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轨迹

时间:2022-07-31 09:29:56

探讨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轨迹

摘要:艺术歌曲是音乐体裁形式的一种,这种体裁侧重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曲调优美富有表现力;歌曲的钢琴伴奏经过精心编配,是作品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歌唱浑然一体。常为音乐会演唱所用,中国艺术歌曲有着其独特的发展轨迹,在中国音乐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艺术歌曲;学堂乐歌;艺术歌曲作曲家;概况

艺术歌曲是一种特定的声乐体裁。原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歌词是文学家和诗人创作的优秀作品。这种体裁通常为独唱曲,侧重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曲调优美富有表现力;歌曲的钢琴伴奏经过精心编配,是作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与歌唱浑然一体。作品常为音乐会演唱所用,具有室内性、专业性和高雅的品味。艺术歌曲在德国称为lied或kunstlied;在法国称为mélodie;在俄罗斯称为浪漫曲(романс)。这几个国家的艺术歌曲对全世界的艺术歌曲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同样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学习意义。与所有音乐作品体裁一样,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轨迹,在中国音乐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从学堂乐歌到艺术歌曲

学堂乐歌主要是1898年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在新式学堂中设置“歌乐”课程所提出,后来梁启超等人进一步主张效法日本借西洋音乐之力来创造中国“新乐”的主张,在这中客观形势推动下,诞生“学堂乐歌”。学堂乐歌的第一代重要作曲家代表是沈心工先生和弘一法师,他们都是中国最早一批留学日本学习西洋音乐的音乐家。他们当时和其他有关新学界的人士举办学习西洋音乐的“讲习会”,发表西乐改造中国旧乐的文章,而且编写了大量以外国通俗歌曲曲调填写歌词的新型乐歌。其中沈心工先生进行的学堂乐歌创作与教学实践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产生具有重要的影响,他的代表作有《黄河》等。而弘一法师李叔同先生根据美国的一首曲调填词的歌曲《送别》,广为流传,至今仍传唱不衰。他们是早期中国艺术歌曲的探索者和开拓者,在创作中逐步尝试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诗词与西洋乐器伴奏有机巧妙相结合,运用某些西洋先进的作曲技法,突破中国以往单声部音乐体系为主的音乐创作手法,逐渐朝着和声织体、复调手法、多声部艺术效果等充分反映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的创作方式迈进。

二、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较重要的中国作曲家代表

在学堂乐歌阶段,真正属于创作的作品数量极少,当时人们大部分都是集体诵唱,随着人们审美价值的提高及音乐事业的发展,适合个人演唱的艺术性独唱歌曲慢慢创作而出。从此,中国艺术歌曲创作开始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同时也出现对中国艺术歌曲创作较重要的一批作曲家。如:青主、赵元任、萧友梅、黄自、刘雪庵、陈田鹤等。中国第一首真正的艺术歌曲是1920年作曲家青主留学德国时创作的男中音独唱歌曲《大江东去》;歌词采用了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曲用歌唱及朗诵相结合的旋律性进行,配合丰富、激情的钢琴伴奏,切合古诗词的特点,完美表达了这首词的宏大气概和富于浪漫的气息,也表达了作曲家对祖国的思念。青主的另一首艺术歌曲代表作《我住长江头》,选用了宋代著名文学家李之仪的词,借鉴了欧洲复调音乐的思维来创作,歌曲以流畅动听的民歌曲调表达了恋人的坚贞信念和崇高情操,是一首意境深远的抒情歌曲。赵元任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代表性人物,他被萧友梅先生成为“中国的舒伯特”,由于他从事语言学的研究工作,曾深入各地城镇考察和记录方言语言及研究中国历代有关声韵的文献。因此,他创作的歌曲很注重词曲的结合及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中国派”曲调特点。《教我如何不想他》就是赵元任创作的非常著名的一首艺术歌曲,很受歌唱家喜爱,是音乐会演唱的经典乐曲,这首歌曲是赵元任根据刘半农写的一首著名白话诗所创作的,被认为是在调性思维和民族风格的拓展上具有相当重要的示范价值。他另外创作的《卖布谣》《海韵》等也都是艺术性很强的歌曲。在艺术歌曲创作中,黄自是位成就很高的作曲家,他创作的作品中,艺术歌曲是数量最多的,也最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和成就之一,他的艺术歌曲文辞典雅,曲调优美,意境深远。有部分是以古诗词为题材,在处理诗词的韵律与曲调关系上,有较细致的考虑,其中以《点绛唇》《南乡子》最为突出。有部分歌曲以现代的诗词为题材,代表作有《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这三首都是非常优秀的中国艺术歌曲代表作;另外还有人们非常熟悉的歌曲《踏雪寻梅》、《花非花》等。萧友梅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及作曲家,他一生创作有100多首歌曲,其中艺术歌曲比重很大,“艺术歌曲”这个词就是萧友梅公派德国留学时从德语kunstlied翻译过来的,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全都是自己写钢琴伴奏,他希望能借鉴西方音乐,促进改良旧乐和创作新乐,期望中国音乐与西乐能并驾齐驱之日。由此他改变了当时学堂乐歌中存在的现成曲调填词的状况,他创作的歌曲中《问》是最有名的一首,《踏歌》、《南飞之雁语》、《杨花》等都在当时的学生中流传较广。我国还有其他比较杰出的作曲家,如陈田鹤,他创作的艺术歌曲非常优秀,风格是明显的舒伯特似的,有《山中》《采桑曲》《枫桥夜泊》《怀念曲》等。贺绿汀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创作的艺术歌曲《嘉陵江上》《菩萨蛮》《恋歌》等也非常出色。还有江定仙、施光南、罗忠镕、郑秋枫、尚德义、陆在易等都创作了非常优秀的艺术歌曲。

三、中国艺术歌曲各时代的发展概况

1.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是从20年代开始的,当时以作曲家萧友梅、赵元任、杨仲子、陈啸空、李树化、邱望湘、钱君萄等进行歌曲创作,其中萧友梅最先做出努力,虽有借鉴德奥艺术歌曲的痕迹,但音乐抒情清新,词曲结合贴切,深受青年知识分子的喜爱;他的歌曲代表作有《问》《南飞的燕语》《星空》等。赵元任对中国艺术歌曲有非常大的贡献,他创作了中国最早的一批艺术歌曲,如《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听雨》《也是云》等。而且他率先采用白话诗为歌词,其音乐作品形象鲜明,词曲优美流畅,富有情感表现力,风格新颖,富有中国特色,他十分注意歌词声调与音韵的特点,在曲调写作和和声配置的民族特色方面,做了开拓性的探索。2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有很坚实的基础,有一个相当高的起点和开创性的意义。30年代有一批中国留学生回国,他们对艺术歌曲非常关注,与国内的音乐家一同探索创作,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艺术歌曲这种体裁迅速发展,创作很繁荣,涌现了非常多的优秀作品。这时期的作品有以下特点:首先是题材广泛新颖,其中以抗日、爱国、思乡的作品占重要地位,抗日题材的作品有黄自的《抗日歌》、《旗正飘飘》,阎述诗的《五月的鲜花》,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冼星海的《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等;爱国情怀、思乡的作品有黄自的《睡狮》、尚应能的《吊吴淞》、江定仙的《国殇》、贺绿汀的《嘉陵江上》、马思聪的《添字采桑子》、黄友葵的《木兰词》、林声翕的《白云故乡》等。其次,艺术风格多样,有优美典雅的、含蓄浪漫的、古典韵味的、简洁质朴的、活泼生动的等。如黄自的《思乡》、《玫瑰三愿》、《花非花》、《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点绛唇》、青主的《我住长江头》、江定仙的《岁月悠悠》、陈田鹤的《秋天的梦》、冼星海的《江南三月》、黄友葵的《杜鹃花》、刘雪庵的《枫桥夜泊》、周淑安的《纺纱歌》等。最后,这个时期作曲家采用西方现代作曲技巧创作,使作品有着更丰富的音乐形象;如冼星海的《老马》、陈歌辛的《春花秋月何时了》等。40年代有新的客观环境和新的斗争,当时国难加重,政治时局非常动荡,当时民众对爱国、解放、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一批爱国民主歌曲应势而创作出来,艺术歌曲的创作有所减弱,但根据中国古诗词或现代诗所谱写的艺术歌曲,获得了新的的进展,很多作品至今仍是歌唱者喜爱的作品。代表作有刘雪庵的《红豆词》、《追寻》、应尚能的《我侬词》、陈田鹤的《江城子》、《山中》、夏之秋的《思乡曲》等;有部分作曲家在寻求创新及对民族风格的探寻有所突破,他们将传统音乐与现代作曲技法有机结合,创造出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新民族风格,如谭小麟创作的《别离》、《自君之出矣》,冼星海创作的具有京剧唱腔及悠扬细腻旋律的《杨柳枝》、《别情》、《白头吟》,江文创作的以中国五声调性为特征,风格质朴的《水调歌头》、《垓下歌》等。在40年代末,还出现了以重庆国立音乐学院“山歌社”为代表,对我国各民族部分民歌进行精致艺术加工、改编的艺术歌曲,如《在那遥远的地方》、《康定情歌》、《绣荷包》等。2.50—70年代50、60年代是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有一批代表广大群众思想感情和歌颂新时代、新生活、新风貌的艺术作品。作品题材较广,反映生活的各方面,角度较灵活,运用的形式较多样,因而广受群众的欢迎。代表作有丁善德的《山上的松树青青的哩》、《爱人送我向日葵》、美利其格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罗宗贤的《岩口滴水》、彦克的《我站在铁索桥上》、杜鸣心的《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金砂的《来到咱农庄》、郭石夫的《解放军同志你停一停》、朱践耳的《唱支山歌给党听》、秦咏诚的《我为祖国献石油》等。在1958年后,诗词公开发表后,不少作曲家谱写了以这类古体诗词为题材的作品,作品有十分浓郁的艺术品味,表达深刻的内涵和意境,有独特的风格;代表作有:《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曲当时有李劫夫、瞿希贤、赵开生三位作曲家分别谱曲,《卜算子•咏梅》也有贺绿汀、李劫夫、郑律成三位作曲家分别谱曲,还有生茂、唐诃写的《沁园春•雪》等。这一时期,还有一些作曲家对一些传统的优秀民歌进行改编,并精心编配了钢琴伴奏,这类作品广受群众喜爱,如丁善德的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黎英海的塔塔尔族民歌《在那银色的月光下》、徐振民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吴祖强的哈萨克族民歌《燕子》、还有王震亚编配的琴歌《阳光三叠》等。还有香港、台湾也有不少作曲家也热衷艺术歌曲的创作和演唱。70年代是“”的十年,这一时期的艺术歌曲在当时严峻的政治局势下曾一度停滞,后期局面稍有改变,主要作品有《台湾同胞,我得骨肉兄弟》、《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打起手鼓唱起歌》、《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等。3.80—90年代80年代是结束后,随着“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实施,中国艺术歌曲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呈现了大放光彩、多元化的发展;作品主要有雅俗共赏型及新潮型两种类型。前一种多采用传统技法,在前人创作的基础上创新,作品风格多种,有思念故乡及母亲的、有热爱祖国的、有讴歌爱情的、有抒发劳动情怀的、有赞美人格和情操的、有歌颂的等。代表作品有施光南《多情的土地》、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敖昌群的《我爱你,中华》、施万春的《送上我心头的思念》、王立平的《大海啊,故乡》、谷建芬的《那就是我》、金湘的《雨中岚山》、石夫的《长相知》等,这些歌曲现在还仍是歌唱家们音乐会的经典演唱曲目。另一种类型的作品是与诗词内容、韵律结合,采用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寻求富有中国独特魅力的新风格。作品代表作有杨立青的《唐诗四首——为女高音、打击乐与钢琴》、罗忠镕的《牵牛花》、朱世瑞的《潇湘夜雨》等。90年代是我国发展飞快的时期,这一时期国家和文化部门对文艺的发展大力扶持并要求积极创作,艺术歌曲的数量剧增,精品层出不穷。代表作有陆在易的《桥•家•盼》、《我爱这土地》、王西麟的《春雨》、刘聪的《故园恋》、三宝的《你是这样的人》、张千一的《青藏高原》等非常多优秀的艺术歌曲。这些作品内涵丰富,注重旋律的优美动听及音乐色彩、音色的变化,能综合运用传统与现代的技法,使作品呈现出高雅、情感真挚、层次丰富、清新动人的一种艺术境界。

四、结语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大国,而且古代历来蕴藏着丰富的古曲、琴歌等艺术珍品,纵观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中国的艺术家们始终在中国原有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加以创新及发展,中西合璧,创立了属于自己独特风格一种重要音乐体裁,为我国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艺术财富。

作者:林小雁 单位:广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