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创建思路

时间:2022-03-27 04:36:37

课程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创建思路

一、系统规划,确立课程教学的总体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是对特定对象实施课程教学的总体方案,是连接既定的课程标准和具体教学对象的桥梁,既是组织实施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又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首要环节。从本质上看,课程教学设计是既定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个性化,要求教师在深入准确地理解把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制定出既能够达成教学目标,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总体方案。一是教学起点分析,主要对教学需求、学生情况和教师教力水平进入深入具体地分析研究,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二是教学目标设计,重点是将共性目标结合实际教学对象进行具体化,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作出明确规范的定性定量描述。三是教学内容设计,着重从专题、课题、问题三个层次和教学时间分配、教学进程安排两个方面,规划教学内容的基本框架和教学实施的基本流程。四是教学策略设计,主要是围绕实现课程目标,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教学的基本对策,重点是明确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方法运用、教学管理控制和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对策措施。五是教学评价设计。主要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学生课程考核,从组织方式、内容构成和实施办法等进行具体规划。六是教学保障需求,具体明确本课程教学需要的基本条件和保障要求。

二、备课示讲,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件

备课示讲即教师的教学准备及对教学准备质量的检查验收。备课是教师创造性的教学准备工作,直接决定着课程教学的成败和教学质量的高低,组织备课示讲,就是在为教师登台授课把好最后一道关口。教研室建立备课示讲机制,需要明确规范三个内容。第一,规范教师教学准备的基本要件。这种教学要件涵盖了教学准备工作的各项内容,但关键是七个方面,即基本教材、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设计、教案(讲义)、课件、学员名册和学员作业册,我们称之为教学七要件。对这七个要件,教研室应像课程教学设计一样,明确进行规范和要求,任课教师必须严格按规范要求全面完成准备,提交教研室检查验收。第二,规范示讲示教的基本方式。示讲示教是教师在教学准备七要件检查合格的情况下进行的验收活动,以模拟课堂教学的方式接受的验收活动,分说课和示讲两种基本方式。说课适用于教学组长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分课程说课、专题说课和课堂说课。示讲适用于新教师或专题教师,分全面示讲和部分示讲无论是说课还是示讲,教研室均应明确标准,严格要求,使教学准备有章可循,规范进行。第三,明确备课示讲的重点。备课示讲是对任课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检查验收,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须突出重点。一般而言,教研室组织教师进行备课示讲,重点集中检查教学内容的规范性、系统性和前沿性,教学方法手段的科学性、合理性,教师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能力素质和熟练程度。

三、课堂评价,确保课程教学的质量效益

课程教学是任课教师主导下的教、学双方的互动活动,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教学效益的高低,对课程教学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教研室一般都要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但往往注重结果评估、定性评价,忽视过程跟踪和定量评价。为此,应建立教员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以对教学实践督导评价为抓手,切实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实课堂教学的各领域全过程。明确评价主体,一般由领导、督导专家、同行和学生"四级",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实施评价,其中专家和学生评价结论占主要权重;明确评价标准,四类人员对教师课堂评价的内容、标准、权重分布应各自形成体系,并符合实际,简便易行;明确职责区分,教研室和教学管理部门特别是专家督导机构,应分工负责,密切协同,形成合力;明确结果处理,把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结论,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评定的主要方面。

四、教考分离,检验课程教学的客观效果

课程考核是全面客观地评估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教研室应建立课程考核教考分离机制,充分发挥课程考试的指挥棒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一是建立标准。主要明确课程的地位及其成绩、学分对学生学历、学位证书的影响,明确课程考试的基本构成、分值权重,以及平时成绩、期中考试、课终考试的组织方式和考核领域。二是建设题库。全面细致地分析提炼课程各知识点,按照了解、记忆、理解、运用等学习标准,转化为填空、选择、判断、解释、简答、论述等试题,分别确定难度系数、分数、区分度、效度等。尔后,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试题进行管理,开发能够满足课程考试需要的试卷生成、成绩分析、试题管理等系统软件。三是规范实施。由教学管理部门与教研室合力组织实施,任课教师不参加命题组卷,不参加监考,不参加试卷批改。

五、集体研教,推动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

集体研教是教研室组织对重要教学问题特别是重点难点课题进行集智攻关的研究活动,对提高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推进课程建设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研室建立集体研究机制,应注重从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一是参加人员。一般以教研室人员为主体,根据需要邀请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参加,必要时可特请专家参加。二是研究内容。主要是对重要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切忌泛化,如上级相关法规制度的研究分析和贯彻落实,一轮教学周期结束后的经验总结、教训梳理,相关教学专题前沿知识的最新发展动向及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资源、题库等课程建设的重要项目等。三是成果固化。研究成果要及时总结梳理,以教育教学改革专著(论文)、规章制度、教学改革方案、专项建设规划、教材教案讲义课件等方式固定下来,及时运用于新一轮教学实践。

作者:朱平工作单位: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生军训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