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时间:2022-03-25 11:11:28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有利于大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高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因素,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在改进教学方法、诵读经典作品、加强实践体验中,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语文;融入

大学语文是高等院校面向各类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课。大学语文教学,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在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文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如何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学语文教学的关系

明确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现代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使大学生产生了浮躁空虚、道德滑坡等一系列问题。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成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着积极的意义。大学语文教学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语文课本中选取的是历久不衰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名篇。在经典作品的阅读与赏析中,大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现象、风俗人情,领略中华民族不同时期的文化,汲取向真、向善、向美的真实情感,形成对现代社会现象深刻的思考辨析与价值判断能力。经典作品蕴含丰富的美育因素,语言美、意境美、艺术美等,大学生从中获得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培养审美情趣。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大学语文教学内容

(一)热爱家国,敢于承担的责任意识。自古以来,中国形成了以孝为先的家庭伦理观,由养亲到敬亲、安亲,扩展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家国紧密相连,在教学中可以由“修齐治平”的情怀来感染、激发大学生的家国情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国忧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胸怀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传诵不绝的爱国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的文化基因与强大精神支柱,是引导大学生胸怀天下、心系祖国、勇担责任的重要资源。(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使人们直面现实,面对挫折不屈不挠、永不言败;《孟子•告子》中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经过“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磨炼;《荀子•劝学》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持不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处于逆境之中的作者发愤著书,留下了优秀之作。这些都是对自强不息品质的最好表达,是磨炼大学生的意志力、进行挫折教育、培养积极进取精神的最佳素材。(三)修身自律,推己及人的仁爱精神。中国传统文化以注重“修身”思想的儒家思想为核心,“修身”是提高道德修养的途径和基础,更是立身处世的根本。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方法,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反省,以此激励大学生修身养性,提升道德修养。“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真诚待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和而不同”的求同存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团结合作,这些传统文化中倡导的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有助于当代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要善于结合社会热点,精选案例,在教学中古今结合,古为今用。比如《庖丁解牛》中庖丁解牛技艺精湛,在于反复实践,掌握了客观规律,进而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可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工匠精神”相结合,扩展补充中华文明发展史中的“工匠精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精益求精,“君子强学而力行”的敬业奉献,使学生在传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提升职业素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音视频文件资料等,使教学内容情境化、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学习《孔子世家》一文时,可以结合电影《孔子》中的剧情,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孔子的一生,感受其跨越时代的思想智慧,领悟其悲天悯人、济世匡民的理想抱负。教师将教学内容以任务形式分配给学生,分组共同完成。比如课前导学围绕明确主题,让学生查找搜集整理资料,使学生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也锻炼了自我探究能力。(二)诵读经典作品,强化传统文化知识积累。诵读是感知文学作品行之有效的方法。诵读经典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增强记忆力、提高表达能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感染的过程。教师要注重朗读指导,比如声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投入等,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汉语的美感,以此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增强文化自信。教师要激励学生背诵经典的古诗文篇目,通过背诵积累,学生不仅可以增加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储备,提升对古代作品的理解能力,而且能够增添文章写作的内涵与文采,是传统文化知识的具体运用。(三)加强实践体验,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在领悟中实践,在实践中升华。推荐学生阅读经典的作品,如《大学》《论语》《孟子》《史记》等,把做阅读笔记、撰写论文作为学习考核的方式,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由此提升学生思考归纳、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借助慕课等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学习,实现大学语文教学的线上线下联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古为今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观看经典影片、经典朗诵大赛、经典咏流传、知识竞赛等,增强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不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而激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并自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为此,作为高校教师,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解读传统文化的能力,领会经典的深刻内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0.

[2]王薇.传统文化在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33):181-184.

[3]黄之晓.高校推进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6(09):4-8.

[4]陈江英.大学语文与传统文化[J].汉字文化,2019(02):24-25.

[5]郭爱涛.国学素养培育视野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广西教育,2016(03):95-96.

[6]齐勇.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03):10-12.

作者:马健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