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新高考模式

时间:2022-09-16 10:50:08

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新高考模式

【摘要】语文对于我们教育者来说,是最为基础的学科,它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更是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当然这也是因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升。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教学,分析梳理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在高考中的特点,探讨高考语文的设计倾向性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高考;核心素养

一、语文核心素养的意义价值

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新课改也在同步跟新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给语文课程带来了新的方向与挑战,新课改要求我们除了要传输基本知识内容外,还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多种能力,文化的积累、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拓展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多种科学素养,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创新观、鉴赏观等多个方面。这些能力与观念综合来说就是语文的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实质体现,更是学生学好其它学科的基础,也是未来面相社会、生活、工作、深造等方面的发展基础。语文的多方面功能作用,决定了它在基础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所以说,语文高考是每年的社会热点关注问题,也是高考的难点体现,主要体现在是否明确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笔者总结的语文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生们通过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达到塑造培育的素质与能力。从科学的角度来解读,它应该具备育人功能与科学价值的高度结合,是体现励志树人科学为本的任务价值。深入语文核心素养,它的涵盖面也更为丰富包括;知识、能力、审美、价值、思想,等多个层次与方向。语文的核心素养一直在延伸,可问题在于它不能没有止境,我们可以借助语文来学习政治课、历史课,但我们不能将语文太过放大,导致它的实质得不到有效体现。所以说,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应给是先语文本身,其次是语文核心素养,正因为它包罗万象,我更应该找准核心,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实效性。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语文本身中提取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最有价值的因素,并将这些因素落实到实际教学当中,体现出语文学科特有,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性贡献。总之,语文的核心素养不可过度泛化,超出当下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反而会适得其反,造成科学实现不了的目标,也模糊了语文高考的考核界限。

二、新高考对语文的界定

无论哪个时期,高考这种大规模考试的设计都离不开课程标准,是通过不同的题型角度来推测当界学生的学业水平与核心素养,对于我国课程标准缺位这一情况来说,对于高考的设计必须体现核心素养的内容、表现标准。具体体现在四个方向的考量。方向一,能力目标学科化。考查的重心在于高层次的思维能力、鉴赏能力等,对应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思维发展、审美创造。方向二,阅读量化的适度。考心在于阅读速度与信息筛选整合能力等,对应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构建、良好语感、思维提升。所谓的语感是指,在具备语言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直觉思维意识,语感的能力高低直接体现在阅读的速度与筛选得质量。语感的培养,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与阅读基础,通过量化阅读写作培养语感能力,提升想象力、感知力、领悟力、体验性、创造性,这也是应试教育最为欠缺的。方向三,选考模式的取消。添加了,文学类、实用类,这两种文本阅读的必考内容。这一改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们全面素质能力的考核,同时也是对审美创造素养的强调和重视。从客观角度来说,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的轻视文学审美,侧重应试教学这一问题。方向四,在古诗词阅读中,添加了对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考查,所对应的语文素养是文化的理解传承。通过这四个方向,我们不难发现,新高考更加注重对语文学科基础性与综合性的考查。

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只有立足阅读教学,基础积累,才能从根本上拓宽学生们的阅读广度,学生们的思维空间才能得到拓展,审美品味才能真正提升,同时也为新高考的准备打下坚实基础。新课改与新高考的改革与深化,高考语文的考核方向也同样在变化,但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的变革,都是为了引导人才培养的方向与人才选拔方式的优化,也是为国家社会未来对人才需求与要求的方向定位。总的来说,我们要明确一点,提升学生的成绩,前提是要建立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之上,最终达到育人成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韦冬余.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与原则[J].现代语文.2017(04)

[2]黄明勇.语文核心素养在高中选修课中的有效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7(07)

作者:马元忠 单位:甘肃省永靖县移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