1.建立健全设施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服务体系

首先,借助现有的“市、县、镇”三级植保技术推广及服务体系,大力培养造就一批从事设施蔬菜植保技术服务的专职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开展设施蔬菜有害生物发生危害预测预警和绿色防控技术服务。针对有关设施农业园区、各类设施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组织以及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较大的村组、种植大户、农民带头人等,培养植保技术能手,让更多的人掌握设施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基本知识,并使之成为宣传、推广绿色植保技术的“二传手”,提高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其次,借助“科技入户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项目,通过项目载体的形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设施植保技术服务,充分发挥植保技术人员在现代设施农业科技服务中的作用。再次,通过建设设施植保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借助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开展设施植保新技术研发,开展植保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的公共技术服务。

2.推广普及设施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

为扭转病虫害防控过程中过分依赖化学农药的局面,重点针对设施蔬菜有害生物安全防控技术要求,集成并推广绿色防控配套技术。通过“三诱一网”等技术措施,降低设施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和虫口密度。通过轮作换茬、种子处理、标准化育苗、设施土壤无害化消毒等措施,控制和减轻设施蔬菜土传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通过高温闷棚、生态调控、静电除湿等措施,控制和减轻设施蔬菜气候性病害的发生和传播。通过筛选适宜设施蔬菜有害生物防治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静电喷雾、烟雾机、烟雾剂、生物防治等措施,提高设施蔬菜有害生物防治效果,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根据区域、品种布局、茬口安排、栽培周期等,分作物制定并完善设施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或地方标准等,逐步实现设施蔬菜有害生物防治标准化和规范化。

3.建立设施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示范园区

充分借鉴以往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在现有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础上,建立设施蔬菜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示范区,使之成为绿色植保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的有效载体和示范平台。树立样板典型,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园区的“窗口”作用和辐射带动效应。

4.成立并完善设施蔬菜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组织

设施蔬菜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是提升设施植保技术水平的重要抓手,也是保障设施“三农”安全的重要措施。设施植保技术推广和服务工作可以借鉴露地植保技术推广及服务工作经验,成立各类设施蔬菜有害生物专业化防治组织,改变现有的分散防治方式或状况,逐步实现专业化防治目标,提升设施植保社会化服务组织化程度。

5.创新设施植保技术服务方式和机制

农药化学专业范文篇8

1全球农药市场的现状

2005年全球农药的销售额约311亿美元,其中化学农药大约有260亿美元,生物农药与转基因作物约有53亿美元。从图1可以看出,过去十五年全球农药的销售增加很少,平均每年只有1.1%的增长。如果扣除GM产品和生物农药的销售,传统化学农药的销售实际上在下降。有人预计到2010年化学农药将从目前的260亿美元降至240亿美元。这一变化趋势从图2看得更清楚。

2全球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现状

据报道,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成品的全球销售总额在150亿美元左右。在过去十五年里以每年4.5%的增长率上升。按照西方国家习惯的市场分类方法,主要集中在家用、专业虫害防治、草坪草场、公共卫生、工业防霉等领域。

2.12005年全球非农业用农药在不同领域的销售额

2.2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销售额最大的品种2005年销售额最大的是氯菊酯,因为该药剂既可以用作卫生杀虫剂也可以用作动物保健品。其次是草甘膦,主要用于花园和工业除草。这两个原药专利都已经过期,在我国已有很大产量。但据笔者所知,这两个品种国内在非农业方面的应用还很有限,尤其是草甘膦主要还是用于农田除草。

2.32005年跨国公司在非农业用农药市场中的销售份额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的成品销售额约150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被以Scottes公司为首的七家跨国公司所占有。这一情形与世界农药市场的垄断状况相似。

2.42004年全球各地区非农业用农药市场的比例2004年非农业用农药的全球销售额为46.75亿美元,较之2003年的43.49亿美元增长了5.2%。表3为2004年全球各地区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情况。

3未来非农业用农药市场的发展趋势和我国非农业用农药的机遇

非农业用农药的市场有三个特点:一是目前的大市场在发达国家,产品和市场较成熟;二是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在迅速成长,生产厂家和品种还比较少;三是非农业用农药的价格高,利润大。预计今后几年非农业用农药的销售将继续以每年约4.5%的速度增加,尤其是用于环境卫生、动物保健、工业防霉和草坪护理的产品需求将显著增长。以笔者之见,这也应是我国农药在非农业用途上的一个发展方向。

3.1环境卫生用药环境卫生市场包括住宅卫生、公共卫生和工业卫生,甚至包括由地震、台风、禽流感等引起的突发性虫菌的防治。其用药目的包括消毒、杀菌、除藻、除草和杀虫。这里与农药有关的主要是杀菌剂、除草剂和杀虫剂。环境卫生除藻剂的应用在西方国家已经较普遍,主要用在娱乐水和市内湖泊、河流,国内市场尚未起步。卫生杀虫剂市场是农药在非农业领域里最大的一块市场。全球总值数十亿美元。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有600多个大中小城市、2000多个县城、60000多个乡镇和4亿多个家庭,需要使用大量的卫生杀菌杀虫剂产品。据统计,我国2003年卫生杀虫剂总销售值达到50.85亿元,2004年60.4亿元,2005年达到75.14亿元。近几年,驱避剂、防蛀剂和环境卫生杀菌剂产值上升都较快。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杀菌、杀虫剂的用量将越来越大,对产品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保健护理品主要集中在宠物市场上。随着全球畜牧养殖技术的提高,世界动物保健产品持续发展。据报道2005年全球总销售额已达174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217亿美元。世界动物保健品市场格局基本是以发达国家为主。按地区划分,最大的市场在北美,总额为41.8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36.9%,其次是西欧,总额为29.95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26.4%,再次是远东地区,总额为19.65亿美元,占世界市场的17.3%。按国家划分,美国为世界动物保健品市场之首。1996年美国全年的动物保健品销售额为32.96亿美元,2005年全年的销售额增加为62.6亿美元,占全球销售额的36%。按动物种属划分,在世界各种动物保健品市场份额中,宠物与牛羊、猪禽三分天下。最大的市场是宠物市场,总额为41.6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36.8%,其次是牛用药物,总额为31.4亿美元,占市场份额27.7%,再次是猪用药物,总额为20.3亿美元,占市场份额17.9%,禽用药物总额为14.05亿美元,占市场份额12.4%,最小的份额是羊用药物,总额有5.9亿美元,占市场份额仅为5.2%。

3.2动物保健品市场按照生长环境的不同和饲养用途的不同,动物可分为牲畜(livestock),家禽(poultry)和宠物(pet)。动物保健(animalhealthcare)指对动物的医疗和护理。动物保健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医疗用药,即兽药,另一类非医疗用品,即国内所谓的动物保健品。有不少农药品种在这两方面都有应用。农药在兽药上的使用主要在抗寄生虫方面,而卫生杀虫剂用的原药,目前仍以拟除虫菊酯为主。由于它们具有广谱、低毒、高效的优点,在一段时期内,很难被其他品种取代。常用的品种有胺菊酯、烯丙菊酯、氯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富右旋反式烯丙菊酯等。卫生杀虫剂剂型的发展方向是:水性化、颗粒化、控制释放功能化等。我国目前在农用菊酯类农药的合成技术和产量上都具有一定优势,但在用于卫生杀虫剂方面的品种和制剂的开发还不够。大多数生产厂家没有原药生产,产品在功效、质量和成本上缺乏竞争力。宠物市场包括两个大市场,一个是用宠物赚钱的市场,另一个是赚宠物钱的市场。前者指宠物销售市场,后者指宠物的饲养消费品市场。国外,宠物产业已相当成熟,美国每年仅宠物保险业收入就高达40亿美元;法国在1998年用于养护宠物的开支达89.6亿美元,相当于法国全部家庭收入的4%;在澳大利亚,宠物行业拥有3万多名员工,并创造出近6%的国内生产总值。世界动物保健品的发展趋势表明亚洲将是未来的增长区。预计在亚洲的中国、印度和越南这几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农业国将是未来动物保健市场的热点。和农药一样,生物制品仍是今后动物保健产品中发展前景最好的类别,其次是宠物用寄生虫治疗药物也有一定的需求市场。中国动物保健产品是在近二十年养殖业有了较大发展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较具规模的产业。截至2001年,生产的兽药品种规格约2000余种,年产值约150亿元。2002年底,农业部共批准一、二、三类新兽药187种,批准新生物制品134种。在这187种新兽药中,抗生素类占24%,驱寄生虫药占25%,药物添加剂及促生长剂占2%,抗菌药占25%,抗球虫药7%,消毒剂占6%,其他占11%。在我国动物保健产品市场中,进口产品占据了相当的份额。截至1998年,在我国注册的进口兽用生物制品、化学药品、抗生素药品、饲料药物添加剂、兽用消毒剂等5大类共274个。尽管国内宠物保健市场潜力巨大,但目前国内品牌产品寥寥无几。我国动物保健企业和产品的现状:一是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较低。不少企业仍处于小作坊状态,技术和产品仅限于分装和复配。二是没有形成较具实力的动物用原料药生产基地和研发力量。目前的兽药厂大部分为制剂厂,专门从事动物用药研究的机构和原料药企业较少。在配方和制剂技术上,也落后于国外产品。例如国外已经上市的依维菌素制剂有注射剂、口服液剂、浇泼剂、片剂、缓释丸剂、预混剂等等。又例如二嗪磷,国外产品的制剂有微胶囊剂、水乳剂、微乳剂、片剂。甚至细分到控效微胶囊剂、长效微胶囊剂;挂耳片剂、挂颈片剂等等。因此,国内应加强剂型的开发。

3.3花园与草坪用药市场花园与草坪也是非农业用农药的一个大市场。花园有私人家庭花园和公共城市花园。草坪有城市公共草坪、私人庭院草坪、马场、高尔夫球场。在国外,不论是城市或农村,除了农田、建筑物和道路以外,基本上是花园和草坪。所以草坪和花园用药的市场相当大,产品价格也较高。在这一领域用量较大的依次是: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在品种上与农业用药差别不大,但制剂都是比较环保的新剂型。由图4可以看出,2005年非农业用农药销售额最大的公司是美国Scotts公司,英文全名叫ScottsMiracle-GroCompany,是世界上最大的从事花园与草坪化学品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公司,产品有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以及肥料和草种。该公司2002年的销售额为17.7亿美元,2006年的销售额为27亿美元,每年的增长率超过18%。Scotts公司的成功证明了农药在非农业领域是大有作为的。3.4工业抗菌、防霉剂据报道,2005年工业抗菌防霉剂的销售已近60亿美元,预计到2014年将达到90亿美元。其主要应用领域有工业过程、造纸、涂料与油墨、制革、木材防腐、水处理、娱乐水护理、石油、塑料与橡胶、个人护理品等。国内工业抗菌、防霉剂市场总额约30亿元。其市场份额大部分由国外公司占有。例如建筑水性涂料用的杀菌剂,2005年国外品牌产品在国内的销售量在2500吨以上,几乎垄断了整个涂料防腐、防霉剂市场。工业抗菌、防霉剂大多是复配制剂,对产品的性能要求比较严格,同时也要对用户提供具体的技术服务。与农药有关的领域主要在涂料干膜防霉、木材防腐、工业过程及水处理等领域。主要品种是杀菌剂和除藻剂,如百菌清、多菌灵、敌草隆等。应该说国产原药质量在工业应用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国内工业杀菌剂生产厂家不太熟悉农药品种和复配技术,而农药生产厂家又不懂工业应用,这种交叉学科技术的欠缺,影响了我国农药在工业上的应用。另外国内工业杀菌剂公司在技术服务方面不如外国公司做得到位,也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

农药化学专业范文篇9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农药残留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产品的产量越来越高,自然灾害对农产品产量的影响逐步降低,这要归功于农药、化肥等化学药物的使用。这些药物的残留问题已经开始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长期食用农药残留含量超标的农产品会诱发多种疾病,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含有农药的水被用于养殖或灌溉也可能产生农药残留现象。为了避免含有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危害人类的健康,我国目前实施了较为严格的食品安全控制措施,并且不断完善检测技术。严格的质量安全控制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这需要所有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全力配合,才能让人们吃上放心的食物。

1如何控制我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1.1加大农产品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农药及化肥的残留问题是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的直接因素,要控制农产品的质量,确保老百姓能买到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就必需从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入手。农民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如果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将质量安全问题放在一边,那么农产品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必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意识,尤其是在农作物收获前尽量避免使用农药。1.2改变农产品的农业生产模式。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模式也是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的直接原因。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多数地区仍处于规模小、专业生产技术应用率较低的阶段,尚未形成比较有规模的生产模式,所以规范化农业生产的宣传和管理工作效果并不明显,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无法得到落实,农民就还要依靠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来提高产量,确保自己的收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需改变生产模式,鼓励农民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范化的农耕管理制度。1.3提升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效率。经销商是农产品的加工者,很多加工后流入市场的农产品安全还需要经销商来保障。很多商人为了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会使用大量的防腐产品,这已经造成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因此必需规范农产品加工市场的管理,加大检测力度,对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及时停业整顿,杜绝一切可能导致农产品安全隐患的因素出现。此外,对直接流入市场的农产品,也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投放市场。1.4建立完整的农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农产品生产供应体系的建立是为了稳定农产品市场,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体内容包括:①需要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让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处于稳定状态。②建立起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综合实力,在农产品价格出现波动时,及时调节。③建立农产品信息收集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最可靠的信息支持。④还要考虑到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为他们建立保障体系,一旦有人遇到困难,便可以得到及时的帮助,这样才能激发生产者的积极性。目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建立农产品生产供应体系:①必需保护生产者的利益和生产能力,只有生产者具备充足的生产力,才能不断向市场供应农产品。②提倡节约用水、保护环境,在生产的同时保护人类生存环境。③要加大科研力度,以创新推动生产,让人类拥有更先进的生产方法。只有形成完善的生产供应体系,才能更好地控制农产品质量,让所有的生产、加工活动都进入到良性循环阶段。1.5加快无公害食品生产、推广进程。无公害食品的生产和推广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途径之一,如果能有更多人参与到无公害食品的生产活动当中,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无公害农产品,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就能得到妥善解决。要实现无公害产品的全面推广,就必需从生产和市场两方面同时作出应对措施。在农产品生产方面,可以强化生产机构的建设和管理,严格管控农产品生产场所的卫生安全,加快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进程,提高生产者的无公害意识,让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蔬菜、水果、茶品都能向商品化、品牌化的道路发展,形成更具规模的农产品生产体系。同时,加大检测力度,只有抽检合格的产品才可以投放到市场当中。另一方面,就是为无公害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无公害产品,引导群众绿色消费。这需要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来辅助完成,如广播、媒体,体验网点,销售网点等。只有消费者真正了解无公害产品的优势,才可以促进市场份额,为无公害产品的推广提供助力。同时,无公害产品可以根据产品的品质在价格上呈现出一个梯度,这样才能满足各个层次消费者的需求,给消费者留出选择的空间,这将为无公害产品占领更大的市场提供便利条件。

2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2.1经典检测技术。2.1.1农药残留预处理技术。为提高检测效率,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在检测前对样本进行预处理,主要就是提取和净化工艺。提取的基本原理就是农药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工作人员可将样本放置在乙酸、乙醇等溶剂中,在辅助设备的帮助下完成提取工作。净化是进一步去除样本中的干扰物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比较常用的预处理技术是萃取,经过反复的实验和研发,目前的萃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萃取技术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使用能更加准确快速地将样本中的目标物质从基质中分离出来,达到快速、准确检测的目地[1-2]。2.1.2气相色谱检测技术。这项技术目前已经比较成熟,在农药残留物检测方面应用广泛。主要的检测原理是试样里的组分的气态和液态具有不同的分离系数,汽化后,样品在色谱柱上会发生分离,之后将其按顺序置于检测装置内进行检测,利用放大的电信号形成不同色谱峰。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其操作简单且具备良好的灵敏度等。气相色谱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农药中含容易气化且不分解成分的检测。其检测过程主要应用的检测设备主要包括氮磷检测、火焰光度检测器等。该方法能一次性分离出多种不同农药,并将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因检测设备的高效应用使得检测效率得以提升,检测结果可信度得到保障。气相色谱检测技术能确定农产品是否符合食用标准。2.1.3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分子量大、极性强的物质,如果使用液相色谱技术进行检测,精度会更高。目前较为常用的液相色谱检测设备有紫外线检测设备和荧光检测设备。其中荧光检测的灵敏度较高,但是由于很多农产品不能出现荧光,所以应用较为局限,只能用于部分产品的检测。紫外线检测灵敏度较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也比较小,应用市场比较广泛,唯一的缺点就是对部分农药缺乏UV吸收,所以经常会采取质谱联用的方法完成检测。但无论应用哪种检测方法,都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2快速检测技术。2.2.1抑制酶活性。这种方法的优势是能快速地检测农产品中的农业残留状况,仪器简单、操作方便、检测时间短,特别适合定性和半定量的检测。这种方法之所以便捷,就是因为在检测过程中无需分离,可以直接检测外在物质。但是这种方法只局限于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的检测,所以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2.2.2免疫分析法。在农药残留检测的过程中,常使用免疫分析法就是酶联免疫法,这种方法步骤简单,检测成本低,快捷便利。检测的原理就是相应的化学物质能在动物的体内出现免疫抗体,这样就能判断出农药中的化学成分,因此经常应用于畜类或者水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2.2.3化学检验法。化学实验步骤简单、效果明显,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要求不高,因此可以利用化学反应现象来实现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尤其是在检查农产品中有机磷含量时,效果十分理想,因此受到很多人的青睐,市场反响很好[3]。

3结语

目前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特别重视,检测技术也日益完善,能够针对不同的农药残留问题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确保存在问题的农产品不会流入市场。但再严格的检测技术都不可能完全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市场上的农产品数目巨大,仅依靠检测的力量来保证农产品质量显然不够,因此需要从源头处入手,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出更多的绿色健康无公害农产品,这才是控制好农产品质量的根本方法。

参考文献:

[1]郭栋梁,滕晶.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1):52-53.

[2]倪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农业与技术,2020(2):49-50.

农药化学专业范文篇10

1.1农药问题

韭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宿根性,耐寒性强,喜在潮湿肥沃的土壤中生长,适宜露地和温室种植,可以周年收获供应市场。相对瓜果类蔬菜而言,韭菜种植管理简单,用工少,投资低,被农民俗称为“懒汉菜冶。目前,我国韭菜基本为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管理粗放,对生产资料的投入比较盲目,特别是农药的使用不科学,缺乏对症下药和适时用药。在韭菜生长过程中,由于生态环境相对稳定,适宜一些生物的栖息和繁衍,因此会遭受多种病虫的侵害,主要有韭菜迟眼蕈蚊(俗称韭蛆)、葱蝇、金针虫、蚜虫、蓟马、韭萤叶甲、灰霉病等。它们分别危害韭菜的根茎和叶片导致韭菜减产和品质下降,甚至韭菜成片死亡。所以,为了保证韭菜产量和外观品质,种植者需要采取措施防治上述病虫,高效、低成本的化学防治措施成为他们的首选。由于韭蛆生活在地下,用药后无法及时看到虫体死亡,一些菜农为了保证防治效果,采取超量、多次使用化学农药,甚至选用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等高毒长残留杀虫剂防治韭蛆。同时,化学杀虫剂的过度使用,还促进了韭蛆抗药性水平的迅速提高,防治效果降低,于是增加更多药量防治,致使大量农药被韭菜吸入体内,无法在短期内代谢,最后随收割的韭菜进入市场和消费者的体内。在中国蔬菜产业中韭菜属于小宗蔬菜,育种、栽培管理和病虫防治研究投入很少,缺少高标准、高水平管理技术,更缺少安全、高效的病虫控制技术和产品。目前,在韭菜上使用的农药登记品种很少,通过在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的中国农药信息网上查询,近几年登记防治韭蛆的农药品种只有辛硫磷、吡虫啉和两者的复配剂,防治韭菜灰霉病的药剂只有腐霉利,其他韭菜病虫害尚没有登记产品,致使在韭菜上长期单一用药严重,病虫抗药性水平增长速度快,现有的登记农药已不能控制韭蛆。因此,急需新的高效、低毒、安全杀虫剂替代老品种或与其轮换使用。多数菜农年龄大、文化水平低,不能全面掌握韭菜病虫发生规律和农药作用特点,习惯于凭经验种植管理韭菜。而且,他们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小农经济和个人利益思想严重,只想以低投入来解决病虫问题。另外,消费者对农药残留的认知水平较低,而且部分城市消费者的认知水平尚不及农村人。对蔬菜的购买取向多数人把新鲜度和价格放在前面,喜欢外观漂亮和价格便宜的产品,致使一些卖相差、价格高的安全韭菜没有市场,很多绿色和有机农业生产基地面临产品不能优质优价的困境。例如,据2015年3月17日齐鲁晚报报道,济南菜农种植的无公害韭菜无销路,大大挫伤了农民生产安全韭菜的积极性。

1.2亚硝酸盐问题

当胃肠道功能紊乱或胃酸浓度较低时,大量食用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蔬菜,能够引起高铁血红蛋白症,导致组织缺氧,还可使血管扩张血压降低,最终导致食物中毒,甚至死亡。而且在酸性条件下,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可生成致癌物亚硝胺,易诱发消化系统癌变和甲状腺肥大蔬菜是一种易于富集硝酸盐的植物,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70%~80%来自蔬菜。新鲜蔬菜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最主要的来源就是过量施用氮肥,如尿素、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等。韭菜生长喜肥水,韭菜生产中投入数量最多的生产资料当属肥料。由于目前农家肥短缺,还有韭菜施用粪肥易导致韭蛆和金针虫发生等原因,许多韭菜田以施用化学和复合肥料为主。据作者调查,韭菜每灌一次水,菜农都会追施一遍化学肥料,一年需施肥5~8次,这些肥料不仅能促进韭菜快速生长,提高产量,而且还使其叶片肥厚、叶色浓绿,增加外观品质。沈明珠等测定,韭菜叶片对亚硝酸盐富集能力较强,高于同类蔬菜葱和蒜。如果以硝酸类肥料为主,生产出的韭菜内亚硝酸盐含量较高,食用后可能会导致亚硝酸盐急慢性中毒,如2007年5月19日南京市1名职工曾因食用韭菜发生亚硝酸盐急性中毒。

1.3重金属问题

由于蔬菜销售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运输便利的城市郊区成为蔬菜主要种植区。韭菜不耐贮运,收割后必须快速运送至城市进行批发和零售,造成韭菜多种植在近郊和城市主干路附近,容易被重金属污染,影响其安全品质。黄绍文等研究了城郊公路边菜田土壤和韭菜中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性,发现韭菜中的重金属含量与菜田近城近路呈显著正相关。据付国森调查分析,韭菜叶片内的重金属多来源于各类工业污水、汽车尾气、农药、化肥等。

2解决韭菜质量安全的对策

2.1合理选址建园和标准化管理

鉴于韭菜对农药、亚硝酸盐和重金属富集力较强,近城区域土壤、水源和空气污染严重的原因,最好在远离城市、主要公路的非工业区建立韭菜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应大一些,这样可以配备专业技术人员负责田间生产,及时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和土壤营养元素检测,在关键时期选择有效的措施防治病虫和平衡施肥。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统一购置,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货,既能保证质量,又可降低价格,还便于韭菜安全质量追踪。采取统防统治,统一时间快速控制病虫,防止病虫在田块间相互传播和流行。2014年,农业部在全国创建了218个示范基地,以水稻、小麦、玉米、蔬菜、苹果、柑橘、茶叶等作物为重点,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试点,以期示范带动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病虫综合治理、农药减量控害。建议对韭菜病虫也采用统防统治和配方施肥。

2.2采用生态防控技术防治韭菜病虫

在生物的长期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和繁衍后代,每种病菌、害虫都有其固有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并与其取食的寄主之间产生复杂的依赖关系。为此,有关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病菌或害虫的这些特性,利用病虫发生期间对寄主颜色、气味的趋性,天敌生物及环境条件对病虫的制约,从中找到安全、有效的生态防控技术用于生产。针对韭蛆难于防治、引起韭菜农药残留居高不下的问题,国家启动了“作物根蛆类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示范冶项目。通过3年研究,已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如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黑色粘虫板冶联合防治韭蛆技术、LED灯诱杀成虫技术、合理控制肥水抑制韭蛆生长等;筛选出了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噻虫嗪、氟铃脲等,为今后韭菜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

2.3强化食品安全的宣传与推广

面对韭菜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认知水平较低的现状,建议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特别是电视)应加大对农药残留知识和食品质量安全法规的宣传,应该在社区、学校、乡村开展公益性讲堂,在广场、街心公园、超市、商业中心等众人聚集场所设立宣传牌,普及有关知识和鉴别食品是否安全的方法,使城乡妇孺皆知。目前,国家在食品安全检测、制定标准法规和源头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农民的科技培训也做了很多工作,农民在家食用的韭菜多是自家和亲朋种植,一般不施用高毒农药,但对供应市场的韭菜用药很多没有按照标准执行,仍需对他们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技术培训,实时监督他们的生产过程,确保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频次。对城市普通市民来说,传播专业知识,强化食品安全意识,在购买韭菜时不再以外观和价格作为首选,切断有毒韭菜的销路。

2.4严格检测与执法

目前,国家在县一级设立了农药残留监管检测机构,由于基层单位缺少专业检测人员,一些配备的仪器处于闲置状态,或者人员对取样和仪器操作程序不规范,检测数据偏差较大。随着我国农药新品种增加和检测技术的提高,不仅对检测仪器要及时更新换代,提高检测速度和精确度。更重要的是检测人员的专业和思想水平应随之提高,把大量高学历专业人员吸收到检测队伍中,并应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应杜绝人情、关系、面子检测报告,随时抽查市场和产地韭菜,为购买者和食用者提供产品安全检测信息。实施韭菜持证种植与销售,每份出售的韭菜都单独贴有包含产地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的信息卡。无公害和绿色韭菜认证最好针对规模化种植公司,避免散户种植韭菜的质量不一,导致超市出售的个别无公害和绿色韭菜还被检测出高毒农药或农药残留超标。发现有毒韭菜,对韭菜销售、种植者都应严加惩罚,不允许他再种植和出售韭菜,让有毒韭菜无市可循。同时,严格农药检查与执法,定点经营高毒农药的单位对出售的高毒农药去向应及时上传监管部门,便于检测出高毒农药后追踪来源,处罚有关责任人。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