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8:30:22

旅游论文

旅游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笔者结合当前政府在旅游营销中的现状,分析了政府在旅游营销中的角色定位,探讨了政府提高营销策略的对策措施。

一、政府在旅游营销的目标和作用

1.树立旅游地的中长期形象和战略发展目标

政府参与营销旅游地,主要的目标和作用在于,树立旅游地的中长期形象和战略发展目标。绝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饭店、旅行社、景点等,为了竞争和生存,其经营战略重点往往只考虑短期,调查预测和具体经营行为也都是短期的,这种短期战略,必然忽视对大量全局性的、具有战略价值的和不具有直接产出性的营销的投入。

2.解决旅游业和与旅游相关的众多子产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培育旅游地的现实活力和长远成长力

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一般是不完全的,而且获得信息往往要付出成本。信息的不完全性和信息成本会影响到市场机制运行的结果和资源配置效率。在旅游产业中,信息的密集性有着特殊的意义。旅游产业中主客体之间、客体和媒体之间、主体和媒体之间存在大量的供需不相等和信息不充分的分布特征。很少有其他领域能像旅游那样把信息收集、加工、传递和利用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旅游服务的无形性、旅游设施的不可移动性和旅游产品的非存贮性增加了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无形的旅游服务在销售时是无法展示的,而且通常在远离消费地点被预先销售。

3.政府用强有力的策划活动和热点盛事活动,增强区域旅游的吸引力和被关注程度

许多旅游经济研究学者认为,一个旅游地的形象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得到维护、扶持和提高;通过大量的媒介宣传,提高正面的旅游形象的知名度和独特点是吸引旅游者的惟一选择。热点盛事活动,往往是一个城市景气的关键所在。没有政府参与,单个企业不愿或无力承担这些外溢效应很明显的活动。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不同的目的地市场之间争夺游客的格局是此消彼长,一直缺乏热点的旅游地,最终会被旅游者淡忘,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政府营销的重点是“整个目的地及其旅游产品”。政府应运用其影响力,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调动有效资源,宣传城市形象,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同时,做好市场调研、指导、管理、服务于企业,努力使营销工作科学、高效。

二、提高政府旅游营销的对策措施

1.准确把握政府旅游营销的定位

政府营销的重点是“整个目的地及其旅游产品”。政府应运用其影响力,以“经营城市”的理念,调动有效资源,宣传城市形象,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同时,做好市场调研、指导、管理、服务于企业,努力使营销工作科学、高效。政府部门应该做什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准确定位目的地形象,围绕该主题加以推广。政府营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形象。为了达到预期效果,首先,政府在确定营销方略之前,必须对目的地形象进行明确的定位。其次,组织具有足够份量和影响的目的地形象推广活动。

第二,抓宣传,塑造旅游目的地形象。俗话说:“不怕不挣钱,就怕不宣传。”宣传在旅游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在旅游市场上,无论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如果不重视宣传工作,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距离,都将不断扩大,买卖双方的信息就得不到沟通。

第三,把握好旅游市场调研与营销决策的关系。旅游市场调研基本功能是收集、加工、提供市场信息,为营销决策服务。做好旅游市场调研工作,是政府的职责。优秀的营销策划创意来源于现实,来源于对现实大量信息的占有、分析和提炼。政府利用自身的资金、人才优势来进行这项系统的、繁杂的工作具有自身的先天优势。

2.协调好政府营销和企业营销的关系

在旅游营销推广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应该是明确分工、摆正位置。

首先,是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明确角色,才能唱好一出戏。香港的旅游促销,就有声有色。政府推出口号“动感之都”,展示各项内容,给人以形象的冲击。而企业则埋头做事,各尽其责,冷热兼顾,显得有条有理。

其次,要调整思路,抓住重点。各级政府和旅游主管部门的促销资金有限,必须用在刀刃上。政府的职能就是宣传形象、塑造形象。成都市请大导演张艺谋拍城市形象宣传片,利用名人效应,就起到很好的效果。5分钟的影片,甚至没有解说词,就突出一个主题:“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没有讲可以玩几天,定位准确,形象突出,真正起到了宣传城市、经营城市的作用。

最后,要抓住“龙头”、带活全盘。这些角色中,旅行社是最重要的角色,它既要根据市场需求采购原料(六大要素作为基础),又要有针对性的做成产品,还要想方设法推销出去,使产品成为商品,成为牵头的“卖家”。最近,四川省六家主要旅行社和六个世界遗产景区,联合制作《四川世界遗产之旅》的产品手册,改过去单一的形象宣传,把形象和产品结合起来,把针对游客的社会宣传和旅行社的促销网络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开创了宣传促销的先例。因此,抓住“龙头”,带动全盘,才是一步好棋。政府在旅游营销推广方面始终是领袖的角色,高瞻远瞩,把握全局,统领团队,这是成败的关键;企业则各显神通,短兵相接,争取胜利。利用各自优势,形成团队力量,旅游营销推广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旅游论文范文篇2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而作为旅游业软环境之一的旅游保险却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影响了旅游业的法制化、规范化,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1、旅游保险的收入过低。2000年,我国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而旅游保险的收入,以市场份额最高的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例,也仅为5888万元。由此推算,中国旅游保险的保费收入不足1亿元,仅占旅游收入的0.025%。2001年,全国国内出游的人数7.84亿人次,旅游收入5566亿元,按每人购买10元的旅游保险计算,一年就该有70多亿元巨额保费收入,而实际的保费收入却只有这一数字的20%左右。2002年,国内旅游收入为3878亿元,国内旅游人数达8.78亿人次。如果以现行旅游保险较低价格10元推算,国内旅游保险费总收入可达87.8亿元.可以清楚地看出,虽然旅游业收入近年来每年都以迅猛的势头增长,但是旅游保险的收入却增长缓慢,与旅游业的发展不相协调,旅游保险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

2、旅游意外保险险种少,产品单一。目前我国的旅游意外险险种主要有四大类:旅游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旅游意外伤害保险、住宿游客人身保险、旅游救助保险。其各自的内容见表1。这实际上是以普通的意外伤害保险来代替旅游保险,旅游保险的自身定位不清。这些险种无法涵盖旅游中遇到的各种风险,比如旅行中行李遗失、证件遗失、因行李及证件遗失而引起的额外的旅行及食宿费用、对他人的伤害及造成他人财产损失的赔偿责任等。

3、开办旅游意外保险业务的公司较少,且旅游保险业务得不到重视。我国的旅游保险有旅行社责任保险和旅游意外保险两种,分别属于财产险和寿险,由于我国法律规定财产险和寿险必须由不同的公司经营,所以它们分属于不同的保险公司。目前,国内只有三家比较大型的保险公司经营旅游意外保险业务,它们分别是太平洋保险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二、我国旅游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

1、游客保险意识淡薄,投保积极性低,主要是因为游客的保险意识薄弱,侥幸心理强。这导致热旅游、冷保险的重要原因。游客通常认为,外出旅游就几天的时间,根本不会出事,犯不上自己掏腰包买保险,或者认为买保险不吉利。

2、保险公司对旅游保险业务不重视。由于旅游保险本身具有保险期限短、赔付率高而利润低的特点,造成保险公司对开办旅游保险业务的积极性不高,在旅游保险的宣传、险种的设计开发、销售方式的开拓创新方面都显得不太重视。此外,就是保险公司对旅游风险的控制技术水平较低。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多数的旅游意外险只针对旅行社团体进行销售,而对于自助游的散客暂不承保。这是因为团体险可以使保险公司通过简单的承保程序为大量具有相同风险因素的人提供保险保障,而自助游旅游者由于身体素质、文化背景、旅行经历、旅游目的地各不相同,所以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为保险公司选择承保对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由于风险控制水平比较低,难以对旅游中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很多保险公司旅游意外险产品都将被保险人从事潜水、跳伞、滑翔、登山、攀岩、探险、狩猎、蹦极运动、武术比赛、摔跤比赛、搏击、特技表演、赛马、赛车作为责任免除条款,而这些风险系数较大的项目正是随着野外生存游、生态游日益流行的今天,旅游者们最希望得到保障的方面。

3、旅游保险的险种存在问题。在旅行社责任险方面,它的费率是确定的,缴费实行一刀切。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如:旅游期限长短、风险大小、旅行社的经营情况而有所变化。由于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旅行社大打价格战,有些短线游的纯利润平均只有人均5元钱左右,甚至更低。因此,规模较小的旅行社有时一年赚不到钱,甚至会是亏损。而旅行社责任险又是强制性保险,至少2万元的保费对于它们是一个不小的包袱。这就使旅行社陷入了不得不买,可又没钱买的尴尬境地。一些规模较大、收入较高的旅行社就比较愿意购买旅行社责任险,用以转嫁自身的风险。另外,旅行社责任险的条款本身也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如游客自由活动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负责赔偿责任,因为这不属于旅行社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究竟是旅行社的责任还是游客的责任,并不是那么容易确定。而责任归属不明确,保险公司就可能拒赔。另外在在旅游意外险方面,险种不够完善,覆盖面较窄。

4、旅行社经营不规范。一是因为旅行社的经营还存在着不规范经营的因素。旅行社为了招揽更多的游客,常常会夸大旅行社责任险的保障范围,当游客发生的事故属于旅行社主观扩大的保险责任范围之外时,保险公司就会拒赔,这就容易引发法律纠纷,从而损害保险公司和游客的利益。二是旅行社应该在理赔中承担及时提供相关证据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这一点上,一些旅行社认识不足,旅行社出了事故后理赔不积极,直接导致了理赔难。

三、发展旅游保险的对策建议

1、加大旅游保险宣传力度

旅游者对旅游保险的态度冷淡导致旅游保险市场需求方面的匮乏。针对这种状况,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及媒体要对游客或潜在的游客进行旅游保险的宣传,既需要保险经营者和政府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又需要通过大量的风险事故来教育民众,加快旅游者消费心理的成熟,强化其保险意识,使其既愿意投保,懂得购买适合出行的保险,又熟悉一旦事故发生后理赔的程序。2、加强保险公司服务功能。这主要指的是销售服务和售后服务。第一、在销售服务上,主要表现为旅游保险产品销售渠道过窄。大力发展旅游保险,保险公司必须改善与拓宽其销售的渠道。可以让旅游保险产品上银行柜台。现在大多数保险公司都与国内银行签订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多为销售保险公司的分红险与投连险。保险公司完全可以利用这种合作伙伴关系,让银行销售相关的旅游保险产品。银行网点众多,银行销售旅游保险产品,既可以有效地节约保险公司的成本,又方便了游客投保,游客可以在银行办理支付款项时,既可办理旅游保险,同时还可以增加银行的收入,实乃“三赢”之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要积极地发展网上投保业务,推进旅游保险产品的销售。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网上投保可以有效地节省营销和广告成本,减少中介环节和由于利益驱动给保险公司和游客带来的风险。24小时全天候在线作业,可以使游客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投保。目前,国内各保险公司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特别是在网上投保方面,如购买了泰康人寿的“旅游救援保障计划”的游客,出游前只需要登录“泰康在线”填写有关出游信息,公司就会根据客户提供的E-mail地址将电子保单及时发送到其信箱中。平安保险公司在2002年9月推出了旅游自助卡,它将保险产品的外在形态设计制作成为配有账号和密码的保险卡,游客在出游前,登录平安“PA18”网站,填写相关的信息。自助保险卡的最大特点是购买与消费相分离,即“平时购买,用时投保”。第二、在售后服务上,保险公司的核损、定损及理赔一定要及时。如果保险公司的这些售后服务跟不上,将会对游客造成损失。游客的出游时间较短,流动性较大。游客可能在一个地方投保而在另一个地方出险;甚至可能是在国内投保,而在国外出险。这些都为保险公司的核损、定损及理赔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各个保险公司之间要加强合作,包括国内保险公司之间的合作,国内保险公司与国外保险公司的合作,利用各自的网点优势,快速核损、定损,及时理赔。

3.加快旅游保险产品研发。现有的旅游保险险种远不能满足旅游者日益变化和增长的需求,只有产品对消费者具有吸引力,才能从本质上改变供应者的尴尬境地,所以保险公司应在产品开发上下大力气。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1)加大新险种的开发力度,将旅游保险服务延伸到吃、住、行、游、购各个环节,深化现有产品之间的互补性,形成系统的旅游保险链,为游客提供全面保障。(2)扩大旅游意外险的承保范围。保险公司要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对旅游险市场和旅游险条款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出不同的保单,尽可能为所有的游客提供合适的保单,并可以将自助游游客纳入保障范围,针对团体、散客以及公务旅游者的不同旅游特点设计不同的保险条款,确定不同的费率,加强风险防范。(3)针对特定的旅游项目设计单项保障。像过去不提供保险保障的探险旅游、野外生态旅游、漂流、登山、峡谷旅游等,随着人们旅游方式的转变,现在此类项目已日渐流行,旅游者们对此类项目的保险也是翘首期盼,保险公司可设计此类项目的相关保险,将过去不可承保的风险转化为可保风险,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也为保险公司带来利润。

4.发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职能作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推进我国旅游保险发展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旅行社办理旅行社责任险的监督与检查,要将旅行社是否开办旅行社责任险作为对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在向旅行社办理经营许可证的时候、在进行旅行社业务年检的时候,要对于没有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旅行社进行必要的惩罚,以有效地提高旅行社办理旅游保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要采取措施,依法督促旅行社向游客推荐旅游意外险的责任和义务,使旅行社在普及旅游保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尽快制定出一些关于旅游质量评判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能在归属责任时更加明确,节约时间,节省人力物力。

论文关键词:旅游保险;问题;对策

论文摘要:旅游保险是保险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旅游保险的现状,并分析了我国旅游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我国旅游保险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崔连伟.对于发展我国旅游保险业的思考.旅游学刊.

[2]李红雨.对发展我国旅游保险业的思考.经济师.

旅游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旅游英语情景教学方法与问题

一、旅游英语的几个特点

1.实践性强。我们常讲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theorymustbeintegratedwithpractice),理论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导游员的工作特点之一就是要身体力行。导游员被称为民间大使和形象大使,他们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即使他们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应用于实践工作中,这不能称为是合格的导游人员。

2.专业性强。毋庸置疑,在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必然会涉及到深厚的旅游专业知识。旅游的六大基本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及旅游资源、旅游规划、饭店、旅行社、旅游景点等各个部门的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如果开设相关专业的课程,对旅游专业英语的学习和理解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3.综合性强。旅游业所涉及的知识十分庞杂,政治、历史、文学、艺术、建筑、宗教、园林等多学科的知识,笔者所见到的几本教材中基本都是按照旅游的六大要素将上述知识融入其中,构成一个整体。

二、旅游情景英语教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便成为教学重要的环节之一。上面已经说过,导游员的工作实践性很强,也都是在一定的场景下发生的,如在机场接送旅游团,如何致欢迎词和欢送词,入住宾馆、沿途导游、景点讲解等等,笔者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将情景融入其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我就举其中一例,Unit11WaterTour:Lijiangriver。

1.背景介绍(backgroundinformation)

这是每个单元的知识铺垫及信息补充,使学生对水这一自然资源有个整体的了解,它大致可以分为几类:江、河、湖、海、温泉、瀑布,每一类都列出最有特色的例子,如:长江、西湖、济南的趵突泉、贵州黄果树瀑布,再细分到每一项,如:西湖十景都有哪些,并将英文翻译展示给学生看,每个单元我都遵循这样的顺序,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并运用ppt文档课件,先展示图片后介绍。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传统的那些模板显的很陈旧,样式也很老套,教师可以在平时浏览网页的过程中将自己喜爱的图片或者有趣的适合旅游英语教学的图片保存起来,自己制作成ppt的文档备用,最好图片的选择能和每个单元的主题相关,这当然需要花很多工夫,但物有所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2.具体课件讲解(detailedexplanation)

本单元介绍的主题是名闻天下的桂林漓江山水,文章中主要是将读者作为游客,带我们游览甲天下的风景,青山、秀水、奇石、倒影…,文章的叙述更倾向是一篇现场导游词。为了能让学生对漓江的山水有个整体的认识,我又将相关的景点介绍融入其中,如芦笛岩、象鼻山、七星岩等,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模式。3.情景演绎(situationalpresentation)

这是最为困难的一个步骤,属于产出的过程。在结束每个单元的讲解后,我都会安排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操练,可以进行groupwork,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roleplay),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并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一种方法是将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再将它们讲出来,每次课的前10几分钟我都是这样做的,这样能达到温习书本知识的效果。但在笔者教授的过程中,学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有的学生过于拘泥于教材内容,还有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在交流中经常会出现文化休克的现象。在教学中如能加入跨文化交际知识的讲解,可以在与外宾交流中起到润滑剂的作用,避免冲突,不至使双方很尴尬。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相对比较单一

大多数旅游英语专业的教材只是针对本省或是某个地区,没有全国范围内对景点的整体介绍,而且相同的主题在介绍的时候语言几乎都是一致的,缺少参考的教材;一部分教材把较深的旅游专业知识全盘译成英文,这对没有旅游专业知识铺垫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很难理解,而且像高职高专这样的职业院校,这样的纯理论的东西显的不太实用,应将具体的景点介绍加入其中,把好词好句重点讲解,如能背诵更好,这样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另外,如能出版些各地风光片的英文版光盘,再加上导游员的现场导游,学生可以模仿,或者如有静音功能,让学生根据拍摄的风景来配上自己的讲解,这样对于技能的要求又有进一步的提高,适合那些基础和能力都较高的学生。

2.缺乏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师

目前大多数教师都是旅游管理专业或者是英语专业毕业,专门学旅游英语的教师少之又少,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很难把握课程的侧重点,或者是把握的不够,可能在学期初还是以学生为主,而渐渐地就变成了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又成了鸭听雷般的教学模式.我认为老师可以多参加一些培训活动,不断积累经验,取别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老师也可以深入到第一线,亲自体验为别人服务所带来的愉悦,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

3.缺少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目前大多数的开设旅游英语专业的学校,其教学与实践基本上都是脱节的。首先传授理论知识,然后利用其他的学期进行实践。如果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样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实习实践需要一定的物质支持,所以大多数学生都需要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总结,这样就耽误了不少宝贵的时间。

参考文献:

[1]赵宝国,谭晓蓉.21世纪使用旅游英语教程[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旅游论文范文篇4

综合探讨旅游投资问题和对策的文献,普遍认为我国旅游投资存在以下问题:(1)招商引资观念存在误区,单纯倚重地方政府的优惠,忽视投资环境的综合改善;(2)投资结构不合理,20世纪中后期之前主要投资饭店业,使得我国旅游饭店业呈现恶性膨胀的趋势,之后主要以旅游景区景点为投资重点,片面注重游览设施和住宿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对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投资相对不足;(3)投资决策问题,盲目投资现象严重,未进行严格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就匆匆涉足,对旅游投资的期望值过高,重复投资,走老路造成同一种产品遍地开花;(4)资金筹措渠道少,对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重视不够。我国尚未建立旅游专业投融资机构,在利用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援助方面基本处于空白,而世界著名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如坎昆和巴厘岛都利用了世界金融机构和国家间贷款;(5)投资机制存在缺陷,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地方政府采取灵活的政策招商引资这三种机制对于资金短缺问题、投资产品结构和地域机构不平衡的问题存有缺陷,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提出的对策:(1)建立健全旅游投资的引导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政府的引导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构建旅游投资项目的信息平台,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投资环境达到较好的招商引资的目的,成功的投资促进是增加投资数量和提高投资质量的重要条件;(2)优化投资结构,东部地区饭店业已出现饱和的状态,中西部地区的饭店业还比较薄弱,饭店投资应向中西部转移,加强旅游景区的投资力度和注重专项旅游产品的发展;(3)凡是旅游投资项目都要进行科学论证,逐步建立专业化的旅游投资咨询公司和专门负责旅游业招商引资的服务机构,对旅游开发项目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并定期指导性的分析报告和信息;(4)拓宽旅游业的投融资渠道,政府主管部门鼓励民营经济和外商企业及股份制经济等经济成分大胆投资旅游业,另外放宽旅游企业上市的条件,筹建旅游发展基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这些问题和对策是旅游投资研究中主要内容,其他的研究文献多是就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投资区域和投资项目问题研究

资本逐利的天性,使得投资者会选定能给其带来更多利润空间的区域和项目进行投资。吴铀生就东西部旅游市场空间拓展优势进行了比较,认为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城市密集,地理空间有限,环境污染严重,资本投资与使用效率日趋低下,旅游消费将向西部发生转移,旅游投资的转向既能缓和东南地区过量资本和旅游收益下滑的矛盾,又能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合理空间均衡。陶振华,李晟之分析了西部旅游业的投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改善西部旅游投资。对于投资项目的问题,大家已经意识到饭店业的过度投入造成了恶性膨胀,自从1998年万贯集团收购碧峰霞景区的经营权获得经营成功后,买断景区经营权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我国进入两千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旅游发展,明确要求增加对资源型景区基础设施的财政投资,放宽对资源型景区开发项目的审核条件,另外,国家还安排了67.2亿元国债资金进行景区建设,促进景区发展。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然而景区经营权的投资属于风险投资,景区经营权转让属于新生事物,伴随着很多的争议,国家政策也还不健全和完善,外部环境变幻莫测,景区的定位以及市场的需求问题都使得其风险大大增加。

三、投资主体问题研究

旅游业的投资主体,从最初的单纯政府投资转为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在产业结构、产业地位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民营资金大量进入旅游领域。而且,其投资表现出了方式多样化、领域多元化的特征。董艳林,来逢波对民营经济的投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对策研究。认为民营经济普遍拥有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宽松的政策环境也使民营经济有了放松的投资机遇。但是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个体私人企业发展起来的,在管理和观念上存在许多问题,对开发的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投资项目盲目跟从、雷同,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为投资商做好参谋和服务,为民营经济搭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平台,建立民营经济投资旅游的抗风险机制。

张英以世纪金源集团为例,对大型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驱动力、投资项目选择、投资模式、融资特点、市场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投资旅游业是旅游业和民营企业获得双赢的途径。其中金源集团融资的做法与传统的民营企业不同,它以北京银行第四股东身份为其获得了金融背景,为以后的融资打下了基础,规避了一般民营企业常会遇到的融资困难。黄郁成等还分析了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投资主体关系,乡村地区资金的稀缺性使得外来投资商可以获得乡村旅游投资的主要收益,而乡村地价较低,往往使乡村居民的投资被边缘化。

四、融资渠道和投资成本问题

总结各城市旅游发展资金充分与不足,可以归纳出一些旅游投资融资的方式。喻江平就对河北省旅游投资融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到河北省旅游投资项目充分体现了国家、部门、集体、个人、内资、外资一起上的特点,渠道广泛,机制灵活,体制多样。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建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黄安在《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中阐述了如何培育旅游企业上市来解决江西旅游资本短缺的问题,宽松的环境,素质好有前景的企业或相关联的企业,懂得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的人才这三点是必不可少的。冉恒不仅提到了融资的方式而且还建设性的计算了筹资成本,阐述了筹资成本的风险控制。

五、其他

旅游投资是否能取得投资者的预期设想,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其投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而正确的投资决策的作出必然需要科学的投资分析,因此旅游投资项目估价研究的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2007年的两篇论文《基于实物期权投资项目估价》和《具有可转换期权特征的旅游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分别运用了实物期权理论和期权博弈理论打破了传统旅游投资决策方法的束缚,使决策更加科学化。而作为招商引资的一方则将投资项目产品化,通过各种营销策略来吸引投资商的投资,两者之间的博弈必然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六、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计划将建设的旅游项目12697个,总投资预计达到17834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占40.5%,中部地区20.59%,西部地区33.34%,东北地区6.01%;十一五期间投资资金的来源政府投入占总投资的18%,国有企业占9%,股份制企业占25%,外资占8%,银行贷款占12%,其他企业投资占28%;从投资流向看,服务业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业的环境保护投入和景区建设投入将分别占到26.3%和44.74%,这两个数字加起来超过60%,旅游饭店建设投资将缩小到19.0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旅游投资区域结构、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在趋于合理化,十一五期间我国投资的差异将更明显,虽然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对于特色鲜明的景区深度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大。而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流向更多的趋向于高档的休闲度假区,高星级饭店,滨海休闲度假和特色主题乐园等的建设,融资渠道需要借助世界金融机构和国家间贷款,这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另外,投资项目可行性的先期验证研究还有待深入,这关系到投资收益能否实现,避免资金和各种资源的浪费,使投资产品和设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以在保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实现投资者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钟海生.旅游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旅游学刊,2001,(3).

[2]吴铀生.东西部旅游市场空间拓展优势比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9).

[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03,(10).

[4]黄安.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江西社会科学,2003,(9).

[5]黄鹂.旅游投资项目的产品化及营销策略.四川大学学报,2004,(5).

[6]吴卫东.论景区经营权投资评估模型的构建.经济师,2005,(2).

[7]来逢波.我国民营经济旅游投资行为探讨.商场现代化,2005,(4).

[8]董艳林.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行为引导与规范对策研究.商业研究,2005,(19).

[9]李晟之.西部生态旅游投资与社会发展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6,(1).

[10]张福庆.生态旅游投资重点领域选择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6,(3).

[11]来逢波,张存民.我国旅游投资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特区经济,2006,(4).

[12]喻江平.河北省旅游企业融资探讨.经济论坛,2005,(22).

[13]冉恒.旅游投资的筹资成本研究初探.特区经济,2006,(11).

[14]陶振华,杨克斯.进一步改善西部旅游投资环境商业时代,2006,(34).

[15]张英.大型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实证研究—以世纪金源集团为例.商场现代化,2007,(3).

[16]李宏.论旅游目的地营销框架的构建.决策参考.

[17]苏国梁,吴必虎.旅游土地开发价值与风险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6).

[18]黄郁成,张国平.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关系研究.旅游学刊.

[19]罗铭,杨晓霞.基于实物期权的旅游投资项目估价.商场现代化.

旅游论文范文篇5

综合探讨旅游投资问题和对策的文献,普遍认为我国旅游投资存在以下问题:(1)招商引资观念存在误区,单纯倚重地方政府的优惠,忽视投资环境的综合改善;(2)投资结构不合理,20世纪中后期之前主要投资饭店业,使得我国旅游饭店业呈现恶性膨胀的趋势,之后主要以旅游景区景点为投资重点,片面注重游览设施和住宿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而对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的投资相对不足;(3)投资决策问题,盲目投资现象严重,未进行严格的项目可行性论证就匆匆涉足,对旅游投资的期望值过高,重复投资,走老路造成同一种产品遍地开花;(4)资金筹措渠道少,对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重视不够。我国尚未建立旅游专业投融资机构,在利用政府间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援助方面基本处于空白,而世界著名旅游度假区的开发,如坎昆和巴厘岛都利用了世界金融机构和国家间贷款;(5)投资机制存在缺陷,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地方政府采取灵活的政策招商引资这三种机制对于资金短缺问题、投资产品结构和地域机构不平衡的问题存有缺陷,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提出的对策:(1)建立健全旅游投资的引导机制,优化投资环境。加强政府的引导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构建旅游投资项目的信息平台,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优化投资环境达到较好的招商引资的目的,成功的投资促进是增加投资数量和提高投资质量的重要条件;(2)优化投资结构,东部地区饭店业已出现饱和的状态,中西部地区的饭店业还比较薄弱,饭店投资应向中西部转移,加强旅游景区的投资力度和注重专项旅游产品的发展;(3)凡是旅游投资项目都要进行科学论证,逐步建立专业化的旅游投资咨询公司和专门负责旅游业招商引资的服务机构,对旅游开发项目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并定期指导性的分析报告和信息;(4)拓宽旅游业的投融资渠道,政府主管部门鼓励民营经济和外商企业及股份制经济等经济成分大胆投资旅游业,另外放宽旅游企业上市的条件,筹建旅游发展基金,充分利用资本市场。

这些问题和对策是旅游投资研究中主要内容,其他的研究文献多是就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

二、投资区域和投资项目问题研究

资本逐利的天性,使得投资者会选定能给其带来更多利润空间的区域和项目进行投资。吴铀生就东西部旅游市场空间拓展优势进行了比较,认为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城市密集,地理空间有限,环境污染严重,资本投资与使用效率日趋低下,旅游消费将向西部发生转移,旅游投资的转向既能缓和东南地区过量资本和旅游收益下滑的矛盾,又能促进我国旅游产业的合理空间均衡。陶振华,李晟之分析了西部旅游业的投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改善西部旅游投资。对于投资项目的问题,大家已经意识到饭店业的过度投入造成了恶性膨胀,自从1998年万贯集团收购碧峰霞景区的经营权获得经营成功后,买断景区经营权成为新的投资热点,我国进入两千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促进旅游发展,明确要求增加对资源型景区基础设施的财政投资,放宽对资源型景区开发项目的审核条件,另外,国家还安排了67.2亿元国债资金进行景区建设,促进景区发展。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然而景区经营权的投资属于风险投资,景区经营权转让属于新生事物,伴随着很多的争议,国家政策也还不健全和完善,外部环境变幻莫测,景区的定位以及市场的需求问题都使得其风险大大增加。

三、投资主体问题研究

旅游业的投资主体,从最初的单纯政府投资转为以民营资本为主的多元化投资主体。经过20多年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产业的规模逐步扩大,在产业结构、产业地位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民营资金大量进入旅游领域。而且,其投资表现出了方式多样化、领域多元化的特征。董艳林,来逢波对民营经济的投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对策研究。认为民营经济普遍拥有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宽松的政策环境也使民营经济有了放松的投资机遇。但是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个体私人企业发展起来的,在管理和观念上存在许多问题,对开发的项目缺乏可行性研究论证,投资项目盲目跟从、雷同,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为投资商做好参谋和服务,为民营经济搭建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平台,建立民营经济投资旅游的抗风险机制。

张英以世纪金源集团为例,对大型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驱动力、投资项目选择、投资模式、融资特点、市场定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投资旅游业是旅游业和民营企业获得双赢的途径。其中金源集团融资的做法与传统的民营企业不同,它以北京银行第四股东身份为其获得了金融背景,为以后的融资打下了基础,规避了一般民营企业常会遇到的融资困难。黄郁成等还分析了国内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投资主体关系,乡村地区资金的稀缺性使得外来投资商可以获得乡村旅游投资的主要收益,而乡村地价较低,往往使乡村居民的投资被边缘化。

四、融资渠道和投资成本问题

总结各城市旅游发展资金充分与不足,可以归纳出一些旅游投资融资的方式。喻江平就对河北省旅游投资融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到河北省旅游投资项目充分体现了国家、部门、集体、个人、内资、外资一起上的特点,渠道广泛,机制灵活,体制多样。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项目融资、股权置换、建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黄安在《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中阐述了如何培育旅游企业上市来解决江西旅游资本短缺的问题,宽松的环境,素质好有前景的企业或相关联的企业,懂得经营管理和资本运营的人才这三点是必不可少的。冉恒不仅提到了融资的方式而且还建设性的计算了筹资成本,阐述了筹资成本的风险控制。

五、其他

旅游投资是否能取得投资者的预期设想,为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与其投资决策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而正确的投资决策的作出必然需要科学的投资分析,因此旅游投资项目估价研究的意义就显得尤为突出。2007年的两篇论文《基于实物期权投资项目估价》和《具有可转换期权特征的旅游项目投资决策分析》分别运用了实物期权理论和期权博弈理论打破了传统旅游投资决策方法的束缚,使决策更加科学化。而作为招商引资的一方则将投资项目产品化,通过各种营销策略来吸引投资商的投资,两者之间的博弈必然会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六、总结

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计划将建设的旅游项目12697个,总投资预计达到17834亿元,其中东部地区占40.5%,中部地区20.59%,西部地区33.34%,东北地区6.01%;十一五期间投资资金的来源政府投入占总投资的18%,国有企业占9%,股份制企业占25%,外资占8%,银行贷款占12%,其他企业投资占28%;从投资流向看,服务业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和旅游业的环境保护投入和景区建设投入将分别占到26.3%和44.74%,这两个数字加起来超过60%,旅游饭店建设投资将缩小到19.06%。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旅游投资区域结构、主体结构和产品结构都在趋于合理化,十一五期间我国投资的差异将更明显,虽然中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对于特色鲜明的景区深度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大。而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流向更多的趋向于高档的休闲度假区,高星级饭店,滨海休闲度假和特色主题乐园等的建设,融资渠道需要借助世界金融机构和国家间贷款,这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另外,投资项目可行性的先期验证研究还有待深入,这关系到投资收益能否实现,避免资金和各种资源的浪费,使投资产品和设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以在保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实现投资者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钟海生.旅游业的投资需求与对策研究.旅游学刊,2001,(3).

[2]吴铀生.东西部旅游市场空间拓展优势比较.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9).

[3]李平.我国旅游投资存在的误区及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03,(10).

[4]黄安.江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江西社会科学,2003,(9).

[5]黄鹂.旅游投资项目的产品化及营销策略.四川大学学报,2004,(5).

[6]吴卫东.论景区经营权投资评估模型的构建.经济师,2005,(2).

[7]来逢波.我国民营经济旅游投资行为探讨.商场现代化,2005,(4).

[8]董艳林.民营资本旅游投资行为引导与规范对策研究.商业研究,2005,(19).

[9]李晟之.西部生态旅游投资与社会发展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6,(1).

[10]张福庆.生态旅游投资重点领域选择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6,(3).

[11]来逢波,张存民.我国旅游投资中的问题与对策探析.特区经济,2006,(4).

[12]喻江平.河北省旅游企业融资探讨.经济论坛,2005,(22).

[13]冉恒.旅游投资的筹资成本研究初探.特区经济,2006,(11).

[14]陶振华,杨克斯.进一步改善西部旅游投资环境商业时代,2006,(34).

[15]张英.大型民营企业投资旅游业实证研究—以世纪金源集团为例.商场现代化,2007,(3).

[16]李宏.论旅游目的地营销框架的构建.决策参考.

[17]苏国梁,吴必虎.旅游土地开发价值与风险分析.商场现代化,2007,(6).

[18]黄郁成,张国平.乡村旅游投资主体关系研究.旅游学刊.

[19]罗铭,杨晓霞.基于实物期权的旅游投资项目估价.商场现代化.

[20]刘立秋,宋占松.具有可转换期权特征的旅游项目投资决策分析.统计与决策,2007,(8).

旅游论文范文篇6

购物是游客除了吃住之外最重要的旅游开支(TurnerandReisinger,2001)。在国际上,游客的购物支出占整个旅游支出的30%-36%(Bussey,1987;Littrell,etal.,1994)。购物是人们出游的最主要动机之一。在美国为购物旅游的游客约占美国所有旅行的33%,因为其他原因而旅游的游客比重要低得多,譬如户外活动(17%)、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14%)、到海滨休闲(10%)、参加文化节庆(10%)、参观国家或州的公园(10%)(TIATravel-Scope,2000)。2000年美国的成年游客中有63%(9100万)把购物作为旅行中的一项重要活动(Mc-Cormick,2002),购物游客的消费比一般顾客高3-4倍(TravelIndustryAssociationofAmerica,2001)。购物也是我国出境旅游游客最喜欢的旅游活动之一。据AC尼尔森2005年的调查,我国游客境外旅游的平均购物消费为987美元,居全球之最,购物支出平均占旅游总预算的1/3(中新网,2005)。

虽然旅游购物是游客旅游中的一个重要活动,但我国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根据从“中国学术期刊网”查询到的论文看,我国研究旅游购物的文章主要涉及对游客旅游购物行为(石美玉,2005)、旅游购物的定位(李东,李陇堂,2005)等方面的研究。对游客购物的动因、吸引游客购物的环境因素的研究还没有。

笔者根据对美国拉斯维加斯和旧金山的一些旅游购物中心的考察和相关的文献研究,将对上述问题加以论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旅游购物中心的模式提出具体的建议。

二、人们旅游时为什么要购物

来自城市的游客一般都可以在自己家门口购物,为什么要在旅游时购物?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第一,游客通常都感到旅行之后必须带点什么东西回家,旅行过程中如果没有花时间购物,整个旅行就不算圆满(Gordon,1987;HudmanandHawkins,1989)。因此尽管人们到旅游地点去时可能没有带着购物清单,但旅游回家时常常带着旅游时买的很多产品,其中大部分不是生活必需品。

第二,旅游中的购物与在家里购物不同,在家里购物是为了获取生活必需品,而旅游购物是一种消遣(Butler,1991;Dawson,BlockandRidgway,1990;ChristiansenandSnepenger,2002)。旅游购物有更多的时间浏览、有更放松的气氛、要花的钱早就做了计划,因此旅游购物比在家里购物更放松、更没有压力(时间和金钱两个方面),结果“在家里是负担的东西在旅游时成为了快乐的事……。购物成为了一种享受”(Buttle,1992;DiMatteoandDiMatteo,1996)。

第三,旅游购物能给人带来一种冒险的感觉。旅游中的购物环境通常都与家门口的购物中心的环境不同。在一种情景、气氛都完全不同的陌生环境里购物有一种冒险和休闲的感觉,使人感到刺激、兴奋、激动和放松(Jansan-Berbeke,1987)。因此,旅游购物能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比获得物品本身要重要得多。

第四,购物提供了社交机会,使自己更有时间同朋友和家人在一起(BurnsandWarren,1995)。Crick-Furman和Prentice(Crick-Furman和Prentice,2000)发现,休闲购物同“寻求乐趣”和“同家人和朋友度过高质量的时间”的动机联系在一起。平常大家一般都非常忙,很多人没有时间同家庭、朋友交往。旅游时大家一起购物,能享受同朋友和家庭在一起的乐趣,购物过程无形中加强了同别人的联系。

第五,购物能帮助减轻工作压力,逃离日常生活的烦恼。旅行最古老的一个动机是看没有见过的东西和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或责任。购物使旅行的这一功能得到加强。因此很多游客都说购物使他们放松、忘记烦恼、让自己得到了特别的享受。旅游购物中的讨价还价能增加旅行的欢乐和改变自己的情绪(Kinleyetal.,2002)。

第六,旅游购物也能满足游客的好奇心。通过在不同的地方购物,可以发现新的潮流和流行方式,可以看到新产品或充满地方特色的产品。游客从购买的物品中也可以获得快乐。快乐来自两个方面:购买的商品具有独特性,是在家乡买不到的一比如地方色彩浓厚的商品一个人追求独特性的欲望因此得到了满足;旅游纪念品能使人想起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旅游经历,给人美好的回忆。

第七,旅游购物还为购买打折商品、降价商品和便宜货提供了机会。很多游客都说他们非常喜欢寻找价廉物美的物品、降价商品和打折商品。通过找到价廉物美的商品,心里会产生一种成就感。

因此,购物是游客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是旅游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尽管购物可能不是游客到一个地方观光的首先动机,但购物的可能性能增加一个旅游地的吸引力,使旅游活动更加丰富。

三、吸引游客购物的条件

虽然绝大部分游客有购物的动因,但这些动因还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变成现实的购物行为。因此我们还需要研究购物中心吸引游客的条件。在讨论具体的条件之前,我们先看4个世界著名的购物中心的案例。然后结合这些案例的特征和有关的文献研究,总结购物中心吸引游客的具体条件。

案例1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

加拿大的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是录入了吉斯尼世界大全的“世界最大的购物中心”。其购物和娱乐空间就有4.4万平米,是加拿大阿尔伯特省最吸引游客的地方(WEMTrivia,2006)。该购物中心从1981年开业以来已经扩建了3次,目前有800多间商店、100多间餐馆、一个、一个娱乐园、一个室内冲浪泳池、一个海豚馆、21个影剧院。每年到该购物中心的顾客高达2200万人次,平均每天6万多人次(Hazel,2000)。

案例2美国购物中心

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布鲁明顿市的“美国购物中心”是美国最大的购物娱乐中心。该中心于1992年开业,总占地3.5万平米,其中一半是购物区。中心设有2.8万平米的娱乐园、容量达450万立升的水族馆、8个夜总会、14个影剧院和餐馆。购物区汇集了世界520家名牌商店。该中心2005年的营业额高达17亿美元。开业10多年来,每年吸引的客流超过四千万人次,超过美国迪斯尼乐园吸引的客人数量。顾客中约有40%是游客。明尼苏达州因为该中心的成功而成为美国著名的旅游胜地(Sen,2005;FutureBrand2004)。

案例339号码头

美国旧金山的39号码头购物中心,是旧金山最吸引游客的地方。它每年吸引的游客高达1000多万人次,2005年营业收入达1.78亿美元。39号码头位于旧金山的北端,占地约18万平米,与渔人码头相距两个街区。该码头原为货物码头,后来被开辟为步行购物区。区内的街道由美国著名建筑师WalkerMoody设计。从街道的地面、二楼的廊道及其护栏、天桥、楼梯、花坛、甚至建筑本身全部用木头搭成,给人强烈的亲切自然的感觉。这里聚集的商店有110家、餐馆13家。这里有吸引人的自然的和人造的景观和娱乐设施。自然景观包括漂亮的海景:远处是天使岛、旧金山湾、金门大桥全景;近处是码头西侧的海狮。海狮少时有400多只,冬天时会高达900只。他们爬到浮在海上的木排上,或睡觉、或嬉戏,非常可爱。人工的景观包括美国最早建成的水下水族馆,杂耍艺人表演等。水族馆设有400英尺长的水下通道可在水中近距离观赏水中动物(Pier39,2006)。

案例4广场商场

拉斯维加斯的凯撒酒店的广场商场是拉斯维加斯最早的主题式购物中心。自1992年开业以来,它一直十分兴旺,每天的客流高达5-7万人次。2001年其平均每平方英尺(约10.76平方英尺等于1平方米)的销售额高达130美元,是美国一般购物中心的四倍多(LocumDestinationReview-Issue6,2003)。到2004年10月,广场购物中心已扩建3次,2003年的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73万平方英尺)。该购物中心自称在视觉方面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气氛。它以古罗马题材为主题来做内部装饰,通过雕塑、雕刻、商店装饰把购物区变成了古罗马式的街道,街道两旁有160多家高档时尚的商店和20家餐馆。除了购物,该商场还利用现代技术设置了休闲娱乐设施。这里有装有5万加仑海水的水族馆,有“大西洋国”。有4个电子动物表演,每个电子动物都有400个活动部件。这里还有节日喷泉,其喷出的水柱就像音乐符号(Wesley,LeHew,2002;LocumDestinationReview,2003)。游客在这里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感到非常愉悦和放松。

以上的购物中心虽然各有特色,但它们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正是这些东西使它们对游客有吸引力。根据对文献的研究和自身的体验,我们归纳出它们吸引人的特征在五个方面:商店的数量多、内外交通方便、独特的购物环境、完善的餐饮娱乐设施、良好的服务。

大量研究表明,商品是吸引游客购物的首要因素。与商品有关的内容包括商品的品种、商品的质量、商品的价格和商品的式样(Frasquetetal.,2001;Wongetal.,2001;Bell,1999;Finn,Louviere,1996,1990)。商品的品种必须达到一定的数量(所谓的“临界规模”),使游客有足够多的选择,购物中心才有吸引力。要使商品的品种多,往往需要有足够多的不同类型的商店。因此成功的购物中心的商店数量都比较多。通常是若干知名的大型商店做支柱,再加上众多的更小一些的零售商进驻。在我们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集聚的商店达800多家,最小的旧金山39号码头也有110家商店。商店数量多和商品的选择多对游客具有刺激性,使游客在购物环境中感到兴奋并因此对购物中心留下难忘的印象(Wakefield,Baker,1998)。

方便性。大量研究文献显示,购物中心的方便性是购物中心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Frasquetetal.,2001;Wongetal.,2001;Bell,1999;Finn,Louviere,1996,1990)。方便性可以进一步分为大环境的方便性和小环境的方便性。大环境的方便性包括从酒店到购物中心的道路条件、距离、安全性。进出购物中心的容易程度(Levy,Weitz,1998)。小环境的方便性指中心内的停车设施和购物中心内流动的方便性。如果一个购物中心应该很容易被人看到和进入,便可以节约顾客寻找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Levy,Weitz,1998)。在购物区,从一个商店到另一个商店的步行距离也应该方便,不宜太远。广场商场就在拉斯维加斯的核心地带,步行或乘车前往都非常便捷。39号码头虽然不在市中心,但其紧靠人流密集的旧金山最著名的景点渔人码头,离旧金山机场也仅20分钟的车程,机场都有专门的交通指南,一些等班机的游客都可以抽时间前往。

环境气氛。环境气氛包括氛围、颜色、气味、音乐、和布局(Frasquetetal.,2001;Wongetal.,2001;Bell,1999;Finn,Louviere,1996)。环境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顾客用于判断购物中心的质量的指标(Smith,Burns,1996)。此外,环境能刺激顾客的兴奋(Wakefield,Baker,1998)。购物游客看重地方特色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购物设施的不同设计和布局往往会对购物中心的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即使游客在同其家乡一样的商店里购买东西,他们也更愿意到布局有所不同的商店购买以增加新鲜感(Zacharias,2000;Zacharias,Schinazi,2003)。因此吸引游客的购物中心往往都非常注意营造一种不同凡响的环境,使顾客产生新奇感。广场商场以古罗马街道为主题的装饰使人俨然进入了古罗马的世界。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或美国购物中心的建筑装饰特色没有广场商场这么特别,但其令人惊叹的超大型规模已使其与一般的商场有了差别。环境还包括室内温度。温度应该宜人。如果不是封闭式的商店,还要保证顾客不会遭受日晒雨淋之苦。

餐饮、娱乐设施。上面提到的旅游购物中心都有世界一流的餐饮服务设施。由于旅游购物主要是满足游客娱乐性购物的需求,加上今天的顾客都喜欢一站式服务(到一个地方能满足所有的需求),因此世界上的大型购物中心都有把餐饮、娱乐同购物融合的趋势。通过餐饮、娱乐以及购物的综合,能大大加大购物中心的吸引力,“因为它们在购物中心创造一种娱乐气氛,使顾客有一种愉快的或兴奋的购物经历;它们也为花了长时间购物的顾客提供一种休息或一种结束”(Wakefield,Baker,1998;Haynes,Talpade,1996)。

最后还需要补充一点上面的几个案例中没有提到的一个因素:良好的服务。良好的服务是除上述条件之外一个非常基本的要求。服务主要指零售员工的行为举止,如礼貌、知识和态度等。因此,这些服务可以归类为个人服务(Lovelock,etal.1998)。然而,除了个人服务,购物中心也提供公共服务,如运送设施(如扶手电梯、标志、电梯)和附属设施,如卫生间(Berman,Evans,2001)。个人和公共服务对购物中心的形象都非常重要,因为它们能增加顾客整个购买经历的价值(Frasquetetal.,2001;Wongetal.,2001;Bell,1999;Finn,Louviere,1996,1990)。

四、不同类型游客的差异

虽然从总体上看,游客都有购物的需求,他们对购物中心的选择注重5大因素,但实际中,不同的游客购物的动力和对购物环境的要求是有差异的。

Kinley,Josiam和Kim(Kinley,Josiam,Kim2002)根据游客的动因把游客分成3种类型:购物游客,体验游客和被动游客。根据他们在美国4个城市的调查发现,购物型游客和体验型游客是购物游客的主力(两类游客占整个调查对象的73.5%)。3类游客对购物环境的要求有一定的差异。

购物游客是因购物或与购物相关的动因而旅游的游客,比如我国到香港旅游的自由行游客很大部分就属这类游客。这类游客是最喜欢购物的游客。这类游客最看重的环境因素是“旅游地商店的地方特色”、“在不同种类的商店里购物”。在这种类型的商店里他们能为别人或自己买到与众不同的东西或找到特别便宜的东西。“地方文化特征”、“独特的建筑”最能增加购物中心对他们的吸引力(Kinley,Josiam,Kim,2002)。

体验游客是为社交/娱乐的经历而购物的游客。体验型游客更关注娱乐,包括让自己享受、在不同种类的商店里购物和同家庭和朋友的特别交往。对这类游客而言,购物的过程比购物的结果更重要。他们从欣赏不同的商品、感觉商场独特的气氛、和在购物过程中的讨价还价中所得到的满足远远大于他们从买到的商品本身中得到的满足。因此他们在购物中心呆的时间最长。最吸引体验型游客的因素包括高质量的商品和舒适的气氛;讲究的餐馆和反应当地文化的生动气氛、方便家庭、友好的接待等。

被动型游客是购物动因很低的游客。被动型游客对所有推动型动因都不很感兴趣。他们看重的是看当地有特色的商店、为别人购物与众不同的东西、购物便宜货和在不同种类的商店里购物。但这这些方面的得分都比较低。被动型游客对购物中心的满意度最低或最不愿意向别人推荐购物中心。

三组游客的共同点。尽管三组游客各有差异,但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东西。他们都喜欢的商店是价格合理、质量可靠和到其他商店方便的购物中心。

五、我国发展旅游购物的几种模式

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20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为292.96亿美元(国家统计局,2005),人(次)均约244美元。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国家统计局,2005),人次平均为436元人民币。入境游客的购物消费约占他们在国内整个消费的21%(中国旅游行业分析报告,2004)。根据能查阅到的一些统计数据判断,国内游客的购物消费也在20%左右:到济南的游客的购物消费约占他们整个旅游消费的19%(山东旅游统计,2005),到上海松江旅游的游客的购物消费约占游客总旅游支出的26%(上海松江旅游管理委员会,2001),浙江为18%(舟山旅游网,2002),青岛为21.56%(山东统计信息网,2005)。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与国际上30%-36%的水平相比,我国游客的购物水平还非常低,因此我国的购物市场有较大的潜力可挖。国内游客购物水平偏低可能与我国购物模式比较落后有关。参考世界著名购物中心的成功模式,我国可考虑建立如下几种模式的购物中心。

(一)度假村购物中心(酒店)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前述恺撒酒店的广场商场模式。这种购物中心,通过酒店的住宿和娱乐设施的吸引力增加客流。这种模式的好处是通过酒店、娱乐设施和购物设施的互补性提高整个度假村的吸引力。尤其在很多景区游客白天观景,晚上常常没有活动或因为下雨,无法观景时,这种购物中心能使游客不感到无聊。我国的九寨沟、张家界、崂山等远离市区的大型旅游区都适合建这种模式的购物中心。这种购物中心的要点是要把购物本身变成一种休闲娱乐,因此购物区的环境要尽可能别出心裁,商品主要以名牌精品为主。要让游客在购物区就能得到愉悦和休闲。主要目标游客是消费能力较强,品味较高的中高层次的休闲度假的游客。除了前述的广场商场是这种模式外,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人度假村里的大运河购物区、阿拉丁酒店的沙漠走廊购物区都是这种模式。威尼斯人酒店正在在澳门修建的澳门威尼斯人酒店也将是这种模式。该酒店已与100多家世界名牌商店签订了进入协议。

(二)带娱乐设施的大型购物中心

这种模式就相当于前述的西埃德蒙顿购物中心模式或“美国购物中心”模式。这种模式的购物中心的特点是把纯粹的购物中心变成一个具有购物、美食、娱乐和服务的恰当组合的购物娱乐中心。中心以购物为卖点,但通过增加餐饮、娱乐、美容、保健等服务满足顾客的娱乐型购物体验。这类购物中心的目标顾客不分本地居民和游客,但游客是重要对象。这类中心的关键成功因素是规模大、商店数量多、商品品种多、交通方便。这种购物中心主要建在市区里。目前国内虽然有很多大型购物中心,但明显考虑顾客的娱乐型购物体验的购物中心还很少,把购物当作旅游动因来推广,把游客成为购物中心重要的目标顾客而设置营销活动的购物中心还更少。国外在20世纪90年代,购物中心就纷纷重新定位,除了使自己成为有趣的购物地点而外,也努力使自己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使购物中心进入了娱乐型零售时代(InternationalCouncilofShoppingCenters,2000)。

(三)以景点为依托的购物区模式

前述的旧金山的39号码头就是这种模式。上海的城隍庙、天津的文化街、澳门的议事前亭的购物区都可归入这类模式。这种模式的购物区与前面两种不同之处主要是它是户外的。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已独具特色的景点吸引游客,以一定数量的商家聚集增加游客对购物的兴趣。这种购物区比较适合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土特产。

(四)其它模式

旅游论文范文篇7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旅游消费的专门研究较为少见,主要的工作是附带在相关专题或系统研究中进行的。从国外100余年的旅游研究史来看,尚未找到专门系统研究旅游消费的著作。从近期研究动态来看,也未将注意力摆在旅游消费的系统研究上来。从国内的旅游科学研究情况来看,旅游消费的系统研究已经起步,但从严格意义上来看,相关学科所作的工作更多。

旅游消费的研究,已有工作大致可从两条线索中追溯:一是从消费经济学的角度,二是从旅游科学研究中附带或从其他相邻科学角度所从事的专题研究。

1.从消费经济研究中产生的旅游消费研究成果

从消费经济角度探讨旅游消费问题,在我国是尹世杰教授最先敏锐地感觉其意义,并率先倡导的。还是在80年代初期,尹世杰教授就指导研究生从事过这方面的研究,同时他也认为董辅@①较早就具有旅游消费经济思想,主要是旅游资源价值问题和旅游资源开发保护问题的研究。实质上,在80年代就有从基本理论研究入手进行探讨的,如龚晓宽、宋维真的研究,但是总的说来未形成体系,也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外,主要从消费文化的角度,涉及了旅游消费的研究,1994年底,由《消费经济》杂志社首先发起的消费文化的讨论中,就出现了许多观点,都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了旅游消费的研究,如尹世杰教授认为消费文化包括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人们精心创造的实物生活资料和精神文化产品,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消费行为;周淑莲等则认为与旅游密切相关的茶文化、酒文化、服饰文化等是消费文化在消费品上的表现,风俗、风格、地方特色等是在消费方式上的表现。这些认识,与国内国外旅游文化研究的范畴有十分类似之处,当然,也是各有侧重。值得指出的是,消费文化对旅游文化的较细致的研究也有成果,如梁琦对生态旅游消费的研究;近年来兴起的闲暇消费研究,也有不少涉及了旅游消费问题,如曹茉莉的工作;从旅游消费的分析入手进行部分预测的研究工作也有开端,如池进的工作。

2.从旅游科学进行的旅游消费研究的成果

从旅游科学的角度研究旅游消费现象,已有较多的成果。主要工作大致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旅游消费供给与旅游消费需求的研究。旅游消费供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地的规划和区域旅游开发两个方面,可以说近20年来这两个方面的研究是最丰富多彩的,仅90年代以来从地理学角度进行的研究,相关论文就多达千余篇,论著和教材达30余部。据统计分析,1980~1993年旅游地理论文的63.6%为旅游资源与区域开发内容。旅游供给的研究有过以国内国外两种对象的研究,面向国外旅游市场的研究,如谢彦君的工作;面向国内的研究又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和旅游资源非常优越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这是主要的;另一类是旅游资源不是很优越的旅游地的开发研究,这是一个重要的有希望的新研究领域,如许春晓的系列研究。从旅游科学角度研究旅游消费需求的专题论文较为缺乏,谢彦君作过国际旅游市场对中国旅游消费需求的研究工作,但旅游经济学中的旅游消费研究以及旅游市场研究等领域,就是为了揭示这一类问题的。值得一提的是牛亚菲在这方面的突出的有特色的工作,将旅游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特征研究推向地域空间,将旅游地与旅游市场的空间组织模式及动态平衡关系揭示了出来,并以大城市为中心分析了不同地域的旅游供需关系。

②旅游消费力与旅游消费关系的研究。关于旅游消费力的研究,国内一般用人均GNP水平与旅游消费关系来探讨,并已成为一个经典范式。许春晓提出“四力诠释”(资源吸力、城市挤力、收入动力、时间助力)观点,细分了形成机制;旅游消费力的实证研究,往往与其它研究夹在一起进行,常见于其它标题下的论文之中。对于旅游消费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成为热点,一方面,继续对旅游消费的正面影响给予充分肯定和更加深入的研究,甚至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措施研究,如蔡雄等和陆林的工作;另一方面,对旅游消费的负面影响,旅游开发对旅游地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的冲击的研究,这一课题近年来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有不少研究成果,如全华等的工作。

③关于旅游消费模式的研究。首先是旅游消费的行为模式研究,率先工作是陈传康教授指导的硕士生研究课题,之后又有许多更深入的研究,如吴必虎等的工作以及曾尊固教授指导的陆林博士的工作;其次是旅游消费组织形式的研究,目前对团队和散客两种形式都有较多的研究。现代旅游业最初的旅游消费都是力图通过团队形式去组织的,进而在90年代以前大多把研究注意力放在团队组织上,有一批成果,如阎纲的工作。自90年代始,旅游消费观念明显的变化,散客市场迅速扩大,研究工作随之出现,如李海瑞和向才德的工作。更有人开始了自助式旅游的研究。

④旅游消费水平和旅游消费效果的研究。旅游消费水平高低的研究,确实是一个少有人深入的研究领域,目前的工作还停留在旅游消费的人均花费分析及其原因探究上,这些工作也较为分散,可见于旅游开发的现状描述和前景分析的研究工作中,如刘德谦的工作;当然,对旅游消费群的扩大速度及其旅游消费总需求的研究,也可在一些对旅游业发展的预测性研究工作中见到,但也不深入。主要工作如苏敬之和石建国的研究。关于旅游产品的精细化以适应提高了的旅游消费水平的研究,有两方面工作比较突出:一方面从旅游地的形象定位角度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如陈传康等的工作以及李蕾蕾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另一方面,对旅游产品加工和包装的研究,如马永立和王晓云的工作。关于旅游消费中审美情趣高尚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研究,近年来虽有人涉足,如陈光照的工作,但尚不多见,是一个应加强的研究方向。关于旅游消费效果优化的研究,集中于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和战略研究,如谢彦君、沈兵等的工作;对于旅游地开发后各种关系的调查及其协调途径的研究,有部分成果,如李海瑞的工作。

⑤旅游消费结构的研究。旅游消费结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基础理论研究,主要有旅游消费的类型划分和层次认定,如陈传康的工作;旅游消费结构的形成机制研究,如李中的工作;也还有旅游消费结构的研究方法的探索,如卫海英的工作。第二是旅游消费结构的实证研究和发展趋势研究,专门研究较为少见,多夹于旅游市场分析和区域旅游开发的有关文章中,如陈传康的许多区域旅游开发研究就涉及这类工作。

二、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热点

鉴于旅游业迅速发展和旅游消费研究的现状,1997年6月,在尹世杰教授的倡导下,由《消费经济》编辑部和湖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在湖南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首次旅游消费学术研讨会,会议收到了30余篇论文(主要论文由《消费经济》陆续发表),到会的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的代表,湖南省政府及旅游局也派了代表,会议汇集了旅游管理职能部门的主管领导、旅游实业家和经济、哲学、旅游、地理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大会的主要论文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反映着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热点。

1.旅游消费基本理论问题的讨论

以尹世杰教授《略论旅游消费》的发言为主线,就旅游消费的作用、当前我国旅游消费的主要问题、如何提高旅游消费质量等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同时引发了旅游消费概念、对象、内容的讨论,如彭明朗教授提出了对旅游消费的初步定义,并划分了旅游消费的几种类型,其余专家也各持己见,因没有这方面的专题论文,未能深入而形成相对一致的看法,肯定了旅游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文化活动的说法;翟辅东教授《旅游消费问题浅议》的发言,对旅游消费形成条件、特点、存在问题及引导途径进行了论述,研究生黄芳《浅析旅游消费有关特点》一文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些理论问题的讨论特别热烈,在以下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旅游消费作用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人的发展有很大作用,赞同其具有经济性、闲暇性、异地性、文化性;旅游消费问题有基础设施、环境污染、软环境落后、产品类型少等;旅游消费质量的提高途径要针对问题采取措施,特别强调了服务质量和旅游消费者素质提高两方面的作用。

2.关于旅游消费趋势的讨论

以许春晓《香港回归与湖南旅游消费趋势》的发言为引子,对香港回归后湖南旅游消费趋势,湖南旅游发展的新机遇及其旅游消费趋势下的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特别是旅游消费趋势问题,引起了观光旅游的命运、旅游消费热点演替问题的深层次探讨;讨论后基本同意旅游消费趋势为旅游消费供给和旅游消费需求开始转型并渐渐趋向平衡,旅游消费力增强且旅游消费关系进一步改善,旅游消费模式将现代化并且旅游消费内涵化将明显,旅游消费水平提高而且旅游消费效果将优化,旅游消费结构将变化,具体是观光旅游形式、自然风光旅游产品消费份额将下降,商务、度假、生态等旅游形式和文化旅游消费份额将上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观光旅游还将占大份额,自然风光旅游产品还是主体。梁琦通过对中国国际贸易中旅游业份额的增长趋势的分析,谈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趋势。

3.关于旅游消费和文化消费问题的讨论

以赵学增教授《旅游与文化消费》的发言为主线,认为旅游是文化消费的基础形式之一,旅游管理的核心是文化管理,并就旅游的文化内涵和特征作了深刻论述,认为其有复合性、情景文化、本性复归、路上文化、移植文化五大特征;郑炎博士等也就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4.关于旅游消费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讨论

以曾坤生《生态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言为代表,既强调旅游本身的发展,也强调旅游资源的保护,认为生态旅游的发展为中西部发展提供了机遇,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莫一心研究员就《发展旅游业,促进持续发展》作了发言,重点就发展旅游业与转变消费方式作了论述,特别指出了旅游消费者素质提高的意义;柳思维教授和刘醒夫研究员也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谈了湖南的战略;徐飞雄《关于旅游购物品消费的几点思考》就旅游购物品消费的特点、消费水平的意义及其提高途径作了细致的研究。

三、旅游消费研究的近期主攻方向

1.学科基本理论建设

由于旅游消费的专门研究还不是很普遍,不是很成熟,夹于旅游学科中的旅游消费研究又注重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而旅游消费基本理论问题未被提到应有的高度来加以认识和研究。而今,这一工作就显得紧迫而又艰巨起来。因为旅游消费研究的独立发展,已迫切需要基础理论的指导了。

学科基本理论的建设,对旅游消费来说还是开头,故而急需解决以下问题:①旅游消费的基本概念问题,包括旅游消费的定义、内涵、外延,旅游消费活动的特点;②旅游消费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由于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具有综合性和边缘性,并且目前的状况是学科相关研究走在前头,自身系统理论研究尚为起步阶段,故而明确旅游研究对象和内容,实质上是明确自身与相邻学科的界线,守住自己的阵地;③旅游消费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或相对独立的学科,都应该有十分切合解决自身独特研究内容需要的有特色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论的形成有两条途径:其一是借鉴相邻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应用筛选,精选出适合者;其二是创新研究方法,根据旅游消费研究的特点,设计出一套新方法。

2.学科应用理论建设

现代科学的发展都是围绕国家、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的。旅游消费要加强研究的呼声,也是在旅游业日益壮大,旅游消费现象日益普及,旅游消费课题日益增多的时代大背景下提出的;旅游消费研究必须面向实际问题,立足应用研究。当然,作为指导应用研究的应用理论,是一不可缺少的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目前急需解决以下几大问题:

①旅游消费的发展规律与预测方法研究。旅游消费的发展变化,其总体风格是与社会文化心态的变化密切相关的,其变化速率是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提高而同步的。而总体风格的具体形成机制与结果,变化速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水平,还是很难建立精确的数量模型作中长期的预测。这又是一个意义十分巨大的工作。

②旅游消费对旅游开发影响与供需平衡研究。旅游消费会拉动区域旅游开发,这已是定论,但具体作用机制及过程尚未清楚;现今多数学者主张的旅游开发适度超前理论,也未找到这个“度”,以致旅游界在供需之间难于找到平衡点或适度点。

③旅游消费的引导方法和措施研究。旅游消费的发展在方向上存在着合理与不合理,在速度上存在快与慢,特别是在一些旅游消费习惯不普遍的地区,往往经济发展已到了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水平,但是没有旅游消费的引导就是不能很好地发展。

④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旅游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互动关系,旅游消费的水平依赖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长,旅游消费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对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意义尤为重大。深入探讨这种关系十分必要。

3.旅游消费的典型现象研究

①典型现象的调研。任何学科的实证研究都十分注重典型现象的研究,典型现象的调研,为实证研究积累样板,为理论研究提供素材和证据。这种典型旅游消费现象,是全国范围出现的各种富有代表性的各类型事象的研究。

旅游论文范文篇8

毕业论文

论维西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地处部级风景名胜区“三江并流”中心腹地的维西,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又是迪庆藏族自治州所辖的傈僳族自治县,是迪庆香格里拉的重要组成部分。维西素以动植物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厚、饮食文化独特而著称,有“横断山中绿宝石”、“天然杜鹃花园”、“灵灵家园”、“兰花之乡”等美称。

金沙江、澜沧江流经维西境内,怒江离维西县境仅十几公里之遥,与金沙江、澜沧江并肩而流,形成了三江夹两山,两河入两江的地势。县境内从最高海拔4880米的查布朵嘎雪山到海拔1480米的碧玉河,海拔高差3000多米,形成了比较典型的立体气候植被带,蕴藏着较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独特的地貌奇观。境内大江滔滔,峡谷重重,林海莽莽,高原湖泊晶莹透明,构成了奇特的三江自然景观。

全县三大景区中,澜沧江景区以峡谷、雪山、高原湖泊、傈僳族“阿尺目刮”为代表;塔城景区以滇金丝猴、热巴、藏传佛教、生态为代表;保和镇以古乐、兰花、杜鹃、傈僳族对脚舞、饮食为代表,三个景区集中展示了维西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特别是叶枝阿尺木刮、塔城热巴、永春地脚舞、维西古乐,可谓是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的奇葩,深受中外游客的欢迎。

维西通往兰坪、中甸、丽江、德钦的公路有5条,有一个旅游开发公司,一家三江并流旅行社,六家酒店,5家涉外定点接待单位。有1600余个接待床位,100余个标间,三条旅游黄金线路和一批通过严格培训的导游队伍和服务人员。

历史上,居住在境内的各民族长期和睦相处、互相依存、互为影响,因而在宗教、民俗、饮食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既有融合又各具特色的特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教育现象。傈僳族特色文化,是维西各族人民长期融洽相处的结晶。

继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和州委州政府提出“建设香格里拉文化州”战略目标之后,为了使维西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维西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定对策和建议。

一、维西旅游资源的特征

维西素有“兰花之乡,金丝猴家园”,“横断山脉中的绿宝石“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维西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维西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维西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维西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情况等来看,可将维西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7个方面:

1、多样性

维西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矿床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而雄奇壮伟的"三江并流"核心腹地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特殊的区位,形成维西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维西众多的景观与州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维西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构成旅游资源优势。

3、地域性

维西旅游资源分布极为广泛,除塔城、保和镇、叶枝、永春、攀天阁等乡镇的旅游景观已享有一定的盛名之外,在澜沧江沿岸的维登、中路、白济汛、康普、巴迪等乡镇旅游资源大量分布,并且有相当程度的集中。全县各乡镇几乎都有景点,并各有特色。但是,各类旅游景观资源的分布却受一定地域限制,例如塔城、叶枝两大旅游片区的显著差别,少数民族分布的地域性等等

4、多民族性

维西的民族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样。云南有51个民族,维西有13个。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类型多样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节日、服饰、村舍建筑,构成了维西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5、融合性

在维西,不同的地学景观与各异的动植景观、气象景观和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情组合,形成风格、特色不同的景区,各类景观相辅相成,互为依托,体现出极高的组合性。

6、生态性

维西生物旅游景观极为丰富独特,素有“横断山中的绿宝石”、“灵灵家园”、“兰花之乡”等美誉,不少动植物类型观赏价值极高,自然生态系统保存较好,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的主题,成为香格里拉一大生态旅游景观。

7、潜力性

维西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旅游资源丰富,但绝大数未加以开发利用。可利用和挖掘的潜力还很大。例如:位于维登乡境内的新化湖、叶枝镇的查布朵嘎等,到如今仍处于未开发状态,应不断补充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力,充分挖掘出其潜力。

二、维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为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迪庆州委、州政府,维西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的决策,加快了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的步伐。

目前,维西已开发和建设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景旅游区和旅游服务设施,基本上形成了以县城保和镇为中心的三大旅游线路,重点建设了县城、塔城镇、澜沧江流域为中心的三大旅游区。目前维西旅游资源开发已取得了喜人成绩的同时,仍然有大量不容忽视的问题存在。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

当前,维西服务设施还不配套,景观资源的开发较单一,造成资源特色的浪费,开发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2、行业管理差

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维西旅游地的形象。

3、保护意识差

开发过程中资源的保护意识差,对旅游资源的破坏现象仍然存在,人为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现象严重。

4、开发资金不足

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资金来源不稳定。旅游资源的发展建设本身就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消耗大的特点。而目前维西县旅游开发的资金基本上由政府划拨,尽管政府也建立了发展旅游业的基金,分年度划拨,但仍是杯水车薪。因此,有些好的旅游项目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其开发速度远不能与迅速增长的游客需求相适应。另外,由于资金不足,相配套的交通、能源和自身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制约着维西旅游业的发展。许多景观资源,由于地处边远地区,交通设施落后,可进入性差,导致这些颇有价值的景观鲜为人知。

5、环境管理差

许多景点,由于环境管理差,有损于维西旅游形象。虽然政府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环境卫生,但成效不大。脏、乱、差现象仍然存在,损害了高质量的旅游资源,造成游客滞留时间较短。

6、宣传力度不够

维西诸多的名胜风景旅游点,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而维西每年的旅游宣传资金较低。

此外,诸如资源开发规划人才匮乏,地方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的认识不足、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也是制约维西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对策及建议

针对维西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吸取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

“十一五”是维西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一定要坚持社会、经济、生态全面发展,充分转变政府职能,组织力量对维西县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普查、评价,并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加大开发力度,立足于充分发挥维西自然旅游资源优势和人文旅游源优势及区位优势。

2、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

制定和完善旅游资源开发的政策和法规,使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有法可依,对违反法规的开发行为和破坏资源的行为进行严厉惩罚,保证资源开发工作顺利进行,使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走向正轨。

3、积极倡导生态旅游,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积极倡导生态旅游,使生态旅游进入人们的生活,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做到以旅游带动资源开发,以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做到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4、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

加强以自然旅游资源优势为基础的资源开发利用,同时注重人文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对那些市场潜力大、功能开发齐全的旅游地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对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多渠道进行开发,对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应不断完善其功能,增加其深度和内涵。

5、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落实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资金。

维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必须贯彻利用内资和引进外资相结合;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国家各种专项建设资金扶持。以多形式、多渠道地筹集社会资金,广辟财源,多方集资,解决维西旅游资源开发资金不足的难题,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6、坚持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开发维西旅游资源,应树立长远观念,为子孙后代保存珍贵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不要只顾及眼前利益,做到旅游资源开发一项、见效一项、保护一项,使维西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健康协调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空间和旅游区域,以“兰花节”、“阔时节”为契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有利之机,实现维西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和强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周国星:《香格里拉—维西旅游指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3、维西县旅游局:《三江并流腹地·灵性香格里拉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

4、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外事旅游局:《维西傈僳族自治且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规划(草案)》,2005年3月。

论文提要

二十一世纪,旅游作为新的产业,以无烟工业的角色在全球得以迅猛发展。国家确定迪庆为我国中西部旅游开发重点地(州)之一。随着“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的成功申报、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建设“旅游经济强省”和迪庆州建立“旅游支柱产业”等战略目标的确定,为维西发展旅游业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结合维西实际,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维西旅游资源的优势及其开发对策,以供有关人士参考。

一、维西旅游资源的特征。

1、多样性;2、奇特性;3、地域性;4、多民族性;5、融合性;6、生态性;7、潜力性。

二、维西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2、行业管理差3、保护意识差4、开发资金不足5、环境管理差6、宣传力度不够。

旅游论文范文篇9

关键词:体验经济;旅游体验;体验营销

1体验经济时代下体验营销与旅游的契合

在大众旅游阶段,旅游需求主要以“五官需求”为特征,论文即看、听、闻、尝、说。然而随着旅游的不断开发和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旅游者进入到一个更高的需求阶段,即“参与体验满足我个性化需求的旅游经历”,使自己真正融入到这一活动中并产生极度的愉悦感和兴奋感,从而获得旅游的“体验性”价值。

2旅游体验营销战略模块

旅游体验营销需要旅游企业转变传统的营销思考方式,从旅游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1)、思考(Think)、行动(Act)、关联(Relate)五个方面,重新设计定义自身的旅游市场营销思考方式。伯德.施密特(BerndH.Schmitt)将这些不同的体验形式称之为策略性体验模块(Strategicexperientialmodules,SEMs),以此来形成体验式营销的构架,如表1所示:

3旅游体验营销模式

3.1娱乐营销模式

娱乐营销以满足游客的娱乐体验作为营销的侧重点。其营销模式要求旅游企业巧妙地寓销售和经营于娱乐之中,通过创造娱乐体验来吸引游客,达到促使游客购买和消费的目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摒弃了传统营销中严肃、呆板、凝重的一面,使营销活动变得亲切、轻松和生动起来,而这一特点与旅游的本质特征是相契合的,因而在旅游产品的营销中大有创作的空间。

3.2审美营销模式

审美营销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为重点,通过选择利用美的元素,如色彩、音乐、图案等,以及美的风格,如时尚、典雅、华丽等,配以美的主题来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依托于自然资源的旅游产品在运用这一模式时应突出自然元素的作用,淡化人工色彩,在设计时注重整体协调感而避免画蛇添足的现象。

3.3情感营销模式

情感营销是以旅游者内在的情感为诉求,毕业论文致力于满足旅游者的情感需要。这就要求旅游企业结合旅游产品特征、探究旅游者的情感反应模式,创造出与目标顾客心理需求相一致的具有心理属性的旅游产品。如针对那些寻根觅源的旅游者就应牢牢抓住情感营销这种模式,又如在日本,人们甚至可以租回“女儿”、“儿子”、“孙子”、“外孙”,体验家庭的融融温馨和亲情。

3.4生活方式营销模式

生活方式营销就是以消费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为诉求,通过将公司的产品或品牌演化成某一生活方式的象征甚至是一种身份、地位识别的标志,而达到吸引消费者、建立起稳固的消费群体的目的。乡村旅游产品、度假旅游产品以及那些深度旅游产品可借助这种模式吸引旅游者,使他们在接受某一生活方式的同时购买旅游产品。运用名人效应来营销,不仅适合于普通产品,也适合于旅游产品。

3.5氛围营销模式

根据产品的风格定位,为旅游者营造适当的氛围,优化体验效果、创造不凡体验。如以顾客体验为价值诉求的美国“星巴克”,虽然世界各地的星巴克咖啡馆陈设不见得一样,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但它们所传达的都是一种轻松、温馨的氛围,一种崇尚知识、尊重人性的文化,提供的是雅致的聚会场所、创新的咖啡饮用方式和过程,在这里,每一位顾客都是咖啡鉴赏家,细细品味着星巴克带给他们的非凡体验。

4旅游体验营销策略

旅游企业出售的是一种“完整的经历”,从旅游产品设计、组合(包装)、销售到售后服务,它所提供的是旅游者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全面顾客体验。因此旅游企业应重视每一个消费环节,剔除那些多余的、不利于与旅游者交流沟通的流程,建立便于与旅游者直接面对面的平台,实现旅游消费流程的重组和优化。4.1让旅游者成为产品的协同设计者

在体验化的旅游产品中,旅游者从结果消费转向过程消费,因此通过吸纳旅游者参与旅游产品的设计、生产,提高旅游者与旅游企业、旅游者与旅游者之间的互动程度,而旅游企业则可以增加生产能力,减少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体验产品个性化生产而导致的规模经济的丧失。

旅游企业可通过观察学习法、产品制定法和在线反馈法让旅游者成为产品的协同设计者。这里重点推荐的是在线反馈法。现在已有少数旅游企业借助三维全景虚拟技术,把景区的真实场景数字化,全方位搬到网络上。观众只要轻松点击鼠标,可以上下左右、走近、退远的观看景区风光,再结合景区导航地图、导游解说,让观众实现边走边看,虚拟旅游。更重要的是,潜在旅游者通过与旅游产品的初步接触,可以发现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方面的不足,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给予改进意见。

4.2运用体验模型剧场协调旅游产品和服务

美国服务营销专家格鲁夫和菲恩克认为:面对面服务体验经历同演戏相似,英语论文都需要演员、布景和演出效果。在旅游企业的体验剧场模型中,演员就是一线服务人员,是旅游体验的主要生产者;布景就是旅游资源,是生产旅游体验不可或缺的工地。因此体验营销首先要从一线人员做起。企业应让员工充分认识到,每一次与旅游消费者的接触都是一个“关键时刻”,它将直接影响到旅游者对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因此工作人员除了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应注重自身服饰、举止、风度等各个可能给旅游者留下美好印象的细节上。

4.3提供附加产品

附加产品不是核心产品,但它代表核心利益之外的附加利益,可起到支持核心产品发挥最大效用,且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竞争对手产品的作用。旅游者在旅游归来的一段时间内,将会受到旅游经历余波的影响,旅游企业则可组建旅游俱乐部或bbs,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分享体验,交流经验,鼓励消费者不断回忆这段体验的美好,并激发他们出游的新需求。这事实上也是为消费者提供另一种体验,一种知交满天下的体验。

综上所述,成功的旅游企业必须要为旅游者生产快乐的体验,从本质上说,旅游企业要努力搭建一个快乐剧场,在时间、空间上,在旅游产品的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协调、统一,形成完善的旅游产品和良好的整体形象,使旅游者获得满意的体验,最终实现旅游体验和旅游期望差值为零,甚至是正数,达到企业和旅游者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派恩、詹姆斯·H。吉尔摩(美).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B·JosephPine,JamesH·Gilmore.WelcometoTheExperienceEconomy.Harvar~BusinessReview,1998.

旅游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旅游地;品牌;品牌营销

由于旅游业日益凸现对其他产业的带动功能和综合效应(地方品牌效应、政治聚集效应、经济吸引效应、文化扩散效应、市场开放效应和环境促进效应),越来越多的国家期望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旅游目的地竞争的加剧。面对如此激烈的全球旅游竞争环境,旅游地本身的品牌无疑在消费者选择服务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新加坡的经济迅速下滑,硕士论文随着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开始以低价形象大力发展旅游,新加坡的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新加坡旅游局在先前旅游营销的经验基础上,经过大量的消费调查和数据分析,推出第一代系统的品牌战略:以“新亚洲·新加坡”为品牌形象,积极应对竞争渡过危机。现代旅游产业的发展,已经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竞争快速推进到旅游地品牌的竞争。在激烈的旅游地品牌竞争时代,旅游地品牌营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竞争的结果。

一、品牌营销概述

品牌营销是在市场营销概念的基础上延伸发展而来的,是品牌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创建品牌及其创建后的发展与经营管理过程。品牌营销主要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整合传播、品牌价值提升、品牌保护等内容。品牌营销过程也是发现市场消费者需求并通过创造品牌价值去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强调的是创造品牌价值,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

二、国内外旅游地品牌营销研究的文献简述

(一)国内旅游地品牌营销研究简述

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内真正意识到“形象”的意义和价值。李蕾蕾在旅游形象定位和设计研究中作了大量的工作和重要贡献。指出今天旅游目的地的进一步发展已不能单纯依靠孤立的景点.而必须推出旅游地的整体旅游形象,通过形象定位、主题口号的提出、视觉形象的设计与推广等战略来全面发展旅游地。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探讨了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可感知性与不可感知性,并提出了正确运用旅游地形象要素进行形象策划的观点,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张鸿雁教授将城市品牌战略作为城市形象塑造的一个战略创新。指出“城市形象推广必须强调超强定位的首位品牌战略。”吴必虎提出了一种区域旅游形象分析与建立的技术程序。他认为建立区域旅游形象需要从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地方性研究、受众调查、替代性分析和在此基础上的显示性工作包括理念核心、界面意象、传播口号、传播视觉符号两方面进行分析。马平在其硕士论文中认为关于旅游地品牌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形象定位和口号以及商标方面的研究,对视觉系统和品牌与消费者沟通方面却显得有些乏力,而这种缺陷正是目前旅游地品牌化过程所要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二)国外旅游地品牌营销研究简述

西方旅游地品牌形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开拓性工作。1971年美国的旅游研究学者Hunt首次提出旅游地形象以来,旅游地形象的重要性已普遍地被认识,此后,从各种各样的途径开始了对旅游地形象的研究。理查德·巴切勒在其文中分析了旅游目的地形象和目的地品牌化问题。Gnoth认为,尽管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品牌化的研究引起理论界和实业界的极大兴趣,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大幅增多,但旅游目的地品牌化的研究却还是相对较新的。菲利普·科特勒在其新著《旅游市场营销》一书中认为,目的地公众形象是争夺游客的成功因素,向潜在顾客传达信息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开发景点与游乐设施的组合产品,区域旅游战略的根本目标是把现有的条件转化成旅游者期望的状况。维克多·密德尔敦深入阐述了旅游目的地国家营销的范围和深度,指出了目的地营销的两个层面,并论述了国家旅游组织和特定旅游产品供应商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三、国内外旅游地品牌营销实证分析

根据查阅现有的资料显示,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在其发展与经营管理过程中,运用品牌营销(包括品牌定位、品牌设计、品牌整合传播、品牌价值提升、品牌保护等内容)在激烈的旅游地品牌竞争中赢得游客的例子还是比较多的。由于新的旅游环境的形成,加上国际贸易的自由流动,使得旅游地竞争加剧,导致进入20世纪90年代,夏威夷旅游业开始走滑坡路。新的世界旅游环境孕育出一批新兴的旅游市场,它们参与了激烈的旅游竞争,抢走了夏威夷部分客源。主要的新兴市场有越南、东欧、北非、拉美等国家与地区,这些国家与地区已认识到旅游业的重要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展开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宣传推销活动,吸引了较多的游客。在负责夏威夷旅游规划的部门对其旅游市场做了一系列的市场分、竞争分析及滑坡根源的分析之后,重新就其当时现状制定新的旅游形象理念——Aloha在旅途。夏威夷旅游业正是通对品牌的营销,而使得自身旅游业从低谷中再次走向辉煌。江苏省整体品牌形象日益弱化,毕业论文在竞争中日渐处于不利地,为了改变现状,江苏省决定对其进行品牌营销策划。2000年11月,易难机构在北大规划课题组组长、著名区域经济学杨开忠教授的指导下,承担“江苏旅游品牌形象规划”项。根据“易难7F品牌管理模型”,对江苏旅游品牌形象进了精心的策划,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旅游地品牌营销的实证研究还发现,当环境发生突危机事件时,旅游地运用品牌营销策略,能在混乱的局面中快恢复其旅游地竞争力,重新赢得游客,从而成功应对危。这方面的例子有:2003年非典(SARS)发生之后,新加坡旅游业受到重大打。新旅局在2003年6月进行旅游战略调整,推出:Singa—orer0ars!狂欢新加坡,来刺激旅游消费,应付危机。宣传朗朗上口,使人们联想到新加坡古老的威武的动物之王——鱼的复苏,刺激了自然自发的想来旅游的欲望。最大限度强新加坡的活力和新鲜感受,能让人彻底释放激情,得到身心最大放松。SARS刚过去不久,旅游市场得到初步恢复,世界各旅游又开始了新的争夺消费者的竞争。2004年3月9日,当到新加坡的游客刚刚超过新旅局的目标600万人次,为确保04年入境游客达到760万,比2003年增加24%的目标,尝品牌力量甜头的新加坡开始采用“非常新加坡”作为新的品来应对竞争,并取得成功。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不久就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使香港旅游业大受打击。香港政府为了应付危机,重振香港旅业,重新定位香港旅游,提出了“动感之都”的营销口号,过一系列的品牌营销活动使得香港旅游慢慢走出阴影。2003年,SARS来袭,香港旅游业遭受致命打击。为了恢香港旅游业,香港旅游局推出第二期围绕“动感之都,就是港”之“香港:乐在此,爱在此!”全球旅游推广计划应付机并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11).

【2】宋章海.从旅游者角度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