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策略

时间:2022-08-25 02:48:51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保障策略

[摘要]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学业成绩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关键一环。本文探究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中的各种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阶段英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依据和参考。本文运用实证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近两年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进行调查,发现普遍存在论文选题质量不佳、文章内容空洞、撰写不规范等问题。本文认为高校应着眼于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和管理机制等多个方面,全方位保障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策略

毕业论文是判断学生是否具备毕业条件的一种方式(李正栓,2006;盛国强,2001),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和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检验。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便是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然而,长期以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在选题、文章结构、语言以及论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及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曲振国(2006)认为素质教育是对现有实践经验的反思与总结。本课题运用实证研究法,利用问卷星对近两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以与毕业论文写作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学生的合作度、写作效果、论文管理为重点。本课题组成员与近两届毕业生代表和论文指导教师进行面对面访谈,并对座谈会上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1毕业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1.1选题质量不佳

论文选题是影响论文质量的重要因素。论文选题直接关系到文章的创新性、可行性。选择一个与专业契合又具有一定意义的题目是写好一篇论文的根基。为了了解学生论文选题的依据,本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有75%以上的学生在选题时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或者因题目具有普遍性而选择,这两种做法均存在着一定弊端。学生在选择与兴趣和特长相关的题目时,容易忽略题目的可行性和研究的意义,时常会导致选题过于宽泛、缺乏实际意义等,最终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选择具有普遍性的题目带来的弊端则更为明显,即学生过度关注资料收集的难易程度,认为题目普遍性可以降低文章撰写的难度,只需模仿他人文章即可完成任务,这样的选题势必会影响文章质量。

1.2内容空洞

选题欠佳已经预示了文章内容的欠缺,但有些学生即使拥有了富有意义的选题,在实际的撰写过程中也常出现内容空洞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资料分析、数据处理、得出结论的能力(熊智强,2017)。调查发现,超过78%的学生的论文观点都是在借鉴他人文章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一些观点形成的。在本课题调查中两届毕业生全文采用自己观点的学生比例仅为13.18%和9.52%。学生往往难以把握他人观点与自身观点在文章中存在的“度”,导致文章中真正属于自己的观点并不多,因此论文内容空洞,质量不佳。

1.3论文撰写不规范

论文撰写不规范是本科毕业论文中又一普遍问题。根据调查,英语专业毕业生中有55.95%通过学院模板来了解论文写作要求,学生缺乏对毕业论文要求的深入了解。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求使用全英文撰写,而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全英文论文对他们来说尚有一定难度,且他们使用的英语语言表达不够学术化、规范化,所以论文中的语法、拼写错误时常出现。行文过程中字体、中英文标点符号的切换、参考文献的规范性等问题也困扰着学生。论文撰写不规范便逐渐成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2原因分析

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可以从教师科研水平、学生科研意识和管理环节三方面进行探讨。

2.1指导教师的科研水平不足

指导教师在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指导教师的职称层次和科研经历是其科研能力及科研水平的体现。而这些因素同时也影响着其对学生的教学和论文指导,进而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此外,指导教师研究领域并不相同,学生在选择指导教师时往往忽略教师的研究领域,仅凭借喜好选择或是通过学院分配的方式。这种做法可能导致教师对学生的选题缺乏了解,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2.2学生科研意识不足学生是毕业论文的实际撰写者,也是完成毕业论文的主体。但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本科四年学习使学生的英语基本功和专业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毕业论文考查的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根据调查,两届毕业生中有80%以上的人从未参与过教师的课题及相关项目。学生平时缺少相关训练,缺乏学术科研的实践经验,尚未掌握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的技能,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2.3毕业论文管理环节欠缺

管理是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的核心因素之一。目前大多数高校针对本科毕业论文管理虽有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但缺乏实际有效的监管措施(张洪秀,2016),相关教学管理人员也不够重视,从而缺乏长期、系统、有效的规范化管理机制(郑亦平,2012;戴宏杰,2020)。有的院校留给英语专业毕业生撰写论文的时间不够充足。一般而言,这些院校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主体工作放在大四下学期,但在这一阶段学生存在就业或升学复试的压力,没有充足时间完成论文。调查显示,50%以上的学生认为写论文的时间应有8周才足够,但实际上学生用来撰写的时间多为4—6周,可见学生实际可用时间与其理想用时仍有差距。缺乏明确的奖惩机制是毕业论文管理环节的又一缺失。论文淘汰率过低,完成即可毕业,使学生缺少压力;而针对质量高的毕业论文院系却没有特别的表彰或推荐发表的机制,无法给学生就业带来实际优势,从而导致学生缺少动力。如此一来,学生可能会对毕业论文有懈怠情绪,进而影响毕业论文质量。

3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做出了明确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高校应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四个方面保障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加强师资建设

高校要从教师入手,鼓励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并为教师的专业培训提供必要的平台、机会和资助。院系要大力支持教师的进修学习,包括国内外读博和国内外访学,以此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要拓宽专任教师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包括语言、文学、翻译、国际关系、文化传播、医学词汇、中医药国际传播等;还要鼓励教师主持或者参加教研、科研课题研究,增长教师对科研的热情,真正实现“以科研促进教学”,建设一支有战斗力的师资队伍。

3.2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要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对课程及课时进行妥善安排。比如,笔者所在学院连续五年修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且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各门课程的思辨和思政元素比例,如将一、二年级口语课程改为英语演讲课程,有机地将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结合起来;第四学期的写作课程从传统的英语写作升级为英语读写,要求学生在阅读基础上提升思辨能力,在思辨基础上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些课程都有助于为毕业论文写作打基础。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论文。

3.3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视程度,通过严格的奖惩机制激发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于学术和科研的兴趣;根据学生兴趣和长处,引导学生多加思考,将论文选题与自身优势结合;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创新意识;做到“对症下药”,给予不同学生不同指导方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3.4改进管理机制

学校要形成规范的、适应现状的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并实施相应措施,规范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写作过程、指导过程、答辩等环节,促使毕业论文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和院系要实施对毕业论文的全面质量管理,使论文各环节都有详细科学的实施细则。学院负责在各阶段组织进行检查,不断完善毕业论文质量监管体系,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学院还要关注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络情况,促进师生交流。

4结语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是学生四年来听、说、读、写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对学校及教师四年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英语专业毕业生对于毕业论文的真实想法及真实情况,并通过分析得出: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应从根本入手,高校需着眼于师资建设、教学方法、学生能力和管理机制等方面,全方位保障毕业论文质量,建立系统的改进方案,切实保障学生论文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戴宏杰,马良,余永,等.提高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4):127-132.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李正栓.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写作指导[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曲振国.当代教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盛国强,周永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对策[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4):636-640.

[6]熊智强,张汇,艾连中.指导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实验的思考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7(15):213-214.

[7]张洪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12-13.

[8]郑亦平,库夭梅,余小林,等.农科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创新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19):134-136.

作者:黎金娥 陈姝锦 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