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公共艺术新形势分析

时间:2022-10-20 03:36:03

互联网时代公共艺术新形势分析

摘要: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互联网带来的虚拟平台改变了世界规则,需要重新定义公共空间概念。随着所处的社会与物理语境的变化,艺术也会发生剧烈的变化,而文化背景又决定人们对艺术品的反应,处于当下时代,网络所提供的的平台也是公共场所的一部分,本文将探讨虚拟空间中艺术与公共的关系以及公共艺术的新形势。

关键词:互联网;虚拟空间;艺术;全球化

一、公共艺术与虚拟空间

1.公共艺术基本概念。关于公共艺术的定义,似乎不能给出一个完整清晰且绝对的回答,公共意为“共有的”“市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开放空间里能让人观赏、参与和使用的艺术品、艺术活动、艺术行为和艺术设施都是公共艺术。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公共艺术由传统认为的雕塑形式转为一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的意义在于能够体现公共空间的民主、开发、交流和共享。广义上来说,公共艺术是私人、机构空间之外的一切艺术创作与环境美化活动;狭义上来说,在公共空间中能符合大众心意的视觉艺术就是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大众艺术,是为人们服务的艺术。2005年深圳举办的“公共艺术在中国”学术研讨会上,研究者们对于公共艺术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整合,概念基本如下:公共艺术是以大众需求为前提的艺术创作活动,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公共空间,一是公众参与,而公众参与是核心。以上是公共艺术的大致概念,从实际情况看,现当代社会每天都在高速发展,一种定义是很难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何况当代艺术还有边界模糊与拒绝定义的特征,在此只是作为一种基本性概念以便了解。2.网络空间与公共性。互联网的迅速崛起,使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技术时代。现代社会空间中的传统观念已不再有效,正如场域与空间的关系,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文化的传播在过去几十年已产生毋庸置疑的影响,被哲学家和文化史家称为“从空间到场域的转换”,这意味着文化场域与虚拟空间已越来越难舍难分,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也成了大众日常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而对于网络空间是否属于公共场所这一命题也一直饱受争议,对此,学界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否定论者认为,网络空间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以客观形式表现出来的“空间”存在而具有虚拟性,且不能提供大众身体能够进入的物理场所,因此不能属于公共场所范畴。“公共”的本质特性是涉及不特定人或多数人,由此判断一个空间的公共性条件在于是否能为大多数人所利用,将身体的进入与否成为判定标准似乎有些狭隘。肯定论者一类认为网络空间可分为公共场所与私人场所,另一类认为公共场所可分为包括网络空间的公共场所与不包括的公共场所,前者似乎会引起对于网络空间的误解,而后者注意到了公共场所是一个相对概念,更应该强调的是“公共”而非“场所”。综上所述,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空间具有公共性,可满足公共艺术存在发展的前提,同时也给艺术的获取提供了便利的方式且给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创造了条件。

二、行为艺术与网络空间

公共艺术中,大众权利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享用艺术资源,二是参与艺术生产。行为艺术本身,如果是在公共空间展出,有大众的参与,并且有积极的影响,就属于公共艺术,比如艺术家艾未未在2007年参加第十二届卡塞尔文献时的作品“Fairytale”,1001个中国人去德国卡塞尔看展览,同时他们又是作品的一部分,这种前所未有的新形势引起了德国当地居民的强烈好奇心,会同中国人搭话询问,送迷路的“作品”回宾馆等等,中国人在这次艺术中参与了艺术生产,而其他国家的人享用了艺术资源,一方面作为在现实世界的行为艺术影响了世界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固有看法,具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当它作为一种艺术资源被到网络上供网友观看,引起大众的关注与参与讨论时,它也具有了公共性,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公共艺术。阿布拉莫维奇在MOMA的行为艺术展“TheArtistisPresent”,静坐716小时岿然不动,接受与1500个陌生人的对视,当前男友乌雷出现时——突然流泪,记录本次行为艺术的视频在YouTube上的播放次数瞬间就达到了上百万。这次展览本身是行为艺术,是艺术家以自身最真实的反应带给观者的一个视觉感受与心灵冲击,然而,当它被录成视频事后在网络上,作为在虚拟空间的一个虚拟艺术作品存在时,它会引起了人们关于凝视的思考,这时的它被赋予了公共艺术的形式,从而作为公共艺术在互联网上存在,被观看,被评论。引起了大众的参与,带给普通民众视觉感受,对他们产生一种触动和影响,这就是公共艺术在互联网上的新形式。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行为艺术,只要上传到网络平台,就都是公共艺术吗?东村艺术家们的行为艺术《为无名山增高一米》是中国当代行为艺术的经典之作,永远值得尊敬,可是,虽然网上也可以看到摄影图片,它却不是公共艺术,因为没有大众参与,本次艺术只是“精英艺术”,面向的不是普通人,而是面向了解或从事艺术的艺术人圈子。并不是所有将行为艺术或其他形式的艺术以网络平台展出的形式都是公共艺术,在此有一个前提条件是满足大众权利,以上只是以行为艺术为例说明艺术在网络上的传播与公共艺术的关系,艺术形式并不局限于行为艺术。

三、公共艺术的新形势

经济全球化,强权组织,传播与符号等构成工业资本主义的扩张高潮,这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及其他文化扩张的一部分,世界每天都在变小。同一个物理空间不同文化共用一个网址已经不是令人惊奇的发现。网络文化如今已经吞噬了多种距离形式,公共空间已不再是现实物理社会所固有的概念,世界触手可及,似乎可以预见一种新的艺术形态的发生——网络时代的公共艺术。上面提到公共艺术要具备3个条件:艺术创作、处于公共空间和大众参与,公众参与是公共艺术的核心条件。出现在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空间中能引起大众积极参与的艺术作品,是公共艺术在当下时代的新形势,艺术的形式多种多样,互联网上的公共艺术形式也会有更多的表现方式。当代公共艺术的理想之一,将艺术从少数人把持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把创造和欣赏艺术的权利还给人民大众。网络上为无人群限制可以引起公众参与的兴趣,对其具有喜爱情感并且具有积极影响的作品,是在虚拟空间中的公共艺术新形式,公众有自己的权利去参与整个艺术过程,如果不能满足公众的权利,那么这件在网络上存在的艺术就不算是公共艺术。

互联网能够打破艺术面向精英的常规,使一般人能够接触到艺术,在网络上接触观看且发表舆论,而艺术与经济的关系也使得“艺术界”对审美趣味的变化十分敏感,似乎大众舆论对艺术的风向有着决定作用。公共艺术的形式不只局限在物理层面,随着社会的前进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时代将会带来更多艺术的可能性,公共艺术作为一个艺术新门类也将不断发展前进,互联网所带来的新形势将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公共艺术将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随着时代而产生变化,目前的虚拟空间互动艺术处于初步探索时期,但我们期待未来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威廉•米切尔.我++电子自我以和互联城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爱德华•凯西.场合的命运:哲学式史角度[M].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98.

[3]王洪义.公共艺术概论[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7.

[4]爱德华•露西-史密斯.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谁的全球化[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07-121.

[5]彼得•乔治.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从乌托邦的承诺到异托邦的不确定性,空间与场域[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92-106.

[6]佐佐木建一.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艺术界”与常识:全球化与历史的形成[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7]哥拉多•墨斯凯拉.全球化的美学与艺术:异己-自己/自己-异己:全球化与文化差异[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122-135.

[8]张宜培.论网络空间的公共场所性[J].华东政法大学.2019.

作者:高懿君 郭静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